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木兰诗课件(范文13篇)
  • 木兰诗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11

    木兰诗课件(范文13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决定分享一篇非常有用的“木兰诗课件”给大家。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践。仅为参考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木兰诗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了解民歌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她的'艺术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荧屏当中,深受观众喜爱。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三、品味语言

    1、这首诗是北朝民歌,其用语就体现了民间色彩,比如拟声词,口语的运用,同学们可以找找。唧唧复唧唧鸣溅溅鸣啾啾

    2、这首诗铺陈错落有致,读来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这主要是因为这首诗长短句相宜,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缘故,大家可以找找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夸张等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复沓,复叠)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对偶句就是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对偶时,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

    ④.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⑤.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四、人物形象

    1、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附板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2、讨论:本文更侧重于她的儿女性情还是英雄气概呢?

    教师小结:木兰从军的故事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她的勇敢机智和刚毅令人叹服。

    3、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五、体验反思

    木兰已经在人们心目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学习了这课,你最想对木兰说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篇

    木兰诗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二、简介背景(出示课件)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五、借助注释逐句理解,理清故事情节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六、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

    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

    七、小结课文。

    木兰诗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明确改写要求,能通过想象,改写《木兰诗》。

    2、通过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七嘴八舌话“木兰”

    1、学完《木兰诗》,同学们心目当中有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让我们先来七嘴八舌话木兰。

    (1)木兰纺织:木兰长什么样?谁在问木兰何所思?

    (2)木兰从军:木兰出征时穿的是什么?她辞别父母了吗?

    (3)木兰征战: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打胜仗的?

    (4)木兰还乡:木兰的旧时裳是什么颜色?对着什么镜子帖的怎样的花呢?

    2、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善良、纯朴、机智、勇敢的木兰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木兰诗》语言虽生动,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写得很简略,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木兰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百花齐放写“木兰”

    1、明确改写:

    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谈理解。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情节进行片段改写。要求做到:

    (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译。

    (3)描写具体: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描写等,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

    (5)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时,还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3、生进行片段改写,师巡视指导。

    三、畅所欲言评“木兰”

    1、把改写情节相同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1)小组内互评,采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基本错误如:错字别字、不通顺的语句或不准确的标点符号等。圈画出至少三处写得好的字词或句子。

    (2)小组内推选出一篇佳作,小组讨论写出推荐理由。

    2、交流展示:

    (1)佳句欣赏:请同学大声的朗读自己的佳句。

    (2)佳作赏析:小组佳作代表展示,多鼓励多表扬。

    3、小结:古有木兰美名传千古,今有妙言连珠响课堂。希望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将《木兰诗》进行完整的改写,改写时注意详略的安排,老师希望看到同学们更精彩的文章。

    木兰诗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诗人思想感情。

    2、学会朗读古代诗歌,背诵这五首诗歌。

    3、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并试着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习《回乡偶书》:

    (1)、了解作者及背景:贺知章,字率真,少以文词知名。进士,累迁太常博士。自号四明狂客。善草隶。天宝初,年八十六卒。还乡里。此时已离家50多年,漫长的岁月,人事沧桑,诗人的内心深处勾起层层波澜!在此情景下写成此诗。原诗共两首,此选的是第一首。

    (2)、朗读全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学生按小组讨论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创设的意境。意境:一伙儿童在村道上玩耍,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来,便上前问讯:客人从什么地方来的,要到谁家去?本来,他是告老还乡,故乡有他的亲戚朋友,有他青年时代的温馨的回忆,可他离家时间太长了,家乡的人对他很陌生,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儿童们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的问话,勾起了老人的多少感慨:是啊,年轻时风流倜傥,文词清华,走出故乡,去追求功名事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归来,已是白发老人,只是乡音未改。这一偶然的生活场景,在诗人来说却富有很深的生活内容,是生活变迁的必然,记下来便成了诗。一、二句写实的手法写感慨,诗人把“少小”和“老大”、“离家”和“回”、“无改”和“衰”这些有对立意义的词组合起来,把几十年的变迁包容在短短的句子中。

    (4)、探究诗中抒发的情感:表过了作者老来还乡,感到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5)、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3、学习《夜雨寄北》

    (1)、了解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举荐,及进士第。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为相后,即使李义山屡屡致信剖析心迹,他也不予理置,李商隐因之始终过着极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荥阳,潦倒而终,成为牛党争的牺牲品。

    其诗作内蕴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为其辞饰的用字瑰丽、笔法沉郁、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魂迷目眩。但也会由于其诗作谜样的语言而难求甚解。历代诗评家对其大部诗作或以为情诗,或以为寓托之作。《夜雨寄北》也是一首难解之诗。这首诗,有的选本也作《夜雨寄内》,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证出,此诗写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写给北方友人的。

    (2)、朗读这首诗。

    (3)、学生探究诗歌的内容,先行讨论,之后把记录下来的难词难句提出来。“君问”:您(致信)垂问,但“君”指何人,不知;“归期”:归家之期;“未有期”:没有准信。

    “巴山”:寓处;“夜雨”:最有利于表现羁旅之愁和不归之苦的境域氛围;“涨秋池”:绵密秋雨使池塘涨满,交代时令。

    “何当”:何时能够;“共剪西窗烛”:承上文苦况憧憬未来欢愉。

    “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之资料。

    说明:这是一首有多种理解的诗。

    (4)、诗歌中抒发的情感:表过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5)、背诵全诗。

    4、作业:课后练习题一

    木兰诗课件【篇5】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上节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二、走进木兰。

    1、摇头晃脑是读出来了,但老师没听出悲伤、忧愁、喜悦的情感。要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木兰,了解木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感人的语句,读一读精彩的片段,并试着分析原因。

    2、师示范:

    感人语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了,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这个泪是喜悦的泪。

    精彩语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仅在修辞上运用了互文,还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更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3、找出后小组内交流并相互知道补充。

    4、小组推荐在班内交流。

    教师要抓住关键句子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可见她的坚强勇敢。

    教师引导:木兰的决心是看完军贴立即下的,还是三思之后下的?(三思)哪些语句能看出来?(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替父从军好事一桩为什么还叹息?(木兰是女子,古代女子没地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而家中又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所以她心里矛盾,可以想象木兰的愁苦之态。但木兰最终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战场上面对的将是死亡,可见木兰的一片孝心,可见木兰的坚强勇敢。)

    怎样去读一二段呢?(慢而低沉。在读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要用坚定的语气读的沉着有力。)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万里”表示征途漫漫,“若飞”形容速度之快,木兰能够大胆的走向战场,并与男儿一样勇敢作战,木兰很了不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引导:每当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一幅“月下戍边图”,月下何人?(木兰)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月下戍边图”。

    读这一段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读出她的英雄气概。)

    (3)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了木兰不幕功名富贵,甘过平凡生活的高贵品质。

    教师引导:木兰的理想生活是什么?(过平凡的日子。)在豫剧《花木兰》中有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请同学唱或者放音乐。(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孝敬爹娘,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这本来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也为了更多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所以“英雄”二字,木兰当之无愧。

    朗读这几句要注意: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要顿开,语调保持一致,以表现木兰的不卑不亢,不幕功名富贵的高贵品质。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战场厮杀时,要分辨男女就十分困难了。这是对木兰的赞美与歌颂。

    教师引导: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识、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5、小结:本文塑造了怎样的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三、诗歌创作

    这么多的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的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

    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谁说女子不如男

    4、英雄颂歌

    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

    学生展评作品。

    四、美读课文

    让我们放声朗读,把我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

    之后,请几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

    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奋斗,她的品质正在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业,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4、木兰诗

    木兰: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 巾帼英雄

    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

    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诗课件【篇6】

    教学重点

    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到继续分析后文。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板书:夸张)。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板书:烘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板书;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

    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板书:排比铺陈亲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板书:伴惊),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板书:喜剧高潮结束)。

    4、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板书: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板书:赞美谨慎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细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

    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木兰诗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

    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阅读、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1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

    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木兰诗课件【篇8】

    教学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继续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这两种修辞手法

    引入新课。(5分钟)

    背诵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文言和诗歌,背诵更是不二法门。上节课的背诵《木兰诗》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齐背……

    问题探究,品读赏析。(33分钟)

    1、文章开头从木兰的停机叹息写起,写出了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6分钟)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第3节写了“东……西……南……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3分钟)

    3、第3节写“旦辞……暮宿……不闻……但闻……”

    “旦辞……暮宿……不闻……但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5分钟)

    (认识对偶,反复咏叹的修辞手法。)

    4、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运用什么的修辞手法?(5分钟)

    (认识互文的修辞职手法)

    5、试列举课文还有哪些修辞手法。(5分钟)

    6、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7分钟)

    7、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3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通过种种艺术手法造了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布置作业:

    (2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木兰诗课件【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同学思考,回答:穆桂英、刘胡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巾帼英雄图片:花木兰、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感受她的英雄豪气,女儿柔情。

    二、作品及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了解北朝民歌。

    教师可安排学生欣赏京剧、豫剧、评弹、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断,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

    三、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析字音

    机杼军帖可汗金柝鞍鞯

    戎机辔头云鬓溅溅燕山

    胡骑啾啾著我旧时裳

    (2)掌握下列多音字

    骑转强帖

    (3)通假字

    帖花黄看火伴

    (4)辨析字形

    柝、析、拆、折戎、戍、戌、戊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或更正。

    明确:(1)zhùtièkéhántuòjiānrónɡpèibìnjiānyān

    jìjiūzhuó

    (3)“帖”通“贴”“火”同“伙”

    (4)金柝、分析、拆开、折断

    戎马、戍守、戊戌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

    (1)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二一二”节拍,(2)组为“二三”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3.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四、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2.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3.一、二、三小组为A组,四、五、六小组为B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题为A组必答题,双号题为B组必答题。底分均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值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胜组。仲裁权、解释权归教师。

    测试题如下:(多媒体显示)

    (1)解释加粗的字。

    ①问女何所忆②愿为市鞍马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④朔气传金柝

    ⑤惟闻女叹息⑥赏赐百千强

    ⑦著我旧时裳⑧旦辞爷娘去

    ⑨出郭相扶将⑩当户理红妆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2)判断下列加粗词的古今含义有无变化。

    ①军书十二卷②双兔傍地走

    ③愿驰千里足④赏赐百千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说说下列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并再找一些类似的例子。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小组竞赛完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

    关于翻译。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②关于互文。一要理解“互文”的含义(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二要考虑诗歌特征,译文不能失去诗味。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一句译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两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同样④⑤⑥三句分别译为“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关于句式特点。这首诗在句式上有民歌特色。第①句为复沓句,两句更换少数词语,即构成复沓句,类似的句子有“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第②句为顶真句,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与后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类似的有“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第③句为对偶句,类似的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第④句为排比句,类似的有“东市……北市买长鞭”。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3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4段写木兰十来年的沙场征战;第5段写木兰凯旋回朝,建功受封;第6段写木兰辞官还家。

    2.学生理清背诵思路,强化背诵。

    3.教师设计相关练习,指导背诵。

    学生边忆边思,尝试背诵。

    4.全体学生齐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整理成文,以待课堂交流。网络搜索从古到今杰出的巾帼英雄,并整理成文,讲给同学们听。

    木兰诗课件【篇10】

    复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 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3、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详略得当的写法

    3、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夸张,比喻,排比 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 》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机杼声( ) 军帖( )可汗大点兵( )( ) 鞍鞯( ) 辔头( ) 燕山胡骑鸣啾啾( )( )

    鸣jiān jiān( ) 赴róng( )机 传金tuò( )阿姊(著( )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女叹息( )

    2、愿为市鞍马( )

    3、旦辞爷娘去( )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5、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

    7、木兰不用尚书郎( )

    8、策勋十二转( )

    9、赏赐百千强( )

    10、出郭相扶将( )

    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 译为:

    2、出门看火伴: 通 译为: 重点句子翻译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三)提升练习: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木兰诗课件【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

    为了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形成一定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学习目标: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了解北朝民歌和木兰诗产生的背景;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熟读全诗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在诵读中体会木兰的光辉形象。

    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替父母分忧,爱家爱国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熟读全诗,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所以我采用自由朗读、两人小组朗读、四人小组朗读、展示朗读、指导节奏朗读、听录音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课文主要内容。

    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诗歌朗读的特色。 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二人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这篇文章是诗歌,语言生动,句式,教学大纲要求此文要背诵,而且还要求学习它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于是我在上此课时要求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

    (1)、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流畅、传神、齐读要,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归纳法: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

    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并朗读课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背诵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练习法:这种方法最实用于写作,我们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方法,当我们读了课文后,了解了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所以我设计:假设前不久,花木兰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央视栏目组特邀你为木兰写一段颁奖词。课后请你日记本上动手写一写,力争妙笔生花。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通过“说说你心中的巾帼英雄”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花木兰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自由朗读课文、两人小组朗读、四人小组内读、展示朗读、课件出示“朗读节奏”,指导朗读节奏、轻松听一听:听录音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等多种形式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自主预习,根据“知识链接”,设计了“抢答题”,加深对“乐府”的了解和识记。还设计对重难点字词的注音,书写,以便熟读成诵、理解课文打基础。通过自由做、同桌互检、四人小组展示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4、通过四人小组仔细读课文,讨论并全班展示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分析花木兰做铺垫。

    5、勇敢试一试:四人一小组,边读边说说课文大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为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内容做准备。

    6、拓展延伸:读了《木兰诗》后,概括诗歌情节,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进一步突破重难点。

    7、达标检测,总结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训练,提高运用能力。

    8、作业:通过为木兰写一段颁奖词,锻炼学生动手写作和概括运用能力;背诵课文是对熟读成诵的检测,对识记程度的检测。

    9、板书设计:

    木兰诗

    代父从军

    木兰(女扮男妆) 征战沙场

    建功受封

    辞官还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

    木兰诗课件【篇12】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的鉴赏水平,对于诗歌的写作手法不宜深究;时代背景略知即可;重点是理解人物形象,读背诗歌。

    教学方法:问题法为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内容,理解叙事的详略,体会诗歌对我国古代女英雄的赞美。

    2.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以及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叙事诗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后代文人作了加工润色,但基本上保留了易诵易记的特色。

    二、根据预习回答问题(出示小黑板)。

    1.A木兰之歌B木兰出征C木兰从军

    由此你认为本诗重在表现人还是表现事?

    (板书:人——女人——少女——少女英雄)

    2.文中那些文字表现了木兰的少女特点?哪些文字表现了她是一位女英雄?哪些是正面写她的?哪些是侧面写她的?(板书:诗歌内容)

    3.你认为诗中哪些语言体现了本诗是北朝乐府民歌?

    4.指两名同学一个读加点字的音,一个写。(见“阅读提示”。)

    三.领读两遍课文,学生自渎一遍,然后明确:

    1.“唧唧”注释说是“虫叫声”,大家说可能是什么虫叫的?(蟋蟀)这种虫叫声表明了什么季节?(蟋蟀古人叫它“促织”,意思是天气开始冷了,它催促人们快点织布做寒衣,在这种情况下“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更加突出了事体的重大。)下文哪一句诗与这里照应?(朔气传金柝)

    2.“问女”四句看似赘文,实则细腻地表现了木兰当时心事重重的样子。“昨夜”如换成“昨日”,意思有什么变化?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军的?“从此”二字表达了她的什么心情?

    3.“十二卷”与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都怎样理解?

    4.东南西北各句排比互文,怎样解释?

    5.“旦”、“暮”二字表明了什么?“不闻”、“但闻”句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6.第四段六句以极其凝练和谐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木兰从离家出征到凯旋回朝的全过程。为什么这部分不做大肆渲染?(因为这里不是重点)

    7.诗里是怎样描述战后人们对木兰的热情?木兰的表现怎样?

    8.“问所欲”可否换成“问所需”?“愿”为什么不说“欲”?“千里足”是什么修辞?(借代)“儿”为什么不说“女”?

    9.“相扶将”说的谁扶谁?

    10.第七段以兔为喻,赞美了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11.诗中对偶句与排比句有几处,请找出来。

    四.如有时间,教师说白话,学生说原文;然后教师说原文,学生说白话。

    五.结课,作业。

    本诗通过对木兰离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归来的生动叙述,塑造了一个为国立功而又不图名利富贵、叱咤风云而又感情细腻的女英雄形象。反复诵读后,在练习本上抄写全诗,翻译成白话;做课后练习一、二。

    附板书设计

    木兰诗

    人——女人——少女——少女英雄

    1.代父从军(详),征途思亲。

    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略)。巾帼不让须眉

    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

    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木兰诗课件【篇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朔气、旧时裳、理云鬓”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起:1-3段---替父从军;承:第4段---征战沙场;转:5-6段---辞官还乡;合:第四段---故事结局)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

    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

    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

    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辞?

    对比阅读《陌上桑》,结合修辞分析两篇文章所展现的主角的品质精神。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

    【木兰诗课件(范文13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