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5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0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5篇。

    教师范文大全收集并整理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个老师都应该在上课前把教案写好。每一名教师都是离不开教学方案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jk251.cOm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吗?

    2、是啊,从古到今,赞颂妈妈的诗句、篇章有很多,母亲用她无私的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女,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父亲给予儿女的爱。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第十七课,体验生命中另一份伟大的爱——父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细细品读,写下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四、悉心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2、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3、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五、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就把心里想得写下来。

    2、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3、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让人心痛地爱,我们深深地感动。此时,我想起了一本书《感悟父爱》,在书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请大家一起读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4、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可以读读《感悟父爱》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信任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长文短教呢?在组内我们认真分析后,决定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基本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想象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感悟,使其发挥以点带面的功效。

    课前设计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地把握中获得体验,以增强语感。比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父亲伟大的爱。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可是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语言过于平淡,没有激情,没能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虽然学生能体会到父亲救儿子的那种着急、悲痛的心情,但是读的时候过于拘谨,语调也很平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废墟”“混乱”“爆炸”“瓦砾”等词语,在练习说话中加深理解。

    2.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重点语段,感悟父爱的伟大。

    4.学习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识父爱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混乱”“废墟”“爆炸”“瓦砾”,然后抽生读,学习多音字“混”的另一种读音)

    3、练习说话,加深理解(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4、播放图片,创设情境

    【此环节从检查生字词入手,一方面让学生读准字音,另一方面在练习说话中既加深对词意的理解,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创设情境,一举多得】

    5、感知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抽生概括,随机点评,渗透学法)

    【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段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学法,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品读细节,感悟父爱

    1、提领全文,明晰主线

    ①引导学生交流读完全文的总体感受——爱,并由此找出父亲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

    (抽生读,课件出示父亲说的那句话,齐读)

    ②提出整堂课的主问题——父亲不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感受到?

    【类似的话三次出现,贯通全文,它是支撑父亲和儿子创造生命奇迹的力量源泉,以这句话为整堂课的主问题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课文的这一特点,使整个教学有了灵魂】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超越理解就应该关注表达,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重要。以下三个语段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动作、语言和外貌的描写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1)语段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截然相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

    ②启发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站起身来的?(父亲常说的那句话)

    ③指导朗读,读出刚才的体会。

    ④以点带面,辐射课文第2和第4自然段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体会父爱(“冲向”“疾步”)。

    ⑤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文就是这样抓住父亲的动作来表现他对儿子的爱!

    (2)语段二: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学生交流之后,PPT出示语段5—9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发现父亲三次回答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三次回答意思相近。

    ②教师设疑:为什么三次回答父亲都重复相似的话呢?

    (引导学生领悟:父亲的三次回答之所以重复相似的话,是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紧救出自己的儿子,他根本没有心思去想别的!)

    ③启发学生:父亲的三次回答不变的是信念,变化的是什么呢?

    (让学生先读,再交流体会,感受父亲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④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

    (先师生合作读,;再分角色朗读)

    ⑤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这几段话,作者就是通过描写父亲朴素的语言来表现他对儿子的爱!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朗读,以上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就能真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语段三: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交流后出示语段)

    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质疑,相机渗透提问的方法。

    预设:

    A.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或者为什么衣服破烂不堪?或者为什么到处是血迹?或者为什么双眼布满血丝?(抓住重点词语提问)

    B.为什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中间用的是逗号,而不用顿号?(抓住标点提问)

    C.为什么这里要这样写父亲的外貌?(根据表达方法提问)

    【阅读教学要实现美丽的转身,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此环节让学生质疑,既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预设A

    (联系第10自然段解答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后面的几个问题可以结合第三个问题解答)

    预设B

    (PPT出示加逗号和加顿号的两段话)

    a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用逗号,让人感觉时间更漫长,时间越漫长,父亲的挖掘就越艰难)

    b指导朗读,读出时间的漫长和父亲挖掘的艰难。

    (抽生读,随机点评)

    预设C

    a启发学生思考:哪个描写外貌的词语特别让你惊讶或者感动?

    (引导学生抓住“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感受挖掘时的艰辛,感受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

    b.抓住“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四次回扣读父亲说的那句话。

    c.教师配乐朗诵这段话

    d.全班齐读

    e.渗透表达方法:课文就是这样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此环节通过重点词语的体悟,丰满父亲的伟大形象,也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父爱,培养语感】

    三、吟诵爱

    (PPT出示部分歌词,播放背景音乐)诵读《生死不离》的部分歌词,进一步感受这种伟大的爱

    四、延伸爱

    父亲的那句话又给了儿子阿曼达怎样的力量,从而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后半部分的内容!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动作 语言 外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用具】

    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看完后,谈谈感受。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解决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了不起”进入课文。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奋不顾身,坚持38小时挖掘废墟寻找儿子。)

    ⑴ 指导看动画,学生谈感受,确立感情基调。

    ⑵ 学生朗读,评价。

    ⑶ 教师示范读。

    儿子的了不起:

    “不!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⑴ 学生朗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把逃生机会先让给同学 坚定父亲会来救他。)

    ⑵ 如果你是阿曼达,你会怎样做 渗透思想教育。

    ⑶ 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

    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说点什么

    四、总结

    父爱是伟大的,希望大家回去后跟爸爸说声:“爸爸,你辛苦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重点。

    二、交流对地震的了解,拓展阅读有关资料。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品读,找出感动的句子,好好体会。

    (三)着重引导读好以下句子: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谁对谁说的?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共出现几次?另外两次谁说的?说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这样写?直接写36小时不行吗?36小时是多久?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想到什么?)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觉读出来。)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五)精读,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四、提出质疑,梳理疑问

    根据学生疑问,梳理出一至两个待探究问题,教师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课时

    一、立体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选择“儿子了不起”、“父亲了不起”进行探究,找出关键句子,细心体会。

    (二)探究“儿子了不起”(抓住勇敢、无私、对父亲的信任来理解,放手让学生畅言。)

    (三小结、过渡:从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儿子。而儿子的了不起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时候,表达要清晰,要抓住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说明。)

    重点探究“父亲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复朗读感悟:

    1.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占据父亲整个心灵的是儿子,一定要救出儿子是父亲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个小时,两天一夜啊,在这段时间,父亲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啊!读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险,然而,父亲承受的仅仅是肉体上的辛苦吗?(还有精神上的双层压力:担心家里的妻子,担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体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压力,这一切也没有使父亲停下来?你们说他了不起吗?读

    (3)想象挖掘过程中有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会怎么想呢?(不管发生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丝毫没有动摇父亲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读

    总结学法:抓住什么来分析?(神态、动作、语言)

    讨论。最终,儿子救出来了。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或者在挖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还能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父亲因为担忧孩子的生命安全,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结局是否圆满,他都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伟大的父亲,了不起的父亲。)

    二、精略结合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爱

    (一)导语: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有的象阿曼达的父亲一样,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爱,有的可能是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无微不至的爱。阅读《慈母情深》,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们不仅被《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伟大的父爱感动着,也被慈母的浓浓深情感动着,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时,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业:

    1. 填写表格

    2.回忆生活中,父母亲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

    慈母情深(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