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系列]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篇七)
  • [教案系列]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篇七)

    发表时间:2022-06-27

    高中化学教案。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教案系列]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篇七)》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一幅漫画——醋能解酒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介绍乙酸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然后结构决定性质,乙酸的官能团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特性。其实,学生对乙酸的性质在初中时就有了酸性的认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乙酸的酸性,我在教学时提供了如下试剂供学生选择:Na2CO3粉末、乙酸、乙酸钠粉末、酚酞、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蒸馏水。设计了三个问题层层深入:

    ①设计实验证明乙酸有酸性。

    ②进而证明其有弱酸性。

    ③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对酯化反应有个初步的认识。边实验边讲解注意要点,尤其对导气管的位置,产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吸收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让学生引起注意并思考。在给出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时,抛出问题:既然这个反应要脱掉一分子水,那么脱水的方式有几种?学生很明显能判断出有两种在判断酸脱羟基还是醇脱羟基的问题上,我介绍了教材上的“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配合flash课件进行讲解,使学生很清晰地认识酯化反应的本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最后就酯化反应的实验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浓硫酸的作用、导气管为什么不插入到液面下以及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我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

    (1)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提出两种可能的脱水方式,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运用多媒体配合讲解。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3)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高中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3篇)范文


    高中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1

    进入高三备战高考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浓烈,学生不仅仅需要自身进行调整和提升同时和老师的教学也是极其分不开的。下面是高三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以及指导思想等信息。供广大的化学教师参考使用。希望每位老师的教学也能有一定的提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我们高三化学组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全面打赢高三这一仗。

    二、教学要求

    1、以刚进入高三学生热情高涨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高考改革发展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的指导和训练,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抓中间促两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加强理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

    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

    ②做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

    ③对做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除年级统考外,本科目还要逐章过关。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节:分类统计解法样本,分项统计错误地点,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段统计考试成绩;查学生审题偏差,查学科知识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方法障碍,查造成错误根源;分析试卷考查目标,考试范围、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分析解题方法、应试技巧;讲试卷重点、难点、热点、试题闪光点。

    7、要求学生做好章节归纳总结,提倡每日15分钟回顾思考消化当天的化学知识。

    8、重视作业。要求学生规范,按时完成;要求教师详细批改,改后学生认真更正。

    9、集思广益,搞好协作,精选习题,精讲精练,不折不扣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领导宽心。

    三、工作措施

    1、由于暑假后开学比较晚,对高三复习的影响比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是两节课时复习一节内容,这必然严重影响复习的质量,为此,我们主要从老师自身出发,强化个人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重视集体备课,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主要采取“预习——精讲——精练——点评”的模式,力求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搞好第一轮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第二轮复习突出抓好几个专题,重点抓好第三轮复习和综合训练,力争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

    2、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认真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活页课时作业和单元测试要求全批全改;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习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化学有特殊爱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指导。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具体的辅导,并布置较高要求的作业,以促进特长生的发展。

    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3、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复习后期开放实验室,尽可能的提供实验仪器,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进行备课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学案都在讨论中确定,先形成共案,然后再根据各班和各任课老师的情况形成个案;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与调整、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高考的最新信息,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多使用启发式教学等好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组织老师相互听课,增加交流机会,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的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5、继续开展和加强学案教学

    学案运用要系列化。自学探究学案——技能训练学案——综合检测学案——复习巩固学案,构成学案系列。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学案要力求实效,切忌“假大空”、走过场。

    高中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必修一的内容,特制订一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1、备课要求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

    ⑴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⑵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⑶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⑷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⑸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适量性,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⑵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

    ⑶针对性,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⑷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4、测验评价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周清、月考。

    高中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3

    新学期,制定新的化学教学计划,以下是我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138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范文系列之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合集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小编为你推荐《范文系列之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合集》,希望您喜欢。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比较和运用

    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说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容及作用。

    2. 计算 ,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 ”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二、新课讲解

    温故知新

    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 看成一个数,则 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

    三、典例剖析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是自己动脑筋发现的,都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哪种算法最简洁。

    例2计算:

    (1) ; (2) .

    例3 计算:

    (1) ; (2)

    训练学生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进一步渗透整体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四、课堂练习

    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

    (3) ; (4)

    2.计算:

    (1) ;(2) .

    3. 计算:

    (1) ; (2)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点评。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体会公式的作用,交流计算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P50第2(3)、(4),3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在已有的对幂的知识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与同伴合作,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

    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训练他们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以课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识为引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实际在列式计算时遇到了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给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结合学生现有的有关幂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推导尝试,力争独立得出结论。

    三、讲授新课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n=a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应用提高

    活动内容:

    1.完成课本“想一想”:a?a?a等于什么?

    2.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

    3.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4.处理随堂练习(可采用小组评分竞争的方式,如时间紧,放于课下完成)。mnp

    五、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计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a·(-a)3(12)(-a)2·(-a)3·(-a)

    六、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七、布置作业

    1.请你根据本节课学习,把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方面写成体会,用于小组交流。

    2.完成课本习题1.4中所有习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题) (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1=∠4,所以DE∥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范文系列之高中快速跑教案精选(5篇)


    无论何时,撰写教案都是我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高中教案该怎么写?《范文系列之高中快速跑教案精选(5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高中快速跑教案(篇一)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

    学习内容:50米快速跑

    学习步骤:

    一、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的放方法和规则.

    2.请同学安排场地和控制赛跑的距离.

    3.邀请一组同学一起完成一次游戏.

    4.教师组织进行游戏.

    5.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错误好继续进行游戏.

    同学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的讲解.

    2.安排好场地让自身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愉快的完成游戏.

    3.进行游戏时尽自身最大的能力与同伴完成游戏.

    4.在游戏中要和时的纠正存在的错误.

    组 织: 以四列横队完成游戏.

    二、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用前脚掌着地,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 点:在跑的速度达到最快的时候仍能坚持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同学做一些准备活动。原地的摆臂和行进见、间的高抬腿练习。并组织两人一组进行原地的高抬腿跑。看谁做的动作好。

    2.组织30米的放松跑让同学体会正确的动作。

    3.进行的快速跑,在跑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动作。

    同学活动:1.认真的作好准备活动让自身进入最佳的奔跑状态。

    2.在放松跑的过程中体会正确动作所带来的奔跑快感。

    3.尽力的完成50米快速练习。

    组 织:四路纵队。

    三、 放松练习

    教师活动:组织同学自身想一种以上的放松自身的方法。并组织练习

    同学活动:依照自身想的放松方法进行练习。

    高中快速跑教案【篇二】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动中思、动中健、动中乐”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教学中以围绕鞋盒为主线,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力求一物多用。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器材本身的安全、环保因素,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融《两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力争在“快速跑”教学过程中展现一堂平实而富有生活化的体育课。

    二、教材、学情分析

    主教材快速跑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向日常生活迁移的重要准备,是“跑”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小学生体育学习》中首推的活动形式,所以学练该内容非常重要。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灵活、协调性也不好。而四年级学生毕竟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储备,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跑的组织和活动形式。所以,本课将从安全教育入手,突出游戏与比赛性,积极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快速奔跑的技能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在快速跑中认识和掌握快速跑的基本动作要领,体会快速跑教学中带来的激情与乐趣。

    2、学生能在练习中体现出灵巧与全身协调,发展速度、耐力、下肢力量等体能; 3、能在同伴的鼓励下在小组团结协作中克服困难、拼搏争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2、教学难点:探究新的快速跑练习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热身部分:

    1、学习报数,并介绍“12”报数、“123”报数、“1234”报数??,随机报数举手; 2、游戏:报数跑 3、热身操:6-8节

    (二)学练部分:

    4、关于鞋盒练习:教师介绍过鞋盒的技巧与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参与展示与互动,教师示范并介绍尝试练习的要求,组织练习。

    5、游戏(送快递):是课的高潮部分,运用游戏、比赛教学法,学生双手拿着鞋盒快速跑到指定地点将鞋盒整齐叠起,后往返接力,鞋盒倒掉要扶正才能返回继续比赛。(接力方式以错位、击掌为主)

    6、游戏(收快递):将刚送来的快递收回来,要求学生快速跑到指定地点,从上至下将叠好的鞋盒有序的拿回,往返接力,鞋盒倒掉要扶正才能返回继续比赛。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放松部分:

    8、放松:放松操一边放松,一边总结,达到缓慢收心、总结评议的效果。

    六、教学主要特色

    1、注重生活化理念,将鞋盒引入课堂,在鞋盒的不同用途中体现生活中处处存在运动。

    2、灵活运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快速跑变得生动而有趣味。在快速跑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抓住主教材本身教学中的教育时机,自动渗透安全教育与环保教育。

    高中快速跑教案(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并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分析

    本课以快速跑为主教材,游戏为辅教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体育学习中能积极进行学习,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以快速跑为主教材,游戏为辅教材展开的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还可以使学生享受练习时喜悦与体验跑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已学过快速跑,但并不知道步频和步幅与快速跑跑速之间的关系。快速跑也是学生认为最枯燥的一项内容。学生的身心活泼好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游戏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安排一个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基本部分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教师用简练的语言交代课的内容和要求。

    热身活动:通过密集型的慢跑,达到热身的目的;通过徒手操和游戏,调动学生的运动情趣。

    实践和提高:在通过学习快速跑的方法中,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身心调整:通过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调整。

    高中快速跑教案【篇四】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和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师生同乐,共同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本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三年级水平二的学生活泼好玩,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教师要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联系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身心愉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区分站立式和蹲距式起跑的姿势,并了解途中跑中摆臂、腿的后蹬对提高跑速度的作用。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姿势和途中跑中摆臂(前后摆臂)、腿的后登前抬的正确姿势,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站立式和80%以上的学生能在练习中做出正确的摆臂动作,激发学生对跑的兴趣,发展动作速度、灵敏和下肢力量素质。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四、教材分析

    跑是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的自然活动能力,跑的游戏使儿童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乐趣。跑得快,是每个小学生展现自我的愿望,又能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站立式起跑姿势、途中跑中摆臂

    难点:途中跑中摆臂、腿的后蹬前抬

    六、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进程,以跑为主线,设计了找伙伴——学本领——快乐追逐跑——有趣的接力赛四个环节,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使学生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完成教学内容。寓教于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七、教学特色

    1、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从易到难,从泛化到分化到巩固过程

    3、轻松愉快、安全、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快速跑教案(篇五)

    【设计思想】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和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之中。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组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确定的,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正确的自然快速奔跑的动作方法,培养自然跑的正确姿势,发展体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并让学生体验健康的含义。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课中的身体练习和技能掌握比例控制适当,让学生有更多身体练习机会,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教学目标】

    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学练中,并在活动中掌握快速跑的方法。

    【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教材设计为轻松、自然的快速跑。为避免教材枯燥给学生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较好地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本节课通过设置多样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身体练习中。使学生在奔跑中保持上体较正直,曲肘自然摆动,轻松、自然、快速奔跑的基本姿势。本节课辅助教材设计了模仿狗熊走的游戏,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模仿、观察、想象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敢于表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自然地迈开步子向前快跑。

    【教学难点】

    克服因力求跑快而动作僵硬变形。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突出重点

    1.用“模仿交通工具”(开飞机、开火车、开汽车)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前脚掌先落地;用模仿爬山、踏脚踏船、骑自行车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大腿高抬,为完成主教材打下基础。本部分活动取名为“去春游的路上”,作为课的准备部分,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创设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 设置题为“春游”为主教材的传授部分,由“让我的彩带飘起来”“我和春风赛跑”“我给自己加加油”“我让春风亲亲脸”等教学情境组成。在“让我的彩带飘起来”环节中,让学生正确体会轻松、自然跑的动作;在“我和春天赛跑”环节中,体会在轻松、自然跑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在“我给自己加加油”环节中,让学生练习正确的摆臂姿势;在“我让春风亲亲脸”环节中,巩固跑的动作方法。

    突破难点

    1.用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轻松、优美的教学情境。

    3.“我让春风亲亲脸”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体验完整的快速跑动作方法。

    4.练习中教师全面观察、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教学中强调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

    【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体育情景教学法,设计编制整节课情景,撰写教案。

    【教学过程】

    整节课情境教学贯穿于始终,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该阶段中,教师创设“春游”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

    第二阶段:进入教学情境,分层次突破重、难点。在该阶段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无意识的自然跑到有意识的正确跑。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第三阶段:情趣延续,娱乐身心。在该阶段中,教师运用自制的配乐散文朗诵,让学生从中领悟春的美丽,陶冶情操,同时根据散文意思做动作,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设置与所要达到的教学指标:设计去春游──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春游前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去春游的路上──让学生体会脚前掌落地和大腿高抬的动作要领;和春天做游戏──学习跑的动作方法;逛动物园──培养学生模仿能力和敢于自我表现意识;给动物送信──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春游结束──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进行美的教育。

    [范文参考]化学平衡教案(篇七)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这篇《[范文参考]化学平衡教案(篇七)》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 化学平衡

    [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师]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三维动画演示] 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ν(溶解)>ν(结晶)。

    平衡时:ν(溶解)=ν(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 (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高中教案七


    地位分析

    从明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本节教材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明朝是怎样建立的;另一方面,明朝建立后又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而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重点分析

    明朝的勃兴是本课的重点。一、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根据地,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壮大,1368年建立明朝。二,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1368年8月,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逃到塞外,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三,朱元璋用近20年的时间,消灭了元的残余及其他割据势力,到1387年,基本上统一全国。

    明太祖加强君权。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把原先掌握中央大部分权力、对君权起限制作用的丞相废除,取消了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力更大了。

    难点分析

    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消极作用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总结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让学生讨论其消极作用,进一步明确明朝经过改革国家机构,全国的军政司法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恰恰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没落,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八股取士等,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重点突破方案

    1.明朝的建立。解决办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办法:以讲述为主,穿插提问,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法建议

    1.建议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等多种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2.建议采取问题法、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法和阅读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法指导

    本课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较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根据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一认知特点,要求学生:

    1.课前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预习新课,找出本课的知识点,列出学习提纲,不懂的做出标记;

    2.课外要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3.指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方法;

    4.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2最新: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七)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2022最新: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七)》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3分钟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 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第二节二氧化硫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质?

    2、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

    3、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哪些危害?

    新课进行:

    第二节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

    二氧化硫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2OH2SO3

    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二氧化硫氧化性与还原性

    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2SO2+O22SO3:还原性;(可逆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Cl2+2H2O=H2SO4+2HCl

    思考: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

    SO2+2H2S=3S+2H2O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

    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mp、bp都比较低;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SO3+H2O=H2SO4,(强调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理:S→SO2→SO3→H2SO4)

    ③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实验6-2】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又呈现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强调:二氧化硫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二氧化硫也具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举例: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化钠漂白有何异同?

    新课的延伸:

    ①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再总结一类反应的规律,共五个方面。

    ②离子共存判断:Cl-+ClO3-和Cl-+ClO3-+H+;S2-+SO32-和S2-+SO32-+H+。

    教学小结:

    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③复习归中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P133一、二,课堂讨论

    课后小结: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推荐】


    第四章烃

    §4—1有机物(1节时)

    【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物概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

    2.从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3.介绍简单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有机物的定义和有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例引导,自学阅读,讨论分析,对比归纳,认识实质。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举出已经认识的有机物;讲“有机物”一词的来源及有机

    物的发展史。

    〖CAI软件〗:[思考讨论]:

    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机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

    5、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评价、分析、讲解,解决以上问题。

    1、学生回答

    2、举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结构对比;用氰制醋;2000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导电塑料;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并无截然区别。

    3、从碳原子结构分析其化学键;从碳原子间可形成碳链,即使相同碳原子数时,又可有支链,可成环。说明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点、导电性等物理特性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晶体有关;热稳定性、可燃性、反应慢且复杂与其碳原子结构,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合,分子复杂有关。

    5、CAI展示化学将作为中心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及我国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点研究的项目等。

    〖小结〗:学生填表比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不同点和导致原因。

    〖练习〗:1、课本64页第3题的(2)

    2、有A、B两种有机物,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师生活动〗:学生解答后,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求有机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业布置】:课本65页第4题和73页第3、4题

    【教后记】:

    1、本节课用自制的CAI课件上,学生兴趣高,直观。

    2、注意挖掘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注意了结合练习介绍解题方法和思路。

    【[教案系列]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篇七)】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