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2023醉花阴课件经典7篇
  • 醉花阴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28

    2023醉花阴课件经典7篇。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23醉花阴课件经典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花阴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

    2、理解所学词的创作的主题内容。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方法:阅读与感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人。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约在崇宁二年,赵明诚出仕。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后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返回临安。晚年,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关心国家大事。

    2、创作: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3、词风:其词善用白描,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意蕴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她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诗有《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序》,有文艺评论《词论》,后人辑录《漱玉词》。

    一、导入:同学们,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女性来表情达意,总是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就是要说自己的话。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那么,我们今天走进词中,体会词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情感。

    二、整体感悟

    醉花阴

    一、同学们多读,具体感受词人的情感,然后概括出来,大家一起来品味。

    教师明确:感情基调是忧郁,孤寂。这首词是此人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的是重阳佳节独守闺房的,思念丈夫的寂寞和孤寂的愁绪。

    二、引导:同学们从哪些句子或字词中获得的信息呢?

    赏析:例如:1、词的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笼罩了词人的心头。“愁永昼”-------天为什么不黑呢?这都是因为心情的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过的漫长。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安好,愁不知何日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我们不难想象词人的形象。

    2、如“佳节又重阳”的“又”字,它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词人看来,这个重阳节无疑再一次的勾起了自己对远在他乡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

    3、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本来赏菊喝酒是极为愉悦之事,可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这酒就成了消愁之酒,把酒消愁愁更愁,如何能消的了呢?

    4、这绵长的思念,词人会如何呢?到底这思念有多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全词的高潮,愁思本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以帘外之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境况相类,形神相似,创镜极美。同时作者用黄花的凋落,比喻女子容颜的老去,这都要归属于那绵绵无期的相思。看时写花,写人,却写的是佳节勾起来的独守闺房、思念丈夫的寂寞和愁绪。

    5、如下片,不着一个“菊”字,却整片在写菊花。菊花的艺术形象:孤傲,高洁,品性高远,超拔脱俗,以黄花自比。

    醉花阴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

    把握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三、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四、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五、播放朗读,品味诗词

    六、自由朗读提读

    七、赏析

    问题设置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透漏出来的?

    2、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见导学案)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比喻,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有长度,宽度,深度;秦观的愁有数量有深度。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小组讨论)

    提示

    李清照的愁绪延续了多久?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永昼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3、词人为何而愁?思夫

    4、词人如何排遣相思之苦,打发空虚生活?赏析下片。提问明确喝酒赏菊重阳菊花怒放,香气溢人,景色越美,词人内心越凄凉。古人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因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5、“人比黄花瘦”这样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小组讨论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6、小结这首词写了李清照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从题材看是闺怨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

    7、欣赏歌曲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8、拓展延伸

    阅读《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měng)舟,载(zài)不动许多愁。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问题设置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丈夫已逝,只身流落金华,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觉悲从中来。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妆,以泪洗面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为写愁名句,这是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巧妙地运用比喻,把原本无形的愁绪比作有重量的东西。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愁绪表现的自然服帖,不着痕迹。

    9、背诵《醉花阴》

    10、作业运用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醉花阴》的画面

    醉花阴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

    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知识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主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三、诵读体会

    1、学生齐读,解决基本字音、断句问题

    2、老师(女)范读,情境引导,体会词人情感

    3、录音(男)范读,加强情感体会。

    4、再次学生齐读,回味词作。

    四、品析词作

    (一)说重阳

    问1:请在词作中找出,本词创作于哪一天?

    明确:重阳节(回归原文:佳节又重阳)

    问2: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一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

    参考:①重阳名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②重阳节传说桓景治瘟魔

    ③重阳活动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④重阳诗歌

    A、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D、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二)品词作

    问1:重阳节所有的人都在高高兴兴与家人团聚、庆祝节日。我们的词人在这一天又是何种心情呢?词作中哪个字指明了这种心情?

    明确:愁。(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问2:请同学们紧扣“愁”字,结合词作说说自己的体会。

    参考:

    环境:薄雾浓云

    重阳不阳,反倒是阴沉的天气,更衬得词人心情低沉阴郁。

    景物:瑞脑金兽

    这一句看似写物实则写人,描画了作者一个人无限凄凉地独坐窗边,呆呆地看着炉忠瑞脑慢慢烧完的形象,从而体现出词人孤独、无聊生活中无限的相思之意。

    玉枕纱厨:描画了作者秋夜独眠的情景,一个“凉”字看出词人的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也只有失眠之人才能观察到夜半时分凉意慢慢渗透的温度变化,这种凉不仅是天气之凉,也是词人身体之凉,更是词人心境之凉。

    时间:永昼、半夜、又

    “永昼”“半夜”说明作者的愁思从早到晚一直萦绕着词人。

    “又”说明作者独自过重阳已经不是一次了,词人的相思之长可见一斑。

    活动:把酒、赏菊

    重阳节词人依俗把酒赏菊,但词人喝的酒是闷酒、是愁酒,因此只能“愁更愁”。赏的菊虽有“暗香盈袖”,此时却只能让词人独自销魂。

    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修辞:夸张、对比、比喻。以菊喻人,将人菊对比,说人比菊瘦。

    B、意象:“黄花”即菊花,菊花在外形上淡雅清瘦,历来是君子之花,酷似作者清雅的品格;同时帘外“瘦”菊与作者体态相近,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因相思而日渐消瘦的体态。

    C、意境:词人在重阳佳节之日,把酒赏菊却愈觉孤独愁闷,匆匆回到闺阁,此时正有瑟瑟秋风吹起,露出帘内思妇比帘外黄花还消瘦的身影。

    D、情感:词人因愁而瘦,真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语)

    补充赏析:

    一则,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对比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

    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与词旨相合,给人余韵绵绵之感。

    名句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总结

    《醉花阴》一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结尾,贯穿全词始终是词人的孤独愁绝,正因此,全词无论是天气还是景物,无论是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还是帘外黄花都染上了词人的一抹愁苦。通过景物、活动作者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表现得具体可感。

    六、作业背诵词作

    【板书设计】

    重阳

    佳节

    环境:薄雾浓云

    时间:昼、夜、又

    活动:把酒、赏菊

    醉花阴课件 篇4

    【提要】

    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前后期变化巨大,诗词创作风格变化也很明显。课文选词两首是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悬殊。本课着重分析鉴赏《醉花阴》,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

    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

    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

    (三)写一写

    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高考小作文训练)

    四、分析鉴赏

    (一)品一品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二)背一背:根据词上下片的思路,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五、课堂小结

    悟一悟:“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鉴赏词一般有哪些方法?”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反复诵读,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美。

    六、课外拓展

    练一练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请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2、从词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

    附板书设计:

    醉花阴 ·重阳

    上片

    愁绪浓且长

    佳节心更凉

    下片

    把酒欲遣愁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课件 篇5

    课题

    《醉花阴》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二、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易安 体。李清照的词以 南渡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闺情(离愁) ,词风 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 怀旧悼亡 ,词风 凄凉低沉 。

    2、字音通关

    薄雾( )永昼( )纱橱( )盈袖( )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 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 “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

    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 夸张、 比喻 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 数量 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 长度、宽度、深度 ;秦观的愁也是有 数量、深度 的。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答: “永昼”“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4.词人为何而愁?

    答:思夫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答:上片:重阳思亲而不得

    下片:饮酒赏菊愁更愁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半夜凉初透”,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3、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

    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

    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充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2.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以佳景衬哀情”的作用。古人在旧历 九月九日 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下片写作者在重阳节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的愁绪。

    五、总结归纳,领会主旨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六、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试背两首李清照的词作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表面上写赏菊饮酒,实写思念之情无法排遣的句子是:

    1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的句子是:

    13、 描写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点出虽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的句子是:

    14、脍炙人口的写愁佳句,具体生动的夸张,传达了无尽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15、写佳节思亲,夜不能眠,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醉花阴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

    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

    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

    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导入新课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

    二、走进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三.朗读·体悟

    (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

    四.赏析文本

    (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三小组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

    师:能想象一下当时诗人的形象吗?

    生: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师: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消金兽”的“消”——消失,消融。为什么想到消融?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

    “佳节又重阳”的“又”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作者看来,这个重阳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呀。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初”是有“刚刚”的意思,如“家有小女初长成”,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这个“初”表明气温开始下降,还没有凉透,但我觉得这个“透”不仅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

    生: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儿。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

    师: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

    生:这是反衬吧,写出人尚不如花。

    生:词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师: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五.总结词的意境

    六.情读·悟情

    【说明】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可谓水到渠成,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他们不会读书,其实他们不是不会读而是没有读懂,他连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让他怎么读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读出感情必须建立在学生彻底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具体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真不愧为中国第一女词人。还能说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诗句吗?

    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

    生: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歌以咏志”,词本来就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当然也要好好来吟哦一番,看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刚才挖出的各种感情,每组选读一句,赛一赛哪一组读得最好。

    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同学点评(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

    在赛读过程中,大家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渐把词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七.课堂总结

    【说明】尝试着教给学生一个阅读方法,并适当进行总结,希望他们能够用这把钥匙打开更多的文学之门。这对于老师来说,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八.作业

    说说学完这首词的感受或收获?

    1.在描写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词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隐含意义,我们要善于提问,善于挖掘。

    4.要想读好诗,必须先理解好。

    师: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认识了一个词人,希望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多读多问多挖,认识更多的词人,诗人,伟人。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教学后记

    醉花阴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自是花中第一流

    她是名相岐国公王珪的外孙女。她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的千金。她是宰相赵挺之的儿媳。她是金石考据家赵明诚的妻子。

    她是婉约词宗,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才女。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她是其中一位。

    是的,她是李清照。是生于大明湖畔的婉丽佳人,是千载词苑里绽放的一枝秀美女儿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品味醉花阴

    二、云中谁寄锦书来

    师:那是他们刚刚新婚不久,赵明诚便负笈游学,数年未归。那天,云中鸿雁捎来一封家书,原来是家中妻子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无人相伴,难耐相思,故作此词,我们来看,她写了什么?

    1.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吟诵。

    2.找个同学试读,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语调读时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一定要慢一些。

    1(字音与停顿,有/暗香盈袖)3全体齐读,注意字音及停顿。

    师评:同学们把握准确,已经读顺了,可要读懂,还需要理解诗文大意

    4.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一

    1、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并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2、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疏通诗文大意,并在班内解决组内疑难5.理解文意以后,自己带着你对这首词的理解,自由的朗读一遍这首诗

    三、一片冰心照玉壶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无一字不秀雅”,说出了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从字句入手,慢慢来品析。因为诗歌是最凝练的艺术,我们要想把握她,不仅要从宏观上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还要从微观上深入肌理,有时通过一个句子可以把握全篇,甚至有时通过一个字的解读,一首诗歌境界全开。1.那么,你认为我们对于《醉花阴》的解读,应该从词中的哪个字入手呢?2.那我们就从“愁”开始,看看李清照在哪些方面写了愁?

    小组讨论:

    视觉、感觉(时间、心情)、触觉、嗅觉四个方面入手,李清照是怎么写愁的?

    感觉:

    ①.“又”可能作者和丈夫一起庆祝过无数的重阳节,都是那么快乐和幸福,而如今又到了重阳节,却是物是人非,只有自己消磨时光。也可能是作者与丈夫分别时间很长,独过佳节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今天又是一个孤独的重阳节。“又”字还可以理解成“却又是”,表递进和加重语气,自己独居的时候偏偏又碰上这个亲人团聚的日子。无论哪种理解,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又”字里面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又有着太多委屈与无奈的愁苦心情。

    ②.“永”时间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快乐时快忧郁时慢;聚友时快独处时慢;学习时快静思时慢,工作时快无所事事时慢,肯见时间是由心情决定的,词人的一个“永昼”,就将她内心的那种因思念丈夫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那种愁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③.“半夜”

    ④.“黄昏”,半夜”和“昼”“黄昏”联系起来思考,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思念之殷切,已达到了每时每刻之地步。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选了一天中最萧瑟的一个时间来重点说明

    ⑤.“凉”

    是感觉,也是触觉。

    2触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瓷枕薄纱给人冷清的感觉,再加上此时是清秋深夜,更是加深了凉意,这种凉意不仅是清秋深夜的季节之凉,还包括词人身体上的凉,更是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摸摸哪里都是凉的。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上: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愁愁愁!

    3.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内心已经载不动这许多愁了?愁成如此,难以言说,那让我们稍微宣泄一下,带着这种愁绪来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我找个同学起来试读。——本以为可以宣泄,可是没成想,又被你动情的朗读带回了那个西风卷帘的室内,读罢愁更愁。

    视觉:

    ①.“薄云浓雾”阴天。是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

    ②.“瑞脑消金兽”漫长的白天着实难捱,李清照看着香炉中的香静静地一点一点燃烧、逐渐消融,飘起缕缕香烟,以此消磨时光。可以想象,她可能是倚在墙边,也可能是闷闷地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看着香炉,半点声音都没有,又孤寂又冷清。这个“销”字,销的是香料,也销了时间,可是销不了人心中的寂寞,反而让愁绪随着腾起的香烟也升腾而

    ③.“菊花”:

    A.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重阳节是亲人团聚、一起登高、饮菊花酒、彼此祝福的日子,可是作者此时有亲人相伴吗C.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D.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反衬E.“暗香盈袖”

    ④.西风:秋风。“古道西风瘦马”凄凉之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代戏曲家王实甫《西厢记》)

    ⑤.瘦:词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3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花开无人赏,人好无人陪,花瘦人更瘦

    4.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闭目想象。学生充分想象后,教师随着背景音乐轻吟此词。

    5.师生交流: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真是凄美,我觉得你真正走进了李清照的内心)

    6.带着刚才的想象,我们一起再读一下这个词。

    四、淘尽万古英雄汉

    她是透着哀怨、散着清香的丁香花,摇曳在千年前的南国。纵观她的人生经历,可以用这样12个字来概括“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战乱突然而至,颠沛流离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在逃亡过程中,她和赵明诚曾经一起收藏研究的15车金石古玩,全都丢失,赵明诚也不久病逝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于是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誓言。国破的悲哀让她变得更加愁绪满怀她的词中这样写道: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让学生品味,李清照诗词忠“愁”的变化

    明确:1.这已然不是那个孤独的思念赵明诚的愁,这是破国的愁,是思乡的愁,是理想破灭后失望的愁,那一首首愁怨的诗词里又涌出无尽的坚韧之气,更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

    2.人总会在失去以后,才会加倍的珍惜

    五、一身轻愁,一世风流

    纵观李清照这一生的情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教育孩子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LOVE=Layal(忠诚)+Obligation(责任)+Vulued(尊重)+Excuse(宽恕)可以补充关于李清照夫妇的小故事:

    4“李赵宦族,然素贫俭”,两家虽都是高官,但并不富有。他们二人都喜欢金石文物,却常常无钱购买。赵明诚上太学时,逢初一十五放假回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到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喜爱的碑文和水果,回家后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带给他们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仿佛遨游于远古时代,他们高兴地“自谓葛天氏之民也”。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有了薪俸,但夫妻二人仍然非常节俭,把省下的钱都用来购买古文字画了。他们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之志,遇有名书画、三代奇器,不惜“脱衣市易”也要买回来。然而,刚参加工作的赵明诚工资并不高,尽管生活很节俭,甚至“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也还常入不敷出。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要卖,索价20万文。他俩爱不释手,讲好拿回家筹钱,但在家中玩赏了两天,“终于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还给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惜者数日”。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金色花课件(经典12篇)


    每个教师都需要教案课件,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教师需要认真地编写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如果您需要帮助,请参考我们网站上的相关资料:“金色花课件”,我们会一直为您提供服务!

    金色花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泰戈尔的文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方式,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并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读品诗。

    2、认识母爱的伟大,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诗歌美的熏陶及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但却意蕴丰富的散文诗,抒写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假想,“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在一天的时间里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一片温馨活泼的场景中表达对母亲的深切的爱,以此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诗歌中的至纯情感,所以重点进行朗读诗文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激调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控制好诗歌的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课文的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获得美的熏陶与享受。

    与此同时提供同题材作品进行拓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并进而煅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曲调舒缓、柔和、深情款款,满含对母亲的爱,它历经20多年岁月的淘洗,唱在今天,仍能如此分外动人,恐怕就在于它唱出了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也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妈妈,我们爱你”。

    母爱是文学艺术上一个的主题,它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出示课题)

    在这节课里,我们想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怎样的呢?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生读目标)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有一颗纯真童心的作者:泰戈尔,同学们可说说对泰戈尔的了解。

    (生说对作者的了解,师补充说明,投影出示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他的作品里,多以爱、宽容、欢乐为主题,颂扬人间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而母爱就是他最为极力颂扬的主题之一。

    下面我们将通过学习他的这首散文诗《金色花》来品味一位文化伟人的拳拳赤子心灵。

    熟知生字词:匿笑 花瓣 沐浴 罗摩衍那

    (出示生字,生读生字)

    二、整体感悟

    (录音范读)

    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诗文后的感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

    在此环节,主要解决:

    1、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确定朗读基调:舒缓、温馨、深情、满怀柔情。

    2、指导朗读:结合生活经验,以一种孩子天真、活泼、可爱、调皮的口吻来读,要读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也要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但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三、研读、赏析

    (生自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位同学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课文都会有你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同学们可结合你的理解选出你喜爱的或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朗读,读出对母亲深深的爱。

    (众生选读,谈感受,众生评)

    此环节,讨论解决:

    1、孩子为何如此可爱(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中)

    2、他是如何报答母亲的(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① 开放花瓣,让母亲嗅到花香。

    ② 在母亲看书时,将影子投在书上――保护母亲眼睛。

    ③ 母亲去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

    3、回报母亲的爱,却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而自己为母亲做事也不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夸奖,只是为了能帮母亲做一点点事,让母亲感到一点点的温馨与幸福。

    4、文中三句对白的朗读指导:

    ① “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

    ②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一天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非常着急,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又气又疼,不免嗔怪孩子。读出母亲见到了孩子时的惊喜与对孩子的疼爱,但又带点嗔怪的语气。

    ③ “我不告诉你,妈妈。”:帮母亲做事,而又不告诉母亲。以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来读,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5、难点分析: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做一朵金色花:

    借金色花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中国好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象征了孩子的美好可爱,而金色则象征母爱犹如阳光般的光辉灿烂。人们喜爱花,花也将它的美丽回报给人类,母亲为了孩子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而孩子也要像花回报人类一样回报母亲的爱与奉献。

    所以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想像新奇而美妙。

    四、拓展延伸

    1、大爱无声,孩子为什么会默默地爱着妈妈?读下面这首诗,相信大家的感受更为深刻。

    (出示《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全天下母亲的心声,这是最伟大母亲的写照。孩子的寸草之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犹如春天般温暖的关怀,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

    2、拓展想像

    如果你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做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论说)

    3、扩展视野,了解泰戈尔其他“母爱”诗篇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可以为我们的母亲做许多的事情。

    泰戈尔先生的散文诗多以歌颂爱为主题,下面我们接着欣赏泰戈尔的其它诗篇,再次感受这位文化伟人的“母爱”

    (投影展示选文,可师范读,生自读,谈感受等)

    五、总结: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像寒冷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温暖着我们;像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像一股和煦的柔风,抚摸着我们。一声声呵护,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微笑,都让我们如沐春风,温馨幸福。

    让这些闪着童真,闪着挚爱的诗篇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透过这些诗篇学会更高境界的爱吧,无私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爱这个世界上所有善良而正直的人们。让我们再次满含对母亲的深深的爱,读一次课文,读给我们心中最伟大的母亲。

    (生读课文。)

    附:拓展阅读选文:

    我 的 歌

    我的歌将以它的音乐萦绕你,我的孩子,犹如深情热爱的双臂。

    我的歌将爱抚你的额头,犹如祝福的吻。

    你独自一人时,它将坐在你的身旁,在你耳边低语;你在人群之中时,它将像篱笆似的围着你,

    使你超然绝俗,我的歌将替你的梦添上翅膀,把你的心载运到未知境界的边缘。

    黑夜笼罩你的道路时,它将如忠实的明星在你的头上照耀。

    我的歌将坐在你眼睛的瞳仁里,使你的目光渗透到万物的内心里。

    当我人亡声绝的时候,我的歌将在你生机勃勃的心里说话。

    赠 品

    我要送些东西给你,我的孩子,因为我们同是漂泊在世界的溪流中的。

    我们的生命将被分开,我们的爱也将被忘记

    但我却没有那样傻,希望能用我的赠品来买你的心。

    你的生命正是青春,你和道路也长着呢,你一口气饮尽了我们带给你的爱,便回身离开我们跑了。

    你有你的游戏,有你的游伴,如果你没有时间同我们在一起,如果你想不到我们,那有什么害处呢?

    我们呢,自然的,在老年时,会有许多闲暇的时间,去计算那过去的日子,把我们手里永久失去了的东西,在心里爱抚。

    河流唱着歌很快地流去,冲破所有的堤防,但是山峰却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金色花课件(篇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一支深情的歌曲,唱不完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从古至今,歌颂母亲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散文诗,体会一下这篇散文诗又以怎样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出示目标

    1、积累本课字词;

    2、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4、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了解作者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冰心就是他的崇拜者之一,曾翻译过他的部分诗歌。

    检查预习

    1、读准本课重点词语:

    匿笑 [nì] 花瓣 [bàn] 沐浴 [mùyù] 祷告 [dǎo] 嗅[ xiù] 衍 [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朗读感知

    1、回顾朗读注意事项,教师范读;

    2、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练习,感知文章内容;

    朗读提示:各语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句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又如:“我不告诉你,妈妈。”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再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3、学生个别朗读,互相点评。

    4、根据你朗读后的感受,请用“我看到了……”句式说一说你读过散文诗后的初步印象。

    示例:

    我看到了一个调皮的孩子,他跟妈妈玩捉迷藏,让妈妈找不到他;

    我看到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了妈妈的辛苦操劳,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劳碌的妈妈,……

    5、根据以上的零散印象,我们来完整概括一下文章内容。

    明确: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想变成金色花为母亲做事情,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情。

    问题探究

    1、试找一找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不想让妈妈知道?

    明确: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这是一个可爱、善良、孝顺父母的孩子。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2、你觉得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这句话包含的情感?

    明确:勤劳、慈爱善良、疼爱孩子的母亲形象。

    这句嗔怪是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非常着急。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到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3、纵观全文,你觉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为什么孩子想变为金色花?

    明确: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写法分析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写法特点。

    示例:本文相像奇特,构思新颖。借孩子奇特的想像变成金色花为母亲偷偷做事表达对母亲的爱。

    拓展延伸

    1、你的妈妈也一定如文中的一样不知疲倦地为人家人操劳。懂事的你偷偷地为她做过什么?你能分享一下吗?

    2、现在让我来检测一下你对母亲的关注程度,你知道母亲节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假如此时此刻,妈妈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表达你藏在心底那份深深的爱意?

    请以“假如我是—— 我会 ” 开头说一两句话 。

    结束语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她还为我们奉献出全部的爱。她的所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她只愿我们——成才。现在请让我们借用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唱出一个儿女对远方母亲深深的思念。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母亲 孩子

    祷告 散发香气

    读书 投影书页

    金色花课件(篇3)

    教学目标:

    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能总结搜集方法。

    捕捉诗歌的感情基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在反复诵读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味本文对母爱的深情讴歌和诗歌的语言之美。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深入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味本文对母爱亲情的深情讴歌和诗歌的语言之美。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纸船》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张彩色的纸,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用这张纸来叠一艘小船,看谁最心灵手巧。

    学生:叠纸船。

    欣赏学生的手工作品。

    教师:叠纸船是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叠好了之后,你们都会怎么做呢?……为什么把纸船放到水里?……我们怀着童年最朦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纸船能将它们实现。诗人冰心也叠了一艘艘洁白的小纸船,希望它们载着一个女儿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这首讴歌母爱的诗篇——《纸船》。

    二、资料交流

    教师: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冰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并请你说说你的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的。(提示学生:在交流时应当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宣读,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风格等内容。)

    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读介绍,相互补充交流完整,并介绍自己收集的途径。

    教师:同学们找到的资料都很有价值。通过这个环节你们能不能归纳一下收集资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学生:(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一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查阅相关书籍、调查询问、平时有意识积累等方法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教师:今天我们是利用这些方法找到了关于作者的资料,以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广的信息。

    三、诗歌的朗读、理解与感悟

    1、初读诗歌,学生轻声自由读。

    教师:说说作者通过这首抒情小诗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作者通过叠纸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思念。

    教师:你认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母亲的这种感情?请你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读出其中的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朗读(教师点拨:这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作者的感情特别强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运用朗读的技巧,把它们读成重音)。

    2、在深入探讨了诗歌的感情之后,学生第二次朗读诗歌。

    教师:这次朗读大家与第一次朗读比较一下,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学生:各抒己见,对两次朗读进行评论。

    教师:可见诗歌的感情就是诗歌的灵魂,要深入读懂读好一首诗歌光有熟练的朗读技巧还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内在的情感。

    3、小型诗歌朗诵会。

    有自信有勇气的同学到讲台前来,用话筒给大家朗诵这首诗,在座同学是评委,对朗诵者进行点评。

    教师朗诵,学生可借鉴模仿。

    4、配乐集体朗读。

    教师:诗歌要用心灵来品读。不仅品其凝练的语言,更品其内在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冰心叠了一只只的小纸船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带去女儿的一片爱和思念。我们同学今天也叠了一艘艘的小纸船,你最想把你亲手叠的这只纸船送给谁呢?纸船又寄托着你怎样的期盼、梦想、祝福……?

    学生:畅述自己的愿望。

    2、这首诗歌借助纸船这一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你能否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某种感情?

    3、《春水》、《繁星》节选欣赏。

    第二课时《金色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学生唱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唱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花瓣(bàn)

    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两个小问题:

    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么样的感觉,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学生谈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表演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来做恰当描述。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源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母亲←→孩子)

    小结: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2、课外创作: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自制的贺卡上,在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或妈妈的生日送给妈妈。

    六、课下欣赏《玩具》

    金色花课件(篇4)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积累,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金色花》是本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散文,文中孩子变作了金色花,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文中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继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说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13人,重听学生占总数80%。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课上我着重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的要求,本课时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在朗读中体会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能。

    2.过程与方法

    ⑴教法:启发点拨法;美读感知法;多媒体演示法

    ⑵学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4.发挥聋生视觉优势,培养观察与想象能力,补偿缺陷。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诗歌体裁的特点,以及聋生由于听力缺失造成语言感悟能力受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聋生的语感培养尤为重要。我安排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讲故事,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小故事,以营造学习氛围。由故事联想到母亲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引入课文的学习。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从感知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入手,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美读诗歌,咀嚼品味。

    首先让学生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合作朗读诗歌,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

    然后讨论“孩子与妈妈在诗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并提供句式:

    我看到了一个 的孩子,我是从 看出来的。

    我看到了一个 的妈妈,我是从 看出来的。

    来辅助学生梳理思路,规范语言。

    学生边读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通过学生对第1~8自然段个人独特感受的讨论,师生互动探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教师适度采用换词赏析、变换语序、标点的朗读等不同途径,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及时点拨、指导,最终实现“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问题的探究,体会诗歌语言优美含蓄,人物感情细腻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4、拓展运用,丰富语言。

    首先提供《人民日报》曾举办过“献给母亲”一句话活动中的两则作品: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则作品与《金色花》在写法上的相似点(都是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这一步骤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练笔中突破教学难点。

    5、小结及作业

    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加以总结:情感与写法。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写一篇作文《我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说板书。

    简洁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课时的主旨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金色花课件(篇5)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面试中学语文教师的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金色花》。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作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名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有一定的感受能力,这对于本课的教学有所帮助。但是他们对外国诗歌接触的较少,还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而且对于诗歌还是无法做到深入品味,因此还需要老师创设情境,深入引导。

    三、说教材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对本课的教学,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了解作者泰戈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之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将采取如下教法和学法:教法: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法”“美读感知法”“点拨引导法”和“读写结合法”。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将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去学习:预习课文,进行讨论。批注学习,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比阅读,体味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为此,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在这里我会采用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候玩过的捉迷藏的经历,引出和母亲互动的场景,进而引出课题《金色花》。这样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学习的内容,还营造了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环节二:初读感知

    在初读的部分,首先我会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标记诗中的生字词。然后分男生、女生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匿”的读音,并且强调“沐浴”的书写,夯实字词基础,为赏析诗文打下坚实基础。随后,我会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可以根据本组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进行汇报学习,我会适当的进行补充,并对认真完成的小组进行表扬。内容方面,我会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强调批注学习法,然后指名学生进行回答,得知本文主要讲述“我”变成金色花以后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做祷告嗅花香、窗前读书投影书页、拿灯进棚变回孩子,以及“我”变回孩子后与母亲的对话。

    环节三:析读文本

    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下问题:本文描绘了三幅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你认为哪一幅画面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我预设学生会做如下回答:

    画面一:做祷告嗅花香。

    小组分享此处时,我会引导学生体会“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一句在诗中的作用。通过删字法,删除“悄悄地”,对比阅读,感受“我”对母亲的默默地关心爱护。在明确这一情感后追问学生,“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让母亲闻花香呢?从而让学生体会“金色花”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由此分析文中孩子与母亲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对文本更加清晰。学习诗文,重要的是朗读,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朗读也很重要,在共同分析了这幅画面后,我会指导学生用轻缓且小心翼翼地语气语调进行朗读。

    画面二:窗前读书投影书页。

    当小组分享此处时,我会提问:“我”为什么在午后做这件事,明确孩子是想要为妈妈遮挡刺眼的阳光后,刻画了关心、体贴母亲的孩子形象。再紧扣画面中母亲读书这一动作分析出母亲大方、爱好文学的形象。然后直击主旨,提问“做这些事孩子希望妈妈猜到吗?”明确不希望,因为想瞒着妈妈做,想默默地为她做,让她的生活幸福快乐。使得人物形象再次深入人心。同样,在朗读上,指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读出母子间默默且无私的爱。

    环节四:品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我会设计一个练笔环节,在学生体会了浓浓亲情后,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回报母亲。请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如果我们也具备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幻,自己想变成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并以“假如我变成了......”为开头,写一段话。以上的小练笔环节,使得整堂课“听、说、读、写”目标完整,帮助学生体会语言魅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环节五:小结作业

    这里我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趋于完善。并在多媒体上布置这样一份作业:收集更多关于“母爱”的诗词。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图文结合,力图带给各位评委老师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结束语: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请问我可以擦黑板了吗?

    内容选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金色花课件(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与本文主题相同而学生们都熟悉的歌曲《妈妈的吻》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带着这一情感走进课文,更容易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作者

    1.先让学生就手头资料对作者进行介绍

    2.师用小黑板展示总结: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3.教师明确并质疑: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4.教师示范朗读。

    5.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三次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金色花》配乐朗诵录音,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出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1)这首诗歌写一件什么事?诗歌表现了什么?

    (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3)“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4)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2.归纳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八)板书设计: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母亲孩子

    祷告散发香气

    三次

    读书投影书页 纯真的母子之爱

    嬉戏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金色花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调,诵读诗文,提高鉴赏诗歌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介绍金色花――投影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印度圣树上的花,在宗教信仰强烈的印度人民心里,它不但是美丽的,更是神圣的!)

    三、介绍作者―――投影

    [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代表诗集:《吉檀tán迦jiā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金色花》选自《新月集》。(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四、听读课文

    1、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与大家交流。

    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听读要求:①把握感情基调。②注意:节奏语速语气

    (2)朗读指导:――投影

    ①语速:稍快

    ②感情基调:喜悦温馨深情,带着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生自由朗读。

    (4)生单个读。

    (5)重点句子辅导――投影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

    ②“我不告诉你,妈妈。”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孩子,你在哪里呀?”应读出焦急、惦念;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6)学生展示读。(可配乐读)

    3、我朗读、我感悟以下面的句式回答问题――投影

    我读出了一个(调皮淘气、天真纯洁、活泼可爱)的孩子,你看……

    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的母亲,你看……

    我读出了一份(真挚、纯洁的热爱妈妈,依恋妈妈)的感情。

    诗歌抒发感情时往往借助具体的(意象),这首诗歌也是一样,主要借助了什么具体事物呢?(金色花)

    五、感悟品味

    刚才我们师生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演绎了这首优美的诗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假如这个天使般的孩子不远万里,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们采访他几个问题:

    1、孩子你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你变成了金色花后主要做了那几件事?

    3、孩子你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

    (参考答案:⑴“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想为妈妈做点事。⑵与妈妈进行了三次嬉戏: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⑶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我”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我”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学生思考回答,有疑难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

    《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时间里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在亲昵、亲热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诗歌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这种手法又叫借物抒情法。

    六、仿写悟情

    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其实,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读了课文,你理解这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了吗?在这节课我还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们对自己的妈妈关注多少?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你妈妈喜欢什么颜色吗?你知道你妈妈穿多大号的鞋吗?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在这一点上还不是做的特别的好,今天就给你们一次弥补的机会,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的爱,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妈妈?以“假如我变成了……”为题说一段话。

    范例:1、母亲,假如我变成了一片云,当您在田间劳作时,我会飘到您的头顶,为您遮挡如火的骄阳;当您流下汗珠时,我会洒下蒙蒙细雨,为您送上一阵清凉……

    2、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3、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4、假如我变成一股清风,我要轻轻地抚摸着你;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

    中国人喜欢把儿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结束语――投影

    同学们: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纷飞大雪,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

    母亲-----一生一世值得你爱!

    【板书设计】

    七、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阅读泰戈尔的另外一首散文诗《审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内容。

    审判官

    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

    他是如何的可爱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

    3、学生谈感受。

    4、以孟郊诗《游子吟》作结。

    金色花课件(篇8)

    一、导入

    印度是佛教圣地,有一种圣树开美丽的小黄花,叫金色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学习体裁和作者。

    1、什么是散文诗呢?学生一起回答,并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

    2、了解了体裁,再让我们走进作者。出示课件,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

    1、学习了体裁与作者,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课文的朗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静静地聆听课文朗诵)

    2、请同学来回答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孩子、调皮的孩子、美丽的妈妈、绽放的金色花……)

    3、我们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这个调皮的孩子把自己想象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金色花)变成金色花之后他又干了哪些事呢?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四、深入理解课文。

    1、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之后,为什么要做了这些事,我们通过这些事可以看出这是怎样一个孩子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件)

    2、出示前三段内容。请同学来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3、听后,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回答:调皮、可爱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调皮、可爱。

    4、这个调皮的孩子变成金色花仅仅是为了好玩吗?我们自由组成小组学习后面的内容,找出答案。

    (小组交流合作)

    5、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答:“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这一部分表现了孩子懂事,他做这些是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

    老师问:我们请同学来说一下《罗摩衍那》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出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妈妈在读体现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答:妈妈是一个善良的人。

    6、哪个地方还体现了妈妈的善良?

    学生回答:“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从哪个词看出的呢?

    学生回答:祷告。做祷告的人,一般都是心灵纯洁而善良的人。

    学生回答:“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可以看出妈妈的美丽,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永远是最美丽的。

    老师问:那这部分体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从给妈妈送花香可以看出孩子的懂事和对妈妈的爱。

    让学生读出妈妈的美,善良以及孩子对妈妈的爱。

    7、天快要黑了,自己的孩子却还没有回来,妈妈的心情会怎样呢?(出示课件)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学生一起来读。

    老师问:这部分内容同样体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调皮和懂事。

    老师问:怎么体现的?

    学生回答:“突然出现吓妈妈一跳”体现了他的调皮;“怕妈妈担心,变回原形”体现了他的懂事。

    老师问:此时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又惊又喜。又是责怪又是高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们一起读出妈妈这种复杂的心情。

    老师问:孩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学生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一种撒娇的语气。

    让男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撒娇的语气。

    8、我们来总结一下,孩子为妈妈做了哪三件事,为什么这样做?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妈妈 孩子

    做祷告时————— 为妈妈送去花香

    读书时—————— 为妈妈遮阴

    拿灯去牛棚时——— 怕妈妈担心变回原形

    都是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

    9、让我们找几同学到讲台给大家演读一下,要注意读的感情和语调。

    学生自主上台演读,学生给予掌声。

    五、总结延伸。

    1、诗中的“孩子”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学生答金色花)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老师提示,学生回答: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的花,圣洁而美丽,只有金色花才能代表对妈妈的这种圣洁而美丽的爱。

    2、同样,妈妈对我们的爱也是圣洁而美丽的,(出示课件)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让我们回想一下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并想象一下,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3、请用“假如我变成了……”来写一句话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学生伴随着音乐回想,思考,写一写。

    4、请学生回答。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把我们自己写的话做成一张精致的卡片,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妈妈一定会很感动的。

    2、我们已经长大,可能很久都没有去拥抱自己的妈妈了,今天让我们回去送给妈妈一个拥抱,感谢这些年她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也再次让我们感受一下妈妈温暖的怀抱。

    七、转入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

    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你怎会知道他是如何地可爱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的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备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惩戒人。

    如果说课文《金色花》是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审判官》就从另一方面展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母与子的情感本来就是交流的、互动的,《审判官》刚巧可以补充《金色花》中母爱的隐蔽。更妙的是,这首诗直白明了,让学生听一遍朗诵,不必老师指点,他们就能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文中孩子的情感的由来的理解,效果自然会更好。此刻安排老师配乐朗读,掀动学生的心潮。

    (由于课讲得比较匆忙,最后这个环节未能展现。)

    金色花课件(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品读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亲情;

    3.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朗读方法,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感悟思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花”和“妈妈”这两个词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导入课文。

    二.走近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显示泰戈尔的介绍。

    多媒体显示: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诗集《吉檀(tán)伽(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1924年访问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徐志摩、冰心等都深受其影响。

    三.品读《金色花》

    1.齐读,教师指出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同学评价齐读情况,并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朗读基调:欢快、舒缓、深情。

    3.请一位同学朗读,再次感受诗歌美的意蕴。

    4.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并用“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的句式来交流自己的朗读感受,体会诗歌中的形象美。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引导。

    多媒体显示: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调皮、爱妈妈的孩子。

    5.诗中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是怎样与妈妈嬉戏逗乐的?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的句式来说话。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当妈妈时,我就。

    做祷告时散发花香

    读书时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时恢复原形

    6.追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为了回报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多媒体显示:妈妈爱孩子孩子回报妈妈

    7.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浓浓的亲情。

    8.朗读过后,请同学们说说喜欢这首诗的理由,可此从词、句、段等角度谈,品读诗歌。

    四.探究《金色花》

    学生质疑探究,将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提出,交流解决。

    多媒体显示:泰戈尔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象征孩子对妈妈的爱圣洁而美丽。

    五.体验《金色花》

    如果此时哈利波特来到了课堂,赐给你魔法,那么你最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自己母亲的满怀爱意呢?请你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说一句话。

    四人小组活动交流,看哪个小组反映最快,说得最好。

    六.师生深情齐读《金色花》,配乐。

    七.亲情作业

    1.永远爱你的妈妈!

    2.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妈妈对你的爱。

    金色花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老师今天考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谁能说出“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把花当作孩子,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知识积累

    1、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字词积累

    嗅(xiù)闻(气味)。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花瓣(bàn)

    三、整体感知

    1、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写“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找两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然后回答。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男生一段女生一段,学生再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么样的感觉,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学生谈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五、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想让妈妈知道?

    3、我是怎样一个孩子,妈妈是怎样的一个妈妈?

    学生合作探究后作答。

    六、创意表达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说话。

    七、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与父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八、布置作业

    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自制的贺卡上,在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或妈妈的生日

    金色花课件(篇11)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祷告()嗅()衍()摩()

    2、解释下列词语:匿笑______;祷告______;沐浴______;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学生评价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三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

    次祷告散发香气

    嬉读书投影书页

    戏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六、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学生谈感受

    金色花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美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作品内容。

    3、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

    2、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过捉迷藏吗?为什么喜欢玩捉迷藏呀?

    (玩过,捉迷藏可以躲起来,让别人想法设法的去找你,而你可以躲在暗处,偷偷观察别人,很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诗《金色花》,让我们现在来集体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然后给课文标上段落序号,给生字词注音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告诉我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金色花》共有9段,讲述了一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金色花”,然后和母亲捉迷藏的故事。

    生字词梳理:匿笑膝嗅祷告罗摩衍那

    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场景,说说你的感受。

    课文中描述了一个孩子编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

    这样的场景给人以温馨和幸福的感觉,表现出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展现了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2、再次朗读,品味语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的有什么特点?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些语言表现出孩子的调皮天真,活泼可爱。

    课文中母亲是怎样的形象?

    清晨,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到小庭院做祷告。

    祷告时主动和超自然的力量沟通来赞美、祈求、忏悔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祷告对象是神灵、亡灵等。表达方式是静默、言语或歌唱,仪式场合是礼拜。

    阳光下的母亲,在金色花林荫丛中穿行,做祷告的样子仿佛如圣母一样,圣洁而美丽,全身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在母亲穿过金色花时,“我”要让妈妈嗅到我的花香。

    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母亲读书的样子是安静、温柔的。此时,“我”要把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虽然母亲不知道那金色花就是我,但是我要时时刻刻在母亲身边。

    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黄昏到了,在树上躲了一天的我,和母亲玩了一天的捉迷藏的我,要突然出现在母亲的面前,落到地上,变成母亲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在朗读中体味文章中表现出的母子情。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表现出母亲的焦急、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我”的撒娇、调皮和得意。

    教师小结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而又顽皮淘气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一个儿童变成金色花与他的母亲“捉迷藏”,表现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这篇课文。首先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节奏、重音、节奏,结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读出情感。

    《金色花》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母爱,那么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有一首诗歌表达了深刻真挚的母爱,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同学抄在笔记本上,全班齐读一遍。)

    二、分组朗读,小组竞赛。

    课文中的“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调皮而又天性善良纯洁的。母亲是沉静虔诚,善良慈爱的。“我”调皮地要和母亲捉迷藏,而母亲也因为担忧而说:“你这个坏孩子”,反语中也蕴含着浓浓的母爱。作者用天真淘气之笔墨,营造了一幅充满趣味的生活画面。这首散文诗描绘的画面仿佛圣子与圣母,充满了母爱神圣的光辉。

    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进行朗读,看看哪一组读的最好,最有感情。每组举手超过四个人,就集体站起来,捧着书本朗读。

    身体站直,手捧书本,开始朗读。《金色花》泰戈尔(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在旁边进行朗读指导)一边读一边要读出母子之间的真挚情感!

    三、问题探究,理解课文。

    1、“金色花”的寓意是什么?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诞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就如母爱的光辉笼罩在孩子身上。美寓于花,花寓于美。用美好的花朵来衬托世间最美好的母子情。“我”想变成金色花,也是为了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如何理解《金色花》中孩子这一形象?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诞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得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见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四、教师小结

    孩子活泼可爱、调皮天真。母亲温和慈爱,善良宽容。当“我”变成金色花,我要将花的芬芳和美好献给母亲。当“我”消失不见时,母亲焦急、担心。《金色花》表现了母子之间纯洁、动人的爱。最后让我们集体背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业布置

    1、复习课文,回家后将《金色花》有感情地读给妈妈听,并记录你和妈妈的感受。

    2、写一段送给妈妈的话,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变色花课件(汇集7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讲授教案的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编辑想尽全力地推荐一篇“变色花课件”的文章给您,为了方便下次阅读请将这篇文章保存!

    变色花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学难点:透析文字认识社会。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叫《变色龙》(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这是初中三年级的一篇小说让我们把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家对接受这个挑战有没有信心?

    明确目标: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教师简介作者: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世界级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2、明确学习要求:

    A、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文章写了多少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讨论明确:

    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讲解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章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主人公是警官。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是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三、学生探究、教师精讲。

    请学生用“

    的奥楚蔑洛夫”更换文章的标题。

    1、组织学生讨论。

    2、学生发表见解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厚颜等。

    3、教师精讲:主人公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两面派。

    如果能够一个字概括奥楚蔑洛夫的话,那就是变。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

    板书:

    四、局部探究:

    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

    要求学生从第一段中透析时代背景。

    明确: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

    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介绍社会背景及课文的社会意义:

    像奥楚篾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恶性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五、拓展延伸:

    有位教育家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要说语文就是生活。所以说学好语文、学好小说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那怎样才能学好小说呢?

    学生畅谈体会,教师总结:

    读小说,理情节,

    知内容;抓人物,看言行,知性格;

    析环境,认社会。

    六、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变色龙》一课,分析了人物,通过字里行间读出了时代背景。但我想,我们更重要的是总结了阅读小说的方法。愿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读更多的小说。

    七、布置作业:

    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之后

    变色花课件【篇2】

    一、活动目标

    (一)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二)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

    二、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想象。

    三、活动准备

    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色龙,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丰富变色龙的特点:身体能够变色。

    (二)出示彩色变色龙,幼儿观察、表述看到了什么?(集体认识"变色龙",知道这只变色龙的尾巴是红色的,身体是黄色的,脚是绿色的。)

    五、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一)(小汽车)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贪吃的变色龙看见红色的小汽车,啊呜一口吃下了红色的小汽车,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噢,尾巴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红色?

    (二)(黄色的桌子)请看变色龙又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贪吃的变色龙又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吃下了黄色的桌子。那小朋友猜猜看,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噢,变色龙的身体变成黄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黄色?

    (三)小朋友你们看变色龙的身体哪儿又发生了变化?(脚变成了绿色)咦,这次贪吃的变色龙又吃了什么?原来变色龙吃了一棵绿色的大树,脚变成了绿色。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绿色?

    (四)小朋友你看,天黑了,变色龙不见了,他藏到哪里去了?噢,原来他藏在了黑夜里,这次他又吃了什么?小朋友猜猜看,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影子。小朋友你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变色龙也吃掉了自己的影子变成了黑色,藏在了黑夜里,所以小朋友找不到它。

    (五)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月亮)贪吃的变色龙又啊呜一口吃掉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原来贪吃的变色龙吃掉又大又圆的月亮后身体变得又白又亮。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吧!

    六、结束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休息一下,顺便去寻找更多的色彩,回来让我们来给这贪吃的变色龙画出漂亮的颜色!

    变色花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①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②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②“变”中“不变”的写人方法。

    3、教学课时:

    一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图片;制作相关课件。

    三、教学流程

    1、趣味中揭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告诉老师:图片上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欣赏一组蜥蜴图片,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能很快猜出这是蜥蜴,也能从多个角度给出判定的理由。通过这样一个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师: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告诉大家有趣在哪儿?(生上黑板写名字和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将图片与课文联系,一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引出教学主题,二是从主人公有趣的名字上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情节中看变色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师: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作一件大事。请同学们默读6—27小节,思考:

    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双方作出怎样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投影)

    请根据表格提示在文本处作相关标记。

    (设计意图:①满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师:从判案过程中来看,奥楚蔑洛夫定案的关键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话陈述他判案的过程。(学生陈述小结,教师板书要点:怎么变色)

    (设计意图:①养成小结习惯,使板块更清晰。②强化了人物给学生这个特定读者的深刻印象,让人物的丑恶嘴脸——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更加暴露无遗。)

    3、变色中赏细节

    师:各位注意了,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学生回答:军大衣)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学生读书)

    (设计意图:紧扣蜥蜴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

    (设计意图: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经典的作品,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者自我最得意之处,但绝对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却会令人永久难忘的种种细节。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学习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为下面探究人物为何变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个读、赛读、齐读;教师小结、板书:借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小说教学应该扎根语言。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聪明的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的美,尝到小说的味。)

    4、变色中析原因

    师:蜥蜴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变色又是为什么?(学生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衔接上下板块,在深刻理解“军大衣”在小说中的多种作用后,借此巧妙过渡,期望再次引发课堂研究的高潮。)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再次引导学生读文本,挖掘文本信息)

    (设计意图: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一个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本篇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更是读者认识人物本质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是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途径。)

    师:浏览全文,你还从哪些语句里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学生再读文本,寻找信息)从社会环境的描写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图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为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优秀的小说,除了精彩而集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在人物的言语中还不经意地透露给读者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读者会对人物生存的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至此,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清晰可见。)

    5、多变中看不变

    师: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可在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多变的态度不变的性格)你看得起他吗?有些成语似乎就专为这类人准备的,哪些成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关键词)

    (教师补充说明:就是这样的一群沙皇走狗忠实维护着沙皇的统治,作者契诃夫深感苦闷,用笔来批判着这个黑暗、无聊、腐败的政府、社会)

    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吗?

    (设计意图:“变”中见“不变”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这是一种思考问题、剖析现象的方法论。引导学生运用它来分析本单元小说中的人物,如孔乙己、范进、胡屠户等,即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一种思维的习惯。)

    6、用“变”写“不变”

    作业: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写你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这道作业,意在通过本文学习,教会学生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刻画自己心中的形象,从而创造出令自己、读者难以忘怀的典型人物。)

    变色花课件【篇4】

    一、说教材:《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二、说学情: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神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19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描写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本课主要使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采访法讲故事法。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都是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通过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致大增,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与课文对话,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朗读全文,并

    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作为评委,从字音,流利,感情,语气等方面,评价朗读的优劣。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小组展示,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谈发现,畅所欲言。

    教师过渡:同样的一个案件,判决结果却一次次大相径庭,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学习流程: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生1:从这份判决书中,我发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作出了六次判决。

    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审案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

    生3:虽然警官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反,但他始终是讨好上级、欺压下级。

    生4:这个警官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 ……

    5、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的问题较开放,可深可浅,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1、各位记者选好采访对象,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准备现场采访。

    2、记者现场采访。学生采访:

    记者1:请问赫留金,你对这次审判有何感想?赫留金:对于这次审判,我非常不满,这对我太不公平了……这位审判长太黑了

    记者2:请问审判长,你为何要反复改变审判结果?审判长:说心里话,我也想秉公执法,我也想做一名公正的审判长,但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我也得养家糊口啊。

    3、如果学生没提出带全局性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接着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现场采访,打破传统的固有的组织形式,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性体系,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巧妙地揭示小说主题,

    突破了难点。

    (五)、化身讲述者,感悟人物形象。

    讲故事教师过渡:同学们,这个精彩的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一定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人听吧。假如让你变换个角度,你该怎么讲呢?

    下面三题目任选一题。

    ①请你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口吻,回去后对你的同事讲断案的经过。

    ②请你以首饰匠赫留金的口吻,对你的家人讲今天的遭遇。

    ③请你以小狗的口吻,对它的同类讲今天的见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小说之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更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同时在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教师过渡: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小说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请你谈一下读此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

    学习流程,学生自由交流,并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我们读完此文,内心充满了了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厌恶之情,也让我们懂得了真诚的可贵。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做一个表里如一,真诚正直的人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由课文过渡到生活引导学生真诚待人,表里如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到了小说学习的人文目的。

    2、课外阅读契诃夫的其他小说。

    【设计意图】板书再现了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的身份处理案件的变化过程,归纳出性格特点,为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提供了帮助。同时整个板书简洁、形象、美观,揭示了小说中人物、情节、性格的本质关系。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相信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变色花课件【篇5】

    教学设想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关背景。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教学中可采用分角色朗读,从不同的语调、停顿、语气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细节描写、对比手法也应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与时代背景,熟悉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第二课时,体会奥楚蔑洛夫形象、细节描写、对比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有这么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的皮肤的颜色能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最善于欺下媚上、见风使舵,鄙视他们的人给他们起了一个和那种动物一样的名字,就是“变色龙”。

    二、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作者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 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熟悉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字词。

    2.标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部分,体会其中的对话语气。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

    1.角色分配:

    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朗读提示:

    注意语言的停顿,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学生分组试读,师生共同评定。

    3.指定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给文中的疑难字词正音正字,并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字词。

    2.划分小说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小黑板出示字词:盛满 戳胚子魁梧

    指明回答小说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5段)奥楚蔑洛夫发现案件。第二部分(6—27段)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第三部分(28—29段)奥楚蔑洛夫恐吓受害者。

    二、教读课文

    1.提示与思考: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讨论,明确:六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

    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宣判:狗是下*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

    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

    宣判:“野狗”“弄死”。

    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

    2.提示与思考: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

    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3.提示与思考:从奥楚蔑洛夫对待老百姓和对将军的不同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明确:

    (1)对老百姓的话语:

    “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

    “我们决不能不管。”

    “我早晚要收拾你!”

    表现出奥楚蔑洛夫专制横蛮、欺凌百姓的性格特点。

    (2)对将军的话语: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这是他老人家的……”

    表现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献媚讨好的性格特点。

    4.提示与思考: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穿在身上

    身份标志、装腔作势的道具

    第二次:脱下

    掩饰狼狈

    第三次:穿上

    内心恐慌

    第四次:裹紧

    掩饰恐慌

    三、说话练习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变色龙”的存在?请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

    要求学生尽可能讲得清楚生动。在学生讲述后,教师指出学生讲述的优点和不足,作出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

    自拟标题,写一篇读后感,,600字左右。

    变色花课件【篇6】

    今天,我上了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变色花》一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了解到指示剂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分辨物质的酸碱性。通过研究紫甘蓝的变化,使同学们逐步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对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节课主要讲究出乎意料之外、骤起风波——一波三折的《变色花》(从孩子的经验、惊奇、入手)主要也是从这三折围绕贯穿着本节课。

    平地起风波——无意中包含有意:课堂中发放材料,做出紫甘蓝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探究。

    第一折——必然中出现偶然:做出的紫甘蓝水是蓝色的。是水还是菜的问题,还待同学们去探究。

    第二折——无序中藏着有序:学生在检测物质酸碱性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液体居然酸碱不同,分类之后出精彩

    第三折——偶然中存在必然:橙汁与碱混合颜色变了,再加入紫甘蓝水,颜色又变了,这都是有新物质产生。

    《变色花》一课教学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接受。我觉得自己的成功之处:

    一、取长补短扬重避轻——“活”用教材

    使用教材时,把教材看成是“源”,把教学看成是“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一节科学课的教学从整体上看,要有一条主线穿插其中。教材上给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一定是最完美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研究,需要教师抽丝剥茧,取其精华。把教材上的教学环节进行重新组合,达到一种线条的流畅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课的逻辑性、层次性。如在上这节《变色花》,对于教材中设计的变魔术引入,由于条件有限,我就删除了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观察紫甘蓝水滴入醋和碱中的变化。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既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二、整理盘点动手自制——“精”备材料

    科学课的实验材料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科学课教学前,应该好好思量一下,我们所教学的课,实验材料是否做到了精确、准确。我们的实验材料直接影响了科学课,如果实验材料是准备的不充分、不具体,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就会直接影响了实验。所以,实验材料的思考是一个很值得去研究的话题,只有实验材料有了严谨的结构性,那么才能展现科学课的“美”。在《变色花》这节课中,我通过自制纸花,为了使纸花变色的效果更加明显我自己多次尝试涂上溶液的时间和次数,但遗憾的是没能做成功,不过在教学中调用学生已有的感知、结合生活中易见的实验材料,精心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实验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

    在课堂上,我原本计划先采用表演魔术的方法,在事先准备好的花朵上浇水,“花朵变成红色了,叶子变成绿色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结果在准备实验时,发现咱们的实验器材中没有过滤纸,用普通的纸代替根本达不到预想的结果,于是我就改变的了教学思路,准备了一支装有醋(实验室中没有白醋,就只能用我家的米醋代替)一支装有碱水的两支试管,然后滴入紫甘蓝水,一支变成了红色,一支变成的绿色,同学们马上变兴备起来了,课堂有了气氛。接着让他们认识了什么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及指示剂,最后进入探索阶段,引导同学们用紫甘蓝自制指示剂,(按要求应该是约50克,但在上课前做准备工作时,发现自制的紫甘蓝水达不到预想效果,于是在发放材料时,就故意分的有多有少,水也如此)教同学们把紫甘蓝一片片撕成小块,尽量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叶子撕的越小越好,做紫甘蓝水的时间为水变紫为准,并且用了提前准备的热水(前一天下午准备的)。然后学生自制,我做指导,咱们听课老师也非常积极,都帮着学生做,更帮了我不少忙。做完之后,让每组派一代表站在前面,让同学们观察发现问题。还算不错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甚至说出了原因,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这就是第一个教学环节——导入环节。进入第二个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想检测的物质,提高学生的兴趣,之后说每组只能检测一种,那有的'学生想检测的,没能检测,给学生留个悬念,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去检测,同时对科学这门课产生兴趣。然后学生开始小组检测,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及制作方法,咱们听课教师,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动手参与。最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解答,汇报检测结果,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实验非常的成功,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堂课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习科学,启发学生认真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每个科学知识都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探究而得到。我认为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的是与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利用网络,家庭父母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逐步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这正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及科学课程应具开放性的基本理念。

    同时,我还体会到对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教师应给予支持和理解,比如学生在制做指示剂时紫甘蓝水的颜色、深浅,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释。在检测时检测物质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让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我想,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怕失败的科学素养。

    这不正体现了科学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吗?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了。在这堂课里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为同学们装备更多的材料,没有表演魔术,没给学生装备更多含酸碱性的物质,让学生自己准备,又没能给学生带来制汁液的器皿,课堂上学生制作汁液占了时间,检测的物质相比就少了,不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酸碱性物质的变化。还有就是学生活动活跃的都快控制不住了,有两个小组(岳江瑶组、曹李强组)——岳江瑶组不听教师安排,其余组汇报时都还在做,曹李强组只关注橙汁与碱混合后的反应;时间也没有把握好,课堂最后没有让学生做更多的汇报,没有解释冒酸想吐时,吃的是一种叫冒舒平的药,或者可以吃碱性的物质。更没有时间解释花卉的喜酸碱性及土壤的酸碱性。还有一个就是在学生制作的紫甘蓝水时,制作的是蓝色的,课堂上解释与水的多少、紫甘蓝的多少、紫甘蓝的菜质等等,没有提到水的水质,其实这与水的水质也有关系,我们用的水也有可能就带碱性,所以紫甘蓝水的颜色才可能是蓝色。最后就是由于临时改变了教学程序(导入环节),合作交流的第一题没在教学中得到解决,即使没有了变色花,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以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挖掘教学资源,准备好教学和学习用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探究贯穿科学的学习中,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我希望各位老师对我的这节教学多多指导!谢谢!

    变色花课件【篇7】

    教学目的

    一、了解俄国沙皇警犬的丑恶灵魂,认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黑暗。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一、本文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的。教学本文应采用分角色朗读,从不同的语调、停顿、语气中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便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有条件的可将本文改编成课堂剧或小品,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与时代背景;阅读思考;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引导学生看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二、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

    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三、自读指导

    (一)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二)自读课文,提示阅读要求:(出示小黑板)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2、文章可分几部分?那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三)讨论后明确:

    1、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发展和高潮)

    可分六个层次:

    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作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作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作出第三次判定:狗是“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作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作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作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4、文章的细节描写有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

    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四、布置作业: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胚子(pēi)戳(chuō)坎肩(kǎn)

    恐吓(hè)牲口(chǜ)前腿劈开(pī)

    2、口述本文故事情节。

    3、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揭示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由三位学生担任:一人扮演警官,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为其他角色及旁白。)

    要求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

    (一)提示:

    1、注意语言的停顿,有省略号处要特别注意:(1)说话的间断;(2)语句重复的省略;(3)语意未尽或声音延长。

    (二)试读两遍,师生共同评定。

    二、归纳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1、对老百姓的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大耍威风、欺下凌弱的性格特点。如:

    “我绝不轻易放过……”

    “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我要拿点颜色出来”

    “混蛋”

    “猪崽子”

    2、对上司说的话,表现他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如:

    “这是他老人家的……”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娇贵”

    “伶俐”

    2023计划学习(经典7篇)


    文档写作是我们表达自己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可以在日常中多翻翻范文模板。我猜你正在收集相关的优秀范文吧?小编希望您能阅读一下计划学习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计划学习 篇1

    两周过去了,一开始大多数新人和我一样都希望学习的过程既新鲜刺激,又能从中学到东西。但政府部门工作尤其是规划审批的工作跟我们专业切入点不是很符合,工作人员都不敢把一些重要文件交给我,我只做简单的发传真,尝试写点会议安排,2个星期下来,我不觉得我们所学的知识能用上,反而对规划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并没有加深,而是事先让我们认识和接触社会,积累我们以后接触社会的社交能力。我还认识到普法的重要性,了解到当前公民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现状。

    虽然国家力行保护弱势群体,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1)劳动关系不规范。用工秩序混乱,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按《劳动法》与劳者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已签定的合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内容和条款,如:从事建筑、采矿等危险行业的用人单位私下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

    (2)劳动权益受到侵害。

    表现在:

    一、加班不给或少给加班工资。农民工大都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待遇低。

    二、拖欠甚至拒绝给付工资。

    三、休息休假日权利没有落实。不少用人单位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也不让农民工休息。四、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导致农民工职业发病率较高。

    (3)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大部分用人单位没有为农民工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农民工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的情况下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没有得到保证。

    (4)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

    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歧视。农民工这一称谓不仅是对民工身份与职业分离的形象描述,也包含了许多特定的含义,是一种歧视性称谓。

    二、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城市正规学校入学的户籍体制使很多农民工子女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能够进入也需要交纳高额借读费。

    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我们不管身处哪个行业,哪个职位都可以了解到这其中的道理。

    即将结束我这半年的实习生活了,这一次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以来感受最深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实习中对我的知识考验最严厉的半年,在这期间收获也是最多的,谢谢xxx建设局的各位同时与领导给予我的关怀与支持。下面就本人的实习工作来作一个自我评价:

    这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次实习,所以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是我所经历过最严格的。这次实习让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的领袖说过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这次实习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虽然过程比较坎坷,但是却让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这是一段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宝贵时光。在xxx建设局中,我利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的联系起来,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对所学的课本知识加以了巩固和延伸。

    在规划局里,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城区私人建房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代理证的办理。这一工作涉及到现场踏勘,实地测量和建筑红线图出图等环节,是一份相对于我而言很陌生的工作。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觉得很茫然。

    没有团队精神就是社会的弱者,也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继续生存,所以我更要深刻的认识这种精神,努力做到最好。在学习中做事。任何细节都有它的专业规律,任何人都有他独特的优势;养成个性谦虚才能不断进步,踏实肯干才能表现专业。在德能实习的期间内,努力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用心记录每一个进步。

    在设计部期间,完成xx厂的改建项目,xx新建项目等项目的设计和预算工作;通过踏踏实实的做事,让自己有了进步的机会,也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使我得到了锻炼,拓宽了视野,增长了专业知识,而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要走的路做好了准备。

    计划学习 篇2

    大学生活已经开始两个月,当初刚踏进校门时的茫然无措和陌生感不复存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现在的确是时候制定一份规划,以使之在今后的日子里能不断提醒自己当初的目标和梦想,不断引领我朝着正确的方向和充满光明的未来前进。

    学业,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是大学阶段应当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具备和拥有好的学业,才会有好的就业、好的职业。

    对于我来说,日语只是刚刚接触,以前仅有的了解便是动漫、日剧之类较为皮毛的东西,因此我将以严肃、认真、谨慎的态度对待这四年日语专业的学习,努力从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培养自己的日语能力,做一个知识过硬、理想远大、成熟稳重的优秀毕业生。

    下面我将以时间为标尺谈谈我的大学阶段学习规划。

    大一时,一定要注重打好日语基础,并且多参与一些学生会工作和课余活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如刚开始的五十音图,它就像汉语里的拼音一样重要,我会像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样,跟着老师一遍一遍的练习发音,并且在课下花时间熟记巩固这些假名。上课认真听讲,因为大学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从老师那里获取最多的信息量,充分利用老师这种资源,同时辅以日剧动漫、日文歌曲等途径培养自己的语感,从多方面来打好基础。 另外,因为大一时课余时间相对较多,我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来充实自己,参加感兴趣的社团,学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学生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学院和学校的各项比赛等等。

    大二,是相当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既要学好重要的基础课,又要做好学习专业课的准备,同时将应对英语四级的考验。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松懈。日语学习方面,可以多与留学生和外教交流,如经常参加学院的日语角活动,不仅锻炼了日语口语能力,还能与一些留学生交流感情,成为朋友。其次,我还应该坚持写日语日记,因为大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能够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复习所学。因为我深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还要努力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

    此外,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还可以尝试兼职,最好是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体验父母赚钱的不易。

    大三,应当绷紧一根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单词量的不断积累,口语的强化。尤其重要的是日语一级能力测试,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和最后的努力冲刺,我的目标是能够一次性通过并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另一方面是开始向毕业和就业迈步,着手做起一些准备工作来,如在假期对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多向老师和大四的学长学姐讨教求职信息,面试技巧等,还可以练习简历的制作和投递,这样,我将以信心满满的姿态迎接大四的到来。

    大四,是加速冲刺的一年。大四伊始,我应当做好一个职业规划,我想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的条件允许吗,我还缺少什么,诸如此类。明确了目标和自身情况,我就可以有一个工作单位的方向,仔细写好求职简历,参加一些招聘活动,多关注求职招聘信息,进入实习单位实习,积累经验。同时积极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给大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规划制定了需要实施,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坚持!

    大学,是一个实现无数人梦想的舞台。我追逐着更深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广的天空而来,也必将满载着硕果而归!

    计划学习 篇3

    这个学期的成绩又没考好,老师给我写的评语也很不好,说我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不理想。回想起上个学期,我上课不认真,遇到问题不钻不问,怕费脑筋,平时觉得自己学习懂了,实际上没有记、没有背,爱耍小聪明,特别是妈妈布置的作业,我总不爱做,老是说:“明天做,明天做”。到头来,总有大部份作业没做,做了也是应付,再过几天,就是新的学年了,我又要长大一岁,在新的一年里,我给自己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

    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二、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拖拖拉拉,记得有句名言说得好: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三、不会的题一定问老师。

    四、下决心改掉我几年也没改掉的坏毛病——马虎。这个毛病下决心改了多次,可粗心大意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掉,这回我一定改掉。

    五、上学期没考好的成绩没有告诉爸爸妈妈,在成绩方面,我采用了报喜不报忧。有时没有认真看书,在爸爸妈妈面前伪装学习,我以后一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按自己说的做,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

    计划学习 篇4

    作为一个大学生,很明确一点就是以学习为主,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毕竟自己还是学生吗,由于自己刚离开高中那种没有自由的学习环境,我必须为自己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需要做到的是从一开始就必须抓紧时间,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在大一,大二或者大三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显这样对我们的考研,毕业有很大的帮助,在工作中有明显的发挥。

    目标: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裹然,适百里者,宿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脚踏实地地学习基础课程是必须的,大一的学习是大学四年的基础,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得大学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大一只是又一段新的人生的开始,在这里,我将为我的未来奠下基土,努力学好专业课,勤奋探出人生路。只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永远都只有根基稳固的大厦才能在风雨中坚挺依旧。

    首先是两项重要的课程:英语,计算机。坚持每天早上读英语背单词,多看英语杂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常听英语广播提高听力水平。

    再者计算机,我会多加写上机练习,并且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将计算机整体能力提高上来。这样,不仅仅可以顺利的度过以后的大学生活,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使自己更加的有能力和自信胜任以后的工作。

    英语和计算机作为大学中必须通过的基础课程,自己一定要多下功夫,下狠劲,一次性的把它们拿下。不紧要好好学习,好要学精,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大学生的基本能力。

    还有便是基础课了,它们可是专业知识的地基。所以要在大一打好基础。当务之急,就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听亲戚,学长们说大学老师讲课的速度快的惊人,所以自学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做到坚持每天预习当天的任务课下及时复习巩固,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塌实做好每一步。

    新的环境新的起点,大一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习惯。我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增强交流技巧,同时要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询问学习情况,只知闷头苦读是不行的,自己要学会交际;当然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也是必须的。同时也能提高我的人际沟通能力。

    大一应当有最充裕的课余时间,是提升自我各项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不要在空闲的时候无所事事,去尝试,去探索。

    计划学习 篇5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1、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2、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3、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4、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5、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6、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总结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计划学习 篇6

    一、抓好启动部署,成立领导机构。

    严格按照开门整风的要求,主动作为,抓好启动部署活动。成立由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马市小区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整改提高,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勇于创先争优的表率。

    二、突出学习教育,把好思想总开关。

    把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政治任务,详细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马市小区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计划》,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为民务实清廉模范典型事例选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张春贤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材料。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创新学习形式,采取心得体会学习园地展览等多种形式强化学习,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为行,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部署和要求上来,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精心组织,找准政治坚强和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社区结合工作实际灵活调研方式,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走访、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夯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民意基层,把个别听与集体谈结合起来,把走进群众听与组织群众评结合起来,纳真言,集良策,对梳理出来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的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四、突出长治久安、服务群众工作,努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加强治安巡逻力度,畅通信息通道。节日期间,严格按照一级响应要求,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不定期开展清查清理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同时,做好困难群体节慰问工作,社区领导班子沉下身子走入群众家中慰问困难党员、低保户、三老人员、残疾人等。

    五、突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采取设置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入户面对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努力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计划学习 篇7

    关于兽医学习工作打算

    为不断提高全系统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目前全县畜牧兽医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经研究,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一、日常培训:

    (一)培训对象:全县在职在编人员都必须参加培训和考试(当年退休人员只培训不考试)。

    (二)培训内容:与畜牧兽医实际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政策文件。

    1.法律法规:

    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和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

    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执行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中与畜牧兽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内容。

    2.业务知识:

    主要业务知识:动物传染病防治、工业滤布动物普通病诊疗。

    相关兽医知识:动物普通病诊疗。

    3.政策文件:

    2012年省市县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相关重要政策文件。

    (三)培训教材:法律法规内容的相关材料从互联网上搜索原文;兽医业务内容以《全国职业兽医考试大纲》为主。

    (四)培训考试方式:

    1.驻镇站培训。

    各驻镇站组织培训工作。各站根据人才资源,挑选业务骨干,分门别类进行备课后,有计划、有部署地进行培训。各镇集中全体人员学习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2.县农委培训与考试。

    县农委全年分季度组织四次集中培训考试。培训考试采用先闭卷考试,后对考试内容讲解的方式进行,时间半天。

    每季度参考人员的确定。第一季度由各站推荐业务骨干参加,约占总人数的25~30%,第二、三季度由县各抽取25~30%的人员参加,四季度考试对象为全年未考人员和已考人员中随机抽取10%的同志参加。

    二、专题培训

    (一)培训对象:县科、站、所在职在编的技术人员,驻镇站班子成员。

    (二)培训内容:畜牧兽医相关实用技术、滤布发展动态、问题与对策。

    (三)培训地点:县畜牧兽医站五楼会议室

    (四)培训方式:由畜牧兽医科、县畜牧兽医站、卫生监督所、家畜改良站的.班子成员分别授课,每人每个专题1小时,全年分6次集中进行。

    各站高度重视培训学习,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制定各自学习计划,扎实、认真地组织好每次学习,安排人员讲解,并做好学习记录。各站学习计划于3月25日前报畜牧兽医科。全年县畜牧兽医科参加各站集中学习不得少于一次。县各科、所、站负责人要按照各自工作分工,在选好课题的基础上,开展调研,认真备课,所讲授内容要体现前瞻性、实用性,对我县畜牧兽医工作要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县农委对讲授内容组织评比,评选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对获奖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023金色花课件(系列10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教学质量控制和保障的重要手段。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搜集整理的这篇“金色花课件”内容,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会带给你欢乐并请与你的闺蜜分享!

    金色花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表面上看,学生对仙人掌这种植物比较熟悉,也有一部分同学看到过仙人掌开花。但是他们中几乎少有甚至没有人对仙人掌的顽强生长、努力开花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今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养尊处优,做事缺少持之以恒、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作者蓝兮,从独到的视角观察品评仙人掌这一代表性植物,更给了不能甚至不会正确评价人物的学生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教学方法】

    课后第一题体现了教学重点。建议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在学生自学之后,安排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全班交流时,则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抄写词语和句子当堂落实,达到积累的目的。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篇课文,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课后题目为自学指导,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观察仙人掌,了解仙人掌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谁家里养了花?养了哪些花?出示仙人掌图片,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养它?说说你对仙人掌的认识。(学生评价仙人掌。)

    2、作者蓝兮看到人家阳台上养了许多花,也激起了养花的兴致,在这些花草中其中就有一盆仙人掌。

    二、检查预习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考考你:出示:煞棠渝戟穗榨怎么读?会写吗?谁能组词?

    出示词语:闲情逸致不无遗憾肃然起敬无所顾忌始终不渝

    煞是艳丽歪歪斜斜皱皱巴巴枯涸龟裂刀戟般凛凛叉开(什么样?)

    3、自读或同桌互读课文,师巡视,注意第3、5、6、10、14等自然段的个别语句指导点拨。

    4、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深入学习

    1、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按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在阳台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2、再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仙人掌成活出示:

    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葱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在作者的眼里,仙人掌是什么?你从中有怎样的体会?

    我的态度:“我”认为它既不美,也不雅。对于它的存在,不无遗憾,不再关心它。

    (2)仙人掌顽强的生长出示:

    ①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

    ②大小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绿色的掌面,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理解“竟”字。

    我的态度:我不喜欢它丑陋的模样。它比我想象的还丑,“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为什么它越丑我越笑得厉害?

    (3)可是久雨后的清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读:……蛋青色的光亮……一大团耀眼的东西……出示:

    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个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清颤着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读,想象,把它的美读出来。指名展读。

    我的态度:“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再理解“竟”字。

    3、出示14自然段: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因为这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体会仙人掌不仅形美,而且神美。

    4、默读课文,思考:

    “我”曾无所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第8—16自然段,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仙人掌生存条件的艰苦:一小盆泥土,面对的是阴晴雨雪。

    (2)很长时间没人关心它,不浇水也不施肥等。

    (3)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5、现在“我”知道,出示: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你怎样理解文中最末一句?

    6、读了本文,你从中悟到什么道理?

    四、积累词句

    仙人掌的美,是通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使我们感受到的。轻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并积累,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金色花课件(篇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一支深情的歌曲,唱不完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从古至今,歌颂母亲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散文诗,体会一下这篇散文诗又以怎样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出示目标

    1、积累本课字词;

    2、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4、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了解作者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冰心就是他的崇拜者之一,曾翻译过他的部分诗歌。

    检查预习

    1、读准本课重点词语:

    匿笑 [nì] 花瓣 [bàn] 沐浴 [mùyù] 祷告 [dǎo] 嗅[ xiù] 衍 [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朗读感知

    1、回顾朗读注意事项,教师范读;

    2、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练习,感知文章内容;

    朗读提示:各语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句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又如:“我不告诉你,妈妈。”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再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3、学生个别朗读,互相点评。

    4、根据你朗读后的感受,请用“我看到了……”句式说一说你读过散文诗后的初步印象。

    示例:

    我看到了一个调皮的孩子,他跟妈妈玩捉迷藏,让妈妈找不到他;

    我看到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了妈妈的辛苦操劳,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劳碌的妈妈,……

    5、根据以上的零散印象,我们来完整概括一下文章内容。

    明确: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想变成金色花为母亲做事情,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情。

    问题探究

    1、试找一找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不想让妈妈知道?

    明确: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这是一个可爱、善良、孝顺父母的孩子。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2、你觉得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这句话包含的情感?

    明确:勤劳、慈爱善良、疼爱孩子的母亲形象。

    这句嗔怪是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非常着急。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到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3、纵观全文,你觉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为什么孩子想变为金色花?

    明确: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写法分析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写法特点。

    示例:本文相像奇特,构思新颖。借孩子奇特的想像变成金色花为母亲偷偷做事表达对母亲的爱。

    拓展延伸

    1、你的妈妈也一定如文中的一样不知疲倦地为人家人操劳。懂事的你偷偷地为她做过什么?你能分享一下吗?

    2、现在让我来检测一下你对母亲的关注程度,你知道母亲节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假如此时此刻,妈妈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表达你藏在心底那份深深的爱意?

    请以“假如我是—— 我会 ” 开头说一两句话 。

    结束语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她还为我们奉献出全部的爱。她的所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她只愿我们——成才。现在请让我们借用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唱出一个儿女对远方母亲深深的思念。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母亲 孩子

    祷告 散发香气

    读书 投影书页

    金色花课件(篇3)

    周群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母子间的浓浓深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表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吟诵古诗,导入课题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2、首先,让我们看看泰戈尔。谁能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泰戈尔的情况呢?

    (出示大屏幕上的泰戈尔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而后展示明确)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那么诗人是怎样来表达这种爱的呢?接下来请听老师读读这首诗,一会儿请大家评价一下老师在重音、语速、节奏、感情和面部表情方面处理得好吗?若好,好在哪里;若不好,又该怎么改进?

    二、初读诗文,把握基调

    (配乐范读诗文,学生评价优缺点)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老师是用怎样的感情基调读的呢?你觉得老师在重音、节奏、语速、感情及面部表情方面处理得好吗?需要怎么改进?

    舒缓、温馨、深情。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对妈妈的爱)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为妈妈做事,心里很喜悦)

    (5)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6)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天真,悄悄的)

    (7)当你黄昏时拿出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撒娇,快乐)

    (8)“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9)“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分角色诵读大屏幕出示的几句话)

    朗读,是诗歌的灵魂。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语调自由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文中孩子和妈妈的说话语气,感受母子间亲密的爱意,一会儿请同学来诵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

    三、激情诵读,感悟亲情

    1、从同学们的声音和表情中我看出大家已经被这首诗打动了,因为打动,我相信大家能把这首诗念好,学好。好,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诗句念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好吗?

    (学生念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

    如: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妈妈,关心、担心、无私的爱、慈祥、亲切)

    B、“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孩子,天真、淘气、贪玩、孝顺、关爱、可爱、善良)

    2、同学们,那你们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分析中感觉到诗中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妈妈又是怎样的一位妈妈呢?

    (学生畅所欲言)妈妈:善良、慈爱、沉静、虔诚;“我”:顽皮、天真、活泼、可爱。

    这样一对和谐的母子,这样一种浓浓的亲情,怎么跟金色花扯上关系了呢?接下来,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诗文,去深入探究一下。

    四、深入研读,探究疑点

    (大屏幕出示几个问题)

    1、诗中的金色花是自然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4、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呢?

    这四个问题都是老师感到很疑惑的,请大家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呢?

    (分组合作探究)

    1、诗中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诗中的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妈妈我

    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呢?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借以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五、倾情诵读,回报亲情

    正是因为妈妈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诗文要表现的就是这浓浓的亲情。相信大家明白了这点后,一定能将诗文朗读得更好。好,接下来,请大家倾注心中所有的感情,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播放音乐,学生齐诵诗文)

    孩子变成金色花,给妈妈带去幸福。那么同学们,你对自己的妈妈了解多少呢?老师想来作一个调查。

    (出示几个小问题)

    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看来我们很多同学都比较了解妈妈,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默默接受母爱的同时,也在无声地传达着自己对妈妈的感激。

    今天老师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尽情表达对妈妈感激之情的机会。如果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你也突然具备了诗中小男孩的神力,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任何一样东西,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感谢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假如我我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主旨都是相同的,都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感激。要是你们妈妈就在现场,听到了你们这番动情的倾诉,一定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搜索一下你的记忆宝库,看看哪着诗或哪支歌最能表达你对妈妈的情感,念一念或唱一唱。

    六.课外回读,抒写亲情

    如此一首清新美丽,深情动人的散文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感人的母子亲情。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让我们敞开心扉,用心感受,真心回报,尽情抒写身边的亲情吧!

    为母亲(其他亲人)唱首歌或吟首诗或洗次脚……注意观察母亲(其他亲人)的神情,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随笔。

    金色花课件(篇4)

    一、重点要求:

    1.认读6个字。

    2.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重点)

    二、教学建议: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

    抓住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可暂不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第一部分:(1至4自然段)“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至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至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金色花。

    2.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仙人掌成活——不美,“我”不再关心它。

    仙人掌长大许多——丑陋,“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为什么大笑)

    仙人掌开出美丽的金色花——“我”流泪,感到惭愧。

    3.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学生阅读,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解决课后第一题。注意交流时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

    讨论:“我”曾无所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

    从全篇考虑,抓住重点段(第8至16自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答案:

    (1)仙人掌生存条件的艰苦:一小盆泥土,面对的是阴晴雨雪。

    (2)很长时间没人关心它,不浇水也不施肥等。

    (3)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3.当堂落实词语和句子的抄写。

    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

    金色花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老师今天考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谁能说出“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把花当作孩子,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知识积累

    1、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字词积累

    嗅(xiù)闻(气味)。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花瓣(bàn)

    三、整体感知

    1、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写“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找两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然后回答。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男生一段女生一段,学生再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么样的感觉,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学生谈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五、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想让妈妈知道?

    3、我是怎样一个孩子,妈妈是怎样的一个妈妈?

    学生合作探究后作答。

    六、创意表达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说话。

    七、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与父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八、布置作业

    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自制的贺卡上,在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或妈妈的生日

    金色花课件(篇6)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一位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

    子、圣洁、笃信宗教)神奇)

    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

    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去牛棚时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五、拓展延伸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交流】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使她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准备的甘甜的水,使她变得容光焕发!

    金色花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你都能感受到她的温暖;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你都能感受到她的心跳;有一种爱,它让你任意的索取、享用,她都无怨无悔。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人就是母亲,母亲的爱是天底下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金色花》,一起来感受一下母亲和子女之间的那种亲密情感吧!

    二、简介作者泰戈尔和金色花。

    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发音,朗读的停顿、语气等。

    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花瓣(bàn)。

    2、学生初次齐读课文。

    3、揣摩重点句子。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1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4、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谈谈理由。——朗读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5、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和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把诗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学生表演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四、合作探究,感悟情感美。

    1、“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明确: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明确: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一味地瞒着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变成其它的事物呢明确: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丽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借花抒情

    4、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xxxxxxxxxxxx的孩子和一个xxxxxxxxxxxx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5、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孩子对母亲的爱是真挚的,诗中洋溢的浓浓情感令我们陶醉。现在让我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再次朗读一遍课文。

    五、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2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来做恰当描述。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诗歌的画面美。

    六、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源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母亲←→孩子)

    明确: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七、拓展延伸

    1、以诗解诗

    告别

    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妈妈,睡呀。”

    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上,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胸上。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似地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当普耶节日①,邻舍家的孩子们来屋里游玩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价在你心头震荡。

    亲爱的阿姨带了普耶礼②来,问道:“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姊姊”妈妈,你将要柔声地告诉她:“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

    ①普耶(puja),意为“祭神大典”,这里的“普耶节”,是指印度十月间的“难近母祭日”。

    ②普耶礼就是指这个节日亲友相互馈送的礼物。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明确: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亲情美,人性美。

    2、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八、小结课文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流长。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香,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金色花课件(篇8)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读、说、品、议为主线,用“主问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一。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安排了表现手足之情的《风筝》;表现子女与父母矛盾的《羚羊木雕》;表现三代人和谐美满的《散步》等,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的《金色花》。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而且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示范读)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发亲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期待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2、畅谈感受,导入文本。(自主畅谈。多媒体出示课题。)

    3、扫清障碍。

    (1)扫除文中的生字、生词(自由阅读文本,自主查资料交流。)

    (2)解读作者和金色花。(自主查资料、合作交流。)

    二、倾情诵读,感知美。

    1、心有灵犀。(学生自由谈感受。)

    2、探究朗读。(师生交流,结合文本谈朗读技巧。)

    3、音频范读。(听视频范读文本。)

    4、表演评读。(生自主读,自主评价。)

    三、研读品味,发现美。

    1、推荐句子,说理由,畅谈美。(自由推荐,探究品评。)

    2、师补充问题,挖掘美。(师生、生生合作挖掘。)

    四、再现画面,创造美。

    1、师示范描述画面,创造美。

    2、生描述画面,创造美。

    五、比较阅读,升华美。

    与泰戈尔《金色花》的姐妹篇《告别》比较阅读,升华美!

    六、拓展延伸,追求美。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请您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七、板书设计

    散发香气

    金色花嬉戏投影书上母子情深

    求讲故事

    八、教学反思: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金色花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泰戈尔的文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方式,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并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读品诗。

    2、认识母爱的伟大,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诗歌美的熏陶及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但却意蕴丰富的散文诗,抒写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假想,“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在一天的时间里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一片温馨活泼的场景中表达对母亲的深切的爱,以此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诗歌中的至纯情感,所以重点进行朗读诗文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激调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控制好诗歌的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课文的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获得美的熏陶与享受。

    与此同时提供同题材作品进行拓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并进而煅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曲调舒缓、柔和、深情款款,满含对母亲的爱,它历经20多年岁月的淘洗,唱在今天,仍能如此分外动人,恐怕就在于它唱出了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也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妈妈,我们爱你”。

    母爱是文学艺术上一个的主题,它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出示课题)

    在这节课里,我们想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怎样的呢?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生读目标)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有一颗纯真童心的作者:泰戈尔,同学们可说说对泰戈尔的了解。

    (生说对作者的了解,师补充说明,投影出示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他的作品里,多以爱、宽容、欢乐为主题,颂扬人间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而母爱就是他最为极力颂扬的主题之一。

    下面我们将通过学习他的这首散文诗《金色花》来品味一位文化伟人的拳拳赤子心灵。

    熟知生字词:匿笑 花瓣 沐浴 罗摩衍那

    (出示生字,生读生字)

    二、整体感悟

    (录音范读)

    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诗文后的感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

    在此环节,主要解决:

    1、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确定朗读基调:舒缓、温馨、深情、满怀柔情。

    2、指导朗读:结合生活经验,以一种孩子天真、活泼、可爱、调皮的口吻来读,要读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也要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但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三、研读、赏析

    (生自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位同学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课文都会有你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同学们可结合你的理解选出你喜爱的或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朗读,读出对母亲深深的爱。

    (众生选读,谈感受,众生评)

    此环节,讨论解决:

    1、孩子为何如此可爱(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中)

    2、他是如何报答母亲的(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① 开放花瓣,让母亲嗅到花香。

    ② 在母亲看书时,将影子投在书上――保护母亲眼睛。

    ③ 母亲去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

    3、回报母亲的爱,却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而自己为母亲做事也不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夸奖,只是为了能帮母亲做一点点事,让母亲感到一点点的温馨与幸福。

    4、文中三句对白的朗读指导:

    ① “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

    ②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一天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非常着急,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又气又疼,不免嗔怪孩子。读出母亲见到了孩子时的惊喜与对孩子的疼爱,但又带点嗔怪的语气。

    ③ “我不告诉你,妈妈。”:帮母亲做事,而又不告诉母亲。以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来读,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5、难点分析: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做一朵金色花:

    借金色花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中国好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象征了孩子的美好可爱,而金色则象征母爱犹如阳光般的光辉灿烂。人们喜爱花,花也将它的美丽回报给人类,母亲为了孩子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而孩子也要像花回报人类一样回报母亲的爱与奉献。

    所以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想像新奇而美妙。

    四、拓展延伸

    1、大爱无声,孩子为什么会默默地爱着妈妈?读下面这首诗,相信大家的感受更为深刻。

    (出示《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全天下母亲的心声,这是最伟大母亲的写照。孩子的寸草之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犹如春天般温暖的关怀,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

    2、拓展想像

    如果你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做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论说)

    3、扩展视野,了解泰戈尔其他“母爱”诗篇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可以为我们的母亲做许多的事情。

    泰戈尔先生的散文诗多以歌颂爱为主题,下面我们接着欣赏泰戈尔的其它诗篇,再次感受这位文化伟人的“母爱”

    (投影展示选文,可师范读,生自读,谈感受等)

    五、总结: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像寒冷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温暖着我们;像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像一股和煦的柔风,抚摸着我们。一声声呵护,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微笑,都让我们如沐春风,温馨幸福。

    让这些闪着童真,闪着挚爱的诗篇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透过这些诗篇学会更高境界的爱吧,无私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爱这个世界上所有善良而正直的人们。让我们再次满含对母亲的深深的爱,读一次课文,读给我们心中最伟大的母亲。

    (生读课文。)

    附:拓展阅读选文:

    我 的 歌

    我的歌将以它的音乐萦绕你,我的孩子,犹如深情热爱的双臂。

    我的歌将爱抚你的额头,犹如祝福的吻。

    你独自一人时,它将坐在你的身旁,在你耳边低语;你在人群之中时,它将像篱笆似的围着你,

    使你超然绝俗,我的歌将替你的梦添上翅膀,把你的心载运到未知境界的边缘。

    黑夜笼罩你的道路时,它将如忠实的明星在你的头上照耀。

    我的歌将坐在你眼睛的瞳仁里,使你的目光渗透到万物的内心里。

    当我人亡声绝的时候,我的歌将在你生机勃勃的心里说话。

    赠 品

    我要送些东西给你,我的孩子,因为我们同是漂泊在世界的溪流中的。

    我们的生命将被分开,我们的爱也将被忘记

    但我却没有那样傻,希望能用我的赠品来买你的心。

    你的生命正是青春,你和道路也长着呢,你一口气饮尽了我们带给你的爱,便回身离开我们跑了。

    你有你的游戏,有你的游伴,如果你没有时间同我们在一起,如果你想不到我们,那有什么害处呢?

    我们呢,自然的,在老年时,会有许多闲暇的时间,去计算那过去的日子,把我们手里永久失去了的东西,在心里爱抚。

    河流唱着歌很快地流去,冲破所有的堤防,但是山峰却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金色花课件(篇10)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我的说课分为五个步骤,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程序,五是说远程教育设施的运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诗歌的名篇,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本课时只讲授《金色花》,而后一首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宜从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入手,在朗读过程中逐步激发起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③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朗诵技巧,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表达对母亲的爱。

    二、说教法

    (一)美读感知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所以教授本文的重点就是多读。

    (二)合作探究法:学习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二)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三)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期待永恒美

    金色花许多学生都没有听说过,多媒体先播放学生熟悉的表现母爱的歌曲《鲁冰花》,在歌声中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情境。

    (二)自由朗读,感受图画美。

    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先说给同桌听,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明确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的三幅图画。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三次嬉戏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品读语言美。

    1、学生听配乐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听时注意诗歌的“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自由朗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自身也是充满身真童趣的,鼓励结合自身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

    3、花样朗读比赛,看谁朗诵的好:自由组合,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合诵,也可以分角色朗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感悟与情感融入其中。花样朗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果遇到冷场的话,老师适合时引导。

    4、最后让学生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地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出示金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语言美都来自诗人想象的奇特,把自己变成了一朵美丽圣树上的花朵。

    即: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结合文中小男孩子的表现,适时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也让学生们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变作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恩。

    初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完善之中,我先给学生做示范的造句,再请学生动笔写。全班品评。当然,学生如果有其他的想象也是可以的。我们需要适时引导并评论,不要用老师的思维模式框住了学生的想象力。

    示范:

    (1)我愿变成xx,当妈妈xx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x x

    (2)假如变成了xx,我将xx。

    例句:

    (1)我愿变成一条清清溪流,当妈妈工作累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唱出一首“叮叮咚咚”的曲子,让妈妈心情放松。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将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六)尽心回报,落实行动美。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让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贺卡上,今天晚上送给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家,就打电话念给妈妈听,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在行动中。

    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一)《妈妈的吻》歌曲的播放,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其优越性。

    (二)远程教育网上的资源中简洁的教案,给老师提示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给老师留下了自我发挥的空间,加入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课文配乐图画朗读,在提高学生听看读能力的同时,能更快速感知全文;简单的练习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当堂消化知识,与传统在黑板上抄上相比,时间大大缩短。

    (三)初一的新生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培养之中,多媒体上把课文重要的笔记显示出来,更迅速方便,节省了老师的板书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结束语: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恳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

    国学课件(经典7篇)


    根据您的要求教师范文大全编辑已经为您挑选出以下相关信息:“国学课件”。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本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判断!

    国学课件【篇1】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国学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实词的意义和“然、则、其、以”等虚词的用法;

    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特点。

    3.学习并理解孟子善辩的语言艺术。

    教学设想

    本文安排在诸子散文单元第二课,重点是学习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掌握特殊文言句式;难点是学习孟子的“仁政”主张,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学法上,不仅要继续抓牢感性材料的积累,更要不断增强理性认识,注重学习方法的探讨研究。具体做好:一、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体会孟子雄辩的文风;二、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整理一词多义,把握虚词,归纳句式,总结一定的文言规律;三、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课拟用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移其粟(lì )于河内 弃甲曳(yè )兵 鸡豚(tún ) 狗彘(zhì)

    B.衣帛(bó)食肉 然而不王(wàng)者 数(cù)罟 洿(wū)池

    C.可以食(sì)肉矣 孝悌(dì)之义 庠(xiáng)序 饿殍(piǎo)

    D.数(shù)口之家 不可胜(shèng)食 牲畜(chù) 狗彘之畜(xù)

    解析:A粟sù C食shí 悌tì D胜shēng。

    答案:B.

    2.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析:A.颁——斑、B涂——途、莩——殍、D无——毋

    答案:C.

    3.给下列句子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1)或……或……

    (2)直……耳,是……也

    (3)是何异于……

    答案:(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数罟不入洿池

    答案:①数目②几,若干③屡次④密

    (2)发

    ①百发百中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野芳发而幽香

    答案:①发射②派遣③打开④花开

    (3)直

    ①中通外直

    ②直不百步耳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答案:①不弯曲②只是,不过③通“值”,价值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②穷兵黩武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④草木皆兵

    答案:①兵器②战争③军队④兵士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

    答案:①能承受②尽③胜利④超出⑤优美的

    5.翻译下列句子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答案:(1)(征调百姓服役)如果不耽误农业生产季节,粮食就吃不完。(2)赡养生者,安葬死者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6.了解作家、作品情况及背景材料:

    (1)作家、作品情况: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2)背景材料: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7.思考题:(1)文中梁惠王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孟子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2)孟子阐述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又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3)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中孟子的政治理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的?

    (答案见下一环节)

    二、课堂互动

    (一)预习交流。

    (见预习1—5题)

    (二)导入新课。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千百年来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鞭策多少明君圣主研习孟子主张的“君道”。今天我们将通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进一步探究他的“王道”主张。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后质疑。

    (四)师生课堂讨论(完成预习题第6题)。

    (1)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的两个疑问:救民行惠,却不能强国。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多于邻国也) 孟子设喻指明梁惠王有过失,虽行小惠却不能行王道而养其民,故难强国。

    第三部分(后三段)孟子具体说明“仁政”的具体内容。

    (2) 文中梁惠王提出怎样一个问题?孟子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案:梁惠王先申述自己尽心尽力地治理,其“用心”已超过了邻国。可是,其邻国的百姓并没有被他的政治吸引而投奔过来,于是提出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疑问。

    孟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以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理解、接受。在比喻中,举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情况,依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的反问,进一步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再设喻之后,揭示了寓意,回答了问题,意指: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而已。

    3.孟子阐述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观点?

    答案:孟子认为,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教化百姓、使民心顺服,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此外,孟子还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批评统治者的虐政,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些具体措施体现的正是孟子重视人民、重视教化、反对武力兼并的“仁政”思想。

    4.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中孟子的政治理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的?

    答案:“仁政”,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再发展,是“仁爱”思想政治化其实施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好多少;在语言上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又使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如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五)学生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孟子说理雄辩的气势。

    小结:孟子的文章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善用比喻,文字从容不迫;说理铺张扬厉,气势磅礴,令人叹服。

    三、课堂检测

    (一)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1.五十步笑百步

    2.饿莩载道

    3.弃甲曳兵

    答案:⒈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⒉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满路是饿死的人。形容社会状况极其困苦。

    ⒊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丢弃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

    答案:孟子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马棚里有肥壮的马,可是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等于带领禽兽吃人啊!兽类互相残食,人们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百姓父母的人管理政事,却不能避免带领禽兽吃人这样的事,那又怎能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曾说:‘第一个做木偶来殉葬的人,该会断子绝孙没有后代吧!’(孔子为什么恨这样的人呢)因为木偶像人而用来殉葬。(用像人的木偶尚且不可),怎么能让百姓饥饿而死呢?”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

    A.弃甲曳兵而走

    B.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解析:A古义为“兵器”,今义是“士兵”;B古义为“称王”,今义是名词,“君王”;D古义为“穿”,今义是“衣服”。

    答案:C.

    2.和“王好战,请以战喻”中“请”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臣请为王言乐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D.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解析: ABD中“请”均可解释为“请对方允许我做某事”,只有C中“请” 解释为“请对方做某事”。

    答案:C.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七十者衣帛食肉

    解析:ABD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C没有活用。

    答案:C.

    4.选出“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邻国之民不加少

    B.填然鼓之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是谁之过与

    解析:ACD都是结构助词,释为“的”,只有B是凑足音节的助词,无意义。

    答案:B.

    5.找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皆以美于徐公”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A对于,B到,D在, C和例句都是介词,意思是“比”。

    答案:C.

    6.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ACD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B是一般句式。

    答案:B.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 数:屡次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打开

    C.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能承受

    解析:A项“数”义为“细密”,C项“兵”义为“兵器”,D项“胜”义为“尽”。

    答案:B.

    8.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解析:ABC三项都是介词,D项是连词,相当于“来”。

    答案:D.

    四、检测评讲

    (根据学生完成检测情况灵活处理)

    五、课后练习

    (一)解释下文中加横线处,答案写在括号内。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处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 或: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这个谋划)非吾所能及也(不是我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或:不是我能够想得出来的)。无已(不得已 或:没有办法),则有一焉:凿斯池(这个护城河)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奉献出生命 或:舍生相报)而民弗去(离开),则是可为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变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雪宫,齐宣王的离宫,相当于今天的别墅之类。)

    1.比较下句中四个“非”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人不得,则非①其上矣。不得而非②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④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C.

    2. 比较下句中四个“乐”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乐①民之乐②者,民亦乐③其乐④。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答案:A.

    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正确意思”是( )

    A.乐在天下,忧在天下

    B.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忧为忧

    C.因天下而乐,因天下而忧

    D.依照天下的情况来乐,依照天下的情况来忧

    答案:B.

    4.对选文及课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是孟子阐明实行王道应施行仁政的道理,这一段是孟子阐述实行王道应与民同乐的道理。

    B.“施行仁政”是从治国者的治理措施角度来谈的,“与民同乐” 是从治国者的思想境界的角度来谈的。

    C.所谓“与民同乐”,就是国君在自己享受快乐的时候,也要让老百姓一起来享用,否则就不享用。

    D.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富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

    答案:C.

    5.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C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

    6.下面与例句中“然”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河东凶亦然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屋舍俨然

    D.太后曰:“然。”

    解析:义为“……的样子”。A义为“这样”,B义为“然而”,D义为“对”。

    答案:C.

    7.下面句中“则”字的用法、意义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则移其民于河东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解析:义为“却”,表转接;其他三项义为“就、那么”,表顺接。

    答案:B.

    ⒏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意义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移其民于河东

    B.君知其难也

    C.勿夺其时

    D.吾其还也

    解析:D是语气副词,“还是”;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答案:D.

    相关资料:

    附一:板书设计

    (一)提出问题(1):“民不加多,何也?”

    (二)分析原因(2-4)“五十步笑百步”

    不违农时(谷)

    初始措施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三)解决措施(5-7) (发展生产)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

    树之以桑(衣帛)

    根本措施 畜鸡豚狗彘(食肉)

    勿夺农时(无饥)

    谨庠序之教(孝悌)

    附二:类文荐读《孟子梁惠王》(上)的第一、二、四章

    一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参考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尊敬的老先生,您不怕千里旅途的劳顿而来见我,可有对我的国家很有利的良策吗?”

    孟子答道:“惠王啊,您为什么一开口就必定涉及利益呢?只讲仁和义不就行了吗?国君口口声声说‘用什么来使我的国家获得利益’,大夫贵族口口声声说‘用什么来使我的领地更殷实富庶’,一般老百姓也口口声声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好处’,这样一来,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规模的国家,犯上杀死国君的,必定是那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规模的国家,犯上杀死国君的,必定是那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以千取万,以百取千,不能说不多。如果把利益放在首位,不夺取就永远不会满足。从来没有崇尚‘仁’的人会做出遗弃父母的事,也从来没有奉信‘义’的人会做出不忠诚君主的事。惠王您只提倡‘仁’和‘义’就行了,为什么张口闭口都谈利益呢?”

    二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糜、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参考译文:孟子去拜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看着那些奔跑飞翔的鸟兽,惬意地问道:“德高望重的人也喜欢享受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道:“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具有享受这样一种快乐的素质,没有道德的人,即使有这种愉快也是无法享受的呵!譬如,《诗经大雅灵台》里说:‘刚开始构筑灵台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劳作,大家同心协力,努力奋斗,没费多少时日便大功告成。王说不要心急,老百姓却更卖力地干活。王到鹿苑里去,看到了母鹿安详地憩息着,鲜肥光洁,白色的鸟儿羽毛秀丽。王在灵沼边上,看见满池子的鱼跳跃游弋。’这说明周文王虽然利用广大群众的力量来建构高台深池,而老百姓却非常高兴,将建筑的高台称为灵台,将挖掘的深池称为灵池,并且还很为文王拥有许多野兽而高兴。这是因为周文王愿意与百姓一道快乐,所以他就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之相反,《尚书汤誓》中记载了老百姓憎恨夏桀的怨歌;‘太阳(夏桀以太阳自譬,曾说太阳什么时候消亡,我才什么时候死去——译注)呵,你什么时候毁灭呢?我们情愿跟你一道去死!’ 夏桀作为一国之王,竟然使广大人民怨恨到不想再活下去的地步。那他即使拥有高台深池,奇禽异兽,又怎么可能独自享受而不受影响呢?”

    四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参考译文:梁惠王对孟子说道:“我这个平庸的人非常高兴得到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和锋利的刀杀人,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没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

    “用刀杀人和施行暴政而置民于死地,这两者比较起来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孟子又反问道。“没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

    孟子于是指出:“现在您厨房里搁满鲜肥的肉,马圈中有许多骠悍健壮的马,但老百姓却面带饥色,许多人因饥饿而暴尸野外:这实质上是在上位的人任由禽兽去吃人啊!兽类自相残杀,人类尚且觉得可憎,而主持政治做老百姓父母官的,却不能避免任由禽兽去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第一个制造土偶木偶用来殉葬的人,真该断子绝孙呵!’就是因为‘俑’很象人形却用来殉葬,(以至于后来发展成殉葬活人的坏风尚。用人形的‘俑’殉葬都使孔子如此愤慨,)又怎么可以使那些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提示:这三章可作为《寡人之于国也》的助读材料。第一章孟子初次谒见梁惠王,便直陈言利之害,仁义乃治国安邦的万全良策。本着国家利益这一前提,谈“仁政”之策,使得看起来迂阔不实的安政之策有了现实这一土壤的安托便显得切实之行了。第二章孟子引经据典,通过文王与百姓同乐和夏桀远民独乐的对比,极言仁政之利,讽劝梁惠王施行仁政,与民同乐。第四章梁惠王虚心接受指教。在前三章不断的交流沟通中,梁惠王颇为孟子所言动心,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仁政之策。孟子直陈当前弊政,言辞锋利,与《寡人之于国也》末段相承。注意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对“始作俑者”这一成语的理解。

    国学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并能够恰当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注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

    3、初步感悟文中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的朗读。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能够初步了解赏析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引入课题: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上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今天我们再去荷兰去体验一下,看看那里的乡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

    2、出示图片:你都看到了哪些荷兰的美景?

    3、板书课题:牧场之国。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合作。我出示了相关的图片,这样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激发对新知识学习、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句段训练,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也能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在文中自由识记生字。

    3、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自由练习后指名领读。

    镶嵌,骏马,牲畜,公爵,舒缓平稳,悠然自得,默默无言

    膘肥体壮,仪态端庄,辽阔无垠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此环节中可以使各个水平的学生在读书方面落实到位。因此,在该环节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已学知识去初步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师生正音,并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概括每段段意。

    3、课件出示。

    4、小组合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难点,学生往往分不清复述课文与之的不同之处。因此在学生能够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难度相对便降低了。在三人小组合作过程中,也给予后进生说话的机会和模仿的范例,提升答案的正确度。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细细体会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荷兰,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A、学生齐读,通过读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B、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作者是围绕着哪个方面来介绍荷兰的呢?

    C、那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开头方式,整体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也为后文的理解做好铺垫。并且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为习作积累素材,打好基础。】

    2、导学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A、出示自学提纲:

    (1)、熟读课文第2、3、4、5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把原因标注在旁边。

    (2)、练习朗读这些语句。

    (3)、小组三人交流。

    3、自由汇报,重点句子加以讲读。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一句是对前面具体地描写了牛群活动的场面总括,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和谐。

    (4)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出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4、这些句子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好处呢?

    5、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A、个别读。

    B、教师范读。

    C、汇报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所感受的基础上在进行朗读指导,而且朗读对于中年级学生也是重要训练点,因此朗读训练呈阶梯式展开,使训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动物们是自由的、荷兰的夜晚是宁静的)

    7、教师板书。

    8、你喜欢的句子中除了描写动物的,还有描写哪些方面的?(景色描写)

    (五)、感悟写作特色、方法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总分)

    2、每个自然段的结构特点呢?(有分、总还有总、分)

    3、那我们在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4、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以及做到详略得当:荷兰的动物只有作者介绍的这几种吗?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几种动物呢?作者在描写的时候是如何分配的?

    5、是呀!这些动物只是荷兰的代表:

    当作者看得到多色的花牛在自由自在生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看到那成群的骏马在原野上驰骋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看到那成群的羊、猪、鸡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感受到挤牛奶、运牛奶后宁静的夜晚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突破本课难点: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四次)

    7、为什么会出现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优美篇章进行写作指导,以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荷兰的乡间风光,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享受了安静的夜晚。同时也了解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希望我们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我们所见到迷人景色。

    六、教学板书

    22、牧场之国

    多色的花牛

    成群的骏马,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猪、鸡群,安静

    挤牛奶、运牛奶

    国学课件【篇4】

    1、 学习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4、 形象生动的说明;

    5、 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

    6、 运用多媒体教学;

    7、 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8、 课时安排:一教时

    一、 解释标题,导入新课

    1、 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

    2、 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3、 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二、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嬉(xī)戏 憨(hān)态可掬(jǖ) 濒(bīn)危 璀璨(cuǐ càn)

    邛崃(qióng lái) 浩瀚(hàn) 栖(qī)息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 繁衍(yǎn)

    三、 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 文章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的?

    2、 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

    3、 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明确:

    1、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

    2、 外形特点: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3、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已的观点。

    四、 讨论题:

    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以及你课外查阅资料的结果,请你谈谈 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五、布置作业: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及参考有关资料,写一篇保护大熊猫的文章。

    国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二、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这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3)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4)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旌

    四、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1)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查找、概括。

    (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3)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2、局部探究。

    (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①学生齐读第四、五段。

    ②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唐朝张嘉贞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NFEAF?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2)请同学独立分析第六、七、八段。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13世纪就闻名于世,受马可波罗的盛赞表明其成就突出。

    3、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五、延伸拓展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98引自《辞海》对卢沟桥介绍的文字,然后与课文相比,多了哪些内容?是否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

    学生明确:《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师总结: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六、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延伸拓展,便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展示赵州桥的示意图,小组评议,选出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

    二、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1、学生阅读上文,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

    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图片显示: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五、课堂练习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竹子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

    3、选四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1)说明对象是竹子。

    (2)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圆、粗、魁梧、高大。

    (3)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4)“在我国”三个字准确地指出“竹子有250个成员”的范围,使句意更准确;去掉后,会使人误认为全世界只有250个品种,与客观事实不符。

    六、布置作业

    1、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

    2、阅读课本P98陈寿儒的《夜宿卢沟》,思考以下问题:

    (1)《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什么?

    (2)它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观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

    (2)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落到卢沟桥本身,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这与课文里基本上是平实的介绍大不相同。

    国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10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一10)。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活动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公园里的小动物想请我们去玩,你们高兴不高兴?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带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动物园听动物们说,它们最想看你们把数与实物配对的本领,瞧,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礼物(信封)。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1.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再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动脑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3.哟.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一封信,先看清信封上是几个图形就放几的数卡,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

    2.教师个别辅导。(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3.幼儿互相交流、检查。(说说信封上是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4.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得对不对,如不对帮助纠正。)5.奖励每人一颗五角星。

    四、游戏:送信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4.全体幼儿随音乐《逛公园》,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对周围的一切环境和物品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喜欢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比如一张彩色的小纸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连一根短短毛线头也会成为他们喜欢玩的物品。总喜欢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还要与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羡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会跑到老师的跟前告状: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状是经常性的行为,他们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几次的来到老师的面前,直到老师出面解决,没收小朋友的东西为止。

    在操场上活动或者是课上,他们会将看到的东西,如整理时丢落的小积木,玩具,纽扣,小朋友家中带来的东西等物品捡起来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把小朋友拿过来的东西不理睬,幼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跟老师说,马上处理的话就防碍活动的开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让幼儿觉得老师太不当回事,那只能课后或者活动接束时再做处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捡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动完后再进一步的处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不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处理没有用的物品,这样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又不会打扰到正常教学活动。

    我的口袋就成为了专装幼儿小东西的场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觉得特不顺,好象缺了什么。

    当然我的口袋也不是专门装小朋友捡到的物品,里面也会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儿感冒的多发季节,孩子们的鼻涕不断,我就会从口袋中拿出柔软的纸巾,让孩子们把鼻涕擦干净;做数学练习时当一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时,我就会递上橡皮,让小朋友及时改正错误;教学活动中,为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时突然的跳出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孩子们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宝宝会将家中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有的从家中带了食品,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的拿出来品尝,带得多的会给好朋友分享。口袋中还有好多。有的会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弹珠、夹针等,我们发现立即处理。还有的会带钱,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发现一块带硬币等,一经发现我们都会没收,暂时由老师保管,来接送的时候给他们的父母,提醒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会把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告诉小朋友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会越来越少了到没有,大家以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每一个细节。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细微处才能见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在教师宽容、欣赏、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发展。

    国学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

    2、能力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能够体会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标

    (1)从孟子的言行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

    (2)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3、重点字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归纳;

    4、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辩,站在现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点拨教学法。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1、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 2、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去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吧。

    (三)、熟读课文

    1、教师泛读,学生注意听字音。 2、学生齐读全文。

    3、教师纠正、强调易读错字音。

    (四)疏通文意

    1、学生轮流先朗读后翻译,一人一句。

    2、教师点拨,依据课文注释强调重难点字词以及语法。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语法知识】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五)、理清文章思路

    1、指出连接全文层次的三个关键句。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2、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进行划分

    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3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67)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内容,归纳本文重点语法知识,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魅力。

    (一)师生共同分析课文

    1、分析第一部分 (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2)师生问答

    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

    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2、分析第二部分

    (1)选一学生朗读2、3、4段。

    (2)师生问答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思考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请一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3、分析第三部分

    (1)请一学生朗读5、6、7段 (2)师生问答

    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张。那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思考。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学生找出三组排比句回答)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明确:“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提问: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要求学生找出排比句,进行回答)

    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四组排比句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二)请学生归纳孟子的“仁政”思想。

    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四)、课堂小结

    千年前的孟子的政治言论在我们今天仍然适用,而且光芒四射。怪不得几千年来,孟都受到众人的膜拜,我们还尊称其为“亚圣”。让我们怀着对孟子的崇拜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其思想内涵。

    (五)布置作业

    思考:孟子关于治国的言论,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与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异同?

    教学反思:

    学生反馈:

    最新七色花课件(集锦7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细节方能做好课堂教学。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七色花课件”相关内容敬请查看,这些文件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对你的研究和工作有所帮助!

    七色花课件 篇1

    一、活动背景:

    《七色花》作为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活动是再合适不过了。活动围绕珍妮的这朵神气的七色花展开,让孩子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世界里,在理解故事内容,会说故事里典型的句子之后,再去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尝试着让孩子们去幻想自己也拥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课堂片段及反思

    片段(一)认识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请幼儿数一数小姑娘珍妮的这朵花有几个花瓣,都是什么颜色的?所以叫做“七色花”。

    2、这朵七色花,如果每片花瓣都能帮助珍妮实现一个愿望的话,那么这朵七色花能实现几个愿望呢?

    (效果分析:上周的活动中,在对七彩光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孩子们对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并不陌生了。很简单地认识了七色花的七种颜色,并很顺利的说出了七片花瓣可以实现七个愿望。)

    片段(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珍妮的话

    1、听故事1~2段,好神奇的七色花珍妮是哪来的呢?带着问题听故事前面两段。

    2、提问:珍妮的这朵七色花是哪来的呢?

    3、珍妮有了这朵七色花,她会去实现什么愿望呢?听故事3~13段。

    4、根据幼儿的回答,摘下一片花瓣,并学说珍妮的话。(孩子说到后面的几片花瓣可以让他们说出“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让……”的句式)

    ①红花瓣:“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送我回去。”

    ②黄花瓣:“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让花瓶像原来一样。”

    ③蓝花瓣:“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让我到最高的山上去。”

    ④绿花瓣:“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让我回到花园里去。”

    ⑤青花瓣:“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把所有的玩具都给我。”

    ⑥紫花瓣:“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让玩具都回去。”

    ⑦橙花瓣:“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让坐在轮椅上的小朋友健康起来。”

    (效果分析:可能是中间一段内容太多的原因,孩子们记不太住故事里的内容,也似乎听的有点不耐烦,缺少倾听这个好习惯在这个时候暴露无遗。当我讲完开始提问时,举起的手寥寥无几,真是少的可怜啊。大多数的孩子已经沉浸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了。还好的是,有几个孩子还记得最后一片花瓣实现的愿望。于是,我只好从橙花瓣开始入手了。接下来我问孩子们,除了橙花瓣实现的愿望之外,还有什么颜色的花瓣也实现了珍妮的愿望呢?结果答案只是“红花瓣,飞喽……!”“高山上去……”“花瓶打碎了……”我可以理解孩子们的回答,首先因为这段可能真的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是有点长,其次就是孩子们的倾听能力有待加强。他们不记得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只记得了故事里一句话,几个词。)

    5、珍妮实现了几个愿望?再把这七个愿望听一听,幼儿跟着老师说珍妮的话。

    (效果分析:在第二次听3~13段,我采用了边拿花瓣,孩子边跟说的方式。效果不是很明显,我应该用上PPT图片与七种颜色的花瓣相对应,这样孩子应该会更直观的学说和记忆。)

    6、完整欣赏故事《七色花》

    7、重点引导哪片花瓣实现的愿望最好,为什么?

    (效果分析:在这一环节,一开始孩子似乎都很难答到最后一片橙花瓣上去。我后来又做了引导,哪片花瓣帮助到了人?有些听得仔细的孩子就明白了,是橙花瓣。)

    片段(三)想象自己拥有七色花

    1、听录音《七色花》,边听边思考这是一朵怎样的花?

    (效果分析:问题这是一朵怎么样的花,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答出是一朵神奇的、漂亮、美丽的花,经过我的引导之后,七色花能帮助坐在轮椅上的小朋友健康,它是一朵怎么样的花之后,有些孩子答出了这是一朵帮助别人的花。)

    2、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最想实现什么愿望?具体说说用什么花瓣干什么事。

    3、用珍妮的话:“飞喽,飞喽,小花瓣,请你让……”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效果分析:孩子的愿望一开始大多都跟好吃的、好玩的联系在一起,后来我引导他们神奇的七色花还可以帮助人呢,你要怎么用七色花帮助人之后,就发散了孩子的思维,往“帮助他人”那里过渡了。)

    课后反思:在备课时,我运用了分、分、总的表述方式,对语言活动《七色花》进行了分段教学。但是活动下来,我发现最重要的片段(二)出现了问题。孩子们对七片花瓣实现的愿望认识、掌握的不够。原因在于3~13段太长,孩子们听的没味道了。更重要的是我班孩子的倾听能力较差,特别是故事。我应该把3~13段再进行分段,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倾听效率。再在理解、讲述每片花瓣的时候加上图片的帮助,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所以,我发现无论是什么活动,特别是语言活动,孩子的认真、有效的倾听对整个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不然就回形成一层接一层恶性循环。故事没听到,举手发言就没了,课堂变得都是孩子自娱自乐的讲话声,故事的理解、学说也自然而然的变得十分困难。

    七色花课件 篇2

    设计意图:

    一次性纸杯手工制作,是手工制作中利用很多的,而且纸杯手工制作出的小物品大都非常可爱,因此设计了手工活动《七色花》,生活中的出色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仔细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的美丽。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剪、涂色的方法制作七色花。

    2、通过观察范例、示范讲授,练习使用剪刀剪直线,和练习涂色的方法。

    3、能够较为独立地完成制作过程,锻炼动手操纵能力。

    二、活动预备:

    用过的一次性纸杯若干并在纸杯上均匀画7条线、剪刀、不同色彩的蜡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范例,引发幼儿的爱好。

    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一朵漂亮的七色花。你们知道它是用甚么制作的吗?仔细看一看。(纸杯)原来是用纸杯作的,你们想用纸杯做漂亮的七色花吗?

    2、老师示范制作过程。

    (1)仔细看看纸杯上有甚么?(线)我们用小剪刀沿画好的黑线剪直线,一直剪到接近纸杯底部为止。

    (2)剪完7条直线后,将剪好的每一个“花瓣”向外展开。然后用蜡笔在花瓣上涂上不同的色彩。

    (3)纸杯的下面(底部)是七色花的花心,也能够涂上好看的色彩。

    3、孩子动手制作,老师给与必要的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完成制作。

    4、讲评: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七色花贴在事前画好的花园里)花园里有很多的七色花漂亮吗?

    活动反思

    《七色花》主要是练习剪和涂色的方法。的技能,这次手工制作比较难,我们的孩子在看完教师操纵后,还得在剪中学习。活动结束后,看到孩子的“七色花”作品,让我发现孩子们的能干。原来孩子们不但是好学乐学的,而且还是会学习的。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努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建构的学习,使他们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

    七色花课件 篇3

    《七色花》主要围绕珍妮的这朵神气的七色花展开,让学生在在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下面是《七色花》教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引出课题,让学生想象,说说你觉得七色花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教师准备的七色花,告诉他们这不是一朵普通的花,它非常的神奇,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它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

    (一)欣赏故事。分段理解。告诉学生要认真倾听,比比谁的习惯最好。

    (二)师生交流理解故事内容。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珍妮是怎样得到七色花的?

    2、七色花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神奇之处?

    3、这真是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每撕一片花瓣,就能实现一个愿望。珍妮都实现了那些愿望?你觉得哪个愿望实现的最有意义?为什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你们发现了吗珍妮每次要实现愿望的时候都是怎么说的?

    (三)语言练习:你能不能模仿珍妮说一说你想实现的愿望?(拿着教师准备的七色花的花瓣,练习用“飞呀、飞呀、小花瓣哟……”说话)

    大家都说得真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把你认为珍妮做得不对的或者你十分欣赏珍妮的地方都拿来说一说。

    四、延伸环节:

    多么神奇的七色花呀,要是我们也能拥有一朵,那该多好啊!假如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属于你,你想用七色花实现什么愿望,找学生说……

    七色花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传说中有一种花,它的花瓣有七种颜色,每一片花瓣都能满足你的一个愿望,谁能得到它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花的名字就叫七色花。

    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有个小女孩得到了七色花,她都用它做了些什么呢?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请你快速默读,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划出生字词,并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要求会读的字中,“眨,吵,持,秩,剩”是翘舌音,“碎”是平舌音。“卷”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三声,要求认识的字中,“撕,残”是平舌音,“瞬”是翘舌音,“零,僵,拢”是后鼻音。)

    三、学习1—10段。

    1、学生自读1—10段,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珍妮的七色花是怎么来的?(能说清珍妮怎么弄丢了自己的面包圈,怎么碰到老婆婆的,以及七色花有什么特点即可。)

    四、书写生字。

    (要求会写的字中。“序”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中间的“予”要写得饱满。“卷,票”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在指导书写的时候,要让学生独立观察,注意汉字结构特点。)

    1、看今天要写的字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20、七色花

    丢了面包圈得到七色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指名认读。

    2、默读1—10自然段,说说前面这段课文讲了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珍妮用七色花做了些什么?(前六片花瓣主要是用在珍妮为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上。在这六次使用七色花的过程中,珍妮有过快乐,也有过烦恼。在使用第七片花瓣的时候,她慎重了,最后把花瓣用在了那个小男孩身上,使小男孩得到了健康,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在文中勾画,然后交流。

    3、学生讨论:让珍妮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是哪片花瓣?小组内推选同学在全班发言。(理解句子“珍妮想:要让小男孩能够走路!于是,她小心翼翼的撕下最后一片青色的换班,扔出去,“飞吧,飞吧!让这个小南海健康起来吧。”这段对珍妮的心理,动作,神情,语言的鸟写,表现了她的美好愿望和善良天性。“小心翼翼”一词的运用,使得珍妮虔诚,认真,仔细,慎重的心态和神情跃然纸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遇事应该先为别人着想。)

    教师总结:小珍妮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也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三、巩固拓展。

    1、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样用?

    2、我们周围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20、七色花六片花瓣

    满足自己的愿望

    第七片花瓣帮助小男孩帮助他人最快乐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故事情节很强的课文,通过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的多种情境创设,使学生入情入境,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许愿时说得七句话诵读感悟,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阅读,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活形象。

    七色花课件 篇5

    活动的思考:

    每当上语言活动的时候小朋友倾听的能力很好就是表达不够理想,有的孩子是知道也不愿意举手回答。于是我们商量活动中让孩子有多讲的机会,老师只是辅助的。看图说话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七色花中每种颜色都有一个故事,叙述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符合现在开展的主题,于是我们目光就锁定在这个活动中。为的是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名称:

    《七色花》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2、积极仿编故事,乐意与同伴共同讲述,并尝试用符号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自制的七色花一朵、故事情景图片及故事磁带。

    2、人手一份一片青色花瓣、记号笔。

    活动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花)看仔细哦,这是一朵?(彩色的花)

    ——(呈现字卡)它有七种像彩虹一样的颜色的花瓣,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色花”,它不但漂亮,还很神奇呢!神奇在哪里?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七色花”。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倾听故事,幼儿讨论

    ——观察大范画,提问:珍妮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页码标识解读,图画与故事一一对应)

    ——珍妮迷路了、面包圈也丢了,珍妮先用了一片黄花瓣说了一个魔咒,你们猜她用黄花瓣实现了什么愿望呢?

    ――老师讲述故事,并强调那句好听的话。(们一起来学学里面好听的话,大家一起说说看,个别幼儿说,分组说)

    ――谁来扮演老奶奶,谁来扮演小姑娘学学她们好听的话。

    2、分组阅读,理解故事

    ——珍妮回到家后又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在我请三个小朋友一组到后面的桌子上去仔细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她用花瓣实现了什么愿望?

    ——小朋友说的时候要用刚才学过的好听的声音来说,等会我请你们组的代表来说。

    3、分享交流(用小铃或拍手让他们知道回来也可以)

    ——好了的小朋友先回到座位上,我请他们组先来介绍。(注意页码)

    ——我们跟着他用好听的声音也来说说。接下去谁愿意来说说你们的。

    ——除了这些事情,还剩下最后一片青花瓣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你们猜猜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帮助小男孩,她的心情怎么样啊?——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4、完整欣赏、幼儿讨论

    ——我们刚刚说了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边看图片,边听听是不是这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你们发现了吗?图画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书)是书吗?

    ——书应该有封底和封面现在有吗?那我们请下次去美工区的小朋友帮我们设计一张美丽的封面和封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它放在语言角分享了。

    ——那在这本书中珍妮的这七个愿望中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呢?为什么?

    ——第七片花瓣珍妮用来帮助了别人,别人得到了快乐,我们也同样得到了快乐,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老师也喜欢这朵,因为帮助别人很快乐。

    三、迁移想象

    ——故事里的珍妮用第七片花瓣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假如你有一片青花瓣,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呢?

    ——上次我们大带小活动,去帮弟弟妹妹你们心情怎么样?可以在这张青花瓣上记录下来,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弟弟矮点,我们哥哥们个子高点。

    ——你认为他这样做,好吗?

    ——大家说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和好朋友商量一下,还有哪些有意义的事情,请你来说说。

    四、制作表达

    ——现在我们把自己说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贴在这张纸上,也放在我们的图书里,这样就又可以讲很多很多故事了。

    活动后的反思:

    1、班里有一位幼儿听过这故事,所以在教师让幼儿猜一猜这朵七色花有什么神奇的地方的时候,他马上就说出来了,然后教师就顺着开始讲故事了。

    2、幼儿都能理解故事,知道最后一片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的花瓣才能给人带来快乐,但是画的时候幼儿更多的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的,只有2个幼儿是画下了要帮助人的愿望。

    3、环境材料的选择上:材料的选择上连环画是故事的重要材料所以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页码、边框、还有图画的张数,几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方便幼儿理解故事。材料的取用摆放,由于是最后集体去绘画所以材料都准备在桌上,为幼儿已经准备好,而且是就近原则,老师可以一个人完成,小朋友也可以节省时间。但是活动中准备的磁带和自制图书上的内容有点出入,会影响到幼儿看图片的专注度。

    七色花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小姑娘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难点:运用幻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朵七色花,七片花瓣。轻音乐《莫扎特-睡吧小宝贝》。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美丽可爱的花朵,它们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清新秀丽,有的香气袭人,有的冷幽淡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朵神奇而又美丽的花朵,它的名字叫七色花。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花名你最想知道什么?(指生答)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现在老师要检测这些字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

    珍妮、橙色、撕下、歌谣、摔碎、旋风、堵塞、板凳、跛子、健康、随便、仔细、东张西望

    三、全班交流,理解内容。

    1.同学们你们知道故这篇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吗?

    2.请你再读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话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试着说一说。

    (小姑娘珍妮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它可以满足人的愿望,于是小姑娘就用它做了七件事。课文主要讲珍妮意外地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的事。)

    3.谁能来汇报?(指生答)

    篇幅这么长的文章,你只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白了。你值得得到老师的赞扬。

    4.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七色花是什么样子的?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指名答(老婆婆把一朵有着黄、红、蓝、绿、橙、紫和青七片彩色花瓣的花送给珍妮。)

    同学们你们说这朵七色花漂亮么?请你练习读一读。谁能把它的美丽读出来。

    谁愿意再尝试?

    5.恩,好一朵美丽的七色花。七色花不仅美丽,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神奇)真会读书!

    你从哪看出来的?请你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只要……就……)只要……就……能说明什么?(说明这朵花神通广大,不需要什么努力和条件,就能实现任何愿望。)谁能用只要……就……来造句。

    同学们你们有想要得到的东西吗?把你最想实现的梦想填到横线上。自己练习读一读。

    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我要____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也读一读。读出神奇。

    指名3个。(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好神奇男生读----飞吧,飞吧!我要……多神奇的咒语。女生读)

    6.那珍妮到底有哪些愿望呢?细细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珍妮有哪些心愿,用“—”划下来,并把这些愿望写在你们桌上的花瓣上,写1—3片花瓣。教师大屏幕辅助填空()色花瓣帮助珍妮————。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划划—写写—交流),随机引出珍妮的七个心愿:

    黄色花瓣——帮助珍妮回家

    红色花瓣——把打碎的花瓶复原

    蓝色花瓣——带她去北极

    绿色花瓣——让她从北极返回家

    橙色花瓣——来了很多玩具

    紫色花瓣——叫玩具都回去

    青色花瓣——帮助跛腿男孩儿恢复健康

    制成随机板书:(每片花瓣上的愿望由小朋友写,交流后贴到黑板上来)

    7.小朋友,珍妮用七色花瓣实现了七个愿望,你觉得哪一片花瓣实现的愿望最有意义呢?为什么?(指生答)

    8.七色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对最后一片花瓣珍妮格外地珍惜,珍妮说得仔细想想,还要点什么,小朋友们你们想她会想到些什么呢?(指生答)

    9.她想用这仅有的一片花瓣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他人带来一些有意的帮助,我们再来看一看,珍妮的愿望吧,

    课件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让维佳健康起来吧。

    师: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谁还能快乐地读一读.

    指名读(指2到3名)

    珍妮小心翼翼地撕下最后一片青色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让这个小男孩健康起来吧……”

    师:这是珍妮最用心念的一句咒语,请读得轻一些——

    师:这是最后一片珍贵的花瓣,请读得再轻些——

    师: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心愿,来,静下心,深深的吸一口气,读得更轻些——

    师有感情的背诵最后一段:就在那一分钟,小男孩站了起来,同珍妮玩起捉迷藏来了。

    他跑呀,跑呀,珍妮怎么也赶不上!(出示图片)

    师:小男孩快乐吗?仅仅是小男孩的快乐吗?还是谁的快乐?

    师:这是怎样的快乐呀!(回读快乐)

    师:难怪有人说——!出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四、想像延伸,扩展阅读

    过渡:多么神奇的七色花呀,要是我也能拥有一朵,那该多好,同学们,你们想要吗?好,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嘘――听,七色花和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飞来了,小心,合拢双手,拿好了。(出示:七色花)现在,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就属于你了,你想用七色花实现什么愿望,请你写下来。

    生汇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心存美好的愿望,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做,神奇的七色花一定会帮助你们实现的!

    附板书(在花瓣上填内容)

    七色花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2、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一、导入新课。

    传说中有一种花,它的花瓣有七种颜色,每一片花瓣都能满足你的一个愿望,谁能得到它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花的名字就叫七色花。

    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有个小女孩得到了七色花,她都用它做了些什么呢?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请你快速默读,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划出生字词,并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要求会读的字中,“眨,吵,持,秩,剩”是翘舌音,“碎”是平舌音。“卷”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三声,要求认识的字中,“撕,残”是平舌音,“瞬”是翘舌音,“零,僵,拢”是后鼻音。)

    三、学习1—10段。

    1、学生自读1—10段,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珍妮的七色花是怎么来的?(能说清珍妮怎么弄丢了自己的面包圈,怎么碰到老婆婆的,以及七色花有什么特点即可。)

    四、书写生字。

    (要求会写的字中。“序”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中间的“予”要写得饱满。“卷,票”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在指导书写的时候,要让学生独立观察,注意汉字结构特点。)

    1、看今天要写的字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指名认读。

    2、默读1—10自然段,说说前面这段课文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珍妮用七色花做了些什么?(前六片花瓣主要是用在珍妮为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上。在这六次使用七色花的过程中,珍妮有过快乐,也有过烦恼。在使用第七片花瓣的时候,她慎重了,最后把花瓣用在了那个小男孩身上,使小男孩得到了健康,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在文中勾画,然后交流。

    3、学生讨论:让珍妮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是哪片花瓣?小组内推选同学在全班发言。(理解句子“珍妮想:要让小男孩能够走路!于是,她小心翼翼的撕下最后一片青色的换班,扔出去,“飞吧,飞吧!让这个小南海健康起来吧。”这段对珍妮的心理,动作,神情,语言的鸟写,表现了她的美好愿望和善良天性。“小心翼翼”一词的运用,使得珍妮虔诚,认真,仔细,慎重的心态和神情跃然纸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遇事应该先为别人着想。)

    教师总结:小珍妮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也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三、巩固拓展。

    1、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样用?

    2、我们周围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故事情节很强的课文,通过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的多种情境创设,使学生入情入境,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许愿时说得七句话诵读感悟,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阅读,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活形象。

    2023优美课件(经典15篇)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优美课件(经典15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优美课件【篇1】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浑厚感情的抒情文章。就抒情种类而言,本文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作者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它是作者在情绪极度昂奋的时候,所作的一种倾诉、呼告、赞颂或斥责。它的语言浸透了感情,极富褒贬色彩。

    本文用作直接抒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用包含深情的祈使句: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大嫂,请回去吧!这些满含诚恳请求意愿的祈使句子,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亲情关系。

    2、多用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反问句,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一般的陈述句。因而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加强肯定的目的。

    3、多用呼唤式的主谓倒装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在难舍难分的临别时刻,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式来表达。呼唤简短而亲切,真实而感人。再见了,说明惜别;呼唤亲人,突出情深;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珍爱。

    二、间接抒情古语道: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这就是说,不管讲道理,或抒发感情,要通过具体的东西来表现。这种把感情寄寓在具体事物上的表现手法,就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往往表现为比较含蓄、比较深刻。借景、借物、借事都可以进行间接抒情: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用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从而抒发战士对用鲜血和生命为之战斗的人民和土地的深厚感情。◆

    优美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主动参与装饰裙子的活动,体验装饰画的乐趣。

    2、尝试用直线、波浪线、圆圈等图案及不同的颜色进行装饰。

    3、能大胆装饰,学会使用彩笔。

    【活动准备】

    没有图案的裙子纸张,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教师: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我要给她送一件礼物,送什么呢?

    出示花裙子图片。

    教师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裙子?

    请幼儿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见过的裙子。

    二、图片欣赏,感受裙子上的各种花纹及线条的美。

    教师出示裙子图片,让幼儿欣赏每一条裙子的花纹及颜色的美。

    三、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裙子的花纹及装饰特点。

    1、选出有代表性的裙子教师提问:你发现裙子上有哪些线条及颜色?

    2、引导幼儿观察直线、波浪线、圆圈的应用及色彩搭配的效果。

    四、自主装饰裙子,表现裙子的美。

    1、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来装饰裙子。

    2、装饰后请幼儿给裙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3、教师及时指导个别幼儿,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彩笔。

    五、作品展示。

    1、幼儿相互欣赏。

    2、教师集中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优美课件【篇3】

    第一篇:写生画:给喜欢的人画像

    目标: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准备:不同脸型人物的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请幼儿说说你喜欢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

    3.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的脸,再与画册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

    4.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人画一张像,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二、作画。

    1.幼儿开始作画,教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

    2.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说出范画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抓住典型特

    3.征大胆表现。

    三、欣赏。

    1.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2.猜猜你画的是谁。

    第二篇:综合制作:脸谱

    目标: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巧用废旧材料制作脸谱和面具,感受动手的乐趣。

    准备:剪刀、胶水、各种废旧物品、各类干果壳、毛线、棉花、各种豆类、石头等。

    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画册中的脸谱制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不同废旧材料制作脸谱,他是怎么做的。

    2.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脸谱,用来参加我们的脸谱舞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做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二、制作。

    1.幼儿选择各种材料组合制作脸谱,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上的帮助。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2.引导幼儿抓住脸谱的特点,夸张五官的特征,用各种材料给以装饰。

    三、欣赏。

    1.师生共同欣赏。

    2.幼儿戴上自己制作的脸谱参加脸谱舞会。

    第三篇:想象画:快乐的小丑

    目标:鼓励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并用绘画的语言创新美术形象。

    准备:组织幼儿观看马戏录象或麦当劳广告片,注意观察小丑的形象。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看完录象后讨论,小丑长的什么样?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幼儿用绘画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小丑什么样?(如,嘴巴像大香蕉、鼻子上有红色的圆球、眼睛是五角星的等)

    2.如果有一个马戏团想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小丑,你会怎样画小丑?师生共同研究画法,引导幼儿说出要夸张小丑的五官,并加以变化,小丑脸上的色彩要五颜六色。

    3.现在请你快快画出一个快乐的小丑,好去参加今晚的马戏表演。

    二、作画

    1.幼儿展开想象开始绘画,教师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指导。

    2.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教师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装饰画。

    三、讲述

    幼儿讲述画中的故事,教师帮助记录。

    四、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请幼儿讲述或表演自己的画。

    第四篇:主题意愿画:踢毽子

    目标: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各种动作,了解画动态人的方法,为幼儿自由绘画奠定基础。

    准备:活动踢毽子、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教师拿毽子作示范:你们会踢毽子吗?你见过别人踢毽子吗?别人是怎么踢的?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踢毽子的)动作吗?

    2.幼儿细心观察踢毽子人的胳膊和腿的动作,知道人的动作变化的关键在于各关节的两边方向发生了变化。

    3.对照画册中的欣赏作品,模仿人物踢毽子的动作,看谁学的像,感受一下,关节的弯曲方向与所做动作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4.请幼儿自发创造动作,为全班幼儿作示范

    5.欣赏作品《踢毽子》三幅,注意人物神态的变化(如头)有何不同。

    二、作画

    幼儿开始绘画,教师为个别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出示范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画出不同的形态。

    三、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

    第五篇:剪纸游戏:手拉手

    目标:通过剪纸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准备:剪纸的步骤图,剪好的范画若干张。

    过程:

    一、导入

    1.音乐游戏,请幼儿听音乐做操、拉圆圈跳舞作动作。幼儿在游戏中仔细观察游戏中幼儿的动作。

    2.教师选取游戏中幼儿的动作并制成剪纸图案,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3.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的各种姿态,让幼儿自由结伴演示动作姿态。教师示范讲解连接部分。

    4.幼儿自己设计人物姿势,教师根据幼儿的水平提供大小不同的纸。

    二、制作

    幼儿剪出人物相连的图案,教师出示剪纸步骤图及剪好的范画,引导幼儿剪出动、植物的相连图案。

    三、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剪纸作品,办《手拉手》画展。

    第六篇:主题意愿画:人群

    目标:丰富幼儿美术表现经验,鼓励幼儿用遮拦的画法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印象。

    准备;《谁是木头人》游戏,幼儿观察人群;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都来参加,看看谁最棒。

    (游戏中幼儿静止时)

    师:谁能给游戏中的小朋友拍张照片?并对大家说说,你都拍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和**在一起。

    幼2:我看到**站在**的后面。

    师:你能具体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幼1:**的头低着,两只胳臂是弯着的,他的一条腿往前伸,还有一条腿被挡住了,看不见。

    幼2:我只看到**的手往上伸着,他的头昂着,其他部位被挡住了,我看不到。

    师:观察的真仔细,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照出的照片,小朋友们被挡住的地方能够看见吗?今天,我们要给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画个像话的名字叫做人群,什么叫做人群?

    幼:好多的人在一起叫人群。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群?

    幼1:在马路上。

    幼2:在操场上。

    幼3:在超市里

    师:你们能把你们见到的人群画下来吗?咱们比比,谁画的人群最好看。

    二、作画

    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注意画出人物的不同角度,画出被遮挡的人群。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第七篇:写生画:我的老师

    目标: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准备:老师的写生范画一张。

    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发现今天班里的刘老师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1:头上扎了一个小辫,后面头发是披着的。

    幼2:今天的衣服特别好看。

    幼3:今天老师的眼睛变大了。

    师:小朋友们喜欢刘老师吗?用什么办法能把刘老师今天漂亮的样子留下来呢?

    幼1:画下来。

    幼2:用照相机照下来。

    幼3:用彩色笔把刘老师画下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给刘老师画一张写生画,画的名字叫做《我的老师》。看谁观察的最仔细,画出的画最像。请刘老师为小朋友们摆个姿势。(坐在椅子上)

    二、写生绘画

    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写生,教师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绘画。

    优美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喷刷画,激发幼儿对喷刷活动的兴趣。

    2、体验喷刷作品的艺术美。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的彩纸、废旧牙刷、颜料(红、黄、蓝)、抹布、牙签、旧报纸等。

    2、范画两张(图形贴画和喷刷画)。

    3、事前已进行过图形拼贴活动。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贴画和喷刷画,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欣赏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绘制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两幅作品都运用了图形拼贴,内容都是一样的,但其中一幅的背景采用了喷刷方法,而原来的粘贴地方只留下了白色图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好吗?

    2、讲解示范。

    (1)先做好图形拼贴画,拼完后放在画纸上,注意不要贴在纸上。

    (2)运用红、黄、蓝几种颜色搭配,在纸上喷刷背景。

    喷刷方法:可以先喷红色,用一把牙刷蘸上少量的红色,然后牙刷与牙签相互摩擦,红色均匀地喷洒在纸上;再喷黄色或蓝色,但必须等画面上的红色干了以后再进行,注意换颜色时也必须清洗原来蘸有颜料的牙刷和牙签。喷刷颜色的顺序可任意,可以喷三种颜色,也可任选其中两种颜色。

    (3)等背景色干了以后,取下图形彩纸,有彩纸盖着的地方没喷到颜色而形成白色图案。

    3、幼儿练习。

    (1)提醒幼儿喷刷时不能移动画纸和放好的彩纸图形;协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学习喷刷的方法。

    (2)提醒幼儿围好旧报纸后,再进行喷刷,注意保持桌面、画面的整洁。

    4、讲评。

    幼儿相互评价:哪些作品图案优美,色彩漂亮,作品干净。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学生学会创建元件以及使用元件和元件库。一上课,通过播放《生日快乐》动画短片(从网上下载的),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讲解同一个角色多次出现,引出元件的概念。这样学生容易进入教学氛围。

    编辑元件时,需要注意元件的注册点的处理。制作小型动画时,元件的注册点的影响可能不大,一旦动画中角色出现要移动、旋转等动作时,元件的注册点的影响就会出现。让学生注意处理元件的注册点,可以提高学生制作动画的基础。此外,学生容易在编辑好元件后忘记“要回到场景”,这点在教学中经过强调,大部分学生没有犯错,当然,以后编辑比较复杂的动画时可能还会有学生犯这样的错。

    元件库的应用可以提到一些,让学生分类管理元件,多次调用元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优美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观看图片,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气氛,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2、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意愿绘画过年的快乐场景。

    3、激发幼儿向往新年新气象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有关过年热闹气氛的图片、绘画工具、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天气渐渐凉了,转眼呀冬天就要到了,冬天带给小朋友最难忘的是什么呀?(堆雪人、打雪仗、放寒假等)冬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我们就快要过年了。

    师:过年了,小朋友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干些什么呢?(收红包、包饺子、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等)

    二、观看图片,找一找过年印象深刻的愉快场景师:下面呀,就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看一些图片,看看过年了,图片上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做了跟我们一样的事情?(教师根据自己提供的图片简单叙述)示范与创作

    三、示范与创作根据小朋友的意愿,绘画过年的快乐场景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呀过年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收压岁钱,还有放鞭炮了。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把这快乐的时光画下来呢?那就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把!

    师:冬天特别的寒冷,小朋友都带上了暖和的帽子,然后是头,五官。因为点鞭炮的时候是侧着身体的,所以我们要画出侧面的小朋友;手上还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挂着一串长长的鞭炮,我们可以在鞭炮的下面画一些像云一样的形状,这样看起来,鞭炮就像爆炸一样;最后画上腿以及衣服的花纹;还有的小朋友收到了红包非常的高兴,奔跑着向别的小朋友炫耀呢。这个奔跑着的小朋友是正面的,还是一样,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画出正面小朋友的头及五官,奔跑的动作有一点点难度,手跟脚同时张开,手上拿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最后画上衣服的花纹。这样一个放鞭炮一个拿红包的小朋友就画好了。可是呀,我们的画面还不够完整,所以给它添上一些冬天的情景。比如堆雪人、窗花、红灯笼、大大的雪花等。全部都画完之后,就是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四、幼儿完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老师交代作画的要求,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注:构图的完整、颜色的要求、安静作画)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优美课件【篇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鹳雀楼》是连黄口小儿都能够背诵的名诗。作者是唐代略带些神秘色彩的王之涣。说他神秘,是因为这位诗人名气不小,但人们对他的生平却所知不多○1,也因为他现存诗作不足十首却偏偏至少有两三首脍炙人口,皤发垂髫,皆能吟诵。○2比如这首小诗,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许多古代诗歌选本中发现它的身影。

    也许正应了那句熟视无睹的老话,因为我们对这首作品太熟悉了,似乎也就很少有人会对诗歌本身进行一番深入的探究,比如我们不妨一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人在作品中到底希望表达些什么?

    不妨先读一些有关的赏析文字吧。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从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和一登楼的过程,而含义深远,耐人思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的远的哲理。○3

    这是直接把这首诗归入哲理诗的见解。赏析文字中这样赞叹:

    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4

    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5

    《登鹳雀楼》它不仅仅是一首诗,可以让人领略昔日大唐王朝诗人王之涣壮志凌云的胸怀走进他的梦幻世界,和他一起感受世间的苍穹;名而它更像一幅不老的国画:西下夕阳的余晖、奔腾黄河的水流、迭宕起伏的山脉、水天一色的景象。那样富有感染力,那样迷人,让人流连忘返;它也是一坛千年老酒,喝一口品下,醇香四溢回味无穷,陶醉在其中,其乐无穷;更像人生一个前行的座右铭,是自勤勉励,奋发向上,登高望远的一曲华章。○6

    再看看文学史研究专家的意见:

    前两句在辽阔无垠的画面上,以白日运转、河海奔流为生生不息的世界灌注了无限生气。后两句由实入虚,升华为不懈追求、进取不息的感情境界。通篇对偶而不觉其偶,用笔疏朗而气势恢宏。○7

    想想也是,当下许多人不都是这么热中于引用这首诗的后面两句吗?更上一层楼几乎已经成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同义语了。然而,这真的就是我国哲理诗的开山之作吗?没有谁可以告诉我们,作为诗的形象主体,白日和黄河是怎么与诗歌的哲理联系起来的,是用这宏大的景象起兴吗?作者又是为什么无端地发起这样的议论来了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肯耐下心来,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念头去读这首诗,也许就会发现,这哪里是什么哲理诗,分明就是一首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的抒情诗杰作!

    开头两句的句眼是什么?是依字,是入字。太阳那么自在地依偎在大山的怀抱,黄河那么急迫地向着大海奔流,因为那山就是太阳的家,大海就是黄河的家啊!白日与黄河都在昭示着归家的喜悦与激动,也都在强烈地触动着远在边塞的将士们那渴盼着归家的心弦。

    千里目也是个容易唤起读者联想的词汇。目极千里兮伤春心○8家园何在,在千里万里之外,那里也许有鬓发苍苍的双亲在倚闾盼望,那里也许有楼头少妇在殷殷盼望,那里也许有闺中少女在伫立守候,那里也许还有牙牙学语的子女在等待着父亲的归来。边塞的战士何尝不是这样的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啊?欲穷千里目,这正是思乡情的真切流露。目中尽处是青山,家园更在青山外,青山还被暮云遮种种难堪的情怀,都在这欲穷的凝眸之中。于是,更上一层楼,希望能把远在千里之外的家园纳入自己的视野。鹳雀楼啊,这边塞之上高耸的建筑,寄托着多少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依恋和思念!

    王之涣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以恢弘阔大之景和凄恻苍凉之情的结合为基本特色。他的另一首名作《凉州词》,表现边塞将士戍守边关而很少获得朝廷恩泽的隐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而不怒;《登鹳雀楼》则表现了战士们身在边关而心系家园的深情,哀而不伤。从此开始的边塞诗作,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乃至宋代的范仲淹他们,也大抵不脱这样的情感基调。不妨这样说:慷慨报国之情、久戍思归之情和苦境盼恩之情,共同组成了我国古代边塞诗的三大情感主题。而我们对《登鹳雀楼》一诗的解读,似乎一向没有注意到这样的角度。

    把一首抒情诗当成哲理诗来读,这固然也能够得到意外的快乐,但毕竟只能算是误读的享受。如果是老老实实的诗歌鉴赏,我们还是应该尊重作品本身的吧。

    注:

    ○1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唐人靳能作的《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提供了关于王之涣的一些情况。

    ○2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3○4《唐诗鉴赏辞典》陈邦炎文,上海辞书出版社

    ○5《山西文史精华》

    ○6姚建生《鹳雀楼和〈登鹳雀楼〉诗》

    ○7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8《楚辞大招》

    优美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2、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2、谁是最美丽的鸟?谁的样子最奇特?

    3、你知道那些鸟是人类的朋友吗?你想对小鸟说什么?

    优美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觉随音乐起舞的动作感知及对音乐所表现的心情及内容的不同的对比,来感受音乐a 与音乐 b的不同,体验活泼地与抒情地的乐曲风格,了解它们所表现的情绪的异同。

    2 通过对乐曲的内容的想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情绪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点击课件:谁来了?(花仙子)。美丽的花仙子给我们带来两段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不想听一下?

    1 点击音乐a: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表现了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欣赏音乐a。

    2 点击音乐b:这段音乐听起来与音乐a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

    3 小结:音乐a活泼欢快,听起来心情轻松,有种想跳跃的感觉,音乐b优美抒情,比较柔和 音乐a节奏欢快,音乐b节奏缓慢。

    二通过跟随音乐跳舞来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

    1听音乐a我们来跳一下舞,感觉怎么样?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随音乐起舞。教师把幼儿的动作连起来,让幼儿完整跳一遍。

    你们在跳舞的时候心情感觉怎么样?(心情愉快,节奏活泼欢快)

    2同上随音乐b跳一下舞,感觉怎么样? 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随音乐起舞。教师把幼儿的动作连起来,幼儿完整跳一遍。

    三能过分段想象欣赏乐曲所表示的画面来感受乐曲的风格。

    1 想象一下我们怎么样的心情下用音乐a来表示?我们什么时候会心情很高兴? 幼儿自由讲述,表达。

    小结: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有些事使我们心情很高兴的时候,可以用音乐a来表示。 作曲家们就是在很高兴的时候为了表达愉快的心情才创作出这些乐曲的。

    2 音乐a表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快乐的生活,请你猜一下有哪些小动物在于什么快乐的事情?

    教师适当启发:我也来猜一下,是。。。。。。。点击课件。幼儿自由猜想,发表意见。

    3 完整欣赏一遍音乐a (配画面的)。幼儿表达内容。再次欣赏音乐a。

    4 同上想象一下音乐b所表示的画面。用同样的方法启发。

    5 完整欣赏音乐b(配画面的)。

    a 与音乐 b的不同,体验活泼地与抒情地的乐曲风格,了解它们所表现的情绪的异同。

    b 通过对乐曲的内容的想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c 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情绪体验能力。

    6 比较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的差异性(也可说说相同点)。 (音乐a所表现的内容较动,音乐b所表现的内容较静) 再次欣赏音乐b。

    四 选择相应的画面。重点指出画面的配乐不是决对的,如小鱼游可有两种选择,并用不同快慢的动作表示不同的感觉。

    五 完整欣赏音乐a和音乐b(配画面的)。 六和花仙子告别,在音乐声中跳舞结束。

    优美课件【篇9】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1.教材简析:开学已经8周,每一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本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好朋友的面貌特征,并用绘画、剪贴、立体制作等形式表现出来。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并能较真实地进行反映。

    教学准备:教具:人像参考资料、一张对开大小的T板、范作、录音机、带。

    学具: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3.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找朋友:

    录音机播放音乐课刚学过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随音乐在班里找一个好朋友对唱。

    说一说: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的样子,请大家猜猜他是谁。猜对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能猜准?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道理。

    二、发展阶段:

    1、带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进行观察:

    ①有的同学的脸长长的,有的圆圆的,请认为自己是圆脸的同学站起来大家看对不对;再找出其他脸型的同学。

    ②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彼此五官、发型的特点。

    2、再次描述自己好朋友的样子,要把特点抓住。

    3、选一名长相较有特点的同学做模特,引导学生分析他的特点,教师迅速的在黑板上画出。

    4、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既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

    作业要求:画画自己的好朋友的样子,只画脸,画好后剪下来,贴到老师准备的T板上,组成一幅“全家福”。

    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画的要大,注意画的五官协调,表现出对象的特点。

    三、欣赏“全家福”。

    从“全家福”中找一找自己的同学,评出画的最像的,鼓励学生多关心、观察自己的好朋友。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环境整洁和卫生。

    四、课后问题:回去看看书,并动脑思考一下还可以怎样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札记:在进行第一课时“画朋友”时,我向音乐老师借了一盘录音带,上面有一首名为《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歌,请学生随着这首旋律优美、唱词正好是新朋友互作介绍的歌曲找自己最好的新朋友拉起手来跳舞的歌,这样就自然的帮助学生确定了今天要画的对象。在解决怎样整体观察这个难点时,我采用了“对号入座”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了几种典型的脸型,当老师指着某一种脸型时,这种脸型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同学可以评议是谁站错了,他应该与哪一种脸型对应。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头像后,剪下来贴到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T板上,组成一幅“一年级X班全家福”。这种形式学生非常喜欢,画的认真,做的积极,有的学生在准备往T板上贴时,通过与别人的作品相比较发现了自己画的有些小,又赶忙拿回去重画,比老师为他指出缺点时才进行的修改要积极的多。

    优美课件【篇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服装表演,找出服装图案的排列规律,初步运用点、线、图形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用挂历纸做的装饰不同的衣服(有规律的,无规律的,没有图案的)

    2、剪好的小饰物(太阳、蘑菇、花……)

    3、幼儿操作材料。

    4、胶水、油画棒、头饰、磁带。

    三、活动过程:

    1、 小动物服装表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小动物要举行服装比赛,请小朋友们来当评委!

    2、 引导幼儿找出服装装饰规律,教师师范装饰

    他们的衣服谁的最漂亮?(小兔的最漂亮)那些地方最漂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形状,颜色都一样,排列有规律很整齐)

    小鸭的为什么不漂亮?我们来帮帮它吧!你会用什么图形装饰?

    3、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小朋友们帮小动物把衣服变漂亮了,他们真高兴,请小朋友们也去参加服装比赛!幼儿分组操作,一组粘贴,一组画装饰物。提醒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和排列的规律

    四、幼儿作品展评:

    幼儿穿装饰好的服装随音乐进行服装表演。

    活动反思:

    对此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制作衣服简单易学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对于一些幼儿的引导还不够,她们除了能画一些老师画过的一些图案,没有进行自我创造。教师可以多画一些图案供他们参考。

    优美课件【篇11】

    目标:

    1.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理解和掌散文内容 。

    2.体验作品中不同的情感:悲伤和快乐的情感。

    3.培养幼儿舍己救人和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

    4.培养幼儿有感情的朗诵。

    教学准备:

    大型活动图片一张(画一幅大的山水画里面有水、一簇簇的鲜花、草地、还有一棵大树大、小蜜蜂、风、小树叶、要做成活动的可以根据内容自由活动)、录音机、抒情音乐。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

    教学难点: 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㈠.第一遍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1.猜谜语引出主体小树叶并出示一片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2.设计悬念提问;小树叶会说话吗?

    幼儿:不会。

    教师:风吹树叶摇晃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小树叶在说话呢。听小树叶在说话呢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第一遍。

    3.根据散文诗内容提问:

    (1).诗里有几个好朋友,你最喜欢的是谁?

    (2).有一天谁告诉小树叶一件事情?

    (3).小树叶听到后怎么做的?

    (4).它是怎么救小蜜蜂的?小蜜蜂得救了么?

    4.教师小结,告诉幼儿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诗、名字、并请幼儿参观小树叶的家。

    ㈡.插入教具再次朗诵。并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

    1.教师一边操作教具一边朗诵第二遍。

    2.逐句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

    3.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受散文诗。

    4.分角色朗诵。

    ㈢.启发幼儿产生想象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

    优美课件【篇12】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有趣的翻翻书》

    活动目标:

    1、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图形进行大胆添画。

    2、能有兴趣地完成翻翻书的制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翻翻书一本、空白的翻翻书一本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出示画有长方形的一页翻翻书,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翻翻书,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什么形状?请你们猜猜老师会用这个长方形画什么"(幼儿大胆猜测)

    二、教师展示自制的翻翻书,幼儿欣赏,感受翻翻书"由局部变整体"的特点提问:看看里面到底画了什么?(幼儿逐页欣赏)你发现翻翻书有什么秘密?(了解翻翻书的特点:上面不变,下面变,)提醒幼儿:上面的图案是不能添画的。

    三、幼儿尝试添画,制作翻翻书

    出示画有三角形的翻翻书提问:老师用长方形变出了四种不同的图形,你们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图形,这是什么?你能用三角形变出什么来?(幼儿想象并请个别幼儿上来添画,幼儿添画时,教师注意及时提醒不能添画在共有的部分上)

    四、幼儿自制翻翻书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不一样的翻翻书,请你也来变一变,每一页都要变出不一样的东西,已有的图形上不能进行添画(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添画2-4种)

    2、幼儿自主添画,制作翻翻书,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展示幼儿作品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翻翻书,教师及时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感。

    2、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翻翻书。

    优美课件【篇1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杜甫764年初夏在成都草堂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周围的风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也叫黄莺,羽毛黄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鸣就是叫。翠是新绿。第一句是说,新绿的柳枝上有一对黄鹂在欢唱。草堂周围多柳,鸟儿成双成对,喜庆而又富有生机。白鹭也是一种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青天,蔚蓝色的天空。第二句是说,一行白鹭在万里晴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两句诗,先写眼前,再写天上,由近及远,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千秋雪,因岭上的积雪终年不化,故称。诗人凭窗远眺,岷山的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颇为壮观。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宁静而安详。泊,停泊。东吴,指长江下游,现在江苏一带。船只沿着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畅行千里,令人振奋。千秋雪是从时间上来说的,万里船是从空间上来讲的,景色既美又壮阔。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优美课件【篇14】

    活动内容:

    画石头路(重点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⒈以画满全纸的彩色圆形和椭圆形来表现石头路的局部。

    ⒉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

    ⒊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幼儿作画的油画棒。

    ⒉白色小路操作纸每人一张。

    ⒊倾听过故事《五彩石头路》。

    活动过程:

    ㈠导入,圆圆的彩色石头来铺路

    ⒈故事《五彩石头路》中兔弟弟和兔姐姐给松鼠大婶铺了一条彩色的石头路,漂亮吗?石头是什么样的?

    ⒉彩色的石头真漂亮,圆圆的鹅卵石很光滑,走上去感觉很舒服。我们今天来画一条五彩的石头路。

    ㈡密密的石头铺满路,以画满全纸的彩色圆形和椭圆形来表现石头路的局部

    ⒈教师示范画椭圆形的石头,提醒幼儿画封闭圆时尽可能画得圆一些。

    ⒉请个别幼儿尝试绘画圆形、椭圆形石头。

    ⒊我们要让石头铺满路,这样的路走起来特别舒服,也好看。引导幼儿在白纸上画满大大小小的圆形、椭圆形石头。

    ⒋用各种色彩给石头涂色,也可以在一块石头上涂多种颜色。个别幼儿尝试。

    ⒌幼儿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㈢长长的石头路真好看,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⒈我们来把大家的画连起来,变成一条长长的石头路。

    ⒉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幼儿的作品拼接成长长的彩色石头路。

    ⒊欣赏合作完成的石头路,感受成功的喜悦。

    优美课件【篇15】

    活动目标:

    ⒈能根据五官的基本特点,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性地表现人的脸部和五官。

    ⒉体验想象、夸张等作画技巧带来的趣味。

    活动准备:

    ⒈教师示范用纸,画笔。

    ⒉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一页。

    ⒊可以代替五官的物体的图片(表现嘴巴:小船、香蕉。眉毛:云朵、毛毛虫。鼻子:蛋糕、杯子、葫芦。眼睛:足球、瓢虫、星星、蜗牛、豆荚。)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想象,用和五官相似⒓的东西来替代五官作画。

    活动过程:

    一五官像什么。

    ⒈师幼玩“我的五官”游戏。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五官是哪些吗?我们来和五官玩个游戏吧。(教师由慢及快说五官的名称,幼儿指出相应的五官位置。)

    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他们长得有点像我们的五官,你来找找看,它们都像哪个五官。(教师出示图片)

    ⒊除了老师带来的东西,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五官?(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简笔绘画)

    二变了样的五官。

    ⒈你想用哪些有趣的东西变现五官,为什么?

    ⒉老师用小朋友刚才说的东西画成了一张五官图,你看了有什么感觉?(滑稽有趣)⒊你能用有趣的东西变出一张有趣的脸,并把它画下来吗?

    三大家来变脸。

    ⒈幼儿在《美术》第一页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引导幼儿用相似形状来绘画五官。

    ⒉教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发现用于表现五官的东西可以是相关的。如:五官都可以用水果来表现或日用品来表现。

    四奇离古怪的脸。

    ⒈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请其他幼儿说说他们用什么东西表现了五官?这样表现有趣吗?

    ⒉幼儿欣赏其他幼儿的作品,感受每张作品中五官的变形表现手法以及变形绘画的情况。

    最新祝福课件经典7篇


    教案课件不仅涉及到教学步骤,也涉及到教学的课程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环节都需要教案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一些优质的教案课件,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祝福课件”由作者精心打造,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喜爱,并为大家带来帮助!

    祝福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其典型性。

    2、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

    2、正确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人,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理解。但切忌过早地对人物形象加以定论,以免束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教学思路说明】

    一、提前两周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祝福》。教师可提示学生用顺叙的方法编排三幕剧:

    第一幕:初到鲁镇;

    第二幕:再到鲁镇;

    第三幕:悲惨结局。

    中间部分的衔接可用解说词来处理。

    (说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会对此有极浓厚的兴趣,教师宜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自研课文。)

    二、部分学生表演自编的课本剧,全体学生对课本剧情进行评价

    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表演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上。教师要对学生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之处加以分析。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可强求统一。

    (说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做到畅所欲言,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容易,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三、集中讨论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源

    (说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其特定的成长的历程,对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是肤浅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曾遇到有的学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运,并称之为新时代的祥林嫂。这种看法在中学生中有较大的代表性。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位年轻妇女悲剧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为此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局会怎样?

    2、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会如何?

    3、如果没有一个严厉的婆婆,祥林嫂是否会避免悲惨的命运?

    4、如果第二个丈夫没有死在伤寒上,儿子也没有被狼吃掉,祥林嫂是否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5、假如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道理,她是否就会避免被饿死、穷死、冻死的命运?四、布置作业。

    四、作业

    课后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认识。

    (说明: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心得、模糊的认识和零碎的看法加以整理、归纳,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祝福课件(篇2)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彰显团圆,中秋节把教师节撞了个满怀,祝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2. “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今天是教师节,同样也是中秋节,祝老师中秋节快乐,教师节快乐,双重快乐。

    3.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今天是教师节,祝老师能以乐对人生,以笑对考验!

    4.今天是教师节也中秋节,老师,节日快乐!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快乐!

    5.在这特别的日子里,送一份淡淡的清香,为你洒脱缤纷的祝福。老师,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6.中秋节和教师节相遇,双重快乐,祝老师假期快乐,快乐翻倍。

    7.中秋燃灯花随风,灯花随风染明月。中秋节和教师节相遇,谢谢您付出的一切,您辛苦了!

    8.中秋节和教师节相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祝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9.在人月两团圆,普天同庆的日子,遇上中秋节,祝老师教师节、中秋节快乐。

    10.老师是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我们。今天是教师节同样也是中秋节,祝老师中秋快乐,谢谢你的辛勤付出。

    11.月亮难得一日圆,家庭和睦每一天。老师,在这个教师节和中秋节相遇下,祝你身体健康,阖家欢喜。

    12.中秋节+教师节,祝福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桃李满园!

    13.师恩重如山,学生不敢忘,在这个中秋节和教师节相遇的日子里送上一份祝福,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

    14.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您是大树,撑开身体呵护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老师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15.教师节和中秋节相遇,为您送上祝福无限,愿欢乐的歌声时时围绕着,欢乐的笑声永远包裹着,欢乐的年华永远伴随着,时刻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16.您用阳光雨露,哺育我快乐成长;您用浩瀚知识,引领我幸福远航;您用呕心沥血,托起我七彩梦想。祝您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17.中秋节把教师节装了个满怀,在这个双重快乐的日子里,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团团圆圆。

    18.教师节到了!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学生,您是园丁;您把真善美播洒在人类的心田,今天也是中秋节,祝老师中秋节快乐,团团圆圆,家庭和睦。

    19.您是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知识的方向;教师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祝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20.老师给我的是一颗种子,长出硕果累累的未来,您给我的不仅是成绩,也是一种拼搏奋进的能力,在这个中秋节和教师节是同一天的日子里,祝老师节日快乐。

    21.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如斯,五洲学子,六届精英,七(齐)心祝愿,八方好运,九九(久久)健康,十分幸福,中秋节和教师节相遇祝老师节日快乐,双重快乐。

    22.教师节和中秋节将到,祝福早送到:一祝永健康,二祝胃口好,三祝事事顺,四祝效率高,五祝多钞票,六祝不变老,七祝全家好,八祝好运罩,九祝您久久幸福天天笑。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哦!

    23.一生平凡,一世艰辛,默默把知识奉献,您是文明的使者,您是辛勤的园丁,衷心感谢您,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祝老师教师节、中秋节快乐!

    24.三尺讲台是阵地,红黑白笔是武器。起早摸黑勤耕耘,终日忙碌诲学子。教师节和中秋节将到,祝老师节日快乐。

    25.金秋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感恩的季节,老师成了这个季节的主题,祝老师中秋节、教师节快乐。

    26.既是中秋节又是教师节,祝老师健康永团圆、快乐加倍!

    27.送你一个团圆饼,阖家团圆!祝老师中秋节、教师节快乐!

    28.中秋节和教师节是同一天,祝老师双节快乐,花好月圆合家欢,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福课件(篇3)

    设计意图

    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文明的一枚瑰宝。如何将此文化精髓传承下去,让每个孩子心里都种下一颗敬老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选择了利用重阳节进行了爱的教育活动。题材、图片源于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从幼儿兴趣出发,力求通过幼儿身边的小事假发幼儿孝亲敬老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老人对我们的爱。

    2.能力目标: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表达对老人的爱。

    3.情感目标:愿意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孝敬老人的队伍中来。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老人劳动的照片、自己成长的照片、歌曲《把爱传出去》、PPT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

    1.教师通过照片,使幼儿体会成长的阶段过程

    教师宝贝们,你们瞧,这是一个小宝宝刚出生的样子,大屏幕继续播放幼儿成长的阶段。那这么小的宝宝慢慢会怎样,妈妈一直照顾他,如果妈妈上班去了,谁来照顾她?都为他做些什么,让他能够快快长大呢?

    幼儿;幼儿进行猜测并分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对的!妈妈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喂宝宝吃饭,给宝贝洗澡、洗衣服。你瞧,这个宝贝怎么啦?出现宝宝生病的照片,宝宝生病了,这个时候老人们又会宝宝做什么呢?

    幼儿:做饭、为宝宝们喂水喝药!

    教师:他们很辛苦,虽然年纪大了,也不怕苦和累,照顾我们长大,爷爷奶奶为了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很辛苦,但他们却很愿意这样做!为什么?

    幼儿:因为他很爱我们!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说说

    1.教师结合生活提问

    教师:那我们生病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我们,去药店给我们买药、带我们去医院、喂药、给我们林一块儿凉毛巾敷在头上,那他们生病了,你会照顾他们吗?你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

    幼儿讨论:分组讨论,为他唱歌、讲故事……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开心!

    2教师小结:

    你们都很孝顺老人!是我们学习榜样!

    (三)、幼儿观察图片,讲讲图片里的孩子都为妈妈做了什么

    1.看图片,讲故事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都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幼儿: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2.教师小结:

    教师:不错!他们有的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捶背,有的为他们唱歌,有的洗碗,都是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四)制作贺卡

    1.送祝福

    教师:孩子们,重阳节就要到了,那是全天下老人们的节日,来,你来说说你愿意在这一天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什么,送上一句甜甜的祝福吧! 幼儿:祝妈妈身体健康,祝妈妈永远美丽,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永远年轻、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2.集体制作

    教师:宝贝们,重阳节就要到了,下面我们就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代表我们对他们的祝福吧。(播放音乐——把爱传出去,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尊敬老人是我国一至以来的传统美德,家长们为了人孩子们尊敬长辈也呈为他们讲过许多有关爱老、敬老的故事。在中国每个家长都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孝子在前。因此,我们在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开展来一次敬老、爱老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孝敬老人、关爱老人。

    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和劳累,从内心感知他们的辛苦,动过亲子互动做沙拉,来增加孩子们和老人之间的感情。

    祝福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五.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祝福》知困录

    在执教《祝福》一文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一些地方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困惑,并通过思索,对这些困惑产生了一些想法,兹录如下。

    一、鲁四老爷为什么偏偏要骂康有为?

    当我来到鲁四老爷家后,一见面是寒喧,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一段叙述,描写了鲁四老爷的伪善与反动,这种大而化之的理解未尝不可,但它可能掩盖了鲁迅先生的另一层深意。

    《祝福》写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风景依旧(人教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必修)教学参考书》)。按理说,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骂的应该是孙中山,那么为什么鲁四老爷不骂孙中山,偏骂康有为呢?这里鲁迅先生是否另含深意?特别是在康有为之前还加了一个还是,更值得深思。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翻阅了不少资料,但在所有能查阅到的资料中并未查到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论述。经过思考,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他骂的还是康有为确实另有深意。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本来对辛亥革命抱有满腔热情的鲁迅先生困惑了,彷徨了,甚而至于沉默了,当他在别人的启发与感召下,拿起笔来作小说,进行呐喊时(见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他用他力重干钧的笔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总结,这些总结有小说,也有杂文,其中就有《祝福》,所以《祝福》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揭露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并未触及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和封建礼教,尤其农村更是如此。鲁四老爷骂的还是康有为的深意正在于此。

    深意一在于,鲁四老爷骂新党不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骂康有为,说明鲁四不知道如今领导革命的是孙中山,倘若他知道是孙中山,反动透顶的鲁四肯定要骂孙中山的,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领导人是谁,一般人都不知道,可见革命之局限性。

    深意二在于,鲁四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是一个教书的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作为把目标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夏瑜语)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连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革命能不失败吗?

    深意三在于,康有为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后来成了保皇党,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如此的人物,鲁四老爷尚且骂,那更不要说要革皇帝命的孙中山了,可见鲁四老爷之反动的程度。

    二、鲁镇人的看戏心态

    在鲁镇人(包括祥林嫂的同路人)看来,祥林嫂最大的罪过是她是一个回头人(卫老婆子语),尽管她为反抗回头而付出了血的代价。如果说她第一次来鲁镇,大家还允许她做稳奴隶的话,那么她第二次来鲁镇,她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鲁迅语)。

    她第二次到鲁镇后,鲁镇人先是音调和先前不同,笑容总是冷冷的,可是当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传开去,鲁镇人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男人们,女人们,甚至连不大出门的老女人也特意寻来,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泪之后,才满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长,她的悲惨的故事成了鲁镇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里。

    可是,自从和柳妈谈了天后,鲁镇人又发现了新趣味,这一次专在她额上的伤疤了。

    二次来鲁镇的祥林嫂,因再嫁的原因,成了鲁镇人的口香糖,当狼吃阿毛这一片被鲁镇人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无味道之后,就被呸的一口吐在地上,踩在脚下了,然后换上额上的伤疤这一片,重新咀嚼与赏鉴。

    那么如何来描述鲁迅笔下鲁镇人的这种阴暗、残酷的心态呢?笔者给它一个名称看戏心态。

    看戏心态的实质可以这样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从被看者的身上寻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这一切的快乐都是构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

    鲁镇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一年到头没有什么大变化,单是老了些;鲁镇人的生活太乏味了,他们一年到头的日子没有任何变化,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所以鲁镇永远是过新年,旧新年与新新年之间的日子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他们要寻求刺激,寻求乐子,寻求佐料,可恶的是他们的刺激、乐子、佐料全都是构建在祥林嫂钻心的痛苦之上的。

    多么残酷的鲁镇人,多么可恶的阴暗心理,多么丑陋的看戏心态。

    这种看戏心态能不能用看客心态来替代呢?这是不能的。鲁迅先生多次描写了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药》)的看客心态,其特征是精神麻木、爱看热闹。这种特征与看戏心态的特征是大相径庭的,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

    祝福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任务一有人说,鲁四老爷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你怎么看,画出文中描写鲁四老爷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二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和小组讨论,画出出文中描写鲁四婶或者柳妈的文字,并分析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任务三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把结果写在下面。

    任务四在课文中划出两处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并小组讨论其作用。

    任务五讨论课文题目为《祝福》的含义。

    【课下作业】

    阅读全文,请认真思考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任务一①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②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③四叔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④“可恶!然而……。”四叔说。⑤四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是一个封建卫道士,顽固坚持封建礼教,反对一切变革。因为祥林嫂是寡妇而嫌恶,对祥林嫂的婆家绑架祥林嫂非但不反对,反而表示理解。对祥林嫂失去第二个丈夫毫无同情,反而剥夺她参加祭祀的权利。对祥林嫂的祝福时悲惨死去竟然骂其是“谬种”。他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人性,正是他从精神上,进而从物质生活上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他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

    任务二

    ①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②“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是撞坏的吗?”③“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④“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⑤“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⑥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⑦“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⑧“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妈是一个不杀生的善女人,却讥笑祥林嫂的再嫁,并用她的鬼神观念严重威胁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导致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这反映出迷信的鬼神观念也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形式,无知的柳妈也是运用封建礼教逼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

    ①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②“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③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④“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⑤四婶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⑥四婶又慌忙的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⑦“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四婶和四叔一样,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当祥林嫂能干活时,她利用祥林嫂劳动;当祥林嫂丧夫失子后,本已悲伤异常,四婶不但没有安慰,反而和四叔一起,认为祥林嫂是寡妇,不干净,不让她参加祭祀,从而彻底摧垮了祥林嫂的生存愿望,把祥林嫂推向了精神崩溃乃至最后死亡的深渊。四婶和四叔一样,是用封建礼教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任务三

    (1)封建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的网,将祥林嫂捆绑其中,直至窒息而死。婆婆的转卖,大伯的收屋,使祥林嫂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深渊。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寡妇的厌恶,对再嫁寡妇的歧视,则从精神上摧垮了祥林嫂存在的价值。

    (2)另一方面,祥林嫂周围一大群不觉悟的有名无名的群众:短工的麻木、鲁镇群众的奚落、柳妈迷信的精神威胁……他们与祥林嫂同属受压迫剥削的劳动者,然而偏偏信奉“三纲五常”,并用统治阶级的观念审视、责备、折磨祥林嫂,使她处于孤立无缘的地步。

    (3)再者,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她满足于坐稳了奴隶的地位,出逃、抗婚等反叛行为的背后却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她的捐门槛是出自封建父权下的精神恐怖。她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为是非,正是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无情地绞杀了祥林嫂的精神和肉体。

    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的桎梏遍布祥林嫂生活的角角落落,使她没有一点生存的空间。

    任务四(略)

    任务五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祝福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第1段 钝dùn响 幽微 寒暄xuān 第2段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第3段 间jiàn或 乞丐qǐ gài 第10段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第17段 不更gēng事 第20段 谬miù种 第30-31段 淡然 俨yǎn然

    第32段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第34段 颊jiá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 贺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 荸荠bíqí 絮絮xù

    第68、69、72、74段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第79段 敛liǎn

    第83、87段 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赏鉴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第96、98、99、101段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秘 门槛kǎn

    第109段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第112段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

    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 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 xù1.语繁不断貌。 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1.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松树底下|步履蹒跚。也作盘跚。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分析课文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 节 内 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6.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明确: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第1段)和人们忙碌的景象(第2段)。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第1段第2行)“阴暗”的天色,(第2段倒数第9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2段倒数第7行)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第2段倒数第11行)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7.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明确: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8.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

    明确: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9.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春天是什么(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1)春天是什么

    明确:春天是幸福、生机希望的象征。

    (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明确: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明确:探讨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要弄清祥林嫂的死因必须分析一下小说的中人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要弄清她是什么样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从而领会《祝福》的主题。

    在分析情节的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细描: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详尽的描绘。要求从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和铺陈,有如镂金错彩,绮丽华美。但要防止堆砌辞藻的形式主义或忽视艺术概括的自然主义倾向。)

    祝福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3月8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共同的节日。

    2、了解妈妈、老师、阿姨们工作的辛苦,知道他们是劳动者,激发幼儿热爱和尊重他们的感情

    3、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想象力,动手小制作的能力和向妈妈们祝贺节日的准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排练好的歌曲《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舞蹈《只要妈妈笑一笑》

    2、图画纸,蜡笔及做礼物所需要的手工材料。

    3、环境创设:“我的妈妈”把幼儿妈妈的照片布置在教室的四周,并用皱纹纸做好的红花粘贴在“妈妈”的照片前。活动过程1、引出话题教师:小朋友今天特别高兴,并在你们妈妈的照片前挂上大红花,请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因为今天是妈妈、老师、阿姨们的节日。)

    教师:对,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接着教师简要介绍三八节的由来和我国妇女的光荣传统。)既然是小朋友们祝贺节日,那就只能按你们的意愿来活动吧。

    2、介绍“我的好妈妈”活动开始,有两位幼儿做主持人。

    甲:今天是妈妈、老师、阿姨们的节日,先请小朋友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部分幼儿分别在照片面前介绍自己的妈妈的职业,如:营业员、服务员、工厂职工、教师、编辑、演员等;妈妈在家操持家务,关心我的成长,照顾全家人的衣食住行等情况。

    3、情景表演:“妈妈爱我们,我们爱妈妈”。

    乙:主持人提问问题:妈妈生气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妈妈最忙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妈妈休息的时候,你又是怎样的?好!现在请XX小朋友告诉大家。(一名幼儿歌表演,其他幼儿在自己座位上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完毕,甲,乙主持人拉着妈妈出场。(妈妈由另一位老师扮,围着围裙,扮作正在洗衣服的样子。)

    甲:妈妈,你歇会吧!瞧你妈满头大汗的。

    乙:妈妈我来帮你洗吧!妈妈:你们还小,先去玩会吧!教师:小朋友,我们该怎样关心妈妈呢?(两位主持人帮妈妈扇扇子;全体唱歌《我的好妈妈》

    4、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幼儿制作送给妈妈们的礼物。(在活动室内准备好各种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小制作。例如:礼品盒幼儿用牙膏盒、火柴盒、糕点盒……动手装饰成礼品盒。布料画用各种颜色鲜艳的花边布角料,剪贴成特定形状,粘贴成画。)

    5、表达心意主持人:老师像妈妈爱我们,首先向老师祝贺节(给老师戴红花)。教师:爱你们的首先是你们的妈妈,我建议小朋友们将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回家亲手献给妈妈(作为活动延伸活动)

    6、活动结束舞蹈《只要妈妈笑一笑》

    2023太阳课件7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3太阳课件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太阳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拼读课文中注音的字,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通过个性化朗读,体会少先队员对大自然对太阳、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能背诵全诗。

    3、理解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词句,欣赏太阳升起来了的情景描写。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有课件更好)

    教学设计流程:

    一、根据注音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酬情交流。

    指导:仪仗队

    二、指名分小节朗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三、听录音,学着读。

    四、指名朗读全诗,评议,再组织集体朗读。

    五、细读每一节,理解每一节的意思,划出你欣赏的诗句词语。

    六、逐节交流。逐节朗诵、背诵,重点把握每小节诗歌表达的情感。

    七、背诵诗歌。

    八、组合成小组登台朗诵,评比,从中领悟少先队员对大自然、对祖国早晨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九、借助课件,配音配景朗读。

    十、默写自己最喜欢的几个小节。

    太阳课件【篇2】

    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新课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就新增了许多善于培养学生想像力的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作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作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设计

    一、 抓教材,培养有意想像力。

    有意想像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己完成的想像。在本节课中,我立足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触摸,去感受文字,以培养学生们的有意想像力。

    1、 朗读感悟,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画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朗读感悟文字,培养学生再造想像能力,很符合语文教学艺术,因为文字是以语言表现想像世界的艺术。在《四个太阳》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语言转变为形象的过程就是想像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在此课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每的情境中采到了“金黄的落叶”,闻到了“水果的香甜”,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们的喜悦、欢乐。在与前几个单元语言文字重现的同时,又让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这里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像的升华。

    2、 发散思维,创作想像。

    创造想像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想像的过程。在收尾处设计了个发散思维的过程――“说太阳”,经过本课的语言感悟、朗读训练后,学生的想像力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我要画个快乐的太阳送给妈妈,让她永远开心。”有的说:“我要画个美丽的太阳,让老师永远都年轻美丽。”

    这,是《四个太阳》点亮了学生们想像的明灯!

    二、 抓学生,激活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为四季的美丽景色配上音乐,用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增强了主题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文中写了小作者的四个美好愿望,在学习理解课文时,学生读懂哪一段就汇报哪一段。使课堂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灵活组织教学的引导作用,效果很不错。

    想像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适时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使得课堂充满灵性,创意迭出。

    太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3个生字:“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季”

    (二)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园、因、为、脸、阳、光”6个生字。

    (三)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书写生字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教学重、难点:

    ? 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为、光”。

    2、初步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同学们跟你们平时见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2、板书课题:《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随着音乐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随着音乐泛读课文。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认读。

    (2)找小老师带读。

    (3)自由练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随机抽读。

    (5)指名扩词、说话练习。

    4、记忆字形。

    (1)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2)自愿回答,奖励生字、笑脸。

    三、 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回答贴太阳图)

    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自由回答)

    3、自己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自由练读)

    4、喜欢四个不同太阳的同学合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四、 指导书写。

    1、师范写易错的生字:园、因、为、光。

    2、学生练习生字。

    3、展示学生作品。

    4、评出最佳作品,颁发奖品。

    五、 作业。

    课后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熟。

    附: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红太阳 绿太阳 黄太阳 彩色太阳

    为: 光:

    园: 因:

    太阳课件【篇4】

    一、说教材

    《番茄太阳》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盲童明明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她虽然生下来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乖巧懂事,有一颗善良的童心,懂得关爱别人。“我”和她相识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她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清脆的笑声感染了“我”,美好的爱心感动了“我”,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番茄太阳”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从而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走进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乐观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节课,我基本采用了全放的学习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二)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围绕“番茄太阳指的什么?”“明明给‘我’带来怎样的心情变化?”等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快乐的目的。

    三、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叙事、写人、抒情相互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明明的笑,二、是明明的笑对作者的感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感情朗读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逐步明确“番茄太阳”的三个不同含义,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心,让“番茄太阳”永远挂在我们的心中。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紧紧抓住“我”的心情变化,通过明明的笑、言行,感受明明纯洁、善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以及对“我”的积极影响,真正体会“番茄太阳”的深刻含义。激起学生心中的“爱”,让每一个人的心中永远挂着红红的“番茄太阳”。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个奇妙的组合告诉了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盲童明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明明的内心世界。

    [以情激情,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

    (二)个体自学,整体感知,感受盲童明明的心灵。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明明给你留下的印象,找找在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把它们划出来,再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个体的自我学习、整理、归纳,为集体交流作准备。]

    2、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交流:明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小姑娘的笑、言行,体悟明明的内心,感受明明的乐观、好奇心、机灵、聪明、善良、有爱心,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三)细读感受“我”心情的变化。

    课堂上,我再次启发学生带着问题“盲童明明给我带来怎样的心情变化?”再次走进文本,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探究。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语句。如:“生活很艰难,心情无比灰暗”。“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等句子,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我适当点拨,以读代讲,与学生一起体会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带来好的心情变化(灰暗——温暖——快乐——感动)。

    [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指导学生学会朗读,学会倾听,体会人间真情。]

    (四)质疑,精读感悟“番茄太阳”的含义。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为什么以番茄太阳为题?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指什么?”再读课文,重点朗读12、13、16自然段,深入感悟“番茄太阳”的三次含义:太阳、明明的笑脸、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再次深入感悟第三个“番茄太阳”——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老师的点拨,感受这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心。让学生明白“番茄太阳”一方面包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指的是明明的童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美好。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此时,我语锋一转,再次提出问题:1、明明的笑容为什么那么真?那么美?2、暖我的心的,仅仅是明明吗?你觉得谁也是?3、生活中,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让学生再一次地思考、交流、讨论、回答。老师再小结:是啊!所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的人都是“番茄太阳”。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到处充满爱与温暖。

    [发展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六)配乐感情朗读

    播放《种太阳》,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再一次走进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激发学生爱心,把教学推向高潮。

    (七)作业超市

    1、课外阅读爱心小故事,并试着讲给周围的人听

    2、读了这篇体现人间真情的故事后,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3、推荐有关爱心的词语,爱心名言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浓缩与精华,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就是我的板书。

    12.“番茄太阳”

    美好的爱心

    灰暗→温暖

    永留我心

    太阳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诱惑、价格不菲、淡然一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知错就改。

    4、体会丹尼斯的爸爸教育方法的巧妙以及对库伯宽容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丹尼期的爸爸对孩子教育方法的巧妙以及宽容的态度。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读起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全文

    ⑴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库伯。长大以后,他当上了一名警察,还受到了总部的嘉奖呢!可是,在颁奖大会上,库伯为什么掏出一张画着小太阳的纸呢?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⑵首先,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p经过p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

    (起因:学生时代的库伯捡起了丹尼斯掉下的十美元并想据为己有,犯下了错误。 经过:丹尼斯的爸爸巧妙地给了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并送给库伯一个画在纸上的小太阳。

    结果:在颁奖会上,库伯将保存了多年的小太阳还给了颁奖人――丹尼斯的爸爸。承认了小时候的错误。)

    2、重点阅读

    ⑴我们再来读课文,请看大屏幕,大家齐读。

    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一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库伯张开嘴,刚要叫第三声,有个念头忽然从脑中闪过, 十美元啊! 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诱惑啊。

    的确是很大的诱惑啊,他一时糊涂想把十美元据为己有犯下错误。请在书上画出这些语句,并在旁边批注上:故事的起因。

    ⑵再看大屏幕,齐声朗读

    我敢肯定在这个班里绝对没有小偷,只有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只是这个孩子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每人从我这里拿一个装着小太阳的信封回家。如果你是没犯错的孩子,请明天把里面的东西封在信封里交给丹尼斯;如果你是那个犯了错的孩子,就把10美元放在信封里封好交给丹尼斯,留下那个小太阳,等到你承认错误那天亲自还给我。

    看来丹尼斯的爸爸用巧妙的方法给了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还送给他一个画在纸上的小太阳。请在书上画出这些语句,并在旁边批注上:故事的经过。

    ⑶三看大屏幕,齐声朗读。

    他们相互敬礼后,库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白纸,慢慢展开,白纸上画着一个火红的小太阳,空白处是一行孩子的笔迹:“我知道今天犯了大错儿,是我拿走了丹尼斯的十美元。”后面落款是库伯的名字和多年前的那个日期。

    丹尼斯的爸爸接过那张画着小太阳的纸,把一枚奖章端端正正地别到库伯警服襟前,随后两位警察立正, 又相互庄严地敬了个礼。

    在颁奖会上,库伯把保留多年的小太阳还给丹尼斯的爸爸,承认了错误。请在书上画出这些语句,并在旁边批注上:故事的结果。

    ⑷小结:大家读得真好,这就是抓住重点语段读书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读书能帮助我们把长文章读短。

    二、说起来,感悟小太阳的内涵。

    ㈠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交流讨论三个话题:

    课件出示:

    话题一:库伯小时侯犯了错,你觉得他是小偷吗?为什么?

    话题二:丹尼斯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小太阳代表着什么?

    话题三:这金色的小太阳带给库伯怎样的感受呢?库伯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1、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话题,结合课文的内容,人物,情节,来思考问题。可以先自读课文,想好后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交流讨论。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关于话题一:库伯小时侯犯了错,你觉得他是小偷吗?为什么?

    ⑴“立即”说明库伯的第一反应是告诉丹尼斯他的钱掉了。“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刚要叫第三声”说明库伯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要偷这十美元, 后来他经受不住诱惑,捡起了地上的十美元产生了据为己有的念头。

    ⑵“诱惑”是什么意思? (诱惑:吸引、招引的意思。)

    ⑶是啊,十美元对库伯来说是真是很大的诱惑啊,他心安理得的将十美元据为己有了吗?(库伯的内心非常矛盾,不安,痛苦。他想“神不知鬼不觉” 地把钞票还回去。)

    ⑷不久,丹尼斯的警察爸爸来到学校,班上的同学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人说校长请警察抓小偷来了。

    ①出示插图一,仔细观察图中库伯的眼睛、脸色、手,你发现了什么?

    (他低着头,两眼充满了懊悔,脸色绯红。他两手紧紧地攥着这十美元,甚至都出了冷汗,内心非常害怕,紧张,焦急,懊悔?? )

    出示句子:只有库伯吓得心里乱跳,手心出汗,生怕丹尼斯的爸爸一个箭步冲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这个“小偷”给揪出来。

    ② 教师引读:

    库伯吓得心里乱跳,因为他――

    库伯吓得手掌出汗,因为他――

    库伯吓得头低得不能再低,两眼充满了懊悔,因为他――

    ⑸教师小结

    他发现掉在地上的钱立即叫喊失主,说明他不是小偷。

    他捡了钱后内心非常不安,想把钱还回去,这也说明他不是小偷。

    看到丹尼斯的爸爸他非常害怕,非常懊悔,这更说明他不是小偷。

    过渡:既然库伯不是小偷就不会被警察抓起来,可是他犯了错误啊。丹尼斯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说说话题二。

    预设:关于话题二:丹尼斯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小太阳代表着什么?

    出示句子:

    我敢肯定在这个班里绝对没有小偷,只有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只是这个孩子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每人从我这里拿一个装着小太阳的信封回家,如果你是

    那个犯了错的孩子,就把十美元放在信封里封好交给丹尼斯,留下那个小太阳,等到你承认错误那天亲自交还给我。

    ⑴ 教师引读

    警察爸爸看到吓得心里乱跳手心出汗的孩子,他说――

    警察先生看到满眼焦灼和懊悔的孩子,他说――

    ⑵警察爸爸的做法令我们吃惊,也让我们感动。你能体会丹尼斯爸爸的良苦用心吗?请一位男同学扮演这位警察爸爸接受现场采访,再请一位女同学扮演小记者对警察的巧妙做法提出心中的疑问。

    (现场采访学习)

    记者:您好!丹尼斯警官,您当时为什么不把拿了您儿子钱的库伯“揪”出来呢? 警察:这样做会伤害库伯的自尊心,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小偷,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他,让他抬不起头。这样的阴影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说“我敢肯定在这个班里绝对没有小偷,有的只是个犯了错的孩子。”?

    警察:我从库伯的眼睛里看见了紧张和后悔,那不是真正的小偷的眼神,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犯错的孩子。”

    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在信封里装上小太阳,并且让犯了错误的孩子把小太阳留下?

    警察:让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把太阳留下,这小太阳寄托我的期望,期望改正错误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掌声送给这位了不起的警察。)

    ⑶同学们,你认为丹尼斯的警察爸爸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

    (丹尼斯警官的善良让我们感动,他的宽容更让我们敬佩。)

    什么是宽容?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了我们答案,大家读一读。

    (补充名言: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huái)上,这就是宽容。

    ――马克吐温)

    ⑷丹尼斯的爸爸不是就像这朵紫罗兰吗?他不仅原谅了库伯,还送给库伯代表着希望的金色的小太阳,他希望库伯能改正错误,做一个诚实的人。

    过渡:那么库伯看着这枚小太阳他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说说话题三。

    预设:关于话题三:这金色的小太阳带给库伯怎样的感受呢?

    库伯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⑴库伯的内心被泛着金色光芒的小太阳照亮了,小太阳帮助他改正错误,激励他成长为一个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⑵他知错就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警察;他懂得感恩,努力地工作回报社会。 ㈡正因为警察父亲的宽容善良,和库伯的知错就改,才会有多年以后那温暖的一幕,齐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

    ①多么善良的警察,多么宽容的警察,他多年前挽救了一位失足少年,今天他们又相见了,曾经的失足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勇敢正直的人民警察――读。

    ②库伯在颁奖典礼上,面对着曾经帮助误入歧途的

    自己走向光明大道的恩人,他的胸中有无限的感慨。此时,你就是库伯,请你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亲爱的丹尼斯警官,这个小太阳使我 ;现在我把小太阳还给你您,因为我 。

    ㈢教师小结

    这个金色的小太阳代表了丹尼斯的爸爸教育方法的巧妙,包含了这位警察父亲的善良和对孩子的宽容。这个小太阳金色的光芒照亮了库伯的内心阴暗的角落,帮助他改正错误,激励他成长为一个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人民警察。课文以“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为标题,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请大家在课本上批注:标题点明中心。

    三、写出来,升华小太阳的价值

    这个“小太阳”照亮了库伯成长的道路。你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遇到过像这样照亮自己的心灵,或者激励自己前进的“小太阳”吧!请你拿起笔来写写“我心中的小太阳”。

    太阳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语、句发展创造思维编诗句在哪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式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有位老公公脸庞红彤彤,晴天早早起,傍晚就收工。对,今天我们就进入太阳月亮这一单元,学习太阳这课。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

    [说明:吸引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眼睛看着字,仔细听。

    2、自由读课文,指着字读,不认识的字,用笔在下面画个小圆圈。

    3、分句教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4、同桌互读。不会读的互相教教。]

    6、齐读课文。

    [说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在读中落实听读识字。]

    三、理解课文听读识字,指导朗读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吗?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说明:用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求知欲。]

    2、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对,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太阳在大海上是怎样出来的。(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从水里怎样出来的?齐读整句。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

    3、那么我们来看看太阳还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呢?点击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太阳是怎样出来的仔细看。(学生观察并回答)。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伴随动作齐读)

    [说明: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朗读目标。]

    4、点击课件,问:这是谁?山村里雄鸡在干什么?谁出来了?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5、看这是什么地方?对,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分组读、齐读)

    6、注意观察画面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的景色)教师: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说明: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7、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8、照样子说一句话。例如:教室里,太阳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桌先说一说。个别说,最后组合成一首新诗。

    [说明:拓展学习争当小诗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识字游戏。

    1、和字娃娃交朋友。

    [说明:字娃娃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字娃娃打招呼的过程中,既熟悉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有礼貌。]

    2、字游戏。

    [说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

    1、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的世界。

    [说明: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这儿还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说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太阳课件【篇7】

    【教材分析】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本篇课文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四个不同的颜色的太阳。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纯真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朗朗上口,亲切惬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设计中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初读、品读、美读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种螺旋循环中上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指导学习的书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落实。

    【学习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四季景象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材料、实物等。

    2、四人小组自制一套生字卡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制作成太阳、动物、植物形状,体现识字的趣味性。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认识这13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可以打节奏。(师点击课件:播放《种太阳》)刚才大家听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2、交流感受:你们了解太阳吗?请你说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3、导入课题:歌曲中的小朋友他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他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师点击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着声响依次跃上天空,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由歌曲引入太阳这个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同时从音乐方面给学生以美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读法:同学们,我们平时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会读的生字怎么办呢?

    生:看拼音、问同学、问老师、查电脑等。

    那就用上你们的好办法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师巡视,随时接受学生的求助。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4、认读字词: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合作,那课文中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⑴ 师点击课件:出现本课的13个生字,这13个生字写在13种不同颜色的小太阳上,教师指名认读时,学生读一个生字,教师就点击该字,带有生字的小太阳就升起来,并发出你真棒的声音。

    ⑵ 去掉拼音,随机认生字。(课件设计和运用同上一个环节,只是没有拼音。)

    ⑶ 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还读得这么好,那老师想难难大家,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认读。街道、挂在、熟了、伙伴、尝尝、香甜、温暖、冻僵、应该、因为、手脸。)

    5、读通长句:老师这里有几个难读的长句子,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自己试着先读一读;指名全班交流读;集体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子,也是本课难读的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知情互促,兴趣浓烈。

    三、品读想象,感受奇妙

    1、自由选读:这么难读的长句子你们都能读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就把那个自然段多读几遍吧!

    2、组内合作,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其他人边听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全班交流,评议补充:

    ⑴ 指名品读: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想象一下,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其他同学都鼓起了掌。)

    ⑵ 指名描述: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还可以展示自己准备的四季景物的图片和实物,充实自己的语言描述。如有的同学在评价别的小朋友的朗读,说道:我觉得他读得很有感情,注意了停顿和重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还闻到了水果的香味。你们瞧,我就带了苹果和香蕉,多香呀!

    (此时,许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做出了闻香味的动作。)

    设计意图: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注重调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想象展开,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带入课堂中,用规范、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美读感悟,升华情感

    1、教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向大家挑战。(学生鼓掌欢迎)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喜欢哪个太阳?(师点击课件:出现《种太阳》的伴奏音乐,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诵。学生很陶醉,有的忍不住鼓起掌来。)

    2、感悟交流:你喜欢哪个太阳呢?想想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画个这样的太阳呢?指名交流,并补充。

    3、欣赏四季:一年有四季,小作者画的太阳多有创意呀!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课文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师点击课件:出现一年四季有特征的景色和景物,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下是播放课件时,教师的一段旁白:

    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地,像是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让辛勤?劳动的人们有更多的收获。寒冬,寒风刺骨,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让阳光温暖每一个的心田。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给人希望。)

    4、课文美读:看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你能不能把这种美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挑战读、比赛读、下位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给他听,请他评价等等。)

    设计意图: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的选择听众,自由的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五、创新实践,积淀美感

    你们还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回家以后用你的彩色笔把它画下来,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2023制作课件7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达到优质授课的关键因素,每位教师都需要精心编制自己的教案课件。在进行课堂授课时,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案课件的要求进行。本网页今天为您推荐的“制作课件”文章一定会让您有所收获,热烈欢迎您的阅读!

    制作课件【篇1】

    该网页将利用设计页面的布局,制楚雄师院的页面简介。通过该种制作,我们可以体会到表格在布局设计中的实际运用,体会如何使用表格来控制页面中的元素对象,已达到自然,生动的配置构成元素的目的。

    《1》在dreamweaver中执行《文件》中的《新建》命令,创建一个HTML文档。然后在《文件》中保存该文档。然后在《文档》工具栏的《标题》中输入“师院首页”。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的表格按钮,插入一个3行3列的表格。

    选中第2行表格的第2单元格。单击属性面板中的合并所选单元格按钮,将其合并。然后将指针置于第1行第1列单元格内在属性面板中将《宽》设为200,

    《3》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常用图像按钮,再打开的《选择图像源文件》对话框中选中一幅图片,单击《确定》按钮,为单元的插入一幅图片。

    《4》将鼠标指针移到第1行1列单元格内,在属性面板中将《宽》设为50,《高》设为30,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像按钮,打开《插入鼠标经过图像》对话框。

    《5》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原始图像》后面的《浏览》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一幅图片,单击确定按钮,在单击《鼠标经过图像》后面的《浏览》按钮,用同样的方法选定一幅图片。

    《6》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同同第4,5步一样为第1行的第1,2列也分别设置鼠标经过图像。然后将鼠标指针置于第一行第三列的单元格内,在《属性》面板中,为《宽》设为100,《高》。设为50。为《背景颜色》设为#333cc。

    《7》将鼠标指针置于表格的第3行,按前面的方法,为第3行单元格也插入一幅图片。然后将鼠标指针置于表格的下一行,单击《常用》工具栏表格图标按钮,为文档在插入一个3行3列的表格。

    《8》将鼠标指针置于插入表格的第1行第1列中,在属性面板中将《宽》。设为120,然后将鼠标指针置于第1行第1列单元格内,按下Ctrl+Alt+t组合键,打开《表格》对话框。设置好后,单击《确定》按钮,给单元格插入嵌套表格。

    《9》选中插入的嵌套表格在属性面板中将《对齐》设置为剧中右对齐。然后将鼠标指针置于嵌套表格第一行中,按照前面的方法,为其插入一幅图片。同样的,为其第2,3,4,5列也分别插入图片。

    《10》在属性面板中,将第6列单元格的《高》设为50,再将鼠标指针置于第7列,为其插入一幅图片。单击《状态栏》中的《tatle》标签,选中第7步插入的3行3列的表格,在属性面板中,为《背景颜色》设置为#009966。

    《11》将鼠标指针置于7步插入表格的第2行2列中,在属性面板中,将《垂直》设置为顶端。打开《表格》对话框,其中的设置如图11所示。设置完后,单击《确定》按钮,为单元格插入嵌套。

    《12》在上一步插入表格的属性面板中,将对齐方式设为居中对齐,将鼠标置于该表格的第2行,按下ctrl+alt+I组合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一幅图,单击确定,为单元格插入图片。在该单元格的属性面板中,单击居中对齐按钮,将图片居中。

    《13》将光标置于下1列单元格,输入文字。在网页中右击,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执行《CSS样式》的新建命令,弹出《新建CSS规则》对话框。按照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弹出《X1的规则定义》对话框。

    《14》在《X1规则定义》对话框中,将《文字》设为宋体,《大小》设为12像素,,《样式》设为正常,设为26像素,其余不变.单击按钮,在编辑窗口选中输入的文字,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CSS样式》的x1命令,为文字应用css样式。

    《15》将鼠标指针置于第7步插入的3行2列表格的下一行,然后按下ctrl+Alt+T组合键打开《表格》对话框,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为网页插入表格。

    《16》选中上一步插入的表格,在属性面板中,将《背景颜色》设为#99FF66。将鼠标指针设置于第1行单元格内,在属性面板中,将《水平》设为右对齐,然后为该单元格插入一幅图片。

    《17》将鼠标指针置于定2行单元格内,在属性面板中,将《格式》设为段落,《水平》设为右对齐,然后输入师院信息。在网页中右击,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执行《css样式》的《新建》命令弹出《新建css规则》对话框。

    《18》《新建css规则》对话框的设置如图18所示,设置好后,单击《确定》按钮。弹出《x2的规则定义》对话框,将《大小》设为19像素,《样式》设为正常,《行高》设为20像素,《颜色》设为,其余不变。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

    《19》在编辑窗口选中输入的文字,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css样式》的《x2》命令,为文字应用css样式。按下ctrl+s组合保存文件,按下F12键预览在IE中。

    表格,是指按所需的内容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材料,便于统计查看。是人们表达解释事务性质所运用的数据传达形式,在经济领域或者统计活动中运用很是广泛。

    在Microsoft Office 中:

    表格:表格由一行或多行单元格组成,用于显示数字和其他项以便快速引用和分析。表格中的项被组织为行和列。

    表格由行,列,单元格三个部分组成。

    在现实生活中:

    表格应用于各种软件中,有表格应用软件也有表格控件,典型的像Office word,excel, 表格是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之一,主要用于输入、输出、显示、处理和打印数据,可以制作各种复杂的表格文档,甚至能帮助用户进行复杂的统计运算和图表化展示等。表格控件还可常用于数据库中数据的呈现和编辑、数据录入界面设计、数据交换(如与Excel交换数据)、数据报表及分发等。比如Spread,ComponentOne的FlexGrid。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现在还能在网上做表格,简称“网表”或“在线表格”。

    ...
    - 定义表格- 定义表行 - 定义表头 - 定义表元(表格的具体数据)网页是一个文件,通常是HTML格式(文件扩展名为.html或.htm)。网页通常用图像档来提供图画。网页通常要透过网页浏览器来阅读。根据W3C对于WEB PAGE的定义,网页是一个信息的集合,其内容包含一个或多个网络资源的信息,同时预期使其成为单一个URI。进一步说,一个网页其包含一个或多个嵌入于网页中的网络资源使其成为单一个URI档案(HTML),而该URI并 不再嵌入于其他档案之中。网页是构成网站的基本元素,是承载各种网站应用的平台。通俗地说,您的网站就是由网页组成的,如果您只有域名和虚拟主机而没有制作任何网页的话,您的客户仍旧无法访问您的网站。网页是一个文件,他存放在世界某个角落的某一部计算机中,而这部计算机必须是与互联网相连的。网页经由网址(URL)来识别与存取,是万维网中的一“页”,是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文件扩展名为.html或.htm)。网页通常用图像档来提供图画。网页要透过网页浏览器来阅读。静态网页,其内容是预先确定的,并存储在Web服务器或者本地计算机/服务器之上。3,常用于制作一些固定板式的页面。4,通常用于文本和图像组成,常用于子页面的内容介绍。动态网页,是取决于由用户提供的功能,并根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网站上的数据中创建的页面。当要将网页存入自己的电脑内,网页浏览器通常提供以下的选择:只储存网页的文字部分完装封装,即连同该网页(HTML)所要用到的图像、Applet和JavaScript等文件也一并封装储存只有HTML,不作任何改动;若果网页内的连结是相对连结,可能会令图片消失只有HTML,但将网页内连结到的文件改成绝对定义有些网页浏览器容许在打印网页前预览,并可选择印底色与否,甚至放大、缩小。

    制作课件【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xxx,一个快乐的信息技术教师,快乐是我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我最大的优点,大家常说快乐是可以传递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说课将我的快乐传递给在坐每一个人,希望大家时时都快乐。事事都开心。我今天快乐说课的题目是《制作演示文稿》,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节是省编教材初中第二册(下)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根据《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这个主题创意,初步制作好演示文稿之后,在初稿中使用艺术字提高标题的可读性,插入声音音效,增强表达效果,使用模板、背景等技术提高版面质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围绕演示文稿的制作展开的,前面已经学习了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对幻灯片内容的具体充实和美。,同时也为后面的幻灯片动画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艺术字和声音的插入与编辑,模板与背景的应用。确定的依据是因为艺术字和声音的插入与编辑都是幻灯片修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他们插入和编辑后的效果都直接影响到修饰幻灯片的整体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模板可以方便、快捷的统一演示文稿的风格和外观,设置恰当的背景可以是幻灯片生动丰富,所以我将它们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声效的设置。确定的依据是插入的声音大都是事先编辑好的歌曲,可控性差。初二学生知识合理运用的能力有限,有时会出现把不该出声的出声,结果造成整体效果杂乱无章。所以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知识和能力方面:经过前面powerpoint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步骤,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上手,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生理和心理方面:初二的学生对于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使用艺术字,以提高标题的可读性

    会插入声音音效,增强表达效果

    能使用模板、背景等技术提高版面质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修饰的必要性,并知道从哪些方面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主尝试、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会修饰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修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发展目标

    ⑴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四、依据理论,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教学中穿插创设情境法、提问引导法、分层教学法和赏识教育法。通过“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操作方法,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采取适当的分层教学,并及时给予扬长性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五、结合学情,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鱼,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我根据初二学生思维特点,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合作讨论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声效的设置,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积极营造信息技术课堂“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六、整合资源,说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PowerPoint20xx、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课件。

    『素材准备』:上节课制作好的幻灯片初稿。一些背景图片和声音文件

    七、情感互动,说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打开上节课制作好的白色背景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最简单幻灯片,我再通过大屏幕投影插入了艺术字和声音、使用了模板、背景等技术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幻灯片。让学生说说喜欢那个演示文稿,并找出不同之处,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如何修饰演示文稿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反生强烈的反差,利用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能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揭示任务一:插入艺术字

    提出对于文章的标题和每一个页面的小标题能不能进行设置达到更好的效果的问题。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会说使用艺术字进行修饰。然后告诉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自主学习完成幻灯片中标题的设置,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A、与同学交流

    B、向老师求助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别人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了上述操作之后,我让学生找到绘图工具栏中的“艺术字”按钮

    问学生:你能够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艺术字按钮改变一下艺术字的格式?试一试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我说:可能有的同学在观看老师播放幻灯片时有音乐,并且注意了在“插入”菜单中有“影片和声音”,是的,背景声音应用于幻灯片时,会达到特殊的效果,让幻灯片声情并茂,可以烘托气氛,从而引出下一个任务

    揭示任务二:插入声音

    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示范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试着将准备一些声音文件加入到幻灯片中,并体验一下效果,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下面三个问题练习。

    ①你如何做到播放时不显示声音图标

    ②你能区分声音自动播放与单击时播放的用途不同吗?各适合用在什么地方?

    ③如果让一个声音文件在多张幻灯片放映时连续播放,你能找到相关位置吗?

    建议学生小组内互相协作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既聪明又细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

    通过问题:我们现在所有的幻灯片都是白色的底版,非常单调,我们有没有办法快速的改变所有幻灯片的底版

    揭示任务三:应用设计模板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介绍,自主学习完成应用模板的设置,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应用模板前后的变化,提示学生要选择与主题相配的模板,防止选择的模板不当影响主题的展示。让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示范讲解,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学后有一个交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让任务没有完成好的同学进一步掌握方法。

    我说:应用设计模板后,每一个模板的背景是固定,如果不满意这个背景我们也是可以修改的

    揭示任务四:设置背景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自主学习完成图片作为背景的设置,同时提醒大家注意,除了图片可以做背景,还可以设置背景的颜色,过渡、纹理、图案等特殊效果也可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知识平展,巩固创新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同学利用上面的操作方法,完成幻灯片的修饰。小组内互相合作完成作品,班内展示各组的作品,每组派一个学生说出作品的设计构思。通过全班共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饰的灵活、合理的运用。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插入艺术字、加入声音、使用设计模板和使用背景的方法,使得我们的幻灯片作品修饰得更加漂亮和实用。这样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汇总,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体验,尝试,主动探究不同的操作带来的不同的效果。提醒学生要灵活、合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5、知识的迁移

    今天我们学习了修饰幻灯片的一般制作步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老师制作的《四季图》的初稿进行修饰设置。

    八、步步清晰,说板书

    修饰演示文稿

    (一)、插入艺术字

    (二)、插入声音

    (三)、应用设计模板

    (西)、设置背景

    九、优化教学,说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次教法),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整合的问题。本课在注意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习外,同时注重语文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形成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的整合,如观察、倾听、述说、演示等。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5、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意义建构,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实效性强。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丰富、实用而新颖、独特,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十、分析教学,预评估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我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本堂课学生的兴趣应该相当的高,在完成相关任务时,积极主动,同学之间友好互助。学生在展示作品时,不但锻炼了语言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促进了学生完整、和谐的个性发展。

    美国诗人罗伊娜说过:“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我相信我已经将快乐充满你的内心,此时你是不是认为我的说课内容是个美妙的产物呢?请用您高高的分数肯定一下这个产物吧!谢谢大家!

    制作课件【篇3】

    通过模板建立的网页,常常预先置放了些标题栏、目录栏(一般叫导航栏),导航栏都是用很多元素组成的,结构上稍稍复杂一些,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必要对这些东西进行低层次的修改,FrontPage也不允许操作者修改,但在某些项目上,我们还是可以根据自己页面的要求来修改。

    操作 修改页面的主标题:在主页(index.htm)的页面上部,模板预置了一个名为“主页”的横幅标题,这个横幅标题和整个主页格格不入。点击横幅,按“Del”键删除,然后在同样位置插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横幅图片为主页标题。

    操作 修改导航条的链接:在主页的左边,有一个导航条(目录栏),在建立站点的时候,导航条就建立了几个网站的链接。这些链接不能在网页窗口中修改,只能在站点管理的“导航”视图窗口中修改。但可以在网页视图窗口中给导航条添加链接。在导航条中点击鼠标,然后选择输入文字“给我写信”,设置文字的超链接,这里的链接地址设置的是我的邮箱地址“mailto:豆豆@”。

    操作 删除页面元素:在主页的右下,程序放置了一个LOG图片,这个图片和我的主页不符,选择该图片,按“Del”删除。

    操作 给页面添加水平线:水平线对于规划页面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让页面清楚,简洁。在要插入水平线的位置点击鼠标,选择“插入/水平线”,水平线就出现了。注意,一般模板网页的水平线由程序自动设置外观属性。而其他情况下,将由操作者自己设置水平线的颜色,粗细等。

    进一步学习的建议:页面长期编辑后,可能会留下垃圾(无效代码),如果想做得更专业一点,可以在HTML标签窗口修改源代码,或者使用其他网页制作工具休整。

    表格实际和文字、图片一样,是一个网页的基本元素,但表格在网页中,更大的用途是来规划页面。实际上,在网页编辑中,通过空格、段落、缩进等是很不容易规划好一个有很多元素的页面的,特别是图文混排的页面。

    在FrontPage中添加常用的数据表格,和在word中添加表格一样的方便,直接使用插入表格命令,然后填写数据就可以了。甚至还可以将word文件中的? 粘贴进来。

    操作 添加一个简单表格:在要插入表格的位置点击鼠标,选择“表格/插入/表格”,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表格的属性,然后选择表格的行数――2,选择表格的列数――1,然后指定表格的宽度,可以设置表格的宽度占网页宽度的百分比,或者直接设置表格的绝对宽度――像素。其他设置表格边框线的宽度为1,设置单元格间距为2。确定即可。

    操作 在表格中添入文字: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和在普通编辑页面中输入文字没有什么区别,另外,在生成主页模板的时候,程序在网页中添加了一个高级控件,可以自动显示网页的更新时间,

    将这个控件拖入到表格中。这样,一个显示网页制作者的表格就制作好了。

    操作 设置表格的属性:表格的属性比较复杂,分成单元格属性和表格属性。选择表格,然后选择菜单“表格/属性/表格”,在弹出的窗口中可以设置表格的边框、背景、颜色等等。特别要说明的是表格的浮动,表格的浮动是设置整个表格的对齐方式,而一般的对齐方式是设置表格内的元素的对齐。

    操作 图文混排:在需要的位置加入一个只有一个单元格的表格,并设置好其他属性。在表格中添加图片,并设置好表格的大小。再设置表格为“左浮动”,调整文字,让文字在表格的右边。这样,图文相配的混排就得到了。

    进一步学习的建议:表格的操作比较复杂,需要反复的练习,学习如何用表格构造特殊页面,如何实现复杂的图文混排等等。

    经过以上过程,我主页制作也基本完成了。但页面的背景图、导航栏、颜色选择,边框等都不太令我满意,而这些都是模板自动设计的,而且不能修改。这个时候,就要使用主题了。

    主题,就是FrontPage针对页面中的背景、导航栏、横幅、按钮、各种边框自动进行设置,主题的内容有几十种,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这样,就可以省去自己分别对这些页面元素的设置。

    操作 为网页指定主题:打开主页,选择“格式/主题”,弹出主题窗口。在主题窗口的左边,列出了可以选择的主题,默认的是“直边”,点击这些主题,可以在右面窗口查看该主体的风格,如横幅是什么样、是什么样的颜色、标题的样式、超链接的显示样式,导航条的样式等等。另外,还可以设置是否需要背景图片,是否使用鲜艳的颜色等。选择“渐蓝”主题,单击确定,即可在网页窗口看到效果了。

    主题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如果你有什么特殊要求,而FrontPage又不允许你在网页编辑时修改,这个时候,可以自定义主题。

    操作 测试网页和网站:现在,我的主页基本完成了,要实地测验一下主页和整个网站的情况,看页面显示是否正常,各个超链接是否正确,设计上还有什么缺陷。打开要预览的主页,然后选择“文件/在浏览器中预览主页”,这样,我就看到了我精心设计的主页的真正模样了。测试的时候,要仔细看页面的各种元素,看是不是有不正确的地方。多改变一下浏览器的一些相关设置,如字体大小、全屏、缩放窗口。点击页面上的超链接,看是否能跳转到正确的页面。另外,最好将整个网站文件夹复制到其他机器上,看是否正确,特别是字体显示是否正确。

    操作 查看网站报表情况:在视图窗口选择“报表”图标,打开报表窗口,在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整个网站的一些统计数据。仔细查看这些数据,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无效的超链接等。如果一切没有问题,就可以发布了。

    进一步学习的建议:网页的美化是一个经验和修养的问题,一方面多实践,另一方面多看优秀的网页。另外,网站的测试很重要,要摸索和掌握这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制作课件【篇4】

    第1课  Word大变身――用Word制作网页 教学目的:将word文件转换为网页格式,会浏览自己制作的网页。 指导意见:本课内容较多,链接其他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Word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 2、能将Word文件转换为网页。 教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上网时浏览的网页,里面内容及格式和我们的文件有哪些相同点? 二、打开保存过的具有“我喜爱的.动漫一览表”的Word文件――“动漫表”。 学生按下列步骤操作,教师给予讲解和指导。 1、将Word进行必要的设置。 (1)设置艺术字居中。 第1步:在菜单中依次选择“格式”→“艺术字”。 第2步:设置艺术字版式。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版式“标签,其中环绕方式选择”嵌入型“,这样可将艺术字插入文字当中,可以用设置文本的对齐方式进行设置。 第3步:选中艺术字,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 (2)设置表格居中。 第1步:在表格中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将插入光标放在表格中。 第2步:在菜单栏中依次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 第3步:在出现的“表格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表格”标签的对齐方式为“居中”,其他为默认值。 (3)设置表格的边框样式。 为美观起见我们将表格的边框线进行变化。 第1步:在表格中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后,依次选择“表格”→“表格属性”。 第2步:在出现的“表格属性”对话框中,单击“边框和底纹”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边框”标签中的设置项为“全部”,线型为倒数第二中(因为只有第一种和最后两种能够在网页上显示)。 2、将Word文件转换为网页。 将Word文件进行保存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菜单项。在出现的“另存为”对话框中,将保存类型选择为“Web页”,位置还是文件的位置。 3、浏览网页。 到“动漫”文件夹下,可以看到出现了一个带有e图标的文件,它就是刚刚保存的网页文件。双击它可以用浏览器以网页的方式打开进行浏览。 三、阅读知识链接。 编辑网页应该注意:网页的标题要简洁、明确;每个网页都要合理布局,保持页面风格一致,展现主题。网页中插入的图片要尽量的小。网页中引用的资料及商标(或图标)不能侵犯版权。 四、谈制作心得。

    制作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表格的方法以及表格的修改

    2、学会利用表格来规划网页

    3、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表格来规划网页,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善于观察吗?老师先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你们看看在那里看过呢?学校缓台的窗台上。你们的观察能力真的很强啊,对,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美术的特色作口,盘画。其实,我们做过很多作品:有手工作品,语文课中的作文、书法等都是作品,这节课我们以绘画作口品为例,做一个学习园地网页,把我们的作品展示到自己的班级网站中,以便我们更好的努力学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制作吧!

    二、新知探究

    首先我们来打开上节课的班级网站,在这个网站中新建一个网页,并保存成“学习园地”。

    教师讲解:如何制作学习园地网页。

    1、制作网页的标题: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的格式。

    2、插入表格:单击“表格”中的“插入表格”并对表格属性进行设置。如:行、列的操作,对齐方式等。同时讲解什么是行,什么是列,以及单元格的概念。

    3、修改表格:调整表格行高和列宽。

    4、在学生学会插入表格的基础上,来设计网页,展示作品。并讲解在单元格中可以插入图片、文字。那我们就一起快快去做吧!插入图片,并在图片的上面或下面进行图片的注释。

    5、进一步设置单元格的背景,来美化网页。

    6、设置超链接:通过导航栏目,设置文字超链接。选中文字,点击右键选择超链接在列表中选择你要链接的网页,单击“确定”按钮。

    7、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网页。教师进行指导。(伴随音乐)

    三、作品评价

    1、生评:从网页设计上,美观程度上,知识落实上重点评价。

    2、师评: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对其它学生的评价加以更完整的解释。

    四、总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利用了表格来设计网页,以使来美化我们的网页,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学习更多的知识。

    制作课件【篇6】

    一、说教材

    《制作作息时间表》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课本(第二册下)第四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课是制作表格的基础,也是对word软件的高级应用。在教材安排上,它承接常规文档的制作,下接图文并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上,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准确地介绍信息技术的科学概念和一般原理,采用图示法指导同学们“边讲边操作,边动手”,使同学们在做中学、学中练,从而使教材易懂、易学。教材的目的是教同学们学会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重点在于设计表格和对表格中文字的设置。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难点: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八、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制作课件【篇7】

    标题:动态制作课件——让教学更生动有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融入了数字化时代。动态制作课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趣味性。本文将就动态制作课件这一主题展开阐述,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学生乃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认识动态制作课件

    动态制作课件又称动画演示课件,是一种以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为教学工具制作的,具有独特美感和交互性的教育资源。相比静态课件,动态课件的呈现方式更为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常,动态制作课件的制作软件包括PowerPoint、Prezi、Keynote等,这些软件都提供了丰富的制作工具和模板,在使用时非常方便。

    二、动态制作课件的优点

    1、生动形象。动态制作课件在设计上通常会采用图片、图表、声音、视频等元素,通过色彩的搭配、动画的运用等方式,制造出一个生动形象、感性认知的教育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动态制作课件拥有更丰富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刺激学生,从而增强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

    2、交互性强。动态制作课件可通过添加多媒体元素、按钮、动作路径等交互元素,实现一个互动式的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图片、拖动滑块等方式探究知识点,从而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学科内容。

    3、易于调整。动态制作课件可以实现实时编辑和调整,尤其对于那些需要不断更新的知识点和数据的科目,如地理、生物、经济等,非常适用。教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以最佳的方式教授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动态制作课件的挑战与对策

    1、制作时间较长。动态制作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技术支持,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同时,对于一些高级的动态课件制作软件,还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指导。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已有的模板,或者寻求专业的制作人员来实现教学目的。

    2、兼顾视觉节奏与真实感。动态制作课件需要兼顾视觉和真实感两方面的因素,就像电影制作需要兼顾剧情和特效一样。教师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仔细衡量各种因素的聚焦度和呈现方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动态制作课件的应用范围

    动态制作课件适用于多种教学场景,不仅可以应用于高中、初中等学科的教学上,也可以在企业培训、展览、宣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动态制作课件可以被应用于各种教学场景,如教学演示、知识点讲解、考场模拟等。同时,动态制作课件还可以作为一种备课工具,教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深入了解和思考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策略和指导。

    五、结语

    动态制作课件是一种创新、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使用。在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瓶颈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动态制作课件会更加完善和成熟,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2023醉花阴课件经典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