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人教版语文课件15篇
  • 人教版语文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01

    人教版语文课件15篇。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课件15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表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学习细致的正面描写表现少年精神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初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巩固初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1、 从课文里挑选自己认为需要掌握默写的二十个词语,默写在家默本上。家长签名。

    2、 朗读课文至少一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解释课文为什么取名为“顶碗少年”,写在书上课题旁边。

    二、导入(介绍课文的出处,介绍作者赵丽宏,增加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其他文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的爱好。5分钟)

    1、 谁能上来写一写《顶碗少年》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出处?

    2、 有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赵丽宏?

    (赵丽宏,1951年生,比老师大19岁,比你们大58岁左右,上海崇明人。他也是我们常说起的“老三届”中的一员。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他在新浪网上有个人博客。

    三、新课初读。(初次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的事件、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10分钟)

    3、顶碗少年的事发生在二十年前,让作者念念不忘,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谁能概括地再说一遍。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4、作者为什么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呢?

    (因为这件事启迪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能退却,而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被顶碗少年坚持到底的精神震撼,所以念念不忘。)

    四、精读课文第2到6段。(体会正面描写的细致和表现少年精神的作用。23-28分钟)

    5、请同学们圈画出第2到6段中直接描写顶碗少年三次表演顶碗的语句。请同学分别朗读圈划的语句。(5分钟)

    6、能用第2段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顶碗少年的表演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吗?(5分钟)

    (“惊羡”是哪两个词意义的组合?)作者抓住了哪些令人惊羡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这些带有杂技表演特征的动作描写对我们学习描写有什么启发?)

    7、再次朗读第2段中描写顶碗少年开初表演的文字。“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老师读)“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齐读)

    8、第3段、第6段中对顶碗少年完成最后一组动作时又是如何描写的?

    8、请大家想一想,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为什么第2段很详细地写了整个表演的过程,而第3、第6段却只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的完成情况,其他就不写了?

    (因为对顶碗少年来说,表演最后的成功在于完成最后一组较难的动作。第一次表演时,前面的动作描写的越详细,精彩,就越突出后面的动作难度大,表演成功的难度大,形成反差。也为下文表演失败,出人意料作了铺垫。而到了第3段、第6段,对顶碗少年和观众来说,前面的表演已经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了,只有最后一组动作是否能完成才是重点,所以其他就不写了,只重点描写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了。)(5分钟)

    9、面对两次表演的失败,顶碗少年的表现又有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描写少年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8分钟)

    (圈划出原文中描写的句子。第一次失败,少年也觉得是意外,还很镇定。第二次又失败,少年也对自己的表演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失去信心。在老者的安慰和鼓励下再次鼓起勇气。表现了顶碗少年面对失败,虽然也产生过信心动摇,气馁,但最终战胜了自己,没有退却、鼓起勇气坚持到底的精神。)

    10、朗读第3段、第4段。作者对顶碗少年的正面描写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哪些启发?

    (不同的情景里,描写的内容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写,重复写。对人物的描写要符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要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变化描写。)(5分钟,可能来不及,拖到下节课)

    五、反馈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白公鹅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从而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的不同特点,语言的各具特色。

    三、教学策略

    《白公鹅》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3.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恺老先生笔下的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不仅能分辨,还能讲出自己的理由。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1)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3.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5.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抽生分段读。

    6.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阅读,感悟,理解

    1.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考考大家,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2.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4.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四)对比阅读,领悟写法

    1.引导对比阅读。

    先出示旧课内容,再读新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白鹅白公鹅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

    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请生表演走路的样子,生评演;读出慢条斯理。

    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

    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得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全班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2.说说自己喜爱的动物,说明动物的特点和喜爱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文中为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五)布置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如猫、狗、乌龟、螃蟹、喜鹊等,说说观察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动物劳动的快乐。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3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

    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频道小编推荐: |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4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走进文字中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师:这些蕴涵高科技、环保、人文内涵的现代化建筑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现代人真了不起。

    师:古代劳动人民同样了不起,他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游览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资料补充: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xx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仅三个字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师点: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石组成,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难怪作者感叹到: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5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学设计作文教

    案课件

    【教材说明】

    “家乡景物”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本单元的主题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处家乡的美景进行观察、口头表达和写作。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有关景物的作文,难度较大,教师可以作比较详细的指导。本次作文教学的步骤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本教案是作文教学的第一环节。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成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肩上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内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产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次作文不再是学生“盲目观察──交流信息──指导写作”这样的过程,而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是为了让学生写有准备的作文、写思路清晰的作文。本课时的作文指导也改变了教师以前一味的灌输式,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地获取写景作文的知识,实实在在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写景作文的方法。

    2、养成写作文“先准备后下笔“的习惯。

    2、【教学过程】

    一、以歌动情导课 进入写作主题

    1、师生共同演唱《阿里山》这首歌。

    2、歌好听吗?歌中的阿里山美吗?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美景,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吗?

    3、你们喜欢这些景物吗?为什么?

    4、今天,我们就要把我们对家乡的热爱用笔来写出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怎样写“家乡景物“。(板书:家乡景物)

    设计意图:用歌声进入主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学生对家乡的景物也有了热爱之情。

    二、回顾所学课文 掌握写景要素

    1、写景要素之“位置”。

    ⑴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是描写景物的,想写好景物作文,可以借鉴这些课文,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珍珠泉》。(用投影出示这几篇课文)

    ⑵ 观察每篇课文的第一段,你发现了什么?

    ⑶ 我们写景要先写什么?(板书:位置)

    ⑷ 说说你想写的家乡景物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发现写景作文通常会先介绍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

    2、写景要素之“特点”。

    ⑴ 黄山、日月潭、珍珠泉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⑵ 想一想课文的题目与这些特点有什么关系?(板书:抓特点 写题目)

    ⑶ 这次作文的题目,你打算怎样写?

    设计意图:此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景物的特点是写景作文的重点,其特点可以作为题目统领全篇。

    ⑷ 这些特点都是作者怎样得出的?(板书:观察)

    ⑸ 观察是写作文的基本方法,写景物的作文更离不开我们细心的观察,在观察景物时,你有什么建议吗?(板书:用眼、用耳、用手、用心)

    ⑹ 试着去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你打算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

    ⑺ 通过对同学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顺序)

    ⑻ 我们认真的、有顺序的观察就是为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特点,才能写出家乡景物的美。你能从印象中找到将要写的景物的特点吗?请说一说。⑼ 小结:为了把景物写得更美,光凭平时的印象还不够,我们要用上足够的时间仔细去观察你将要写的景物。

    设计意图:观察是写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去观察景物的特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建议、现场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明白观察不是走马观花,观察不是杂乱无章的。

    3、写景要素之“想象”。

    ⑴ 《珍珠泉》中说潭底有冒不完的水泡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吹出来的,这是真的吗?(板书:想象)

    ⑵ 听听这篇作文《神女峰》,它是怎样想象的?

    ⑶ 想象对于我们的作文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⑷ 小结:我们在写景物的作文时就要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还可以用上“传说”来写出我们家乡景物的特点。想象可以使一篇文章生动,只要肯想象,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变得神奇。

    设计意图:课文、范文都是指导写作的资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清楚想象在写景作文中的作用,想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

    4、写景要素之“感情”。

    ⑴ 你喜欢学校的花坛吗?你会把它写得很美吗?你喜欢班上的哪一位老师?你写他的时候会把他写得很丑、很可恶吗?为什么?

    ⑵ 作者为什么把黄山、日月潭和珍珠泉写得这样美?(板书:感情)

    ⑶ 小结:我们写景,就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写,尽情的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作文才会吸引读者。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得出真实的体验,写喜欢的事物才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师生共同建议 完善写作方法

    1、想要写好家乡景物,你们还有什么建议?(板书:优美词句 动静结合……)

    2、自由读板书,巩固写景作文的方法。

    3、总结:选择好自己想要写的对象,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去仔细观察,为写景作文做好准备,并要养成“写好观察记录”、“先准备后下笔”的习惯。

    设计意图:用朗读来巩固方法,使作文课的指导又多了一种形式,总结中的习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永远受益。

    【板书设计】

    家乡景物

    了解

    位置

    观察 特点 感情 抒发

    想象 展开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美丽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同学们,想不想让大家知道你的校园什么样?哪儿最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就让我们写一篇作文,介绍校园一景。要写好这篇作文,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想想校园哪儿最美,我们可以先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记一记,想想你眼中的校园哪处景物最美?是怎样的一种美?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听听别人的想法。接着,搞个“校园美景”主题班会,把你在校园里观察到的、寻找到的景物告诉同学,还可以搞个主题壁报,把你们的观察日记,绘画作品或在校园里拍下的照片,一一展示出来。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呢?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采摘了“校园的美”,为写好这篇作文积累、贮存了大量的信息。

    点面结合多品味观察一处景点,不要只看一点,要注意点面结合。因为一个景点是

    由许多的景物组成的。比如,有位同学这样描写花坛:

    圆形的花坛用水泥砌成。花坛中间有两棵笔挺的宝塔松,又高又尖,好似两枚将飞入太空的火箭。宝塔松周围有20棵小纹树。它们倒垂树条,微风吹来,就像一个个秀美的女神在翩翩起舞。每到春天,花坛里的牡丹,一簇有一簇的颜色,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很美,很美,我看得简直不想离去。花坛中间的宝塔松,周围的小纹树、牡丹,把个圆形花坛装点得多么有生气!这里既有这些景物亮丽的“点”,又有由这些“点”组合成的“面”,点面结合,有姿有色。使这生机盎然的花坛里充满了刚劲的美,温柔的美和绚丽的美。

    观察顺序有讲究以上面的片断为例,小作者以花坛中最高的两棵宝塔松为观察点,由这个中心,写到它周围的20棵小纹树,再到坛内的牡丹。作者观察的顺序是由内而外,由高到低,很容易使人在头脑中形成面画。通常我们观察景物,就可以像作者这样,选定一个描绘的立足点,随着目光的移动,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和描绘。如果在一个立足点不能看到景物的全貌,还可以随着观察者脚步的移动来描绘,我们经常说的“移步换景”就是用的这个方法。当然,同学们在观察环境比较复杂的景点时,也可以把目光移动和脚步移动结合起来,这样写出的作文,层次清楚,生动形象。

    抓住特点细描绘同学们一旦选择了要写的景物,就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的观察。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耳朵听一听。任何景物都有它独特的形状和色彩,比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写漓江的水,就抓住“静”、“清”、“绿”的特点,读后仿佛使我们亲眼看到了“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的、“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如诗如画的漓江。如果你细致观察,还能发现静止的景物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发生的变化。比如,我们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树会发现:春天,嫩绿的叶子上闪烁着一层银灰色的薄绸般透明的光泽;夏天,它会呈现出浓重的青铜色的油绿;而秋天又会闪出辉煌夺目的金光。就是同一季节的同一棵树,也能随着蓝天白云、火红的朝霞、淡紫的晚霞和灰色的乌云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假如下过一场雨,天空挂着彩虹,那就更不得了,树上如同挂了满枝纯净的碧玉,闪光的翡翠,奇异的绿宝石,使你的心都荡漾起来。如能通过你的观察,捕捉到景物这些变化的特点,写出不同的感受,定会唤起人内心的情感。这样写出的校园一景,不但能够表现出校园的美,更会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勾起美好的回忆或联想,蒙生对学校的热爱。

    “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也是小学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愁眉苦脸、叫苦连天,因为学生所写的作文常常令他们读得无奈,听得乏味。对于同一题目的作文,很少有学生写得有条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究其现状,主要有体现在五个方面:

    1、笔下无物,无话可写。

    2、语言贫乏,难写生动。

    3、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4、结构零乱,缺乏安排。

    5、错字、句多,不善修改。

    针对这不容乐观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出这种不良的困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如此,写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关键在“好”和“乐”二字上下功夫。爱因斯坦也曾言之“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搞自然科学如此,写作文亦然。关键在一个“趣”和“爱”花力气!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激发和培养起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则作文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要带领小学生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下面谈谈鄙人的浅陋之见: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源于生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瞎编一气,为躲过一次作文而撒谎,提纲式的几句话就交差的毛病。

    如一位教师利用一节语文课跟学生一起交谈,问他们最近有什么新发现,为了表现自己,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就在他们说得正带劲时,教师忽然止住了他们的话题,用同情的口吻说:“真遗憾,许多想说的小朋友没办法在这里说。可是老师还真想知道每位同学的见闻,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一帮老师吧!”很多学生都想到了用写的办法把想说的记下来,让老师再慢慢去看,于是,教师赞成了学生的想法。老师对学生提出了每天都写写当天看到的人和事的要求,并教给他们写日记的格式,发给了每人一个本子,在本子封面上写下“每天都有新发现”。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让学生多读书,培养写作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阅读是一种资源,是吸收知识的过程,是作文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首先要把课本阅读好,理解透彻。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上,所选的课文大都是些名家名篇,实际上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是学生获取写作知识,借鉴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培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了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门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

    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指点:

    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

    漓江的水清清的。

    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

    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

    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排列?

    例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书上就是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通过这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细细地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对自己以后的写作绝对是大有好处的。

    另外,李老师还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的题目,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分)如:

    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第二步(加修饰语)如:

    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我想,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让学生学好教材上的范文以外,还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厚积薄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知识,受熏陶(其中自然包括语言)。智力越是低下的学生,越应当多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就是书。”读书的时候,要求学生要真正读懂其意,体会其情,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所感悟,写出读后感,要学会摘录、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这样持之以恒,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从下笔的畏难情绪。

    三、上好“口语交际”课

    我常告诉学生,不应该把作文看得太神秘、太难,作文不过就是“我写我心,我叙我事,我说我话,我抒我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因此,只要做到作文前认真想好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然后先自言自语说通顺,最后把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这便是写作文。我常常抓好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有时还自己随机设计一些题目,如介绍我的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讲故事,说笑话,说说读后感(观后感),说每日新闻,演课本剧,学当主持人、导游,小小讨论,小小建议等等,学生说完演完后,就动手写下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习作起来很轻松,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如有一年我班组织了春游活动,活动后,我让学生以《_______的春游》为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学生说:“早知道要写作文,我就不去春游了。”面对此状,我首先耐心引导学生进行全班口语交际,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议论出什么时候,我们哪些人,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一路上看到了什么,活动中自己做了哪些事,耳闻目睹了些什么,心情怎样,感受如何。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内容有顺序地整理通顺,最后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结果,学生普遍写得有血有肉,效果很不错。

    四、多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跳绳、踢毽、打乒乓球、拔河、跑步、滚铁环、赛陀螺、老鹰捉小鸡等活动都是学生爱玩的,玩时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者,留心观察其中的喜怒哀乐,不管是自己参与的,还是没参与的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如几个同学玩赛陀螺之后,其中一个同学写到:赛陀螺真有趣。中午,完成了作业后,我们几个小伙伴拿出自己的陀螺比赛起来,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谁就赢。我们同时转动陀螺,我的心随着心爱的陀螺的转动“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陀螺要“死”了,我在心头不住地给它打气、加油,让它再坚持一会儿,但后来还是输了,我的心思白费了。再赛的时候,我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最终我取得了胜利。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才会成功。

    五、从“讲故事、听故事”中培养写作兴趣

    听故事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讲故事、听故事”,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口头作文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听完故事,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再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回家讲给家长听,学生从中就得到了锻炼,收获多多。如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后,可以续编《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续编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吸取教训,学生的想象力和作文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

    六、抓好作文后的讲评和批改

    讲评是老师在作文课上要做好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教师讲评有重点,学生印象就深刻,教师讲评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在讲评时,对写得好的文章既要鼓励,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只要看到点滴进步就要当众表扬,以增强他们作文的自信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有事可做。在批改上,我认为关键在“批”而不在“改”,如果教师细致改,改的地方多,费时也多,但学生不看或不认真去消化还是白费力气。把重点放在“批”上,既不费时,又可以在批阅过程中随手写下,便于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有事可做。不过,要使“批”起作用,老师不但要做好发动工作,更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要带领学生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我认为必须借助广阔的生活天地,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舞台,从小处着眼,从内容入手,走写作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把写作文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春天象童话中的仙女,所到之处,万物苏醒,柳树抽枝发芽,鲜花张开了笑脸,大地披上了绿色新装,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同学们,走吧!让我们一起去红梅公园走一走,看一看!一走进大门,就会看见一群活泼机灵的白鸽向你飞来,停在你的肩上,落在你的手上,象是在欢迎远到而来的客人。看着这些可爱的白鸽,我情不自禁地买了一袋玉米准备来喂饱这些小家伙。我把玉米倒在手上,一群白鸽马上向我飞来,它们争夺着吃我手中的玉米,嘴里不时还发出“咕咕”的声音。我呢?又好玩又害怕,鸽子那硬硬的小嘴啄在我手上,又痛又痒。不一会儿,一大袋玉米就被消灭了。鸽子们又都飞散开去,在广场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广场的正中,有许多游人正在放风筝,多惬意呀!再往前走,就可以到动物园了,瞧!那些活泼的猴子,正在翻上翻下,可机灵了;还有那些漂亮的鹦鹉,嘴巴可甜了,总说些逗人开心的话…… 好了,不多说了,红梅公园里还有好多好看的好玩的等着你呢!走,让我们一起去红梅公园春游!春姑娘跳着欢快的舞蹈向校园走来。

    前些天,校园里的桃花开了,粉色的,白色的,淡黄色的,有的像翩翩起舞的少女;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善良的小天使,只要你在桃花前深吸一口气,一定会闻到它那淡淡的花香。

    当春天的校园下起蒙蒙细雨的时候,那一朵朵五颜六色的桃花便镶满了晶莹的露珠,从远处看,好像整个校园都变成了水晶般的世界,晶莹剔透。雨一会就停了,湿润的空气夹杂着桃花的芬芳扑面而来,让你在校园里,流连忘返。

    柳树也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刚冒出的嫩叶,一片片抱在一起,只几天功夫,就一片片分开了,变得又多又密,十分美丽,远远望去,好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爱美丽的春天,更爱这春天的校园.一进校门,花坛便会闯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是花儿的乐园,植物的栖息地。放眼望去,犹如是花儿垒起来的金字塔,又好像是一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在丛中飞舞。

    走近一看,哦!原来是砖和花儿的杰作。花坛有九层,每一层都有着娇艳的花朵。瞧,有黄的,红的,还有少许的绿色。仔细一看,这些橘色的秋菊可美啦!它的花瓣儿成“丫”字形,像一只只蝴蝶在嬉戏,一阵微风拂过,这些“假蝴蝶”变活了!黄色的花儿更娇艳,形状也各不相同,你看,有的像花瓶,里面插着几束花;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儿,把肚子胀得圆滚滚的。一些小蚊子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像它们也留连忘返了呢!一些蜜蜂在花丛中飞舞,蝴蝶也来凑热闹,挥着翅膀飞舞。一些小孩儿看到这些花儿,不由得拍手叫好,忍不住要去摘那么一朵,这个时候,铁树逞了威风,它矗立在花丛中,身上的刺把小朋友吓得一溜烟逃之夭夭了。铁树好像一位威武的大将,保护这片芳香“花海”。

    啊!真美呀!下课时,同学们便会做出同一个举动──去花坛做游戏……

    我爱花坛,更爱学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3、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教学重难点〗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课前准备〗

    关注家乡景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课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二、小组介绍 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家乡的美景。互相启发感染,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

    三、小组评议,互相评价

    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评出大家认为讲得最好的推荐到全班发言。

    四、交流总结

    全班交流、评改。评出进步大的同学。教师就同学发言做总结。

    五、习作指导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在学生初步完成习作后,进行交流和讲评。教师先提出习作标准:能写出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有丰富的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词语。

    2、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视野范围,同时学习作家的敏锐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更多的精彩的描写片段。〖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1、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语,结合查字典或同学讨论,读懂词语的意思。2、按泡泡中的提示思考,让学生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3、发现了规律后,让学生说说其他的这类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填一填。如果填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短语说说句子,互相讨论一下哪个填得正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其他量词填写,如,一束(道)金光,看看是否准确。“我会填”参考答案是:一首歌曲;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幅画面;一阵微风;一眼清泉;一束金光;一串珍珠。“读读背背”a有12个四字词语,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2、采取多种方法记背词语,在熟读、记背好这些词语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积累的描写日出、日落、鲜花盛开等大自然景物和现象的词语。1、导入阅读: 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2、把宽带网中的描写读一读,背一背,体会其妙处,教师稍做点拨。3、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把描写的大自然片段随时摘记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做定期的交流。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7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六年级上人教版)。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3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1)老师这里有两幅有关于长城的图画,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2)看第一幅图时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2)那长城究竟有多长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3)一万三千里到底是多长,老师给你们做个算术题来体会一下吧。(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小时步行5公里,他日夜不停地走,要多少天才能走完长城呢?)

    (4)多么雄伟的长城啊,我们一齐朗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三次看近景图。

    现在我们来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上近看长城,又会看到什么情景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近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3)请你试着画一画“垛子”。(教师选择画得好的学生的贴在黑板上)

    (4)你知道城墙各部分的作用吗?(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传递信息的)

    3、感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提示:“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1)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作者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看吧。

    (3)带着自豪的情感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如今,长城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各国人士到中国都把长城作为参观的重要项目,我们来看一下几位国际名人是怎样评价长城的。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2)你也能用一两句话评价长城吗?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用联系生活、追溯字源、结合语境等方式认识“店、寂、寞、罩”等10个生字,会写“决、定、商、店”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简单概括童话故事的内容。

    3.体会蜘蛛在“卖口罩”时心情的起伏变化,并用朗读表现出来,为下节课的讲故事做铺垫。

    教学重点:

    1.采用联系生活、追溯字源、结合语境等方法识记10个生字。

    2.体会蜘蛛在“卖口罩”时心情的起伏变化,并用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体会蜘蛛在“卖口罩”时心情的起伏变化,并用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店”

    预设评价:小朋友们,这个字就在我们身边。你瞧这是一家——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借助课后的第一题,请3个小朋友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片段?

    预设:你讲得很具体,可以试着用这个句式,简洁地来讲讲吗?蜘蛛决定卖什么,谁来了。

    预设:谁最有本事,能把他们3个讲的连起来说一说。

    (一)体会“寂寞,无聊”

    过渡:咦?这只蜘蛛为什么要一会儿买这个,一会儿卖那个的,好奇怪!赶紧去故事中看一看吧!

    宝盖头代表——房子。这两个字原来都是指没有声音。合在一起就表示孤孤单单。一起读——

    3.再读:蜘蛛真的好寂寞,好无聊啊!谁能再来读一读。

    预设评价:每天都蹲着,真寂寞;没事情做了,好无聊啊!

    过渡:日子过得太平淡了,不过蜘蛛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2.学习“罩”

    一起来听听微课小老师怎么说吧!

    (3)难怪这个罩的上面是一个表示“网”的“四字头”,下面一个“卓”,再读。

    3.再读(3位):“就卖口罩吧!”蜘蛛决定了!哪位小蜘蛛来说一说。

    预设:卖什么呢?小蜘蛛想了;就卖口罩吧!太简单啦!

    齐读:小蜘蛛们,你们现在一定充满着期待啦!一起说:

    5.学习“编”“顾”

    这个字,你会读了吗?

    “编”在最早以前的原意是缀连竹简的绳子,在课文编织这个词语中表示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所以他是一个形声字。

    “顾”的左边原本表示一种名叫“雇”的`鸟,右边表示一个人转头去看,当这只鸟来时,古人就开始农耕了,所以“顾”原来的意思是回头看。那么来店里看的人的就叫做“顾客”。

    6.想象读:写这个招牌的时候,小蜘蛛你可能在想些什么?

    每天生意一定忙不完,好几十块可以赚啦!

    4.请生读(3位):河马嘴巴太大啦,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得到一元钱!小蜘蛛,你的心情怎么样?

    (四)体会“又一次期待”

    预设:蜘蛛觉得还是织围巾简单!蜘蛛感觉马上又可以赚钱啦。

    1.师范读:这个故事真有趣!王老师忍不住想当一回这只小蜘蛛啦!

    2.自由读:小蜘蛛们,现在你们能把这样不同的情感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了吗?

    3.请生读。

    预设:哇,我的心情也跟着你的故事一上一下的了!一次比一次吸引人了

    小朋友们的故事讲得这么好,小蜘蛛可高兴了呢!我们一起来跟小蜘蛛编织一张词语网吧!

    蜘蛛织网的能力很强,你们学习的本领也很棒。

    (1)课前王老师做了一个小调查,很多小朋友都觉得商字特别难写。所以课堂上,老师请来了一个特别聪明的朋友来帮我们记住这个字,瞧,他来了!

    阿凡提的脸和这个字像吗?你觉得哪里最像?

    编个儿歌一起来记一记:一顶宽帽子,一双亮眼睛,方方一张脸,两撇小胡子。能说又会道,全靠这张口。

    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请你描一个,写一个。我们还要来写两个字。

    请小朋友自己观察这两个字,里面都藏着一个“人”,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吗?

    一个人字的脖子长长的(做动作),这个人字还伸出了它的大长腿呢!

    请你描一个,写一个。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前准备: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通通,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 2 )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板书设计:

    4 四个太阳

    春 彩色的

    夏 绿绿的

    秋 金黄的

    冬 红红的

    教学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12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册第()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

    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讲授新课教师演示(精讲演示,直观生动)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展示作业评价交流(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课堂小结拓展提高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板书设计: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阻挠”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

    大概的印象,课文第一段就向我们概括介绍了詹天佑以

    及他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指名读第一段)那么他到

    底为什么会被称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第5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组词(重点指导庸和毅的写法)

    (2)认读重点词语(提醒学生注意励、概、蔑、勘、隧、

    藐、悬的写法)

    (3)质疑解疑(简单的或某些术语当时解释,有些词语

    最好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留下悬念在品读课文时理

    解)。

    3.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在语言表

    达上有困难,可降低难度,采用填空的形式完成。

    三.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

    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2)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四.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

    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

    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要挟和

    嘲笑的?请大家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

    词句。(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课文用了两个自然段来

    写,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说不全面,所以适合小组合作

    来解决,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展:

    (1)展示的时候注意点拨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然

    地理环境。

    (2)注意以读代讲:例如读第二部分有关帝国主义者对

    修筑京张铁路阻挠、要挟、嘲笑的语句,要读出对帝国

    主义的愤慨;读“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咱们可争

    了一口气”时要读出扬眉吐气的兴奋之情,并把对詹天

    佑的敬仰和殷切期望之情表达出来。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14

    这个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生活,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写了一只无聊的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由卖口罩改到卖围巾再改到卖袜子。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本课内容生动、故事性强,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发言,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识字词、故事大王评选等方式,让学生爱学字,敢于编故事、讲故事。

    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无聊的小蜘蛛,他突发奇想,要开商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1.播放课件听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在文中画出课后要求会认的字,自己读几遍,读准确。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1)检查字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相机纠正,注意前、后鼻音和边、鼻音的读法。

    (2)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3)齐读词语,注意读准确、读流利。

    (4)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播放音乐,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蜘蛛分别卖了什么?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在课文后田字格里自主描红,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一遍。

    3.全班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是怎样把这些字写漂亮的呢?

    4.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5.学生观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第二个田字格内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写得好的给予表扬。

    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15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人教版语文课件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