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春望的课件(集锦7篇)
  • 春望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22

    春望的课件(集锦7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要点,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根据您的要求我们编辑了“春望的课件”以满足您的需求,请留意本文中的引用和参考文献!

    春望的课件【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叫lsxad,参赛的课题是——《杜甫诗三首》之《春望》。

    《杜甫诗三首》,学生最不喜欢《春望》,不好懂,不好听,不好背。其实也不好讲。但是,困难越大才越要挑战。

    本课选自人教版 语文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要求学生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语感,特别提出“课文在课堂上就要达到 基本成诵”,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朗读,倡导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和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和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 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在想像与联想中 把握诗歌的景物和感情,在教师指导和自主合作学习中,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汲取精神养料,接受文化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诗歌鉴赏本课可以不讲,一含蓄蕴藉为美的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初二的学生是一种熟悉的陌生。语感好的学生,觉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一般学生,只能“读诗四顾心茫然”。但是,古诗词赏析是中考的必考内容,高中老师更是埋怨初中学生的古诗词赏析“一穷二白”, 所以,我把慢慢渗透诗歌赏析作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长期目标。

    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我把朗读法作为本课的重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教师尽量少讲,用朗读代替讲解,用朗读促进理解。多读,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读,采用各种形式读。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标的精髓。所以,我把教师主导下的 多层对话 作为本节课的另一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做“引导者”“帮助者”。所以,讲课顺序,内容详略,资料呈现,都以学生需要为准。本课以“整合”为特色,激活学生积累的古诗词,补充同类诗词名句,总结鉴赏方法,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跟据教学流程 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我对教学的理解。本课分为三大板块: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和归纳反思。

    首先是导入新课。

    他,是苦难人间的歌者,“万方多难”“风雨飘摇”中,他依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梁启超先生称他是“写情圣手”;郭沫若先生赞他为“诗中圣哲”,他就是——杜甫。

    接下来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背一背杜甫其诗,聊一聊杜甫其人。

    本环节意在创设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也为后面“知人论世,细读诗歌”做铺垫。0458。9

    接着是第二板块:朗读诗歌。这是本课的主体,大约用30到35分钟,可以分为初读、精读、细读和诵读四个递进的环节。

    一、初读,读准诗歌。教师先配乐范读:通过表情、动作、声音,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让学生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性的认识;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脚,初步感受本诗音韵低沉的特点。

    第二、精读,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基本内容。这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这个环节分小组进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巡视中提供帮助。

    本环节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引导学生思考:1、春望,杜甫望见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诗人形象和画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地再现诗人形象和诗歌情境。0122

    第三细读,理解诗情。本环节主要采用朗读和多层对话的教学方法。

    1、知人论世。先由学生展示预习中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这样做,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然后教师提供助读资料,可能呈现:历史资料——安史之乱;杜甫生平;杜甫中晚年创作的诗歌《月夜》《登高》等;

    2、以诗解诗。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言外之意,用杜甫作于同一时期的《哀江头》作注释。用杜甫同时期的多首诗作名称《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情。

    3、以诗解情,以诗句为线索,解读杜甫和中国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的诗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其他文人,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通过本环节的整合,学生对杜甫的爱国情怀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对其他文人的爱国情怀也有了新的认识。

    本环节不仅有范读、自读、领读,齐读、指名读、问答读、竞赛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还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真正引导学生体验古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

    第四,品读,赏析诗歌。改换词语,理解诗歌。

    例如:“城春草木深”,将“草木深”改为“改为“草木生”,行吗?用改换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原诗的精妙之处,理解诗人的悲怆心境。师生通过比较朗读、激情朗读,品味诗歌语言特色。

    本环节引导学生从重点字词、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等方面去鉴赏诗歌。如: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第五,诵读,背诵诗歌。

    第三板块,归纳反思。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春望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掌握相应的生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以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

    读出诗歌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范读视频,PPT课件,相关资料、素材

    教学工具:

    白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1、在盛唐的诗坛,矗立着两座不朽的丰碑,分别是浪漫主义的李白和现实主义的杜甫,请读大屏幕上的对联,你能猜出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吗?(杜甫)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从他的名诗《春望》中感悟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

    2、齐读教学目标

    二、作者介绍

    过度:《礼记》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足的准备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大家预习了吗?关于杜甫大家了解了多少呢?

    1、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老师适当补充杜甫的生平、思想。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的都城长安。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起兵反对李唐统治,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带到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劫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生死不知。第二年(757)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此诗,正作于此时。

    三、初步朗读,走进文本

    (一)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春望》,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板书课题)(拓展猜想:从题目看你知道这首诗写什么?感情应该是什么?)

    (二)读古诗。

    1、自由读两遍。(要求学生看注释正字音)

    2、听视频范读,要求正音,注意停顿,掌握朗读节奏。(正音:烽、搔、胜、簪)

    3、齐读,读准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4、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生字是否读准、节奏停顿是否合适)

    5、看大屏幕自己练习后大家齐读。

    (三)理解诗意

    1、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写的内容了吗?请互相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2、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四、个性解读,深入交流探讨诗歌情感

    1、如果你当导演,把《春望》拍成电视短剧,你选择拍什么内容?说说你的依据和理由。

    预设:我们选择拍摄国破城荒的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拍摄时画面上突出对比,由壮丽的河山到破败的都城,由繁华时长安城的春景到眼前的荒草遍地,不见一人。(对比反衬)

    对比诗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杜甫《丽人行》

    我们选择拍摄花鸟泪惊的一幕,依据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花鸟拟人,花好似在流泪,鸟仿佛受惊骇。感时恨别,花也落泪,鸟也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拟人,移情于物)

    我们选择拍摄烽火家书这一段,依据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长时间的镜头展现战火纷飞、战马奔腾、战争中的废墟、流离失所的百姓,体现出“连三月”之长。特写在战火中焚毁的家信,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的表情,体现家信难得。(夸张)

    我们选择拍摄白头更愁。具体表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发簪在短小的发髻上摇摇欲坠。

    五、《春望》是杜甫晚年的一首忧国伤时之作。读此诗,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出诗人那忧国忧民,思家念亲的清怀。(集体朗读下课)

    春望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从作者所闻、所感的角度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歌情感;

    2.拓展杜甫不同心情的诗歌作品,体会作者诗歌中不变的家国情怀。

    教学展示: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可是何为圣?原来圣字是这么写的,查了以后才知道,善用耳、善用口者为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首诗走进诗圣杜甫。

    二、初读

    我们也试着从耳开始感知诗歌,齐读一遍,同学们,你们觉得杜甫听见了什么?

    预设:①国破是指都城长安陷落,我觉得可能有百姓争相出逃时的呼喊声;

    ②有花和鸟的声音,但在杜甫的笔下,似乎是花流泪的声音和鸟哀鸣的声音。

    ③烽火是指战争,接连不断的战争让我想到士兵厮杀、兵器交错。

    ④家书抵万金说明此时此刻家书珍贵难得,失去家人音讯而思念家人时会有哭泣流泪的声音。

    ⑤最后一联诗人自己用手搔发,发现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耳边传来独自叹息的声音。

    结合诗歌内容,适当想象,我们似乎还原了杜甫在那一刻的所见所闻,为你们点赞!

    三、研读

    古人都说诗言志,杜甫一定把自己想说的也藏在了诗歌里,自由朗读,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到作者的情感吗?

    预设:

    ①国破与山河在形成对比,山河依旧,都城陷落,昔日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也就不复存在,使人悲伤。而国破又与下一句中的城春形成对比,春天到来,草木茂盛,本应繁华热闹的长安城中却是一片荒凉破败。强烈的反差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哀叹与忧虑;

    ②春天的到来伴随着鸟语花香,可杜甫看到花开却潸然落泪,听到鸟鸣却心惊胆战,全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景象越是美好,内心的痛苦就越是深沉而难以排解。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花和鸟恰恰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

    ③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持续时间之长,而且没有停止的势头。家书抵万金则是因为自己流落在外,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急切地渴望得到家人的消息,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渴望。而像这样因为战争妻离子散的家庭在当时难以计数;

    ④诗中似乎还有对自己的担忧:最后用手挠头,才发现青丝变白发,而且日渐稀疏。但结合全诗我们知道,杜甫内心焦虑和忧愁的根源还是在于国和家。

    分析得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读也融入了深沉的情感,着实是感时伤怀,忧国忧民,字字生痛,处处皆悲!

    四、总结

    我想杜甫的伟大正是在于他留给国家的太多,留给自己的太少他把自己的一切情绪都与这片土地上的国与民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其它诗歌吧!

    ①PPT展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下寒士若能寻得栖身之所,我自己冻死又如何呢?如此牺牲精神,如何不让人动容?

    ②PPT展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闻唐军得胜,杜甫写下此诗。安史之乱宣告结束,诗人欣喜欲狂,喜极而泣!

    ③PPT展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贵族人家奢靡浪费,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杜甫心中既怒又哀,却也无可奈何!

    为他们喜,为他们怒,为他们哀,为他们乐。一个普通人,选择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命运深深熔铸在一起,这就是杜甫。一个诗人,选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连同手中的笔全部献给脚下的土地和心中的百姓,这就是诗圣。

    在那个遥远的春天,诗圣杜甫望见天地,悲从中来。千百年后,我们望见一首诗,望见他留在不朽诗篇里的一颗圣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何所起

    一个微小而巧妙的教学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是诗歌标题、创作背景、关键字词、课文插图。比赛将近,《春望》这首诗却因为过于经典始终没有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口。感谢柳沁老师、阳慧萍老师对我的点拨与指导,最终选择了繁体字聖作为切入点,在有限时间里精准而快速地切入主题,使整堂课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兼具广度和深度。圣是对杜甫的高度评价,耳和口代表着所闻所感,在课堂里成为了品读诗歌、体会情感的关键方法,王从王土联想到国土、国民,成为了拓展延伸、升华主旨的有力支撑。

    二、何所往

    在教学设计的形成和最终课堂的呈现中,暴露出自己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一味追求形式新颖、主旨深远,对文本的分析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对于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重难点选择一笔代过或者直接给出答案,只会使巧妙的构思成为空中楼阁,华而不实。感谢金路组长、石艳华组长和语文组全体同仁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是他们的耐心与坚守帮助我实现蜕变。多次朗读,因声求气,品词析句,斟酌推敲,不放过诗中每一个可以挖掘的点,才能使整堂课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在梳理教学设计时我也不断修改,弥补不足,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不断进步。

    三、何所终

    执着地选择了十篇古诗文,完成了十个教学设计,没想到最后竟然殊途同归,用相似的方法和路径,解决了不同的作者和主题。巧妙切入初读感知研读品析拓展延伸的简单步骤背后依然可以诞生无穷变化,抓住作品的情感内核,咀嚼诗文的关键字词,精简课堂的各个环节,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一次探讨都极具价值,每一点收获都弥足珍贵。感谢璩艳霞老师对我深切的关爱和影响,感谢胡石柱老师那些日夜耐心的聆听与长谈,让我找到真实的自己,怀揣勇气与真诚与评委老师交流。语文教学任重道远,经典诗文浩如烟海,于是提醒自己更应皈依本心,努力前行。

    执教者张峻珲,璩艳霞生命语文工作室成员,中雅培粹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曾多次在教学比武、集体备课大赛中斩获佳绩,参与《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等名著阅读相关书籍编写,反响热烈。20xx年长沙市星城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市直组初赛中,张老师凭此课例获第一名。

    春望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在反复朗读中对名句深入理解,品位诗歌的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明确诗歌诵读要求:

    1、字正腔圆

    2、读出感情

    3、辅以技巧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听教师范读,思考你联想到什么?试着描述画面

    再读诗歌品味诗句

    走近诗人走进历史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沉郁顿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败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这首《春望》写于公元757年的三月。诗人看到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写下了切身感受。

    揣摩诗意品味诗情

    从_______,我读到了诗人_______。

    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构建画面,由画面表述引导到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

    例:“国破山河在”中由“破”字想到满地废墟,残垣缺瓦,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明为写景,实为写感。简单的一个“破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可见诗歌之精妙。

    (三)融情诵读产生共鸣

    安史起狼烟,

    国破不长安。

    感时泪四溅,

    亲人何日还。

    拓展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怎样的心情?

    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当堂训练

    1、背诵全诗

    2、当堂默写

    小结:

    赠君一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春望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1.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从“炼”字角度赏读诗歌,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本单元我们通过《枣核》,倾听到了一个风烛残年海外游子的心声,《最后一课》,让我们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那么面对破碎山河的仁人志士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望》和《泊秦淮》。

    二、预习展示

    我们今天所说的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关于近体诗,你又了解多少呢?

    (学生展示收集的成果。)

    大屏幕展示律诗有关内容,并简介。

    补充解释课件内容:那么对应一下今天要学习的《春望》属于五言律诗,《泊秦淮》是七言绝句。试读节奏七言和五言的各一句,对应一下各个联的名称。

    三、学习《春望》

    (一)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春望》,(依据刚讲的五律节奏的方法)(幻灯片:注意读音和节奏)

    齐读一遍,找一下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并思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春望》)

    明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先解释句子意思,然后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理解:

    1、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亲人思家之苦,即便站在花前也无心欣赏,反而对花落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声,也无心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可以说是触景生情。

    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移情于物。

    不管哪种理解,表达的情感都是相同的,哪个字最能表现作者当时的感受呢?

    哪个字把这种情感表现到极致呢?(溅惊,表达了亡国之悲,离恨之痛)

    (板书:感时,恨别)

    (二)是什么促使作者产生了如此的情绪呢?

    请同学们同桌互读一遍,结合具体字词,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忧愁呢?

    明确:(直接原因)感伤皆因,“破”“深”写出了国都被攻破,本该繁华的国都中却是草木丛生,促景生情,借景抒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感时溅泪,感的是国破河山之时,溅的是怎样一种泪?(板书:忧国之泪)

    (根本原因)思家源自于,“连”说明战争时间长,“抵”表明极言家书的难得。恨别惊心,恨的是家书抵万金之别,惊的又是怎样的心呢?(板书:思家之心)

    归结为一点,可以说是战争导致的国破家亡。

    (三)让我齐读一遍这首诗,体会晚唐间战争带给像诗人一样普通人的这种无尽痛苦。

    (四)最后一句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

    “搔”挠的意思,体现了面对国破,家散的一种无奈和忧愁。

    (指导朗读重读和情感,自由练几遍,找同学朗读,师读)

    (幻灯片)补充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避难北上安家于鄜州。756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

    一个“搔”字,蕴含了太多的情感,有作者想挽救时局的满腔热忱,也有当下战乱不乱的现状的无可奈何,这种忧愁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使年仅40出头的杜甫,已是满头白发。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这种忧国、思家的浓浓的忧愁,挠也挠不去的无奈与愤慨。

    (五)让我们再次回顾这首诗,题目《春望》,我们“望”到了什么?(景、情、人)(四人小组讨论,写一写,展示)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到能酬报国之志的诗人。

    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

    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

    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总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望”为题眼,借国破河山之景,来表达忧国思亲,却无可奈何,充满愤慨的爱国诗人。(板书:借景抒情)

    (六)、拓展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七、作业

    学习促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方法,人选一个身边的事物为景,写一段话来抒发一种情感。字数100字左右。

    八、板书

    春望的课件【篇6】

    一、朗读

    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老师板书:朗读

    下面请两位同学将《春望》和《过零丁洋》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1、生甲朗读《春望》;生乙朗读《过零丁洋》

    2、老师评价指点

    3、学生齐读《春望》《过零丁洋》

    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板书:吟)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你们听老师把《春望》吟读一遍。(老师示范吟读《春望》)

    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的味道就是足一点。下面请同学们学着吟读《春望》。

    (学生大声地自由吟读《春望》)

    师:“深、心、金、簪”是押韵的。

    (学生齐吟《春望》)

    师:评价吟读的效果,对重点的句子作好指导,然后: 再次吟读《春望》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过零丁洋》。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过零丁洋》——老师评价指点吟读——齐声吟读

    二、译读

    老师板书:译读

    师: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两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师:现在咱们再做一个“预备动作”,老师先以《春望》为例进行示范。大家读,老师译,注意听老师对“押韵”的处理。

    (学生吟读一句,老师示范一句)

    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师:国都已破,山河依旧,那春天的京城呀,满目荒凉,杂草丛深。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感伤时事,鲜花流泪,那清脆的鸟鸣声呀,如泣如诉,闻而惊心。

    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漫天烽火,阳春三月,那漫漫的长道呀,一封家书,片纸万金。

    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缕缕白发,越搔越短,那稀疏的白发呀,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师:下面你们来译《过零丁洋》。我来读诗,你们译。先来试一下,看看它应该押什么韵。

    (学生依据课文注释译诗)

    师:建议你们翻译的时候,将“星”、“萍”、“丁”、“青”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那么怎样翻译仍保证押韵呢?想一想,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学生讨论——老师吟诗——学生再译)

    师:“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生:……

    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生: ……

    师:“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生: ……

    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

    师再范译一下

    师: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大家完成的很好!

    春望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

    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Www.WeI890.com 唯美句子)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fu)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搔浑溅簪

    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

    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1.学生小组交流。

    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破感时恨别抵搔

    3.小组推举代表说出各句话的意思。

    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

    如: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

    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如:感时恨别忧国思家

    八、赏析诗歌

    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首联对比反衬寓情于景颔联触景生情承上启下

    颈联思家迫切引起共鸣尾联细节描写忧思之深

    九、探究质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十、拓展比较

    诗人在本诗中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七年之后诗人听到官兵胜利的消息后又会是怎么的呢?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比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学生讨论并说出诗歌的大意。

    2.思考下列问题: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一悲一喜,然而却有着相同点,相同之处是什么?

    【春望的课件(集锦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