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推荐: 四年级作文课件之三
  • 教案推荐: 四年级作文课件之三

    发表时间:2022-07-23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本站收集了《教案推荐: 四年级作文课件之三》,供您参考。

    午夜12点,牛郎织女相会了,喜鹊们慢慢搭成一座桥,正当牛郎织牛相会时,喜鹊们洒下了一篮又一篮玫瑰花瓣,牛郎织女惊呆了,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他们交换礼物,两个娃娃乐得要命,在这幸福的一天,王母娘娘也在天上笑容迎面地看着呢!最后,王母娘娘心软了下来,让牛郎织女和俩娃娃一起来到了天宫无忧无虑的日子!O(_)O哈哈~!故事完美落幕!!!O(_)O~哈哈,这篇作文是我去年七夕节写的,现在才发现以前的文笔有多么好玩好笑。

    二零壹四年冬,十二月中旬,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极有意义的活动消防演练。

    六年级写人作文题目:我心中的好老师。我心中的好老师就是王老师,这篇关于老师的写人作文,我要好好赞美一下王老师。

    六年级童话寓言作文题目:变形娃娃雪糕诞生记450字。关于变形娃娃雪糕童话寓言作文怎么写?这篇六年级童话寓言作文大全变形娃娃雪糕诞生记450字的童话寓言小练笔,值得学习借鉴。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四年级作文教案汇总


    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来撰写。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备课,也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在撰写教案课件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四年级作文教案”相关的资讯,教师范文大全整理的内容一定能满足你的需求。非常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

    四年级作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读懂要求,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车祸》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录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二、习作指导

    三、练写修改

    2、总结:

    (1)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2)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3)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

    (4)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小黑板出示方法。

    4、出示《车祸》挂图,

    5、师巡回指导。

    2、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指导如何写具体:

    (1)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

    (2)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

    (3)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4、教师读下水作。

    1、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根据地点变化,时间变化、心理活动或语言自然过渡。(指名说)

    ①小朋友的表情照应。

    ②妈妈的表情照应。

    ③自然环境照应。

    学生练习写作、修改

    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四年级作文教案【篇2】

    1、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 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当除数是一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如果够,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

    在笔算除法中,每次除后,我们要养成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的习惯。

    同学们,现在提倡环保,学校成立了环保小组,看,同学们在清洁校园。(课件出示)我们一起解决下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学校有144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你得到什么信息?

    这道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点?当除数是两位数时,你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

    (出示:学校有612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怎样列式?(576÷18=     板书)

    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54” 怎么来的?(商乘除数得到的积)怎样对?(用彩色粉笔写余数7)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72除以18)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

    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

    比较144÷18和612÷18,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除数都是18。 144÷18的商是一位数,612÷18的商是两位数。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怎样判断商的位置?

    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612÷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教师强调: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3、教学例7   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这一个问题。(出示: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说一说每个月的大小。

    看一看,哪里还隐藏着信息?

    谁来列式解答?(940÷31)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

    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①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②商的个位上的“0” 怎么来的?

    被除数的末尾是0的,当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被除数的个位上也是0的话,为了简便,我们不必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继续除,而是直接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就在个位商0占位。

    1、书上做一做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四年级作文教案【篇3】

    吃完晚饭,我一坐到书桌旁,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书架上拿出我的《故事作文》,津津有味在啃起书来,可正当我看到最精彩的一段时,我身后突然响了急促的肢步声,我便以零点五秒的速度把书放回书架,再以零点五秒的速度拿起笔,开始装作写作业。老妈过来,看了我几眼,就走了。我在心里暗自高兴,哈,竟然躲过一劫,我真是太厉害了,哈哈!

    一届一届的我们和老师挥手依依作别,但却慷慨地留下了童年的稚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请老师相信我们,我们会在中学中倍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最后,我代表六年级的全体同学祝福我的母校东关小学65班明天更好!同时,我也由衷的感谢六年来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大家的关怀!

    研究生求职面试自我介绍篇2大家好,我叫。在大学的四年里,自己进修了法理学、中法律王法公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常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内法、国内私法、国内经济法等,把握法学根本实际和根本常识,领会和把握国家的重要法令律例,明白和掌控法令规矩暗地里的法令精神和法令代价,并能应用法学实际,法子和思惟阐发问题,办理问题。

    四年级作文教案【篇4】

    沉重的书包被我扔在桌子上,举着作文本,咬着笔杆,皱着眉,思考作文。嗨,晓。干嘛呢?又是他,又是一样的笑容。写作文。也许我的语气有些不好,但写作时,脑袋里空空的并不是什么好事。作文呢,就是人、事、物和你自己的心。他说。我怔了一下,望着他。好的作家,可以把很平凡的池塘写得让人觉得美好。是因为,他的心里有大海。作文就是你公开的日记。把回忆翻一遍,也许那件最刻骨铭心的,尘封了很久的事,就是你最拿手的作文。懂吗?嗯还似懂非懂的我点点头,望着天空,叶子已经飘落了,如同一片片羽毛,散落在我们肩上。他带着我。踏着漫天落叶。笑声荡漾在空中。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那年,我10岁。

    第二天,老师手中的作文都分成了一叠一叠,待会要用的。同学们一看到有作文本,都会自动自觉的拿出红笔,抄正本放到桌面上。果然如此,老师要由从差到好的评讲作文:我要批评某些同学的作文不够好,字迹难看接下来,要表扬班长的作文,字迹好看,有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班长来读读自己写的《那年,花开半夏》。

    四年级作文教案【篇5】

    一、(师)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好吗?这个故事的作者不是安徒生,也不是格林,而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学生顿时活跃起来)

    二、(师)布置欣赏自己的作文:可以自己欣赏,也可以下位去欣赏你的小伙伴的。(学生开始欣赏,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读自己的,有的下位读小伙伴的)

    三、(师简单小结学生欣赏情况后)谁愿意把自己的作文拿给大家欣赏?

    四、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森林里的演唱会》(实物投影),出示欣赏要求(小黑板):

    1、你最欣赏哪个词?为什么?

    2、你最欣赏哪个句子,为什么?

    3、你最欣赏哪个片段,为什么?

    (一)组织欣赏:

    1、齐读作文《森林里的演唱会》。

    2、你最欣赏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片段?为什么?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还可以下位去找小伙伴商量。

    (学生自主准备)

    (二)组织反馈:把你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学生排队上台交流)

    一生:我最欣赏她的再见一词,是礼貌用语。

    一生:白鸽的歌声写得好,一会儿像一会儿像用了排比句。

    一生:精心用得好,因为

    一生:一眨眼写出了动物表演快。

    一生:

    一生:狮子爽快地答应了,爽快用得好。

    一生:喜气洋洋写出了热闹气氛。

    一生:于是小动物们写出了小动物很喜欢这里。

    (三)教师小结:我也很欣赏。我能谈谈我的体会吗?

    第一,一自然段中建议爽快用得好。我也欣赏刚才那个小朋友的评价。

    第二,我还欣赏我要用我洪亮的歌喉,唱出动听的歌,为大家带来快乐。黄鹂的可爱不仅仅是它有美丽的羽毛,不仅仅是它有婉转的歌喉,更重要的是它要把欢乐带给大家,多么善良啊,所作所为为大家!

    第三,我也欣赏布谷鸟、杜鹃,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冠军,而是为了大家,小作者笔下的布谷鸟、杜鹃多么善良啊!

    小朋友们多会编故事啊,多会欣赏故事啊,我真希望今天的小作者能变成今后的大作家。

    五、出示第二篇学生习作《激烈的拔河比赛》。

    1、齐读。

    2、布置学生按上面的方法自主欣赏。

    3、组织学生上台谈自己的感受。

    一生:二、三自然段中,天气的描写好。

    一生:拿出吃奶的力气写得好,写出了

    一生:把汗珠比作珍珠,比喻好。

    一生:一马当先用得好

    一生:屡屡夺魁写出了

    一生:一年一度用得好

    一生:齐心协力写出了

    一生:描写陈阳很细致,神态、动作很具体

    4、(师)听到同学们的交流,我也很受启发,屡屡夺魁、齐心协力写得多好啊!

    5、学生齐读最精彩的决赛部分。这部分决赛是不是最精彩?还可不可以让它更精彩?帮他补充。

    4、学生自主讨论。

    5、组织反馈,你要觉得他精彩就肯定他,不够精彩就补充。

    一生:加上欢呼雀跃的表情就更好了。

    一生:把其他同学的表现也写一写就更好了。

    师:他怎样把陈阳写具体的?(学生念动作、神态的词,教师在上面加着重号。)

    一生:应写一写人浪。

    一生:把加油声写具体。

    一生:写出他自己怎么加油的,自己的内心活动。

    师:同学们是怎么拔的?先怎样,再怎样,接着怎样,最后怎样,把同学们拔的动作写具体就更好了。如嘘哨声一响(学生纷纷往下补充)

    六、教师总结:欣赏了这两个故事,不管是编童话故事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编得都很好,说明了大家都留心观察了周围的事物。

    开课用故事会紧紧吸引学生,并把他们与安徒生、格林相提并论,对学生是多么大的鼓舞啊!

    欣赏用得多好啊,比检查、复习好多了,体现了对学生的肯定。这一环节的安排也注重了学生的自主。

    欣赏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细化它,使师生的可操作性都更强。

    齐读是否是最佳选择?不如学生本人读,其他学生听。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

    刚开始学生较胆怯,教师三言两语就打消了学生的顾虑。

    第一个学生评得并不好,但教师同样给予了肯定,激起了后面更多学生评的愿望。

    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于无声处润育思想教育,多么巧妙啊,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这一环节应放在学生评价描写陈阳的动作神态很具体时进行就更好了。

    总结时上升到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是有力的指导。

    反思: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作文欣赏课,充分体现了执教者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新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精神。《课标》上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梁老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教学中,不管是对自己习作的欣赏还是对两篇例文的欣赏,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和对学生的尊重,如可以自己欣赏,也可以下位去找同学一块儿欣赏,谁愿意把自己的作文拿给大家欣赏等等。提出欣赏要求时,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片段,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第一个学生只谈到再见时,教师没有不屑的表情,没有批评的话语,而是尊重学生的看法。当教师要进行小结引导时,是这样说的,我也很欣赏,我能谈谈我的体会吗?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地位,正如《课标》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体现在对学生的肯定、欣赏中。教师多次把学生们与童话大师相提并论,对学生是多么大的鼓舞啊!教师的导语体现了教学语言的较高艺术,优美、生动的语言叙述中包含了对学生的欣赏、肯定,同时又寓要求于其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得多么充分啊!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梁老师对黄鹂、杜鹃的欣赏于无声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多么高明啊!正如《课标》所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4、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一开始故事会就紧紧吸引了学生;欣赏又是一个多么巧妙的教学设计啊,它不仅有读的体会感悟的训练,更有写的具体的指导,写中也学了读;两篇例文的处理,第一篇是欣赏为主,第二篇在欣赏的基础上指导改,最后在总结时提出了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训练有层次,步步落实,真正做到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现了较高的教学艺术,体现了执教者深厚的教学功底。

    四年级作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使学生认识“升”和“毫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5.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2.  整理预习卡片,完成小组学习卡片。

    3.  根据小组学习卡片进行汇报。

    1.  小组从中任选一题。

    2.小组内交流。

    3. 集体交流。

    四、检测。

    完成任务卡片和发展卡片。

    五、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四年级作文教案【篇7】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年级作文教案精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作文教案精选,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

    一、学会观察

    1、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

    3、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学会表述

    1、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

    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

    3、抽样评讲。

    (1)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

    三、实践运用

    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本课习作辅导落脚于扎实有效,即通过创设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此本课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粉笔。当时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观察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多少发现。接着借助媒体回放,学生有意识地再次观察了老师的动作,有了不少新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到教师做了什么,还注意到教师是怎么做的,更尝试着从教师的一些体态语言揣测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动作一下子丰满起来,在描写动作的同时,还在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2

    广成四年级上作文教案

    我喜欢的植物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顺序地去介绍一种植物。

    2.掌握通过一篇文章来表述自己喜欢的植物。包括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习性

    作用以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3.巩固并掌握片段式的写法。课堂导入:

    通过师生互动,引出教学内容。(师生问答)让学生大致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习作指导:(板书)

    审题:关键词(喜欢,植物)作文类型(写物)

    一.开头:引出所写的植物(开门见山,引用,设问)例子: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所写植物,交代来历。

    引用:引用一定的诗句(与你所写的植物相关)

    设问:自问自答,把植物引出

    二.正文:1.简单介绍植物的外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

    注:介绍外部特征时要注意使用比喻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2.开始说明植物的生活习性同时也要顾及植物不同时期的外部特点,要详细(重点)

    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四季,早晚,生长期)

    春:开始发芽,生长,生命的开始;夏:开始成熟,发挥植物本身的价

    值;秋:或许成熟,或许开始枯萎,落叶入土,但是仍然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滋润大地;冬:开始沉睡,为来年的勃发积淀力量。

    3.描述植物的作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或者是几个最重要的作用(视情况而定)

    难点:学会用片段式方法写作.(板书)

    四季法:春季(植物的外观,习性,作用)

    夏季,秋季,冬季写法相同。

    三时法:萌芽,成长,成熟

    三.结尾:抒发自己对该植物的喜爱之情(运用想象的方法)

    例P52片段二 四.简单地分析下例文P53

    学生习作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22页例2,课堂活动的第2题及练习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愿意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情况?

    学生1:我今年10岁,身高大约140厘米。

    学生2:我的体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1万元。

    学生3:我们学校有学生2125人。

    教师: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学生:10、3、2125是准确数,大约140、36千克左右、大约1万是近似数。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准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20xx年重庆市总人口约3100万,中国大陆总人口约13亿等都是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点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熟悉的学习材料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介绍的过程中,感受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广泛应用,突出其学习价值。]

    二、学习新知

    1探索“四舍五入”法。

    (出示:534607)

    教师:这是一个准确数,如果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

    学生1: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六百。

    学生2:也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

    学生3:还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五十万。教师:了不起,还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五十三万”和“五十万”谁比较合适?

    学生1: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单。

    学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准确数相比,比准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与准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师:五十四万怎么样?

    学生1:不行,与准确数相差五千多了。

    学生2:我发现,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

    学生3:对,当千位上的数达到或者超过五千,就可以在万位上增加1,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约等于五十四万。

    (出示:38290)

    教师:按照大家刚才讨论出的办法,38290约等于多少万?

    学生:千位上是8,满了5,所以,万位上增加1,约等于4万。

    2.归纳方法。

    教师: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整理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千位上的数是5或者大于5,就向万位上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

    教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学生看书第22页例2,质疑)

    [点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怎样用近似数表示”这一问题展开了大胆的、富有个性的讨论,自主探索出了“四舍五入”法,知识的建构水到渠成。而教师的点拨——“谁比较合适”对学生的进一步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

    3.练习。

    (1)教科书第22页的试一试。

    教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评讲)

    (2)教科书第23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

    师生活动: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说近似数。

    师生活动:同桌活动,一人写数,一人说近似数。

    4.扩展。

    (出示:省略153904270亿位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教师:先回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交流)

    学生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该看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约等于2亿。

    学生2: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看那一位后面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点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验,迁移类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通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即“看后面一位四舍五入”。]

    三、小结(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24~25页第4~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5

    四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练写与评讲让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及以事表人的方法,激发习作的成功感。通过回忆、描述、赞美爸爸的优秀品质,懂得欣赏爸爸、感受亲情

    二、教学准备 x 作文纸、彩笔、课件

    三、教学过程

    1)高声赞美: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心里话?在家里,你最爱的是谁?

    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最亲切最温柔的亲人,她对我们无私的爱也许还能摸得着、看得见。但是,据科学研究的报道说,在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与品格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我想,今天我们就以“爸爸真——”为题,走进爸爸的世界,为即将到来的父亲节送上一份心灵的礼物。

    老师先作一项心理调查:认为爸爸是一位好父亲的举手;爸爸让你自豪的举手;老师带个头,赞一赞自己的爸爸;(幻灯)谁敢响亮地赞美爸爸。(用爸爸真——说题)

    2)范文引路:赞美爸爸不能空喊口号,要把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地方——也就是人物的特点抓住,(板书)才会赞得理有据,有事有实。究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呢?——先看这篇作文(教师朗诵,学生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哪些地方写出爸爸的特点?(点出特点)(表扬老师)

    学会欣赏:由此可见,一个人物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必须抓住人物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①你爸形象如何?谁来说一说。②你爸是怎样一个人,你能用以下的句式说说爸爸吗?——句型练习(任选一种)

    深情回忆: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说爸爸,你这篇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人物性格特点的表现并不是像外貌那样作几句精要的描写,必须通过真实具体的事才能表现一个人,这叫着——以事表人。(板书)特别是这件事关键时候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尤其重要。让我们深情回忆自己的爸爸,值得自豪的爸爸。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边画边在脑海中说爸爸。麦老师教作文说得好可以加分。真情表述:学生说事,教师评。(投影展示成果)

    情系笔尖:学生练写,教师评奖。

    总结语: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母亲以温柔女性的形象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爱,这份无私的爱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烙在我们的心坎上;但父亲,在社会家庭的角色负担心理压力尤重的父亲,一个有苦自己尝,有泪不轻弹的父亲往往对家庭的对子女的爱表现得更为严肃与深沉,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注意观察和研读自己的父亲,从父亲和其他亲人的身上汲取更多的人生营养,这是老师在这两节课后交给大家一辈子的功课。

    范文:

    我爸爸真棒 四(4)班 林姿彤

    同学们,如果平时让你们夸夸自己的亲人,你们一定会选择你们的妈妈来夸奖吧?可是我今天却要当着你们的面来夸我的老爸!首先,我要描述一下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他个子不算很高,见到人总是总是一副很和善的样子,可是一当审讯其烦人的时候就是凶巴巴的。

    我的爸爸是一名优秀的警察,也是一个双面人,在家里,爸爸会不停的逗我玩,像一个十足的孩子王,可他在警局里很严肃,有时我去他的办公室,看到爸爸的样子总是害怕的冒冷汗。

    爸爸也很绅士,每次出去玩时爸爸都把车门打开说声“请!”,等我和妈妈坐好时猜到前面去开车。

    有时,妈妈有好朋友出去玩,我一个人在家。爸爸知道后总是会急急忙忙地去请假然后赶回来陪我,帮我检查作业,把一切搞好之后又匆匆忙忙地跑到单位上班去。临走之前还不忘叮咛几句。

    我的爸爸他也不抽烟,不沾酒。所以,每次在应酬上都会有人说他不够意思,而爸爸通常都是笑一笑,然后拿起一杯果汁与别人干杯。每次妈妈出去逛街买完衣服,打一通电话给爸爸叫他来接我们,爸爸总会抽出一些时间来接我和妈妈。我问过爸爸为什么这么忙还来,爸爸总是会笑而不答或是说:“你不乖,爸爸才不告诉你!”像是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似的。

    爸爸的厨艺也十分好!会做很多道菜,可他还是经常去请教妈妈一些做菜的方法。妈妈的很多朋友都羡慕妈妈找了一个这么棒的爸爸给我。

    怎么样,我的爸爸是不是很棒?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6

    小学作文教案:读写结合教案“学写童话”(四年级上册)

    课题研究内容:

    1、作文三步法应用于课内习作。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一、技法训练(联想)

    1、出示:物化联想:把事物想象成没有生命的东西

    生命化联想:把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东西

    2、出示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形象联想的句子

    一个夏天的中午,天空晴朗,烈日高挂,连一丝风都没有,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人喘不过气来。

    耀眼的阳光显得格外威严,照在人身上像火烤一样。地上升起热气,仿佛划一根火柴就会点燃似的。

    天空像一口锃亮的白热化的铁锅,倒扣下来笼罩着大地。整个校舍都在午睡中沉寂了。

    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只有那蝉儿和青蛙亮开嗓门儿,开始了它们的歌咏比赛。

    二、依据课文感受童话特点,学习写童话的方法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板书: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道理。

    事物拟人化

    2、回忆讨论

    师:同学们,美妙的童话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习作前,同学们不妨再读读本单元的四篇童话,回忆一下以前读过或听过的童话,想想童话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不难发现,童话是我们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语言生动浅显,有其独特的魅力。古今中外,童话故事数不胜数,同学们可要多读多背多想,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一定有助于我们写出精彩的童话故事。写童话,展现童话的独特魅力。

    《去年的树》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7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一、谈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a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b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c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1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 (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 结果如何? ②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 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a.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b.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c.得出结论: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试验一慢一快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速度与重量有关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教后记: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26《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64-38=250+70=530-300=250+400=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把最后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

    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

    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

    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口算:540-370

    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

    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师肯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

    4.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

    360+180410-240520-150370+58

    (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口算:

    (1)17万+8万=_________万

    由学生自己说思路

    (2)27万+19万=_________万

    因为27+19=46,所以27万+19万=46万

    (3)27万-4万=_________万

    因为27-4=23,所以27万-4万=23万

    (4)35万-28万=_________万

    因为35-28=7,所以35万-28万=7万

    2.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34万+18万=23万-18万=

    250万+750万=50万-27万=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5020042037025

    430

    580

    一6020031045025

    480

    630

    2.口算

    24万+6万76万+19万65万-47万

    15万+35万29万-13万40万-18万

    69万+26万82万-54万230万-70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20+60=350+460=330-80=

    250+490=270+28=760-450=

    520+480=670-500=400-260=

    2.口算下面各题.

    170+320=100-51=630+27=

    850-40=650+180=860-47=

    240+56=520-360=910-180=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9

    《巨人作文》秋季版教案 四年级 第 2 课 我做导游 编写:刘军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丰富生活,积累情感;提示学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了解到的名胜古迹的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写一份导游词。 2、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写出游动的路线,合理穿插名胜古迹资料。 2、做到“言之有物”,语言有亲和力。 教学难点 1、语言有亲和力,做到“言之有物”。 教学流程 一、预情-----文前开源作文内容充实 现在的家长特别注重带着孩子游山玩水,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就都懂得了许多名胜古迹的知识,那也未必,他们更是不愿意和作文联系起来。上课前问学生我们的城市有哪些名胜古迹,你们最愿意去哪?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定一个自己喜欢去的名胜古迹,上网了解它的相关知识,比如:简介、历史沿革、建筑景色特点以及有关的传说等等。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生无论在作文知识上,还是情感上都有了充分的准备。 二、动情---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把作文训练看成生活中的一次现实的语言交际,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充满热情,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 的北京奥运会,的上海世博会,让更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他们涌向这里,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了解北京。。。。。我是旅游公司的刘总,由于本公司的导游人数有限,现在面向社会招收小导游,你们愿意应聘吗?那好,你们说说一天的时间,你将要带领外国朋友去哪玩,为什么?你认为外国朋友对你介绍的这个名胜古迹的哪最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出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 三、体情---联系实际推动情感深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导游都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明确导游都是走走说说,并组织大家行动,语言要有亲和力,否则别人就不爱听了。在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 然后教师让学生以一个导游的身份现场示范介绍,学生的'感情又一次得到了升华,这样,在写作文时就能有真情流露,语言与资料就会自然融合。 四、激情---感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为一名站在外国朋友面前款款而谈的小导游,当看到为国朋友惊奇的眼神,佩服的神情时,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此刻学生在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就不难从中感悟到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人民的勤劳智慧,不难领悟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自己与“民族”息息相关,从而为之骄傲。只有在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融下,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此时下笔,定会写出别具特色的作文。 五、抒情---指导作文 领悟成功喜悦 要求学生写的时候,外国朋友就在眼前才行,那是面对面的交流,语言一定要亲切,自然。还要写出游览的路线,及主要景点,使自己准备的资料自然的穿插其中,讲述中处处渗透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看谁写出的导游词引人入胜,又让外国朋友懂得很多知识,使外国朋友爱上这个名胜古迹,从而爱上中国。 六、放歌---上台朗读尽展“导游”本色习作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学生情感兴奋,心扉开启,上台吐露真情,此刻的课堂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习作是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的作文宗旨。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10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要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心血来潮,起身去拜访远方的亲朋好友。我一边赶路,一边沿途观赏那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河边,只看见一个头发散乱的小孩手里拿着一根制作简便的鱼竿,坐在草丛边正专心致志地钓鱼。他一动也不动,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等待鱼儿上钩。这时,一个路人走过来,看见了正在钓鱼的小孩,赶忙走过去,客气地问到:小娃娃,请问一下,杏花村怎么走啊?我有要事要去那里。那孩子听到了他的话,转过头来瞧了瞧他,指了指那鱼竿,在指了指嘴巴,摇摇手示意道:我现在正在钓鱼,不能说话,不然的话鱼会被我给吓走的。随后他又指了指东北方,意思是:杏花村在东北方。路人见了,便向东北方走去。这时,小孩的鱼竿晃动了起来,小孩猛地一提,一条硕大的鱼儿被钓了起来,我见了不禁为他高兴!

    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阳光和煦地照着,风儿轻轻地吹着,小鱼们在河里欢快地游着。河的那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孩子正专心致志地学钓鱼,他紧紧地盯着河面,一有风吹草动,就抡起鱼竿,但是过了许久,他始终没有钓到鱼,可是他不放弃,依然坐在河边,一副鱼不上钩誓不休的架势,孩子耐心地坐在河边,对着河里游来游去,却始终不肯上钩的鱼儿发呆心想:为什么自己钓不上鱼,怎么样才能使鱼成囊中之物呢?正在此时,一个风尘仆的过路人因找不到路而着急着,他匆忙地向钓鱼的孩子询问。孩子听而不闻,只轻轻摆摆手示意路人小声一点,他害怕鱼儿在自己和别人的谈话受到惊吓、逃走。路人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继续赶路。而孩子也依然呆呆地望着河面,期待着

    河水微微荡漾,孩子一阵欣喜,抡起鱼竿,一条肥硕的大鱼出现在他的面前,孩子终于没有枉费自己努力,迎着夕阳,高兴地回家去了。

    在一片幽密的丛林后面,有一条小河,这条河并不长,走几分钟就能走完整条河。看,在河的源头,有一个小男孩坐在河岸专心地拿着一根自制的鱼竿,这个小男孩还真是心灵手巧啊!可是小男孩却衣冠不整,头发乱糟糟的。

    这个小男孩也许是个新手,钓了半天也没有钓上一条鱼,小男孩似乎有些不耐烦了,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抓抓耳,屁股下的青苔也被他蹭掉一大块,他有些心不在焉。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过路人路过这里,迷了路,找不到出口,忽然看见河边有一个小男孩在钓鱼,便想找他问路,小男孩似乎发现了路人,怕惊动了鱼儿,于是向他摇摇手,示意他不要过来,多么专注的小男孩啊!

    有一天,一个头发很乱的小孩正在学钓鱼,他斜坐在青苔旁边,清清的河水在他面前流动,那青青的草衬托着小孩那幼小的身躯。他坐在河边,手中提着鱼竿,静静的坐在那里,可鱼儿像是在与他玩游戏,就是不上钩,但男孩还是坐在那里,不出一点声音,他静静地等待着。突然,河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他正想问那个男孩路怎么走,但那个男孩对他招招手,示意他不要大声说话,又指了指河里,那个人明白了,会意地对那个男孩笑了笑,他悄悄地离开了,去向别人问路了。小男孩为了不惊动鱼儿,不与那人说话。正在此时,他的鱼竿动了动,鱼儿上钩了,他想着,毫不犹豫地提起鱼竿,可惜鱼儿已经把鱼饵吃掉了。失望之余,他只能重新把鱼食挂在鱼钩上,放下鱼杆,又静静地等待着

    四年级作文教案 篇11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一、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是阅读,围绕教学设计的思想就是阅读理念。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讲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制订了下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分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讲的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竺、桢、皱”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自然段)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本环节设计阅读是关键。通过训练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朗读,并加以谆谆诱导,让学生揣摩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学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这一环节,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提问、指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及分组讨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热情参与、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指导和提升。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阅读教学只是手段,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从小学到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的得到更多的快乐。

    七、板书设计

    [2024课件]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案(篇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2024课件]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案(篇三)》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这已经是三年级的事了,也许我的朋友已经记不得了,但我依然记得一清二楚,因为有了他的那句话,改变了我。

    湄潭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xx年),明天启二年及清咸丰九年,文庙曾两次毁于战乱,又两度重修,光绪四年,城乡民众募银上漆饰金方使其画栋雕梁,流光溢彩,美仑美奂。湄潭文庙及左侧的文昌宫。东方院,堪称湄城高尚文化的象征。

    一年级写景作文题目:春姑娘。关于春天的写景作文怎么写?这篇一年级写景作文100字的春姑娘的写景小练笔给大家帮到你。

    【热门教案】 四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之三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这篇《【热门教案】 四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之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课文:《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试着解一解。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读相应的段落。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

    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出示原文。(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出示原文。适时出示相关注解。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

    教案推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其三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教案推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其三》,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一、 说教材

    (一)《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通过四年的集中识字,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在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一些形近、音近字,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我也在课文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如婵娟,人长久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句,要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就必须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词,所以要求会背。

    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当然也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

    中秋节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 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说教法

    (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苏轼的这首诗,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着他的独特魅力,课后,让大家课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延伸至堂内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说学法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自学,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词人的感情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让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再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但愿人长久》。

    2.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读书要求

    (二)学习生字词(课件)

    做官、品尝、观赏、心绪不宁、眼睁睁、悲欢离合、隐现、圆缺、虽然、宽慰

    形影不离、屈指、但愿、十全十美

    苏辙、埋怨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些字词准确读出来?(指名读)

    2.这些放大的字,你记住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举手答)

    3.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谁能帮帮他?(生生互动,师指点)

    4.再齐读一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2.我展示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让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课件)

    3.过渡:文学家苏轼有一年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课件)

    (师范读) (四)深读课文,读中感悟品读2—3小节1.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

    2.他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思念弟弟)3.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课文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出示课件)

    4.苏轼如此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还有什么原因?(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有七个年头了)

    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在中秋团圆之夜,也不能与弟弟相见,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指名读,齐读)

    品读第4小节

    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1.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展开想象,师点评)

    2.(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3.是啊,对着皎洁的月亮,苏轼想的太多太多,他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所以他才有所埋怨。(突出埋怨,并解释)

    4.过渡:那苏轼是否就这么一直埋怨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6小节,找找答案。

    品读5、6小节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是啊。人有痛苦悲哀,也有幸福快乐,岂能尽如人愿,就像月亮也不可能一直是圆的,这正如他之后所写的一首词:——(课件出示)(指名读)

    ⑴这里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请同学们再来读读感受感受。(指名读)

    ⑵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用波浪线划出来。

    (出示课件)

    ⑶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4.是啊,事实既是如此,与其一味埋怨,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还不如将思念放在心里,真心的祈福,这也就是所谓:——(引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词,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吧。(齐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范读,学生诵读,配乐朗读。

    2.说一说:(出示课件)

    ①.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 、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②.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别人分离 )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这么亮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牙儿( 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 )一样,他祝愿( 美好的感情 )长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 这一轮明月 )!

    (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准备举行一次朗诵会。

    (七)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

    [推荐教案]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其四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推荐教案]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其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七、板书设计:

    教案范本: 六年级作文课件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范本: 六年级作文课件,供大家参考。

    还有一直在低年级教我们数学的王永群老师,他严肃时,绷着那脸;他生气时,大发雷霆;他开心时,整节课都嘻嘻哈哈,一点儿都没有老师的范儿哪个同学成绩不好他就会在放学的时候给他补习,有一次矮矮小小数字成绩一般的范运琳同学考试得了九十九分,老师喜出望外,激动得要死,并在全班面前表扬她

    老师是园丁,老师是母亲,这话一点也不假,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学生既象园丁又像母亲的人,她给我的小学生活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我的老师作文600字。

    其实,学习古筝这门科目是我自己选择的。一年级时,妈妈带我到少年宫学习才艺,她只给了我两个选择:一是学古筝;二是学钢琴。可能是我还小吧,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随便选了一个。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早上一起来,就往学校跑,可途中遇着大雨,我被淋的像落汤鸡似的站在教室的门口。完了,迟到了,一定会被老师批评的我心里想着。这时,在教室上课的杨老师看到了我,走到我身旁,从包里拿出一块干净的手帕帮我擦干头发,温和的对我说:以后要记得带伞啊,快回到座位上去。当时,我的心里暖洋洋的,觉得杨老师就像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一样。

    【教案推荐: 四年级作文课件之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