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论语十则课件模板6篇
  • 论语十则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09

    论语十则课件模板6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论语十则课件”的文章,祝你能够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论语十则课件(篇1)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七上《十则》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孔子,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5、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品德修养。

    重点难点

    1、掌握字、词、句意思。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整体感知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â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ãi)不知是知(zhì)也

    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读中感知课文。

    ①、读通,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②、读懂,尝试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③、读精,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

    4、听范读课文,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三、精读感悟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三)精读理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四、学以致用。

    (一)、翻译文言词语的方法有:

    1、把单音字变成双音字: 学---学习习—复习请你再举几个例子?

    2、古今意思不同:

    不知而不愠---了 解 敏----聪明 请你再举出相应的例子?

    3、通假字:

    不亦说乎----悦 还有没有这样的字? 不亦说乎。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1、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反省)..

    2、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罔:迷惑;殆:疑惑。)..

    4、士不可以不弘毅。(坚毅,意志坚强。)..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施:施加。)..

    五、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六、布置作业。

    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3、试着背诵课文

    论语十则课件(篇2)

    《论语》十则

    一、学习目标

    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③积累文言词汇。

    二、学习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2、板书课题。

    3、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4、朗读课文

    ①范读

    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课文内容

    ①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理解课文内容

    5、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传不习乎?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6、作业

    ①背诵课文。②抄写、识记字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二、自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2、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①见贤思齐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5、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6、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三、信息反馈:

    论语十则课件(篇3)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5.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1、《春》这篇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来写的?

    2、课文描画了哪几幅图?

    3、检查背诵情况。

    二、谈论探究

    (一)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明确: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二)、齐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春花图”,思考

    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明确:写春花报春的气势。写春花色彩的艳丽。写春花气味的甜香。写春花数量的巨大。写春花种类的繁多。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烘托。“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 明确:比喻、拟人,还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花香想到果实。

    4、本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名曲: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 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三)、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春风有什么特点? 和煦、清新、和悦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四)、春雨图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抓住绵长、细密、轻盈,描写春雨的润。

    小结: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五)、迎春图。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生动。

    1、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的特征。

    2、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例句展示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字用得好,表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赋得古草原离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五、课堂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

    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论语十则课件(篇4)

    2、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3、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重点】:

    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

    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一、 自学检测。

    1、 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上主张____教育上主张____ 。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

    ____ ,与_____ ,_____ ,_____ 合称“四书”.

    3、给生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  ) 乎 愠(   ) 三省(   )

    二、 参照注释,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吗?”

    吾:______ 日:______三:__ ____省:__ __为:____ __

    谋:______忠:____ __交:___ ___信:____ __传:___ ___习:______

    故:___ ___知:____ __可:___ ___以:___ ___为:___ ___

    思考:这则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诲:______女:_____ _知之:___ __为:______是:__ 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 继续掌握这五则中未掌握的字词及句子。

    一、 孔子和论语。

    1、 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

    ____ ,与_____ ,_____ ,_____ 合称“四书”.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课件(篇5)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子曰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子曰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

    子曰教师讲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读指导

    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子曰处理方法:

    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

    子曰八、小结

    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子曰九、作业

    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子曰2.背诵全文。B类

    子曰3.默写全文。C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教学重点:目标2

    子曰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学过程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检查复习

    子曰朗读全文。

    子曰二、导入

    子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子曰三、翻译课文6-10则

    子曰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子曰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子曰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子曰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子曰(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子曰(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片断写作:

    子曰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子曰五、小结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子曰六、背诵指导:

    子曰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子曰七、作业

    子曰A1.课后练习三、四题。B默写课文

    论语十则课件(篇6)

    一背诵全文。

    略。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恨,怨恨。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疑惑。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辱。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诲。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指优点。

    三说说下列各句的意思。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四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并选择一些你喜欢的语句抄在笔记本上。

    此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识记和归纳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要认真思考。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理解内容,当堂背诵。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着重弄清实词的含义,不必在虚词和翻译上面花太多的时间。学生粗知大意之后,即转入背诵。训练背诵的方式可以灵活。比如可以先是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读过几遍之后即可试着全班同学齐背,然后继之以分行背诵和个别背诵。也可以先由个别同学背诵,而后分行背诵,最后齐背。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总之要造成背诵的气氛。力争当堂解决背诵问题。练习可以放在课后做。

    【论语十则课件模板6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