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离骚》教案通用
  • 《离骚》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09

    《离骚》教案通用。

    以下为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离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间有关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二)自读感知

    1、关于作者

    屈原,名( ),字( ),( )时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 )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上个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 ),英国的( ),意大利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做成的纪念日。

    2、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3、关于楚辞

    (1)《楚辞》是我国第一部( )(风格)诗歌总集,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是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成为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4、整体感知

    (1)文题理解

    “离”通( ),意为( )。“骚”意为( ),“离骚”即( )。

    (2)诵读课文

    结合注释及相关工具书,疏通字、词,并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注解到文中。

    ①给下列加点几字注音

    ②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来吾道夫先路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③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名”“字”),并指明其用法。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④指出下面的句子的特殊用法。

    恐年岁之不吾与

    (3)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象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用原诗句作答)

    2、在《离骚》中,作者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四)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2、阅读全文,找出文中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语句,并摘抄赏析。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五)探究阅读

    1、你赞成屈原沉江的举动吗?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班内交流。

    2、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

    《离骚》教案 篇2

    【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楚辞”、屈原的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并体会诗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

    3、引导理解诗歌的“移情法”和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赏读课文,体会屈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朗读中“兮”语气的把握

    教学设计:诗歌教学读是重点,所以由读导入,通过读来理解诗人形象。但由于课文篇幅所限,很多知识不能通过课文本身的解读来得到,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机增加一些相关资料,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范围,拓展知识面,深化对诗人形象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有感情地诵读,带动学生齐读。

    2、屈原留给学生的印象及相关诗句。

    3、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屈原的资料。(相关材料汇集)

    二、学生朗读全诗,并初步体会诗歌:

    1、一读诗歌。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相比在形式上什么特点?

    (引出“楚辞”的定义和特点。《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对《离骚》创作缘起的解说,并借用《史记》和《四库提要》中的相关资料。

    2、再读诗歌。注意“兮”的语气。

    三、赏读诗歌,体会人物形象

    3、三读诗歌。诗歌当中的哪些描述与你意想当中屈原的形象是相似的?

    4、诗歌当中有两个“恐”字,他们怎么解释?从诗的前面两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屈原的形象,他还在“担心”什么?(时光的流逝,汲汲以修:君王老去,积极预政)

    5、屈原是内修外美,有着崇高理想的诗人,也是忠君爱国,力图致君尧舜的政治家。为了丰富这一人物形象,请同学欣赏本文之后的一个语段。(“昔三后……夫惟灵修之故也”)

    四、读完这首诗之后,感觉它的最大艺术特点是什么?

    (香草、美人的比喻;浪漫主义风格)

    五、齐读结束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而这些谋臣策士中如苏秦、张仪等人都是在本国不得志的情况下离开故土,而在异国有所作为。据此有人认为屈原的行为是一种愚忠,他大可不必为楚国而死。你怎么看,试着写一篇六百字以上的小论文。

    《离骚》教案 篇3

    离骚 屈原

    一、导入:

    民间端午节和屈原的联系,引出人们对屈原的认识。(PPT1)

    二、文学常识

    1.总说:印象中的屈原(PPT2)

    2.伟大的诗人屈原(PPT5-6)

    (具体上课内容可以酌情增减):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失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解题:(PPT7-8)

    三、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PPT9)

    苗裔(ì) 孟陬(zōu) 庚寅(gēngín)

    揆(uí) 肇(zhà) 扈(hù)

    辟芷(pìzhǐ) 搴阰(qiān pí) 汨(ì)

    2.词语解释

    皇:大。 览:观察。 揆:揣度。 道:通导,引导。

    肇:开始。 名、字:用作动词,起名字。

    修:美好的。 扈:披。 淹:停留。

    3.诵读指导(PPT10)

    4.诵读指导(PPT10)

    5.自译诗歌(PPT11-12)

    炎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尊敬的先父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

    光阴像流水一样迅疾,我好像赶不上啊,唯恐年岁不等待我。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太阳与月亮快速运转,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依次更替,永无止境。只看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

    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四、文本研习:(PPT13-14)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而没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怕国君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

    3.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

    4.你从诗中读出诗人什么形象?

    纯洁高大、一身正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五、问题探讨:(PPT16)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对于屈原宗国观念的尽忠报国,存君兴国,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

    故宅秭归江,前人熊绎城。

    眷言还此都,不比异姓卿。(宋王十朋《题屈原庙》)

    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

    六、诗歌艺术品味(PPT17)

    1.比喻形象,想象瑰丽,富有浪漫色彩。

    课文大量运用比喻,如用“江离”、“秋兰”来比喻自己博采众长。“朝搴陂之木兰兮,纫秋兰以为佩 ”比喻坚忍不拔的政治理想。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主,不仅使作品含蓄,富于韵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2.语言精练华美,带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

    诗中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绚丽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语气词的运用巧妙灵活,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七、课文小结:(PPT17)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仙界。柳宗元为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美名:肇锡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

    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美政: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八、作业:(PPT18)

    1.背诵这首诗。

    2.以《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离骚》教案 篇4

    一、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二、朗读

    1、教师领读,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参照注释,疏通文义,划分朗读节奏。

    三、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1、 自述家世、出生时辰。

    高阳,苗裔,胗(秦始皇后成皇帝专称),皇考(如丧考妣),摄提,贞,孟陬

    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2、皇考为作者命名。

    览揆,初度,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平),灵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四、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第二段。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3、作者内美且修能。

    纷,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纫

    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希望有所作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早搴夕揽惜时修德。

    汩:水急流通状,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5、时不我待,担心美人迟暮。

    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天时运转,春秋轮转,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则将无所成就,表达积极进取、忠君忧国的生活态度。

    6、弃秽改度用贤才。

    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

    【《离骚》教案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