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文言文教案打印版
  • 文言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16

    文言文教案打印版。

    文言文两则读后感。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那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文言文教案打印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下面小编为您呈上“文言文教案打印版”相关主题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一、 设疑自探

    1、导入

    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在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

    2、解题

    1)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化莫测。篇幅一般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策士们的游说,到唐代便扩大成为一种通用的文体。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

    2)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文。

    3)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3、 简介作者

    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

    4、教师范读课文,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强(qiáng)假 惴(zhuì)惴 庋(guǐ)藏 俟(sì) 素 蟫(yín)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素镡,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

    5 .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

    6.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 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二.读课文

    1 . 读课文,领悟语旨。

    ①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②抽查诵读情况,重在指导读出语气。

    ③领悟文旨 —— 论述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以勉励黄生勤奋读书。

    2 . 读课文,体会语脉。

    ①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②中间三段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首先列举藏有书者不读书的例子,再以生动的笔法描绘读自己书和读借来的书的两种不同心理,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最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印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三、布置作业:将文中加点词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就课文内容质疑。体会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观点,背诵课文,并能够领会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一. 读课文,品味语词。

    ①第二段中两个反问句语气和作用,如将它们改为陈述句,效果有何区别 ?

    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 ”与“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词义相同否 ? 是否都应重读。

    ③“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 ? “摩玩”一词表达什么感情 ?

    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句中“叹”与“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 为什么而“叹” ? 为什么而“惜” ? 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

    ⑤“然则予因不幸而遇张乎,生因幸而遇予乎 ? ”中“然则”一词删去有什么不好 ?

    ⑥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 . 读课文,感受语情。

    重在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句式来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语言的感染力,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因课时有限,背诵可放在课外。因议论文的背诵较记叙文背诵难度更大,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可采用线索记忆法或分层消化法进行记诵。

    二、 本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 第1 - 2段 ) 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

    第二部分 ( 第3段 ) 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 ( 第4段 ) 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第四部分 ( 第5段 )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

    三、 质疑讨论。理解中心

    1. 找出课文中形象表现借书读书专心、困难的句子,以及有书读时懒散的情况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有所览辄省记”

    写了年轻时候借书困难,用心之专。

    B“素蝇灰丝时蒙卷轴”

    与前句对比,写出了不求进取的懒散状态。

    2 .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书非借不能读也”。

    3 . 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

    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创造条件,在逆境中奋发进取。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义?作用?

    过渡句,由书及物,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有普遍意义。

    5. 从结构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

    本文构思严密,论证层层递进。作者的意图是教育青年人专心读书,所以一开篇就阐明道理,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逐层加以论证:先分析问题。首先分析藏书者的一般情况,侧重说明有书不能读的原因:再说自己的切身体会,侧重说明唯借书才能读书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今昔对比,重提自己过去借书之难,以自己的“不幸”反衬黄生之“幸”。行文至此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希望 ( 解决问题 ) ,希望黄生“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

    6 . 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

    提示之一:课文第二段从几个角度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个论点 ?

    从两个角度论证:藏书多者,“读书者有几” ? 无书而借书读者,“非夫人之物而强假要,必虑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7.“幸”“不幸”“专”怎样理解?

    幸:指学习条件好;不幸:指学习条件不好;专:指勤奋学习。学习条件不好,也要创造条件,勤奋学习。

    8.“叹”“惜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感叹;珍惜。表达作者感叹光阴可贵,劝勉青少年应该及时努力的思想感情

    9. 两个角度一正一反地对中心进行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

    明确并板书,对比论证。

    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 ? 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 ? 作用是什么 ?

    归纳: ( 1 ) 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比; ( 2 ) 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 3 ) 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 ( 4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5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作对比。 ( 6 ) “余”幼时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7 ) “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 8 ) “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这些对比集中起来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藏书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唯借书方能读书。作者正是在这两方面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的。对比论证的作用是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提示之二:本文是议论文,但从表达上看,是否以说教的方式来训导黄生呢 ?

    讨论、归纳并板书: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先晓之以理,并从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对比,做到有理有据。为了进一步强调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联系自己的具体实践,从正反两面谈了“通籍”前后读书迥然相异的情况,言辞中肯,令人深思。最后作者又发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对黄生的爱护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一个长者的态度。这样就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四、归纳写作特色

    1 . 全文构思严密,紧扣中心。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书非借不能读”,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中间三段是重点。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富贵之家和一般藏书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然后,用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人家书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接着,以自己幼年时和当官后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最后,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借得到书读的幸运,以激励他下苦功读书。

    2 . 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的表达了主旨。第二段,在举了三个事例之后,慨叹“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作者对那些束之高阁、沾满灰尘的丰富图书不能尽其用而表示愤慨,并为家贫好读书的青年鸣不平。第三段,在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后又叹息“借者之用心专”,但是由于书难借“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里进一步表达了对来借书的青年的深切同情。第四段,在谈了黄生与自己当年相类似之后,委婉的说到黄生机遇好,应该用功读书。

    3 . 运用对比手法。以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姑俟异日观”的心理,向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做法、“今日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作对比。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作对比。上述两个对比,都有力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点。第四段,以“张氏之吝书”同“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引出黄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的对比,蕴含着对黄生的厚望。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教案推荐: 文言文教学设计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推荐: 文言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国之(文言助词,的)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词)。使(让)弈秋诲(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词,有提起动词性谓语"为"的作用,从而使句中的"弈秋之为"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成为了"听"的状语。――这一点只对教师讲,之所以提出这个"之"字,使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义相区别。)为听,一人虽听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为鸿鹄(天鹅)将至(原是生丝绳,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思(想)援(拉开)弓(弓箭)缴而射之(它,指鸿鹄),虽与(和)之(他,指代另一个学生)俱(一起)学,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词)。为(因为)是(这,指这个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与(文言助词,同"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课件参考」文言文教案wps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参考」文言文教案wps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三、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教案《‘教案’鸿门宴教案》。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四、内容主旨

    本文共七段,可按"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宴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密告。这是矛盾的"导火索"。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明他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忽失",这是火上添油,使矛盾更为激化。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化。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项伯被收买,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以身翼蔽沛公"留下伏笔。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

    这一部分写形势从紧张到渐趋缓和,从而转到下一场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部分(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

    刘邦到项羽军营,说了一番好话。项羽虽设宴招待刘邦,宾主双方都各有打算,斗争时紧时弛,变幻莫测。可将宴会上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动手杀刘邦,气氛趋紧张。二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就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三起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最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

    三落:一落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还赐座。三落是刘邦"如厕"是名逃脱是实。

    这一部分总共写了刘帮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四件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项羽内部范增与项羽杀不杀刘邦、项庄与项伯"杀刘"与"卫刘"的矛盾。这两种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使人为之惊心动魄。

    第三部分(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文章不仅写项羽在鸿门宴中斗争失败,失掉消灭刘邦的机会,而且加深了他与范增间的矛盾,埋下了最后彻底失败,自刎于乌江的祸根。而刘邦诛杀了曹无伤,内部则更加团结了。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节选,却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紧密,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五、写作特点

    司马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放在典型环境中来表现。他既没有插入第三者多余的说明和解释,也没有作静止的心理剖析,而是通过典型细节和个性鲜明的对话来描写人物。

    以项羽为例。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就答应项伯"善遇之(刘邦)",等到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无成见。宴会上范增的多次杀刘邦的示意,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视若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有板有眼地训斥一番,他不仅不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生彘肩,赐座。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虚伪的"仁义"幌子前,却感到刘邦和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而自己却反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至刘邦的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之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刘邦的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范增的老谋深虑;张良的老练多谋;樊哙的勇猛豪爽。作者寥寥数语,就生动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如主帅项羽和刘邦,谋士范增和张良,部将项庄和樊哙,内奸项伯与曹无伤,除曹无伤着墨不多之处,其他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于纸上。

    鸿门宴

    月度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打印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度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打印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教学法】自主合作讨论

    【课时】1 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

    2.作者链接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 dǔ ) 都( dū )丧( sāng )( sàng )

    了(liǎo) 舆( yú ) 调( tiáo )恸( tng )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二、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三、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平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四、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 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五、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子猷( ) 病笃( ) 了( )不悲

    舆( ) 不调( ) 恸( )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语时了不悲。

    (5)便索舆来奔丧。 (6)子敬素好琴。

    (7)便径入坐灵床上。 ( 8)弦既不调。

    (9)因恸绝良久。 (10)月余亦卒。

    3.《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学家,人琴俱亡的意思是:“ ”

    4.文中说“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的原因是:

    5.《世说新语》中很多故事发展为成语《人琴俱亡》发展的一个成语是 。这则故事表现了:

    6.翻译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恸绝良久。

    1.yóu dǔ liǎo yú tiáo tng

    2.俱 :都。而:顺承,不译何以:以何,为什么。语:说话。了:完全。便:就。索:要。舆:轿子。素:一向。 径:直往。既:已经。因:于是。绝:气息中止。卒:死

    3.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4.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5.人琴俱亡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6.(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今日教案: 《文言文》教案篇二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今日教案: 《文言文》教案篇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设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划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亘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

    3、齐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4、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5、请学生以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6、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么?

    六、布置作业 :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文言文》教案其一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其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3个会认字,正确书写2个会写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寓意的寓意,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文言导入

    1、(PPT出示句子)指名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你发现这几句话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了吗?

    生:是古时候的人说的话,听不懂,有好多“之”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揠苗助长。

    2、板书课题——揠苗助长(生书空)。

    指名读题——齐读

    这个故事出自于古代的一本文集《孟子》中的一篇——《公孙丑上》。PPT出示,认识孟子(简介)

    3、理解题意:拔禾苗帮助它长高——揠:拔(指导认字方法:查字典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听过这个故事吗?我们来看看它用文言文是怎么写的。

    二、朗读课文

    (PPT出示课文)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初读正音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小组内每人读一遍,检查字音。

    (生读文)

    指名汇报读,纠音:

    师评价朗读:你读得很认真,字音准确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加字。

    易读错的字

    悯mǐn,曰yuē,

    矣yǐ(文言助词,用在句子末尾),

    予yú,多音字,yú我,yǔ给,给予、赋予、授予,

    趋qū,槁gǎo,

    师: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齐读课文

    2、再读明确目标

    读准音,读通句了,感觉好读点了吗?下面你想怎么读?

    生:读得有感情,读出节奏,读好听(什么样是好听?声音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像唱歌一样)

    古文不只是写法和现代文章不一样,读的时候也有它的特点。回想一下我们读古诗时是怎样读的?

    生:读慢一点,声音有高有低,有节奏,有感情。

    师:对,要想读好古文,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要读出它的节奏。

    比如可以这样读:师范读“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师:想不想这样读?

    生:想

    生试读。(有点味道了)

    师:读出文言文的节奏,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在长句子中也要适当停顿。谁能试着再读一读?

    (PPT出示断句后的课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生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

    指名读。评价:他们读得有什么不同?除了读出节奏外,还有什么特点?

    声音有起伏,很好听。(读出了韵味)

    像他这样读一读。(生练读)

    三、了解内容,读出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文已经我们已经读熟了,

    自学提示:

    1、默读古文,并结合译文理解每一句的意思。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打“?”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疑惑,试着共同解决。

    生自学

    2、汇报:

    悯,的意思不明白,后来看课后的大意,猜测是担心的意思。

    谁在担心?(宋人)他担心什么?

    “其苗之不长”(意思:禾苗总是不长高)师:学习文言文时,结合译文或课后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师:他有多担心啊,谁来读一读?(生读)听不出担心来啊,再试试。(读出担心的语气)

    芒芒然归(PPT出示“芒芒”的几种解释:广大辽阔;模糊不清,通“茫”;匆忙。

    曰,说。师:谁对谁说话呢?生:宋人对他的家里人说。

    师:他说了什么?(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什么意思?

    生:今天累坏了我啦,我帮禾苗长高了!

    这个“病”和我们现在说的“生病”一样吗?(不一样:累坏了)

    师:文言文中的有些字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他说这句话时是心里怎么想的?

    生:今天特别累(读一读)但是又特别得意(因为——读一读)指导朗读: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家田里的禾苗已经超过了别人家。这么好的办法除了我别人怎么想得到呢?

    师:家里人听了他的话心想——

    生:这怎么可能?这是真的吗?

    于是——其子趋而往视之(读)结果——苗则槁矣。(读)

    师:宋人以为他帮助禾苗长高了,结果呢?生:苗都枯死了。

    3、复述故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导方法:讲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他做了什么事

    生练习。指名说,相机指导。

    同桌互说。

    4、读出韵味

    师:明白了古文的意思,再读文章会更有韵味。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寓意

    1、后来,这个宋国人揠苗助长的事情被邻居们知道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你太自作聪明了,田里的禾苗不但没有长高,还都枯死了。

    生:禾苗本来自己会长高的,你偏偏去拔它,最后不但没有长高,还都死了。

    师:植物生长有它的自然规律,随意去破坏只能适得其反。

    生:你太愚蠢啦,禾苗自己会长的,根本不用去拔。

    师:要学会等待。

    2、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生:做事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师:像“揠苗助长”这样,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板书:寓言)。

    五、总结

    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案]《文言文》教案之五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文言文》教案之五”,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了解中考考题

    20xx年广州实验区中考题:

    14比较《公输》和《曹刿论战》:这两个文段都涉及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来,2分;叙述恰当,2分。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20xx年广州非实验区中考题:

    14比较《公输》和《曹刿论战》:这两个文段都涉及战争,在《曹刿论战》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公输》文段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工攻打宋国的决定的?

    参考答案:

    1)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

    2)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

    五、复习方法:结合考点、疏理课文、归类比较

    复习内容:

    1、战争治国篇

    2、写景抒怀篇

    3、阐明事理篇

    4、托物言志篇

    六、分别从比较点来进行学习活动。

    比较点:人物形象(身份、语言、行为、特点)

    思想内容(A思想、观点;B内容方面: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1、人物形象:

    比较下列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治国篇”:邹忌和诸葛亮(提示:从身份、劝谏方式、行为等来谈)

    同:A身份:都身为臣相;B行为:都在向自己的君王提出治国的主张;

    不同:A身份:虽两人都是臣相,但诸葛亮比邹忌更有地位,因为诸葛亮是后主刘禅的相父。B劝谏方式上:邹忌采用委婉进谏的方式来劝谏齐王采纳自己的建议;而诸葛亮采用直接进谏的方式,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

    “战争篇”和“治国篇”:邹忌与墨子(提示:从身份、劝谏方式和行为、特点来等谈)

    同:A身份:都身为不同国家的臣子;B行为:都理据充分地成功说服了自己想要劝谏的人;C都是爱国忠君之士。不同:A面对的对象不同:邹忌面对的是自己的君王即齐王;墨子面对的是他国的君王即楚王、他国的臣相即公输盘。B劝谏的方式不同: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设喻,采用委婉归劝的方式让齐王接纳自己的建议;墨子采用类比、设喻和展示实力的方法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劝谏。

    2、从思想内容上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思想、观点;内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战争篇”:《公输》和《唐睢》(提示:从内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来谈)

    同:A都是涉及战争的;B起因:都是弱小国家受到强大国家的挑战;C结果:都是派使者出访并成功阻止对方的进攻;D思想:都不主张大国对小国的“不义”之战。不同:事情的经过不同:《公输》中墨子除了使对方理屈词穷,从道义上使对方威风扫地,还从实力上作好了充分准备,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守”中“九距攻城之机变”,使对方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唐睢》中唐睢除了用“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外,还采用了以死相拼、舍生取义的方式挫败秦王。

    2)“战争篇”和“治国篇”:《公输》和《得道多助》:(提示:同:墨子的“非攻思想”与孟子的“仁政”思想。)

    同:都主张“仁爱”“和平”,反对战争。墨子说服公输盘中设计诱导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此处的“义”就有仁爱之义。《得道》中通篇讲“道”,此中“道”即指“施行仁政”。

    不同:内容上:两篇分别是讲述战争和提出治国主张的文章。

    七、作业:

    分别从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A、B班同学两个角度都做;C、D班同学任选一个角度来做都可)

    范文收藏: 《文言文》教案最新模板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小编为你推荐《范文收藏: 《文言文》教案最新模板》,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述山市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的经过。

    ⑵ 了解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物外之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山市的形成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

    【课前准备】

    查古汉语字典,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说一说海市蜃楼是怎么回事?

    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也为我们描绘了这种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山区里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请位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又因为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共收入作品近500篇,除小说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等,主要写狐鬼怪异的故事,也收录了一些奇怪的事。他为我们描绘的山中蜃楼,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山市》。

    二、学生(个体)朗读课文、正音、检查预习情况

    三、全班活动:质疑答难,疏通文句大意,感悟整体课文

    四、集体朗读课文(把握节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五、探讨课文

    讨论1:

    作者描绘山市是以什麽为序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以时间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然等。

    讨论2:

    山市的景物变化是快还是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然等。表示极短的时间,说明山市的景物变化很快,景物层次分明。

    讨论3:

    山市变化如此之快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绘的?请找出山市变化中的不同景物?孤塔的底部在哪儿?周围有哪些景物?你看见城中的房屋了吗?危楼大概有多少层?楼层里的人在干什麽?楼层里有多少人?

    作者是以目击者的口气来描写山市的变化的,可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景物变化有: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见。

    孤塔的底部在山头

    讨论4:

    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呢?

    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讨论5:

    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山市的道理?

    山市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奇特,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偶尔的机遇里能够看到它。

    小结: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作者用描写的手法来再现山市这一景象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我们根据作者的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再一次呈现出山市的景象来。山市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接下来的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最后的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六、学生诵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练习二。

    2、拓展练习:自学文言文《地震》。

    教案:春晓说课稿打印版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只要老师写的教案课件优秀,也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足。那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教案:春晓说课稿打印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教材分析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读课文

    1、课件引入,出示课题

    (课件出示春天图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片,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呢?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揭示课题)

    4、理解《春晓》题目中的“晓”字,天刚亮的意思。

    导语设计亲切自然,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学习生字

    题目中这两个字是要求会写的,“晓”,扩词。

    去掉“日”旁,学习一个新的生字“尧”。

    6、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之间互相读文,注意纠正字音。

    7、读文汇报

    (1)指读黑板上的课文,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读时要注意它的字音。

    (2)全班齐读

    二、循序识字,强调字音

    学习生字

    (1)熟字去掉,留下生字

    (引导学生利用定位识字的方法学习记忆生字)

    强调“觉”的字音

    用给“晓”字、“眠”字、“知”字去偏旁的的方法使其记住,“尧”字、“民”字、“矢”字。

    (2)同桌互读字卡,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全班轮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琅琅上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理解诗意,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1)课文我们已经读准确了,下面我们就来练习把课文读的有感情,想要把诗读的有感情,就要知道诗的含义是什么,那么现在老师结合着这幅图来说诗意,你来说说是哪句话的诗意,好吗?

    (2)(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前两句)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后两句)

    2、配乐朗诵,指导朗读

    (1)那么这首诗短短的二十个字,其中有鸟语、有花香,这么美丽的景色,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读好,现在,老师就给你配上音乐,自己练习读一读,好吗?

    (2)同学试读,这么美的图画,把它读的美一点,全班配乐读。

    3、尝试背诵课文

    ①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②指名背诵。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对于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学习古诗词,重在读,不在“懂”,对诗意的理解可以淡化模糊。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写字“尧”

    (1)分析结构。

    (2)大屏幕放大虚宫格的字,学生观察,说关键笔的位置。(注意上面没有点)

    (3)教师范写,边范写边说关键笔的运笔写字方法。

    (4)学生书写,评价,再写。

    2、观察写字“矢”

    (1)独体字,注意是三声。

    (2)注意“矢”字的字理识字图。

    (3)大屏幕放大虚宫格的字,学生观察,说关键笔的位置。(注意和“失”区别,竖撇不能出头。)

    (4)教师范写,边范写边说关键笔的运笔写字方法。

    (5)学生书写,评价,再写。

    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五、扩展练习

    1、生字复现练习

    人民冬眠直觉声音有的放矢知晓知识

    板书设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热搜教案: 《文言文》教案范例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热搜教案: 《文言文》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借助在现代游记散文中学到的游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即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品读语言,借景抒情的写法;在阅读中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能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表现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2、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柳”导入;介绍“记”这一文体。(课件展示:“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指名试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疏通课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凭借工具书,注释自读课文,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互动交流,积累文言词语。(课件展示)

    ⑴实词意义:

    水清尤洌(寒冷)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托)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

    日光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⑵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用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成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

    清:水尤清洌:清澈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以其境过清:冷清

    不可知其源:能够

    3、翻译接龙:

    学生每人一句,依次下传,教师适当点拔。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意境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评,看他(她)读的节奏是否合理,语气语调处理是否恰当。

    2、全班齐读课文。

    3、自由读文,研讨读法: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4、师配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读课文。

    5、尝试背诵。

    四、作业

    1、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2、书面翻译你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复习游记阅读方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学习中,就读到了一组优美动人的游记散文,也学习到了一些阅读游记的方法,今天,我们又要跟随古代的名人大家,文人墨客一起去饱览秀美的山光水色了。我们不妨把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师生共同回顾生,师展示课件相关内容)。

    二、细读课文,欣赏如画的美丽意境

    1、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如果让你为这个小石潭作一幅画,你认为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

    ⑴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所描写景物,并概括其特征,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说说这幅画的风格。

    ⑵学生发言后,师总结(展示课件相关内容:潭石──异石纷呈;潭水──声悦水澈;潭源──曲折,多姿,神秘;潭境──清幽凄凉):这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

    2、如果把课文拍成一部导游的风光记录片,你觉得应该拍摄哪些镜头,画面?

    ⑴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作者的游踪,再想像镜头和画面。

    ⑵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并以课件展示教师自己心目中的小石潭的镜头及画面:作者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它可以拍摄下面一些镜头及画面:行进中的镜头(“从小丘西行”)、近景画面(石潭)、特写画面(鱼)、远景镜头(潭西南而望)、全景镜头(坐潭上)。

    三、品读课文,体会诗般的语言艺术

    学生自由品析语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或者自己欣赏的优美语句,并说出原因。

    1、学生活动前,教师引导:这是一篇言简意丰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我们读游记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品味语言,学习语言。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修辞,表达,写法等方面入手,去品析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品读结果写下来,完成任务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品读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作总结。

    四、赏读课文,感受音乐般的幽凄的情感

    1、聆听教师的文章配乐朗读(课件配乐《高山流水》),说说你听后的整体感受(或者说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相应评价,并作总结:文章的感情基调可以说是“淡淡的哀伤”,“幽静凄美”等都可以,(如有异议,例如说“悠然自乐”的,放到下一个环节去解决。)

    2、找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划出文中的两“乐”一“清”(或“凄”)后,教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而“乐”?又为什么觉得“清”(即凄清,冷清)?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老师总结:对于经历宦海失意的柳宗元来说,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所以说《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4、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2、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如: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陆游……教师总结: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六、作业

    1、随笔写作练习: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开想象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写,300字左右。

    2、背诵课文。

    [教案参考] 生日教案打印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要知道写好教案课件,也能避免老师漏掉一些重点内容。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教案参考] 生日教案打印版,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类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下面的几何图形。

    2、幼儿每人一把剪刀,一张正方形纸,每人一份剪好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各若干个)。

    3、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七种)。

    活动过程:

    一、几何形娃娃过生日。

    教师先后出示正方形、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

    师:今天,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过生日,许多朋友来祝贺,小朋友看,他们是谁?(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半圆形。)幼儿看图回答。

    师:哟,这么多图形娃娃,哪些长得和正方形有些像,哪些长得和圆形有点像呢?(教师可先示范找一个,如找梯形,说梯形长得和正方形有点像,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梯形也有四条边。然后请幼儿找,并说出理由)

    二、几何形娃娃“捉迷藏”。

    师:小朋友给正方形和圆形娃娃找到了相像的朋友,它们很高兴,做起“捉迷藏”的游戏来了。

    (出示图一)提问:谁躲在三角形里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梯形?

    (出示图二)提问:谁躲在正方形里面?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梯形?几个三角形?

    (出示图三)提问:谁躲在圆形里?有几个圆形?几个半圆形?几个椭圆形?

    三、用几何图形变“魔术”。

    1、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圆形、半圆形都给你们找出来了。现在,正方形娃娃请小朋友变“魔术”,给你们一张正方形纸,请你们想办法变出许多图形朋友来。想一想,能行吗?

    请幼儿拿出正方形纸,教师启发幼儿按如下步骤剪图形:

    A、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长方形;

    B、两个长方形变成四个正方形;

    C、四个正方形变成八个三角形;

    D、八个三角形变成八个梯形和八个三角形……

    也可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变化图形,教师对幼儿的创造及时给予鼓励。

    2、师:正方形娃娃真高兴,小朋友给它变出这么多的图形朋友。圆形娃娃看了说,它的朋友也很多,有圆的、椭圆的、还有半圆的,想请小朋友帮忙归类呢。

    请幼儿拿出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图片、然后按形状进行分类。

    3、师:正方形、圆形娃娃出的题都被小朋友做出来了。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出个难题,正方形和圆形娃娃过生日,请每个小朋友给他们送一件礼物。这件礼物不能用其他东西做,只能用桌面的几何图形,你们能办到吗?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议论。

    4、全体幼儿用几何图形拼贴物体。教师启发幼儿开动脑筋,拼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物体,鼓励幼儿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说出自己送的是什么礼物,是用什么形状拼成的。

    6、全体幼儿互相观看拼贴的作业。

    7、幼儿与老师一起给图形娃娃送礼物,活动结束。

    【文言文教案打印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