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活动教案2000字通用3篇
  • 最新小学活动教案2000字通用3篇

    发表时间:2023-01-03

    小学活动教案。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老师们都很会写教案。优秀的教案可以为课堂提供养分和动力。您一定也想了解如何写好教案吧!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最新小学活动教案》,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最新小学活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 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 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习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想。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近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生:想。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最新小学活动教案(篇2)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动脑、主动思维的好习惯,体验思索的乐趣。

    重点: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乒乓球,玻璃瓶。

    一、导入。

    故事《可疑的花匠》(课件展示)

    可疑的花匠

    夏天的中午,虽然天气很热,但广场上还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突然,人群中传来女人的尖叫,原来有人抢走了她的挎包,并飞快地逃走了。附近的巡警闻讯赶来,可是广场上的人实在太多了,那个劫匪早已消失在人群中。福尔摩斯正巧从广场经过,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他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指着正在花坛里浇花的花匠对警察说:“抓住他,他就是嫌疑犯。”wWW.jK251.cOm

    请问:福尔摩斯是怎么判断花匠是嫌疑犯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导入:脑筋转转转

    二、创设情境,体验思索的乐趣。

    (一)数手指游戏。

    教师伸出一根手指,问学生:这是几?接着伸出两根,问学生:这是几?接着伸出三根手指,问学生:一加一等于几?

    学生自由回答。

    你答对了吗?请同学谈一下刚才游戏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脑筋转起来,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你就能体验到思维的乐趣。

    (二)巧取乒乓球

    如何将瓶子中的乒乓球取出来呢?(不能用手拿,不能直接倒出来)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展示,表演。

    教师总结:老师真是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独特的方法,有没有发现:善于思考,灵活用脑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思维训练营锻炼一下吧。

    (三)走入思维训练营

    1、活动一:脑筋急转弯。(课件展示)

    ※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冰变成水吗?

    ※()、2、3、4、5、6、7、8、9、()——打一成语。

    ※老王太太整天喋喋不休,可她有一个月说话最少,是哪个月?

    2、活动二:快速抢答。(课件展示)

    ※一只猫吃掉一条鱼用5分钟,三只猫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吃三条同样大的鱼用几分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这时,你的右边是南面,如果你向后转,你的左手指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发言,并做示范。

    ※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学生发言,指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师强调,考虑问题要全面

    3、活动五:画一画

    画一画(p41),第4个图应该怎么画?

    师强调注意事项:仔细观察,寻找规律。

    学生动手作画。

    找学生上台上表演。

    4、说一说,思维训练营暂时结束,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

    三、师总结:

    同学们,大胆的运用你们独特的思维,开动你们的大脑,脑瓜勤转转,越转越聪明。

    最新小学活动教案(篇3)

    一、活动主题:

    欣赏自己,欣赏他人,走向成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对自己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三、活动方法:

    讨论,交流,学生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

    四、活动过程:

    1、请几位学生准备一小段“表现自我”的现场演示(至少用十句话赞扬自己的长处)

    2、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多媒体)

    辅导时间:

    1课时。

    辅导过程

    1、引入课题

    师:①介绍名人轶事(打幻灯片)

    索菲亚罗兰初入影视业时,几次试镜,化妆师说她的鼻子太长,身体某些部位不太理想,劝她做适当整形。但她拒绝改变自己的容貌。虽落了几次榜,但终于靠她自身的演技赢得了众人的青睐,以自己特有的面目获得演出成功,成为名演员。

    ②名人名言(幻灯片)

    师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托尔斯泰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卡耐基

    引出主题

    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撒弥儿詹森。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中,没有自信心就等于自己放弃自己,要想获得成功,自信心相当重要。

    自信心来源于两个方面:

    ①对自我的肯定和欣赏。

    ②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

    引出“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活动。

    2、欣赏自己活动

    ①几位同学“表现自我”,特别请有特长的学生演示自己的特长爱好,其他同学对其作肯定评议。

    目的:树立榜样,抛砖引玉。

    ②鼓励各个同学争先恐后表现自己(各人说出赞美自己的5—10句话)

    (打幻灯片)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如下表,填出自己的长处进行自我欣赏。

    活动注意事项:

    ①可分组进行欣赏自己的活动,多鼓励学生参加。

    ②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的欣赏自己,不能名不符实,或夸大其词。

    师:同学们进行了“欣赏自己”的活动,大家积极参加,态度认真,很好。我们不仅会自我欣赏,还要学会欣赏他人。赞扬——是一种美德表现。

    3、欣赏他人活动

    ①学生将自我欣赏公布于众,让同学倾听及评价,尽量带肯定、欣赏、高兴,与人为善的神情,多表扬,赞美他(她)。

    目的:同学们在积极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并学会与人相处,发现他人优点,学习他人优点的技巧。

    ②教师指导学生评价要具体、明确、用词要适当,多用褒义词,如下表:(打幻灯片)

    精力旺盛、热情、沉着冷静、求知欲强、遵守纪律、善于思考、细心、大度、爽朗、谨慎、想象力丰富、独立、随机应变、诚实、乐于助人、拥有多方面的才能、父母关心体贴、拥有自己珍爱的物品,喜欢音乐、美丽、艺术等。(可展示)

    班会反馈

    同学们在积极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并学会与人相处,发现他人优点,学习他人优点的技巧。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荐]彩色翅膀教案2000字(通用7篇)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离不开教案。教案能够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一篇好的教案有哪些特点?你也许需要"彩色翅膀教案"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彩色翅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理解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意思;领悟“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的含义。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音像课件,师述:同学们,在距海南省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便是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岛上遍布礁石,缺乏土壤,再加上它地处热带区,经常遭受风暴和台风袭击,因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但,在这里却常年驻守着我国的边防战士。岛上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忠诚地履行着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咱第二故乡,我们定要把西沙建设成一座“海上花园”。(停止播放音像课件)

    2、揭示课题,明确课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读有什么要求吧。清大家默读导读的内容,并画出它的要求。

    2、让学生明确要求。

    3、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在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回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花授粉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

    2、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1)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2)小高是怎样带昆虫的?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大提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纸箱里呢?为什么“扔”大提包而“紧紧地抱着”纸箱呢?此时此刻,小高在想些什么?(战士小高探亲返岛不忘带昆虫,晕船时还紧紧抱着昆虫。多么可爱的战士,他真是一心想着海岛!板书:心系海岛)

    (3)没有昆虫的小岛是怎样的?

    过度:这个西瓜来得容易吗?(不容易)那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西瓜战士们是怎样吃的?

    3品句:(1)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战士们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尝这个西瓜吧!可以读,也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模仿战士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

    (生自由“品尝西瓜”)

    你从中尝出了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尝到了西瓜之来之不易;尝到了高兴、喜悦之情;尝到了希望。)

    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战士们都笑着……(男生读)

    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战士们都笑着……(女生读)

    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齐读)

    过渡:而战士小高对小岛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你从哪句话知道?

    (2)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是一个什么句?(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怎么改?()

    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战士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海岛!(板书:扎根海岛)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师: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那我们的这些边防战士呢?(他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建设海岛。这句话表面是在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用双手把祖国的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这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过渡: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你从哪句话知道?

    (3)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彩色的翅膀除了我们刚上课时说的指这些小昆虫,还指什么?

    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定会很快乐。“彩色的翅膀”表面上指这些小昆虫,实质上指战士们丰富多彩的海岛生活,他们爱岛如家的爱国情感,这与课题相呼应。

    是啊,同学们,花丛中,蜂飞蝶舞,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怎会不爱祖国的海岛呢?小高自信地说……

    凝视着一块块海岛田,抚摸着西沙的一草一木,战士们信心百倍,小高坚定地说……

    是啊,同学们,荒凉的西沙群岛迎来了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迎来了扎根海岛的的边防战士,更迎来了生机蓬勃的春天,宝石岛热闹起来了,美丽的西沙群岛花团锦簇,蜂飞蝶舞,瓜果飘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学们,祖国西沙宝石岛,远离大陆在前哨,人们都说这岛儿荒,全是那石头和茅草,自从咱战士上了岛,管教荒岛变模样。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再次去感受边防战士艰苦而快乐的海岛生活吧!(播放配乐图片:说句心里话)。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完善板书)

    五、作业(任选一题)

    1、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2、给远在祖国海岛的边防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3、课外阅读《博士政委守西沙》的故事。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蝴蝶等小昆虫

    丰富多彩、富于理想的生活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

    彩色翅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理解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意思;领悟“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距海南省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便是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岛上遍布礁石,缺乏土壤,再加上它地处热带区,经常遭受风暴和台风袭击,因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但,在这里却常年驻守着我国的边防战士。岛上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忠诚地履行着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咱第二故乡,我们定要把西沙建设成一座“海上花园”。

    2、揭示课题,明确课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来自主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自学提示,划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交流初读感知。

    4、课文很长,但我们抓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谁?他回老家探亲,带回一个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要把小昆虫带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带去?用“小高,小昆虫,宝石岛,授粉”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爱岛、爱国情怀。)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大提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纸箱里呢?为什么“扔”大提包而“紧紧地抱着”纸箱呢?此时此刻,小高在想些什么? (战士小高探亲返岛不忘带昆虫,晕船时还紧紧抱着昆虫。多么可爱的战士,他真是一心想着海岛!板书:心系海岛)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战士们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尝这个西瓜吧!可以读,也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模仿战士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

    (生自由“品尝西瓜”)

    ◆你从中尝出了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尝到了西瓜之来之不易;尝到了高兴、喜悦之情;尝到了希望。)

    ◆从哪儿看出这个西瓜来之不易?能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吗?(理解“残存”,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是啊,战士们满怀希望盼着这些授了粉的小瓜能长大,可结果只残存着一个,面对这样的场面,假如你就是那些战士,你会怎么想?是啊,狂风暴雨可以摧残西瓜,可摧打不垮战士建设海岛的信心和决心。板书:建设海岛

    ★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战士们都笑着(男生读)

    ★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战士们都笑着(女生读)

    ★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齐读)

    (3)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战士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海岛!(板书:扎根海岛)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引出下一句——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定会很快乐。“彩色的翅膀”表面上指这些小昆虫,实质上指战士们丰富多彩的海岛生活。

    ★是啊,同学们,花丛中,蜂飞蝶舞,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怎会不爱祖国的海岛呢?小高自信地说

    ★凝视着一块块海岛田,抚摸着西沙的一草一木,战士们信心百倍,小高坚定地说

    ◆是啊,同学们,荒凉的西沙群岛迎来了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迎来了扎根海岛的的边防战士,更迎来了生机蓬勃的春天,宝石岛热闹起来了让我们静静地闭上眼睛,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宝石岛欣欣向荣的景象吧!(播放轻音乐,学生闭眼想象。)

    ◆同学们,刚才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乘着想象的翅膀去了宝石岛,看到的景象肯定多姿多彩,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它描写下来吧。

    (学生想象画面写句子,写后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是啊,美丽的西沙群岛花团锦簇,蜂飞蝶舞,瓜果飘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学们,祖国西沙宝石岛,远离大陆在前哨,人们都说这岛儿荒,全是那石头和茅草,自从咱战士上了岛,管教荒岛变模样。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再次去感受边防战士艰苦而快乐的海岛生活吧!(播放配乐图片)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

    彩色翅膀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彩色的翅膀》一文通过朴实的语言,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价值追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落实自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代练,把“朗读训练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思维训练点”切实落到实处,是语文教学要下的苦功,也是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考。整个过程以寻找“矛盾”、品尝“瓜味”、结识“战士”想象“海岛”、放飞“翅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悟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不仅让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也让这一深情融入孩子心中。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矛盾”

    1、出示一组词语:垒田播种出土拖蔓开花……

    2、读上面词语,按照上面的发展顺序,最后一个词应该是什么?

    3、可是,出乎意料,一群战士,他们辛苦劳动,换来的却是“一个小瓜也没结”。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吗?你们的疑问也是老师的疑问,请你们自读课文《彩色的翅膀》,看有谁能帮老师解开心中的疙瘩。

    (二)品尝“瓜味”

    读完课文,很多疑问肯定都有了答案,同学们肯定为这海岛上来之不易的第一个西瓜欢呼,是不是情不自禁地想和战士们一块参加他们的“尝瓜会”?在尝瓜会上,你找到哪句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出示:(本设计出示的课文中的重点句均用楷体表示)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同学们平日吃西瓜都是怎么吃的,而此时:战士们笑着,用两个指头捏着,细细地端详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啧啧的赞叹着。(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动作)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找同学读,一起读。

    (三)结识“战士”

    1、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归纳总结——雷达兵。

    导: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认真阅读课文,展开丰富的联想,帮雷达兵来一份“战功”介绍吧!

    重点引导: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马虎。

    (1)同学们,你们帮助大人照料过婴儿吗?你知道照料那样娇嫩的婴儿有多难吗?

    (2)海岛上的战士们哪,像抚养柔弱的小婴儿一样,精心照看着这个小瓜。想一下,在条件恶劣的海岛上,都会遇到哪些情况呢?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当岛上严重干旱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刮起台风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下起暴雨的时候,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

    (3)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战士对小瓜的爱读出来吧!

    3、除了雷达兵,还有一位战士,我想谁也忘不了他,那就是我们一开始就结识的“小高”。如果我把第二块西瓜送给小高,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请到课文中去寻找你的理由。

    预设出示: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1)引导: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

    (2)小高怀里抱得仅仅是一只纸箱子吗?

    指导想象:那个大提包可装着许多好东西呀,有妈妈为他准备的他最爱吃的黑龙江土特产香脆的松子啊、榛子啊什么的,这些东西在条件艰苦的海岛上那简直就是人间极品呀!而严重晕船的小高却把大提包扔一边,怀里却抱着那只装满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虫的纸箱子,而且还是紧紧地抱着。小高真爱海岛呀!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3)读句子总结:你看,就这样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来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海岛”

    1、让战士们如此深爱的海岛,是怎样的一个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3、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预设要点:海岛离陆地远;海岛面积小;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引导: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他们播种下的是种子,更是什么?改造海岛的那份美丽的愿望,更是热爱海岛的那一颗颗火热的心呀!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引导: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海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1)“残存”是什么意思?

    (2)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3)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五)放飞“翅膀”

    1、孩子们,这曾经的“残存”之景一直存在到现在吗?请到课文中找找你的理由?

    预设出示:

    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用心读读这句话,从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昆虫们在岛上安居乐业,战士们建设了一个美好的海岛)

    2、看来,这曾经的“残存”之景已成为过去,这些可爱的战士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一心改造着祖国的海岛,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3、在音乐声中交流现在的海岛。

    4、课后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彩色翅膀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挚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1、出示一组词语:垒田、播种、出土、拖蔓、开花

    2、读上面词语,按照上面的发展顺序,最后一个词应该是什么?

    3、可是,出乎意料,一群战士,他们辛苦劳动,换来的却是“一个小瓜也没结”。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吗?你们的疑问也是老师的疑问,请你们自读课文,看有谁能帮老师解开心中的疙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立、快速地阅读课文,扫清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围绕着“岛”字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上岛”与“岛上”。

    三、点拨导读,侧重体会

    1、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自主阅读,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体会或疑问在文中做好批注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上岛对话”部分:大家从这一部分中读出了什么问题?他为什么把大提包扔在一边却紧紧抱住一只纸箱子?

    “岛上尝瓜”部分:哪个地方详细写了战士们尝瓜?他们怎么吃瓜的?他们会怎么称赞,说些什么?我们也来尝一尝,说说你尝出了什么味道?(引导学生读文中有关的句子)

    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从哪里发现的?小高为什么称小昆虫为小精灵?

    四、揭示课题,认识升华

    1、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请大家读最后一段;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

    1、把你觉得最值得记忆的句子摘抄下来;

    2、给宝岛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彩色翅膀教案 篇5

    一、齐读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彩色的翅膀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说,师小结。(通信兵小高回家探亲,在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事。)

    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生:(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3、这是怎样的小岛呢?欣赏海岛条件艰苦的课件;

    4、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师:可见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5、师?明白了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了吗?(小高带昆虫上宝石岛,为的是让昆虫为岛上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让小岛越来越美丽,岛上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精读课文体会交流关键词句

    (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1)、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小昆虫在小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句子中“扔”与“抱”能体会到什么吗?(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3)谁能带着这种哦感觉读一读呢?指名读———全班读;

    (3)体会学法:师:你看,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就能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变想: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3)、联系上、下文体会到:

    生说。师导语:战士们品尝着在艰苦的条件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他们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所以战士们都笑着………(学生读)

    生说。师导语:岛上条件艰苦,成熟了第一个西瓜,多么来之不易呀!战士们无比激动,所以战士们都笑着………(学生读)

    生说。师导语:一阵暴雨过后,有幸残存的一个小瓜,在战士们的抚养下,奇迹般地成熟了,所以战士们无比自豪,所以战士们都笑着………(学生读)

    (4)、小结学法: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来体会,联系上、下文加以体会。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抓住“安居乐业”(是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谈体会;

    (2)、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换说法“不”字去掉;变句式反问句。)

    (3)、在这感受到:小高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体会到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强烈的心。

    (4)、(带着自信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师:过渡语:小高说的没错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像我们的战士一样,已经在祖国的海岛上安居乐业了。瞧,玻璃上停着———学生齐读这句话。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什么?(安居乐业、与课题呼应)

    2、彩色的翅膀代表了蝴蝶等小昆虫在海岛上安居乐业。还代表了什么?(还代表着战士们那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五、配乐朗读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师:读了这些句子,我们感受到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心。(师板书:边防战士爱岛、爱国)

    师:过渡语:在许多战士的努力下,如今的西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六、欣赏现在的海岛。(出示课件)

    七、领悟表达方法

    师:快速浏览课文,本文在表达上你发现了什么?

    1、结尾与课题呼应(篇末点题);

    2、插叙。(师?课文中哪部分写关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10—————12自然这部分属于插叙。插叙有它的用处吗?插叙是在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帮助展开情节,突出人物品质,丰富课文的内容。)

    师:过渡语:下面请欣赏赞美海岛的歌曲。

    八、欣赏音乐《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彩色翅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

    “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

    你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介绍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的是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探亲回来,特地带来一些小昆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想想宝石岛是个什么样的岛?战士们到这个岛多久了?

    2、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一些昆虫带到岛上来?

    (学生初读课文,不要求回答得很准确。)

    四、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共有19个自然段。

    五、练习读熟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发现小高抱着纸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宝石岛开西瓜会。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六、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通读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去宝石岛的船上看见小高抱着一个纸箱子,他说里面装的是小昆虫。来到海岛,我参加了尝瓜会,知道海岛需要昆虫,战士们回家都带回些昆虫。)

    课文是怎样分段的?你为什么这样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⑴在船上,我发现了什么问题?

    (发现小高坐在船上,紧闭嘴唇,两眼直发愣。可以看出在船上晕船很不舒服,他把自己的大提包扔在一边,可以看出一点也不重视,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⑵小高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纸箱子呢?

    (小高说里面是小昆虫。)

    2、那么小高为什么带小昆虫去海岛呢?而且又这么重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学习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海岛上结了个西瓜,为什么还要开尝瓜会?

    (因为这个西瓜很不平常,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这个瓜不平常,从哪些地方看出西瓜的不平常?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

    ⑴两年前,第一次种瓜失败。

    ⑵战士们找原因:瓜秧开花后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昆虫授粉。

    ⑶今年种瓜进行人工授粉后,暴雨过后,还留下一棵秧,于是,精心培植的第一个西瓜成熟了。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思考讨论:

    战士们尝瓜,为什么觉得一股甜丝丝的甘泉流进了心田?

    (指导学生讨论后汇报,可以有不同的想法,畅所欲言。)

    (因为这是战士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是战士们的一片深情。)

    4、思考讨论:

    战士把昆虫带到岛上是为了什么?这同蔬菜瓜果的收获有什么关系?

    (把昆虫带到岛上是为了岛上的蔬菜瓜果能有收获。表现战士们热爱海岛,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5、仔细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要多读这几句话,组织小组认真讨论。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战士热爱祖国的海岛,不怕条件艰苦,正在用自己的劳动改变着海岛。战士们也希望小精灵热爱海岛,在这里扎根,不怕条件艰苦,保卫祖国的海岛。)

    四、学习第三段

    读完课文后,你明白什么了?

    (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小昆虫彩色的翅膀告诉我们,它们不离开海岛。)分享:

    彩色翅膀教案 篇7

    说教材

    本文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战士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质。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见闻为顺序展开。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本课内容及本单元导语“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试着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

    3、理解战士小高说的话,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教学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为理解战士小高说的话,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说教法、学法

    结合本课内容和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所用的教法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抓住战士小高说的话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学法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放声读,在读中勾画来学习本文。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时我以形象、直观的课题展示。也就是结合课题给课题插上翅膀。,之后通过质疑:这里讲的翅膀是谁的翅膀,你见过什么的翅膀是彩色的?通过这样的质疑引出谈话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互动,适当点拨

    在这环节中我把“高效课堂基本范式”中的第二、三环节结合在一起。

    课标指出,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也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因此本课我注重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学生初读时,我指出,要弄清楚文中的主人公做了什么事,目的是让学生心中存疑,带着疑去读课文才有动力。再加上有目标引领,学习的目的更明确。当学生默读之后我出示:

    学生明白了文中的主人公战士小高探亲回来是带回一纸箱小昆虫时,我接着质疑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战士小高为什么要带这一纸箱的小昆虫回宝石岛呢?通过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为下边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战士小高说的话,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埋下了伏笔。学生在点拨下理解了全部的内容,之后又出示“赞扬了xx(谁有什么样的精神或者品质)。”达到再次巩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实现全面达标。

    三、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围绕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并结合简笔画,使整个板书直观、形象。

    画苹果教案反思2000字(通用10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画苹果教案反思2000字(通用10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仿编歌曲的快乐。

    2、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自己喜欢的造型表现各种水果。

    活动准备:

    一棵树;红苹果、红樱桃、红草莓、桃子、黄橘子、梨、 广柑、香蕉、紫葡萄、大西瓜等水果图片或实物。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苹果树引发活动的主题教师:好多的苹果啊,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好吗?在“苹果园”音乐声中,幼儿做“摘苹果”的基本动作进教室。教师:好香的苹果啊,我们一起闻一闻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呼吸练习。

    二、复习歌曲:“红苹果”。

    科学内容渗透其中。教师:刚才小朋友唱了“红苹果”,你们每人摘了多少苹果呢?一个一个合起来是多少呢?教师:小朋友们吃过苹果,还吃过什么水果这些水果都是什么颜色的呢?都长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

    (1)、我吃过红苹果,苹果是红色的。苹果长在大树上。

    (2)、我吃过樱桃,樱桃是红色的。樱桃长在大树上。

    (3)、我吃过桃子,桃子上面是红色的。桃子长在大树上。

    (4)、我吃过橘子,橘子上面是黄色的。橘子长在大树上。

    (5)、我吃过梨,梨是黄色的。梨长在大树上。

    (6)、我吃过广柑,广柑是黄色的。广柑长在大树上。

    (7)、我吃过香蕉,香蕉是黄色的。香蕉长在大树上。

    活动反思:

    如何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其它各领域的教育因素,是我们在音乐创新活动中一直探索的一种模式。这一活动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教师以歌曲《苹果》为线索,启发幼儿在“摘苹果”的动作、仿编歌词、用肢体造型创造性的表现水果的外型特征这三个方面的音乐创新活动,活动中自然的融入了艺术、科学等领域,贯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儿在玩玩耍耍中获得了发展,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2

    教案一:《毛毛虫啃苹果》

    【活动设计】

    《毛毛虫啃苹果》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本身就体现着一定情感基调,一只调皮的毛毛虫在啃苹果时,不一样的苹果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并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大大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们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能力。

    本次活动我借助图谱让幼儿能够掌握音乐中的节奏XXXXX和XXXXX,并能够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情境中体验到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音乐中的节奏XXXXX和XXXXX。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在活动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节奏图谱、盘子四个、毛毛虫玩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大胆想象猜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会是谁呢?出示毛毛虫。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毛毛虫,来跟它打声招呼吧!

    2、今天毛毛虫想让小朋友来猜一猜,他在干什么?播放毛毛虫啃苹果的音效。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在吃什么呢?

    二、图谱练习,感知音乐节奏

    1、毛毛虫最喜欢吃苹果了,那让我们来听一听,它是怎么吃苹果的?

    学习节奏1:XXXXX

    学习节奏2:XXXXX

    2、那么,毛毛虫吃了什么样的苹果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毛毛虫吃了什么样的苹果呢?依次出示图谱。

    4、分段练习。

    5、完整练习。

    三、创编动作,体验游戏乐趣。

    1、毛毛虫特别喜欢吃苹果,那让我们也来做一个苹果送给它。

    2、真棒,毛毛虫非常喜欢你们的苹果!于是他也要来啃一啃你们的苹果了,谁来试一试。

    3、个别幼儿尝试扮演苹果后,全体幼儿一起来尝试。

    4、出示盘子,完整游戏。

    5、结束活动。

    教案二:《毛毛虫啃苹果》

    【活动目标】

    1、通过听音乐,知道歌曲名称,理解其内容,初步跟唱歌曲。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情感,并乐于用动作来表现。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培养节奏感。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毛毛虫手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毛毛虫)

    师:听听毛毛虫在干什么?(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它在吃什么?

    师:毛毛虫是怎样啃苹果的?(师范唱,幼学唱)

    师:听听毛毛虫还会怎么吃苹果?

    师:毛毛虫喜欢啃什么样的苹果?(幼说师分别出示四种苹果:大、小、红、绿)师完整范唱。

    师:听听毛毛虫到底是怎么吃苹果的?

    二、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习歌曲内容

    小苹果:○○○○○

    大苹果:○○○○○

    红苹果:○○○○○

    绿苹果:○○○○○

    1、请幼儿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节奏区分毛毛虫啃的是什么苹果。

    小苹果是怎么咬的?(师唱一遍)

    大苹果是怎么咬的?是大口还是小口?

    红苹果是怎么啃的?

    绿苹果是怎么啃的?

    2、请幼儿用手模仿毛毛虫啃苹果时的声音节奏。

    有三个节奏谱,在啃小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在啃大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红苹果、绿苹果是一样的,是哪个节奏?

    师:啃小苹果是,那声音是。真的是弱、小。(师范唱)

    师:唱大苹果是怎样?响亮的、强。(师幼再来一次)

    师:在啃红苹果、绿苹果应该怎样?声音不强也不弱。(师幼再来一次)

    师:毛毛虫一会儿吃小苹果,一会儿吃大苹果,想不想和它一起啃苹果,啃小苹果时要。啃大苹果时要。强,啃苹果是开心,那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三、游戏环节。

    1、教师示范用肢体动作做出四种苹果的形象,请幼儿模仿。

    师:毛毛虫和小朋友一起啃苹果很开心,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师:老师想变成苹果请毛毛虫吃,你们数123变,我就变成苹果。(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2、幼儿模仿苹果,教师模仿毛毛虫;

    教师模仿苹果,幼儿模仿毛毛虫。(教师引导幼儿苹果被啃的时候身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四、结束活动。

    教案三:《毛毛虫啃苹果》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快乐的歌唱。

    2、用肢体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节奏图谱、毛毛虫、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毛毛虫来了

    1.今天来了位朋友和大家做游戏,是谁呢?(毛毛虫)。

    2、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呢?(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倾听后猜测)

    3、毛毛虫到底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4、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

    二、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习歌曲内容

    小苹果:○○○○○

    大苹果:○○○○○

    红苹果:○○○○○

    绿苹果:○○○○○

    1、请幼儿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节奏区分毛毛虫啃的是什么苹果。

    2、请幼儿用手模仿毛毛虫啃苹果时的声音节奏。

    三、游戏

    1.教师用肢体动作做出四种苹果的形象,请幼儿模仿。

    师:老师想变成苹果请毛毛虫吃,你们数123变,我就变成苹果。

    2、幼儿模仿苹果,教师模仿毛毛虫;教师模仿苹果,幼儿模仿毛毛虫。(教师引导幼儿苹果被啃的时候身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四、结束活动

    1、毛毛虫吃了这么多苹果,开始休息了。

    2、毛毛虫睡了美美的一觉醒来,呀!变成什么啦?毛毛虫变蝴蝶喽!(一起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毛毛虫啃苹果》,我觉得这个音乐可爱,音乐本身就体现着一定情感基调,活动的一开始就借助了情境的创设,在活动中,教师扮演了毛毛虫和苹果的角色,把幼儿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让师幼情感得到互动,使幼儿在整个音乐活动中不但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欢乐,而且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导入部分不够直接,太繁琐。音乐游戏比重显得少了,导致活动主干不分明。下次应多注意,把握好重难点,适时调整。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3

    动名称:苹果树笑了

    活动目的:

    1、倾听故事,能讲述故事的大意。

    2、让幼儿明白给大家带来快乐,自己就会快乐。

    3、识字:甜 香 果实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挂图 字卡 鹿、松鼠、杜鹃鸟的头饰

    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

    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二、理解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走过苹果树?

    它们都干了些什么?

    小草看到这些小动物拿走苹果,说了些什么?

    苹果树怎样回答的?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看图、倾听。

    三、讲故事

    ——教师出示字卡“甜 香 果实”教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看图,练习讲故事。

    四、表演故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戴头饰表演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感受故事情趣。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大部份幼儿能理解故事的内容,认识了苹果,了解了苹果的形状特征及其味道;在这个活动进行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大部份幼儿学会了与人分享的道理。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4

    初读本文时,觉得文章简单得不知从何入手,看六年前的反思关注了魅力一词。《练习与测试》中也设计了关于魅力的问题。看来魅力一词真有其魅力。那如何使其幻生出真正的魅力呢?我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尝试。

    一、直击魅力,初悟魅力

    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无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教学时,我请学生说说魅力的意思,并自读这段文字,说说从哪里感受到这个图案魅力在哪里?学生从鲜为人知和三个传字谈了自己的理解。到这时,学生其实仅仅是从字面上感受了图案的魅力。

    而后,请学生联系上文,看看小男孩是如何将这图案传递给我的?学生从一系列的细节中,谈了自己的体会,迫不及待地切从未见过更没想到,也有同学从反面循规蹈矩的切法的感受,来谈魅力。

    二、想象对话,再悟魅力。

    课文前半部分写了小男孩向我展示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件事。教学时,我仅仅出示了人物的语言,然后请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提示语与上下文间流露出的人物的情感,自行设计动作,想象说话时的语气、神情。

    这样的阅读关注学生读文时的自我体验。在这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兴奋、骄傲,急于展示的心里,感受到了我的不屑一顾、敷衍了事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来朗读对话,学生就能读出其中的意味来了。

    三、联系经验,体会魅力

    课文中的创造力,是指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也是五角星图案的魅力真正所在。课上,我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故事也体现了这种创造力吗?孩子们联系了以往读过的故事,接触到的人物,谈到了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电梯的发明、彼得获得财富的故事

    至此,学生已感性地理解了什么是创造力。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理性的感受,我设计问题: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由此,学生得出结论创造力就是换种思考的方式;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敢于尝试、创新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16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2.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3.固体胶管。

    4.桌椅。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②小朋友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教案来.自:教案网(强调要年贴在苹果图形内部)

    3.进行示范活动告诉幼儿如何用手指撕纸、如何用胶水粘贴.

    二、操作过程:

    1.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2.老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分享

    1.夸奖孩子们贴的苹果非常的美丽.

    2.请愿意介绍自己苹果的小朋友来讲讲.

    3.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可以老师代写,也可以鼓励小朋友自己创作特殊符号表现自己的名字)

    活动延伸:

    如果时间允许或者孩子们兴趣还是很高的话,可以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小苹果画上叶子等其他的添画.

    活动评价:

    1.在图画之内进行粘贴

    2.撕纸粘贴得快面小

    3.画面爆满,最好不露空白.

    4.颜色(会用两种颜色的)

    活动反思:

    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不该太限制孩子,儿童的绘画发展是始于涂鸦期,不该让孩子只是去临摹,去模仿教师的范画,而应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能让孩子可以施展个性,促使孩子个性化成长。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16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2、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3、固体胶管。

    4、桌椅。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②小朋友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强调要年贴在苹果图形内部)

    3、进行示范活动告诉幼儿如何用手指撕纸、如何用胶水粘贴.

    二、操作过程

    1、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2、老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分享

    1、夸奖孩子们贴的苹果非常的漂亮.

    2、请愿意介绍自己苹果的小朋友来讲讲.

    3、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可以老师代写,也可以鼓励小朋友自己创作非凡符号表现自己的名字)

    四、延伸活动

    假如时间答应或者孩子们爱好还是很高的话,可以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小苹果画上叶子等其他的添画.

    五、评价

    1、在图画之内进行粘贴

    2、撕纸粘贴得快面小

    3、画面爆满,最好不露空白.

    4、颜色(会用两种颜色的)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纸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接触的,幼儿喜欢撕一撕,剪一剪,画一画。本次活动教师活动的设计,探索创新活动的引导就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施展自己的创造潜力。因此在活动前,教师注重幼儿内在图式的积累,让幼儿对苹果有了充分的感知,使幼儿将视觉和大脑理性思维对感知经验的加工,伴随经验在记忆中储存。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的技能运作,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大苹果,反映了幼儿独特的创造力。虽然幼儿最后的作品可能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但幼儿的思维得到扩散和拓展。教师栽种苹果活动充分给幼儿交流、表现的机会,使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件既神秘又充满情趣的乐事,全体幼儿始终情趣盎然。空中飞舞的小纸片固然有趣,而让小纸片落在纸上对幼儿来说是另一次稀有的尝试。对于幼儿来讲,有了充分的经验才能更好地表达,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满足儿童感受美的需要的情感教育活动,幼儿用作品自由地、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7

    一、主题背景: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装饰了可爱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很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看、摸摸,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于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养成喜欢吃水果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一)内容安排:

    活动一:苹果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苹果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常见的几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3. 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 请个别幼儿摘“苹果“。期于幼儿拍手念歌词。

    5. 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 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二. 仿编歌曲。

    1. 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已学过歌曲《大西瓜》、《大苹果》,这类歌曲和水果有关。因为我们知道,托小班的孩子有部分很排斥吃水果,特别是苹果,此类歌曲活泼欢快,利用歌曲可以让幼儿亲近它们,达到喜欢吃苹果的目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初步学会创编歌词,幼儿的阅历,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可做些铺垫,让幼儿知道西瓜长在什么地方,橘子长在什么地方等等。这样在创编环节上,幼儿不会说不出,对于创编环节就容易进行下去。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一)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能大胆的说出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2、 能以愉快地情绪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 苹果树、梨树、桔子树大图片各一棵。

    2、 已学会歌曲《苹果》。

    3、 准备音乐《小汽车》。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去水果宝宝的家――果园参观,你们高兴吗?

    幼:高兴!

    师:那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用小手当方向盘,跟着音乐开起小汽车出发了。)

    (评析:幼儿听说老师要带他们去参观果园,都高兴极了,律动《小汽车》又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当音乐一响起,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跟着老师开起小汽车出发了,一下就把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 认一认,说一说,大胆表达。

    师:哇!水果宝宝的家――美丽的果园到了,不知道这果园里住着哪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认识苹果

    师:(出示苹果树)看看是谁啊?

    幼:苹果宝宝。

    师:小朋友看苹果长什么样?

    幼A:苹果红红的。苹果长得圆圆的。

    幼C:苹果大大的。

    师:哦,苹果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真好看。你们吃过苹果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幼A:苹果甜甜的。

    幼B:苹果很香,里面有籽。

    幼C:苹果很甜很好吃。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苹果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好吃又有营养呢!

    (评析:让幼儿以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苹果的特征,通过互相补充获得更多的经验。)

    (2)认识梨

    师:想看看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吗?

    幼:想!

    师:这回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这水果长得一头大,一头小,象个电灯泡,颜色黄黄的,吃起来脆脆的,有好多甜甜的水,这种水果还能治疗小朋友的咳嗽呢!

    幼:是梨宝宝。

    师:对了,梨宝宝出来啦!(出示梨树)

    看看,它长得是不是和老师刚刚说的一样啊?

    幼A:是黄黄的。

    幼B:梨的上面小,下面大。

    幼C:我咳嗽的`时候妈妈买给我吃的。

    幼D:梨很甜的。

    (评析: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孩子的好奇心。)

    (3)认识桔子

    师:小朋友听,谁在说话?

    录音:小朋友,你们不喜欢我吗?怎么不来看我啊?

    师:(出示桔子树)原来是桔子宝宝啊,快和它打个招呼吧,要不它要生气了。

    幼:桔子宝宝你好!我们看你来了!

    师:看看桔子长什么样?

    幼A:桔子红红的。

    幼B:桔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

    幼C:桔子里面是弯弯的象月亮。

    幼D:还象弯弯的眉毛。

    幼E:还想弯弯的小嘴巴。

    (评析:说桔子特征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摘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师:果园里的水果真多啊,小朋友看了高兴吗?

    幼:高兴!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幼儿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水果好吃又营养,我们今天也来摘水果好吗?不过在摘水果前,水果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老师的这个漂亮口袋里就藏着三个水果宝宝,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对是哪个果宝宝了就可以摘它了。

    幼A:(摸一摸)是苹果!

    师:那我们一起先来摘苹果吧!

    (弹奏《苹果》,幼儿跟着琴声边唱边做摘苹果的动作。)

    师:谁再来摸一摸?

    幼B:是桔子。

    师:好,我们一起来摘桔子吧!

    (同样改编歌曲,摘桔子和梨。)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来我们休息一会吧。

    (端出一盘水果)刚才我们帮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了水果,他们要谢谢我们请我们吃水果呢!来,我们一起来品尝这香香的水果吧。

    (评析:幼儿在摘水果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最后,以品尝水果结束活动,幼儿情绪更高了,边吃着香甜的水果还边和同伴交流着,更能深刻体会到水果的不同口味了。)

    (四)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孩子们在认认说说中积累了关于水果的知识,通过摘水果这一环节,幼儿更体验到了秋天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初步感受苹果树的变化过程,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感受角色之间的亲情,知道小乌龟很懂事很关心爷爷。

    活动准备:

    课件、玩具乌龟

    活动过程:

    一、小乌龟——认识故事角色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客人,看看他是谁?(乌龟)

    2、小乌龟很久没看见爷爷了,它真想爷爷呀,你们喜欢自己的爷爷吗?小乌龟想去看看爷爷,可是你们说送什么礼物好呢?

    小结:宝宝送什么礼物,爷爷都会开心,听话的宝宝会让爷爷更开心。

    二、看爷爷——理解故事中苹果树的变化过程,感受小乌龟很关心爷爷

    1、开始——出发了。

    提问: 小乌龟带了什么礼物去看爷爷?(苹果树)

    2、走啊,走啊——结束。

    提问:苹果树在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开花,结果,成熟)

    引导幼儿观看苹果树的三张图片,进一步了解开花、结果和成熟的过程。

    小乌龟爬了这么久,累不累啊?那它不要去了好不好?为什么这么累还要去呢?

    3、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提问:

    小乌龟出发到爷爷家,经过的时间长吗?你怎么知道时间很长啊?

    小乌龟的爷爷看见小乌龟后开心吗?你们怎么知道的?

    小结:小乌龟爬呀爬呀,背上的苹果树开花、结果、成熟,虽然小乌龟很累,可它还是坚持住,送给了爷爷一棵长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爷爷真开心啊。

    三、苹果树——进一步感受苹果树变化的过程

    一边播放课件,幼儿一边跟着老师模仿苹果树生长变化的动作。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孩子观看多媒体,吸引幼儿的感官,因为直观感知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多媒体的使用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活动过程中,在提问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与递进性,使孩子从易到难,理解故事的内容。在第一遍欣赏故事后,通过浅显的提问,让孩子对于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二遍欣赏故事后,主要是对孩子情感的激发与教育;在第三遍欣赏故事后,重点理解苹果树的生长过程,以苹果树的游戏进行巩固,从而解决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但这次活动,有的地方考虑得不周到,在实践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设想了一些改进思路和体验。

    1、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是边讲便提问的方式组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知道苹果开花、结果、成熟的过程。

    2、本次活动安排了操作活动,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给苹果树图片按生长过程排队在此基础上知道苹果开花、结果、成熟的过程。接着用课件来检查幼儿的操作情况。发现幼儿都会摆,并且说出先后顺序。可直接用电脑操作,提问幼儿就可以了。

    3、活动中,通过迁移,帮助体验小乌龟关心爷爷之情,教育幼儿关心长辈。我自己认为第二遍欣赏故事后,了解苹果树的生长过程,以苹果树的游戏进行巩固;第三次完整欣赏故事,再帮助体验小乌龟关心爷爷之情,教育幼儿关心长辈。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开着“橘子船”与大家分享水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苹果、梨子、菠萝、橘子各一,配套图标一套(如图)。

    2.幼儿人手一个橘子。

    3.幼儿已熟悉《橘子船》旋律,会唱《水果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着《橘子船》的旋律做律动“摘水果”。

    师:果园的水果成熟了!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

    2.演唱《水果歌》。

    幼儿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水果,演唱《水果歌》进行练声。如,教师出示苹果,幼儿演唱:“来来,我是一个苹果,果果果果果果……”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想象。

    师:橘子瓣儿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大胆讲述,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出橘子船,出示图标一、二)。

    2.理解歌词内容。

    (1)橘子船要开了!它要开到哪里呢?请你们听老师唱一首歌。

    (2)教师范唱后提问:小船开到谁的嘴巴里了?(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图标三、四。)

    (3)教师再次范唱,一边唱一边逐一指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

    3.学唱歌曲,体验与大家分享水果的快乐。

    (1)幼儿在“开小船”的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教师在幼儿面前巡回“开”着“橘子船”,带领幼儿学唱3~4遍,后面两遍教师可适时地将“船儿”开进幼儿的嘴巴里。)

    (2)幼儿大胆想象并替换歌词演唱。

    师:小船除了可开到妈妈的嘴里边儿,还可以开到谁的嘴里边儿呢?(幼儿如说“开到爸爸嘴里边儿”,就替换原有歌词引导幼儿集体演唱。)

    (3)讨论和交流。

    师:为什么小船要开到妈妈和其他人的嘴里边儿呢?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己剥橘子,师幼一起唱歌,幼儿将橘子船开到教师或同伴的嘴巴里。

    附:橘子船

    剥个橘子瓣儿,像只小黄船儿。

    小船开到哪儿?妈妈嘴里边儿。

    活动反思:

    小朋友很喜欢吃橘子这样的活动。他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有的说:“一瓣橘子像玩玩的月牙”;有的说:“一瓣橘子像树叶”;有的说:“橘子像香蕉”;有的说:“橘子像玩具”;有的说:“一瓣橘子像小船”……请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吃橘子,他们很开、心。把橘子当船一样开到嘴巴里这样的吃法,对于他们来说更是觉得惊喜。所以他们在活动时特别积极,对音乐地欣赏效果比较好。这次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整合性不够强。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探究水果外形、气味和味道的乐趣。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果,发展感知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实物或模型、黑色袋子若干、各种水果图片、各种水果切面图片、各种水果块、小碗、牙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水果,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探索体验。

    1、摸水果。

    ——教师将装有各种水果的黑色袋子摆放在桌子上。

    ——师: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水果宝宝,不过呀,水果宝宝很害羞,你必须摸一摸它,说出它的名字,它才会出来跟大家见面。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黑色袋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摸到了什么。

    ——教师神秘地将水果从袋子里拿出来,确认答案,继续游戏。

    2、看图说水果。

    ——(神秘出示一块西瓜图片)师: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啊?

    ——教师出示其他水果切面或水果块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水果。

    ——教师将完整的水果图片和水果切面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上下两排,上排为完整水果图片,下排位水果切面图片,请幼儿进行连线游戏。

    3、闻气味说水果。

    ——教师将不同的水果块分别放进小碗里,选择一个小碗,然后用手将碗口捂住,留一条小缝,请一名幼儿闭上眼睛,来闻一闻,它是什么水果。

    ——请两名幼儿,每人分别拿一个装有水果块的小碗,请对方闻一闻自己碗里的水果块,说一说它是什么。

    ——教师将装有水果块的小碗一次摆成一排,请幼儿站成一队,依次闻水果块,并说出它的名字。

    4、品尝水果。

    ——教师请幼儿用牙签插水果品尝,说说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三、活动小结。

    ——师:水果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味道和气味。希望小朋友们多尝试不同的水果,了解更多水果的知识。

    活动应变:为了便于幼儿提升经验,选用气味和味道比较特别的3——4样水果进行活动。

    活动延伸:进一步了解各种水果的作用,例如雪梨有止咳润肺的作用等。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收集各种水果的完整图片和切面图片,制作成水果图册,鼓励幼儿自主翻阅,观察图片内容,并进行简单描述。

    2、科学区:投放水果图片和水果切面图片,鼓励幼儿进行连线配对游戏。

    环境创设:将水果以及其切面图张贴在主题展示区。

    家园同步:

    1、在切水果时,让幼儿观察朝不同方向切,切面的异同。

    2、请幼儿一起参与榨取新鲜果汁,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仔细观察图片,了解故事的有关情节。

    3、尝试大胆讲述各种奇怪的汽车。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奇怪的汽车》、教学CD《奇怪的汽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汽车呢?

    幼儿讨论,教师及时梳理回应并提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2、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看图初步理解故事。

    (1)出示图一、二,师:这是一只很聪明的老鼠。小老鼠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它

    是怎么做的?小老鼠搬得动大皮鞋吗?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把大皮鞋搬回家?

    (2)出示图三,师:看看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把大皮鞋搬回家的?

    (3)出示图四、图五、图六,师:小猴子是怎么把西瓜搬回家的?

    (4)出示图七、图八,师:小兔子 是怎么把萝卜搬回家的?

    3、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播放教学CD,幼儿完整欣赏。

    师:你听到故事里有哪些奇怪的汽车?(大皮鞋汽车、西瓜汽车、萝卜汽车)

    为什么说它们是奇怪的汽车?这些跟我们平时见过的汽车一样吗?(不一样)真是

    些奇怪的汽车呀。是怎样的汽车?(奇怪的汽车)

    师:想想哪些东西也能做汽车?

    4、结束。

    师:现在老师要施展魔术了,把你们都变成小汽车,小汽车们我们现在开车回家

    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的优点:

    1、教师活动中教态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

    2、语速高低适宜、快慢适中;教材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中师幼互动良好,幼儿参与度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都愿意说、勇于说、敢于说,踊跃回答问题。

    不足:

    1、活动准备不充分,事先没有检查相关教具的完整性。

    2、活动导入时,提问太过突然,且语调、语速没有把控好。

    3、完整欣赏完故事,大家一起总结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幼儿自己观察、总结故事中不一样的车,从而让孩子理解、明白“奇怪”到底是什么含义,而不是老师一味的说教。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爬和团身滚,发展手脚协调能力。

    2、知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尝试将水果按类摆放。

    3、体验和老师、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流程:

    1、进入角色,进行热身运动。

    2、创设情境,进行游戏。

    1)认识秋天的几种水果,知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2)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手膝着地爬钻过山洞——爬过小桥——团身滚收果子——手膝着地爬过山洞——爬过小桥——将水果按类摆放到相应的筐里。

    3)第一次收果子。

    小结:怎样才能收得又多又快?

    4)第二次收果子。

    3、小刺猬运果子回家。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橘子的形状和颜色。

    2、通过自己动手掰橘子、品尝橘子的味道。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通过游戏能说出橘子的颜色、形状、味道。

    活动准备:

    1、一些挂满橘子的图片,

    2、欢快喜庆的音乐和许多橘子。

    活动过程:

    1、幻灯片出现了挂满了橘子的果园欢快的音乐响起让孩子感受丰收的喜悦。

    2、老师扮演成卖橘子的售货员,问孩子们喜欢橘子吗,老师今天就卖橘子,但是不要钱,你们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就能得一个橘子。

    3、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橘子的形状、颜色等多方面提问,让每个幼儿游戏的愉快的气氛得到一个橘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了解橘子的形状和颜色。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摸一摸、闻一闻,在自己动手掰开看一看、尝一尝,在愉快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了解到了橘子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5、活动延伸;让小朋友之间互相品尝自己得到橘子,分享丰收的喜悦,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亮点;让幼儿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动手动脑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不足;

    1、幼儿年龄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回答问题得橘子时的后期一些幼儿表现出一些烦躁的情绪。

    2、在回答问题时,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想法。最后在吃橘子时场面有点混乱。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的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2、对苹果产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丰富词汇:又香又甜、光滑、舒服。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征。

    教学难点: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红黄苹果各若干;苹果若干个﹙每人人手一个﹚;小刀一把;削果皮刀一把;果盘一个;袋子一个;牙签一包;削好的苹果若干;榨汁机一台;量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神秘袋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请2-3名幼儿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

    (二)出示苹果,运用感官感知苹果的外部特征。

    1、看一看苹果是什么颜色的?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苹果?

    2、给每位小朋友发放一个苹果,和同伴比大小。

    3、在桌子上滚一滚,说一说苹果的形状。

    4、闻一闻苹果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

    5、摸一摸苹果的外形,感知苹果的外表------凉凉的、光滑的。

    教师小结:苹果身上穿的红红的(黄黄的)衣服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它果皮。

    (三)感知苹果的内部特征

    1、教师用削果刀削去外面果皮,引导幼儿说一说果皮像什么?

    2、教孩子认识里面白白的是果肉。

    3、苹果圆圆的肚子里面还藏着什么,小朋友想不想看呀?

    4、老师将苹果圆圆横着切开,像什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星星在哪儿?(哦,原来在果核上)

    5、看一看,竖着切开的苹果和横着切开的苹果是不是一样的?(样子不同,苹果圆圆可真有趣!)

    观察苹果的竖切面,认识果核和种子﹙削好的苹果﹚。

    6、请幼儿品尝苹果,并说出味道﹙酸、甜、又香又甜……﹚以及我们吃完苹果的感觉是很舒服的。

    7、让孩子联系生活说一说苹果还有什么吃法﹙做汤、榨果汁、做水果沙拉……﹚

    (四)、请孩子们一起品尝苹果果汁,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继续品尝红苹果、黄苹果的味道。

    教学反思:

    通过对以上活动的教学,发现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孩子感知苹果的外部结构特征后,需要孩子将苹果一一放回桌子中央或是让孩子小手背后,避免孩子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滚动苹果,甚至将苹果滚至地上。还有在孩子感知苹果的内部结构特征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还有那些吃法?这个问题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就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足以让他们能够准确丰富的来回答这个问题。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幼儿用语及口气,用最接近幼儿的思维来引导孩子感知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目标:

    1.学习3 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能区分明显的大小差异,有初步的大小概念。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第17 页。2.西瓜、香蕉、草莓、苹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

    1.看看水果的大小,谁大谁小?

    2.数一数它们有几个?(鼓励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3.用动作表示水果的个数。(拍手、点头)

    4.老师示范幼儿一起画点子。

    二.看操作材料画点子。

    1.数一数每样水果各有几个,用点子来告诉大家。

    2.老师示范一种水果画点子。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

    三、小结看看哪个幼儿画得比较好,进行表扬鼓励。

    第一环节开始,我们可以运用全家福照片引出,通过观察说出爸爸、妈妈、和我,练习3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再观察苹果的一家,这样就更加形象。

    活动反思:

    前面已经学过看点子卡片,也学过绘画泡泡图,最后环节让孩子画点子,应该没有困难,而且更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做到手脑并用。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目标:

    1、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等感官初步感知1和许多。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一棵大树、许多果子;布袋一个、木珠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画有水果篮的操作纸人手一份,纸剪水果若干

    过程:

    1、看看说说,感知1和许多

    (1)说说自己看到的什么东西有一个?

    (2)说说什么东西有很多,数也数不清?

    2、摸口袋,理解和学说“许多”

    (1)摸摸口袋里有什么?有多少?

    (2)我们小朋友有多少?

    现在我把木珠假装是苹果分给你们,(幼儿每人在口袋摸一个苹果)

    (3)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还有没有苹果?(没有)

    (4)小结:许多苹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

    (5)思考:如果每人在口袋里放一个苹果,口袋里会有多少苹果?

    3、送水果,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

    在水果篮里送许多个一样名字的水果,送一个和它们不一样的水果。

    4、交流分享:

    说说我送的是一个什么水果许多个什么水果?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乌龟的一些生活习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2、感受朋友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3、懂得和乌龟友好相处,文明礼貌的对待小动物。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不同小动物帮助乌龟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图片,这是谁?

    2、乌龟有什么本领?

    3、乌龟的家在哪里?

    小结:今天老师要讲一个《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

    二、观察图片,理解故事

    1、分段讲故事,图片一:大乌龟在爬山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2、谁第一个发现的?它说了什么?

    3、小老鼠和小蚱蜢是怎么帮助小乌龟的?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

    小结:乌龟太大了,小蚱蜢和小老鼠力气小,帮不了忙。

    4、哪些动物的力气大,可以帮助小乌龟?

    5、小兔子和小刺猬也来帮忙了?他们会想什么办法呢?

    6、分段讲故事:小刺猬帮大乌龟翻过身了吗?

    7、小白兔想了什么办法帮助大乌龟?

    小结:小白兔真聪明,它知道大乌龟会游泳,把大乌龟送到家里。这个办法真好。

    8、大乌龟回到河水里,对小动物们说了什么?

    完整欣赏故事

    三、集体讨论,经验升级

    1、故事中大乌龟遇到困难,小动物们都来帮助他,他们觉得帮助朋友是件快乐的事情。你们的朋友遇到困难你会帮助他们吗?

    2、你帮助过朋友做过什么事情?

    小结:我们要互相帮助,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对乌龟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有关乌龟的知识也丰富了许多,此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发了孩子们对乌龟的喜爱之情。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2、尝试运用团圆、搓等技能,表现苹果的主要特征。

    3、初步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在泥工板上进行操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1个,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说谜面: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幼儿自由猜谜语,教师待幼儿充分发言后说出谜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塑造苹果的方法。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幼儿边讨论边尝试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先自己试试用橡皮泥做苹果,等会儿来教大家。(幼儿自由探索)

    (3)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橡皮泥怎样才能变成圆的?怎么才能在上面变出小坑呢?苹果上还有什么?怎么做?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炼词汇“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等。

    3、集体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个苹果?为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对泥橡皮泥制作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苹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做出来的。

    不足之处:

    1、活动前我也做了准备,有实物苹果,还有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但是实物苹果色泽不是很好看,如果我能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鲜艳、特征明显的苹果,那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在制作时,幼儿打不开包装袋,纷纷请老师帮忙,导致出现了一点混乱,而且,由于橡皮泥颜色众多,幼儿选的颜色也五花八门。如果我事先准备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发给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这三种颜色,同时也避免了颜色太多的困惑,也能让孩子自由选择做什么颜色的苹果,能力强的甚至可以多做几个。

    2、活动中,我请幼儿自己先尝试做苹果,但是对于我们班幼儿来说,这是有难度的,只有个别幼儿能做到“搓圆”的这一步。因此,教师还是要先示范。活动的难点在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上下两个坑,并在圆形的基础上压出上下两个小坑。这一点我没有把握好,只是一带而过。

    3、展示评价时,由于我已经让幼儿将做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了,所以我请幼儿分小组来欣赏评价,这样会导致秩序混乱。换一种方法,我可以请幼儿将做好的作品托在手上,大家相互展示、评价,然后送到展示台上,平时也可以欣赏,这样更好。

    画苹果教案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发现作品中丰富的色彩美。

    2.在仔细选苹果书屋情景中,乐于表现苹果光滑而丰富的颜色。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1.塞尚名画几幅2.苹果数个,炫彩棒,剪刀,毛巾,记号笔3.画有盘子的底板纸一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苹果,让幼儿了解苹果有哪些颜色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是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有什么颜色2、回忆我们小时候画的苹果是什么样的,体会我们从小就会画苹果。

    师:我们小朋友都画过苹果了吗?你画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画的苹果都只有一种颜色,其实苹果是有点红,有点绿,还有的地方还有点黄,苹果柄这里还有点咖啡色,里面还是黑色的呢。

    二.欣赏谈论:

    1、欣赏作品:“桌上的苹果”

    师:有一位画家,他也很喜欢画苹果,他画苹果的时候都会仔细的观察,静静的想,慢慢的画,最后画出了一幅非常有名的画“苹果”,这位画家就叫“塞尚”,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幅画。

    幼儿欣赏交流:苹果都有些什么颜色?

    2、欣赏作品:“一个苹果”(局部)共同分辨找出画面中苹果上有哪些颜色,从中了解塞尚画的很慢的道理。

    三.共同尝试由幼儿寻找颜色,教师采用摩擦接色的方法操作,学着像塞尚那样认真画画。

    四.操作尝试:挑水果1、来到水果店:每张桌上放两个苹果,认真观察苹果上的颜色变化。

    2、挑选:用记号笔画轮廓,用炫彩棒逐步添加颜色,使颜色接近调和。

    3、买回家:剪下五.观赏交流:装果盘从作品中找一找哪些苹果特别新鲜可装进果盘中,并尝试调整画面安排。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对泥橡皮泥制作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苹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做出来的'。

    大班语言教案2000字通用5篇


    教师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职业,在上课之前把教案写好的每个老师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在新的理念下,独特且丰满的教案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如何写出清晰简单明了的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要,教师范文大全特地编辑了“大班语言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 。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自然界中的云彩变幻无穷,抬头仰望天空,总是不自觉地被它们吸引。在散步时,在运动完后休息时,常会看到幼儿抬头望着天上的云彩,说着对云彩的各种遐想,幻想着云上的美好事物。这首散文诗语言优美,重复性的结构朗朗上口,并且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少L记忆和仿编,而大班幼儿也有了一定欣赏散文诗的经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也能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语言水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说目标

    我来说说活动目标,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把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 、在倾听朗读中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 、初步尝试以“吹呀吹,云彩变成...”的句式仿编。

    3 、感受云彩变化的奇妙,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重点定为: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把难点定为: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三、说活动准备

    接着,我来说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物质准备有:与诗文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音乐《梦幻曲》,经验准备是事先带幼儿观察过天上的云。

    四、说教学法

    我再来说说教学法。我用到的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讲解法等。讲解法是教师用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的语言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直观演示法是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散文诗的内容。

    我用到的学法有:讲述法、操作法。讲述法主要是让幼儿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操作法是在让幼儿感知理解

    散文诗以后能够大胆地进行仿编创作。具体情况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再作阐述。

    五、说活动过程

    最后我来说一说活动过程。我把这个活动一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谈话导入,欣赏散文诗,仿编、结束活动。下面我来具体阐述。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活动。云在幼儿的生活中极为常见,午后散步时、做操时,常会看到有的幼儿会抬头望望蓝天,因此我直接就请幼儿来说说,抬起头会看到些什么,幼儿很快就能说出来,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当然,幼儿对云的认识,只是觉得这是云,某一团云像一样东西,那么云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通过一个照片视频向幼儿展示了多种多样的云,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幼儿静静欣赏(播放云彩照片视频),再请幼儿说出感受时,以及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时,幼儿回答的很轻松,知道云的千变万化以及风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运用的是直观演示法,通过欣赏多变的云彩图片,让幼儿了解其变化,在音乐的渲染下,幼儿更能静静欣赏。这一环节,我预设的时间是7分钟。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散文诗,这也是整个活动的重要部分。首先,我以云彩和风儿是好朋友的方式引出散文诗名字,并直接出示标题。接着播放课件,有感情地向幼儿朗诵散文诗内容(播放课件并朗诵)云彩和风儿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船飘呀,飘到远处看不见。

    吹呀吹,云彩变成大狮子,弓起身子,张开大口,狮子吼啊,吓得羊群都逃散。

    吹呀吹,云彩变成胖娃娃,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去,跟太阳公公闹着玩。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朗诵完散文诗以后,请幼儿来说散文诗里说到了些什么,主要是散文诗的中间部分,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这是需要幼儿回忆的,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当幼儿回答小白船、大狮子、胖娃娃的时候并且也为幼儿准备实物图片,请幼儿来有序地贴在展示板上,再沿着这三种事物,在教师的提示下,把一段生动形象的语句一起说一说,比较难说难理解的可以一起多练习。这样既记住了内容,也知道了顺序。在了解大致内容后,配合课件再次朗诵,加深幼儿记忆,同时也加大对幼儿的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并以“吹呀吹”为例来讲解,如何富有诗意充满感情地来朗诵散文诗,这样的练习也能让幼儿在细微处感受到散文诗的优美。接着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请幼儿动动脑筋,在反复读读想想中发现散文诗的特点,知道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一样的,中间部分的开头都是“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再请幼儿看课件演示一起朗诵散文诗。在这个环节中,更多的是和幼儿的交流互动,通过多次欣赏散文诗,逐步让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内容,句式的变化以及朗诵时的语气,最后能够有感情地来朗诵,这部分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幼)七能够记住散文诗的内容,但朗诵时总是很随意,光是把内容说了出来,但并没有带上感情,因此这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多,尽可能细化到每一句。这一环节我预设的时间是18分钟。第三个环节是仿编,结束活动。幼儿掌握了散文诗的内容,了解其特点,在仿编起来也特别轻松,在仿编时,我请幼儿围在我身边,做出要仿编内容的动作,摆好造型,由我来说“吹呀吹”,被点到的小朋友再大声地说出“云彩变成了...”在欢快中结束活动。这一环节我预设的时间是5分钟。

    我设计的活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会根据适当需要调整活动过程,更好地利于幼儿的发展。

    附:云彩和风儿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到远处看不见。

    小船飘呀,飘

    吹呀吹,云彩变成大狮子,得羊群都逃散。

    吹呀吹,云彩变成胖娃娃,

    弓起身子,张开大口,狮子吼啊,吓去,跟太阳公公闹着玩。天上的云彩真有趣,

    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乌鸦与狐狸》选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xx年12月第1版《幼儿园整合性家园共育资源包?成长快乐》中的快乐阅读1,属于幼儿故事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会分析画面内容,能较合理地猜测故事情节;能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叙述故事内容。(2)方法与途径: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游戏,模仿、表演乌鸦和狐狸的不同语言、动作、表情,理解故事内容。(3)情感与评价: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懂得不轻易相信别人;体验合作游戏及语言表达的乐趣。(4)教学手段运用: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引导、鼓励,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我将活动重点与难点定为:

    (1)活动重点:会分析画面内容,能较合理地猜测故事情节;能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叙述故事内容。(2)活动难点:模仿、表演乌鸦和狐狸的不同语言、动作、表情,理解故事内容。

    大班幼儿基本能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较清楚地表达,所以,活动前我准备了课件(含故事视频、图片、活动中所需音乐等),还制作了乌鸦、狐狸头饰若干。

    本节活动设计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念指导,在我园省级课题研究成果——“354”游戏教学模式全面推广的有利背景下,按照“游戏情境导入—游戏活动准备—游戏活动过程—游戏主题延伸”这四个环节组织活动。活动中让幼儿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想象角色的合理语言,并能根据故事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合作表演游戏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体验同伴间合作游戏的乐趣。

    1.游戏情境导入——猜测故事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戴的小动物头饰真漂亮!说来也巧,老师刚才正好看到一只乌鸦从头顶快活地飞过,嘴里还叼着一块肉;接着又碰到一只垂头丧气的狐狸,嘴里还念叨着:“到手的肉又飞走了!”,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他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2)幼儿猜测讲述。

    2.游戏活动准备——引导故事讲述

    (1)师:事情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幸好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时光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乌鸦与狐狸》视频,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3)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发展在看图的基础上讲述故事内容,要求:根据感知到的故事内容进行复述,讲述中语言完整、流利。

    (师及时引导、评价,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4)结合课件中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合理想象角色的语言及心理活动,进行创意讲述。

    3.游戏活动过程——合作表演游戏

    (1)提出游戏要求:一名幼儿扮演乌鸦,一名扮演狐狸,合作表演故事;注意不同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语言要连贯、完整,鼓励想象表达。

    (2)两人一组进行表演排练。

    (3)师幼展示、幼幼展示。

    4.游戏主题延伸——阳光快乐齐分享

    (1)师:我们的小乌鸦、小狐狸真了不起!就在刚刚,老师收到了一封给你们的来信,会是谁寄来的呢?

    (2)课件出示书信内容,师读信,幼儿倾听。(渗透德育教育)

    听了这封信,你们高兴吗?今天真是最快乐的一天,让我们一起歌唱、一起舞蹈吧!师幼一同随音乐《乌鸦与狐狸》带着律动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1.活动亮点:由于本节活动中游戏情景的合理创设,一下子将幼儿的思维和兴趣调动起来,将他们带进了一片绿油油的森林,来到了狐狸、乌鸦身边,幼儿参与故事复述、创意讲述的兴趣浓厚,倾听与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两人一组合作游戏中,幼儿参与率达到100%,且兴趣浓厚,小乌鸦、小狐狸扮演得有模有样,加之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个小嘴乐开了花;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借助给小狐狸、小乌鸦的一封信,将本节活动的德育渗透点进行了一个“隐形”总结,达到了“无声胜有声”。

    2.活动不足:大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要让三十几名幼儿两人一组在表演游戏活动中进行逐一展示是根本做不到的,未展示的幼儿情绪难免有一点点低落,要弥补这一不足,我觉得应该在之后的表演区角活动中满足幼儿的自我展示愿望,让所有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活动偶得:通过组织本节语言活动,我感触颇深。首先,在我们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沉下心来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在匆忙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打断孩子“不完整、不流利”的表达,因为我们在“插嘴”的同时,幼儿的思维也被我们打断了,他们又怎么会“顺理成章”地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述出来呢?多给幼儿一些时间,去耐心聆听他们成长的声音。其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到角落里的个别幼儿,因为在学习与游戏的过程中,每一名幼儿都享有被关注与尊重的权利,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头的小小举动,就能让那角落里的幼小心灵充满参与活动的信心、感受到快乐的阳光。再次,以游戏为载体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受孩子们青睐的,我们要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推陈出新,让游戏适时介入活动,助推集体教学活动不断趋于科学化、高效化,进而扭转学前教育“小学化”不良倾向,让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与发展!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的是大班语言活动:三只小猪。现在的幼儿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溺爱,导致幼儿不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得懒惰,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儿勤劳勇敢,做事不图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还运用此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我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基础上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通过头脑中的想象故事中优美的意境“清清的小溪”、“像宫殿一样的漂流屋”、“热闹而欢乐的争吵”等。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砖房子最结实的道理。

    优越的地理位置: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为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市中心,风景迷人,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包括电影院、博物馆、以及艺术长廊等。

    2、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体验小黑猪的勤劳、聪明和勇敢。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难点是幼儿理解做事不要图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为了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我作了如下准备: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视频;猪头饰四个(猪妈妈、小白猪、小花猪、小黑猪);狼头饰一个;多媒体课件。

    三年前因为你的孩子加入了我们这个快乐而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成为了合作伙伴。同时,我也代表各位老师向家长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多少次为制作教玩具帮助我们搜集材料,为我们共同教育好孩子献计献策。正是因为你们的配合与支持,才使我们的保教工作顺利进行,正是因为你们的理解和包容,才有我们今天的成绩。现在,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虽然不能再合作了,但我相信我们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的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的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的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等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分成二部分完成。

    我打算帮助幼儿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复述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第一部分:通过玩“指五官”的游戏引出课题,激发孩子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兴趣。什么是大自然?科学性的解释幼儿不易理解,为此我精心设计自制了一幅关于大自然景象的挂图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感官有个形象的认识。为诗歌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房子是用什么盖的吗?有三只小猪他们也想盖房子,你们想知道他们用什么盖得吗?请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听故事,找答案。1、故事里面都有谁?2、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3、谁的房子最结实?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生动的讲述故事。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回答问题:故事里面都有谁?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谁的房子最结实?

    请幼儿大胆地讲述故事。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以下是关于高中体育课说课稿《健身操》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增加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并讨论: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黑猪是怎么样一只小猪?(是一只勤劳、勇敢、聪明的小猪)如果你盖房子,会选择什么材料盖?建议幼儿盖结实的砖房子,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上学年看到大家,都还是小小个,但是现在,可以互相看看,变化都有多大啊!看!(举例几个小朋友)真的特开心,新学期我们还能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暑假中,躺在床上,葛老师脑海中总在想我们的新学期应该怎样度过,我希望我们的新学期,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比如说: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全班71滴水滴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像奥运健儿一样有拼搏的劲儿等等。

    选出扮演角色,分发头饰。运用多媒体课件布置故事背景,教师指导。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反义词,培养幼儿思维敏捷性、流畅性。

    教学准备:

    1、进行比较的实物各两个:皮球、暖瓶、毛线、书、手绢。

    2、图片: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多少)、尺(长短)。

    3、实物:积木、棍子、娃娃、书,手绢(与幼儿人数相同)。

    教学过程:

    1、教师以简短语言引出课题:今天,我带来了许多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一些反义词:

    (1)皮球:大――小;(2)暖瓶:高――矮;(3)毛线:长――短:(4)书:厚――薄;(5)手绢:新――旧。

    3、讲解什么是反义词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词,像大小、高矮、长短、厚薄、新旧等,这些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叫反义词。

    4、生活联想: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和事物是相反的,用反义词说出来。

    5、出示图片,加深幼儿对反义词的理解。

    师:生活中的反义词可真多,我这里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用线连出和它相反的物体。出示图片,幼儿连线: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子(多少)、尺(长短)。

    6、拍手游戏:反复练习学过的反义词

    教师说一个词,幼儿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集体、个别回答)。

    如:我说“上”,幼儿:“下”,左――右;大――小;好――坏。我说“火车跑得快”――幼儿说“火车跑得慢”;长颈鹿高――梅花鹿矮;新衣服――旧衣服;棉花轻――铁重;纸薄――书厚;开灯――关灯;天热――天冷;河水浅――河水深,等等。

    7、找实物

    教师出示一种实物,幼儿找出相反实物(将实物分散在活动室四周)。

    如:大积木――小积木;厚书――薄书;胖娃娃――瘦娃娃;长棍子――短棍子等等。

    8、做相反动作

    如:把右手举起来――把左手举起来;哭――笑;小鸟飞得高――小鸟飞得低;往前走――往后走。

    9、一起到室外,观察实物,学习运用反义词。

    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小熊过桥》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小熊过桥,从幼儿熟悉平凡的生活中,以小熊这一幽默憨厚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明快的节奏,展示出一定顺序的画面从而展现出小熊过桥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小熊不敢过桥的时候想谁呢?乌鸦和流水是怎样嘲笑小熊的?小熊最后能过桥吗?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学习下去。浅显的诗歌构思和富有情节形象的画面,都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

    今天的幼儿是新世纪的主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积累了一定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但不能恰当的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所要表达故事的内容。缺乏节奏感和流畅性,对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观察不仔细,欠缺为故事创编动作的能力。所以我从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及意义。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遇见困难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

    知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鼓励帮助,而不是讥笑。

    3、能够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尝试为诗歌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在儿童3—8岁期间,我们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度。所以科学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是活动重点。理解和想象用比较适当的语句描绘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节的发展是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课件,与诗歌对应的图片,小熊乌鸦、流水鲤鱼的粘贴图片。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的基本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2、直观展示法:直观展示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活动重点服务。

    3、情感体验法: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课堂上,幼儿作为主导性主题的课堂地位,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运用多种感官系统,使学习在积极主动中进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学法:

    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重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怎样去学,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方面:

    (一)情景引入

    用小熊过桥的课件哑剧引入,请小朋友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依次来说一说,老师评价表扬。激发幼儿的兴趣后,老师把诗歌改编成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然后告诉小朋友:“小熊过完桥后,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做‘小熊过桥’,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引出课题后完整欣赏诗歌,提问:“你听到小熊都说了些什么?”这里多听几遍,然后将幼儿听到并说出的内容,老师拿出与之相对应的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课

    老师对应着黑板上的图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并提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谁来过桥了?”引出“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小熊是怎样过桥的?”引出“立不稳,站不牢,走

    到桥上心乱跳。”在这里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也请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要求自己的要与其他幼儿表演的不一样。“这时乌鸦和流水是怎样嘲笑小熊的?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第一段学完后,让幼儿猜一猜“小熊到底能不能过桥呢?会发生什么事呢?他又是怎样过桥的?

    老师朗读第二段提问:“小熊站在桥上怎样叫妈妈的?”引出“妈妈妈妈快来啊,快把小熊抱过桥”请幼儿上来表演并念出这时小熊胆小害怕的心情。“这时谁来帮助小熊的?鲤鱼是怎样帮助他的,鲤鱼说了什么?”引出“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高声叫“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 “在鲤鱼的帮助下,小熊是怎样勇敢的过桥的?过桥后他的心情怎么样?鲤鱼又是怎么样的?”引出“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这里请幼儿上来表演鲤鱼的尾巴是怎样摇的。再请幼儿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帮助小熊过桥,还有那些好办法呢?

    (三)巩固新课

    跟随着黑板上的图画,鼓励幼儿跟随着老师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分组练习,表扬读的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加油。

    (四)活动延伸

    老师让幼儿慢慢朗读诗歌,在一张画有小溪的版面上逐一粘贴诗歌中出现的小动物,从而完成一幅情景画,示范后请其他幼儿上来做一做,贴一贴。最后老师将诗歌编成儿歌,让幼儿跟着反复唱,进一步巩固新课,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幼儿通过学习诗歌,懂得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并教育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和帮助别人,而不是讥笑他们,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六)课后作业

    请幼儿回家后把这首诗歌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七、活动预测

    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中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看、听、想、说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使多数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荐]地理初中教案2000字通用


    教师范文大全推荐更多专题:“地理初中教案”。

    只求孩子们好,不求孩子们的回报,这就是老师,教案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力和思想教育。好的教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一份好的教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收集整理的“地理初中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地理初中教案 篇1

    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地理初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1)能够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

    (2)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的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地理初中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二、教学时间

    约1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四、教学过程:

    师:[指地球仪上经线]我们已经讲过了经线,它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它是怎样划分的?[出示一张直径约30cm的圆纸片]我们来看,这圆纸的两边是两个半圆线,代表两条经线,它们现在是相对的,组成了一个……[指圆纸周边]

    生:经线圈。

    师:对,现在把圆从中间折起,这折出的直线相当于地轴,它和经线之间形成两个半圆的面。请看现在这两条经线之间[折成直角]所夹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师:[又缩小一半]这样呢?

    生:45°

    师:对,[展示圆面]现在这两条线中间多少度?

    生:180°

    师:很好,[指圆纸背面]如果再看这面呢?

    生:也是180°

    师:对,所以经度一共有360°,为了区别清楚,要找一个0°作起点,经过各国共同商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板书]的经线作为0°经线[指地球仪],叫作本初子午线[板书],现在大家都从图上找一找。

    生:[看图]

    师:0°经线确定后[在地球仪上指出并演示]向东10°、20°、30°……越向东度数越增加,到180°;从0°经线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数越增加,也到180°。[板书]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0°和180°是东、西经共有的。[画板图]请看这两幅图(图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画。

    生:0°经线向东是东经度,数字递增;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字也是递增的。

    180°经线向东为西经度,数字递减;180°向西为东经度,数字也是递减的。

    师:对,我们注经度时一定要注明东经度或西经度。地球仪的经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图多注在图下。

    [出示注好经度的纸条,并围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张纸条(2cm—3cm宽,40cm长)从0°开始,注上经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处粘在一起,成一纸圈,帮助你加深对经度划分的了解。

    地理初中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判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

    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别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指导学生读图1.30,观察分析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高低状况。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需要观察地形剖面图。

    4.地形剖面图(板书)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观察绘完部分,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整。

    总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小结

    指导学生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小结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

    不足之处: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8时)

    地理初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是如何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比较法

    教具

    世界地图中国疆域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初一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那大家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多少呢?我国的疆域范围?我国的地理位置究竟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先从我国的疆域来进行了解。

    板书:第一节:疆域

    疆域主要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海路兼备的大国和行政区划三个内容,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优越的地理位置,看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同学们先花两分钟时间大致浏览一下课本,在图1.1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1、半球位置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生:可以从它所处的半球、维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判断

    师: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生: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归纳:从地图可知,中国的经度范围大致在东经75°和东经135°之间,纬度位置在赤道以北,即位于东半球,因此,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

    师:请问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界线是?

    生:略

    归纳:热带与温带的划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北极圈,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但在我国的高山地区也会出现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海陆位置

    师:在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知道了大洲与大洋的具体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有哪几大洲和大洋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

    生:略

    归纳:从世界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路兼备。而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过渡:知道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现在同学们来猜个谜语,谜面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他在北,东西二分它具东,头只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大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这个谜面主要是从地理位置方面去描述的,我们刚刚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是不是很容易就猜出来这个谜底是我们中国。

    既然知道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那同学们从我们生活中感受来看,我国所处的位置究竟如何?

    正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要判断我国的位置是否优越,我们就将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较。

    同学们看图1.2

    “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与俄罗斯、加拿大、巴高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俄罗斯、加拿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终年炎热。而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那被跨度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师: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略

    归纳:蒙古深居内陆,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降雨量少。日本是四面临海,是一个岛国,气候湿润,降水丰沛。而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是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背靠亚欧大陆,有利于与欧洲、中亚等地区的对外交往与贸易合作。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那同学们看下我国的地理位置还有哪些方面的优越性呢?

    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对外交往与合作海陆兼备有利于对外交易与对外开放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

    多港湾和岛屿海上交通便利利于水产业的发展其他旅游资源丰富如:海南热带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滨风光等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了解了我国在第球上的位置,其次通过读图分析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其特点。

    板书设计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西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领土包括陆地领土和海洋领土,并要学生掌握我国的陆地面积、我国疆域的四至点、陆上疆界以及陆上邻国。

    2、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邻四海一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大陆海岸线、主要的岛屿和群岛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等知识。

    3、通过对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四至点、濒临的海洋、以及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难点是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名称。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比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已经知道我国是一个大国,那我国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我国国土这一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我们国家之大。请大家打开教材P3,进入我们今天学习的正题-------海陆兼备的大国。

    板书二、海路兼备的大国

    师:同学们看课本第三页内容,找出我国的四至点。

    学生:略

    归纳:我国领土的四端为: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31′N);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下面我将用一首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四至点。口诀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下面请同学们背诵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需在地图上找出这四个点并且把他们标出来)

    读图1.4和图1.5四幅图,说一说引起其变化的原因。

    1、冬季由于纬度的跨度大,受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

    2、东西经度跨度近60°,时间相差近4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洒满早餐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漫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过渡:我国疆域辽阔,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有漫长的陆上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往下学习。

    师:快速阅读第五页内容,找出我国的陆上国界和海岸线分别长多少?并通过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生:略

    师:我国的陆上国界长2.2万多千米,相邻的国家共有14个,逆时针数来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三字经记忆: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和不、缅老越)

    我国大陆濒临海洋,由北往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相应国家的位置)

    另外我的还有两大内海、三大海峡、三大半岛。

    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三大海峡: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地理初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同学们: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老师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你们来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知识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讲授新知识)

    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2.时区及换算

    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3.北京时间

    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课堂总结)

    本节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精选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2000字精选


    一名优秀的老师,会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案逐渐与教师授课密不可分。教师借助教案能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有请阅读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抓关键词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境,练习说话,体会男孩送报的艰辛与诚实。

    3、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通过第六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懂得只有诚实的劳动,才会有真情的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使学生懂得: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必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对对子)

    天对地,室对…假义对(真情)付出对(回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并运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加点的字是教材要求认识的)

    肺病挣钱沉甸甸前夕崭新

    (课文讲述了爸爸在得了肺病后,“我”为帮家里挣钱,每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为订户们送报。因为“我”诚实劳动,在圣诞节前夕,订户们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的故事。)

    三、体验真情,学习语言,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思考

    订户们为什么要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一是因为“我”家境贫寒,急需一辆自行车;二是“我”诚实努力的劳动得到了订户的认可。)

    “我”是怎样诚实劳动的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下雨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下雪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生病时,我依旧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2、在学生感受”我”的诚实劳动后,再指导学生学习

    第六自然段,抓住“凑”字,感受大家对“我”的真情回报。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的送报人。”

    3、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小结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使学生对全文的感悟得到深化、升华。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悟情,明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那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出示课件:复习重点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2、师生问读。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师问:是啊,江潮还没有来,江面什么样?生读描写江面的句子。

    师问:江边又是怎样的景色?生读描写江边的句子。

    师问: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生读描写海塘大堤上的句子。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着什么、盼着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在师生轻松的问读中,把学生们已经读懂的内容重新建构起来,也可以渐渐地让学生们由读者转向一个观潮者,勾起学生们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1、引导默读,总体感受潮来之时的景象。

    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指名读文。把感受通过读抒发出来,并适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喻句的运用)

    3、品读文本,深入体会潮的声音和形态之奇。

    引导学生边读边谈谈自己想象到的。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学生们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朗读,引起大家的发散思考。具体操作是:我刚才听到你在读这句话中,特别突出了“好像闷雷滚动”,你能说说此时听着这滚滚而来的声音,你仿佛想到了什么吗?

    预设生成:

    此时,孩子们可能会结合生活实际,说道:平时我听到过大雨来临之前,那由远而近的滚滚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那么此时听到潮水发出的隆隆的声音,虽然比较沉闷,但持续不断,我想潮水的来势也一定很猛、很大。

    小结:是啊,就像他刚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的那样,未见其形,但闻其声,虽然潮水还距离我们很远,但却能听到它滚动不止的声音。

    再请几个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一句。

    是不是真像你们所说的这潮水来势汹涌呢?过了一会儿,潮水又有什么变化呢?

    (2)“过了一会儿……”

    学生会紧接着抓住“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一句来加以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几个词语,加以具体的想象和描绘(潮水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不只能看到潮水的头,还能看到整个江面都是飞奔而来的潮水,这就是“横贯江面”。)

    通过朗读再现这壮观的景象。

    出示课件:大潮由远及近的视频画面。

    齐声朗读这句话。

    到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一句话比较好理解,可以提示学生们借助数学常识“两丈相当于6米多”来深刻感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是多么的壮观啊!

    引导学生描述眼前所出现的画面:“我们眼中只见汹涌的潮水形成无数的巨浪翻滚着,一浪高过一浪,一浪盖过一浪。”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错、撞击,形成一堵高大的水墙,而看不到那条白线了。”还有的说:“江边的、远处一切景物都已被这如同水墙一般的、不断翻滚、奔涌的潮水挡住了,看不到了。”

    (4)“越来越近……”

    出示课件:通过句子的对比,体会词语的精妙作用。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奔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学生们在①和②的比较中,可发现:前文提到了潮水横贯江面,此时潮水掀起的无数巨浪就像千万匹战马一样,马不停蹄地向前奔涌,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万匹”这个词语。在②和③的比较中,可发现“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般、如万马奔腾般地奔涌的具体样子,其场面浩大、宏伟、壮观。趁着学生们交流的高潮,请三个同学依次读出这句话,要求一个比一个读得更有气势。其他人闭眼欣赏,以强化这些关键词语的作用。这样对形象直观的词句比较和诵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引导学生继续抓住潮水的特点来体会:这磅礴的气势仅从形态可以看出来吗,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大潮势不可挡?自然而然,孩子们会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想象当时大潮咆哮、怒吼着,似乎吞没了整个江边上的一切声响,耳朵也都要被震聋了。这无比巨大的声响更能衬托场面的壮观。

    指导朗读:带着此时的感受完整地读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4、有感情朗读,领略大潮的变化奇观。

    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使我们仿佛和作者一起站在钱塘江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的潮水越来越近,浪头也越来越高。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5、师生合作读二至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

    (1)学生读描写大潮的语句,其他的由老师读。

    (2)读后你们发现什么了?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6、出示课件:观看完整的大潮变化的视频。

    (1)看了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啊?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2)请你再来读读二至四自然段中最能够表达你现在心情的句子,一会儿读给同学们听。

    (3)让我们把三、四自然段背诵下来。

    7、略读“潮过后”部分,感受大潮气势犹在。

    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实重点词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而且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还要注意教学时间和重难点的分配,引导学生读中关注“还在、依旧、才”这三个词语,体会到大潮气势犹在。

    (三)梳理整篇文章的顺序,回归整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讲述给家长听。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义。

    2、能力解“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会用“培养”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体会少先队员们在欢庆自己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拟人句及难句。

    教学时间: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义。

    2、了解诗歌形式,认识“节”。

    3、理解提出的不懂的词。句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1、2两节内容。

    教学过程

    1、导语激趣,揭题解题。

    2、配乐朗读,激情生趣。

    3、简介诗体,认识小节。

    4、欣赏歌曲,自读课文

    5、归纳:所以更加快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我们为什么快乐”。

    6、.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

    7、认读生字“贺”、“培”,理解“祝贺”和”‘培养”的意思。

    9、练习: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少先队员幸福自豪的心情,逐步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2.读懂3、4节,能用“培养”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2.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么快乐、幸福。带着这种心情齐读3。4小节。思考我们之所以如此快乐的原因。

    (1)划出有关句子。(第3节1,2行)

    (2)进一步理解“培养”。

    (3)指导用“培养”造句。

    3.当小朋友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祖国的培养,产生什么想法?

    (1)划出有关句子。

    (2)理解“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天空飞翔”。

    (联系上文,“我们像小一样”)

    (3)什么是“理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4.这一节写了两个意思,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两个意思?

    6、齐读第4节。

    (1)小结:我们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这快乐的节日。

    (2)指导朗读,感情达到高潮。

    7、背诵全文。

    8、练习:课堂作业本4、5、6题。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

    4、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2)形近字比较。

    钩( ) 镰( ) 蓝( )

    钓( ) 廉( ) 篮( )

    (3)课后练习1,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4)课后练习2。

    (5)自由查找一些关于月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课。(板书:看月食)

    l 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字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转”“背”。

    2 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圈划出来。

    3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

    5 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

    7 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说明:“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通过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本课多音字较多,因而在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文中的两种观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以感情朗读的形式来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础上再找它的反义词,这一设计既避免了机械地理解词语,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 指名读第2 小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 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

    4 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 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说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样子很美,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极好的例子,此处应引导学生学习比喻句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课文中有关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思考、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将课文的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依托语言唤醒获的形象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年级仍不能忘记字词教学,在交流时相机指导“没”的字音和“镰”的字形。

    7 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8 读第5 节,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

    说明: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写月亮形状变化的不同,教师反复操作并引导进行观察,让学生配上解说,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无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说的话。

    2 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

    3 请学生边小组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

    4 指导读第3 、4 、5 节。要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5 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课设计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师适当拓展相关的科学常识,让学生边演示边交流,并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为学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

    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总结拓展

    1 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3 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她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做表弟,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说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创设情境说话,既训练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书声朗朗

    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本堂课中对文中学生能读懂的部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两种观点的梳理,还有第四节爸爸的话,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对比读、评读等,来反复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让学生所说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触摸语言,感受母语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

    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然后结合最后一节板书“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的内涵,培养语感。如“果然”和“仍旧”两个词的理解,分别与第三节和第二节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三、动手操作,深刻体验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儿童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感受,有体验,进而深入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在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如如何让学生了解月食产生的原因?教师自己在前面用实物演示学生观看,或花费人力、物力设计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提供一只三球仪。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练习说话:“月食开始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一会儿只留下个红彤彤的圆影子。为什么会出现月食呢?原来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就产生了月食。”课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教师的讲解,在学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语言实践,提升能力

    关于月食成因这一科学知识,有些学生一时搞不明白,教师不必在这上作太多的纠缠,学生对此只要有所了解,知道月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不是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为,对这一科学常识的掌握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应把引导学生把这一原因说清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通过创设语言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亲,把自己读懂的关于月食的成因告诉大家,在这样的活动中,记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

    上好课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纷纷告诉我课文里讲的是日全食,我还知道有日环食,月全食……看到学生这么兴趣足,感觉课成功了一半,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当学到月亮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样亲身体验才能记得牢,而不应该老师全权代劳。此外,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理解科学道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还不是最佳状态。

    将二期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平时的每一堂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对了,路再远,也总会有抵达的一天。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什么是生活?怎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充分理解第三节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理解诗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诗,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的第二、三节,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二节的适当地方,补上几句结合自己生活的诗句。

    2.难点是理解第三节诗句的含义。

    (二)疑点

    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第三节的含义。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诗歌。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板书设计、思考题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课件导入新课(6分)

    1、激趣谈话

    2、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1、图2、图3……。

    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多有意义!他们和你们一样都很热爱生活,说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诗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1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板书:1生活是多么广阔

    请孩子们齐读一遍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孩子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请打开书第163页。先读一读这首诗,看谁读得好,读得认真,看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8分)

    1.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2.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藏”是多音字)。请大家评议读得怎么样?

    3.齐读。提问:(1)这首诗分为几节?(2)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4.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再读探究,突出重点(师生共议)(23分)

    1.指名读第一节。

    第一节讲了什么?(第一节讲了诗人对生活总的感受——生活无限广阔。)

    2.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指名读第二小节,

    (1)师生共议,边议边板书。

    板书:

    参加歌泳队演戏

    建设铁路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坐在实验室里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滑雪驾船

    探险搜集植物

    露宿…………

    孩子们,你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你们想做什么呢?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请你们来为第二节补充几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把自己的生活写成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让孩子们思考大胆地说。

    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3.学习第三节。

    (1)齐读,分小组读。

    (2)师:你们读了这一小节,看看你们读懂了哪一句?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

    过极寻常的日子

    寻常的日子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生活的快乐

    善于生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和宝藏

    以心发现心

    (4)师生共同讨论这几句诗的含义。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的热情与希望传达给周围的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注意向别人学习,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4)师总结:第三节说明在极寻常的日子里,只要善于生活,也有快乐和宝藏。

    3.学习第四节。

    (1)齐读第四节。问: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与哪一节相呼应?

    (2)师:第四小节是总结全文,讲生活不仅无限广阔,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节呼应。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结构是怎样安排呢?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生活是多么广阔”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

    (4)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配乐)

    (四)扩展(3分)

    1.课外延伸:请孩子们也来学写诗,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事物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写好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刚见面,又要分别了,刘老师想一首诗送给你们,作为我们这次的见面礼:

    我为晏阳三小的孩子们歌唱

    我为孩子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孩子们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书设计

    1阅读段段通结构图示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2、板书:

    参加歌泳队演戏

    建设铁路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坐在实验室里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滑雪驾船

    探险搜集植物

    露宿…………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6)

    第一课时

    1、说说你所了解的报告文学或特写:

    (简单根据字面猜也行,不必要求准确的答案。)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特写是截取一个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2、你认为写成一篇好的报告文学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①、收集素材(采访)。

    ②整理、筛选素材。

    ③写作。

    3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先做第一步。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①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②作者采访到了哪些人?问了什么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要求陈述时由两人组合模仿采访现场一问一答进行。

    例:

    作者:请问袁教练,你说“不能把运动员的性格的棱角都磨平了”,你能说说招娣性格上有哪些“棱角”吗?

    袁教练:招娣她挺泼辣的,虽然平时脾气冲一点,但是比赛的时候她真是拼得出、顶得住。那种豁出去的劲头不但给自己的队友巨大的鼓舞,也能让对手望而生畏呢。

    明确:

    ①可采访招娣:了解她的理想,分析她不怕苦、为国拼搏的性格。谈她对教练、对训练的看法,分析她对教练又怨又敬的心理。

    ②可采访袁教练:了解招娣的野劲(顽强拼搏)、愣劲(倔强、不甘认输)、邪劲(超乎寻常的劲头),谈他对招娣采取的训练策略:激将法。

    ③采访队友:

    ⑴招娣平日表现,对她的评价(介绍插叙的内容)。

    ⑵对这样的训练的看法(为国苦练)。

    ⑶对教练的评价、看法(了解队员、平易近人、严格冷静)。

    总之:通过这些访谈能基本掌握文章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其间穿插对“腴、畔、瘸、峻、瘫、侥、窖、邪”等字的读音、写法、意思的掌握。最后根据时间情况向学生简介此届女排取得的骄人战绩

    补: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战胜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

    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设想了作者采访的内容,那我想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除了我们在课本中找到的这些材料之外,作者还会看到什么?了解到什么呢?

    可以有女排一天训练的时间、内容、强度;可以有她们的饮食状况、伤病状况、业余生活等等。

    2、现在我们作者的手里笔记本、录音带已经有一大堆了,脑海里也装满了他所看到的训练场面了,那么该进入第二步:构思、整理素材了。把可用的材料挑选出来,还要安排好它们的详略。那就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做这项工作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作者所做的安排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呢?

    明确:

    选材方面:①相对平时的训练是本职任务来说,加练是招娣主动要求的,是她为国拼搏奋斗的表现。

    ②插叙的3件事是介绍招娣不甘落后的性格的,她在一次比一次严重的伤病困挠下,依然不放弃排球,相对健康的训练来说,更能体现她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

    ③、写教练和队友是对招娣进行烘托和补充。

    详略方面:①、加练的内容是文章所截取的一个典型片断,要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精神世界,所以必须详写。而且因为是作者所见,能够具体描绘。

    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为了介绍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再加上是听他人的叙述,距离时间长,所以略写。

    ③教练与队友是起烘托和补充作用,所以也略写。

    构思:①、顺序:按时间顺序叙事,展现二走三练的情节,其间安排插叙,一方面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方面也使文章波澜起伏。

    ②、手法: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在对教练和队友的描写中进一步塑造招娣的人物形象,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3、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好了,接下来作者要做的就是用生花妙笔把这些设想变成铅字了,这时他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①锤炼语言。可利用课后练习三、四两道题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

    ②、修辞的合理应用。

    如“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教练的坚定、沉着、严格要求的训练作风。

    “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招娣冷静下来后一动不动的情景,展现了她的“理智、倔强、好胜”

    小结:本堂课通过对作者写作时选材、构思、用笔的分析,让我们不但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作业:

    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招娣练球的感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7)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具: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8)

    一、课题:

    能干的钟点工

    二、教法与学情分析:

    阅读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法。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介绍了家政服务机器人的劳动本领及外形特点。文章趣味性强,生活化对话较多,很适合儿童阅读,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又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课型:

    阅读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钟、铃、汤、禁”等18个生字,会写“块、扫、吸”等8个字及“两块,打扫”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理解课文,并从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准备:

    收集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2、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抽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角色朗读,感悟1—6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内容,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2)分角色朗读,要互相评价,订正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从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内容,体会机器人外形特点)

    2、读说结合,感悟7—9自然段。

    (1)重点讨论:机器人的能干表现在哪里?指导比较机器人与人洗窗户的不同,以及机器人怎样打扫房间、疏通下水首、修剪草坪的。找出相关词句想一想,读一读。

    (2)让自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机器人是怎么能干。

    3、自主理解、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自主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小组读。

    2、个别朗读课文。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四、读后拓展,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照样了摘抄几个四个字的词语定在空花朵上。

    (2)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它们能干些什么?说给同学听。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能干的钟点工样子;

    怪模怪样、能说话能干:

    檫窗户收拾房间打扫地毯

    疏通下水道收拾草坪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9)

    第一单元乐趣

    单元备课:

    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课外阅读。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热爱生活,就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到自然之乐。

    《养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二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三

    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1、为什么养花;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教学反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因此,教者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文采的质疑,大到联系全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更不可越俎代疱,应让学生去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的快感。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四

    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

    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最新优秀小学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笋的特点和样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是——(板书课题:笋芽儿)齐读课题。(读准题目)

    这篇课文也是描写——春天的景象。

    二、检查预习

    1、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交流)

    师:那谁知道课文写的什么?(指名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师:课文的内容你们了解了,但这课的生字可不少啊,怎么样,你们都把它们解决了吗?

    2、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

    (1) 自读。(2)指名读。(3)集体读。

    师:现在生字自己跑出来了,(课件)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2、集体读。

    3、男女比赛读。4、同桌互读检查

    5、集体读。

    师:课文中的拦路虎都被我们解决了。下面我们学习课文会更顺利。

    三、质疑、答疑

    (一)质疑

    师、观察第7页插图,看到这些笋芽儿你想说什么?我们可以说( )的笋芽?(指名说)

    师:多可爱的笋芽儿呀!(板书:芽儿)你再看笋芽旁边的竹子,那是笋芽长大以后的样子,可以说( )的竹子?(板书:竹子) 《笋芽儿》优秀教学设计

    师:(师在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箭头)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师: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最后长成健壮的竹子都依靠谁的帮助呢?请你们读一读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答疑

    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雨 雷公 阳光)

    2、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根据自己的体会读,然后小组交流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笋芽儿》这一课,谁愿意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得什么?

    2、集体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二、指导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

    师: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最难写呢?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问题?

    三、学生组词并书写。

    四、展示。(共同分析优缺点)

    【收藏】最新的小学防溺水安全教案活动汇总(3篇)


    最新的小学防溺水安全教案活动(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2、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救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大家看一看这幅照片,你认识他吗

    听了这个故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防溺水教育

    2、溺水已成为我县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

    今年5月以来,已发生数起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溺水事件。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溺水的危险将增加。

    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人喜欢游泳,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据有些地区统计,溺水死亡率为意外死亡总数的10%。因此,我们外出游泳洗澡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3、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4、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5、课堂总结: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请同学说说-------怎样珍惜每一天?

    结束语: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会更好!

    最新的小学防溺水安全教案活动(篇二)

    班会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

    班会班级:五(x)班

    班会地点:教室

    班会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溺水安全知识。如今的社会里,车祸、中毒、溺水等剥夺了许多宝贵的生命,尤其是溺水最为严重了。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了解溺水和如何防止溺水显得非常重要。

    二、活动设计

    (一)老师出示近年来溺死事故实例:

    实例一:20xx年xx月xx日,某中学组织师生前往该市近郊河滩进行野炊活动。临近中午,野炊活动结束,带队老师组织学生结对回校。该校初一学生黄某等三名女生结伴留在回校的队伍最后,并准备离队偷偷去附近的河里嬉水。此时,该校的两名高一男生恰好途径此地,及时加以劝阻,并将她们送回学校。事后,据村民反映:该河表面平静,但深浅处相差甚大,河床最深处的水深达5米。三个女生不知险情,如果下水,后果不堪设想。

    实例二:20xx年xx月xx日上午放学后,xx省xx镇初一年级的于xx、陈xx、顾xx3名学生骑自行车回家,途径水库时,因为天气炎热,便下水游泳。陈xx和顾xx脱掉衣服先下水,于xx脱他的衣服慢一些,等他下水时已经看不见陈xx和顾xx了。于xx顿时紧张起来,急忙上岸,呼喊村里大人来施救。等大人赶到,将两人打捞上来,他们已经停止呼吸了。

    实例三:20xx年xx月xx日下午三时左右,xx市某村4名中学生,相约来到村子附近的一个小水塘,在浅水区摸鱼。其间有1人不小心滑入深水区,在水中挣扎。另两名同伴见状,不假思索就去搭救。结果,3人在深水中挣扎了一会儿都沉入水中。剩下1名学生赶紧上岸呼救,大人闻讯赶来,将3人救上岸,其中2人生还,另1人却永远停止了呼吸。

    (二)观看一段溺水故事视频及相关图片

    1、观看视频:三顽童野外游泳 ,一顽童不幸溺水身亡。

    2、出示有关溺水事件的图片

    3、学生谈看法、感受

    4、提出学校的要求

    (三)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轻松一下(动画:最倒霉的溺水者)

    2、学一学

    溺水致死原因:

    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症状:

    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自救与救护: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出水后的救护:

    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污泥、痰涕,取下假牙,然后进行控水处理。救护人员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救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有些农村将溺水者俯卧横入在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5、遭遇溺水你该如何自救

    暑假期间,许多同学都喜欢结伴出游,特别是因为天热,大家都愿意到水边玩耍、游泳,往往这时,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暑假期间,学生溺水事件就时有发生,其中一些事故更是因为同学们在互相救助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救助技巧而导致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救助者不要贸然去救人,因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十分危险。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不但会消耗救助者的大量体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救助者体力耗尽最终丧命。如果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而救助者又具备一定的救护技巧,那么救助者在下水前应尽快脱去衣裤和鞋子,在向落水者接近时,要尽量避免被落水者抓住。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

    三、同学讨论:

    这次班会课学到了什么,并且举例说明以后应该如何做?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防止溺水。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溺水自救的方法。现在天气也越来越热了,同学们去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做好下水前的热身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五、结束语:

    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最新的小学防溺水安全教案活动【篇三】

    溺水事故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青少年在夏季都喜欢玩水,下水后往往只顾玩乐,不重视安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造成乐极生悲。

    二、心理原因:指怕水,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直,动作不能自控等。

    三、生理原因:指体力不支(如剧烈运动后马上下水游泳或在水中游泳时间过长),过饱或太饥饿,还有就是酒后游泳,因为喝酒后有可能使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人体的反应和协调能力降低。

    四、技术原因:指游泳技术不佳或技术失误者出现等意外而导致的溺水。

    五、病理原因:指患有不宜在水中活动疾病的人,如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指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等)、哮喘病、糖尿病、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下水后易引起病发而导致溺水。

    六、其它原因:指在哪些设施有隐患,组织管理不规范等不符合游泳条件的场所、野外水域等地方游泳;(如有急流、旋涡或水温比较低的水域,水下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等),如果游泳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到这些地方游泳就易导致溺水。

    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情况

    一、不小心从池边、岸边或薄冰等处落入水中。

    二、在水中突然滑倒后站立不起来或嬉水时,被人按压而不能自控等情况。

    三、准备活动做的不较充分,又急于下水马上就进行剧烈运动;有时过于逞强,不自量力或游泳时间过长而造成疲劳过度。

    四、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带在身上的浮具脱离或破裂漏气沉入水中。

    五、游泳技术没掌握好,在水中遇到碰撞等意外造成惊慌失措、动作慌乱。

    六、在水温过低的水域里游泳而产生的抽筋现象。

    七、入水方法不当,撞到墙壁或石头等硬性物体而受伤所造成的意外事故。

    八、冒险潜水,(由于憋气时间过长,造成心肌缺血或中枢神经系统工作骤停等现象)。

    九、被溺水者紧抱不放的其它游泳者。

    十、游泳场所的设施不当或在急流、有旋涡、有大风浪的海或湖等水域里游泳。(有些地方水下有乱石、暗流、暗礁等)。

    溺水事故的预防

    俗话说:“欺山莫欺水”,溺水死亡率占意外事故死亡总数的十分之一;要杜绝溺水事故,就要远离水,提高认识,重视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呢?总的来说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严格管理

    1、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每年一到夏天的游泳季节,学校要开展有关水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教育,无论班主任或家长都要强调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不能随意到野外的水域游泳,提高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时刻警惕意外的发生;任何的活动都要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为首位;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家庭、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严格管理

    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制定一些行为规范,落实管理措施,严禁学生到那些偏远的山塘、峡谷或有急流、旋涡等水情复杂的地方游泳,也不能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大面积的水域游泳,特别是对当地环境不熟悉的水域;更不能在狂风、暴雨的天气游泳;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场所,到一个场所去游泳,一定要先了解该场所的环境情况,如场地的大小、深浅水区的划分、对活动的各种要求和各种警示的标志;同时要遵守各项管理规定,服从有关人员的管理;小学生一定要家长或大人陪同,中学生要有集体组织的行动。

    二、加强游泳技能的培训

    有人说会游泳的人,多半条命,人只有真正掌握了游泳技术,才能有效地预防溺水,有条件开展游泳运动的学校一定要使学生学会游泳,并且要熟练掌握,多练习,使每人都能掌握水中求生本领;学校没有游泳池的要鼓励学生到正规的游泳池去培训和学习,请有关专业教练指导。

    三、使学生掌握遇险后基本的处理常识

    1、及时呼救:遇到意外或危险时应迅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以取得别人的救助。

    2、争取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要保持镇静,在水中尽量采用仰卧位,呼吸要做到深吸、浅呼,争取更多时间等待获救。

    3、靠岸意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努力向岸边靠拢,靠岸越近获救的机会越高。

    四、培养学生的自救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在水中活动,如果突然发生身体不舒适或其他意外时,必须马上喊“救命”,救生员或其他人听到后会来帮助你的,但是如果没人来帮助你,你必须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1、利用漂浮物求生:如救生圈、救生衣、浮板,木板等能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件。

    2、徒手漂浮求生:利用身体的浮力尽量放松身体,采取仰卧位(仰泳),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用最小的体力在水中维持最长的生机,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获救;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这样就使身体下沉的更快。

    3、肌肉抽筋自救法

    肌肉抽筋常见的部位是小腿、脚趾、大腿、手指、手掌等;无论抽筋发生在什么部位都要及时采取拉伸肌肉的办法进行解救,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惊慌,否则更危险;如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是最常见而多发的部位,解救的方法是一手按住膝盖,另一只手抓住脚底(或脚趾)做勾脚动作,并用力向身体方位拉,反复做几次,放松片刻,肌肉抽筋部位则可缓解;大腿抽筋时,可用两手抱住小腿贴近大腿,反复压下直到解脱。

    总之,预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必须在平时培养和训练。而在水中遇险后,又必须建立沉着、冷静、积极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正确的自救手段和方法,达到自救或被救的目的。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2000字


    教师范文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大班教案”。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负责。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编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写好教案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案到底该包含啥内容呢?经过教师范文大全精心整理,推出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处于身体迅速发展阶段的大班孩子,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活动欲望,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发生危险。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会受伤;在书写时,细细的笔尖不小心就会刺伤眼睛;在交流时,不经意地对着耳朵大声说话就会伤及耳膜等等。《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除了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外,更要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健康活动《怎么办》就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所生成的活动之一。

    活动目标

    1、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眼睛,鼻子。耳朵的作用,同时,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xxxxx)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345678,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学反思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 篇2

    设计分析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以往较成功的活动:将音乐《动物狂欢节》终曲、社会生活经验按摩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结合创作的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再将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和绘本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巧妙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表现,让幼儿获得更加丰满的多种艺术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的经验。此次我们再次尝试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整合,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相结合,从绘本中的另一个角色――狐狸的视角出发,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生动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再次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绘本、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曲调重复和速度、力度变化的趣味。

    2.跟随音乐动作表演,尝试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

    3.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自我克制和相互配合。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阅读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并已经熟悉故事《倒霉的狐狸》(附后)。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线索匹配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部分动作。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线索。

    师:在故事《倒霉的狐狸》中,狐狸都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

    幼:掉进了池塘。

    师: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幼:狐狸掉进了草堆里,狐狸还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他一次说了2件狐狸的倒霉事情。还有吗?

    幼:狐狸还被掉下来的面粉埋了起来,狐狸扑过去抓母鸡时被母鸡发现了,母鸡跑了。

    师: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掉进了池塘里,又掉进了草堆里,还被面粉埋了,当他向母鸡扑过去时又被母鸡发现了。

    (教师一边按顺序指图片一边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

    师:母鸡发现狐狸后是怎样回家的?先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谁能连起来说?

    幼:母鸡先钻过篱笆,狐狸也钻过篱笆;接着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游过池塘;后来母鸡跑回家,狐狸跟在后面追。

    (2)教师随音乐边讲故事边合拍指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狐狸走路时的节拍、遇到倒霉事情时的停顿。

    师:这个故事还藏在一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找一找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教师随乐边指图边讲述故事。)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创编部分动作。

    师:狐狸一出门就遇到了什么倒霉事情?

    幼: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谁能学一学狐狸被钉耙打到头的样子?(幼儿用手捂住了头)

    师:接下来又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

    幼:狐狸掉进了池塘里。(幼儿边说边做了一个向下跳的动作表示狐狸掉进了池塘幼儿分别又创编了狐狸掉进草堆、被面粉埋、扑向母鸡、钻过篱笆、游过池塘、追母鸡的动作。)

    (教师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中精选了部分作为音乐表现的重点内容,通过逐层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确了狐狸在跟随母鸡的过程中遇到的倒霉的事,并借助讨论规范了狐狸的系列动作,为下一环节狐狸与母鸡的互动表演打下了基础。)

    2.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倒霉的狐狸,跟着音乐去捉鸡。

    (2)教师随音乐指图,幼儿看图片表演狐狸动作。

    师:这次你们来做狐狸,看看你们在这些地方是不是能停住不动,不被母鸡发现。

    (教师在对音乐作品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活动的情节和动作,在表现狐狸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随乐模仿狐狸偷偷摸摸跟踪在母鸡后,不断用动作表现慢速、中速时的合拍走,逐渐感受了乐曲的节奏:通过越来越快的追逐、敲门等情节的表现,感受并表现音乐中渐快的速度:通过母鸡向后看的动作、狐狸保持造型不动来感受和表现每个乐段的结束。紧密地抓住音乐特性,借助狐狸与母鸡的动作呼应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该活动设计的重点。)

    3.尝试母鸡与狐狸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

    师:这次我来扮演母鸡,你们扮演――(幼儿:狐狸)

    当母鸡回头看时,狐狸们――(幼儿: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那当我第一次回头时,狐狸保持什么样的动作不动?(幼儿用被钉耙打到头的动作表示)

    第二次回头时呢?(幼儿用掉进池塘的动作表示)

    第三次呢?当我跑回家关门时,狐狸们做什么呢?(幼儿做使劲的敲门状)

    关窗户呢?(幼儿做使劲敲窗户状)

    (直接针对母鸡与狐狸有趣情节的提问,再次使幼儿明确动作表现的关键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下面的随乐游戏中更准确地感受和表现乐曲中的乐段。同样重要的是,在幼儿两两结伴表演之前,全体幼儿有和教师配合表演的经验,更有利于降低记忆困难,保障幼儿结伴时的流畅和舒适。)

    (2)教师帮助幼儿明确狐狸保持不动的时间。

    师:狐狸们,刚才在你们跟在我身后的时候,我这只好心的母鸡悄悄地给了你们一些小提示,你们有没有发现?(幼儿用手指做出1、2、3、4的动作)

    师:我的1、2、3、4手势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幼:告诉我们1的时候要做狐狸掉进草堆的动作,不能动了。

    师:当你们记不得要做什么动作的时候,看到我手中的数字你们就知道要做第几个动作不能动了,是吗?(幼:是的。)

    (当幼儿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暗示,有序记忆动作。)

    (3)教师扮演母鸡,请一位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其他幼儿欣赏。

    师:这次有哪一只狐狸敢上来抓我这只母鸡?

    4.幼儿两两结伴,分别轮流扮演母鸡和狐狸的角色。

    师:你们也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好吗?一部分小朋友扮演母鸡,一部分小朋友扮演狐狸。(幼儿1、2报数,分别扮演母鸡、狐狸的角色,母鸡坐在椅子上,狐狸蹲在母鸡的后面随音乐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位置游戏。)

    (追与捉的游戏向来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母鸡跑、狐狸追的游戏情节不仅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也非常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结构,特别是乐段结束处,母鸡回头、狐狸停顿的动作,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在整个游戏中,对于扮演母鸡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在固定的音乐中突然回头看狐狸有没有跟在自己身后:对于扮演狐狸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当母鸡回头时立即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动,跟踪时躲避母鸡的视线,不被发现。这种微秒的关系是激发幼儿一遍遍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原动力。)

    5.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合作表演。

    师:下面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客人老师当母鸡。

    请狐狸一定要紧紧盯住自己的鸡。母鸡要在回头看的时候看看后面有没有狐狸跟在身后,最后一定要跑回自己的家。

    (充分利用观摩教师的资源,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和客人老师互动游戏,不仅体现了平等对话的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让执教教师更好地观察与了解更多孩子的学习状态。)

    附故事:

    倒霉的狐狸

    有一只狐狸守在母鸡家门口,准备捉一只母鸡吃。母鸡出门后,狐狸悄悄地跟在母鸡的后面,走啊走,一不小心,狐狸被地上的钉耙打到了头。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因为他怕被母鸡发现。狐狸又继续跟着母鸡走,母鸡走过池塘,狐狸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走啊走,母鸡走过草堆,狐狸一不小心又掉进了草堆里。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母鸡走过磨坊,狐狸一不小心又被从天上掉下的面粉给埋了。狐狸还是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在母鸡后面走,母鸡钻过篱笆,狐狸再也忍不住了,猛地向母鸡扑了过去,就在这个时候,母鸡发现了狐狸。母鸡快速地钻过篱笆,狐狸也跟着钻过篱笆;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跟着游过池塘;母鸡赶紧跑回家,狐狸在后面使劲地追。母鸡关上家门,狐狸使劲地敲门,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母鸡关上窗户,狐狸使劲地敲窗户,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狐狸生气地继续敲,怎么都没有敲开,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唉!只好等下次的机会了。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与指导者。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积极创编,尊重并承认幼儿的创作。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 篇3

    活动目标:

    1、 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2、 了解腊梅的品质,知道梅花在冬天开放。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白纸、小盘、蜡笔(每人一份) 腊梅图片学习儿歌《腊梅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腊梅,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引出课题:告诉幼儿,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作画方法-吹画,也就是用嘴吹出一幅画。

    教师出示梅花,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梅花的枝和花。让幼儿知道盛开的梅花有五个花瓣,有的花瓣互相遮挡,只能看到三瓣或四瓣,还有未开花的花蕾;花枝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并且是朝各个方向伸展的。

    引导幼儿观察其枝、干、花的形状及颜色。提问:腊梅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哪个季节开放?具有怎样样的品格?

    一起背诵已学过的儿歌《腊梅花》。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讲解示范吹点梅花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吹枝:在纸的下方滴上几滴颜料后,深吸一口气,双手按住纸,用嘴把颜料用力往上吹,吹出梅花的主枝。然后双手慢慢转动纸,把颜料从主枝吹向各个方向,吹出长短、粗细不一的树枝。

    2、点花:棉棒蘸上颜料,点出三个、四个、五个花瓣的梅花若干朵。提醒幼儿点花时要点得有疏有密、有大有小,这样画面才好看。

    幼儿操作:让幼儿在观察盆景和教师范画的基础上,吹画一幅梅花图。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操作任务,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干净,颜料不弄脏衣服和桌面。

    能力强的孩子可多吹几棵,能力差的只要掌握吹的方法就行了,尽量使每个幼儿独立完成,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适当添加背景,并注意及时擦手。

    三、作品欣赏。

    将幼儿作品放到一起,大家共同评价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举办梅花展览会: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墙上,组成一幅腊梅图,装饰教室。

    活动结束:

    儿歌:《腊梅花》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算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吹画的乐趣。。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也有很好的互动。其实社会在不断创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次的吹画活动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我们在这个活动总也吸取了很多经验。这次活动有很大的创新,突破了我们以前所开展的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考虑周全。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颜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画一种东西。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画好之后,谈谈自己画的是什么。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领导在,他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 篇4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想像、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懂得对朋友应真诚、宽容。

    2、学习运用此:又长又尖、又阔又大、伸。

    3、指导幼儿学习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动。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三副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意,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1,交代角色,引出主题。

    有一只狐狸想和仙鹤做朋友,有一天,狐狸碰见仙鹤,对它说:好朋友,今天我请客,走!仙鹤就跟着来到狐狸的家。

    狐狸会怎样招待仙鹤那?(仙鹤设想各种可能性)

    到底狐狸是怎样招待仙鹤的呢?

    2、出示图2

    (1)狐狸是怎样招待仙鹤的?

    (2)狐狸在平底的小盘子里,盛了一些清汤对仙鹤说:好朋友别客气,请吃呀!仙鹤为什么不吃呢?

    (3)为什么狐狸能把小盘子里的汤咕噜咕噜全喝光?仙鹤又会怎样想呢?

    (4)过了几天,仙鹤也请狐狸去吃饭,仙鹤没有喝到汤,为什么反而要请狐狸去吃饭呢?狐狸听说仙鹤请客,它心里会怎样想?

    (5)狐狸想,上次仙鹤来吃饭,什么也没吃到,饿着肚子回去了,这只笨仙鹤,还请我去吃饭。它高兴地走在路上,见到兔子不去抓,见到小鸡不去骗。为什么饿着肚子的狐狸不去抓兔子,骗小鸡呢?

    (6)狐狸还没走到仙鹤家,就闻到一股香味,口水直往下流,猜一猜,仙鹤可能会怎样招待狐狸呢?

    (7)仙鹤是怎样招待狐狸的,请看图。

    3、出示图3

    (1)仙鹤是怎样招待狐狸的?

    (2)为什么仙鹤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而狐狸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鲜汤呢?

    (3)狐狸说仙鹤笨,现在,它还会这样想吗?为什么?

    (4)仙鹤会对它说什么悄悄话呢?

    二、完整欣赏配乐故事

    三、思考、延续

    你认为仙鹤和狐狸,今后还会继续做朋友吗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理解小卡咪从胆小到勇敢的成长过程。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猜测,能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学会自己想办法战胜黑夜,战胜困难,增强幼儿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猫卡咪形象图片

    今天,我们这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卡咪。和它打个招呼。

    2、你们知道卡咪是只什么样的小猫?

    二、结合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讨论,大胆发表对故事情节的判断和猜测。

    1、原来卡咪是只胆小的小猫,到了晚上它就不敢出门了。妈妈和小伙伴都很着急,快来帮他们想想办法吧?!

    2、提问:你们猜猜这么胆小的小卡咪它会去吗?小卡咪在黑夜中遇到了哪些害怕的现象?是怎样安慰自己的?

    3、咦?不是有联欢会吗?怎么会冷冷清清一个人都没有呢?

    4、提问:小伙伴为什么都跑到了小卡咪的家里?为什么猫哥哥送它一束鲜花?

    三、播放课件,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看后分析讨论:

    1、小卡咪开始的时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它那么胆小为什么还要出门?

    2、最后它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猫?

    四、我也很勇敢

    1、你有什么害怕的经历?你遇到害怕的事情会怎么办?

    鼓励幼儿做勇敢、坚强的人。

    2、你们知道上个月在四川的汶川也发生了一件让人害怕的的事,是什么事?好多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有小学的哥哥姐姐们被房子掩埋在下面,也陷入了黑暗和恐惧当中,可是他们也想了好多让自己勇敢的办法,最终被救出来了,你们知道吗?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所见所闻的事例进行讲述。

    五、音乐《不怕不怕》

    卡咪听说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也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和小卡咪一起跟着这首《不怕不怕》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传统的故事教学大多欣赏在前,分析在后,比较容易限制幼儿思维。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中断法,通过电脑课件,引导幼儿在猜测中不断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另外,关键的一点环境的盈造,包括教师本身的情绪和辅助工具(课件)的恰当使用。教师只有120%的投入进去,幼儿才可能100%地融入活动中,积极与教师一起分析故事猜故事,课件也必须尽量做得真实、有效,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活动的最后部分,我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中曾经害怕并克服害怕的经历,以及在汶川大地震这个事件中的所看所闻,大胆表述,发散幼儿思维,充分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让幼儿在此氛围中感受勇敢、学习勇敢。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投入状态较好,发言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较活泼。

    此次活动还可做下一步的延伸,如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如果你一个人在家会怎么办?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可多组织幼儿进行讲述,如如果突然停电了怎么办如果地球没有了吸引力会怎么样?等等,引导幼儿大胆想,大胆说,并逐渐学会推理、分析,再到有据猜测,互相辩论,以真正提高幼儿积极思维和有效学习的能力。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 篇6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使幼儿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解决不愉快的情绪经验。

    2.让幼儿通过联想、大胆的推测,表达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理解用雨天、晴天来比喻心情的好坏。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

    1.请幼儿看天气预报,并学习播报。

    2.日常生活中,请幼儿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材料准备:

    用纸箱做的电视机一只,话筒一只,兔子头饰一个,背景图一幅,小鸟、老虎、小羊、小青蛙、小鸡、小鸭等图片若干,小动物心情图若干(高兴、紧张、生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模仿播报天气预报。刚才播送的是什么预报?

    2.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请仔细听,它们有什么不同?下面请看森林电视台的心情预报。(播两遍)

    请一名幼儿扮演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小白,欢迎收看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动物心情是晴天,只有狮子心情是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第一遍提问:天气预报和心情预报有什么不同?

    小结:一个是天气的情况,一个是心情的情况。

    二.组织讨论

    1.小动物的心情和狮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2.雨天是指狮子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用雨天来表示?

    教师归纳:当人们伤心流泪时,眼睛里就会流出泪水:当天气不好下雨时,雨水就会落下来,就好像天在哭。所以,可以用雨天来表示不愉快的心情。

    3.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

    4.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让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图片)狮子怎么了?

    5.请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觉。

    辅助提问:

    ①当你生病时,身体会有哪些不舒服的反应?

    ②当你生病时,外面天气很好,小朋友都在玩你却只能躺在床上,你有什么感觉?

    ③当你生病时,最希望什么?

    教师小结:

    6.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这一预报会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7.(出示小动物图片,放在背景图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是怎么做的。

    8.狮子的心情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三.情感教育

    1.这里还有几位小动物的心情图,请你们来当主持人,播送一下它们的心情预报。

    2.出示心情图,分析小动物的心情图。

    3.请幼儿手拿话筒,站在电视机后播报。

    4.刚才我们听了多种心情预报,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5.我们都喜欢晴天这种天气,可有时我们的心情不一定是晴天。什么情况下你的心情会不好?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6.分组解决不愉快的情绪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不是很好,应进一步加强。

    [最新]欧姆定律教案2000字(模板10篇)


    教师范文大全主题栏目精选:“欧姆定律教案”,敬请访问。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即使是写好了教案,根据课堂的变化,也要有相应的调整,什么样的教案才是真正有用的呢?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欧姆定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姆定律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电路图,并且比较各个电路图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本实验用哪个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探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感受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

    用伏安法测电阻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应该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好处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设计出实验表格;第二部分准备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实连接图如何连接,并根据实物图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第三部分开展实验,先进行定值电阻阻值的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第四部分,仿一仿,开展实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测量,讨论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从而分析出小电灯不需要求平均值。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设计电路和表格。

    2、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两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小灯泡(2、5V)。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忆一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学中的一条什么重要规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如何写?(学生回答略)

    (“想一想”)

    师:怎样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出本节。 板书:(第四节 欧姆定律的应用 测电阻)

    (二)进行新课

    (“动一动”)

    1、设计实验

    (1)测量电阻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准备如何测量电阻的阻值?板书:(一)测未知电阻Rx

    答: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它的电流。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实验原理

    答: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出它的电阻。 板书:R=u/I

    (3)问:根据同学所说的方法,你们能否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板书:实验电路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实物投影,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图,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哪幅电路图更好一些,好在哪里。(提醒:实验中总是有误差的,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前面学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如何改进?) 投影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考一考”)

    师:滑动变阻器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投影:①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植,减小误差。②保护电路

    (“探一探”)

    2、实验准备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板书: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2节)、电流表、待测电阻R 、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 (投影)

    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2)设计表格 板书:设计表格

    提醒:要测哪些物理量?计算什么?表格需要几列几行?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并作出评价,强调表格的规范,并让学生完善自己设计的表格。

    问: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放哪里?

    引导学生在表格后加一列平均值,为了计算方便,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

    数值(投影完整的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电压

    U/ V 电流

    I/ A 电阻

    R/ Ω 电阻平均值

    R/ Ω

    (3)连接实物图(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

    师:请一位同学到屏幕上将电路图连成实物图,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是否正确,若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学们纠正。

    (4)实验注意点 板书:实验注意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要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2)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实验前将阻值调到最大处(3)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 (投影)

    (5)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板书:实验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

    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流的示数为0、1A,0、2A,0、25A时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投影

    (“做一做”)

    3、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

    教师巡视,指出学生在操作中有问题的地方

    (“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实验规范 准确 迅速

    4、分析与讨论

    实物投影学生的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议一议”)

    分析:1、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仿一仿”)

    小电灯也有电阻,将待测电阻R换成小电灯,仿照刚才的实验测小电灯的电阻。

    注意:加在小电灯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小电灯上所标注的电压

    实验时,观察小电灯的亮度并用手摸一摸它的温度

    板书:(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汇报测小电灯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2、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

    这似乎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优点矛盾,谁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电灯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电灯越亮,灯丝的温度就越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有的几乎部首影响)

    问:对于小电灯的灯丝,他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求出小电灯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义?表格中还有必要写平均值吗?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三)课堂小结

    (“谈一谈”)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和小电灯的电阻,并且根据所测出的实验数据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测未知电阻Rx

    1、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

    2、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设计表格

    5、实验注意点

    6、实验步骤

    (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欧姆定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4、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教学建议

    1、电源电动势的概念在高中是个难点,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在处理电动势的概念时,可以根据教材,采用不同的讲法.从理论上分析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从电源的负极将正电荷运送到正极,克服电场力做功,非静电力搬运电荷在两极之间产生电势差的大小,反映了电源做功的本领,由此引出电动势的概念;也可以按本书采取讨论闭合电路中电势升降的方法,给出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的结论.教学中不要求论证这个结论.教材中给出一个比喻(儿童滑梯),帮助学生接受这个结论.

    需要强调的是电源的电动势反映的电源做功的能力,它与外电路无关,是由电源本生的特性决定的.

    电动势是标量,没有方向,这要给学生说明,如果学生程度较好,可以向学生说明,做为电源,由正负极之分,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为了说明问题方便,也给电动势一个方向,人们规定电源电动势的方向为内电路的电流方向,即从负极指向正极.

    2、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希望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有明确的感性认识,然后用公式加以解释.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可以直观地表示出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务必使学生熟悉这个图线.

    学生应该知道,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因此,用电压表测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就可以得到电源的电动势.在考虑电压表的内阻时,希望通过第五节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3、最后讲述闭合电路中的功率,得出公式 , .要从能量转化的观点说明,公式左方的 表示单位时间内电源提供的电能.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上式的意义:电源提供的电能,一部分消耗在内阻上,其余部分输出到外电路中.

    教学设计方案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巩固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

    (2)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3)明确在闭合回路中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4)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

    (5)掌握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在物理方法上的要求:

    (1)通过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2)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通过对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电动势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3)应用定律讨论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难点:

    (1)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2)短路、断路特征

    (3)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答:导体两端有电势差.)

    演示:将小灯泡接在充满电的电容器两端,会看到什么现象?(小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分析:当电容器充完电后,其上下两极板分别带上正负电荷,如图1所示,两板间形成电势差.当用导线把小灯泡和电容器两极板连通后,电子就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线产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但这是一瞬间的电流.因为两极板上正负电荷逐渐中和而减少,两极板间电势差也逐渐减少为零,所以电流减小为零,因此只有电场力的作用是不能形成持续电流的.

    教师:为了形成持续的电源,必须有一种本质上完全不同于静电性的力,能够不断地分离正负电荷来补充两极板上减少的电荷.这才能使两极板保持恒定的电势差,从而在导线中维持恒定的电流,能够提供这种非静电力的装置叫电源.电源在维持恒定电流时,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不断做功,从而把已经流到低电势处的正电荷不断地送回到高电势处.使它的电势能增加.

    板书:1、电源: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并不创造能量,也不创造电荷.例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核能等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教师:电源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并且能够提供恒定的电压,那么不同的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相同吗?展示各种干电池(1号、2号、5号、7号),请几个同学观察电池上面写的规格,发现尽管电池的型号不同,但是都标有“1.5V”字样.我们把示教电压表直接接在干电池的两端进行测量,发现结果确实是1.5V.讲台上还摆放有手摇发电机、蓄电池、纽扣电池,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否也是1.5V呢?(学生回答:不是)那么如何知道它们两端的电压呢?(学生:用电压表直接测量)

    结论: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完全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如材料、工作方式等)决定,同种电池用电压表测量其两极间的电压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电池用电压表测量其两极间的电压是不同的.为了表示电源本身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

    板书:2、电源电动势

    教师:从上面的演示和分析可知,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未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来源:高考资源网]

    板书: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其两极间的电压.

    例如,各种型号的干电池的电动势都是1.5V.那么把一节1号电池接入电路中,它两极间的电压是否还是1.5V呢?用示教板演示,电路如图所示,结论:开关闭合前,电压表示数是1.5V,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变为1.4V.实验表明,电路中有了电流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减少了.

    教师:上面的实验中,开关闭合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降为1.4V,那么减少的电压哪去了呢?用投影仪展示实验电路,介绍闭合电路可分为内、外电路两部分,电源内部的叫内电路,电源外部的叫外电路.接在电源外电路两端的电压表测得的电压叫外电压.在电源内部电极附近的探针A、B上连接的电压表测得的电压叫内电压.我们现在就通过实验来研究闭合电路中电动势和内、外电压之间的关系.

    板书:3、内电压和外电压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方法,重点说明内电压的测量.实验中接通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使其阻值减小,由两个电压表读出若干组内、外电压

    和的值.再断开电键,由电压表测出电动势.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

    学生: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内、外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动势.

    板书: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即.

    下面我们来分析在整个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观察电键S先后接通1和2时小灯泡的亮度.

    结论:把开关拨到2后,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比刚才接3V的电源时还稍暗些.怎么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板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在图1所示电路图中,设电流为,根据欧姆定律, , ,那么 ,电流强度 ,这就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板书: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内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源电动势成正比,和电路的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表达式为 .

    同学们从这个表达式可以看出,在电源恒定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随电路的外电阻变化而变化;当外电路中的电阻是定值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源有关.

    教师:同学们能否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上一个实验现象呢?

    学生:9V的电源如果内电阻很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用它做电源,电路中的电流I可能较小;而电动势3V的电源内阻如果很小,电路中的电流可能比 大,用这两个电源分别给相同的小灯泡供电,灯泡的亮度取决于 ,那么就出现了刚才的实验现象了.

    教师:很好.一般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在短时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那么外电阻 的变化,就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继而引起路端电压 、输出功率 、电源效率 等的变化.

    几个重要推论

    (1)路端电压 随外电阻 变化的规律

    板书:5几个重要推论

    (l)路端电压 随外电阻 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图3所示电路,

    [来源:]

    4节1号电池和1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组成电源(因为通常电源内阻很小, 的变化也很小,现象不明显)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是如何随 变化?

    教师:从实验出发,随着电阻 的增大,电流 逐渐减小,路端电压 逐渐增大.大家能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吗?

    学生:因为 变大,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又因为 ,则路端电压增大.

    教师:正确.我们得出结论,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增大而增大,随外电阻减小而减小.一般认为电动势和内电阻在短时间内是不变的,初中我们认为电路两端电压是不变的,应该是有条件的,当 →无穷大时, →0,外电路可视为断路, →0,根据 ,则 ,即当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两极电压,数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当 减小为0时,电路可视为短路, 为短路电流,路端电压 .

    板书5: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增大而增大,随外电阻减小而减小.断路时, →∞, →0, ;短路时, , .

    电路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如下

    (2)电源的输出功率 随外电阻 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纯电阻电路中,当用一个固定的电源(设 、r是定值)向变化的外电阻供电时,输出的功率 ,

    又因为 ,

    所以 ,

    当 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 .我们可以画出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板书6:在纯电阻电路中,当用一个固定的电源(即 、 是定值)向变化的外电阻供电时,输出的功率有最大值.

    教师:当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是否也最大呢?

    板书7:电源的效率 随外电阻 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电路中电源的总功率为 ,输出的功率为 ,内电路损耗的功率为 ,则电源的效率为 ,当 变大, 也变大.而当 时,即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 =50%.

    板书8:电源的效率 随外电阻 的增大而增大.

    四、讲解例题

    五、总结

    探究活动

    1、调查各种不同电源的性能特点。

    (包括电动势、内阻、能量转化情况、工作原理、可否充电)

    2、考察目前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情况。

    (1)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2)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当前社会对废旧电池的重视程度;

    (4)废旧电池的回收由哪些主要的途径和利用方式;

    (5)如何更好的变废为宝或使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减小到最小。

    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关知识,可以得出结论: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内外电阻应该相等,而此时电源的效率则只有50%;请你设计出一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配置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关系,使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尽可能的达到较大。

    欧姆定律教案 篇3

    1、一个电源接8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5A,接13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0V,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电源的电动势为4.5V,为电阻为4.0时,路端电压为4.0V。如果在外电路并联一个6.0的电阻,路端电压是多大?如果6.0的电阻串联在外电路中,路端电压又是多大?

    3、现有电动势1.5V,内阻1.0的电池多节,准备用一定数量的这种电池串联起来对一个6.0V,0.6的用电器供电,以保证用电器在额定状态下工作。问:最少要用几节这种电池?电路中还需要一个定值电阻做分压用,请计算这个电阻的规格。

    4、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就是接在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得的电压

    B、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电路,电动势就会发生变化

    C、电源的电动势时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D、在闭合电路中,党外电阻变大时,路端电压变大,电源的电动势也变大

    5、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恒定不变,电灯L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A、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C、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6、如图8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图像,则下属说法中不正确的示()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I2

    B、电动势E1=E2,内阻r1r2

    C、电动势E1=E2,内阻r1r2

    D、当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

    7、一个电源分别接上8和2的电阻时,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电源的内阻为()

    A、1B、2C、4D、8

    8、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3.0V,内电阻r=1.0;电阻R1=10,R2=10,R3=35,电容器的电容C=100uF,电容器原来不带电。求接通电键K后流过R4的总电荷量。

    9、如图10所示电路中,R1=R2=R3,S断开时,伏特表示数为16V,S闭合时,示数为10V,若伏特表可视为理想的,求:

    (1)、电源电动势的内阻各位多大?

    (2)、闭合S前R1消耗的功率分别多大?

    (3)、如箭电源改为图乙所示电路,其他条件不变,则断开和闭合S时伏特表的示数分别为多大?

    10、如图11所示,电灯L标有4V,1W,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50。当滑片滑至某位置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由于外电路发生故障,电灯L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10V。若导线完好,电路中各出接触良好。试问:

    (1)、发生故障的是短路还是断路,发生在何处?

    (2)、发生故障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多大?

    能力训练答案

    1、E=1.5Vr=22、U1=3.84VU2=4V

    3、5节R=144.C5.A6.B7.C

    8.Q=2.010-4C

    9.(1)E=20Vr=5(2)P1=6.4WP2=2.5W

    (3)U断=8VU闭=5V

    10.(1)断路L处(2)20(3)12.5V5

    欧姆定律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

    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

    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那么,欧姆定律的公式写为:

    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 I=0.45安

    求:U=?

    3.家庭电路中的某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2安,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

    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评析】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案,教案不仅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完整,而且注意了教书育人。欧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内容,教案正体现了这一点,是值得各位老师仿效的。教案的另一个优点是注意利用和巩固前一节课,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基础。教案中的三个补充题也很好,比较联系实际。教案中的举例示范很规范,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对学生来说就更应如此了。

    欧姆定律教案 篇5

    目 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2、能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学法指导把欧姆定律灵活的应用于串、并联电路,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解决问题。

    一、自主先学(4分)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压的特点: 。

    2.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压的特点: 。

    3.下面的表格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

    表1电阻R=15Ω 表2 电压U=2V

    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结论 ;

    分析表2数据,可得出结论 。

    总结:

    数学表达式: 。推导可得到U= 。R= 。

    二、课堂探究(22分)

    活动一、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在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组成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划片处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为3V。求(1)R1的阻值(2)R2连入电路的阻值。

    总结:串联电路总电阻R=

    活动二、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6V不变,在电阻R1与R2组成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R2=20Ω求(1)R1的阻值(2)电流表A的示数。

    总结:并联电路总电阻R=

    三、课堂检测(10分)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4.5V不变,在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组成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划片处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为3V。求(1)U1的阻值(2)R2连入电路的阻值。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电键S,电流表Al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3)电阻R2的阻值.

    四、我的收获(2分)

    五、课后巩固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6Ω,R3=4Ω,当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求:(1)R2的阻值; (2)当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仅合上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欧姆定律教案 篇6

    一、预习目标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电动势E、外电压U外与内电压U内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1、电动势等于电源___________时两极间的电压

    ○2、用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间测得的电压U外___E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

    ○2、表达式

    高一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常用变形式U外=E-Ir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欧姆定律教案 篇7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答辩及解析

    一、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功率如何计算?

    【参考答案】

    电源的总功率为P总=IE(只适用于外电路为纯电阻的电路),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为P内=I2r,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出=IU外(只适用于外电路为纯电阻的电路),电源输出的最大功率Pmax=E2/4r(r为电源内阻)。

    二、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是什么,谈一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电动势是对电源而言的,它描述移送单位电量时非静电力做功的多少,即移送1库电量时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多少。电压是对某一段电路而言的,它描述在这段电路中移送单位电量时电场力做功的多少,即移送1C电量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多少。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物理量,万勿混淆,顺便指出,从能量转化观点来说,电势差、电压、电压降、电压损失等,都表示电场力移送单位电量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只不过是几种形式不同的说法而已,习惯上在静电学中常用电势差的说法;在电路问题中常用电压的说法;在串联分压电路中,常把分压电阻上的电压叫做电压降;在远距离输电问题中,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常叫做电压损失。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首先,最直接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多样化,极大地扩展知识面,让孩子们见到更多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让学生能够感受事物的美妙,见识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物。其次,多媒体能够让整个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欧姆定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

    重点、难点

    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课前导入知识:

    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

    (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 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

    灯泡发光情况 微亮→逐渐变亮

    (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

    (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

    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除短路外,对其他支路没有影响。

    (3)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也会造成电路中的电阻变化,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思路与(1)相同,关键是确定电阻的变化。

    【注意】 确认电路变化前后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准确判断电压表测量的对象是分析电流电压变化的关键。

    知识点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1)串联电路的分压定律

    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满足:U1:U2=R1:R2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压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串联时,电阻大的分得电压多。

    (2)关于并联电路的分流定律

    两电阻R1和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与各自电阻的关系满足:I1:I2=R2:R1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流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四:应用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1)必备知识

    ○1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

    ○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3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欧姆定律使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针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具有对应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因而公式R=U/I中三个量是同一时间值。

    ○4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电流安培,电压伏特,电阻欧姆。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电路,电压U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2、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D=3V,UAB=3V,UBC=0,UCD=0。此电路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灯丝断了

    C、电灯L短路 D、电阻R短路

    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双选) :

    A、电阻R1短路B、电阻R1开C、电阻R2短路D、电阻R2开路

    4、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单选):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1灯丝断了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5、把一根长1米、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将此电阻丝对折起来后再接到这电源的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总电流强度是( )

    (A)4安培(B)2安培(C)0.25安培(D)0.5安培

    6、如图所示,R1=4欧姆,R2=R3=8欧姆,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1、电流表2、电流表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1、I2、I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I3;(B)I1<I2<I3;

    (C)I1=I2=I3(D)I1=I2>I3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4∶1。当K1断开,K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I1。当K1、K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与I2之比为〔 〕

    (A)4∶1(B)1∶4(C)3∶4(D)4∶5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伏特,定值电阻R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4欧姆,那么当滑动片由滑动变阻器的a端滑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

    (A)由0逐渐增大到9伏(B)由0逐渐增大到5伏

    (C)由0逐渐增大到4伏(D)由4伏逐渐减小到0

    9、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

    灯泡_串联;当开关S,S1、S2均闭合时,灯泡_并联,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中的电流.

    11、如图11所示,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A1_________;A2 _________;V __________。

    12、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将______;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__。

    13、如图1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 A表的示数将______;V表的示数将______。

    三、连图题

    14、按照图14甲、乙电路图,将对应右图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四、实验题

    15、用伏安法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现给你一块电压表、一块电流表、一个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一只、导线若干。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标出电表的“+”、“--”接线柱)。

    (3)在实验中电流表用0~0.6A量程、电压表用0~15V量程。根据你画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面图16中所给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导线不要交叉)。

    (4)在这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示位置如图17所示,那么未知电阻Rx中的电流是______A,Rx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V,Rx的阻值是___________Ω。

    五、计算题

    16、如图18所示电路,R1=7Ω,R2=3Ω,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V,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求R3的阻值。

    17.如图114所示电路,已知R1=2欧姆,R2=4欧姆,U1=2伏特,求(1)通过R1的电流强度I1;(2)R2两端的电压U2。

    18.在图115的电路里,安培表的示数是0.3安培,如果小灯泡L的电阻是10欧姆,整个电路里的电阻是30欧姆。求:

    (1)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3)伏特表的示数。

    19.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20.如图104所示,电源电压为8伏特,电阻R1=4R2,安培表的示数为0.2安培;求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各为多少欧姆?

    欧姆定律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

    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

    (1)什么是电流?

    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

    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

    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③持续电流形成条件:要形成持续电流,导体中场强不能为零,要保持下去,导体两端保持电势差(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电流。

    导体中电流有强有弱,用一个物理量描述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从而描述电流的强弱。

    (3)电流强度

    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这样可以通过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来描述电流强弱,这个比值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毫安表示。

    ②表达式:

    ③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质:电流强度是标量.初中学过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电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关键看满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⑤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所以电流是有高电势向低电势流动,在电源外部,是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4)电流分类:

    按方向分成两大类: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方向不变,如果直流电大小不变,就称为恒定电流,这是高中阶段电流知识的重点。

    交流电:方向随时间变化。

    前面讨论了电流,尤其是持续电流的形成,要求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电压.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演示

    先给学生介绍实验电路图,教师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并请学生观察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要求学生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

    演示

    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电表的变化,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都随导体的电阻有关。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由实验得到电压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呢?

    分析:用控制变量法,先保证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让其余两个量之间相关,然后结合起来分析。

    保证电阻不变,调节电压,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 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这一方法可以类比数学中函数图象,用描点法来研究,启发学生思考物理与数学的联系。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 直角坐标系中,确定 和 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曲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 时,这些点所在曲线是一条什么曲线?过原点的斜直线。

    把 换成与之不同的 ,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或者对不同导体,图象斜率是不同.相同电压下,两导体电流分别为,导体2对电流阻碍作用比导体1大,的倒数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称为电阻。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说明:①对于给定导体, 一定,不存在 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的关系。

    ②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3)单位:电压单位用伏特(V),电流单位用安培(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且lΩ=1V/A

    常用单位:1kΩ=1000Ω;1MΩ= Ω

    3、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早用实验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最后得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注意:

    (1)式子中的三个量 必须对应着同一个研究对象。

    (2)大量实验表明,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等)。

    (三)小结

    1、不要认为在任何导体中,电流都与电压成正比,对于非纯电阻电来讲则不然。

    2、仅仅是带内阻的定义式,而不是决定式,电阻的大小不决定于电压和电流。

    ##结束

    欧姆定律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三、教具。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1)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2)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

    ①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②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③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渗透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

    向学生介绍欧姆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欧姆的研究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当时没有电流计、又没有电压稳定的电源。

    其二:欧姆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勇于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他先后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扭秤,找到了电压稳定的电源,又经过长期的细致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他的这项研究工作,花费了十年的心血。

    其三:我们应学习欧姆的哪种优秀品质。

    ④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电学问题的方法,如过去要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只有采用安培计测量的方法,而如今,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在已知电压、电阻的情况下,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就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一些电路问题。

    (板书: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问题。)

    介绍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读题、审题。

    ②根据题意画出完整的电路图或某一段电路的示意图。

    ③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④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例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如图1所示,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结合此题具体讲解解题步骤,并板演解题格式。

    已知:R=807欧 U=220伏,求:I=?

    答:通过白炽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2:如图2所示,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欧,通过的电流为0。45安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 I=0.45安,求:U=?

    答: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大约2。8伏的电压。

    例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伏,用安培计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安,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学生个人作练习,由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解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在解例3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明确欧姆定律这一电学中极其重要的规律是怎样得到的,它精确地阐述了什么问题?欧姆定律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的计算问题。

    (四)巩固知识。

    讨论课本46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

    2、补充计算题:

    (1)某电流表的电阻为0。02欧,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为3安,通过计算回答,能否把这个电流表直接接到电压为2伏的电源的两极上?

    (2)有一个电烙铁,工作时电阻丝里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阻是72欧,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

    (3)家庭电路中的某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2安,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

    3、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2000字)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作为教师,一定离不开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篇1)

    一、说教材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六个好宝贝》这一主题中。知道自己有六个好宝贝:眼、耳、鼻、口和手脚是这个主题目标之一。幼儿能运用自己的"宝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准备这节活动时,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二)活动重点、难点

    每节活动的重点、难点非常重要。根据故事教学的特点,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为了特出重点掌握难点,我在制作课件时把画册中的对话精简。便于幼儿尽快理解故事内容和掌握动物间的对话。画册中减掉的对话放在活动延伸上去完成。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谜语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幼儿猜对后师说: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第一环节。师幼一起观看动画。不出示任何教具,因为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幼儿观看感兴趣的动画片,看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等问题。

    二、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环节。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几个画面(点击出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回答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时,老师在讲述中运用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环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故事。这种分角色表演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步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师幼一起复述故事,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师小结时,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六、说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通过《给小青蛙穿衣服》涂色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对小青蛙的认识。

    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

    把活动中用过的头饰放到表演区,满足活动中没有表演的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阅读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画册边自己讲故事、听录音故事等。

    活动反思:

    《小青蛙听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本次活动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活动开始师我边敲击圆舞板边有表情的说:“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 这一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 “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样的问题让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之后,我讲述了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在孩子了解对话的基础上,我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 、小青蛙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碰”的动作,初步学唱歌曲《碰一碰》。

    2、 通过参与音乐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 《碰一碰》音乐磁带,录音机。

    2、 小兔、小熊玩具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理解“碰”的动作

    1手偶情景创设:一天小兔出来玩,遇到好朋友小熊,可高兴了,它们高兴地碰了碰肩膀。

    师:小兔遇到好朋友小熊,它们很高兴地干什么啊?(肩膀碰肩膀)

    小结:轻轻地碰碰肩膀。

    2、拍肩,理解“碰”的动作。

    师:宝宝们,伸出我们的小手,轻轻来碰碰我们的肩膀。

    二、初步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名称:《碰一碰》

    (2)教师示范唱。(只弹旋律,不弹伴奏)

    提问:刚才宝宝们听到了什么?碰了哪里?(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3)幼儿学唱歌曲2-3遍。

    幼儿学唱:宝宝,愿意和老师一起唱吗?(集体学唱两遍)

    三、师幼互动游戏

    (1)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与老师合作游戏)

    师:现在老师也要找一个表现好的宝宝,和他做朋友。也来和他轻轻地碰一碰。

    (2)鼓励个别幼儿找同伴一起游戏。

    (3)全体幼儿到户外空地边唱歌曲边游戏。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刚入园时,他们不仅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倾向,还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一些缺憾,如退缩、拒绝、远离等,与同伴之间还没有达成很好的沟通。为此,我选择了了《碰一碰》这个音乐活动设计相关教案,组织教学。

    《碰一碰》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词浅显易懂,歌曲容易学唱。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现在正值小班开学初,孩子们与同伴的交往经验不足,因而,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我将该活动分成两课时完成。这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唱歌曲,理解“碰”动作,通过参与音乐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为了更好的让孩子理解“碰”动作,我将原歌词做了适当的调整,将“鼻子碰鼻子”改成小手碰肩膀,让孩子们切身体验 “碰”动作的含义。整节活动有序的组织,孩子们情绪积极,课堂氛围轻松,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强烈,活动状态活而不乱,教学目标能够较好的完成。发现的情况有两点:主配班的配合需要加强;孩子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让活动更有效深入地开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身体各部位,启发幼儿能随着音乐创编相互触摸的不同动作,并初步体验自我表现及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2、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3、要求幼儿在与同伴碰一碰时要轻轻地,不推不挤。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学过歌曲《碰一碰》。

    2、《碰一碰》音乐。

    3、木偶小兔、小猫。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孩子们和老师在甜美的睡觉,大公鸡叫了,老师A说:“孩子们,起床了。”大家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老师A说:“孩子们,天亮了,我们一起活动一下身体吧!”

    2、律动:身体各部位运动。

    二、 基本部分:

    1、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A师:“小朋友做的真棒,老师奖励你们看一段精彩的木偶表演。(B师:春天来了,春光明媚,百花齐放,一只小兔出门了,他想找个朋友一起玩,小兔真高兴,他边走边唱歌:“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鼻子碰鼻子。”)

    A师:“咦?刚才小兔唱的歌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碰一碰)

    (1)幼儿学唱一遍

    A师:“孩子们,愿意和小兔一起唱吗?”(愿意)(幼儿跟着小兔一起唱一遍)

    (2)小兔示范游戏。

    A师:“这首歌曲不仅好听,而且还能做游戏认识新朋友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小兔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小兔:“咦?前面有一只小猫咪,我怎样去找小猫做朋友呢?”沉思一下后说:“对了,小猫喜欢唱歌做游戏,我就唱着歌去和小猫做游戏。”唱着《碰一碰》去和小猫碰鼻子。碰完后互相说再见。)

    2、观看完木偶表演后教师提问幼儿。

    A师:“小朋友,小兔去郊游碰到了谁?”(小猫)

    A师:“小兔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和小猫鼻子碰鼻子)

    A师:“这个游戏好不好玩?(好)那咱们邀请小兔和咱们一起做游戏吧!”(幼儿一起喊:“小兔小兔。”小兔出来。)

    3、玩游戏《碰一碰》

    (1)小兔讲解游戏规则后带领幼儿玩2——3遍鼻子碰鼻子。

    A师:“小兔小兔,这个游戏怎么玩呀?你教教我们吧!”

    小兔:“好的,我们手拉手围个圆圈吧!小朋友们,小耳朵听好了,游戏是这样做的,唱第一句“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心里想好要找谁,唱第二句“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将你的好朋友拉到中间……。”

    A师:“那咱们请小兔领着咱们一块玩吧!我们给他拍手伴奏”

    (2)小兔引导幼儿创编相互触摸的不同动作后请3——4名幼儿随音乐做。

    小兔:“你们都是聪明的好孩子,这个游戏除了鼻子碰鼻子以外还可以碰那里呢?”

    幼儿说一个动作,就请他找一个好朋友上来示范一次。(引导幼儿说碰肩膀、额头、眼睛、脚丫、屁股、肚子、耳朵等。)

    小兔:“哇!这么多地方都可以碰。那我小兔来当指挥家。音乐暂停时我说碰哪里就碰哪里。注意一定要轻轻地碰,看谁碰的快又对。”

    (3)想出不同玩法,请幼儿3——5个人一组做游戏。

    A师:“小兔,这个游戏刚才咱们一次找了一个好朋友,能不能一次多找几个好朋友”?(小兔:“可以呀,可以请两个、三个、四个好朋友。那就请A老师来做一遍吧!)(A老师示范后请幼儿三个或四个、五个一组做游戏)

    (4)全体幼儿随意找朋友做游戏。

    A师:“小朋友,你们是不是都想找朋友碰一碰呀?”(是):“好!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找朋友吧,想找几个就找几个,想碰哪里就碰哪里。”(全体幼儿随意找朋友做游戏。可2人,也可3人、4人、5人。)

    (5)请全体幼儿随音乐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

    A师:“孩子们,看着我们玩的这么开心,客人老师也想参加这个游戏,我们去找客人老师做游戏吧!”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让我们到外面去寻找更多的新朋友吧!

    活动反思:

    《碰一碰》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词浅显易懂,歌曲容易学唱。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篇5)

    一、设计思路

    民间体育游戏是以现代幼儿体育及艺术教育思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以各民族流传的民间体育游戏、竞技为题材,进行实践探索的活动。如何有效挖掘和开发民间体育游戏的意蕴和教育价值,使之成为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我园省级重点课题《开发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海绵条柔软、可塑性强,通过对其进行弯弯绕绕的操作,可以满足孩子任何创造活动的需要。利用海绵条作为教具,通过民间体育游戏,创设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模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跑、跳、平衡、投掷等动作技能,是我们这节课总体设计思路。因此本活动适合于大班幼儿。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设计大班幼儿正处于交往能力不断增强,运动技能不断发展这一关键的阶段。因此,根据本活动的特点及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本活动主要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尝试运用海绵条的柔软可变性,探索海绵条的多种玩法;

    2、利用海绵条,结合民间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平衡、跑、跳、投掷等动作技能;

    3、通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

    三、活动重点、难点本活动的重点是:有效结合民间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本活动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幼儿学习用合作的方法,探索海绵条的多种玩法。

    四、活动准备

    1、器械准备:人手一根海绵条(分红、黄、蓝、绿四组),数字标记贴,老鹰图片。

    2、场景准备:沼泽地、民间游戏城门等;鸡妈妈、鸡宝宝胸饰若干;录有民间童谣的音乐磁带。

    五、活动过程

    由于这个活动包含了观察、探究、讨论、操作这四方面的内容。其中观察、操作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又是活动过程的重点。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认知活动都是从玩开始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四个以"玩"为核心的活动环节:

    1、让幼儿尽情地玩,激发参与的欲望。

    2、指导幼儿有意识地玩,体验求知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玩中交流,感受协作的乐趣。

    4、实现玩在活动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为了让幼儿全体全面主动参与活动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让幼儿尽情地玩,激发参与的欲望。

    在课程的第一环节,我们利用兴趣导学法引出主题,设计了利用海绵条进行课前训练及《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老鹰抓小鸡》是民间常见的深为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形式,我们通过民乐童谣有目的的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将幼儿直接引入到民间游戏氛围中;并利用老鹰和小鸡的角色,进一步延续贯穿活动。此环节有效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为其感受尽情(二)指导幼儿有意识地玩,体验求知的快乐。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海绵条柔软,可塑性强,幼儿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弯弯绕绕,建构出多种玩法。在第二环节--创编玩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为了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怎样玩才最有趣?"我们采取观察探索、分组操作及个别指导法,通过指导幼儿思维方向,引导幼儿大胆探索,为每个幼儿创设自由的创作空间。我们都知道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动作,还可以发展语言。在玩的过程中幼儿都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和倾向,因此,在创编过程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操作、讨论。如:试一试海绵条弯弯绕绕后会变成什么?可以怎样玩?试一试合作后海绵条又有什么变化,还能怎样玩?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

    (三)引导幼儿在玩中发展,感受协作的快乐。

    在课程的第三环节,我们围绕民间体育游戏,采取了综合教学法,让幼儿在"全体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中,有效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这一环节围绕重点和难点,通过走独木桥、城门城门几时开、跳房子、三大炮等四个民间游戏,分别发展幼儿的走、钻、单脚跳、投掷的动作。针对大班幼儿的动作发展,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意识的增加动作难度,如独木桥的逐渐变窄,城门的高度降低,跳房子的格式变化等。老师还要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幼儿表现来调节玩的次数和强度。三大炮游戏与老鹰捉小鸡游戏首尾呼应,游戏情境完整、统一。所有的活动场景都由幼儿自己运用海绵条合作搭建,在创造中进行游戏,充分发挥自主性,使幼儿成为学习、游戏的主人。每一个民间游戏都有一首童谣,使音乐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四)实现玩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学习不是从上课开始,下课结束的,应该实现活动在生活中的延伸。老师在课程的延伸中要和幼儿共同收集民间游戏资料,利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幼儿继续在民间游戏感受快乐。

    六、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所设定的活动目标。此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我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一定能够自由的玩、大胆的想、勇敢的说,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通用460字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最新小学数学教案通用46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2、拓展练习。

    (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篇二)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课前,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体,是无法教学的。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

    (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这种分类表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更不能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 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番茄”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一边摸一边体会物体的形状,然后说出摸的是什么形体;“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摸出一个圆柱,让同伴检查摸对了吗。这两个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摸物体的活动。“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形状特征的体会。“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篇三】

    设计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回答)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

    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现在,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

    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请部分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

    三、巩固延伸,实践运用

    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

    师:(课件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这是我们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2、画一画

    师:小朋友的动手能力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较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

    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师:刚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

    生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择办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

    (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巡视)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

    〖总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节客课的重点是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而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一年级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整节课以第三只小猪搭房子的故事导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巧妙地回顾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在认识平面图形后,又创设了给图形娃娃找房间等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

    2、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新课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自主操作,探索知识,充分体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思考,并且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象、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确识别。

    小学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最新小学活动教案2000字通用3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