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冰心笑课件(范文四篇)
  • 冰心笑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01

    冰心笑课件(范文四篇)。

    栏目小编为您搜罗了“冰心笑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作为一个参考!

    冰心笑课件(篇1)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心情不畅快。

    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舒适。

    pái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qī 倾斜,歪斜。

    zhē 遮挡,阻挡。

    花开的好预兆。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

    风雨、坎坷、磨难。

    冰心笑课件(篇2)

    《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也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①荷叶 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④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⑧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荫”读“yīn”或“yìn”,此处读一声,在“荫庇”中读四声。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红莲,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散文后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想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所以就用荷叶来赞美母爱。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的第二首。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主要特点:借景抒情,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借鉴:“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难点1、在本文第一句话,”文章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只能是母亲。这样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同时对下文的触景生情做出铺垫

    4、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一下本文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5、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一个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更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冰心(1910月5日─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句来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有 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园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一一梁实秋

    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茅盾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巴金

    “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魏巍

    “记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在夜里赶到了北京医院,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她的女儿拿出一个笔记本让我签个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温xx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橘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萩野修二(日本)

    冰心笑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学习重点: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学习难点: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二、朗诵大比拼: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四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

    三、整体感知: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纸船》

    (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冰心笑课件(篇4)

    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散文家、小说家、诗人、

    儿童文学家。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花开的好预兆。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倾斜,歪斜。

    遮挡,阻挡。

    1、把握文章大意。

    2、理清结构层次。

    这是一篇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本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⒈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1、暗示了莲花的象征意义。

    2、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3、“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1、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2、“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2、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孩子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JK251.com延伸阅读

    (作文)读《笑猫日记》有感范例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作文)读《笑猫日记》有感范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女儿一直喜欢看书,尤其是看各种课外儿童读物。经常会从她的口中说出一些我从未听过的小说名字,什么《查理九世》《非常小男生和小女生》等等,我一直都有些不以为然。直到女儿最近不断央求我给她买《笑猫日记》丛书,并且每天放学拿着书不释手。慢慢地,我突然也对孩子的这些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艰苦,父母没有更多的经济能力给我购买课外书籍,所以偶尔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小人书都会兴奋很久。

    带着对童年的追忆,和对女儿现在课余生活的探究之心,在一个休日的午后,我认真读了《笑猫日记之会唱歌的猫》这本书。合上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故事主人公笑猫的孩子,小猫二丫的精神所感动。书中写到:秋天来临,片片黄叶飘零,一个新的梦想在二丫心中萌生了。为了帮助卖报的聋哑老人卖出报纸,二丫拜鹩哥(一只会说话的八哥)为师,不分昼夜的练习说话,练的嗓子几近哑掉。功夫不负有心人,它终于会说人话了,那一刻全家都流下惊喜的泪水。会说话的二丫,成功的帮助了聋哑老爷爷卖掉每天所有的报纸。

    圣诞之夜悄悄降临,圣诞老人走进二丫的睡梦,带她走进了一间陌生的病房,送给她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帮助依依唤醒她沉睡很久的妈妈。原来,依依妈妈为救自己的女儿,在车祸中变成了植物人。每天下午的时候,依依都会唱着一首妈妈曾经最喜欢的歌《鲁冰花》,依依想用这样的方式唤醒妈妈

    二丫为了帮依依,又开始学习练唱歌,唱《鲁冰花》。后来它真练得和依依唱得一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一首凄美的《鲁冰花》从病房中飘出,那就是天使在歌唱,这个天使就是小猫二丫。百合盛开的瞬间,在《鲁冰花》的歌声中,依依的妈妈醒来啦!

    看完这本书后的好一阵子,我的心情都是愉悦的。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看这类的书籍了。首先,书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梦想,而要实现梦想,就必须付出很多。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没有付出就想实现梦想,没门儿!这就像成长中的孩子,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练习、复习,坚持从易到难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才会成为一个栋梁之才!其次,书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心中有爱,有自己的价值恨向,并通过努力去实现这一价值。因为心中有爱,懂得爱和回报,就会愿意帮助他人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二丫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学习说话,就是因为它心中有对他人的爱,所以它愿意克服任何的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后,书中还告诉我们帮助他人可以通过礼物这样的方式,而有一种礼物叫做机会。二丫就是用自己的歌声唤醒沉睡的依依妈妈,带给他人了最好的礼物!

    课件范文: 《习作四》教学思考(写作示例)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范文: 《习作四》教学思考(写作示例)”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巧妙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导入这一阶段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提到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词语或事物时,我引导他们把想象说具体,为学生下一步的习作作好铺垫。

    2、 放飞想象,拓展想象空间。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学生完全沉浸在想象的世界当中。每个学生均有了一次口述想象的机会,为下一步习作又搭了一个台阶。

    3、张扬个性,自悟习作要求。同桌互说后,学生迫切地想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象。当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想象时,我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或表达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尽可能说得具体些;随后请学生评价,说出最欣赏的地方,让生自悟习作要求。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多元参与,评价促进发展。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亦是如此。在习作讲评时,我改变了“老师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的传统形式,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热情。我让学生先自评自赏习作,重新感受了一次写作的过程。学生不但在自我欣赏好词好句中提升了写作的信心,同时,在查缺补漏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作文。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互评互改环节中,学生年龄相仿,相互之间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同伴之间的赏识让学生增强了习作的信心,同时,同伴的建议可能会更中肯,更利于彼此接受。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挑选结合学生自荐、小组推荐,选出了3篇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作文由师生共同讨论评改,让学生谈优点、找缺点、出主意、提建议,我适时地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你真会欣赏!”“你给他的建议实在太有价值了!”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的支撑点,从而激发了学生评价习作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不足之处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数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运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对经典的神话、通话里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对形象的了解去展开想象。

    飞天课件(实用四篇)


    挑选了一篇网络上非常出色的“飞天课件”文章分享给大家,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告诉我们我们希望能够提供帮助。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师制作教案是教育教学科学之道的具体实践。

    飞天课件 篇1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4242发现者

    课文分析: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送行—发射—问候—圆梦”的顺序写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行太空的事情,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在飞天梦想实现时的激动、兴奋和自豪的感情。这篇课文改编自通讯报道,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修改,虽然通讯的特点还存在,但是已经不能完全依照通讯的文本特点来学习,更多呈现出叙事性作品的特点。课文的现场感非常强,语言描写生动形象,语言描写丰富,人物心理活动刻画生动形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自主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课文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对于航天科技发展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并能够进行信息收集和简单的处理,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对课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还缺乏体验,理解比较机械化,更加依赖工具书,对于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初步判断,但对其使用效果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有接触,但不够了解。对于人物语言和心情的变化对于提升表达效果体会不深,人物内心变化准确、细致表达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

    教什么?

    1.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课题的作用;

    3.看视频、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体会千年飞天梦圆时人们心情的激动、高兴、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从小立志为国家航天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的豪情。

    7.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合作探究自己的独特感受。

    8.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学习排比句对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

    9.搜集处理“神舟”号和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相关的资料,课后整理布置“神舟飞天科技展” 10.课堂读写迁移:改写为新闻或给杨利伟叔叔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生字词,正确、美观书写生字,多种方法理解课文生字词;

    3.体会千年飞天梦圆时人们心情的激动、高兴、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从小立志为国家航天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的豪情。

    4.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学习排比句对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阅读后的独特感受。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感受排比和细节描写对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教学准备:

    自主预习课文;课前搜集与“神舟”号和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相关的资料;课前预习《习作3》;课堂教学课件PPT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理解生词; 2.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借助视频理解词语,营造体验氛围;

    4.初步感知课文场面描写,有感情诵读给瘤子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师:在中国古代,有不少人对飞上天充满了渴望,有人装上两个大翅膀想飞失败了,明代的万户更是为了上天而使用自制火箭而失去了生命,可以说飞天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企盼的梦想。后来,前苏联的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在太空飞行的人,更加激发了我们要早日实现飞天的梦想,终于,我们等到了这一天,自然这个日子让我们永远铭记,谁知道准确的时间吗?

    2.生:2013年10月15日 3.师:这一天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4.生交流:根据回答,重点关注课文最后一句话“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5.师小结:这一天,我们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就是“梦圆飞天”(板书课题:梦圆飞天)。这里的圆是什么意思?(使„„实现)“圆”还有在哪些词语里面也是这个意思?指名读课题,说说读的时候心情怎样?(自豪、兴奋、激动)

    6.师:这篇课文的课题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

    【学生已经预习,因此在导入时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学生兴趣入手,来走进课题,激发学生热情,并对课题的情感基调做了解。】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准生字字音,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做好标记;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或长句子多读几遍,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做好标记;

    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时间充足的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这些场面的?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应该给他们一定提升的空间。】 2.学生充分自学,师巡视指导。3.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

    ①认读生字:指名读,及时正音“乳”“执”翘舌音,“澎”后鼻音; ②“划”多音字,根据字义区分不同读音,学生分别组词; ③出示生词:

    华夏儿女 戈壁大漠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朝夕相处 肃然伫立 奉命执行 待命出征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 划破长空 地动山摇 腾空而起 直指苍穹 炎黄子孙 清晰可辨 梦想成真

    指名读词语;

    4.视频演示:“神州5号”发射的视频(4分36秒)

    5.师:看了视频后,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预设看视频后理解以下词语:戈壁大漠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肃然伫立 待命出征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 划破长空 地动山摇 腾空而起 直指苍穹

    6.师:看了视频后你是怎样的心情?(壮观、激动、自豪)这与课题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那课文又是怎样将这个过程写出来的呢?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写“神州5号”发射成功过程的?(6-15自然段)

    【本课的生词比较多,学生依靠联系上下文理解比较模糊,查字典也比较抽象。但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轻松体验到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这份体验,也为下面的朗读和学习打下了基础。以在视频中体验到的内容转到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效果也比较好。】

    7.指名读课文6-15自然段。朗读评议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激动、喜悦、自豪)师评价:在体验了视频后,我们的朗读也有了情感的温度。

    8.小结:如果一句话概括,6-15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会怎么说?(“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如果用两个字,一个词概括呢?(发射)

    9.师:我们已经找出了课文的一个段落,你能将课文其他段落划分好,并试着概括主要写了什么?一句话可以,一个词也可以。

    10.生思考,交流:

    1-5自然段:送行; 16-19自然段:问候; 20自然段:梦圆 11.指名读课文其他三个自然段。及时评议。

    【概括段意的要求应该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无论是一两句话,还是一个简练的词,都是合适贴切的,但却给了学习经验有差异的同学一个更加适合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三、自由诵读,感受场面。

    1.师:课文中有多处激动人心的场面,你喜欢哪一个,就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读后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3.自由展示读:自由读喜欢的场面或喜欢的段落。4.小结课文:

    _______年___月___日,在_________,身着航天服的_____奉命执行____________。托举着________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在飞行过程中,不时传来________的问候,一切正常,中华民族千年的______,今朝终于成真。

    【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间,不设朗读内容要求,意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意在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让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更加充足,这样的设计与学习方式设计理念是一致的。】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哪些字或哪些笔画难写? 2.生交流;

    3.师指导:乳 的左边; 4.《习字册》练习,重点指导写好一段话。

    五、作业:

    1.收集“神舟号”飞船或者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相关的信息,整理好信息,与同学交流。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谈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描写。

    3.抓关键词句体会千年飞天梦圆时人们心情的激动、高兴、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从小立志为国家航天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的豪情。

    4.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学习排比和细节描写对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

    一、听写概括,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杨利伟 乳白色 执行 划破 腾空而起 激情 喜悦 自豪 问候 兴奋 梦想 2.根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感受场面

    1.师: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神舟”5号飞船首次飞行太空,分别写了“送别—发射—问候—梦圆”四个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你觉得关键的词语,需要的可以做简练的标注。

    2.生自主学习。3.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按小组商定顺序交流。交流后其他同学每人至少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1个问题进行研讨,依次交流。讨论后互相朗读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看谁读得好,时间充足的小组成员在完成一轮交流后可以自由进行第二轮交流。

    4.小组学习,老师巡视。

    5.班级交流:交流后有感情示范朗读,感受大致相同同学练读,全班同学朗读。(预设)送行

    “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送行时人们无比激动的心情。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杨利伟严肃庄重,说话非常平静,透露出坚定的意识和必胜的新年。

    小结:主要通过写具体人物的活动、神情、心理、语言来表达情感,类似排比的表达方法运用,增加了表达的效果。这是“点”的描写

    发射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人们当时极度紧张。(迁移练习:形容紧张还可以怎么写)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适时音频:当时现场实际声音)读出特有气氛。“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划破”“托举”“地动山摇”“腾空而起”。读出壮观的气氛。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读出“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三个排比式的短语一层意思比一层意思更加强烈,师进行范读。

    小结:这部分是对发射整个场面的描写,细节描写突出了人们情感的丰富,这是“面”的描写; 问候:

    杨利伟第一段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表现的“深情”是“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朗读做到语调激昂、声音响亮、充满自豪。

    杨利伟第二段话表现了兴奋之情,多读。

    小结:这部分通过对杨利伟的语言细节描写,从宇航员的视角表现了“神舟”5号飞天后人们的激动心情。

    6.总结:这篇课文为了表达“神舟”5号成功飞天后人们激动、喜悦、自豪的感情,主要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写了发射的场面,又写了具体的人们的语言、申请、心理活动,能给我们写活动场面类的习作很大的启发。同时,运用排比和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真实情感。

    【这部分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式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学生围绕编者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由于学生已经五年级,面对这样要求的自主学习是能够独立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重视小组同学的互动,重视每个学生的示范朗读,都是为了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让每个学生都生动的参与进来。在集体交流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恰当地还原发射现场,让声音和视频重现,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情境,更好地增加体验积累,从而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

    三、交流信息,升华主题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2.指名读,评议,读出什么情感?

    3.交流课前搜集的“神舟号”飞船或者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相关的信息。4.同学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飞天梦想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5.升华认识:“神舟号”载人飞船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我们的飞天梦想,他对我们民族的复兴,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强国梦的实现都是由重大意义的。

    6.谈谈“梦圆飞天”做题目的好处。

    【教材时“可能点”,而学生学习后就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升认识,指出我国载人航天科技工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梦想,更是强国梦的一个部分。而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就是一次良好的体验性学习。】

    四、迁移阅读,写法练习。1.出示要求(2选1):

    a.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顺序将课文概括写成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 b.给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写一封信,写一写你此时心情和你心中的问题。2.学生练笔,师巡视。3.指名点评,交流。【基于学生预习《习作3》,练习将课文改写成新闻是基于帮助学生体会新闻和通讯的差异,这主要面向学习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给杨利伟叔叔的一封信,则更多的是在学生情感体验非常丰富时,确保学生有话可写。】

    五、作业

    课后将自己搜集的信息整理好,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精心构思,在班级进行“神舟飞天科技展”。【作业设计基于学生课前资料搜集,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从课前引入课堂再导入课外,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则又是一次良好的合作探究语文实践。】

    【怎样教】:

    基于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的阅读要求和《梦圆飞天》这篇课文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主动建构学习,做出了以上设计。

    在怎样教的时候,立足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有学生潜移默化形成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有有意识的预习和信息搜集,可能后者更加与本课结合更紧密,但是前者是工具,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过程中多处安排差异要求,就是为了最大幅度地面向全体学生,践行公平语文课堂。

    在学习方式上的选则上,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既有独立运用,也有综合运用。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主学习,在理解词语时有了充分的体验,在深入感知课文描写场面则综合运用这几种教学方式。力求体验语文实践性特点,体验探究式学习贯穿学生课前、课堂和课后,真正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入生活。

    重视教材的教学价值,重视言语规律的学习,重视表达方法的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排比及排比式句式使用是重点感悟的内容,虽然在读写迁移时对此点运用并不够明显,关键是考虑到场面描写最好是充分体验后再写可能效果更好,也更加能够将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飞天课件 篇2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设计理念:

    “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语)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感悟打下基础。】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中国圆千年之梦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神州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五”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五”飞天梦圆的伟大意义。由于教材编排在前,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对“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

    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板书设计:11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圆了飞天梦

    飞天课件 篇3

    《飞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经典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2、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固体胶、彩色水笔、剪刀、4k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壁画的所处地址

    学生活动

    (一):观察,独立发言。(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

    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

    (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

    (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感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

    (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

    (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 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

    (九):小组交流表述 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

    六、第二课时

    1、课堂导入

    (1)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的有关的故事吗?(2)学生思考回答(3)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P20(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题)

    2、输入教学:

    (1)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入的途径

    (2)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有什么不同。(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①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②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③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

    教师引导讨论和小结。(可以从飞天的姿态、着装、背景、体态造型等方面来做引导和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3)动动手,学学古人(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 要求:

    ①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 ②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 ③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飞天课件 篇4

    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

    (播放《超越梦想》歌曲)超越梦想,一起飞,让生命回味这一刻, 让岁月铭记这一回。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

    同学们,让我们激动的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将……(生读题: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梦圆飞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因为感动而激动,因为激动而感动。在这里让学生从内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

    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

    出示读书小提示:(一人读提示)

    默读课文6—15小节,找一找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有读有悟,随文记录,这是读书的一个习惯。】

    同学们刚才都在认真写着,还有的读得很认真,眉毛和眼睛都在读书啦。

    师生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

    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深刻的体会?(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绷得紧紧的)不仅心绷得紧紧的,拳头也握得紧紧的,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似乎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内心的紧张激动可想而知。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同学们,想一想,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呢? 生自由回答(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点火起飞了;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人们为这次首飞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

    是啊,这一刻,人们期盼了太久太久!

    此刻,坐在电视机前正观看着现场直播的你会想——此刻,正置身于酒泉卫星发射现场的你会想——此刻,作为即将遨游太空的第一位中国人杨利伟的你会想——此刻,如果你就是杨利伟最心爱的儿子,你会想——

    期待、信任、祝福、激动、紧张、担心……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再一齐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这是十秒倒计时!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十秒倒计时?(紧张的、激动的、兴奋的)

    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就要发射升空了。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

    (指名读,评议: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14亿中国人的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期盼、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 生齐读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

    这段话中,哪些词仿佛让你看到了升空的画面?让你听到了升空的声音?(烈焰升腾、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托举、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

    是啊,在描述这升空画面时,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读

    想象出了那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火焰了吗?对了,读书就要这样,能够边读边想,把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脑中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看到的很壮观,耳边听到的同样震撼人心:地动山摇般的轰鸣!这声音,这气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能读出这气势吗? 齐读

    “飞行正常!”

    同学们,其实文中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被你们忽视掉了,虽然它只有四个字,但却非常的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你找到了吗?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杨利伟便通过电波告诉指挥控制中心,告诉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告诉每一个炎黄子孙——飞行——引说:正常!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其实在告诉人们? 生自由表达(“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无限的自豪。“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无比的兴奋、喜悦、自豪)

    练习说话:指挥大厅里一片沸腾,人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师开始采访学生)

    总指挥李继耐先生,你好!“神舟”5号发射成功,请你谈一谈现在的感受,好吗?(指名说)

    你好,聂海胜!大家都知道,你也是这次首飞任务的候选人之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战友杨利伟说的吗?(指名说)

    你好,这位同学,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说)

    同学们,“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呢?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出内心的激动、喜悦和自豪的心情。齐读

    飞天课件 篇5

    课时目标:

    1.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激动人心的场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总结全文,交流收集有关“神舟”飞船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航天英雄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梦圆飞天》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从“送行、发射、问候、圆梦”四个方面来写“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的。其中“送行”部分我们已经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今天,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2003年10月15日那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6—15自然段,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读悟第二部分(发射)

    1.读了课文的第6—15自然段,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预设: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1)这句话写出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人们除了紧张,更多的是什么?

    (2)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语气?

    (3)指导朗读。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课文的7—11自然段每一个短语都独立成段,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

    作者写的很好,那你们能把它读好吗?

    指导朗读7—11小节。

    4.还有哪个场面留个你深刻印象?

    预设:课文的12自然段。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壮观、震撼)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

    你们想看看这个场面吗?(出示课件)

    看了这个场面,你心情怎么样?

    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去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注意突出刚才圈划的词语。(自由读、指名读)

    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文字经历了紧张的倒计时,壮观的发射场景,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齐读6—12小节。

    5。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飞行正常”的声音,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读)传到(读)传到(齐读)。

    6。同学们,你们可能不知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课件),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我向月球跨了一小步,人类向前跨了一大步。当时的杨利伟才23岁,他当时正驾驶着战鹰在中国大西北上空刻苦训练。每当他飞过中国飞天梦的摇篮——敦煌古城,他都会想起阿姆斯特朗这段令中国人感到尴尬和苦涩的话,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争回这口气。而如今(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读。

    作为一个中国人,最为一个拥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十五自然段。

    如此的喜悦,如此的自豪,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十五自然段。

    三、读悟课文第三部分(问候)

    1.过渡: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以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发回的信息。杨利伟发回了哪些信息呢?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17—18自然段。

    2.杨利伟发挥的信息中,哪些令你印象深刻?

    预设:十八自然段

    想看看着我们美丽的地球吗?播放课件。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部分(梦圆)

    1.过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无比的自豪齐读结尾段。

    2.《梦圆飞天》,谁圆了飞天的梦——杨利伟。

    2003年,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2003年,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让我们深情地赞美这位伟大的英雄吧:

    (课件: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五、总结交流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航天史上零的突破,继“神舟”五号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航天员是———(出示课件)“神舟”七号,航天员是———(出示课件)他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学习他们?学习他们?

    3.同学们,中国人有太多的梦,我们也有自己的梦。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才能梦想成真。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我想对杨利伟叔叔说:

    我想对中国人说:

    我想对我的同学们说: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飞天课件 篇6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附:板书设计】

    “飞天”

    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对比

    烘托

    侧面描写

    飞天课件 篇7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二课时《“飞天”梦圆》。教材的安排由点到面,层层递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件——香港、澳门回归和“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侧重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之后,在政治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其巨大的国际影响。

    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和以前生活的经验对香港、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神五神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两大历史事件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教学目标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主动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决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再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那让国人激动的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设计思路

    为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我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用音乐、图片、影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以两大事件为主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创设情境

    学法:课前收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神舟”五号飞船,“神州”六号飞船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走近神舟五号

    1.首先播放视频图片(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然后激情讲述: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当苏联、美国相继实现飞入太空的梦想之后,我们中国人多么希望有一天也能飞上太空。

    2.接下来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相关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此时想说什么呢?

    3.然后让同学们自由交流。

    4.在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进行小结并引出课题:20xx年一股航天热席卷全国,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相机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再现“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激动人心的过程,让学生细心体会,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飞跃】

    活动二 飞天梦圆

    1.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第95-96页,想象如果我就在发射现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3.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在航天载人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艰辛,思考: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6.在 同学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早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途。那么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着我们的祖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能不骄傲?能不自豪?能不激动?相机板书:中国人,骄傲,自豪,激动。

    7.学生汇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些令人骄傲,令人自豪,令人激动的时刻?

    【本环节设计意图: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使航天热席卷中国,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感受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三 拓展延伸制作航天小报

    1.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我国航天方面的相关资料。

    2.提出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

    告诉同学们“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社会上掀起了航天知识热,现在我们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希望同学们将你们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航天小报并展出。

    3提出制作小报的要求:分组制作,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反映我国航天事业进步的小报,也可以分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整理制作成我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老师还得提醒学生: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完成。

    4.提出展示小报的时间:利用下次班会课进行全班交流,分组展示小报,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知识点、最佳美工等奖项。

    5.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本组小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小组同学的分工。在得出结论后小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习航天知识,办小报,开展航天知识交流活动,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它的各门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反思

    我 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在思考,怎样将课堂交给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能通过合作探究,以及利用多媒体 创设的情景了解更多的知识,揣摩出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整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我还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的相 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飞天课件 篇8

    《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内容。

    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树立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3、初步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

    4、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信息,进一步感受祖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1、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航天人付出的艰辛。

    2、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教学难点:

    1、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2、把握航天英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材解析:

    《梦圆飞天》是本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都是以科技为主题的文章,从编者的意图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热爱科学的。《梦圆飞天》这篇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这篇通讯报道激情澎湃,充满喜悦与自豪。因此,本文不仅传达了一种科技讯息,而且也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今年的春晚上,央视主持人董卿说:“2016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励精图治、接续奋斗,实现了我们先人们的飞天梦。”孩子们,从“嫦娥奔月”,到屈原的《天问》,到敦煌的“飞天”,一直到现代的航天事业,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始终做着同一个梦,它就是飞天的梦。(边展示图片边解说)你们知道这个梦是如何圆的?又是谁圆了这个飞天的梦吗? 预设回答: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和他身后的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圆了自己的飞天之梦。

    现在,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2、孩子们,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为祖国圆梦的这11位航天英雄。播放视频“2017春晚按手模仪式”片段。

    3、交流资料。

    过渡:星汉灿烂,太空漫漫。从仰望星际,到俯瞰地球,航天梦助推中国梦。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神舟”号飞船的信息和一些有关航天方面的知识。现在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全班交流。预设:师补充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的资料非常详尽,可见预习得相当充分,预习的过程中,生字词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写,同学们看大屏幕,看能不能根据拼音写出本课的一些词语?

    1、课件出示“看拼音写词语”,指导写字。

    (1)指两生去黑板上写,其他在田字格中写。(师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

    提笔即是练字时,字不但要写正确,还要写规范美观。生写完后师当堂圈改,并范写“乳”。生认真读字,观察字形结构,说出关键笔顺。

    “乳”下面的“子”一横变为一提。“乚”写时弯处要有顿笔和弧度。课件展示“乳”的本意和演变,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特点。

    【设计意图:现代社会,电脑已经代替了我们以往传统的书写形式,汉字的重要性已经渐渐被淡漠。写一手好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由最初的甲骨文,再到后来的行书、隶书、草书,以及现在我们所推崇的楷书,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乳”字的演变,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领略汉字的奇妙和魅力以及造字的特点,从而达到触类旁通和识记的效果。】(2)生讨论如何写好字及记字的方法,指生说。

    2、指生读刚才书写及补充的词语。

    乳汁 执行 划破 控制 侨胞 刚劲 澎湃 寒风凛冽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 地动山摇 腾空而起 神奇美妙 清晰可辩 橘红色 要特别指出“刚劲”的读音。

    预设:可让学生总结归纳“劲”在不同语境中的两种读音。

    3、解决疑问。

    同学们,预习的时候哪些地方还有疑问?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根据上下文理解吗?

    生讨论交流解决。

    预设:可用图片或说近义词的形式向同学们解释“苍穹”的含义,根据上下文或查资料理解“游弋”。

    三、理清课文思路。

    过渡:孩子们,要想预习好一节课很难,你们的表现让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和付出;航天英雄杨利伟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更难,他的付出和努力圆了我们的飞天梦想。中国航天史将永远记下这样的一些文字,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补充后面的内容。课件出示:

    一座大漠中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神舟”5号

    一个难忘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

    一个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一次圆梦的壮举——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指生说破折号后的内容。

    同学们,再请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描写了哪几个场面来记录“神州”5号升空的过程。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四、精读感悟。

    过渡:同学们,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让我们去深刻感受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一),交流感受,体验情感。送行场面——激动 预设: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描写送行场面的2——5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分别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感悟:(1)生读句子。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我体会到了人们当时喜悦、自豪、激动的心情)师:你能把人们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生再读)

    (2)师:想想还会有谁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呢?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来说说?

    课件出示: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3)师:是啊,那么多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心系“神5”,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飞船和杨利伟送行,谁能来读读这句话?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自豪之情(指名读,评价,齐读)

    (4)师:此时的杨利伟看到这样的场面,会想到什么呢?(生交流)引出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出坚定的语气。(师补充介绍有关杨利伟日夜奋战做准备的资料,再次感受为什么会有这么坚定的信心。课件超链接出示)发射场面 ——紧张

    1.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此时此刻,老师的心和文中的人们一样紧张,孩子们,让我们把目光凝聚在6——15自然段,感受一下这紧张的发射。2.交流发言、指导朗读。

    ⑴预设1: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6自然段为什么?生读:“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通过“逼近”“绷”“急促”这几个词语我好像感受到了人们的紧张。

    师:是啊,这次飞行任务巨大,能不紧张吗?老师真的听到你紧张的呼吸声了。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紧张到什么程度?把你的这种心情带到文章,读一读,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⑵预设2: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十秒倒计时”的来临。生读相关语句。师:从倒计时可以看出人们的紧张,前面几个数字由高到低你没有读出起伏感,让人感受不到你内心的紧张啊!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也在等待这最激动人心的一分钟,甚至最后的几秒钟,你会觉得这是怎样的十秒钟呢?(指生再读。)

    师:从你的声音,从你的表情老师看出了激动,其他同学呢?你觉得这十秒钟预示着什么呢?(成功与失败)要根据学生回答灵活改变(每回答一次,读一次)

    师总结:是啊,这10秒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它牵动近14亿中国人的心,它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十秒钟后,会出现什么呢?(神五飞天的场面)你们想看让人紧张,让人翘首以待的神舟五号升天的情景吗?好,今天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引读:十、九、八——点火,起飞!(课件播放“神五”发射录像)

    (3)师:“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这一幅画面将会永久地留在国人的脑海中,看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名读,评价——范读——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配乐齐读)师:是啊,虽然我们没有亲临发射现场,但这雄伟壮观的发射现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把这一画面也永远留在自己的心中吧。

    (4)师:“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预设1:

    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无比的激动、喜悦、自豪)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联想到了哪些成语? 预设2:

    生交流,如: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泪盈眶„师: 当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预设3:

    A:您好,总指挥先生,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B:接着要采访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您好,您是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但最终您却没有被选上,你为什么还这么兴奋、激动、自豪呢?

    C:最后,我要采访指挥大厅里普通的观众,您好,您和我们一样,是目睹“神5”发射成功的普通的中国人,此时,您的心情怎样?

    师: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谁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好这段话。(指名读——范读——男女生分组读)、师: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了,神州大地共沸腾,几代人的不懈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喜讯告诉世界,齐读15段。

    (二)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师:“神五”发射成功了,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吧!(课件出示17自然段)指生读。

    预设:

    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的激动,你读出了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你语调高昂,充满了自豪!你铿锵有力,蕴含着飞天的力量,还有好多人想读,我们一起读好这段问候。

    2、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杨利伟告诉儿子,他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好,老师再圆你们一个梦!(课件出示太空拍摄的“地球”)

    3、看了这样一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吗?那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述说)

    这样的景色确实美妙,让人神游向往啊!你能通过读的方式读出来吗?指名读。

    4、这么美的画面,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如果杨利伟叔叔来我们的班级,和我们坐在一起,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杨利伟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5.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对杨利伟叔叔说,其实杨利伟叔叔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同学说,同学们还记得他在今年春晚上说的那一句话吗?他说:“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欢迎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航天员的队伍。”(课件出示)

    师: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师引读最后一段。

    师:千年梦想,今朝梦圆,现在,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梦圆飞天)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梦圆飞天)

    2016年,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奥妙!作业超市:

    1、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为主题的手抄报。

    2、阅读蔡桂林的诗歌《炎黄飞天梦》,并写读后感受。板书设计

    6梦 圆 飞 天

    (激动)(紧张)(深情)(自豪)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飞天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梦圆飞天》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设计意图】

    《梦圆飞天》有几个不同的场面描写,每一个场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和感受都有所不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各个场面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1、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

    出示图片:“嫦娥奔月” “敦煌飞天壁画”“神舟五号”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都有一个飞天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壁画,无不寄托着这一梦想。直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这个梦终于圆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梦圆飞天”,再一起来感受这一梦圆时刻。

    板书:梦圆飞天

    (二)自学反馈 预习检查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课文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写人们为“神舟”5号和杨利伟送行时的场面。

    (2)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3)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4)点明了此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前提。同时让学生在自我阅读课文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四)披文入情 朗读感悟(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场面开始)

    自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并把你的感受简单的写在书的空白处。

    【有读有悟,随文记录,这是读书的一个习惯。】

    1、感受成功——发射

    (1)“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想象当时的紧张气氛。

    (2)让学生扮演指挥员,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3)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这里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个轮换交替:1、理解;2、直观理解;3、理性上的感知。】

    (4)引导学生体会“飞行正常”四个字的含义

    (5)“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感情。

    (6)回归梦圆。

    我们之所以这样喜悦,这样自豪是因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让我们带着喜悦与自豪大声地说,我们终于“梦圆飞天”了。

    2、激情问候

    (1)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了问候。

    出示:“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

    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A、指名读。

    B、齐读,读出心中的豪迈

    (2)回归梦圆。

    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出这样的问候是因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我们终于“梦圆飞天”了。

    3、欣赏美景

    (1)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

    出示:“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

    A、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指名朗读,感受太空的神奇和地球的美丽。

    B、课件展示太空景色。

    【通过展示太空景色,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欲望。】

    (2)回归梦圆。

    我们之所以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是因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我们终于“梦圆飞天”了。

    【因为感动而激动,因为激动而感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永远铭记

    20xx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又一次回归梦圆,齐读“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我们终于“梦圆飞天”了。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1、神舟五号成功了,神舟六号也成功,神舟七号的发射也成功了。让我们在一次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再一次回归梦圆。

    2、作为一个中国人,近几年,国家还发生了哪些令你骄傲的事情?自由回答。

    【这些又是一个内化的情结,是学生自豪感产生的又一个“点”。】

    3、幻灯片展示,一起分享我国的骄傲。

    (六)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激动与喜悦,更多的是思考与启示。祖国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命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的梦想,充满希望和信心,扬帆起航。

    (七)作业(二选一)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

    飞天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评述欣赏与造型表现相结合的一个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飞天是人们想象中的飞神,在印度神话中,是云和水的女神,在佛教中是乾达婆和紧那罗的化身,各个时期的特点各不相同,这里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感兴趣的教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飞天的演化过程又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整合,可又要避免信息量过大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冗余。由于传媒信息常侧重于西方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宣传,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太容易感兴趣,加之对于石窟艺术、佛教知识知之甚少,所以要理解和感悟到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以极其赋予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准备大量的相关信息,并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学目标:

    1.强化本节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2.收集资料,讨论、分析,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3.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串联知识内容,发展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总结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有关知识,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表现飞天的形象。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看短片

    同学们我们刚才观看的这个短片里面都有些什么? 舞蹈、大佛、千手观音、飞天等

    短片最后出现了五个大字,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啊? 敦煌伎乐天

    简单解释敦煌飞天,板书:飞天

    二、讲授新课

    1.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下敦煌飞天 观看敦煌飞天的简介

    在观看的时候我们收集了那些信息?

    地处大漠,是无数商人行旅出入塔克拉玛干的必经之路、敦煌莫高窟经历1000多年众多朝代才形成的、敦煌里的飞天形象很多等 2.大家对刚刚收集的信息感兴趣吗?想不想进一步了解敦煌飞天的知识啊?想了解敦煌飞天,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观看常书鸿的短片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艺术。在他辛勤工作的几十年中,组织大家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并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艺术,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广大人民的高度赞扬,他的一生为莫高窟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更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3.飞天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播放飞天来历的短片

    飞天到达敦煌已经10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0多年中,飞天形象历经多次变化,各个时期的飞天特点各不相同。

    三、研讨活动

    布置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

    不同时期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观看飞天的各个时期的图片、视频文件。

    早期飞天: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170多年,敦煌飞天深受印度河洗浴飞天的影响,从造型上看,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身披大巾,腰缠长裙。观看短片及图片。

    飞天演变期:从西魏到隋代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

    飞天鼎盛期:从初唐到晚唐大约300年。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五个朝代,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敦煌飞天中外、东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完成了中国化历程。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

    飞天的衰落期:从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图形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无隋代时创新多变,唐代时的进取奋发精神。飞天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虽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推动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共同点:这些飞天都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又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我们上节课简单的认识了飞天,谁能说下各个时期飞天的共同特点? 凭借人物的动态,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二、研讨活动

    1.飞天的动态有什么特点?

    身体倾斜,有的在弹拨乐器,有的在向人间散花,有的在舞动着手臂。2.飞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长裙、长长的飘带 3.飘带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如何表现? 观看短片飘带的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对学生汇报进行总结评述。

    三、实践活动

    我们来尝试表现一下飞天的动态,着重表现飘带的线条。巡视辅导

    四、总结评价

    找出学生画的较好和有问题的衣带作品展示评析。

    第三课时

    飞天美丽的线条不仅仅表现在她的衣带、动作上,可以说线条在飞天的表现上无处不在。观看短片。

    我们同学在两节课的欣赏及实践后,对飞天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啊? 学生汇报

    欣赏现代画家笔下的飞天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将你认识到的飞天形象或者你想象中的飞天形象表现出来。巡视辅导 展示评价 总结:观看短片

    飞天课件 篇11

    教材分析: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投影文字 网络教学所需材料和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与文本的对话,你知道了哪些内容?(生答)那你们想见证这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吗?(情境创设,利用导入语激发兴趣)

    二、网络资源共享(教师设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检查上节课通过网络搜集到的关于“神五”的相关资料

    三、精读课文,深度分析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飞天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

    (播放《超越梦想》歌曲)超越梦想,一起飞,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

    同学们,让我们激动的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将……(生读题: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梦圆飞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因为感动而激动,因为激动而感动。在这里让学生从内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标志设计课件四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工具,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您想找一篇美文“标志设计课件”不错哦,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会为您提供优质的内容!

    标志设计课件【篇1】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标志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商场里、马路边、医院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着它们的身影,它们对我们的生活起着指引和警醒的作用,是社会繁荣和人性化的体现。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并了解这些标志的含义,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标志的理解能力,活跃幼儿的思维,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逐渐养成主动探索、关注周围生活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律,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一些常见的标志,并知道它们出现的场景。

    2、尝试设计有特色的标志。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们身边的标志》

    2、绳子1条;9个装有画纸、信封的

    3、分别贴有超市、马路和医院标记的记录表6份;常见的标志图片九份;糨糊9盒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我们身边的标志》,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

    2、“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3、小结:标志可以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要注意什么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按标志的要求自觉遵守规则。

    二、以卡片配对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标志的含义。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要求。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这游戏的名称叫“找朋友”,谁想玩呢?吴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张统计图,上面分别贴了3个标记,它们表示什么呢?对了,是马路、超市和医院。等一下,请你们看一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标志,再想一想这些标志跟记录表上的谁是好朋友,然后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帮它们找朋友。例如:这个标志是什么呀?对了,是红绿灯的标志,那在什么地方会出现这个标志呢?(幼儿回答:马路)对,那我们应该把这个红绿灯的标志贴在哪个格子里呢?对了,应该贴在“马路”的格子里。我们要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准确,明白了吗?这个游戏的时间是2分钟,我们请谈老师帮忙计时。好,游戏开始。

    2、幼儿搬椅子回座位,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集体进行检查。

    师:(1)完成的小组可以把记录表挂到这条绳子上。

    (2)时间到!请小朋友把你们的记录表都挂到绳子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一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4、教师小结。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标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些图形,有的带有文字,而且它们的颜色也各有不同,让我们一看就明白它的意思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真有趣。

    三、以“参赛邀请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1、教师出示“参赛邀请信”,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吴老师收到了一封写给我们中三班小朋友的信,是“喜洋洋广告公司”的叔叔寄过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信里写了什么。

    2、教师念信,交代参赛要求。

    3、请幼儿自己设计标志。

    师:你们想参加这次比赛吗?在信里“喜洋洋广告公司”的叔叔说,希望小朋友设计的厕所标志要有特色、与别人不一样,你们有信心设计好吗?等一下,请你们拿好你的蜡笔,然后回到座位上,用盘子里的画纸设计一个厕所标志,并把设计好的标志放进信封里,再投放到课室门口的信箱里,到时我们请邮递员叔叔帮我们把信寄到“喜洋洋广告公司”参加比赛。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

    四、总结。

    师:刚刚小朋友都能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标记,值得表扬哦!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标志,请小朋友细心地看一看,并把它记录在本子上,还可以带回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欣赏。

    附:参赛邀请信

    亲爱的中三班小朋友:

    你们好!我们是喜洋洋广告公司的设计部,我们想邀请你们参加我们公司“xx年标志设计大赛”,希望每个小朋友能开动脑筋,为幼儿园里的厕所设计一个特别的标志,男厕所或者女厕所都可以,设计的标记要有特色、与别人的不一样,到时我们会评出积极参与奖、最有创意奖和最佳设计奖,还会有奖品哦!加油,我们期待你们的参与。

    标志设计课件【篇2】

    设计思路:

    现代社会生活中,标志无处不在,服装上、大街上、食品包装上、医院里……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标志,因此在让幼儿用亮眼睛观看、观察这世界时,我们与幼儿又一起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标志世界中,让幼儿自己寻找、描绘、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标志,主动感知、了解标志的特征、种类及其与人们的关系,并体会标志所酝含的规则。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幼儿开始为实地环境、设施来设计和创作标志,尤其是在幼儿游玩了古猗园后,幼儿有了想为古猗园设计标志的愿望,因此就产生了这一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标志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标志和环境间的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简单的图案来设计标志。

    2、激发幼儿动脑、动口、动手的欲望,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古猗园背景图,圆形、方形、三角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找到的标志

    请幼儿来介绍一下自己找到的标志,把你的记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观看表演:发生在古猗园的事

    教师扮演老奶奶游玩古猗园,老奶奶因道路不熟而碰到了诸多不便。

    三、请幼儿为古漪园设计标志

    1、同伴讨论、交流想设计什么标志

    2、幼儿动手设计,并把标志贴到古猗园背景图中

    四、幼儿与奶奶一起游玩古猗园

    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

    活动反思:

    少一半的幼儿对教师的提问能积极反应,大部分幼儿比较被动,需要鼓励和再次引导。大多数幼儿能简单自我介绍,在游戏互动环节里,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在旦表述时语句单一,缺完整、连贯说话的表达能力。所以,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述还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

    标志设计课件【篇3】

    这一课学习设计班级标志,但同学对标志的概念、形式、用途并不了解,只靠当堂课的欣赏来认识标志,从而设计标志,是远远不够的。这册书的最后一课是《认识图形标志》,它的目的是引导同学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使同学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我们可以先上第二十课,让同学对标志有所认识,知道一些常见标志,如交通标志、电台标志、银行标志等,能简单说说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采用哪些基本形状以和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并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一、导课

    1.小朋友们,我们这个班组成已经快两年了,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引下一同学习,一同游戏,建立起了浓厚的友谊,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班级,说说我们班有哪些突出的优点,有哪些成果?同学介绍完后接着提问:“你觉得最能代表我们班的是什么?”生述,统一一下意见。

    这是从意义上来表示,其实还可以从汉字的字形和字音来设计,如二(1)班可用“二”“一”两字变形组合一下,也可将“EY”两个拼音字母组成图案。

    2.“我们把它画下来,作为我们班的标志,好不好?”同学绘画后选出较好的进行讲评,分析好在哪儿。

    3.点题,我们把这种代表我们班级的图案叫班级标志。

    二、新授:

    1.欣赏分析例图,引导同学从标志的形状、图案、意义来分析它们采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刚才我们一起设计的标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其它设计方法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设计师们设计的各种标志吧,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推销自我形象的。

    2.分小组讨论,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同学回答后,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简洁,许多标志都用了几何形来概括;

    ②.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③.美观,具有艺术性。

    3.欣赏课本例图的同学作品,试用标志的三个特点来分析他们是怎样来表示班级特色的。

    4.修改原有作业。小朋友们了解了标志的设计方法,再回过来看看小朋友们刚才设计的标志,你们觉得是不是需要改进一下。怎么改?同学起来发言(取原有作业纸放在投影仪上),教师和全班同学可以一起提供参考意见,协助一起完善标志。

    三、同学练习:

    我们运用能够表示我们班的音形义来设计班级标志,要求做到简洁、美观、易懂。下面请你们根据新掌握的知识来修改草图,把它画在作业纸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也可以用彩纸、橡皮泥等资料来制作。

    四、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设想的,标志的意义是什么。

    选项出一个最佳方案贴在教室门上作为班级标志。

    标志设计课件【篇4】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排比句。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城市的标志》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辨别 轿车 红杉 婀娜 熙攘 火炬 滋润 日益

    忠心耿耿 似曾相识 茫然若失 川流不息 若有若无 蔚为壮观

    (自己读, 个别读 , 齐读)

    (2)读准字音

    苍劲 曲折 树冠

    (3)认清字形: 熙

    (4)比一比,组词

    辨( ) 轿( ) 杉( ) 镶( )

    辩( ) 骄( ) 彬( ) 壤( )

    (5)理解词语

    似曾相识 川流不息 若有若无 蔚为壮观 忠心耿耿

    (读词所在句子,根据句意理解词义)

    3.了解作者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那些自然段讲城市的标志(7—14)。想想,其他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教学反思:

    这类课文学生学起来兴趣浓,能通过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并解答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此类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主动做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每一座城市的标志的树是哪一种,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标识》一课,看一看作者把什么当作城市的标识。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 “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 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难道城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4.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出示15、16、17段朗诵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5.总结

    三、作业: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四、板书(表格)略

    永遇乐课件精品四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认为这篇“永遇乐课件”文章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不仅是教学过程规划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请注意这篇文章仅作参考资料!

    永遇乐课件【篇1】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司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伉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姹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三、再读全词,结合注解疏通词句。

    1、所有学生齐诵全词。

    2、教师示范,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词的上片各句的句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百年来江山如故可是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歌舞的楼台,连同那英雄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成了过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阳照着草丛树木和普通的街道,人们说寄奴曾在这里住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兵强马壮,犹如猛虎)

    3、学生训练,口述词的下片各句的句意。

    4、教师订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顾。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还记得四十三年前,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的战火。)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哪堪回首,如今佛狸祠下是一片神鸦抢食的咚咚的声音)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现在凭谁去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四、三读全词,分析作品的景物人情。

    1、指出一学生读全词。

    2、找出词中涉及的人物及作者的用意。

    --孙权:“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们绵绵不断的今古兴亡之思:物换星移,沧桑屡变,神州大地上几番分合,几番易主。在这幅历史画轴面前不禁从江山联想到人事,于是引出与京口有关的第一个典故: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刘裕:繁华已逝,萧条满目,于是引出了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典故:刘裕。人们传颂着那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那平常的巷陌之内,就是刘裕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荒凉,但它毕竟孕育过这样的英雄,这是对英雄的向往,这是民族的骄傲;刘裕虽然伟大,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而今变得如此荒凉,这又是对英雄的哀叹,对不肖子孙的谴责。“万里”指被敌人占据的中原地区。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作者登临北固亭,自然要想到他们,借古讽今。作者借赞扬孙权、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刘义隆:这里引用第三个典故:刘义隆。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北顾涕交流”。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作者希望*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引用这一典故有力地证明了辛弃疾在北伐中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及讲求实际,他力主用兵又决不苟同韩姹胄之冒进。

    --拓拔焘:从拓拔焘的入侵自然想起了金兵的入侵,词从怀古转到伤今。这一句指自己南归已四十三年,四十三年过去了,当时的惨象记忆犹新(指1162年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地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种辛酸的场面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如今登上北固亭面对扬州路,想起刘义隆的历史教训,自然又涌上心头,作者将它写出来也是为了警告统治者切莫重蹈复辙。这里使用第四个典故:拓拔焘。作者写下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这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的不协调,在这“喜庆”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与耻辱。作者写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免除灾难,同时也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

    --廉颇:这里使用第五个典故:廉颇。但作者一片复国的热情谁能理解呢!他虽身居抗战前线却并未受到重用,政敌在时刻窥探着任何可利用的机会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颇。辛弃疾雄心一似廉颇,但在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在更为腐败的政局中比廉颇还不得意,竟连人过问都没有。“凭谁问”三字包含着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的悲愤与感慨。怀念廉颇,正说明壮志未酬,但朝庭不重用,又有什么办法呢?

    五、四读全词,分析主要的表现手法。

    1、

    永遇乐课件【篇2】

    设计指导思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过程中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过程】

    一、预习、复习。

    1、预习课文 ,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材料在课前一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入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

    (设计说明: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说有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结合课文下注释①和印发下的有关背景材料回答)

    2.课件投影,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字易安)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在词人中,辛弃疾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设计说明:课件投影作者和写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意蕴含蓄的典故,并能体会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的思想抱负。)

    永遇乐: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又名《消息》。

    3.词牌释义:〔题考〕毛氏【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 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协。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词牌子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说明: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二十二句,首起两句,第四、五、七、八句均为四字对,前后阕各四仄韵,上去通押。

    四、教师范读或播放课件录音朗诵,疏通文字。

    (此设计让学生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豪壮的感情基调。)

    五、研习课文,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此设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此设计是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以及词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之所以分步研讨,是考虑到这是本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分步研讨,层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

    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③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明确:讽刺宋室昏聩。)

    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参考: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5.小结。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六、把握词人情感,指导诵读。

    1.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

    2.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但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尤其是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观语或怨语。

    (此设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诵读的要领,并能在诵读中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2.不同点: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②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③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此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二)

    仰慕英雄 慨叹难觅

    孙权、刘裕 报国抱负 讽刺朝廷

    刘义隆 借古讽今 批评告诫 豪迈激越

    佛狸祠 今昔对照 隐忧愤懑 深沉悲壮

    明确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廉 颇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永遇乐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流利朗读全词。

    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能力目标: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

    2、作者的写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学方法:

    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三、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

    思考: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4、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六、归纳全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七、学生齐读全诗。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下练习。

    板书设计: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英雄难觅

    上阕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咏史抒怀

    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

    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 借古讽今

    下阕

    诗人: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

    永遇乐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

    2.难点: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知人论世,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在了解典故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

    预习案

    【知识梳理】

    1、【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他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书壁》等作品享有盛名。著有《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2、释题: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3、用典,又称“用事”、“援引”。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用典的好处,可使诗文情感隽永,含蓄深刻。用典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或以古人与自己对比,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又使得文章富有文采。

    例如,《锦瑟》引用了蓝田玉烟、鲛人泣泪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

    词中典故简介:

    1、典故一:孙权雄图大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写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在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能出现承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引申为孙权遗迹。“雨打风吹”指历史的风雨,孙权到辛弃疾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

    2、典故二:刘裕北伐壮举。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俯瞰京口的街市,缅怀当年刘裕,曾经居住在那里,他出身贫寒,曾生活在荒僻的小巷,但他却能讨伐桓谦,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的丰功伟绩。先灭山东南燕,后灭陕西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

    乾道元年,词人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人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词人建议不被采纳。

    3、典故三:刘义隆北伐残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三句是写刘义隆的。“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4、典故四:拓跋焘修建佛狸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至写这首词时,恰好四十三年。南归前,他正在烽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敌战争,因此这样说。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王玄漠后,追击到瓜步山(江苏南京境内),在山上修建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社鼓,“神鸦”这里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鸣奏的鼓乐。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5、典故五:廉颇思为国用。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了“廉颇思赵”的故事。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这里词人以廉颇自比,这时词人已经64岁,但他仍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建缓进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他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猜想很快被证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问题导学】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舞榭()巷陌()封狼居胥()佛狸祠()

    2、解释下列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气吞万里: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3、在本词中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表达技巧?

    【预习自测】

    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探究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用典抒情,思考词中用了哪些典故?作者借助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怀?

    探究二:

    总结本词的思想内容。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阕缅怀,表达的决心;下阕写历史教训和自己的经历,表达的心愿。全词借古讽今,长于用典,形成对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2.典型方法:

    3.重点问题解决: 

    2023四季的课件(热门四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抓手。教师范文大全编辑带来一篇关于“四季的课件”的深度阐述文章,烦请您关注并详细阅读本文!

    四季的课件(篇1)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和4个偏旁。

    2、认真朗读课文,认真倾听课文,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3、通过观察、朗读、想象,链接生活抓住季节特点创编小朋友眼中的四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课标解读: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这种感受,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转换“谷穗”“雪人”等不同的角色朗读并熟读成诵就是加深体验、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链接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发展儿童语言。生活是儿童语言的发源地,利用课前收集图片、儿歌及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鼓励学生生生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四季美丽的风光,链接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没有实践条件去认知各种季节的同学也有了真实的感知,引导悟读像“尖尖”这样的叠词语言特色创编诗化语言,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与个性表达,教育回归了生活。

    2、内容分析:

    本首儿歌通过“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这四种代表春、夏、秋、冬的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不同的景色。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一定爱朗读,也爱背诵。插图色彩明丽,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3、学情认识:

    这首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不同的特征。由于儿童生活经验匮乏,他们对于四季中的景物往往不能准确地区分。为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与家长沟通、课件展示季节情景、课堂多向交流,把四季有关的资源引入课堂,再进行认真的朗读认真的倾听,感受四季不同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另外,诗歌中有几处的语言形态对于刚完成汉语拼音学习,语言知识还不够丰富的儿童会造成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障碍,例如“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这一句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到诗歌是在形象、生动地介绍成熟的谷穗的样子;对“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中的“顽皮”一词,学生也会是有理解的困难。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予以突破。

    4、经验介绍:

    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如果一味地把生字集中在一起教学,天长日久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本课识字以分散识字语境识字为主,把11个汉字分解成三块出现,开始是赏景识字,自然习得。再是说说印象最深的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来贯穿识字“是、雪、肚、叶、圆”,最后把“对、说、就”三个汉字放到品读四季景中识字。这样的识字是在语言的实践学习中进行,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三维教学目标为一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能展示四季风光的课件、生字卡片、课堂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与儿歌等。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吗?

    2、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欣赏四季美丽的风光,想去吗?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在欣赏的时候小朋友要一边用眼睛看,一边用脑子想一想,你都看到哪几个季节来到了我们身边?

    4、交流:

    第一张画面是哪一个季节?春天你喜欢吗?请你美美梦地读一读“春天”。(它们两个是好朋友,读的时候要紧紧地挨着,再读一读。)第二幅画面是哪一个季节?请你读一读,开火车读。第三幅画面是哪一个季节?谁来读?(好像凉爽的秋风吹来了!)第四幅画面又是哪一个季节呢?请你读。这位小朋友读出了不怕冷的样子。

    5、揭示课题,组织学生齐读课题:

    (让学生从图片联想生活来感知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观察图中整体感知四季的景物,培养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我们的课文中也有美丽的四季风光,现在就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学习,边读的时候把今天要认识的汉字娃娃用圆圈圈出来。

    2、读好的小朋友与小伙伴交流一下,哪些生字朋友你已经认识了读给小伙伴听,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还不认识的交流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课文中的四季,哪一个季节的景色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指名说。

    春天:

    ⑴请你读一读。读出春天刚长出的小草嫩嫩的感觉?

    ⑵刚长出的小草又嫩又好看,小草一钻出地面对小鸟说什么呢?谁来当一当小草读好:我是春天。他哪个字的读音特别准?

    夏天:

    ⑴请你看图读一读。你刚才静静地听这位小朋友读,你听出荷叶有什么特点?

    ⑵谁再来读,课件点出“圆”字,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什么圆圆?

    ⑶这个短语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娃娃,谁认识?点出“叶”字。你在哪儿认识的“叶”,你知道他还有哪些好朋友?

    秋天:

    ⑴指名读。他读出了秋天的什么特点?

    ⑵谁也来当一当秋天的谷穗,读一读。

    ⑵大肚子是什么样的?谁来做一做大肚子?谁来边做动作边读一读,读出雪人的神气!读出雪人顽皮的样子,不怕冷的精神!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个“肚”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4、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娃娃。

    5、与同桌交流已经认识的生字娃娃。

    7、读正确短语,并在交流中认读部分生字:“是、叶、圆、雪、肚、”。学生评读是否读出四季不同景物的特点。

    (学生在课前及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景物与四季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初读课文说景,有助于了解景物与四季之间的关系,学习交流识字并积累语言,同时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联系,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视野。)

    1、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自由读。

    3、选择性读句,读出四季不同的特点。认读“对、说、就”3个生字。

    ⑵说说怎么知道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⑶欣赏春天的美景。

    ⑷我当小诗人,创编写春的诗句。交流。

    5、四人小组合作朗读《四季》。

    (鼓励学生读好喜欢的季节的诗句,立足于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在充分感知的前提下,在品读课文诗句的特点中,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创编写春的诗句,基于儿童文化发展儿童语言。)

    1、我们来到四季果园,请小朋友摘果子。课件演示:学生读出水果上的生字的音,然后点一下,水果就自然摘下。

    2、这些生字娃娃为什么穿不同色彩的衣服?(按左右、上下、全包围三种结构来分类本课的生字。)

    ⑴摘四季果子。交流生字娃娃为什么穿不同颜色的衣服?

    ⑵打汽球。巩固难字“就”。

    抓住学生的心理,用游戏的方式来巩固识字,悟出汉字上下、左右、全包围等不同的构字规律。

    1、贴绿叶(把新词写在绿叶上)——认读新词:

    2、今天,我们要学习四个新偏旁,它们是“月、雨、口、禾”,请跟老师读一读。你们发现本课的哪些生字中有这四个偏旁?

    3、认读新偏旁“月、雨、口、禾”。巩固带这四个偏旁的生字。

    (学生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的生字已经是比较熟悉,这时将词儿拿出单独识记,不经意间巩固了识字,形成识字能力。)

    1、谁来美美地读一读你喜欢的季节的诗句。

    2、除去春天,其它的三个季节中,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熟哪句话?要求:

    ⑴要读出季节的特点。

    ⑵想一想,为什么它们说自己就是那个季节。

    ⑶像课文那样,根据自己的生活发现也编一句话。

    3、交流:

    秋天:课文是怎么样写出秋天的特点的?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小朋友评一评。

    还有谁来当一当谷穗弯弯?指名读。

    你还从哪儿发现秋天已经来到我们和身边?

    谁能用代表秋天的事物来像课文那样编一句诗句。

    背诵课文读一读写秋的句子。

    想一想秋天的景物特点。

    创编诗句。

    夏天:喜欢夏天的同学朗读诗句。其他同学评读。指名读。

    读出夏天荷叶圆圆的特创编写夏的诗句。

    联系生活,丰富冬天的事物特征积累。

    创编。

    4、四人小组合作创编一首新的四季。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学生评议再交流。

    5、背诵课文。

    (立足于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模仿课文语言特点用收集到的事物仿说或创编描写四季的诗句,把课文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化亲历的生活及看到的形象的画面为凝炼的语言。)

    1、出示生字“七、儿、无”。这三个别生字里的哪此笔画我们学过?它们有一个相同的笔画叫什么?示范竖弯钩的写法。

    2、仔细看竖弯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这三个字怎么写比较好看。

    3、出示“九”字,“九”字也有一个没有学过的笔画,你们能猜出它的名字吗?

    4、回忆学过的笔画,猜想竖弯钩的名称,练习书写竖弯钩。

    5、观察“七、儿、无”的竖弯钩的笔画位置,练习书写。

    6、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练习书写生字“九”。采用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笔画共性,老师范写与学生书写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主动地投入学习。

    1、常见错误分析:

    季节性事物的特征混淆。例如:有的小朋友说菊花是春天开的。一个原因是孩子们的生活实践积累得比较少,以为花都是春天开的,另外生活中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当然地认为。作为教师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真正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相等”的理念。

    2、我来当小诗人:

    2、以学生收集、绘画的资料为主:

    张贴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四季的儿歌。

    四季的课件(篇2)

    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七、儿”两个字。学会竖弯钩一种笔画,认识雨字头、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机选择的两个小节),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部分内容,感受其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七、儿”两个字。学会竖弯钩一种笔画,认识雨字头、月字旁。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部分内容,感受其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爱读。

    2、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习和教师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认识生字。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我以“朴实”为基本出发点,在提问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的时候,直接进入课题,简洁、明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选择。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就采用了自读、同桌互读的方式,并对每一次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把课文读通,圈出生字;互读,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打破了一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地教学传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孩子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三)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尽快地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把生字的新授放在了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先对生字有个初步的认识,再认识生字,以利于更好地朗读。在教授生字的时候,采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认识这些生字,记住这些生字,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朗读,体会含义。

    通过前面的自己练读过程,学生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怎样引领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这里,我采用了指名读、教师范读、表演读等方式来训练学生朗读技巧。例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草芽”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小草很青、很嫩的感觉,所以就知道读起来声音要轻一点。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怎么读?让学生自己做一做动作,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

    (五)拓展想象,开阔思维。

    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开放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编儿歌,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巩固复习。

    一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首先把今天学得几个生字复习了一遍。同时新课标语文学习非常注重孩子词语的积累,因此我还放了一个词语积累的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词语。

    (七)指导书写,学会观察

    一节课有读的,有说的,有背的,那写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在指导书写的时候,我希望孩子们自己能发现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因为只有教师单纯性的讲解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那印象才会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八)小结

    如同揭题的简洁,我的结尾依然精悍。“通过这一节的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问题是那么的简单,但却是对学生最实惠的问题。

    五、不足之处。

    1、上课过程中还是比较紧张的,有时候动作太过僵硬,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时间控制得不够好,造成复习环节没有时间上,后面书写指导也比较仓促,学生写字的时间太少了。

    2、这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读的太少了,而且读得形式也比较单一,齐读放得太多了,学生个别读的机会太少,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也没有很好地达到。

    3、在学生看图仿说的时候,这个难度放得有点大,我只出示了一个句式,———,他对———说:“我是冬天。”就让学生来说,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因此说的时候也没有很好地按照我的要求,应该在出示句式的时候,再出示一句例句,让学生明白;哦!应该是这样说的。

    4、整堂课还是不够开放,教师扶得太牢,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理解、升华。

    5、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四季的课件(篇3)

    在儿歌的快乐中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季》说课稿

    宜都市姚店小学张红艳

    一、充满童真童趣的教材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特别是最后一节“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即描绘绘出了冬天的特点,又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把冬天里一幅打雪仗,堆雪人的场景再现在孩子们面前。为了让这充满童真童趣的教材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朗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

    因为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做了形象直观的教具,在让学生理解“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等语句时,加上动作和表演相结合,既有趣生动,又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走近孩童心灵的教法

    《四季》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在设计学生学习方案时,我紧扣“走近孩童心灵”这一理念,抓住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特点这一条线,创设“到四季妈妈家做客”这一童语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从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同时,又以生字教学为重点,通过整体识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从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1、走近童心的游戏——主动探究从入学开始

    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我们就重视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主动学习,鼓励自己回家寻找四季的特点,如:春天,燕子飞回来了;冰雪融化了,青蛙冬眠后蹦了出来;荷花开了;农民伯伯丰收了;下雪了,大家又开始堆雪人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有能力收集而且又乐于收集的。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我设计了“猜四季”这一游戏作为开课,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四季的景色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对“四季”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洋溢童趣的生字宝宝——识字体现多元化

    新课标对低年级提出了多识少写,整体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的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几处体现以多种形式复现,加强识字的效果的设计。如:引入新课时——“四季”两个生字,我让学生和我一起识字,生字宝宝展现在学生面前之后,充分唤起学生已有旧知,并且鼓励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增强识字体验,针对低年级学生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生字花”的识字游戏:把生字做成一朵朵的“生字花”,会认的字就摘下这朵花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时间和机会,让生字和他们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这样就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了。

    3、贴近童心的诗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从让学生理解课文词语、句子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应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特长,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了阅读的兴趣。比如教学中过了生字宝宝这一关之后,我带着学生一起四“四季妈妈”家做客,可是遇到了“春”、“夏”、“秋”、“冬”四扇门,该如何走进这四扇门,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走进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原主动发展。

    4、内化童心的展示——儿童诗歌创编

    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同时,我还安排了拓宽思维训练,例如,当我随着学生去冬天家里去做客的时候,有意的让学生边表演边读诗歌,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增长了知识,学生乐此不疲。诗歌学完之后,我和学生不满足于“草芽、荷叶、谷穗、雪人”,我鼓励学生想像各个季节的景色,并给学生提供了几幅各个季节的景色图片,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小诗诞生了“花儿朵朵,她对蝴蝶说:‘我是春天……’”。当然,也许学生的诗还很稚嫩,但这是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

    三、我的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朗读?

    2、如何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季的课件(篇4)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上的课文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一册《四季》。这是一首儿歌,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描述了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现春、夏、秋、冬不同景色。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和观察图画,体会词句的意思,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

    “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读的步聚的:

    一、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本课一开始,我安排学生听读(随机演示)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自读,感知内容

    在学生自读前,提出自读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三、美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以境促读,境中动情

    本课朗读的重点是有关“春天”的这一节诗,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播放了描绘春天美景的录像,(随机演示)屏幕上花儿争先开放,小草钻出地面,小鸟飞来了,它们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让他们对文中的文字描写有了直观的形象认识,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孩子们边看边自发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赞叹:“春天真美啊!”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学生把自己变成钻出土的小草芽,问学生:“你高兴吗?你想怎么说?想怎么做?”孩子们笑着、跳着、拍着手,欣喜地说:“我是春天!”紧接着,我使用了激扬学生灵动的评价语“开心地说吧!“”跳起来说!“这么多小草芽都钻出来了啊,一起欢呼吧!“这些话语,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创造性被激发,心灵得以解放,此时,整个教室一片欢腾,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在教学“夏天”这一节诗时呢,我让孩子们进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夏天的气息。(配课件)“现在你们就是荷叶了,你舒舒服服的躺在水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嘘!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由此可见,只有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才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冲动,进入想说、想表现的状态。在境中动情,以情促读,以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一体的境界。

    2、以演促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我安排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表演读课文,引导学生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从诗歌中领悟到的内容与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出来。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草芽、小荷叶、谷穗娃娃,雪娃娃,有的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读,有的学生手舞足蹈地读,课堂上书声琅琅。这刻,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巳经能够冲出老师的翅膀,自由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啦!

    3、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我在教学该课的最后,安排了创作新的四季小诗这一环节,为此,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如“蜜蜂嗡嗡,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西瓜圆圆,他对冰淇淋说,我是夏天”;“红叶飘飘,他对崔老师说,我是秋天”;“雪花飞舞,他对梅花说,我是冬天”。这是多么童真的想象,多么独特的情感体验啊,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那颗聪慧而灵动的心。

    最后我想用萨特的一句名言,作为这节说课的结尾:阅读是生命的活动,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阅读是自由的梦!

    感谢各位专家、老师!谢谢!

    四季的课件(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我的四季》。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

    《我的四季》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体悟人生”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掌握相关文本知识的同时,明确青春使命,更好的体悟人生,积极的把握未来。

    《我的四季》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张洁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饱含哲思的语言,将自然的四季与人生的四季结合起来,向我们揭示了“播种、耕耘、收获、反思”等人生真谛。

    (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

    三、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鉴赏能力,并且通过前一板块的学习也对“青春”有所感悟,但是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尚且不足,需要我予以启发和点拨。

    其次,青少年阶段的高一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他们有着成长的欢乐与烦恼,怀着人生的感悟与梦想,明白本文的深意,有利于学生精神的成长与人格的丰盈。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掌握象征等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并结合自我体验,体会本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青春,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一是掌握象征等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是懂得珍惜青春,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诵读法、点拨法、提问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教学时数:1课时(我将以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相关图片,并配以四组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快速融入课堂情境。

    有的人爱春天,因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有的人爱夏天,因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的人爱秋天,因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还有的人爱冬天,因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四季轮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洁的四季里,一同感悟她的四季,她的人生。

    接下来,我将运用“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设疑讨论,咀嚼鉴赏——拓展延伸,化虚为实”的“三板块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进行初步的审美感知。(语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设疑讨论,咀嚼鉴赏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开篇就发出了“生命如四季”的思考,请同学们找出在下文中作者通过那些段落展开相关描写的?并思考,自然的四季分别指向人生的那些阶段?

    (本文结构清晰,学生很不难回答出2—4段描写了“春季”,指向人生中的“少年”;5—8段描写了“夏季”,指向人生中的“青年”;9—10描写了“秋季”,指向了人生中的“中年”;11—14段描写了“冬季”,指向人生中的“老年”。)

    (2)文章在“春季”中写道“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那么这里所说的“责任”指的是什么?

    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理解再加上我的点拨,得出“责任”指的是“播种”。

    (3)文章在“夏季”中写道“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盼着盼着……”这一段文字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情感?

    (两次运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再夏季耕耘时的艰辛。)

    (4)文章在“秋季”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这里的“谷粒”象征着什么?为什么是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谷粒象征着收获,因为是干瘪的,所以会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情感,又因为是自己付出后所收获的,所以感到欢乐。)

    (5)文章在“冬季”里写道“我将冷静的检点自己”也就是进行“反思”。最后文章写道“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同学们,如果你也要拥有这样一个无悔的生命黄昏,那么我们就爱那个如何来规划我们的人生呢?

    (这一问题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再各抒己见,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三) 拓展延伸,化虚为实

    请同学们参照本文的写作手法,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抒情小散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四季的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是了解地球运动对生物的影响;二是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学习过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也会在生活中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本课内容聚焦在昼夜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上,并让学生在资料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在拓展环节中,要求学生课后用思维导图进一步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总结学习成果。

    二、学生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学习过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学生也会在生活中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本课内容聚焦在昼夜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上,并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2.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3.与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分享观点。

    4.了解自然之妙,感受生命之坚强,形成自然敬畏之心。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昼夜和四季对生物的影响,感受自然的力量。

    让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感受自然之奇妙。

    五、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纸质资料、小组展示板等。

    教师准备:思维导图板贴、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测含羞草叶片闭合的原因。

    2.昼夜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吗?

    3.一年四季中,生物有什么不同的行为表现?

    4.昼夜和四季交替,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二)制作信息展示板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填写“已知”信息。

    2.教师提供文本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多层次途径,获取更多信息,填写“新获得”的信息。

    3.完成信息展示板,为资源共享做准备。

    (三)分享信息,展示研讨

    1.学生参观其他组分享的信息,达成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参观的同时,选出三条最奇妙的信息。

    2.对认为最奇妙的信息进行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赞叹自然之奇,万物之妙。

    3.提出疑问,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反向思考,如果生物不这样做,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了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四)思维导图

    回顾本节课及单元学习内容,形成思维导图。

    (五)全课小结

    课件范文: 儿歌语言教学设计其四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范文: 儿歌语言教学设计其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从小爱动脑筋。

    2、激发幼儿认真学习、探索未知的愿望 活动准备:小问好图饰 小问号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问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符号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引导幼儿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小结:这是“问号”当我们有不懂的事向别人提问时就用这个符号。

    二、欣赏儿歌《小问号》

    1、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就是关于小问号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听的时候小朋友要认真。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3、提问,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大家为什么叫李苗苗“小问号”?“小问号”一共问了哪几个问题?

    教师小结:因为小问号爱动脑,所以大家叫他小问号,白天他问太阳为啥亮?夜晚他问星星有多少?飞机为啥能在天上飞,汽车为啥能在天上跑海中究竟有多少鱼?山中究竟有多少宝?

    4、老师是怎么样夸奖小问号的?

    教师小结:老师夸奖小问号肯动脑。

    5、老师为什么说:“小问号”提出的问题将来一定会知道?(只要肯动脑、爱学习,将来一定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老师戴上“小问号”头饰,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对。

    1、一座桥,不算高,你上我下真热闹,上桥慢慢爬,下桥滑到底。这是什么?(滑梯)

    2、奶奶把一跟针掉在了地上,谁能用最快的办法找出这根针?(运用磁铁能最快找到。)

    3、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皮球,不小心掉进了树洞里,用什么办法把球取出来?(用水罐进去,球会浮起来)

    4、为什么又有白天又有黑夜?(地球会自转,转到背对太阳的地方就是黑夜,转到向着太阳的地方就是白天)

    四、让幼儿带着头饰,提问,让其他小朋友认真思考,并回答。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开展智力游戏比赛。

    引导幼儿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收集智力问题,并带会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动脑,学做小问号。

    热门课件: 《语文》说课稿(篇四)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门课件: 《语文》说课稿(篇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利用课前谈话的时间,师生同唱《好汉歌》,再由歌曲的背景知识引出英雄人物乃至主人公武松,最后导入课题,鼓励学生走进英雄、学习英雄,打败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目的在于创设一种适合本课的情感氛围,拉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主人公时空与心理距离。

    2、谈谈“字正腔圆”与“博古通今”两个环节: 说真话,我自己也感觉这两个环节放在课堂里作秀的成分更大一点。但在这些不能不放,又不能多花时间的环节中,我还是花了点心思的:本课生字新词数量多,难度大,我就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分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学生能自学的,让他们自己预习的时候去搞定,有一定难度或者本课必须要涉及的字词就花点时间一起搞定,对理解1-4小结作用不大或者难度特别大的字词就放在下节课再去搞定。本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对学生来讲无疑是学理解课文的第一只“拦路虎” 对于这些词语,如果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我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为此我就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难度的5个词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快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读懂,更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尽量多的找到并读懂更多的文言词汇。

    3、我个人认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全文脉络是第一课时必要更是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但考虑到本文篇幅过长,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分清事情发展顺序方面存在着的客观难度,于是便有了“长话短说”的环节设计。力求通过“阶梯形”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减少训练难度,逐步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完成概括训练。我觉得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本来我还安排了“实话实说”的环节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武松的形象有一个浅显的认识,然后再鼓励学生研读文本,丰满人物形象,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略去。

    4、接下来谈谈“快速默读训练”,因为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应该说这个训练出现得最频繁,但也是最没有实际效果。因为我既没有具体指导学生怎样才能“一目十行”,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去操作,我只能检讨说是又一场秀罢了。

    5、不知道通过听课,张老师和在座各位能否从具体教学过程中看出我在设计上力求凸显的一条主线:那就是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受人物个性品质的方法。为了体现这个语感训练,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

    ⑴ 改:在1~3小节得阅读指导中,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使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味盎然地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根据自己的对教材与人物的理解,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为学生如何实现个性朗读与个性理解作出了明确的示范,并大胆鼓励学生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更加生动的个性化的去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⑵ 删:在第四小节得阅读指导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删除旁白,利用同桌表演读得方式,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直面人物对话,帮助学生更快更直接的走进人物,感悟其个性特征。

    反观这两个细节,确实也起到了“一箭多雕”的作用: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曾这样评价这两个环节:

    一是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理解词语与课文内容,使课堂更有生机。

    二是在个性朗读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的感悟人物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是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动口时就动口,个人素质展示不露痕迹,恰当好处。

    四是为学生学习下文指明了一条学习的“捷径”,更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类似文章的思路与方法。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之前,必须考虑到处理的必要性,同时应该遵循整体把握、细节体现的原则。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变成教师的表演秀就得不偿失。

    ⑶ 引:引导学生探讨武松有没有必要怀疑店家的好意,他不是胆小鬼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武松个性特征。

    ⑷ 补:就是补进“野炊”的话题,有老师或许会认为是“画蛇添足”的败笔,但我在设计时确实想把此环节搞成“画龙点睛”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的源头。只有联系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实际巩固学法,才能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更有利于学以致用。

    ⑸ 埋:就是从课堂的第一分钟起就有意识地埋下伏笔,特别注意用尽量个性化地语言来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把自己的本堂课的教学语言当成了某种教学资源,既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活力,又让学生通过我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悟到我的教学风格乃至个性特征,这样一来,回答我后面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其实这也应该算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训练。有些学生能说出我幽默风趣的个性,但讲不出为什么,我反而觉得很正常,因为语文很多时候仅仅是种感觉而已。 结合本课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困惑,希望张老师和大家能引领我早日走出困境:

    1、有些课文,六年级的课堂效果还不如五年级,除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原因之外,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否也应该从自身角度开始反思:一年时间,我们学生到底能内化多少语文知识与能力?有哪些学习能力在渐渐退化?又有哪些学习习惯在逐步恶化?

    2、为什么每次上公开课有都会有时间不够用的担忧?

    3、又没有克服我课堂语言烦琐的好方法?

    4、怎样让我的语文课真正姓“语”名“文”?

    5、如何有效地指导、监督、反馈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讲完了我的困惑,预示着张老师精彩点评与讲座的开始,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同行能与张老师或者我们两个任课教师随时互动起来,我相信这样的方式会使你我得到更多!

    谢谢大家!

    猫教学课件(模板四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猫教学课件(模板四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猫教学课件【篇1】

    教 学内 容

    12 ie、üe、er

    拟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目 标

    1、读准音,认清形复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四声。

    2、学习声母与韵母ie、e组成的音节,能熟练拼读。

    重 点难 点

    重点复习jqx与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üe在音节拼读时的变化。

    er不能与声母相拼,er是整认音节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卡片:ie、e、er、ye、yue四声卡片。

    2.复习jqx与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读音节:ju、qu、xu,

    说说他们的韵母是什么。

    二、练习ie、e与声母相拼。

    1.出示音节图:

    2.比较练习。比一比左右两组的拼音,你发现什么了。

    ①韵母e在前后两幅音节图中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韵母e相同,拼出音节不同,与n、l相拼不去点,与j、q、x相拼去点。

    ②复韵母e由单韵母、e组合而成,与j、q、x相拼省写两点的规则在复韵母e与j、q、x相拼时相同。

    3.以多种形式练读。

    三、看图读音节词。

    1.出示:布鞋和皮靴图。指名说说图意。

    2.出示:x---ie----xie说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练习拼读。

    3.出示:bu xie,指名连读拼音词。

    4.出示:pixue,指名读拼音词。

    四、看图读拼音儿歌

    1、出示拼音儿歌。

    Xiao di di,ai xue xi,

    Du shu xie zi zuo xi ti.

    2、学生自由拼读音节。

    3、按要求找音节。

    (1)找出三拼音节。(xiao zuo)

    (2)找出声母是翘舌音的音节。

    4、将找出后的音节多读几遍。

    5、指名读儿歌。

    6、看图说说小弟弟怎样爱学习。

    五、巩固练习。

    1、读卡片:ie ye e yue er

    2、读音节词卡片。

    作 业

    实 践活 动

    1、练读本课音节。

    2、抄写音节。

    3、练读儿歌。

    4、自己尝试写出带有ie e的音节词。(铁路、姐姐、茄子、球鞋、借书、喜鹊、学习、口诀、爷爷)

    板书设计

    12 ie、üe、er

    猫教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播放课件)

    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

    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师:请看自读提示。(指名读提示)

    (生按自读提示自读自划,师巡视,了解自读情况)

    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到描写母亲心理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

    四、拓展总结

    师: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生逐一回答。)师:是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论是“精彩极了”的鼓励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无论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导,还是言辞犀利的告诫警告,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练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理解父母的爱。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

    猫教学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生活中连续行为,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2、知道 10 以内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会读算式,并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丰富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出数的过程,积累数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会交流生活中具有连续行为的情景,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提高儿童数学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师:让我们先进行口算。听清要求,先用手势表示卡片上算式的结果,然后

    继续听要求大声报数答案。

    2+4(再加 3 ) 9-2(再减 5 )

    6+1(再加 2 ) 10-4(再减4)

    3+4(再加1) 8-2(再减3)

    师:小朋友们算的真棒!都会正确的计算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连加(依次媒体演示)

    ( 1 ) 师:听,什么声音?(图 1 )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图 2 )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鸟台上原来有 2 只小鸟,飞来了 3 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2 + 3 = 5

    师:(出示图 3 )观察的真仔细,睁大眼睛,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又飞来了 1 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5 + 1 = 6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幅图连起来一块看。(演示)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在小组里轻轻说。

    生:鸟台上原来有 2 只小鸟,飞来了 3 只,又飞来了 1 只,现在一共有几只鸟?

    师:你能列式吗?

    生:2+3+1=6

    师:讲的真好!(示范读法)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学生跟读)

    师:谁再来试一试。

    师: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你是怎样运算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2 + 3 = 5 5 + 1 = 6 所以 2 + 3 + 1 = 6

    2+3+1=6 5

    ( 2 ) 出示: 3 + 4 + 2

    师:这个算式中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哪个小朋友会编?

    师:你是怎样算得?

    生: 3 + 4 = 7 , 7 + 2 = 9 所以 3 + 4 + 2 = 9

    师: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把三个数合起来。

    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 3 )模仿练习

    师:谁来算一算(卡片)

    5+2+1=2+3+ 2 = 师:下面老师要求提高了,听清了,把先算的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用手势直接表示最后的结果,行吗?

    4+2+3 2+3+5 6+2+1

    2.连减

    师:学得真棒!小朋友们已经会算连加题了,猜一猜,有连加算式,那还会有什么算式?

    生:连减。

    ( 1 )师:那么连减的算式又是怎样的呢?你能根据这 6 只小鸟编连减题吗?

    学生自由编题,并列式。

    师:你是怎样算得呢?

    生:6-2-1=1 4( 2 )模仿练习

    师:完整说过程

    9-3-2= 用手势直接表示结果

    7-2-4= 8-5-1= 9-2-4=

    3.连加、连减对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找到了连减题的算法,请你看看,连加与连减题

    猫教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4.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至少读3遍。

    2、划出生字新词,进行口头组词识记,并抄写生字新词。

    3、查找了解某一种树的相关知识,并带图片到学校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一、新课导入。

    1.播放黄山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

    2.出示题目,板书题目:黄山奇石。

    3.释题,通过组词理解“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识记方法。

    3.检测生字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内容。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出示地图,简介黄山风景区地理位置。

    (3)补充黄山“四绝”资料。

    2.指导学生朗读。

    四、课堂。

    1.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

    段。

    2.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新词,开火车读每个词。

    2.指导学生齐读。

    3.导入新课。

    二、图文对照,朗读感悟“奇”。1.指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了解这几个自然段写了哪几种黄山奇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

    (3)找出对应的三段文字。

    (4)问: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些有趣的奇石的呢?

    2.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了解这几种黄山奇石“奇”在哪儿?(样子奇特,作者想象力丰富)

    4.指导学生朗读。

    5.指导学生背诵。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三、启发想象,自由练说。

    1.老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写法,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学介绍。(出示有关图片)

    3.指导全班交流。

    4.指导学生朗读。

    三、全文,拓展练习。

    1.教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

    2.引导学生说己的内心感受。

    比较课件锦集四篇


    下面是一篇关于“比较课件”的详细文章,来来来有需要的朋友快来看看。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比较课件(篇1)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15页信息窗3 第1、2个红点和一个绿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图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拔河的人数、啦啦队的人数、观看的人数及男女生的人数等。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师:课件、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过程设计:

    活动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今天一(1)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由拔河的谈话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交谈中明确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1、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动脑筋思考,想到了同桌相互说说,比比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思考后交流)

    2、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指名到黑板前演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用数的方法、摆小圆片的方法等)

    3、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引导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4、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听了它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形状很相像,开口相反等)

    5、9比10小可以写成:9〈 10,读作:9小于10

    10比9大可以写成:10 〉9,读作:10大于9

    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以用儿歌如: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 ,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注意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围绕同一个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树立这种意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再次,记住“>”、“”、“

    活动三:认识等于号

    1、现在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看,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同桌相互说说。

    2、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3、同样多用哪个符号表示呢?你知道吗?

    10等于10可以写成10=10,读作:10等于10

    [设计意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活动四: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在比赛现场还有许多啦啦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小于表示吗?试一试!同桌相互说一说。

    2、游戏:排排队。请10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摆一摆)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一方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1-10各数,另一方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弹性练习空间,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通过汇报交流,又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活动五:总结与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

    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通过交流,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9比10小 9〈 10

    10比9大 10 〉9

    10等于10 10 = 10

    创新特色: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游戏:排排队。请10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摆一摆)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已认识了1-10各数及大于、小于、等于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开放性练习。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既可以得到基础性的训练,又可以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同时增加了练习的乐趣,避免了呆板、枯燥的练习。与常规练习相比,学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游戏练习,效果较好。

    另外在课的结束,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这样就把简单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原来藏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而学好了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悄的播下了“学好数学大有用处”的种子,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身边”,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比较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比较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二)小组探究互帮释疑

    师:(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操场、教学楼的面积分别占学校总面积2/9与1/4。)谁能说说是操作的占地面积大?还是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三)、汇报讨论,教师解惑

    师:谁来说一说,2/9与1/4哪个分数大?

    生1:我们这组用的是折纸法,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均分成9份,取这样的2份;另一张平均分成4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1/4>2/9

    ......

    生2:以前我们学过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经我们组的一致讨论,将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师:那么大家试一试吧

    (学生试做,汇报)

    生3: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9/362/9=8/36所以1/4>2/9

    生4: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2/82/8>2/9所以1/4>2/9

    师(小结):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

    幸运挑战

    比较5/6和7/8,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生5:可以用5、7的公倍数35做分子,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6:可以用6、9的公倍数54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7:可以用6、9的最小公倍数18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师:同学们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

    生8:生7的方法好,因为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觉得麻烦,由于这两个分数都与1接近,可先用1分别减去以上两个分数,再比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断原分数的大小。

    因为1—5/6=1/61—7/8=1/81/6>1/8

    所以5/6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那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怎样比较?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10: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通分后按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幸运擂台

    1、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3、师徒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师傅安装3台用4小时,徒弟安装5台用6小时。谁安装的快?

    4、在1/6>1/()>1/8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设计说明:课堂上安排一些巩固性练习,十分必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

    (五)回顾总结,学习评价

    1、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

    比较课件(篇4)

    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 ,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总结:(略)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比较课件(篇5)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

    比较课件(篇6)

    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

    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

    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

    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二)、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三、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四、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比较课件(篇7)

    一、自主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请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生: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

    师:同学们翻开书第33页,请做例7。

    生:认真填表,思考题中所提的问题。(同时,老师准备好例7挂图,请一位同学把挂图中的表填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填得对不对。

    生:共同反馈,加强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记忆。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例7中的三个问题。

    生:同学们讨论。

    师: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生1:第一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十位上的数字从第二位起,分别是1、2、3、4、5、6、7、8、9。每个数都比它上边的数大10。

    生2:最后一列上的数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90、100,每个数都比它上一行的数大10。

    ……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例7。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拍手掌,从100数到1:“100、99……”。

    二、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与老师出示的75相邻的两个数都是75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找出来,写在你手中的纸卡上。

    生:全班同学们在纸卡上写数字。

    师:请同学们把75、74、76这三个数按照数的顺序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并且用不等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生:同学们写出三个数的顺序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三个数大小的见解。

    师: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结论。

    生:全班学生反馈。76比75大l,75比74大l,76最大,74最小。

    师:48、40、49谁大?谁小?为什么?谁来说说。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74、75、76与40、48、49这两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比较这样一组数的大小?请小组讨论。

    生:讨论出这两组数的共同特点是:十位上的数相同,即有相同的几十个。因此,比较大小时,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即可。得出: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的大小,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师:老师出示数30,比它小的整数十数都是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帮助老师写出它的好朋友。

    生:写出数10、20。

    师:请同学们把30、10、2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这三个数谁大,谁小,谁

    最大,谁最小,为什么?

    生:写出数的顺序,并在小组内交流10、2O、30大小关系。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0、20、30大小的关系。

    生:因为两个10的和是20,所以20大于10;又因为20加10得30,所以30大于20,大于10。30最大,谁最小。

    师: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写出比50大的整十数。并在小组内说说谁比谁大几十,谁比谁小几十。

    生:小组活动,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小人手中的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生:学生填卡片,然后师生再共同反馈。

    师:同学们做得都挺好,但38

    生:小组议论。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38小于45

    生1:38比40小2,而40比45小5,因此38比45小。

    生2:38是三十多个,而45是四十多个,四十多个比三十多个大。所以38小于45。

    生3:拨计数器,也可以得出38比45小。边拨计数器边说。

    生4:……

    师:请同学们在○中填上“”号。

    28○9642○3837○84

    生:解答。

    师:这三组数有什么特点?怎么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小组内讨论。

    生: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只看十位上的数字,哪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师:请同学们做书上第34页的“做一做”。

    论语的课件(优选四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这份“论语的课件”是小编倾心打造的希望您会喜欢,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参考和分享!

    论语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

    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

    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

    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

    (二)过程及方法目标

    诵读理解交流质疑教师点评全文背诵学以致用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

    2.学生互相质疑法。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

    3.归纳、总结法。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

    4.教师评点法。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5.延伸应用法。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运用POWERPOINT系统

    ◆学生课前准备

    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用时3~4分钟。

    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说明

    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应用拓展。

    ◆教学步骤

    (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语

    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的有关内容。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出示幻灯片,内容如下)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展示幻灯片,出现孔子图像及课题,教师再板书课题)。

    认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第一部分:读)

    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朗读《〈论语〉十则》。)

    2.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3.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三个通假字的读音及解释。(幻灯片略,字词如:论、愠、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说、女、知。)

    4.学生各自大声的流利的朗读课文。

    5.就“大声”“流利”“快速”进行朗读指导和示范。

    6.全体大声的节奏准确的朗读课文。

    (第二部分:解)

    1.大家阅读本文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的课下注释非常全,大家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基本上都有说明,下面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及平时〈论语〉演讲的积累,自己试译文章内容,个人的疑难可以小声的和同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一会给大家提出来。

    2.学生提出疑难,互相解答。(疑难以字词、短语为主。)

    3.给大家一点时间,看一看自己哪一则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般说来,学生对第八则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做示范性翻译)

    例如: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板书可设计为“以仁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的一一对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4.通过解答疑难,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请同学来试着按则翻译文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第三部分:练)

    1.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请大家说说他主要说了那些方面的东西?(明确:学习与人生修养两类,学习又可以细化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类。)(教师板书)

    2.既然是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就请大家看看下面几道练习题。(展示幻灯片)

    例:(1)与陈毅元帅“大雪压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2)讨论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语句是:

    (3)一组对比图片,(好与坏的典型),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

    (4)学生表演小品,学生根据小品答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小结课文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这节课我们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谈出对里面的话的理解,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从十则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归纳总结文中成语、警句

    (2)针对内容进行讨论思辩

    (3)感受孔子伟大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个人就是孔子,而这本书就是《论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

    二、总结概括成语、名言警句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常常把它称作什么?(生:成语。)

    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再举几个例子?(明确如:温知知新、见贤思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师:《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幻灯片显示《论语》中的成语。)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最好能谈谈你的感受。(如:(1)生背诵“三人行”篇,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凡事都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生背诵“岁寒”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松柏”理解为一个人,意思是说“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现在请你按照上节课提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类进行分类摘抄。(学生在可讨论的情况下进行摘抄)(幻灯片:分类的名言警句)

    三、拓展思辩,读出个性思想光芒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上节课我们留了作业,请大家找出最喜欢的二到三则,谈谈个人的看法。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生再读背课文。)(生一般说来可谈出自己的看法,如)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学生可能会谈出父母不顾孩子心理强迫孩子做某事等等。针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可能谈出和进步、思想、成绩、积累等有关的认识。如有必要,教师可在这里提出“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也希望大家学以致用,用到自己的提高修养和学习上来,见贤思齐,近朱者赤,只要大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一定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四、教师小结及作业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争、疾病、欺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义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这时候孔子出现了,他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应该说,游走于诸候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写一份读书报告,谈谈你的感受。

    五、阅读推荐(幻灯片:《论语心得》封面)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论语心得》,谈了《论语》和人生、交友、人的内心等方面的关系,通俗易懂而且见解独到,推荐大家读一下。

    六、结束语(幻灯片:孔子半身铜像,题目:永远的孔子)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每次看到孔子的图像,我感觉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大师的只言片语来感受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先师的图像,深深的鞠上一躬,说一声:“谢谢老师”。(仪式进行)

    结束(背景音乐)。

    论语的课件(篇2)

    一、教材解析:

    第十板块即:先哲语录,这一板块包括《论语四则》、《舍生取义》两篇课文和一个表达.《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四则》是从《论语》中挑选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含义丰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育、思想很有启迪作用。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谈的是学习态度,劝诫人们对学习要诚实等。四则语录,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语言凝练,千古流传,值得我们学习。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引领学生体会先哲语录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理念:

    小学学习文言文体现了小学向初中的一个过渡。所以在人教版、长春版等教材为了体现小学和初中的这种衔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小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谈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古诗文阅读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重在,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读出理解,同时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课文自身的特点,我对本篇文言文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和多种形式的诵读,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

    四、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选择: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里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前收集资料交流法、各种形式的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提问法、体验法。[

    七、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进入高段,通过四年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而且上册刚刚学了三则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图序》,所以学生对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册的这两篇孔孟的先哲语录中的经典名句和道理对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定会使学生学出趣味,学出感悟。

    八、教学时间: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虽少却很充实,语句虽短却很具体,而且对于《论语》、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课时的时间: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生本对话,了解论语。

    1、课件出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课件演示)

    3、今天的语文课,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预习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义。课前的阅读文本和收集资料就是让学生与文本首次对话,扫清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同时,愿意把自己对孔子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在师生资料的整合中,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有强烈的了解《论语》,学习佳句的愿望。

    (二)、师生对话,指导诵读。

    1.学生逐句自由读文,适时纠正字音。

    2、指名读,全班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4.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轻声练习,画出节奏。

    4.指名读,规范节奏,语调。

    5.学生个性读,师生评价。

    6.小组同学比赛读。

    (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个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质疑思辨是关键的过程。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三)、生生对话,理解文本内容。

    1、小组内通过注释和资料说说你对这四句话的理解和疑惑。

    2、小组汇报。重点理解患、诲故自省等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生本对话,读出韵味。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五、书写患、贤两字,重点指导贤字.

    六、作业。朗读课文。查找论语中有关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一)、生本对话,复习引入。

    1、(放古筝曲子,课件演示进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云:“文以载道”。《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2、教师复习提问“患、诲、汝、故、自省”词的意思。

    (此环节以《论语》这部经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其蕴含的道理,再通过复习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再次理解课文的含义。)

    (二)、与孔子对话

    教师讲述孔子《两小儿辩日》逸事,鼓励学生谈体会。你还听说过那些有关孔子的故事,说一说你的感受。

    (三)、与自己对话,

    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说说你的体会。(课件演示)

    (这样设计以故事的情节促进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升华学生对深刻哲理的认识。)

    (四)、生本对话,浓缩成语

    学生自由读文,提炼出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等

    (五)背诵

    1.在上面的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师要乘胜追击,同学们能够从古文中想到经典,学习古文还非常注重积累,鼓励学生背诵。

    2.背诵也要采用多种形式。

    (此环节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熟读成诵,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更多的先哲语录,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六)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七)、作业。背诵课文。

    论语的课件(篇3)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论语・问孝》。

    2、了解《论语》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至今读《论语》的人生生不息。

    3、结合《论语・问孝》的言论,能说出自己对“孝”的理解;结合课堂上的讨论,初步正确地把握“孝”,能够关注生活细节,懂得用自己点滴的行动向长辈表达孝敬。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初步形成正确的对“孝”的认识,能够关注生活细节,懂得用自己点滴的行动向长辈表达孝敬。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2、观看视频,切身感受。

    ①师:2005年9月28日,全世界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活动,这说明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孔子的魅力。【播放视频】

    ②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重温了2008年奥运会盛典的一个片段,从你们专注的眼神中,老师知道,你一定有话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生交流。

    很震撼,吟诵的是论语,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等。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下面老师出示几个汉字,看看谁能快速猜出是什么字。

    子:像一个婴儿,他的脑袋很大,举着小手,样子很可爱。是什么字呢?

    老:像一个驼背、伸手、扶杖、头戴大帽的老人。会是什么字呢?

    孝:像一位面朝左、长着头发的驼背老人,身前一孩子,扶持着老人。【板书:孝】

    小结:“孝”――会意字,上部是“老”的省形(省去“匕”,拐杖形),下面是“子”,会意为孩子搀扶老人在行走。百善孝为先,孝从敬爱老人始。

    子孙上前相搀扶,敬爱长辈孝为先。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孔子一起学习孝道。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古文,仅正确、流利还不够,还要读得有节奏。

    4、师范读。生再自由读,师个别指导。

    师:你们的诵读把我带回了春秋时期,拉回了孔子时代。如果时代倒退两千多年,你们也一定是“孔门七十二贤”。

    【一】出示“背井离乡”图,你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则论语?

    2、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悟中读。

    【二】出示“喂养图”,它让你想起了哪则论语?

    2、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噙着泪水,病在儿身,痛在母心。

    3、会背这句吗?齐背。

    是呀,孔子告诉我们,不要让父母为我们的远行担忧,不要让父母为我们的疾病担忧,我们要关爱父母。 【板书:爱】

    【三】出示“不孝图”,再看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它让你想到了哪则论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根据图,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齐读。

    【四】出示“中国好人榜吴秀琴图片”,播放视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这个女孩,你们认识吗?让我们跟随一则报道了解她。

    (播放视频)让你想起了哪则《论语》?个别读,齐读。

    2、简介事迹《用稚嫩的肩膀为母亲撑起一片天》。

    同学们,看完这则报道,在小秀琴的身上,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个小女孩俨然一位“小巨人”。虽然只有11岁,虽然身体瘦弱,可小小的秀琴却为自己的母亲撑起一片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女生扪心自问,你们做到了吗?女生齐读。

    是啊,孝敬,孝敬,敬才是孝的最高境界。四则论语我们都学完了,那么,在生活中能不能灵活运用呢?

    请看这则视频,当你看到不孝子,对父亲大打出手的时候,我们就会吟起: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当我们看到不孝子不给父母好脸色的时候,你就会想起: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当我们见父母忧心如焚的时候,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

    4、当我们出远门,牵挂父母的时候,你也会想起:

    同学们,这几则论语,你们会读了,会用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将它牢牢地记在脑海中,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最先将它背下来。

    清乾隆年间,望江县长岭镇文学村范家前屋曾有一位孝子――范家芳,未满十岁,在县学校读书,他的父亲送米供他念书,每次他都留米回家,还经常哭泣呻吟;先生责备他,问他为什么悲痛,他说:“父亲在田地里辛勤劳动,我却坐享其成。”父亲生病,想吃枣子,他摸着学校一颗已经干枯的枣树哭泣,果然,枯树复活,结出饱满的枣子,他摘下给父亲吃,人人都感到奇怪。他父亲病了,他十几天不脱衣服侍候。乾隆二十五年,其事迹受到皇上旌表《孝思维则》,并于乾隆二十六年,建造孝子门予以表彰。

    范家芳尊老敬老堪为孝子典范,当今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孝敬”牢牢地记在了我们心中。

    生自由谈。

    师:你们都是大孝子,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相信也能再一次感动你们。【播放公益广告:妈妈,请您洗脚】

    3、小结板书。

    同学们,关爱老人,用心开始;孝敬父母,从我做起。

    同学们,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希望你们爱上论语,爱上经典。下课。

    论语的课件(篇4)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本课的字词障碍。

    3、熟读文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地方。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提问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决。

    ②翻译。活动形式:擂台赛:由男生讲解第一则大意,男生听完补充,女生听完质疑。

    1、熟读并背诵后五则,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哪些内容是探求知态度的,哪些内容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内容是谈修身做人的。

    1、你认为哪些语句是谈求知态度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修身做人的?

    归纳明确。引导学生明确每则的道理。

    2、谈感受。

    哪则对你启发最大?请说说你的感受。

    3、明确整理的文言知识。

    背诵并默写《论语十则》。

    教学反思:

    学生对擂台赛的兴趣比较大,在男女生分别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时,学生听的特别认真专心,全班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谈启发时,仍然停留在翻译层面,谈不出更深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仍是很窄,语言表达较弱。计划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读读《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3.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语录的含义,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可阅读《论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旧知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这本书吗?能不能给大家举出几则例子?你对它还有多少了解?由此引出孔子,并简要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四则。

    二、正确朗读课文

    1.《论语》是文言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在朗读文言文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先听老师读一读。教师示范朗读。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2.请学生进行模仿朗读练习。

    3.指名朗读,互相订正。

    4.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领悟含义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2.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3.自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及手里的工具书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把它画出来。

    4.小组内学习:针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患:忧虑,怨恨。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诲:教,导。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自省:自我反省。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四、结合体会再读

    1.你喜欢哪句话?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见解。

    2.把课文背诵下来。

    五、作业、课外激趣探究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请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

    学习态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习态度“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为学生,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要跟老师打交道。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跟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大家也一定非常关心: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4,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下面再补充几则:

    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19第23》)

    ②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19第22》)

    略说:

    ①叔孙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

    ②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

    5,子贡的道德学问在下面这句话里可见一斑: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19第21》)——这说明子贡为时人所重,良有以也。

    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9第11》

    教师明确: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

    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10则略过不看。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6第11》

    10,略。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6第10》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11第9》)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11第10》)

    教师明确: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两个“为”,都是介词,读weì。

    3,语意略说:

    ①第9则,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着眼于颜回的“安贫乐道”。世有大成就者,唯安贫乐道者能为,但安平乐道,说易行难。

    ②第11则“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③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④第1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吾辈。”有类于此。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

    4,孔子对颜回的好感,还因为颜回的好学。比如: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11第7》)

    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

    5,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11第8》)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11第11》)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7第34》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5第36》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7第24》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17第4》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6第28》

    教师明确: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

    2,语意略说:

    ①第4则,是体现孔子的谦逊,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

    ②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

    ③在第6则里,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

    ④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⑤“子见南子”章,一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子路对老师仍然持率真的态度,不因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一是孔子面对弟子的不满,为取信于弟子,连连发誓的窘态,说明孔子不是一个一直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长者,在生活中,他有着常人一样的平常性格。

    但南怀瑾先生持异解,他认为,南子貌美是事实,行为不检点也是事实,子路不高兴老师去见她也是事实,甚至孔子发誓也是事实,但孔子本意是要澄清弟子们对南子的认识:南子没有做过罪大恶极之事,大家这么对待南子,有失公正。必须明白“予所否者”的“否”是对什么而言以及“天厌之”的“之”指代什么内容。南先生认为“否”是“批判”“否定”之意,而“之”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的人”,全句意为:如果是我所反对、批判的人,上天一定会厌弃他。而我没有“否”之,则其人尚无大恶。当然,如果如南先生所言,则孔子为何要“矢之”,恐也难以服人。

    论语的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2、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

    2、写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3、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4、题目解说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

    5、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十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

    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当

    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智、仁、勇这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

    第十部分(第10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第十一部分(第11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

    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鲜”“怨”等多方面的作用。

    6、全文分析

    1、在《〈论语〉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2、难点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观?

    在以往对孔子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孔子理欲观的研究,通常认为孔子主张只要仁、义,不要利、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够富贵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去获取财富,只是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传达的正确思想,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利”的不同态度,从而告诉人们无论致富达贵还是摆脱贫贱,虽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这是孔子对义利关系的基本看法。在义利关系面前,是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还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确实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来表达这种判断。

    3、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们可以发现孔子非常看重对《诗》的学习,那么《诗》真的是一个人提高修养所必须研读的吗?

    观点一:是必须研读的。孔子认为,不学习《诗》,就没有办法说话,学《诗》能知言善语,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

    观点二:不是必须研读的。孔子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要学习《诗》的建议,孔子看重《诗》,其本质是对教化和德行的重视。如果一个人通过其他途径能够获得相关的教育,不一定必须研读这部书。

    7、写作特点

    1、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

    本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的对话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表明人物的观点,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

    2、丰富多变的手法。

    文中多采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言简义丰。文中还多次运用反问句,言语之间跳跃较大,含意丰富。

    论语的课件(篇8)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二

    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预习检测

    1、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朗读选文。

    三、研习文本。

    (一)自主学习

    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二)合作解疑

    1、请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段落为单位,逐词解释,口头翻译,每人主讲一段。

    2、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3、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参考译文】

    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第二章: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第三章: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第四章: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第五章: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六章: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第七章: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第八章: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第九章: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第十章: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第十一章: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第十二章: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三)全员解疑

    由各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文本探究

    1、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

    一、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三、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四、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六、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七、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八、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

    九、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十、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十一、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十二、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2、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

    【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7、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8、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三、整理总结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检测。

    论语的课件(篇9)

    能力目标:准确诵读课文,并在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基础上背诵及默写课文。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十则语录的深刻内涵,带领他们学习古人高尚的品格。

    1、字词。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等自行理解、记忆。

    2、语句。引导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并准确表达每则语录,学习古人可贵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或为人处事等。

    在理解字词,懂得翻译的基础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样。

    同学们,我们语文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

    问2:没错。那大家看一下课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一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样?(让学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

    问3:对,就是文言文。很多同学很怕文言文啊,觉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讲什么,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不是白白度过的,我们那些先辈,那些古人的智慧,可厉害着呢!要是能学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们吧?

    所以,我们今天就好好学一些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的话,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下面,大家跟着我来朗读,同时把自己不会的字词画下来,边读边思考:到底论文中《论语》十则都讲了些什么呢?

    二、集体诵读,整体感知。

    以领读的方式,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则一则地读,读完继续下一教学环节。

    好的,课文读完了,不过,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还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甚至被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论语》十则的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语录体,对吧?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语录体吗?

    当然,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比如还是有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懂,还是不太理解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对不对?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解答。先看第一则。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①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②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yuè)通“悦”,愉快。

    ⑤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⑥愠(yùn)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了以后而又时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会恼火,不也是君子吗?”

    ①“学而时习之”中,孔子特别强调“习”的重要和乐趣。“习”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第一则完后,跳到第三则先讲)

    ②“有朋自远方来”,为何而“乐”?(“乐”因: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

    ③“人不知而不愠”句中,怎样理解“君子”的内涵?(我们听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由此可见君子有一个特点,那是什么呢?――有修养。问学生:什么样的人才会动手打架?孔子所说的“君子”很显然是有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人的态度,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这一则语录中,“学而时习之”讲的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刚才我们讲了“习”的方法,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跟第三则谈到的意思很相近,我们就先看第三则。

    ①“故”:“旧”,与“新”相对,此处引申为“旧有的”、“原来的”。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却能有新的领悟,这样的人便可以做老师了。”

    大家知道吗,外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的,他做的研究表明: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所以,我们同学复习时最好能在遗忘大量开始前进行,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看课文,几千年前的孔子竟然也知道这个原理,还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掌握牢固了,还不容易领悟出新的知识吗?所以啊,同学们在能力范围内,最好反复思考、定期复习,这样容易有所心得,有所体会。这么好的一个方法,大家如今学了一定要会运用才不浪费哦。

    这一则说的还是学习方法,指出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能领悟新的知识。在这里,“温故”和“知新”并重,强调新旧交替的连续性。

    第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大家猜一下:把一块铁放在门口,那么铁就会生锈;那如果把一块金子放在门口,金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答案是:被偷走!)这是一个笑话,但通过这个笑话我们也能看出:铁放久了不用,甚至任凭它风吹日晒,后果将会怎样呢?没错,只能生锈,没用了。有一句老话说:“刀不磨不生锈,人不学会落后。”呵呵,当然,现在我们有不锈钢刀啦。不过,这老话也有它的道理,什么道理?――大脑就像刀一样,不开动脑筋,就会生锈呀。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可他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呢?答案很简单:他积极思考!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这两句都包含了“学”和“思”两个字。“学”当然是指学习,“思”则是指思考。我们从孔子这句话必须认识到“学”与“思”的关系。我们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赶紧思考,然后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能越积越多,否则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那“思而不学”呢?爱迪生在青年时候,曾经流浪过一段时间,可是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不理世事。相反,他一直努力读书、做实验、研究和工作。倘若他空有满脑子奇思妙想,却不懂实践操作,又怎么能做出奇妙的发明呢?流浪期间不再思考,不再动脑,对他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有害的,是不是?把爱迪生的例子套到孔子另外半句话上,就是“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在学习上,必须注重“学”与“思”的关系,不能只偏重其一,光“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

    第五则子曰:“由诲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②女(rǔ)同“你”,人称代词。

    ③知(zhì)通“智”,明智。

    孔子说:“由!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啊!”

    为什么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我不知道可别人知道,我多不好意思说出来啊!一说别人就知道我比别人笨啦!所以自己不知道的,不能说不是不更好吗?可孔子为什么教导我们要老实承认自己“不知为不知”呢?

    明确:所以我们要“不耻下问”(下:指任何行业、任何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比我们强,向其请教能使我们有所裨益的都行)。那么,对于我们知道的东西呢?是不是要大家一起分享呢?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我们就有两个思想。”别人不知道,我们更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对不对?好东西就是要一起分享!

    好,按照这个意思,孔子另一句话怎么表达呢?我们来看第七则。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言行要谨慎,不要太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诚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论语的课件(篇10)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 诵读欣赏。

    2.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课上交流。

    2. 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3. 《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

    五、 学法指导: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

    (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 学生齐读。

    2. 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

    3. 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 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五)、巩固。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论语的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

    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如:为 矣 罔 殆

    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

    27、《论语》二则

    温故 知新 为师

    学不思 罔 思不学 殆

    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学生能够基本上了解论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写课文。

    2、培养学生背诵、默写、书写等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愿意把论语二则给大家背一背?

    二、听写本课的几个字。

    (巩固对新字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1、按照正确的书写姿势,写一写。

    2、比一比,争取一个比一个漂亮。

    四、指导默写。

    1、齐背这两则论语。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写错别字。

    3、默写。

    五、扩展延伸。

    1、把论语二则改写成白话文,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写完后和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

    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书下注解能够解释古文的含义,学完后也能够默写古文,学习效果较好。

    小学汉语课件必备四篇


    接下来请大家看看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汉语课件”,如果您需要再次查看此页面请马上收藏。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优秀的教案是提升教学品质的核心。

    小学汉语课件 篇1

    教学重点: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学习y、w和单韵母拼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学过的声母读一读,背一背。

    2、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出示声母y、w的图。

    2、请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字母的音形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分小组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请同学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怎样记住字母的音形。

    5、教师强调y、w是声母要读得轻短些,yi、wu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长响些,应整体记忆。

    6、指名读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及时纠正。

    7、开火车读一读,横排读,采取多种形式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先出示电脑课件:没有音节、没有动物的图。(26页中间图)

    2、师问:图上都画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幅图吗?(学生可以从碧绿的湖水、茂盛的大树、嫩绿的小草这几方面说一说)

    3、点击鼠标出示小动物。再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在干什么?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4、最后电脑出示音节。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得不准时请别的同学帮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自由读。

    6、同桌读。

    7、指名读。

    四、写声母y、w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范字,看看是几笔写成的?占什么格?

    2、请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写

    3、教师范写

    (1)y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右斜,第二笔是左斜,占中下格。

    (2)W是两个斜上斜下写成的,不要写得太宽。教师要重点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五、小结

    从开学到目前为止,声母教学我们已经学完了,大家学得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别yiyi、wuwu和{yu。

    1、出示卡片:y、I、yi;w、u、wu;{

    2、自己出声读一读。

    3、问:你们还记得jqx与{相拼的规则吗?说说小儿歌:小{小{有礼貌,见了jq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念u,还念{。

    4、出示y和{组成的音节yu。问:你发现了什么?

    5、说儿歌:小{小{有礼貌,见了jqxy就摘帽,摘了帽子不念u,还念{{{。

    6、看图读音节y*和w(,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

    7、最后可以做一个课件,把凌乱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只限本课的)进行分类,让学生亲自进行电脑操作,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

    三、认读23个声母。

    1、出示23个声母,可以让学生自己照着读一读。

    2、同桌互读互背。

    3、让学生把自己的声母卡片拿出来按顺序摆一摆。

    四、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把你会读的音节画下来读一读,读不准的音节做上记号。

    (3)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提出读不准的音节。

    (4)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5)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小结: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这些字母的音形,而且学会了学习字母音形的方法。别看年龄小,还真不简单呢!我们将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复韵母,我想你们一定学得更棒。

    小学汉语课件 篇2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的教学建议

    1. 把握教学要求。

    (1)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历史变化:历年大纲对汉语拼音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曾经有过直呼的要求,默写的要求,帮助阅读的要求。这些年来,有越来越降低目标的趋势: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也不宜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如,谁和谁不能相拼。要在认识、拼读上下功夫,不要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

    介绍人教社提供的汉语拼音测评方法。其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在内容方面,要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大力加强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汉语拼音的考查,以往采用的方式多数是笔试,最常用的题型就是要求学生把正确的音节与事物或词语连起来。其结果是,很多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普通话不行,会写不会说,成为“行动上的巨人,语言上的矮子”。这样,实际上忽略了汉语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使汉语拼音教学不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当场拼,当场读,既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音节,又关注学生是否能读准音节,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以前的考试方式往往是就拼音考拼音,学生不了解学习拼音的价值,因此学得枯燥无味。《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认读的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音节,而是赋予汉语意义的音节,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拼音可以帮助识字,拼音可以帮助阅读,它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所在,更加激发学好汉语拼音的兴趣。

    在把握汉语拼音的`要求上,还要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学会汉语拼音是第一学段的任务,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立竿见影。起步阶段先达到保底要求,以后在不断的运用中巩固并达到熟练,以及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拼音输入法所要求的再现认知水平。现在只需再认即可。

    (2)识字的要求。汉语拼音教材中的70个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并不要求书写。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过细的字形分析,只要通过多种形式跟学生见面,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么记住汉字的,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有的课生字较多,可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或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通过反复认读来熟悉。可以开火车读,比赛读,在游戏中读,或是口头组词,说句子。如,要求用“我”说一个句子,或同时用上“爸爸、妈妈、我”说一个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多种途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

    2. 变革教学方式。

    (1)将拼音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巩固。

    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母、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办法。如bpm一课,播,泼,摸等动作。dtnl一课,打,踢,拿。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拼读以后,要与学生的口语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尽量避免大量无意义音节的反复操练。如,什么声音dadada,什么声音dedede,什么声音dididi,什么声音dududu?如,整体认读音节yuan ,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但是让孩子随便加上四声的哪一声,组个词,就不难了。有的说,我选第三声,望远的远;有的说,我选第四声,过生日时,许愿的愿;我选第一声,冤枉的冤;我选第二声,圆圈的圆。难点很快就化解了。生字教学也一样,如“河”,组“小河、河流、江河”等等。写是巩固的一种方式,但不宜用得过多,可以剪剪贴贴,涂涂画画。

    又如,让学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物品,有时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拼音教学游戏化。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

    儿歌法。根据字母的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

    比如,第1课汉语拼音的教学:

    草青青,水碧碧,

    风吹树绿好空气。

    妞妞练唱aaa,

    公鸡伴奏oo啼

    大白鹅(e),真美丽,

    领着孩子水中嬉。

    第2课教学

    红屋顶,黄墙皮(i),

    草儿青青树儿绿(ü) 。

    妈妈洗衣我喂鱼(y),

    乌鸦和我是邻居(u)。

    课教学

    增长知识听广播(b),

    锻炼身体爬山坡(p)。

    捉迷藏,用手摸(m),

    笑口常开弥勒佛(f) 。

    比如d t n l汉语拼音第四课,教过这课的老师大都会说顺口溜,孩子们也会编出许多不同的来,我们不妨利用这个顺口溜唱个歌

    1 3 5 5 |6 6 5 0|1 3 5 5 |4 4 2 0|1 3 5 5 |i .i 6 56 |5 3 22 1|1- - -||

    小熊敲鼓 d d d, 小鱼跳舞 t t t, 小羊钻门 n n n 小猴拿棍l l l。

    汉语拼音第五课,我们先告诉孩子它的读音和小白鸽的鸽一样,询问他们能不能看图或联系生活自己编儿歌记住g的读音?孩子们闪着明亮的大眼睛,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老师再引导,看g的字形,能不能编一首儿歌。“9字加弯ggg。”“q加弯钩ggg。”“o加竖弯钩ggg。”p字反写加钩ggg。”“……”。孩子们通过自己编儿歌,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让孩子紧密结合生活,自己学懂了g的读音和写法。

    辨析法。如:bd、pq、ft、nh、mn,这些字母形体易混,用动作演示、谱曲唱歌的方法,帮助儿童牢固地掌握好易混声母的读音和形体。如区分bd、pq时,可让儿童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出b字母的形体,再伸出右拳演示出d字母的形体,然后让学生将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q字母的形体。边演示边教学生说:“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左竖朝上就念b,右竖朝上就念d。左下p来右下q,两拳相对念pq;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一次复习“b、p、d、q”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上来在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

    做一做。让每位学生在课外自做字母卡片,裁纸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但书写绝对不能替代。因为这做卡片的过程,不但是读的过程,更是写的过程,改的过程,画的过程,有的孩子在卡片反面配上画,以便帮助记忆。人人制作了一套拼音卡片用起来就非常方便。复习课上我让学生拿出已制作的字母卡片,按声母表的顺序排列。孩子们在操作中,一边看书,一边排列。这排列字母的过程,检查顺序是否正确的过程,无疑就是读书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因为要把卡片摆对位置这就促使学生去读去记。这就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既培养了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字母的印像,巩固了学习效果。

    为了记住“Z、 C、 S”的字形,我们改变了死记硬背,抄抄写写的惯用方法,让孩子们用自己准备好的一段毛线来摆摆这三个字母,看谁摆得最漂亮。孩子们在自我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Z、C、S”的字形。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少儿童还用数学中用到的小塑料棒、圆与这段毛线一起摆出了“o、e、x、i、zh、ch、sh、r……”有的还用打手势的方法来记字母,既简单又方便,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拼音字母的兴趣。他们发现用毛线、小棒能拼出好多字母时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异常,欲罢不能,这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挖掘了创造的潜能。

    3. 恰当运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

    (1)情境图的运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画面,说出本课要学的字母或音节。还可以提示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词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说一句话,巩固这些音节。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如,用一个音节,看谁组词组得多,“乌鸦乌云”,也可以说一句话,看谁的话里面包含这几个音节最多。如“阿姨晾衣服”,“小弟弟在屋前喂鱼”。把观察画面、学习音节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体会发现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2)儿歌的运用。

    儿歌与情境图是两个层次的内容。如dtnl一课。不要求背诵,其价值在于,在语境中巩固音节,体验学习拼音帮助识字、帮助阅读的知识意义。读一读即可,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儿歌中标红的音节,是儿童用于巩固知识的。可以教师代读,程度好的儿童带读等,不要以为是要儿童自己读。

    (3)体现弹性,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初入学儿童的发展程度很不一样,丰富的教材内容,给所有孩子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前,通过各种途径,如调查问卷,访谈,了解儿童的语文程度,如,识字情况,汉语拼音,口语表达,古诗背诵,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发挥不同儿童的不同优势,并采用各种方式弥补儿童的弱项,达到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词句教学和儿歌教学的关系。拼音和认字是保底的要求,其他几个环节的教学,要视学生的发展情况而定。教学中可以体现弹性设计。对于一些学过汉语拼音的同学,老师可以让他们以“我教你”“我帮你”的心态重新学习汉语拼音,他们会乐此不疲的。

    小学汉语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2、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二、学习3个单韵母的音形

    学习单韵母“a”:

    1、出示a的图片:

    ⑴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⑵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⑶教师范读“a”。

    ⑷学生练读“a”。

    2、学习“a”的形:

    ⑴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与“a”的什么地方相似?

    ⑵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⑶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aa”。

    学习单韵母“o”:

    1、出示“o”图片:

    ⑴观察后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⑵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适中,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⑶教师范读。

    ⑷学生体会读。

    2、学习“o”的形:

    学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学习单韵母“e”:

    1、出示“e”的.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⑴师讲:大白鹅的“鹅”平读就是“e”,发音是把嘴角向两边裂开。

    ⑵教师范读。

    ⑶学生体会读。

    2、学习“e”的形:

    ⑴怎么记“e”的形呀?

    ⑵大家看图:(教师出示卡片“e”)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相似?

    ⑶读儿歌: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书写3个单韵母

    1、认识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

    2、同学们看一看汉语拼音“a、o、e”占什么格?

    3、我们先看着字母“a”是怎么写的?

    ⑴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几笔写完的?

    ⑵请学说一说。

    ⑶看清楚了吗?拿出小铅笔跟老师一起写一个“a”,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⑷学生练习书写“a”。

    4、指导书写“o”:

    ⑴老师书写,请大家注意“o”是从哪起笔的?几笔写成的?

    ⑵请学生说一说。

    ⑶教师边写边讲:“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

    ⑷学生练习书写“o”。

    5、指导书写“e”:

    ⑴老师演示书写过程:大家注意“e”是怎样写的?

    ⑵说一说。

    ⑶教师过写边讲:“e”是一笔写成,占中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⑷学生先书空再动笔写

    注意:学生书写时,老师行间巡视,具体指导,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四、巩固练习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a、o、e”的四声,先请同学读卡片。

    二、复习三个单韵母“a、o、e”

    三、学习字母四声

    1、师讲:“a、o、e”发音时,声音颤动,很有气派,音在口腔中畅通无阻声音响亮。因此“a、o、e”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担当了声调高低变化的任务。

    2、指导学生看声调示意图,认识四个声调。第一声:汽车平走。第二声:汽车上坡。第三声:汽车上坡又下坡。第四声:汽车下坡。

    3、学习“a”的四声:

    ⑴师讲:拼音字母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头上。

    ⑵板书:“ā á ǎ à”教师边用手势表示四个调号边按顺序读四个声调,以显示调号与声调的关系,速度要慢,读二声、三声有困难,教师要做好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调号,读准声调。

    ⑶学生按顺序学读四声,读音要准。

    ⑷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⑸顺口溜:一声一横道,二声往上挑,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掉。

    ⑹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声母。

    4、学习“o”的四声:

    ⑴师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⑵出示:“ō ó ǒ ò”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教师纠正后,再练习读四声。

    ⑶打乱顺序读。

    5、学习“e”的四声,学生练习的方法同上。

    6、打乱顺序读“a、o、e”的四声。

    〖板书设计〗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第三课时

    1、巩固复习

    2、看卡片读“a、o、e”的四声。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

    3、书写3个单韵母各一行。老师行间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4、指导学生练习抄写带调韵母。“一声”要从左往右写,“二声”从左斜下再往斜上挑,“三声”像个小对勾,“四声”从左上往右下降。

    5、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抄写带调韵母。注意声调位置。

    6、学说儿歌:

    ⑴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单韵母。

    ⑵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⑶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7、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小学汉语课件 篇4

    汉语汉字究竟如何改

    善表意,能沟通,高效率,有活力

    易学易用少折腾不添乱

    必要时全民公决是个好办法

    希望汉语改革从此走上脚踏实地之路

    昨天,有同学问陈老宇:到底该写做贡献呢,还是作贡献?陈老宇脱口而出:当然是作贡献啦!同学虽点头不语了,但看着他半信半疑的眼神,陈老宇心里还真有点毛。到底是做贡献还是作贡献?哪个对?大家说说?

    好吧,那就听听大家的意见。陈老宇首先向资深媒体人陈婷女士(《环球企业家》杂志董事总经理)求教。她只回三个字:做贡献。哼哼,陈老宇想,自个儿还真记错了!

    可总有点不甘心,陈老宇又问另一年轻资深媒体人、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先生。他也只回三个字:作贡献。呵呵,陈老宇这会儿又想,许是陈婷记错了!

    两个回答一比一,总不能就这样下结论吧。于是陈老宇又请教了徐巍女士(《时尚COSMOPOLITAN》杂志主编)。她非常谨慎地说:我觉得是做贡献,但俺不是专业校对,还是最好确认一下。

    确认?对呀!可找谁确认呢?看来肯定得找个大专家了。陈老宇脑子里立刻就出现了一个顶级词汇专家俞敏洪,是不是听听老俞怎么说

    询问的结果,俞敏洪以他一贯谦逊低调的声音回答说:呵呵,谢谢陈宇老师,一般都是作贡献吧,我也不清楚,自己老用作贡献。

    四个答案二比二。这更让人一头雾水了!老俞的意见虽然和老宇一致,但老宇不是党同伐异之辈。咱爷们死活要追求的是真理!再说,老俞确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词汇专家,但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他是英语词汇专家。拿汉语词汇去让他拍板,似乎也有失厚道。陈老宇恐怕还要再问下去才行

    刚巧从网上看见尚未婚娶的钻石王老五袁岳出了本育儿新书《调教》,此君真乃多才多艺无师自通之辈也!陈老宇祝贺之余顺便就问了此题。袁岳(零点集团董事长)严肃地说:通常是做贡献,指自己要具体做的事。而作有演示的意思,比如说作榜样。这样,做派就加了一分。

    不过紧接着,新华社资深大牌记者杨国强表态了:目前后者用得更多!这样,作派就又加一分。

    现在是三比三,两边还是旗鼓相当。看来这问题真不简单耶?莫非陈老宇碰上了中国语文的哥德巴赫猜想?这回还只能打破沙锅问到底,不闹个水落石出不罢休了!

    最认真的回答来自老作家柯云路,他说:陈宇你好!我问了一位资深编辑,一般要求作贡献。而且整篇论文用字要统一。看来这应当是结论了吧。

    谁料,徐小平(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出来给我们上课了。他说,做是及物动词,针对具体人和事,做贡献应指为具体人和事做点贡献。比如为丈母娘家过生日做贡献。作是非及物动词,作贡献,应该用在大概念上,比如为国家,社会,事业作贡献。徐小平一开口,总让陈老宇感觉是遇到大师了,无怪乎他拥有的青春粉丝多不胜数呀!

    不过,陈老宇又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系的徐小平,毕竟还是音乐大师。给媳妇她娘干活叫做贡献?给全国百姓他娘干活叫作贡献?这道理真能成立吗?哼哼,看这事儿闹的,恐怕现在只能去打扰一下真正的汉语大师了,是不是问问于丹和孔庆东呀?

    于丹教授说:陈老师好,我理解是做贡献。

    孔庆东教授说:按习惯是做,因为没有具体动作。

    于丹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特别是孔庆东老师(北京大学教授),肯定是当今中国顶级语文老师,他们俩不谋而合的一致意见,应当是最后的结论了!

    但且慢!专门从事汉语测量考试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总结说:这其实是个没有定论的问题。连吕叔湘这样的汉语泰斗,钱钟书这样的一代鸿儒,都会在同一词组中,一会儿用做,一会儿用作。而老舍在他传世之作《骆驼祥子》的所有地方,只用作不用做,根本没影响他几乎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成就。

    哎哎,原来,按照汉语测量考试界有识之士的想法,这其实是个伪问题!可这么多年来,为了区分做和作的用法,从青少年到成年人,不知牺牲了多少人的多少脑细胞!为了教会孩子们使用做和作的正确方法,不知绞尽了多少大中小学教师的心血脑汁!

    最近,我国语言文字界闹出的最大动静,是国家教育部组织众多专家、历时八年为44个汉字进行了美容。这美容方案一公布,群情激愤、全国哗然!这一次,陈老宇最佩服的梨花诗人赵丽华代表全国人民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他们撑着了!

    我国众多重量级语言文字学者,匪夷所思地为古老的汉字美容,竟还用了八年时间。中国教育界,以及学术界长期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自娱自乐、卡拉OK的特点,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再充分不过了!

    在全国人民的愤怒批评中,44个美容汉字被叫停了。但陈老宇想,这并不等于要叫停一切汉语汉字变革。就看这做作之争吧,真不可思议!搞了几十年文字工作的这么多全国顶级、资深、大牌的记者学者专家,都不能最后确定其标准答案。这样的汉语汉字只能说,也太做作了!

    谢小庆教授说,这样费神伤财、徒劳无功的问题,在汉语中还有很多很多。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不改革行吗?汉语汉字确实还要改!改的主要方向,就是把这些折腾人、折磨人,无端无聊浪费时间、空耗生命的东东全部找出来,该统一的统一,该取消的取消,该作废的作废!

    一种民族语言,最重要的是:善表意,能沟通,高效率,有活力。而且,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社会,语言应当以人为本、简化规则,搞那些繁锁哲学还有什么意义?一句话,我们倡导的汉语汉字改革方向就是:易学易用少折腾不添乱!

    我们非常尊重毕生研究汉语汉字的大专家们;不过,你们也要尊重民众。语言文字是最乡土、最草根、最民众的东东。很多事情单靠专家是决定不了、解决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拿到民间来反而事情好办得多。我看,全民公决是个好办法。就象这次废除44美容汉字那样。

    以上是陈老宇从这个做作难题及其讨论过程中得出的一点感悟,请批评!

    小学汉语课件 篇5

    1.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 o 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确掌握a o e的笔顺,知道三个字母 占中格。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1.指导学生正确读好阳平音。

    教师谈话: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了。拼音可有意思了,它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写话,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你们愿意学好它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aoe。

    (一)教师出示a的.挂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应回答出:图上有一位医生和一位小女孩,医生在给小女孩检查嗓子。)

    2.医生给小女孩检查嗓子,小女孩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这个“啊”字的读音就是字母a的音,发音时要把嘴张开张大发a的音(舌头不动)。

    教师范读a。

    学生学读a。

    (教师要注意学生齐读后,多叫几名同学独立读a,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教师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小女孩的头形和头后梳着的小辫子,以配合字母a的形进行教学。

    2.她头后边梳着什么样的小辫子?

    3.比较一下“a”和这些图形哪里很像呢?

    讲:a的两笔要连起来写占中格,边写边念下面的儿歌:

    先写左半圆,竖弯在右边。

    (书写时要注意:写左半圆时一定要在第二条线的下边一点起笔,然后从右向左画多半个圆,最后连写竖右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写1—2个字母。

    课中休息:

    儿歌表演: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配合动作:两手比成圆形,然后同时向右甩手成羊角辫样,后半句用拍手动作。

    (一)教师出示o的挂图,学生观察后提问。

    讲:公鸡喔喔啼,“喔”的音拖长些就是o,发音时把嘴唇收拢成圆形。

    教师范读o。

    学生学读o让学生把嘴张圆,舌头不动发“o”。(教师要注意,这个字母的音不易读准,要多叫几位学生读,一定要把音读圆。)

    请同学们看一看,字母o 的形同图上什么地方很像,借公鸡叫的口形来帮助记忆o的形。

    讲:把“鹅”的音平读就是e,读时嘴是扁的,嘴角向两边拉,露出牙齿。

    教师范读e。

    学生学读e。

    (二)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写的e像图上的哪一部分?讲:河水中“鹅”的倒影与字母e很相像。

    (学生写字母一定要从中格的中间起笔,这样写出的字母上下才能均称。)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如齐读、抽读、个人读等)。

    3.看书(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教师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单韵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拼音的四声,先请同学们读卡片,看谁读的准。

    讲:a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音调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上头。

    (教师边讲边用手势来帮助学生掌握高、低、升、降的变化,手势是用右手按照声调符号的写法,做夸大动作。注意:教师要面向黑板,与学生一致。)

    2.按顺序学生学读,音要准确。

    3.按顺序指名读,检查学生读准确。

    同学们为了读准四声,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降1234。4.打乱顺序练习读。

    (对读不准的小朋友,教师要耐心启发帮助,方法可采用动作提示或口形提示。)

    练习读:从有序到无序地读,从齐读到个人读。注意读准二声与三声。

    课中休息:(可以根据讲课内容自编,如儿歌、听音乐拍手、舞蹈等)。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读的练习,特别是带调单韵母的二声和三声要反复练,每个同学都必须读准)。

    2.抄写带调韵母,调号写在上格。

    3.练习书写。

    小学汉语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木、禾、竹、子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亅(竖钩)、乛(横钩)、亅(弯钩)3中基本笔画,会说出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木、禾两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一、五。

    2、卡片认读基本笔画:一 丨 丿 乀 ¬

    3、卡片认读声母z、c、s、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zhi、chi、shi、ri。

    二、看图说话。

    1、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看图,自由说说农村的景色。

    2、指名看图说一、两句话。

    三、拼读音节。

    出示:m h,自由读,指名试读,正音。

    四、字词教学。

    启发自学:谁会写木?指名让 学生边说笔画笔顺,边书空。

    禾跟木有什么不同?可引导学生编顺口溜:撇下一个木,就是禾,禾苗的禾。

    指导学生看课堂作业第5题,看看木、禾两个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五、指导书写。

    木禾竖在竖中线上,在课堂作业本上临写。

    六、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

    2、看生字卡片口头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竹、子两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亅(竖钩)、乛(横钩)、亅(弯钩)3中基本笔画,会说出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二、字词教学。

    zh zi

    1、拼读音节。出示竹 子,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别,自由读、指名读、正音。

    2、记忆字形。

    竹可用形象教学法。坐商两片竹叶,下边一根竹子。右上也是两片竹叶,下面一根竹子,不过这根竹子要长些,下面一个钩,是竹子的根。教师边板画,边讲述,帮助学生记忆,并指导学生看作业本中的笔画笔顺,自己书空。注意新笔画亅(竖钩)。

    子:强调第2画是弯钩,不是竖钩。

    三、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竹,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3画是竖,第6画是竖钩。

    四、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4个生字、5种笔画。

    2、看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3、做送信游戏。

    小学汉语课件 篇7

    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书写,认识声调符号学会i、u、ü的四个声调并能正确的读出带调韵母。激发学生兴趣能感受到拼音的用处

    教学目标: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读Iuu三个单韵母的四声,要求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教学重点:学会iu的音、形,能正确书写,掌握iu的四声。

    图上画的是什么?衣服上有什么?

    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教u的读音,u的读音与乌鸦的读音相同。

    3、生练读u,记口形儿歌,嘴巴突出u、u、u,学习写u,记字形儿歌:竖弯加竖u、u、u,强调写法

    教学反思:个别学生对u和v的书写掌握不好,书写的不美观,i的四个声调书写有难点,很多学生不去掉点,今后要见到错误及时纠正。

    教学目标:学韵母ü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书写。

    图上画的是什么?

    1、发音清楚,响亮,能拉长声音读,再读音过程中保持固定口形。

    教学反思:

    多数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较浓,由于强调了i的四声要去掉点,个别学生在ü的四声的书写中学生也去掉了点,今后多指导。

    小学汉语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拼读韵母是ei、en、en赖囊艚凇

    2.自己试着拼读音节,感受拼音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与ei、en、en老嘤Φ囊艚凇

    难点:前鼻韵母en与后鼻韵母en赖那分。

    教学准备

    拼音示教板,相关的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2)

    1.抽读韵母卡片。

    2.回忆韵母的发音方法。

    3.辨别声母、韵母、音节。

    二、拼读练习(23)

    1.拼一拼

    bpmf dnlgkh zhshz

    ei

    bpmf dngkh zhchshrzcs

    en

    bpmf dtnlgkh zhchshrzcs

    en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抽读,齐读,分组读。

    2.试着读读连连。

    dēnfēnfēnfěnfēi

    蜂灯分粉飞

    三、布置作业(8)

    抄写音节。

    板书设计

    bpmf dnlgkh zhshz

    ei

    bpmf dngkh zhchshrzcs

    en

    bpmf dtnlgkh zhchshrzcs

    en

    教后感

    小学汉语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三、教学准备:

    彩色挂图,a o 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录用机。

    教学要求: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

    1、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新知识了。有了知识就像有了“魔法”一样,你会得到更多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玩一次声音的“魔法”,想玩吗? “魔法”只有聪明的人才会玩,“聪明”就是“耳聪目明”,也就是耳朵会听,眼睛会看。所以我想测测你们的耳朵和眼睛。有信心吗?

    2、好,先测试一下耳朵,请闭上你的眼睛,认真听我发出的声音,用你的耳朵把它捉住,然后告诉我是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的耳朵都特别好使,那么今天我们的声音魔法课就一定上得好了。现在我们进入了汉语拼音第一课《ɑ o e》的教学。

    1、学生看书,用自己的眼睛去搜寻、发现这几个字母在课文中与插图的联系。

    4、学念情境歌。

    小朋友,老师给这幅漂亮的画编了一首儿歌,跟着老师念一念:公鸡喔喔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ee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现在,老师想测试一下你们的眼睛了,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的嘴巴,猜猜我会发出哪个字母?

    师将嘴巴变圆,摆好o的口形。

    师将嘴巴稍稍扁平,摆好e的口形。

    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反复调整顺序做了几次,让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

    原来声音可以是有形状的,你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声音的形状了。这下学习起‘魔法’ 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了。

    和你的同学互相做做这三个声音的形状吧。也让他(她)猜猜你的口形是哪个声音的。

    四、认识四线格,规范书写。

    1、认识四线格。

    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不但要会念,还要会写。

    (屏幕显示四线格)小朋友,这叫四线格,这四根线构成了3层楼。最底下的是一楼,向上第二层是二楼,最上面的是三楼。单韵母a、o、e喜欢住在二楼里。

    (2)学生跟老师书空。

    (3)指导描红。

    教师在黑板上描一个,学生跟着描红一个。

    (4)独立描红。(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今天的声音魔法课好玩吗?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拼音世界中的3个朋友,并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叫出来。

    1、自己认读aoe卡片。

    教学要求:

    1、复习a o e 3个单韵母。

    2、学习a o e的四声。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 o e卡片。

    指名说怎么记住他们的,说口诀。(圆圆脸蛋aaa,一个圆圈ooo,白鹅倒影eee)

    4、指名说发音口诀(嘴巴张大ɑɑɑ 嘴巴圆圆ooo 嘴巴扁扁eee)

    5、师说单韵母,学生摆口形,然后发音。

    过渡:这些声音不仅有形,而且还会根据自己嘴巴面对的不同方向四处奔跑。现在就让我们就进入了下一轮的“魔法”活动。

    你能控制你的声音吗?试着从a开始.

    (1)让它出来,让它停下来。

    (2)那我们先让ɑ延着这条路一直跑下去。(在黑板上画出一条一线表示公路)

    (3)请你暂停一下,让它向上跳一下,好吗?(在黑板上画出一条上扬的线路)á

    (4)只是向上跳,跳到那坡上去,不要落下来。掌握得真好,下面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操作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在黑板上画出先下降后上扬的路线)

    (5)最后一个路线是这样的——(在黑板上画出一条下滑的线路),谁让你的“ɑ”来一个。

    (6)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指挥让你的“ɑ”跳起舞来吗?

    2、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现在我们要控制声音,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弟兄,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结合刚才的板书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的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的表示第三声,标“”的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三遍。

    1、抽读a o e的四声卡片。

    2、说一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阿姨的ā是第一声,喔喔叫的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é是第二声)点示:这就说明声调能表示音节的意义。

    1、看书上的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练背语境儿歌,帮助记忆a o e3个单韵母。

    2、抄写a o 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a、4个o、4个e。

    小学汉语课件 篇10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无法持久,喜欢听故事、做游戏。而传统的拼音教学是十分枯燥的,难以吸引的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本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尝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其中,猜谜、游戏穿插其间,使课堂充满生活情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e的拼音,掌握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ie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iee和yeyue,掌握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插图、拼音卡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eer的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咱们在拼音王国里已经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猜一猜他是谁(师说一扇小门等,生猜出nljqxhsh)

    师:昨天刚认识的复韵母朋友想念你们了。

    出示:aieiuiaoouiu认读。

    师:有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家族的朋友好久不见了。出示:yuwuyi

    (1)出示i和yi、和yu。让学生读一读。

    (2)说说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2.出示

    (1)让学生读一读。

    (2)说说上两点省略规则

    3.用卡片指名认读复韵母aieiuiaoouiu,读后说说复韵母发音的口形特点。

    4.我们学过哪些整体认读音节?

    5.指名认读音节:nl和juquxu,复习上两点省略规则的儿歄。(小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

    今天我们再学习2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谁有信心能学好!真棒!

    板书:12ieeer

    [设计意图]以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亲情导入,从复习旧的知识开始,引导小学生在成功复习的基础上树立学习信心,十分得体,十分自然。

    二、利用插图学习复韵母ie、e和er的音形

    (一)提出教学任务。

    上一课我们学了3个复韵母,进一步掌握复韵母发音时口形的特点。还学会了带复韵母的三拼音。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2个复韵母和2个整体认读音节,看谁学得最好,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还会带调读。

    (二)教学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学习ie、e、er的音形。(出示3幅插图)

    2.师:今天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里找朋友,小n和小l也要跟我们去。出发了,哦,那边有一棵椰子树,是谁在爬树呢,只见他爬上去又滑下来,爬上去又滑下来。那不是小ei吗,小n兴奋地大喊:嗨!小ei!没想到他转过头奇怪地说:你认错人了吧。那他是谁呢?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话,引出ie:图上画着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椰树,板书ie。

    3.教学ie的发音,记清形。

    出示ie

    师:原来是ie,哪位小朋友认识他,来介绍一下。指名读,范读,开火车读,齐读。师:原来他跟ei是双胞胎,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指名说,区别读。

    提示注意:ie,老师是怎么读的呢?(先发i,紧接着向e滑动,i重e轻,就成了ie。)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板书ye,教师讲解:ie是复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ye跟复韵母ie的读音一样,写的时候,要把i换成声母y。

    5.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的四声练习。(自由读、抽读、组词读)

    yē椰树y爷爷yě田野y叶子

    (三)教学复韵母e及整体认读音节yue。

    1.看插图。师:送走了小ie,小n继续在拼音乐园里玩,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太阳公公回家了月亮姐姐上来了,咱们跟月亮姐姐打个招呼吧。生齐说:月亮姐姐,你好!

    师:月亮姐姐特别喜欢上课专心听的小朋友,瞧,她看着小朋友呢。(组织教学)就在这时小n突然听到有人在哭,会是谁呢?

    2.出示ue。

    看老师念e,谁能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音,很快地向e滑动。重e轻,就成了e。)

    师:哪位小朋友认识她。指名读,范读,齐读。

    3.读准音。(范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师:你能编个顺口溜记住她吗。指名说。

    5.板书yue,yue与e的读音相同,复韵母e,整体认读音节yue。写yue时,要把e的两点去掉,前面加上声母y。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去掉的两点?(大y来带头,小擦掉眼泪笑嘻嘻。)

    6.不但和大y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

    7.练习e与声母的拼音。

    8.四声练习:quē(缺点)qu(瘸子)qu(退却)(喜鹊)

    [设计意图]引领小朋友到拼音王国里找朋友,课堂好似童话故事一般,充满了诱惑力,充满了童真童趣,很容易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小朋友产生快乐的向往心态,这样就学得有趣,记忆的牢固。

    (四)指导书写ie、e

    1.说说ie、e复韵母的组成。

    2.它们在书写时应占什么格?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三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两个字母要写紧凑。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全班进行评改。

    5.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同学互查是否书写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小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灵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五)教学yue

    师继续编故事:你们知道小ue刚才为什么哭吗?原来她因为贪玩,忘了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y走过来对她说:我带你回家去,但有个条件就是把你的眼泪擦去。小ue一听连忙擦去眼泪。

    出示yue。师:大y带小ue还读ue只是成了整体认读家族的成员了。来,跟她交个朋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带上帽子后,你还能认出她吗。带调读,并选择一个说话或找朋友。

    (六)教学ye

    师:刚才大y送小ue回家的时候,发现隔壁的小ie正在发脾气呢,原来他还想出去玩,可是妈妈说,天黑了,他那么小不能出去了。没想到他却有办法,原来他曾经跟孙悟空学过几招,只见他说了声变,小i就变成了大y。

    出示ye师:你还认识他吗,还是读ie。但已经变成整体认读家族的成员了,跟他打个招呼吧。指名读,齐读,分组读。带调读,并选择其一联系生活说话

    (七)教学特殊韵母er

    猜谜引出er的教学

    1.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

    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指名说(耳朵)

    师:耳朵能帮我们干什么呢?

    生:听故事,听老师讲课

    师:看哪位小朋友用好自己的小耳朵了,认真听了。(组织教学)

    2.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最后一位拼音朋友就是er,耳朵的耳读第一声就是他的名字。教师范读er,出示特殊韵母er,讲解它是由e和r合在一起,但不是复韵母,它发音时舌头要往上卷。然后指导小学生跟读,练读,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

    3.师:这位小er很特别,他不像其他韵母喜欢跟声母交朋友,他喜欢独来独往,人们都叫他特殊韵母。瞧,他带着帽子走来了。带调读er的四声。并选其一联系生活说话。

    4.变化指导读er,练习er的四声。r(儿童)ěr(耳朵)r(第二)

    5.小结:er发音时舌头往上卷,是个卷舌音。它只能单独做音节,不和声母相拼,用法很特别,所以叫它特殊韵母。

    [设计意图]既是童话故事的展开,又是教学流程的推进。充满人性化的引导,浓郁地散发出强烈的人文气息,使小学生产生快乐向往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环节中,在动态生成中很容易产生课堂教学的高潮。

    四、巩固练习

    1.师:今天,咱们在拼音乐园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该回家了。咱们来点一下名,送他们回家吧。出示:ieueeryeyue开火车读,齐读。

    2.下面的韵母都是双胞胎,看谁很快地认识认识它?比一比,读一读。

    ie---eiei--eriu---uiie---e

    3.做个小游戏,比一比谁聪明。打乱次序认读带调ieeyeyue

    4.读一读,用音节口头组词。

    yē椰子y爷爷yě田野y树叶

    r儿童ěr耳朵r一二三四

    5.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拿出自制的复韵母卡片,老师找一位同学读韵母,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把比赛引入教学,把游戏融入课堂,把快乐融入课堂,把知识融入快乐和情趣,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智慧的,是动态的。学生学得开心,记得牢固。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e组成的音节,巩固上两点省略的拼写规则,能熟练地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e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老师读音节,说说韵母是什么,是第几声。

    写xiě谢xi雪xuě学xu耳ěr

    2.找整体认读音节。

    把拼音卡片ieyeeyueer放在黑板上,指名学生找整体认读音节,并领读一遍。

    3.拼读音节。

    (二)拼读e构成的音节,使学生掌握上去点的规则。

    1.n──e──nej──e──juel──e──leq──e──quex──e──xue(复习jqx碰上,两点省略规则。)

    2.练习lenejuequexue的四声,并组词。

    l(掠起)l(简略)n(虐待)

    juē(撅起)ju(感觉)qu(瘸子)ju(倔强)

    [设计意图]在应用中复习,在复习中应用,此环节教学,有效的迁移运用好学习的拼音,十分巧妙的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强化了记忆的功能和效果。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拼读n、l与e,j、q、x与e相拼的音节

    1.出示:

    2.对比两组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强调j、q、x与e相拼时上两点省略规则。

    4.引导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6.指名读,开火车读,达到熟练拼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意在引领小学生通过比较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小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点,达到熟练拼读的目的。

    三、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中的音节,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拼拼读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四、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月儿弯弯》,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知道还有什么是弯弯的?你也能来编一句儿歌吗?(什么弯弯怎么样。)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辅助教学,采用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等等多种读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小朋友十分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认知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

    2.出示生字:家、飞、机、有、儿、河、入、校。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巩固练习

    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七、总结激励

    今天我们与韵母ie、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交上了好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一是指导小学生自主识字,巩固所学的内容;二是结尾的总结激励,既画龙点睛地点明了本课的重点,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小学生更上一层楼。

    附:板书设计

    韵母ieeer

    整体认读音节yeyue

    【课后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在阶段目标中有具体的描述: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可以用枯燥的、艰苦的训练,打击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扼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挫伤了孩子识字的欲望。汉语拼音的教学要与识字、发展语音结合在一起,不能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所以我们在教汉语拼音时,定位一定要准,要把拼音教学放在整个学段中进行。

    一年级的小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但许多孩子在两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现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年级教师更应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猜谜、小组合作等;多采用表扬、鼓励、奖励、评优等等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汉语课件 篇11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ao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o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oe的音和形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u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uü的音形?

    二、学习iu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i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íǐ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u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ūúǔù,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ùūú

    三、指导书写iu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u。

    请同学们观察i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及带调的iu。

    二、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ü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ǘǚ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三、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四、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单韵母aoe,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就是单韵母i、u、ü。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你们能试着背一背吗?同学们学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要想把拼音字母学扎实,回家要多读读书呀!

    小学汉语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

    1.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ao、ou、iu的四个声调及看图拼读韵母带调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复韵母的音、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读准ao、ou、iu的四个声调及音节

    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ao、ou、iu的四个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3个复韵母朋友,还记得吗?读ao、ou、iu卡片,体会发音方法。今天我们再认识3个复韵母朋友好吗?板书:11.ao、ou、iu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o、ou、iu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o的音形

    1.出示ao图

    ao

    问:你们知道这图形代表的是什么吗?(奥运会的标志五环旗)

    2.这个字母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后教师纠正发音:ao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发音时,从前一个字母a滑向后一个字母o,口形由大到圆,一口气呼出,a声响长些,o音轻短,就可发出ao的音了。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5.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

    (二)学习复韵母ou的音形

    1.出示ou的图,以小组为单位学习ou的音形。

    ou

    2.请小组中的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结合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指导,发音时先摆出o的口形,然后口形收拢发出u的音,口形由大圆到小圆,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采取多种形式读。

    (三)学习复韵母iu的音形

    1.出示iu图,请学生借助图来学习iu的音。

    iu

    2.请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上给学生们讲一讲。

    3.教师适当讲解发音方法:发iu音时,先摆出i的口形,然后向u滑行,口形由扁到圆,一口气呼出,就可读出iu的音了。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同桌读。

    5.开火车读。

    (四)抽读ao、ou、iu的卡片,巩固读音,也可能用游戏法巩固字形,把6个单韵母做成头饰,分别戴在同学们头上,教师读出一个韵母的音,如:ao,戴a和o头饰的同学就跑到一起面向大家站好。

    三、书写ao、ou、iu3个复韵母

    1.说出ao、ou、iu3个复韵母的组成。

    2.说说每个字母应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让学生观察书写顺序,学生抄写字母,教师巡视,纠正姿势。

    4.展示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改。比如ao的两个字母写成ao,让学生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教师强调两个字母要写得紧凑。

    四、学习ao、ou、iu的四声

    1.请学生回忆标调小儿歌。

    2.请同学说说儿歌。

    3.教师强调要按a、o、e、i、u、的顺序标声调。

    4.出示ao、ou、iu3个复韵母请同学给字母标调号

    板书:

    āooǎooōuuǒuuiūiiǔi

    5.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6.同桌同学互读。

    7.指名按顺序读和打乱顺序读,打乱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五、学习看图拼读韵母带调音节

    1.出示3幅图,问:这是什么动物呀?

    2.出示图下音节

    māogǒuni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看图读音节词及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2.学读儿歌,巩固学的复韵母及音节。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

    读准三拼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照着板书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回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出示guā让学生拼读,体会拼读的方法。

    二、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板书:

    (1)自己试拼。

    (2)同桌互拼,相互纠正。

    (3)指名拼读。

    (4)请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拼。

    2.出示板书:

    (1)结合三拼音的拼读方法自己亲自实践。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读,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指名拼读,全班共同学习。拼的不准的学生,请会拼的学生帮助。

    (4)在练习时可以把音节加上声调:如jiojiǎoqioqioxiǎoxio增加拼读的广度。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图,你们看看小朋友们在课间活动的时候都在干什么?

    2.出示音节:

    (1)自己试着拼一拼。

    (2)拼不准的音节问问同桌小伙伴。

    (3)指名拼读。

    四、读儿歌

    1.指出红色的字母读一读。

    2.看图自己试着读儿歌,读不准的音节标出来。

    3.质疑:读学生提出读不准的音节,同学解疑。

    4.请学生带领同学读儿歌。

    五、读全文

    1.自己试着把全文读一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教师领读,学生随读。

    3.指导学生按顺序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什么了?你们学得真棒!

    秋姑娘课件(合集四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准的载体之一,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如果你对“秋姑娘课件”感到好奇请参考下面为你准备的资料,以下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外传或做他用!

    秋姑娘课件【篇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背一首儿歌,听仔细了!《秋叶飘飘》: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3.这首儿歌里讲了什么呀?

    4.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姑娘吗?秋姑娘来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5.秋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冬天很快就要到了。这时,秋姑娘开始担心起来了,不知道我的好朋友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呢?于是,她就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了!(出示:秋姑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秋姑娘的信(出示课题)。跟我读——《秋姑娘的信》。秋姑娘多可爱呀!“娘”读轻声。

    (点评:从学生喜欢的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儿歌入手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呢?信上又写了什么呢?(范读课文)

    2.秋姑娘的信有趣吗?好,请小朋友把书翻开,轻轻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和小伙伴。

    3.刚才吴老师收到秋姑娘给我的信,你们瞧,信是用什么写的?(出示枫叶图片)你们看,这一片片枫叶上还有词儿呢!谁来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秋 姑 娘 好 朋 友 写 信 小 心 生 病 山 村 食 品 裹 上

    4.这些词大家都认识了,现在你和你的同桌好朋友一起读读课文,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

    5.指名读,评价。

    6.读了课文,你知道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

    相机出示: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的图片及词卡,并指导学生读好词语。

    三、走入情境,学习诗句

    (一)学习第一节。

    1.秋天到了,起风了,那是秋姑娘的脚步声,她飘过田野,越过高山,走过森林,飞过江河,来到了一片枫树林里,她摘下了许多漂亮的枫叶,(黑板贴有枫叶的剪贴画)一片,两片,一起跟老师数(引说)三片,四片……“一片一片”就叫“片片”,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引读)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2.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导:强调读准“摘下、她的、好朋友们”这几个轻声音节)再指名读,齐读。

    3.秋姑娘多好啊!你们想成为秋姑娘的好朋友吗?好呀,现在你们就是大雁、小青蛙、小松鼠、山村孩子了,高兴吗?起风了,轻轻地吹起来,(引领学生做吹的动作)小精灵来了,(戴上头饰)来给你们送信了,秋姑娘给你们每人一封信,赶快传给你的小伙伴吧!拿到信后好好读读,看看信上写了什么呢?(发信,生读)

    4.读好自己的信,再去读读你的同组好朋友收到的信吧!

    5.交流:

    谁是大雁?秋姑娘给你的信上写了什么呢?谁是小青蛙?小青蛙们站起来?一起读读秋姑娘给你们的信吧!

    小松鼠在哪里呀?你们也读读秋姑娘给你们的信吧!

    山村孩子们,秋姑娘给你们的信上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读秋姑娘给山村孩子的信吧!……

    师接: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秋姑娘课件【篇2】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读、会写9个,认识2个笔画(ㄑ、)。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朗读、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与方法,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2、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价值观:

    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秋姑娘课件【篇3】

    一.复习导入:

    1.激发情感: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当你出远门的时候,妈妈会怎么对你说呢?(注意安全)当你晚上睡觉时,妈妈又会怎么做呢?(盖好被子)当你放学后只顾着玩时,妈妈又会怎么说?(抓紧时间写作业)现在,天冷了,早晨,当你要出门时,妈妈又是怎么做的?(穿好衣服,戴上围巾)

    2.妈妈是这样的关心我们,大雁、青蛙、小树和松鼠它们也有一位和你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的好朋友,是------(秋姑娘)

    3.想一想妈妈对我们的关怀,读好秋姑娘的信,齐读。

    二.让我们当一回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信,好吗?

    1.老师引读背诵

    2.学生看板书背诵

    三.练习说话

    1.秋姑娘还有许多好朋友呢,你知道是谁吗?

    2.你们想当一回关心别人的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一封信吗?

    3.发枫叶形的信纸,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信对象写信。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写信。

    4.四人小组交流写的信,选一位同学上台交流。

    5.简单讲评。

    (设计思考:让学生将学习同生活紧密联系,在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的关怀后,用不同形式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从而达到对文本学习的延伸和拓展。)

    四.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秋天好朋友写小心山村全

    2.组词

    生shēng()升shēng()

    3.背诵课文

    秋姑娘课件【篇4】

    【教材简析】

    《秋姑娘的信》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第一册第7课。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

    【教学理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我们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到5段。

    2、学会3个生字。

    3、理解课文3到5段,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课文,启动情感。

    1、教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2、学生背诵课文第一、第二段。

    这样的复习开门见山地把学生快速地带入课文的情境,唤起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回忆,不知不觉地启动学生的情感。

    二、设境激趣,充分诵读。

    1、导读第三段。

    (1)(出示图画:一只青蛙正在挖洞。)师描述:大雁们带着秋姑娘的叮咛越飞越远了,秋姑娘一低头,看见正在挖洞的青蛙,她想起了青蛙马上要。(冬眠了)她想叮嘱青蛙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2)相机理解“着凉生病”。

    (3)指导朗读第三段:秋姑娘非常关心她的朋友,就像妈妈关心孩子一样。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2、导读第四段。

    (1)过渡:秋姑娘刚给青蛙写完信,又看见两只顽皮的小松鼠,它们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两只小松鼠在树上玩耍。)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贪玩”。

    (3)转化角色,练习说话:如果你是秋姑娘,你一定想告诉小松鼠:小松鼠、小松鼠,。

    (4)结合学生回答理解“充足的食品”。

    (5)反复诵读第四段。

    3、导读第五段。

    (1)过渡:看着松鼠们勤快的样子,秋姑娘高兴极了,她飞啊飞啊,飞到一个山村的上空,这回她写给谁?又写了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第五段。

    (3)指导看图,理解“裹上冬衣”。

    (4)充分诵读第五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功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精心设置一个导入过程,用简洁生动的导语,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实物、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美好的情趣,感悟秋姑娘对朋友的关爱,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三、创设情境,指导背诵。

    1、师生谈话:秋姑娘现在已经写了几封信了呀?(四封信)写给谁?写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四封信。等一下老师请你们到上面来看着图介绍,可以加上动作。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上台看图介绍。

    4、一起介绍。

    背诵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本课设计的这一背诵环节,不提背诵二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四、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创设情境:哎呀,老师发现秋姑娘还有很多信没送完呢!她还会写给谁?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和秋姑娘一起给好朋友写信吧。(电脑出示画面)秋姑娘飞呀飞呀,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过了学校,飞过了大街……

    (2)练习说话:还写了一封给,。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练说。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牙牙学语,可以说“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说话训练是听读的延续,是写的基础。所以,这里设计了这个说话训练的环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话的指导。

    五、识写结合,描仿入体。

    1、出示生字:(将生字写在枫叶上)

    师:一阵秋风吹过,秋姑娘又给我们写了几封信,看一看秋姑娘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自学书后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集体描红、数笔顺。

    (5)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识字写字与阅读实践结合,也是学与用的结合,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秋姑娘课件【篇5】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第七课《秋姑娘的信》。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出了秋姑娘对自然生灵的关爱之情。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这篇课文融知识和情感为一体,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读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列在首位。让孩子在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细腻真切的关爱,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交汇,从而滋养孩子们关爱世间万事万物的善良心灵。

    同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为孩子展示潜质潜能和语言实践打开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自主、更为开放。

    当然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2个基本笔画和5个二类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四、 教学设计

    我打算先学文后识字,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三大板块。

    (一)、营造氛围,产生体验欲望

    课前,我让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感受秋天,或寻找一些秋天的图片,或吟诵一些秋天的诗句,或唱一唱秋天的歌谣,以“我眼中的秋姑娘”为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贮存与课文内容相交融,并产生直觉体验,对课文产生阅读的期待。

    1、展现情境,感受秋天

    当课伊始,孩子对秋姑娘的情趣已生。此时媒体介入,出现秋姑娘的画面。 “小朋友,你喜欢秋姑娘吗?瞧,她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喊,“秋姑娘好!”“秋姑娘来了!”高兴之余,我随机带他们学习“秋”字。

    2、抓住切口、总领全文

    认识秋字之后,我又问“那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问完,我马上给孩子出示一幅片片枫叶像舞蹈着的红蝴蝶一般,在飒飒秋风中飘落的画面。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句话是第六小节的内容,我抓住这个疑问句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全文的兴趣,同时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导的时候,特别要让孩子读好语气词“咦”。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秋的画面,安排孩子们与秋姑娘打招呼,着力地营造时空氛围,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意在活化人物形象,引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意在激发孩子们体验的欲望。

    (二)走进文本,亲历体验过程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1、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让孩子们带着“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通过相互交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枫叶都给秋姑娘当纸写信去了,知晓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这些好朋友写了信。并且呢,我要求他们用“秋姑娘给、 、 、写信。”这样的句式讲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2、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在这里,我让孩子再读课文2——5小节,首先让他们了解秋姑娘给朋友写信的内容。然后,我归谬激疑故逗学生,设问如下:“小朋友,秋姑娘对朋友真是非常的关心。不过老师想让秋姑娘把信的内容换一换,让青蛙路上多加小心,让松鼠盖好被子,让大雁准备充足的食品,让山村孩子多给小树浇水,你们说老师的建议行不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见解,纠正老师的谬误。这样的操作形式意在为孩子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激活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细致入微的关爱。

    3、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在这里,我首先举例示范。在枫叶形的信纸上,依据课文内容,用书信的形式,实物投影秋姑娘给大雁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这里只要任选一个说。这样,我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以上环节的教学后,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2——5小节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这时候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了2——5小节后,我又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明白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吧?”借这个问题引读文章的第七小节,让孩子的感悟与文章的内涵更吻合,让孩子的体验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孩子们诵读全文,再次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灵美。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读完全文,我又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燕子、刺猬、蚂蚁,“想一想,秋姑娘还会对其他朋友说些什么?”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呼应开头,升华情感

    我对小朋友说:“秋姑娘不但人美,心灵也十分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你喜欢她吗?秋去来,冬爷爷马上要来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再次与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吧!”我话音一落,屏幕便会出现秋姑娘手持花篮,翩然而去的画面。这时,学生要是情不自禁地喊:“秋姑娘再见!”,那么我的课也算是成功了。因为学生已经喜欢上了秋姑娘,喜欢上了这个关心朋友的.秋姐姐。我想在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也正在吮吸着爱心营养,净化着他们的心灵。

    3、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作业如下:(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

    让学生采集落叶观察,并动手做一做树叶标本,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秋姑娘课件【篇6】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会写“心、生、村、全、好、朋、友”几个字;

    3、初步理解课文,知道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见过信吗?在哪儿看见过?板书:信

    2、今天,我们来读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秋姑娘的信》。板书课题,读准“秋姑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谁给秋姑娘写信?写了几封?或秋姑娘给谁写信?写了几封?写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1、看图听课文朗读录音。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投影依次出现:排成“人”字南飞的大雁、冬眠的青蛙、搬运松子的松鼠,给小树裹“冬衣”的儿童。

    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自己读课文。

    3、交流,相机出示:

    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4、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些什么?自己再读课文。

    5、交流,指导读好每个自然段。

    6、指名按自然段顺序读

    (三)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好、朋、友、心、

    秋姑娘课件【篇7】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课。

    课文描述了美丽飘逸的秋姑娘分别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准备冬眠、松鼠储食、小树即将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们的关怀与体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枫叶的特点,“冬眠”、小树裹“冬衣”的意思。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记忆力强,注意力不持久,但想象力丰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

    1、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即反复诵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一、 营造氛围, 激趣导入

    “小朋友,还记得秋姑娘吗,今天秋姑娘要带我们去郊外走一走,大家愿意吗”?

    二、复习导入

    1.去之前,秋姑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任务,有信心完成吗?

    (1)这些词语宝宝小朋友还记得吗?那就小火车开起来。(多媒体展示生字)

    (2)这儿还有些难读的词组呢,谁能读?(指名读,齐读)

    2.大家读的真不错!现在我们跟着秋姑娘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丽景色。(多媒体展示秋景图)

    秋天到了,枫树叶子红了,漂亮吗?秋姑娘准备用这些漂亮的枫叶给她的好朋友写信了。

    3.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

    指名说,

    谁能说好这句话(出示句式: “秋姑娘给___ ____ ____ 和____ 写了信。” )

    (多媒体展示: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三、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1、秋姑娘的好朋友真不少!那她对好朋友说了些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一找,读完坐端正。

    (3)过渡:那我们首先来看看秋姑娘给大雁的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段,谁愿意来为大家读一读这封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师述:秋天到了,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提问:大雁为何要“南去”?(要往南边暖和的地方去过冬)

    (3)还有哪些小鸟也和大雁一样到了冬天要南飞?(燕子、黄鹂、杜鹃)

    (4)哎哟!大雁在南去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与危险?(指名讲,遇到猎人,掉队了,撞上飞机了,) (5)指导朗读。

    原来,大雁在南去的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困难与危险呀!怪不得秋姑娘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呢!谁来当秋姑娘关心关心大雁。(指名读)

    过渡:你们还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那封信)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读得怎么样。

    (2)、交流读懂的与不懂的地方。

    理解:冬眠

    (出示图)瞧,冬天到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喝,要睡上整整一个冬天呢!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蚯蚓……)

    师:小朋友知道的课外知识可真多呀!这些动物都要“冬眠”。

    (3)、师:你能用这样的话说说吗?出示句式:

    秋天到了,青蛙要(),秋姑娘让它()。

    (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担心吵醒青蛙的语气。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不懂的地方,小组间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板书:准备食物

    (3)、理解:充足

    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物呢?(松子、松果、花生……)这些食物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了。齐读:充足

    (4)、指导朗读:把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交流。板书:给小树裹上“冬衣”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山村孩子为小树裹“冬衣”,说一说,小树穿的冬衣是什么?

    质疑:(出示“哭”树、“笑”树)猜一猜,哪一棵树已经“裹上了冬衣”?为什么?“笑”树会怎么说?

    (3)、比赛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5、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读好“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和短语)

    四、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换位朗读: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来表现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自由读,指读。

    2、 朗读2―5小节:秋姑娘的信写得多美呀!小朋友们喜欢吗?能读好它吗?让我们拿好书一起把这几封信美美地朗读一下。

    五、拓展延伸

    1、枫叶都让秋姑娘给她的朋友写了信,她还会给哪些朋友写信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在信里她还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替秋姑娘给这些朋友写封信去。

    多媒体出示“秋姑娘还会给( )写信,告诉他( )”

    4、学生练说,交流。

    5、秋姑娘就是这样用一封一封的信给她的好朋友们送去了她的关怀,她写呀,写呀……(出示课文6、7自然段)

    6、生齐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7、秋姑娘的信多有意思呀,我也想读了。(师生齐读全文)

    七、总结升华:

    1、小朋友们喜欢秋姑娘吗?为什么?(秋姑娘不但人长得美,而且心灵也十分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大所以家都喜欢她)

    2、秋姑娘多好呀,这课文多么有趣呀,让我们捧着书,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

    八作业、秋姑娘见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可爱,十分喜爱你们,想请你们帮她给好朋友们写信。

    秋姑娘的信

    (图)大雁 南去

    (图)松鼠 要冬眠

    (图)青蛙 准备食品

    (图)山村孩子 给小树裹“冬衣”

    秋姑娘课件【篇8】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七课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全文共分7个自然段,写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出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以秋姑娘的信为线索,让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们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学写两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好”“村”,认识笔画“撇点”。

    2、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秋姑娘的信写给了哪些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导入新课时,先出示一封以枫叶图为背景的秋姑娘写给老师的信,让学生认读“信”,然后出现秋姑娘的画面,让学生跟秋姑娘打招呼。这样的导入,着力营造了时空氛围,让学生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同时活化了人物形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激发了学生体验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作为起始阶段的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词后,让学生再次自读;检查学生朗读时,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语文素质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在拓展说话中强化积累。如:开始时对秋姑娘打招呼;检查四封信的朗读情况时,让学生练习“我想读秋姑娘写给谁的信”的句式;最后出示的填空:“秋姑娘给 、 、 和 写了信。”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说话训练。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希望他们在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最后我留了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教学“好”和“村”这两个生字。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想出识字的方法,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

    钻石的课件必备四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差异性。我们精心挑选了这篇文章它的标题为“钻石的课件”,希望本文能够引领您走向正确的方向!

    钻石的课件 篇1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学习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并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一下简单的交流。引导学生想一想故事的内涵,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的容易读错,应加强指导: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匆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另外,咽是多音字,还可以读yān,如咽喉;读y,如哽咽。

    要求会写的字较多,可分类指导,如,渴沫涌左边均为氵;渴哀字可与前文刚学过的竭享联系起来记忆;注意累字下部不是系字,舔字右下部不是小字;舔还可与添字比较记忆;同时注意凑的左边不是氵,沫的右边不是未;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3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文中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相机进行指导。可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首先是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其次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描绘出当时地球上的状况:植物干枯了,人和动物也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 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可结合对课题的辨析来加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4课后的两个思考练习题,是从朗读和交流阅读感受两个方面来设计的。朗读方面,要求读出美好的感情,意即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对感情基调的把握,可以站在赞美爱心的角度,读出美感;也可以从读童话的角度,读出故事的神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第二个题目,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解决,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讨论,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应当使学生懂得向别人献爱心,用爱心来对待生活。

    5选做题是基于童话的特点来设计的,可以讲完整的故事,根据自己的想象丰富某些情节;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某些部分展开想象,如,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6本课后第二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建议。内容主要是建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这些活动的开展是以前面的活动,即了解具体事例,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为基础的。教师应侧重了解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方法的引导,可以结合学生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以继续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钻石的课件 篇2

    我迅速从地上拾起五颗钻石,却怎么也找不到第六颗了。我找遍了墙角和柜底,就是找不到!怎么办?我焦躁不安,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突然,我想起:准是他拿了钻石,因为钻石最有可能滚到他刚才站着的地方。这时,他正往外走。

    对不起,先生!请等一下!我急忙喊道。

    他缓缓地转过身来,你有事吗?他脸上的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于是,我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请多多关照。

    他也看了看我,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是的,工作的确很难找。他回答,我能肯定,你在这里干得不错,祝你好运。

    他伸出手握住我的手。略一停顿,他松开手,推门离开了珠宝店。

    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节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5册《第六颗钻石》〕

    一指解读

    故事讲的是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一个失业的、贫穷的人捡了一颗,在售货员理解和尊重的感召下,那个人把钻石还给了她。找遍焦躁不安像疯子一般,表现了售货员因找不到钻石而心急如焚;对不起请,充分体现了售货员对失业者的尊重。当我看到那个人的表情很不自然时,我想起了母亲的教诲,想到这个人并无恶意,也许要养家糊口,也许要帮孩子交学费,也许总之是被迫无奈,才悄悄拿了那颗钻石。如果我把他当成小偷,恶语相加,那人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不承认自己拿了钻石,我也无奈。是母亲的话教育我及时妥善地处理了这件事。

    钻石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没有文字障碍,一定在学生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童话的主题。

    课时:一节

    教学流程

    讨论----朗读----想象----感悟

    朗读设计

    一、学生朗读

    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感悟、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可以考虑,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三、学生朗读

    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喜欢的句子、文段。)

    可以提的问题:认识小姑娘爱心的宝贵,争取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朗读层次

    1、浅显了解2、深入知道3、品味含义

    目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和纯洁可爱的形象。

    教学环节

    导入: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讨论的内容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2、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那你们都听过那些童话呢?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作品都是学生心目中最美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按作品顺序依次说出喜欢的理由。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一个与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她有着对妈妈的爱心、对所有人的爱心。(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这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板书:童话七颗钻石

    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目的: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在全班朗读。

    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1、在课本上注音。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加字的音:干涸(h)水罐(gun)绊(bn)倒舔(tiǎn)净

    一瞬(shn)间咽(yn)了一口唾(tu)沫(mo)

    讨论,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教师范读

    目的: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问题:为了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考虑,自己认为这篇童话哪些地方写得好。

    讨论,出示三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课文导读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想象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3、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板书:夸张、想象

    讨论: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感悟

    品味朗读,《七颗钻石》透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为别人着想。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时,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同时,可以从题目上去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全班齐读第四节,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爱心永恒普照人间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钻石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3、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3、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你从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6、小组学习三自然段.(完成表格)

    水罐的变化

    原因

    说明什么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水罐的变化

    原因

    说明什么

    变成银罐

    把水分给小狗喝

    关心、爱护小动物

    变成尽罐

    母女兩人推让水

    女儿孝敬母亲,母亲爱护女儿

    跳处七颗钻石,涌出巨大水流

    把水分给过路人喝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2、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3、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4、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

    (六)、教师总结。

    1、投影展示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2、教者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3、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说说吗?(七)、布置作业。(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1、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第二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ǎo,do)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do)在水里.

    (3)七颗钻(zunzuān)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不是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四、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干渴

    最新课件: 《咕咚》教学设计(篇四)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最新课件: 《咕咚》教学设计(篇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3、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熟读词语。

    四、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完成问题。

    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1、阅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3)练一练:用“边跑边叫” “可怕极了”练习说话。

    2、阅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跟着跑?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4、阅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讲故事,复述课文。板书设计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冰心笑课件(范文四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