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爱莲说教学教案通用
  • 爱莲说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30

    爱莲说教学教案通用。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爱莲说教学教案”。万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教案是很多老师非常熟悉的一种文稿。通过教学方案可以建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莲说教学教案(篇1)

    【课题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 了解说的特点;

    ⑵ 继续掌握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全文;

    ⑶ 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2、情感态度方面:

    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3、能力方面: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目标:

    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难点目标:以花喻人的含义。

    2、教学过程分为:

    诵读环节──悟读环节──拓展环节三大板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3、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1、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2、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 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反馈检测

    1、填空:

    ⑴ 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⑵ 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2、说话练习: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⑴ 莲,⑵ 菊,⑶ 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

    七、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爱莲说教学教案(篇2)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课文的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

    3、解释划线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

    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

    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质疑问难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在整体感悟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之后,我们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当堂训练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7、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

    菊--陶渊明--隐逸者(孤傲避世)→(鲜)正衬

    牡丹--世人--富贵者(庸俗逐利)→(众)反衬

    莲--予--君子者(清高坚守)→(独)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学教案(篇3)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件演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衬托手法 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十六、形成性测试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十七、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爱菊隐逸者

    (正衬)

    予爱莲 君子

    (反衬)

    世人爱牡丹 富贵者

    爱莲说教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2、理解借物喻人3、了解对比烘托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

    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并解释大致意思,然后顺势启发:濂溪先生是谁?莲蓬人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呢?从而导入新课。

    五、课堂结构(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点读课文,说字词句段意思(10分钟)

    1、要求学生“点”着课文课文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2、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说句式语言特点(10分钟)

    1、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

    2、学生对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

    3、教师要求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说课文运用手法(15分钟)

    (一)说借物喻人手法。

    1、教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2、教师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

    学生可能说品质、形态、仪表等方面。教师随机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揭示了莲纯洁、高尚、正直、刚强、清濂、庄重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3、教师启发: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4、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参考说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二)说对比烘托手法。

    1、教师提示: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3、教师小结: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第四板块:背读课文,说背诵文言技巧(5分钟)

    让二至三名优秀学生当堂背诵,然后结合本篇课文,说说背诵文言文的技巧。学生可能说:根据语气语调背;根据表达方式背;根据音韵节律背;根据邻头字句背等等。只要方法可行,教师就给予充分肯定,以总结背诵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爱莲说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案牍(dú)铭(míng)

    (2)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古今异义词:

    1)鸿古:大,渊博今:鸿雁,书信

    2)形古:形体,身体今:形状,例子

    3)馨:古:美好。今:芳香。

    4)丝竹:古:琴瑟,箫管之类弦乐器。今:丝绸、竹子。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这里作动词,译为“出名”,“著名”。

    2)形容词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灵巧,灵验。这里作动词,译为“显灵”,“有灵验”。

    3)形容词作使动动词:无案牍之劳形。劳:劳累。形:身体。这里作使动动词,译为“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扰乱。

    文中重点字词。

    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灵,灵验,神奇。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鸿儒:大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8)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10)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借代)

    13)乱耳:使耳朵扰乱。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扰乱。

    14)案牍: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是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爱莲说教学教案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