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1篇)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11-2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当教学工作进入到下一阶段时,是时候准备一份教案了。就是在书写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写好教案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呢?您是否在寻找有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章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推荐这篇,珍贵而有价值的文章请收藏备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内容:国标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7,练一练及第51页练习十第1-6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倒数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

    1.我们知道语文中有反义词,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呢

    (学生举例)

    2.导入那么在数学上也有类似的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倒数的意义

    出示几组数据

    3/8和8/35/4和4/52/3和3/210/7和7/10

    你发现这几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吗

    可能1: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

    可能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

    可能3: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

    提问:谁能够根据刚才的回答给这几组数据起个名字呢(注意可能1,倒过来的数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咱们说的(指导看书).

    思考:(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以及叙述时语言要规范,如2/3和3/2互为倒数.

    2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7/41/5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换)

    抢答:5/96/78/5的倒数各是多少

    3质疑1:1的是谁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

    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1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板书: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引导学生质疑)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板书:0没有倒数)

    4质疑2:5的倒数是几

    5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7/121/39/4813/5

    (2)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

    3.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3)完成练习十第1-3题

    1.完成在书上

    2.举几个例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十第4题

    1分成4组,分别完成第1.2.3.4组

    2.同桌相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

    3.归纳:

    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整数

    整数(0除外)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5)完成练习十第6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师巡视.

    3.质疑:解题思路都一样吗两个2/5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现在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了吗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58-59页:运算律(复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其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建立初步的数感。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让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全班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学过的运算定律,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律和性质。)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0.7+3.9+4.3+6.1

    8412.50.25

    2、减法性质的应用。

    221-35-65

    12.7-4.8-5.2

    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254

    56.70.1250.8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7)

    2.74.8+2.75.2

    1\4101-1\4

    5、特殊数的拆分。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75102

    759.8

    12.53.225

    (设计意图:设计小组合作的环节,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简便运算,鼓励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熟悉运算律的结构培养简算的意识。)

    三、巩固复习。

    1、请你做法官:

    351.6=3520.8

    326-7.2+2.8=326-(7.2+2.8)

    8899+88=88100

    7337-7337=0

    73+37-73+37=0

    0.8399=0.83(99+1)

    2、解决问题:

    学校准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玩具三轮车25辆,每辆24元,摩托车25辆,每辆26元,小汽车25辆,每辆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运动会跳绳比赛的场地,每块小方形的长都是15米,宽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整理的知识进行多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你学得开心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质疑,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学生对简算挺感兴趣的,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也不用竖式计算。我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我设计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给学生练(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其实,简便运算的思路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再对折,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及求比值。

    2、理解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4、渗透知识源于实践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并在此基础上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复习迁移

    创新情境:六(1)班参加电子计算小组男生人数有5人,女生有4人。

    同学们看到这些信息,你们知道哪些问题?

    可能会出现六种以上比较的方法: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人。2、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人。3、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男生比女生多25%。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0%。

    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某些数量进行比较。

    除了以上六种比较的方法,你还知道其他比较的方法吗?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量比较的方法。

    揭示课题:比的意义(板书)

    同学们,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概括比的意义

    A:出示例1: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

    54=两数相除(板书)5、4和分别表示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是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比4两个数的比(板书)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

    45=(板书)4、5和分别表示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5(板书)

    B:出示例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求这辆车的速度。

    1803=60(千米)(板书)180、3和60分别表示什么?

    谁把它能说成两个数量的比?

    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又可以说成: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180比3(板书)。

    60千米是谁与谁的比的结果?

    概括比的意义:

    54=5比4

    45=4比5讨论: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

    1803=60(千米)180比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习:试一试

    1、李强植树6棵,张明植树5棵。说出李强和张明植树棵数的比。

    2、3支圆珠笔的总价是6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说出圆珠笔总价和数量的比。

    练一练

    甲(1)甲、乙两个长方形周长的比是()比()。

    3米(2)甲、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比是()比()。

    乙1米

    5米8米

    3、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每分钟转25转,小齿轮每分钟转92转。大、小两个齿轮转数的比是()。

    4、六(2)班有男生24人,女生23人,写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再分别写出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2)学习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那么表示的比的符号叫什么呢?(比号)

    我们来写一个比号。5比4写作5:4,读作5比4。

    前项后项

    比号

    练习:练一练

    读出下面各个比:120::11.6:1.8

    (3)学习求比值的方法

    既然两个数相除叫做比,那第5:4如何进行计算呢?

    5:4=54=计算结果叫做什么?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完善各部分名称)

    比值

    讨论:比和比值一样吗?

    练习:练一练

    求出下列各个比的比值:

    45:1350.42:0.14:11.8:2

    (4)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学习和探索,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比,了解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如何来求比值,请大家想一想,比跟什么关系最密切?(除法、分数)

    比还可写成分数形式,5:4可以写成,还读成5比4,说一说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分数形式的比与分数的写法也不一样,教师示范写法。

    板书:比号

    练习:把下列比写成分数形式的比:21:10032:15

    请你与分数作一下比较,有什么联系和不同?(比的前项、比号、后项、比值相当于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联系区别

    5:4前项(5)比号(:)后项(4)比值

    一种关系

    54被除数(5)除号()除数(4)商

    一种运算

    分子(5)分数线()

    分母(4)分数值

    一个数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体育比赛的比分和我们今天的学习的比一样吗?

    (三)反馈矫正,贯穿全课

    综合练习:

    1、有4只羊共重140千克,羊的总重量和只数比是():(),比值是()。

    2、38=():()=

    =()()=():()

    23:8=()()=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甲数是乙数的6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5、小康村今年粮食比去年增产10%,今年与去年粮食产量的比是()。

    6、1小时:15分钟的比值是()。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5】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例1、2及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具体信息,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3、体验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具体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准确提取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做好铺垫。

    1、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个月我们即将小学毕业。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件出示学生特长训练、做好事等照片)有心的同学把这些活动情况绘制成了统计图。

    课件分别出示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六(5)班特长活动情况统计图20xx年我校学雷锋、做好事情况统计图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分别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

    2、引入课题。

    谈话: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发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用途还真不小!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对统计图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或预测。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来分析统计图。(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扇形统计图,正确获取信息。

    谈话: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不仅学习优异,还掌握多门艺术特长,而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善于乐于助人。将来步入社会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王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寒假他就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而行动,他去爸爸的彩电商店对各品牌彩电的销售情况做一个社会调查,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彩电销售经理做准备。(课件出示彩电市场热闹的景象)

    课件出示例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教室的彩电是什么牌子的吗?你认为这里的A、B、C、D牌各代表什么品牌?

    (1)观察分析数据,正确判断。

    第一感觉你认为哪种品牌的彩电最畅销?

    谈话: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仔细观察,认真想一想,这幅统计图里其他部分可能包含一些什么品牌的彩电呢?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合理分析。

    谈话: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怎么样?(模糊不清,不够完整)对,因为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我们就无法全面的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也就不能作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认真观察,全面分析,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板书:认真观察,全面分析。

    (3)发展提高,修改建议。

    谈话:那你认为我们在制作和分析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你觉得要想更清楚的反映哪种彩电最畅销应该怎么修改?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教师引导评议。

    引导学生把其他部分细化。

    师小结:在我们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具体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板书:客观具体。

    谈话:看来,想当一名彩电销售经理还真不容易,不能只凭这个统计图就判断哪一种品牌彩电最畅销,还需进一步调查落实。

    2、观察折线统计图,并能作出正确判断。

    (1)观察分析数据,正确判断。

    谈话:除此之外,临近春节的时候,王明还看到爸爸商店里A、B两名员工去年上半年的月薪情况统计图感到很困惑,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好吗?

    课件出示例2。

    谈话:初看一看这两幅统计图,你觉得谁的工资增长速度快一些?

    学生可能回答:从这两幅统计图中折线的趋势来看,我们发现A员工工资增长速度快。

    引导学生着重回答以下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王明疑惑:为什么两幅统计图描述的统计数据完全相同,折线的变化趋势却不一样呢?与你的同伴一起探索一下其中的原因吧!(自由结伴探索)

    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的走势一平缓一陡峭,第一幅看起来工资增长很快,第二幅看起来工资增长较慢,原因在于标准不统一。

    如果标准一样的话会怎么样?(课件出示相同单位的统计图)

    (2)总结问题,合理判断。

    看来我们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统计信息,统一标准,才能避免作出错误判断。

    板书: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延伸提高。

    1、处理P69页练习十一第1题。

    谈话:看到王明寒假里的收获,张华也不示弱。其实,为了迎接学校五月份的艺术节,在寒假里张华对我们六(5)班同学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扇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六(5)班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呢?

    (2)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图中其他部分可能包含的文艺节目,作出正确判断和预测。

    讨论修改建议。

    2、处理P69页练习十一第2题。

    谈话:除此之外,小刚还准备利用五一假期出去旅游,他调查了这个地区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并绘制出了统计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某地区去年月平均气温情统计图。

    (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造成第一印象错觉的原因在于,该图绘制时每格表示1摄氏度,这样突出、放大了局部的差异,略去了整体的相似。

    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谈话:同学们,通过六年的学习,你们不仅掌握了多门特长,而且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你们真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统计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分析、判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

    学生自由说。

    出示名言: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

    学生解释、理解。

    师小结:看来,想要把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谈话:同学们,下课以后,希望大家能够走进社区、商场、工厂等地,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把我们对统计图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的结果以书信的形式寄给各部门的叔叔阿姨,我想一定会受到他们的广泛欢迎和赞许!

    最后,让我们把自己的社会实践继续下去吧!老师预祝大家成功!

    【板书设计】

    统计

    认真观察客观具体

    全面分析标准统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

    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2)(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师:把71页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8

    3.出示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1)1∶20(2)1000∶20(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1)20∶21(2)21∶20(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过程与方法 :

    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2 教学难点

    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正你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1、向上看(向下看)

    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3、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

    4、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很好,接下来,老师换一个游戏规则。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课件出示第2页例1的几幅图)。

    二、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于第2页例1的几幅图的情景呢?

    生:有,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师:我国面积非常大,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区气温相差非常大。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这六个城市,你能读出这六个城市的天气怎样的吗?

    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读一读。

    三、认识负数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师:(课件出示温度计)同学们,认识它吗?

    生:温度计。

    师: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课件出示℃、℉)

    生:℃表示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

    生:℉表示……

    师:℉表示华氏温度,读作“华氏度”。 那我国用什么来计量温度呢?

    生:我国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

    师:一大格表示多少摄氏度?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温度计做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大格表示10摄氏度,一小格表示2摄氏度。

    师:0摄氏度怎样规定的?你知道吗?

    生: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师:是的,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比0℃ 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师: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 ,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师:那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 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生: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

    2、读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课件出示)

    教师课件出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引导学生读一读。

    3、从上面的天气预报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例如:北京最高温度是5℃,最低温度是零下5 ℃。

    师:北京-5℃和5℃一样吗?都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5℃和5℃不一样, -5℃表示比零度还要低5摄氏度, 5℃表示比零度高5摄氏度。

    生:-5℃和5℃不一样, -5℃比零摄度冷, 5℃表示比零摄氏度热。

    教师小结:5℃和- 5℃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正确读出例1中的各个城市的天气温度。

    师生一起小结:当气温高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或者直接用数字来表示,读作零上×摄氏度。当气温低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来表示,读作零下×摄氏度。因此,+5℃表示零上5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5℃表示零下5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板书:+5℃ 正三摄氏度;-5℃ 负三摄氏度)

    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信息表,然后和同桌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教学教材第3页例2。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第3页例2的图片,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生:“20xx”表示存入20xx元。

    生:“-500” 表示支出了500元。

    生:“-132” 表示支出了132元。

    生:“500”表示存入500元。

    师: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或者数学符号吗?(提示20xx.00与+20xx.00代表相同的意思。)

    师:那在这里500.00和-500.0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500.00表示存入500元, -500.00表示支出500元

    学生说出各个数字的含义。

    教师小结:500和-500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很好,同学们再试着说说图中其他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交流。

    6、思考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例1和例2,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提示:在例1和例2中,都有两种数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支出与收入。

    7、0是什么数?

    师:我们把海平面的高度看做多少呢?

    生:看作0。

    师:(课件展示)比海平面高的用(+几或几)表示,例如+5000米比海平面低的用(-几)表示,例如-20xx米

    把海平面0当成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师:(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怎么表示?

    生:记作+ 8844.43米。

    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如何表示?

    生:记作-155米。

    课件展示小知识:海平面,顾名思意,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测量地面高度上,又称海拔。我国所有的大地测量和标志,都是以黄海海面的基点开始的,任何海拔标高,都是相对于黄海海面的基准点。

    (通过对海平面的认识,温度计上的0,得出0像一条分界线,把正负数分开,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小结: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3,-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读作负八分之三。

    而以前所学的16,20xx, ,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上“+”号,例如+16,+ ,+6.3等(也可以省去“+”号)。+6.3读作正六点三。

    师:0像一条分界线,把正负数分开。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8、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

    (1)、用正负数表示。

    ①、零上12.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12.5 ℃)

    零下3.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3.5 ℃)

    ②、广西某地有一天坑,

    坑口高于海平面125m,表示为:________, (+125)

    坑底低于海平面 m,表示为:________.(—100)

    (2)、先读一读,再议一议:观察这些数,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可以分成正数、0、负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 ,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正数前面可以写“+”,但通常不写,而负数前面的“-”必须写。正数前面可以读“正”,但通常不读(如果有“+”号必须读),而负数前面的“负”必须读。

    四、走进生活

    师: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件出示题目进行检测:

    1.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__________。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__________。(100℃,0℃, -88.3 ℃, -183℃)

    2、做一做

    胜5场记作 _______, 读作_________;(+5场,正五场)

    输3场记作 _______ , 读作 _________。(-3场,负三场)

    收入100元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__;(+100元,正一百元)

    支出200元记作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200元,负二百元 )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3、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4、六年级三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一说他们的答题情况。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5、你会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吗?

    (1)、华山比海平面高20xxm,记作(+ 20xxm )

    (2)、死海比海平面低392m,记作(- 392m )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6、我能判断对错

    (1)任何一个负数都比正数小。(√)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因为“4”前面没有“+”号,所以“4”不是正数。(×)

    (4)上车5人记作“+5人”,则下车4人记作“-4人”。( √)

    (5)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6)5゜C和+5゜C所表示的气温一样高。(√)

    7、小结交流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吗?

    生:家庭收支账本上。

    生:冰箱的冷冻室温度。

    生:地图上显示的海拔高度。

    五、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读出-3℃和-18℃这两个温度,并根据题干思考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哪个低些。

    教师指名回答。

    2、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小组依次回答,教师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后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板书

    认识负数

    +5℃ 正三摄氏度 -5℃ 负三摄氏度

    5 三 -5 负三

    八分之三 -

    负八分之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9】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杨枝小学 张婷 邹琴 周雯磊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12册p25 例4和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光盘 等底的烧杯、长方体、正方体玻璃容器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猜想推理

    1.出示光盘,这是什么图形?(圆形)

    提问:这个圆,可以知道什么?(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2.在桌面上,在一张光盘上叠加一些光盘,发现,这些光盘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圆柱)。继续叠加,提问:圆柱在变化吗?(变高了,体积变大了)追问:什么没有变?(底面积)

    猜想:圆柱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底面积和高)

    3、出示和(内底相等)光盘的烧杯,倒入和圆柱光盘等高的水(1)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积相等)那么,烧杯里的水有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把烧杯里的水分别倒入长方体、正方体玻璃器皿中,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有关)(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入手,初略感知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通过猜想,并在实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圆柱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的直观感知。然后顺势提出“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这一全课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为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做铺垫。)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材料:圆柱体积木、圆柱体插拼教学具、课件)

    1、教师出示一个烧杯,烧杯里的水有多少呢?体积你们会算吗?

    2、提示:

    (1)以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对我们研究圆柱体体积有帮助吗?(2)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你能猜一猜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3、小组合作交流: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呢?

    4、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5、演示操作

    (1)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2)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3)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6、组织讨论

    (1)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后交流。

    指出: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变 强调:底面的形状变了,底面积没有变,高没有变,所以体积没有变(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追问: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7、小结:

    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8、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v=sh(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尽量延长小组交流的时间,试图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其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的价值不在技能而在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安排了一整套指令让学生进行程序操作,获得一点基本技能,而是提供了相关知识背景、实验素材,使用了“对我们有帮助吗?”“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想的?”等这样一些指向探索的话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

    三、运用公式,多重探究。

    就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刚才的实际问题吧。出示图片及相应条件: 1:填表。(见P.27,练习一)

    2:一叠光盘。(底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高是2.1分米,它是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形状的零件,底面半径5厘米,高8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p26 试一试)4:圆柱形保温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四、巧用条件,解决问题。

    如果更换条件,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得到体积吗? 1.一张光盘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每张厚0.1厘米,共40张,求一叠光盘的体积。(一张光盘的面积乘光盘高。)

    3、古建筑中的一根红色柱子,用绳子测量柱子的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测得周长是62.8分米,高3米)

    (设计意图:在巩固发展阶段,教师设计了两道开放性的习题,其中计算圆柱体积木体积,可以从测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周长等不同角度求解;计算旋转直尺所形成的圆柱体积一题,旋转轴不同得到的圆柱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安排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基本技能得到了培养;但深层次地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开放训练,拓展提升。

    这是一个土豆,利用今天学的知识,你有办法算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教师选择这样具有多样化解决策略的开放性的问题能尽可能地保证每个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税收的种类和用途会计算应纳税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全班交流的过程,理解纳税的意义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纳税的重要意义,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明白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学过了的百分数(一)的知识,对百分数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税率的知识是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中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和个人所得税,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感知税收。

    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国家对你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课本、学费等费用,还给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补贴,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国家从哪里来呢?生答,纳税

    2、师: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纳税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探究。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教材第10页的内容。师巡视学生自学交流情况。

    2、全班围绕什么是纳税、举例说说纳税的作用、纳税的项目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1)什么是纳税?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举例说说纳税的作用

    师:每个国家都纳税,那纳税有什么作用?谁来举例说说?

    生:国家用纳税收的钱可以给老师发工资

    生:可以建设我们美丽的学校、漂亮的公园和广场

    生:可以建设医院,发射卫星等

    生:……学生回答后师课件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Www.W286.COM 迷你日记网】

    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总之,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每位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那纳税的项目有哪些?

    (3)纳税的项目有哪些?

    师:那我们国家有哪些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师:由此看来,纳税的种类还挺多。纳税是按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国家。那一定的比率叫什么呢?

    三、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两个专业术语的含义。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1)举例子理解,课件出示: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在这里:收入是( ) 税率是( ) 应纳税额是( )

    (2)考考你:说出下面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晨光文具店2016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4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万元。长城宾馆2016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

    (3)学习计算有关税率的公式

    师:你能写出计算税率的公式吗?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师:你能有此公式推出另两个公式吗?课件展示: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师:你们都很棒!师强调求应纳税额,就是求收入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2、教学例3,进一步理解概念。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刚得到的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体验一下税务员叔叔的工作。(出示课件,图片)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先读题,再指名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

    (4)集体交流反馈

    3、介绍发票在纳税中的作用

    老师:就在税务员叔叔准备离开的时候,饭店的大厅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动画演示情景: 一位阿姨用完餐后准备结账,说:“服务员,买单”。

    饭店服务员对她说:“您好,如果不开发票打9折或送精美礼品一份。”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办呢? 生可能会出现以下观点:

    观点一、要礼品,因为要发票没什么用。

    观点二、要发票,因为可以报销。

    观点三、要发票,否则饭店就不用交税。同学们之间会进行激烈的争辩。此时教师总结并强调发票的作用。并出示课。

    老师:发票除了是消费的凭证外,更是依法纳税的重要凭证。如果你不要发票我不要发票大家都不要的话,那这个饭店的收入就是0,就不用交税,国家还有税收吗?还有我们美丽的校园,漂亮的公园吗?因此,依法所要发票可以促进纳税。

    4、介绍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非常专业的经济学术语,是一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的说,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于1980年9月10日公布,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税法。个人所得税从诞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次修改历程,其中最后一次是在2011年4月20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定的。2011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至3500元。

    5、个人所得税的求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如下关系:个人所得税=(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

    四、在游戏中练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们,现在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称呼,“达人”。你们知道“达人”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今天也来做个达人,做一个税务小达人好不好。要想成为一个税务小达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老师:信心十足呀。那我们就开始吧。

    1、快乐判断

    (1)税率是永远不变的。( )

    (2)各种收入与应纳税额的比率叫税率。( )

    (3)纳税只有我国才有,其他国家没有。( )

    2、王老师刚买了一辆新车花了158000元,需按车价的10%缴纳车辆购置税,王老师应缴纳车辆购置税多少元?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的种类有: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六、结束语。

    正因为有了纳税,才有了国家的税收,才有了我们美丽的城市、漂亮的校园。所以同学们应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依法纳税。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强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11】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入:同学们,20xx年的北京将要举办什么盛会啊?(北京奥运会),在上届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那么关于奥运会你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播放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说出的资料中选出中国金牌数和俄罗斯金牌数:中国获得金牌32块。俄罗斯27块。

    你能列出算式表示中国与俄罗斯所得金牌块数之间的关系吗?(这里可能有学生列加减法,也可能会有除法。选出除法算式分析)

    3227表示什么意思?(中国得的金牌是俄罗斯的几倍)

    2732表示什么意思?(俄罗斯得的金牌是的中国的几分之几)

    2、联系奥运,分析题目.

    在奥运会上,你认为我国的哪块金牌的分量最重?(学生畅所欲言)如果没有人说刘翔,教师就稍微引一下

    新科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用沉甸甸的金牌让轻视黄种人的人闭上了嘴巴,他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来中国在田径短跑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下面我们就共同回顾一下刘翔的夺冠历程(播放刘翔夺冠视频).

    看了这一段内容我们都非常的激动,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你知道刘翔的夺冠成绩是多少吗?(12.91)

    那你知道他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吗?

    如果我要你们列式来求该怎么求呢?(11012.91)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路程时间=速度)

    看完奥运,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学校的事情

    3、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栾人璇你们这组同学起立。请其他同学数数他们组女生几人,男生几人?你能用什么式子表示他们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之间的关系?(43和34,分别问学生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学校用150元买来3个小足球,每个小足球多少元?

    (请学生自己读题,说说每道题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读题回答,教师板书(总价数量=单价1503)

    3、揭示课题: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的,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实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比。(板书:比)研究比的意义。(板书完整课题)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

    (1)那么在刚才的例子当中中国得的金牌是俄罗斯的几倍,用3227,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中国得的金牌与俄罗斯得的金牌数的比是32比27。

    那俄罗斯得的金牌是的中国的几分之几可以怎么说呢?(学生试着说:俄罗斯得的金牌数和中国得的金牌数的比是27比32)

    (2)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质疑:可老师还有个疑问,以上两道题都是对中国得的金牌数和俄罗斯得的金牌数进行比较的,为什么一个是32比27,一个是27比32?

    引导得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你们能像这样把其他的除法算式都变一个说法吗?先同座位两个人互相说说看。(学生同座位两个人说)

    都说完了,那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呢?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可以说成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3)就这样依次说完。

    那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可以怎么说啊?(速度可以说成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那单价呢?可以怎么说啊?(单价是总价和数量的比)

    在我们常用的数量关系中还有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这里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怎么说呢?(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总量个工作时间的比)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同位讨论一下。(前后四人讨论)

    汇报,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齐读)

    你们能不能自己举一个用比表示两数关系的例子?先说原题再把它改编成比的形式(学生自主举例,四人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例子的学习,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的方式,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练习:填空。

    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比(),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比()。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对应练习,旨在强化学生对比的意义的初步理解。]

    2、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1)看书自学,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52~53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一下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开始吧!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2)汇报。

    1:我学会了比的写法,3比4记作3∶4。(让学生板演)

    问:这个∶叫做什么呢?谁愿意给它起个名字?(强调:写∶应该注意上下对齐,点要圆一点,它不同于冒号。)那么4比3、110比12.51又记作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3∶44∶3110∶12.91又怎样读呢?

    思考:刚才大家学会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除了这种形式,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指名板演)读作什么?还可以读作二分之三吗?为什么?(把3∶4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并齐读。)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高度重新组合处理教材内容。学生汇报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把比号分数形式的比前移,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2:我学会了比的各部分名称。(结合3∶4来说明)

    如果告诉你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我学会了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问:那么怎样求比值呢?(前项除以后项的商)

    练习:(课件出示)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0.7∶0.358∶40.2∶1/5

    想: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

    [设计意图:比值不同的四个比的举例,既加深了学生对比值意义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对比和比值的区别。]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