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23小学五年级课件8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每个老师都要花时间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需要写好教案课件的老师来说,是否有一些优秀范文可以参考呢?关于“小学五年级课件”,编辑有一些独到的观点,希望您能够阅读并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1) 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 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2) 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 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 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1) 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 指导感情朗读。
1、抄写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习2~4自然段,继续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 辨析“几痕”和“几根”:
(2) 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 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OK语录网 WwW.968ok.Com]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2)
1.师:同学们好,我们在学新课之前请先来听一首歌,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教师播放歌曲《小燕子》,生听后回答,教师点评。
2.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燕子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啊?
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的见到它,对它也是十分的熟悉。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作家郑振铎,他不仅喜爱燕子,而且还写了一篇《燕子》的文章。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描写燕子的啊?请打开第三课,看一看他描写的燕子和我们见到的燕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带着感情一起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燕子外形美。
1.很多同学都见过燕子,请说一说你见到的燕子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2.老师也非常的喜爱燕子,而且还搜集了一些燕子的照片,请大家看大屏幕,看看照片里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展示燕子照片,与学生一起讨论。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的燕子?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为什么作者在描写燕子外形时只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而没有写燕子的其他部位呢?例如,头部、嘴、爪子等。
(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的主要特点来写,羽毛、翅膀、尾巴是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而燕子的头、爪子、嘴等都和麻雀等其他鸟类一样,不能体现燕子的特点,可以略去不写。)
我们知道了这些,再来读读第1 自然段,把燕子的外形特点牢牢记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发芽,鲜艳的花儿争相开放。这时的大自然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装满了春的气息。现在,老师就请大家到户外看一看春天的大花园什么样的。
教师展示春景图片,学生欣赏并讨论。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的?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大家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并思考。
生回答,教师点评。
3.请找出本段的一个拟人句,并说说赶集的意思。
生回答,教师点评。(赶集就是到市场上买东西。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热闹)
这么热闹的春天怎么能少了小燕子,看,它从南方飞回来了。
1.同学们对于小燕子很熟悉,那你们有没有认真观察过燕子是怎样飞行的?它的飞行姿态和飞行速度是怎样的呢?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
生回答,教师点评。
2.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燕子飞行的?用一个字来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师:一个“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特点,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3.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哪一句写出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快?
(掠字可以看出燕子飞的很快,你看,“唧”是燕子的叫声,只短短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飞的快极了。)
4.那谁又能帮老师找一找哪句话描写了燕子飞的很轻?
(从用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可以看出燕子飞的很轻,不然就“扑通”一声一头扎进水里去了)
5.你们知道水面是“圆晕”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
(指导学生看图说,再有难度,教师可以讲解: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是圆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晕也是美的!)
6.既然燕子飞行的那么轻、那么美,就让我们一边想象燕子飞行的画面,一边又感情的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谁读的好。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过渡:快乐的小燕子在天空中飞呀飞,飞久了飞累了,就会停下来找地方休息。同学们,你们见过燕子休息时的样子吗?谁来说说?
生回答,教师点评。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燕子休息时的样子吧。
1.读了第3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4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请说说看。
2.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画画。
3.大家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五线谱”“音符”。
(出示五线谱)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对照一下插图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怎样的春之歌?
学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跟着《小燕子》这首歌一起来赞美春天、歌颂小燕子吧。
教师播放歌曲《小燕子》,全班齐唱,结束课文。
本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燕子歇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3.模仿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植物。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3、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
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
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
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7.学生口述。
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
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
学生学习自己讲书。
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quot;你们想怎么像曲谱?……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4.齐读第四节。
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顺序地观察画面,写出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2、培养学生根据观察,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
3、初步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兴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有顺序地观察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写出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教学要点
明确习作要求;有顺序地观察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出来。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学习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训练有哪些具体要求?
2、小结: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这次习作训练。
二、指导观察。
1、学习习作提示中的第一,思考:它告诉我们应先观察什么(整体)?再观察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
2、指导观察整体画面
(1)结合题目农贸市场,观察整个画面,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这幅画面画的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评议。
3、指导观察局部。
(1)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简要地说说人们各在干什么。
a、自己按上述要求从头到尾说一遍。
b、指名说,并及时进行评议。
(2)还可以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请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三、指导展开合理的想象。
1、以最近处的买鸡场面为例子,练习展开合理的想象。
(1)大嫂提着篮子来到卖鸡的摊位前,会怎样问?
(2)卖鸡的大叔会怎样说?
(3)她们又会怎么做?
2、自由选择一个观察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说给同桌同学听,请他提提意见。
四、指导写出繁荣兴旺的景象。
1、要表现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必须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多、货多、买卖兴旺等)。
2、请选择农贸市场上人多,展开合理的想象后,说给同学听。要求能表现出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
五、课堂小结。
六、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略)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练习: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6)
一、教材解读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出郑和初次远航的规模之大,意义之远的。初步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5、凭借约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郑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体会远航的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抓住重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或者上网,查找有关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准备交流。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比较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有那些的航海家吗?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家中,他们在航海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
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2、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
3、教师简介郑和
二、初读课文。
(一)明确要求,认真读书: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写出你初读课文的收获,记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的释疑解难。)
(二)检查自学情况,组织交流: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码头派遣仪器赠送范围珊瑚
拳头撕裂桅杆魁梧炫耀鬓发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
镇定自若人山人海化险为夷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二、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
课文除了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外,还写了写什么内容?
2、交流讨论,理清课文的条理。
(课文1—5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6—7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郑和其他六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3、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今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学生质疑)
3、完成书面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化险为夷――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扶老携幼――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熟读、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次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的重点,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叙述了郑和首次远航的经过情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次远航
二、精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郑和远航,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用双//标出。
用自己的话归纳这段的内容。(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探讨交流。)
(二)组织朗读,交流学习收获
1、讨论交流问题: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
2、指名朗读课文学习第1-3段——“扬帆起航”。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3、朗读训练
4、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5、生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1)课文那些地方描写了郑和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郑和”“赠送礼品”、“友好亲切”等词语体会郑和以及随行个人员所体现的礼仪。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各国君臣……热烈欢迎”、“老百姓……争相观看,交换特产”、“各国商人……作生意”等,充分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
(2)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字里行间做表达的友好情感。(3)找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海上风浪的险,海盗之猖獗,体会郑和指挥若定的那种胆略与智慧。
(5)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海上风浪的惊心动魂,读出郑和的镇定自若。
6、小结;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谈谈读后,你知道些什么?你对郑和远航有什么新的认识?
2、交流:重点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重点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4、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师:郑和是我国杰出的航海家。他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1、书面完成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郑和是怎样一个人?
郑和远航的意义是什么?
2、课外延伸:利用网络或者图书资料,收集有关郑和远航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附: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规模大信心足
首次远行友好交往增进友谊
战胜险情有胆有略镇定自若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7)
教学内容:
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课本第61页的例题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得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的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现象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同学们,在报纸、杂志上,你们是否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电脑显示情境图。怎样从图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看图找关系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发现
下图是小明画的1路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1.请同学们观察图表,从图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⑴图表中的纵轴表示什么?横轴表示什么?
⑵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多少分?
⑶在第1分内,汽车的速度从0提高到每分多少米?
⑷哪一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速度增长最快?
⑸哪一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速度减少最快?
⑹哪一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速度保持不变?是多少?
3.打开课本第61页,完成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4.从图表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之间存在关系吗?
三、深化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1.课本第62页第1~3题
⑴电脑显示第1题图。
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之间存在关系吗?
淘气看图编出了这么个故事,呈现课本62页第1题说一说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⑵电脑显示第2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之间存在关系吗?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看课本62页第2题说一说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⑶电脑显示第3题。
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实践与应用
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五年级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体会草原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些都是哪的风景呢?(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jK251.COm精选阅读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的相关知识。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周全的教学教案课件有利于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1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梦幻的,是快乐有趣的。在记忆的长河里,哪件事曾经为你的童年生活增添过乐趣?又有哪件事曾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充满温馨、充满情趣。我们要从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选取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能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又最能反映自己个性特色的事例来写,要“小中见大”地反映事情的意义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节目,家庭模特大赛开始了。通过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比赛的服装,表演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热烈气氛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这场模特大赛的确是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改变这一主题。
这篇作文的选材是多么新颖、有趣呀!
2、事情过程叙述要清楚、明白。
不仅选材好,还要把内容写好。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交代清楚。只有把“六要素”写清楚,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清楚明白。
至于“六要素”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格式,要侧重于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围绕中心还要巧安排。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叙事的文章最忌不分轻重、不分详略,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我们说,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一条线。
写事时,还要学会巧安排。
怎样使用材料,确定详略;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要通盘考虑巧妙安排,这样才能变化写作角度,努力跳出框框,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2
在那一个下午,或许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人都笑了,那一滴汗水没有白流,那一分钟没有浪费……
它的跳跃着,滚烫的心无法平静,因为我们的努力换来了全校诗朗诵的第一!似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登上舞台,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我无法抗拒紧张的突如袭来。手在颤抖,心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脸庞泛起了红晕,好似涂上了姻脂。随着音乐的奏起,在紧张的氛围中开始了朗诵。一句句洪亮有力的话语从我们的口中蹦了出来。校长亲切的微笑,坚定了我,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那短暂的五分钟,那意义深刻的`五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踏下了舞台,悬起的心放下了,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跳到了座位上,倒了下来……
当广播宣布我们分数超过其他班时,我们蹦了起来,那藏在心里的笑容绽放了,再也控制不住了,我们呼唤着,让幸福传遍四方,张老师也露出了笑脸,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之中。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们付出过多少汗水;又有谁知道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又有谁知道张老师为了我们的荣誉操碎了心,喊破了嗓……不,他们不知道我们付出的一切。此时此刻,我热泪盈眶,和田甜拥抱着,享受着快乐,因为害怕时间会让这份快乐消失,害怕这份用汗水换来的快乐会突然离开。整个班级洋溢着幸福的气氛,久久回荡着。回忆着那段日子,刻苦地背着,换来了今天无限的欢笑,我无比馨慰。回到教室,看着这张奖状,我感到万分自豪。更让人惊喜的是我们不仅是年级第一,还是全校第一。我们欢呼雀跃,那一刻的激动足以震撼全世界。太多了,太多的惊喜!
张老师向我们投取赞美的目光,其他班向我们投取了羡慕的眼神。外面,老天流着泪,我想:他一定是看到我们如此付出获得了第一名而感动吧!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3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学,去领会任务性格。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在读中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领会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学生们有重新的认识,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学习第三部分(打虎部分)。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2)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3)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①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的。)
(5)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1、指读提问: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
2、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部分并不是重点,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无畏,武艺超群。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却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已经将力气用完了。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引入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
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13.5x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三)教师提问:小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四)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例1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小10倍呢?
(五)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三、质疑小结
(一)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
(二)提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依据是什么?
(三)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调节
(一)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0.9x463x68.4x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4个9.76的和是多少?
5个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据填结果。
()()
()()
()x()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
0.86x72.14x620.375x12
1.8x3950.45x1081.056x25
(二)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七、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计算:13.5x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5
每当秋天来临,菊花开放。看到那千姿百态的菊花,就想起那次栽菊花的情景。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气炎热。我看到院子里有两个长满杂草的盆子。我想了想,菊花还没栽呢,就拿这两盆“开刀”吧。我拿了铲子飞快地干了起来。先把盆子里的杂草除了,再使劲把土松开,让盆里变干净。开盆子里的土太少了,我跑到院子里铲来一些新土放入盆中,再拿出菊花枝,“放几枝呢?一枝、两枝,还是……”
妈妈说:“孩子,放两枝吧,即长得快,又可以让它们做个伴。”于是我把土铲松,在中间弄了两个洞,把菊花的枝插入洞中,用土埋了。累得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淌进了土里。我用手檫檫汗,把花盆挪到阴凉处,每每给它浇浇水,次次放学回家看看它。
经过我精心照顾,秋日来临,开出了各色的菊花:红的、黄的、白色……那花水灵灵的,像抹了一层油,婀娜多姿,微风一吹,像少女翩翩起舞。
“成功了,成功了。”我高兴地欢呼起来。
它不是有水浇灌大的,是汗水,是辛勤的.汗水。
我抿着小嘴微微笑。汗水给我带来了欢笑。
直到现在那笑声还在我耳边环绕,那情景还在我眼前出现。只要付出了汗水,就一定会有欢乐的硕果。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6
今天我们家要开展一场大战。下面是我的战斗部署:“老爸,我命你立刻缉拿油污兵。他们大多趴在厨房的墙壁上。老妈,我命你捉拿灰尘兵。它们非常狡猾,常常躲在桌子柜子等死角里。我去清除通缉犯DD垃圾兵。好,开始行动!”话音刚落,我们就七手八脚地干了起来。
NO.1老爸VS油污兵。
老爸对付油污兵可是小菜一碟。老爸拿出抹布,往上面倒了些去油剂,向墙上擦了擦,油污兵马上识趣地跑得无影无踪了。
NO.2老妈VS灰尘兵。
老妈找出抹布,浸了浸水,她打掉灰尘兵是得心应手。老妈往角落里擦了擦,灰尘兵就乖乖地投降了。不一会儿,各个灰尘兵的营地都被老妈销毁了。
NO.3我VS垃圾兵。
我拿出扫把和簸箕,东瞧瞧,西看看,就是找不到垃圾兵。我更加仔细寻找,终于在窗底下和沙发底下找到了垃圾兵。一眨眼的功夫,我的簸箕里已有满满一群“俘虏”。
我们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往下流,但看到用我们的汗水换来的整洁,我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7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语言训练,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读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灰椋鸟产生兴趣的。
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觉得这鸟这么样?
(灰椋鸟实在是一种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鸟,看起来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别有一番趣味,同样给人带来了很多愉快的感受。)
其实作者一开始,也不觉得灰椋鸟有多好看,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来到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情景。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欣赏一番。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边读边想,课文重点写了那些情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1)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生字词语。并进行词义的质疑。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课文中的长句很多,指导读好句子。
2、找出这些描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3、课文除了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情景,还交待了什么?
(交流,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课文段意。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师: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到底放了些什么,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我想一定有很能吸引作者的东西,为什么呢?
1、完成描红,抄写词语。
2、找近义词:
偶然( ) 等候( ) 翘首遥望( ) 盛大( ) 喧闹( ) 观赏( )
二、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段,通过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的细致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壮观读气势。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1、作者对于灰椋鸟,一开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啊。”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能够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后来作者却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鸟,那么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一段的内容吗?
你喜欢那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下来。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浩浩荡荡归林――叽叽啾啾联欢。
3、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我们看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惊喜!)
4、灰椋鸟归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灰椋鸟归林这一情景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理解说明。)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
(2)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指导朗读,把浩浩荡荡的气势读出来。
(3)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体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5、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安眠”在这里指什么?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朗读。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鸟曾经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6、指导背诵第二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爱鸟!
感谢林场工人!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这篇课文的重点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描述一下群鸟归林的情景。)
课文仅仅是在描写灰椋鸟,赞美灰椋鸟吗?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可见这是一个人工林场,是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林场工人为鸟儿营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这也正是他们(包括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鸟儿的热爱。)
完成课后练习3。(组织讨论,体会观赏和观察的异同点,指导正确用词。)
五年级美术课件范例8篇
如果您需要“五年级美术课件”相关的推荐请查看下面的内容。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感谢您的关注和收藏也请不要忘记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们!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
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摄影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体验到了摄影的乐趣。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动态摄影虽然是静止无声的画面,但它呈现给人们的却是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和惊险优美的瞬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普及摄影知识,把动体摄影技巧引进课堂,激发学习摄影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初步掌握摄影的技巧。
教学难点:
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摄影作品。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老屋门前》,摄于浙江前童古镇,后期合成。少女蒙娜丽莎般的眼神,与两个小动物和谐相处,让人体悟到桃花源南山下生活的氛围。整幅作品压低了影调,减弱了色彩的浓度,安逸和宁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马与他的主人》,摄于上海松江某马场。作品以男子与黑骏马相拥相吻的瞬间,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超然的情感,显现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真实场景。后期对画面进行了模糊处理,并突出了男子红衣的鲜活色调。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回娘家》,摄于云南,后期合成。薄雾气氛中的.画面近实远虚,急切探母的妈妈与回头顾盼的孩子。作品用湖蓝的淡色调,吟诵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淡诗意。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母亲·俄罗斯后裔》,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作品光影对比强烈,画面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仿佛讲述着一个平凡而曲折的家庭故事。身后的家人在幽暗的内室忙碌着,而身为家庭主妇的她,侧身回顾,秉承着一颗操劳的心。作品压暗背景亮度,营造了北方家庭简朴的氛围。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巴伐利亚少女》,摄于德国巴伐利亚。作品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少女那由衷欢笑的瞬间,造型生动,前后呼应,清新的色彩,高雅的灰层次,一派别致的灿烂春光。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放飞时刻》,摄于浙江前童古镇。作品中两个夕阳下归家的孩童,雀跃的神情,飞奔的脚步,刹那间喷射出欢快、纯真的童趣。作品降低了背景色彩的饱和度,反映出作者心中对乡间生活的体悟。
摄影的魅力在于摄影家对景象、人物、事件的瞬间把握。一种角度、一个神态、一束光线,都是构成一幅佳作的要素。然而,现实中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并不经常出现,即便出现,摄影家也不易捕捉到。这便是传统摄影的缺憾。
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唐民皓就是这样一位在数码摄影领域不断尝试和创作的探索者。他在良好抓拍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码后期制作的技术优势,把人文、自然环境中的精彩场景组合成一幅幅鲜活的人像作品,再造了在瞬间中无法捕捉到的画面。他在数码后期中,尤其注重画面色彩的调整,针对不同作品的场景,赋予画面在前期摄影中无法得到的个性化色调,使作品形成了一般摄影作品不具有的视觉冲击效果。唐民皓既练就了对人物神态敏锐的捕捉技巧,更具有画家的审美眼光和构思能力。相比传统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承载了深厚的人文功底、相当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图片驾驭能力。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的创作实践再次阐释了数码摄影后期制作的“魅力”。
二、课外作业
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作品,可到班上展览。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3)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工具材料
五、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三、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媒体运用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第三课时
一、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二、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作业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画面。
第2课家乡古建筑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考察小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二、引导分析
1.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2.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1.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2.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
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蔬菜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小动物的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教师演示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松鼠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学生欣赏并总结所学到的新知。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
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小动物中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侧锋运笔,蔬果的轮廓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
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
欣赏分析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写意动物的国画。)
画面中是那种动物?
分析所欣赏写意动物的作画流程。
分析运用的那些运笔方法,用墨方法。
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马、松鼠、猴子,大公鸡等。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的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拓展欣赏
欣赏写意松树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今天同学们体验了国画中的写意动物,下堂课我们要学习写意松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先感受一下吧。
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并渗透下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
知识拓展
在中国绘画中,最早被描绘的题材是动物。动物成为绘画的表现主题与原始先民狩猎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原始人在与飞禽走兽的长期接触中,对动物的某些特殊机能产生了仰慕和崇敬之情,并幻想自己也能具有鸟兽的特异功能,甚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都附会到它们身上,并认为人与动物可以易形。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使他们把自己与飞禽走兽等动物 联系起来。
《诗经·商颂》中就有“天命玄鸟,降以生商”的记载。基于这种朴素的原始宗教观,原始人描绘了大量以飞禽走兽为题材的动物形象。人们描绘它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主要是出宗教和记事,但描绘花鸟鱼虫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了解和对绘画规律的认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借助旌幡帛画、染织图案、漆器壁画、玉石雕刻、青铜铭文等媒介不断地被描绘。至西周、春秋时期,某些特定的动物形象已具有了文字符号的含义,并逐渐演变成为“官称”、“爵位”、“冠冕车服之饰”。直至今天,一些动物如喜鹊、乌鸦、白头翁、仙鹤、鲤鱼等还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
中国画中表现动物的题材基本上分为走兽、翎毛、鳞甲和草虫等几大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法程式。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写意动物和工笔动物画法在形体结构和个体细节的表现上各不相同。动物工笔画要求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刻画深入,而动物写意画法无法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它只要求在造型上表“意”,在形式上写“情”。
写意动物的造型一要重整体,二要抓特征,三要传精神。画写意动物首先应从对象的整体形象出发,用简洁的笔触表现出高度概括的形象。但是仅仅表现出洗练的形象还不能描绘出具体对象的生动性,因此还必须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有时为了突出个性,还要有意强化个体特征,这样才能描绘出特定动物的特定形象。画写意动物最重要的还是“传神”。固然,活泼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是传神的基础,但是“点睛”是传神的关键。传统中国画对“点睛”特别重视,早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就提出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的观点。宋人为了表现眼睛的亮度和光泽,用生漆点睛,八大山人为了表现鸟鄙夷和傲视的神态,加大眼眶的面积,将眼球点在眼眶的一隅。画动物点睛,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干净利落地点画。一般情况下,眼眶宜大不宜小,眼球宜小不宜大,这样眼睛才比较有神。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各种布料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布袋。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从中发现其布质的温馨之美。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叠加、折叠、剪裁、缝合等活动,体会劳动的愉快和收获之喜悦。
三、学法指导
1、收集展示现代布艺制品,欣赏感受其温馨舒适。
2、在玩中,合作中学会折叠、裁剪、缝合等工艺手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家中布艺制品。
2、各种布料、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3、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5分)
1、课件展示现代生活家居中的布艺制品,欣赏其美。
2、学生展示并交流收集的布艺制品,亲身感受其材质。
二、交流感受(5分)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些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布料和方法制成的?
三、玩中学做(15分)
1、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的游戏。
课件展示
①“快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②“百变魔方”折叠、收紧、挪动,产生造型。
③“画面竞猜”出示部分实物启发学生思考。
2、评比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3、小组讨论,合作运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4、学生表现,教师指点。
四、评价归纳(10分)
1、小组推荐作品并进行介绍。
2、其他小组开展点评。
3、教师随机引导并作些评价。
五、总结(5分)
六、当堂作业
制作一个布料小品或者一个小布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变废为美”的乐趣,而且使学生了解家居生活的浓厚布艺气息,感受到其温馨、舒适与个性的氛围,还学到了制作布艺小品的多种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主动、热情、活泼、乐观,做到了眼、手、脑并用,制作出具有儿童个性的布娃娃、小布袋等。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1、兽面纹方鼎。2、四羊方尊3、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1、虎噬鹿青铜器座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
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六、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7)
教学内容: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在旅途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现旅途中的所感所想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构图和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旅游的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生活,用艺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参观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去的地方。你外出游玩过吗?说一说你自己旅行的感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二、游戏激趣: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及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三、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
师: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理画面的能力。
四、构思创作。
大家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五、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方式展开评价。
六、课后拓展。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8)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师:同学们注意在欣赏的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
(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乳钉纹爵》,师作介绍:这是夏代中期青铜器,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是我国所见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铜爵高22.5厘米。它的流、尾和足虽然都很细长,但整体上却显得匀称平衡,给人一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美感。这个时期青铜上的纹饰十分简单,这件器物腹一面又两道弦纹,其间饰有5枚乳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3.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4.课件展示青铜器《莲鹤方壶》,提示学生欣赏,然后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二)学生自主欣赏
1.每个同学从课本或教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选一例,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三)师作课堂总结,我国青铜艺术的悠久历史与先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传统工艺热爱之情。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三、课后拓展: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让优秀的教案为教师的授课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教案?关于“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的话题是本文的中心,读完之后愿您有所收获!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1
《蒸发》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观察蒸发现象、感受蒸发要从周围吸热;通过实验总结影响蒸发的因素。
3.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蒸发现象及蒸发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观看教师准备的课前预习课件,回答问题,为上课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课内探究)
(一)展示任务导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观看了《蒸发》预习课件,那么请大家拿出任务单,把你的成果展示一下吧。
学生展示任务单,并回答任务单上的问题:
生1:课件中观察的这种生活现象叫蒸发。水慢慢跑到空中变成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师: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像这样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做蒸发。
使随手板书:水
→
水蒸气 生2: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在寒冷的冬天,这种现象都会发生,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的确是这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生3:根据课件上的视频和我的生活经验,我觉得蒸发会吸收身体的热量。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精彩,看来同学们课下预习的非常充分。
(二)师生互动学新知:
1.证明蒸发吸收热量。
师:那你想不想体会一下蒸发? 生:想。
师将水涂抹在部分学生的手背上。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纷纷回答:凉凉的。
师:看来水的蒸发的确是吸收了你身体的热量,那同学们想不想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材料来证明一下呢?
生集体答:想。
那么请大家小组内讨论怎样设计实验。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那个小组来汇报?
生:温度计蘸上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如果下降说明蒸发吸收热量。师:哦,这个设计不错,不过温度计上的水很少,会很快蒸发干了,怎么办?
生:用棉布包裹起来,再蘸水这样就能保持水持续蒸发。师:大家觉得这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也觉得他们设计的非常合理,那么,大家抓紧时间做实验吧,看那个小组最先填好实验报告单。
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看大部分小组已经做完实验,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生:开始温度计是17摄氏度,1分钟后为变成了15摄氏度,2分钟后变成了13摄氏度,3分钟后是12摄氏度。说明水蒸发吸收热量。
师:你们的实验非常标准,充分证明了蒸发吸收热量。其余组汇报,结果差不多。2.探究蒸发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大家好”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 师:今天老师写字时用水太多,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必须让水尽快的蒸发,我应该怎么办?
生回答:用嘴吹;用手摊开;用电吹风吹;用酒精灯烤。教师板书:
吹
烤
摊开 师:大家想的办法还真不少,但是你们想的办法有没有效果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一起探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会孩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是关键。玩是孩子最常干,并且是最乐意干的事情,这时孩子的注意力最集中,印象最深刻。所以教会孩子在玩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实验前我们要先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找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根据学案内容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准备。(因为实验比较多,教师控制每三组验证同一个因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一组:我们用电风扇扇,发现扇的水滴比不吹气的水滴蒸发的快。二组:我们发现用酒精灯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比放在一边的蒸发得快很多。
三组:我们把一滴水在玻璃片上摊开,发现摊开的水滴比不摊开的蒸发快。
师随机板书:空气流动速度
温度
液体表面积
(设计意图:液体蒸发快慢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在预习课件中,教师先让学生从解决晾衣服的实际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猜想和实验步骤的设计有所依据,帮助学生更快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探究实验是可以利用身边任何可以利用的物品来探究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内的特定器材。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探究了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请同学说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蒸发的事例?
学生回答。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海边晒盐”、“狗唾液蒸发散热”、“新疆的坎儿井”、“喷灌”四幅图片来拓展孩子视野,教育孩子节约用水,保护地球。
(四)拓展提升:课下请同学们以“水的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主题做一个调查,可以制成手抄报,也可以写调查报告。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回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疑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疑问,课下可以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实验探究方法,利用你身边的生活物品来继续探究你的疑问,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2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1.怎样才能省力教学目标: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教学准备:图钉磁铁小铁片绳子木板钉锤相关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2、掰手腕比赛: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同学评判)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3、认识简单机械: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4、拔图钉比赛: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方法:手拔磁铁吸出来用小铁片撬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械感觉很轻松,省力。)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二.新授1.简单机械的应用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1、将油桶送上台阶2、将桶盖打开3、将泥桶送上房檐4、将谷物磨碎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到机械的组合使用。)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2.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全班汇报交流3.动物的省力“工具”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多。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啄木鸟:杠杠、斜面蜘蛛、蚂蚁:杠杆虎:斜面板书设计:怎样才能省力简单机械:杠杠斜面滑轮轮轴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2.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3.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各种重物平衡尺天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二.新授1、杠杆三要素。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1.将重物抬起来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学生实验制作,记录。汇报交流。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第二课时小组实验并记录,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吗?小结:规律阻力X阻力臂=动力X动力臂3、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实验结果。4、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的杠杆三点在那?跷跷板蒜夹压汁器夹子等讨论分析:剪刀、船桨、高尔夫球杆用到了那种杠杆?5、拓展:(1)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帮阿基米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的装置,并划出简图。(2)阅读“科学在线”,认识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3)设计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简易天平。板书设计:2.撬棍的学问阻力X阻力臂=动力X动力臂3、轮子的妙用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2、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优点和不足。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变形轮轴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轮子的作用。4、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遇到的应用了轮轴的实例与同学交流。教学重点: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和不足。教学准备:螺丝刀、扳手、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等。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人们利用杠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发现,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人们又进一步地改造了杠杆,发明了其他简单机械。二、杠杆和轮轴1、多媒体出示石磨工作图。(1)学生观察、分析石磨上使用木棍有什么好处?(2)进一步分析石磨杠杆的工作原理;并试着找出石磨杠杆的三个点。2、多媒体出示汽车方向盘图。(1)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并试着找出方向盘上杠杆的三个点。(2)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3、教师介绍: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4、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三、巧用“轮子”1、谈话: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对轮子进行改造,使它变成另一种简单机械,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2、多媒体课件出示改造的“轮子”。3、小组讨论: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4、交流。第二课时四、研究吊车上的“轮子”1、分组观察吊车图片,讨论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2、交流。3、分小组研究吊车上的一种“轮子”。(1)分组制定研究计划,教师指导。(2)交流研究计划。(3)分组实施研究。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并给自己研究的“轮子”取一个名字。4、交流研究结果。5、活动:到底谁的力气大。第三课时五、研究另一种“轮子”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另一种轮子——齿轮,看看齿轮有什么作用。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研究计划,并制定出本小组的研究计划。3、发放材料,分组开展研究活动。4、交流研究结果。六、课后作业:设计一种新“轮子”。板书设计:3.轮子的妙用杠杆和轮轴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4、斜坡的科学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二、研究斜面的作用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我们小组的猜想是。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5、分析整理。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第二课时三、把斜面“卷”起来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2、讨论交流:(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4、交流本组的发现。四、斜面的应用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板书设计:4、斜坡的科学斜面能省力斜面不省距离斜面越长越省力5、自行车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常见的机器由哪几部分构成。3.能设计并制作一架简单的机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前几课教过的几种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二、新授1.分析一种复杂的机械。自行车的三个部分:刹车:杠杆。龙头:轮轴。脚踏:轮轴。2.机器的四个部分工作部分:转动的车轮。动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转动。传动部分:是通过什么把动力部分的能量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4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蒸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 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 作的快乐。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1、关于蒸发现象及其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2、实验材料:水、温度计、棉花球、酒精灯、三脚架等。
【本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将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材料的选 择和结构性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思维发展上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手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注意观察,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2、学生蘸水在手背上抹一下,仔细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丰富的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下一个环节的归纳、概括打下 感性基础。】
二、探究发现,展现新知 活动一:水跑到哪里去了?
1、认识蒸发现象。
(1)师生交流:请你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水跑到哪里去了?(2)教师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注意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结论进行对照,修正自己的解释。)
关于蒸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蒸发?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关蒸发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有关图片。
2、研究“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出示图片: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岸后觉得冷,这是为什么?(1)学生讨论。
(2)出示材料:(温度计、棉花、水)根据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用棉纱将一只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取出来,停留在空中,同学们猜一猜,温度计的温度会有变化吗?温度升高还是降低?
(4)学生做出假设。
【有根据的假说猜想,对于科学发现和科学概括非常有作用。尤其实践结果与原有认知产生反差的猜测活动,更能够调动个体参与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5)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注意计时,并做好记录。使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不断验证。
(6)学生整理记录,交流结果。
启发谈话:通过实验,包有棉纱的温度计温度有什么变化? 温度下降,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总交流结果,得出结论:包有棉纱的温度计的温度会下降,是因为棉纱上的水蒸发引起的,这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 周围的热量。
(板书: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悟 运用工具测量的数据可以更准确解释科学现象的道理。】
(7)联系生活实际:出示夏天教室洒点水,发高烧时用湿毛巾擦拭额头的图片,结合你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活动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这条湿毛巾,你有办法让它尽快变干吗?
2、分组讨论、猜想加快蒸发的方法。
3、出示材料:(手绢、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吹风机等)根据这些材料,你们打算怎样实验?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谈话:请各组选择一种方法,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想 一想: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注意设计对比实验时所用的水量都要相等。
【学生根据假设制定一个为验证自己假设的对比实验计划,不需要非常详尽,能提出大致思路就可以了,给其他同学的思维留有更大的空间。必要的时候,将组合好的材料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的计划。需要引导学生控制实验的相同条 件和不同条件,认识到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性,提高实验效果的可靠程度,从而使学生科学正确地构建自己的观点。】
5、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注意事项:控制变量、分 工合作)
6、汇报交流:你们是用什么办法使水蒸发得更快的呢?各小组选代表边演示边表述。
7、小结: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风吹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
三、贴近生活,拓展延伸
1、谈话: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加快蒸发?你能举个例子吗?
2、学生交流。
3、调查水的蒸发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要让学生认识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看问题的意识,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蒸发吸收热量
加快方法:加热、风吹、增大蒸发面积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5
xx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珍爱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明确人体的呼吸器官。
2、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收的气体是否相同。
教学准备:
胶管,水槽,玻璃片,火柴,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
师:好!请同学们起立。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师: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
生:难受、胸闷、头晕等
师: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
师: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呼吸。(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二、探究活动
师:老师有时会听到有的同学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吃饭了!但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呼吸了!是啊!呼吸就意味着生命存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师:既然呼吸对人类这么重要,那关于呼吸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引导出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问题。
1、认识呼吸器官
师: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觉得我们都用什么来呼吸?
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师记录在黑板上
师: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身体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们也没法把他打开来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图,你可以在图上把他们圈出来,一个小组一张。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交流,达成共识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师:那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整个呼吸过程。首先空气从哪里进去?鼻子还是嘴巴?嘴巴什么时候用来进气?像这样跑步的时候从嘴巴里边进气我们感觉舒不舒服?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
师:鼻子里边有鼻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还有什么?对鼻涕,它可以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鼻腔还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
师:从鼻子进去以后,空气又到了咽、喉、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然后再出来,怎么出来?对又原路返回。(别讲解位置边介绍器官的构造)
2、吸什么呼什么
师:空气是不是就是从我们的这些器官里边逛了一圈就出来了呢?当然不是,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吸什么呼什么?大家先来猜一下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都猜不同,那你认为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呼出的是什么?
师:那么到底我们吸什么呼什么,光靠猜不行,我们要去验证一下。
(1)收集气体
师:来,谁先给老师送点你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用用?
怎么啦?不舍得吗?来,你给老师送点,行吗?
生面露难色。
师:噢,看来要做这个实验,首先要想办法把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才行。每个小组的桌上有水槽、胶管、两个集气瓶和玻璃片,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商量一下,能不能利用它们把这两种气体收集起来?
(生分组讨论。)
师:刚才,各小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找出了好办法,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可以想到吸进的气体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所以就把集气瓶放在桌子上,它里面盛得就是我们吸进的气体。
师:吸进的气体我们收集到了,那呼出的气体怎样收集呢?
学生交流想法,引导出学生说出排气集气法,并介绍排水集气法。
师:我的这种方法叫排水集气法。请看屏幕(边讲边演示)用这种方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时,首先要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用手扶助瓶子,接着把胶管的一端伸进集气瓶里,从胶管的另一端向瓶子里吹气,等瓶子里的水排出去了,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最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生分组收集气体,师巡回指导。
师:两种气体我们收集到了,那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谁有办法?
师:看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要紧,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火柴,小组同学可以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讨论一下。(氧气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二氧化碳则不支持燃烧。)
(小组讨论。)
师:谁先说说你们想到的办法?这个小组。
学生应该可以讨论出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瓶子里来验证那瓶的氧气多,那瓶的二氧化碳多。然后动手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实验时瓶盖上的玻璃片移开一个小口就可以了,火柴是伸进瓶口而不是扔进瓶里,做完后及时把玻璃片盖上。仔细观察,还要做好记录。
(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配合得非常默契,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报告单大屏幕展示。)学生交流汇报。
师:还有补充的吗?恩,从刚才的实验中确实可以证明我们吸进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含的氧气多。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种,你怎么就能断定呼出的气体里就含有二氧化碳呢?我这儿还有一种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来验证,请小组长到台上来领,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小提示。你有办法吗?学生思考
办法1:用胶管向石灰水里吹气,看能不能变浑浊?
办法2:把石灰水倒进集气瓶里,摇一摇,看是否浑浊?
师:那赶快动手试试把!(生动手)怎么样?石灰水变浑浊了吗?
师:看来,我们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什么较多?
生:二氧化碳。
师:对,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呼吸就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板书:氧气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的得到充足的氧气,经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转化为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呼吸。
3、怎么呼吸
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我们先来做一次深呼吸感觉一下。像老师这样一只手按在胸部,另一只手按在腹部,然后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胸部和腹部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出示动画演示
师:其实在呼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图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出示呼吸模拟装置,让学生认识装置各部分模拟人体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
三、保护呼吸器官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这么重要,那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一定很难受吧?谁有这方面的体验?
生: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
师:看来,呼吸器官生病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麻烦。那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防止他们生病呢?
生: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卫生,不污染空气,锻炼身体,经常呼吸新鲜的空气等。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说得真不错。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这里有一组图片,咱们一块来看看。
师:(大屏幕播放播放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系统。
四、肺活量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可贵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这正是我们研究科学所最需要的。为了奖励大家,我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想要吗?
生:想!
师:请小组长上台来领。(每人一个气球)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听好要求:先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尽最大的力气来吹气球。只吹一次,不能吹第二次。然后把气球拧紧,别漏气。听明白了吗?准备好,开始。
(生吹气球)
师:请同学们把你吹的气球举起来,大家互相看看,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一样大?
生:因为我们的力气不一样大。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因为我们的肺活量不一样。
师:你说得很正确。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肺活量吗?请看屏幕,谁来读一下?(抽生读)它是检测我们呼吸器官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医院里有专门测肺活量的仪器。刚才,有的同学吹得气球很大,说明你的肺活量大,而有的同学吹得气球比较小,说明你的肺活量较小。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6
蒸发 教学目标
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实验用品~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滴管、坩埚、试管夹、微型风扇、玻璃片、水槽、温度计、棉球、皮筋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蒸发现象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请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进入一个奇妙的体验吧。把双手慢慢地放入水槽中拿出来;用手把多余的水抹一抹;再相互擦一擦。这样过一会,手上的水会怎么样?
生:变干。手上的水会消失。
师:真的会这样吗?咱们再等一等。利用这个时间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生1:洗过头后;头发也慢慢干了。
生2:雨过天睛;地上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师提示还有一部分水渗入地里:
生3:湿的衣服晒一晒就慢慢变干了。„„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生活!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水还有吗? 生:没有了;消失了:
师:这些水真的消失了吗?它变成了什么?跑到哪里去了?
生1:水可能跑到空气中了;
生2:水好像变成了蒸气;跑天上去了。
。。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同学们都用到了一个很好的词——蒸发。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蒸发有关的知识。根据我们刚才的小实验;你能简单说一说什么是蒸发吗?
生:„„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不错;课件出示: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刚才我们已经用手体验了水在常温下蒸发的过程。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课件出示:
活动二:蒸发从周围吸收热
师:刚才我们在用手体验蒸发的过程中;你的双手还有什么感觉?,凉凉的:是啊;这种凉凉的感觉大家都感觉到了吗?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一个男孩刚从游泳池出来;身体发抖的图:
师:这位男孩刚从游泳池出来也有这种感觉。同学们在洗过澡后有这
种体验吗?,有:这是为什么呢?谁来猜一猜?,同学们想一想;这会不会和蒸发有关系?:
生1:蒸发的时候身体的温度下降了所以感觉会有点冷。
师:也就是说,水蒸发时周围的温度会下降,水蒸发时带走了周围的热。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吧。请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完成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出示课件:
,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师:看同学们认真设计的态度;简直就是一位小科学家。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师:请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实验提示吧。,出示课件指生读: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在实验过程中;小组要注意合理分工去研究;并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师发放记录表;巡回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每次实验完成后都能把材料整理的整整齐齐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愿意把你们的实验发现说一说吗?哪个小组愿意再来汇报?
组1:„„
师:通过各个小组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温度计的读数都是在下降的。这说明棉球上的水在蒸发时吸收了液泡的热。,出示课件:同时也说明水在蒸发时吸收周围的热。
师:现在同学知道为什么刚从游泳池出来身体会冷了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从游泳池出来,身上的水蒸发,会吸收身体里 的热;所以身上感觉到冷。
师:你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想减少这种的冷的感觉那应该怎么办?,对;应该及时地把身上的水擦掉。:
活动三:影响蒸发的因素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蒸发是个缓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经常需要加快蒸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加快蒸发吗?
生1: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晒一晒会干的更快。
生2:洗过头发后会用吹风机吹一吹。
生3:衣服还会放在洗衣机里;甩一甩。
„„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改变了什么条件?,因为温度高了;干的才比较快。:
师:那么也就是说升高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板书:升高温度:
师:那为什么要用风吹一吹呢?,风吹可以使空气流动的快,蒸发快。也就是说加快空气流动也可以加快蒸发。
师:为什么甩一甩呢?当然水越少的情况下蒸发的效果会更明显。
师:这些只是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现在请小组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合作研究实验方案以及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用哪些实验用品。出示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指导:
师:同学们讨论非常的积极;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方案? 指生汇报实验用品;注意引导为什么有相同的两个: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真棒;请看老师给你们的实验提示吧。出示注意事项指生读:
师:老师正好为同学们准备了相关的实验用品。请小组长上来领取吧。现在开始动手实验吧。学生做对比实验;师巡视指导。几分钟后: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实验做的认真而且记录也及时、详细。能说一说你们的实验发现吗?
组1:我们组发现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系。我们通过实验发现;被加热的水很快就蒸发完;变干了。而另一个盘子里的水蒸发的就很慢。因此;我们知道温度高;蒸发的就快;温度低;蒸发的就慢。组2:我们发现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有关系。在两块玻璃上同样滴了两滴水;一个用小风扇吹一吹;另一放在一旁晾;用风扇吹的玻璃上的水干的快。说明了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的快。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不错;而且更善于思考;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升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有关确实可以加快蒸发。,去掉板书中的问号: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细节。这个组的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把滴在玻璃片的上水摊开然后进行实验;能说下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展开面积大;这样蒸发的就快。
师:也就是说通过扩大蒸发面积也可以加快蒸发;同学们同意吗? 师:在生活当中;你见到过通过扩大面积加快蒸发的现象吗? 生:农民伯伯晒粮食时;都要摊开晒。
生:还有晒衣服晒被子时;也要展开晒。
课堂小结:
师:短短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那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
师:同学们喜欢科学课吗?,喜欢:老师非常高兴。更让老师高兴的是;这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学们根据生活现象大胆提出问题和猜测;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同学们真的非常了不起;
课后探究: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课后探究;同学们有兴趣吗?,出示;指生读:
1、根据课本57页的提示制作“晴雨计”。
2、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和蒸发有关的资料。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7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一)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了解蒸发现象及蒸发要从周围吸热;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教学重难点:
知道蒸发现象及蒸发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法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实验、分析 教学准备:
温度计、面纱、支架、表、烧杯、铁架台、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两个同样大的盘子、火柴、水、滴管、手绢、吹风机、镜子、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你们平时喜欢不喜欢玩水呢? 生:(齐声)喜欢!
师:好!让我们一起把小手伸进水里,(师生同做)取出来,(示范甩一下手)注意观察!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呆一会儿)
生:手上的水变干了。生:手上的水慢慢消失了。
生:老师我发现刚开始手上有水,等一会儿,水就没了。师:观察的真仔细!
师:下面,再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每人拿起湿布在镜上子擦一下(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看你又有什么发现?(过一会儿)
生:镜子上的水珠没有了。
生:开始镜子上很模糊,一会儿,水迹慢慢地缩小,再过一会儿,镜子就变干了。师:你真棒!同学们看到手上的水没了,镜子上的水变干了。看到这两种现象,有什么问题吗? 生:水变成了什么? 生:水到底跑哪里去了呢?
师:哪位同学知道水变成了什么,跑哪里去了? 生:水可能跑到空气中了!
生:水好像变成了蒸气,跑天上去了。
师:那谁能说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的现象呢?
生:烧开水时,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生:雨过天睛,地上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大家做的两个小实验以及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都是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板书:
蒸发
水
→
水蒸气)
任何温度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实验时手上的水蒸发了,手有什么感觉呢? 生:凉
师:同学们在洗过澡后有这种感觉吗? 生:(齐声)有。
师: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会冷呢?
师: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棉纱、水来研究这个问题。用棉纱将一只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内温度相同的水,取出来,停留在空中,同学们猜一猜,温度计的读数会怎样呢? 生:下降。
生:我觉着应该上升。
生:我认为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因为水的温度和室内温度是一样的。
师: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到底哪些同学的想法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动手实验。
师:那现在同学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分工去研究研究,并要及时的做好记录。(教师发放记录表,巡回辅导,学生实验,实验完毕)
师:同学们的实验已经做完了,并且认真地做好了记录,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一组):我们组的温度计刚从水里出来时是22℃;2分钟时是19℃;4分钟时是17℃;6分钟时是16.5℃;8分钟时是16℃。(教师同时在课件上记录表里填上)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温度是下降的。
师:这能不能说明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齐声)能!
师:还不能!为什么呢?因为做这一次实验是不够的,科学不是偶然的结果。那咱们再来看一下第二小组的实验结果吧。
生(二组):我们组0分钟的时候是22℃;1分钟时是19.5℃;2分钟时是17℃;3分钟时是16.5℃;4分钟时是16℃。师:我们依然发现—— 生:温度也是下降的。
师:第二小组的实验又一次证明了这同学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三四小组再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三四小组汇报完毕)
师:这四次实验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温度是—— 生:(齐声)下降的!
师:同学们要知道,在科学研究中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科学的结果不是偶然的,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得起反复再反复的检验!
师:四个小组的实验都证明了温度是下降的,那么,为什么温度计的读数会下降呢?也就是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因为水蒸发时吸收了温度计液泡里的热。
师:温度计的液泡处在水的周围,也就是说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大家,刚从游泳池出来身上为什么会冷了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从游泳池出来,身上的水蒸发,会吸收身体里的热,所以身上感觉到冷。
师:对!你说的非常好!
师:现在每组桌上都有湿布,(顺手拿起一块湿布)谁能想办法让这块湿布尽快变干呢?
生:可以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生:可以用风扇吹一吹。生:还可以拧一拧,甩一甩。……
师:为什么要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呢? 生:因为温度高了,干的才比较快。师:那你认为蒸发的快慢与—— 生:(齐声)温度高低有关。师:那为什么又要用风吹一吹呢? 生:风吹可以使空气流动的快,蒸发快。师:那你的意思是蒸发的快慢还和—— 生: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系。
温度高低
(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
空气流动快慢
师:这也只是同学们的一种想法,科学可不能想当然!到底水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和温度、空气流动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呢? 生:(齐声)想!
师:那哪个小组愿意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呢?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指定两个小组)
师:那好,第一、二小组就来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老师给你们很多的材料。(教师随时发放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两个同样大的盘子、火柴、滴管。)
师:
三、四小组就来研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关系,好吗? 生:好!
师:老师给你们的材料更好玩,看,微型小风扇!(随手发放小风扇,学生感到非常惊喜)
师: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做实验呢?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师:讨论好之后,就开始动手研究吧!(学生做对比实验,几分钟后)
师:同学们!通过做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二组)(举手)我们组发现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系。师:那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呢?
生:我们是在两个盘子里分别滴上相同量的水,一个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放在桌上不动,过一会儿,被加热的水很快就蒸发完,变干了,而另一个盘子里的水蒸发的就很慢。因此,我们知道温度高,蒸发的就快,温度低,蒸发的就慢。师:那你们为什么在两个盘子里滴同样多的水呢? 生:这样才能正确的做对比实验呀。
师:对!我们应该在同样大盘子里滴上同样多的水,只改变温度这样才能正确比较蒸发的快慢是否跟温度有关系。
师:第一小组你们研究的结果和他们的一样吗? 生:(一组)一样。
师:通过实验,一、二小组的研究都说明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师:第三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吧!
生:(三组)我们发现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有关系。师:怎么研究的?
生:把两块纱布浸湿,一个用小风扇吹一吹,另一放在一旁晾,用风扇吹的纱布干的快。
师:做实验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呢? 生:两块纱布一样大,湿度相同。
师:非常好!那你们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的快。师:真不错!四组是怎样研究的呢?
生:(四组)和三组的一样,并且结果也一样!
师:看来三、四小组的实验结果都说明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空气流动有关。(去掉板书中的问号)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水蒸发的快慢除了和温度、空气流动有关,还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沉默)
师:(教师随手拿起桌上的湿纱布)这块湿布,你是展开干的快呢?还是叠在一起干的快呢? 生:当然展开喽!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展开面积大,这样蒸发的就快。师:这说明蒸发的快慢还和—— 生(齐声):表面积大小有关系。
温度高低
(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空气流动快慢 })
表面积
师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温度高,空气流动快,表面积大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蒸发的理解情况
2、拓展知识
请你们利用学到的蒸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情况。
3、课后作业:(出示图片)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蒸发,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知道了如何加快蒸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避免蒸发的,希望同学们到课下留心去观察、去寻找看哪些地方需要避免蒸发,好吗?
板书设计:
20、蒸
发
水
→
水蒸气
任何温度
温度高低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空气流动快慢 }
表面积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6篇
寻找好文章“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是不错的选择。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的达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6册教材第一课,本课单词共有17个,其中要求四会得有;speak,question,number,tell,learn。虽然词汇量大,但背默的词之有五个,压力不大。教材以打电话入手,学生在掌握了 May I speak to。He is in.或He is not in句型后,进入句型May I。 Certainly.表示有礼貌的请求和应答。本节课在理解和掌握这个句型后,通过阅读文章Making a pizza的不断练习巩固,使学生牢固掌握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
1 本节课是新年过后6册第一课,学生有可能思想不集中,加之单词数量多 效果可能不够佳,因此要多加引导。
2学生经过半年的英语学习,已有较好的基础,教师只要认真组织,合理创设场景、适时激发兴趣,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能说,能认能拼写本课时单词。 2熟练运用本课时句子 。3掌握may的用法may作为情态动词表示请求。4通过设置场景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speak、question要求四会,message、spread要求三会。
2 理解运用May I speak to Mary ?并替换单词进行会话,掌握其答语。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出示导纲,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小组讨论单词发音,师生互动。
三导学归纳。教师总结,学生归纳
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知识,段、对学生提出目标和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发音,2导入句型may I speakto….?并进行替换练习。3教师精讲may I …….? Certainly.句型。
教师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你打过电话吗?
你打过英语电话了吗?
1正确发准音、拼对词(游戏,开火车、争红星 )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句型may I …..?
学生归纳出所学的单词、句型。并做一些延伸性练习。
通过简单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合作中交流,合作中探究。2提高了学习意识和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透出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
通过导学 归纳,验收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补救。
板书设计
Lesson One May I speak to Marry ?
Speak 讲、说 question 问题 message 消息 spread 撒
——May ispeak to marry ?
____Yes you may/ certainly/ok/of course.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对积极参加互动,发言次数多的学生加星奖励)
2 教师作总结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肯定和认可。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展开教学,进一步复习以前所学的单词,同时通过新单词教学巩固现在进行时的陈述句。教学一般疑问句和肯定、否定回答的句型。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课件,设置情景,有效地把单词和句型,情景相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练习,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口感,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达到灵活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生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以及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考虑,我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词组newspaper, picture book, magazine, chess, card, yo-yo,
play with…
2、学习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
Are you ____ing? Yes, I am. / No, I’m not.
Is he/she ____ing? Yes, he/she is. / No, he/she isn’t.
Are they ____ing?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3、归纳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的基本用法。
技能目标
1、能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进行问答。
2、能根据提供的情景,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相关句型进行操练。
情感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分层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攀比心理,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1、掌握单词、词组newspaper, picture book, magazine, chess, card, yo-yo,
play with…
2、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应答。
教学准备:
白板教学课件,溜溜球一个,单词卡片,作业纸等,课前把学生分成四小组
教学过程:
Step1 .Pre-task Preparation
1. Free talk
2.Sing a song “What are you doing?”
(设计意图:通过Free talk和唱英文歌What are you doing? 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新授环节。)
Step 2 While- task Procedures
Activity1: 由歌曲引入句型 Is he…?/ Is she…?
1、T: According to the song, what is Nancy doing? Is she watching TV?
Ss: Answer.
2、T: What is Mike doing? Is he reading?
Ss: Answer.
3、Guessing game:
A.T: What is LiuTao doing? You can say: Is he…?
S: Guess.
B. T: What is Yang Ling doing? You can say: Is she…?
S: Guess.
Activity2: 教学句型 Are they..? play cards
T: Show another picture, ask: What are they doing?
Ss: Guess.
T: Lead to the phrase: play cards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提示,充分运用一般疑问句Is he/she…?Are they..? 来参与游戏,由此引出新授句型和词汇,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Activity3: 教学play chess /play with a yo-yo
1、呈现图片替换练习play__________
2、Show the picture and teach “play chess”
3、Ask the Ss to do pair work with the structure “Are they…? Yes/No”
4、T: (呈现部分狗的图片) What’s the dog doing?
Ss: 猜测: Is it…?
T: Yes/ No. 结合回答呈现词组play with a yo-yo.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通过复习play…词组,自然过渡到play chess, play with a yo-yo,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结合趣味性的图片,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Activity4: 教学词组read a picture book/ read a newspaper /read a magazine
1、T: I like playing with yo-yos. What else do I like? I like reading picture books. Show the picture, present the phrase: read a picture book
2、学生看图做替换练习。
3、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what is he doing?/What is she doing?
Help the Ss answer “ read a newspaper / read a magazine”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运用了白板的垃圾桶工具,在学生看图说完一个词组后,逐个导入新授词汇。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
Step 3. Post-task Activities
Activity1: Part C
1. 归纳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的用法Is he/she…。Are they…?Are you…?
2. Show the pictures from Part C , ask Ss to work in pairs.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删除功能,在学生回答后,逐个点击绿色横条,显示归纳的语法知识。为学生操练句型降低了难度。)
Activity2: Summarize
1. 总结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2. Exercise(分组练习,比一比那组掌握得好)
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按要求改写句子
阅读短文
看图说话
Activity3: Check the answers.
( 设计意图:运用分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攀比心理,提高了他们的答题积极性)
Activity4: Fun time
Watch a cartoon .
(设计意图:此处以趣味盎然的动画来缓解学生一节课后的疲劳,同时也能持续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Step4. Homework
1. 阅读E部分的小故事
2. 根据看图说话,写一篇小短文“After lunch”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运用现在进行时相关知识进行操练,初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Unit 7 After school
Is he/ she _ing? Yes, he/she is. play cards
No, he/she isn’t. play chess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3
能听、说、读、写单词:in, on, under, behind, near。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over, in front of和句子“Where is …? It’s ….”,并能在一定情景中正确运用。
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特别是“in front of”。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和课件。
① 教师播放歌曲“I am a boy and you are a girl.”两遍,学生小声跟唱。
② 教师领读歌词后,学生大声跟唱,并鼓励学生加些动作。
① 教师出示图中“in”的图,问学生:“Where is the ball?”,领读“in”。
② 教师请学生用“in”说一说他们的铅笔在哪里。学生可以把铅笔放在任意一样东西的里面说,如:It’s in the pencil-box. It’s in the desk. It’s in my hand.等等。
③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on”和“under”,强调字母O和U在单词中的发音。
④ 教师分别给出“behind, near, over, in front of”四个单词及其图片。教师边读边把图放到相应的单词旁,让学生理解其意,也加深印象。
⑤ 教师提问学生:“Where is the pencil?”,学生这回可以把铅笔放在任意一地,回答道:“My pencil is on the chair. It’s in front of the pencil-case”等等。
⑥ 学生两人一组做问答练习,鼓励学生可以问学过的任何事物,而后请若干组表演对话。
A: Haha, it’s in my hand.
① 学生看P61的图,教师播放录音两遍,提问学生:“Where is the trash bin?”,学生答出:“It’s near the table.”。
② 教师指着图中的书桌问:“Where is the desk?”,学生答出:“It’s in front of the window.”。学生仿照提问进行问答练习。
③ 学生两人一组,指着图中的物品“Where is the …?”做问答练习。提问一个物品学生划掉相应的图,直至图中所有的物品都被问到。
① 教师播放chant 的录音,学生看图打着节拍小声跟读。
② 播放两遍录音,学生按节奏大声跟读。
① 教师说:“There is mirror behind the closet. Can you find more mistakes?”,请学生继续找出图中的错误。
② 学生先圈出图中的错误,而后用英语表达出来。如,“There is an end table on the bed.”。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① 教师点击课件,出图(没有文字)。学生听两遍歌曲后,教师点击文字,学生看文字再听两遍歌曲。
② 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把图拖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如:“The little fish is on the bookshelf.”。
⑵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 教师播放录音三遍,请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四个问题,而后带着问题再听两遍录音。
② 请学生试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③ 学生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提问和回答。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ing的形式 。 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read a book,都属于上册学过的四会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drawing pictures, answering the phone 相对有些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旧词组练习新句型的教学策略来降低学生理解及表达的难度。另外,我创设了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如洗碗、读书、在黑板上画画、接电话等等,在此过程中,我还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现在进行时的功能。
农村的小孩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乐中学,在玩中学,通过表演,竞赛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中通过游戏Who is faster? Let’s guess.小组编对话等形式,情景真实,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面广,实行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民主教学思想。
Aim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drawing pictures, 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answering the phone 。
Aim 2.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Aim 3.通过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和句子。
本课时需要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能够理解下一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并能用“I am doing the dishes/…”作答 。
2、Sing a song: I Can Help.(师生做动作共同演唱)Then ask the students:What phrase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
(设计思路:通过师生边唱边做动作,既活跃了气氛,复习了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1、教师用课件出示五年级上册所学动词短语的图片,让学生认读,其他同学边跟读边做动作。
dothedishes cookthemealsreadabook
setthe table do homework cleantheroom
I can do housework.
What can you do?
Can you cook the meals?
Can you clean your bedroom?
1、教学doing the dishes,并呈现现在进行时的问答形式:What are you doing? I am …。
Can you do the dishes?
请学生拼词,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下do the dishes,教师边做洗碗的动作,边对学生说: I am doing the dishes . 然后在黑板上的短语后面加上ing变成doing the dishes ,强调ing的发音. 教师引导学生做洗碗的动作,并跟说: I am doing the dishes. 用其他的词组进行替换,通过适当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表达的含义.并适时帮助学生总结:在人称后面加上系动词,在把动词加上ing 就可以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2)出示几个动词短语,请学生将动作短语转换成ing 的形,并试着读一读。
T:Now I’mdoing the dishes。
教师请学生猜What are you doing?的意思,并板书领读。
(4)Play the game“Go,Stop”to drill the sentences.
Ask the students pass a plate one by one.(师生一起边拍手边问:What are you doing?当师说Stop时,拿到盘子的同学要边洗盘子边说:I’mdoing the dishes。)
(设计思路:通过传盘子游戏集体练习、重点突破主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2、教学cooking dinner。
(1)出示词组。 T:You can do the dishes.Can you cook dinner?
T:(师那锅做饭并问)Now who can ask me with the sentence?
教师板书ing,画连字符号、领读。
(2)Drill.
T:Now,please cook something and practice in pairs.You can cook eggs,noodles,tomatoes…
T师生示范)Mm…Yummy. What are you doing?
(设计思路:由问You can do the dishes.Can you cook dinner?自然引出cooking dinner的教学。并用两人合作的形式,边做动作边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拓展了思维。)
3.学习reading a book。
T:(师读书并问)What am I doing?
T:I’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Please read books and say: :I’m reading____ book。
(设计思路:让学生随便说出自己读的书,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是对新知的操练。)
T:(当学生说到读picture book时)You are reading a picture book.Let’s see.教师边看边说:Pictures, beautiful pictures.Can you draw pictures?
教师边板书边说:I am drawing pictures。领读并引导学生拼写。
T:Now I am drawing a tree. What are you doing?
5.学习answering the phone 。
(1)出示词组。Now let’s listen and look.
T出示打电话的`课件)What’s he doing ?
教师板书:answer the phone请生加ing并试读,教师强调连读,请学生单个读。
(2)操练。
A .做高低声游戏。Iftheteacher says quietly, the students say loudly. Iftheteacher says loudly, the students say quietly.
(设计思路:answering the phone 这个词组的发音是难点,所以用这个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B.同桌打电话练习新词组和句型。
师生示范打电话用语:T:Hello,____. This is Miss Yu.
What are you doing?
S: I am…What are you doing?
C.请同桌展示。
(设计思路:师生示范打电话,自然渗透打电话常用语,然后通过小组练习,既是对前面四个短语的阶段性总结,又渗透下节课Let’talk的内容。)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扩展活动)
1、Make a chant .
(1)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answer.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
Doing,doing,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cooking dinner.
Cooking,cooking,cooking.
(2) 把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并配合动作。
2、教师播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指边读,力争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教师带领学生做快速反应的游戏。教师说本部分的动词短语,如:do the dishes, 让学生说出它的ing 形式:doing the dishes 。
(设计思路:用 游戏的方式,强化和区分动词ing 形式的词组,教师注意适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巩固动词短语的同时纠正发音。)
教师先出示课件的一部分,让学生猜:What is shehe doing?学生猜对了,再整体呈现课件,并请他们拼写词组,最后齐读句子。如,先出示盘子,师问:What is shehe doing? 生猜。再呈现整个张鹏洗盘子的画面和句子,请他们拼写doing the dishes,并齐读句子He is doing the dishes.
(设计思路: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就发展了发散思维,而且还让学生读出来,还要背出来,因为这五个词组中四个已经在上册就背下来了,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拓展了第三人称的现在进行时,让学生练说He/She is ……,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5、创编对话。
(1)布置任务。
T: Today we learned so many actions.now please make a dialogue with them.You can do housework,have a picnic,do sports ,study and so on.
(2)出示课件提供需要的语言材料,请学生分组创编。
(设计思路:在拓展环节,我不只让学生着眼于今天学的五个词组,而是把学过的大约20多个词组给大概归为四类,通过屏幕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编对话,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五、总结:
T: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lesson? 请生回答。
师总结:本课除了学会了这些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学会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first (1st), second (2nd), third (3rd), fourth(4th), fifth(5th)
2.能够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When is... ?It's on...询问某个节日或活动的日期。
3.能够完成Ask and answer部分活动并创编新对话。
4.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运用in和on.
重点 :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 first(1st), second (2nd), third (3rd), fourth(4th), fifth(5th)
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 When is... ? It's on....询问某个节日或活动的日期
1、播放Let’s sing:When is your birthday?
激趣引入,活跃 气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
2.新授second. 由试卷引出maths test.引导学生回答: When is the maths test? It’S on April second. (教 读,带句读)
3.由数学考试引出语文考试,新授third. T: We usually have maths test, English test and....引导学生补充Chinese test.教: third
4.新授fourth。 并引导th的发音。
5.看图片,新授fifth。教学fifth并让学生注意th的发音。
8.写单词。
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授新知,有效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2.操练方式多元化,突出语言运用能力
1、Point the ordinal number。
2、基数配对。男女分读基、序词。
4、Group work. (出示宁江小学校历,引导学生小组内完成小短文)
1、听录音跟读Let' s learn部分单词的句子。
2、同桌之间运用 “When is..?It' s on... ”询问并回答某个节日或活动的日期。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4
本节课是单词教学。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A部分的单词和句型“There is…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新词,感知句子There are… 本课时容量大,但难度不大,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bridge, house, road, building, tree、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city, village
3、能够运用句型There are / is … in the city / village、描述城市、乡村的景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Let’s learn中的七个有关自然景物的单词bridge, house, road, building, tree, village, city ,其中前五个单词要求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
2、在情景中理解单词的同时掌握句型There is / are… ,能恰当地用此句型简单描述城市和村庄的景物There are … in the city / village、 ,结合句型教师引导学生代换单词,描述周围事物,如:教室、校园等,从而进一步运用句型。
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所提供的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运用语言的状态。
2、名词复数的运用和读音,要求老师在正确示范的基础上带领学生。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MainscenePartA(let’strylet’stalk)
1.能正确听,说,朗读“Whois...?--He/Sheis...What’she/shelike?--He/Sheis...Ishe/she??--Yes,he/sheis.No,he/sheisn’t.”
2.能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old,young,funny,kind,strict,polite,hard-working,clever.
3.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talk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
重点:学生能够表演Mainscene和let’stalk的交际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英语讨论他人外貌与性格特征。
难点: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如:“Whois??He/She is?What’she/shelike?He/Sheis?Ishe/she??Yes,he/sheis.No,he/sheisn’t.”
1.Let’slookandsaythenames.(教师出示本单元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卡通图片,分别展示年老,年轻,滑稽,有礼貌,工作努力,聪明,严格等外貌与性格特征,让学生认读,说一说这是谁,怎么样。)
2.Let’slistenandsing”Who’syourteacher?”
(1)出示Mainscene中的部分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
(2)看图回答问题。
Dialogue1:Whocanyouseeinthepicture?(WuYifan,Amy,Oliverandateacher.)
Dialogue2:Whataretheytalkingabout?(Theteacherintroducesclassmatestoeachother.)
Dialogue2:Whoisanewstudent?(Oliver)
(3)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对话内容。
(4)教师领读对话,学生模仿,齐读练习,生生对话,小组表演。
(1)listenandtick.听录音,完成探究学习第一题。
(2)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和Oliver,WuYifan一起去了解MrYoung。
(3)看let’stalk部分的课文插图,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意思。
(4)根据let’stalk内容尝试分角色朗读对话。
(5)学生两人一组,完成“Talkaboutyourteachers.”
(6)学生表演,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对话的'掌握情况,对做得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3.Makeasurvey.
三人一组,发现并用我们学过的句型讨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三个优点。
S1:Who’sthat......?S2:......
S1:What’she/shelike?S2:He/sheis?
S1:Ishe/she......?S2:Yes,he/sheis.No,he/sheisn’t.Step4Homework
1.完成课堂检测中的相关习题。
2.Makeanewdialogueandactitout。
UnitoneWhat’shelike?
MainscenePartA(let’strylet’
Whoishe?--Heisourmusicteacher.
What’sshelike?--She’sverykind.
Isheyoung?--Yes,heis.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6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及说明
一、学情分析
学生要完整地叙述自己房间的布置(What’s it like?),需用到的句型There be,让学生学会There be句型的应用,教学活动设计要以此为突破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熟练掌握There be句型,用到的词汇量较多,如: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air-conditioner.三、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
2、学会There be句型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四、教学策略
1.打算采用的辅助手段或媒体,预计达到的效果; 2.课前需要准备的材料,如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Guessing game.Let the Ss guess what’s in the picture.(PPT)Show part of the picture.Purpose: Review 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 air-conditioner.Step 2.Presentation
1、Watch the picture of Tom’s room
2、Teacher ask What’s it like? Students answer There is/are„„
3、Use the picture of Tom’s room to present the word: 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air-conditioner and sentence structure:There be.Purpose: Use the picture to present the word and sentence.Step 3.Practice
1、Use the pictures to present the word : 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air-conditioner.Purpose: Use the pictures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the word.2、Memory Game:
T shows the picture of a room and makes it disappear.Then ask the Ss “what is it like? “There is a mirror.There are two curtains.”
Purpose: Use the game 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properly.Step nsolidation Describe your room.For example:There is a trash bin.There are two curtains.Step 5 Homework
Describe your mother’s room using “There is/are„„”
六、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发挥,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板书设计
Unit 5 My New Room
Part A Let’s talk
What is it like/
There is „„
There are„„
五年级上册课件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课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1】
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
教学方法:
初读感知精读体会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
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指导书写:侣娱趟糕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自由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你反复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吗?
文中的关键句段: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你还能把书比做什么?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四、阅读欣赏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练习
阅读名人读书的故事,积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来阅读书。
六、课堂小结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2】
教材简析
《天鹅的故事》叙述了一群天鹅英勇破冰的故事。故事以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叙述的方式展开,场面壮观,情节感人,表现了天鹅勇敢拼搏的精神。通过文字,让学生感受天鹅的美与勇敢,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是这一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重视文本的人文性,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新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情、学生情和文本情三情和谐,是阅读成功的关键,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将文本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有所理解,有所把握,从而激起学生的浓烈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动地复述天鹅破冰的经过。
2、通过文字,感悟天鹅的美与勇敢,激发保护环境、爱护珍稀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阅读,整体把握,感受天鹅的美与勇敢
1、多媒体出示天鹅活动图景。
2、学生简单介绍有关天鹅的资料。
3、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上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
4、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难读的句子。
5、开火车读文,检查反馈。
6、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吗?﹙用两三句话简要说说﹚
【天鹅是美的,先用多媒体出示天鹅图,并对天鹅的知识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在直观上感知了天鹅形象。接着教师用设置悬念的办法,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几句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二)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走近天鹅的美与勇敢
1、学生自由读文,采用写批注的方式,一边读书,一边圈划,写感受。
2、由下列问题展开引导:
(1)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收起猎枪,一收就是30年不打猎?
(2)你认为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斯杰潘老人?
3、学生自主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是直接地进行课文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把充足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无疑促进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两个问题的预设,也给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领悟天鹅的美与勇敢
1、教师预设问题:
你认为是哪些壮观的场面感动了斯杰潘老人?找到相关的段落,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并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2、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3、交流赏析,品读感悟。
课文5、6、7自然段描写天鹅破冰的壮观场面,写得感人至深,这节课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1)默读5、6、7自然段。
思考: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2)引发讨论,交流共享。
学习描写老天鹅破冰壮观场面的句子,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抓住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破冰勇士、顽强等关键词语,体会老天鹅勇敢、奉献的牺牲精神,并指导学生朗读。
②亲身实践,感悟体验。
同学们,我们来当一回老天鹅,把双手当作翅膀,高高地举起,把课桌当冰面,双手重重地拍打下去,一次,又一次你有什么感受?
③师范读,生想象。
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④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描写天鹅群集体破冰壮观场面的句子,相机点拨:
①多媒体播放:天鹅群集体破冰场景。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读出天鹅群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学习第七自然段
(1)导读第七自然段
(2)讨论: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三次叫声。
第一次:在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这是处于逆境中的呐喊,引导学生读。)
第二次:天鹅们齐心协力地加入破冰工作,干得那样起劲、那样欢快。
(指导用热烈的、欢快的语气反复地读,体会天鹅们绝处逢生后内心的激动与企盼。)
第三次:天鹅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战胜大自然取得成功后发自内心的喜悦叫声。(指导读出喜悦,读出了微笑。)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感受文中的人文情怀,是阅读的重要取向。教师善于引导,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华,让学生品词析句,从中感受天鹅的勇敢。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的方法,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有感情地朗读,也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文情感的生成。】
(四)激情设境,复述迁移,激发学生爱鸟之情。
1、创设情境: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猎枪挂在墙上一挂就是30年?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练习。
2、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练习讲述故事。
3、教师点题:鸟儿是可爱的,富有灵性的,斯杰潘老人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我们,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我们。通过本课学习,请你说一句感受最深的话,来教育和影响周围的人。
【感悟情感,复述故事,是这一环节学习的重点。教师创设了电视台记者采访斯杰潘老人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说感受、谈经过,让学生玩中学习,实是一个高明的设计。让学生来说一句自己感受最深的话,既道出了课文的内涵,也是学生课文学习的一个检验、情感的升华。】
【总评】
《天鹅的故事》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感人,场面壮观。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感悟到其中的情与理,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呢?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使课文的学习显得循序渐进,终有所获,具体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1、情境性:从入课开始,就是多媒体展示的精彩的天鹅图,一下子将课文学习放置于一个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精读感悟阶段,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扑打冰面的痛苦,去深刻体会天鹅的勇敢坚强。复述阶段,让学生模拟电视采访,复述故事,汇报感受,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学习。
2、主体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时时处处都将学生放于阅读的主体地位,当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激起以后,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让学生充分把握阅读的自主权,对学生的个性阅读进行充分的尊重。进入精读阶段,又时时让学生读书感悟,朗读表现,学生是一个完全阅读的主人。有目的预设,也使学生的阅读生成更加精彩。
3、实践性:阅读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感能力,受到人文教育。精读实践阶段,教师让学生阅读、交流、表演多位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情感,受到教育。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3】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己的或者别人的)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心得体会等。
读书交流会
一、读书交流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各自的读书生活,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出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学们读了什么书?
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读书感受?
最喜欢看哪本书?
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选择一两个话题,全班交流。
二、我的读书生活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却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你是怎样看待读书的呢?谈一谈你的读书生活,说出你的观点。(交流读书生活,从中掀起读书热潮。)
三、我读过的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何况我们还读了许多不同的书。我想,书中肯定有千百种滋味在我们心头,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读过的书。
四、访问爱书人
我们若能找到读书乐趣,就会渐渐的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请你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去采访一下他们,并作简单记录。
开始采访活动。
交流采访结果:说出自己准备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读一读被采访人的回答。
谈一谈采访后的收获。
五、共商读书节
1.教师宣布开展读书节活动。
分组讨论:我们应该搞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照出示的《感受读书快乐》中的活动。)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感受读书快乐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去图书室或书店看书,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
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
小组汇报各自的活动,说一说,如果我们开展其中一项活动,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开展。
2.制定方案。
小组交流,选出一项自己组想搞的活动。共同讨论,写出活动计划。
3.全班交流。
各组读出自己的计划。听取他组的优点,对自己组的计划进行补充,也可以对别组的计划提出好的建议。
4.修改方案。
通过交流,对自己组定下的计划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5.宣布读书节展示时间: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学期末进行一次;中间还会有灵活机动的时间。
希望同学们课下和阅读课时间活动起来,为读书节展示活动做好准备。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4】
There be句型的简单运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热身(Warm-up)
1. Free talk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S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2. 教师播放歌曲“What can you do?”的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大声唱歌曲,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
二、课前预习(Preview)
1. T: You can do so many things. You’re helpful. Look! The room is clean and beautiful. (课件出示一间干净、整齐的房间)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 I can see a bed, a desk and a …
2. 教师依次指着图片中的bed, window, desk, picture, chair问:“What’s this?”,学生回答:“It’s a / an …”并快速拼读。
T: This is a nice room. I want to make this room nicer. So I need to put more things in this room.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A. Let’s learn
(1) 教学新单词
T: First, let’s put a clock in the room. (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房间的墙上出现一个钟表) Now there is a clock in the room. Follow me, pleas. Clock, c-l-o-c-k, clock, there is a clock.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出词语:plant, water bottle, bike, photo
(2) 教师用“唱反调”的方式带领学生读几遍新词汇。
(3) 教师介绍张鹏的`房间。
T: Do you know what Zhang Peng’s room like? Let’s go and see.
(4)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了解对话的大致内容。
(5) 学生同桌合作,用句型“There is ...”介绍自己班级的物体。
2. A. Let’s play
(1)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讲台,表演本部分的“句子接龙”游戏。
(2) 学生三人一组,模仿示例表演“句子接龙”游戏,然后教师请两三组学生上讲台表演。
四、巩固延伸(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 画一画
教师说:“There is a clock, a chair, a bed … in my room.”,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画图。
2. 情感教育:Everybody has his own house. The house is a loving bay. The house is a lasting marriage. I love my house.
3. 课堂练习——填入所缺字母,完成单词:
① 瓶子 bot __ __ e ② 时钟 clo __ __ ③ 自行车 b __ __ e
④ 水 w __ t __ r ⑤ 照片 pho __ __ ⑥ 植物 pl __ __ t
4. Check the answer
① tl, ② ck, ③ ik, ④ ae, ⑤ to, ⑥ an
五、课堂小结(Summary)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词汇和句型,学生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Homework)
1. 将本节课学习的新单词在四线三格内抄写六遍。
2. 跟着录音朗读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并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及体会。
3.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一两张阅读记录卡;一张借书卡。
学具准备:收集的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几张卡纸;制定的借阅规则;一个名言摘抄本。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感受到乐趣了吗?哪些乐趣?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读书的乐趣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乐趣和体会的?把你读书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
2.请学生把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
4.请学生在名言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
说说自己在假期读了哪些书?介绍其中一本书的梗概,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出示阅读记录卡,请学生观察,说怎样做阅读记录卡。
3.鼓励学生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
(1)你家里有哪些书?它属于哪一类?教师随机板书。鼓励学生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
(2)为了让班里的图书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图书快速有效的流通,你有什么好方法?(制定借阅规则)
(3)引导学生制定借阅规则。
(4)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以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
注意: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可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自由参观、阅读、评比。并对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或写出评语。对组成的兴趣小组,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帮助制定活动计划,确保读书小组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班里建立的图书角,可由同学推选图书管理员,按借阅制度使图书角被充分利用起来。
通过展示使读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风气,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
书籍的分类:散文科普小说诗歌童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奥秘》《散落人间的精灵》《泰戈尔诗集》《格林童话》
..............................
相关链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五年级课件5篇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很高兴分享一篇关于“五年级课件”的文章给大家,如果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我会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五年级课件(篇1)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自读思考、圈画、批注,也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此环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自主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读、思、议、写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交流、点拨,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交流互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五)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六)适时小结并提示第二课时内容:
同学们是幸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现在就领悟到了父母那截然不同的评价所饱含的爱。而本文的作者感悟到这一点,却是在成年以后。他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饱含的爱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年级课件(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起着领航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説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有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能发表个人的见解。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老人、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带讲法、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
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2、认读词语,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1、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带着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关系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从以下几方面去体会:
(1)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能够抓住老人和海鸥的动作的词语来体会,在感悟中,注重读议结合,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
(2)老人呼唤海鸥、谈海鸥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抓住老人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
(3)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3、研读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
重点研读描写海鸥的三处句子:思考:海鸥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一部分学习,老师无需做多大讲解,因为学生们早已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情厚谊。感受海鸥的灵性。当老人每天都来照顾它们时,它们对老人产生了感激之情,当老人去世时,它们是多么的不舍,它们为老人举行葬礼,为老人送行,正是这些海鸥们悲痛的表现。重点是指导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
2.学了课文,大家悟出了一点什么小道理?
五、作业检测 拓展延伸
1、把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摘抄下来。
2、课外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军犬黑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五、说预期效果
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习习惯上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中让学生能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抓海鸥的动作感受出海鸥与老人的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在情感上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他们也能真心地去爱护动物。
五年级课件(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
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课件*2)。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
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播放:课件)
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标出段落。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
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第二段)
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
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 读一下?
五、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
2、指名读。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课件)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你可以把这几个关联词加入课文中去吗?
虽然……但是…… 不管……总……
即使……也…… 不仅……而且……
六、 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人们都利用小艇做什么事呢?下面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力和记忆力怎样。
2、可见小艇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课件)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事情,你认为人们还会利用小艇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七、 总结。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实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中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2、请大家带着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五年级课件(篇4)
【说理念】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精词妙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人们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富,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运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但是单单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积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也同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还应该是进行积累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在有教师时会学得更好,无教师的时候同样学得轻松。
【说教法】
新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能读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激发创造力。
大胆地把文章放给学生,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首先学生自主初读文章,要求学会生字、词语,读通课文,不能独立解决的写到黑板上,反馈时共同讨论解决,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过好这一关,为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地深入学习文章,教师提供学习小目标,是为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时间的调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提供了学习导向,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是穿插学习课外选段《中沙落雁》,在介绍新的阅读的方法后,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学习,既积累了知识和方法,有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选择练习。
纵观整堂课,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大量积累知识、积累方法,尤其是比较明确地进行了方法的积累:已学背诵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诵方法的学习;通过理解感悟来提高朗读效果的方法的了解;运用文下注解来进行阅读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学生大量进行词、句、篇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提供了他们课外进行广收博取的方法。
【说教材】
《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说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说教学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
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
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
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说课堂板书?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年级课件(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58旅游费用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爱好
师:谁愿意大声地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爱好?
师:猜一猜老师的爱好?(旅游)
2、导入新课
师:旅游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
师: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
板书:旅游费用
师: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你们想不想当聪明人?
(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二、研究探讨
1、单选方案问题探讨
师:据我了解,你们最熟悉的王新运同学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还碰到了一些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吧!
(放录像1:母子俩讨论旅游方案 )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师:王新运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旅行社推出两种优惠方案
A 景园一日游 B 景园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元 每位100元
师:从旅行社推出的两种优惠方案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分析。
师:究竟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呢?
同桌两人合作,先讨论方法,再把思考过程写在纸上。看哪个组最快。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
第一种: 第二种:(大力表扬)
A 4×160=640 4-1=3
640+40=680 3×60=180
B 5×100=500 选B方案
680>500
选B方案
(对方法奇特的给予鼓励,对两人有明确分工的更要大力表扬其主动合作意识)
板书: 4大1小 B
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考过程?
板书:计算 比较 选择
师:同学们选择的结果和王新运一样不一样呢?让我们看一看。
(放课件2:结论)
师:看来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不愧是好同学好伙伴。就在王新运与妈妈继续商量准备的东西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放课件3:三个老师加入)
师:三个老师家究竟要选哪个方案呢?这可累坏了王新运,我们能不能替他分担一下呢?
出示:蔡老师家: 2个大人 4个小孩
王老师家: 3个大人 2个小孩
刘老师家: 1个大人 6个小孩
要求:选择一个老师家,自己完成任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2大3小 A 1大6小 3大2小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作出准确地判断,不愧是聪明人!
那如果去6个大人3个孩子,你能很快地判断吗?
2个大人5个孩子呢?
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随学生汇报板书: 小孩多 大人多
师:你们不仅通过计算、比较、选择为四个家庭作出了较准确的判断,还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规律,并加以运用,真厉害!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板书:发现 运用
2、组合方案问题探讨
师:就在我们这边热列讨论时,老师们那里又发生了变化
(放课件4:组团去)
师:组团去,谁能快速口算一下他们去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呢?
出示投影: 组 团: 10个大人13个小孩
师:这么多人去,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学生讨论:AB组合方案
板书:灵活
(备用:如果去4个大人7个孩子,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认知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强烈愿望。)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有经济头脑,不仅掌握了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案已达到最佳目的。
三、小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回家向家长讲一讲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理财本领,并允许我们参加家庭理财活动。
2、运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下节课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集合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提供的有效支持,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栏目小编选取了一篇极具参考价值的“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栏目小编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还需结合实际情况!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1】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Part A Let’s learn Let’s play说课稿
望疃中心学校张晴
一、设计理念:
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及简单句型,能使用英语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描述。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模仿力强,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因而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运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体会英语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学期Unit 4 Part A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所教学的短语在前面都已经接触过,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已学的内容为新知识的教学服务。注意带领学生从已学过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入手,通过比较动词原形和动词的ing形式,逐步渗透,进而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read a book,都属于上册学过的四会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drawing pictures, answering the phone 相对有些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旧词组练习新句型的教学策略来降低学生理解及表达的难度。另外,我创设了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如洗碗、读书、在黑板上画画、接电话等等,在此过程中,我还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现在进行时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教材的基本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drawing pictures, 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answering the phone。
②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③通过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和句子。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时需要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能够理解下一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并能用“I am doing the dishes/„”作答。
教学难点:动词短语ing形式的读音。
4.课前准备:
CAI、图片、锅、碗碟等小道具
三、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情景法、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法、TPR全身反映法等教学方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创设外语语言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四、学法指导
在本课中,我努力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把所有的新知识融合串联起来。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机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小学英语教学的编排特点是活泼有趣。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进入新课前首先用TPR复习所学动词,这样把学生带进了动词的世界,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让学生说说唱唱,播放本单元C Let’s sing部分的歌曲视频,师生共同演唱,为新授做铺垫。
我们知道,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师并组织几分钟的free talk,恰如其分的引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变课堂为生活,句中学词。
语言的实质是交际,交际的环境是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有来自于生活的语言才是自己的语言。”因此,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在教第一个词组时,我便引入了现在进行时的问答形式。在以后的几个词组教学中,学生都是在句子中体会单词。我不只是采用单个读的形式整体感受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而是在操练新词组的过程中,我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的机会。如学习cooking dinner 让学生互相问答;学习
drawing pictures让学生和我一起画,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了语言。
2.巧妙承接新词组的呈现与操练。
我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巧妙呈现与操练,创设情境。如:由我洗碗的照片,自然引出 doing the dishes, 由问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Can you cook dinner?引出cooking dinner.由课件看姚明接电话引出answering the phone.又通过互相打电话的练习,既复习了answering the phone这个词组,又将新学的五个词组结合起来,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交流,这既是练习,又是小结。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前两个词组时,我突出了现在分词的构成和读音的教学示范。先教读,再出示几个词学生练读,从第三个短语开始,我注重启发学生加上-ing,且尝试自己读出加-ing后的读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游戏的方式,突破难点
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传统课注重机械传授,忽略了体验与参与。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力图有所改进,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游戏。
1.说说唱唱
通过吟唱本单元Let’s chant,在说说唱唱中练习所学五个短语的发音及应用,既让学生放松了,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的短语和句型。
2.快速反应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在课本上边指边跟读,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说,教师注意适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巩固动词短语的同时纠正发音。
3.看课件猜词
教师先出示课件的一部分,让学生猜:学生猜对了,再整体呈现课件,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并拓展了第三人称的现在进行时,让学生练说He/She is „„,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4.小调查
通过小组的形式做小调查,充分留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开口说,积极交流,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四)以巩固为窗口,拓展知识。
在拓展环节,我不只让学生着眼于今天学的五个词组,而是把学过的词组给大概归类,通过屏幕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编对话,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五)变生活为课堂,自主学习。
课堂的终点我想应该在生活中。因此,我以本课为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已学语言给朋友打电话交流正在做什么,这也是本课的家庭作业。板书设计:
Unit 4What are you doing?
★★
★★
★I’★
★drawing pictures.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2】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Unit 3 My Birthday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Let‟s learn & Let‟s start、Let‟s try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形式。
2、听懂并运用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自己生日的月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懂并运用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单词卡片、PPT
五、教学过程:
1、热身
1.教师播放Unit2 P14 Let‟s chant的课件,让学生跟唱。2.Look and talk(看图对话)T: Do you like spring? S1: Yes, I do..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1: It‟s warm and windy.T: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1:I can fly kites.I can plant trees.(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季气候特征以及人们能在该季节进行的活动,以旧引新,自然、流畅地引入新课。活动类型A)
2、预习
T: There are 4 seasons in a year.Bu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s: There are 12.T: What are they? Please listen and chant.Then tell me.教师播放五年级上册的Recycle 2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在黑板上按顺序贴出12个月份的图
片(暂时不出示单词)。学生带着问题跟唱。
3、新课教学
Let‟s learn & Let‟s start 1.教师利用图片和语言,根据四季的划分呈现和教授12个月份的单词。
如:T:(指着12个月份的卡片)There are 12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are in spring? Ss: 三月/四月/五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单词卡片教授March, April,May.并板书它们的缩写形式:Mar./Apr./May 同样地教授其它月份的单词。
2.教师指向某一月,向学生介绍说:“My birthday is in „.”,并在当月画上一个大的生日蛋糕,让学生理解“birthday”的意思。然后询问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回答:My birthday is in….3.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录音 T: When is John‟s birthday?
T播放A Let‟s learn录音, Ss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4.Read the new words follow the tape.Read follow T one by one Read in pairs.Game: T出示月份转盘,请Ss结合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进行游戏(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来操练巩固所学单词与句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活动类型R)Let‟s chant 1.T将全班学生按生日所在月份分成六组,分别进行听指令作出反应。如:January or February, raise your hand.2.T播放Let‟s chant录音,学生听懂内容后根据指令做动作,然后跟着节奏,边说边做。(设计意图:歌谣与TPR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体验英语语句的节奏感,又能达到操练巩固新知识。活动类型C)
4、巩固拓展
1.Let‟s try T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Ss完成写月份的练习。
(设计意图:该练习从说到听到写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12个月份及“When is your birthday?”句型。活动类型R)
2.完成《同步精练》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5、Homework 1.课文P26&P28听录音三次,读两次,并背诵月份的缩写形式。2.抄写月份单词6+1 3.预习Let‟s talk.六、板书 U1
“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The 2n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能听、说和认读一些节日名称:Tree-planting Day, New Year‟s Day, Children‟s Day, Army Day, National Day, Christmas Day.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When is Children‟s Day? It‟s inJun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询问别人的生日在什么时候。
Source of material: 月份单词卡、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录音带、金太阳VCD。Assumptions: 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学习了12个月份的单词,初步接触了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强化第一课时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并听、说、认读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too? Step 1 Warm-up
1.教师播放P26Let‟s chant的歌谣,学生边跟节奏唱边做动作。
2.教师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February.”等。
(设计意图:歌谣热身使学生自然联想上一节课内容,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教学。利用转盘,让学生进行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月份单词。活动类型A。)
Step 2 Preview
师生之间进行如下对话: T: Hello,A.When is your birthday? SA: It‟s in January.T: What about you,B?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B: Yes, it is.T: When is your birthday, C?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C: No, it‟s in March.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初步感知新句型。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ion Let‟s talk 1.T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A部分Let‟s learn的Birthday Chart(生日图表),掩盖住 Mike, Amy, Zhang Peng 的名字,然后与学生进行问答: T: When is Wu Yinfan‟s birthday? Ss: It‟s in January.T: Is Sarah‟s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s: No.T: When is Sarah‟s birthday? Ss: It‟s in March.(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运用新句型引出新的对话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活动类型A)2.T出示Mike,Amy,Zhang Peng 的头饰,提问:When is Mike‟s birthday? What about Amy? What about Zhang Peng?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S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wic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设计意图:利用任务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检测学生的听力与理解能力。活动类型R)3.Read the dialogue follow the tape.And read in roles.(设计意图:纠正语音、语调。活动类型R)4.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活动类型A)
Let‟s sing First ,Ss listen and learn to sing.Then try to make a new one by yourself.(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句子,并运用句子。活动类型C)Group work 先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小记者”的采访活动,各组派2名学生当“小记者”,将采访到的同学的生日所在月份记入调查表。最后,邀请部分“小记者”汇报,如:There are 3 birthdays in May.等。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所学句型,收集数据。活动类型C。)Let‟s find out
1、师问学生:“Do you like June? Why?”,有的学生可能说出有六一儿童节,教师帮助学生说出“Children’s day”。
2、师请学生说一说他们还知道哪些节日,用英语表达。
3、师将29页中的节日写在黑板上,配以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朗读。
4、师提问学生:“When is Children’s Day?”,请学生答出:“It’s in June.”。然后两人一组进行Pair work, 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连线和问答练习。最后通过师生问答或学生轮流问答的方式全班一起进行校对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节日的英文表达,并拓展运用“When is ….?”句型。活动类型A/R)Consolidation 完成《同步精练》和《活动手册》 配套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Step 4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3 times , read and recite P29 Let‟s talk twice.py the dialogue twice, and make a new one on exercise book.*******************************************************************************************
The 3r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birthday, uncle;三会掌握chart, cousin.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掌握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May./My birthday in June./ Uncle Bill‟s birthday is in June, too.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用所学的语言提问并回答自己和他人的生日在什么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Source of material: 挂图、月份和家庭成员的单词卡、学生的家庭照片、生日记录表格、录音带、金太阳。
Assumptions: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家庭成员的单词,在上两个课时已学习了月份单词与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Step 1 Warm-up Game: Sharp eyes 师利用PPT快速呈现关于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单词,学生快速认读。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活跃课堂气氛。活动类型R)
Step 2 Preview Greet each other and communication:(学生出示家庭照片)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S1: Four.T: Who is that man?
S1: He‟s my father.T: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S1: It‟s in June.…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际,让学生复习已学的句型,为下一步新授课做好知识准备。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1.Present and teach a phrase“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
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my family.I want to make 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出示准备好的空白表格,贴在黑板的另一侧,板书: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师生一起
拼写单词,并朗读短语三次。
(设计意图:解决知识难点: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为下面的阅读扫除障碍。活动类型R。)
2.Read the text quickly, try to find out “Who is making a birthday chart for his family?”.(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问题答案,初步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他们通过阅读捕捉信息大意的能力。活动类型C)
3.Ss read the text again, circle the family menbers of John‟s family.找出文中出现的家庭成员单词,并重点学习称呼:Uncle Bill, Cousin Alice(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找词,学生进一步辨认家庭成员的单词,并学习称呼。活动类型R。)4.Read the text, tick or cross.a.()John‟s grandpa‟s birthday is in May.b.()John‟s birthday „s in June.c.()There are three birthdays in May.d.()Aunt Alice‟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进行判断句子,深入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推断力。活动类型C)5.完成课后练习题1、2 6.Ss ask some questions and answer them.(设计意图:课堂上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兴趣。活动类型C)7.Read the text aloud.(设计意图:模仿录音朗读,纠正语音、语调,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活动类型R)
8..Finish the exercises in activity book and check in.(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练习是必要的,否则学生会不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老师采取相互批改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有改正的余地,也可以培养学生能检查别人错误的能力。活动类型R)Good to know T shows the 12 animals about “Chinese Zodia”.Ss know about “Chinese Zodia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12生肖的英语名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动类型A。)Step 4 Sum up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show the points.Step 5 Homework 1.抄写四会句子2次;
2、给自己的家人做一张“birthday chart”.********************************************************************************
The 4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20以内的序数词。
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Where is your birthday? It‟s ….句型的灵活运用。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简单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和回答自己的生日。Source of material:
PPT课件etc.Assumptions and Anticipated problems : 序数词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有学习过first 和second的用法,Where is the teach‟s office? It‟s on the first floor.结合这一知识点来引入序数词的学习,以旧接新,自然引入学习。
Step 1:Warm-up
1、Sing the song“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T :“How many candles are there?”,(设计意图: 吟唱这首歌,并在这节课中复习数字,是为了分散本课时的难点,提前进行体验教学。活动类型A)Step 2:
Free talk Where 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 is the computer room? Is the art room on the … floor?(设计意图:通过日常对话,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作铺垫。活动类型 A)
Step 3 :presentation
1.运用金太阳CAI来引入,Show the CAI, read the numbers quickly.2.Ask the Ssto find out the regular pattern:first, second, third, fifth是特殊的,其他的都是在基数词后加“th”。教师领读单词“first--tenth”。
3.Learn eleven-twentieth in the same way.(设计意图:从数字开始入手,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比较、体验中易于理解词汇。找到序数词和基数词之间的规律。活动类型C)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ask:“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ctober 1st.”,而后提问学生:“When is the boy’s birthday?”,鼓励学生说出“It’s October 1st.”。2.Group wok: 二人小组做一个对话调查:“When is your birthday?”
3.Listen to the dialogue, then ask: What’s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 4.T introduces about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问题去听和读,目的性更加强,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印象更加深刻。活动类型R)5.Guessing game.T Shows the festival“Women‟s Day, Army Day, Children‟s Day, Teachers‟ Day, New Year‟s Day”.T: asks:“When is Teachers’ Day?”,Ss:“It’s September 10th.”。… 然后由T说出日期,让学生猜出节日。6.完成《同步》相应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书面书写,检测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下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活动类型R)Step 5:Summary What did we learn in this class? Ss say …
Step 6: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
2、Review “Story time”.********************************************************************************
The fif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favourite,don‟t,grape.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听懂及正确问答句型:What’s the date? It’s October 1st.Who has a birthday in October? M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和询问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谈论生日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一个话题,学生大都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结合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的生日进行统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将统计的全班生日贴在班务栏里,当有同学过生日时,让全班祝贺和唱生日歌曲,既能增进全班同学的感情,又能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Step 1 Warm up
Listen to the song and guess the festival.“Jingle Bell”,“Happy New Year”“It’s New Year’s Day”。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并让学生猜歌曲中的节日。活动类型R)
Step 2 Revision: Daily talk:
1.利用单词教学卡片复习序数词,通过快速读来进一步巩固单词。2.Free talk: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about you?(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序数词,询问同学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完成Let‟s try 的活动,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R)
Step 3:Presentation 1.接着Free talk 的问答T:“What day is today?”,S:“Today is „”。
T::“What’s the date?”,S::“It’s „”。
2.教师拿出一本挂历,然后问同学,Show the calendar, asks:“What’s the date?”,3.教师拿着年历从一月开始问学生:“Who has a birthday in January? Please stand up.”,而后教师问起立的学生:“What’s the date?”,让一月份生日的学生答出具体日期。
4.引入课文的教学
T: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en is Sarah’s birthday? When is Zhang’s birthday?”学生观看课文视频,然后回答问题,板书重点句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复习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一步一步逐渐引入对话的教学,再通过带着问题去观看课文video整体呈现课文内容。活动类型R)
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Ss read in roles. work: two students in a group act the dialogue. up in front of the class.6.拓展延伸:Group work(P32), 根据课文提供的图片,两个同学一组,谈论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Teacher and a student make a demo: A: 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 B: Yes.A: What‟s the date? B: It‟s …(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表演对话,为后面的延伸拓展做准备。)
Step 4:Sum up and feedback.1.完成Let‟s check内容,P35 2.完成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活动类型:R)
Step 4:Homework
1.完成课文P34页Task time: Make a personal calendar.2.模仿课文对话,改编一个对话,写在1号作业本上,不少于8句。
The Six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听说掌握单词 sending an e-card, good idea.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句型:What’s the date? June 9th.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生日,并能和同学谈论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经过第一到第五课时的学习,展开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这篇文章的趣味点是Zoom is sending an e-card to grandma.But grandma doesn't have a computer.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Step 1 Warm up
Let‟s sing(P36),播放金太阳课件,全班拍手有节奏地唱。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这首歌曲,再一次复习生日的句子,为下面的阅读做知识铺垫。活动类型R)
Step 2 Rivision:
1)Review the month words.先全班快速朗读单词卡,然后让学生拼写出月份的缩写形式。
2)Daily talk:教师说:My birthday is in March.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too?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s the date?(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月份的词汇,谈论自己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C)
Step 3:Presentation 1.教师投影课文插图,分别指着图片中的Zoom,Zip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at‟s Zoom doing?(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其已有的知识来猜一猜和回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动类型A)
2.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s Zoom doing? 3.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grandma‟s birth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先抓住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活动类型:C)
4.Read the third time, answer the question: Can grandma see the card?(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抓住课文的一个细节问题,挖掘出课文的趣味点。)
5.Read the third time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on the textbook.完成课文的回答练习。(设计意图: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学生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单词,全班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Step 4:Practice 1.Ss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The whole class read the text together.s of 4 read the text in roles.5.延伸拓展:Let‟s play: birthday bingo(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延伸拓展活动,为写出自己喜爱的食物做铺垫。活动类型:R)
7.Read Story time, and find out: Is Zoom smart? How can Zoom have dinner in the restaurant?(设计意图:通过Story time 来做一个阅读的延伸,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活动类型:R)
Step 5:Sum up and feedback.完成同步训练配套练习。Step 6:Homework
1.Read the text for 3 times.2.抄写课文一次,并写出中文意思。
Recycle 1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Ask and answer、Listen and write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有关一天中的活动及活动时间的短语和句子。
2、填写或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合理安排时间及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综合运用第一单元的中心语言。难点是对一天中的活动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Ask and answer 部分两张活动时间表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第一单元的动词短语卡片。
3、学生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4、准备本课时的课件。
五、教学步骤
1、热身
(1)全班一起唱第一单元的歌曲“Weekend”
(2)全班吟唱第一单元第二页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
2、预习
(1)教师放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部分Let’s do 的录音,师生一起做TPR活动。
(2)音乐停止时,教师继续做几个动作来表示第一的动词短语,如:get up , go to school , climb mountians等,请学生来猜。学生每猜出一个,教师即于学生一起拼读该短语,并板书在黑板上。
3、新课呈现
Ask and answer
(1)教师与学生进行快速回答,如:“When do you get up ? At 6:30 in the morning.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 At 7:00 in the moring.”等。教师把学生回答的时间写在黑板上相应的动词短语下面。
(2)教师将全班分成四大组进行“连锁问答”游戏。四个组同时进行,教师计时。声音最响亮、口齿最清晰、耗时最短的组获胜。
(3)教师出示本部分两张表格的挂图,示范一两次后请学生分别扮演Zhang Peng 和 Amy 进行Pair work。
Listen and write
(1)教师放Listen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学生静听一遍,听第二遍时填写Timetable.(2)校对。
4、巩固和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5、HW:U1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en do you get up ? At 6:30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Read and answer、Write and say、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综合复习第二单元关于四季特征及相应活动的语言知识。
2、能够读懂Read and answer 部分的小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并能模仿短文进行语篇写作。
3、能够在Write and say 部分用英语表达最喜欢的季节及在该季节的着装、进行的活动和该季节的天气特征等内容。
4、会唱歌曲“Song of the season ”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述四季特征和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2、难点:仿照Read and answer 中的语篇写作小短文。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四季风光、气候及人们的相应活动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片。
2、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准备一段演说稿,可同时准备辅助演讲的物品。
3、本课时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放Let’s sing 部分的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师放第二单元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全班吟唱。
(3)教师放歌曲“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全班齐唱。
2、预习
教师出示有关春季的图片,学生观看后师生展开对话。(其他三个季节同)
3.、新课呈现
Write and say
(1)学生就板书内容对我们的四季特征及人们相应的活动进行综合描述。
(2)教师提问:Hello , boys and girls.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请几名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
(3)学生翻开学生用书第40页,进行Pair work,展开问答并填写表格。
(4)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favourite season 进行调查,并记录人数。
(5)演说比赛:喜爱春、夏、秋、冬的学生各一名,向全班同学进行演说。
Read and anser
(1)教师表述说:Season in our countr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anada.What are they like in Canda ? Let’s have a look.师生就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如: In summer ,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 We can swim in summer.The flowers grow in spring.等
(2)教师朗读短文,学生仔细听并努力记忆,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翻开学生用书自行朗读课文,教师板书重要的句子。
(3)结合板书和挂图,学生模仿短文对我们的四季特征进行描述。教师与一两名学生示范后全班展开Group work,再由各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演讲。
(4)学生演讲过程中如果说出有创意的句子,教师及时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在短文写作时选用。
4、巩固与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朗读Read and answer部分的短文。
5、HW:U2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_____ best.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Let’s chant、Listen and number、Let’s find out 1、2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第三单元具体日期的表达法。、2、复习重点句型:When is „’s birthday / Children’s Day ? It’s in June.等。
3、能够说出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月份或所在季节。
4、能够吟唱Let’s chant 部分的饿歌谣。
5、能够听懂Listen and number中的短文并完成排序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问答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月份或所在季节。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图片。
2、教师课前依照Let’s find out 2的配图画好春、夏、秋、冬四个方框。
3、本课时课件。
五、教学步骤:
1、热身
师生同唱歌曲: When Is Your Birthday ?
2、预习
Let’s chant
(1)教师播放该部分的歌谣,学生听一遍后跟唱。
(2)教师出示带有各个月份特征的单词卡片。学生看图说出各月份并一起拼读其缩写形式。
3、新课呈现
Let’s find out 1
教师出示中外名人,并进行师生问答。
Let’s find out 2
(1)教师接着学生的话题,如:Eindtein’s birthday is in March.继续说: March is in spring.so Einstein’s birthday is in spring.自然过度到月份与四季的联系。
(2)教师用图片或资料片展示各节日的画面,填好方框。
Listen and number
教师放录音,引导学生看图并根据在录音中出现的前后顺序为句子标出序号。
4、巩固和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5、HW:U3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en is „’s birthday / Children’s Day ?
It’s in June.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3】
(人教新版)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任课教师:谭 昕
Unit
1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Lesson 1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短语:look at ,in English , very much,over there。
2、能够听懂问句: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并能回答问句。
3、能够理解Just speak对话部分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
2、难点是There is a baby horse over there.We call it a foal.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单词和短语的ppt课件;
2、对话部分的flash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复习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
(2)对话练习:Do you have a dog/cat„? Do you like dog/cat„?
2、新课呈现
(1)利用ppt课件学习Unit 1 的单词和短语。
(2)用:Do you have a dog/cat„? Do you like dog/cat„?加深对所学单词的熟练程度。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对刚刚所学的单词进行练习。
(4)介绍重点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对话。
(6)利用flash课件演示对话,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7)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逐步熟悉对话内容,重点掌握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和理解领会There is a baby horse over there.We call it a foal.的含义。
(8)帮助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猜测单词look at ,in English , very much,over there的意思。
3、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练习册P.1“听一听”、“选一选”;P.2“译一译”。(2)家庭作业:练习册P.1“写一写”。
Lesson 2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继续学习和掌握以下短语的用法:look at ,in English , over there。
2、能够较熟练地运用: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进行问答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是运用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进行问答。
三、课前准备
Just practise部分的flash视频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动物的名称;(2)对话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 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2、新课呈现
(1)利用flash视频课件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We call it a foal/„.等句型。(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并在此基础上,学生使用自己画的简笔画进行问答练习。
(5)利用flash视频课件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
3、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练习册P.2“听一听”、“涂一涂”;P.3“找一找”。(2)家庭作业:练习册P.3“写一写”、“译一译”。
Lesson 3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词语:goat , sheep。
2、能够听懂问句: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并能回答问句。
3、能够理解Just speak对话部分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句型。
2、难点是There is a baby sheep nearby.的理解和lamb的读写。
三、课前准备
对话部分的flash视频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复习所学动物的名称;
(2)对话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 „
What’s that in English?„
2、新课呈现
(1)利用flash视频课件演示对话。(2)让学生跟练熟悉上口。(3)领读两遍。
(4)介绍重点句型: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 Is that a sheep over there?(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对话。(6)学生二人一组根据flash课件演示的对话和上述重点句型和书中的图片进行练习,逐步熟悉对话内容,重点掌握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句型和理解领会Is that a sheep over there?的含义。
(7)帮助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猜测单词nearby,then,clever的意思。
3、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练习册P.4“听一听”;P.5“连一连”、“译一译”。(2)家庭作业:练习册P.4“写一写”。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4】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课后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每一个教案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因此,在教学之后,我会做一些必要的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便不断提高和进步。
在这个学期,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首先,我注重多媒体资源的运用。通过观看英语短片、听取英语歌曲以及使用幻灯片来展示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他们对课堂的关注。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引入,我发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会更深入,而且记忆力也有所提高。
其次,我注重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以及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另外,我也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化辅导。在课后,我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困惑和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调整我的教学策略,并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辅导,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更好地激发。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需要更多地开发学生的听力能力。目前,学生对英语听力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听力材料,如英语故事和对话练习,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
其次,我也会更加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有时会出现词汇记忆不牢固和语法应用不准确的问题。因此,我会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巩固,加强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使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最后,我会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自己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我会阅读更多的英语教学专业书籍,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意识。
总之,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以及个体化辅导,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环境。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5】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Unit 3 My Birthday
Topic: birthday Language systems: 1.Lexis:“ 四会”掌握 12个月份单词: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序数词:first, second, third, fouth, fifth, eighth, ninth, twelfth, twentieth.“三会”掌握常见的节日词组:National Day, Women‟s Day, Children‟s Day, Teachers‟ Day, New Year‟s Day…
2.Grammar: 有关询问别人生日和日期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June.What‟s the date? It‟s June 9th.ction: 学会询问别人生日和日期,回答某人生日在哪个月份和具体日期。4.Phonology: 字母组合ear, eer, ch, 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同时在let‟s learn教授新
单词时渗透一些发音规律。
Language skills: 1.Listening: 听懂一些表达生日和日期的单句、对话和一段完整的语篇,根据关键信息完成一些相应的听力练习。
2.speaking: 能和他人交谈或向他人介绍有关自己和家人的生日情况;能够询问并回答某天是几月几号.3.reading:读懂对话或短文,培养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如:如何快速查找关键信息,根据上
下文猜词等。
4.writing:规范书写四会单词和句子,并能根据图片和提示语写一段话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生日情况,能介绍自己喜爱的节日及原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作习惯。 Objectives: 1.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12个月份的名称以及数字1到20的序数词形式。
(2)能够用“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能够表述家人或朋友的生日在哪一天,如:“Uncle‟s birthday is June 2nd.(3)能够询问并回答某天是几月几号,如:“What‟s the date? It‟s February 2nd.”(4)能够询问并回答某人生日是否在某一月份,如:“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 it is.”(5)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en Is Your Birthday?”和本单元的歌谣。
2.知识目标
(1)认读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并掌握四会单词。(2)掌握Read and write中的四会句子,读懂对话内容,完成句子填空。(3)能够了解字母组合ear, eer, ch, 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能读出例词。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环境与气候变化。(2)引导学生注重合作,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3)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共有的或特有的节日和风俗。 Evidence:
1.学生能熟练运用目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际活动,与他人谈论关于生日或节日情况,以及表达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生日在什么日期。
2.听说读写技能有所提高,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课本、活动手册和同步练习册相关的听力和笔试部分检测练习。
3.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把所学内容联系到实际,在真实的情景中使用英语。
Procedures: The 1st lesson: MainScene/Let‟s start/Let‟s chant / A.Let‟s learn / Let‟s try The 2nd lesson:A Group work/ A.Let‟s talk/Let‟s find out/ C Let‟s sing
The 3rd lesson: A.Read and write/Good to know The 4th lesson: let‟s chant /B.let‟s learn/ Pair work /Task time The 5th lesson: B.Let‟s try/Let‟s talk/Group work/ Pronounciation/Let‟s check The 6th lesson: B.Read and write/Let‟s play/Story time *******************************************************************************************
The 1st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形式。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听懂并运用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自己生日的月份。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Source of material: 挂图、月份词卡、录音带、金太阳VCD、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Assumptions:五年级上册的Recycle 2 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涉及到月份的名称,已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本课时的月份与前一单元的四季相辅相成,以旧引新,重点学习12个月份的名称。
Step 1 Warm-up 1.教师播放Unit2 P14 Let‟s chant的录音或VCD,让学生跟唱。
(设计意图:通过吟唱歌谣调节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已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活动类型R)2.Look and talk(看图对话)T: Do you like spring? S1: Yes, I do..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1: It‟s warm and windy.T: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1:I can fly kites.I can plant trees.(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季气候特征以及人们能在该季节进行的活动,以旧引新,自然、流畅地引入新课。活动类型A)
Step 2 Revision
T: There are 4 seasons in a year.Bu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s: There are 12.T: What are they? Please listen and chant.Then tell me.教师播放五年级上册的Recycle 2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在黑板上按顺序贴出12个月份的图片(暂时不出示单词)。学生带着问题跟唱。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吟唱歌谣,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对12个月份的英文表达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学习任务。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tion Let‟s learn & Let‟s start 1.教师利用图片和语言,根据四季的划分呈现和教授12个月份的单词。
如:T:(指着12个月份的卡片)There are 12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are in spring? Ss: 三月/四月/五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单词卡片教授March, April,May.并板书它们的缩写形式:Mar./Apr./May 同样地教授其它月份的单词。
(设计意图:利用月份与四季的关系,自然引入新单词,以旧引新,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理解、认读单词。活动类型A)2.教师指向某一月,向学生介绍说:“My birthday is in „.”,并在当月画上一个大的生日蛋糕,让学生理解“birthday”的意思。然后询问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回答:My birthday is in….(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根据实际呈现新句子,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理解、运用句子。活动类型A)3.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录音 T: When is John‟s birthday?
T播放A Let‟s learn录音, Ss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设计意图:让学生听录音并找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锻炼学生理解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说效率。活动类型R)4.Read the new words follow the tape.Read follow T one by one Read in pairs.(设计意图:整体呈现单词后,让学生一一认读新词,逐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活动类型C)4.Game: T出示月份转盘,请Ss结合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进行游戏(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来操练巩固所学单词与句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活动类型R)Let‟s chant 1.T将全班学生按生日所在月份分成六组,分别进行听指令作出反应。如:January or February, raise your hand.2.T播放Let‟s chant录音,学生听懂内容后根据指令做动作,然后跟着节奏,边说边做。(设计意图:歌谣与TPR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体验英语语句的节奏感,又能达到操练巩固新知识。活动类型C)
Step 4 Consolidation 1.Let‟s try T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Ss完成写月份的练习。
(设计意图:该练习从说到听到写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12个月份及“When is your birthday?”句型。活动类型R)2.完成《同步精练》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Step 5 Homework 1.课文P26&P28听录音三次,读两次,并背诵月份的缩写形式。2.抄写月份单词,每个一行.3.预习Let‟s talk.********************************************************************************
The 2n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能听、说和认读一些节日名称:Tree-planting Day, New Year‟s Day, Children‟s Day, Army Day, National Day, Christmas Day.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When is Children‟s Day? It‟s inJun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询问别人的生日在什么时候。
Source of material: 月份单词卡、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录音带、金太阳VCD。Assumptions: 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学习了12个月份的单词,初步接触了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强化第一课时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并听、说、认读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too? Step 1 Warm-up
1.教师播放P26Let‟s chant的歌谣,学生边跟节奏唱边做动作。
2.教师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February.”等。
(设计意图:歌谣热身使学生自然联想上一节课内容,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教学。利用转盘,让学生进行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月份单词。活动类型A。)
Step 2 Preview
师生之间进行如下对话: T: Hello,A.When is your birthday? SA: It‟s in January.T: What about you,B?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B: Yes, it is.T: When is your birthday, C?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C: No, it‟s in March.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初步感知新句型。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ion Let‟s talk 1.T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A部分Let‟s learn的Birthday Chart(生日图表),掩盖住 Mike, Amy, Zhang Peng 的名字,然后与学生进行问答: T: When is Wu Yinfan‟s birthday? Ss: It‟s in January.T: Is Sarah‟s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s: No.T: When is Sarah‟s birthday? Ss: It‟s in March.(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运用新句型引出新的对话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活动类型A)2.T出示Mike,Amy,Zhang Peng 的头饰,提问:When is Mike‟s birthday? What about Amy? What about Zhang Peng?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S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wic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设计意图:利用任务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检测学生的听力与理解能力。活动类型R)3.Read the dialogue follow the tape.And read in roles.(设计意图:纠正语音、语调。活动类型R)4.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活动类型A)Let‟s sing First ,Ss listen and learn to sing.Then try to make a new one by yourself.(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句子,并运用句子。活动类型C)Group work 先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小记者”的采访活动,各组派2名学生当“小记者”,将采访到的同学的生日所在月份记入调查表。最后,邀请部分“小记者”汇报,如:There are 3 birthdays in May.等。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所学句型,收集数据。活动类型C。)Let‟s find out
1、师问学生:“Do you like June? Why?”,有的学生可能说出有六一儿童节,教师帮助学生说出“Children’s day”。
2、师请学生说一说他们还知道哪些节日,用英语表达。
3、师将29页中的节日写在黑板上,配以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朗读。
4、师提问学生:“When is Children’s Day?”,请学生答出:“It’s in June.”。然后两人一组进行Pair work, 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连线和问答练习。最后通过师生问答或学生轮流问答的方式全班一起进行校对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节日的英文表达,并拓展运用“When is ….?”句型。活动类型A/R)Consolidation 完成《同步精练》和《活动手册》 配套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Step 4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3 times , read and recite P29 Let‟s talk twice.py the dialogue twice, and make a new one on exercise book.*******************************************************************************************
The 3r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birthday, uncle;三会掌握chart, cousin.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掌握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May./My birthday in June./ Uncle Bill‟s birthday is in June, too.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用所学的语言提问并回答自己和他人的生日在什么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Source of material: 挂图、月份和家庭成员的单词卡、学生的家庭照片、生日记录表格、录音带、金太阳。
Assumptions: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家庭成员的单词,在上两个课时已学习了月份单词与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Step 1 Warm-up Game: Sharp eyes 师利用PPT快速呈现关于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单词,学生快速认读。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活跃课堂气氛。活动类型R)
Step 2 Preview Greet each other and communication:(学生出示家庭照片)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S1: Four.T: Who is that man?
S1: He‟s my father.T: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S1: It‟s in June.…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际,让学生复习已学的句型,为下一步新授课做好知识准备。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1.Present and teach a phrase“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
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my family.I want to make 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出示准备好的空白表格,贴在黑板的另一侧,板书: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师生一起拼写单词,并朗读短语三次。
(设计意图:解决知识难点: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为下面的阅读扫除障碍。活动类型R。)
2.Read the text quickly, try to find out “Who is making a birthday chart for his family?”.(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问题答案,初步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他们通过阅读捕捉信息大意的能力。活动类型C)
3.Ss read the text again, circle the family menbers of John‟s family.找出文中出现的家庭成员单词,并重点学习称呼:Uncle Bill, Cousin Alice(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找词,学生进一步辨认家庭成员的单词,并学习称呼。活动类型R。)4.Read the text, tick or cross.a.()John‟s grandpa‟s birthday is in May.b.()John‟s birthday „s in June.c.()There are three birthdays in May.d.()Aunt Alice‟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进行判断句子,深入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推断力。活动类型C)5.完成课后练习题1、2 6.Ss ask some questions and answer them.(设计意图:课堂上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兴趣。活动类型C)7.Read the text aloud.(设计意图:模仿录音朗读,纠正语音、语调,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活动类型R)
8..Finish the exercises in activity book and check in.(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练习是必要的,否则学生会不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老师采取相互批改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有改正的余地,也可以培养学生能检查别人错误的能力。活动类型R)Good to know T shows the 12 animals about “Chinese Zodia”.Ss know about “Chinese Zodia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12生肖的英语名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动类型A。)Step 4 Sum up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show the points.Step 5 Homework 1.抄写四会句子2次;
2、给自己的家人做一张“birthday chart”.********************************************************************************
The 4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20以内的序数词。
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Where is your birthday? It‟s ….句型的灵活运用。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简单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和回答自己的生日。Source of material:
PPT课件etc.Assumptions and Anticipated problems : 序数词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有学习过first 和second的用法,Where is the teach‟s office? It‟s on the first floor.结合这一知识点来引入序数词的学习,以旧接新,自然引入学习。
Step 1:Warm-up
1、Sing the song“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T :“How many candles are there?”,(设计意图: 吟唱这首歌,并在这节课中复习数字,是为了分散本课时的难点,提前进行体验教学。活动类型A)Step 2:
Free talk Where 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 is the computer room? Is the art room on the … floor?(设计意图:通过日常对话,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作铺垫。活动类型 A)
Step 3 :presentation
1.运用金太阳CAI来引入,Show the CAI, read the numbers quickly.2.Ask the Ssto find out the regular pattern:first, second, third, fifth是特殊的,其他的都是在基数词后加“th”。教师领读单词“first--tenth”。
3.Learn eleven-twentieth in the same way.(设计意图:从数字开始入手,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比较、体验中易于理解词汇。找到序数词和基数词之间的规律。活动类型C)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ask:“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ctober 1st.”,而后提问学生:“When is the boy’s birthday?”,鼓励学生说出“It’s October 1st.”。2.Group wok: 二人小组做一个对话调查:“When is your birthday?”
3.Listen to the dialogue, then ask: What’s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 4.T introduces about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问题去听和读,目的性更加强,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印象更加深刻。活动类型R)5.Guessing game.T Shows the festival“Women‟s Day, Army Day, Children‟s Day, Teachers‟ Day, New Year‟s Day”.T: asks:“When is Teachers’ Day?”,Ss:“It’s September 10th.”。… 然后由T说出日期,让学生猜出节日。6.完成《同步》相应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书面书写,检测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下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活动类型R)Step 5:Summary What did we learn in this class? Ss say …
Step 6: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
2、Review “Story time”.********************************************************************************
The fif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favourite,don‟t,grape.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听懂及正确问答句型:What’s the date? It’s October 1st.Who has a birthday in October? M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和询问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谈论生日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一个话题,学生大都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结合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的生日进行统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将统计的全班生日贴在班务栏里,当有同学过生日时,让全班祝贺和唱生日歌曲,既能增进全班同学的感情,又能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Step 1 Warm up
Listen to the song and guess the festival.“Jingle Bell”,“Happy New Year”“It’s New Year’s Day”。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并让学生猜歌曲中的节日。活动类型R)Step 2 Revision: Daily talk:
1.利用单词教学卡片复习序数词,通过快速读来进一步巩固单词。2.Free talk: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about you?(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序数词,询问同学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完成Let‟s try 的活动,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R)
Step 3:Presentation 1.接着Free talk 的问答T:“What day is today?”,S:“Today is „”。
T::“What’s the date?”,S::“It’s „”。
2.教师拿出一本挂历,然后问同学,Show the calendar, asks:“What’s the date?”,3.教师拿着年历从一月开始问学生:“Who has a birthday in January? Please stand up.”,而后教师问起立的学生:“What’s the date?”,让一月份生日的学生答出具体日期。
4.引入课文的教学
T: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en is Sarah’s birthday? When is Zhang’s birthday?”学生观看课文视频,然后回答问题,板书重点句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复习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一步一步逐渐引入对话的教学,再通过带着问题去观看课文video整体呈现课文内容。活动类型R)
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Ss read in roles. work: two students in a group act the dialogue. up in front of the class.6.拓展延伸:Group work(P32), 根据课文提供的图片,两个同学一组,谈论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Teacher and a student make a demo: A: 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 B: Yes.A: What‟s the date? B: It‟s …(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表演对话,为后面的延伸拓展做准备。)
Step 4:Sum up and feedback.1.完成Let‟s check内容,P35 2.完成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活动类型:R)
Step 4:Homework
1.完成课文P34页Task time: Make a personal calendar.2.模仿课文对话,改编一个对话,写在1号作业本上,不少于8句。
The Six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听说掌握单词 sending an e-card, good idea.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句型:What’s the date? June 9th.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生日,并能和同学谈论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经过第一到第五课时的学习,展开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这篇文章的趣味点是Zoom is sending an e-card to grandma.But grandma doesn't have a computer.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Step 1 Warm up
Let‟s sing(P36),播放金太阳课件,全班拍手有节奏地唱。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这首歌曲,再一次复习生日的句子,为下面的阅读做知识铺垫。活动类型R)
Step 2 Rivision:
1)Review the month words.先全班快速朗读单词卡,然后让学生拼写出月份的缩写形式。
2)Daily talk:教师说:My birthday is in March.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too?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s the date?(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月份的词汇,谈论自己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C)
Step 3:Presentation 1.教师投影课文插图,分别指着图片中的Zoom,Zip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at‟s Zoom doing?(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其已有的知识来猜一猜和回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动类型A)
2.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s Zoom doing? 3.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grandma‟s birth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先抓住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活动类型:C)
4.Read the third time, answer the question: Can grandma see the card?(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抓住课文的一个细节问题,挖掘出课文的趣味点。)
5.Read the third time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on the textbook.完成课文的回答练习。(设计意图: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学生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单词,全班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Step 4:Practice 1.Ss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The whole class read the text together.s of 4 read the text in roles.5.延伸拓展:Let‟s play: birthday bingo(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延伸拓展活动,为写出自己喜爱的食物做铺垫。活动类型:R)
7.Read Story time, and find out: Is Zoom smart? How can Zoom have dinner in the restaurant?(设计意图:通过Story time 来做一个阅读的延伸,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活动类型:R)
Step 5:Sum up and feedback.完成同步训练配套练习。Step 6:Homework
1.Read the text for 3 times.2.抄写课文一次,并写出中文意思。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6】
人教版PEP五年级下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第一课时说课稿
吉科中心小学
吴振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加这次说课活动,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第一课时。包括以下环节: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资源与反思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My favourite season”是第二单元的核心部分,在整个小学英语知识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实用、有趣,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掌握。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的“谈论天气”、“谈论食物”等的交际基础上来“谈论季节”,把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就感,并为下一步的“谈论月份”打下学习基础。2.说理念:
本节课吸纳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以话题为纲,以交际能力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3、说教学内容与学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其中包括Part A的Let’s learn和Read and match两个部分,主要包含五个四会单词和一个交际句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两年的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且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又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再者,学生已在第四册和第五册中学习了“What’s the weather like?”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的话题谈论,为本课的教学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因此,本课的教学将综合以上情况进行学习和操练,以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4、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easo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能够使用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进行交际会话。
大部分学生能流利诵读单词,背写单词。能正确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并陈述原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健康快乐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五个四会单词及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的综合运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五个四会单词的拼写。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我注重学生听、说、唱、玩等几个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图画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表演教学法等TPR活动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说学法指导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这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我努力做到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乐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动手、表演、操练等方法,主动参与,乐于其中,无形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3、说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和网络教育资源的下载应用,本节课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运用下载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听、说、唱、玩、画、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掌握本课教学知识。
三、说过程
因为本节课是多媒体辅助授课,所以,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课件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热身/复习
(环环相扣,温故知新。)
〈教学时间4分钟〉 活动1:说唱歌谣 活动2:师生会话 【设计思路】:通过播放第四册Unit4的Let’s chant歌曲导入,引导学生边跟唱边表演单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融入英语课堂学习的氛围,同时复习有关天气的单词warm、hot等,为下面的学习热身。接着进行师生会话,谈论“天气”和“最喜欢的食物”,既是前面学过知识的复习应用,又是本课教学的知识基础,为新课导入做铺垫。
(二)呈现新知识
〈教学时间12分钟〉 活动1:看图说词 师生会话后给学生提问:It’s hot and sunny today,so,which season is it now?引出单词“spring”进入活动1。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四季的天气特点,引出五个四会单词,学生带着疑问看图听讲,建立初步感知。然后利用课件的读音音频和口形视频文件让学生跟读、模仿,初步掌握五个四会单词。
活动2:学单词(Let’s learn)
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后,顺着提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引导学生利用刚学知识回答问题。然后说:“让我们来看看课本里的人物是怎么回答的。”接着打开“Let’s learn”教学课件,进入活动2。引导学生跟着课件读准本课句型,并带领学生对五个四会单词进行拼读训练。
【设计思路】:承上启下,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利用课件教学,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让知识新授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完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操练,训练学生的模仿、跟读能力,形成学习策略和能力。通过带领学生拼读单词,掌握四会单词的拼写,突破教学难点。
(三)趣味操练
〈教学时间12分钟〉 活动1:演一演
老师先用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和“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跟学生进行对话示范,然后指导同桌配对模仿操练。先自己练习,后上台表演。
活动2:猜一猜
学生两人一组上台操练,一个人描述季节的天气特点,另一个人猜出是哪个季节。
教师适时评价,评出表演较出色的小组,给他们一次做小老师的机会,辅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设计思路】:巩固教学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好动、好强、好表现等个性特长,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体验学英语的快乐,树立学习自信心。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四)巩固扩展
〈教学时间9分钟〉
活动1:听听连连(学生听录音对话,然后连线。)活动2:看看拼拼(学生看图把所给字母拼成单词。)活动3:小结(总结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两个扩展练习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训练学生听与写的能力,巩固四会单词的拼写。小结部分通过板书式的鲜明展示,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巩固教学内容。
(五)文化之窗 〈教学时间3分钟〉 活动1:谚语街 出示三个英语谚语,让学生从中找出本节课所学单词并猜出谚语意思,后布置课外作业:课后通过课外书、英文词典、互联网等搜集尽可能多的英语谚语,下节课进行展示。【设计思路】:通过设置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技术解决问题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六)(说作业)
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用所学的句子说明原因,在小组中交流、展示。(设计思路:我遵循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在最后设计“画一画”的任务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交流的机会,练习口语交流。利用现代化技术解决问题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游刃有余。)
(说板书)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A
Let’ Lear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
(I can)„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单词及在句中灵活运用。)
四、说资源与反思
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和媒体资源,来自网上下载的教学资源。在上课之前,我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需要对资源进行了合理的筛选、整理和编排。运用这些资源进行多媒体授课,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更是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真正共享。在本课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给整个课堂注入了营养丰富、活力十足的新鲜血液,给原本平淡无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创新,其举足轻重的教学辅助作用凸显无遗。
我也希望借今天这个交流的平台,能够得到大家的纠正和指导,实现我“抛砖引玉”的初衷。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7】
Unit16Revision
Lesson 93、96
一、教学内容
1.全面复习、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述自己过去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成长经历。
2.93课A项和D项活动和96课A B C D
二、教学重点、难点:
1.A项语篇的阅读理解
2.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述自己过去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成长经历
三、教学过程
1.阅读part A两篇文章,老师先介绍(出示2个小女孩的照片)
look at these two girls.They are friends.This girl is Tingting and that girl is xinxin.Tingting and xinxin were classmates.They studied in the same school last year.But they are not classmates now.Because Tingting went to a new school last year.Tingting misses xinxin very much.She wrote a letter to xinxin, and xinxin wrote back to her.Now, Let’s read the letters to know what theywrote.学生读后选择,然后老师订正答案
2.做part B 学生分小组,每人介绍自己过去的一件事,然后老师找2组到讲台前说。
3.part C do a survey
分组做
4.做96课A Listen and match
5.做96课B Ask and answer
6.做96课 C Read and order
7.作业
在本上做93课D;96课 D
课后小结: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8】
Unit 1 My Day
第一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动词短语:eat breakfast , do morning exercises , have...class , play sports , eat dinner.2、能够听懂问句: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并能用所学动词短语替换句型“I often …at…”中的关键词回答问句。
3、能够理解并听说Let’s talk/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eat breakfast , do morning exercises , have...class , play sports , eat dinner
五个动词短语,并能用这些回答询问作息时间的问题。
2、难点是exercises , ususlly 的发音。
三、课前准备
1、录音机和相关的录音带
2、五个动词短语的教学卡片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对话练习:询问时间What time is it now ? It’s ……(2)复习五年级第一学期所学的一些动词
2、新课呈现
(1)游戏:Guess!What am I doing ?
引出新动词词组:do morning exercise , have...class , eat breakfast , eat dinner , play sports.(2)利用chant 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What can you do ? I can do morning exercises.What can you do ? I can ……
(3)在黑板上画一口钟,标出时间。教师:I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7:00.What about you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对刚刚所学的动词短语进行练习。(5)教师在学生口述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加问:When do you ……?(6)介绍新单词:usually,并运用到句子中:I usually ……(7)组织学生模仿Let’s learn进行对话。
小组合作:
(1)学生二人一组配合表演动词短语,一人表演,艺人在他背后说出这个动作的名称,表演完毕后全班评选最佳拍档。
(2)学生再三人一组进行表演,第一人表演动作,第二人表演时间,第三人说出句子,如:I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6:30……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Unit 1 My Day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class
eat breakfast
eat dinner
play sports
第二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I usually …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使用usually , often , sometimes 三个频度副词。
2、能在Let’s learn部分用本课时的目标语言询问同学的作息时间,并能对调查结果做简单的反思。
3、能够听懂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完成听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熟练使用句型: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I usually …at…
三、课前准备
1、录音机和录音带。
2、Let’s learn的动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
(1)练习上一课时的动词词组(2)看动作猜短语
2、预习(1)Let’s learn
教师放录音学生完成听力任务
(2)学生听录音,跟读A Let’s learn 部分并拼写动词短语。
3、新课呈现 Let’s talk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用新学的短语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进行多组机械操练。
(2)教师板书:I eat breakfast at …等五个句子。解释说:This is my timetabl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 ? 引导学生询问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3)教师放录音,学生跟度。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练习朗读对话。
(4)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该部分替换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做替换练习,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class
I usually …at…
eat breakfast
六、教学反思:
eat dinner play sports
第三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
When do you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When do you go back to school after lunch ? At 2:30.When do you usually eat dinner in Spain? Usually at 9:30 or 10 o’clock.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掌握四会句子:When do you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三、课前准备
1、录音机和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播放A部分Let’s talk 的录音,学生跟度并表演对话。
(2)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双簧,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躲在背后说句子,如:“I get up at 6:00”等,学生评出最佳组合。
2、预习
(1)演讲比赛:My Day.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互相配合,向全班表述自己的作息时间。
3、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
(1)游戏:What’s the truth ?
教师板书:I get up at 6:00.I go to bed at 7:00…等五个句子,其中有三句符合真实情况,有两句不符合,让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也可让学生解释判断的依据。
(2)上一活动结束时,教师说:You’re right.I don’t go to bed so late.I go to bed before 11:00 , But some people really go to bed at 7:00 in the morning.Do you know why ? Who are they ? Let’s go and see.(3)教师播放本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录音,看对话。
(4)询问学生,找出本部分中学生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讲解。(5)学生完成作息时间表里的练习。(6)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和练习对话。(7)教师选举几组同学进行表演。Pronunciation 教师向学生展示该部分的内容,然后解释这几个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领读学生。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en do you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When do you go back to school after lunch ?
At 2:30.When do you usually eat dinner in Spain?
Usually at 9:30 or 10 o’clock.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动词短语:clean my room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
2、能够听懂并学唱歌曲
二、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四会掌握四个动词短语。
难点是正确拼写单词go for a walk 和
take a dancing class。
三、教学步骤
1、热身 Let’s sing
教师放英语歌曲,学生跟唱,活跃课堂气氛。
2、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教师出示自己家的照片,告诉学生:They are my parents.I often clean my room on the weekend.教师领读动词clean , 然后提问学生:Do you often clean your room ?(2)教师再出示自己的照片及动词卡片clean my room(3)创设一些情景来引出新单词。(4)让学生自己编chant 练习单词。(5)游戏:拍卡片说句子。
教师快速的拍贴在黑板上的卡片,学生看到后马上用一句话叙述出来,如:I often....(6)教师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7)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并用不同的短语做替换练习。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clean my room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用本课时目标语言询问他人周末的活动安排,从而找到能在周末共同活动的伙伴。
3、能够听懂Let’s talk部分的录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熟练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2、难点是对频度副词的使用,以及对句型的认读。
三、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表演。教师向学生出示动词卡片,各组学生根据他的表演猜测他的动作名称,相同时间内猜对动作名称多的一组为胜。
(2)教师出示动词卡片,说:I go shopping /…on the weekend 同时板书该动词短语。然后提问学生: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2、预习
Let’s talk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音练习。
3、新课呈现 Let’s talk
(1)教师出示填写完整的let’s try 部分教学挂图,让学生表演。并向其他同学提问。
(2)教师提问全体学生: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让学生根据热身部分的表决结果来回答。(3)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然后学生分两组分角色朗读。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clean my room
I often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y are you go shopping today?
My mum worked last night.So I’m shopping today.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I’m also hard-working.I usually wash my clothes.Sometimes I cook dinner.二、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三、教学步骤、1、热身
教师说一组句子,如:Usually I watch TV and go shopping.Sometimes I visit my grandparents.要求学生立即说出句子中出现的频度副词,并指向教室墙上所贴该词的位置。
2、新课呈现、Read and write
(1)教师呈现本部分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五幅配图
(2)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本部分对话,找出不理解的生词和句子,可请教教师或其他同学,共同商讨解决问题。(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对话中的句子。
(4)教师放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5)教师选几组学生带上头饰表演对话。
(6)教师引导学生填充对话,并书写四会掌握句子。Let’s check
教师放三遍录音,第一遍学生听、做,第二遍学生自己校对,第三遍师生一起校对。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y are you go shopping today?
My mum worked last night.So I’m shopping today.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I’m also hard-working.I usually wash my clothes.Sometimes I cook dinner.六、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9】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Let'stalk
【教学重点】1.句型:Who’s that man(boy)? He’s my…Who’s that woman(girl)? She’s my…
2.词汇:father, mother, mom, woman, man
【教学难点】he和she的意义区分及发音。
【教具准备】1.教师及学生的家庭照片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Unit 1 B Let’s talk动画,让学生模仿表演
2.学生3人一组做对话表演。
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将一位新朋友介绍给大家。教师扮演这个新朋友,问一个女生:What’s your name?引导这个女生回答:My name’s(Diana).教师对其他学生说:She’s(Diana).并示意学生跟着重复这句话。
2.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女生问:Who’s that girl?引导学生回答:She’s…
3.用同样的步骤问一个男生,用he 代替she。
4.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男生问:Who’s that boy?让学生回答:He’s …
5.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做问答:Who’s that girl? She’s… Who’s that boy? He’s …
6.教师拿出学生们所熟悉的教师的照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询问学生: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 引导学生回答:He’ s Mr… She’s Miss/Mrs.…
7.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几张明星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做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的问答练习。
8.教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说:This is my family.Do you know who they are?鼓励学生对照片中的人物提问,教师用She’s my mother.He’s my father.来回答,并重复单词father, mother。教师再次用mom, dad代替mother, father进行回答,向学生指出mom和dad更多地用于日常口语中。
9.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或VCD展示Let’s talk的内容。
10.让学生看书听录音,跟读课文对话11.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并展示。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
1.Who’s family is this?教师先收集几张学生的全家福,出示其中一张问:Who’s family is this ? 引导该家庭的学生迅速反应:This is my family.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片中的人物发问,该生回答。
2.猜人:请一名学生到前面,蒙上他/她的眼睛,再叫一名学生说几句英语,让全班学生问:Who’s that boy/girl?猜的人说:He’s… /She’s…猜对了,就蒙住说话学生的眼睛,继续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英语歌曲,创设愉快氛围。)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Draw your best friend.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图画纸,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画出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的画做句型练习:Who’s that boy/girl/man/woman? He’s… She’s…
五、板书设计: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10】
Lesson 13
一、warming up
播放 number song,师生齐唱
二、Presentation
1.提问怎么表达20-30的数字,强调加连字符。学生齐读这些数字。
2.创设情境:
师:You all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so I have a gift for you.礼物在城堡里,但城堡里却有怪物阻挡,需要陪怪物玩几个游戏,游戏过关就可以得到礼物。
3.Speaking Game: 快速闪过数字,让学生们读出数字
4.Guessing Game: 通过数学加法的形式,练习数字。
5.Thinking Game:
师:How many letters do you know?Twenty-six
Try to write down words with different capital.How many words do you have? We have……每个字母对应一个单词,时限5分钟,小组讨论。
6.过关得奖励:掌声
7.跟录音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表演朗读课文,解释课文强调短语 play a counting time
三、Activity:Let me know
句型练习:
Q: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I have…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How many classes do you have? I have…
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 I have…
四、Practice: Do the exercise book.五、Homework: 1.Try to find out how to express 30-40.2.Try to know your friend
e.g.: How many brothers(sisters/uncles/aunts...)do you have?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My favourite season”是第二单元的核心部分,在整个小学英语知识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实用、有趣,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掌握。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的“谈论天气”、“谈论食物”等的交际基础上来“谈论季节”,把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就感,并为下一步的“谈论月份”打下学习基础。
2、说教学内容与学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其中包括Part A的Let’s learn和Let’s find out两个部分,主要包含五个四会单词和一个交际句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两年的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且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又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再者,学生已在第四册和第五册中学习了“What’s the weather like?”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的话题谈论,为本课的教学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因此,本课的教学将综合以上情况进行学习和操练,以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3、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eason、spring、summer、fall、winter;能够使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进行交际会话。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健康快乐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五个四会单词及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的综合运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五个四会单词的拼写。
二、说方法
1、说教法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我注重学生听、说、唱、玩等几个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图画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表演教学法等TPR活动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说学法指导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乐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动手、表演、操练等方法,主动参与,乐于其中,无形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3、说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应用,本节课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运用下载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听、说、唱、玩、画、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掌握本课教学知识。
用户登陆欢迎您 stxxxgq
您的身份:管理员
可用金钱:500 元
【转到用户后台】
【修改】【短信 0】
【后台管理】【注销】
热门新闻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小学体育三年级上册教学...什么是语文素养
革命小故事——抗日小英...推荐新闻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科普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人音版小学第六册音乐教...新课标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各教...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各教...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各教...网站统计文章总数:12162
待审文章:0
文章阅读:830138
文章专题:0
注册用户:181人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PEP Book6 Unit2《My favourite season》说课稿
作者:Adminst来源:极易教学录入:Admin字体:
------------------
三、说过程
因为本节课是多媒体辅助授课,所以,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课件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热身/复习〈教学时间4分钟〉
活动1:说唱歌谣
活动2:师生会话
【设计思路】:通过播放第四册Unit4的Let’s chant歌曲导入,引导学生边跟唱边表演单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融入英语课堂学习的氛围,同时复习有关天气的单词warm、hot等,为下面的学习热身。接着进行师生会话,谈论“天气”和“最喜欢的食物”,既是前面学过知识的复习应用,又是本课教学的知识基础,为新课导入做铺垫。
(二)呈现新知识〈教学时间12分钟〉
活动1:看图说词
师生会话后给学生提问:It’s hot and sunny today,so,which season is it now?接着打开“Look and say”教学课件,进入活动1。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四季的天气特点,引出五个四会单词,学生带着疑问看图听讲,建立初步感知。然后利用课件的读音音频和口形视频文件让学生跟读、模仿,初步掌握五个四会单词。
活动2:学单词(Let’s learn)
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后,顺着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引导学生利用刚学知识回答问题。然后说:“让我们来看看课本里的人物是怎么回答的。”接着打开“Let’s learn”教学课件,进入活动2。引导学生跟着课件读准本课句型,并带领学生对五个四会单词进行拼读训练。
【设计思路】:承上启下,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利用课件教学,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让知识新授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完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操练,训练学生的模仿、跟读能力,形成学习策略和能力。通过带领学生拼读单词,掌握四会单词的拼写,突破教学难点。
(三)趣味操练〈教学时间12分钟〉
活动1:演一演
老师先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和“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跟学生进行对话示范,然后指导同桌配对模仿操练。先自己练习,后上台表演。
活动2:猜一猜
学生两人一组上台操练,一个人描述季节的天气特点,另一个人猜出是哪个季节。活动3:找一找(Let’s find out)
出示课件,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找出适合的环境小图片拼成四个季节,然后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四个季节的树木变化,了解不同季节的植物特征。
【设计思路】:巩固教学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好动、好强、好表现等个性特长,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体验学英语的快乐,树立学习自信心。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四)巩固扩展〈教学时间9分钟〉
活动1:听听连连(学生听录音对话,然后连线。)
活动2:看看拼拼(学生看图把所给字母拼成单词。)
活动3:小结(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两个扩展练习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训练学生听与写的能力,巩固四会单词的拼写。小结部分通过板书式的鲜明展示,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巩固教学内容。
(五)文化之窗〈教学时间3分钟〉
活动1:谚语街
出示三个英语谚语,让学生从中找出本节课所学单词并猜出谚语意思,后布置课外作业:课后通过课外书、英文词典、互联网等搜集尽可能多的英语谚语,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设置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技术解决问题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说资源
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和媒体资源,均来自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下载的教学资源。在上课之前,我在卫星接收设备浏览了所下载的相关资源,然后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需要对资源进行了合理的筛选、整理和编排。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操作界面直观,好学易懂。运用这些资源进行多媒体授课,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更是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真正共享。在本课教学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给整个课堂注入了营养丰富、活力十足的新鲜血液,给原本平淡无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创新,其举足轻重的教学辅助作用凸显无遗。然而,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认识有限,所以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肯定没有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或者说是用之不当。因此,我也希望借今天这个交流的平台,能够得到大家的纠正和指导,实现我“抛砖引玉”的初衷。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12】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 形式:drawing pictures , doing the dishes , cooking dinner , reading a book , answering the phone。
2、能运用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3、通过说唱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 部分的动词短语和句子。
4、学唱歌曲“What are you doing ?”。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是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 形式,能够理解下一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并能够用I am doing the dishes/…作答。
2、难点是:动词短语ing形式的读音。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动词短语卡片、图片等。准备锅、铲、电话、碗碟等小道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放歌曲“What are you doing ”的录音。(2)日常口语练习。
2、预习
教师出示一个动作短语卡片,如: do the dishes 说 I can do the dishes,引导学生说Me too,然后教师用其他的动词短语卡片进行替换,带领学生继续操练。,3、新课呈现 Let’s lean
(1)教师再次拿出do the dishes的卡片,同时在黑板上写下do the dishes,教师边做洗碗的动作,边对学生说: I am doing the dishes.然后在黑板上的短语后面加上ing变成doing the dishes.教师引导学生做洗碗的动作,并跟说:Me too.然后继续用其他的卡片进行替换,通过适当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表达的含义.(2)出示动作卡片,通过让学生说动作短语,并将动作短语转换成ing 的形式.(3)给学生提供调色盘、电话、碗碟等小道具,教师问:What are you doing ?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回答:I am drawing pictures/doing the dishes/cooking dinner/answering the phone/reading a book
(4)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要求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5)教师把本部分的五张动词卡片面朝上贴在黑板、窗户、门、墙等上面,然后说一张卡片上的短语,如: drawing pictures , 学生迅速指向该图片,指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为胜者。(6)教师依次出示本部分的五张短语ing 形式的卡片并提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回答:I am…。Let’s chant
教师播放该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两遍后试着分组说唱歌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What are you doing? I am…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了解C部分的故事内容。
二、重点、难点、1、本课时的重点是掌握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2、本课时的难点是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对话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自己制作锅、盘子等图片。2、教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以及电话等道具。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教师播放歌曲“What are you doing?”,学生跟唱。2、预习
(1)同桌之间背对背,一边做动作一边用主要句型问答:What are you doing ? I am…(2)Let’s try
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让学完成听音选图。
3、新课呈现 Let’s talk(1)让一名学生抽取一张单词卡片,然后躲在讲台后面。教师带领其他学生问:what are you doing ?,抽取词卡的学生站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边回答:I am…。请五至六名学生轮流上台抽卡片,直到全班学生都初步会说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2)学生五人一组。教师问各组的第一名学生:Hello.What are you doing ? ,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回答后转身问后面的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 依次类推,每名学生的回答不能与同组前面学生的回答重复,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游戏。
(3)做“小双簧”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一名学生在前面表演动作,另一名学生藏在他的身后为前面的学生配音,如:I am drawing pictures.(4)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图卡或学具,两人一组操练:What are you doing ? I am…(5)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跟度。
(6)出示Let’s talk中的图片和道具电话,指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Pair work
学生两人一组,每人在一张纸条上面写一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如:drawing pictures,然后两人交换纸条,分别将纸条卷起来做道具,根据各自手中纸条上的内容模拟打电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 This is Zhang Peng.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2、能用What are you doing? I am…互相通电话,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3、了解字母组合oo , ou , tr , tw的发音规律及其例词的读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What are you doing ? I am….的书写。
2、难点是句子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的理解和朗读,以及字母组合oo, ou, tr, tw的发音规律。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播放本单元第一页歌谣的录音,学生跟录音说唱。(2)日常用语会话。
2、预习
(1)做拼写游戏:教师提供一些打乱字母顺序的单词,让学生排序并正确拼读单词,如:r,I,a,d,e,n,g(2)请几组学生表演Let’s talk部分的会话。
3、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简壁画,问:What is he/she doing? 引导学生回答:He /she’s singing/ dancing/playing ping-pong/drawing pictures/playing the piano.(2)教师在简壁画的外围画一幢房子的轮廓,提问:Do you know where it is? Where are the children?自然引出Children’s Center
(3)教学: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the Children’s Center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
(4)教师说:Now, Zhang Peng calls John.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Listen.教师放Read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5)教师向学生展示本部分的挂图,对This is Zhang Peng 的用法作必要解释。告诉学生打电话时若想告诉对方你是谁,不能说I am…而应该说This is /It’s…。(6)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Pronunciation(1)出示单词:cool , goose , school ,boots让学生读一读,试着找出oo的发音规律,然后教师出示字母组合ou和单词soup,一起归纳发音规则。同法学习字母组合tr , tw的发音规律。
(2)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看图片理解句意。然后,请几名学生试着朗读饶口令。
(3)教师出示一些包含字母组合oo,ou,tr,tw的单词,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检测学生掌握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情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listening to music, washing clothes,cleaning the room, writing a letter , writing an e-mail.2、能够运用句型What is your father doing? He’s writing an e-mail等询问并表述他人正在进行的动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
2、难点是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ing形式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1、Let’s chant部分的插图,本课时的五张词卡和图卡,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放本单元第一页上歌谣的录音,让学生跟录音说唱。(2)日常会话。2、预习
做“动作接力赛”游戏: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第一名学生看同一个动词短语,如:reading a book , 然后分别向各组的第二名学生做看书的动作。3、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在动作接力赛的最后引出本课第一个动词短语:listening to music 教师板书并带读。(2)教师出示cleaning the room的图片,提问:What’s he / she doing?引出新词
(3)采用做动作、描述等方式引出washing clothes , writing a letter , writing an e-mail(4)做“高低音”游戏: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片带读短语,如果教师声调高,学生就大声跟读,反之则不跟读。
(5)教师向学生展示Let’s start部分的挂图,提问:What is he/she doing?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说话。
(6)教师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认读短语。Let’s chant
教师放第四十九页的歌谣录音,学生认真听。教师再放一遍录音,学生跟读。然后师生一起说唱歌谣。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Can I speak to…? Please hold on.He’s …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2、了解中国及主要英语国家的紧急求助电话号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He / She’s … 2、本课时的难点是电话用语。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部电话机,录音机和录音带。准备十张左右的动作图片和短语卡片。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师生问答或生生对答说唱第四十九页的歌谣。(2)日常口语练习。2、预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好下面两列单词,让学生连线并正确读出短语。
Listening to
music Washing
a letter Writing
clothes Cleaning
an e-mail Writing
the room 3、新课呈现 Let’s try
学生听录音,做Let’s try部分的练习Listen and tick Let’s talk
(1)做“猜一猜”游戏:教师拿出Let’s talk部分的挂图,但要将四幅配图分别用四张白纸遮盖好,问学生:What is she doing?学生猜对一个,教师就把这张图上的纸拿掉,直到学生全部猜出为止。
(2)教师拿出cooking dinner 的图片提问:What’s she doing ? Can I speak to her , please?引导学生回答:She’s cooking dinner , Please hold on教师带读答句。(3)同桌之间用电话等小道具操练对话。
(4)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Mon , there’s a call for you 教师可借助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带读。
(5)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6)同桌学生进行对话替换操练,然后教师指定几组学生在学生面前表演。Let’s play
学生两人一组,随意将人名与动词短语的ing形式一一连线。然后根据各自的连线情况进行问答,如:What is Chen Jie doing ? She’s „„ Good to know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及主要英语国家的紧急救助电话号码。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句型Grandpa is writing a letter.Brother is doing homework.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He’s writing an e-mail in the study。.2、能够用Mon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等句子介绍佳人正在做什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句型Mom is „in the „的书写。
2、难点是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完成接电话的任务。
三、课前贮备
动词短语卡和拼图一张,录音机和录音带,准备家庭人员照片若干。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日常口语练习。
(2)教师放B部分的歌谣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说唱。
2、预习
(1)做“读读、贴贴”游戏:教师出示短语卡,学生齐读后,请学生把短语卡贴到相应的动作图下,边贴边说出一个句子:He / She is„„
3、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1)做“加句子”游戏:学生五至六人一组,第一名学生多一个描述家庭成员的句子:如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第二名学生先重复前面学生说的句子,然后再说一个不同的句子,如: 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Dad is reading a newspaper in the study.依次类推(2)教师问一名学生How are you ? 学生作答后教师板书:How are you doing today? 同时在How are you ?的后面写: How are you doing?引导学生作答后,教师板书:Just fine 并带读。教师再向几名学生体温:How are you doing? 引导学生用 Just fine作答。教师板书everybody并带读。教师问一名学生How’s everybody doing?引导学生作答,必要时作讲解。(3)教师放read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4)完成finish the sentences的活动。
(5)做“拼图”游戏:师生一起准备几张人物动作图片,剪成拼图,然后打断小图的顺序,再一起完成拼图并用语言表述:What is he/ she doing ? He/ She’s „„教师示范几次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6)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Group work 学生六人一组,开展活动,教师先示范。Let’s check
教师放录音,学生完成听力练习。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集锦9篇)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周全的教学教案课件有利于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呈现的“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相关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如果你觉得有用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1
五上Recycle 2 单位:沭镇中小 主备人:顾秀丽 教材分析: 我的设计 Recycle 2是个复习单元,它将4~6单元的重点内容筛选并融为一体,是对前三个单元知识的复习和整合。本单元的句型I can…/There is/are…/Where…?It’s…等对培养学生会话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交际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型。教师要通过图片展示,借助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完成真实的任务与活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a. 能够听懂、表达有关家务劳动的动作指令。 b. 能够用介词短语表示物体的方位。 c. 能够用There be 句型简单描述房子、自然公园和村庄。 d. 能够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形式询问并作答。e. 学唱歌曲。 2.知识目标:a. 掌握4~6单元的四会单词和句子,要求学生能熟练的听、说、读、写。 b. 理解pair work等部分的内容。 c. 了解Task time、Let’s chant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目标:了解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通过情境中的语言操练,学生能听懂篇幅较长的语篇,能基本记住并能借助提示复述短文,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Let’s read Let’s chant 第二课时: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Let’s play 第三课时:Listen and choose Pair work Let’s sing 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Let’s read Let’s chan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a. 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动词短语以及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Can you ……? Yes ,I can No, I can’t . b. 通过歌谣熟悉十二个月的名称。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第四单元的中心语言融为一体,在具体情景中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Let’s read部分的对话认读、理解及运用。 课前准备: 词卡、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Step1:Preparation 1. Let’s sing.教师播放I can help.的歌曲,孩子们边唱边表演。 2. Let’s chant. 播放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孩子们表演歌谣。边唱边拿出相应的短语小卡片。 3. Look, ask and answer.教师出示短语小卡片,孩子根据卡片内容询问下一个同学:Can you make the bed? Step2:Pre-reading T: Can you cook the meals? Who can cook the meals, 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 Your father/mother isn’t at home today. Who cooks the meals? What can you do? 引出主要句型并板书领读。师生、生生互相问答操练此句型。 Step3:In―reading 1. General reading. T: Mother monkey isn’t at home today. What can the little monkey do? 2. Detailed reading: 学生两人一组仔细读短文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教师检查答案,引导学生用完整句子回答问题。 3. Read and write. 学生在书上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鼓励学生尽量写出完成的答句。 4.Listen to the tape。 5.Read aloud 学生跟读两遍,一起读一遍,然后小组练习 Step4:Post―reading: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对话。 3.复述课文。此环节进行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key words. 4. Let’s chant (1) 借助台历引出十二个月份的名称。 (2) 教师播放歌谣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Step5:Progress 1.做同步基础训练56页Ⅴ、Ⅵ两题 。 2.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Let’s play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a. 能够读懂小短文,并能完成相应的练习。b. 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房子设计广告。c. 认读并能根据图片回答问句。 d. 能够使用所学四会句子完成Task time 中的采访任务。 教学重点:听说读写五六单元的四会单词并进行交际应用;There be句型的操练和运用。 教学难点:在特定的语境中领悟和使用“There be”句型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单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 Let’s chant(P56)学生拍手随录音跟唱歌谣。 2. Let’s sing: My small room. 3. Free talk a. T: 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house? What are they? Can you spell them? b. Do you have your own room? c. Where’s your room? Step2: Presentation 1. Read and Write.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乡村和城市的背景图,请学生分别把16个单词贴在不同的部位,学生们在小组里进行描述图画:例如:There are many small houses in my village. 请各小组的学生描述图画。 listen and choose a. 教师出示一片绿色的草地,告诉孩子,明明要在这里建一座美丽的村庄,需要你来帮助他,听一听录音,选择你需要准备的图卡。教师播放录音三遍,请孩子们分别找出图卡。 b. 让孩子们自己认读课文内容,把自己的小图卡,贴在自己画好的草地背景上。 c. 听录音,跟读课文2遍。 d. 小组合作,一个孩子读,一个来检查自己的图画。 e. 请孩子把大卡片贴到黑板上,小组描述图画,请几个孩子说一说。 f. 学生自己填写Read and write中的练习。投影答案。 2. Let’s play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Task time部分的设计广告,然后展示、描述自己广告的内容和特点,比一比那个小组设计的广告最有创意。 Step3: Practice 1. Let’s play a. 看图,介绍:This is my village. Is it pretty? 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对所有发言的学生,都要及时进行鼓励。 b. 完成课本上的Let’s play. Step4: Production 1. 模拟采访 教师通过实物卡片,向学生展示采访表格。给学生讲清需采访的项目。 2. 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运用所学的句型对某个同学进行采访。 3. 请采访者把得到的信息填进在采访表格内。 4. 采访者根据表格内容提示,以第三人称身份向大家汇报采访结果。 5. 教师把学生填好的采访卡贴出来进行展示,模仿Task time的第2部分两人一组做对话练习。 Step5: Progress 1. 做基础训练57页Ⅷ题。 2. 为当地的旅游点做一个小广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Listen and choose Pair work Let’s sing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六单元的词汇和巨型,巩固复习There be句型和表示物体的方位介词短语。 2. 让孩子在Pair work的练习中充分的运用语言。 3. 通过学生参与一些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There be句型和表示物体的方位介词短语。让孩子在Pair work的练习中充分的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好表示方位的介词,运用There be 句型进行正确的述。 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 手势操 教师出示in, on, under, beside的单词卡片,让孩子看卡片用手势表演含义。 2. 听一听,做一做 教师发出口令,学生边做边说:Put your hands in/on/under/beside the desk. Put your pencil in/on/under/beside the book…. Let’s sing: My Days of the Week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Pair work 教师出示Pair work的挂图,请孩子把小图片贴在图中,边贴边询问:Where is the …?,请孩子来回答。 每个孩子有一套小卡片,小组做练习。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贴好,然后描述给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按听到的内容完成图片。两个人交换练习。 两人一组,按自己的想法连一连,说一说。每个学生挑选完一样物品,就与同伴进行一次对话。 2. 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完成练习。录音原文如下: There are mountains behind her village. There is a river near her house. There is a new air-conditioner in her bedroom. She cleans her bedroom every day. There is a lake near his village. There are many trees in front of his house. There is a big trash bin in his kitchen. He can cook tasty meals. There is a forest near his village. There is a road beside his house. There is a man under a tree. He often waters the flowers. There are many paths in her village. There are new curtains on the window of her house. There are many new skirts in her closet. She washes the clothes every weekend. 3. Let’s play 教师把准备好的问题写在卡片鱼身上,贴在黑板上。学生摘下自己会回答的问题,就赢得该奖励。 Step4: Production and progress1. 总结本课所学内 2. 做基础训练中55页Ⅰ、Ⅱ、Ⅲ、Ⅳ题。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2
临近期末考试,我对家长和学生的复习做一要求;
五年级八班有学生53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平时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作业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按时完成背诵、默写任务,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复习。但还有十几个同学,不仅脑子不灵活还懒惰,作业不肯做,不花时间背诵、朗读,单词默不出,句子不会写。对于他们只能是从最基本的单词、句子着手。
(三) Read and Write中的重点句学生能够达到四会 (即听、说、读、写)
例如: ea,ee,bl,br,ow,ou,cl,or……
B、按所含元音及字母组合归类复习单词。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使复习课同样生动有趣。
3.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育,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对基础差的同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对于一些尖子生,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知识的运用上。
4.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对于自感压力大的同学要耐心疏导,从思想上为他们减负,使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对还没进入复习状态的人要给予一定压力,使他们能较好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3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1课时
教学内容:Let’s try, let’s talk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句型There is a …on/in…表达某地有某物。
能力目标:听懂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灵活运用。情感目标:能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做到有条不紊。教学重点:看图理解并掌握对话能在情景中运用相关句型。教学难点:能用句型There is a …on/in…表达某地有某物。教学准备:相关实物,挂图,播放录音。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教师出示一张卧室房间挂图,并介绍This is Zhang Peng’s bedroom,what’s in it?学生自由抢答,复习相关物品单词及方位介词的使用。Step2:Preview 在上面复习的基础上导入Let’s try内容,先引导学生看两幅图,然后认真听录音选出听到的选项。Step3:Presentation 1.结合左图,听录音内容后四人小组讨论从对话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小组长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说的又多又正确。3.学习并理解句子:Your room is really nice!可做替换操练Your …is really nice!同时学会对别人的夸奖用感谢来回答。
4.学习句型There is a big bed,there is a nice photo,too.把这两个重点句型勾画并看图做替换操练,多说多练,能自由写出两个句子更好。
5.再次听课文录音并跟读,注意模仿发音。6.角色扮演操练对话。
Step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完成课本中的Describe the picture.There is a desk in the picture.There is a plate on the desk.There is a banana on the plate.2.看老师摆放的实物教具说句子练习There be 句型。练习设置:
仿照例句自己写三句话:There is a …on/in…要写出中文意思。教学板书: 课后反思: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2课时
教学内容: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
clock,photo,plant,bike,water bottle,并能熟练掌握句子This is my room.There is a clock,a…
能力目标:再次巩固同时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课四会单词和There be句型。
情感目标:能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做到有条不紊。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
clock,photo,plant,bike,water bottle,并能熟练掌握句子This is my room.There is a clock,a…
教学难点:再次巩固同时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课四会单词和There be句型。
教学准备:相关实物,房间照片,播放录音。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教师出示一张卧室房间照片,并介绍This is my room,what’s in it?学生自由抢答,要求用There be 句型简单形容房间有的物品摆放,复习上节课对话内容,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如看到教师房间的照片,可以说Your room is really nice!Step2:Preview What’s in my room?Anything else? Step3:Presentation 1.教师指出照片中的物品,依次学习新词clock,photo,plant,bike,water bottle注意单词发音的指导。2.单词发音及中文意思的记忆理解:教师出示实物,学生抢答;教师问学生答实物,如What’s on the desk?computer and water bottle.3.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房间This is my room.There is a clock,a…后,学生四人小组练习如何介绍自己的房间。4.每组选一人做代表展示本小组的练习结果,请其他一个小组的成员上台摆出该小组所介绍房间里物品的顺序,从而同时练习学生的听说和记忆能力。小组依次进行,也可进行比赛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
5.听课文录音,校正单词发音,跟读两遍后自由记忆。Step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完成课本中的let’s play滚雪球游戏,小组比赛进行。There is a clock in my room.There is a cloce and a plant in my room.…… 练习设置:
为自己设计一个房间,简单的画出来后,两人一组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为对方介绍自己的房间。教学板书: 课后反思: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3课时
教学内容:Let’s spel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知并归纳ai,a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力目标:能够读出符合ai,ay发音规则的单词;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写出符合ai,ay发音规则的单词。
情感目标:找出单词发音规则能自己说出单词后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够读出符合ai,ay发音规则的单词;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写出符合ai,ay发音规则的单词。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ai和ay单词的认读书写。教学准备:1. 写有本课单词的单词卡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引导学生复习26个英文字母发音,然后看a的发音。Step2:Preview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a的同音姐姐ai和哥哥ay.Step3:Presentation 1.Read, listen and chant.听录音跟读后四人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大声进行。
2.小组汇报chant比赛,能背下更好。3.Listen, read and circle.4.Look, listen and write, Step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熟读本课单词和句子。练习设置:
两人合作从我们学过的单词中再找3个ai3个ay的组合单词,并看看是不是也发字母a的音。教学板书: 课后反思: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4课时
教学内容:Let’s try, let’s talk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句型There are two/some …on/in…表达某地有某物的复数形式。
能力目标:听懂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灵活运用。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教学重点:看图理解并掌握对话能在情景中运用相关句型。教学难点:能用句型There are two/some…on/in…表达某地有某物的复数形式。能理解区别there is 和there are 的运用以及名词单复数的用法。知道fish单复数同形。教学准备:单词卡片,挂图,播放录音。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教师出示一张客厅挂图,并介绍This is Zhang Peng’s livingroom,what’s in it?学生自由抢答,复习相关there be句型及方位介词的使用。Step2:Preview 在上面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说出多个数量的物品,教师就适时强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品在某地要用there are 表示有,如图中有两只小狗要说There two dogs,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来形容图中所有的其他复数物品。Step3:Presentation 1.通过上面的预习,学生知道复数形式有的用法后,能说出句子:There are so many pictures here,There are so many plants here,too.教师引导学生看上图,理解记忆这两个句子。
2.听录音内容后四人小组讨论从对话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就文中对话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找答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抓重点内容理解,由浅至深,层层突破。4.听录音跟读短文,边听边读边理解记忆。
5.让学生提出自己还疑惑的地方,教师解疑,强调单数用is复数要用are,同时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用复数形式,一把加s,有个别特殊要牢记如fish单复数同形,there are some fish.7.学习句型There is a big bed,there is a nice photo,too.把这两个重点句型勾画并看图做替换操练,多说多练,能自由写出两个句子更好。
8.再次听课文录音并跟读,注意模仿发音。9.角色扮演操练对话。
Step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完成课本中的Look at the picture above.What else do you see in it? There are two dogs in the picture.There are some fish.学生看图自由说话。
2.看老师摆放的实物教具说句子练习There be 句型。3.完成小检测Let’s try。练习设置:
仿照例句自己写三句话:There are 数字/some/so many …on/in…要写出中文意思。教学板书: 课后反思: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5课时
教学内容:Let’s learn, Find and sa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四会方位介词beside,behind,above,between,in front of,并能熟练掌握句子Where is the ball?It’s in front of the dog.并能作替换操练。
能力目标:再次巩固同时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课四会单词和地点句型问答。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对英语的喜爱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读写四会方位介词beside,behind,above,between,in front of,并能熟练掌握句子Where is the ball?It’s in front of the dog.并能作替换操练。教学难点:再次巩固同时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课四会单词和地点句型问答。
教学准备:相关实物,挂图,播放录音。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教师出示一个小球,分别放桌子里面,上面,下面,旁边等,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方位介词on,in,under,near,next to等。Step2:Preview 在上面复习的基础上导入Let’s learn内容,先引导学生看教师小球的摆放位置,思考应该怎样来形容这个方位。Step3:Presentation 1.依次学习本课介词方位,方法通过摆放小球,让学生一目了然单词的意思,同时注意发音的拼读指导。
2.小组长带领大家自由读记单词,还不清楚的问自己的左邻右舍或老师。
3.学头脑风暴记忆,教师摆放小球,学生抢答方位介词,说错的起立接受下一轮挑战。
4.游戏,藏东西,找东西问答:一生藏,另一生找,其他同学问Where is the…?找到的同学答It’s… 5.听课文录音并跟读,注意模仿发音。6.听单词标序号练习。
Step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完成课本中的Find and say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There is a … There are some…
2.看图说话,四人小组进行。练习设置:
1.仿照例句自己写两句话:There is a …on/in…要写出中文意思。2.教师带领大家完成教科书中54页的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巩固练习,及时查缺补漏。教学板书: 课后反思: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6课时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懂信中句子并进行选图的读后任务。2.能够按意群和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句子。能力目标:
1.能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抄写单元的话题词汇并将句子填充完整。
2.能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句。
情感目标:能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做到有条不紊。教学重点:能读懂信中句子并进行选图的读后任务。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句。教学准备:相关实物,挂图,播放录音。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教师出示一张卧室房间挂图,并介绍This is my bedroom,what’s in it?学生自由抢答,复习相关物品单词及方位介词的使用。然后问答Where is the…?It’s… Step2:Preview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想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房间里面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可先用中文句子形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本单元所学过的句型说出来,同时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把句子写出来,完成53页的写三个句子练习。Step3:Presentation 1.你认为你自己的房间nice吗?是clean还是dirty? 2.教师简介今天要学信中内容:Mr Jones刚搬进了一个很古老的房子里,里面房间又脏又乱,乱成什么样子呢? 3.学生听课文录音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把相关句子在文中画出来。再看看能不能选出是哪幅图。完成初步自学。4.主要内容分析完成之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写信的格式和方法。
5.再次听课文录音并跟读,注意模仿发音。
6.让学生明白句子的内涵后,带感情和语气来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尤其是读出看到有老鼠出现时的那种吃惊害怕的语气,共同感受英语的魅力。Step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让学生尝试边看图边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来形容53页的两幅图中的任意一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2.Story time 练习设置:
回家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教学板书: 课后反思: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4
1.能理解小诗的意义,并能朗读小诗。
1.在学习新单词时要注意观察老师的发音,乐于模仿。
2.建立起词组和方位之间的联想,能根据发音认出相应的词组。
3.借助情景,理解新知识。
4.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现自己。
1.通过玩游戏、读小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爱上英语课的积极情感。
2.通过学习,加深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1.通过模拟的场景,加深学生对小诗的印象。
2.通过游戏、练习,帮助学生认读词组。
3.在学生输出语言前为他们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学生输出语言提供坚实的保障。
教学难点:部分单词的发音,特别是between和must的读音。
自制红绿灯(也可以用颜色卡片)、自制词组卡、金太阳教学软件。
1.唱歌曲rainbow。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一年级所学过的颜色,为今天要学的小诗中出现的颜色作铺垫。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不断地出示在rainbow中出现的颜色,或者由学生代替老师出示颜色卡片。
2.游戏:两种游戏可任选一样,不一定要两种游戏都玩,可视学生情况而定,第2个游戏难度稍大,要考学生的记忆力还有单词的读法。
1)快速翻转卡片,让学生猜猜老师手中卡片的颜色。
2)What’smissing?让学生看看这七种颜色中少了哪种颜色。
1)从刚才的颜色卡片中拿出红、黄、绿三种颜色,把它拼凑成交通灯,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使学生认识trafficlight。
2)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遇到交通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可以用中文说“红
灯停绿灯走”。(教师交代教学目标:今天我们学习的小诗就是和交通灯有关,那么“红灯停绿灯走”用英语该怎样说?)
3)看金太阳教学软件,大概了解小诗的内容。
1)边做动作边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atthetop,between,below的意思(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正音,特别是between),并将词组贴在黑板上交通灯相应的颜色旁。
2)老师利用黑板上的交通灯和词组,带学生说句子。
1)看金太阳教学软件,老师配以动作,学生理解意思。(在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交通规则的指导,边说边做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另外,要注意must的发音,很多同学会漏掉st的音,因为在小诗里,后面还有一个stop,一连读的话,很容易漏st),并将句子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将整首小诗补充完整。
2)老师带读黑板上的小诗。
3)小组操练,教师巡视指导。
1.观看金太阳教学软件或听录音。
1)听老师说做动作:如果老师说得对,如:Redatthetop,youmuststop.学生做动作,如果老师说得不对,如:Redatthetop,youcango.学生就不做动作。
2)考反应:老师说上半部分:Redatthetop,学生说下半部分,并加动作。
4.让三个同学分别拿着红黄绿的颜色卡站在前面,听老师的口令举牌,其他学生在教室里排成四行,根据交通灯的变换情况,模拟过马路的情景。
1.听录音读小诗,并配以动作。
红色颜色卡Redatthetop.
Youmuststop.
黄色颜色卡Yellowinbetween.
Getreadyforgreen.
绿色颜色卡Greenbelow.
Youcango.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5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Topic: 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
Language systems:
1. Lexis: 四会掌握季节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season; 季节性活动的单词和短语:swim, fly kites, skate, make a snowman, plant trees, sleep.
2. Grammar: 有关询问所喜欢的季节的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I like…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best. Why do you like…? Because I can…
3. Function: 学会询问别人所喜欢的季节及其原因,表达自己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4. Phonology: 字母组合环air, ear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sp, sk的发音训练。同时在教授新单词和let’s chant时渗透一些发音规律。
Language skills:
1. Listening: 听懂一些表达所喜欢季节及其原因的单句、对话和一段完整的语篇,根据关键信息完成一些相应的听力练习。
2. speaking:能和他人交谈或向他人介绍有关季节的信息内容,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及原因。
3. reading:读懂对话或短文,培养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如如何快速查找关键信息,根据上 文猜词等。
4. writing:规范书写四会单词和句子,并能根据图片和提示语写一段话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及原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作习惯。
Objectives:
[最新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6
小学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Lesson1。本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课从本节课开始将学习一些询问他人有关动物的表达法。本课的学习将会给本单元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以“任务型”教学为纲领,结合“TPR”教学法,通过听,说,读,写,演,画,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同学们大胆运用英语参与实践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下面,我先分析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内容的加深,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每两课为一大课。单课为情景会话,双课为词汇与句子以及各种活动制作等。本课为第一课,根据《英语课程目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这一目标要求,以及本册书的特点现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2:能够听说并区分单词:horse和foal, cow和calf.二: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三:学习策略目标:
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15~20分钟。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对比能力并能区分不同动物的成年及幼崽。
四:文化意识目标:
百度文库
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幼小动物的不同称呼方式:英语中很多小动物有专有的名称作称呼,而不是在名称前加“小”(small).结合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定为:
1:重点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2:难点 horse与foal ,cow与calf.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关键是要先让学生明白horse与foal ,cow与calf的区别。我采用了图片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明白同样是一种动物成年的与幼崽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经过一系列单词教学活动之后再通过围绕教材,设置语境——回到教材,强化感知——抛开教材,自由交际三个教学环节完成本课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对学生进行一下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此时对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将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将本课的教法与学法进行一下分析: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用的是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纲,“TPR”教学法与学习法贯穿全课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要求,结合儿童好玩,好动,好表演等特点,我把全班分成四个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同学的知识水平和性别各有参差。这样有助于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和男女同学平等相待增进友谊。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法过程中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我设置了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帮李燕认动物等活动旨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表演中学(Learning by doing/acting…),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最后我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的设计。
Step1 Revision 热身互动,自然导入。
百度文库
在教学活动开始我设计了唱他们最爱唱的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入新课。布置任务帮李燕认动物。
Step2 Presentation 引入新知,层层突破.在教授单词的时候我设置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等活动包括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我还将单词的学习与句子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学习了horse之后,我说We call it a horse.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在不断的重复与演示下让学生明白句子的含义,为下一步句子的学习打下伏笔。这样由单词逐步扩展到句子。在由句子扩展到其他的单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Step3 Practice 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标号,然后跟读课文使学生读准语音,语调。最后小组操练并展示成果。旨在创设一种真实的语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模仿外教的发音。
Step4 Assessment 合理评价,培养兴趣。
根据课文,自编对话进行表演,全班同学用五指评价法进行评价。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完成评价表。
Step5 Additional activities 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画出本课单词并图上演色即制作单词卡片。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百度文库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7
教学功能:
Talking about past activities
Target Language: Did you…?
Yes, I did. / No, I didn’t.
教学目标:
Vocabulary: dear, met (meet), ran (run)
Pronunciation: /i:/, /I/, /e/, / /
Song: Where did you go?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 Review verb phrases.
2. Review Unit 1.
二、Introduction
1. Prepare a postcard with a picture of own city and ask the children: What’s this? What is the place? What can you see?
2. Show the back of the postcard and tell the children that Lingling wrote a letter on it.
三、Presentation
1. Play the cassette and pause after each utterance for the children to repeat and tick the actions: went to the park, met John, bought ice creams, went home, ran to the bus, dropped.
2. Play the cassette again and ask the childr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o wrote the postcard? Whom did Lingling send the postcard to?
3. Write down the words: met, bought, went, ran, dropped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guess the original form.
4. Finish activity 2. Ask the children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四、Sing a song
1. Ask the children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
2. Play the cassette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listen carefully.
3. Teach the sentences of the song one by one.
4. Play the cassette several times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sing along.
五、Homework
1. Read the letter and sing the song.
2. Finish activity 6: sentence relay.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8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教学反思范文五篇(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小学英语重在真实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选用的单词和句式,一般都是社会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他们的语音、音调。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教学反思范文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英语单元教学反思1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本事,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下头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一年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根据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 you name? How old are 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进取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本事和胆量。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Good morning、 thank you、You are wele、 See you、 Good 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本事,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本事,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资料。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明白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跟学生们操练熟了,就让学生自我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师还能够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图画的资料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我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仅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坚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所以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1、尊重每个学生,进取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我听的见自我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忙,体验成就感。
3、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提高,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差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齐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就对教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教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教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忙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记忆方法
学习语言就是要开口多说,多记, 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学习英语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英语琐碎的知识点太多,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识点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多背。这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此刻才初一,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如果连单词都记不住,更何况句型听力。所以谈谈自我记忆单词,句型的方法,仅供参考。
1、根据发音脱口而出单词,多朗读,重复多次,背会的东西容易忘,应隔三插五的再巩固。
2、背诵一个小对话,背会了用自我的话把它复述出来,这样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 把记不住的单词写在小纸片上,随时都能够拿出来看看,长期坚持,必须有成效。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我的学习。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改善的成绩,给予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并鼓励他们大胆的去说。学生考完试后,让学生自我反思,分析自我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相互评价,找出优缺点,互相促进学习。
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有爱心 耐心,更主要的是管理学生的本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教师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历史的工程师,我很庆幸自我成为教师行业的一员。但此刻深有体会,当一位教师难,成为一位称职的教师更难,成为一为称职而又秀的教师更是难上加难。自我要进取进取,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我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我教学中的不足,更新观念,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英语单元教学反思2
小学英语重在真实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选用的单词和句式,一般都是社会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他们的语音、音调。尤其是一些较难读的单词。
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凭一时的兴趣学习。他们对课堂上动手、游戏的部分十分感兴趣,而对英语基本技能(单词及语音的模仿、记忆等)一开始还有板有眼的,时光长了,加上有些单词比较难读,他们就感觉索然无味,于是就不专心听讲。这样,他们既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一些语音知识,下了课就忘得一干二净。随着学习资料的不断增多,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更加突出。之后,既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学习吃力,就自信心大减。最终甚至有不再要上英语课的想法。
有些学生由于内向,孤僻的性格。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而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往往模仿潜力也差,这就使及他们更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碰到问题常常不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我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所以,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就连不得不参加的 “one by one”都是极低的声音,试图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学生,不仅仅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并且语言知识也不能到达最大限度的再现。进行“pair work”时,他们总是不投入,缺乏跟同学的合作精神。
目前,大部分学生每周仅有三节课能接触到英语,加之班额较大,既使在英语课堂上也仅有少数优秀的、用心的学生想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一堂课上单词、对话或课文等教学资料一项接一项,对于学习潜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犹如看电影似的过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
同时,课后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学生语音掌握更加困难。由于不明白英语的基本音标,有些学生应对已遗忘的单音节词不知所措,对他们来说,英语单词实在难记,这使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如果教师试图透过超多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点,就会使教学“机械化”。使得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小学生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由于原因的错综复杂,一味简单地进行知识到课,搞反复操练,只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情绪。仅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困难。
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对策:
第一:从一开始就适时的渗透一些规则的、基本的音标知识。对其中有规律可循的音和词加以归纳学习,这样在课后,让学生在遗忘时能够有一个记忆的线索,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让学生根据这一知识自我去学拼简单的单词,并且对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几次成功的尝试会使得他们更有兴趣去学习,在预习和复习时能用心参与进去,并乐在其中。
第二:因为中西方的发音本身就存在必须的差异,而小学生辨别潜力有限,使得学生对一些音不能很好的区分,这就可利用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进行反复跟读练习,针对一些相近的音加以区分。如:ai ei、u: u、 e 、 等。教师也能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听音连字母、听音圈单词等,让学生对典型的单词中的音标,做到耳熟能读,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第三:作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才刚刚起步,困难较多。没有一个象学习普通话那样的好氛围,可是,我们教师能够自创,教师能够多设计一些对话和活动,让学生进行表演,在动手的同时多动动口,使简单的句子落到实处,能够脱口而出。并且,能够要求学生在英语课上要用英语交谈,在平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尽量多用英语,不管语法是否对,你能讲就是值得表扬。
第四:能够让学生注意收听一些用英语播音的节目,如中央九台的节目,既能听音,也能看画面加深理解。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它所讲的资料,着重在于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英语的发音模式和方法,为纯正语音的学习作一个辅助。
总之,只要教师能针对学生的语音缺陷,用开发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一齐多练多说,我相信这一现象必须会有所改善。
英语单元教学反思3
英语对于此刻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许多学生都说英语真困难,不愿意学习它。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不太梦想。最近,有件事情使我感触太深了。认识到了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存在着有他们不愿意学习的因素。
由于要录实堂课,所以我就把课本中的一节读写课制作成了课件。这样想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课堂上的麻烦,节省时光。但实际上的效果却是我没有想到的。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课件,所以他们感觉十分的新鲜。上演练课的时候,学生学的异常的认真。他们进取的、认真的读课文,听我解讲课文中的重点知识。也在进取的动脑回答思考我所给他们出的问题。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学生没有一个在偷懒,都在认真的学习,哪怕是对英语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学生。自然而然这一节课的效果是出乎我所意料的。过后, 我就在办公室里反思为什么这节课上的这么好?学生为什么对我已经学过的资料表现出这么大的反应?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使用了新鲜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这就意味着,上课要不断的给学生新鲜感,要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吗?”我就是在这一堂课中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也能够说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本身的潜力,由他们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此刻的主动的学习。正因为他们对本节课充满着兴趣,所以就有很大的乐趣去学习,从而就很顺利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的。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更改教学方式,要从根本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仅有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英语单元教学反思4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在学校担任英语教学10年多了,回顾已经过去的一些日子,真是感慨万分。我激动,也深知自我所担负的重任。
英语是人与人之间用来交流的,在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勇于开口,大胆说英语,用英语交流,调动学生的进取性,要求学生不怕犯错误,敢于开口,用英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其实有好多学生在内心也都有用英语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欲望,但他们迫于“压力”,怕说错或说不好会被教师批评、同学嘲笑,于是选择了坚持沉默。所以在课上我进取引导学生排除这种心理障碍,上课的时候态度比较温和,只要学生用英语说话,哪怕是一点点,就给予表扬,以调动他们的进取性;态度真诚,努力挖掘学生做的好的方面,尽量不表露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等诸多情绪,从而不影响学生的情绪。对于每次学生说话中的比较明显的错误,诸如:发音不正确的词、严重的语法错误等,对他们进行及时指出并帮忙其改正,并且进行不断地鼓励,因为学生有了进取性,有了学英语的乐趣,他们就会对自我充满信心,于是开始主动地说了。
可是课上过于简便的学习气氛,致使部分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从而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应当总结过去半个多学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善自我教学和管理方法,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提高。
英语单元教学反思5
今年学校组织了听评课活动,全校各教师不仅仅仅带给了一堂优秀的以课改形式表现的新课,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在逐渐渗透新课改教学理念。
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执教者,在本次听评课活动中,感受颇深。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提倡教学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搞笑,以趣促学"。而新《英语课程标准》又强调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拍手操,歌谣,声音的高低,手在身体各部分的位置等等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并力求多而不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必须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应透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仅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学法技能,巧妙地将授课资料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构成良好的品质。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
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英语教材,透过扩展教材资料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在学生基本上学会如何询问他人来自于的国家时,教师可让学生自我自由组合,自由表演,他们所以利用以前所学说出了很多课文中没有的句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的难度和真实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潜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虽然教学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扩展超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范围,但却所以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保证有丰富的语言输入量。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又要用心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认为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于把英语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英语课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受时空的限制,为教学带给了超多的信息,保证了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我主动的人为设置、透过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为教学带给超多生动、形象的素材。这样不仅仅仅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和与语言操练的面,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存储效率,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4、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要抓住孩子的心。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那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采用具有用心好处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而在英语教学中简单的"Good""Wonderful" 的评价手段已不能满足和吸引学生了。我想英语教学有自我自身的学科特色,利用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资料、教学活动,实施富有特色的激励性评价。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9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一:属相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属相。这节课内容由词汇,对话,练习三部分构成。其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面学习谈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课前对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五年级学生对十二生肖有一定的了解,以前也学习了十二生肖中的大部分动物,对一些基本的句型也能够了解和掌握,能够在教师指令下参加一些活动,对直观生动的东西充满兴趣。所以本节课利用猜谜语、卡通图片、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了解熟悉十二生肖动物的名称
2、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十二的序数词。
3、能正确理解图文意思,了解十二生肖的排位情况。
4、了解自己与家人朋友的生肖属相,并树立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重点及难点
词汇:dragon rooster rat ox
句型:What is your year? My year is the year of the.
教学难点:重点句型的拓展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生肖卡片
教学基本策略及设计思路
本课题是根据本年段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和《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来设计的,注重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卡片、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Step1师生问候,增进交流,复习旧知。
Step2讲授新知:1.设计情景,用猜谜语的形式逐一出示动物图片,在复习和学习12个动物单词中,渗透拓展词汇 ox drogon rooster rat
2.复习12个序数词。
3.学习句型Theis the.
4.小组合作,为12只动物排序。
设计意图
猜谜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模仿读音,形象记忆,并就问题进行思考。小组合作,完成课文内容为12只动物排序。
Step3
1、引出新知,每一年都有动物的名字,再次按顺序读十二生肖。
2、听录音,并思考相关问题。
3. 让学生分组对话,教师巡视。
4. 学生回答所给问题。
5、知识拓展:What is his/her year?看听 ,师生对话。
My year is the year of the_____
What is your year?
听音,看书,跟读
初识对话,再读对话,体会英语 表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检验学生掌握对话和知识生成情况.
Step4
1.播放课件,看短文。
2.回答问题。
What is Li Ming’s year?
What is Jenny’s year?
What is Denny’s year?
分小组练习对话
My year is the year of the_____.What is your year?
用课文内容进行听力练习。学会表达自己及他人的属性,从而将知识拓展延伸。
3.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二:认识五个新单词:young,old,funny,kind;strict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认、读,并理解本课的五个新单词:young, old , funny, kind;strict
2、能掌握句型:who’s your…? what’s he /she like? 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八张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
1、warm-up(热身)
(l) 播放let’s start下面歌谣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猜单元话题,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第一单元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过的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he’s tall. he’s strong,
too.”并结合相关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strong, tall, short,thin等词,为本课时听、说、读、写这些单词做好准备。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t:hello, everyone! 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3) 问学生几个问题,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具体会话可参考如下:
t:hi,everyone!nice to see you again.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
ss:we’re in grade 5.
t:do you like your new english books(new classroom, new teacher)?
ss:yes!
t: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in unit 1?guess!what’s the topic of unit 1?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l)出示let’s start部分图片,介绍说: rabbit has many new teachers in her school.
do you have new teachers?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的提示描述新教师。然后说:“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描述新教师。sarah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新教师,大家在先看一看有哪些是新教师?
(2)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说: they are sarah’s teachers.
describe these teachers.引导学生结合预习部分回答出 strong, tall, short, thin等旧词,然后结合图卡向学生呈现新词:youny,kind old,funny。可利用简笔画、单词卡片或实物图片等—一教授新词,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读。
(3)可播放单词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过一遍后跟读单词,逐步掌握正确的读音。
(4)根据以下信息请学生判断会话中描述的教师是 let’s learn配图中的哪一位: mr hu is the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he’s short and thin.完成前面铺垫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猜出哪位是sarah的新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 let’s learn部分所提供的替换句型,描述sarah的其他两位新教师,练习巩固所学新词。
(5)试着写单词。
范写四会单词,让学生跟写或在单词卡片背面仿写,达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新词的目的。
3、let’s play (趣味操练)
(1)let’s find out (找一找)
指导学生用所学新词和句型描述let’s find out部分几位教师的体貌特征,然后找出正确的图片。完成这项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八张新词卡片继续进行结对或小组活动,如: my new chinese teacher is tall and strong. who is he? 让其他学生选出正确的图片。
(2)let’s sing (唱一唱)
放歌曲“my new teacher”的录音,学生跟唱,进一步在音乐节奏中感知新词。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l)让学生做本单元 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模仿let’s find out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展示不同教师的图片,让学生猜出是教哪个科目的教师,然后用所学新词描述这些教师的外貌特征。
(3)让学生参照 let’s find out部分设计一些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可以参考以下语言: she is tall. she’s beautiful. she’s very young. we all like her. who’s she?
(4)让学生把新学的歌曲唱给家长或朋友听。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三:Unit3What’surFavuriteFd?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 能够提问并回答三餐所吃的食物,如: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n Mndas……?We have tates, tfu and fish……
(2) 能够简单描述一些食物的味道,如:The apples are sweet……
(3) 能够提问并回答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并说出原因,如:What’s
ur favurite fd? I lie apples. The are sweet……
(4)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 d u have fr lunch?”和本单元的歌
谣。
2、知识目标
(1) 认读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 中的单词和句子,并掌握四会
单词。
(2) 掌握四会句子,读懂对话内容,完成句子填空。
(3) 了解Let’s start Grup/pair wr Tas tie等部分的内容。
(4) 了解Prnunciatin中的字母组合w, a, fr, fl的发音规则,认读相
关的单词。
(5) 了解Str tie Gd t n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自
主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合作学习。
(2) 了解中国表示美好愿望的传统美食,并介绍其他国家的代表性食
物,开拓学生的视野。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Let’s start Main scene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Grup wr
第二课时:A let’s tr Let’s tal Tal and atch C Gd t n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Grup wr C Let’s sing
第四课时:B Let’s tr Let’s tal Pair wr C Str tie
第五课时:B Let’s tr Let’s tal Pair wr C Tas tie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Grup wr C Prnunciatin Let’s chec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 tat, tfu, green beans,
fish, ptat, eggplant并认读者cabbage, uttn, pr三个单词及替换句型:What
wuld u lie fr lunch? I’d lie ……
2、能用本课时单词卡片完成小组活动,操练新单词。
3、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tat, tfu, green beans, fish, ptat,
eggplant。
难点:本课时词汇量大,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多。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单词卡片、录音带、录音机、学生卡片和彩笔
四、教学过程:
1、热身
跟录音,跟唱歌曲,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
2、预习
(1) 吟唱歌谣。
(2) Let’s start
出示Let’s start 部分的挂图,出谜语,请学生猜是什么食物。师:I’
u t eat. I’ ellw and lng. I grw n the tree. M nae
begins with the letter as “bee”. What an I ?
可让学生进行抢答,以此复习学过的有关食物的单词。
(3) 回答谜底,为教授四会单词tat做准备。
3、新授:
Let’s learn
(1) 学生说出Let’s start 部分谜语的谜底后,自然引出四会单词
tat,教师出示单词卡片tat。由于本词在四年级下册已出现,在此便可反重点放在该单词的拼读上。在学生拼读熟练后,教师引入ptat的学习,随后呈现三个新单词:uttn,
cabbage, pr,
领读,让学生快速记住读音,然后教师说出其中某种食品的特点,学生认读单词。再以不同方式教读其他新单词:tfu, fish,
eggplant, green beans 并拼读这些单词。
(2) 做游戏操练新单词。
(3) 听Let’s learn 部分录音,认读新单词:cabbage, tat, tfu,
eggplant, uttn, fish, ptat, green beans.
(4) 教师出示六个四会单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抢拼单词,拼读时
小组成员可提供帮助。
Let’s chant
听懂、学唱本课时的歌谣,复习巩固新单词。
Grup wr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食物图片完成任务,以此来操练新单词和巩固已学句型。
4、巩固延伸:
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熟记单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I have
eggplant……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懂提示语,按照Let’s tr录音内容判断两张配图的正误。
3、能够了解中国一些传统食物所蕴含的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三餐所吃食物的句型。
难点:句子What wuld u lie fr lunch?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的不同用法。
针对本课时文化背景的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介绍中国表示美好祝愿
的传统美食,以及其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课前准备:
挂图、单词卡、录音机、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热身
(1) 听歌曲,感知本课时的新语言。
(2) 进行师生对话。
2、预习
Let’s tr
播放Let’s tr 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做出正确判断。
3、新授
Let’s tal
(1) 通过校对Let’s tr 部分听力练习的答案进一步呈现新句
型。
(2) 用旧句型:“What wuld u lie fr lunch?”与新句型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新句式。
(3) 运用卡片练习新句式。
(4) 放Let’s tal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句子。
学生可用不同的食物单词替换关键词,形成多组对话。
Tal and atch
学生进行两人小组练习,完成说说连连活动。
Gd t nw
出示本部分的图片,为学生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
巩固延伸:
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听录音,读给家长、朋友听,熟悉单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并使用该句型完成问卷调查。
2、能够理解部分对话的含义并完成句子填空。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为四会掌握句子,还需要解释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
(1) Let’s sing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复习巩固A部分主要句型。
(2) 日常口语练习。
2、预习
复习有关星期的单词。
3、新授
Read and write
(1) 针对预习部分的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齐声回答。教师接着问学生:
What d u have fr lunch n Mndas? 呈现一张Schl Menu说:Let’s see
tgether,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2) 让学生就一日三餐的话题进行小组交流,并制作一张菜单。然后由
两名代表以问答的形式在班内做汇报,适时引出句子:That sunds gd.
(3) 听Read and write 部分录音,指导学生在读懂对话的基础上完成
句子填空。教师重点指导四会句子的认读和书写。
(4)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食物单词替换对话中的关键词,操练新句型。
Grup w
请学生使用所学语言完成采访,并进行汇报。
巩固延伸
依照课文自编一段对话进行表演;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听录音,读给家长朋友听;熟悉单词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
fresh,,并认读单词health。
2、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读、写四会掌握的单词。
难点:单词health 的发音。
课前准备:
单词卡、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热身
(1) 教师放本单元Let’s 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2) 参照上课时的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
2、预习
听歌曲“An Apple a Das ”,学生跟唱并做动作。
3、新授
Let’s learn
(1) 教师接着预习部分的歌谣出示实物,根据以前学过的故事,引出单
词fresh,领读单词。再通过歌词理解Health的含义,领读单词,注意th的发间。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水果或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在学生说出水果或蔬菜时,可自然引出tast一词并带读。
出示盐、糖、醋,佯装品尝这三种调料,呈现不同表情,出示三个单词salt, sweet, sur,
让学生认读新单词。在教学新单词的过程中,应反复使用句子:“It’s
favurite.”让学生多次感知新词favurite, 以减轻下一课时的负担。
(2) 以游戏的方式操练新单词。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三杯溶液,请某小
组的一名学生品尝并呈现不同表情,让其他组的学生猜单词。
(3) 听Let’s learn 部分录音,让学生认读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
fresh, health.
(4)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抢读抢拼单词,拼读时小组成员可提供帮
助。
Let’s chant
让学生听懂、学唱本课时歌谣The apples are sweet……
巩固延伸:
收集有关食品的广告信息;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听录音,读新单词给家长和朋友听;熟记单词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What’s ur favurite fd? I/We lie……并能
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能够听懂Let’s tr 的录音,为几张配图正确排序。
3、能够根据Tas tie中所给的范例自编一则广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最爱吃什么食物的句型:What’s ur favurite fd?
I lie ……
难点:单词favurite的发音。
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调查表、录音带、录音机、彩笔
教学过程:
1、热身
(1) 播放歌曲“What Wuld u Lie?”,学生跟唱歌曲。
(2) 日常口语练习。
2、预习
(1) 放录音,跟唱歌谣。
(2) Let’s tr
教师放Let’s tr部分的录音,请学生为几张配图正确排序。录音内容
如下:
① Girl: D u lie bananas?
B :es, the’re sweet.
② Girl: D u lie tates?
B: es, the’re fresh.
③ Girl: What’s u favurite fd?
B: Beef, it’s health.
④ B: D u lie ice-crea?
Girl: es, it’s tast.
3、新授
Let’s tal
(1) 教师出示三张食品的图片,对学生说:I lie chicen,
beef and fish.教师指着chicen说:I lie chicen.在旁边画上一张笑脸;接着指向beef说:I
lie beef better.并在旁边画上两张笑脸;再指向fish说:I lie fish
best.在旁边画上三张笑脸。最后表述:S, favurite fd is
fish.出示favurite的单词卡,再询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教读句子: What’s ur favurite fd?
(2) 两人小组用该句型编一小段对话进行操练,同时也
可引导学生用该句型编一小段对话进行操练,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用fruit and drin替换fd.
(3) 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学生可用不同的食物单
词做替换回答问句。
Pair wr
让学生拿出已发的调查表格,用所学句型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查,
并要求对方陈述原因。先组内汇报,再向全班汇报,汇报时要说出:I lie …… Mie lies…… We
lie……教师看哪一小组表现好,适当给予奖励。
Tas tie
请学生拿出第一课时所做的谜语卡片,向全班展示。
巩固延伸:做配套练习,读对话给家长听,熟记单词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What’s ur favurite fruit?
I lie apples. The’re sweet. I dn’t lie grapes. The’re
sur.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能够在Grup wr中使用该句型完成调查。
2、能够理解情景对话的含义并完成句子填空。
3、能够理解Prnunciatin中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读出相关的单词。
4、能够完成Let’s chec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时的四会句子的掌握。
难点:单词favurite的拼写。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热身
(1) 放录音,跟唱歌曲。
(2) 日常口语对话,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
2、预习
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广告,两人一组向大家介绍。
3、新授
Read and write
(1)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广告图片,示意学生提问:What’s ur
favurite fruit? 教师回答:I lie apples. The are
sweet.另外出示带有哭脸的葡萄图片说:I dn’t lie grapes. The are Sur.
请学生模仿会话,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2) 看图,指着Z说:L! What’s Z’s favurite fd? Can he
have it? Wh? Let’s listen t the tape.
(3)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句子填空。
(4) 教师适当指导四会句子的书写,尤其要注意单词favurete 的拼写。
Grup wr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句型完成调查,找出小组中欢迎的食物。
Prnunciatin
先给出windw, ellw, snw 三个单词,让学生找出w的发音,再自己尝
拼读单词grw。用这种方式总结fl, a,
fr的发音。每教授一个字母组合的发音后,请学生听例词和绕口令,鼓励学生说出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
Let’s chec
完成Let’s chec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每组句子的含义。录音内容如下:
① hn: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Mie? Mie: I have
cabbage, uttn and carrts. The’re tast.
② Waitress: What wuld u lie fr dinner? Sarah: I’d lie
green beans and fish. The’re health.
③ Wen1: What’s ur favurite fd? Wen2: Eggplant. It’s
tast. It’s favurite.
④ hn: Can I have se eggplant and tfu, please? I’
hungr. M: Sure.
巩固延伸:做配套练习,练习发音,书写单词和句子
五年级上册课件必备
经编辑推荐,“五年级上册课件”这篇文章绝对值得一读。在上课之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时按质地写好教案课件,这不仅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收藏本网站,并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1】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教学设计创设了“警犬利用嗅觉检查物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讨论、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2.设计多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智力。
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主性,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学设计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中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技能,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嗅觉灵敏的动物信息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课件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4.076
1.517
6.7523
2.揭题: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计算结果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新知前,组织学生复习、练习,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目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做准备。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故事情境。
师:大家知道哪种动物的嗅觉特别灵敏吗?(狗)人们利用狗的这一特点把它们训练成警犬。(课件出示情境图)看,警犬正帮警察叔叔检查物品呢!警犬靠着它灵敏的嗅觉不仅能捕捉到作案人的气息,还能寻找失物和毒品。你想知道狗的嗅觉细胞有多少个吗?请看下面这组数据。(课件出示教材11页例6)
2.收集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数学信息并指名汇报)
3.指导学生列式。
师:要求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生:求狗的嗅觉细胞的个数就是求0.049亿的45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0.049×45。
4.小组合作探究。
师:(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求积的近似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的准确值,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根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经验,你觉得应该怎样求这个积的近似数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先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后独立进行计算,计算后交流、订正结果,并推选一名同学上前板演)
5.指名板演交流。
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按照题目要求求2.205的近似数的。
6.尝试总结方法。
师:你能结合例题说说截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生: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用“≈”连接。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分析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 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 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别完成2、3题。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用与同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同学更关注生活和自身周围的事物,也让同学由此和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同学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身的观察、感知表示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同学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引导同学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示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把自身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和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发明力。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六、实验
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
漂亮吗?告诉你们假如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同学,同学动手尝试)
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
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对,是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
七、介绍知识
什么叫风?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
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P87、9题。P913题。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
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五年级音乐课件
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仔细编辑了“五年级音乐课件”,如果您正需要相关的信息请参阅本文。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石。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2】
第一单元风儿在歌唱
教材分析:
1、歌曲:《校园的风》是一首进行曲的体裁。旋律活泼、轻快、富有朝气。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很具有时代的气息,应该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把这首歌曲演唱好,有一些难度,主要表现在;节奏复杂(弱起节奏、符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并且旋律起伏较大。
2、歌曲:《晚风》是一首来自俄风格的罗斯二声部合唱歌曲,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3、欣赏:《抖空竹》是王义平为联合国国际儿童节而作的管弦乐曲组曲中的第2首,音乐形象生动感人,表现手法妙趣横生,易于少年儿童接受,其技术的难度也适于演奏,很受欢迎。
《放风筝》是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描绘了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而且,寄托了作者对风筝的美好期待和祝愿之情。
4、音乐实践:《春风》是来自日本的儿童歌曲,由和田微三作词,广濑量平作曲,罗传开译配。轻快流畅的旋律,富于动力和弹力的节奏,饶有趣味的拟人化歌词,既表现了春风的生动景象,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烈期盼和纵情歌唱。教学内容
1、唱:《校园的风》、《晚风》
2、做:设计动作表演、节奏填空、听音填空
3、听:《抖空竹》、《放风筝》
4、玩:《春风》
5、八孔竖笛:落水天、la’的指法、山楂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能用连贯、流畅的歌声富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练习,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旋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3、在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4、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景和管弦乐器的表现力,感受吉他的音色。
5、八孔竖笛:进一步巩固高音孔的掐孔方法,初步学会la’的吹奏方法,能富有表情地吹奏两首乐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校园的风》、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热爱自己美丽的校园;
2、学唱演唱弱起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校园的风》
教学难点:
1、弱起拍的演唱;
2、根据节奏谱写音乐短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言:
二、播放歌曲《校园的风》
1、问:校园的风是怎样的风?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
2、介绍歌曲:歌曲由陈默作词、康复元作曲。这是一首用进行曲体裁写成的歌曲,歌曲以大自然之中的风来借以表现校园里的自信乐观、文明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我们在这样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练习:
2/4OXXX|XX.X||
2/4XXX|X-|XX
XX||要求:念一念----拍一拍
2、跟琴用“LA”模唱旋律,要求划拍;
3、按节奏读歌词;
4、教师范唱歌曲;
5、教师分句教唱;
6、跟琴齐唱全曲,教师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处理;
7、分组唱一唱,并进行评价;以自评,互评的形式进行。
四、创作:完成第3页的----创作旋律短句
1、提示:
a、据节奏进行填写;
B、情绪色彩的表达;
2、分组创作:
3、分组展示;
4、评价;
五、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六、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晚风》、欣赏《春风》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演唱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选择二声部的合唱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三、聆听歌曲:《晚风》
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
2、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俄罗斯风格的二声部合唱曲,K.乌申斯基词,A.托姆作曲,张宁译配。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四、学习歌曲:
1、分声部聆听,感受声部的旋律特点;
2、学习第一声部:
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划拍;按节奏读歌词;轻声跟琴唱歌词;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进行处理歌曲:声音的轻柔、节奏的稳定,自然的换气,表情的自然;
有感情的齐唱第一声部。
3、学习第二声部,(步骤同上)
4、分别练唱两个声部。
5、分声部练习。
6、合唱歌曲:注意声部的均衡性和层次感。
五、全体表演:合唱《晚风》
六、欣赏《春风》
七、延伸:引导口琴(竖笛)吹的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练习并进行合奏。
第二单元祝福妈妈
教学内容:
1、唱:《祝福妈妈》
2、听:《烛光里的妈妈》
3、玩:《只要妈妈露笑脸》、《鲁冰花》、《棕榈树下》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学唱,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演唱时能做到均衡、和谐。
2、继续感受三拍子韵律,丰富对民歌音调的积累。
3、通过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感受其音乐形象。
4、八孔竖笛,继续学习吹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重点:
唱好三部合唱歌曲,感受美妙的合唱效果。
教学难点:
增强对民歌的了解与认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祝福妈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祝福妈妈》,感受歌曲情绪,了解藏族歌曲的特点,能够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母爱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祝福祖国,培养。
教学重点重点:
1、唱歌《祝福妈妈》 2教学音乐知识连线。
教学难点:
1、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2、体会歌曲《祝福妈妈》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CD、气球、彩纸、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放歌《妈妈的吻》)师:嗨!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见到你们很高兴!大家请坐!还记得这首歌吗?
生:记得!——《妈妈的吻》
师:是的,上节课学的,我们一起唱一遍好吗?
生:好!(跟唱一遍《妈妈的吻》)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从刚才歌声里我听出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为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歌《祝福妈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的把歌词读一遍,读完请举手。
1、学生读歌词(同时放《祝福妈妈》伴奏一遍)师:放下手,关于歌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呀拉索”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想问的吧!《祝福妈妈》是一首藏族歌曲,“呀拉索”是藏语中的感叹词,没有实际意义,类似普通话里的“啊、哎……”,以后,如果你在歌曲中看到这三个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首藏族歌曲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藏族风景最有名的就是西藏了。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赏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美丽的西藏,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到、想到了什么?
2、初听歌曲(听赏《祝福妈妈》一遍)师:谁说一说?
生:
1、生
2、生3……
师:大家说的太棒了!老师想带大家到西藏去旅游,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师:来,坐上火车,我们走了!
3、复听歌曲(带学生在室内绕一周,说“到站”学生回位。复听歌曲同时播放藏族风景图片)
师:西藏太美丽、太神奇了!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真的到西藏去看看。下面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向往随音乐轻声唱一遍。
4、学生轻声跟唱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我们放开声音唱一唱。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5、再次跟唱
6、教学连线——圆滑线、延音线
师:大家唱得真好!下面同学们休息一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歌曲中有很多“︵”的符号吗?
生:发现了,在音符上边。
师:它连接了两个音或多个音符,是不是?
生:是。
师: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这个符号出现了几次?它连接的音符有什么特点?生:19次。它连接的音符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师:***同学说的很好!(出示课件)连接不同音符时,它叫圆滑线。演唱时要唱的连贯、圆滑。连接相同音符时,它叫延音线。演唱时要唱成一个音。(指导圆滑线、延音线的唱法)师:下面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哪里用了圆滑线?哪里用了延音线?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准!(学生找完汇报)
师:找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跟伴奏演唱,体会一下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唱法。
7、跟伴奏演唱,体会连线的唱法。(学生再次跟唱一遍)师:同学们唱的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教师鼓掌)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歌曲的情绪,我们应该怎样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呢?(小组讨论汇报)分析歌曲唱法:歌曲前半部分描写了用“白云做棉袄”、“星星做项链”、“太阳的温暖”、“我唱歌儿”做礼物送给妈妈,是叙述的语气,要唱的稳一些,“祝福妈妈幸福安康”一句要用心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祝福,后面的“索……呀啦索”表示对妈妈的无限祝福,要大声唱。要让妈妈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热情。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而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你们知道是谁吗?(祖国妈妈)让我们认真做礼物,高声送祝福,把祝福送给自己的妈妈和祖国妈妈好吗?
8、跟伴奏齐唱师:唱的真棒!给自己鼓鼓掌吧!同学们,除了歌中唱的这些,你还有什么礼物要送给妈妈吗?
生:有。
师:请大家把你想送妈妈的礼物写下来,为《祝福妈妈》创编第四段歌词,下面小组合作,看哪组创编的又快又好!并为大家演唱!编好的请举手!优秀作品老师会发奖!现在开始!
9、创编歌词(小组活动,创编歌词,并排练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10、汇报成果(三组)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的礼物喜欢吗?(喜欢)下面请组长把气球吹起来,请同学们在老师送你的彩纸上写上一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可以写给自己的妈妈,也可以写给祖国妈妈,写好后把它粘在气球上。(学生活动)
11、齐唱《祝福妈妈》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手握在一起,齐唱《祝福妈妈》,让五彩气球把我们真诚的祝福带给我们亲爱的妈妈,好吗?(好)(齐唱《祝福妈妈》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采一束鲜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
2、柔声演唱《只要妈妈露笑脸》,引导学生从妈妈的爱到祖国的爱的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柔声准确的演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并能通过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学生欣赏歌曲。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吗?(板书:只要妈妈露笑脸)
2、听了这首歌,你们想说什么?
3、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笑”。(在“笑”下加点)
二、板块一:“笑”好不好?
1、你们认为“笑”与“哭”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2、分四人小组思考讨论。
3、集中交流。
4、小结过渡:通过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笑比哭好,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使人年轻,笑能使人快乐。
三、板块二:为笑设计广告语。
1、谈话:如果笑就是种商品,你能为笑设计一些广告语,每个人都笑口常开吗?
2、学生自行设计广告语,然后讨论交流。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
3、小结过渡:
看了大家设计的广告语,人们都怦然心动,希望自己能得到笑,能“买”到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笑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不少人笑不起来,得不到微笑。
四、板块三:为什么笑不起来?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展开调查,了解一下在你们的亲人朋友当中谁提不到微笑,或是很少能会心地笑一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分组讨论交流:笑不起来,是因为。
3、小结过渡: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笑不起来,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可能是工作中遇到了烦心事,更可能是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担心、牵挂了。
4、再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5、听完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五、《只要妈妈露笑脸》可以说是一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衷心的祝愿,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的父母的艰辛,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子女日夜操劳,真的很辛苦,做子女的确实应该体谅父母,使他们不再为自己担忧,能够会心地笑一笑。
六、完成习作《只要妈妈露笑脸》。
安全小常识: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长辈......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复习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并用二拍子指挥图式。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3、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快乐的小队》。
5、复习升记号、“D.”、 “Fine”、二拍子指挥图式、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组织教学
三、复习歌曲
1、齐唱《快乐的嚓嚓嚓》。
2、分男女声唱《快乐的嚓嚓嚓》。
3、齐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4、小组派代表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5、齐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6、分男女声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7、指名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8、齐唱《快乐的'小队》。
9、指名演唱《快乐的小队》。
10、复习升记号、“D.”、 “Fine”、二拍子指挥图式、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四、课程结束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一、 复习常规(包括《师生问好歌》、发声练习等)
二、 学习歌曲《金扁担》
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掌握发声技巧及合唱技巧。
二、 指导学生以欢快、喜悦的心情唱好歌曲,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三、 复习变拍子,掌握歌曲的节拍规律,唱好上波音。
教材分析:
歌曲《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 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
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主部是一个上、下句结构的'段落,两个乐句在节奏上完全一致,富于舞蹈性的拍子节奏型加上偶尔在第二拍上出现的上波音,不但使整个音乐呈现出热烈、兴奋、活泼、欢快的情绪、而且使歌曲散发出浓郁的苗族地方音乐色彩和韵味。对比性中段采用二拍子,其舒展的节奏,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与主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段落后半部分的扩展,补充和二声部演唱等处理,使人们沉浸在苗家人民载歌载舞,歌唱山寨今日一派繁荣的欢乐气氛之中。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风格,唱好上波音以及前倚音,掌握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好合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纸剪波音记号若干,笑娃娃脸一个,金扁担挂图、歌单、竖笛、钢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1、 发声练习3
唱顿音时声音要短促、跳跃、富于弹性,音与音之间气息保持好,做到音断气不断。体会小腹间的急速跳动。唱a时注意连贯气息保持,中间换气。
2、 发声练习9
吐字清晰,口形不宜大,找发音位置,高低声部互相靠拢,力求和谐、统一。
步骤:
a、 分别视唱或视奏两个声部。
b、 带词唱,坚笛伴奏。
c、 坚笛、钢琴伴奏合唱。
三、音准听辨训练
听一听,唱一唱。
老师给出上方音或下方音,让学生听辨并唱出下方音或上方音。
四、乐曲唱奏练习(学习歌曲难点部分)
1、 分析乐曲拍号及结构。
2、 划拍跟琴声视唱,先进入第一声部,再进入二声部。
3、 问 叫什么记号,请学生唱唱,用坚笛吹一吹
4、 在乐谱中加入 ,唱一唱 说一说比以前有会么不同。(更活泼、风趣)
5、 自由吹一吹,唱一唱。
6、 合唱、坚笛伴奏,唱的同学边唱边拍手、拍臂、拍臂,感受乐曲的拍子及强弱。
五、学习歌曲《金扁担》
1、 出示不带歌曲名称的歌单,分析歌曲的拍号、调号。
2、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并捻拍感受歌曲中拍号的变换。
3、 提问:同学们听了歌曲以后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从山沟沟里修出了一条新公路直通大城市,从此山沟沟里的人富起来了)
4、 老师补充:人们富裕了,多亏有了这条新修的公路,公路好像金扁担,挑着城乡奔"四化"。同学们,我们来给这道歌取个名字好吗?(回答正确后,将准备好的歌曲名称贴在歌单上)
5、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6、 请同学们自己吹一吹、唱一唱,自己学歌曲。
7、 问一问:歌曲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主旋律基本不相同,是第一段的再现,它的形式更丰富、更富有激情。)
8、 请学生坚笛伴奏(能够伴奏的同学自己站起来)其它同学心想歌词,学唱第一乐段。
9、 以活泼、喜悦的心情演唱第一乐段(坚笛以及钢琴伴奏)
10、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a、 请出一名同学用坚笛吹奏第二乐段,其它同学轻声哼唱,并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动作来表现乐曲。
b、 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柔美、舒展) 与第一、三乐段有什么不同?(拍号不同)
c、 请同学们看前倚音 如果把前倚音去掉,大家唱一唱,比较一下好不好?(不好) 为什么?(没有前倚音乐曲显得呆板,加上前倚音后,使乐曲更有特色,更婉转优美。)
d、 视唱这一乐段,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e、 听琴声轻唱歌词,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11、学唱第三乐段
a、 坚笛吹奏,和声部分进入高声部,其他同学心想歌词。
b、 听琴声轻唱歌词。
c、 坚笛吹奏,和声部分进入低声部,其他同学心想歌词。
d、 听琴声轻唱歌词。
e、 坚笛伴奏,演唱第三乐段。
f、 提问:这一段应该怎样处理呢?启发学生:公路修好了,人们高不高兴呀?(高兴) 高兴的时候我们最爱怎样?(笑) 你们看山花笑了,爷爷笑了,再听,老师也在笑。范唱
并在此处贴上笑娃娃脸以提示。
g、 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并接下去,充满激情地演唱第三乐段。
12、学习歌曲结束
a、 歌曲结束句,把歌曲推向高潮并干脆利落的结尾。拍号为
b、 请同学们看高声部中 及低声部中
c、 视唱或视奏高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d、 唱词。
e、 视唱或视奏低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唱好附点四分音符也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f、 唱词。
g、 坚笛伴奏、合唱。
1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想吹坚笛的同学可以吹。
六、课堂小结
这道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分享了苗家人的喜悦,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能练习吹奏歌曲,并进一步感受歌曲。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5】
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乡间的小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带气息的歌唱和头声。
2、技能目标:尝试头声的练习和带气息的歌唱,学唱《乡间的小路》。学会看指挥歌唱。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走进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并充满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
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同学们细想一下,如果是你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 — || lu lu lu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合钢琴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设置疑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绪如何?”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对!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旋律相同。” A段悠闲自在;B段激情飞扬。
2、视唱曲谱。
(学生边划节拍边视唱曲谱、老师钢琴轻弹旋律)
3、跟琴学唱歌曲。
(要求: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演唱——结尾句处理(渐弱))
师:感觉同学们都有点专业水平了,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有一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我们来读一下。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师:同学们笑意写在脸上了吗?眉毛上扬一点,位置再高一点。(示范)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想唱唱吗?
生:跟琴哼唱一下。(加和弦唱唱)
4、加入打击乐器。
除了可以用手击拍,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尝试第一部分加入响板、第二部分加入三角铁、碰铃,学生练一练。)
5、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回答)
师:“是呀,《乡间的小路》唱的是一幅牧归图。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都可以,那么第一部分就用领唱的形式,谁来领唱呢?”
小组合作:一位学生领唱第一部分,四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中响板找三位学生、碰铃一位学生),一组学生伴奏型拍手伴奏;第二部分请学生齐唱(其中三角铁和碰铃各找三位学生);第三部分,两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其余的边演唱歌曲边伴奏型伴奏。注意歌曲演唱的顺序。
三、课堂延伸中了解多元文化
1、师: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呀?生:叶佳修
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叶佳修吧。(课件出示叶佳修的简介)我们前面学习了叶佳修的那一首歌曲?生:外婆的澎湖湾教师:一起来演唱一遍?
2、教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小村之恋》,齐读课题首先老师给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A、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作品,请同学们说出反映了什么内容?学生:恋乡
B、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可以轻声跟唱
C、教师:我们听听歌曲分了几个乐段?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回答。
D、教师:我们再来跟唱一遍,表达一下恋乡的情绪,到间奏的独白处,我们自己用语言即兴表达。
3、教师:古往今来,有很多人用唯美的文字描写着自己美丽的家乡,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诗歌:阿紫的诗歌《故乡》
四、小结:
现在好些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破坏,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请同学们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6】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选自《南海风情》的第三课时《什么结籽高又高》。在这一节课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这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什么结籽高又高》由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歌曲采用2/4、3/4变换节拍,用领唱、合唱的形式,使用渲染情绪的衬词“哎”带有某种“呼唤性”,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音乐知识上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置的。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
②过程方法目标:积极参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体验、探究、创作的过程中,积极的艺术表现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③知识技能目标:感受山歌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与山歌相关的音乐文化。
【重难点】
重点:学唱山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难点:对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并解决了节奏基调上的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穿于以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会有情感,学会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养情感和审美渗透到音乐之中,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情感和说呢没能力)
二、说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多媒体制作课件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视听上的有效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通过对广西人文地理的欣赏,把学生仿佛带入了广阔的广西大地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2.启发开放式教学:(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感觉不一定相同,所以我采用启发开放式教学)
音乐审美中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多运用语言这一根据的艺术魅力,口头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优美、诗意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对音乐作品已经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效果。
3.采用“引导——激情——拓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有理有节,抑扬得当,从而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的课堂设计自觉有序地进行有效性学习。
4.听唱法:听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从音响中获得,所以我采用听唱法。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一、导入:广西景色图片,介绍山歌,观看刘三姐对山歌的视频,(背景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讲解山歌有什么特点,山歌歌曲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二、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聆听感受体验山歌。(体会一领众喝,说出是哪里领哪里和的,详细讲解“哎”的唱法,要求具有呼唤性,但不能大声喊叫。认识延长音记号及波音记号。)
1、学唱歌曲
(1)解决难点变换3/4拍子的小结,划拍唱歌谱。
(1)采用问答、师领生合、生领师合、等各种形式学唱歌曲。(注意八分音符与八分附点音符的正确教唱。)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反复聆听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我运用了视觉图像法帮助学生学习。
四、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歌曲也很多,今天我们学习了壮族的山歌,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唱着《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同学们,再见!(生边唱边走出教室)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歌》。
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童心是小鸟》,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体验儿童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
2.通过聆听《四季歌》,从乐曲主题的力度变化、不同的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
的情绪变化。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创作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四季歌》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给学生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
欣赏
《四季歌》
1.影视激趣,播放媒体(影视)大自然美景 。你喜欢四季哪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四季歌》。
2.播放《四季歌》,思考:相同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聆听 回答
3.弹奏主旋律。唱一唱主旋律
4.再次播放乐曲。思考:每遍主题旋律出现的主奏乐器?每遍
主题旋律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思考 回答
5.分形式演唱巩固
第一次主题由老师演唱
第二次由学生演唱
第三次全体唱
第四次老师唱
6.小结
动感的直观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感受一下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
学唱
《童心是小鸟》
过渡:
师:“一年四季,大自然轮着改变着自己的服装,多少浪漫啊!我们生活在如此美的世界里,该是多么幸福啊!”
1. 欣赏童心是小鸟的MTV,把你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及感受,用
肢体表现出来。
师生律动。
2.看谱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唱一唱。
3.演唱整曲曲谱。
4.演唱歌词
5.师生对唱
6.处理歌曲
小组合作,运用力度变化进行处理,把歌曲情绪的起伏表达
出来。
7.卡拉OK比赛
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创作中模仿、重复的方法,为第二课时中曲调创作活动打下基础。
展示自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他们在快乐的歌声中度过美好的40分钟。
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学习本歌后,希望同学们更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表现大自然,更希望你们如小鸟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一把雨伞圆溜溜》和曲调的创作活动
教学目标:1.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2.体验儿童们在雨中的欢乐情绪,培养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曲调创作
教学准备:音响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学唱
《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边听音乐边给句末休止中加进╳╳ ╳拍手节奏。
4.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
5.让学生说说难点节奏,找找相似的乐句,并且唱唱。
6.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7.学生演唱曲谱。
8.朗读整曲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9.加进句末拍手节奏,演唱歌曲,加以巩固。
在轻松的拍手节奏的过程中,熟悉了歌曲,感受了歌曲的欢快的情绪。
曲调创作
1.出示《一把雨伞圆溜溜》其中几句重复反复的乐句,分析歌曲的创作方法。
2.当当作曲家,出示旋律5 .6 5 3 ▏4 .3 2━ ▏给它发展成完整的4小节。强调后两小节节奏与前两小节可以相同或相似,终止音一般落在DO上。
3.唱一唱自己的歌,进行一下音乐擂台赛。
充分肯定他们的创作热情。
结束部分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聆听《秋收》
2.竖笛练习《故乡的亲人》
教学目标:1.聆听由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
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
2.巩固竖笛“ ”的指法。
教学重点:欣赏《秋收》
教学难点:画图形谱及进行主题比较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随《秋收》进教室。
2.师生问好
欣赏
《秋收》
1.欣赏陕西民歌《秋收》
2.学唱第一段歌词
3.唱一唱书上主题一的曲谱
4.理解图形谱也就是按着音的高低走向形成的,唱图形谱。
5.分别放主题一和主题二的音乐,分别画出图形谱,然后进行比较。其实两个主题旋律线差不多,只是稍微变化了一下,但是表现的情绪大不一样,一个是欢快活泼,一个是舒展明朗。
6.听全曲,记录主题一和主题二的出现顺序以及每一主题出现用到的乐器,可以在30页选择。
7.再次聆听全曲,创设秋收的劳动场景,让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体验一下农家幸福欢乐的心情。
音画同步,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及情绪。
给学生创造 “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来自生活,生活中充满着音乐。
竖笛练习《故乡的亲人》
1.复习“ ”的指法。
2.音阶练习:
注意高音的声音集中,但用气不能过大。
3.复习《樱花》与《苏武牧羊》。
4.学吹(二声部)《故乡的亲人》。
(1)教师示范:分别吹奏高、低声部。
(2)学生分高、低声部自学各自声部(轻声),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各声部展示,教师给以指导纠正。
(4)教师再次有感情地示范,并讲解歌曲的曲作者福斯特及其作品创作背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5)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表演二声部合奏。
结束部分
随音乐《秋收》走出教室。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8】
第一单元风儿在歌唱 教材分析:
1、歌曲:《校园的风》是一首进行曲的体裁。旋律活泼、轻快、富有朝气。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很具有时代的气息,应该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把这首歌曲演唱好,有一些难度,主要表现在;节奏复杂(弱起节奏、符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并且旋律起伏较大。
2、歌曲:《晚风》是一首来自俄风格的罗斯二声部合唱歌曲,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3、欣赏:《抖空竹》 是王义平为联合国国际儿童节而作的管弦乐曲组曲中的第2首,音乐形象生动感人,表现手法妙趣横生,易于少年儿童接受,其技术的难度 也适于演奏,很受欢迎。
《放风筝》是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描绘了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而且,寄托了作者对风筝的美好期待和祝愿之情。
4、音乐实践:《春风》是来自日本的儿童歌曲,由和田微三作词,广濑量平作曲,罗传开译配。轻快流畅的旋律,富于动力和弹力的节奏,饶有趣味的拟人化歌词,既表现了春风的生动景象,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烈期盼和纵情歌唱。教学内容
1、唱:《校园的风》、《晚风》
2、做:设计动作表演、节奏填空、听音填空
3、听:《抖空竹》、《放风筝》
4、玩:《春风》
5、八孔竖笛:落水天、la’的指法、山楂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能用连贯、流畅的歌声富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练习,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旋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3、在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4、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景和管弦乐器的表现力,感受吉他的音色。
5、八孔竖笛:进一步巩固高音孔的掐孔方法,初步学会la’的吹奏方法,能富有表情地吹奏两首乐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校园的风》、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热爱自己美丽的校园;
2、学唱演唱弱起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校园的风》
教学难点:
1、弱起拍的演唱;
2、根据节奏谱写音乐短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言:
二、播放歌曲《校园的风》
1、问:校园的风是怎样的风?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
2、介绍歌曲:歌曲由陈默作词、康复元作曲。这是一首用进行曲体裁写成的歌曲,歌曲以大自然之中的风来借以表现校园里的自信乐观、文明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我们在这样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练习:
2/4 OX XX |X X.X||
2/4 X X X| X-|XX
XX|| 要求:念一念----拍一拍
2、跟琴用“LA”模唱旋律,要求划拍;
3、按节奏读歌词;
4、教师范唱歌曲;
5、教师分句教唱;
6、跟琴齐唱全曲,教师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处理;
7、分组唱一唱,并进行评价;以自评,互评的形式进行。
四、创作:完成第3页的----创作旋律短句
1、提示:
a、据节奏进行填写; B、情绪色彩的表达;
2、分组创作:
3、分组展示;
4、评价;
五、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晚风》、欣赏《春风》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演唱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选择二声部的合唱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三、聆听歌曲:《晚风》
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
2、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俄罗斯风格的 二声部合唱曲,K.乌申斯基词,A.托姆作曲,张宁译配。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四、学习歌曲:
1、分声部聆听,感受 声部的旋律特点;
2、学习第一声部:
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划拍; 按节奏读歌词; 轻声跟琴唱歌词;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进行处理歌曲:声音的轻柔、节奏的稳定,自然的换气,表情的自然;
有感情的齐唱第一声部。
3、学习第二声部,(步骤同上)
4、分别练唱两个声部。
5、分声部练习。
6、合唱歌曲:注意声部的均衡性和层次感。
五、全体表演:合唱《晚风》
六、欣赏《春风》
七、延伸:引导口琴(竖笛)吹的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练习并进行合奏。
第二单元 祝福妈妈
教学内容:
1、唱:《祝福妈妈》
2、听:《烛光里的妈妈》
3、玩:《只要妈妈露笑脸》、《鲁冰花》、《棕榈树下》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学唱,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演唱时能做到均衡、和谐。
2、继续感受三拍子韵律,丰富对民歌音调的积累。
3、通过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感受其音乐形象。
4、八孔竖笛,继续学习吹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重点: 唱好三部合唱歌曲,感受美妙的合唱效果。
教学难点:增强对民歌的了解与认识。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祝福妈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祝福妈妈》,感受歌曲情绪,了解藏族歌曲的特点,能够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母爱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祝福祖国,培养。
教学重点重点:
1、唱歌《祝福妈妈》 2教学音乐知识连线。
教学难点:
1、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2、体会歌曲《祝福妈妈》的内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CD、气球、彩纸、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放歌《妈妈的吻》)师:嗨!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见到你们很高兴!大家请坐!还记得这首歌吗? 生:记得!——《妈妈的吻》
师:是的,上节课学的,我们一起唱一遍好吗? 生:好!(跟唱一遍《妈妈的吻》)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从刚才歌声里我听出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为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歌《祝福妈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的把歌词读一遍,读完请举手。
1、学生读歌词(同时放《祝福妈妈》伴奏一遍)师:放下手,关于歌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呀拉索”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想问的吧!《祝福妈妈》是一首藏族歌曲,“呀拉索”是藏语中的感叹词,没有实际意义,类似普通话里的“啊、哎……”,以后,如果你在歌曲中看到这三个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首藏族歌曲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藏族风景最有名的就是西藏了。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赏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美丽的西藏,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到、想到了什么?
2、初听歌曲(听赏《祝福妈妈》一遍)师:谁说一说?
生:
1、生
2、生3……
师:大家说的太棒了!老师想带大家到西藏去旅游,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师:来,坐上火车,我们走了!
3、复听歌曲(带学生在室内绕一周,说“到站”学生回位。复听歌曲同时播放藏族风景图片)
师:西藏太美丽、太神奇了!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真的到西藏去看看。下面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向往随音乐轻声唱一遍。
4、学生轻声跟唱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我们放开声音唱一唱。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5、再次跟唱
6、教学连线——圆滑线、延音线
师:大家唱得真好!下面同学们休息一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歌曲中有很多“︵”的符号吗?
生:发现了,在音符上边。
师:它连接了两个音或多个音符,是不是? 生:是。
师: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这个符号出现了几次?它连接的音符有什么特点?生:19次。它连接的音符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师:***同学说的很好!(出示课件)连接不同音符时,它叫圆滑线。演唱时要唱的连贯、圆滑。连接相同音符时,它叫延音线。演唱时要唱成一个音。(指导圆滑线、延音线的唱法)师:下面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哪里用了圆滑线?哪里用了延音线?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准!(学生找完汇报)
师:找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跟伴奏演唱,体会一下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唱法。
7、跟伴奏演唱,体会连线的唱法。(学生再次跟唱一遍)师:同学们唱的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教师鼓掌)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歌曲的情绪,我们应该怎样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呢?(小组讨论汇报)分析歌曲唱法:歌曲前半部分描写了用“白云做棉袄”、“星星做项链”、“太阳的温暖”、“我唱歌儿”做礼物送给妈妈,是叙述的语气,要唱的稳一些,“祝福妈妈幸福安康”一句要用心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祝福,后面的“索……呀啦索”表示对妈妈的无限祝福,要大声唱。要让妈妈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热情。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而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你们知道是谁吗?(祖国妈妈)让我们认真做礼物,高声送祝福,把祝福送给自己的妈妈和祖国妈妈好吗?
8、跟伴奏齐唱师:唱的真棒!给自己鼓鼓掌吧!同学们,除了歌中唱的这些,你还有什么礼物要送给妈妈吗? 生:有。
师:请大家把你想送妈妈的礼物写下来,为《祝福妈妈》创编第四段歌词,下面小组合作,看哪组创编的又快又好!并为大家演唱!编好的请举手!优秀作品老师会发奖!现在开始!
9、创编歌词(小组活动,创编歌词,并排练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10、汇报成果(三组)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的礼物喜欢吗?(喜欢)下面请组长把气球吹起来,请同学们在老师送你的彩纸上写上一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可以写给自己的妈妈,也可以写给祖国妈妈,写好后把它粘在气球上。(学生活动)
11、齐唱《祝福妈妈》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手握在一起,齐唱《祝福妈妈》,让五彩气球把我们真诚的祝福带给我们亲爱的妈妈,好吗?(好)(齐唱《祝福妈妈》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采一束鲜花》 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
2、柔声演唱《只要妈妈露笑脸》,引导学生从妈妈的爱到祖国的爱的情感升华。教学重点:柔声准确的演唱此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并能通过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学生欣赏歌曲。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吗?(板书:只要妈妈露笑脸)
2、听了这首歌,你们想说什么?
3、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笑”。(在“笑”下加点)
二、板块一:“笑”好不好?
1、你们认为“笑”与“哭”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2、分四人小组思考讨论。
3、集中交流。
4、小结过渡:通过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笑比哭好,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使人年轻,笑能使人快乐。
三、板块二:为笑设计广告语。
1、谈话:如果笑就是种商品,你能为笑设计一些广告语,每个人都笑口常开吗?
2、学生自行设计广告语,然后讨论交流。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
3、小结过渡:
看了大家设计的广告语,人们都怦然心动,希望自己能得到笑,能“买”到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笑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不少人笑不起来,得不到微笑。
四、板块三:为什么笑不起来?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展开调查,了解一下在你们的亲人朋友当中谁提不到微笑,或是很少能会心地笑一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分组讨论交流:
笑不起来,是因为。
3、小结过渡: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笑不起来,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可能是工作中遇到了烦心事,更可能是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担心、牵挂了。
4、再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5、听完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五、《只要妈妈露笑脸》可以说是一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衷心的祝愿,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的父母的艰辛,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子女日夜操劳,真的很辛苦,做子女的确实应该体谅父母,使他们不再为自己担忧,能够会心地笑一笑。
六、完成习作《只要妈妈露笑脸》。
安全小常识: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 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长辈......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9】
一、说教材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木鼓歌》。
《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观看课本上的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欢快。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感知佤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用打击乐器、自编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在学生打击乐器和律动上。
六、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习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通过为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和简单的舞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10】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10册戏曲欣赏课东北二人转——《黑土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说课。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人转是地方戏曲曲目,它是东北人培育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距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以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呈现着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东北人的喜爱,它代表着东北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
教材首次将地方戏曲作为欣赏内容呈现在小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与以前的欣赏内容增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通过该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北地方戏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地方戏曲,为今后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地方戏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当今的城市孩子喜欢和崇拜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大多排斥,对中国的戏曲更是觉得乏味和无聊。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戏曲”欣赏课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二人转音乐的各种要素、表现手法做出整体性的反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二人转的美,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基于以上理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听赏、感受东北地方戏曲,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能够哼唱二人转《猪八戒拱地》的唱腔,并模仿、体验二人转的各种表演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教学活动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二人转愉悦的欣赏过程。
2、在探究和表演活动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东北二人转的听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发扬和传承东北民俗音乐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二人转。使学生对地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会哼唱二人转的唱腔并表演二人转或二人转的小曲、小帽等。
经过对以上的分析,我做出如下诊断:
在现今科技、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仅凭传统的录音机和教材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五、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听”为主,,过于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教学资源单一,欣赏过程枯燥;感知通道单一,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乐曲的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听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1、教学资源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资源不足,扩展学生想象和思维空间、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2、可以为“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提供环境,让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够做到真正的主动参与。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进行我的教学活动。
教法——“视听结合”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点击课件,边放边说)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我的家在东北》这首歌曲。通过MTV的画面和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东北的美丽富饶,黑土地的宽广辽阔,以及东北人的热情豪放。
接着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我们东北好在哪里?你知道有哪些特色?
在师生交流中使学生在物产及文化方面对东北有所了解,为自己是东北人而感到自豪,以喜欢东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喜欢表现东北的通俗音乐进一步产生想要了解东北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二人转。(打开首页)进入今天的学习重点环节。
视听结合感悟欣赏(打开网站,边说边操作)
教师打开学习网站,初步让学生感受二人转,然后进入二人转介绍栏目,让学生根据首页上的内容,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二人转的由来、发展历史、特点、表演形式;以及二人转的唱腔曲牌、道具、乐队、二人转的小曲小帽。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了以往欣赏课上来就听,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多个感官去感受、欣赏、了解二人转。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了学生学习抵触情绪,为后面的学习哼唱和表演奠定了基础。
引出重点个性化学习
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后,开始进入到欣赏学唱唱腔环节,教学选择《猪八戒拱地》片断展开学习活动,首先我先让学生观赏这个片断。(播放视频)
然后让学生分析二人转有哪些表演特点?
学生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总结出,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表演诙谐幽默等等。
通过视听觉的感受以及特点的分析,学生对二人转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在此时提问:
这样有趣的曲目,你们想不想学着表演呀?在这里我没有仅仅强调学唱,而是鼓励同学们可以根据视频学习二人转表演中的其它原素(如舞手绢)。(《猪八戒拱地》一直播放到这个里)
下面是学生学习过程:
1、看视频跟唱、学唱(视频)
3、男女分角色学唱(视频)
4、教师指导难以唱准的“小节”(照片)
5、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与分角色演唱表演自己喜欢的环节)。(照片)
6、学习舞八角巾和扇子。(照片)
7、鼓励学生模仿和创编有自己特色的二人转(视频)
8、与教师搭架子表演(视频,一直放到下面的语言说完)
此时师生融为一体,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学
习感受二人转的曲调、表现形式、道具等,学习乐趣不断加深,对二人转所代表的东北的民俗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理解。从而突破了难点。
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课至此时进入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感,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提出了另一个目标,(进入网站)二人转除了小曲这种表演风格还有其它的表演风格,你们想不想欣赏其它几种表演风格呀,能不能试着再学一种?
随即老师打开学习网站,根据学生的要求去欣赏其它几种表演风格。
阎学晶的《二十四节气歌》(小曲)
小帽《小拜年》
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还跟着哼唱了一段(视频)
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之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更进一步拉进了学生与地方戏曲的距离,使之更加喜欢我们东北的二人转。
(视频)课近尾声,我请同学们说出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热爱,发扬光大东北的二人转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我请同学们站起来挥起手里的扇子、手帕,载歌载舞。在热烈的气氛中共同展现东北人的热情和豪放情怀,在欢快的二人转演唱中结束本课。
七、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为音乐课堂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刚刚的教学片断中,以为各位评委充分展现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就不加以详细的叙述了。
在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尝试中,证明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欣赏课整合其教学效果是优于常规教学的效果,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同时不要过于注重“视”,忽略了听与唱。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评委点评。谢谢。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11】
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五年级音乐课件【篇12】
五年级音乐上册精选汇总教案一: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五年级音乐上册精选汇总教案二: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五年级音乐上册精选汇总教案三: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课件必备]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必备]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说教材
1.教材位置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在教材的p9D11,其中p9D10为课文内容,p10D11为思考、练习及阅读链接。
2.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组课文是以“我爱读书”为专题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感受到书能让生活变得轻轻而舒适,让人生变得充实而智慧。
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而孤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3.编者意图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是“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有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4.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认识“侣、娱”等四个生字,会写“侣、娱”等九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喜爱的语句,背诵第七自然段;
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将书作为伴侣的原因,感悟读书方法。
5.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难点:
①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发;
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会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读书
名言
和读书方法,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搜集到的信息中提取有益于自身学习的知识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读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四、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课标点明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的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自身经验出发,感受课文内容。我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论应该怎样读书,认识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会有所收益。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课中应组织讨论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使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分享
老师在上课前通常都是要准备课件的。那么,小学生的课件应该怎么准备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
8.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1、2、7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27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蚂蚁搬家图)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蚂蚁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蚂蚁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只蚂蚁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蚂蚁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还有好多学生想汇报的,则要求他们与同桌交流。)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板书: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学生尝试先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请一个画得最快的学生把作业进行展示并说出画法。)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学生先画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参与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不仅是对面和体关系的学习,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将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由“整体辨认”到“局部特征刻画”的转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播放音乐喷泉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音乐喷泉,发现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活动2【活动】
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
(一)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体会点动成线
课件演示:
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2、体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师引导学生拿一支笔和长方形纸进行线动面动的操作,领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预设:线动:平移——长方形;旋转——圆形;斜移——平行四边形;波浪面。
面动:平移——长方体;旋转——圆柱体
3、结合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课件出示“流星、雨刷、转门”图,引导学生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知道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板书点线面体)那么面如果旋转又能形成什么样的体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
(二)探究“面的旋转”
1、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选取平面图形和小棒制作小旗,然后快速转动小旗。
2、组内交流:小旗以哪条边为轴,快速转动后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关注并辅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情况)
2、学生汇报。
(1)圆柱的形成
a、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短边为轴、对称轴为轴快速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体。
b、三个学生一起转动,观察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以不同的边为轴进行旋转,都得到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样子不相同。
c、引导学生发现以长方形一条边为轴进行旋转,其他几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出示转动器转动小旗。
学生汇报。
(预设:两条短边旋转变成圆形,另一长边旋转形成一个弯曲的面。)
d、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圆柱形成过程。
认识曲面。(板书:曲面)
(2)圆锥的形成
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以另一条直角边、以斜边为轴,快速旋转形成圆锥体。
(出示两个倒扣的圆锥实物)
b、引导发现以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另外的两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想象回答
c、几何画板看圆锥形成过程。(课件出示)
3、练一练
(1)学生先想像每个图形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结合立体图形想象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2)整体出示立体图形,学生判断。
(课件抽象出圆柱圆锥)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动手转一转、动脑想一想,探究出一个平面图形绕着轴进行旋转,就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形。接下来我们要探究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圆柱和圆锥的面的特点。(板书:圆柱圆锥)
(三)探究圆柱和圆锥面的特点。
1、举生活中的例子。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和圆锥,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生举例)
2、探究面的特点。
学生互动交流。
3、学生汇报。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电子白板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等)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圆锥的特征: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4、圆柱圆锥面的区别。
圆柱和圆锥的面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别呢?
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刚才我们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探究出圆柱圆锥面的特点。
活动3【活动】
三、课堂总结,微视频深化理解。
1、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说体会。
2、微课: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面的旋转。
3、结束语。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课前准备:
首先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学做一节手操,好吗?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 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 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正在彩排节目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2个小朋友之间牵着一根彩带,用了几根彩带,把一根彩带看成一个间隔,那6个小朋友之间是几个间隔?
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 再次感知,找到规律。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那么8棵树、9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
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谁来汇报一下?
边板书边说: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
那20棵树呢?
看来,告诉你们植树的棵数,让你们说出间隔数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如果一排树之间有22个间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树吗?
那30棵呢?(2人说)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 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 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 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
4.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5. 交流。
6. 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 基本练习:
师:近几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一个个休闲广场的建立,一条条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为一座具有内涵与魅力的花园城市。最近,我了解到有关胜利路步行街有这样一些信息。
那同学们能根据题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第二步为什么要加1?
师:刚才这道题同学们解答得很顺利。
师:现在把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看看你们是不是还能很顺利的解答?
师问: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
师:虽然邓老师对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还是没有难倒同学们,那刚才在做这两题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题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可以先思考再讨论)。
我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第一题是根据总长找到间隔数,再利用间隔数求出路灯的盏数,而第二题是根据路灯的盏数找到间隔数,再利用间隔数求出总长,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
2. 变式练习:
师:2005年最受关注的两个人物,你们知道是谁?他们就是航天英雄聂海胜和费俊龙,神六号的成功发射,让人们欢心鼓舞,作为一名中国人也为之自豪。你们知道吗,宇航员叔叔他们是每2小时(师读题)。
听了这3位同学的想法,你们会支持谁?说说理由!
3. 综合练习。
师:中国的体育界也有一位英雄,猜猜他是谁?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再一次为他助威、呐喊!根据信息,学生讨论,借助计算器算出刘翔一共跑了多少米?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1.观察课本第29页的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分析例题,写出等量关系,并试用方程解答。
4.想想还有别的算法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吗?你们喜欢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2.课件出示:从画面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9.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1/3.
(3)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
……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小朋友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列出这题的等量关系,并解答。全班交流。
2.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出例题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能找到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你能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应该如何解设?小组讨论,再由教师指名在黑板上演示。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χ×2/9=6
χ×2/9÷2/9=6÷2/9
χ×=27
3.想一想,还有别的.算法吗?怎么算?为什么?
6÷2/9=27(人)
三、巩固练习,实践探究
刚才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1.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人数是多少?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人数是多少?
(3)操场上踢足球的有9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操场上参加活动有多少人?
(4)操场上踢毽子的有3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9,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
2.某月双休日 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板演过程中,着重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
3.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χ×1/5=30 χ×2/3=40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设置疑问,运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运用此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归纳及交流的能力。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分蛋糕”的情境入手,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数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具 三种颜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与除法(一)
⊙设置疑问,导入课题
1.下面各题的商可以分为哪几类?
36÷6=6 4÷5=0.8 80÷5=16 5÷10=0.5
3÷7=0.428571428571… 4÷9=0.4444…
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36÷6=6和80÷5=16的商为整数;
4÷5=0.8和5÷10=0.5的商为有限小数;
3÷7=0.428571428571…和4÷9=0.4444…的商为循环小数。
2.师总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板书:分数与除法(一)]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回顾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出课题。
⊙层层深入,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师引导学生读题,提问(1):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写出怎样的算式?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预设 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分别列式为1÷2和7÷3。
提问(2):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蛋糕?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预设 生:每人分别可以分到块和块。
提问(3):与1÷2之间是什么关系?与7÷3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可以明确:1÷2=,7÷3=)
2.初步探索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师:观察1÷2=,7÷3=,说一说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表示为分子除以分母,其中,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即: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质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意自然数?为什么?
(不可以,这里的b≠0。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为0。教师板书:b≠0)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
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
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图案带来的美感。
教学板书:
欣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需要加强。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合集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设施。这份特别为您准备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绝对是您所需要的,希望我的观点能够让您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规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1】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指针旋转的过程,唤起学生对旋转的记忆。
师:(出示课件:钟面模型)分针从12转到3,怎么旋转的?
生:分针顺时针旋转了90度。(师拨时针逆时针各旋转引出180度)
2、出示视频广交会会旗
师: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繁荣,人人都要奔小康,衣食住行是我们生活的中最重要的部分,商品经济也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20xx年广交会已经胜利举办,大家想不想去参观参观?同学们参观的同时能发现录像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老师就奖励他一个笑脸好吗?
生:好!(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对,广交会的会旗是利用我们数学当中的旋转知识设计出来的(奖励笑脸)广交会会旗旋转宝橡花的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是怎么样形成的?
师:前后做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生:学生交流汇报:用旋转的方法变出图案;有的是顺时针旋转,有的是逆时针旋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出来的。你们想不想试试,也用这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图形的旋转问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图案,激趣引入。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欣赏两组由旋转的方式形成的图案,大家看图案美丽吗?
生:美丽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板书)
2、学生探究,师生互动,
师:现在就让每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们一同旋转出第一个图案
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师:各组说一说你是怎么旋转成图案的呢?
老师小结:同学明确旋转过程中,基本图形的形状、大小并没有变,只是基本图形的位置变了。旋转点、度数、方向都可以使基本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提出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
三、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1、学生设计、创造。
师:现在你已经有资格当设计师了,拿出方格纸,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学的旋转的知识来设计图案,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设计的图案最具创意,最具魅力。
2、作品展示。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设计好了,迫不及待地让我们欣赏。好东西是应该大家分享的`,对吧?谁能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全班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其余的同学间相互欣赏,说说设计的意图、用处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不仅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作品,还能将作品应用于生活之中。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能力啊!
四、总结收获,结束新课
师:同学们,把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可以增添图形的魅力,使图形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会欣赏美,更会创造美,老师相信:有了大家的创造,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今天你有收获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漂亮的图案,请大家回去找找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
2、实验验证
出示实验要求
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
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
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
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两个物体的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经常可以看见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的情景,请你们以两辆汽车为例,说一说两车行驶的方向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
如果两车一直相对而行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相遇的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新授
1、请看大屏幕,认真观察两车相遇的过程。(电脑演示两车相遇的过程)
你能简单的有条理的把刚才两车相遇的情景描述一下吗?
刚才同学们看到两车相遇的过程有几个物体在运动?
(出示:两个物体在运动)这两个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出示:①出发的地点
②出发的时间
③运动的方向
④最后的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一一出示答案。
①出发的地点、两地
②出发的时间、同时
③运动的方向、相对
④最后的结果、相遇
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再描述一次两车相遇的过程。
[评:通过大屏幕演示,由学生概括行程问题中“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概念,加深了对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认识。]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两辆汽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对而行,小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大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齐读题。
(2)同学们想一想,试一试,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做完后与同学交流列式的理由。
(3)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板书
50×3+40×3
=150+120
=270(千米)
(50+40)×3
=90×3
=270(千米)
(4)这两种解法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请电脑老师一起再来验证一下。
先看第一种解法:50×3是什么意思?(电脑演示)板书:小汽车行的路程
40×3呢?(电脑演示)板书:大货车行的路程为什么要相加?(电脑演示)
板书:总路程
再看第二种解法:邓老师对于50+40是什么意思,不太明白,谁能告诉我?两个速度相加之和(手势)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速度和(电脑演示)3表示什么?经过3小时两车怎样了?这个时间又可以叫什么时间?板书:相遇时间为什么要用速度和×3?说明有几个速度和?(电脑演示)用速度和×相遇时间求出的是什么?板书:总路程
(5)比较这两种解法,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虽然两种解法不同,但都求出了什么?
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6)质疑。对于解答这种求总路程的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
邓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你们:小汽车行了几小时?大货车行了几小时?为什么相遇时间不是3+3等于6小时呢?
[评:让学生尝试完成两种解法,突出“速度和”概念,该环节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演示的功能,完成了“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的认知过程。为后面的实践变式教学作好了铺垫,所以后面的基本练习中把相遇问题求总路程的数量关系迁移到工程问题的求总工作量问题,开放发展题中迁移到实际问题,迁移过程都是水道渠成。
三、基本练习。
1、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6分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只列式不解答)
2、师徒两人合做一批机器零件,师傅每天做78个,徒弟每天做56个,经8天完成任务。这批机器零件共多少个?(只列式不解答)
指名列式,出示两个算式78×8+56×8、(78+56)×8
问:78+56能不能也像速度和一样起个三个字的名字?(在78+56上面出示工效和)
四、开放发展题。
1、(电脑演示)长沙火车站到五一广场的五一大道长3300米,一辆的士和一辆公共汽车同时从五一广场和火车站相对开出,的士平均每分钟行驶650米,公共汽车平均每分钟行驶450米。经过2分钟、3分钟、4分钟,两车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评:五一大道是湖南省会长沙市最美最宽的路,沿途高楼林立,老师巧妙地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紧密结合。]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你们是怎样判断出经过2分钟两车没有相遇?两车相距多少米?
你们又是怎样判断出经过3分钟两车相遇了呢?
经过4分钟两车相距多少米?怎么想到的?
2、问:在现实生活中,经过3分钟两车一定会相遇吗?为什么?
3、请看下面两种情况。(电脑演示)
(一)、长沙火车站到五一广场的五一大道长3300米,一辆的士和一辆公共汽车同时从五一广场和火车站相对开出,的士平均每分钟行驶650米,公共汽车平均每分钟行驶450米。的士开出2分钟后,遇到红灯停了一分钟,经过3分钟,两车一共行驶多少米?
(二)、长沙火车站到五一广场的五一大道长3300米,一辆的士和一辆公共汽车同时从五一广场和火车站相对开出,的士平均每分钟行驶650米,公共汽车平均每分钟行驶450米。的士因上客,等公共汽车开出后1分钟,的士才开出,再过2分钟,两车一共行驶多少米?
要求:只列式不计算。男同学解答第一题,女同学解答第二题,做完了可做对方的题,比一比哪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改编应用题。
今天同学们学会了解答相对而行求总路程的各种应用题。(出示例题)
如果要将例题改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怎样改?如果要改成求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或大货车的速度,又要怎样改?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指名改编。
这几种应用题怎样解答,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
评:教学进入“开放发展题”环节,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时,由于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余地,儿童的思维也明显活跃。邓老师设计的有关五一大道的实际问题,辅以电脑场景演示,一下子就建立了“问题情景”。邓老师问:“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的开放式提问,使学生欲言不止……又问“在现实生活中,经过3分钟两车一定能相遇吗?”学生回答了好几种可能:如汽车有可能遇到红灯;可能出车祸;公共汽车要停站;堵车;的士要接客;两车出发的时间不一定同时等等,体现了学生思维创新开放的特点。老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变式题与改编问题的策略评价教学。构建了“问题情景――数学建模――成评价与运用”教学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二)演示动画:复习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一)理解意义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2.演示动画:1
3.引导学生理解的意义.
教师提问:怎样求出 米花多少钱?
13.50.5
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练习: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结
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练习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二)学习法则
引导讨论:理解了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演示动画:2
3.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670.3 2.146.2
5.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反馈练习
(一)根据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二)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质疑调节
(一)这一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由学生总结概括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问题、提醒别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组织学生答疑、解疑.
五、巩固发展
(一)不要计算,说出下表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二)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地写出后面每栏中两个数的积.
(三)列竖式计算.
1.823 0.370.4 1.05625
(四)一个长方形长是1.35米,宽是0.48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体重是0.326吨,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书设计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教案点评:
是小数乘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复习中通过动画演示,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和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①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③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7。)
(1)教师:我们刚才发现了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2)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3)验证: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4)表示: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教师板书:40075=5.333。)
(5)揭示: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8。)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8。(PPT课件演示。)
(2)学生用竖式计算2818,78.611,并指两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特点?(PPT课件演示。)
(4)思考:你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5)揭示: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6)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7)归纳: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33页看看是怎么说的,教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
0.426426 1.444 6.32121 3.1415926
【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循环节?
②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循环节以及如何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3)老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例如7.14545记作,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自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PPT课件适时演示。)
(1)尝试计算:我们刚才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
(2)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3)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4)教师概括: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这里利用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的教学资源及1516和1.57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通过教师的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5)质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看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是无限小数,但不是循环小数。)
(6)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6题。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②组织学生交流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取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9题。
①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③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比较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快乐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6】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2).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3).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4).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2.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一课,在本单元中位于“长方体的认识”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一节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像、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展开与折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正确的研究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操作实践、课件演示、焦点问题讨论等方面,以达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评价任务
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5分钟
活动一(5分钟)
想做漂亮的礼品盒?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3分钟
活动一(
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2.出示做一做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解疑答惑
发现规律
12分钟
活动一(
想、正方体的展开图。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剪一剪。(汇报后板书)
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巩固训练
达标检测
10分钟
活动一(
3题。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评价目标二)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简单的展开与折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研究其它的立体图形。相信同学们随着课后的不断研究一定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7】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
2、2/4、3/6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的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
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彩色笔等。
(五)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有关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这一知识迁移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中来。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1.折--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
2.画--让学生用彩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3.想--1/2
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4.问—从1/2=2/4=/4/8"中,你发现了什么?
5.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这一环节计划用8分钟。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起发给每位学生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电脑显示三张涂色的纸条,学生分别用分数1/
2、2/4、4/8表示。)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这一环节计划用18分钟。
我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
2、2/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
(3)从"1/2=2/4=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
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这一环节计划用12分钟。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1)3/4=6/8(2)3/8=12/2(3)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4/51/64/94/612/16
3/42/320/256/368/18
四、说板书设计
我能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精心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让阿凡提给三个儿子分田地,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等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
2、乘
4、乘8,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另外,在故事导入时,我也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三个儿子有没有吃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学生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抓住关键词,把握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个数分类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经历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质数与合数”。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质数与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运用较少,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难点。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2.把握整数按因数个数的分类法,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能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3.通过研究质数与合数特征的学习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师板书“1=”……“20=”,教师不言语,用手势引导学生按要求说出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中可能出现用1或小数的问题,师用手势提醒“不用1”“用整数”。
2.师:按“用整数、不用1”的要求无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质数;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合数。
教师依次在这些质数的前面填上“质数”、“合数”,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师板书时说出“质数”和“合数”。
“活动一”全过程教师基本不言语,只用手势或神情来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神秘感,在创设静谧的氛围中静心体会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质数都是奇数;对策:教师指出2是质数、15是合数;
合数可以写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质数无法写出乘法算式。
2.教师擦除“不用1”,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再进一步用因数的个数来探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从乘法算式中,学生很快并能清晰地发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则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三个因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有两个因数,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1应该是质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的本身还是1,所以1应该只有一个因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把板书写完整。
5.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并尝试根据因数的个数归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会运用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进行判断,充分感受到知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继续寻找30以内的其它质数。
2.做一做:出示数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将数字卡片填入质数与合数相应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不断的寻找、发现与判断质数的练习中,使学生意识可以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巩固质数与合数特征的认识。
⑴两个质数的和是10,积是21,他们各是多少?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91,他们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在括号里填上质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正在尝试解决一道世界难题,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这个世界难题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还未解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请同学们进行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查找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在适度拓展中,尝试解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小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留有空间,让学生课后探究。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9】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 “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从游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悟公倍数。(预设5-6分钟)
具体操作:
首先我手里拿着数字卡片,给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游戏—抢倍数游戏。面对全体同学讲一下规则:找两个同学上来,一个负责抢3的倍数,一个负责抢2的倍数。老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过了抢的时间老师会把卡片收起来。最后抢的多的同学获胜。
然后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要求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
当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游戏,其他学生做裁判共同参与。
接下来游戏,当第7张卡片出来的时候,两个同学会同时抢6这个数字。如果没有出现抢的局面。我会再出示12这个数字。学生很容易发现并说出:数字6是决定游戏胜负的关键,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紧跟着追问:“为什么都来抢6这张卡片”。先让这两个代表说说,再让其他同学说说。
然后揭示出公倍数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我们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及概念。)
引导学生想想: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的公倍数?
学生答出12、18、24等数,并用这些数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数的概念。
及时表扬说的对,说的完整的同学。多让几个同学说说,并让同桌说说,强化公倍数的概念。
【设计理念: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他们连在一起,那是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学习一个概念,需要组织起适当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所以复习倍数的知识是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意义的关键。为了创设学生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关注6是3和2的公倍数,建立公倍数的概念。体现了认知的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这一大环节是深刻理解公倍数,建立最小公倍数的重点内容,为此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 固定的正方形边长,选择长方形墙砖。(预设6-7分)
首先在前面通过游戏感悟公倍数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公倍数能在生活中帮我们做什么。
(出示生活情境,课件显示。)
当学生明白题意后,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墙壁正方形平面图,
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得到不同的方案。
然后让学生汇报想法,谁来说说: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怎样铺的?
在汇报方案时,学生都会选择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适时进行追问:“正方形墙面墙壁的边长所用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自主发现:按照要求进行,所铺成的正方形边长必须是小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倍数这一结论。
这个时候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这一结论。
其次我再追问:“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
学生很容易答出,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最后我作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搭建的“脚手架”过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公倍数的意义,这样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有利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
(2) 用固定的长方形墙砖,铺多个的正方形。(预设6-7分)
从上个环节直接过渡到问题中。“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很有价值的发现。(课件出示情境)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这样的理念,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以下简要说明:
1.创设情境,让学生易上手。
新课伊始,让课堂走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2.自主探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敢于放手。
在例2的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然后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并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循序渐近,使学生成为学习小能手。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师:瞧!文化广场真热闹,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你们想玩吗?(课件出示卖风筝画面)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1.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尝试计算。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有3个小朋友也想去放风筝,他们都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出算式吗?
预设生1:根据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列式为3.5×3。
生2: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5×3。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尝试计算。
师: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
(3)展示方法。
师小结:我们在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时,可以用小数连加来解决,也可以把3.5元化成元、角来解决,还可以把元转化成角用乘法竖式计算来解决。
设计意图: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尝试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篇11】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6-67页相遇问题,要求会用线段图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会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难点是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的抽象,对同时相遇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具体体现在。
1.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一开始我就从与张老师的握手中引入“相遇”,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相遇”,并能自主地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本着“从生活入手—抽象成数学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应用生成的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明确问题的产生,经历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到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在得到用列方程方法解决相遇问题的最初步骤,我较大地利用了多媒体的演示作用,学生容易理解“相遇”的数量关系,整个过程在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思辩的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还能注意实施差异教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有的解题速度比较快,有的比较慢,甚至有的对所学的内容存在困难,因此我通过在完成练习时,要求早完成的学生要与旁边的同学实行一帮一的互相检查以及辅导,让学生在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中学习,同时在实施评价、反馈时,教师注意捕捉、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鼓励、肯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但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不高,本课时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遗憾。
1.比如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相遇时间的方案中,学生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将方程的格式写好,特别是“解和设”,我在评比时虽然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没有重点进行评讲,结果导致后边的练习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由于模仿性强,所以教师更应该小心谨慎,画线段图也是一样。
2.另外本节课的教学,由于时间掌握得不够好,在学生板书例题的解法后,我没有再展开来讲,介绍别的解法,(40+60)X=40,例如算术法,40÷(40+60)等,没有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没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顺思维与逆思维解法的区别。
3.在学生板演正确的解法时,我在堂上巡视时发现学生中出现了“4X=40”这样的错题,我也把这种错题板书在黑板上了,但是我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去改正,而是通过我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我想这两种做法的后果应该是非常不同的。
4.语言的表述还需要多练习,我在出示练习二时说:“这属于相遇的问题吗?”好象要暗示学生说是的样子,评课的教师给我的建议是这样问的:“能用解相遇问题的方法去解这道题吗?”我感觉就比较好。
我想我这一节课,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们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实施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如何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应用题教学充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生活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通过评课,大家讨论了如何才能让这节课上得更好,张老师就提议说,引入时要不就先让学生理解两车的速度和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学会求相遇路程,再把时间去掉,让学生学会当相遇时间不知道时,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求,这样的引入看能不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我们听了都说要试一试,只有试过才知道好不好呀。
总而言之,这次的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给我在数学的教与学方面很多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