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语文古诗教案模板
  • 语文古诗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02

    关于语文古诗教案模板。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关“语文古诗教案”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语文古诗教案 篇1

    微课题研究小组

    抓住关键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内容

    4.秋天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策略/方法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1揭题,生齐读课题。

    1-3生自由谈

    2-1生自读全诗

    2-4教学易错字

    2-7生思考

    3-1创设情境,学生发言。

    3-2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

    1-2学生质疑

    2-1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品析,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2组织学生讨论。

    语文古诗教案 篇2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

    学习提纲

    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注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间的意思是();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5.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7.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古典音乐创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古诗词。

    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音:间、数、重、还。

    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想感情。

    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

    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六、讨论绿又的准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理想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语文古诗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教授两首古诗。采用教学模式:激趣导入——学习生字——古诗赏读——互动交流。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导入。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净慈寺风光,教师讲解西湖美景,引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中就有诗人杨万里。展示杨万里的简介,直接导入要学的诗题,请同学齐读解读。

    2.学习生字。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跟读,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音韵美。同桌之间互相正音,小组比赛认读生字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字拆解后编顺口溜或字谜来记忆。

    开火车认读生字,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3.古诗赏读。逐句讲解,指名学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给出生词解释,指名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佐以西湖四时风光、荷花映日图片加深理解。杨万里的诗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讲,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碧”“红”突出的视觉感。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曾读过的关于西湖风光的诗。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述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相互评议,比赛背诵。

    语文古诗教案 篇4

    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谈春,导诗。

    师: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生:《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生:《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中架起桥梁,唤起学生对春天的遐想,而且为后的说春、议春、颂春做好了情感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杜牧写的《江南春》;一首是程颢写的《春日偶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二、说春,学诗。

    生:自由轻声读这两首诗。(反复读上几遍后)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自读,老师已能感受到大家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诗了,能不能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生:个个跃跃欲试地。(指34名学生)读这两首古诗,教师穿插其中适时给予评价。

    师:大家都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那么这两首古诗,作者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描绘出了春天怎样的一幅画面?下面分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重点选择一首诗,结合诗的译文进行讨论,然后汇总本小组的建议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要求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适合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这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是基于文本内容的考虑,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从诗句和译文的理解中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走入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

    师:大家学得真投入,而且讨论得也相当激烈,哪一小组先来展示一下本小组合作的成果呢?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江南春》这首诗。我们小组成员认为这首诗围绕春天,写了莺、红花、绿树、村子、城廓、洒旗等景物。我们是结合译文和古诗的描述讨论出来的。

    生:(迫不及待地)我们小组也是讨论的这首诗,我们认为他们所叙述的景物不全面,还应包括寺庙和楼台。

    生:我们通过预习知道,《江南春》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诗人想到唐代以前的南朝所建立的寺庙和楼台,不是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师:你们小组预习的真深入!确实,后两句诗是作者想到以前南朝所建立的寺庙和楼台,不是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春日偶成》这一首诗。我们觉得这首诗主要写到了云、风、花、柳、河。我们是通过译文和诗句的描述所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真丰富,讨论的问题很深入。而且结合古诗和译文,描绘出了两首古诗的画面,能不能将自己感受到的画面画下来。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出只要是切合学生实际的,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学习方式都是可取的。教师在这里让学生画一画,不光是将诗句内容的具体化,而且是对诗的情感的积淀,因为学生只有在画时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才能创造多彩的画面。】

    生:纷纷地开始勾画画面。

    三、议春,悟诗。

    师:看着大家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老师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进了古诗,展现了你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并融进了自己的深切感受。能说说你为什么描绘这样的一幅画吗?并说说画这幅画时的内心感受。

    生:老师,我们这小组是合作完成的这一幅画,我们画的是《江南春》这首诗的画,翠绿的树叶上莺在鸣叫,绿树映衬着红花,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地流过,不远处的茅亭过的酒旗在风中飘舞。我们画完了这幅画后心情很高兴。

    生:我画的是《春日偶成》这首诗,你看淡淡的云从天空中飘过,一棵棵垂柳长得很茂盛,柳树下是各色各样的花儿。

    生:老师,还有我。我画的是《春日偶成》这首诗,我用不同的色彩描绘了刚才那位同学所叙述的景物,而且我在这些景物中还画了一个人,他就是作者。因为在这大好的春光里缺少了人物,那是一种遗憾。

    师:同学们画得很细致,说得也很精彩。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那么两位诗人所处在当时的情境中,他们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你能猜测一下吗?(教师适时地介绍一下有关两位诗人的背景资料)

    生:我猜测杜牧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很高兴,因为在如此美好的春光下,目睹着如此之多的景物,他的心情怎么不开心呢?

    生:我也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

    生:我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是悲伤的。因为面对如此美好的景物,想到南朝的许多寺庙已隐没在茫茫的烟雨,怎能不触动他的伤心之情呢!

    生:不同意见的学生开始相互争辩。

    师:同学们既然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带着自己的意见课后再深入地去体会一下,看看到底谁的理解更有道理。

    【设计意图: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师:大家揣摩的很有见地,你们不仅丰富了诗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进了自己的理解。

    四、颂春,背诗。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描绘我们心目中的春天吧!可以选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散文、对联等)

    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对春天的赞美。

    师:《江南春》、《春日偶成》也是赞美春天的优美诗篇,让我们一起将它深深地记在脑海中吧!

    生:背诵这两首古诗。

    【设计意图: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从古诗唤起对春天情感的积淀开始,到用古诗升化学生对春天的歌颂,一气呵成。】

    语文古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__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第一句:(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__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第二句:(1)、生读句子,谈感受。(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四、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

    五、布置练习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为《宿建德__》配画。

    板书设计:

    宿建德__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__清月近人。

    语文古诗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味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Jk251.Com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

    (3)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3)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2)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汇报说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1.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6.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7.齐读。

    五、扩展延伸

    1.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六、总结,诵读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诵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激情入境,揭示课题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2.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

    3.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教师总结诗意,学生回顾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3)学生配乐齐读。

    三、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2)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生齐读)

    (3)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相距大概有3000多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2)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3.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4.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5.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

    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6.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读。

    7.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

    四、总结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叙事抒情 写景

    借景抒情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依依惜别之情

    附:相关链接

    送别诗几首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语文古诗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课《江南春》和《春日偶成》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每首诗都是七言绝句。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江南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诗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二、说学法教法

    (1)学法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教法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3)手段——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结合挂图等辅助教学。

    【关于语文古诗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