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分式的课件精选
  • 分式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16

    分式的课件精选。

    在众多文章中,挑选出了一篇深入浅出的“分式的课件”。通常情况下,老师会为新的授课准备教案和课件,这需要老师自己抽出时间来完成。教案是实现有效教育所必需的工具。如果我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分式的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分式的课件 篇2

    《分式的加减法》这节课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及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学习过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将为《分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以及《分式方程》的学习做好必备的知识储备。

    ①知识与技能: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其价值。

    本课我主要以“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类比归纳――拓展延伸”为主线,启发和引导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归纳和巩固提高”四个层次的学法。

    问题一:某人用电脑录入汉字文稿的效率相当于手抄的3倍,设他手抄的速度为a字/时,那么他浸入3000字文稿比手抄用多少时间?

    问题二: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每条路都是3km,其中第一条路是平路,第二条路有1km的上坡路,2km的下坡路。小丽在上坡路的骑车速度为Vkm/h,在平路上的骑车速度为2Vkm/h,在下坡路的骑车速度为3Vkm/h,那么:

    (1)当走第一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2)当走第二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3)她走哪条路花费的时间少?少用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这两个问题情境,引入分式的加减运算,既体现了分式加减运算的意义,又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模型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一想:

    (2)猜一猜,同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如:b/a+c/a=……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多举类似例子进行类比,而后,小组发表意见,说明自己的推测。

    在学生通过交流得到猜想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3)(x+2)/(x+1)C(x―1)/(x+1)+(x―3)/(x+1)=___________

    教师通过让学生练习“做一做”的题目,加以验证和领悟,法则的形成打下基础,并导出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想一想:

    老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类比得到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方法。

    学生活动:参与交流、讨论、归纳异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类比思想;同时通过讨论解决分式的通分,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式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1)回到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

    分式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分式的乘除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式的乘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运算

    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以及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

    (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探索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1.回忆:

    计算:×(-9)

    2.例1计算:

    (1); (2).

    由学生先试着做,教师巡视。

    3.概括:分式的乘除法用式子表示即是:

    分式的课件 篇4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127[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v /h.

    轮船顺流航行90 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例题讲解

    P128例1. 当下列分式中的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的取值范围.

    [补充提问]如果题目为: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0 (2)=2 (3)=1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下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分式的课件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

    解:∵

    ∴.

    (2);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

    ∴.

    (3)

    学生口答.

    解:∵,

    ∴.

    例2 填空:

    (1);

    (2);

    (3);

    (4).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例3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

    分析学生讨论:①怎样才能不改变公式的值?②怎样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解:.

    (2).

    解:.

    例4 判断取何值时,等式成立?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果:

    ∴.

    (二)随堂练习

    1.当为何值时,与的值相等()

    A. B. C. D.

    2.若分式有意义,则,满足条件为( )

    A. B. C.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4.若把分式的和都扩大两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两倍 B.不变

    C.缩小两倍 D.缩小四倍

    (三)总结、扩展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性质中的可代表任何非零整式.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4.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整系数形式,体现了数学化繁为简的策略,并为分式作进一步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布置作业

    教材P61中2、3;P62中B组的1

    (五)板书设计

    分式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 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分如下: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例1 通分:

    (1)

    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解:∵ 最简公分母是12xy2,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解:∵最简公分母是10a2b2c2,

    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例2 通分:

    设问:对于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通分如何找最简公分母?

    前面讲的是单项式,对于多项式首先应该对多项式因式分解,确定各分母所含的因子然后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解:∵ 最简公分母是2x(x+1)(x-1),

    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解:

    将分母分解因式:x2-4=(x+2)(x-2).4-2x=-2(x-2).

    ∴最简公分母为2(x+2)(x-2).

    由学生归纳一般分式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其步骤如下:

    1.将各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

    2.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因式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4.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因式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5.将上述取得的式子都乘起来,就得到了最简公分母;

    6. 原来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最简公分母。

    练习:教材P.79中1、2、3.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六、作业

    教材P.85中1、2.

    七、板书设计

    分式的课件 篇7

    “从分数到分式” 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是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从对式的认识从整式扩展到有理式。学好本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任教班级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不够高.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可能会用分数的定义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了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1) 知识目标: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标: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如果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会推断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3) 能力目标:学习观察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标:通过类比学习分式的的意义,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运用启发类比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类比归纳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师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整式,并从中找出不是整式的式子备用。

    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看以下两个问题。

    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长为7 cm,宽应为 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 cm.

    (2)把体积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

    学生通过运算、比较,可以发现是一种新的代数式。教师介绍这种新的代数式,我们称它为“分式”,从而引出课题“从分数到分式”。

    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即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或“”来表示,如果两个代数式A,B相除我们也可以用“A÷B”或“”来表示。

    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A,B相除时,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么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刺激学生复习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能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的旧知识,将新知识的各因素联系起来,并以组织好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知识。通过比较概括,是新旧知识相联系,通过启发,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使他们对分式的概念先有一个粗略的总体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对反映新知识内容的文字、符号先有一个表层的认识。)

    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到分式的概念后,紧接着教师给出:

    练习: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通过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指出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不是决定于这个式子里是否含分数线,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最后指出“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以后,教师通过“要分数有意义,只要使分母不为零”让学生很自然得过渡到“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即可的思想。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给出:

    例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练习: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讲到这里,教师又乘胜追击,问学生:

    那么以上各分式,当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

    在掌握了如何求当未知数取什么值时,分式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以后,教师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讲思维又将象每个跳动的音符一样活跃起来了。

    教师问学生:

    若使分式的值为0,则对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要求?

    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在本质方面还是肤浅的,很多学生只会考虑满足分子为零即可,教师对此先不做评价,出示例题:

    例2下列分式中,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这时就有考虑问题较周到的学生通过(2)(3)两个题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找出了症结。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得对症下药,指出“分式的值为零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分式的课件 篇8

    一.教学课题:解分式方程微教案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四.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学生已掌握简单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过分式的四则运算。这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要求能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研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但他们在解法上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即分式方程最终要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但最后要验根这是学生最容易忘记的,所以教学中要强调。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及运算后学习分式方程,充分体现了分式方程与分式的联系及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分式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1.这个问题中给出了哪些信息,等量关系是什么?

    2.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速度为XXX千米/时,逆流航行速度为XXX千米/时,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为X小时,XXX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为XXX小时,列方程XXX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在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不同层次学生对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中的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量,并列出方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自然引出学习课题。

    1.问题: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满足什么特点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板书:像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归纳:确定是不是分式方程,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分式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才属于分式方程。

    2.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及判断哪些方程是分式方程,及时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什么样的方程是分式方程,那么分式方程你会解吗?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题:如何解分式方程呢?

    【教师提出问题】:

    1.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吗?

    2.你以前解过什么方程?

    3.那你能不能把这个方程转化为你会解的方程即整式方程呢?

    4.怎么转化呢?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探究结果。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能否观察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学生是否有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是否在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是否从多角度来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探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环节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问题:(1)解分式方程:上面两个方程中,为什么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它的解,而去分母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它的解呢?(3)探究: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是什么?(分式方程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分母中,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无解)(4)探究:如何检验分式方程的解?1.直接代入原方程(计算量大,很少用)2.间接代入最简公分母(常用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找出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及验根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

    环节四.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探究: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步骤:

    步骤目的1.去分母(关键找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3.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0,为0增根)舍去增根4.写出最终结果得到原方程的解

    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四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分式的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分数的通分法则及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归纳出分式的通分法则,并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和减法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进行分式加减的运算。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式的有关法则进行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4.引导学生不断小结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分式的加减运算。

    2.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2.如何计算:3.若分母不同如何计算?如: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例1通分:

    (1)解:∵最简公分母是,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2)解:

    例2通分:

    (1)解:∵最简公分母的是2x(x+1)(x—1),

    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2)解:将分母分解因式:∴最简公分母为2(x+2)(x—2),

    练习:教材P,79中1、2、3。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分式的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

    3、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4、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或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总结规律,采用的是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提出”用数学“的意识。

    2、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本节课设计了7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同分母加减――简单异分母加减――练习与提高――解决开始提出问题――课时小结

    问题一:某人用电脑录入汉字文稿的效率相当于手抄的3倍,设他手抄的速度为a字/时,那么他录入3000字文稿比手抄少用多少时间?

    问题二: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每条路都是3 km,其中第一条路是平路,第二条路有1km的上坡路,2 km的下坡路。小丽在上坡路的骑车速度为v km/h,在平路上的骑车 速度为 2v km/h,在下坡路的骑车速度为3v km/h,那么

    (1)    当走第一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2)    当走第二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3)    她走哪条路花费的时间少?少用多长时间?

    活动目的:问题一中是同分母的加减法,问题二中是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通过行程问题引入分式的加减运算,既体现了加减运算的意义,又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

    问题一中有些同学得出 ,忘记了约分,借此可以巩固一下分式基本性质。问题二中第二问有同学得到 ,可以通过列表法得到解决(见下图)

    但是对于问题二中涉及分式大小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悬案“,等到后面再彻底解决。

    (1)    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你能举例说明吗?

    (2)    猜一猜,同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1) ??????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与分数类比,大胆猜想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让学生说明其合理性。

    教学效果:

    通过问题的提出,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入手的问题,气氛热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很快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有学生认为 时,字母表示数,我们把字母取一个特殊的数(特值法),然后代入等式的两边,等式两边都成立吗?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1) ___________.

    (3)小明认为,只要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问题就变成了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问题。小亮同意小明的这种看法,但他俩的具体做法不同:

    让学生很自然转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关键在于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当然,在化成同分母分式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麻烦,这要求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引导。

    这里的小明,小亮两人的做法很有代表性,都有相当人数的支持。这就要求老师很自然提到通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确定最简公分母。当然,从最后结果来说,都是对的。正因为如此,这使得相当学生不以为然,所以在后面的课程中要多次强调,要打持久战。

    1、         2、

    这是一组异分母加减的简单题目。只要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常数可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能够广泛应用。为下节课一般的异分母加减做好准备。

    教学效果:

    (1)式基本准确,(2)(3)有一些错误,(4)有很大的普遍性。原因在于学生在这方面属于刚刚开始,还不太注意其特点。经过老师,同学的提醒,马上自我纠正。故此,我又出了两道题。效果比第一次好了许多。

    5、        6、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很快的解决开始提出的,不能回答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意识。大多数同学能够独立解决这个新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为此,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迅速地体会到学以致用。

    教学效果:

    学生的情绪被再次调动起来,大多数同学都能独立地解决这个开始提出的”悬案“,而且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小儿科“,我想这节课的基本目标差不多达到了。为下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分式加减的特点(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学会用转化的思想将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转化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3)以后,你会选择像小明那样不找最简公分母的繁琐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了解同分母分式的加减,以及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并且能有条理的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材只是为老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小学是已经学过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当然各地掌握地情况如何,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如何设计相应的台阶,使学生转换到分式的问题上来。重点把握好异分母分式的转换问题。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应鼓励学生通过与分数类比,大胆猜想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并让学生说明其合理性,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告诉学生答案,也不要怕多花时间。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结论不能简单加以否定,而要引导他们找到错误的根源。

    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或者再找个30分钟,让学生自己来编一些有关分式加减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在旁加以引导,使学生的编题水平互相交流中有很大的提高。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分式的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定义判别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了解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掌握验根的方法。

    2.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会用去分母求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去分母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教学难点:验根的方法。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下列方程中哪些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哪些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1);(2);(3);(4);

    (5);(6);(7);(8)。

    讲授新课:

    1.由上述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只含有分式或整式,且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

    2.讨论分式方程的解法:

    (1)复习解方程时,怎样去分母?

    (2)讲解例1:解方程(按课文讲解)

    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3)讲解例2:解方程(按课文讲解)

    归纳:在去分母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我们把它叫做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常把求得得根代入原方程的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0,若为0,则为增根,必须舍去;若不为0,则为原方程的根。

    想一想: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练习:P1451t,2t。

    课堂小结: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为什么要检验?怎样检验?

    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分式的课件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