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十五篇
  •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08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十五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师评价个人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一起来看看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准备的精彩教案指南,教您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教案!请将本页添加到您的书签夹以便随时访问!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1

    首先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很强,特别想探求新奇问题奥秘,渴望得到新知识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次学生需要能促进自我表现发展的学习评价,最后学生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情感的激发。

    《学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本单元课文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训练为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中的插图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与重点段的内容相对应,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对学生年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二年级(1)班75%同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其次是知识结构的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比较好,有85%以上同学学习新知识易接受,学习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最后对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抓住学生学习好奇心很强,持久而强烈。

    (2)抓住学生获得老师和同学赞赏而出现学习的动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在理解课文中通过反复读,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的方法和借助图对比、理解内容,积累应用好词佳句,想象能力迁移等方法,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通过设疑、解疑、句子创造、才艺展示,多元性的调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目标。

    通过分析文中两个学生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类似情景的想像,获得文章对“专心致志”的感悟,体味不同情感结果不同。

    1、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突破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运用“对比读,句子创作,概括,能力迁移”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2、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方法。

    对优生采用概括内容、能力迁移,有创造性教学方法,有激发,肯定性师生评价。

    对一般学生让他们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一定要给予鼓励性评价。

    对学困生要给予关爱和自信,让他们回答最简单问题,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及时寻找亮点的评价。

    3、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引导方法。

    导入课题→边复习边归纳上节课提出问题→反复阅读课文,指导结合图抓重点语句体会→交流解决问题→再有感情读悟出道理→学中创作,才艺展示。

    (2)学中句子创作1张;

    (3)学中才艺展示1张;

    (4)学后随览1张。

    3、录音机。

    4、学生自带围棋。

    谈话:看着同学们个个精神可爱的样子,老师真是高兴,想不想和老师交朋友?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学习,度过这难忘的一节课。

    1、昨天你们随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学棋)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没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书,相信你们会读得更认真,领悟得更深刻,一定能把问题解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的评价。

    (3)这一段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准确、精彩?值得你积累?

    (4)从这几个佳词中看出秋的棋艺怎么样?应读出什么语气?(赞叹)谁来读?

    (5)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秋的棋艺真高超,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那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①认真观察图,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和图相对应的词、句。

    ②用你认为最准确的词概括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

    ③对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你还有什么补充?

    (3)交流解决问题。

    (5)老师引读,男女生对比朗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描写第一个学生的句子,女生读描写第二个学生的句子。

    过渡:这两个学生同去拜秋为师,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最后结果怎样?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后用文中的词板书两名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

    (2)指名上黑板板书两个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

    三、小结:

    那么为什么一个学生学得很出色而另一个学生却没有多大长进呢?请同学们联系第二自然段内容用“因为……所以……”阐述这篇课文道理。

    学中才艺展示:

    ①学完这个故事,我想当播音员,把自己优美的声音留下来……

    ②学完这个故事,我想说……

    ③学完这个故事,我想表演……

    ④学完这个故事,我想写……

    学后随览:

    小朋友,你能背诵《读书十字诀》吗?请照着做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一勤,业精于勤;六专,专心致志;

    二恒,持之以恒;七习,温故知新;

    三序,循序渐进;八思,反复思考;

    四博,博览群书;九记,勤作笔记;

    五问,不耻下问;十用,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讨论感知春潮到来时恢弘的场面,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3 体会文中用词的妙处,并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课文。

    二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字词教学、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是通过朗读、字词的研习来体会用字之妙、春潮不可抗拒的力量和作者的情感。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表达的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向往春潮

    1.导入: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万物复苏,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的活力,势不可挡!这就是北方春天的奇景———春潮,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它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评析】简洁而富有激情的#教案# 导语,把学生带入对春潮的美好向往之中,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企盼。

    二、创设情境,走进春潮

    播放配乐课文,交流听后的什么感受?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几方面的内容。

    【评析】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和气势雄伟的春潮景象图,创设了美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初读课文,揭开了春潮神秘面纱。

    三、细读感悟,品味春潮

    1.品读春潮形成部分。

    ⑴谁能说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生自由读一、二段)

    ⑵为什么说冰封的大江“变酥了,变软了”呢?(学生讨论,体会用词的巧妙。)

    ⑶春潮在温暖的春风中慢慢奏响了序曲,由弱到强,慢慢壮大,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变化读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赛读,指导学生通过音调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读出春潮的形成过程)

    【评析】围绕“春天在进攻”这一主线,紧抓“酥”和“软”等用词之妙,并通过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再度体会和感悟春潮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它所蕴含着的蓬勃的春的气息,做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深化。将言语训练和情感体验都落到实处。

    2.品味春潮的不可抗拒。

    ⑴春潮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着成熟时刻的到来,那时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⑵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春潮的气势雄伟,势不可当呢?

    ⑶请画出其中的动词,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说说都写出了什么?

    以上的这些活动主要是从品味语言入手,让学生通过对动词的品味感受春潮的气势,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去形象感知势不可挡的开江场面,使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有个切实抓手。

    ⑷春水战胜了寒冬,她多么欣喜,多么激动啊!谁能读出春水的喜悦之情?(指名读第四段,评价;播放优美欢快的钢琴曲,渲染气氛,配乐齐读)

    【评析】借助音像,播放排山倒海般的开江场面的录像,让学生观看春潮宏大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以汹涌澎湃的潮水声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把学生带入气势雄伟的春潮情境中。欢快的钢琴曲,衬托出春潮战胜寒冬的喜悦之情,配乐朗读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感悟文章,读好文章。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悟写法,积累语言。

    读完这一段,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春潮?

    四、介绍背景,升华春潮

    1.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

    2.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3.小结:伟大的抗日民众如春潮一样,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滚滚的春潮吧。(再读重点句段,在学生饱含深情的朗读中结束新课)

    【评析】补充介绍写作背景,把不可抗拒的春潮和积极抗日的民众结合起来,升华了主旨,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再读全诗,质疑。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4

    一.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多音字“鲜”在课文中能据词定音,掌握“晨曦、炽热、凝神、纯洁”等词语,能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了解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国旗。

    2、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激动的场面的。

    3、读课文,说说难读的地方。

    4、练习并随机理解有关词语。

    (炽热、凝神、鲜为人知、摄氏、字行:晨曦、臃肿)

    5、出示,练习长句的朗读。

    (1)1991年5月1日,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在天安门广场上,数万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雄伟的天安门。

    ①目光注视着天安门。

    ②“群众的目光”、“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

    (说明大家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当时激动的心情。)

    (2)掌旗手擎着五星红旗,34名……正步向旗杆基座行进。

    ①缩句:掌旗手和护旗队员向旗杆基座行进。

    ②体会整句话怎样写出了升旗仪式气氛的庄严。

    6、作业。

    《课堂作业》1—4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说说什么地方令你最感动。

    思考——交流——补充——朗读

    3、读到这里,你最想对护卫队战士说些什么?

    过渡:是啊,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崇高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所以一位诗人这样赞美这些可爱的战士。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范读,问:你们知道这些句子的含义吗?谈谈体会。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场——开阔

    5、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6、填空练习,辅助默写。

    战士们的形象像一样,战士们的心灵像一样,战士们的胸怀像一样。

    7、简单了解书名号的用法。

    8、学了文章后,我们应该向护卫队叔叔们学习什么?

    9、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10、作业。

    附:板书

    过程: 出发——行进——交旗——升旗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

    场——开阔

    秋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三、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为诗歌标出小节。(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完成。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 向日葵 野菊花 苹果 葡萄 玉米 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教后反思: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去感情读,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同时加入学生对秋天美景的想象,教师词语的提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秋天的迷人与丰收景象,也加强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5

    语文园地四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6.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教学

    难点

    1.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2.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分钟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3)

    u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让我赞叹不已。

    u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坚韧执着……

    u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

    源的一种解释。

    u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

    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5)

    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蕊”。(出示课件6)

    2.教师领读词语。

    3.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4.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5.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出示课件7)

    6.教师领读词语。

    7.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8.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花的名称)

    9.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10.课件出示9个生字:(板书:圃

    棠)

    1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9个生字。

    12.想一想:你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

    1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引导。)

    14.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出示课件8)

    松树

    菊花

    荷花

    杨树

    柳树

    鸡冠花

    杏树

    (1)()

    (2)()

    三、词句段运用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一些花卉,这节课我们—起走进“词句段王国”,一起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刀枪不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0-17)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18)

    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出示课件19)

    料事如神

    博古通今

    出类拔萃

    学贯中西

    宽容大度

    义正辞严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视死如归

    临危不惧

    铁面无私

    大义灭亲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出示课件20)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Ø

    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Ø

    (4)想一想: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自由读。(出示课件21)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出示课件23)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6.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对神话有更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弄清词语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诗意思的初步了解,从而达到对诗歌含义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神话的特点

    棠)

    人物特点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3.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句子“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掌握这种写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6

    1、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1、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小山村,游历了乡村里的大花园,乡村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老师也来自农村,今天来之前给大家拍摄了几张山寨的照片,您们想看看吗?边看边感受一下,和你心目中的乡村一样吗?(欣赏乡村图片)

    2、看过了山寨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山寨真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到大山里,仔细欣赏山里的景色,你们高兴吗?请大家齐读课题。

    1、范读课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并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重点学习“支”的字理。

    4、生字我们会认了,看一看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放课件)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6、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相信同学们会把文章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7、文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这些词语。

    8、找人说理解词语意思。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用词语。说句话。

    9、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老师示范,学生仿写,评议学生所写生字,再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手段,巩固识字成果,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并且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习惯。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想不想听一听山歌呀?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首山歌。大家闭眼聆听。(放山歌,读课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7

    什么是模式?模式指的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说课的基本模式,仅仅指的是“说”的模式,不包括说课的整个活动。具体的是指根据一定的说课目的和内容,怎样进行述说的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方式。目前在小学语文说课活动中惯常采用的说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说”的说课模式

    这种说课模式的方法,是把整个说课内容分作“说教材”、“说教学程序设计”和“说板书”三个部分。在“说教材”的时候,结合说大纲,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结合说教法、说学法和说练习的设计与安排。

    使用这种模式说课的好处是容易抓住和突出说课的重点,不至于因说教法、学法不当而出现喧宾夺主或把握不准时间的情况。而且大纲、教法、学法等结合在说教材、说教学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说,会使说课的流程不显得那样机械、呆板,容易给听说课的人留下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联系自然的好印象。但也正因为在说教材、说教学程序设计时还要结合说大纲、说教法、学法,也就增加了说的难度,处理不当,容易发生零乱,甚至是颠三倒四,绕来绕来说不清楚的毛病,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2.“四说”的说课模式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称为“四说”。这是一种目前被较为普遍采用的说课模式。由于把教法和学法,作为独立的内容分开来说,说课时就容易说清楚,思路也会比较清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教法时,应说清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以及教法选择的理论根据。在说学法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分析学情,交代清楚该课设计是建立在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基础上的。使听说课的人容易在听说教学程序设计前,就从整体上明确该课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的大致走向。但孤立的说教法、学法,也容易导致生硬、机械,而且每一种教法都不是万能的,在一堂课中,常常需要几种甚至是很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所以使用这种模式说课,应当切实掌握好“说教法”、“说学法”的“度”,说课要有分寸。而且也切不可以为教法、学法已经在前面单独说了,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就束之高阁,不再涉及了,事实上还应当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再结合教学的实际,穿插进去说一说。一般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先在“说教法”、“说学法”时概括说一说,尔后在说教学程序时,再穿插进去说。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四说”模式的优势效益。分页标题#e#

    3.“五说”的说课模式

    “五说”的说课模式是先说教材,然后依次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最后说板书或练习设计或结合起来说说板书和练习设计。这种模式与以上的“四说”的模式相比,前四方面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增加了说板书(或再包括练习设计)的内容。但无论是“三说”还是“四说”,实际上板书(或再包括练习)也还是要说的,区别只在于前者仅把板书(或包括练习)作为教学程序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揉合到教学过程中说,板书或练习设计的地位,也不像后者那样予以强调与突出而已。

    4.“六说”的说课模式

    所谓“六说”,即是“五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或练习)中的“说教材”与“说教法”之间,插进一个概括陈述整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着重注意及准备着重体现的一些问题。有时,这个环节也可以安排在最后,即在说板书之后。这个环节说的内容,往往带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常常围绕准备体现什么、注意什么、遵循什么及怎样体现、怎样注意、怎样遵循和为什么要体现、为什么要注意、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思路和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阐述。如果将这个环节安排在最后,则在陈述时还要结合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说好这个环节的关键,是要求说课者对自己所说的课必须烂熟于心,并对自己怎样教和为什么教,在理论上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抓住本质的东西旁证博引、引经据典,将该说的内容说清楚,说透彻。

    说课模式,除以上四种以外,还有很多种由以上模式生发出来的变式,如在说教材和说教学程序之间插进“六说”模式中的第二说,把说课的内容变成新的“三说”,而且还可以把“六说”中的第二说放在说教材、说程序设计之后使之成为另一个新的“三说”。但不管怎样,说课的基本内容是不变的,变的只是说的内容的组合和次序的先后及突出、强调的内容和程序不同。而这里必须十分强调的是,在以上这些说课模式中,虽然没有把说理论当作一个独立的说课环节,但这绝不等于说,理论的阐述在说课中并不重要,恰恰相反,理论在说课中是占有相当突出的重要位置的,实际上“六说”模式的最后环节,也就是说理论,而且把说理论放在说教法、学法前也是可以的。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说课,都切不可忽视理论的陈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28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分页标题#e#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羸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内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三段来理解。教学中为了突出重难点,采用分两部分的方式比较合适。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较为具体地讲到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如文中所述,更羸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认为是自己听错了,但随之而来的情形便足以印证了令魏王难以置信的话。“更羸并不取箭,”这句话原本毋需用一个“并”字也能讲通,但通过一个“并”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不取箭”的事实。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读文至此,我们定会拍案叫绝。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后四个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尤以更羸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

    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由前面的“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句到“啊!”“真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惊讶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课文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更羸话前的提示词语“笑笑”两字可不简单,因为这笑中包含着更羸对眼前事实的最清晰的认识。

    然而这其中的玄机却是我们和魏王所不知道的。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场面的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吗?“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诸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8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指名认读生字。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9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3、自主学习。

    4、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1、交流问题。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原因、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⑶计算妈妈十年来的报酬,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文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伟大:

    ⑴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⑵指导朗读。

    4、领会“060”的含义:

    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懂事了,让我们在心中永远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1.揭示课题。同学们,当夜晚仰望天空时,我们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课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莹闪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认识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个奇特的故事。

    2.齐读课题。提问:对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兴趣是的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点燃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通过自读,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了解小姑娘的爱心。)

    1.课件演示旱灾的情景。

    2.结合课件理解重点词语“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并体会旱情之重。

    3.这是一个干旱之年,此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焦急、饥渴地寻求一样东西。

    水就像( )一样宝贵!

    4.指导朗读。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通过“所有”和三个“都”字说明旱情的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灾的严重以及人们对水的强烈渴望,为后面感悟小姑娘奉献爱心打下了伏笔。)

    5.分组合作,研读感悟。

    (1)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呢?

    (2)作者想歌颂什么?你读了课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6.在充分自主研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师作适当点拨。

    (1)读懂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心。

    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语来。抓住关键词语“一天夜里”、“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喜出望外”来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会作什么样的梦,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读懂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抓住重点句子“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来引导学生理解。

    由于爱,当她绊倒时,罐子里的水一点儿都没有洒掉。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小狗变得欢喜起来。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倒给小狗喝,这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这里可让学生表演小姑娘喂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感悟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母亲说的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来体会母亲病得“就要死了”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这是写母亲对女儿的爱。由于爱,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4)读懂小姑娘对路人的博爱。

    抓住关键词“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递给”等词语体会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把这生命之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表现了小姑娘伟大的爱

    7.指导朗读2—5节。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

    《七颗钻石》通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地为别人着想。我们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要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全班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1.引导学生想象,充实下面句子。

    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不断地从小姑娘家门前的水罐里流出来,流到________、________。

    有爱的地方,就会_________。

    2.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哪些感想呢?把你感受最深的写下来,读给老师、同学、父母、朋友听一听。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此环节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益处。)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就像这首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这个爱的故事、这首爱的歌曲,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这篇教学设计紧扣一个“爱”字,突出一个“读”字,强化一个“陪”字,实践一个“学”字。三读课文,各有侧重,先整体感知后部分研读,先感悟内容后积累语言,先课内学习后课外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再读全诗,质疑。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l.抄写这首诗。

    教案点评: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利用课文插图和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等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一)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的结构。

    理解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把思想感情读出来。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一般写作琳琅满目,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很多。文中用来形容各种家用电器的摆设。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朗读建议。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12

    《麻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课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的,有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麻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麻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出示麻雀图片,观察图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麻雀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麻雀:鸟,头圆,尾短,嘴呈圆锥状,头顶和颈部是栗褐色,背面褐色,杂有黑褐色斑点,尾羽暗褐色,翅膀短小,不能远飞,善于跳跃,啄食谷粒和昆虫。有的地区叫家雀儿或老家贼。)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个发生在麻雀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

    (1)故事发生在谁和谁之间?(麻雀和雀鹰。)

    简介。雀鹰:猛禽的一种,比鹰小,羽毛灰褐色,腹部白色,有赤褐色横斑,脚黄色。雌的比雄的稍大。捕食小鸟。饲养的雌鸟可以帮助打猎。也叫鹞,通称鹞子或鹞鹰。

    (2)故事讲了他们之间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讲一群麻雀在草地上找食、玩耍时来了一只雀鹰。他们胆小,也没有齐心合力对付雀鹰,最后有一只麻雀被雀鹰叼走了。)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课文中的生字词。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交流讨论,检查自学情况。你认为要注意哪些生字的读音和书写?相机指导识记。

    算: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目”,不要写成“日”。

    散:左右结构,右边是“反文儿”,不要写成“折文儿”,共12画,有“sǎn,sàn”两个读音。

    3.同学们一定又学到了很多好词好句,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四、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讨论。(一群麻雀在草地上很高兴地边找食边玩。)

    用“一边……一边……”口头说话。

    3.齐读。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当麻雀高兴地一边找食一边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理解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默读。

    思考: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2.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雀鹰的?

    理解:打旋儿、俯冲。

    谁能用自己的动作把雀鹰“打旋儿”和“俯冲”表演出来。

    (2)启发想象:当雀鹰看见一只只又圆又壮的麻雀,心里会怎样想?

    (3)大家发现雀鹰后,齐声叫唤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理解:约定。(经过商量确定。)

    (4)他们有什么约定?

    3.小结:麻雀早有约定,雀鹰来了,谁也别害怕,齐心合力与雀鹰斗争。

    雀鹰真的来了,它们按约定去做了吗?

    三、理解课文第七至十自然段。

    1.范读。边听边画记描写麻雀的有关句子。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画。

    图上的麻雀有什么不同表现?

    3.完成练习。

    (1)填空。它们惊慌失措,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2)读句子。

    (3)照样子,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4.雀鹰真的来了,这时它们叫唤的不是“齐下手”,而是。

    四、理解课文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

    在空中飞翔的雀鹰见到这样的情景会怎样想?怎样做?

    1.自由读。

    2.讨论交流。

    (1)雀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相机理解词语。

    架势:姿势;姿态。

    发怵:胆怯,畏缩。怵:恐惧。

    (2)麻雀是怎样做的?

    (3)它们叫唤“查查少了谁!”结果少了谁?为什么?

    (4)雀鹰来了,麻雀有没有一只也不少的办法?

    3.小结:如果麻雀齐心合力、勇敢地与雀鹰斗争,它们谁也不会被雀鹰叼走。

    五、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能告诉大家吗?

    六、质疑。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麻雀(胆小、不齐心合力)

    约定:“齐下手”

    一窝蜂似的乱飞

    雀鹰来了 惊慌失措、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各顾各

    《麻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学习第三段。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麻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嗅、摇撼、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

    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

    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小麻雀。老麻雀()小麻雀,吓()了猎狗。我()了猎狗。

    3.学生读文,交流。

    4.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味道,不知你感受到了吗?(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快速读文,旨在紧扣教学目标,先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初步感知课文体现的浓浓的爱意。

    (二)感悟小麻雀的可怜

    1.这浓浓的爱意,是由一只小麻雀的遭遇而展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神态的句子。

    出示课件: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预设: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神态)

    (2)请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可怜、无助的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

    (3)“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带着小麻雀的无奈,我们再读这句话。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

    (2)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可怜)

    3.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分别从“神态”“外形”两方面进行品析,感悟此时的小麻雀又小又无助,非常可怜,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感悟猎狗的可怕

    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描写小麻雀的神态和外形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那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自己轻轻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猎狗这样凶,小麻雀多危险啊)

    出示课件:猎狗张开大嘴图。

    4.看看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多么凶狠。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体验文中意境的能力。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借助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张的氛围,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下文感悟老麻雀的勇敢埋下伏笔。

    (四)感悟老麻雀的勇敢

    1.就在这危急关头,谁出现了?(老麻雀)

    2.它是怎样做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3.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这句话中主要描写了老麻雀哪个方面?(动作)哪些动作?(飞、落)

    (2)“像一块儿石头似的”是什么意思?(突出表现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坚定)

    (3)小小的动作描写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了老麻雀在情急之中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对理解老麻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指引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4.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什么叫“扎煞”?(张开)

    (2)它张开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着什么?

    (走开,你这可恶的猎狗!不许你伤害我的孩子!)

    (3)它为什么要“绝望地尖叫”?(它感到很害怕)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5.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1)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2)老麻雀拿什么来掩护小麻雀?(自己的身躯)那拳头般大小的身躯,能掩护得了吗?(掩护不了)所以,现在的老麻雀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

    (3)老麻雀紧张成什么样子了?(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4)如此紧张、害怕的老麻雀并没有退缩,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5)如果搏斗开始,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搏斗?(激烈的搏斗)搏斗的结果是什么?(老麻雀战败、战死)知道结果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来掩护、拯救这小麻雀?(看到自己的孩子面临危险,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猎狗吃掉)

    (6)这说明老麻雀怎么样?(勇敢、爱自己的孩子)那这勇气来自于哪里?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7)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爱的力量)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它知道自己不能打败它,但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它能为了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地去拯救自己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让身躯弱小的老麻雀变得如此高大,变得如此勇敢。对,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带着这些感悟,我们一起再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老麻雀的动作出发,展开想象,通过有层次地追问,让学生感悟老麻雀虽紧张、害怕,但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麻雀外形弱小但精神强大。同时让学生了解,刻画人物形象不仅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还应关注心理活动。

    (五)感悟爱的奇迹

    1.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奇迹。请大家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想想结果是怎么样的?

    2.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这真是奇迹啊!回想一下猎狗开始看到小麻雀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请男、女生分别读一读。

    出示课件: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设计意图】利用猎狗刚才和现在两种不同的表现,让学生感受作者采用的对比方法,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那“一种强大的力量”,还让故事的情节显得更加生动,对于习作方法的渗透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的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对小麻雀的怜爱;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4.回读全文。

    (六)感恩有爱的生活

    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课件: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设计意图】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加明确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同时,引出下一环节的写话主题。

    2.爱无处不在,我相信,文中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浓浓的爱意健康成长。同样,同学们也沐浴着父母、老师、朋友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谁愿意分享一下?

    3.用你们的妙笔把故事写下来吧!

    4.分享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使课文中心得到升华,又将文本与生活结合,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自己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用感恩之心回报所有爱自己的人。读写的结合,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练习机会。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拓展阅读,丰富知识面,增加阅读量。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1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三、总结升华: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0”的突破

    教学目标:

    1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学前准备:查找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放录像(雪海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徐徐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 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3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14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卧钩”和2个偏旁“走、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写好“心 风”。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四、前置性学习:

    1、 圈出生字,读熟生字,做成字卡。

    2、 读熟课文。

    3、每人一份“蔬菜园”的作业单:哪些蔬菜的名字你认识了?画画这种蔬菜,比比谁画的多。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平时喜欢吃什么菜?

    你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

    2、今天,教师就带你们到农民伯伯的菜园去看看。(板书课题)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菜、园”。

    二、自主识字jk251.coM

    1、大家看,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蔬菜?(出示文中蔬菜词语)

    2、问:这些生字词里面,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组内识字,并交流鼓励孩子认字识字的方法)

    3、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你自己能认识其余的生字吗?能完成任务吗?(学生小组内识字)

    4、小组汇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指导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

    三、游戏巩固

    比比谁摘菜快。(出示课件)

    四、拓展认识

    1、你还认识哪些蔬菜?

    2、交流“蔬菜园”作业单。

    五、书写指导“卜、又、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每个字的注意点。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以正确姿势描红,练写2个。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设计游戏“拔萝卜”。

    指名学生上台“拔萝卜”,领读“萝卜”背后的生字词。

    2、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把他们编成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你想不想学啊?

    二、自主探究,体会感悟

    1、初读儿歌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把儿歌读顺,划出生字。

    识记短文中的六个生字:(用放大镜或探照灯),指读,齐读。

    2、学生自告奋勇读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学生评议。

    3、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每种蔬菜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懂的?

    4、各小组发言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得不够完整的也可让学生补充说明。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5、学生做课后“画画连连”。

    三、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蔬菜,介绍它,自由准备。

    ②指名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头饰,上台自我介绍。

    如:我是人见人爱的黄瓜,我身穿绿衣裳,多精神啊!等等,鼓励学生的大胆发言。

    四、大胆表演,美读成诵。

    1、自由朗诵。

    2、小组内交流,可配上动作。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评出“最佳朗读手”。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五、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1、观察“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时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2个。

    4、展评。

    六、同学合作,拓展延伸。

    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画一幅“蔬菜瓜果园”的画。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篇15

    一、教学设计思路: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特点,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去畅想、去遨游。二、教案:课题 奇怪的大石头 授课人 吴 丹 学校 邱村镇中心小学 教学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与他后来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 5、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6、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 教学 重点 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 方法 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创设情境法。 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交流法、质疑法、表演法。 教具、实验情况 生字卡、收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2、出示李世光的图像,介绍李四光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同学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老师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师问: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感悟探究。 1、品读第2——8自然段,探究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1)、师提示:采取自由读书的方式(或自读自悟或寻找合作伙伴研读感悟),联系上下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探讨。 (2)、反复练读,悟出巨石之“怪”。 (3)、诱发思维,训练语言。(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训练)(多媒体出示) ①、完成训练:按课文天空,体会李四光是怎样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 它应该(        ) 。可它(         )? ②、教师提示:李四光爷爷真会提问题。他的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感染了我们每位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你们对自己身边的什么事物产生了好奇或疑惑,请与大家交流。 ③、说话训练:。 a、……这么……是…… b、……可为什么……呢?   ④、反复练读人物的对话。教师在朗读时应该指导学生加重语气。注意读好关键词语的语气。     ⑤、指导学生在读后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怎么评价读的怎么样? 2、精读课文第9——10自然段,读中讨论交流。 (1)师出题: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2)、李四光这种执著的追求他的一生及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发散思维:想不到这次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由此你感受深刻的是什么?想给大家说些什么? 四、拓展升华。 1、再读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品质写具体的。 2、你想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 五、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学生简短的思索一下,自由回答。       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各抒己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学生畅所欲言:如:爱思考、爱提问,好学好问等等。                               学生自由读书。用心读。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并在书上勾画出了。                  学生自主分小组交流、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       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句子最有说服力。           先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男女生读、赛读。                  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踊跃举手。 学生大胆说。        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感知李四光的精神品质。      学生课后作业。         通过板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我充分地相信孩子们及培养他们的能力,引导孩子门通过自读自悟、潜心会文,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获得自主感知。                       指导学生在学习模仿语言的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积淀语感经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说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板书设计] 奇怪:巨大 孤零零 从哪儿来       师长    说不上来          问                                   勤于思考       爸爸    说不清                 善于发现       许多年   直到    才            执著求索 解谜       专门     考察    发现   (可加附页)三、点评: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这堂课我在设计时,学生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出个性化的火花。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十五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