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书愤》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 《书愤》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2-12-05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愤》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

    二、导入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朗读课文

    1、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借助资料上的课文词句疏通,学生自学。请学生朗读课文词句理解,学生质疑。

    2、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之意。你同意“气愤堆积如山”这一说法吗?

    探讨:理解成“气愤堆积如山”只是就这一单个句子的理解,加上“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所以“心中的气愤堆积如山”,这样的理解孤立地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联系上下句,它却是说不通的。承上理解,“早岁哪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渡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而作者也曾在此两地亲上前线,勘查地形,刺探敌情,所以后两句是“气如山”的具体表现,将报国愿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渲染得更为具体、鲜明,故“气如山”作“豪气如山”理解更佳。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些奇特,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这种表现手法,在他之前极其少见,在他之后就较为常见了,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

    五、诗中问题探讨。

    1、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探讨: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直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2、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小结:以上是对本诗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探讨。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每一首诗词主题和手法,才能积少成多,逐渐开阔视野,形成深厚的诗歌鉴赏悟性和稳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3、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当堂背诵。

    六、拓展思考:《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

    引导学生抓本诗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句的“衰鬓”“先斑”也即两鬓斑白,借此抓住“白发”这一意象,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 “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 “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由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总结出鉴赏诗词的两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和“相互联系”。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诗(词)人平生的思想、抱负和经历;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诗(词)人生活的时代。陆游一生的抱负就是“北定中原”,而他生活的时代却是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因此他所遭受的际遇只能是壮志难伸、年华空老、岁月蹉跎。因此,只要读《书愤》这一首诗,几乎可以带动他所有这一类的诗或词,比如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等等,书写的无不是相同的主题。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相互联系”,古人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也可以借一借“他山之石”。比如我们刚才鉴赏《书愤》,就借了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小重山》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以旧知理解新知、以新知深化旧知,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课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以来,“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一代之文学”,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主流。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虽然现在时代已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正在走进高科技时代、网络时代,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古典诗词并未过时,它如同昨夜璀璨的星辰,在今夜,在明夜依然会熠熠生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历代民间作者和文人学士发挥才情 睿智创作出的诗词佳作,不仅在今天建设现代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

    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

    在平时古诗词的授课中,我比较注重着眼一首,延引其它。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反主题的诗词,可以互为参照加深理解。有专家说,语文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是学生看得懂习得透的,你要教给学生更多未知的东西,这样才能“粘”住学生。而一个教师自身知识面的丰富,在古典诗词方面的丰富积累,对学生无疑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它是一种无言的示范。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古典诗词最能让学生习得语感,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此外,诗词鉴赏方法的及时总结,趁热打铁,亦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但这一切都以尽可能多的积累为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诗词积累,方法技巧只能是空中楼阁。

    古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屈指算来,与宁老师处在同一备课组已有五载。至今我虽毫无起色,但奋起向学的激情与日俱增。听宁老师的课已数不胜数,每每听后,都感奋不已,躬身反省,自愧弗如。此种情愫轮回而生,几次想把心中的感悟诉诸笔端,终因慵懒辍而未成。今天一吐为快,偏颇之处,愿能与各位共勉。

    课后的评课活动,与会的老师感慨宁老师课的最大亮点为:大气磅礴,从容不紊,极富文化底蕴。

    陆游的《书愤》,廖廖56个字,执教者却把这首小词经营得丰腴袅娜,形散神聚。在于她能紧扣文本,缘本生发,知人论世。由作者而旁及岳飞,由岳飞而串联到稼轩居士,继而一统为整个南宋时代抗金爱国之士的共同愤懑,再一气呵成到孔明,至文天祥,一同释放出“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怆,喷发出“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激昂。学生对豪放词派的风格的会悟一步到位,铭心刻骨。而情境相通的瞬间,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飞奔而来,叩响学生心的弦索。分析品评中,师生你应我和,默契相通。老师的蜻蜓点水,学生的群体共鸣,诗词荟萃,可谓水到渠成,珠联璧合。如词中“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到底是“愤气如山”,还是“豪气如山”,老师先放手让学生畅说欲言,要求学生找佐证,自圆其说,让学生见仁见智。之后老师回收视线,聚焦语境,由繁富而变得绰约,由严密而变得疏朗,这样顺水轻推,直抵彼岸。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词中作者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其椎心蚀骨之“愤”的内容有四,但究其根源何在?作者的“忧愤”之中还包蕴哪些复杂之情(“愤”中含“恨”、含“悲”;因“愤”生“凉”、生“叹”),教师步步为营,层层设疑。回眸这其中教师的插言、碎语,虽不属主体,却能引燃一堆篝火。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无不需要老师扎实的业务功底,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内养外,最终外显为一个人的干炼与睿智。

    流行的东西大多是速朽的,它若要具有生命力,就要靠一定的文化底蕴。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教语文,语言文字才是生动的,也才能使学生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滋养。

    课堂协奏曲中,听者在老师的引领下,漫步在挂满宋朝天空的宋词。感受到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这悲悯、凄美的平仄格律中,听者忧伤着作者抽丝剥茧的优伤,共鸣着作者浪尽淘沙的情肠,尽享着这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此时,教师总揽,发出逸怀浩气的“江海寄余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慨叹。老师这诗化的点评,顿挫有致的吟诵,旁征博引的辞章,文史交融的典故,娓娓道来,让人充盈且为之快慰,让听者不得不为之叹服。我想课中弥漫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涌动的苍劲的人文精神,应是她平时广博涉猎,审慎的教学反思的一种再现,面对宁老师亦秀亦豪之笔下的洋洋洒洒的几万字的教学心得及人生感悟,我眼前浮现的是一片波光光粼粼的思想之海。那灵光与深邃,源于她不断接受知识溪流的浸润、思想阳光的沐浴及智慧晨辉的点染。

    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纯真的情感与创造,更需教师埋首于自己的追求,恭敬和质朴所从事的职业。

    JK251.com延伸阅读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6篇


    在教学前把教案准备好是每个老师的责任。每一个教师设计的教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学时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你是否正在搜索有关教案的模板吗?以下内容“语文教学设计模板”为栏目小编收集整理,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通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反思两年的小学语文 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四个“语文课堂”:

    一、给孩子一个“对话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一个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

    二、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通过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陪伴学生度过 每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引领学生去读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每日利用午读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

    四、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生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如学习《故乡的河》,让学生体验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美丽家乡 介绍给大家,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祝愿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导入

    欣赏老人与海鸥的照片。

    二、初读说心情(整体感知还不够)

    三、精读

    1、朋友告诉我。

    2、褪色。

    什么褪色了?

    老人真的褪色了?

    没有褪色的是什么?

    3、老人把饼干丁。

    4、海鸥的心打动了,立刻便有。

    5、乐谱。

    鸥群和乐谱哪些地方是一样?

    读出乐谱。

    说自己看到的画面,这乐谱是谁写下的?

    这样的乐谱还有吗?

    第11自然段写海鸥重情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还有重情意,对于全文还有什么作用。

    6、看着这样的老人,海鸥,乐谱,作者会有怎样的心声?写一写

    把学生的所写好的句子,让学生写在黑板,发现像一首诗。

    引出白鸥飞处带诗来,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爱。

    反思:对于工具性,课堂扎实还要加强,过渡要更为自然,以更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

    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出示田字格),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

    7、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

    8、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卷好的纸筒,也请同学们用井底之蛙的眼光来看看这个世界吧!(指生看纸筒,说感受)

    师: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生汇报词,齐读)

    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

    师: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6、7段。(生齐读)(师出示“信”生拼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

    师: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中国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谁能用信来扩词?

    9、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课后扩展:

    1、读儿歌。

    2、太阳、月亮、地球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充满趣味的短文。它以小孩的口吻、孩子的触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父亲跟小树之间的亲密和睦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奶奶为树叶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草为父亲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必须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最应该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

    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员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本兴趣,因此,本课课堂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课堂,同时,把认读字词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教师在整体的跟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力图很好地表现英语课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来探讨课文,认读韵母,掌握偏旁。教学设计中,通过使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式,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责、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小学生是很富想象力的。本课富有趣味,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跟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充分利用学生经常生活心得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课结束小学音乐教案范文模版,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展,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丽心灵。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1笔画“?]”和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1)培养合作互爱的感情,学会与人共处。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同事,人人都应爱护花木。

    四、教学流程

    一、由图片引发课题

    1、贴“小树”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你们想编一个爷爷跟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如何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本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爷爷跟树叶暖和不凉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短文中找到生字,圈起来,读读字音,看看你可记住它吗?你是如何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哪个方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什么字?是如何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部首“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贴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老鼠,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学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同学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二、“我会填”。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三、“我会写”。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四、“我会读”。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总结。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单元后记: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6

    一、导入

    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要求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

    [实用模板]《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模板]《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

    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春风春光春色春汛

    春雨

    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雷春潮报春春节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春和日丽春花怒放

    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

    1、板书课题,一齐读课文题目。

    2、解题。(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学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

    多种形式朗读:示范读、自读、互读、评读、齐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9、背诵古诗。

    (三)、总结升华、体会喻意

    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熟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000字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在开始教学前就要认真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经过编辑精心整理,推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

    2、能正确朗读儿歌。

    3、了解萤火虫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萤火虫的特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儿歌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儿歌?

    2、补充课题:萤火虫

    3、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

    1、猜谜:一位小姑娘,电灯装身上,夜里出门去玩耍,灯光一闪又一亮。

    2、猜谜:生在天地玄黄,身穿珠宝夜光,不怕云腾致雨,只怕露结为霜。

    3、出示谜底:萤火虫

    学习“萤”:读准后鼻音,字形下面是“虫”字。

    介绍萤火虫

    4、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一首儿童诗。

    5、简介叶圣陶: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曾经写过许多儿童喜爱的作品如:《快乐王子》、《稻草人》。

    6、出示第一首儿歌

    7、指名读一读

    8、学习“姊、裁”

    9、自由读儿歌,齐读儿歌

    10、晚上,萤火虫飞行的时候像什么?交流评议

    1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首儿歌

    12、试着背一背

    三、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背诵儿歌

    四、布置作业

    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知识。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13课,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从看优美的画面,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课,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先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让画面定格在特写的叶上,优美的音乐继续,教师激情导入新课;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把较长的句子多读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3)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我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小组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一部分同学读一部分同学表演等等)。小组间的比赛完以后进行评议,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4)拓展课文培养想像——练习说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像:“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也一定给小朋友带来快乐。请小朋友用‘是’说句子,说说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或者“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四、说板书

    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附板书:

    荷叶圆圆

    图文

    小水珠摇蓝

    小蜻蜓说停机坪

    小青蛙歌台

    小鱼儿凉伞

    荷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新偏旁“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能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插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要求: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清清的溪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如,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出示会认字字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检查认读。

    (1)小组检查(抽读)

    (2)师生交流:开火车读(师边听边纠正)

    3、出示没标拼音的课文进行朗读。

    (1)自由读,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几位学生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师:这些生字中,你会读哪个字,请同学们在小组交流。

    2、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1)指名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3、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

    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

    书写。

    (3)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作业。

    1、生字各写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字卡:检查记字情况。

    2、课文写了哪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这儿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交流)

    3、出示图1: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4、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3自然段。

    6、小结

    师: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

    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7、学习第10、11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

    大自然了,你们看……(出示动画课件)。

    (2)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3)看了动画、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三、深化练习,积累词汇

    出示课后第二题:

    例:挖(坑)栽( )培( )浇( )

    四、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3、分角色表演。

    五、师质疑并总结。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复习内容,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订正。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

    师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和段落。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松鼠“漂亮”

    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3.朗读练习:无论是玲珑的小面孔,还是帽缨形的尾巴,都让我们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与可爱,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小松鼠的漂亮可爱呢?谁来试试?

    (二)松鼠“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2.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生总结、汇报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生育、毛发、爱干净)

    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学习了本文后,我们也对松鼠产生了喜爱的感情。

    三、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师: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生充分讨论)

    学会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语言准确、生动;融入自己的感情。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仿照《松鼠》的写作方法,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简写一段,字数100字左右)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知道高斯的算法及好处。提高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思考的潜能,感悟文章内容;多种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悟小高斯勤动脑,爱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中敢于探索新路,不断超越自我。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一类生字;理解文章内容,欣赏并学习主人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德”字字型的学习。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

    教具准备:“高斯生平介绍”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谈起,说说中国的数学家。引出本课,读课题。

    思考:文章重点介绍高斯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聪明)

    二、读文

    一)师范读全文。

    1、思考:文中哪些生字字音需格外注意?

    2、请学生领读文中易读错的字(词)音。

    二)小组读文

    1、要求:将文章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学习一类生字

    1、读词:高斯德国惊讶按照

    继续努力鼓励

    2、学习8个一类生字:斯德讶按继续努励

    3、指导:

    德:右半部的写法,“十四人一条心”。

    励:勉励鼓励奖励励精图治励志(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与“厉”区别:严厉厉行雷厉风行厉色

    声色俱厉厉鬼厉害厉声再接再厉

    4、扩词练习。

    作业:书写一类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文

    思考:找出文中生词,理解其意思。

    忙于:忙着做(某方面的事情)。

    惊讶次序不住连连(连续不断)

    二、感悟文章内容

    一)文章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小高斯的自然情况的?读一读,说说你对他了解了多少?

    二)文章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课堂上发生的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对文章的发散思考;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后习题1,写一写。

    二、你还了解有关高斯的哪些事情,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读文。

    板书设计:

    聪明的小高斯

    高斯—刚刚几分钟—————爱动脑筋

    ↑(8岁)>世界数学家

    老师—一个多小时(惊讶)—连连夸奖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语文教学设计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课件]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伤仲永》文言文阅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赏析】

    王冕与方仲永恰好是相反的例子,但都说明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王冕家贫不能读书,但是他勤奋刻苦,排除一切不利因素,最终成为“通儒”。作者叙事简洁,正反描写结合,突出其刻苦,恰到好处。

    【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辄( ) 冕( ) 琅琅( ) 通儒( )

    佛像( ) 狞恶( ) 恬若不见(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舍( )________ 佛( )________ 恶(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3、结合文意,选择解释加粗词语正确的选项。

    ⑴ 窃入学舍( )

    A、偷窃 B、偷偷地,私下 C、声音细小

    ⑵ 听已( )

    A、完毕 B、已经 C、已经

    ⑶ 辄默记( )

    A、总是,常常 B、却,表转折 C、立即

    ⑷ 儿痴如此( )

    A、无知 B、入迷 C、呆傻

    4、下列句中加粗字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5、下列句中加粗字与“以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6、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zhé miǎn láng rú fó níng tión

    2、shè 宿舍 shě 舍弃 fó 佛像 fú 仿佛 wù 厌恶 ě 恶心 è 凶恶

    3、⑴ B ⑵ A ⑶ A ⑷ B

    4、C。(例句中的“曷”是通假字,通“何”。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不是通假字。具体来说,A项“只”通“止”,B项“坐”通“座”,D项“蕃”通“繁”。)

    5、C。

    6、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启示我们也要刻苦读书,发奋好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设计模板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

    1、学生查字典想一想:这几个多音字读不同的读音时,意思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组词。

    3、全班集体订正。

    qiang(强大)(增强)(加强)zhe(折断)(折磨)(折射)

    qiang(勉强)(强迫)she(枝折花落)

    gei(送给)(交给)(献给)

    jin(尽职)(尽力)(尽情)

    给尽

    Ji(配给)(给予)(供给)jin(尽管)(尽快)(尽早)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积累词语)

    1、学生独立填写。

    2、全班订正。

    3、订正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想想括号外面的词语和括号里面填写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边一组括号外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括号里面填写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右边一组括号里填写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括号外边的都是表示事物怎么样的词语。)

    开辟(专栏)(航线)(道路)(战场)维持(生命)(生活)(秩序)(现状)

    培养(人才)(干部)(接班人)(好习惯)变换(位置)(队形)(方式)(手法)

    (星光)闪烁(灯光)闪烁(群星)闪烁

    (脾气)古怪(性格)古怪(相貌)古怪

    (气候)恶劣(环境)恶劣(行为)恶劣(品质)恶劣

    (商品)丰富(物产)丰富(内容)丰富(经验)丰富

    三、读一读,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括号里。(反义词的理解和积累)

    1、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

    2、独立找出反义词写在书上。

    3、全班订正。

    (进)——(退)(失败)——(成功)(虚心)——(骄傲)或(进步)——(落后)(干燥)——(湿润)(宽)——(窄)或(缓)——(急)

    四、读读下面的歇后语,请你再说出几个。(积累歇后语,丰富语言积累)

    1、读一读这些歇后语,说说它们的意思,并说说在什么场合可以用。

    2、说几个歇后语。

    3、学生课下继续收集歇后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完成文后第1题(根据填空)

    2、围绕文后第1题进行交流,订正答案。

    3、自读思考文后第2题(文章为什么以“暖”为题)

    4、围绕第2题讨论交流。

    答案:

    1、为了让买不起手套的翠丝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帮助,安娜特意准备了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放在大衣两侧的口袋里,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使翠丝能够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帮助。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安娜是个关心他人、又非常理解他人的孩子。

    2、文章为什么以“暖”为题?

    要点:(1)突出了安娜对小伙伴的关心。安娜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帮助了翠丝,使翠丝在寒冷的冬天得到了温暖。(2)表现了“我”的心情。母亲知道女儿安娜帮助小朋友的事,知道安娜是个关心他人、善解人意的孩子,心里一定会感到温暖舒适。(3)点明了“我”发现安娜口袋中有两副手套的时间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口语交际:

    在此次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可以赞成三种看法中的一种,也可以提出其他不同的看法。

    2、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准备的时间,然后再谈看法或展开便辩论。

    3、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说清楚,把理由说充分;也可以指出其他看法的不足之处。

    4、引导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交流、探讨,。要尊重他人,不能以让对方难堪为目的,更不能用刁钻刻薄的语言伤害他人。

    5、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

    6、要、点拨。在讨论或辩论结束的时候,教师应针对这次口语交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利于今后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

    [荐]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精选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教案和老师都是课堂上缺一不可的。教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经过整理,教师范文大全为你呈上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

    第一部分: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科: 语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部分进行有效设计。 作者信息

    NO.1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NO.2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反思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们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老舍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老舍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老舍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老舍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学生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们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们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们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老舍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们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老舍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尊重学生们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们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们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们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们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们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们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们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们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们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们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们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老舍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们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们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们的阅读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们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们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们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们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们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老舍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教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老舍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们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教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们再读课文,并评价教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们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教师把学生们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老舍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们交流,教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们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们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们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3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本文,了解文章大意,分析刻画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

    3.认识狼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基础知识。分析刻画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狼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郭沫若曾写了一副对联称赞一位文学家,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位文学家是蒲松龄。写出了赫赫有名的《聊斋志异》,里面的很多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狼》,看看一个跟狼有关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1.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等),纠正读音。

    2.多媒体出示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常识。

    (比如:止:通“只”,仅有。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乃:副词,于是,就。)

    3.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描写了一个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狼的追赶,投骨不成,只能杀死两只狼的故事。)

    (三)小组合作,深入研读。

    分小组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明确:(1)屠夫:是一个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2)运用了心理与动作描写的方法。“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2.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怎么塑造的?

    明确:(1)贪婪、凶恶、狡诈阴险、十分愚蠢的形象。(2)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的方法。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将狼馋涎欲滴想吃人的绿眼睛刻画出来;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3.“狼”很明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你觉得比喻的是什么?

    明确:根据对《聊斋志异》的了解,狼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四)拓展延伸

    1.分段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冲刺: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和坚持,取得胜利。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自取灭亡。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

    2.角色扮演。

    (五)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狼》,进一步了解了蒲松龄作品风格。从中知道了:对豺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能心存幻想,应该善于应对,勇敢斗争。

    作业:写一篇关于动物的故事,写出其中的寓意或者你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言文,篇幅虽短,知识点却十分密集,故事性强,思想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基础知识。在深入研读中,解读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呕心寰宇荷锄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风邂逅不省慵懒千仞不栖熟谙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一、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

    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业。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说教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篇,诗中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巨变,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深深遗憾。王安忆的《长恨歌》却是通过一个女人王琦瑶的故事来表达一个城市的传奇与命运,并寄寓了自己对这种沧桑嬗变的哀伤。

    本文《围炉夜话》,是其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长恨歌》的第一章,给我们展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自己的特色:1.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面对纷繁芜杂的日常生活,王安忆采取了一种具有概括力的理性叙述,避免造成唠叨反复的文字堆砌,显示了其成熟的文字功力。2.陌生化语言的智慧。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了两大块:

    1.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

    2.理解小说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的写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拟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是涵咏法、批注法。

    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独自去感悟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是实现任何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反复涵咏才能品出其中滋味。批注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学习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及时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火花、点滴感受,促进思维。而点拨法则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只有把以上两种学法和一种教法科学地结合融汇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通过阅读悟出来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教法和学法才是最有效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以《长恨歌》这个题目导入,分别从白居易和王安忆的不同主题出发,明确这两篇文章的截然不同。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1.学生自读。给定时间八分钟,边阅读,边做初步的圈点批注。

    2.涵咏品味。给时间十五分钟。

    教师大屏幕展示如下两个问题:

    (1)、这屋子里的人们,总是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从文中划出一些细节,分析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存状态?又表现了怎样的内在意义?

    (2)、阅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前一个是针对第二个教学目标来的,后一个是针对语言特色来的。

    要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必须在自己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初读时的圈点批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在训练学生阅读文章必须具备的两个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提高。给学生五分钟时间。

    针对以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者自己在阅读中发现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解答,互相提高。

    此环节为交流阶段,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组织,但注意不能抢占学生时间,还是以学生交流为主。

    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于点拨补充。

    4.点拨指导。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回答不完善的问题予以点拨指导,归纳总结。目的是让学生的疑问变成知识或者能力。

    5.课堂练习。五分钟。

    目的是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可选用本课练习册上的两道题。

    当堂练,当堂指导。

    6.本课小结。两分钟。

    把这节课的所有内容回归到教学目标上。让学生再次理顺思路,明确重点,知晓收获。

    7.作业:

    (1)迁移写作,让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关注一下上海的文化特色,进行模仿写作。

    (2)练习册本课练习。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6

    一、说教材

    《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跟随作者的步伐领略春之明媚,文之灿然。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情特点,我确立本课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及散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学情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领会作者细致生动的抒情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

    体味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结合。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的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下面进入第五个部分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的一些图片,在这些图片的放映中来进行导入:

    同学们,当树叶泛黄、秋风习习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想起那与之相反的绿意盎然的春天。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是婉转动听的鸟韵,是飞来飞去的蝶影,是灿烂温暖的阳光,还五彩缤纷的风筝……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这幅春天的画卷。(板书课题、作者)

    此导入,意在通过真实的图片叙述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等。

    对作者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感知文章情感并增加文学知识。

    (二)听读课文——感受春天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此次教学过程中我将多次采用不同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获取信息,在读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将请同学们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圈画出生字词,并主动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通过听录音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基调,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将要求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思考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试着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春天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分角段读课文,并就下列问题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对比中领略作者用字精炼,并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四)审美训练——描写春天

    刚才我们为那一片片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天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在我们惊叹这些作家精彩的文笔的同时,你是否也有一些跃跃欲试,想要小试牛刀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文采的平台。

    仿写练笔: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图画,以夏、秋、冬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课堂小结: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美观大方,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又突出了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7

    《松树金龟子》一文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课文让学生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起他们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松树金龟子》一文通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向我们介绍了具有“音乐天赋”的松树金龟子,使我们了解了金龟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活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的:

    (1)有心情地朗读课文,归纳综合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性举行视察,相识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

    (3)领会本文生动、逼真的语言。

    (4)探究虫豸界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对大天然的热爱。

    (1)从视察入手,抓住动物的形态、行动、习性来科学阐明。

    (2)一些生物学术语;本文的写作特色。

    (1)课时摆设:两课时

    (2)教学假想:

    本文我重要接纳多媒体教学。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学会生字词,相识作者,感知课文布局,熟习松树金龟子的形状特性。第二课时使用课件,资助学生明白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婚恋生活,发音原理的相干内容以及领会作者对金龟子的情绪。在明白内容的底子上引导学生朗读,领会本文阐明语言的生动、形象,引提倡他们关爱动物、掩护动物的热情。

    为了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症下药,我接纳以下要领教学:

    1、训练法。教学第二课时,我起首以习题训练情势,牢固第一课时的学习结果。

    2、讨论法。学生限时速读课文相应内容,开端掌握课文内容,再举行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积极到场并总结得出课文重要内容,再由小组保举学生作答。

    3、提问法。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关于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提出问题,别人作答,激发起学生参与热情,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理解。

    通过以上多种教法的采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只有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了,才能便于指导朗读,朗读时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富有表情。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金龟子的图片,读文后字音词义及文学常识内容的检测,我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插入大量图片、动画素材,使其认识文中所涉及昆虫类更多的伙伴。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地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习以深刻的印象。

    根据本课的特点(动物天下中的虫豸类),我接纳让学生“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要领学习本课。起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金龟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看看,使学生对其形状有了开端印象。再通过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的教学,深入明白文中关于金龟子婚恋生活、发音原理等内容,末了上升到唤起学习对动物天下生活状态的存眷,并积极投身于掩护野生动物的人群中去,还可让他们说说自己学习后的领会。

    导入新课→自学生字词→阅读课文,团体感知文章布局→相识松树金龟子的形状特性

    查抄导入→熟习新内容→深入明白新内容并能心情朗读→总结全文布局,领会写作特色→拓展性训练→部署作业。

    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分外是婚恋生活及基发音原理。

    1、运用作比力的阐明要领。

    2、抓住事物特性睁开阐明。

    3、正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盼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明白掌握并学习运用本文中几种写作特色,细致视察某一动物,细致它的形态、行动、习性等,写一篇小漫笔。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8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四季”,让学生领略到四季自然景物的美。《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对课文语言美、艺术手法美的感知还不够,对于散文的中心思想难于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作者对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表达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对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说教法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在教授本课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激发主动获取知识。

    六、说学法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反馈练习法。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领略济南的冬天。

    2、初读课文

    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3、再读感知

    教师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段的写作手法,以及段落大意。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3x5段,需要重点赏读,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4、归纳小结

    让学生总结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以及该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

    学生仿照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写冬景。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500字(精选9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500字(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style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style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style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瑰宝,雨果曾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引入图片资料和雨果的赞词,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基础。】、style、style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

    3、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殿堂、武陵春色

    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style、style

    三、理清层次

    1、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是写昔日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

    板书:昔日、毁灭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昔日?哪些是毁灭?

    预设:2、3、4自然段写昔日,1、5自然段写毁灭

    【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对比思考,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人。训练学生发现关联、定位等思维能力。】、style、style

    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

    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

    第二段预设: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

    板书:布局

    小结: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style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style、style

    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

    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预设: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风景名胜

    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对比

    对比只是这一处吗?

    预设:

    PPT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4、那接下来,同桌两人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合作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

    (1)汇报发现

    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建筑

    【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style、style、style

    六、欣赏视频:珍贵文物

    1、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

    预设:文物(板书)

    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欣赏文物图片。

    小结:、style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设计意图】、style、style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继续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兴趣。

    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

    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小结:、style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style、style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材料的准备,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巧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

    第二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昔日美好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style、style

    二、体会毁灭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

    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可估量画下来了?

    2、你对“不可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

    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可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滋味?

    预设:悲哀痛恨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

    4、造成这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

    预设:英法联军

    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预设:贪婪、残暴、无耻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6、烧了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仔细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预设:建筑瑰宝……

    7、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你们昨天写下了许多描述昔日圆明园的句子,谁来分享?

    小结:多美的赞叹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style

    【设计意图】由“不可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分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style、style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

    PPT引入资料:

    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

    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镜头之三:

    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

    镜头之四:

    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开始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吞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

    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style

    【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提供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style、style、style

    四、品味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style、style

    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style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美好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style、style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3、品读诗歌

    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写法研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5、小结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4、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讨

    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

    6、品读文章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结

    四、作业

    借助一种形象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三次嬉戏----------母子情

    荷叶母亲

    冰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ngdì):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

    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

    慈怜(cílián):爱怜。

    荫蔽(yīnbì):(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语设计: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3、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体验反思: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它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我们要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进行朗诵比赛。

    2、抄写课文词语。

    3、选作基础训练作业。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从古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翅膀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曲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重音等。)

    3、思考: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这样文章由景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五、体验反思: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蓝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写一篇随笔。

    4、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在妈妈身边幸福、快乐

    孩子的纯洁、可爱

    母爱的光辉

    对母亲的爱

    温馨、快乐

    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

    读书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冰心

    借景抒情

    景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烦闷

    雨打红莲不适意

    荷叶遮蔽红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联想

    母亲无私爱护子女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9、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和时间赛跑》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总觉得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在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10小时,上课约用去5小时,各种作业差不多也要用去1小时,吃饭要用2小时,那大概还剩6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6小时干什么了?比上课还要多的6小时上哪去了?

    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左右。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们可以读一万八千字,6小时呢?近10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显出惊讶的神情。!

    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为以往浪费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并决心珍惜时间;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

    2、预习注意什么?

    3、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初步体验预习过程并学会写预习笔记,展示比较好的学生的预习笔记。

    教学的重点:

    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的难点:

    通过预习方法写预习笔记。

    二、教学准备:

    1、和预习有关的课件。

    2、一篇文章。

    3、预习笔记。

    三、教学过程

    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里很多课程都是大学生靠自学完成的,大学生是不是很了不起?今天老师也想把自学的方法教给你们,想不想学习?

    生:想。

    师:首先我们得知道预习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提前感知我们要学的内容。

    生:减少课堂压力。

    生:让我们提前把不会的知识记录下来,课堂上老师讲好认真听。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预习是一种能力,是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法宝,那同学们以语文学科为例,能试着介绍一下方法吗?

    生:先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生:一定要多读几遍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

    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是有方法的,老师给大家介绍预习方法。

    首先要查:查字典,多音字、生字新词。在课文找出来,在字典里认真看解释。再有查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

    然后是读:扫清字词障碍后,要熟读课文,要在三遍以上,有一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之后是有感情朗读。

    最后是领悟:领悟作者写作目的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方法掌握了,但也有注意问题:

    1、不许照抄全解和别人预习笔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2、书写要认真,遇到不会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3、朗读要逐字逐句进行。不许丢字填字,不读错别字。注意重音和停顿,由慢到快,再到有感情。

    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会预习课文了吗?

    生:会了。

    四、练习预习课文《母鸡》

    生分组预习交流并展示。

    小结:预习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希望同学们运用预习方法到其他科目学习当中。期待你们学习更轻松、更出色。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顾父亲在火车上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到白杨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在了解了白杨的基本特点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白杨的特点。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此处为比喻手法,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大伞。图片展示大伞,观察大伞手杆笔直且伞面之大的特点,与白杨的图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笔直且枝繁叶茂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新疆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他们身上体现着白杨精神,在祖国发展过程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里去艰苦工作,正是有他们的艰辛付出,我们才得以有现在美丽的生活环境,国家才得以生机勃勃地蓬勃发展。

    4.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尾带有暗示性的语句。爸爸搂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此处沉思以及微笑是因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旁边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小树。这暗示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领悟,他们应该学习白杨什么样的精神?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杨,我想对你说》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的特点,以及以爸爸为代表的西部边疆工作者的品质。

    白杨是生长在西北恶劣环境中的植物,请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一种植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白杨这种植物的特点,从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坚韧不拔、默默奋斗的品质。在介绍白杨特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白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对白杨有所了解。在学习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的时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父亲话语中的意思。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

    教学方法:

    学生务必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心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张。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一篇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阿房宫赋》

    二、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现读“ēfáng”。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里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工役达七十万人之多。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返回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房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三、现代幽默令人深思:火烧阿房宫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督学巡校:

    ◆盛努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四、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

    五、学习第一段

    (1)重点实词

    六王毕毕:完了,结束。

    北构而西折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不霁何虹霁:雨后天晴

    (2)特殊用法

    直走咸阳--走:趋向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四海一--“一”数词→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状语从骊山“北”“西”名词→状语向北向西

    蜀山兀--形容词用作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廊腰缦回--“腰”“缦”名词→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绸子)一样

    蜂房水涡--名词→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几千万落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4)第一段是怎样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

    明确:用“六王毕”等十二个字,勾勒出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覆压”两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骊山”四句,写阿房宫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

    六、学习第二段

    辇来于秦--辇:名词用作状语,用辇车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用作名词,指收藏的珠宝,聚敛的金银。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精品。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是名词用着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着动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珠宝,聚敛的金银。

    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格。这句话意思就是“燕、赵、齐、楚、韩、魏六国的统治者拥有的无数的金玉珍宝。

    朝歌夜弦--“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间。“歌、弦”,名作动,唱歌;弹琴。

    七、总结全文:

    1、主题: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2、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13花钟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温度光照

    13花钟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5000字通用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的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你可以读一下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

    第一组复习目标: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略习作:即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我的发现:排比句式,这样写,不仅使语言优美,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4、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背一背,用一用

    5、宽带网:是本组走进千山万水的拓展内容,了解五岳,五湖

    第二组复习目标:本组是“以诚待人”以专题。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略习作:把自己想说的心理话写下来。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

    3、我的发现:养成留心周围的事物、勤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同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也是一个有关写的训练重点。

    4、日积月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5、趣味语文:“说信”

    填空:学了这组课文,我们认识了好几位有着美好品质的人物,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幼、啄、蠢”

    “道”是指道理,事物的规律。“自然之道”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不经人力干预的自然规律。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见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发现并被啄时,不顾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救它。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结伴而出,结果全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交流学了课文后的体会: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具体指什么?

    我们是如此紧张,而向导是怎样的态度?用一个词回答。若无其事

    你怎样理解“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的?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海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点明了课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3、体会个别字词的意思:

    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奈。说明向导非常勉强

    向导“不情愿”的原因是向导认为这会给海龟带来伤害。

    悲叹:表达出此时向导十分伤心、难过。

    根本:说明了海龟的灾难,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了规律造成的。

    颓丧:表达出嘲鸫飞走时的不甘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得十分形象。

    可略4、为什么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指的是硬让向导从嘲鸫的嘴里救下了那只小龟,结果害得大批的幼龟以为外面没有危险,争先恐后地出来,最后很多幼龟被嘲鸫吃掉。

    “我们认为自己愚不可及”的根本原因是不懂得自然的规律,不按“自然之道”办事

    向导对小海龟的态度为什么会从“若无其事”转变为“悲叹”?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及习作: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3、我的发现:先让学生读读没有副词的句子,再读读加上副词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4、日积月累:谚语,与农时,气象有关

    第四组复习目标: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课文表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强调了儿童如何在战争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生命。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削、喂、挺枪、滚、毁”,“拧”念第二声

    小夜莺的话语要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带有诱骗恐吓期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翼。

    1、默读课文,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脚下箱踩着风”体会到跑得很快

    雨来一直朝后院跑去是为了掩护李大叔,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

    3、你体会到鬼子不仅凶狠,而且非常残忍

    4、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的意思: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凯、腕”

    2、我有一位怎样的父亲,读有关句子。父亲的话应用坚定的语气读,“我”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时应带着自豪崇拜的感情来读

    失去父亲的痛苦,读有关的句子。应当表达出伤心痛苦的情感

    3、读第4段。此段朗读语调要略低,语速要略快,体现我们内心悲痛的心情。

    “和平!和平!和平!”朗读时要一次比一次坚定,表现对和平的渴望

    “如约”指的是“我们”和爸爸有约定,他们的约定是等爸爸的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他要送我一顶‘蓝盔’。

    4、结合当前的伊拉克战争等具体事例,来理解课后提示的重点句子。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是说世界上的一些地区战火仍未熄灭,而最弱小的群体,妇女和儿童仍受到子弹的威胁,那些可怜的孩子仍未摆脱战争带来的威胁。所以维护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无限渴望。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及习作:小小新闻发布会哭泣(略)

    3、我的发现:比喻句,带点的部分表达了不同的感情

    第一组中用“小泥鳅”和“小鸭子”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第二组中用“鹰、恶狼”这些凶恶的动物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

    4、日积月累: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第五组复习目标: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多音字:悄重弹铺

    2、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这是一个善良、聪明的渔夫,这是一个恩将仇报、凶恶狡猾的魔鬼。

    习作:安排的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求学生把作文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如写后认真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我的发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重点)

    日积月累——歇后语的积累对联——顶真联和数字联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梁山泊的军师——吴用出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出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总结全册:

    1、这个学期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英雄:有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敌人的盘问,并巧妙脱身的小英雄,有大胆质疑前辈的理论,并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家,还有希腊神话中为了取火造福人类而甘愿承受惩罚的。

    我们在本册课文里又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这其中有拥有尊严的,机智勇敢的抗日英雄,热爱生命的盲女孩,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医术高明的和为人类造福的天神。

    2、综合运用:我的哥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来刻苦练习毛笔书法,从未间断。因此他能写一手强健有力的毛笔字,并在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得了许多大奖。我想,正是有了哥哥这种(成语)、刻苦训练的尽头,才有了出色的表现。用一句格言来说,就是“,金石为开”,用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句歇后语来说,那就是“水滴石穿,。”

    3、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课文中人物的一个特点:

    的伽利略的纪昌的雨来的普罗米修斯的罗丹

    4、写出带有“花”的古诗2句

    5、写出古诗中描写“动物”的句子2句

    6、来到洞庭湖时,我会想起“湖光秋月两相和,”诗句。与朋友交往时,我会想起《论语·学而》中“”的格言。清明节到了,我又会想起“清明前后,”的谚语。当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会用歇后语对他说:“”

    修改病句

    1、不合事理、不合逻辑;2、前后矛盾;缺少成分;3、用词不当;

    4、搭配不当;5、次序混乱;6、意思重复;7、指代不明。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2

    第一单元《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一、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历史悠

    久,词汇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评语盘点。

    2、本单元中的评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

    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讲座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

    1、读一读

    洞庭江南玩赏无瑕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臀部额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棋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

    2、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

    描写名称的词语:

    描写形状的语词:

    带色彩的词语:

    描写山的词语:

    描写水的词语:

    3、写一写,说一说(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4、读一读,记一记

    翡翠凉爽高耸山洞透射寂静增添细碎马蹄绵延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四、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一样的词语。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白皑皑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反。

    水平如镜扩散高耸凉爽蜿蜒白皑皑

    3、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近。

    波澜壮阔连绵不断水平如镜寂静扩散凉爽4、写几个带山字的成语。

    4、写几个带水字的成语。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一、词语盘点

    1、词语认读识记。

    (1)出示两组词语,学生自己认读,回顾这些词语分别出自哪一篇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情况,不理解的互相讨论。

    (3)指名认读词语,提出难理解的词语,鼓励用自己的方法解释理解。

    2、词语串联: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例:尽管我们家生活很拮据,尽管父亲梦寐以求得到一辆汽车,但他还是把那辆从百货商店抽奖得到的奔驰轿车还给了库伯先生。

    尽管哈默当时骨瘦如柴、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但是面对杰克逊大叔的食物,他并没有狼吞虎咽,而要求干完活后再得到食物。

    哈默坚持以捶背换取食物,他的尊严赢得杰克逊大叔的赞赏,不仅留他在庄园工作,还将女儿许配给他,最后哈默凭自己的努力果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或思想上进行表达,注意语句的通顺,用词的合理性;如果学生的说话比较零碎,教师可以帮助综合起来。)

    3、选词造句: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自由说话。

    4、课后作业:抄写第一组词语。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三组)

    一、逛“词语超市”

    同学们,我们在经历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后,轻松一下,逛一逛超市。不过,这是一个特殊的“词语超市”,在这个超市里,有许多活动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满载而归。(课件出示:画面配文字“词语超市欢迎光临”

    二、读“商品”名称

    1、同学们,你们瞧,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你能正确读出这些词语的名称吗?(课件出示:货物架上列出“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自读词语,注意词语的正确读音。

    3、如果你是超市里的导购员,那么请你给顾客提醒一下,要注意哪些词语的读音?提示:“侦、蚊、敏”的前鼻音和“荧、屏”的后鼻音。

    蚊子折腾扫帚(注意轻声的读音)

    蝙蝠捕捉揭开响彻云霄

    堤坝侵蚀栖息气喘吁吁(注意与形近字相混淆)

    4、指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全体学生进行字音的评议。

    三、给“超市“取名

    1、在超市里我们认识了这些特殊的“商品”,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这些词语都来自于第三组课文,请你根据这一特点给“词语超市”取一个好听而有意义的名称,并把为什么取这个名的理由说清楚,争取赢得同学的赞同。(提示:“绿色”词语超大型市、“大自然”词语超市、“我爱我家”词语超市等)

    2、回顾课文,选词复述。这些词来自于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请你选择同一课文中的五个以上词语,把课文内容简单说一说。(例:我和同伴们去旅游,当我们主动帮助第一只幼龟进入大海中,却发现自己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幼龟们失去了“侦察兵”的信号,都争先恐后地鱼贯而出,结果成为海鸥等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四、帮“商品”分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课文是怎样来排列这些词语的?(按字数)

    2、再读词语,请你发现词语的特点,与同桌合作,按一定的规律给词语分分类。

    3、交流(学情预测:预计学生能找出按近义词、名词、动词、同部首字组成的司等分类的特点。相机安排以下练习):

    在全部词语中寻找下列词的近义词,再读读由近义词构成的词。(课件出示)

    旅——?(游)返——?(回)补——?(救)捕——?(捉)

    毁——?(灭)肥——?(沃)崩——?(塌)堤——?(坝)

    侵——?(蚀)腐——?(烂)灾——?(难)栖——?(息)

    找一找由相同部首组成的词,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出一些同类的词。

    蝙蝠沙滩铃铛捕捉堤坝

    五、辨“商品”名称

    1、超市里,多的是同类“商品”,请你仔细分辨,正确组词。

    蝙()幻()旋()荧()揭()偏()

    幼()旅()萤()喝()堤()绳()

    2、有些“商品”被巧妙地包装了一番,你能认出他们的真实面目吗,根据意思说出相关的词语来。(在班内举行抢答,三题后由学生出题互动学习)。

    形容事情容易做。(经而易举)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

    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3、超市里也会有假冒伪劣商品,请你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现上横线,并在括号里订正。

    弱无其事()横七坚八()响切云霄()清郎()

    六、正确用“商品”

    1、到超市里购买商品,可不能光是认,还得用好自己喜爱的“商品”,请你自由选择一个四字词语,说一句话。(课件出示“词语盘点”中的四字词语)

    2、超市要关门打烊了,我们是否满载而归了呢?请你再复习一遍书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把它们所写正确。(听写检测,巩固字形)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一、谈话引入游戏

    1、师谈话:同学们,前向天,我们学习了《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等四篇课文。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而且还学会了不少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盘点大比拼,我们来比一比,看年谁掌握的生字新词多。

    2、揭示板书课题——词语盘点大比拼。

    3、交代游戏规则:本次游戏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学习委员担任登分员,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竞赛,竞赛的内容包括“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用”三关,得分最多的为优秀小组。

    4、学生分组。

    二、第一关:我会读

    1、主持人宣布“我会读”游戏规则:

    (1)各组成员先自由读一读“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而后小组内相互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在各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每人次读准一个词语加一分,反之扣一分。

    2、学生自由读,小组内互读互听互纠正。

    3、各组开火车读词语,组织其他组评议,登分员做得分记录。

    4、第一关结束后,主持宣布“我会读”得分情况。

    三、第二关:我会写

    1、主持人宣布“我会写”游戏规则:

    (1)各组成员先自由写一写“读读写写”中要求会写的词语,而后小组长组织听写,及时补缺补漏;

    (2)在各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主持人从“读读写写”中任选5-10个词语进行听写,然后小组间互改,每人次写对一个词语加一分,反之扣一分。

    2、学生各自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接着小组内听写,及时订正纠错。

    3、全班听写,然后小组间互改,登分员做得分记录。

    4、第二关结束后,主持宣布“我会写”得分情况。

    四、第三关:我会用

    1、主持人宣布“我会用”游戏规则:

    (1)“我会用”的比赛内容主要为三个版块:一是按要求写词语;二是词语搭配;三是写话。

    (2)要求小组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练习,得分标准由任课老师练习题的设置自定。

    2、各小组做好过关前的准备。

    3、发放练习题,学生分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练习。

    附:练习题举例:

    (一)按要求写词语。

    从“读读写写”或“读读记记”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凝思()盘查()阻止()全神贯注()

    反义词:

    喧哗()直率()索取()接连不断()

    二、词语搭配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维护()壮烈()()防备

    (2)正确搭配如下词语

    健康呻吟说得歪歪斜斜

    发出听课听得聚精会神

    (3)写话。

    请从“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中选择词语写话,至少要用上三个词语。

    4、小组间互改,登分员做好得分记录。

    5、第三关结束后,主持人宣布“我会用”得分情况。

    五、总结交流

    1、登分员统计各组总得分,评选表彰优胜小组。

    2、交流总结积累词语的方法。

    3、教师总结谈话: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读、写、用的方法积累词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积累词语的方法,课后请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在互相学习中积累更多词语。

    六、布置作业

    1、针对课上的遗漏,有重点地读、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在读书中主动积累词语。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一、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词语盘点都给大家积累词汇的巧妙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盘点,学会整理和记忆这些新词。

    2、本单元中的词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

    (一)读读写写

    1、读一读。

    妻子理睬肠胃汤药医治喷射火焰驱赶领袖惩罚敬佩火种造福违抗狠心双膝百发百中气急败坏驱寒取暖无能为力纪昌学箭

    2、分一分

    描写人物的词语:

    描写动作的词语:

    带典故的词语:

    描写神态的词语:

    ……

    3、说一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也可以多个词语合在一起说一段话。

    4、写一写,记一记。把你感兴趣,但又不好记的词语挑拣出来写一写。

    (二)读读写写

    1、读一读

    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技艺吩咐饶恕规矩胆瓶金币保垒铁叉违背解放吉祥如意荣华富贵恩将仇报下流无耻无恶不作

    2、分一分

    描写地点的词语:

    描写物品的词语:

    成语:

    描写人物的词语:

    描写神态的词语:

    带褒义色彩的词语:

    带贬义色彩的词语:

    3、记一记。

    4、说一说。同上题一样,挑你最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也可以多个词语合在一起说一段话。

    5、写一写,记一记。同桌互相出词,比一比,看谁记忆力最强。

    四、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

    百发百中

    恩将仇报

    2、写几个有人物典故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3、写几个有动物典故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4、写几个带“笑”字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5、写几个带数字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7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教材。

    第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所学习的几篇课文都是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主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主要通过写罗布泊过去的物种繁盛、现在的荒漠无垠,从而警示人们要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虽然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是它在整个单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生学习说明性的文章具有示范性。学习本篇课文,能够提高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预习和自主阅读,掌握并积累文中"干涸、吞噬"等重要的词语,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中相关重要语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结合资料和课文注释,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我坚持依据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坚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说教学目标)

    说完了教学目标,下面我来说一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我确定为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教学难点我设置为理解文中相关重要语句的含义。教学重难点的设置是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的。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想让人们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因此,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当中的一些句子变得不容易理解。除此之外,我还依据学生的学情来设置教学重难点。我们知道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经过了一年半的初中学习,但是他们的行为习惯还不够彻底,生活中尚且存在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我将以上两点确定为本篇课文的重难点。(说教学重难点)

    说完了教材,我将说一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首先就是提问法,教师针对本文的内容预设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我还将采用点拨创新教学法,点要害,拨疑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外,我还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的使用能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转移到课堂上来,这是符合心理学的注意规律的。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课文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感知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首先是预习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背景知识,预习生字词,预习熟读课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的。同时,我还将让学生采用讨论法来学习。我们知道,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针对疑难问题,教师不能满堂灌,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实施发现学习,在学生的思维中激荡起头脑风暴,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步,导入新课。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好的导语就像一记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因此,我将导语设计如下:"同学们,大家在大屏幕上所看到的图片其实是同一个地方,这里过去时物种繁盛,水草丰茂的,而今天却是一望无垠的荒漠,这个地方就是罗布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来探究其中的原因。"这样的一个导语设计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下转移到课堂上来,用直观的图片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之后的第二步,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培养语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大意。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朗读和整体感知。具体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自由地放声散读,划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再请学生谈读后的整体感受;然后请学生进行表演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最后全班齐声朗读。(整体感知)

    新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研讨。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让学生进行质疑,教师相机点拨和引导。同时,为了落实课堂教学,防止重点内容滑过,我还预设了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生成的问题的一种辅助。因此,我预设了这样的几个问题①"‘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因此我会请一些平时语文学习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学生。②"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一句话中"肋骨"和"肌肤筋骨"分别指什么?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让学生合作讨论,同时,教师也不应当闲着,而是走进学生中间,相机辅导,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重点研讨)

    落实了重点以后,接下来我将说一说难点探究。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我们知道,罗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是"四盲的破坏",而根本原因是环保意识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赛式的讨论,归纳总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作出评价。这样便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这样也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难点探究)

    最后,教师对整堂课进行课堂小结。为了锻炼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这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再进行点评、补充和反馈,鼓励学生良好的表现,希望学生继续保持。因为我们知道,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及时反馈和适时表扬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之后,布置作业就非常必要了。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我将让学生针对现在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解决的策略,写成500字的小短文,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符合教育学的巩固性原则的。(布置作业)

    俗话说,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的教学设计,本着简明扼要、清晰直观的原则,我对板书作了如此设计。

    好,以上便是我的全部说课,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七、示板书:(略)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粤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这是一篇自述文,作者王海桐当时的年龄、生活背景与高一学生相仿,文章内容不深,贴近学生实际;文章写法简洁,易于学生模仿。(基于此,我设置了这样的教法:)

    二、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法为:“以读促写”,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分析文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养成“寻章摘句”的习惯;让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产生心灵的共鸣。为写作积累语言,积淀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结构,灵活运用于写作。(这也是教学难点)

    2.品味语言,学会“寻章摘句”的方法。(这也是教学重点)

    3.碰撞思想,把握情感。(这也是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

    面对高一新生,第一阶段的课前三分钟主题是“自我介绍”,每天安排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作自我介绍,通过学生作自我介绍,引入作者王海桐在文中的自我介绍。

    (二)教学环节

    1.介绍作者,激发兴趣(PPT展示)

    王海桐,1983 年 9 月 26 日生, 20xx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以 713 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书是《金锁记》《灌篮高手》《蔡志忠漫画》等。平时的爱好:读小说。最欣赏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寄语高中生:好好学,好好考。

    2.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PPT展示)

    横(héng)行 呜咽(yè) 浑(hún)浑噩(è)噩 逡巡qūnxún 干瘪bi 丑陋(lòu) 拙劣(zhuōliè)挫cuò败 攥(zuàn)住 系(j)气球 懵(méng)懂 李煜(yù) 虞(yú)美人

    3.分析结构,把握人物

    (1)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写作特点?

    明确:采用“导语+小标题”的形式,至于灵活将这种形运用于写作,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我将它安排在作文课落实。

    (2)分析“我”是什么样的人?(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明确:

    现实中的我:

    ①我是一个被奶奶歧视的女孩。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奶奶拂袖而去;

    ②我的父亲因为我是女孩而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③我没机会在奶奶面前证明自己,一直很遗憾;

    ④我不美丽,也不灵巧。

    心目中的我:

    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真实的我:

    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孩;

    ②是一个相信潜能,相信不同的态度能决定做事成功与否的人;

    ③是一个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教育的人;

    ④是一个尽情享受青春美丽的人,一个笑对生活,接受生活磨练和打击的人;

    ⑤是一个有着美丽而又羞涩梦想的女孩,是一个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但是,对未来的不可知,感到迷惘的人。

    4.寻章摘句,品味语言

    谈一谈:文中有许多精美的语句,读完之后,也许你有“寻章摘句”的冲动,你会摘抄哪些精美的语句,谈谈摘抄的理由。(学生畅所欲言)

    举例:

    (1)语句:记忆的浅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让“高中生以及家长能从中得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记忆”比作“浅海”,把世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作“闪亮的贝壳”,把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和思考”比作“沙砾”,浪漫又生动,也可以看出作者有些谦虚,更有些任性和骄傲。

    (2)语句: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分析:这句话里运用典故很成功。“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乎一句话一个典故,体现了作者文化积累的程度。(让学生背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语句:自信,对于在沙漠中跋涉的我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小声而固执地呜咽着。

    分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不确定但又很希望实现梦想的矛盾心情。

    读一读:

    让学生齐读同学们一起摘录的语句。

    写一写:

    仿照文中语句:“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天下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另写一个句式特点相似的语句。

    参考:你选择了玫瑰花的芳香,也就选择了玫瑰刺的创伤,天下没有两全其美的盛况。

    5.碰撞思想,把握情感

    话题:大家与作者当时的年龄与生活背景相仿,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或许能引起你的共鸣,请找出一两处谈谈你的感受。

    当然,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要防止学生无话可说的情况,老师可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话题1:“我的童年并不是阳光灿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如果这种教育方式用在你身上,你会接受吗?这样的教育方式好吗?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谈他的童年教育,或者他期待的教育;让学生分析作者自己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老师还可以拓展当下热议的几种教育模式,比如:虎妈式、猫爸式、鹰爸式等,让学生各抒己见。

    话题2:《我比想象的灵巧》中“一句无意的话让一个孩子傻傻地记了那么多年,自卑了那么多年。有些话对你早已云淡风轻,对我却刻骨铭心。”

    分析:(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时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所谓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大概说的就是如此吧。歌星周华健《朋友》一曲中说:“一句话,一辈子”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作者从自身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我相信某些话对人生的影响力。”从作者的经历,我们应该要学会理性地对待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不能一味地活在他人的“暗示与判定”之中,要相信自己的潜能,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同时不要对他人枉加“判定”。

    五、作业设计

    (一)作者的北大梦为什么既美丽又羞涩呢?

    (二)在青春的校园里,你也可能与作者当年一样,正孕育着美丽的梦想,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

    1.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板书标题)

    2. 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5.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深入研读

    1.我们要理解本诗的内涵及情感,就须将本诗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那么我们对比白诗,来看看刘诗第一联为什么要这样写?

    (刘禹锡这首是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闻笛赋”西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杀后,向秀路过嵇康的家乡,听到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作出《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3.本诗的第三联是千古名句,请同学们对比两首诗品析一下这两句。

    (白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以沉舟、病树自喻,略有惆怅,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外,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今日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第四联质朴清新平实,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第三联伤感低沉的情调,第四联便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作者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四)巩固提高

    我们学过的诗中,常常蕴含一些人生的哲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者你听说过哪些类似的诗句?简述说明了哪些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结作业

    作业: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点评。

    五、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唱和

    颔联 用典

    颈联 达观

    尾联 振奋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7

    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XXX》。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上册第 单元第 课。单元内容及单元知识教学重点:

    阐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布置预习; 利用工具书,掌握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的音形义(农村中学学生的语言功底差,应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图书馆资料查找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拟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A教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颂读法。

    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诵读法:“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B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勾画圈点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其中,导入新课估计需要3—5分钟;整体感知需要10—13分钟;合作探究15—20分钟;拓展延伸3—5分钟。至于教学反馈这一环节是否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要视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情况而定。

    (一)、导入新课(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导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激起全班同学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设计如下导语来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采用诵读法、勾画圈点等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合作探究(本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

    (四)、拓展延伸(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五)、教学反馈: A、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生字词(三四组同学认度老师指定的字词,第一、二组转向背朝黑板,听写三四组同学读的字词)B、根据教学重点,设置练习。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六)布置作业:(控制论)

    (七)板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8

    一、自我介绍

    1、我最爱的人

    2、最疼我的人

    3、我学会**

    二、提问与采访

    4、请教

    5、段问

    6、经验采访

    三、答题与被访

    7、解答

    8、解段

    9、经验介绍

    四、信息交流

    10、活动见闻(一)

    1

    1、活动见闻交流

    12、研究汇报

    五、接待与慰问

    13、干部来访

    14、喜事祝贺

    六、讨论与演讲

    15、全班评论

    16、编故事

    17、口头启事

    一、自我介绍

    1、我最爱的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介绍人物的方法,扩大范围介绍人。

    2、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渗透向长辈、英雄学习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复习入题,明法选人

    1、去年学

    附板书:我最爱的人

    简介:我最爱的人是×××,他××××××

    具体、条理、特点

    总述:××真值得我爱

    2、最疼我的人

    教学目标:

    1、区别我最爱的人与最疼我的人。

    2、围绕“疼爱”介绍人,渗透尊敬师长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复习激趣

    1、复习检查“我最爱的人”。

    2、板题

    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几天没有吃东西,肚子饿得很,它抬头看到树上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这时狐狸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就假惺惺地对小松鼠说:“小松鼠,你爸爸会闭着眼睛跳来跳去。你会吗?”小松鼠天真地说:“我也会。”说着它就闭着眼睛跳起来,一脚踩空,摔在地上。狐狸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松鼠,要往口里送。这时_______。聪明的小松鼠没有被狐狸吃掉,又回到树上。

    二、提出要求:请你扩展故事的发展,先说小松鼠怎么逃出狐狸的爪子,然后开头结尾连起来编个童话故事。

    三、全班讨论:小松鼠急中生智,说出

    ①我身上沾了毒,你吃了会死的。

    ②猴子看到了从树上跳下去,骗狐狸上当。

    ③这时乌龟把狐狸咬了一口,狐狸和乌龟斗了起来

    四、归纳方法:

    1、看结果,想过程。2、想过程,定内容。

    3、联起来,讲完整。

    五、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六、小组评说

    七、作业:续编

    17、口头启事

    教学目标:

    1、学习口头启事的方法,懂得口头启事主要内容及格式。

    2、培养诚实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些事情必须告知大家,就要发个启事。启事有找领启事、寻人启事等,一般用书面的有时也用口头的方式,在广播、电视或会场上发表。今天我们就学习口头启事。(板题)

    二、出示范例:

    现在广播一个招领启事。昨天放学后,四⑴班周月梅同学在校园东南角拾到文具盒一只,内有铅笔、钢笔若干支及其他文具。请遗失的同学到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办公室童老师处领取。

    三、组织讨论:

    1、启事要说清楚什么?(说清启事名称、说清招领的物品、拾零到的地点、时间,讲明领取的地点和人员。)

    2、要注意些什么?(该说清楚的不能少,不要说的就不说,做到语言简明)

    四、练一练:按下列内容发布启事:

    四⑶班王杰同学今天上午体育课时拾到黑色塑料票夹一只,内有人民币8元旦4角。

    学生自练,并班级交流。(应注意学生发布口头启事钱数是否用若干代替。)

    五、作业:在晨会课上发布征稿启事。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9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

    四、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五、齐读课文。

    要求:①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

    ②体会课文语言特点。_

    六、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复述课文。

    说明:①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难课文内容。

    ②教师应进行点评。

    七、自由朗读第2、3、 4段,争取能背诵下来。

    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 齐读第2、3、4段。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 恐

    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4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二、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2.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

    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造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五、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艺。

    六、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用法。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来源:Z,__,k.Com]

    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理解能力,让学生使用工具书通译全文进行自学,若有不会之处,小组内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今天学习的就是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板书课题。)

    2.生阅读注释.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完成以下问题.

    1.注意停顿,然后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3.通译全文,达到疏通文意。

    4.全文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三、合作探讨

    1.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

    要求:找多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点评至无误为止。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指导或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读好。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要求: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记,若有错误并及时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3.通译全文。

    要求:指名逐字、逐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记,发现错误起来纠正。教师指导学生把重点字、词、句按古汉语现象归类整理。

    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

    明确:(共有三处:(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明白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作用。)

    五、研读赏析

    师:再次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题目。

    1.文章三个场景的描述,口技者以绘声为主,对声音的描绘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闹,由简而繁,试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你分析。

    (生读文章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事情的经过。) 明确:(第一个高潮是渐起的,由深巷犬吠,妇人一人惊觉欠伸,到四口之家各种声响“一时齐发”有个演进过程作者作了细致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第二个高潮是突发的,由“忽一人大呼”至“百千齐作”,人有“俄而”片刻时间紧张、纷乱、恐惧,造成了听众“变色离席”的)(在两个高潮间有过渡的场面即全家再次入梦。这把口技者精心设计的构思表现出来了。)

    2.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舞台道具简单反衬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六、梳理巩固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如有时间可在课堂完成。)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布置作业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课文导入 。

    教师:1993年,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打红。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笑星过早地陨落。1995年10月2日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对他的表演记忆犹新。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年轻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3分钟)

    教师问: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都只是凭一张嘴模仿出来的。

    问: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

    问:洛桑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录像欣赏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实,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象现在有摄象机,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把书翻到20课。

    二、新授。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听录音)

    1、 齐读课文。

    2、 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洛桑学艺》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简单的,那么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问:文中哪一节对此进行了交代?明确:开头和结尾两节。

    问:按理讲对道具的交代只要一处就足够了,作者为什么要交代两次呢?

    明确:说明口技艺人技术的高超。问:那么这位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表现在哪里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把他放一下,等会再来看。

    3、问: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明确:犬吠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

    问: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吗?明确:不是,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⑧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节。问:这一节中大家对那些词句在理解上还感到困难?(学生质疑,相互帮助解决)如无疑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①“众妙毕备”的“妙”和“以为妙绝”的“妙”两个意思相同吗?明确:不同,前者是“妙处”,后者是“奇妙”的意思。②“以为妙绝”的“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到了极点的意思。问:最后一节中也有一个“绝”---“群响毕绝”,他们意思一样吗?明确:不一样,后者是“消失”的意思。

    3、 这一部分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明确: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到“一时齐发,以为妙绝”。

    4、 一起把这一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内容的句子朗读一遍。问:这部分中口技艺人表演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变化的?明确: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从“遥闻”一词可以看出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而且是比较轻的,而“深巷”一词则告诉我们声音是从室外传来的,所以在这里声音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变化的;另外,犬吠、欠伸、呓语等这些声音刚开始都是单独发出的,到后来却是“众妙毕备,一时齐发”,所以也是由分而合地变化的。

    5、 这一节全都是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的吗?明确:不是。问:哪些不是?找出来一起朗读一遍。。问:这是在写什么?明确:是观众的反映。

    6、 问:观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的?明确:因为观众已经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听的非常的入神。

    7、 问:介绍口技艺人的表演,为什么作者要多次描述观众的反映呢?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教师: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是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说明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8、学生仿照以上方法自己学习解决第3、4两节。(先幻灯出示问题)

    下面请大家根据上面的问题,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来学习第2和第三小节。第1组和第2组的同学学习第3小节,第3组和第4组的同学学习第4小节。

    问题如下:1、这一部分的哪些词句你还不太理解?请做上记号。2、找出你所负责学习的场景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并想一想:这部分模拟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3、观众又有哪些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明确:①第3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是从:“未几,夫齁声起”到“妇梦中咳嗽”。这部分的声音是由大到小、由多到少变化的,只能“微闻余声”。可以从“微闻”一词看出;观众的反映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②第4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是从“忽一人大呼火起”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部分声音的变化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响声大作。是从两个“大呼”、一个“齐哭”、五个“百千”看出来的。观众的反映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观众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观众已经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以假乱真了。

    10、现在我们再回过去解决开始时我们没有解决的关于为什么作者要两次提到表演的道具问题。经过我们以上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明确:文章开头和结尾交代了表演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也衬托了口技者的技艺高超。

    12、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来概括评价这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善”。

    11、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试着来归纳一下,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明确: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直接描写口技表演的内容和过程,正面突出演技高超;另外还从听众的反映和所用的简单道具,侧面衬托演技高超。

    12、对这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评价---“善”。

    13、再读课文。对于这么一场不仅有条不紊,而且奇妙纷杂,波澜起伏的口技表演,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肯定不能只要求读的准确、读的流利,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气氛。特别是2.3.4小节。请同学说说对于这三节我们分别应该怎样读?明确:2、3节语气要舒缓一点,第4节则要急凑,读出火灾紧张、纷乱的气氛。另外观众在不同场景中的反映也要力求读出不同的感觉,比如前两个场景要读出那种赞赏满足的感觉,后面失火时则要读出心慌、害怕。

    13、下面我们试着来读读看怎么样?学生读后,自己点评。如没达到要求就听一遍课文录音后再齐读一遍。

    14课外拓展,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幻灯展示)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领略了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那么除了口技大家还知道哪些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呢?

    三、布置作业 。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4)

    教师寄语:

    1、自信从大声说话开始。

    2、机会是均等的,但常常是有限的。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感悟本文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3、领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写字: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霎()时

    水波粼粼() 熬()过 嫩( )芽

    2、解释词语:各得其所 熬 委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全文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轻松温暖的气氛,平常事现真情。注意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语气的把握)读后思考:

    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写了哪些人?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温情提示: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四、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学法点拨: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五、拓展延伸 从下列内容中选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1、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吧!

    2、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达 标 检 测

    孝 心 无 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作者对无视家庭困境,一心追求高学历的“苦孩”;不顾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赤诚忠厚,打算功成名就再“从容尽孝”的孩子;各持什么态度?

    2、就“尽孝”而言,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3、时下有些孩子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不如意还要发点小脾气。其实拥有父母之爱,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你打算用什么具体行动来报答父母,力尽孝心?

    课下作业、亲情再现——感受“美”

    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写一写你经历过的难以忘怀的亲情故事。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 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声责骂)

    倾(斜) 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 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 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高潮,表现出这高潮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众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9.讲析第4段。

    在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这一场景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们的惶急纷杂声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这一副词表现出大呼“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骇浪险峰,构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澜。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表现出声音由外到内,由少转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内一家人强烈反响。“俄而”表时间短暂,继室内一家大小呼喊啼哭,远近街邻被惊起,大人骇呼,小儿哭叫,狗也惊吠。三个“百千”表现出声音繁多杂乱。

    第三:火势猛烈的声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房屋倒塌,火声爆响,风助火势,表音表现出火势的蔓廷、猛烈。

    第三层:紧张救火的声响。(又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0.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11.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

    四 练习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6)

    学目标 :

    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

    一、导入: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只是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

    1、 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

    2、 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

    3、 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

    1、齐读第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4全班齐读,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翻译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汇报情况。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

    五、让学生复习,自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到文章题眼:“善”

    一、复习字词,引出新课

    二、整体把握

    1、 学生齐读文章后讨论口技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哪些词语来判断故事情

    节的发展?

    明确: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火

    2、 让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写了哪些声音,声音的变化,及宾客的反应。 明确:声音由少到多而杂,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的变化是:小——大——小——大 (具体声响、宾客反应略)

    4、 问题探讨

    1、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并说说从哪些方面来阐释这个词的。(讨

    论再回答)

    明确:善 道具简单、正面描写场景的精彩、宾客反应侧面烘托

    5、 复习字词,尝试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细究,讨论文章各部分的描写手法。

    一、复习词句

    二、问题研讨

    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 是按怎样的声音变化顺序来写的?这段中描写宾客的神态有什么作用?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

    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2、第三段所写的内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3、第四段从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声音?这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开头用一个“忽”字,连用三个“大呼”,表现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紧接着连用三个“百千”,极写声音之复杂。又用“中间……百千齐作”写火势凶狠,用“又夹…… 泼水声”写大火中人们的行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失火时声音之逼真。

    接着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盛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段末写宾客的表现,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4、文章前后两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删除,有什么作用?

    不可,两次列出的道具虽然是一样的,第一次列出时只是简单的一个交代,为下文做铺垫,在最后再次列出时精彩演出已结束,含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同时两次的工具陈列形成前后照应,让全文结构更完整。

    三、小结:

    本文通过简单地文字,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我们欣赏到一场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火灾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景象,我们也应该多多的学习这样的写法,让自己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四、作业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

    教学难点:张开想像的翅膀,在诗一般的语言中读出画、读出情。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

    教学过程:

    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吗?

    (春草3、春花4、春风5、春雨6、迎春7)板书

    这些春天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犹如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可是春天还没有到来,作者是多么盼望春天。

    三、盼望春天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第1自然段

    你为什么这么读?急切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请你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评价一: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也看到了作者迫切盼望春天的样子。

    评价二:柔和的语调、亲切的口吻,把作者盼望春天的心情表现地淋漓尽致。

    来,让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感悟,一起来读一读。在大家急切的盼望中,春天终于来了。周围的一切都变样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自己轻声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影片

    朗润的山是什么样的?(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明朗,润泽的山就是朗润)

    引读:这就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引读:这就是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四、春草图

    刚刚睡醒的大自然,一切都变了样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忙来看看作者笔下的春天吧!

    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笔下的小草有什么特点?请你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谈谈你的感受。

    嫩绿:交流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钻),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且是“偷偷地”钻,透过这个“偷偷地”、“钻”,你看到了什么?小草破土时的样子和挤劲;小草的旺盛生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蓬勃的活力

    多:交流二: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你读懂了什么?春草长势的旺盛。

    “满是的”指的是?(到处都是)

    园子里,田野里,( )。。。。。。。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到小草的影子?

    软:交流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

    明明是写小草,怎么还写到了人呢?从侧面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

    在古诗中也有许多描写小草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有白居易的《草》?(《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确,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小草,这就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

    (让我们一起来再来美美地读一遍)

    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让老师很高兴,你们的回答是那么的有创造性。可见大家在朗读课文时是多么的认真、仔细,你们的朗读既读出了感情,也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独到的见解,这让老师很欣慰!大家能用学习“春草”的方法来学习“春花”吗?五、春花图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笔下的春花具有怎样的特点,把你最欣赏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下自己疑问。

    多、艳:交流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用拟人化的方法写出了春花的竞相开放。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

    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换上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吗?(竞相开放、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不甘示弱、争奇斗艳)它们互相比美,谁都不甘落后,我们也来凑凑热闹,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天的硕果累累,这是很自然的。春华秋实,虚实结合,画面更丰富。除了写这些果树的花,作者还写到了哪些花呢?野花作者又是怎样描写野花的呢?

    交流二: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

    多么贴切的比喻啊,从中你感受到了野花的什么特点?可爱、调皮。

    (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把这种感情带到你的朗读中,美美地来读一读吧!交流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从这蜜蜂和蝴蝶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春花图

    都说春天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你还知道有哪些花是在春天开放的吗?(迎春花、白玉兰、风信子、郁金香、丁香、杜鹃、君子兰、海棠、牡丹 )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百花齐放的“春之境”。(课件)

    课件出示其他的花,选其中几种花说说春天的花吗?

    练笔:

    百花齐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和“春花”,相信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春》第三课时

    背诵课文的第一二段。

    “东风来了”来了,东分指的是“春风” 是春风扫却余寒,带来了醉人的春色,所以这“东风”对春回大地功劳最大。但是春风是无形无色的,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它的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春风图。一、春风图

    交流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确,这 “杨柳风”不就是早春的风吗?谁知道这句诗的前面一句是什么?(评价:你的古诗积累真丰富)(出示)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是南宋的志南和尚写的,这两句也是其中的名句,流传千古。自己读一读,你能感受到他写风的特点吗?暖暖的 温暖 和煦、轻柔

    不错的,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倍感(亲切、自然、温暖)。再读读文中的这段话,除了那暖暖的触觉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感受到了春风的味道,这是嗅觉。什么样的味道?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 清新

    你真厉害啊,连春风的气味都被你都闻到了,要是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就更了不起了。试一试吧。(生读)还有谁找到也是这句,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潮湿的空气里酝啊酿啊、酝啊酿啊……现在明白“酝酿”的意思了吗?(各种不同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到处都弥漫着这醉人的春意。

    交流三: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评价: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

    这里是听觉,作者在春天里听到的声音。你也让大家欣赏一下春天的声音吧!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配乐)

    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同学们,都说“雁过无痕,风吹无形”,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色。春风拂面,绿柳如丝,面对美景,我们不禁脱口吟道:读!二、春雨图

    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这股暖暖的杨柳风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风和雨似乎总是如影随形,请大家读读第六自然段,你能从描写春风的句子中找到春风的影子吗?

    ①多、密的特点:

    交流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对啊雨斜了那也是风吹的。读到这一句,老师不禁想到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谁来读一读?

    真好,仿佛带给大家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朱自清先生写的春雨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划

    写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

    这一句中有个词用得尤其传神,“可别恼!”,你读懂了什么?(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②春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儿: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③春雨的轻的特点,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轻轻地读,我们一起融入到这斜风细雨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

    大家的朗读给了我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把我带到了远离尘世喧闹的世外桃源!三、迎春图

    在如此美妙的春天,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交流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一说到风筝,你马上会想到哪句古诗?(板书: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东风就是指春风。

    孩子们喜欢玩耍,尤其喜欢风筝;他们被美妙的春光吸引了……

    是啊,这么美妙的春光怎能不吸引人呢?读一读这首诗,感受一下春光的美妙吧。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呢?看看,把老老小小都吹出来了,指名读文中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春光醉人,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对。不是有一句谚语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

    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准备有个良好的开端,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赞赏春天

    如此美妙的春天,难道你不想赞叹一番吗?

    预设评价:这就是万紫千红的春天。

    这就是春回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就是人们眼中真实而自然的美景,让人如痴如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在描绘了美妙的春天后,作者又赶忙来歌颂春天。朗读8、9、10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春的“新生”、“娇美”、“无穷活力”都无处不在。

    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带着对春天的无限憧憬,读!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4500字精选


    教师作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教学时需要的教学设计需要制定好。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若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做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1】

    一、自我介绍

    1、我最爱的人

    2、最疼我的人

    3、我学会**

    二、提问与采访

    4、请教

    5、段问

    6、经验采访

    三、答题与被访

    7、解答

    8、解段

    9、经验介绍

    四、信息交流

    10、活动见闻(一)

    1

    1、活动见闻交流

    12、研究汇报

    五、接待与慰问

    13、干部来访

    14、喜事祝贺

    六、讨论与演讲

    15、全班评论

    16、编故事

    17、口头启事

    一、自我介绍

    1、我最爱的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介绍人物的方法,扩大范围介绍人。

    2、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渗透向长辈、英雄学习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复习入题,明法选人

    1、去年学

    附板书:我最爱的人

    简介:我最爱的人是×××,他××××××

    具体、条理、特点

    总述:××真值得我爱

    2、最疼我的人

    教学目标:

    1、区别我最爱的人与最疼我的人。

    2、围绕“疼爱”介绍人,渗透尊敬师长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复习激趣

    1、复习检查“我最爱的人”。

    2、板题

    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几天没有吃东西,肚子饿得很,它抬头看到树上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这时狐狸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就假惺惺地对小松鼠说:“小松鼠,你爸爸会闭着眼睛跳来跳去。你会吗?”小松鼠天真地说:“我也会。”说着它就闭着眼睛跳起来,一脚踩空,摔在地上。狐狸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松鼠,要往口里送。这时_______。聪明的小松鼠没有被狐狸吃掉,又回到树上。

    二、提出要求:请你扩展故事的发展,先说小松鼠怎么逃出狐狸的爪子,然后开头结尾连起来编个童话故事。

    三、全班讨论:小松鼠急中生智,说出

    ①我身上沾了毒,你吃了会死的。

    ②猴子看到了从树上跳下去,骗狐狸上当。

    ③这时乌龟把狐狸咬了一口,狐狸和乌龟斗了起来

    四、归纳方法:

    1、看结果,想过程。2、想过程,定内容。

    3、联起来,讲完整。

    五、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六、小组评说

    七、作业:续编

    17、口头启事

    教学目标:

    1、学习口头启事的方法,懂得口头启事主要内容及格式。

    2、培养诚实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些事情必须告知大家,就要发个启事。启事有找领启事、寻人启事等,一般用书面的有时也用口头的方式,在广播、电视或会场上发表。今天我们就学习口头启事。(板题)

    二、出示范例:

    现在广播一个招领启事。昨天放学后,四⑴班周月梅同学在校园东南角拾到文具盒一只,内有铅笔、钢笔若干支及其他文具。请遗失的同学到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办公室童老师处领取。

    三、组织讨论:

    1、启事要说清楚什么?(说清启事名称、说清招领的物品、拾零到的地点、时间,讲明领取的地点和人员。)

    2、要注意些什么?(该说清楚的不能少,不要说的就不说,做到语言简明)

    四、练一练:按下列内容发布启事:

    四⑶班王杰同学今天上午体育课时拾到黑色塑料票夹一只,内有人民币8元旦4角。

    学生自练,并班级交流。(应注意学生发布口头启事钱数是否用若干代替。)

    五、作业:在晨会课上发布征稿启事。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2】

    第一单元《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一、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历史悠

    久,词汇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评语盘点。

    2、本单元中的评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

    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讲座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

    1、读一读

    洞庭江南玩赏无瑕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臀部额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棋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

    2、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

    描写名称的词语:

    描写形状的语词:

    带色彩的词语:

    描写山的词语:

    描写水的词语:

    3、写一写,说一说(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4、读一读,记一记

    翡翠凉爽高耸山洞透射寂静增添细碎马蹄绵延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四、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一样的词语。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白皑皑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反。

    水平如镜扩散高耸凉爽蜿蜒白皑皑

    3、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近。

    波澜壮阔连绵不断水平如镜寂静扩散凉爽4、写几个带山字的成语。

    4、写几个带水字的成语。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一、词语盘点

    1、词语认读识记。

    (1)出示两组词语,学生自己认读,回顾这些词语分别出自哪一篇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情况,不理解的互相讨论。

    (3)指名认读词语,提出难理解的词语,鼓励用自己的方法解释理解。

    2、词语串联: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例:尽管我们家生活很拮据,尽管父亲梦寐以求得到一辆汽车,但他还是把那辆从百货商店抽奖得到的奔驰轿车还给了库伯先生。

    尽管哈默当时骨瘦如柴、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但是面对杰克逊大叔的食物,他并没有狼吞虎咽,而要求干完活后再得到食物。

    哈默坚持以捶背换取食物,他的尊严赢得杰克逊大叔的赞赏,不仅留他在庄园工作,还将女儿许配给他,最后哈默凭自己的努力果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或思想上进行表达,注意语句的通顺,用词的合理性;如果学生的说话比较零碎,教师可以帮助综合起来。)

    3、选词造句: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自由说话。

    4、课后作业:抄写第一组词语。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三组)

    一、逛“词语超市”

    同学们,我们在经历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后,轻松一下,逛一逛超市。不过,这是一个特殊的“词语超市”,在这个超市里,有许多活动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满载而归。(课件出示:画面配文字“词语超市欢迎光临”

    二、读“商品”名称

    1、同学们,你们瞧,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你能正确读出这些词语的名称吗?(课件出示:货物架上列出“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自读词语,注意词语的正确读音。

    3、如果你是超市里的导购员,那么请你给顾客提醒一下,要注意哪些词语的读音?提示:“侦、蚊、敏”的前鼻音和“荧、屏”的后鼻音。

    蚊子折腾扫帚(注意轻声的读音)

    蝙蝠捕捉揭开响彻云霄

    堤坝侵蚀栖息气喘吁吁(注意与形近字相混淆)

    4、指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全体学生进行字音的评议。

    三、给“超市“取名

    1、在超市里我们认识了这些特殊的“商品”,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这些词语都来自于第三组课文,请你根据这一特点给“词语超市”取一个好听而有意义的名称,并把为什么取这个名的理由说清楚,争取赢得同学的赞同。(提示:“绿色”词语超大型市、“大自然”词语超市、“我爱我家”词语超市等)

    2、回顾课文,选词复述。这些词来自于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请你选择同一课文中的五个以上词语,把课文内容简单说一说。(例:我和同伴们去旅游,当我们主动帮助第一只幼龟进入大海中,却发现自己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幼龟们失去了“侦察兵”的信号,都争先恐后地鱼贯而出,结果成为海鸥等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四、帮“商品”分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课文是怎样来排列这些词语的?(按字数)

    2、再读词语,请你发现词语的特点,与同桌合作,按一定的规律给词语分分类。

    3、交流(学情预测:预计学生能找出按近义词、名词、动词、同部首字组成的司等分类的特点。相机安排以下练习):

    在全部词语中寻找下列词的近义词,再读读由近义词构成的词。(课件出示)

    旅——?(游)返——?(回)补——?(救)捕——?(捉)

    毁——?(灭)肥——?(沃)崩——?(塌)堤——?(坝)

    侵——?(蚀)腐——?(烂)灾——?(难)栖——?(息)

    找一找由相同部首组成的词,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出一些同类的词。

    蝙蝠沙滩铃铛捕捉堤坝

    五、辨“商品”名称

    1、超市里,多的是同类“商品”,请你仔细分辨,正确组词。

    蝙()幻()旋()荧()揭()偏()

    幼()旅()萤()喝()堤()绳()

    2、有些“商品”被巧妙地包装了一番,你能认出他们的真实面目吗,根据意思说出相关的词语来。(在班内举行抢答,三题后由学生出题互动学习)。

    形容事情容易做。(经而易举)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

    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3、超市里也会有假冒伪劣商品,请你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现上横线,并在括号里订正。

    弱无其事()横七坚八()响切云霄()清郎()

    六、正确用“商品”

    1、到超市里购买商品,可不能光是认,还得用好自己喜爱的“商品”,请你自由选择一个四字词语,说一句话。(课件出示“词语盘点”中的四字词语)

    2、超市要关门打烊了,我们是否满载而归了呢?请你再复习一遍书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把它们所写正确。(听写检测,巩固字形)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一、谈话引入游戏

    1、师谈话:同学们,前向天,我们学习了《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等四篇课文。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而且还学会了不少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盘点大比拼,我们来比一比,看年谁掌握的生字新词多。

    2、揭示板书课题——词语盘点大比拼。

    3、交代游戏规则:本次游戏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学习委员担任登分员,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竞赛,竞赛的内容包括“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用”三关,得分最多的为优秀小组。

    4、学生分组。

    二、第一关:我会读

    1、主持人宣布“我会读”游戏规则:

    (1)各组成员先自由读一读“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而后小组内相互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在各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每人次读准一个词语加一分,反之扣一分。

    2、学生自由读,小组内互读互听互纠正。

    3、各组开火车读词语,组织其他组评议,登分员做得分记录。

    4、第一关结束后,主持宣布“我会读”得分情况。

    三、第二关:我会写

    1、主持人宣布“我会写”游戏规则:

    (1)各组成员先自由写一写“读读写写”中要求会写的词语,而后小组长组织听写,及时补缺补漏;

    (2)在各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主持人从“读读写写”中任选5-10个词语进行听写,然后小组间互改,每人次写对一个词语加一分,反之扣一分。

    2、学生各自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接着小组内听写,及时订正纠错。

    3、全班听写,然后小组间互改,登分员做得分记录。

    4、第二关结束后,主持宣布“我会写”得分情况。

    四、第三关:我会用

    1、主持人宣布“我会用”游戏规则:

    (1)“我会用”的比赛内容主要为三个版块:一是按要求写词语;二是词语搭配;三是写话。

    (2)要求小组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练习,得分标准由任课老师练习题的设置自定。

    2、各小组做好过关前的准备。

    3、发放练习题,学生分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练习。

    附:练习题举例:

    (一)按要求写词语。

    从“读读写写”或“读读记记”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凝思()盘查()阻止()全神贯注()

    反义词:

    喧哗()直率()索取()接连不断()

    二、词语搭配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维护()壮烈()()防备

    (2)正确搭配如下词语

    健康呻吟说得歪歪斜斜

    发出听课听得聚精会神

    (3)写话。

    请从“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中选择词语写话,至少要用上三个词语。

    4、小组间互改,登分员做好得分记录。

    5、第三关结束后,主持人宣布“我会用”得分情况。

    五、总结交流

    1、登分员统计各组总得分,评选表彰优胜小组。

    2、交流总结积累词语的方法。

    3、教师总结谈话: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读、写、用的方法积累词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积累词语的方法,课后请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在互相学习中积累更多词语。

    六、布置作业

    1、针对课上的遗漏,有重点地读、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在读书中主动积累词语。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一、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词语盘点都给大家积累词汇的巧妙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盘点,学会整理和记忆这些新词。

    2、本单元中的词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

    (一)读读写写

    1、读一读。

    妻子理睬肠胃汤药医治喷射火焰驱赶领袖惩罚敬佩火种造福违抗狠心双膝百发百中气急败坏驱寒取暖无能为力纪昌学箭

    2、分一分

    描写人物的词语:

    描写动作的词语:

    带典故的词语:

    描写神态的词语:

    ……

    3、说一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也可以多个词语合在一起说一段话。

    4、写一写,记一记。把你感兴趣,但又不好记的词语挑拣出来写一写。

    (二)读读写写

    1、读一读

    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技艺吩咐饶恕规矩胆瓶金币保垒铁叉违背解放吉祥如意荣华富贵恩将仇报下流无耻无恶不作

    2、分一分

    描写地点的词语:

    描写物品的词语:

    成语:

    描写人物的词语:

    描写神态的词语:

    带褒义色彩的词语:

    带贬义色彩的词语:

    3、记一记。

    4、说一说。同上题一样,挑你最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也可以多个词语合在一起说一段话。

    5、写一写,记一记。同桌互相出词,比一比,看谁记忆力最强。

    四、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

    百发百中

    恩将仇报

    2、写几个有人物典故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3、写几个有动物典故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4、写几个带“笑”字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5、写几个带数字的成语,比一比谁写的多。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3】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后)师引导说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

    2.我们来做“春“字开花的游戏吧(选择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瞧,在美丽的春天里,小朋友们来到哪里干什么呀?(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二、初读,了解短文,认识生字。

    1.春风里,软软的柳枝正在迎风飘舞。沉睡了一冬的柳树是怎么醒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板书课题:1.柳树了

    (2)春天来了,柳树怎么啦?(贴上“醒”字后让再读课题)识记“醒”字。

    (3)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和生字交上朋友了,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试试吧。

    三、再读,熟悉短文,巩固识字。

    1.分节读文,读通读顺。(指名——分组或者齐读。)

    2.再读课文,疏通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柳树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春雷说话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会怎么说呢?

    ③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④看板书,小结。

    接下来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方法:同桌互相读一遍,看看是否读准;2、说一说,谁给谁干什么,怎么样了?3、试试,会背了吗?(注意评价学习情况)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然后检查该组朗读、背诵;(评价学习情况)

    ②其他小组学习朗读,练习背诵;

    ③分组比赛朗读;看板书加上动作练习背诵。(评价学习情况)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③看着板书,加上动作背一背。

    (4)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5)美丽的春天令人陶醉,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6)会背了吗?看着板书试试吧。

    四、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说话)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示范: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对比范字。

    ⑥成果展示。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文是台湾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六、教学设计

    (一)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板书设计(略)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5】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2、探究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复述,加以想象,培养故事复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续写,深入解读文本,培养文本再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纯洁的人格和心灵。

    【教学重点】

    1、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分析故事中各个人物形象,揭露童话所反应的社会本质。

    【教学难点】

    分析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

    看图复述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一生创作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他的160余篇童话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2、关于童话

    文学体裁:儿童文学

    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

    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主题:以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

    3、正音正字

    三、初读文本

    1、看图复述故事

    2、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3、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4、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

    5、迅速浏览课文,将课文分为五大段,并且给每一段取一个小标题。生:引子(1)爱新装开端(2~4)做新装发展(5~22)看新装高潮(23~31)穿新装结局(32~36)展新装

    6、你觉得上当受骗的是哪些人?

    四、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生:“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跳读课文,思考: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的形象?从哪里得知?

    3、大臣、骗子、百姓、小孩子分别是怎样的人,你能概括出来吗?

    4、第1段中,写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说明了什么?

    5、第5段中,写皇帝“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6、当皇帝已经感觉到了老百姓受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幅更骄傲的神气”,想“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7、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8、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小孩子敢说真话,这是为什么?

    9、你觉得文中的哪一处人物描写最传神,说说好在哪里?

    10、小结

    一场闹剧,围绕“新装”,通过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腐朽、自欺欺人的丑陋行径。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五、拓展延伸

    抓住人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课文。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3.体会哀歌式的忧郁美和人与自然重构世界的瞬间之想象思维

    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从小受文学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写共写抒情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民族诗人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更适宜于被称为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的语言,反映得这样的纯洁,这样的净美,有如突出的光学玻璃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风景。”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无论在诗句的美或是在感情和思想的表现力上,从来没有人能够超过的一位诗人”,他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三、写作背景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四、分析鉴赏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一)第1、2节:“再见吧……你召唤的喧响。”

    这两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

    第1节:“自由奔放”、“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写出大海的特有的品格与美丽的形象;

    第2节:“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即将与大海离别,诗人对大海至为留恋。诗人把大海视为知己,所以,“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这里,大海这一意象无疑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大海发出的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其实正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二)第3节至第7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使我留在你的身旁……”

    这五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第3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

    由于沙皇**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

    第4节:再次写大海的美好——“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沉寂”、“激情”。

    第5节:写大海的双重性格。

    第6节: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第7节: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为此诗人长久地“苦恼心伤”,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悲愤地呼唤“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三)第8节至第13节:“有什么好吝惜呢……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这六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

    (四)第14、15节:“哦,再见吧……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这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致大海》写出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羡慕与依恋:

    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所以,诗人热爱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所以,诗人羡慕大海;是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诗人更依恋大海。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五、总结主题: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六、特点分析: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依据画面提示结合观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鼓励学生喜欢读书。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做到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2、设立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团结友爱,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2、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3、教学难点

    练习中能注意

    正确的执笔、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训练:手指游戏

    一座小山平地起,小拱起是小桥,小桥合拢是佛手,佛手打开是蜜桃,蜜桃打开是小花,小花打开是孔雀,孔雀打开是小手。小手小手拍一拍,拍拍小手拍拍肩,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拍拍腿,拍拍小手不见了。----让所有的小朋友把小手藏到背后,调整课堂纪律。

    (二)教师语言生动,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的时候,当你欣赏一幅优美的画卷,想要用华美的语言夸赞它的时候,你们知道吗,这就是语文。今天,张老师将与大家一起上一节充实而快乐的语文课,大家开心吗?(开心)那么谁知道在语文课上将会学习哪些内容呢?(找学生回答:拼音、认字、识字、学习课文、听讲故事等)出示图片语文书的目录,刚才这些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将在今后的语文课中学习识字、汉语拼音、课文等内容,我们认识了字,学会了拼音,那我们就能读很多很多的书,从而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同学们,这样的语文课你们喜不喜欢呢?(生:喜欢)好,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爱学语文》(板书:我爱学语文---学生跟老师读两遍)

    (三)新授: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一只小花猫,它在路边哭得特别伤心,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这样伤心吗?(想)师:那就请它给大家讲一讲吧,大家好,我是小花猫贝贝,从前的我和你们一样,有着一双大而且明亮的眼睛。可是,因为我不注意读书和写字的正确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还趴在桌子上写字,时间长了,我成了近视眼,背也驼了,每天带着眼镜,特别不方便,别的小猫能跑能跳,天天都能找到好吃的,可是我看不清,每天都吃不饱,我真后悔呀!小朋友们可不要像我一样,一定要从小注意读书和写字的姿势啊!

    2、结合图片,观察图,讲述内容

    师:同学们,听了小花猫的故事,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找生发表想法:)同学们想要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是吗?(是)

    谈话,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观察图中有什么人,他在哪里,在干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述画面内容

    这位同学端正的坐在椅子上读书,这说明了他很爱读书----板书:我爱读书----学生跟读两遍,现在我们大家学一学这位同学的读书姿势,好不好?(学生自由学习,教师请一名同学将读书姿势向全班同学展示----评价读书姿势)教师说明正确读书姿势要求: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课本倾斜拿手中,眼离书本要一尺。(让幼儿一边跟读一边做,两遍)

    实际演练:大家知道了正确的读书姿势,那就请同学们用正确的姿势打开书本,朗读一下《上学歌》(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读书姿势真标准,以后读书一定要记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8】

    课文内容分析:《中国石拱桥》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情分析:《中国石拱桥》作为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系统学习说明文的首篇文章,这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从纵向看,学生小学已经接触过说明文,掌握了关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基本的知识,从横向看,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平时写作都以记叙文为主,对说明文的学习和运用还是比较陌生的,并且觉得说明文比较枯燥,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有一定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定教,创设情境、灵活采用学习方法激发积极性并锻炼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筛选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和说明,理解文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的写作要点。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教学创意:《中国石拱桥》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阶段第一篇说明文。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通过小组探究、模拟导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答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理解。

    2.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怀。3.通过补写现代石拱桥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由课内到课外,由古代到现代,由知识到人文,由学习到实践,希望能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赏桥,了解桥之义

    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桥”是什么吗?(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二、说桥,领悟桥之理

    学生活动:本文约1700多字,请大家用三分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再组合文章的关键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③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不少石拱桥。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个思考角度:

    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②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谨,但是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③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④从说明结构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那么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三、游桥,欣赏桥之美

    学生活动:这么多例子里面,作者将赵州桥和卢沟桥重点介绍,那么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两个导游小组,组员进行如下分工:

    ①说明图绘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

    ②导游词整理:根据课文内容,大体按照以下格式有条理地梳理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可在书中相应位置批注。

    如:历史悠久——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③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两个组分别派代表上来在黑板上边画图边介绍这座桥)

    四、布置作业

    ①请在积累本上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②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③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请课下批注,并交流。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9】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

    四、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五、齐读课文。

    要求:①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

    ②体会课文语言特点。_

    六、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复述课文。

    说明:①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难课文内容。

    ②教师应进行点评。

    七、自由朗读第2、3、 4段,争取能背诵下来。

    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 齐读第2、3、4段。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 恐

    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4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二、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2.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

    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造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五、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艺。

    六、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用法。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来源:Z,__,k.Com]

    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理解能力,让学生使用工具书通译全文进行自学,若有不会之处,小组内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今天学习的就是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板书课题。)

    2.生阅读注释.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完成以下问题.

    1.注意停顿,然后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3.通译全文,达到疏通文意。

    4.全文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三、合作探讨

    1.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

    要求:找多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点评至无误为止。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指导或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读好。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要求: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记,若有错误并及时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3.通译全文。

    要求:指名逐字、逐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记,发现错误起来纠正。教师指导学生把重点字、词、句按古汉语现象归类整理。

    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

    明确:(共有三处:(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明白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作用。)

    五、研读赏析

    师:再次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题目。

    1.文章三个场景的描述,口技者以绘声为主,对声音的描绘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闹,由简而繁,试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你分析。

    (生读文章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事情的经过。) 明确:(第一个高潮是渐起的,由深巷犬吠,妇人一人惊觉欠伸,到四口之家各种声响“一时齐发”有个演进过程作者作了细致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第二个高潮是突发的,由“忽一人大呼”至“百千齐作”,人有“俄而”片刻时间紧张、纷乱、恐惧,造成了听众“变色离席”的)(在两个高潮间有过渡的场面即全家再次入梦。这把口技者精心设计的构思表现出来了。)

    2.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舞台道具简单反衬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六、梳理巩固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如有时间可在课堂完成。)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布置作业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课文导入 。

    教师:1993年,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打红。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笑星过早地陨落。1995年10月2日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对他的表演记忆犹新。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年轻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3分钟)

    教师问: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都只是凭一张嘴模仿出来的。

    问: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

    问:洛桑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录像欣赏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实,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象现在有摄象机,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把书翻到20课。

    二、新授。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听录音)

    1、 齐读课文。

    2、 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洛桑学艺》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简单的,那么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问:文中哪一节对此进行了交代?明确:开头和结尾两节。

    问:按理讲对道具的交代只要一处就足够了,作者为什么要交代两次呢?

    明确:说明口技艺人技术的高超。问:那么这位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表现在哪里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把他放一下,等会再来看。

    3、问: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明确:犬吠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

    问: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吗?明确:不是,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⑧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节。问:这一节中大家对那些词句在理解上还感到困难?(学生质疑,相互帮助解决)如无疑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①“众妙毕备”的“妙”和“以为妙绝”的“妙”两个意思相同吗?明确:不同,前者是“妙处”,后者是“奇妙”的意思。②“以为妙绝”的“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到了极点的意思。问:最后一节中也有一个“绝”---“群响毕绝”,他们意思一样吗?明确:不一样,后者是“消失”的意思。

    3、 这一部分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明确: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到“一时齐发,以为妙绝”。

    4、 一起把这一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内容的句子朗读一遍。问:这部分中口技艺人表演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变化的?明确: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从“遥闻”一词可以看出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而且是比较轻的,而“深巷”一词则告诉我们声音是从室外传来的,所以在这里声音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变化的;另外,犬吠、欠伸、呓语等这些声音刚开始都是单独发出的,到后来却是“众妙毕备,一时齐发”,所以也是由分而合地变化的。

    5、 这一节全都是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的吗?明确:不是。问:哪些不是?找出来一起朗读一遍。。问:这是在写什么?明确:是观众的反映。

    6、 问:观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的?明确:因为观众已经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听的非常的入神。

    7、 问:介绍口技艺人的表演,为什么作者要多次描述观众的反映呢?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教师: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是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说明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8、学生仿照以上方法自己学习解决第3、4两节。(先幻灯出示问题)

    下面请大家根据上面的问题,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来学习第2和第三小节。第1组和第2组的同学学习第3小节,第3组和第4组的同学学习第4小节。

    问题如下:1、这一部分的哪些词句你还不太理解?请做上记号。2、找出你所负责学习的场景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并想一想:这部分模拟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3、观众又有哪些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明确:①第3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是从:“未几,夫齁声起”到“妇梦中咳嗽”。这部分的声音是由大到小、由多到少变化的,只能“微闻余声”。可以从“微闻”一词看出;观众的反映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②第4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是从“忽一人大呼火起”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部分声音的变化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响声大作。是从两个“大呼”、一个“齐哭”、五个“百千”看出来的。观众的反映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观众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观众已经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以假乱真了。

    10、现在我们再回过去解决开始时我们没有解决的关于为什么作者要两次提到表演的道具问题。经过我们以上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明确:文章开头和结尾交代了表演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也衬托了口技者的技艺高超。

    12、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来概括评价这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善”。

    11、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试着来归纳一下,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明确: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直接描写口技表演的内容和过程,正面突出演技高超;另外还从听众的反映和所用的简单道具,侧面衬托演技高超。

    12、对这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评价---“善”。

    13、再读课文。对于这么一场不仅有条不紊,而且奇妙纷杂,波澜起伏的口技表演,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肯定不能只要求读的准确、读的流利,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气氛。特别是2.3.4小节。请同学说说对于这三节我们分别应该怎样读?明确:2、3节语气要舒缓一点,第4节则要急凑,读出火灾紧张、纷乱的气氛。另外观众在不同场景中的反映也要力求读出不同的感觉,比如前两个场景要读出那种赞赏满足的感觉,后面失火时则要读出心慌、害怕。

    13、下面我们试着来读读看怎么样?学生读后,自己点评。如没达到要求就听一遍课文录音后再齐读一遍。

    14课外拓展,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幻灯展示)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领略了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那么除了口技大家还知道哪些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呢?

    三、布置作业 。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4)

    教师寄语:

    1、自信从大声说话开始。

    2、机会是均等的,但常常是有限的。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感悟本文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3、领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写字: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霎()时

    水波粼粼() 熬()过 嫩( )芽

    2、解释词语:各得其所 熬 委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全文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轻松温暖的气氛,平常事现真情。注意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语气的把握)读后思考:

    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写了哪些人?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温情提示: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四、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学法点拨: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五、拓展延伸 从下列内容中选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1、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吧!

    2、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达 标 检 测

    孝 心 无 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作者对无视家庭困境,一心追求高学历的“苦孩”;不顾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赤诚忠厚,打算功成名就再“从容尽孝”的孩子;各持什么态度?

    2、就“尽孝”而言,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3、时下有些孩子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不如意还要发点小脾气。其实拥有父母之爱,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你打算用什么具体行动来报答父母,力尽孝心?

    课下作业、亲情再现——感受“美”

    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写一写你经历过的难以忘怀的亲情故事。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 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声责骂)

    倾(斜) 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 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 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高潮,表现出这高潮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众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9.讲析第4段。

    在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这一场景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们的惶急纷杂声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这一副词表现出大呼“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骇浪险峰,构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澜。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表现出声音由外到内,由少转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内一家人强烈反响。“俄而”表时间短暂,继室内一家大小呼喊啼哭,远近街邻被惊起,大人骇呼,小儿哭叫,狗也惊吠。三个“百千”表现出声音繁多杂乱。

    第三:火势猛烈的声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房屋倒塌,火声爆响,风助火势,表音表现出火势的蔓廷、猛烈。

    第三层:紧张救火的声响。(又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0.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11.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

    四 练习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6)

    学目标 :

    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

    一、导入: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只是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

    1、 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

    2、 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

    3、 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

    1、齐读第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4全班齐读,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翻译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汇报情况。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

    五、让学生复习,自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到文章题眼:“善”

    一、复习字词,引出新课

    二、整体把握

    1、 学生齐读文章后讨论口技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哪些词语来判断故事情

    节的发展?

    明确: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火

    2、 让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写了哪些声音,声音的变化,及宾客的反应。 明确:声音由少到多而杂,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的变化是:小——大——小——大 (具体声响、宾客反应略)

    4、 问题探讨

    1、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并说说从哪些方面来阐释这个词的。(讨

    论再回答)

    明确:善 道具简单、正面描写场景的精彩、宾客反应侧面烘托

    5、 复习字词,尝试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细究,讨论文章各部分的描写手法。

    一、复习词句

    二、问题研讨

    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 是按怎样的声音变化顺序来写的?这段中描写宾客的神态有什么作用?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

    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2、第三段所写的内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3、第四段从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声音?这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开头用一个“忽”字,连用三个“大呼”,表现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紧接着连用三个“百千”,极写声音之复杂。又用“中间……百千齐作”写火势凶狠,用“又夹…… 泼水声”写大火中人们的行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失火时声音之逼真。

    接着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盛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段末写宾客的表现,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4、文章前后两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删除,有什么作用?

    不可,两次列出的道具虽然是一样的,第一次列出时只是简单的一个交代,为下文做铺垫,在最后再次列出时精彩演出已结束,含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同时两次的工具陈列形成前后照应,让全文结构更完整。

    三、小结:

    本文通过简单地文字,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我们欣赏到一场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火灾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景象,我们也应该多多的学习这样的写法,让自己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四、作业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

    教学难点:张开想像的翅膀,在诗一般的语言中读出画、读出情。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

    教学过程:

    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吗?

    (春草3、春花4、春风5、春雨6、迎春7)板书

    这些春天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犹如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可是春天还没有到来,作者是多么盼望春天。

    三、盼望春天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第1自然段

    你为什么这么读?急切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请你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评价一: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也看到了作者迫切盼望春天的样子。

    评价二:柔和的语调、亲切的口吻,把作者盼望春天的心情表现地淋漓尽致。

    来,让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感悟,一起来读一读。在大家急切的盼望中,春天终于来了。周围的一切都变样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自己轻声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影片

    朗润的山是什么样的?(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明朗,润泽的山就是朗润)

    引读:这就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引读:这就是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四、春草图

    刚刚睡醒的大自然,一切都变了样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忙来看看作者笔下的春天吧!

    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笔下的小草有什么特点?请你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谈谈你的感受。

    嫩绿:交流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钻),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且是“偷偷地”钻,透过这个“偷偷地”、“钻”,你看到了什么?小草破土时的样子和挤劲;小草的旺盛生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蓬勃的活力

    多:交流二: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你读懂了什么?春草长势的旺盛。

    “满是的”指的是?(到处都是)

    园子里,田野里,( )。。。。。。。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到小草的影子?

    软:交流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

    明明是写小草,怎么还写到了人呢?从侧面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

    在古诗中也有许多描写小草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有白居易的《草》?(《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确,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小草,这就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

    (让我们一起来再来美美地读一遍)

    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让老师很高兴,你们的回答是那么的有创造性。可见大家在朗读课文时是多么的认真、仔细,你们的朗读既读出了感情,也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独到的见解,这让老师很欣慰!大家能用学习“春草”的方法来学习“春花”吗?五、春花图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笔下的春花具有怎样的特点,把你最欣赏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下自己疑问。

    多、艳:交流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用拟人化的方法写出了春花的竞相开放。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

    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换上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吗?(竞相开放、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不甘示弱、争奇斗艳)它们互相比美,谁都不甘落后,我们也来凑凑热闹,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天的硕果累累,这是很自然的。春华秋实,虚实结合,画面更丰富。除了写这些果树的花,作者还写到了哪些花呢?野花作者又是怎样描写野花的呢?

    交流二: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

    多么贴切的比喻啊,从中你感受到了野花的什么特点?可爱、调皮。

    (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把这种感情带到你的朗读中,美美地来读一读吧!交流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从这蜜蜂和蝴蝶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春花图

    都说春天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你还知道有哪些花是在春天开放的吗?(迎春花、白玉兰、风信子、郁金香、丁香、杜鹃、君子兰、海棠、牡丹 )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百花齐放的“春之境”。(课件)

    课件出示其他的花,选其中几种花说说春天的花吗?

    练笔:

    百花齐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和“春花”,相信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春》第三课时

    背诵课文的第一二段。

    “东风来了”来了,东分指的是“春风” 是春风扫却余寒,带来了醉人的春色,所以这“东风”对春回大地功劳最大。但是春风是无形无色的,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它的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春风图。一、春风图

    交流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确,这 “杨柳风”不就是早春的风吗?谁知道这句诗的前面一句是什么?(评价:你的古诗积累真丰富)(出示)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是南宋的志南和尚写的,这两句也是其中的名句,流传千古。自己读一读,你能感受到他写风的特点吗?暖暖的 温暖 和煦、轻柔

    不错的,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倍感(亲切、自然、温暖)。再读读文中的这段话,除了那暖暖的触觉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感受到了春风的味道,这是嗅觉。什么样的味道?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 清新

    你真厉害啊,连春风的气味都被你都闻到了,要是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就更了不起了。试一试吧。(生读)还有谁找到也是这句,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潮湿的空气里酝啊酿啊、酝啊酿啊……现在明白“酝酿”的意思了吗?(各种不同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到处都弥漫着这醉人的春意。

    交流三: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评价: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

    这里是听觉,作者在春天里听到的声音。你也让大家欣赏一下春天的声音吧!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配乐)

    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同学们,都说“雁过无痕,风吹无形”,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色。春风拂面,绿柳如丝,面对美景,我们不禁脱口吟道:读!二、春雨图

    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这股暖暖的杨柳风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风和雨似乎总是如影随形,请大家读读第六自然段,你能从描写春风的句子中找到春风的影子吗?

    ①多、密的特点:

    交流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对啊雨斜了那也是风吹的。读到这一句,老师不禁想到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谁来读一读?

    真好,仿佛带给大家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朱自清先生写的春雨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划

    写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

    这一句中有个词用得尤其传神,“可别恼!”,你读懂了什么?(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②春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儿: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③春雨的轻的特点,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轻轻地读,我们一起融入到这斜风细雨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

    大家的朗读给了我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把我带到了远离尘世喧闹的世外桃源!三、迎春图

    在如此美妙的春天,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交流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一说到风筝,你马上会想到哪句古诗?(板书: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东风就是指春风。

    孩子们喜欢玩耍,尤其喜欢风筝;他们被美妙的春光吸引了……

    是啊,这么美妙的春光怎能不吸引人呢?读一读这首诗,感受一下春光的美妙吧。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呢?看看,把老老小小都吹出来了,指名读文中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春光醉人,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对。不是有一句谚语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

    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准备有个良好的开端,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赞赏春天

    如此美妙的春天,难道你不想赞叹一番吗?

    预设评价:这就是万紫千红的春天。

    这就是春回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就是人们眼中真实而自然的美景,让人如痴如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在描绘了美妙的春天后,作者又赶忙来歌颂春天。朗读8、9、10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春的“新生”、“娇美”、“无穷活力”都无处不在。

    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带着对春天的无限憧憬,读!

    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篇一),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 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 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和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机器人图片欣赏。

    (出示图片)刚才你们欣赏的是什么?(机器人)

    你们觉得机器人怎样?(聪明、能干、有趣、可爱)

    是呀,因为机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极想拥有一些机器人。比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会危害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科学家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代替消防队员深入险境排除险情。又如,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见使他们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上街购物,科学家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发明了导盲机器人,虽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盒子,却引领盲人走上街头。

    二、课件出示口语交际内容,学生齐读。

    你们喜欢机器人吗?那我们就来说说机器人。(出示交际内容)

    让我们展开想象,发明自己的机器人。请把你们画的机器人的画展示出来。

    三、学生展示画,取名,开火车说出机器人的名字。

    四、介绍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上台介绍后出示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五、开展口语交际:

    现在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老师先去采访一位参赛选手,看看他是怎样介绍的?同时注意听清楚老师采访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出示)

    1、你想发明什么机器人?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4、它有哪些本领?

    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的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刚才同学们听了介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介绍机器人了吧?(生答,出示上面四个问题)

    学生4人小组合作讲,推出代表上台讲。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A、想象要奇特、合理。

    B、说得清楚明白。

    C、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1、学生代表上台讲。

    2、评出“最佳创意奖”。

    3、宣布“最佳创意奖”名单,并表示祝贺。

    六、总结: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大家发明的机器人也聪明能干。我想,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大家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所有的理想一定会美梦成真。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1、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机器人?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聪明、能干)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4、他有哪些本领?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 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写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出示)

    1、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出示)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 自主习作。

    1、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 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 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 引导互评。

    1、 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 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 拓展活动。

    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出示)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

    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

    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出示)读一读这首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出示)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出示)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文言文教学设计模板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学设计模板,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总体设想:构建高起点、高效率的复习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复习、归纳、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

    2、讨论归纳理解文意和解答题目的方法。

    3、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完成阅读题,提高阅读解答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解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以例寻法,运用方法,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讲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发放一份复习讲义,列出本课复习中涉及的课外文言文选段,要求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阅读熟悉选文材料的大意,划出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一些交流。

    二、明确重点,导入新课。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中考试卷的必考题型,分数比重大,历年来失分率都很高。尤其是近两年阅读文章选自课外,让许多同学望而却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方法和规律。

    三、明确选文特征。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选取课外的浅显文言文,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一是篇幅较短 ,二是突出教育性 。)

    四、回顾命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常考哪几种题型?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1、词语解释。2、句子的翻译。3、文意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评价。除此以外划分文句的朗读节奏,设置情境迁移拓展也有可能进入09中考试卷。)

    五、探究如何理解文意。

    解题的前提是读懂读通选文内容,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一些解读文言文的方法?(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补充:1、抓住标题,窥探全文。2、结合注释,大致读懂。3、联系课内,揣摩推测。4、浏览题目,帮助解读。)

    就以上四点举08泰州中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选段《钱若水为同州推官》作示例指导。

    师小结:理解文意应着眼于全篇大意,不强求字字明晰,句句通晓。

    六、探究如何解答题目。

    1) 词语解释的解答。

    举08徐州中考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词语解释题:(1)日沃汤数次 (2)俄顷立就

    学生思考解答,说明答题依据。教师引导归纳:课内寻根 依文定意

    2) 句子翻译的解答。

    举08泰州中考卷文言文阅读《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翻译题:(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A、学生试译。

    B、从学生的翻译不足之处中引导归纳:重点词语 特别关照

    C、补充文言句子翻译五法(详见讲义)。

    D、出示翻译句子的简易口诀: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教师作简洁说明指导,学生齐读。)

    3)内容理解分析的解答。

    举《沈约传》材料为例,探讨归纳解答方法一:引用原文(或原文翻译)回答。

    举08徐州卷《张溥传》材料为例,探讨归纳解答方法二:抓住关键词句,组织语言回答。

    七、实战演练。

    学生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完成选文《太宗止盗》的阅读理解题。当堂交流。

    八、课堂总结

    文言阅读虽有法,但不可生搬硬套。课外文章的解读,功在课内,同学们要多读

    多背课内文章, 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其四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其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教学难点: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

    5、交流。

    (1)开火车读词

    (2)填词

    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

    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

    (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

    (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

    (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

    (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

    (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

    3、过渡:

    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

    【《书愤》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