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的性别遗传初中教案精选
  • 人的性别遗传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21

    【www.jk251.com - 人的性别遗传教案】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如何才能写好初中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人的性别遗传初中教案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区别?二、新授课㈠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发现史19xx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男性染色体。19xx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区分性染色体即男性xy,女性xx2.观察与思考p37观察与思考①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谓性染色体。②哪幅显示为男性染色体?哪幅为女性?③哪条是y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区别?④就性染色体而言,在生殖细胞中,就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解析:①第23对染色体。②前幅为男性,后幅为女性。③前幅最后一条。y染色体较小。④1条染色体。精子为x或y,卵细胞为x。㈡生男生女机会均等。1.阅读p38第一节,思考:①女性何时排卵?男性排精数目?②如何完成p38图解解析:1)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男性一次排出上亿精子。生殖细胞受精卵2)父方:xyxy母方:xxyxxx2.基因、性染色体、性别性染色体决定着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性别分化。3.染色体异常47.xy,+2121-三体综合症46,xy,5p-猫叫综合症y貌男,智能差,睾丸发育不全,无生育能力,乳房似女

    xo貌女,矮,智能低,第二性征发育不良xy貌女,睾丸女性化三、练习p39练习1.2.3.4四、作业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七年级生物人的生殖初中教案精选


    第二节人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

    学生: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生殖发育过程

    受精→受精卵发育→胎儿分娩由作为物种的人的由来引出个体的人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出示挂图,观察思考,说明分组竞赛的规则,得出正确结论

    放录像学生回答

    观察准备小组活动

    小组按规则活动

    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认真观看

    课堂小结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布置课下作业投影展示1.向妈妈了解生育自己的过程

    2.为妈妈进一份孝心

    教学过程:(p8---p12)

    板书设计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

    二、生殖发育过程

    受精

    受精卵发育

    胎儿分娩引言: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么来的?你知道父母生养你的过程吗?

    新课:这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探讨个体的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请看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挂图

    同学们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下面听好规则组与组竞赛。黑板上有4幅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讲台上有写好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的纸条,有胶条,请男女生代表组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纸条贴到相应的位置。

    生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认识其结构与功能,但我们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布的时候,都知道用树叶、兽皮包住露在体外的生殖器官,为此,生殖系统是一个隐秘的器官。

    请看录象

    请概括一下录象内容?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父母生的

    回答(略)

    认定了新的学习目标

    看图、识记结构与功能

    按规则活动(活动过程略)

    聆听、思考树立正确的伦理观

    认真观看

    精子怎样进入卵细胞;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发生联系;胎儿的分娩。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思想上有何启发?

    课后作业:1.阅读p13科学技术社会内容,可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2.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行知识总结;谈感受(略)

    定期由组长检查

    教学后记:

    水的净化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名称: 3~3水的净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

    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2、主要净化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

    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

    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

    1、硬水和软水:

    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

    区分方法:用肥皂水

    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

    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

    作业:1、课本p56习题

    2、目标p33达标训练

    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人粪尿的处理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识记:教学目标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2.锻炼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粪尿的资源价值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当地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导人新课回忆、思考、进人情境。

    1.复习提问:

    谁泉告诉大家排尿的意义?质疑:人体排出的废物到什么地方去了?它对人类真是“一无是处”吗?

    2.根据课前预习和所做的调查,各小组发言人分别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交流。

    请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别给予评价,对调查不充分的小组,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新知识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活动,得出人粪尿与化肥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尤其是能改良土壤这一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贯彻实施。

    对学生搜集的信息加以肯定或补充。

    引导学生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人粪尿的价值

    3.1分析课本p85的资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忆、思考、讨论和交流。

    引导:人粪尿对人来说是废物,那么同学们可知道农作物为什么“喜欢”它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书上的资料。调动学习气氛,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

    3.2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产生惊讶,肯定人粪尿的价值。

    小结:一个成年人每年要排出8千克的人粪尿。试计算一下,全国每年要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要是人们能很好地利用,这是不是一笔财富!

    4.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引导: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人粪尿呢?

    科学知识告诉我们:要利用好人粪尿,就要对它进行无害化处理。

    4.1建立沼气池

    4.2高温堆肥

    阅读课本,知道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

    交流调查结果。

    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处理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能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

    4.3兴建生态厕所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发言人发言交流,描述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得出“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处理。

    引导:在你的调查过程中,是否了解到了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课本上介绍的几种处理方式,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有条件的地区,可播放相关录像。

    小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生物圈。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好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有不少感受。不妨认真对照当地人粪尿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

    引导: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描述一下这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点吗?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告诉大家“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吗?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对上述问题作小结性回答(略)。

    布置作业:课本p82第l一2题。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地球的运动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

    4)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

    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

    [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

    [学生活动]: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

    时间

    正午

    影长(厘米)

    [板书]:第二节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天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步骤:

    (1)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

    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

    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

    1.找齐.“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倾斜.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

    3.观察.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转.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

    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

    [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

    [提问]: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关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

    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片段]

    [提问]:1.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题?

    “想一想”

    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板书]4.季节变化

    2.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

    [板书]:5.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人)

    要求:

    1.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

    2.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

    3.(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

    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指导并点评。

    板书设计:

    4.季节变化

    5.五带的划分

    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

    请学生在一天当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观测太阳高度和热量的情况,并在课堂上总结结论。

    第二课时

    请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第三课时

    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7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日期9.17--18课题第一章第4节中国的民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2、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并认识其重要意义。3、知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少数民族的分布重点难点1、我国56个民族的构成,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3、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教具中国政区图,中国民族分布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知识,请同学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情况简要说明我们家乡的人口现状,有少数民族吗?讲授新课:(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的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91%,其他少数民族占1%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1)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主要学生讨论回答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怎样?本省主要由哪些民族?其他民族的分布状况怎样?51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集中在东部和中部(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二)我国的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

    练习:对照附录表及《中国民族分布图》,列出以下少数民族:满、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朝鲜、高山等民族,让学生从图上找出来。

    重点思考:我国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5

    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民族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民族构成2、民族分布二、民族政策平等、保障、维护、发展、自治。教后记:

    溶液的形成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

    实验引入

    演示物质溶于水的趣味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烧杯水,在烧杯下面放一块小小的薄木块,并向木块上放少量水,将烧杯向上提,观察到木块没有被提起来;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这时又把烧杯向上提。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活动探究

    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并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氢氧化钠(naoh)

    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

    结论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演示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归纳整理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设计再探究

    实验设计: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方案可直接用实验简图表示)

    可供选择的某些用品有:nacl、naoh、nh4no3、浓h2so4……(你还可选用其他一些仪器和药品。)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交流展示:同学讨论交流再探究方案及实验情况。

    现实录同学们展示交流的活动案例:

    典型案例1:

    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装置: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装置改进:

    分析:此装置有无不完善之处,如有,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2:

    此装置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改进装置为:

    如不正确,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3:

    评价设计方案:

    案例群展示

    封闭体系开口体系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九中孙明槐

    点评

    本节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溶液形成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然后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整个教学思路严密清晰,学生自主参与面广,创新点较多。创设的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和杯外湿木块冰冻粘结的实验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设计实验的思路,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少,但安排了很丰富的活动素材,特别是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探究时,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既能给思维受阻的学生以启迪,又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广阔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本节课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联系,是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好课。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刘永舜

    工业的发展初中教案精选


    教案示例1

    ——“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人的性别遗传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