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通用
  •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14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通用。

    我们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作为一名老师,是常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的。教案是教师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的实践性教学文件。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正确选择关联词。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谈成语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一段话。

    (2)要求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郭的第八笔是提,逃的第八笔是横折折撇)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小黑板。淋浴水淋淋

    (2)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这两个音节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却不同。淋浴的淋念第二声,水淋淋的淋却是第一声)

    (3)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教师向学生介绍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在大多数ABB式形容性词语的重叠部分,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一般都读成第一声)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练习。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了解ABB式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4.反馈。

    (1)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黄澄澄明晃晃毛茸茸沉甸甸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第一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②想一想:句末应填人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③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④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⑤第一句应填啊。

    (2)指导第二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二句应填呀。

    (3)指导第三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三句应填哇。

    3.练习。

    (1)用笔在书上填写。

    (2)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同座同学互相检查,看填写的词语是否准确。

    (2)齐读,体会发音特点,并说说规律。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指导。

    (1)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语各是什么关系

    (2)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练习填空第(2)、(3)句。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指名逐题朗读,确定正确答案。

    (2)同座的同学互相检查练习情况。

    (3)齐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画蛇添足:蛇本身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蚍蜉撼树: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3.练习。

    (1)自由地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握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同座位练说。

    3.练习。

    (1)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练说。

    (2)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教后记: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解题_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你们从未去过的地方,是哪呢?(出示草塘图片)对,是草塘。(板书:草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是怎样的草塘呢?(板书:可爱的草塘)

    1、速读课文,看看作者觉得草塘哪些地方可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1~}

    3、过渡:大家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这非常可贵!刚才有同学问题目是可爱的草塘,为什么(因为作者不了解北大荒)于是,小丽就把作者带到了草塘,身临其境感受了一番。

    三、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一)学习第二段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引导想象:置身于大海中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只是、便、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本课板书设计:

    稀奇事反映品质

    详写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第五段,从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进步认识课文从整体上如何安排详略,完成作业本第2、3、6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其中1(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恋恋不舍)

    2.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我对闰土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板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二、引入

    过去,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新授

    1、教学准备题

    (1)点击课件中准备题出示题目

    (2)学生理解题意。

    (3)找出出发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相向而行

    时间间

    (4)点击热键和强调出发时间和运动方向。

    (5)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学生思考会出什

    么情况。利用课件继续演示会出现的三种情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利用课件出示准备题的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课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补充板书:26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四)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六、教学结束: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板书扬帆起航第一次远航友好交流26郑和远航(详写)战胜凶险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内容,懂得孝敬老人,帮助病残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叙事的基本方法。

    2、讨论要点,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是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

    3、按照要求,选择做过的一件事写下来,做到把经过写具体,动内容写生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难点: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例文,归纳写法。

    1、轻声读例文,完成练习。

    (1)《给爷爷洗脚》主要写()的事。

    (2)小作者在叙述给爷爷洗脚这件事时,先写(),再写(),最后写(),其中重点写()。

    2、小结。

    3、结合习作要点讨论,归纳写法。

    (1)写一件事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写事情要有重点,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板书:按顺序写具体)

    (三)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1、仔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么样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写具体的?

    2、归纳小结:小作者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分成了几个部分:打水-脱袜-搓洗,每一部份都写得很细致。另外,小作者还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这样就十分具体了。

    (四)审清题意,循序渐进练习。

    1、审清题意:你们知道今天作文是写什么?有哪些要求?

    2、开拓思路。

    3、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在选择好内容的基础上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织材料,列好提纲。

    (2)让一个学生具体地口述自己为老人或病残人做过的一件事的经过。

    4、学生练习草稿,教师巡回辅导。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按劝慰回忆抒情分层,用|表示。

    10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分层。

    ⑸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你与亲人道别的情景的话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8)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管道》,大家知道管道吗?出示管道图片,说明管道的用途。

    提问:课文中的管道是用来干什么的?解决了村民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介绍作者:贝克〃哈吉斯

    提问: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

    课文中的人物柏波罗和布鲁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管道》课件,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方面?这几方面是怎样联系的?学生看后,分小组讨论,试着回答,老师指导。分析课文,深入理解:

    (1)分段,列小标题。(提水、计划、修建、完工、蓝图)

    学生试着回答,老师点评,说出不同分法的不同理由。

    (2)演示课本剧,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提问:

    A、柏波罗和布鲁诺是什么关系?有什么特点?

    B、两人接受了什么任务?任务完成后,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的想法对?说说自已的看法。

    C、柏波罗提出修管道,两个人的意见相同吗?柏波罗是怎样做的?布鲁诺又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谁的做法对?为什么?

    D、柏波罗修管道成功了吗?他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4)、学生交流自已制作的故事连环画,讨论回答以上问题,老师指导点评。

    (三)拓展延伸,总结经验。

    (1)读了课文之后,说说制约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评。

    (成功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济条件、社会背景、舆论影响、历史经验……人为主观因素包括聪明、勤奋、坚强的意志……)

    (2)如何取得成功?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评。(在一定客观因素下,个人成功取决于聪明、勤奋、坚强的意志,其中勤奋起决定因素)

    (3)学生交流成功经验。

    (4)学生举例说说自已成功的事例,老师相机点评。

    (5)播放《电灯的发明》,让学生通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来理解勤奋与成功的关系。

    (6)柏波罗和布鲁诺起初是的朋友,后来有了矛盾,最后又恢复了友谊,说说同学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老师点评:(朋友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四)课文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明白多动脑筋想方法,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多思考,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五)作业:

    写一篇《管道》读后感。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h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我们小组的猜想是 。

    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

    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5、分析整理。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

    三、把斜面“卷”起来

    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2、讨论交流:

    (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

    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组的发现。

    四、斜面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板书设计:

    4、斜坡的科学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离

    斜面越长越省力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形状相近的6组偏旁并熟记所组成的字:熟练地运用音序、数笔画三种查字法查字;能把不完整的成语补充完整。

    2.能改正句子中不恰当的用词,注意遣词的准确性;能仿照例句,运用只有才由于和既也造句。

    3.初步懂得三条惜时格言的意思并能背诵。

    4.知道短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并能给其中韵经过部分列出简要提纲。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题:

    比一比,写出有下列偏旁的字。

    ①指名学生说说每组部首的名称。(请差生说说,便于掌握情况。)

    ②辨析每组上下偏旁在形体上的细微差别。

    ③指名学生限定(90秒)时间在幻灯片上写出每组偏旁相近的字各5个,并进行核对订正。(除了冖廴见部首以外)。

    第2题:

    按要求查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复习查字典的三种方法。

    ②指名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③让学生独立查字典再根据词的意思进行选择义项。

    ④核对、订正。

    第3题: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第4题:

    划出下面句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并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尝试修改不恰当的词语

    ②比较、讨论,让学生讲清楚原来用的词,为什么不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5题:

    读句子,注意带点词的用法,并用这些词造句。

    ①读句子理解这3个关联词语在句中表示什么关系。

    a只有才(条件句)(向莲花瓣走去是保护人民和部队主力的唯一条件)

    b由于(课文中是前果后因句)表示原因或理由。

    c既也(并列句)

    ②进行口头造句、评议、订正。

    ③书面完成作业。

    第6题:

    读读背背下面的格言。

    ①格言含有劝戒意义的话。

    ②读3句格言。(指出这三条格言都是劝戒人们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

    ③体会每一句格言的意思、谈体会。(举些实例来说明。)

    ④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熟读,指导并诵。

    第7题:

    读短文,做练习。

    ①复习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项目和它的方法。

    ②独立(认真)地阅读短文,理解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二读短文按什么顺序安排了哪些材料重点写什么

    ④把事情的经过部分按先接着然后最后,列一个简要提纲。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推翻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