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优质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示范文档)
  • [优质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示范文档)

    发表时间:2022-09-14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优质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示范文档)》。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jK251.COM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jk251.coM小编推荐

    [教案必备] 大班教学设计(示范文档)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必备] 大班教学设计(示范文档)”,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活动目标

    1、体验玩垫子的乐趣。

    2、能够积极探索垫子的不同摆放方式和玩法,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尝试用多种方式玩垫子。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节奏柔和的音乐,地垫六块。

    活动重点:

    能够积极探索垫子的不同摆放方式及玩法,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式玩垫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些热身运动吧。(跑,活动手腕、肘关节、膝盖,踢腿)

    师:请小朋友在垫子的后面站好,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垫子,那你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在垫子上做什么运动呢?

    (跑、爬、滚、走)

    二、探索垫子的不同摆放方式及玩法,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一)探索平铺垫子的玩法

    1、师:请小朋友们在垫子上试一试你刚才想到的各种不同玩法。

    要求:在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翻滚的动作要与其他小朋友保持距离。

    2、组织全体幼儿交流玩法,并选取具有一定锻炼价值、安全系数较高的动作进行集体练习。

    (1)师:谁愿意像大家展示自己的玩法?

    幼儿自由尝试。

    (2)师:小朋友真厉害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玩法,现在我们遇到麻烦了,在我们的前面有一座“小桥”,请小朋友用刚才想到的办法顺利地通过小桥。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

    教师组织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游戏前讲清游戏规则:在做翻滚动作时要前后保持距离,注意相互谦让。

    3、师小结:小朋友们都很棒,在爬的时候大家都能注意动作要领,滚的时候大家都能够保持身体平衡,而且都能注意到身体的调整,给自己鼓掌。

    (二)探索尝试交互叠放的垫子

    1、师:现在我要把垫子交互叠放好。你们看这些躺着的垫子像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安全地过去?

    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师:那请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以最快的速度顺利通过垫子。

    要求:小朋友之间要保持距离,小朋友要注意动作的安全性。

    小结:小朋友都非常的勇敢,战胜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

    (三)探索竖放垫子的玩法

    1、师:垫子除了可以平铺着玩,还能怎么玩?

    幼儿:竖起来、叠起来。

    2、师:我们把垫子竖起来尝试一下,现在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迷宫、城堡)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玩法顺利的通过迷宫。你们有什么好的玩法?

    幼儿自由回答(跑、走、跳、爬)

    3、师:你们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一个接一个地过“迷宫”,注意不要碰到垫子,要与同伴保持距离。

    三、放松环节

    师:小垫子也累了,我们一起躺在上面放松一下我们的身体吧,播放轻音乐,教师带幼儿一起躺在地垫上做柔美的放松动作。

    延伸环节:

    一起去探索一下垫子和其它的体育器械组合后还会有什么样的玩法。

    教学反思:

    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把垫子铺在塑胶地面上躺着晒太阳,有的顶在头上,有的当成“蹦蹦床”在上面跳,有的则来回地跳。看着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垫子玩法,我用“垫子”做为运动器械设计这节体育集体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幼儿都是自主探索、自由活动,他们在探索中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两两拉手转圈、两两相抱滚过垫子的技能,活动量足够。但活动时间过长,热身运动和这节课的技能没沾边,安全和卫生做得不好,体现在:幼儿没脱鞋在垫子上跳,又在垫子上翻滚;幼儿翻滚时挤在一起,相碰撞。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我将结合安全卫生,让幼儿进行更好的体能锻炼。

    小数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49538.html

    【[优质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示范文档)】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