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发表时间:2022-01-31

    【www.jk251.com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初中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

    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

    【讲解新课】

    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中,

    求证:∽

    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应有点A与C,B与D,C与B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还可提问:(1)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时∽?(答案:)

    (2)如图,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指明对应关系)

    (答案:或两种情况)

    探索性题目是已知命题的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题设,是探索充分条件,所以有一定难度,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在例4中给了探索方向,即“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这种题目体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有好处,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但由于有一定难度,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不应提高要求或增加难度.

    [小结]

    1.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除了本节定理外,前面判定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

    2.让学生了解了用代数法证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

    3.关于探索性题目的处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9中A组9、教材P240中B组3.

    八、板书设计

    Jk251.coM编辑推荐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的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本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还是研究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工具.

    它的难度较大,是因为前面所学的知识主要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等.借助于图形的直观可以有助于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于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困难,主要是借助于逻辑的体系进行分析、探求,难度较大.

    释疑解难

    (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3个定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3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为1的情况.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选择:①已知有一角相等时,可选择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②已知有二边对应成比例时,可选择判定定理2与判定定理3;③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时,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判定,如果不能,再考虑用判定一般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来判定.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作用:①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②间接证明角相等、线段域比例;③间接地为计算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大小创造条件.

    (4)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①平行型:如图1,“A”型即公共角对的边平行,“×”型即对顶角对的边平行,都可推出两个三角形相似;②相交线型:如图2,公共角对的边不平行,即相交或延长线相交或对顶角所对边延长相交.图中几种情况只要配上一对角相等,或夹公共角(或对顶角)的两边成比例,就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1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掌握例2的结论.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l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以及例2的结论.

    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

    2.叙述预备定理.由预备定理的题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哪两种情况.

    [讲解新课]

    我们知道,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涉及的条件较多,需要有

    三对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的比也都相等,显然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

    来研究能不能用较少的几个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上节课讲的预备定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现在再来学习几种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三个公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等于1的情况,教学时可先指出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用类比的方法找出新的命题,如:

    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SAS、ASA(AAS)、SSS、HL.

    问: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角相等”及“对应边相等”的语句,用到中应如何说?

    答:“对应角相等”不变,“对应边相等”说成“对应边成比例”.

    问:我们知道,一条边是写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一个关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题呢?

    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强调:(1)学生在回答中,如出现问题,教师要予以启发、引导、纠正.

    (2)用类比方法找出的新命题一定要加以证明.

    如图5-53,在△ABC和△中,,.

    问:△ABC和△是否相似?

    分析:可采用问答式以启发学生了解证明方法.

    问: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哪几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答:①三角形的定义,②上一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问:根据本命题条件,探讨时应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答:预备定理,因为用定义条件明显不够.

    问:采用预备定理,必须构造出怎样的图形?

    答:或.

    问:应如何添加辅助线,才能构造出上一问的图形?

    此问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领学生共同探讨,注意告诉学生作辅助线一定要合理.

    (1)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过D作DE∥BC交AC于E.

    “作相似.证全等”.

    (2)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上,截取,在边AC(或延长线上)截取AE=,连结DE,“作全等,证相似”.

    (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或延长线”的情况)

    虽然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但通过刚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与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

    ∽.

    例1已知和中,,,.

    求证:∽.

    此例题是判定定理的直拉应用,应使学生熟练掌握.

    例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5-54,在中,CD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

    该例题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掌握判定定理1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应用很广泛,并且可以直接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材上排了黑体字,所以可以当作定理直接使用.

    即∽△∽△.

    [小结]

    1判定定理1的引出及证明思路与方法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两种辅助线作法的思路.

    2.判定定理1的应用以及记住例2的结论并会应用.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A组3、4.

    八、板书设计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

    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

    【讲解新课】

    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中,

    求证:∽

    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应有点A与C,B与D,C与B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还可提问:(1)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时∽?(答案:)

    (2)如图,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指明对应关系)

    (答案:或两种情况)

    探索性题目是已知命题的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题设,是探索充分条件,所以有一定难度,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在例4中给了探索方向,即“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这种题目体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有好处,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但由于有一定难度,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不应提高要求或增加难度.

    [小结]

    1.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除了本节定理外,前面判定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

    2.让学生了解了用代数法证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

    3.关于探索性题目的处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9中A组9、教材P240中B组3.

    八、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案模板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2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叙述判定定理1,定理1的证题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讲解新课]

    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SAS”让学生得出: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和中,

    且.

    求证:∽

    建议“已知、求证”要学生自己写出.

    另外,依照判定定理1的两个证明思路,让学生自己说出辅助线的作法.

    下面判定定理3的引出与证明同判定定理2,这里从略.

    在讲解判定定理3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使用比例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它.

    例3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与是不是相似,并证明为什么:

    (1),,

    (2),,

    解:让学生试着写出解题过程

    这种类型的题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正确的题目加以证明;二是对不正确的题目要说出理由或举反例,但后者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降低难度,这里的题目全是正确的,只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知识给出证明就可以了,不必研究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小结]

    1.让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思路与方法.

    2.会利用两个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A组5、P241中B组1.

    八、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

    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

    【讲解新课】

    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中,

    求证:∽

    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应有点A与C,B与D,C与B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还可提问:(1)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时∽?(答案:)

    (2)如图,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指明对应关系)

    (答案:或两种情况)

    探索性题目是已知命题的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题设,是探索充分条件,所以有一定难度,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在例4中给了探索方向,即“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这种题目体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有好处,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但由于有一定难度,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不应提高要求或增加难度.

    [小结]

    1.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除了本节定理外,前面判定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

    2.让学生了解了用代数法证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

    3.关于探索性题目的处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9中A组9、教材P240中B组3.

    八、板书设计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本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还是研究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工具.

    它的难度较大,是因为前面所学的知识主要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等.借助于图形的直观可以有助于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于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困难,主要是借助于逻辑的体系进行分析、探求,难度较大.

    释疑解难

    (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3个定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3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为1的情况.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选择:①已知有一角相等时,可选择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②已知有二边对应成比例时,可选择判定定理2与判定定理3;③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时,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判定,如果不能,再考虑用判定一般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来判定.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作用:①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②间接证明角相等、线段域比例;③间接地为计算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大小创造条件.

    (4)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①平行型:如图1,“A”型即公共角对的边平行,“×”型即对顶角对的边平行,都可推出两个三角形相似;②相交线型:如图2,公共角对的边不平行,即相交或延长线相交或对顶角所对边延长相交.图中几种情况只要配上一对角相等,或夹公共角(或对顶角)的两边成比例,就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1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掌握例2的结论.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l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以及例2的结论.

    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

    2.叙述预备定理.由预备定理的题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哪两种情况.

    [讲解新课]

    我们知道,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涉及的条件较多,需要有

    三对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的比也都相等,显然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

    来研究能不能用较少的几个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上节课讲的预备定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现在再来学习几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三个公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等于1的情况,教学时可先指出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用类比的方法找出新的命题,如:

    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SAS、ASA(AAS)、SSS、HL.

    问: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角相等”及“对应边相等”的语句,用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应如何说?

    答:“对应角相等”不变,“对应边相等”说成“对应边成比例”.

    问:我们知道,一条边是写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一个关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题呢?

    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强调:(1)学生在回答中,如出现问题,教师要予以启发、引导、纠正.

    (2)用类比方法找出的新命题一定要加以证明.

    如图5-53,在△ABC和△中,,.

    问:△ABC和△是否相似?

    分析:可采用问答式以启发学生了解证明方法.

    问: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哪几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答:①三角形的定义,②上一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问:根据本命题条件,探讨时应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答:预备定理,因为用定义条件明显不够.

    问:采用预备定理,必须构造出怎样的图形?

    答:或.

    问:应如何添加辅助线,才能构造出上一问的图形?

    此问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领学生共同探讨,注意告诉学生作辅助线一定要合理.

    (1)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过D作DE∥BC交AC于E.

    “作相似.证全等”.

    (2)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上,截取,在边AC(或延长线上)截取AE=,连结DE,“作全等,证相似”.

    (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或延长线”的情况)

    虽然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但通过刚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与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

    ∽.

    例1已知和中,,,.

    求证:∽.

    此例题是判定定理的直拉应用,应使学生熟练掌握.

    例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5-54,在中,CD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

    该例题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掌握判定定理1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应用很广泛,并且可以直接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材上排了黑体字,所以可以当作定理直接使用.

    即∽△∽△.

    [小结]

    1判定定理1的引出及证明思路与方法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两种辅助线作法的思路.

    2.判定定理1的应用以及记住例2的结论并会应用.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A组3、4.

    八、板书设计

    相似三角形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给出了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比的概念,并利用探究法得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重难点分析

    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图形,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殊情况,研究比研究全等三角形更具有一般性.对应边和对应角子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找对应边及对应角时常常出现错误.

    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给出相似形的概念,在给出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的本质认识

    4.在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概念,理解相似比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预备定理,并了解它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通过预备定理的条件所构成的图形的三种情况,教给学生对一致性问题的思考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索发现.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的概念及预备定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

    2.教学难点:是相似比的概念及找对应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状上、大小上有何特征?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也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讲解新课】

    1.

    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区别.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教学时可预先准备几对,让学生观察或测量对应元素的关系,然后直观地得出: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就是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

    符号“∽”,读作:“相似于”,记作:∽,如图所示.

    ∴∽

    反之亦然.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性质).

    ∵∽,

    另外,具有传递性(性质).

    注:在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思考问题:(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2.相似比的概念

    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①两个的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如果与的相似比是K,那么与的相似比是.

    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这也说明了全等三角形是的特殊情形.

    3.预备定理: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图所示.

    教材通过探讨的方法,根据题设中有平行线的条件,结合5.2节例6定理的结论,再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从而得出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这里要强调的是:

    (1)本定理的导出不仅让学生复习了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的证明打下了基础,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由本定理的题设所构成的三角形有三种可能,除教材中两种情况外还有如左图所示的情形,它可以看成BC截两边所得,其中,本质上与右图是一致的.

    (3)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作题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如本定理的比例式,防止出现的错误,如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4)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还应给学生强调,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对应边应写在对应位置.

    (5)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形象性语言,如:有平行就有成比例线段,有平行就有.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的概念.

    2.正确理解相似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的性质打下基础.

    3.重点学习了预备定理及注意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2,3.

    八、板书设计

    相似三角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给出了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比的概念,并利用探究法得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重难点分析

    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图形,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殊情况,研究比研究全等三角形更具有一般性.对应边和对应角子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找对应边及对应角时常常出现错误.

    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给出相似形的概念,在给出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的本质认识

    4.在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概念,理解相似比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预备定理,并了解它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通过预备定理的条件所构成的图形的三种情况,教给学生对一致性问题的思考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索发现.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的概念及预备定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

    2.教学难点:是相似比的概念及找对应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状上、大小上有何特征?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也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讲解新课】

    1.

    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区别.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教学时可预先准备几对,让学生观察或测量对应元素的关系,然后直观地得出: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就是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

    符号“∽”,读作:“相似于”,记作:∽,如图所示.

    ∴∽

    反之亦然.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性质).

    ∵∽,

    另外,具有传递性(性质).

    注:在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思考问题:(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2.相似比的概念

    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①两个的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如果与的相似比是K,那么与的相似比是.

    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这也说明了全等三角形是的特殊情形.

    3.预备定理: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图所示.

    教材通过探讨的方法,根据题设中有平行线的条件,结合5.2节例6定理的结论,再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从而得出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这里要强调的是:

    (1)本定理的导出不仅让学生复习了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的证明打下了基础,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由本定理的题设所构成的三角形有三种可能,除教材中两种情况外还有如左图所示的情形,它可以看成BC截两边所得,其中,本质上与右图是一致的.

    (3)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作题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如本定理的比例式,防止出现的错误,如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4)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还应给学生强调,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对应边应写在对应位置.

    (5)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形象性语言,如:有平行就有成比例线段,有平行就有.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的概念.

    2.正确理解相似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的性质打下基础.

    3.重点学习了预备定理及注意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2,3.

    八、板书设计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