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参考]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其六
  • [教案参考]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其六

    发表时间:2022-07-21

    高一物理。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其六”。

    一、问题提出:

    物理老师们都感到新课容易上,而复习课难上。自从任教高一物理以来,复习课难上便时时困扰着我,每每上完复习课,总会呆呆地坐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堂自我感觉很满意的复习课,却激不起学生的共鸣,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灵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归纳的总结。

    因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等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

    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拉成线,织成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教学无定法,能引起学生共鸣便是好方法。教学内容变化很少,而教学的对象却一届比一届挑剔,要博得学生的欢迎,便要不断反思,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长青树。这次反思,让我获益匪浅。

    jk251.cOm扩展阅读

    热搜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模板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搜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推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重难点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_显示微小形变。

    (一)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由静止→运动

    弹簧: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发生弯曲

    砝码: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发生弯曲

    物体:被推开

    (二)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概念:

    (三)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必要条件);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条件)

    _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触的物体上.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图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与斜面及挡板间都有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斜面接触处,小球与挡板接触处都会产生弹力.而图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竖直挡板间,虽然小球与竖直挡板相接触,但在接触处没有相互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竖直挡板间不会产生弹力.

    (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五)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1)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

    明确产生形变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2)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六)形变的种类

    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七)例题分析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练习1

    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2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3)

    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A,B两处的支持物都为平面,所以其弹力垂直平面分别向上和向右.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4);

    分析:棒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承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沿球半径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跟它接触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垂直棒斜向上.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墙壁,拉引绳子,所以墙产生的弹力垂直墙面指向球;绳子产生的弹力沿着绳子向上.

    (八)课内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受的重力.能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为什么?

    (2)停放在操场上的篮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各是什么?各个力的方向如何?

    (3)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图1-10中的四种样子,其中哪个图画得对?

    (4)如图1-11所示,用两根绳子把一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这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指出施力物体,并把力的方向表示出来.

    (5)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

    (九)课堂总结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训练与应用”第1、2、3、4题。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一篇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一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 P2—4,练习1、2、3、4。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教案分享] 夸父追日教学反思其六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分享] 夸父追日教学反思其六》。

    《夸父追日》的教学正在进行时,我对学生说:学完了课文,你想对夸父说些什么?

    孩子们异常兴奋,高举小手,说的清晰、流畅,童声、童趣、童稚充斥着整个课堂。有的是在感谢夸父,没有他,就没有太阳了,更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有的是赞扬夸父的不畏艰难的精神------这时,有一个学生的小手高高举起,我示意他说,结果他的话让人瞠目结舌:夸父真是太笨了,明明知道太阳跑得快,追也追不上,何必自讨苦吃。听了他的话,学生们马上有了反应,有的说他说得有道理,有的不甚认同。我没有马上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仔细思考,你所读过的神话传说都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发现,神话传说中似乎都有很多的地方让人弄不懂:盘古开天地的斧子在哪里来的?女娲造人,甩出的的泥土就可以成为人了?我再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似乎不符合常理的故事为什么可以这样流传很久。学生经过讨论发现,这样的故事往往要告诉人们一种精神,是古人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才形成的这样的神话,夸父追日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一种精神,我告诉学生,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坚忍不拔、舍生取义的精神。那名学生对我的看法也表示了认同。

    我们都知道,《夸父追日》,有它自己的价值取向,我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尊重了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阅读课文时,孩子们的阅读体验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见解偏激,这在学习过程中是正常的,真实的。关键是我们不能抛弃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无视学生认识的偏差,应该及时调整学生的体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以自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什么都可以熟视无睹,对什么都听之任之。如果是没有基本准则的多元理解不也等于无元吗?

    [教案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之三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之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总的教学思路:

    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难点的突破:

    1、本节课重难点是学会应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将学生分成12个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小组通过探究就课本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比较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实验结束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并进行了交流: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的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它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g/cm3 与kg/m3单位的换算过程没有作强调,否则难点集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本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区别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偏长,没有反馈练习,不能知道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本节学习,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还不熟练,需要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巩固拓展。

    3、在本节习题课中,还需要补充体积单位换算知识,让学生熟练m3、dm3、 cm3的换算关系,还要明确l、ml的换算关系。

    【热门课件】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其六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课件】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其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课件参考】 一年级上册减法教案其六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本站收集了《【课件参考】 一年级上册减法教案其六》,供您参考。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5--36页中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

    挂图、小红花、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谈话激趣:孩子们,在前面的数学旅途中老师带着大家去数学王国学习了好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闯关,有没有信心挑战?

    2、闯关练习

    (1)第一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6+1 4+2 7-1

    6-4 3+2 2+2

    4+3 6-3

    (2)第二关:填一填。(8、9的组成练习)

    3、揭示并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8、9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棒图,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小手举起来,一起数一数。(8根)

    (2)师提问:如果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1,7)、(2,6)、(3,5)、(4,4)。

    (3)师:选择你喜欢的分法来说一说怎样列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

    1+7=8 2+6=8 3+5=8

    4+4=8 7+1=8 6+2=8

    5+3=8 8-4=4 8-1=7

    8-6=2 8-3=5 8-7=1

    8-2=6 8-5=3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小结一图4式的方法:一种分法可以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列减法算的时候用加起来的得数减去相加的其中一个数,就得到另一个数。

    2、教学例2

    (1)小黑板出示例2图。师提问:你能通过摆一摆帮老师把这个表补充完整吗?

    (2)生摆学具,师引导填表。

    (3)同桌讨论:仔细观察表,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上排的数越来越大,下排的数越来越小,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9。)

    师:对照这个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写出有关9的加、减法算式吗?写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4)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

    1+8=9 2+7=9 3+6=9

    4+5=9 8+1=9 7+2=9

    6+3=9 5+4=9 9-1=8

    9-2=7 9-3=6 9-5=4

    9-8=1 9-7=2 9-6=3

    9-4=5

    三、巩固练习

    1、我当邮递员。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4+4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抢答:(答对的小朋友奖励一朵小红花)

    3+6 93 9-2

    2+7 8+0 88 8-3

    3+5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知道了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计算8、9的加减法。你会算了吗?

    [课件系列] 小班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其六


    一名优秀的幼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幼儿园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课件系列] 小班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其六》,希望您喜欢。

    1、愿意在集体中安静地听故事。

    2、能听懂故事内容,体验小动物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配套的教学挂图(嘟嘟和妈妈的图片是活动的)。

    活动过程:

    1、介绍嘟嘟,引出故事。

    2、讲述故事。

    提问:妈妈带嘟嘟去幼儿园,一开始嘟嘟高兴吗?

    3、看挂图,第二遍讲述故事。

    提问:嘟嘟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干什么?嘟嘟看到小朋友的幼儿园后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4、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讨论:嘟嘟后来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了。

    5、小结:小鸟、小兔、梅花鹿都有自己的幼儿园,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幼儿园,我们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建议:

    将故事挂图放到语言区,供幼儿看看讲讲。

    活动评价:

    1、对听故事感兴趣。

    2、能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会说:“这里是XX的幼儿园。”

    附故事嘟嘟爱上幼儿园

    嘟嘟3岁了,妈妈带她去幼儿园,她不想去,一路上都不高兴。妈妈和嘟嘟路过一棵大树,树枝上,许多小鸟唱着歌。妈妈对嘟嘟说:“这里是小鸟幼儿园。”

    妈妈和嘟嘟路过一片绿草地,草地上一群兔子在做游戏。妈妈对嘟嘟说:“这里是小兔幼儿园。”

    妈妈和嘟嘟路过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漂亮的梅花鹿在散步。妈妈对嘟嘟说:“这里是梅花鹿幼儿园。”

    咦?这里是什么地方?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原来这里就是小朋友的幼儿园。嘟嘟放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跑了进去。嘟嘟说:“这里真好。”

    活动反思:

    《嘟嘟爱上幼儿园》这个故事,比较简短,文字很简洁,中间有部分是重复的,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嘟嘟的小朋友一开始不愿意上幼儿园,一路上见到很多小动物的幼儿园,最后看见小朋友的幼儿园了,嘟嘟觉得幼儿园很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这个故事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跟每个孩子心理想的是一样的。故事平实的语言中透露着温馨,在讲述的时候,老师平和温柔的语言,很容易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嘟嘟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到后来说幼儿园真好的转变。

    【[教案参考]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其六】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