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编分享: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4篇)
  • 小编分享: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4篇)

    发表时间:2022-04-01

    【www.jk251.com -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学方案】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本站收集了《小编分享: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4篇)》,供您参考。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体,并能圈出来。

    2、学习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数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箭头方向牌2黄色球4个,红色球1个3数字卡1-5大小个一个4三角形4个,圆形1个5红苹果4个,绿苹果1个6情景动物图片5个学具:1(三角形图片4个,圆形图片1个)幼儿每人一套2水彩笔,每人一支3幼儿用书每人一本活动过程:

    一、出示球,学习找不同的物体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球,看,喜欢吗?(请几个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2请幼儿观察球有什么颜色?

    二、出示苹果图片,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不同物体1师:小朋友真棒,我还想考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它们都是一样的吗?

    2、谁知道不同颜色的苹果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3、师:我刚才发现有些小朋友数得时候有的从左边数过来,有的从右边数过来,这样就不大规范了,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出示箭头方向牌,告诉幼儿数物体时从箭头指示的方向数过来)这样既方便又正确。

    4、师根据幼儿说的数序,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送上数字卡,并请幼儿不同的苹果排第几的数字圈起来。

    5、表扬幼儿的聪明。

    三、出示三角形图片,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的方法,确认物体的排列数序

    1、图上有什么图形?都是一样吗?

    2、不同的是什么?从箭头方向数过来,它排在第几?

    3、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4、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尝试练习。

    5、检查评析,表扬幼儿。

    四、游戏:排排队

    1、叫五个小朋友出来,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请幼儿观察,有几个小朋友(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

    3、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排队的幼儿送数字卡。

    4、请幼儿观察并说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几?

    5、请全体的幼儿读一次谁排第几(按箭头方向读)

    6、小结并表扬幼儿。

    五、结束部分

    1、出示情景动物图片,指导幼儿观察,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看看它们分别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2、指导幼儿完成书本练习P28六、延伸部分将学具投入区内,幼儿日常中继续学习操作序数排序。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五节车厢的火车图片,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图片各一张。

    2、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的动物卡每个幼儿一套。

    3、幼儿人手一套1-5的数字卡。一个小圆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去旅游”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贴绒火车和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数一数)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要乘火车去旅行,什么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坐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老师说动物,幼儿举数卡)

    (三)、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玩游戏:

    (1)、给小动物排队。教师要求幼儿将桌上的小动物排成一排,然后分别说说排在第一到第五的小动物分别是谁。每个幼儿排的顺序可以不一样。

    (2)、给小动物传球。教师让小朋友将求传给第几个小动物,幼儿就将桌上的小圆片传给第几个小动物。

    (3)、要求幼儿将1-5的数字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摆在桌子上,然后教师说将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幼儿就迅速将该小动物找出放在第几个数字下面 个小动物。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篇三】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会用序数词表示数量为5以内的物体的排列次序。

    2。学会从一个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5数字卡片、火车图、动物图卡、《送动物回家》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森里中的小动物搬新家了,它们要坐火车去新家。

    二、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1。引导幼儿选择队伍的起始方向,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引导语:动物们没有排好队伍,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提问:谁排在第x?你是怎么数的?

    师:哦,他是按从左往右的方向数,x动物站在在第x个,从左往右的方向,我们可以用这个箭头符号表示。那按从左往右的箭头方向数,熊猫站在在第几个?

    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用来说顺序的第一、第二…这个第几就是序数,你们会说吗?

    师引导幼儿选择一个方向为队伍起始的方向,然后依次说出每只动物排在第几位。

    2。改变动物的排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师以其中一只动物的口吻说:“我个子小,让我站第一。”依上述方法改变动物的排

    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练习和巩固。

    3。引导幼儿从反方向重新确定动物的位置。

    (1)将队伍的起始方向反过来,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2)讨论:谁排在第x?同一只动物从不同的方向数为什么所处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我们要想知道动物排在第几,要看看是从哪边开始数,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动物的排列位置也会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谁不见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只或两只动物,请幼儿找找看排在第几的动物不见了。

    2。送动物上火车。

    从正反两个方向,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为它们找到相应的车厢。

    师:请第一组从前向后数的第5个小朋友将小鸡送上火车,如此依次送完小动物。

    评价幼儿操作情况,请幼儿讲讲:你是从哪个方向将动物送上哪节车厢的?

    四、幼儿操作材料:送小动物回家。

    根据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标记和数字提示,把动物送回家(取出黏黏纸,将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分清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前到后,从后到前数是第几。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5以内的序数。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方向数是第几。

    教学准备:

    1、课件——“小动物赛跑”

    2、各种动物、植物、蔬菜的图片若干,白纸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按第一队、第二队…的顺序走入教室。

    二、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动物园里去,今天的动物园可热闹了。一会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一看、想一想,今天的动物园为什么这么热闹?”(带领幼儿去开汽车)

    2、教师:“动物园到了,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们要干什么?”(放小动物比赛的画面)。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来参加比赛?都有谁?(告诉幼儿从下往上数,最下边的是第一条跑道,依次类推)。看一看,谁站在第一跑道,谁站在第二跑道、…。

    教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来预测一下,你认为在这次比赛中谁能得第一名?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

    3、放“小动物赛跑”的画面,提问:

    ①谁得了第一名,它跑在第几跑道?

    ②谁得了第二名,它在第几跑道?

    ③小熊得了第几名,它在第几跑道?

    4、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按先后顺序排好了队,排在第一的是第一名的小狗、…

    三、创设情境,幼儿巩固序数。

    1、选四名幼儿与老师一起做游戏。

    2、教师扮教官,幼儿扮士兵,做游戏。

    四、小组活动。

    1、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分给不同的图片,先请幼儿观察。

    ①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根据你观察的结果,将它们摆好。

    ③说一说把谁排在了第一、第二、…

    2、将幼儿的作品粘贴在前面,请幼儿说一说,你还有与他不同的排法吗?

    五、教师做简单的小结,教学结束。

    jk251.cOm扩展阅读

    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4、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想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引入。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八十九后面是多少?九十九后面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全体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生独立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3。

    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生先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2、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

    教后反思录

    小编分享: 剪纸教案集合4篇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了《小编分享: 剪纸教案集合4篇》,供您参考。

    剪纸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师生互动过程:

    一、聆听美的枕声

    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

    二、回想美的画面

    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

    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

    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

    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

    三、感受美的艺术

    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2、体会剪纸类型和特点

    1)定向:课件显示导学题。(播放古乐《荫中鸟、姑苏行》。)

    ①剪纸艺术有几种类型?

    ②剪纸艺术有什么特点?

    ③谈谈看完后你的感爱?

    2)自学: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在音乐背景下,自学课

    本。

    3)交流:小组自由交换看法。

    4):在教师参与下,共同得出结论。

    ①类型;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如第22页的5幅作品,套色,如第23页的左下角的作品。

    板书:色彩一一单色、套色

    从技法上分有阴刻,例如作品《虎》、有阳刻,例如作品《蝶恋花》《喜鹊登梅》等。

    板书:技法一一阴刻、阳刻

    ②艺术特点:单纯、质朴、简练、装饰性强。

    板书:特点一一单纯、质朴、简练、装饰性强

    5)演讲:指定几名同学上台畅谈观后感,教师适时

    点拨。

    3、学习剪纸造型的方法。

    1)创设学习情境。

    ①谈话:欣赏完了剪纸作品,同学们感慨万分,这

    些剪纸作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请观赏《金鱼》的创作过程。

    ②演示:课件显示金鱼的照片,然后抽象,概括出金鱼的大体外形,通过夸张,提炼的手法画出金鱼的主要构造,最后剪刻成剪纸作品《金鱼》的艺术形式(见图1-图3).

    2)诱导学习动机

    ①谈话:大家了解了剪纸造型手法,怎么制作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剪一幅蜻蜓作品。

    ②激趣:教师用极快的速度剪出一幅蜻蜓图。(见图

    ③设问:老师剪得好不好?快不快?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好!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剪剪纸的方法。

    4、研究剪纸的技法。

    1)介绍用具:剪刀、刻刀、胶水、红纸等。

    2)教师示范(见图4-图7)

    ①思考要表现什么内容。

    ②把要剪刻的内容画在白纸上,对称图形要将纸对

    折,注意图形之间的连结;非对称图形注意图案间的连结。

    ③把画稿放在大红纸上,用大头针固定,先用刻刀刻最细小的部分,然后从中间向四边刻,最后用剪刀剪外边。(说明:方法可创造)

    ④剪成后,在背面涂好胶水,轻轻将剪纸压在白纸上,再用一张白纸盖在上面,用手压严即可。

    3)步骤: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制作步骤,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步骤一一构思、起稿、剪刻、装裱。通过品古乐,欣赏剪纸艺术,听介绍,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为学生终身学

    习打基础。

    培养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概括时,答案力求个性化;演说时,鼓励发表独特见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见和个性化人格。

    通过演示《金鱼》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演绝活引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强烈需求下,与他们探讨剪刻方法,能使他们记忆深刻。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其它工具,用其它方法制作剪纸,力求在继承传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艺术创作

    四、实现美的创造

    1、作业要求:自主构思,题材不限,方法不限。

    2、出示范画:出示几幅剪纸作品(图略)供学生。

    3、自由讨论:打算剪什么,同桌相互讨论。

    4、学生实践: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使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相互联系,尝试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全课五、品评美的创想

    1、优秀作品展评

    挑选几副好作品展览,师生一起作品。

    2、学习情况。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掌握了剪纸的方法,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弘扬民间艺术,装扮我们的生活。注重个性化,提高审美情趣

    社会实践六、进行美的探索

    教师就社会实践活动提要求:

    1、实践内容:调查本村有多少人会剪剪纸,会剪什么样的剪纸?查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剪纸各有什么特点?收集一些好的剪纸作品。

    2、拟订:学生课余自由纽合成一些小组,确定采访和查阅资料的时间、对象、方法、活动步骤等,填在《关于剪纸的社会实践活动表》上(见附表)。

    3、实施活动,在小组长带领下,按实施,遇到难题要协商解决。

    4、交流:一星期后,各小组完成调查,并写好调查报告,在学习民间艺人剪纸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几幅作品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他们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剪纸教案【篇二】

    课题:剪纸艺术

    课时: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课业类别: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审美心理、丰富的表现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剪纸朴素的美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美化生活,而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教学难点:剪纸的方法、要求。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范例剪纸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的剪纸艺术。

    写出课题:第五课:剪纸艺术

    讲授新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剪纸贴于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这些作品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一、认识民间剪纸艺术

    1、剪纸艺术的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剪纸艺术亦如此,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希望圆满顺利及吉祥的心理是相同的。

    (1):北方剪纸:粗放朴拙,天真浑厚;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

    (2):南方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

    2、剪纸的样式:窗花、墙花、门花、喜花、炕围花、寿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3、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形式:折纸剪、随意剪

    纹样有:

    (1)阴刻: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在背景色块面中

    展现线条的方法。北方剪纸多用。(以块面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2)阳刻: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南方剪纸多用。(以线条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3)阴阳兼刻: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展示作品实例)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及作品欣赏(讲出作品的内容、含义)

    1、祈得吉祥

    2、消灾避祸

    3、获得丰收

    4、美好祝愿

    5、神话传说人物

    6、文学作品人物

    7、生肖剪纸

    8、标志

    三、剪纸方法

    1、将设计的纹样画在彩纸背后,文字要反写。

    2、剪刻由内向外、由小到大,最后剪外轮廓。

    3、剪的过程中要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注意“千剪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特点。

    教师示范剪纸。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讲授了剪纸艺术的流派、样式、形式、表现内容,欣赏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艺术,讲解并示范了剪纸方法。重点讲解了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并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欣赏。讲解并示范了剪纸的方法。

    课外作业: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爱的物象为内容,

    练习剪纸一副,表达美好心愿。完成后贴于16开白纸上。

    剪纸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基本了解剪纸的特点。

    2、初步掌握剪纸的设计制作过程。

    3、激发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相关识。

    二、教学难点:

    认识和学习阴刻和阳刻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三、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剪纸作品。

    2、准备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剪子)

    2、在我们生活中,剪子都有什么用途呢?师:(剪子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他还可以制作一幅幅美丽的艺术作品)你们想看吗?

    3、师现场剪制作品。

    (1)看老师剪出了什么?(连体娃娃)

    (2)在什么时候能用到它?(过年里,节日里,舞台上)

    4、:剪纸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为人士所喜爱。

    (二)新授。

    书中也有一些漂亮的剪纸作品,我们来共同欣赏。

    1、看书中有两幅剪纸图片,谁知到这剪的是什么?(狮子)师:狮子在我们国家可是一直带有吉祥的动物,所以人们喜欢把它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2、这两幅都是狮子的作品,但是你们看看他们俩的风格一样吗?那不一样?

    3、在我们有两种剪纸风格一种是(北方的剪纸)风格(朴素、简练)一种是(南方的剪纸)风格(清秀、细腻)

    (三)小组讨论:

    1、剪纸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他的艺术形式质朴,单纯、清秀、精细,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剪纸也分阳刻和阴刻,那你们能从上面分辨出哪个是阳刻,哪个是阴刻?

    师:(剪掉的是阳刻,留下来的是阴刻)“在黑板出示剪纸图片”。

    2、能给他们起个优美的名字吗?(可以用四个字的成语)

    3、书中啊还有一幅美丽的剪纸作品,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介绍抓髻娃娃)

    4、我们已经欣赏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那你们知道剪纸的方法吗?

    (1)先叠后剪。

    (2)先画后剪。

    5、第一种方法同学们在剪制之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先画后剪。

    6、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剪一幅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剪。7请同学们进行自主创作,你喜欢什么,你就剪什么。如果你能用第一种方法直接剪就更好了,如果有一些难度,你可以选第二种方法。现在开始

    (四)学生展示作品。

    (五)师:,剪纸艺术小到我们的农家小院,大到电视舞台上,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剪纸艺术延续下去。

    剪纸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本课学习剪动物,重点学会用剪纸剪动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动物,学会用剪纸装饰纹装饰动物。

    3、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剪纸方法。

    教学难点:外形设计。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2’)[通过这个导入,揭题]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观赏一小段动画片(1分29秒)

    师:说说这段动画片和你们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里面的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纸剪出来的……

    师:嗯,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就和剪纸有关,叫做《剪纸贴花》。

    二、讲授新课(12’)

    [通过这个直观欣赏环节,让学生感受剪纸贴花的表现方式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剪纸?

    学:

    师: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剪纸,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差不多是和造纸术同时出现的。主要有人物,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师:剪纸和绘画有哪些不同呢?工具、技法、形象。

    师:你们知道这些剪纸都代表着什么寓意吗?出示作品。

    学:

    师:说的真不错。所有的图案都有吉祥的寓意。相传剪纸最早是因为古代有一只叫夕的怪兽,专门偷吃农民的粮食。后来有位婆婆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落荒而逃。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驱赶走了这只怪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那是不是所有的剪纸都是红色的呢?在陕西就有一位库淑兰奶奶,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个梦幻多姿的世界。(出示剪纸作品)

    师:看到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题材,造型,色彩。

    学:

    师:你知道库奶奶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谁来猜一猜?

    学:

    师:先剪出外形再贴花装饰。

    师: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吧,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动物吗?

    师: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图片)

    师:每只动物都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它的花纹就是由不同的装饰纹组成。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动物进行剪纸创作。

    学:第一步我们先该做什么呢?

    学:剪出外形。

    师:老师这有个剪好的外形,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学:是只大公鸡。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有鸡冠,大大的尾巴

    师:大公鸡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头部:椭圆形,有山形鸡冠

    身体:长长的,有羽毛

    尾巴:弯弯的,色彩很丰富

    脚:有力的

    是的,当我们在剪外形时应抓住特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剪了什么。

    师:如何让这只大公鸡更威风呢?

    学:剪些花纹贴在大公鸡身上

    师:老师这也准备了些花纹,要怎样拼贴、组合才可以让大公鸡变漂亮,谁来试试!

    学:我来……

    师:别急,老师这还有一张,再请个同学上来试试。

    点评[师生互动]两位同学都贴的真不错。

    [通过三个连续问,让学生明白剪纸贴花和画画一样也可以是有场景的,并且从生活中找题材]

    师:因为运用的花纹不同,拼贴、组合的方法也会不同,所以两大公鸡各有各的美。现在请大家再想一想,她可能在哪?再做什么?周围又有些什么?

    学:……(学生说,我也同时剪出来,并进行组合)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来说说看

    学:……

    师:是的,想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画面,虽然这幅作品的主角是大公鸡,但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题材,你们看(课件播放)

    师: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让我们先小组讨论下你们要剪的题材,然后剪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大家动起来吧!

    学:开始制作 (20’)

    三、评价 (4’)

    师:恩,大家作品都做的差不多了,请做好的同学贴在合适的位置。现在我这有三个奖项,请大家来评评看 [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搭配奖]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不错

    四、拓展延伸 (1’)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是很多的题材可以用剪纸贴花的方式来表现,还有很多不同质地的纸张也可以用来进行剪纸贴花呢。比如旧挂历,包装纸等,希望同学们回去后都可以进行尝试。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小编分享: 托班儿歌教案4篇


    托班儿歌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

    2、在游戏中学习短句"妈妈"

    3、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过"打电话"的游戏、已会唱"好妈妈"歌曲。

    物质准备:积木,挂图、"好妈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好妈妈)集体唱歌,引起学习兴趣。

    1、音乐出来,唱"好妈妈"的歌(集体唱一遍)2、提问引出课题"想妈妈"。

    宝宝们!(诶--),恩!我们都有一个好妈妈,在幼儿园里你们想不想妈妈呀?(教师逐个提问幼儿:想的)哦!大家都想自己的妈妈的。

    二、理解儿歌(出示图片一)1、哟!这个宝宝在干什么呢?(想妈妈)你是怎么看出来他在想妈妈的?(幼儿回答:幼儿指着图片上的妈妈说,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这里有谁呀?(妈妈)哦!这里象云朵一样的图形里面有个妈妈,就表示小宝宝在想妈妈);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个小宝宝(边指图片)的动作,他的那个动作也表示在想妈妈呀?(幼儿观察并说:这个动作,哦!这个动作是两手撑着下巴,是这样的,宝宝在想妈妈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个宝宝想妈妈的动作好吗?(集体边说边学动作:"小宝宝,想妈妈")2、小宝宝,想妈妈了会怎么做呢?你来说说,想妈妈了会怎么做?(幼儿回答:"我会哭的"教师给予安慰:你下次想妈妈时不要哭了哦,要做个坚强的宝宝……;"打电话")(出示图片二)瞧!小宝宝把什么当电话机了?(积木)哟,这积木还真象电话机呢!我们也来学一学:(集体练习:抓起积木当电话,反复练习2-3次)抓起积木当电话,想跟妈妈说什么呢?

    三、幼儿玩"打电话游戏"练习句式: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1、宝宝们快来抓个积木当电话打给你们妈妈吧(宝宝们每人抓个积木电话开始游戏"打电话")教师巡回指导:重点练习"妈妈,妈妈我想你" "妈妈,妈妈,快点回家"……宝宝们,电话打完了吗?(打完了)打完电话,把电话机放到箩筐里吧!(幼儿放电话机)2、打电话游戏后提问:刚才你在电话里跟妈妈说了什么呀?(多一点幼儿回答:妈妈,妈妈我想你了、妈妈给我买点好吃的……)3、完整朗诵儿歌:

    宝宝们--诶!这两张图片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呢,儿歌的名字叫"想妈妈"。

    提问:儿歌名字叫什么?(幼儿集体说几遍"想妈妈")我来完整念给你们听,好吧?(好)儿歌:想妈妈(小宝宝,想妈妈,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朗诵一遍儿歌。(集体朗诵2遍)宝宝们向后转,我们再来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给 后面的 老师们听。(集体朗诵一遍)老师们表扬一下我们呢。

    四、创编:

    宝宝们,除了想妈妈,你们还会想谁呢?(提问一个宝宝:想爸爸、想奶奶……)想他们,我们就再来给你的朋友们、亲戚们打个电话吧!(上来拿积木电话机,活动结束)附:儿歌:想妈妈(小宝宝,想妈妈,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

    托班儿歌教案(篇二)

    活动内容:《炒小菜》

    教案目标:

    1、在情景中幼儿自然习得,感受的快乐。

    2、培养幼儿有文明礼貌的习惯。

    教案过程:

    一、导入

    1 直接进入情景

    师:有那么多的客人来到我们的家里来做客,我们可以怎么来接待我们的客人呢?

    (幼儿讲述)

    2说说你会给客人准备些什么菜呢?

    二、理解

    1你们说了那么多的好吃的菜来招待我们的客人,让我也来给客人准备些好吃的菜。(师边示范边进行操作)

    2提问:我给客人准备了些什么菜?是怎么烧的呢?

    (引导幼儿来数一数,荤素的合理搭配)

    3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他们也要来尝尝这些好吃的菜,你们会做这些菜吗?

    (在情景中幼儿进行的学念)

    三、延伸

    1请客人来尝尝我们好吃的菜(引导幼儿与客人进行交流)

    2你们的客人喜欢吃什么?我们可以和客人一起去菜场买些他们喜欢吃的菜。

    托班儿歌教案【篇三】

    儿歌:洗小手

    提示:

    1.培养托儿情绪愉快地和同伴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体验正确洗手的方法。

    2.如托班人数较多,分两次让托儿洗手,主班老师可带领部分托儿玩游戏,配班老师带领小朋友进盥洗室洗手。

    玩法:

    1、托班幼儿围坐在一起。

    2、念(1)句时,托儿双手手心向上,跟着节奏念儿歌,上下抖动4下;念(2)句的前半句时先做卷左(右)边袖子的动作,念(2)句的后半句时做卷右(左)边袖子的动作;念(3)、(4)句时左手在上,搓搓左手的手心,搓搓左手的`手背;念(5)(6)句时右手在上,搓搓右手手心,搓搓右手手背;念(7)句时双手十指交叉抱好;念(8)句时用力甩三下。

    准备:托儿已会念儿歌“洗小手”。

    附儿歌《洗小手》

    (1)洗小手,洗小手,

    (2)先卷袖子后洗手,

    (3)手心搓一搓,

    (4)手背搓一搓,

    (5)换只手,

    (6)再搓搓,

    (7)抱起来,甩三下,

    (8)一、二、三。

    儿歌:新房子

    目标:初步理解儿歌中的内容,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学念儿歌。

    准备:

    1.教学挂图。

    2.小狗、小猫、小鸭的动物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新房子操作卡片。

    过程:

    一、帮助幼儿理解儿歌中的内容。

    师:在一片森林里,住着三只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三只小动物一起造了一座新房子,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座新房子漂亮吗?(出示教学挂图)这么漂亮的房子里都住着谁?(小狗、小猫、小鸭)这幢房子一共有几层楼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一共有三层楼,这三只小动物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里,我们来看一看最下面住着谁?最上面住着谁?中间住着谁?

    二、师:老师把这幅图片编了一个很好听的儿歌,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儿歌的名字叫《新房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三、师:这首儿歌好听吗?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这么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说一说好吗?(师幼共同将儿歌念一遍)

    四、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幢新房子,可是还没有小动物住进去,我们来请这三只小动物住进去好吗?(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将小动物卡片贴在新房子里)

    五、老师这幢房子里都住进了小动物,你们的新房子里还没有小动物住进去呢,现在请宝宝们把小动物住到你们的新房子里好吗?

    托班儿歌教案(篇四)

    设计思路:

    小兔是孩子喜欢的动物,小兔和大灰狼的故事可以说是小班孩子永恒的主题.

    结合孩子喜欢小兔和大灰狼这个情节,我们把计算活动(认识图形)融入到了小兔乖乖的主题活动中去.让孩子在游戏情节中学习,这样孩子的兴趣会更高.

    活动目标:

    1、喜欢小兔子,初步了解小兔子的习性,喜欢模仿小兔的动作。

    2、尝试分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受数活动的乐趣。

    3、在游戏情景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了解、学习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兔子胸卡和大灰狼的头饰。

    2、场地上画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表示山洞。

    3、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胸饰。

    活动过程:

    一、小兔钻山洞(一)

    1、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请一名幼儿扮演大灰狼。用圆形呼拉圈做“山洞‘,边念边做动作: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吃饱肚子睡一觉。当兔妈妈说:“天黑了,大灰狼了,快到山洞里去。”小兔双脚跳到山洞,未跳进的或跳的慢的会被大灰狼抓住,则停止游戏一次。

    二、小兔钻山洞(二)

    1、幼儿自主选择图形胸饰。

    2、看看有哪些图形的山洞?并告诉大家在山洞玩的感受。

    3、大灰狼来了,请幼儿钻进山洞躲起来。

    4、引导幼儿同伴间交流,说说自己在哪个山洞里?(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于模仿兔子的动作——双脚跳,掌握都不是很好,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大灰狼的身上,都忘记了要跳着跑了,但是由此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在安排场地时没有设计好,应该让让大灰狼离兔子再远一点。还有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觉得应该调整为先不要让大灰狼出现,让幼儿选择好图形胸饰之后先练习跳一下,这样就不会出现只顾为了躲避大灰狼而忘记自己要选择的“山洞”了。

    小班数学公开课学习10以内的序数教案精选篇


    活动设计背景过去,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无视儿童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幼儿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其结果是限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而《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所以我们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这次学习序数1-10,我首先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通过买东西的游戏情景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当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货架格子里买到了所需的物品后,就请幼儿根据格子的颜色特征猜一猜他们是从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物品,而从不同方向数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当大家发生争论时我就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目标1.认识1-10的序数。2.通过活动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难点: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布置小货架超市。2.扮演各种角色的服装。3.强调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幼儿参与活动。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幼2:第二格。幼3:第九格。幼儿争论。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二、交流讨论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师: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3.幼儿分组交流。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三、游戏巩固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四、活动总结教学反思以往,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本次国培学习,我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因此,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从而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反思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恰当地描述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数过小棒吗?跟老师一起数数好吗?(师一根一根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数,数到100捆成一大捆。)

    2.谁能完整地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小结: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知识,大家掌握得真好!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数小组的小棒

    1.师:大家都有小棒,试试你的眼力,估一估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根?

    2.师:大部分同学估计的在100根左右。到底有多少根呢?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数数)

    3.交流汇报。

    4.对学生能数出比100大的数给予鼓励评价。

    (二)摆小棒

    1.师:老师这儿有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你们组数出的小棒怎么往里一放,就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小组商量一下。

    2.师:谁有好办法?(生上台操作)

    3.师:谁看出来是多少根?你怎么看出来的?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满10个十是100,捆成一大捆,大家同意吗?

    观察一下,是不是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

    5.师:多少根小棒?我们把这个数写下来,好吗?(板书)

    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6.大家都这样来捆一捆、摆一摆自己组的小棒,然后把小棒的根数写下来,说说组成。(生活动,指名说。)

    [意图:将抽象的计数单位以形象直观的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代替,使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问题“怎样摆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小棒”的提出,请学生把小棒摆在盒子里,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三)数全班的小棒

    1.师:大家数出了小组的小棒,想不想数数全班有多少根小棒?

    2.师生共同数:(整百整百地数、整十整十地数、单根单根地数……)

    (1)数到(例如501)时,师问:多少根了?这个数怎么写?(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个学生板演)5是什么意思?哪个盒子里的?1呢?0是怎么回事?一个十也没有,不写0不行吗?

    小结:1个十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

    (2)师:我们接着数……

    这个数你会写吗?写写看。(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个学生板演。)

    你写得这么好,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小编分享: 生命生命教案范文优选4篇


    生命生命教案【篇一】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塌、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塌”,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

    1.课件。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介绍杏林子的生平,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读后有什么收获。

    2.检查反馈

    (1)交流收获。

    (1)检查词语。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沉稳 短暂 珍惜

    b.指导“弹、塌”在词中的读法。

    c.理解:“骚扰、糟蹋”的意思。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及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一)指读第一段,引导质疑:词典中对“生命”已有了明确的解释,作者为什么还要思考生命?他对生命的思考到底是什么?

    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学生讨论交流。

    3、感情朗读。

    (二)自读二、三、四自然段。

    【课件】自读提示:

    1.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请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概括出来。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1)自由交流,相机板书:飞蛾求生

    香瓜子茁壮成长

    静听心跳

    (三)学习“飞蛾求生”一段。

    1.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词句,说一说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相机指导朗读。

    (3)引读,感悟飞蛾强烈的求胜欲。

    (4)感情朗读。

    此时,你看到这只飞了吗?请用你的朗读告诉老师。

    指读,并且请学生说出:看到了一直怎样的飞蛾?

    (5)想象说话: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杏林子,看到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

    (6)指导朗读全段。

    小结:正是飞蛾这种求生的欲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齐读课题。

    后两件事例又给作者带来什么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生命生命教案【篇二】

    教材内容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身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考虑,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身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身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考虑有机结合,小中见大,平中悟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深思,对生命的渴望,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同学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引导同学从自身的学习实践中来体会“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生活经验来仔细考虑含义较深刻句子的意思”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同学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四年级同学对生命这个繁重话题的理性考虑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考虑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同学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身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突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充沛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测其中蕴涵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培养同学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考虑,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战略

    重组教材,创设情境和多种形式的读让同学在读、思、议的教学实践中感悟文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促使同学的语文素养(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写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

    第二课时

    一、了解生命,引发对生命的考虑。

    1、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2、出示坐在轮椅上的杏林子照片并介绍:她患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并且在轮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她在回忆中写道:(出示资料)十二岁那年,我得了一场大病,「类风湿关节炎」,不用他人告诉我,我也能从医生和家长脸上看出来,我永远不会好了!我的希望一点点幻灭,我的心一点点死去。我看着自身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不能走不能跳,身体的痛苦倒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是来自内心,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我告诉自身,假如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

    (1)问:从这段日记中,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杏林子?

    (2)出示杏林子面带微笑的照片。师:看着这张照片,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杏林子?

    (3)后来她用这样的文字表达了自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身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过渡: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那么大的转变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是哪几件小事给杏林子带来生命的考虑?(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

    【设计意图】杏林子的两张照片和两段文字让同学初步感知杏林子艰辛的生命历程,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同学的内心情感,为学习下文,突破重难点作好铺垫。

    二、感悟生命,震动生命的脉搏。

    出示: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没想到的?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一)感悟飞蛾给杏林子对生命的考虑

    1、引导理解:第一个没想到的是飞蛾的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它的生命力又是非常顽强!第三个没有想到杏林子竟然——忍不住放了它。

    2、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抓住重点词,理解飞蛾的强烈的求生欲望。

    (2)指导朗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

    (3)看着这只手上弱小的飞蛾在极力挣扎、在极力鼓动双翅,杏林子对生命又有重新的考虑,她会怎么想呢?

    (4)再读句子。

    (二)感悟瓜苗给杏林子对生命的考虑

    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括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突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感受香瓜子的顽强生命力。

    2、情景对话,引导同学再次感受香瓜子热爱生命,要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坚定信念。

    (1)假如你就是那粒香瓜子:香瓜子,你披着一件那么坚硬的外壳,你为什么要苦苦地钻出来呢?

    (2)你生长在砖缝中,没有阳光、没有泥土,没过几天也会枯死的,这样的生命还有意义吗?

    3、指导朗读。

    4、(出示香瓜子图片)问:这个时候,又引发杏林子对生命的什么考虑呢?用上句式:

    即使……也……

    (三)感悟心跳给杏林子对生命的考虑

    1、快速默读:“倾听心跳”这一件事,想想: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震惊?

    2、出示句子反复引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问: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珍惜自身的生命?怎样的行为是在糟蹋生命?能举例说说吗?

    4、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

    5、小结 。

    杏林子对自身的生命格外的珍惜,对生活充溢信心,对世界的一切生命充溢爱心。所以在短暂的生命中,她就是凭着这样的一颗爱心和一双残缺的手(出示杏林子“手”的照片和杏林子的著作)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她把生命的一点一滴都尽现在她的书中,读她的书,让人振奋,让人赞叹。齐读杏林子的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依照课程规范,同学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测、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示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因此,以这一资料为载体,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并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让同学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生命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读书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三、引发同学对生命的考虑

    1、生命是什么呢?在杏林子眼中,生命就是飞蛾鼓动的双翅,生命就是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在老师的眼中(出示图片)生命就是画眉那美妙的歌声,生命就是小朋友们如花的笑脸,生命就是树木嫩绿的枝条;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

    2、同学写。

    3、全班交流。

    4、带着对生命的感悟背诵优美的段落。

    5、小结。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设置了练笔环节,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协助同学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笼统的意识情感走向这真真切切的生命经历。

    四、作业:

    1、推荐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

    乐曲《命运》《二泉映月》

    2、搜集热爱生命的故事

    3、背诵课文

    生命生命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生字读写,关注本课左右结构字"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词语,《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态度、思考,感受生命的意义。

    3、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文中三个事例的小标题。

    一、激趣导入,预习检测

    1、白板出示关于新生的图片,同学交流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一组图无一不是新生命的诞生,也许一切是公平的,我们从新生到成长都同样接受着大自然无私的关怀,也许一切又是不公平的,每个生物都有每个生物的命运—比如飞蛾,瓜苗还有本课作文的作者杏林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命的坚强与伟大

    2、板书课题,生命 生命

    指导读课题

    3、预习检测

    a.出示本课生字。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觉得那些字书写需要注意什么?

    b、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 短暂 珍惜 有限 无限

    师:"有限"的反义词是什么?(无限)

    师:"有限"我们可以利用反义词来理解的,这是理解词语很好的方法。

    师:课文中关于有限无限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白板出示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指导分类识记词语

    二、初读课文,概括事例。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杏林子对生命的思索。

    阅读任务:将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找出课文中所讲的三个小事例?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2)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走进作者,感悟课文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标题中所列事物你们谁有什么疑问吗?作者为什么写生命这么深刻的话题却用的是如此弱小的事物?她关注动物,关注的只是一只飞蛾,教案《《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她关注植物,仅仅是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她关注的都是弱小的生命,这跟她的亲身经历有关。

    1.出示杏林子的资料,师配乐介绍:

    2.师:让我们带着杏林子对生命的敬畏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或者喜欢的句子待会朗读分享。

    3.学生交流,师指导朗读。关注标点。

    4.再次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读到这,如果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会加什么?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齐读)

    5、小结:回顾大家的朗读分享,同学们发现老师为大家搜集补充了课外资料,同学们抓关键词也可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标点符号是同学们凭借教材经常用到的方法。今天老师将这三个妙招锦囊送给大家,以后可要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哟。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个)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并背诵。

    3.课外阅读:杏林子:《生命颂》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砖缝中的瓜苗

    静听心跳

    坊主点评

    这篇课文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学生没有对生活、对生命的那种深刻体验,特别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对生命更多了一些敏感而独特的感受。

    杏林子12岁时罹患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动,饱受病痛煎熬。杏林子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她的好友三毛看着都觉得不堪忍受。以至于三毛看完杏林子后,在门外忍不住祈祷说:"神啊,杏林子太惨了,求您大发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里安息吧!" 杏林子听到后大吃一惊,连忙纠正祷告:"神啊,关于这件事你千万别听三毛乱说,您还是听我的吧。我还没活够,我还有好多事还没做呢!"后来,她用她的坚韧走完了她63岁的人生,而她的好朋友,四肢健全才华横溢的三毛,后来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

    生命生命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精蹋、珍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攜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学生交流在课外搜集到的人生格言。

    一、剖析课题特点,感悟课题的内涵。

    1.生齐读格言。(简介杏林子)

    2.剖析课题特点,指导读题。

    二、阅读品悟语言,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读音,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3.深入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杏林子向我们讲述了哪几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鲜活事例?

    4.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生齐读)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走进飞蛾售感悟生之欲望]

    1.自由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板书:飞蛾求生)

    2.指名汇报,师引读课文。(板书:强烈)

    3.字理教学理解“欲望”一词。

    4.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强烈!那样鲜明!

    5.角色体验:看到苦苦挣扎的飞蛾,杏林子,你会怎么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6.引读品味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7.齐读第二段并尝试背诵。

    三、联系生活思考,聆听生命。

    1.播放汶川地震图片:你从哪个镜头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2.学生改写句子,指名汇报。

    3.呼应课题:第二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杏林子的人生。

    第二课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竟然”的意思。

    2.指导朗读:读出你的不可思议。

    3.结合课文改写句子:生命是_—————————。

    [走进杏林子感悟生之真谛]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品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自白地精蹋它。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3.理解“糟蹋”的意思.()。

    4.走进杏林子的人生,感悟生命的真帝。

    5.结合课文改写句子:生命是()。

    构思: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作者选取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件寻常小事,从动物、植物、人类这三个角度,谈对生命的认识,并从中感悟到: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正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对这些有花一样年龄,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孩子来说,什么是生命,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都还很懵懂,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类课文也极容易生成“道德课,煽情课",教师容易便成“宣传委员”,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的层面,不单独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从朴实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生命奇迹的爆发点,通过朗读、想像、体验搭架起情感的桥梁,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体,进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命所赋予的力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从而发出要好好地使用,决不让它自白流失的呼唤。

    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3分)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6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页例1。

    2、尝试训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

    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可以在计数器上数数。

    3、学生汇报并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教师强调并小结。

    5、尝试训练: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说一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6、尝试训练: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

    7、学生汇报并总结。

    8、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在计数器上拨数。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编分享: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简单 4篇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3)提问:你平时注意过爬山虎有脚吗?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这一段哪一个词语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想看一下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吗?

    (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

    (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

    (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

    6、检查反馈: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7、试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迁移运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

    触——巴——拉、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选做【创造实践】: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篇二)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

    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

    二、自主研读:

    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一):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

    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

    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

    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

    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

    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

    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

    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

    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

    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 萎

    触着墙 变 相当牢固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等13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资料导入。

    教师口述: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奇妙无穷!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或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

    大家初步了解了爬山虎,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细致的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板书《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图片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二、相关资料介绍

    作者简介:

    叶圣陶,名绍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小青石》《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爬山虎简介: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均匀叶柄蜗牛弯曲操场嫩红重叠空隙茎上瞧不起牢固

    (重点指导生字:均: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yún”;柄:不要读成一声,应读“bǐnɡ”;蜗:不能读成“guō”,应读“wō”;萎:不要读成一声,应读“wěi”。)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曲(qū qǔ)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读一读:他用弯曲(qū)的乐器,吹出了优美的乐曲(qǔ)。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均匀结实;坚固。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牢固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操、隙、均、柄、瞧”,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茎、萎、叠”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叠、占”是上下均匀。“固”,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嫩”,左中右结构,左右匀称。)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叠、萎”和左右结构的字“瞧”,学生练写。

    “叠”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又”比下面的“又”要大一些,中间的宝盖要宽一些;

    “萎”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女”一横要长一些;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占三分之一。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2)梳理课文思路。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练填空:课文先写了(爬山虎长得很茂盛),接着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墙),最后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5。自主探究,理解第1、2自然段?。

    (1)读第1、2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嫩红到嫩绿,一顺儿,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2)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长得茂盛和它叶子的美丽这两个特点??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导入方式:设问导入。

    教师口述: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板书《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轻声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观察叶子的时候,作者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预设: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②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朗读指导: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

    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怎样的美?(动态美)

    有没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呢??

    预设:“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4、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预设:茎上。

    5、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课文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很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6、作者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等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过渡:来,我们一边跟着画面一边读这段话。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7、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样”是指什么?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

    “这样”是指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表示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词语有:触、变、巴、拉、贴,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一脚一脚”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一脚一脚”更加贴切说明爬的动作。

    想看到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课件出示爬山虎生长的视频】

    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8、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爬山虎的脚具有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引导发现,总结课文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学完这一课,你知道如何进行观察了吗?

    (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4)连续观察。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课堂小结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学习叶了圣陶爷爷是怎样细致观察事物的。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学着去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当堂检测(选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要注意连续观察。)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六、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有关植物。

    板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脚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讲之前,我要求学生收集爬山虎的资料。学生对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感性认识。

    2、在教学中我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不足之处:

    对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到位,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设计

    1 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 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方法设计

    提问法

    画图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自学: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1、编儿歌或谜语

    (1)生畅所欲言 1.有爬山虎的地方,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师课前搜集爬山虎的资料,准备爬山虎实物或标本或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有关爬山虎脚生长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初读课文,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检查学生对每个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况。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要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学完课文,还可以“向你介绍我”为题,让学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绍自己。

    3.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作者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很美,语言更美。教学中可以朗读体会为主,先个人自主朗读,并想想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知道的;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还要把课文读给其他同学听,大家评一评,是不是让人感觉到叶子的美,表达出作者喜爱之情。通过自读和讨论,要让学生了解到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课文讲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仍然要以朗读体会为主,以直观手段的运用为辅。可先让学生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认真地读几遍,分别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和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语句,再对照图,找一找爬山虎的脚,想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师: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

    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

    (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

    (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出示挂图(或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再让学生认一认:①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状的?(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再让学生画一画,画两幅图,一幅图表现爬山虎的脚,一幅图表现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爬的。画好以后,在小组里交流,讲一讲,评一评。

    生:

    猜谜语

    为什么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而不是一步步往上爬?

    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板书设计 板书: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爬山虎的脚 嫩红

    触着墙 触 巴 拉 贴 (牢固)

    没触着墙 (萎了) 课后反思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小编分享: 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4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