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汇编13篇)
  •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03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汇编13篇)。

    编写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可能需要每天编写。教案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与“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二、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 )=2.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x- =

    两边都加 ,得x=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 =2

    两边同加 ,得4x=

    两边同除以4,得x= .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分析: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10份,甲组人数占2份,乙组人数占3份,丙组人数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2x人,乙组人数为3x人,丙组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数化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乘以2.

    具体解法如下:

    解法1:合并,得( + )x=7

    即 2x=7

    系数化为1,得x=

    解法2:两边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 4x=14

    系数化为1,得 x=

    (3)合并,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

    解:(1)设每份为x个,则黑色皮块有3x个,白色皮块有5x个.

    列方程 3x+2x=32

    合并,得 8x=32

    系数化为1,得 x=4

    黑色皮块为43=12(个),白色皮块有54=20(个).

    (2)设全书共有x页,那么第一天读了( x+2)页,第二天读了( x-1)页.

    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第一天读的量+第二天读的量+还剩23页=全书页数.

    列方程: x+2+ x-1+23=x.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3(1)、(2)、4、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合并同类项习题课(第2课时)

    一、解方程.

    1.(1)3x+3-2x=7; (2) x+ x=3;

    (3)5x-2-7x=8; (4) y-3-5y= ;

    (5) - =5; (6)0.6x- x-3=0.

    二、解答题.

    2.育红小学现有学生320人,比1995年学生人数的 少150人,问育红小学1995年学生人数是多少?

    3.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A、B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开出,A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B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

    (1)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两车相向而行,A车提前半小时出发,则在B车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地点距离甲地多远?

    4.甲、乙二人从A地去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乙骑车每小时比甲多走8千米,甲出发半小时后乙出发,恰好二人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5.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驶550米;乙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答案:

    一、1.(1)x=4 (2)x=4 (3)x=-5 (4)x=- (5)x=30 (6)x=11

    二、2.705人,设育红小学1995年学生人数为x人,列方程320= x-150.

    3.(1)4 小时,设出发后x小时相遇,列方程60x+48x=460.

    (2)3 小时,设B车开出后x小时两车相遇,列方程60 +60x+48x=460.

    4.3千米,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 - = .

    5.1 分钟,设经过x分钟两人首次相遇,列方程550x-250x=400.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第3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至第91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据,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策略,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方程的各项应包括前面的符号

    (二).难点:对立相等关系.

    (三).关键: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 =10.

    (二)、新授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多少本?(3x本)

    2.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什么?

    答:这批书共有(3x+20)本.

    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3.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多少本?(4x本)

    4.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答:这批书共有(4x-25)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3x+20=4x-25

    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

    从示意图中容易得到这批书的总数与分出书、剩下书的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3x+30

    这批书的总数与需要分出的书的数量、还缺少书的数量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4x-25

    根据两种分法,这批书的总数是相等的.

    所以,列方程3x+20=4x-25.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

    3x+20 -4x-20 =4x-25 -4x-20

    即 3x-4x=-25-20

    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4x-25

    移项

    3x-4x=-25-20

    合并

    -x=-45

    系数化为1

    x=46

    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答: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

    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2的条件不变,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你会解吗?试试看.

    解法1:从原问题的解答中,已求的这个班有45个学生,只要把x=45代入3x+20(或4x-25)就可以求得这批书的总数为:

    345+20=135+20=155(本)

    解法2:如果不先求学生数,直接设这批书共有x本,又如何布列方程?这时该用哪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呢?

    这批书共有x本,余下20本,共分出(x-20)本,每人分3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批书有x本,每人分4本,还缺少25本,共需要(x+25)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个班的人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即 - = +

    移项,得 - = +

    合并,得 =

    系数化为1,得x=155.

    答:这批书共有155本.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1页练习.

    (1)解:移项,得6x-4x=-5+7

    合并,得 2x=2

    系数化为1,得x=1

    (2)解:移项,得 x- x=6

    合并,得- x=6

    系数化为1,得x=-24

    2.补充练习.

    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3x=6;

    (2)从2x=x-1得到2x-x=1;

    (3)从2+x-3=2x+1得到2-3-1=2x-x.

    解:(1)错,移项忘了要变号,应改为3x=-6.

    (2)错.原方程中的-1仍然在方程右边,并没有移项,所以不要变号,应改为2x-x-=-1.

    (3)正确.

    四、课堂小结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题、读懂题意和找相等关系,今天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不明显,隐含在问题中,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是相等.这个相等关系可以作列方程的依据.

    2.正确理解移项法则,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区别,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是根据交换律.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至第94页习题3.2第2、3(3)(4)、6、7、8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移项习题课(第4课时)

    一、填空题.

    1.在方程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项,相当于把原方程中的项__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移项要注意_____.

    2.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______改变项的符号,而移项______改变符号.

    3.解方程x+21=36得x=________;由10x-3=9得x=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4.移项就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 )

    5.从6x=1,移项,得x=1-6,x=-5. ( )

    6.由方程-4+x=7移项得x=7-4. ( )

    三、解方程.

    7.(1)8=7-2y; (2) = - ;

    (3)5x-2=7x+8; (4)1- x=3x+ ;

    (5)2x- =- +2; (6)- x+6=4x+1;

    (7) -x=0.5x-3.

    四、解答题.

    8.设m=3x-2,n=-2x+3,当x为何值时m=n?

    9.甲粮仓存粮1000吨,乙粮仓存粮798吨,现要从两个粮仓中运走212吨粮食,使两仓库剩余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这两个粮仓各运出多少吨?

    答案:

    一、1.合并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变号 2.不 要 3.15 1.2

    二、4. 5. 6.

    三、7.(1)y=- (2)x= (3)x=-5 (4)x=-

    (5)x=1 (6)x= (7)x=3

    四、8.x=1 9.207,5,设从甲粮仓运出x吨,1000-x=798-(212-x)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2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 ; (2) ;

    得 ,得 ,

    即 . 合并同类项得 .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

    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

    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

    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①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 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②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

    【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

    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

    【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3) ; (4) .

    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

    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

    【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

    通过移项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

    (1) ; (2);

    (3) ; (4) .

    【教法说明】这组题训练学生解题过程的严密性,故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做,四个同学板演形式完成.

    口答: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1)从 ,得到 ;

    (2)从 ,得到 ;

    (3)从 ,得到 ;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

    (2)应该怎样写?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题进一步印证移项这种变形的规律,即“移项要变号”.要使学生认清这里的移项是把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同一边交换位置,弄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方程在变形,变形时保持“左右两边相等”这一数学模式.

    (3) ; (4) .

    【教法说明】这组题增加了难度,即移项变形是左右两边都有可移的项,教学时由学生思考后再进行解答书写,可提醒学生先分组讨论,各组由一名同学叙述解题过程,教师归纳出最严密最精炼的解题过程,最后全体学生都做这几个题目.

    学生活动:5分钟竞赛:规则是分两大组,基础分100分,每组同学全对1人加10分,不全对1人减10分,互相判题,学习委员记分.

    解下列方程:

    (1) ; (2) ;(3) ;

    (4) ; (5) ; (6) .

    【教法说明】这组题用竞赛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而互相评判更增加了课堂上的民主意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变形方法,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①解方程需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这是重点.②检验要把所得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3

    1、了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解方程,会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同学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重124t,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1t,你能计算出这头大象的体重吗?

    如果设大象的体重为xt,蓝鲸的体重应如何表示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25x-1=124,)我们把这个式子给它起个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那——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14页-115页练习前的内容,对照课本找出自学提纲里问题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请你帮帮没有完成的同学,不会做的同学请教会做的同学。

    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自学提纲。老师可以先进行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1、什么是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未知数通常用什么表示?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

    3、在课本“例1”中,你知道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4、什么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个是方程x+3=2的解?为什么?

    1、请有问题的同学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生说师写;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1、2题口答,要求说理由;其它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再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请同学评价、完善,然后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5x=0;(2)1+3x;(3)x2=4+x;(4)x+y=5;(5)3m+2=1-m;(6)x+2>1

    2、请你说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4、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数比它的2倍小3;

    (2)某数与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数增加它的10%后恰为80.

    6、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则k=.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课本83页习题3.1第1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4

    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熟练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解方程已不是问题了,本节课是以上一节课为基础,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学生读懂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用一元一次方程会解决就行了。

    讨论交流:按怎样的解题步骤解方程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问题一:

    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问题二:

    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小时,乙单独做需要6小时,如果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问甲、乙合作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问题三: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5

    地位:本节位于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八章第4节第三课时,在研究了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后是第5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作用:是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也是解其他方程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索过程,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团结互助精神,让学生体会到解方程中分析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学生已经历了两节简单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大部分学生应已经初步了解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方法,对本节学习大有帮助,但在去分母及其余各步骤中都有易错点,是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的。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每一环节的主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思考,将知识与技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 师生定向

    明确目标 出示目标 阅读目标 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应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 二、 复习检测

    自学课本内容,思考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化的名称及具体做法,思考易错点

    教师指明做法,帮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文本,把握重点。

    通过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将部分知识内化。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步骤及具体做法,易错点 小组合作解决自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五、 达标自测

    小组交流后当堂完成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用以确定课后作业 六 简谈收获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6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解方程的步骤,化为ax=b(a≠0)的形式。

    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2求下列各数的.最少公倍数:(1)12,24,36(2)18,16,24

    1动脑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通过这个问题,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去____,后去_____,再_____、_______得到标准形式ax=b(a≠0),最后两边同除以______的系数。

    考考你:

    下面各题中的去分母对吗?如不对,请改正。

    (1)去分母得5x-2x+3=2(2)去分母得2x-(2x+1)=6

    解方程:

    例3学校准备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大洪山春游,其中教师22名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两家定价相同,但优惠方式不同,甲旅行社表示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和学生一律按七五折收费,学校领导经过核算后认为甲乙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请你算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春游。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7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解下列方程: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8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潜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透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明白方程是一个内含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带给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透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例2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先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先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先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能够任意选取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状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那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好处.

    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3x+9=5x-(5-4),

    其苹果数为3×5+9=24.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到达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状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取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3.某厂去年10月份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这家工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4.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在4个同样大小的小箱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个小箱子里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9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解方程:(1);(2)2(x-2)-(4x-1)=3(1-x)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棵。

    (三)例题:

    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2.依据;

    3.依据;

    4.化成的形式;依据;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依据;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___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2、解方程(1)2x+5=5x-7(2)4-3(2-x)=5x(3)=3x-1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10

    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据,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策略,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一).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方程的各项应包括前面的符号

    (三).关键: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2.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什么?

    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4.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

    从示意图中容易得到这批书的总数与分出书、剩下书的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与需要分出的书的数量、还缺少书的数量关系是:

    根据两种分法,这批书的总数是相等的.

    所以,列方程3x+20=4x-25.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

    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

    答: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

    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2的条件不变,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你会解吗?试试看.

    解法1:从原问题的解答中,已求的这个班有45个学生,只要把x=45代入3x+20(或4x-25)就可以求得这批书的总数为:

    解法2:如果不先求学生数,直接设这批书共有x本,又如何布列方程?这时该用哪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呢?

    这批书共有x本,余下20本,共分出(x-20)本,每人分3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批书有x本,每人分4本,还缺少25本,共需要(x+25)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个班的人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即 - = +

    移项,得 - = +

    合并,得 =

    系数化为1,得x=155.

    1.课本第91页练习.

    2.补充练习.

    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3x=6;

    (2)从2x=x-1得到2x-x=1;

    (3)从2+x-3=2x+1得到2-3-1=2x-x.

    解:(1)错,移项忘了要变号,应改为3x=-6.

    (2)错.原方程中的-1仍然在方程右边,并没有移项,所以不要变号,应改为2x-x-=-1.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题、读懂题意和找相等关系,今天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不明显,隐含在问题中,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是相等.这个相等关系可以作列方程的依据.

    2.正确理解移项法则,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区别,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是根据交换律.

    1.课本第93页至第94页习题3.2第2、3(3)(4)、6、7、8题.

    一、填空题.

    1.在方程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项,相当于把原方程中的项__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移项要注意_____.

    2.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______改变项的符号,而移项______改变符号.

    3.解方程x+21=36得x=________;由10x-3=9得x=______.

    三、解方程.

    7.(1)8=7-2y; (2) = - ;

    (3)5x-2=7x+8; (4)1- x=3x+ ;

    (5)2x- =- +2; (6)- x+6=4x+1;

    (7) -x=0.5x-3.

    四、解答题.

    8.设m=3x-2,n=-2x+3,当x为何值时m=n?

    9.甲粮仓存粮1000吨,乙粮仓存粮798吨,现要从两个粮仓中运走212吨粮食,使两仓库剩余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这两个粮仓各运出多少吨?

    答案:

    一、1.合并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变号 2.不 要 3.15 1.2

    二、4. 5. 6.

    三、7.(1)y=- (2)x= (3)x=-5 (4)x=-

    四、8.x=1 9.207,5,设从甲粮仓运出x吨,1000-x=798-(212-x)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2.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会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

    难点:解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解方程:9x+3=8+8x

    2(1)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叫移项?移项要注意什么?

    (3)2-4x+6+5x=8,变形为:-4x+5x+2+6=8,是不是移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动脑筋:

    某实验中学举行田径运动会,初一年级甲班和丙班参加的人数的和是乙班参加的人数的3倍,甲班有40人参加,乙班参加的人数比丙班参加的人数少10人,你能算出乙班参加校运会的人数吗?

    观察你解方程的过程,原方程做了哪些变形?

    形如ax=b(a≠0)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_____形式。

    2训练

    (1)解方程:①11x-2=8x-8,②

    (2)下列方程求解正确的是()

    A-2x=3,解得:x=,B解得:x=

    C3x+4=4x-5解得:x=-9,D2x=3x+1,解得x=-1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方程的转化

    例1已知x=-2是方程的解,求m的值。

    例2若方程2x+a=,与方程的解相同,求a的值。

    2实践应用

    例3甲仓库有某种粮食120吨,乙仓库有同样的.粮食96吨,甲仓库每天卖出粮食15吨,乙仓库每天卖出粮食9吨,多少天后,两仓库剩下的粮食相等?

    例4百年问题:我们明代数学家程大为曾提出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人赶着一群羊在前面走,另一个人牵着一头羊跟在后面,后面的人问赶羊的人说:“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赶羊人回答“我再得这么一群羊,再得这群羊的一半,再得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牵的羊

    也给我,我恰好有一百只羊”,请问这群羊有多少只?

    四冲刺奥赛

    例5当b=1时,关于x的方程a(3x-2)+b(2x-3)=8x-7,有无穷多个解,则a=()

    A2B–2CD不存在

    例6解方程:3x+=4

    例7用一队卡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卡车装7吨货物,则尚余10吨货物装不完,若每辆卡车装8吨货物,则最后一辆卡车只装3吨货物就装完了这批货物,那么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1121

    六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转化成什么形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

    一、 一、 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0284831415547613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13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总结提问: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时,要经历那些步骤?书写时呢?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提问5:解这个方程,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列方程时找了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关注:

    在参与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发现成功的快乐。

    学生讲解,独立完成,板演。

    通过这个例题,掌握“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移项”这种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规范解题步骤。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汇编13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