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做有责任感的人
  • 做有责任感的人

    发表时间:2022-04-23

    【www.jk251.com - 培养责任感主题班会课】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初中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做有责任感的人,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活动目的】

    "做有责任感的人"是我们学校的校训,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开展"对自己负责"的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改正,增强责任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做有责任感的人"的内涵。让"做有责任感的人"这信念永植心中。

    【活动准备】

    1、小品:晨读之前

    2、一份行为调查问卷

    3、故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活动过程】

    主持人:"做有责任感的人"是我们的校训,这是学校对我们的要求,更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它包含着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在这么多的内容中,对自己负责是基础,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能负责,又怎么能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呢?在此,我想问问大家,你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吗?你的作业认真做了吗?你是否在电子游戏机室里流连忘返呢?你是否守时?你是否守信?当你做错了事,你是否勇敢地承认并改正?下面请大家看小品《晨读之前》,并认真分析,之后填好手上的调查问卷。

    小品表演:晨读前的教室,有的同学在补昨晚未做完的作业;有的同学干脆抄作业;有的同学在埋头看武侠小说;有的同学看一些卡通小人书;有的同学在认真读书;有些人围在一起谈论明星谈天说地;有些同学在大谈打游戏机的心得;有些同学在一起讨论难题;值日生认真地洒水,整理班级等等。一?quot;老师来了",于是人人都坐得端瑞正正的,面前摆出了英语书,书声随之响起。

    主持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完小品,我想同学们都能从中看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同学做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填好问卷。

    (收回答卷,作一个简单的统计)

    主持人:刚才我们对问卷中的"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够"这题作了统计,绝大数同学都有这样的看法:没有毅力,学习不够认真,有一部分同学还因为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而抄袭作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贪玩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小品及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对自己的不负责的表现在我们同学中存在很多,比如:如刚才小品中的抄作业,抄别人的作业无形中养成了不思考的坏习惯,这样学习成绩就不会提高,该学的知识没有学到,就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这如何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再说,抄别人的作业当作是自己的作业让老师改,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同学: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责任感就是要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我们分内的事是什么?那就是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学会各种能力,让自己茁壮成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能为国家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试想连学习任务都不能完成,如何能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

    同学:我想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对知识的需求是很高的,如若我们不能好好学习,必会被社会抛弃。所以奉劝那些痴迷于游戏机的同学,那些痴迷武侠小说的同学,还有那些热心于追星的同学赶紧迷途知返,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同学:听了同学的发言,我感到很惭愧,平时的我不爱学习,总认为学习是那么的枯燥无味,作业也经常应付了事。看来我得改变我的看法和态度,再也不能浪费时间了,希望同学们能帮助我。

    同学:我也想说说,我总是很贪玩,因贪玩学习成绩总是不太理想。今后我要改掉这个毛病,大家一起监督我好吗?

    同学:说起来我真的很不好意思,自从迷上游戏机,我就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不用说了。今后我一定不去了。也奉劝那些爱打游戏机的同学,要以我为戒,千万不要和游戏机交朋友。

    主持人:大家都敢于亮出自己的不足,我想还有许多同学也都有话说,未能发言的同学就回去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吧!我相信大家都会努力向上的。刚才大家所谈的基本上都针对学习这方面的事,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不能好好的学习,我想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是其原因之一,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讲故事:(故事梗概: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国家贫弱不振的局面,痛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民族蒙受到奇耻大辱,他胸怀祖国,热望祖国独立富强,从而产生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主持人: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很富于启示性,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我们做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正处在求知的阶段,我们应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这样才是对自己的负责。我们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新世纪的人才。下面哪位同学能来谈谈自己的感触?

    同学:我来说两句,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国家领导人说的,要想成为人才,就应当从现在的求知开始,我想人才就该要胸怀祖国。

    同学:是的,"只有国家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对这句话我很有感触。只有胸怀祖国,才能产生伟大的动力。

    同学:这该就是人才的第一个标准:德。我想大家都知道人才就该德识才学体兼备。那就应从现在做起锻造自己,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主持人:说得多好啊!大家自由交谈吧。

    (同学们自由交谈)

    主持人:同学们!青少年时期是扎实打基础的时期,也是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quot;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要明白,自己起码的责任是学好本领,以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同学们,为了明天,让我们积极进取,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吧!

    (班会结束)

    (执行班主任:初一(8)班林瑞琴)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的教学方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具备面对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挫折和意志品质的知识、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意志品质的方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挫折是难免的,当他们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和运用对待挫折的方法,就会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成为生活的强者。本单元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对意志品质的特点、培养方法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的意志更坚强。

    本单元是上两个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上两个单元的学习后,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但是,当他们努力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也是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所以,本单元是解决前两个单元,甚至上册书中的行为实践的问题。同时,也为下面各单元中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做准备。本单元的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意图、内容和要求。

    二、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磨炼意志,选择坚强”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组成。第五课设计了两框,即“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面前也从容”。第六课设计了两框,即“让我们选择坚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

    1.设计意图

    “磨炼意志选择坚强”主题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战胜挫折和困难的方法的一个实践活动。设计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动全体学生将成长中的问题与课本中所讲的知识结合起来,从战胜挫折的典型人物和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建立一个“互相援助,选择坚强”的信息资源库。这对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操作建议

    (1)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按“典型事例”、“方法和途径”、“自己的经历”等方面去搜集资料。

    (2)各组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3)各组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成果,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4)把各组的成果综合起来,装订成册,建成“互相援助,选择坚强”的信息资源库。

    3.注意事项

    一是主题探究“磨炼意志,选择坚强”只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引子和铺垫,不宜将挫折和意志的内涵讲得过多,点到为止。重点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是初一学生在写作上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可以请语文老师帮助指导一下。

    三是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不局限于已有的方法,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体验去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

    四是学生的阅历浅、知识不足,在探索中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要以信任、同情、理解的方式去激励和帮助他们。例如,建立信息资源库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智慧。在这时候,教师应当用信任的话语和肯定的目光去激励和引导他们。

    五是这次活动是对学生人生道路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引导,因此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活动的成果,鼓励他们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中国的人口


    本学期总第5课时本单元第5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学生的危机感。重点

    难点

    1、中国人口及其在世界的地位。2、分析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教具《中国政区空白图》幻灯片教法充分利用幻灯片、教材插图。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我们在第一册《世界的居民》一章中曾讲过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讲授新课:(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数12.95亿占世界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人口分布不平均1、我国平均人口134人/平方千米世界的3倍2、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3、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线)

    中国

    请学生看教材图2、1,根据材料,算算中国人口分别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多少倍?(4、641、8、8、93)

    (为什么东南人口多,而西北人口少)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三)华人与华侨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华侨已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外籍华人课堂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分布着大量的华侨及华人,这些华侨及华人,虽然身居海外,但他们一向热爱祖国,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建设,并为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巨大的贡献。请学生在图2、2中找出我国有哪几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超过5000万?(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安徽、湖南、湖北)课后思考:1、我国人口总数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2、阅读图2、3扼要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第1节中国的人口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1、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2、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三、华人及华侨教后记:本节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学生掌握的较好。通过一些形象的图,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的教法建议

    关于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

    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讲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讲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学生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倍,加深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橄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回答并评判。最后展示“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教师总结。特别强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讨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国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国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讲述)人口密度能准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讨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讨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知识要求

    智能训练

    思想教育

    重点: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发展的形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学习和了解后面的人口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详细讲解

    难点: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

    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

    时间

    分配

    导入

    3分钟

    板书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阅读

    2分钟

    板书

    引入

    1分钟

    讲述

    10分钟

    板书

    1、速度:缓慢加快

    练习

    5分钟

    讲述

    3分钟

    引入

    练习

    3分钟

    板书

    读图

    5分钟

    板书

    发达国家慢

    阅读

    5分钟

    引入

    讲述

    10分钟

    板书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引入

    读图

    3分钟

    板书

    (人/km2)

    练习

    8分钟

    小结

    2分钟

    板书

    人口密度大:稠密

    引入

    读图

    15分钟

    小结

    3分钟

    板书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练习

    7分钟

    总结

    5分钟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和表解式相结合,用powerpoint展示,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速度:缓慢加快发达国家慢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四、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密度大:稠密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做有责任感的人】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