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语文教案示例精选
  • 语文教案示例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17

    【www.jk251.com -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语文教案示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示例--山雨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0n)啼啭(zhu4n)倾吐(t()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配乐朗读比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句、段,在美的享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JK251.com延伸阅读

    语文教案示例 争吵(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示例: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l.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ahref=jhfy/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讲话病⒕醯煤蠡?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

    (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附:

    教案点评:

    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围绕我和克莱谛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我受到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领导加深理解和体会,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演一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体会课文中所赞扬的宽容、友爱的美好品质。

    语文教案示例 颐园(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示例: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案示例 海滨小城(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示例:海滨小城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

    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

    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

    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

    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声音很大,很热闹。

    3.讲读海滨部分的课文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2)这部分课文,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明确:景物:大海、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沙滩、贝壳及船上的鱼虾、蟹、海螺等。大海是蓝色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许多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云朵。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美在哪里?

    明确:大海在早晨的时候,景色最美。因为海面上的各种景物和人们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海滩有什么特点?

    明确:遍地是美丽的贝壳,人们都不会理睬,贝壳只好寂莫地躺在那里;满载而归的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海滨的美?

    明确:一是概述了景物的色彩,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银光闪闪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海滨的美;二是在写海滩特点时,先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突出了海滨景色的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6)读这部分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写海滨部分,写了哪两个地方?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学习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部分的生字。

    2.学生讨论自学情况。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庭院:正房前的院子。一般统指院子。

    亚热带:从气候上划分的地理区域,是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与热带相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气温比温带高,植物在冬季仍能缓慢地生长。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每逢:每次遇到。

    甚至:连词,有进一层的意思。

    3.讲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的特点的句子来。

    明确:作者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文中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概括了小城的特点。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庭院特点的句子来。

    (3)作者怎样围绕着总述句来写庭院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树的种类,再写按树的香味满街,最后写凤凰树开的花像一片片红云。另外,从树的种类,也可以看出是写了南方特有的树。这样写的好处是具体地写出了庭院很美丽。

    (4)有感情地读这段课文。

    (5)总结学法:我们学习这段课文,先找这段课文的总述句,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具体写,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这两段课文。(小城的公园更美和小城街道也美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地方的特点。其中,写小城的公园美,具体写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写小城的街道,具体写了街道多是用细沙铺成的,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7)作者写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与小城的特点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特点都是围绕着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来写的。两者是先分述再总述的关系。

    (8)有感情地朗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9)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读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明确: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3.作者怎么抓特点写具体?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1.作者按________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________,描述了这座海滨小城________。

    2.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________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________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________的鱼,还有________的是虾和蟹,________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了。

    (1)写出喧闹的近义词的反义词

    (2)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写出每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们不去理睬那美丽的贝壳,是因为________海滩上热闹起来,是因为________这些都是海滨小城沙滩的特点。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再加上标点符号

    1.人们把街道打扫得

    2.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

    3.蓝蓝的天空飘着

    4.住在海滨小城的孩子们

    教案点评:

    本篇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案示例 黄河魂精选


    语文教案示例:黄河魂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l.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通过电视屏幕放映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教师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3)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引导: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5)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6)有感情地朗读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l.教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附: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耳听、目睹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反映民族精神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

    2.课后,可以举行名为《黄河颂》的朗诵会,从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语文教案示例 猫(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示例:猫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板书:猫

    学习

    导语: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习

    (二)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视等词语。

    (3)总结学法:

    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C.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板书:温柔一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

    板书:害怕勇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1)分析理解。

    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问题。如果将上面的各种表现单独来看,任何一种也构不成古怪。但如果把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等这样一组一组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表现统一在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了,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

    (2)填空练习:(在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之后,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口头填空,随着学生填空出示相关内容)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既贪玩又(),既胆小又();高兴时(),不高兴时,()。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小声读,思考:这一段从哪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这一段从小猫什么东西都玩;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撞疼;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三方面写小猫的淘气。最后一句总结了小猫这些表现都是生机勃勃的。理解词语: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

    板书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教师指板书)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从古怪上看,正是因为猫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才使它的性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出人意料、令人着迷;

    B.从淘气上看,一个生气勃勃道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默读全文,画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主要画出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使用这些句子的心情,在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老师可以视班级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附:

    教案点评:

    学习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层层设疑,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探究活动

    沙龙:《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我爱动物

    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2.通过介绍小动物,加深学生爱自然、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方式:形式多样,可不拘一格。例:可以是边看录像资料,边听学生解说,可以是学生绘图,展示图画时讲解,还可以写成观察日记或编排小品等。

    注:为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果,老师可利用媒体资料的展示,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画面的直观刺激下,学生会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教案示例 陶罐铁罐


    语文教案示例: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探究活动

    课余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

    父亲的菜园语文教案示例精选


    父亲的菜园教案示例

    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就在这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块碧绿的翡翠,这就是父亲的菜园。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

    2.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研讨,深入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体会菜园对我们一家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明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父亲在开垦菜园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受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自信、勤劳的品格。

    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望着荒凉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绿的翡翠,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七、教案点评:

    对这篇自读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好一份自读提纲,课上用20到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问题、解决问题。剩下的时间由教师带领把学生相对分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语文教案示例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示例--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过程,尝试写一篇游记。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游记,感受作者的写法及感情。

    教案点评:

    教师由课题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合作解决,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搜集有关介绍金华双龙洞的资料,可阅读课外书刊,也可上网浏览。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担当小导游。

    语文教案示例 西门豹(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示例:西门豹

    15.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板书设计

    七、

    教案示例二

    15西门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作业中三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分段和归纳段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今天我们要学习《西门豹》一课,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板书课题:西门豹。

    (二)介绍时代背景。

    本课记叙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当时,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国最为强大,魏王即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代君主。西门豹是战国初期的政治家。魏王派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邺是古时地名,如今河南安阳以北。西门豹上任以后,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动员人力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收成。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生字词。

    2.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理解生字词的。可按部首查字法列成下表。

    (四)检查学生初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

    选、旱、烦、灌是鼻音。

    姓:是后鼻音。

    (3)易混的字:1/3123下一页尾页

    语文教案示例 古诗两首(绝句(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示例: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还(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③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语文教案示例精选】相关推荐
    编辑精选: 美术下雪了教案精选4篇

    活动目标:1、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尝试使用棉签点画雪花。2、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活动重点难点:重点:点画雪花难点: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活动...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万能版570字

    活动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身边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自己的幼儿园的生活、我自编儿歌《幼儿园是我家》来作为幼儿学习的对象,希望通儿歌来培养幼儿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的思想感情。活动目标1、学会儿歌,能理解儿歌的内容,有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2、初步知道比喻句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