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汇集12篇)
  •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发表时间:2024-11-20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汇集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腊八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1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上一课我们从《北京的春节中》了解到腊八这天,北京的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老舍先生笔下的腊八粥带着京味儿。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写腊八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 沈从文 (解读“腊”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生字: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嘟 肿 熬 褐 缸 脏

    2.自由读课文,思考: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介绍作者沈从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围绕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第2-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回答用一个词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等粥)

    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4.盼粥。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的分粥计划体现了什么?(纯真可爱)

    (1)“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2)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7.看粥。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喝粥)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提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

    【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

    想 苦苦等待

    猜 美 妙

    看 惊 异

    吃 十分美味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一个重点带领学生重点品析。为了让学生体会更准确,我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以读促悟。课文的一个特点是详略得当,在教学时我也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讲解,比如“等粥”这一部分是详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等粥”时人物的急迫心情,我将这一部分分为四个小部分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更多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讲解生字书写方面不充分,这在以后要改进。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品尝腊八粥,知道腊八粥是甜甜的,真好吃。

    2、初步了解腊八粥里有什么,分清豆类和米类。

    活动准备:

    1、腊八粥,各种常见的豆类和米类。

    2、勺、夹子、不同大小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腊八粥里的秘密

    ——幼儿品尝腊八粥,看看嘴里都吃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东西呢?(初步感知它的味道)

    ——看看腊八粥,尝试去发现里面有些什么?(可以从颜色、形状、味道上去分析)

    ——小结:原来腊八粥里有那么多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豆类、不同颜色的米类,还有像花生一样的果仁)。

    2、豆宝宝、米宝宝来分家

    ——幼儿分豆宝宝和米宝宝(每桌一筐混和着米和豆各一种的教具,让幼儿用小勺或夹子将豆和米分开来,并将豆和米放入不同开口大小的容器中)

    ——展示幼儿分的结果:

    A、看看这些豆宝宝你认识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出示常见的豆类,鼓励幼儿从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区分,并知道它们的名字)

    B、豆宝宝有名字,米宝宝也有不同的名字,大家来看一看:看看这些米宝宝都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用显示屏观察比较,初步知道大米、糯米和血糯米)

    ——将米宝宝和豆宝宝送到厨房间,让营养员阿姨做腊八粥。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 腊八粥制作工具: 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 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 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 、我做摸腊八粥

    1. 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 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 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扫房子。

    二十五 炸豆腐。

    二十六 炖羊肉。

    二十七 杀只鸡。

    二十八 把面发。

    二十九 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 、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

    1、生字: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仁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沸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唾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肿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胀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拣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

    3、解词:

    (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1月x日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息,建议举办“马上迎腊八,年俗早知道”活动,开拓小朋友的眼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主题

    马上迎腊八年俗早知道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xx月xx日18:00(星期三)

    四、活动内容

    1、参与对象

    30组5—10岁儿童家庭

    2、参与办法

    儿童家长可自行报名

    3、活动流程

    18:00参加人员签到

    18:30活动开始

    主持人以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的介绍腊八节的.由来,以及腊八节的几个传说和习俗,着重讲解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

    主持人现场教学,教小朋友们认识腊八粥中的各种食材。30名儿童5人一组,分为6组,在1分钟规定时间内,把食材正确的放到舞台一侧指定的塑料筐内,正确率最高的获胜。

    每位小朋友根据提供的食材自行搭配食谱,并为自己的方案进行阐述,由现场小朋友投票凭选出最有新意的三组,现场进行烹饪,并与大家分享。所有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挑选三种食材装进精致漂流瓶里带回家烹煮。

    煮粥间隙主持人讲解腊八蒜的来历,由工作人员演示腊八蒜的制作过程。

    煮粥结束后主持人进行一轮新年习俗的知识问答,表现优秀的小朋友优先品尝腊八粥。

    五、活动预算

    1、宣传招募:200

    2、准备食材:400

    3、奖品:证书7元x30份=210元

    漂流瓶10元x30=300元

    豆浆机500元

    总计1610元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4、看粥

    (1)师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回读赏评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2、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四、拓读升华

    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出示阅读提纲。

    五、作业: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腊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传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西洋节日盛行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们小朋友知道的还有多少?就如“腊八粥到底是哪八样东西?腊八节的来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所不知道却又应该了解的。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想通过绘本故事向孩子介绍“腊八节”,知道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引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初步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团圆美好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美工区:

    1.在活动区提供各种粮食、干果小样,帮助幼儿认识了解不同的食材名称和功效,尝试搭配“制作”——我的腊八粥。

    2.创设美工活动区,提供各种中国风的绘本图片和金山农民画等图片,鼓励幼儿用剪贴、涂画等方法制作图画,布置成“民俗风”画廊。

    阅读区:

    1.收集各民间节日的相关图片与书籍,制作中国民俗手册。

    2.提供故事图书和图片,鼓励孩子翻阅图书并讲述故事。

    3.录制一些关于我国民俗的故事,让孩子倾听、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mo) 孥孥(nú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会认、会写15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3、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食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教学难点: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事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音视频资料展示);朗读法(名家范读、对比朗读、集体朗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图片并设置如下问题:同学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你都了解些什么呢?正如大家说的这样,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是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人物,比如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约定俗成的活动,比如春节贴春联、放爆竹,中秋节赏月、赏桂花;有些节日还会有特定的食物,比如端午节的粽子、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关于我国另一重要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腊八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上腊八粥,沈从文爷爷也用他熟练的笔法为我们记叙了八儿一家喝腊八粥的有趣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本,跟着八儿一起来尝一尝腊八粥。

    明确: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后总结。(板书: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层次

    1、根据课前预习,齐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做到读通、读顺课文。

    明确:会书写本课中“腊”“粥”“腻”等字。

    2、播放录音范读,把握文章阅读的节奏,语调和情感基调。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文章围绕腊八粥都讲了哪几件事?

    明确: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两件事。(板书:八儿等粥、全家喝粥)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中对于八儿等粥和全家喝粥的两件事,哪件事写得最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八儿等粥的过程写得最精彩、最详写,分别写出了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亲见惊异的全过程。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急红了”一词,运用了神态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写出八儿等粥时焦急的神态,因为妈妈说到夜里才能吃到粥,听到此八儿有些着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要哭的样子很显然是八儿听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故意做给妈妈看的。(板书:迫不及待)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八儿与妈妈分配腊八粥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极度渴望。正是因为熬粥等待的时间过长,八儿才通过分粥的方式来打发苦苦等待的.漫长时间。(板书:苦苦等待)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八儿对腊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写出了他想喝到腊八粥的急切心理。(板书:美妙猜想)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理描写,因为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却看到了粥的颜色是黑的,不由得心里产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板书:亲见惊异)

    2、指定学生代表,大声朗读描写八儿等粥的语段,让学生再次感受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并思考问题,通过对八儿等粥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八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明确:从八儿等粥的一些描写中,可以归纳概括出来,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3、全班齐读文章的最后两个段落,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后两个段落是对八儿一家喝粥场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中是如何体现腊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明确:八儿一家喝粥的场面是略写,对于腊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则是通过侧面描写展开的:

    “虽说……,但……”转折关联词的使用说明粥的颜色虽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确实甜美的;“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说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会吃得香;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了粥的美味胜过腊肉,也写出了八儿一家吃得非常饱,更是对粥味道香甜的描述。(板书:满足惬意)

    4、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八儿的馋样体现在哪?

    明确:腊八节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夜里才能吃而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写的是八儿的馋样,对粥分配时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则是将八儿的馋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然粥的颜色超乎八儿的想象,但还是吃了妈妈给的特大的枣,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这些都能写出八儿的馋样。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本篇课文、生活实际与PPT播放其他传统节日的视频,谈谈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有何感想?

    明确:传统节日是传统习俗,更是合家团聚的一种表现。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现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快乐、成人们的关怀。一家人团聚,共同营造节日愉快、和谐的氛围,共享天伦之乐。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拓展延伸:带着分析出来的传统节日的浓浓氛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利用今天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你最喜欢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描写,下节课上课前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八儿等粥与八儿喝粥分别进行了描写,文章重点着墨在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过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一系列正面描写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八儿的可爱、天真、聪明。又通过略写的方法对一家人喝粥的场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整个喝粥的语段中,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将腊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写出来。进而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中。文章对于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可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同时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合家团聚时的喜悦心情。这样才能将重点落实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11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篇12

    学习内容:

    《徜徉于我们的节日——腊八》第三板块“经典诗词诵读节日”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腊八有关的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能够助赏析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解读夏仁虎的《腊八》和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腊八的独特习俗和节日情怀。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诵读节日诗词,挖掘其中的节日文化,感受腊八节中所体现的利乐他人、丰盈自我的节日情怀。

    学习难点:

    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情感内涵,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与节日的关系,感受腊八带给人们的温暖。

    教法: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评议讨论法。

    学法:诵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节日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腊八节。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发言,教师补充资料并及时点评,丰富学生对腊八的感受,明确这是一个身处寒冬却内容丰富,让人倍感温暖的日子。)

    这份温暖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传递下来,今天我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这份温暖——诗词。(板书主题:腊八诗词)

    二、诵读诗词:

    1、《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1)自己试着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后全体诵读。

    (3)从这首诗里,你看到腊八节怎样的习俗?

    (指导学生发现,腊八煮粥的习俗,在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煮粥?为什么要进奉?为什么称之为“当今佛”?

    (出示资料:腊八粥的传说。)

    通过资料阅读,你一定有所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丰富认知。)

    说说自己对于腊八习俗的发现。(指名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诗中所描述的场面,你会选择哪个词?

    (引导学生体会腊八节中的忙碌、温暖、祥和。)

    这是夏仁虎眼中的腊八!在宋代诗人陆游的心里,腊八又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题目的意思你明白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诗为腊八节所做,体现诗人“步行”的闲适。)

    (1)自己读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测。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释和译文试着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这首诗里有关于腊八的习俗吗?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馈”来想象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村子里的人们家家都煮了腊八粥,彼此馈赠,传递节日的问候。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互相馈赠,又会说些什么呢?)

    陆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场面是否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这样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到温暖。陆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抓住“更觉江村节物新”体会,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觉呢?你能从诗句中发现吗?

    (引导学生关注前三行诗句,发现春意萌发,作者闲散信步,乡村的旷远、古朴尽在眼中,但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有些悲观。)

    是什么感动了他?(就是这互赠佛粥的场面,就是这彼此温暖的人心。)

    再看刚才的.景象,“更觉江村节物新”,那飘渺的烟雾、那满是牛迹的河畔,都显得这么富有情趣。就连刚才的自怨自艾,在此时也变得舒心了很多!如果不是他身体欠佳,怎会有这闲情逸致漫步西村,看到这“佛粥互赠”的场面呢?

    (6)如果此时陆游走进了人群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想象,村民的热情馈赠,祝福不论亲疏远近,都可以分享。)

    (7)这就是腊八节带给作者的感受。在这个已经有和风春意的节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朴自然。有了腊八的情意传递,每个人的心都会温暖起来。

    三、布置活动:

    自主阅读陶渊明的《腊日》,看看你对腊八节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腊八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汇集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