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陋室铭教案精选
  • 关于陋室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12-28

    陋室铭教案。

    本文为教师范文大全推荐专题“陋室铭教案”相关内容。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1

    【教材简解】

    《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陋室铭》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

    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

    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本文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初读陋室,感音美

    1、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

    2、了解“铭”

    (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齐读)

    3、感音美

    请同学们速读这篇文章,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琴in, 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文章的节奏。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看看你们划分的对吗?请按照这个节奏,我们男生女生分别来读一遍,看哪队读得好。

    二、再读陋室,解“德馨”

    作者写的陋室,是他被贬和州做刺史时居住的狭窄简陋的屋子,但他丝毫没有感受到房子的简陋。文章的哪句话体现了这个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结合注释说说它的意思。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德馨。对于关键词,我们朗读的时候会重读,以示强调。请你为大家朗读下这句。文中是如何体现屋子主人德馨的?请画出相关语句。

    展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体现了主人德馨,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回答。

    预设: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句话的意思是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我仿佛看到作者在绿色铺就的地毯上漫步。

    这里有两个表示颜色的词分别是绿、青,走在绿色的天地中,你有怎样的感觉?环境优美啊,秀丽啊,在这样美的环境中,人们往往抛却一切,沉浸在这美景之中,内心也变得宁静。这句该怎么读?一生试读这种喜爱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陋室与作者说笑的都是博学多才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强调:鸿儒与白丁两个词语的意思。

    我仿佛看到作者正与博学多才的朋友畅谈大笑,好不愉快!这里作者写自己交往的朋友都是博学多才的,还有谁博学多才?作者自己。

    那么这句应该怎么读,你试试。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在陋室里可以抚琴调弦,阅读佛经。

    我仿佛看到作者在陋室里愉快得抚琴调弦,翻阅佛经,沉醉其中,不知还漏出会心的笑容。

    这里作者弹的是一种没有加装饰的琴,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可见他生活条件如何?——不富裕,很清贫,很贫穷。但他是否因此悲伤呢?“谈笑有鸿儒”, 作者依旧谈笑风生,与朋友说乐。除此,他还阅读佛经,可以看出他的高雅及悠闲。

    这句又该怎么读,你试试。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仿佛看到作者,如居仙境一般,没有世俗纷扰,没有名利羁绊。

    扰乱作者的是世俗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我们称之为俗乐呢?(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俗的)作者向往的是雅的东西,高尚的,不粗俗的。使作者形体劳累的是官府的公文,代表着权利与名利,作者不喜欢这些东西,可见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

    愉悦开心之情来读。

    我们连起来,将体现屋子不陋,主人德高的语句齐读一下,感受作者那种愉悦淡然自适的心情。

    (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中感受作者的德馨,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读出作者虽居陋室,但内心依然淡然自得的情怀来。)

    三、插读背景,陋室陋

    (展示背景)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以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按照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力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书碑勒(lè)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四、 三读陋室,悟其道

    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居住在这样狭窄简陋的屋子里,作者竟不以为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怎样的品德?(二三学生交流)

    我们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论语十二章》里孔子赞美颜回的句子。

    (展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粗饭,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小房子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安国称这种品德为:安于贫乐于道。作者居陋室,不以为陋,这是安贫。能够保持高雅情操,坚守自己,这是乐道。

    文中作者还写到谁具有这种情怀?——诸葛亮、扬雄,读出相关语句。

    谁能说说诸葛亮和杨雄,结合注释

    诸葛亮,蜀国丞相,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

    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两人都是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我们看看他们曾经的住房。

    我们来了解庐和亭(PPT展示)都是比较简陋的。但是他们却能甘于淡泊,坚守自己的志趣。

    作者写他们实际上是为了写谁?——写自己,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具有高雅的志趣与伟大的抱负。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

    文中还有没有使用类比这种手法的?借他物来写自己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把自己有品德比作山中有神仙,水中有蛟龙,突出自己的不俗,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

    如神仙一般,似蛟龙一样,居住在陋室中,陋室就变得不陋啦?孔子怎么说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课件展示)《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论证“陋室”因“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达到“不陋”的完美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作者这里省略了“君子居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期盼之情,我也会成为像孔子那样的君子,不跟你和州知县这种小人为伍。

    五、总结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作者淡泊名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具体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中所托的“物”和所言的“志”分别是什么?

    明确: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志: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写出了陋室不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品质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来表达心志和情怀。

    六、品读陋室,学淡泊

    我们再来以舒缓的语调,以闲适的心情,体会作者淡泊的心境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陋室铭》。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与成就。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为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成为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大致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疏通文意。

    但是古诗文及其讲究铸字、炼句。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五、说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了更好的上好这堂文言课,不至于枯燥,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整堂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不至于烦闷,才能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古文的美至而爱上古文。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2、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互译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动发言讲解课文,其他同学的问题可由发言同学解决,老师适时适当点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疏通文意,感知课文

    3、深入研读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

    “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想像陋室周围的环境。

    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有怎样的志向?

    要点提示: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的道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写陋室主人优雅的情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

    4、拓展延伸

    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5、小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6、作业

    背诵全文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借描绘陋室,表现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体会本文语言凝练、声调和谐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能力训练与朗读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标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给这些字注音。

    2.放声读课文,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基础上,按标点读出停顿。

    二、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写“山不在闹,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比喻因“德馨”而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描绘了陋室周围的环境,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概括这里环境的特点?提示:环境幽雅。

    3.对居室周围环境的描写,与表明作者“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表明作者安居陋室,恬然自得,丝毫不感到荒凉、寂寞。这种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怎样表明作者“德馨”的?提示:作者只与“鸿儒”交往,表现出对权贵的蔑视,这也正是“德馨”的反映。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与表明“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作者用“调素琴、阅金经”的恬淡生活与“丝竹”“案牍”的烦乱对比,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抒发了安居陋室的情趣。这种情趣,正是“德馨”的反映。

    6.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诸葛庐”“子云亭”都因主人“德馨”而不陋。作者用来自比,既表明自己的陋室也因“德馨”而不陋,又以诸葛亮、杨雄自况,表明自己非凡的抱负。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结构上,与开头呼应。内容上,总结全文。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哲理。

    8.试用简明的话概括: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安居陋室,只与鸿儒交往,悠闲自得,胸怀着诸葛亮、杨雄那样的抱负。

    三、朗读: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按下面提示练习读出相应的语气:

    1.“山不在高……惟吾德馨。”要读出议论语气,即用“有仙”使山着名,“有龙”使水灵,并证明“德馨”使“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要读出描写语气,也就是要再现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喜爱这幽雅的环境、安居陋室的感情。

    3.“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要读出叙述语气,仿佛在向人们介绍自己日常在陋室中的活动。要流露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安居陋室、自得其乐的感情。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要读出抒情语气,仿佛作者自豪地说:我的陋室啊,多么象南阳的诸葛庐,多么象西蜀的子云亭。我感到骄傲!

    5.“孔子云:何陋之有?”要读出反问语气,表达作者以“行馨”自勉,甘居陋室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经历,谈谈作者表明的“德馨”有哪些积极意义。提示:作者恬淡乐观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蔑视那些当朝权贵,厌恶污浊的官场生活。他的甘居陋室,以诸葛亮、杨雄自比,正是他正直、高尚节操的反映。

    2.作者的“德馨”反映出怎样的消极因素?提示:自命清高,超然脱俗的情调是消极的。反映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五、背诵这篇课文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背诵文章。

    2、积累文言词汇及句式,疏通文意。

    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词汇,把握文章的主旨,欣赏骈句的句式特点。

    【学习难点】

    2、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活动一】读写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xxxxx惟吾德馨xx苔痕xxx

    谈笑有鸿儒xxx案牍之劳形xxx诸葛庐xx

    2、参照注释,解释字词。

    有仙则名xxx有龙则灵xxx斯是陋室xxx惟吾德馨xxx往来无白丁xxx无丝竹之乱耳xxxxxx无案牍之劳形xxxxxx何陋之有xxx

    谈笑有鸿儒xxxx

    3、重点句式何陋之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xx,有xx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xx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中文体。这种文体xx、xxx、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

    4、预习心得交流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

    步骤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断句、语气。

    步骤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出问题。全班齐读。

    步骤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式的特点。这种句式叫骈句。

    【活动二】整体感知

    步骤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探究,翻译文章。

    注意重点句式、词汇。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句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

    步骤2、圈点勾画出文中写了陋室的哪几方面?

    【活动三】精读突破

    步骤1、文章开头为什么写山和水?

    步骤2、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3、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4、文章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5、作者借陋室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这种写法叫作?

    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堂小结】我学习,我总结。

    重点文言词汇、文章的写法、骈句。

    【巩固提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xx。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xxxxxx,xxxxx。

    文章的主旨句是:xxxxx,xxxxxxx。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1)学,不营(2)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3),意怡如(4)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5)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6)

    注释:(1)耽:非常爱好。(2)谋求(3)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4)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5)哂笑:讥笑(6)通儒;指贯穿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其妻患之xxxx2、常丐食诵诗xxxxx

    翻译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xxxxxxxxxx

    2、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课前准备】

    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

    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板书: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五、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投影: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集体背诵。wWw.Jk251.cOm

    学生互相背诵 师生竞赛 学生齐背

    七、布置作业 :

    A(学优生):默写

    B:(中等生):朗读并背诵

    C:(后三分之一学生):朗读并背诵

    反思: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7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 “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

    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

    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

    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

    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答:……

    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答:……

    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

    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

    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

    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

    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

    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

    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

    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

    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

    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

    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

    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

    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

    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

    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

    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

    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

    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五)结束语

    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

    但是……

    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8

    陋室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

    2、 诵读教学法

    3、 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 学生合作翻译。

    2、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 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 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 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一篇精读课文。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见教案)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

    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生齐读。

    4、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中心的?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开篇一、二两句在中的作用?

    (2)、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矛盾吗?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3)、结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景,延伸迁移: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养他们注重自身修养的好品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一目了

    然,且加深理解。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10

    【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

    4、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

    学法:探究归纳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描述陋室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每一个文本的导入都有一定的艺术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之中,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知陋室: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读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读出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本,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3、三读:读出韵味

    解读“铭”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韵脚,根据骈文特点指导读出语气。

    (设计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赏读文本,走进陋室:

    1、由题目,问:文中直接出现“陋室”“陋”的地方有哪两处?

    斯是陋室何陋之有?

    2、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这是陋室,可使人却说不简陋,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人眼中的陋室。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归纳: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概括出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架空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四、品读文本,走进作者:

    1、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高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以“仙”、“龙”自喻,表达高洁的追求。

    2、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傲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以“诸葛庐“子云亭””自比“陋室”,表达自己傲岸的节操。

    3、出示作者背景,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总结归纳托物言志的写法。(课中微课)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对刘禹锡背景资料的导入,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个人的独特情感体验。)

    五、总结评价,背诵文本。

    刘禹锡一生安贫乐道,保持着高洁傲岸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仰之心齐诵课文。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解读文本明高度

    《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二、任务引领明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并背诵。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三、角色定位明教法、学法

    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这里使用音频播放,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读出节奏。在这里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朗读。三是读出感情。这里以教师点拨,学生练读为主。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四、导学达标明流程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做一个选择题:假如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先请生介绍,师点拨背景。)这样做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课文。

    1、一读:(注意字音、停顿。)欣赏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落实字词: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指名读。

    2、二读:(读出韵味)提出要求:1、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出示押韵的字)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多媒体出示),生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正确朗读骈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四)译读课文

    1、先独立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2、学生质疑、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赏析课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4、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六)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

    背诵课文(结合板书,也可课下完成)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

    关于陋室铭教案 篇12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简答题

    1. 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关于陋室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