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鹿的玫瑰花 优秀教案推荐
  • 小鹿的玫瑰花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1-18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dìɡēɡēɡūduochōuchūyīquéyīɡuǎi

    ()()花()()()

    jiāohuāzhōnɡyúānjìnɡtǎnɡzàixièxièjiànjiànwēixiào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玫瑰慢慢地()枝条,长出了()的叶子,最后开出了美丽的()色的花,还散发着(),给朋友们带去了(),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三、实践活动

    上网或实地看看玫瑰花。

    《小鹿的玫瑰花》随堂练习-----提高篇

    一、读读写写。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雨渐渐地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同学们静静地

    参考答案

    一、1、雨渐渐地停了。

    2、同学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的乘法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重点难点:

    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试一试

    1、第9页自主练习1

    ()+()+()+()=()(棵)

    ()×()=()(棵)

    ()+()+()+()+()=()(个)

    ()×()=()(个)

    2、自主练习2

    (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

    ()×()=()(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

    ()×()=()(个)

    四、你学会了吗?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五、丰收园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花的勇气 教案精选


    20.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一、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a.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1)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境,交流感悟。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七、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名数的改写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除以进率还是乘进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课前我先学

    成员问题解答

    1p67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小数吗?

    2p68为什么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3p68例1怎样想?

    4p69例2怎样想?

    一、堂上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

    2、请一个组的学生上来汇报。

    教师关注汇报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1)厘米数改写成米数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2)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3)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练习:p69做一做

    (5)总结: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反之,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2、堂上检测

    1、9020千克=()吨7450米=()千米

    23分米=()米1350克=()千克

    ()分米=1.5米()千克=4.08吨

    510米=()千米516厘米=()米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362厘米284克0.284千克

    1480米1.5千米532厘米5.3米

    的乘法口诀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师: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

    板书:5的乘法口诀

    1.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摆一把小伞要用5根小棒,摆二把呢?

    2.指导学生操作,一起来摆学具。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

    摆一把小伞要用5根小棒,摆两把伞要用多少根小棒?

    板书:5+5=10乘法算式:2×5=10或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

    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

    一起读口诀“二五一十”

    那么1×5=55×1=5的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

    5.教学其余口诀。

    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3×5=155×3=15

    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三五十五”

    用同样的方法编出:“四五二十”和“二十五”

    6.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做教材51页《做一做》

    3.教材52页3、4题。

    四、拓展性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

    ()()()()

    ()()()()

    2.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5+5+5+5=□×□

    6×3=□+□+□=□+□+□+□+□+□

    4×5=□+□+□+□+□=□+□+□+□

    3.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学生回答“5乘以4等于20”。开始练习时,可以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五、随堂练习

    烟台的海 优秀教案推荐


    一、音汉互写

    如痴如醉()锲而不舍()惬意()湛蓝()

    wèi()蓝过lǜ()tián()静chóng()山峻岭

    二.写出四个描写大海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篇课文按顺序描写了烟台的海上景观。烟台的海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2)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五、为烟台的海设计一句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烟台的海四季各有特点,非常美。请你选择一个季节当回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

    七、填写并背诵有关海的古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2、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4、,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练习写话:

    1.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那就是绘景也写人。作者写人映衬了景,通过绘景又展示了人。可以说,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种写法值得我们效仿。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①春雨中农民忙着下肥②大雪过后,孩子在雪地里玩耍③人们欣赏钱塘江大潮任选一张图片仿写。

    小数的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天的时间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换算方法,推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出示课件,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的重要性。

    2、出示课题:24时记时法

    二、认识24时记时法。

    1、你对24时记时法有哪些了解?

    2、结合课件讲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方法和特点。

    3、请学生对照钟面说一说。

    4、抢答游戏:

    5、请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以下时刻:

    (1)2时、14时,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

    (2)8时、21时30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拨的?

    6、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和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7、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过24时记时法?

    8、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24时记时法是世界通用的记时方法,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普遍的使用这种记时方法。

    三、应用24时记时法制作作息时间表,推算经过时间。

    1、出示作息时间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能否用24时记时法重新制作?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一节课多长时间?

    课间休息多长时间?

    一天在学校学习多长时间?

    ……

    引导学生总结出:推算经过时间可以用数钟面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这种计算的方式。

    四、总结:

    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习24时记时法有什么用处?

    真正的友谊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们儿义气”不是。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们儿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设置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友爱同学,同学之间建立”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基本要求。要与同学团结友爱,这方面的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一、二年级时主要强调要团结友爱讲谦让,三至五年级时主要强调能合作、不嫉妒、不欺负弱小。本课也是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但讲述的角度和侧重点都与过去不同。现在是从“友谊”这一角度来讲与同学团结友爱的,侧重点在于要建立,而不讲“哥们儿义气”。对该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按这个侧重点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是必要的、及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他们赞美友谊,向往友谊,追求友谊,但有些同学却找不到友谊,与其他同学相处不好,没有好朋友,也有一些同学自以为找到了友谊,实际上却不过是“哥们儿义气”。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述说”:“在同学中你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其中包括:有的同学会说“我没有好朋友”;也有的同学介绍“怎样相处的”,实际上可能是“哥们儿义气”的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教师应抓住这些引入正题:我们为什么应与同学建立友谊?我们怎样才能和同学建立?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在教学中要让一些同学结合教材中的有关阐述和自己的体会谈感受,通过互相交流,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较深的认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应广泛地与同学建立友谊,而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同学。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既须强调与同学相处要关心人,帮助人,要讲谦让,能理解人,又须强调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哥们儿义气”。由于这个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是较难把握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许卫的例子进行分析。另外,在教学中对“哥们儿义气”的危害性要注意讲清楚,不要忽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儿们义气”不是。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儿们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准备

    1.课文开头部分的录音。

    2.讨论题录音。

    3.课文事例录像。

    4.练习题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在一起相处五年多了,肯定有一些好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你们是怎么相处的?

    2.提问:前一段时间,王心跃同学扭伤了脚,他在家里休息时,都有谁去过他家?去干什么?为什么去看望他?

    3.提问王心跃同学:同学们都来看望你,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这么高兴?

    4.小结:同学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就是友谊,小学时结下的友谊永远都不会忘记。

    板书课题三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引导学生认识怎样建立和发展友谊。

    (1)听课文第一节的录音。

    (2)提问:同学之间应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呢?

    (3)小结: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建立友谊需要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板书: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

    (1)导语: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它表现为互相信赖、理解、关心和帮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友谊。仔细想一想:当你取得成绩时,如有朋友祝贺,就会感到更加幸福;当你有困难时,如果有朋友关心、安慰和帮助,就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一个人如果缺少友谊,没有朋友,就像生活在荒寂的孤岛上和沙漠中一样感到孤独凄凉。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合音。”

    但是,友谊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矛盾。这时该怎样对待呢?

    (2)看课文录像(后部分)。

    (3)提问:

    ①许卫和吴小中是什么关系?

    ①小中为什么会生好朋友的气?

    ③许卫为什么没按小中说的做?如果做了又会怎样?

    (4)小结:吴小中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在400米测试中能帮自己隐瞒过关。但许卫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如果帮小中蒙混过关,虽然一时取悦了他,但实际上是害他,而且对自己来说,为了所谓的“友谊”,犯了不坚持原则和欺骗的错误。这决不是,而是“哥儿们义气”在作祟。

    (5)提问:许卫没有按小中的要求做,小中很生气,友谊面临着考验。这时,许卫会怎么做呢?

    听录音(放完)。

    (6)小结:许卫既坚持了原则,不同意为自己的好朋友蒙混过关,但又不是撒手不管。

    板书:坚持原则

    许卫给了小中热情的帮助。他每天陪小中一起跑步,小中的体能增强了,终于在400米测试中达标了。这时,许卫和小中的友谊会怎么样?(更好)这种友谊才是。

    板书:热情帮助真正的

    三、辨析巩固

    1.放“议一议”题录音:

    (1)提问:张苏和包小新是一对好朋友,张苏现在因为什么事发愁?他为什么发愁?

    (2)小组讨论:包小新为了帮张苏出板报,从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偷剪了一张报头,张苏知道小新做了错事,但又觉得他是为了自己。张苏该怎么办呢?

    (3)回答归纳:张苏应诚恳地指出小新的错误。

    板书:有了错误诚恳指出

    (4)问:为什么一定要指出他的错误?不指出行不行?

    小结:如果不指出小新的错误,他就会觉得为了朋友做错事是正当的,今后就可能一错再错。张苏不应当因为小新是对自己好,就不辨对错,不分是非,抛弃原则。否则既害人又害己,不是。

    (5)提问:张苏怎样做才能使友谊不破裂?

    (6)小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诚恳地指出朋友的错误,帮他改正。这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对方也要虚心接受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俩人的友谊才能更牢固。

    板书:共同进步

    2.提问:“哥儿们义气”和有什么区别?

    3.辨析:什么是?什么是哥儿们义气?

    投影出示辨析题。(略)

    (1)钱强和人打架,好友李辉不但不阻拦、批评,指出好友的错误,反而还去帮他打架。这是哥儿们义气。

    (2)朋友有了困难,作为好朋友热情地去关心、帮助他。这是。

    (3)朋友做题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把本借他抄,而要帮他真正地解决困难。这是。

    (4)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出了问题,主动争着承担责任。这是。

    四、总结全文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吗?

    2.提出希望:

    友谊是人间的真情,是世上最高尚的东西。它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温暖,带来前进的动力。

    重要的是要明确什么是。因为只有才能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成为永久的财富。

    希望同学们记住: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这样才能获得。

    板书设计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吨的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它们的国际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

    板书:千克克

    kgg

    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3.情景导入

    (1)以故事引入,出示情境图:"熊老弟,牛大哥等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要求学生看着情境图,教师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图中描写的."让学生看图说故事.

    (2)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注意从"限重1吨1吨有多重"的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3)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4)接着建议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教师或师生一起将故事收尾.

    (6)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共同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书中提供了几例,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

    4.单位换算: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出示:3吨=()千克6000千克=()吨

    想: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练习与巩固

    1.第12页"做一做".

    是配合例6和例7的两道习题,一题是学了质量单位"吨"以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另一题是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吨与千克的换算知识.

    2.练习三中的习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3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第4题,是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能节约1吨的用水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可以采用课前调查了解,课内合作解决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课下同学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3.关于"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可以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应该组织学生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应该再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总结质疑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对于吨你了解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5720.html

    【小鹿的玫瑰花 优秀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