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我这样开始“利息问题”的教学 优秀教案推荐
  • 我这样开始“利息问题”的教学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23

    本周的星期四、五教学了利息问题。而在之前的教学内容分析里就知道,这部分对小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的确,日常生活当中,孩子们对利息问题接触很少,可能有部分孩子到现在很没进过银行呢!再加上利息问题中的那些“本金”、“利息”、“利率”和“税后利息”的概念也不是很好理解,“利息”与“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也要因时间的不同,代入的数据也要相应改变,因而,在教学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教学这个问题呢?看着自己所备的教案,觉得按照教案去上,课后采用“题海战术”,检查的效果还是可以的,最多就是“牺牲”那部分“下层生”的“利益”咯!但是,细心再想,这样做只会是应试教学,能真正让孩子体会到数学源自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吗?不能。能真正让孩子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吗?也不能。正当我头痛着的时候,俊翘来找我,说是班上的背投大电视的电视罩过两三天就会做好了,那回来后那张单要不要我签字。当我们谈到让他先把钱垫着,然后再在存班会费的存折里提回相同数目的钱还他的时候,我灵机一动,脑瓜子里已经酝酿着怎么上了,并暗自为自己的小聪明得意着!

    课前,我把儿子去年的“利是”全取出来,取时还顺带抄下了存期的年利息。

    上课了,我二话不说,在黑板上写上“关老师2003年12月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给儿子存了500元”,写到这,班里想起了不少的“哇”声。接着,我往下写“2004年12月7日我到银行把帐户取消,结算时我本能拿到了511.25元,但最后到手的是509元”,我细心地听着下面的反应。开始静了一会儿,然后,有人似乎提出异议:“怎么会多了呢?”“当然啦,钱存到银行有利息的吖!”孩子们就这样议论开了。

    孩子们议论着,我在乐着。忽然,一把很大的声音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老师,你在编故事骗人。”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有所期盼的眼,我不慌不忙地扬了扬手中的提款单据:“可是真的哦。请阿辉把它读出来吧,要片字不漏的读出来。”

    “中国人民银行取款……”

    阿辉听话地一字不漏地读完了。“500元是我存的原数,叫本金;511.25元是……”我的利息问题的教学也从这顺利地展开了。

    Jk251.coM编辑推荐

    我这样上长城运河 优秀教案推荐


    我这样上《长城和运河》

    这册教材,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

    很多新的课文,第一次接触。

    这几天忙着方案的修改,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感觉,对课文,并没有来得及好好看一下。

    昨天上了《长城和运河》,课文内容基本理解了,结构也理清了,生字词也基本解决了。带着对新课文的新鲜感,大部分同学课文已经会背了。只是,读起来始终找不到感觉。

    今天,就把

    我这样开始“利息问题”的教学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23

    本周的星期四、五教学了利息问题。而在之前的教学内容分析里就知道,这部分对小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的确,日常生活当中,孩子们对利息问题接触很少,可能有部分孩子到现在很没进过银行呢!再加上利息问题中的那些“本金”、“利息”、“利率”和“税后利息”的概念也不是很好理解,“利息”与“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也要因时间的不同,代入的数据也要相应改变,因而,在教学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教学这个问题呢?看着自己所备的教案,觉得按照教案去上,课后采用“题海战术”,检查的效果还是可以的,最多就是“牺牲”那部分“下层生”的“利益”咯!但是,细心再想,这样做只会是应试教学,能真正让孩子体会到数学源自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吗?不能。能真正让孩子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吗?也不能。正当我头痛着的时候,俊翘来找我,说是班上的背投大电视的电视罩过两三天就会做好了,那回来后那张单要不要我签字。当我们谈到让他先把钱垫着,然后再在存班会费的存折里提回相同数目的钱还他的时候,我灵机一动,脑瓜子里已经酝酿着怎么上了,并暗自为自己的小聪明得意着!

    课前,我把儿子去年的“利是”全取出来,取时还顺带抄下了存期的年利息。

    上课了,我二话不说,在黑板上写上“关老师2003年12月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给儿子存了500元”,写到这,班里想起了不少的“哇”声。接着,我往下写“2004年12月7日我到银行把帐户取消,结算时我本能拿到了511.25元,但最后到手的是509元”,我细心地听着下面的反应。开始静了一会儿,然后,有人似乎提出异议:“怎么会多了呢?”“当然啦,钱存到银行有利息的吖!”孩子们就这样议论开了。

    孩子们议论着,我在乐着。忽然,一把很大的声音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老师,你在编故事骗人。”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有所期盼的眼,我不慌不忙地扬了扬手中的提款单据:“可是真的哦。请阿辉把它读出来吧,要片字不漏的读出来。”

    “中国人民银行取款……”

    阿辉听话地一字不漏地读完了。“500元是我存的原数,叫本金;511.25元是……”我的利息问题的教学也从这顺利地展开了。

    Jk251.coM编辑推荐

    我这样上长城运河 优秀教案推荐


    我这样上《长城和运河》

    这册教材,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

    很多新的课文,第一次接触。

    这几天忙着方案的修改,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感觉,对课文,并没有来得及好好看一下。

    昨天上了《长城和运河》,课文内容基本理解了,结构也理清了,生字词也基本解决了。带着对新课文的新鲜感,大部分同学课文已经会背了。只是,读起来始终找不到感觉。

    今天,就把$1当成了诗歌朗诵排练现场。

    带着找好的光盘资料,先给大家播放了长城和运河的视频,配着轻悠的音乐,长城曲折蜿蜒,像条巨龙横卧山间,极为壮观;运河悠悠流淌,两岸良田青翠逼人,河上船只来来往往,真像条绸带瓢落在地面。

    对着视频,说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竟然激动万分,甚至有点控制不住的哽咽。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值得骄傲和自豪!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眼睛盯着屏幕,个个专心致志。

    然后让他们试着齐背课文,用课文中的语言,赞美这伟大的人间奇迹。

    背得很认真,可是情感控制得不好,声音的高低快慢控制不到位。

    于是,播放了配乐诗朗诵。抑扬顿挫,一气呵成。

    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

    给时间练习后,指名两个学生分别上前朗诵。我给她们配上了淡淡的音乐作为背景。

    都让我很满意。

    大家也热烈地鼓掌。

    可能是因为音乐的缘故,每个人都变得格外的善感,情感格外投入。

    又让两个女生,分行朗诵。两个人,一个气势很足,将慷慨的情绪表达得很充分;一个温柔纤细,与前一人形成很好的配合,听起来极有美感。

    看着大家眼睛晶晶亮,都渴望一试的神情,又组织了轮流朗诵、男女生合作朗诵、集体朗诵。

    几次读下来,到最后一次背,语气的控制,已经大大进步了,让我掩不住赞赏。学生们也特别兴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长城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踊跃。

    其实,今天的课堂很简单。

    可是,却让我们都很快乐。

    转载

    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导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同学们也结识了不少的老师,一定有很多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在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我们会结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反馈自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

    1.找出描写我和同学们态度的语句,读一读,看看他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思路:

    变化原因

    面面相觑老师讲了一种大家都不知道的动物

    饶有兴趣老师又让我们观察动物头骨,又解释它的特征

    (传看记笔记画图)

    胸有成竹学得很认真

    (答卷)

    怒火上升考试都不及格,老师说编造的东西是错的

    不满的议论

    悟出他的希望听老师讲了不及格的原因

    从探索中获得知识(重点理解第10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课文,想想,以后上课,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变化:学习方法改变了采取新怀疑主义

    原因:我们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价值,懂得了在质疑中分辩正误,探求真理。

    (四)总结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喜欢怀特森这样的老师吗?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哪些启示?

    (五)巩固练习

    1.指导书写(重点:觑、黠、凯)

    2.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和学到的新词,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我的教学问题集(单元 教案精选


    1、关于公倍数、公因数概念的引入,教材改变了以往老教材毫无生机与趣味的从抽象的概念(倍数、因数)到抽象的概念(公倍数、公因数)的引入方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然引出两个概念,完全遵循了新课程的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我总有一个感觉,两个铺长(正)方形的题粗看很相似实质又不同,学生有混淆,特别反映在此类题的练习中,况且倍数与因数原本就是相互依存的,学生说理时常达不到教师的“位,他不知道老师要说倍数还是因数。

    2、关于最小公倍数求法,列举法和“大数翻倍法”学生基本都能熟练掌握(心算能力要强);最大公因数求法,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他们自己得出了可用列举法与“小数缩倍法”(名字也是他们自己取出的),我对此加以了肯定与尊重。可我马上就后悔了,学生作业中出现了不讲所谓“小数缩倍法”不会出现的错误情况,比如12与16,有不少同学缩倍后答案不是写商4,而写了除数3,甚至33与11也出现了有同学写3。细细想来,求最大公因数千篇一律用“小数缩倍法”是不科学的,有时可能反而用“大数缩倍法简单”,关键是看“少”(因数个数)而不是看“小”,如12与57。所以还是用列举法加上让学生熟悉几种特殊情况后判断简单。

    3、有关“起点”的实际问题。教材上练习四的4、7、8及练习册中的不少题目起点都是从零开始的,如第4题跳棋起点是在1前面而不是在1上,第8题“起点”是7月31日而不是8月1日,所以这类题算出的公倍数就是最后的答案,导致学生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公倍数是几答案就是几。我不知道教材是不是有意这样编排的,但最后一个思考题,“起点”却是8月1日,导致学生答案都是公倍数12,而正确答案却是13。所以既然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就要接近生活实际,题目就不能全是理想化的从“零”开始的。这类题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出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次相隔的数量,这样不管‘起点”是几,只要加上相隔的数量就能计算出下一次。

    编者:学贵有疑,教亦贵有疑!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书p80---8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设想:教学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与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看,体育老师来到商店买乒乓球,他买了(出示挂图)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能有: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个?

    一袋乒乓球要多少钱?

    6袋乒乓一共要多少钱?

    4、交流,简单的口答,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

    5、把题意完整地说一说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想不想自己先试一试,遇到困难了同桌可以讨论

    2、汇报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又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图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板书)

    可能有a5×2=10(元)b6×5=30(个)c2×6=12(元)

    10×6=60(元)30×2=60(元)12×5=60(元)

    关于最后一种解法,学生如果说不上理由,教师可做解释,并指出由于每个2元与6袋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道理比较难理解,,以后会再研究,自己不理解,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

    3、归纳、反思

    1)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发现?

    2)指出:在今后的解题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还可以用另一中方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今天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揭题)

    4)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书p80第1、2题

    1)学生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果学生一眼看出有多少个笼子,就进一步追问:怎么看出的,能不能用算式表示)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汇报:每种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2、书p81第3题

    1)看懂题意(问题是指整幢楼共放了多少盆花)

    2)独立解答

    3)汇报: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4)联系实际:如果我们的这幢教学楼也这样摆放花,那一共要放多少盆呢?

    四、布置课作:书p81第5、6、7题

    做完后适当讲评、点拨

    五、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想法?

    六、家作:观察、寻找生活中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记录下来并解答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20644.html

    上一篇:推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范例

    下一篇:教案: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当成了诗歌朗诵排练现场。

    带着找好的光盘资料,先给大家播放了长城和运河的视频,配着轻悠的音乐,长城曲折蜿蜒,像条巨龙横卧山间,极为壮观;运河悠悠流淌,两岸良田青翠逼人,河上船只来来往往,真像条绸带瓢落在地面。

    对着视频,说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竟然激动万分,甚至有点控制不住的哽咽。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值得骄傲和自豪!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眼睛盯着屏幕,个个专心致志。

    然后让他们试着齐背课文,用课文中的语言,赞美这伟大的人间奇迹。

    背得很认真,可是情感控制得不好,声音的高低快慢控制不到位。

    于是,播放了配乐诗朗诵。抑扬顿挫,一气呵成。

    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

    给时间练习后,指名两个学生分别上前朗诵。我给她们配上了淡淡的音乐作为背景。

    都让我很满意。

    大家也热烈地鼓掌。

    可能是因为音乐的缘故,每个人都变得格外的善感,情感格外投入。

    又让两个女生,分行朗诵。两个人,一个气势很足,将慷慨的情绪表达得很充分;一个温柔纤细,与前一人形成很好的配合,听起来极有美感。

    看着大家眼睛晶晶亮,都渴望一试的神情,又组织了轮流朗诵、男女生合作朗诵、集体朗诵。

    几次读下来,到最后一次背,语气的控制,已经大大进步了,让我掩不住赞赏。学生们也特别兴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长城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踊跃。

    其实,今天的课堂很简单。

    可是,却让我们都很快乐。

    转载

    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导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同学们也结识了不少的老师,一定有很多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在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我们会结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反馈自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

    1.找出描写我和同学们态度的语句,读一读,看看他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思路:

    变化原因

    面面相觑老师讲了一种大家都不知道的动物

    饶有兴趣老师又让我们观察动物头骨,又解释它的特征

    (传看记笔记画图)

    胸有成竹学得很认真

    (答卷)

    怒火上升考试都不及格,老师说编造的东西是错的

    不满的议论

    悟出他的希望听老师讲了不及格的原因

    从探索中获得知识(重点理解第10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课文,想想,以后上课,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变化:学习方法改变了采取新怀疑主义

    原因:我们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价值,懂得了在质疑中分辩正误,探求真理。

    (四)总结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喜欢怀特森这样的老师吗?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哪些启示?

    (五)巩固练习

    1.指导书写(重点:觑、黠、凯)

    2.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和学到的新词,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我的教学问题集(单元 教案精选


    1、关于公倍数、公因数概念的引入,教材改变了以往老教材毫无生机与趣味的从抽象的概念(倍数、因数)到抽象的概念(公倍数、公因数)的引入方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然引出两个概念,完全遵循了新课程的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我总有一个感觉,两个铺长(正)方形的题粗看很相似实质又不同,学生有混淆,特别反映在此类题的练习中,况且倍数与因数原本就是相互依存的,学生说理时常达不到教师的“位,他不知道老师要说倍数还是因数。

    2、关于最小公倍数求法,列举法和“大数翻倍法”学生基本都能熟练掌握(心算能力要强);最大公因数求法,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他们自己得出了可用列举法与“小数缩倍法”(名字也是他们自己取出的),我对此加以了肯定与尊重。可我马上就后悔了,学生作业中出现了不讲所谓“小数缩倍法”不会出现的错误情况,比如12与16,有不少同学缩倍后答案不是写商4,而写了除数3,甚至33与11也出现了有同学写3。细细想来,求最大公因数千篇一律用“小数缩倍法”是不科学的,有时可能反而用“大数缩倍法简单”,关键是看“少”(因数个数)而不是看“小”,如12与57。所以还是用列举法加上让学生熟悉几种特殊情况后判断简单。

    3、有关“起点”的实际问题。教材上练习四的4、7、8及练习册中的不少题目起点都是从零开始的,如第4题跳棋起点是在1前面而不是在1上,第8题“起点”是7月31日而不是8月1日,所以这类题算出的公倍数就是最后的答案,导致学生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公倍数是几答案就是几。我不知道教材是不是有意这样编排的,但最后一个思考题,“起点”却是8月1日,导致学生答案都是公倍数12,而正确答案却是13。所以既然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就要接近生活实际,题目就不能全是理想化的从“零”开始的。这类题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出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次相隔的数量,这样不管‘起点”是几,只要加上相隔的数量就能计算出下一次。

    编者:学贵有疑,教亦贵有疑!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书p80---8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设想:教学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与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看,体育老师来到商店买乒乓球,他买了(出示挂图)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能有: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个?

    一袋乒乓球要多少钱?

    6袋乒乓一共要多少钱?

    4、交流,简单的口答,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

    5、把题意完整地说一说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想不想自己先试一试,遇到困难了同桌可以讨论

    2、汇报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又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图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板书)

    可能有a5×2=10(元)b6×5=30(个)c2×6=12(元)

    10×6=60(元)30×2=60(元)12×5=60(元)

    关于最后一种解法,学生如果说不上理由,教师可做解释,并指出由于每个2元与6袋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道理比较难理解,,以后会再研究,自己不理解,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

    3、归纳、反思

    1)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发现?

    2)指出:在今后的解题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还可以用另一中方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今天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揭题)

    4)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书p80第1、2题

    1)学生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果学生一眼看出有多少个笼子,就进一步追问:怎么看出的,能不能用算式表示)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汇报:每种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2、书p81第3题

    1)看懂题意(问题是指整幢楼共放了多少盆花)

    2)独立解答

    3)汇报: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4)联系实际:如果我们的这幢教学楼也这样摆放花,那一共要放多少盆呢?

    四、布置课作:书p81第5、6、7题

    做完后适当讲评、点拨

    五、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想法?

    六、家作:观察、寻找生活中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记录下来并解答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20644.html

    【我这样开始“利息问题”的教学 优秀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