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收藏9篇
  •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发表时间:2024-07-18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收藏9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定位课堂的优势和劣势。这里是栏目小编准备的您可能需要的“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这些建议是为了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供您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1

    一、教学内容

    Let’sChant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技能目标

    1、能理解小诗的意义,并能朗读小诗。

    2、能够表演小诗。

    (二)学习策略目标

    1、在学习新单词时要注意观察老师的发音,乐于模仿。

    2、建立起词组和方位之间的联想,能根据发音认出相应的词组。

    3、借助情景,理解新知识。

    4、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现自己。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玩游戏、读小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爱上英语课的积极情感。

    2、通过学习,加深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1、通过模拟的场景,加深学生对小诗的印象。

    2、通过游戏、练习,帮助学生认读词组。

    3、在学生输出语言前为他们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学生输出语言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小诗。

    教学难点:部分单词的发音,特别是between和must的读音。

    五、资源准备

    自制红绿灯(也可以用颜色卡片)、自制词组卡、金太阳教学软件。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WheredoesDamingflykites?

    Heflieskitesinthepark.

    教学重点:

    描述物品的位置

    教学用具:

    arecorder,wordcards,pictures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复习运用“on,in,under”。指令内容可以滑稽有趣些,例如:“putyournoseonthepencilbox.putyourhandonyourhead.putyourfootonthedesk.”老师发出指令后,可以问学生:“Where’syournose?Where’syourhend?Where’syourfoot?”学生做出回答。

    二、课文导入

    老师问学生:“Howmanyseasonsarethereinayear?Whatarethey?”以此复习表示四季的单词。然后老师将表现四季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学生:“Whatdoyoudoi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问:“Wheredoyou...?”

    三、课文教学

    1.老师问学生:“WhatdoesDamingdoi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老师播放录音或教学VCD,呈现SBUnit2活动1,请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老师再放录音,出示Daming活动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将图片贴在相应的季节图片处。

    2.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模仿跟读。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片描述课文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尽力创设情境,展示课文内容。

    4.完成SBUnit2活动2。老师根据黑板上的图片体温:“WheredoesDamingflykites?”学生回答:“Heflieskitesinthepark.”请学生在小组内针对其他图片进行练习。

    5.完成SBUnit2活动3。请学生仔细看图和示例,了解题目意图,然后在小组内开展问答练习。

    四、课文学习

    1.学习SBUnit2活动4的歌曲。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曲调和歌词。放朗读歌词的录音,请学生逐句跟读。再放歌曲录音,请学生跟唱。

    2.学习SBUnit2活动6的字母。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老师板书这些字母的大小写。

    3.把字母和单词相结合,编成歌谣并学习。然后请学生进行单词的扩展练习。

    五、课后作业

    1.听录音,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2.画一张自己在四季的活动图,并向同学、朋友及家人进行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3

    【教学内容与目标】

    主要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名字)”它是A部分内容的延伸Let’s practice

    巩固、操练对话的句型,鼓励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会话。

    【教学重点】

    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 the USA

    词汇:welcome, America, Canada, China

    【教学难点】

    Welcome的发音。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Let’s talkpart A

    二、展示目标

    A:能听会说“I’m from ?”;

    B:能理解课文内容: 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巩固;

    C:能主动参与句型的对话练习,对英语感兴趣。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自读对话内容,结合图片、上下文,理解意思;

    2、说说AMY来自哪里?

    3、张鹏是哪个国家的?

    后教

    1、对话练习:教师:Hello;

    学生:Hello,teacher.

    教师: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again.

    学生:Nice to see you, too.

    请一些学生做此对话练习,由教师和一名学生来做,过渡到由教师:I’m Miss He. I’m from China.(手中举起中国国旗) And you?

    鼓励学生说出:I’m? I’m from China.

    2.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I’m? I’m from?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能理解对话内容;

    2、能理解课文内容: 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3、能主动参与句型的对话练习,对英语感兴趣。

    后教

    1、教师:Clas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教师反复点击对话框中的句子,学生跟读模仿。

    2、教师问: What’s the girl’s name? (Amy)

    Is she from China? (No)

    What does Amy say?

    让学生模仿Amy说出:Hi! I’m Amy. I’m from America.

    学生说完此句后,教师说:Amy! Welcome.

    5.教师解释并教读单词:welcome

    6.让学生表演课文对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7.用手中的国旗做提示,教读学习单词China, America, Canada以及句型I’m from?

    8.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Amy, John和Mike上台做自我介绍。

    五、趣味操练 (Practice)

    1.Pass the balloon.游戏规则:6-8人一组围坐成圈,每组发一个气球。谁拿到气球谁就要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游戏开始时,一人拿着气球说:I’m Tom. I’m from China.然后把气球随便传给另一个人,拿到气球的人要继续游戏。(注: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把自己当成其他国家的人。)

    2.在Let’s talk 的基础上,自编对话并表演。

    A:(指着B)I have a new friend.

    B:(起立)Hi, I am? I am from?

    C: (全班) 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 too.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Let’s learn

    二、展示目标

    本部分主要学习UK,Canada,USA,China,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并且能够听懂、会说“I’m from ?2. Let’s chant通过歌曲巩固本课单词。

    三、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能听说认读单词:UK,Canada, USA, China.

    2、能通过情景对话学习介绍自己的国籍,并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

    后教

    1、老师出示国旗图片,让学生认识,引出单词:UK, USA, China, Canada。

    2、认读单词。

    3、听录音或看课件认识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并跟读单词。

    4、学生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中的建筑物名称及所属国家。

    5、小组活动:把图片和国家配对。看看谁最先完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国家国旗和建筑物的图片等,一个人出示图片,另一个人说:I’m from?.让学生反复练习句子。

    6、听录音,跟读对话。

    四、趣味操练(Practice)

    1、两人一组用国旗或图片进行对话。

    2、Let’s chant。

    3、听录音,跟着说唱。

    五、当堂训练

    1.把图片和所属国家连线。

    USA ChinaCanada UK

    2.对话连线:

    Nice to see you. Nice to meet you.

    This is my friend, Amy.Good afternoon.

    Good afternoon. Nice to see you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能够在出示UK、China, USA Cananda等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时能够进行认读。由于在第一课时时在单词认读上下了较大力气,所以本节课就相对轻松。在讲解各个国家标志性建筑时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建筑物,同学们对于新出现的希望国家的建筑兴趣很高,并且有的同学能够说出建筑物的名字并能够讲解建筑物的历史,教学效果很高。在对let`s learn教学完成后播放let`s chant部分的视频,由于句型较简单并且朗朗上口,在播放视频并老师领读后学生能够进行认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

    2、借助手势教学字母发音,归类识记单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展示目标

    1.Let’s spell 本部分通过listen,repeat and chant 达 到对单词拼写的练习

    2.Circle 圈出听到的单词

    3.write,练习书写四个简单单词

    三、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教师出示字母卡并问:What’s it? An“ Aa”.

    What’s the sound of letter “A”?引导学生说出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

    2、出示含有这个字母相同发音的单词图片。

    cat bag hand dad /?/

    后教

    1、放Let’s spell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2、小组学习:找一找还有那些单词中字母a的发音是/?/?

    3、小组汇报交流并总结。

    四、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听一听,辩一辩。

    教师读一组单词让学生听一听找出那个单词中没有a/?/的发音。

    如:bagdad hand apple cake

    2、游戏:击鼓传花

    谁拿到花,必须说出一个含有字母a的单词。

    3、读一读,写一写

    学写单词,并指导学生描红

    五、当堂训练

    一、读一读、听一听并圈一圈。

    1.cat bag 2.bag dad 3.Canada panda 4. handdad

    二、找出发音与众不同的单词。

    1. bagcatcakedad 2.name plate Kate hand

    3.China Canada cat ant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4

    Family Activities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能听、说、认读主要单词father(dad) mother(mom)man、woman .

    ② 能听懂、会说Who’s that woman/man? She/He’s my mother/father. 并能在情境中运用;能够介绍自己和询问他人的家庭成员。

    2、情感目标

    ①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②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热爱自己的家人。

    教学重点:

    能熟练使用句型Who’s that woman/man? She/He’s my mother/father. 教学生学会如何询问他人家庭成员。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使用人称代词he和she。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才接触英语,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充满好奇。他们活泼,喜欢开展英语活动,爱好游戏。

    教学内容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实践出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习Who’s that woman/man? She/He’s my mother/father.的句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英语卡片,英语磁带和光盘,多媒体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主要人物的图片,教师、明星和家庭成员照片及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家人和朋友的照片。

    教学过程:

    Step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① Sing an English song : boys and girls .

    ② 日常用语练习

    A:Good morning . I’m… I’m from…

    Where are you from ?

    B:I’m from…

    A:Nice to meet you . Hi ! This is…(名字). My new friend . ……

    Step2:呈现新词(Presentation)

    1、出示教师演示文稿,教师扮演这个新朋友,问一位学生:What’s your name ? 引导这个女生回答:My name’s Linda . 教师及时对其他学生说:She’s Linda . 并示意学生跟着重复这句话。

    2、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女生问:“Who’s that girl ?”引导学生回答:She’s… 3、同样的方法,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男生问:Who’s that boy ?引导学生回答:He’s…

    4、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做回答:Who’s that girl ? She’s…Who’s that boy ? He’s…

    5、教师拿出学生们所熟悉的教师的照片询问学生:Who’s that man ? Who’s that woman ?由此引出man和woman并引导学生回答:He’s Mr Black . She’s Miss White .

    6、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几张同学们喜欢的几张明星的图片,让学生做Who’s that man ? Who’s that woman ?的回答练习。

    7、教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说:This is my family . Do you know who they are ?鼓励学生对照片中的人物提问,教师用She’s my mother . He’s my father .来回答,并重复单词mother , father。教师再次用mom、dad代替mother , father进行回答,然后带读它们。并向学生指出mom和dad更多地用于日常用语中。

    8、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Let’s talk的内容。

    9、跟读课文对话。

    10、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Step3:趣味操练(Practice)

    1、猜人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并蒙住他(她)的眼睛,再叫一名学生说几句英语,让全班学生问:Who’s that boy/girl?猜的人说:He’s…/She’s…猜对了,就蒙住说话学生的眼睛,继续游戏。

    2、Who’s family is this ?

    教师先收集几张学生的全家福,出示其中一张问:Who’s family is this ?引导该家庭的学生迅速作反应:This is my family .然后让其他的同学对照片中的人物发问,该生回答。

    3、同桌两人一组,各自出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进行操练。

    Step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画出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的画进行句型练习:Who’s that boy/girl/woman/man ? He’s… She’s…

    Step5:Surmmeny and Assessment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看看哪个同学掌握得。

    Step6:Homework

    学生各自拿着全家福课后互问互答。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读《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大问题入手:他是怎样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吗?

    1、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

    2、找学生回答,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随机板书: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气息

    声音

    双眼

    四肢

    肌肤

    血液

    汗毛

    汗水

    3、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贴呢?(学生说说理由)

    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

    5、学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6、指导朗读

    7、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的情形,古人正因为想象地合理,才有了这么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吧!(牙齿、头发、骨头等)

    8、提问:盘古在没有倒下之前,他又做了哪些努力呢?读一读课文的1-3段。

    9、指名学生回答。学习课文的2段、3段。

    10、学习第二段:找出本段中有几对反义词--读课文--用你的读书声让老师能听出反义词--指导朗读

    11、学习第三段:结合图理解课文

    三、复述故事

    我们读了这个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请同学再读课文,边读边记,争取能合上书之后,把整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1、学生读课文

    2、复述故事。

    [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教案首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题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因此,本教案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倾听他人的想法的过程中发现最优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师:看,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分别是草莓、橙子和苹果,在水果盛装的过程中还有好多学问呢,你们想了解吗?(想)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又该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在上课开始,以同学们爱吃的水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

    一、教学例1。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

    (2)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2.探究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就是买3个15盒草莓,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5×3)

    (3)讨论、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买3筐就是买3个10盒和3个5盒,先算3个10盒是10×3=30(盒),再算3个5盒是5×3=15(盒),最后把两次口算的结果加起来,30+15=45(盒)]

    3.拓展延伸。

    (2)思考口算方法,汇报交流。

    (口算150×3时,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个0)

    (3)观察、对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处。

    (15×3与150×3进行比较,是把第一个乘数15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乘数没有变化)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8

    教材分析: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家”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展开的。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要学习有关房间的五个单词及进行简单的对家的介绍,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所以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各个房间的名称,再通过Let’s do等TPR活动进行巩固操练,本节课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会影响到本单元后阶段有关“描述和询问东西在哪里”的对话和故事的掌握,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Theaching goal:

    1.能够听、说、认读五个有关房间的单词 study, kitchen, bedroom, bathroom, living room。

    2.能够用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句型简单介绍房子。

    3.能够听懂“Let’s do”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4.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Theaching key:

    熟练认读有关房间的五个单词。

    Theaching difficulty:单词bathroom, living room,的正确发音。

    Theaching aid: Cards Tape recorder CAI

    Theaching method: TPR Pairwork Groupwork

    Th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up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2.Let’s sing《In the Classroom》,OK?

    Step 2 Preview

    1.Show the CAI(door ,window) What’s this? This is my home, there are many room are there? Do you visit my home? Now, let’s study Unit4 《My Home》.

    Step 3 Presentation

    1.(Show the CAI). 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study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

    2.Look ,what’s this?(客厅) There are fiv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living room”?Teach“living room”. There is a TV in the living room. 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ving room? Teach“watch TV”.Chant “living room,living room , watch TV.”

    3.(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书房)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study”?Teach“study”.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the study. What can you do in the study? Teach“read a book”.Chant “study,study, read a book”.

    4.(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厨房)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kitchen”?Teach“kitchen”. What can you do in the study? Teach“have a snack”.Chant “kitchen ,kitchen,have a snack”.

    5.(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bathroom)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bathroom”?Teach“bathroom”. What can you do in the bathroom? Teach“take a shower”.Chant “bathroom ,bathroom ,take a shower”.

    6.(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bed ) What’s this? (room) What’s this? (bedroom)Teach“bedroom”. There is a bed in the bedroom. What can you do in the bedroom? Teach“have a sleep”.Chant “bedroom bedroom, have a sleep”.

    7.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8.Let’s do.

    Show the “Go to the ”, put the “living room, study , kitchen, bathroom, bedroom” on, then T act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Go to the kitchen,have a snack. Go to the bathroom ,take a shower. Go to the bedroom, have a sleep”.

    Now let’s do, ok? Follow me.

    Step 4 Practice

    Now, this group is team one, this group is team two. Let’s go,ok?

    1.炸地雷: Let’s play a game, Ok? Who can read? Read together.

    2.Close your eyes, what’s missing? Guess, then tell us.

    3.Now,look at the screen, Guess, what’s this? (Show the CAI ) The student guess.

    4.look,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study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

    Who can do like me ? Tell us what’s your room like?

    The students look and say.

    Homework:

    1.Tell your home to your friend.2. Prepare the“Lets talk.”

    五、Blackblard design:

    Unit4 My Home

    living room watch TV

    study read a book

    kitchen have a snack

    bathroom take a shower

    bedroom have a sleep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 篇9

    《My home》是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学资料都是围绕“家”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展开的。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资料是要学习有关房间的五个单词及进行简单的对家的介绍,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所以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各个房间的名称,再经过Let’s do等TPR活动进行巩固操练,本节课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会影响到本单元后阶段有关“描述和询问东西在哪里”的对话和故事的掌握,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Theaching goal:

    1。能够听、说、认读五个有关房间的单词 study, kitchen, bedroom, bathroom, living room。

    2。能够用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句型简单介绍房子。

    3。能够听懂“Let’s do”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4。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本事和交际本事。

    Theaching key:

    熟练认读有关房间的五个单词。

    Theaching difficulty:单词bathroom, living room,的正确发音。

    Theaching aid: Cards Tape recorder CAI

    Theaching method: TPR Pairwork Groupwork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2。Let’s sing《In the Classroom》,OK?

    1。Show the CAI(door ,window) What’s this? This is my home, there are many room are there? Do you visit my home? Now, let’s study Unit4 《My Home》。

    1。(Show the CAI)。 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study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

    2。Look ,what’s this?(客厅) There are fiv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living room”?Teach“living room”。 There is a TV in the living room。 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ving room? Teach“watch TV”。Chant “living room,living room , watch TV。”

    3。(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书房)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study”?Teach“study”。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the study。 What can you do in the study? Teach“read a book”。Chant “study,study, read a book”。

    4。(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厨房)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kitchen”?Teach“kitchen”。 What can you do in the study? Teach“have a snack”。Chant “kitchen ,kitchen,have a snack”。

    5。(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bathroom) Listen to me and guess, which word is “bathroom”?Teach“bathroom”。 What can you do in the bathroom? Teach“take a shower”。Chant “bathroom ,bathroom ,take a shower”。

    6。(Show the CAI)。 。Look ,what’s this?(bed ) What’s this? (room) What’s this? (bedroom)Teach“bedroom”。 There is a bed in the bedroom。 What can you do in the bedroom? Teach“have a sleep”。Chant “bedroom bedroom, have a sleep”

    7。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8。Let’s do。

    Show the “Go to the ”, put the “living room, study , kitchen, bathroom, bedroom” on, then T act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Go to the kitchen,have a snack。 Go to the bathroom ,take a shower。 Go to the bedroom, have a sleep”。

    Now let’s do, ok? Follow me。

    Now, this group is team one, this group is team two。 Let’s go,ok?

    1。炸地雷: Let’s play a game, Ok? Who can read? Read together。

    2。Close your eyes, what’s missing? Guess, then tell us。

    3。Now,look at the screen, Guess, what’s this? (Show the CAI ) The student guess。

    4。look,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study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

    Who can do like me ? Tell us what’s your room like?

    The students look and say。

    Homework:

    1。Tell your home to your friend。2。 Prepare the“Lets talk。”

    五、Blackblard design:

    JK251.com延伸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汇总8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教师范文大全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脳320脳620脳413脳32脳4200脳49脳50120脳240脳72脳323脳2400脳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脳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脳3=30.5脳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脳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脳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室: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704030043070242019101420407005050

    2、送水的叔叔骑三轮车每分钟大约行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水,他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四、思维训练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动脑筋。

    ()30=90040()=200080()=32000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老师逛商场买体育用品,篮球234元,足球:187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老师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指名一孩子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板书)

    2.老师还要买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圆规:2.3元,墨水:1.8元,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

    3.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2.3元等于2元3角,1.8元等于1元8角;2元+1元=3元;3角+8角=11角,也就是1元1角;3元+1元1角=4元1角,4元1角等于4.1元。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指导学生列竖式并说说想法,教师板书

    教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借此机会再出示问题: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4.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师:谁想起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列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过程。

    5.观察比较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再减,计算结果的数位要与加(减)数的数位对齐,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加(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小数的竖式加减法呢?下面就检验一下。

    (尝试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

    3.5+4.86.7+2.34.2-1.84.1-3.3

    教师巡回检查,并请四位学生演板后讲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4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4.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面积和面积单位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图①、图②、图③课件)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找出回答)新课标第一网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长cm

    20

    20

    15

    12

    10

    宽 cm

    17

    15

    10

    10

    10

    面积cm2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交流时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三、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P49、1、2、3、4题

    四、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6

    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Net]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

    学具: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20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师依次在黑板上板书米、分米、厘米)

    口答:1米=()分米1分米=()厘米70厘米=()分米

    5米=()分米30分米=()厘米400分米=()米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师依次在黑板上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有的学生认为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有的认为是100。)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难以统一,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究竟是多少?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四人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出示操作要求:

    1、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工具,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直尺或者直接动脑思考。

    2、小组长安排组员的操作活动,一名同学负责操作,其他同学协助、一人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真棒!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这个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也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真聪明!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棒。

    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把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但是,我们无论用哪种方法,这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7

    教材解读: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1、通过自学认识“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截肢、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的相关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和“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波兰的国庆节相关资料、教师制作幻灯片课件。

    博莱克                                儿童队员

    真    棒!

    1、课前观看《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视频,感受检阅。

    2、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游行。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这样的检阅掌声如潮,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文:检阅

    4、质疑课题,什么是检阅?

    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理解什么是检阅。

    检阅仪式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不了解。通过检阅资料的出示,使学生更加了解检阅场面的庄严和隆重。

    (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检查汇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10自然段,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

    B、参加这次隆重的检阅的队伍有些什么人?(课件出示:步兵、炮兵、青年队员、儿童队员)

    1、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汇报初读成果。

    3、朗读句子,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识字的精神。

    2、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1)在这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人?(儿童队员)。

    成千上万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把最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有人说--有人说--(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2)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1、指名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3、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3、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俱乐部里讨论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一问题时,一共有(   )种意见,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你赞成________ 种?因为________ 。

    6、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学生齐读。

    7、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因为他们的小队对他充满关爱和尊重,(板书:关爱、尊重)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因此人们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1、品读句子,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

    2、抓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学生在读文中领悟人们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1、体现自读自悟。

    2、利用图片,使课文描写的情景再现,激发情感。

    3、设计问题,队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从中领悟“这个孩子真棒”和“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1、让学生填空,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一所学校的(        ),在(    )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     )游行检阅时,让(              )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             )

    2、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在我们的人生中,你也会碰到无数的检阅,也会碰到像博莱克那样的人,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懂得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也希望你们能像博莱克那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1、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五板块--课外练笔,延续情感。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请把你想对博莱克说的话写下来)。

    1、学生练习写话。

    写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再次升华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5~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3脳3040脳3060脳70032脳40

    80脳7090脳4265脳100700脳2

    60脳7248脳2037脳2087脳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醒: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要让学生分析出每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6题。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相同,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上。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5页。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4.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2.每组一套(学具袋1:三张不同颜色的图形纸片;学具袋2: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学具袋3:若干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纸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一节课,老师真开心!老师非常愿意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和老师击一下掌!这么多同学都愿意啊,老师真荣幸!就让这位同学当代表吧!(击掌)

    在老师和这位同学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什么是面积(1)物体的面积

    (同时举起老师和同学的手)老师的手大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大,这个同学的手小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小。那老师手掌的表面跟黑板表面比,谁大谁小? 请你摸一下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感觉一下谁大谁小?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

    积,海星表面的大小就是海星表面的面积,那硬币表面的大小呢?找一找我们周围物体的面积。

    (2)封闭图形的面积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不规则图形、圆形。象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些封闭图形有大有小吗?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那圆形的大小呢?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不规则图形,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封闭图形?它有没有面积?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我们一起把它完整的概括出来: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或)

    2、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同学们积极的动脑,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教师出示彩纸,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仅凭观察不好确定,那你有什么好办法?上来试一试!)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一听!(重叠的方法)

    出示另两张纸。它们相比较,谁的面积大?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用观察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办?谁来想个好办法?那就借助1号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比较的结果展示一下。(投影)说一下你们小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比的?(提醒学生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都能听见)你们听明白了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非常棒!请回!)还有不同的摆法吗?(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学生可能会说出答案:有缝隙!不准确!)

    不同标准摆可以吗?谁来说一说?你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了!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纸片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纸片作为标准,都比较出了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到底使用哪种标准比较方便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看到面积单位这个词,让我们不禁想起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厘米、分米、米)

    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认识1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请小组长在把1号学具袋装好,然后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这么大的正方形纸片(教师边说边出示)这张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并贴上)用这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纸片量一下你的指甲盖,看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小纽扣、铅笔的截面、大钉子帽、键盘小按钮、电灯开关的一半。)

    看来生活中用到平方厘米的时候还真不少,现在请你估计一下,小贴画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呢?快速的用这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纸片量一量,看看它们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厘米?同学们用这么快的速度就量出了小贴画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厘米,真了不起!再用这个纸片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封面,看看它的面积大约又是多少平方厘米呢?(怎么回事?遇到什么困难了吗?)(2)认识1平方分米

    是太费事了,如果有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来帮忙就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方分

    米吧!快从你的3号学具袋中把它找出来!(举起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纸片)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比,有什么感受?

    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贴1平方分米的纸片

    盯住它,看上5秒钟,闭上眼睛,想一想,把它印到脑中,睁开眼睛比画一下。非常好!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开关盒、粉笔盒的一个面、魔方的一个面)。

    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快速的量一量,验证一下我们的估计。看来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得估计能力了,真不错!(3)认识1平方米

    如果想要测量我们所在的大讲台的面积,用平方分米,还好用吗?咱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1平方米应该有多大呢?同学们先想一下,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板书: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纸。请同学们看,这张纸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大不大?给你3秒钟,记住它!四个人伸开手臂围成一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看看哪个小组动作利落!同学们真棒,请坐下!

    生活中那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同学们已经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了,那你估计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大约能站多少个同学?(让我们试一试吧!估计能让你大吃一惊!)

    老师把1平方米也挂到黑板上。估计一下,这个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这个大讲台的面积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刚才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三个(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补充课题)现在就让我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不好?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2、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2有趣味的题目。你会不会闹出小明这样的笑话?你有什么话要对小明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轻松过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老师给大家留了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天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老师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本学年共有72人,其中男生 38 人,女生34 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口算、笔算、验算、及脱试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表、位置与方向、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册安排的数学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 “面积”两个单元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是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6、

    认识时间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了解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产生、形式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预言,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认真及时的纪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脳319脳453脳861脳7

    14脳1020脳4250脳6080脳30

    700脳2071脳2056脳4047脳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脳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脳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1《位置与方向》学案(一)

    学校:  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刘显英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课型 新授课

    案序 第一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自主预习

    1.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

    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交流合作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 )边升起,从( )边落下。

    (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2)    与      相对,    与      相对。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1)起立,早晨,太阳在(  )面,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

    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

    (2)确定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并完成下面的校园示意图。

    长方形中填写主要建筑,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的所在方向。

    (3)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各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练习一第1题。

    2.完成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课后反思

    1、小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

    2、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5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位置与方向》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学习目标 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学案

    自主预习

    1.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

    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

    4、自学教材第4页例2

    交流合作 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

    出示校园示意图,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1)比较一下,这幅校园示意图与平常所观察的有什么不同?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上方定为北方,那其他的方向各是什么?

    (3)点拨: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 )下( ),左( )右( )。”

    (4)去掉方位词,只留下“北”。在示意图上指出其他方向。

    2.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根据第4页下面的校园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操场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

    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

    操场在大门的什么方向?

    操场体育馆的在什么方向?

    3.争当优秀的导游

    根据第2页的主题图,组织争当优秀导游的活动。

    (1)我国首都北京的天空门广场有哪些主要建筑?

    (2)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能用东南西北知识,向游客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分小组先试着介绍,评选出优秀导游。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练习二第4题:

    在地图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后,独立完成填空。

    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1、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在地图上辩认东、西、南、北?

    2.数学游戏:

    出示猫、兔、鹿、狗、熊、松鼠的图片,把松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注明“北”,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其他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

    (1)猫在松鼠的西面,兔在松鼠的南面。

    (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

    (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东面。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 “统一”规定。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接着大家又按照通常使用绘制地图的方法重新绘图。

    3.《位置与方向》学案(三)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认识简单的路线(一)

    自主预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自学教材第5页例3。

    交流合作 1.出示第5页例3的图。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

    (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

    2、描述行走的路线:

    (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能告诉他怎么走吗?

    (2)描述行走路线:                                           。

    (3)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

    2.体会同一路线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的路线吗?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怎么回答?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第5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

    (4)先男生提出问题女生解决问题,再女生提出问题男生解决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1、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描述自己回家的路线。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二的第2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位置与方向》学案(四)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4题。

    学习目标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自主预习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请9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1   2   3

    4   5   6

    7   8   9

    3.说一说,2、4、6、8分别在5 的哪个方向?1、3、7、9分别在5的哪个方向呢?

    4、自学教材第8页例4。

    交流合作 1.初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1在5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2)探讨:你认为哪一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确定哪一组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3)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请5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点拨: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

    (4)开展猜一猜活动。

    a.谁能猜猜6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b.猜猜3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c.谁愿猜猜9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2.辨认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3.辨认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4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

    (1)根据太阳的方向确定东面,再确定其余的七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场在多功能厅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练习二第4题。

    (1)找一找,地图上标出了我国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适时教育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2)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武汉的位置。

    (3)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2.练习二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1、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说”为主。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提问和描述,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课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描述图中的路线,对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的路线还不够。在下节课教学时,要将看图描述路线与描述生活中的路线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5.《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一)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刘显英

    课题 口算除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学习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学      案

    自主预习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

    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自学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交流合作 1.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2.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①计算:

    想法一: ( ) ÷3=( )所以 60÷3=( )

    想法二: ( )×3=60 所以 60÷3=( )

    想法三: ( )+( )+( )=60 所以 60÷3=( )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 )÷3=( ), 就是20.

    (3)试算 60÷2=( ), 60÷6=( )。

    (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 ( )个十,( )个十除以3得( )个十,就是( )。

    (5)初步练习:80÷4=   90÷3=    80÷2=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3、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4.教学例2.

    (1)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先分(   ),每份分得( )捆?再分(  ),把单根的分成了( )份?每份分得( )根?分完后每份共有( )根。

    (3)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 + =23)就是所求的结果。

    展示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计算69÷3=23时,可以这么想:先用69里的( )÷3=(    ),在用69里面的( )÷3=(   ),( )+( )=23

    2.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      36÷3=     55÷5=

    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1、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

    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72除以9_________     4除48__________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题 除法估算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2单元第2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16页例2

    学习目标 体会除法估算的意义。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学  案

    自主预习

    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教材16页中,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大约运多少箱?

    (2)小黄从家到学校346米,走6分钟到达学校,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3)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买多少瓶饮料?

    (4)182个同学们春游,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蓬,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说一说这几道算式的意思。能估算结果吗?

    3、自学教材16页例2。

    交流合作

    1、 解决第一个问题124÷3≈

    (1)独立估算结果:124÷3≈

    (2)比较:124÷3≈          124÷3≈

    120               123

    (3)交流,说估算方法。

    ①124≈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②124=120+4   120÷3=40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可以运一箱,每人大约运41箱。

    比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

    两种估算有微小的差别,但都接近准确值,这样的差异在本题中可以忽略不计。

    2、解决第二个问题:

    (1)独立估算结果:346÷6≈

    (2)交流,说估算方法。

    ①346≈300   300÷6=(  ) 平均每分钟行(  )米。

    ②346=300+46  300÷6=(  )    46≈48

    48÷6=( )  (  )+( )=(  )平均每分钟行(  )米。

    ③346≈360    360÷6=(  ) 平均每分钟行(  )米。

    3、讨论、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

    (1)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将被除数看作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且是除数的倍数;再计算。

    4、小组讨论。

    问题(3)中100能估成120吗?为什么?

    问题(4)中182能估成160吗?为什么?

    ①在问题(3)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不能估大。

    ②在问题(4)中,如果把182能估成160,有的同学将得不到帐篷,所以只能估大即将182估成200,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住进帐篷。

    5、独立完成100÷3≈         182÷4≈

    (1)独立估算

    (2)说一说估算过程和结果。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

    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 )整( )或几( )几( )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馈测评 1、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1题

    (1)展示问题:260个桃子分4筐装,大约每筐装多少个?

    把260看成240和280都可以吗?为什么?

    (2)说出你的估算方法。

    2、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2题

    3、 教材17页3、4题。

    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1、课堂总结: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2、160人去春游,每车坐28人,6辆车够吗?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3、说一说生活中用到除法估算的例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三)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学习内容 :教材第22~2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案

    自主预习

    1、口算。 18÷ 6   24÷4   360÷6   35÷7   12÷6   360÷3   72÷8   90÷9  810÷9

    2、计算:   9)81        4)84       3 )39       6 )54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合作

    1.谈话: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挂图,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列式:238÷6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能估算一下大约要插多少页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2除以6,商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23个十除以6商的最高位“3”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呢?23除以6为什么商是3而不是4?

    提问: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23减18等于5,这个5表示什么?然后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与5个十合并起来是58。58除以6商是几?为什么商是9?

    3.教师:刚才大家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些相片大约要插40页,而现在通过计算得出39页余4张,这4张也要用一页,所以,插这些相片要39加1等于40页。 列式:238÷6=39(页)……4(张)

    答:这些相片需要插40页。

    教师:本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行回答。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5.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本相册能插下这些相片吗?2本呢?)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判。板:6×24=144(张) 因为44张<238张,所以一本相册不够插, 板:6×24×2=288(张) 因为288张 > 238张,所以2本相册够插。

    展示提升

    反馈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把估算的数写下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写横式得数时别忘了写余数。 2.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先判断是几位数。如果商是两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红色,如果商是三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黄色,并说出片断的根据。 3.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4.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3题。 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问题,列式解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复杂之处在于:一是,被除数的位数增加;二是,试商的难度增加了,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由于我增加了这两个教学环节,所以学生不仅能迅速判断出一位数除三位数商的位数,而且还在对比中进一步强化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一样,只是试商存在区别。本节课之所以增加“试商”的练习,更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判断商是几位数”其实也是检查自己笔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四)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除法的验算

    学习内容 教材第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案

    自主预习

    1、口算 42÷6    36÷9    567÷7     64÷8    6×7     4×9     7×8     8×8  2、18÷6              27÷9                8×8

    2. 想:(  )×6=18        (  )×9=27   (  )×7=63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3)246       2)246      4)488      8 )488

    交流合作

    1.教师:我们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为了使我们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就需要我们为除法计算进行验算,这样容易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给于及时纠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题4。 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例题4及挂图。

    (1)蓝笔记本每本5元,小明有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 学生列式:100÷5=20(本) 提问:请说出除数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发现什么? 发现:商 × 除数 = 被除数。

    教师:如果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大家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2)红色笔记本每本7元。小明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下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100÷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100÷7=14(本)……2(元) 提问100、7、14、2各表示什么? 教师: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14本需要98元,那小明付了多少钱? 3、

    展示提升 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反馈测评 练习六第1、2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后,要求他们要验算,讲评时要求他们说出验算过程。

    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接下来,就是如何解答的问题,这时的我已经十分兴奋。接下来,同桌两人一人计算,一人验算,所以学生做起事来也十分流畅,看来,我的预期目标即将实现,看得出,学生的数感还是很强的,抓住了要点,列坚式计算得心应手。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五)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案序 第2单元第5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28~30页例5、6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4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学案

    自主预习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2=      3×0=       0×9=       8×0=      0+25=       29+0=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7)2147       5)605

    3、出示:14、104、140。 提问:0在后面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交流合作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主题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图。 教师:四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0÷3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0÷3=0 (2)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的?就想哪个数和3相乘得0? 因为0×3=0,所以0÷3=0。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 0÷2       0÷4       0÷5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例题6

    (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09÷3让学生列竖式,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 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0除以3等于多少?在那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这个不写行不行? 教师: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不能不写,他起占位作用。

    (2)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学生独立列式:420÷3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于指导。 教师借助竖式指道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提问:商的个位上是0不写行吗?为什么? 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要再除下面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为什么0要写? 比较: 2)402 和  4)750 有什么相同点?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如果商不够1,要写上0占位,不能漏写。

    展示提升

    反馈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解0占位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2题 分4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算的又快有对。 3、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 请学生找出每一组题的错误,并说说怎么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七的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5.《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案(六)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

    学习内容 :教材第31~33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学案

    自主预习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9)407     2)420

    2、(  )里最大能填几? (  )×8<67       7×(  )<58       (  )×5<48 70>9×(  )     (   )×9<73        50>8×(  )

    3、列竖式计算。 320÷8      408÷4      960÷6      804÷4

    交流合作

    1、出示例题7的第⑴题: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①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 列式:532÷4 ②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3去4,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③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 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的2合在一起就是32,32除以4商8,8写在个位上。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 ④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具体的题目提问,为什么商要写0? 3、出示例题7的第⑵小题,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个,还剩多少人?①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

    列式:562÷4 ②提问: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几位数?让学生试算。 ②讨论:十位上商是4表示什么?这时被除数的十位已除尽,个位上的2除以6够商1吗?怎么办?在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3是什么?

    反馈测评 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提问,为什么商末尾写0? 2、教科书第33页第2题。 学生先判断再改正。

    拓展延伸

    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但商的中间或末尾却有0的笔算除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当商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那一位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还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发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即:先让学生举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例子,再从这些例子中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对于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如何会出现0的关系更明确了。

    6.《统计》学案(一)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1)

    学习内容 教材第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学 案

    自主预习1.以前学习过什么样的统计图?

    2.使用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3、自学教材第38页例1

    交流合作 1、根据课本38页统计表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发给学生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并把38页统计图填涂完整。(提示:在统计图上标明数据。)

    2、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通过绘图,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说一说在填涂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4、完成的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5、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分辨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拿出第二张空白统计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标出数据再分析 。

    6、你认为应该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馈测评 练习十第一题:

    (1)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慢?

    (2)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拓展延伸

    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收集同学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并制成横向条形统计图,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 引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的例1主题图统计图,代表展示以后我提出:这个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好可以横着画,自然的进入新课的教学。在教学横向条形统计图我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学生由于已经认识了纵向条形统计图,所以读图并不困难。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怎么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7.《统计》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陆达丽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2)

    学习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学案

    自主预习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体重吗?

    2、比一比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重?

    3、自学教材第39页例2

    交流合作

    1、统计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完成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2、讨论学习:

    (1)如果把以上统计表制成纵向统计图,你准备每格表示几厘米?

    (2)能不能用最简洁、明白的方法,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统计图。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分析: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哪一种太长?

    (1)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

    (2)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

    (3)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

    4、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

    5、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

    (1)从上面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正常值”)比较:你能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馈测评

    1、独立完成数学书P40页练习十第2题:

    (1)你得到哪些信息?

    (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怎样购买?

    2、完成数学书P41页第3题:

    (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分析相应的信息。

    教学反思 对于体重的教学我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后面教学“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我也非常重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信息,课堂上还出现了意外的生成。本节课我预留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当堂反馈学情。

    1.《统计 》学案(三)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平均数(一)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3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42页例1及练习十一1-3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

    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学      案

    自主预习1、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

    2、自学教材教材42页例1

    交流合作

    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2、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1)指名展示

    (2)这种方法叫什么?

    点拨:移多补少

    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

    52÷4=

    4、归纳:

    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平均分几份

    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展示提升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反馈测评 练习十一第2题

    (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

    (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

    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新教材较重视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实际。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习近平均数,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妈妈给两个孩子不公平的分铅笔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分东西要公平,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平均分,即感受到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2.《统计》学案(四)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平均数(二)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3单元第4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

    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      案

    自主预习1、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交流合作

    1、课件出示例2图片

    (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个队要高一些?

    (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

    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

    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练习十一第4题

    (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3)计算平均数,比一比

    5、猜测:

    (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

    (2)分析原因。

    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

    展示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2、交流算法。

    3、提问、补充。

    反馈测评 练习十一第5题

    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求平均数,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学反思 “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就选取学生熟悉的各门学科的考试分数来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仅让他们理解“平均分”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让他们体会到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再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已知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及其中两门学科的成绩,让学生计算出剩下一门学科的分数。因为这个例子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年、月、日》学案(一)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 年、月、日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数。

    2、会给月份分类,能运用左拳和歌诀识记各月的天数。

    3、能运用多种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数。

    学      案

    自主预习

    自学教材第46页

    1、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图片,你知道新中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体展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图片,说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 8月8日 )

    3、多媒体展示植树节与儿童节图片,说说各是哪一天?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组内交流年历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识。

    (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几种情况?把它统计下来。

    2、综合:

    (1)你能根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31天:有( )( )( )( )( )( )( )月

    30天:有( )( )( )( )月

    28天:有( )月

    29天:有( )月

    (2)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 )月。

    (3)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识记大小月

    (1)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课件出示)用左拳记忆法,你能用左拳给我们试一试吗?

    (3)(课件出示)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戏:小组长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两手五指张开,要是小月两手握拳。

    4、认识二月

    (1)二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闰年是多少天?

    5、找节日。

    (1) 找出教师节、六一儿童节,并说出是星期几?

    (2)找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标记。

    6、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适时补充纠正。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 填空:

    ①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         )

    ②一年有(  )个月,每月有31天的叫(  )月,有(  )个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  )月,有(  )个月。

    2.猜一猜:小明说:我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连续的2个月,你知道我是哪两个月去的吗?

    拓展延伸 1、时间是宝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联系;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判别平年、闰年的方法;每季度所包含的月份等知识。本节课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围绕教学重点“讲清时间单位年、月、日等知识”,记住各月,平年、闰年及各季度天数,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年、月、日》学案(二)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平年和闰年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2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49页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认识平年和闰年,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运用

    3、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一年的天数

    学      案

    自主预习1、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哪几个是小月?你是怎样记住的?

    2、大月每月有多少天?小月每月有多少天?

    3、二月在平年有多少天?在闰年有多少天?

    交流合作 1、自学教材49页,你知道了什么?

    2、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1)出示平年各月天数,计算,展示你的算法

    (2)出示闰年各月天数,计算并展示你的算法

    3、判断平年和闰年

    (1)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是为什么?

    (2)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怎么判断?

    (3)出示近4年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

    2007÷4    2008÷4     2009÷4     2010÷4

    点拔:闰年年份是4的倍数,当闰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要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4、卡片出示不同的年份,判断平年与闰年:

    1949     1992    2000    2003    2008

    5、你知道哪些年份有重要事件?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2010月1日共有多少年?

    6、猜一猜:

    一位同学满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展示提升

    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他人的见解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反馈测评

    1、平年二月有多少天,全年有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全年有多少天?

    2、判断平年与闰年:

    1956    1978    1984    1992

    1997    2000    2005    2010

    3、闰年全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制作明年1月份的月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学反思平年和闰年的判断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发现、去讨论。我让他们观察到20的二月的天数,讨论为什么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年份的2月是29天,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哪些年份闰年,顺着他们的思路我又让他们去讨论闰年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被4除没有余数的是闰年,紧接着又问21的二月是几天,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诉学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这是什么道理呀,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利用这种好奇心,我告诉学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数时,必须被400除没有余数,再算一算1900年是什么年,2月是几天,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

    5.《年、月、日》学案(三)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 24时计时法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52页-53页例3,练习十三

    学习目标 1、知道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点到24点的计时法。

    2、会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互改写。

    3、能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学      案

    自主预习1、你知道1天有多少个小时?

    2、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一天?

    3、演示拨钟面:从夜里12时开始,到中午12时开始,再到夜里12时,时针刚好走2圈,也就是24小时。

    4、自学教材52-53页。

    交流合作 1、出示钟面

    (1)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2)外圈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下午1时、2时、3时……11时、12时分别叫作13时、14时、15时……(   )时、(   )时

    2、课件出示52页画面

    (1)根据24时计时法,百货商场营业时间21:00是几时?

    (2)上午9时用(   )时表示

    晚上9时用(   )时表示

    下午5时用(   )时表示

    3、用24时计时法分别说出下面时刻:

    早上7时、下午1时、晚上8时、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你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4、连一连:你平时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睡  觉   吃午饭   下午放学

    15:30   12:00   21:00

    5、课件出示例3图画

    (1)从图上你知道哪些信息?

    (2)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下午2时40分-7时45分

    (3)计算:下午2时40分=(   )时(   )分

    17时45分-(   )时(   )分=(   )时(   )分

    6、15:02用的是哪种计时法?

    填写:18:06_____   22:00_____   9:50_____

    下午3时_____ 晚上9时_____ 凌晨4:30_____

    展示提升 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评议,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13:20是采用的()计时法,下午5时是采用的()计时法。

    2、改写下面的计时法:

    8:06_____   23:00_____   12:50_____

    下午2:30_____ 晚上7时_____ 凌晨3:55_____

    3、早上8时30分___________

    过4小时:___________

    过4小时: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春蕾画展:8:00-17:00展出多长时间:

    中午11:00-14:00

    晚上17:00-20:30

    (1)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_____时到晚上_____时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6.《年、月、日》学案(四)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龙柳

    题 制作年历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4单元第4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56-57页

    学习目标 1、巩固学生学过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知道年历的制作过程

    3、小组合作制作年历,标出重要日子

    学      案

    自主预习

    1、年历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很大,可以告诉我们有关年月日的时间,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你见过什么样的年历?(翻页历挂历 、单张挂历、立式挂历 、书样台历)你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2、自学教材第56-57页

    交流合作

    1、讨论交流

    (1)要制作一份年历,有哪些步骤?

    点拨:首先要确定每月1日是星期几

    (2)你是怎么设想的?

    画表格→写月份→分星期→填天数→装饰→张贴

    2、小组合作制作

    (1)小组内6人分工协调完成

    (2)构思设计

    (3)整理完成

    1、展示各小组制作的年历,其他小组评议

    2、制作人谈一谈各自的设计过程

    3、将自己的年历卡装饰更美观

    展示提升 1、在年历卡上标明重要的日子。谈谈你标的是哪一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说说年历还能作什么用?

    3、统计班上过生日的同学

    (1)分小组统计:

    姓名 月份 日期

    (2) 以班为单位统计

    4、张贴年历

    评出最佳设计奖

    反馈测评

    1、算出第一季度共有多少天?

    2、计算全年的天数,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拓展延伸

    1、通过制作年历,你知道了什么?

    2、我的年历卡怎么做的?

    3、年历还能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一)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骆科萍

    题 口算乘法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5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58页例一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乘法。

    2、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3、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学      案

    自主预习

    1、快速口算,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10×5        100×5      30×2      300×2

    90×9        80×4       12×2      24×3

    2、自学教材58页例一

    交流合作

    1、观察例1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300×10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2、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

    3、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列式:_________

    (2)独立口算,展示结果,讲清自己的算理

    4、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说口算过程

    5、小结算法:

    将其中一个因数先看作_____位数进行计算,再扩大相应的(   )数,或将两个因数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再扩大_____________.

    展示提升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逐一完成,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人可补充指正。

    反馈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80×10     60×20    50×40    24×10

    700×20    90×90    40×80    12×200

    展示自己的口算结果与过程。

    2、完成答题卡(二)

    40×40      90×50     200×40    22×30

    50×60      80×20     12×30     11×70

    3、完成答题卡(三)

    每组派一代表参加比赛

    60×60     60×300     40×90

    50×30     80×70      23×20

    给优胜组发奖

    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即: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交流。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上我还充分发挥“一帮一”的作用,让学生在组内就解决了问题。

    2.《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二)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骆科萍

    题 估算乘法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 单元第 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59页例2,练习十四第4-12题

    学习目标 1、学会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说清估算的思路。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正确地进行估算,提高估算的速度。

    学      案

    自主预习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69、22、74、87、99、18

    2、估算各题的结果,说出估算过程: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自学教材59页例2。

    交流合作

    1、观察情境图。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想知道350名同学是否够座,需要先求什么?

    列式:22×18

    2、你是怎样估算22×18的?说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______

    方法二:18≈______

    22×____=_____

    方法三:22≈_____

    _____×18=_____

    3、比较结果:

    _____、_____、_____都比350_____,所以,250个同学都_________.

    4、分析结果:

    三种结果哪一种最接近准确结果?

    5、归纳方法:

    估算乘法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接近它的______数,再计算。

    6、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1)怎样求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你是怎么估算的,展示你的方法

    (3)你还有更准确的估算方法吗?

    (4)哪个数最接近准确值?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与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反馈测评

    1、鲸每秒游11米,1分钟大约游多少米?

    2、袋鼠每秒跳18米,30秒大约跳多少米?

    3、豹子每秒跑31米,20秒大约跑多少米?

    4、同学们种了3行树有93棵,12行大约共种多少棵树?

    5、估一估(勇夺小红旗)

    89×30     32×48     43×22     35×19

    24×39     63×29     71×80     52×68

    拓展延伸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会几种估算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分析此题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不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知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由于他们之前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估近似数”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学生很快就发现还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因素估成近似数”,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估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还增加设计了应用估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反馈效果还不错。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骆科萍

    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5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63页例1

    学习目标 1、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知道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      案

    自主预习

    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

    3、自学教材第63页例1

    交流合作

    1、怎样计算应付的钱数,你会列式吗?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24×12=

    (1)24×3×4=

    (2)24×10+24×2=

    (3)12×20+12×4=

    3、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说出你的理由。

    4、探究笔算的方法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2 4

    ×  1 2

    ----

    4 8……2×24的积

    2 4 ……10×24的积

    ----

    2 8 8

    你发现了什么?

    5、介绍自己的笔算方法。

    6、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先从     乘起,积的末位对        ;再从     乘起       ,积的末位对      ;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23×13    41×21    33×31   32×12   43×12  22×14  11×25   21×34

    2、完成答题卡二: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评出优胜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解题:教材第8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场景,确定地点的位置,然后叙述步行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3.通过知识的应用和各种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概念。

    教学重点

    熟练使用八个方向性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简单的步行路线。

    教学难点

    熟练使用八个方向性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简单的步行路线。

    教学过程

    1.介绍一堂新课

    孩子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你有没有一个人坐公交车去动物园?今天老师又和你们一起去动物园,那我们现在走,好吗?

    揭示主题:知道路线。

    二、新班教学

    1.展示动物导览图。

    我们乘公共汽车去动物园。这里有很多动物。请先认出图中是哪些动物园?展示动物园的导览图(见教科书第 8 页的例 4)。

    2.请指出图中的8个方向。

    3. 解决问题。

    (1) 熊猫屋在哪里?我怎样才能从门口出去?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往北到狮山,再往西北走。)

    (2)你还能怎么走?还请描述步行路线。

    在黑板上的活动挂图上提名你的名字,谈论步行路线。同桌互相询问各个殿堂的步行路线,对比一下,谁能说得清!

    4.每个动物园的步行路线是否独特?你能说出几个?当你在同一个动物园里谈论几条不同的步行路线时,你有什么发现吗?

    5.总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去,方向就会不同。

    3.巩固练习

    1、说说1路公交车经过我们学校的行驶路线。

    2.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2的第5题。

    强调对角线的特点,记住四个方向是相反的。

    4.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一学期又结束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以下是由作者为你带来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更多内容请访问作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一)本学期我认真抓好数学教学工作,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 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表内乘法口诀;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认识钟表和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位置和方向;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等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 作业完不成, 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 设计课的类型, 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 有备而来", 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有热情, 具备这样的前提, 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1

    上网查找资料, 下载课件, 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效果极好。

    三.课堂上" 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 条理化, 准确化, 情感化, 生动化, 做到线索清晰, 层次分明, 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 让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加强口算训练

    为使学生能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每天抽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 或对答或笔算, 而且每天留口算作业。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能力。

    五.及时做练习册

    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练习册, 本学期练习册基本是在学校,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练习册即时批改, 及时发现问题, 即时解决, 反复训练, 直到吃透弄懂为止。

    六.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布置作业都非常用心, 做到有针对性, 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 注重

    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 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进行透切的评讲, 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本学期在作业评比中, 我班表现突出。

    七.抓好差生

    对后进生的辅导, 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 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为了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首先解决他们心结,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 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 还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提高他们的技能。

    八.重视与家长沟通, 取得了家长的支持。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也养成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绩有所提高, 但有几个学生的成绩还不够理想, 今后我仍将继续努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二)回顾一年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有过付出和收获,也有过伤痛。本学期,我继续跟班上二年级并当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对于本班学生情况可以说有所了解。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本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有所顺利,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稳中有进。对于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自己也能够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去完成。现对自己的工作回顾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课前阅读教材,设计教案。

    课前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上课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坚持业务理论学习,撰写业务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自己业务认识有了明显转变,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大大加强。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做到了学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反省工作得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及时整改,使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同时根据课后题,设计适合本班学生设计情况的练习题。

    2.精心上课,综合运用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1)创设引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欲望。课前只要是能与新课有关的学习内容,能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就进行创设,创设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搞好教学是自己的本职所在,而我也不例外。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从没有放松自己。我坚持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我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师用书的钻研,在书上批注,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

    中来。

    (2)设计练习,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每天讲授新课前,我都会以卡片、小黑板、口述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练习题,学习兴趣很高。同时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在处理课后练习时,遇到半图半文字的题目时,我就让学生编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培养他们的编题能力。在遇到一道题里有几个问题时,我教给学生如何解答这种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我还利用每节课的前3至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同学熟能生巧,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班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还会以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赛,学生的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显著。

    (3)归类复习,掌握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按单元进行复习,一单元内容一归类,有时只要是相关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就进行归类复习。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比较零散、没有规律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

    3.及时批阅学生课堂和家庭作业,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本班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明显存在学习差异。这样必须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方法进行辅导。主要采取面批讲解的方法、个别辅导法、个别心理疏导法等。对于共性问题在黑板上做细致的讲解。批改作业时,指出错误后,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在进行讲解。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

    效果。

    4.注重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

    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数学学习方面,采取以好帮差的模式,从座位的编排上着手,一个优生帮带一个差生,课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让优生帮带差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中采取灵活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同桌间相互交流,达成共识,课上没有完成的作业让优生课后加强管理,督促差生课后逐一检查落实。

    从教经验让我意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多一些温暖、理解、尊重和信任。本学年对于班级里的后进学生董忠树、董孟达、乔旭阳、薛晓慧、孟海霞、向明才、张楠楠和不完成作业的鲁科、张来福我都很用心的辅导和教育。孩子们也是很有心的,当他们看到老师的真诚和付出也在学习上逐渐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董忠树、鲁科、张来福和向明才进步比较明显,张来福和向明才也已经成为了优秀的学生,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5.做好练习及测试卷的讲解。

    对于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要有针对性的多设计一些试卷和练习。针对练习和试卷情况及时讲解和调整教学,并做好记

    录便于进行个别讲解和辅导。评讲试卷时,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题在进行举一反三时,多找差生练习并进行及时指导。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然后再进行分层设计作业,也就是根据学生试卷中出错比较多的题,再设计练习,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二、注重学生学习体验,从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每星期的家庭作业有3次是安排学生设计家庭作业,有1次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堂作业。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中那个单元学习的比较差就注意学习哪个单元的内容。在进行复习时,注意引导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妈妈今天买了3千克的鸡蛋,当1个鸡蛋是79克,大约有多少个?80克时,大约有多少个?,60克时,大约有多少个?同样的道理妈妈买了一筐苹果,大约是30千克重,1千克苹果5元,共需要多少元?明明今年身高是130(),我今年体重()。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类似这样的例子,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设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灵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交流、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在学生对称和统计时,让学生自己画图、设计统计图、统计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关注全体,尽量做到培优促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22名学生班额小,在教学中教学中很适合培养优生和对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早自习和下午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利用中午时间对个别不回家的同学进行辅导,尽量在学校时间解决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辅导后进生方面,我主要是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方法的讲解。

    四、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及时的家访和有效的家长会,可以让家长成为学生教育的有力支持者。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和辅导,只有调动家长管理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对孩子教育的意识,引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的成绩也才会提高的更快。本学期,当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浮动大,学习

    成绩低,作业完成不及时等,我都会以电话或家访的形式进行及时的补救,均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经过近一年和学生的相处以及对数学教学的摸索,学生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了预想的考试成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数学教学,都必须要能让学生对自己所授的课堂教学感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的学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学习这门学科,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有效练习题和试卷,必要时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用更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感染和教育,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学习并爱学习,这样才能学的好,老师也才能教学轻松,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感觉到,只要老师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善于反思和研究,一定会用少的时间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三)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同学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

    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

    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10

    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

    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四、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了,滋长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努力认真的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题目:认识简单的路线

    自我回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问我们方向或者我们问别人方向的问题,如何描述行走的路线,让人们不会走错路?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路线问题。

    自学教材第5页的例3。

    沟通与合作:

    1. 展示第5页示例3的图片。

    (1)谁能指出东方的四个方向,地图上的南、西和北?

    (2)告诉我,少年宫的体育场和电影院在哪里?

    (3) 告诉我,店里的医院是什么方向?医院的商店在哪里?

    2.描述走路的路线:

    (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着去商店给妈妈买点东西。出院后,往北走到第一个路口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走。你能告诉他怎么走吗?

    (2) 描述步行路线: 。

    (3) 告诉我小明从医院旁边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步行路线?

    3.明白同一条路线有不同的路要走。

    (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怎么能走? ……还有其他路线吗?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条路?为什么?

    4、提出路线问题并自行解决: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向他问路的叔叔。猜这个。大叔会问什么?如何回答?

    我怎么去电影院?

    我怎么去少年宫?

    我怎么去体育场?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扮演大叔问路,一个扮演小明回答。

    各组交流展示学习收获,其他组认真聆听,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补充和纠正。

    反馈评价:

    1.在第5页做。

    (1)独立完成,画出小红从家到图中游泳池的路线.

    (2) 告诉我小红、小兰和小明去学校的路线。

    (3)说说放学后小红、小兰、小明??的路线。

    (4) 先男孩提问,女孩解决问题,然后女孩提问,男孩解决问题。

    2. 习题1,第3题。

    (1)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问题(2),同桌互相提问,解决彼此的问题。

    1.全课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描述路线时要注意什么?

    2. 描述你回家的路线。

    本课程教材提供的习题只是习题二的第二题,所以我增加了几个补充习题,全部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比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将动物卡片粘贴到相应的位置。另一个例子是“我是一个小绘图员”。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新知识,也增进了友谊。虽然《方位与方位》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但如果教师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效果。

    教案设计频道编辑推荐:三年级数学教案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需45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3.分析与解答。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12×5= 12×5×45=

    (1)学生思考。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多少钱?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4.回顾与反思。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小结:知道数量和单价,求总价,总价=数量×单价。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连乘应用题,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弄清数量关系,注意题目要求,同时也要拓展思路,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2~5题。

    英语三年级教案十三篇


    经过栏目小编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英语三年级教案”,如果您需要再次访问此页面请及时收藏。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老师上课时会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

    试题预览

    初三英语总复习中考模拟考试卷一

    III.选择(25)

    1. - ______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a useful tool book.

    - Yes, that’s quite right.

    A. An B. A C. Some D. Several

    2.Does Tom often play _____ football after _____ school?

    A./, / B./, the C.the, / D.a, a

    3. -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City Library is?

    - Turn left ________ the second crossing, and you can find it on your right.

    A. on B. in C. at D. to

    4. - You don’t know all of the teachers in your schools, do you?

    - No, I only know _____ of them.

    A. a few B. few C. a little D. little

    5. How wonderful! The _____is made of _________.

    A.house , glass B.house, glasses

    C.houses, glass D.houses, glasses

    6. Every morning Mr. Smith takes a ______ to his office.

    A.20 minutes’ walk B.20 minute’s walk

    C.20-minutes walk D.20-minute walk

    7. Uncle Tom asked ______ to help write the cards.

    A.my B. me C.myself D.I

    8.The man ______ Mary was so tall that she could hardly see the show.

    A.in front of B.in the front of

    C.at the back of D.at the beginning of

    9. The garden _______while the Greens were away from home.

    A. took good care of B.was taken good care

    C.was taken good care of D.was taking good care

    10. --Have you finished _____the book?

    --Not yet. I’ll try _____it to you before Friday.

    A.reading, returningB.to read, to return

    B.C.reading, to return D. to read, returning

    11. Many people watched the boys ______ the mountain at that time.

    A.climb B.climbing C.to climb D.climbed

    12. India had the second ______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largest B.larger C.most D.smallest

    13.When father was young, he ______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A.was made work B.was made working

    B. C.made to work D.was made to work

    14. Five-year-old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________?

    A.are they B.aren’t they C.were they D.have they

    15. --____I put my coat here?

    --Sorry, you ______.

    A.Must; mustn’t B.Do; don’t C.can; needn’t D.May; can’t

    16. Tom wants to try _____some of his ideas.

    A.on B.off C.out D.to

    17. Could you tell me if it _____tomorrow?

    A. rain B.will rain C.raining D.rains

    18.Do you know ______ at the bus stop?

    A. whom they are waiting for B.who they are waiting

    C. whom are they waiting for D.who are they waiting

    19. The teacher asked all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to keep their eyes _______.

    A. close B. to close C. closing D. closed

    20. ______ there any good news in today’s newspaper?

    A.Are B.Is C.Have D.Has

    21. He is seriously ill; there is ______ hope for him.

    A.a few B.few C.little D.a little

    22. We’ll go for a picnic if it ________tomorrow.

    A. isn’t going to rain B. won’t rain

    C. doesn’t rain D. isn’t raining

    23. - __________ will your brother be back from Canada?

    - In about a week.

    A. How soon B. How often C. How long D. How many weeks

    24. - Jeff was ______ careful ______ he made no mistakes in the exam last time.

    - That’s true. He is one of the most careful students in our class.

    A. such, that B. such a, that C. so, that D. too, to

    25. - The man _______ is smoking is looking for his wallet.

    - Oh, I know him. He’s Li Lei’s father.

    A. which B. who C. whom D. what

    IV.完形填空(10分)

    Once a beggar (乞丐)had walked about five miles in the hot sun. He was quite tired and wanted to 31. As he came to a crossing, he saw a tall tree, On one side 32 the tree he saw a board(木牌) . “Take This Road To Franklin” was written on the board.

    “I will rest under the 33 ,”said the beggar. “I can lie on the board while I sleep.”

    As the beggar 34, a doctor rode up to him.

    “Wake up, beggar!” said the doctor. “I am lost. Can you tell me 35 road to take to Franklin?”

    “It is too hot to think,” said the beggar. “Thinking is work in such a 36 day.”

    “Here is a dollar,” said the doctor, “now, will you think?”

    “Of course, I will, sir!” said the beggar, “37 that road to Franklin.”

    After a while, a driver stopped to 38 the beggar which road to take to Franklin.

    “You must give me a dollar,” said the beggar, “for me to start thinking.”

    The driver gave him a dollar. “Turn to the left,” the beggar said.

    The beggar went back to 39. Before long a farmer woke him up.

    “ Which is the road to Franklin?” he asked. The beggar got 40 dollar and the farmer went along the road.

    “A doctor gets paid when he doctors.” Said the beggar to himself, “A driver gets paid when he drives, and a farmer gets paid when he farms. But this time a beggar got paid, and all he did was thinking!”

    26. A.drink B.eat C.rest D.ride

    27. A.with B.of C.by D.for

    28. A.tree B.sign C.road D.bed

    29. A.thought B.said C.passed D.slept

    30. A.right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2】

    2.能听说读: Where is the cat? It's on /in/under… .

    学生在听做.听说和听读等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听音模仿等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教师热情地用Hello song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并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做Free talk.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英语课堂上来。

    2.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说唱以前学过的英语童谣:Please stand up.

    1.Where’s the cat?

    逐渐出示以前复习过的`各种物品,利用玩具猫和包的位置的关系呈现和学习句型。Where’s the cat?It’s in/on/under the bag.以及单词 where,in,bag.

    2.Is it in the green bag?

    拿出绿色袋子和黄色袋子,让学生学会说green bag,yellow bag,达到脱口而出,方便后面句子的操练。

    看谁反应快:老师说in/on/under,学生快速用手势做出反应。

    1.播放动画课文,要求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

    4. TPR游戏:教师向学生发出指令,例如“Put your book on your desk. Put your pencil in your bag. Put the ruler under your pencil-box.”由学生根据听到的指令作出反应。

    在生活实践中主动用Is it a…?来询问自己不能确定是什么的物品,练习学到的句型。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Let’s say and 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英语打招呼、告别;

    2.使学生会唱字母歌;

    3.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活学活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打招呼

    2.学会唱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游戏教学法:学生通过游戏掌握本堂课的单词和句型。在本课堂中,表演对话等活动对单词和句型进行操练。

    2、实践行动法:以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情景,操练学生口语能力。

    3、歌唱教学法:通过教唱歌曲和随机改编歌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巩固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记得更深

    刻和更牢固。歌曲使人轻松、快乐。歌曲使人记忆深刻,通过歌唱学习英语能长久记忆。老师唱问,学生唱答,一唱一和,快唱快和,慢唱慢和,灵活贯通。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快乐。

    五、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写字母a、b、c、f、x让学生认,区别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英语。

    2.介绍英语

    3.说一说,你知道的英语词汇。那么我们今天从最简单学起。

    (二)新知

    1.认识图片上xhello/hi

    反复练习,要每个人都说。

    4.讲解goodbye byebye bye 再见,拜拜

    5.对话练习

    Goodbye misswangbyebye/bye

    反复练习,每个人都说

    6.hello、byebye合起来练习

    7.观察英语与汉字的写法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组成英语单词的教字母,英语单词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字母组成。所以要学好英语得必须掌握好26个字母。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字母歌。

    播放字母歌视频,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字母歌

    表演唱

    8.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打招呼用hello,告别用goodbye。

    七、板书设计

    Hello

    Hello

    Hi

    Goodbye

    Bye

    Byebye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及句子。

    2.能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与他人进行交流。

    After learning unit3, what have you learned?

    Words:farmer doctor family grandma

    She is a teacher.

    1. 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2.Read the text in roles.

    3.Try to make a dialogue by themselves.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rind,then introduce her/him to your group members. Step6 Chant

    Part3 in page 23.

    Do some exercises.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5】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3bunit4《time》第二课时。这节课的语言题材是时间,语言功能是学生学习用英语what’s the time? it’s …o’clock.it’s time to… shall we …?等句型谈论在某个时刻做某件事情。通过该堂课的学习主要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时间观,要求比较高。而且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英语还不到一年的三年级小朋友,要让他们达成这些目标还有一定的困难。再有,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鉴于这三方面的因素,我采用了网络教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我特意为学生制作了《time》的专题站,通过网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在网站中,我生成了这样一些资源,有让学生休息放松时听的一首动画音乐,有锻炼学生听力的听力题和课文录音,分别可以让学生戴上耳机自己做和自己听,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动画游戏,更有贴近学生生活,英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这些资源的创设为我本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网络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采用了“网络、情景、兴趣、活动”教学法。

    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人机互动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一。

    课堂中网络的介入使得好多东西都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借助网络呈现的画面生动而又活泼,内容丰富而又广泛,为孩子们提供的语言素材新颖而又有趣,使得孩子们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本堂课中,在学生唱歌、做听力、做游戏、听朗读这些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网络强烈的交互功能,以及给现代课堂带来的便捷。通过这些网络活动,课堂中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情景教学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二。

    在课伊始,我让学生唱上一首英语数字歌,既复习了旧知,更把学生的情绪转移到英语上来。唱歌过程中,数字1-10让学生用手势打出,让学生边唱边表演,而且老师也十分投入地和学生一起演唱,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准备开始学习。

    在学习have lunch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我做饥饿状说:i’m hungry.引出have lunch,让学生在说chant的过程中利用实物来理解识记新词组。在教学go home , watch tv时,都创设了情景。网络情景与生活情景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完成任务以后,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三。

    恰到好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从学生的信心中也会得到教书的快乐。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听力练习,做完了游戏,完成了表格,有感情地朗读完对话,出色地运用所学知识编对话进行交流之后,教师都不忘用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鼓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载体,在活动中学英语是本堂课的教法之四。

    语言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进行交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time作为一条主线贯穿着始终。通过网络的介入,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再通过生活化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

    在我这些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学生也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自主学习法。在本堂课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朗读、做听力、通过游戏操练句型等环节中。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主要体现在做游戏,自编对话,表演对话等环节中。

    再次是情景体验法。情景教学是本堂课自始至终的主线,学生的时间观是如何培养的,就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体验出来的。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以下几点是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重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进步与成功。

    借助网络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活泼的动画画面,大量的听力练习以及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网络强烈的交互功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6】

    授课人:郭礼文 时间: 班级:

    一、目标再现

    1.学习现在完成时态的构成以及与现在的关系和对时间状语的要求,以及现在完成时的陈述句形式和疑问句形式及其简略答语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一些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掌握过去分词的构成。

    2.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有关“借物、寻物”的交际用语,正确运用Have you got…?和Do you have…?及其简略答语。

    3.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特别是used to,pay for,think of等用法。

    4.利用阅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

    5.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对课文故事予以简述。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现在完成时态,围绕“The lost book”开展教学活动。学习了有关“借物和寻物”的交际用语以及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及相关事项,着重使用了“Have you got…”这种句式,通过对话,教学了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和构成,重点分析过去某个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学习了过去分词的构成和动词加ed后的读音,if引导的从句中时态的使用,同时还学习了一些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与区别。

    1、语言难点分析

    ago 与before

    ago与before 是两个表示“以前”的概念的单词。在用法上,它们的区别是较大的。

    1)ago和一般过去时的动词连用,表现现在以前的过去时间,它不能用于完成时态,例如:

    Your friend was here a week ago, wasn't he? Of course he was.

    before可以和完成时态连用,也常常与never连用,表示在早先或过去的某时间的“以前”。例如:

    I never met him before. He's new to me.

    下面以three years ago和three years before为例来进行比较。three years ago用于过去时态,表示从今天算起的“三年以前”;而three year before用于过去完成时态,表示从三年以前算起的过去。试看下面的比较:

    A. I met him three years ago. We've been friends for 3 years.

    B. I had met him three years before. I met you in 1992.

    句A表示:“(从今天算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句B表示:“(从三年前追溯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一次。”

    2) 另外before与ago单纯在形式上的区别是before可以单独使用,ago必须与别的表示时间的词连用。例如:

    I have read it before. It is a very good novel.

    I read it 3 years ago. But I can't remember everything about it.

    例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Yes, I _____it five minutes_______.

    A. have found, before B. found, before

    C. has found, ago D. found, ago

    解析 ago表示从现在算起的多少时间以前,用于一般过去式的句子中,before则表示从过去看的某时间以前或泛指以前,常见于完成时态。从本句的答语“我5分钟前找到的”中,可以判断是从现在算起的五分钟前,故选D。

    full与fill

    (1)fill v.把……填满,常与with连用。如:

    Please fill the bags with rice. We've got to take them to the poor family in the village.

    fill也可以表示状态。相当与 be filled with。如:

    Smoke filled the room. = 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smoke.房间里浓烟弥漫。

    (2)fill in填入、填写、塞满,如:

    –Please fill in your telephone number and your name.

    –OK, But may I borrow your pen?

    –What shall I do if I want to find a job here?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3)full adj. 满的,充满的。其结构是be full of=be filled with,如:

    The basket is full of apples. = The basket is filled with apples.Enough for all of us.

    The bag full of books is mine. Please carry it for me, It's too heavy.

    lose与 miss

    1)两者都表示“丢失”。lose的语气较强,含有丢失后不易找到;miss含有“发现丢失”之意。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可换用。例如:

    You said you have lost your watch. When did you miss it? 你说把手表丢了,你什么时候丢的?

    2)lose通常用过去分词(lost)作定语或表语;而miss则用其ing形式(missing)作表语或定语。例如:

    Is there anything missing (Is there anything lost) ?

    Nothing, so far as I know.

    on与about

    二者都是介词,意为“关于,论及”等,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相替换,但二者有点区别:about常用于简单的或浅显的论述等,是一般用语,多用于讲故事,谈话;思考等;on多用于系统论述或专题讲演、论著等,具有学术性,如:

    The teacher told us a story about Lei Feng. It's very moving.

    He will give us a talk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他将给我们做个关于党史的报告。

    come up with

    come up with= find or produce (an answer)意为“提出,提供”,它是由动词和介词一起构成的短语动词。它的另一个意思是“赶上”。例如:

    I hope you can come up with a better plan than this. 我希望你能提出个更好的计划。

    We shall have to work hard to come up with them. 我们要努力工作,赶上他们。

    类似的词组有:

    catch up with come in for

    pay for

    pay for意为“给……报酬”,“付款”。常见句型有:(1) pay for+货物,(2) pay+名词/代词+for+物。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book?那本书你付了多少钱?

    I'll pay you five yuan for it.我将为此给你五元钱。

    I'm afraid can't pay you anything for it.我恐怕不能为此给你任何报酬。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以前是一位语文老师。

    used to

    used to意为“过去经常”,它只有过去式,用于各种人称的单、复数,表示过去存在的,但现在已经停止的情况或习惯,后接动词原形。例如:

    They used to come on foot,but they don’t do that again. They often come by bus. 他们过去经常步行来,现在不了。他们经常乘车来。

    used to是表示过去经常重复的动作。在表示过去的习惯时,used to是比较规则的习惯,它与would不太一样,would侧重于叙述过去的光景,used to侧重于和现在相对照。

    used to的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可以用助词did或自身形成构成。美国人多用助动词 did;英国人多用used to本身。如:

    –Did you use to go there?

    –Yes, very often./No, only seldom.

    I used not to like Beijing opera, but now I’m very fond of it.我过去不喜欢京戏,但现在非常喜欢。

    他过去不常抽烟。He didn’t use to smoke.== He used to smoke.

    注意区分be used to所表示的意思是“习惯于……”,后跟名词或动名词,used是一个形容词。例如:

    I’m not used to drinking.我不习惯喝酒。

    She is used to running in the morning.她习惯早上跑步。

    have got

    I think I've got one.我想我有一个。

    英语中表示“所有”用have,口语中常用 have got,其否定形式为haven't got,疑问形式为Have…got…?在美国英语中常使用don't have,Do… have…?例如:

    I've got a book about chemistry. = I have a book about chemistry.我有一本化学书。

    He hasn't got an umbrella. = He doesn't have an umbrella. 他没有雨伞。

    –Have you got a pencil sharpener? = Do you have a pencil sharpener?

    –Yes, here you are.

    2、语法:现在完成时

    注意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的几个副词:already;just,yet, ever,never等。already,just多用于肯定句,yet,ever,never多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如: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我已经完成了作业。

    He has just had his meal. 他刚吃过饭。

    Have you ever heard this song?你曾听过这首歌吗?

    They haven’t left yet.他们还没动身。

    We have never seen so beautiful flowers.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

    三、习题精选(印发给学生)课堂检查辅导

    初三英语单元过关自查练习(UNIT 1)

    Ⅰ. 词汇练习

    A. 词语释义(从右栏中找出与左栏意思相近的词语)。

    ( )l. return A. about

    ( )2. pity B. at the moment

    ( )3. think of C. in all places

    ( )4. everywhere D. ready to help others

    ( )5. ever E. give back

    ( )6. helpful F. come up with

    ( )7. now G. feeling sorry for someone

    ( )8. on H. at any time

    B. 根据句意和首字母补全单词。

    1. I'll meet s______ foreigners at the airport this evening.

    2. Bruce made two s______ and put all of his books on them.

    3. Please write your name, address and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on the f_____.

    4. A: Are you often a______?

    B: Yes, twice a year.

    5. I met Mr. Green in the street in London o______ last year.

    C.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y haven't found the ____child yet. (lose)

    2. I got up late this morning and what was ______(bad), my bike was broken on the way.

    3. I think books can make people ______. (happy)

    4. Jane came up with a good idea a few days ______. (late)

    5. Mr. Green ______to get-on-line when he was young. (use)

    6. John's hobby is ____ basket ball .(play)

    Ⅱ. 单项选择

    1. Granny looked for her book, but she couldn’t find it ______.

    A. somewhere B. everywhere C. anywhere D. nowhere

    2.-When did you ______the book to the library?

    -Yesterday afternoon.

    A. borrow B. lend C. give D. return

    3. The man took away the dictionary but did not ______.

    A. pay it B. pay for it C. cost it D. spend it

    4. English teachers often encourage the students _______ English aloud.

    A. read B. reading C. to read D. readed

    5.- ______he ever ______abroad ?

    -No, never.

    A. Did, go B. Is, been C. Has, been D. Has, gone

    6. How long may I ______ the history books?

    A. keep B. lend C. borrow D. return

    7. She______ an English teacher.

    A. uses to B. used to C. use to be D. used to be

    8. One day the librarian ______ an idea.

    A. came up B. came with C. came up with D. came up to

    9. Now her lost books are usually______ the library.

    A .returned B .returned to C. paid D. paid to

    10. My hobby is ______all kinds of coins.

    A. to collect B. collecting C. to pick up D. picking up

    11. Can you ______who has lost the watch?

    A. look for B. look up C. find D. find out

    12. My postcard is still on the desk. Why ______you ______it ?

    A. haven’t, posted B. didn’t, post

    C. wasn’t posting D. won’t, post

    13. The man ____France will give us a talk ____his country.

    A. from, on B. of, in C. of, about D. from, of

    14. He is too old to ______the name of that book.

    A. pick up B. think of C. come up D. fill in

    15. 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 ____my mother. It's time for her to be back.

    A. can be B. may not be C. must be D. mustn’t be

    16. I don’t know where Mr. White has gone. You’d better ask ____.

    A. else somebody B. other somebody

    C. somebody else D. anybody else

    17. When he saw a ticket on the ground, he stopped ____.

    A. to pick it up B. pick it up C. to pick up it D. pick up it

    18. He says that he will ______to me in three days.

    A. return the money B. return back the money

    C. get the money back D. pay back the money

    19. Father ______the city of New York three days ago.

    A. leave B. left to C. left off D. left for

    20. Tom ______ there for 10 months since he ______ back to his hometown.

    A. has lived, gets B. has lived, got C. lived, go D. lived, has got

    Ⅲ. 同义句转换

    1. You can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after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同义句转换)

    You______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______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2.I have never heard such a piece of wonderful music. (同义句转换)

    This piece of music is______ ______ wonderful piece I've ever heard.

    3. May I borrow your bike?

    ____you ____your bike ____ ____ ?

    4.When he was young, he worked on a farm, but now he doesn't.

    He ___ ____ ____a farmer.

    5. Her bike was lost, and my bike was lost, too.

    Her bike was lost, and ____ ____ ____.

    Ⅳ. 短文填空,一空一词。

    A library is a collection (收集)of books. It ______ ______quite small or it may be large.

    Libraries, both big ______small ones are for us to use. You may go to read books there. You may ______books from it.

    There are a lot of story ______and other kinds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You can borrow them

    if you have a ______card. You must read _______many books as you can. It will be helpful.

    When you borrow a book, you must ______your card. The assistant writes a date in the book.

    Then you can take it ______. But you must give it back to the library _______ the date.

    Ⅴ. 补全对话

    根据对话内容,在每个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使对话完整,合乎情景。

    A: Excuse me.

    B: What can I do for you?

    A: I want to 1 a book about art. But I can’t 2 the name of it.

    B: 3 does it 4 like?

    A: It has a lot of 5 pictures.

    B: Is it thick or 6 ?

    A; It’s not thick. It’s only 7 one hundred 8 .

    B: I see. Please 9 a moment. I’ll go and 10 it out for you.

    Ⅵ. 完形填空

    A good dictionary is a very good tool(工具). It will tell you not only what a word means but also 1 it is used. A dictionary needs to be printed (印刷) again about every ten years. Languages develop and a good dictionary must show these new changes.

    A new English dictionary will only tell you 2 most people use the language today. It will not tell you what is right or wrong. It may tell you the right time to use a word. If only many people use a word, a dictionary will either tell this or not list(编列) it. 3 dictionaries will tell you many interesting facts. If you type a word and the word is too long, look it up in your dictionary. All dictionaries show you 4 to break (分拆)a word. And they also 5 you how a word is spoken.

    Every dictionary, of course, tells you what a word means. But some words, like “get” or “take”, may have dozens of meanings. In some dictionaries, the main meanings are often list first. The other newest meanings are listed last. So before you use your dictionary, you should always 6 the front part. This part explains 7 .

    Some dictionaries also show you where a word comes 8 . Do you know that the word “brand (标记)” comes from an old word? This old word means “to burn”. This is because hundreds of years ago people burned their own names on tables or boats to show who 9 them. They also burned their names on their farm animals __10 they would not be stolen.

    Your dictionary also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facts in it. After you have learned to

    use a dictionary, it can become your best useful book.

    1. A. when B. where C. why D. how

    2.A.how B. what C. why D. if

    3. A. Every B. Some C. All D. Many

    4.A.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5.A.say B. talk C. show D. write

    6.A.see B. look C. watch D. read

    7. A. how use it B. to use C. how to use it D. use it

    8.A.into B. up C. by D. from

    9. A. builds B. makes C. build D. made

    10. A. when B. in order C. so that D. before

    Ⅶ.阅读理解

    A

    What is a library for? Most libraries have books and other things to read. Many of them have things to listen to. Some libraries even have computers (电脑). Very few people would think of a library as a place to live in.

    One library in New York City turned into a home for 250 people for several days. These were all people near the library. They moved into their library for a very special reason(特殊的原因). They slept on the floor. Why did the people move into the library?

    The people moved into the library because the city wanted to close it to save(节省)money. These 250 New Yorkers loved their library. They didn’t want to lose it. So they moved in. They knew that the library couldn’t be closed if they were living inside it. At last the city agreed to keep the library open, and the people all went hom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1. This story happened in the libraries in Australia.

    2. The library almost closed to save the city money.

    3. The library had 350 people living there.

    4. The people in this story maybe like to read books.

    5. A closed library would keep the people quiet.

    B

    We have a big well-equipped(配备完整的) library in our school. There is a librarian (图书管理员) in charge of(掌管) it. Students of the school may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but they may not lend them to others. Students may borrow three books at a time. They may keep the books for 2 weeks. If they do not return them on time, the librarian mustn’t lend any more books to them.

    There are a number of rules for good behaviour(行为举止) in the library. Students should put back the books in their right places on the shelves. They should leave th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in good order(顺序). They should take the books carefully and keep them clean and don’t break them. Students may not talk or make any noise in the library. They should keep quiet when they are passing along outside the library.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6. How many librarians are in change of the library in the writer’s school?

    A. Only one. B. Two. C. Many. D. Three.

    7.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duties of the librarian.

    B. The rules of the library.

    C. How long the students may have the library books.

    D. Students can talk loudly in the library.

    8. How many books can students borrow at a time?

    A. One book. B. Tow books. C. Three books. D. Four books.

    9. When the students finish reading th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the should _______.

    A. put them back in their wrong places

    B. put them back in other places

    C. put them back in right places

    D. put them in any places

    10. When the students are passing outside the library, they should ______.

    A. keep clean B. keep the books for two weeks

    C. keep making noises D. keep quiet

    附:参考答案:

    Ⅰ. A. 1-8 EGFCHDBA

    B. 1.several 2.shelves 3.form 4.abroad 5.once

    C. 1.lost 2.worse 3.happy 4.later 5.used 6.to play

    Ⅱ. 1. C 2. D 3.B 4. C 5. C 6. A 7. D 8. C 9. B 10. A

    11. D 12. A 13. A 14. B 15. C 16. C 17. A 18. D 19. D 20. B

    Ⅲ. 1.can't, until 2.the most 3.Can, lend, to, me 4.used, to, be 5.so, was, mine

    Ⅳ. may, be, and, borrow, books, library, as, show, away, before

    Ⅴ. 1.borrow 2.remember 3.What 4.look lour 6.thin 7.about 8.pages 9.wait 10.find

    Ⅵ. 1. D 2. A 3. D 4. B 5. C 6. D 7. C 8. D 9. D 10. C

    Ⅶ. 1. F 2. T 3. F 4. T 5. F 6-10 A B C C D

    四、布置作业

    1、预习UNIT 2

    2、完成 初三英语单元过关自查练习(UNIT 2)

    3、疑难摘要出来。

    五、课后反思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7】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课程是校本课程。要成为高素质的学生,除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健康教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安排: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取向,本课主要设计四个模块的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自己,树卫信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克服自卑、树卫信心。

    第二部分:积极主动,学会学习。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全力投入学习生活。 第三部分:调整情绪,协调关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

    情绪,建卫和谐、正确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应使学生在了解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解决实际的心理困惑,学以致用,为此:

    1.不宜过多采用文化课程的讲授方式。

    2.不宜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掌握有关心理学名词概念与原理原则上。

    3.多采用活动,讨论反思等互动体验式的形式。

    4.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三年学生进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三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以此为目的将这部分教材分为五个内容:

    1、自我认识

    2、学习策略 3、人际关系 4、思维训练 5、其它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的潜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2、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

    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3、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三)

    本学年第一学期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三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 1 )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 2 )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 3 )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

    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3.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培养爱清洁、讲卫生,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零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钥匙,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上,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不利健康的问题和隐患,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加以克服和解决。

    3.启发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已知,发挥联想,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特别是探索微生物世界奥秘的热情。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8】


    关于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我们可以详细、具体且生动地描述。以下是一篇超过1000字的文章。


    第一课:Greeting(问候)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问候语句“Hello”和“How are you?”。


    2. 能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问候和回答。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张包含问候语句的大海报。


    2. 学生准备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海报并问:“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如何用英语来问候别人吗?”鼓励学生用手势或中文表达出自己对问候的认识。


    2. 新授(10分钟):


    教师用PowerPoint展示问候语“Hello”和“How are you?”。将这两个词用中文解释,并教授其正确发音。然后,教师请学生跟读这两个问候语,并进行发音练习。


    3. 启发(10分钟):


    教师现场表演两种问候语的应用场景,例如老师问学生“How are you?”,学生回答说“Fine,thank you。”。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演练这些场景。


    学生可以自由配对,进行问候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适时走访学生,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巩固(15分钟):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份问候对话表演。每个学生都要在表演中使用到两个问候语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候的情景,如在学校的门口、在超市里、在家里等等。


    5. 完成任务(10分钟):


    学生拿出纸和铅笔,写下自己学到的两个问候语,并附上中文翻译。然后,学生找一个伙伴,用问候语与对方进行交流。


    6. 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使用这两个问候语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7.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出示一份问候语对话的图片,学生需要根据图片写下对话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明天的课上准备讲述自己所写的对话。


    第一课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两个最基本的问候语句,也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这些句子与人交流。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问候语的使用方法。在写作业和与伙伴的对话中,学生进一步练习了这些句子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安排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并提供演示和练习的机会。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掌握程度的机会。希望这样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授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时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9】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7下)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7下)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6课时)   初一(下册)共12单元(需6课时) 1―6单元3课时,7―12单元3课时 【知识梳理】 I. 重点短语 1. a bottle of 2. a little 3. a lot (of) 4. all day 5. be from 6. be over 7. come back 8. come from 9. do one’s homework 10. do the shopping 11. get down 12. get home 13. get to 14. get up  15. go shopping 16. have a drink of  17. have a look 18. have breakfast  19. have lunch 20. have supper 21. listen to 22. not…at all 23. put…away 24. take off 25. throw it like that 26. would like 27.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28.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evening 29. on a farm 30. in a factory II. 重要句型 1. Let sb. do sth. 2. Could sb. do sth.? 3. would like sth.  4. would like to do sth. 5.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6. How do you spell …? 7. May I borrow…? III. 交际用语 1. ―Thanks very much! ―Youre welcome. 2. Put it/them away. 3. Whats wrong? 4. I think so. I dont think so. 5. I want to take som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6. Give me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please.  Please give it / them back tomorrow. OK. 9.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10. Dont worry.  11.I’m (not) good at basketball. 12. Do you want a go? 13. 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14. Do you have a dictionary / any dictionaries? Yes, I do. / No, I don’t. 15. We / They have some CDs.  We / They don’t have any CDs. 16. ---What day is it today / tomorrow?  ---It’s Monday. 17. ---May I borrow your colour pens, please?  ---Certainly. Here you are. 18. ---Where are you from?  ---From Beijing. 19.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n New York? 20. ---Do you like hot dogs? ---Yes, I do. ( A little. / A lot. / Very much.) ---No, I dont. ( I dont like them at all.) 21. ---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She likes dumplings and vegetables very much. 22.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I go to school at 7:00 every day. 23. ---What time does he go to bed in the evening? ---He goes to bed at 10:00. IV. 重要语法 1.人称代词的用法;  2. 祈使句; 3.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4.动词have的用法;5.一般现在时构成和用法;6.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构成和用法 【重点讲解】 1. 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That’s right意为“对的”,表示赞同对方的意见、看法或行为,肯定对方的答案或判断。例如: I think we must help the old man.我想我们应该帮助这位老人。 Thats right.或 Youre right.说得对。 That’s all right.意为“不用谢”、“没关系”,用来回答对方的致谢或道歉。例如: Many thanks. Thats all right. Sorry. Its broken.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意为“行了”、“可以”,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或要求。有时还可以表示“身体很好” Please tell me about it. 请把此事告诉我。 All right.好吧。 Is your mother all right?你妈身体好吗 2. make/do 这两个词都可以解释为“做”,但含义却不同,不能混用。make指做东西或制东西,do指做一件具体的事。 Can you make a paper boat for me? 你能为我做个纸船吗? He’s doing his homework now.他正在做他的.作业。 3. say/speak/talk/tell say:是最口语化的最普通的一个词,意为“说出”、“说道”,着重所说的话。如:   “I want to go there by bus” , he said . 他说,“我要坐汽车到那里去。” Please say it in English .请用英语说。 speak : “说话”,着重开口发声,不着重所说的内容,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 (即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 ) 。如: Can you speak about him? 你能不能说说他的情况? I don’t like to speak like this. 我不喜欢这样说话。 speak 作及物动词解时,只能和某种语言等连用,表达在对话中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如: She speaks English well.她英语说得好。 talk : 与 speak 意义相近,也着重说话的动作,而不着重所说的话,因此,一般也只用作不及物动词, 不过,talk 暗示话是对某人说的,有较强的对话意味,着重指连续地和别人谈话。如: I would like to talk to him about it . 我想跟他谈那件事。 Old women like to talk with children.老年妇女喜欢和孩子们交谈。 tell : “告诉”,除较少情况外,一般后面总接双宾语。如: He’s telling me a story.他在给我讲故事。 tell a lie 撒谎 tell sb. to do sth. /tell sb. not to do sth. Miss Zhao often tells us to study hard. 4. do cooking/ do the cooking do cooking 作“做饭”解,属泛指。do the cooking 特指某一顿饭或某一家人的饭。cooking为动名词,不能用作复数,但前面可用 some, much修饰。从do some cooking可引出许多类似的短语: do some washing 洗些衣服  do some shopping 买些东西  do some reading 读书 do some writing 写些东西 do some fishing 钓鱼 从以上短语可引申出另一类短语,不能用some, much或定冠词。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boating 去划船 go swimming 去游泳 5. like doing sth./ like to do sth. like doing sth. 与like to do sth. 意思相同,但用法有区别。前者强调一般性的爱好或者表示动作的习惯性和经常性;后来表示一次性和偶然性的动作。例如: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but he doesn‘t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Li Ming. 他喜欢踢足球,但是他不喜欢和李明踢。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 at e》第二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L at e》第二课时,let’s learn 和let’s d部分,这节课主要学习有关头部各个部位的单词,并通过TPR等游戏活动巩固运用所学的词汇。下面来说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听、说、认读ear, ee, nse, uth,face五个单词,并会说句子This is ……(同时这也是本堂课的重点)

    2、能力目标:能听懂Let’s d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如tuch ur face、clse ur ee、pen ur uth…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听说认读ear ee nse uth face

    2、会听并跟做Let’s d

    (三)、教学难点

    1、ear和ee在音形义上的不同,uth的正确读音

    2、能够用This is…介绍自己的五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ear ee nse uth face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2、相关视频和

    二、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学生

    英语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他们对英语是充满好奇并很感兴趣的,而且他们好模仿,爱表现,教学时必须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本课主要内容是头部各部分名称,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自身头部资源和TPR教学法进行游戏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以任务型教育原则,以游戏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等多法并用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学。

    五、说教学步骤

    第一步:歌曲热身,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跟着录音机齐唱歌曲: “hell”。学生一边唱一边跟节奏拍手,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英语课堂。

    接着是自由会话,目的是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环节我会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会话。

    Gd rning, Bs and girls. I a Miss Li. Nice t eet u!

    第二步:介绍朋友。教师示范,学生运用所学句型This is…介绍同桌。

    让学生互相介绍,运用句型This is…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说英语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鼓励的宽松的氛围中交流,每个学生都敢于和乐于开口说英语,学习热情就特别高涨。

    第三步:呈现新知,教学新词

    1、视频引入新课,介绍新朋友Tedd Bear

    2、教读新单词

    (1)出示Tedd Bear头像卡片,逐渐引出新单词ear ee nse uth face

    (2)教读单词,注意nse,uth的发音

    (3)多种形式认读,穿插指令动作clse,pen,tuch

    3、巩固所学单词,操练句型

    (1)出示单词卡,抽查学生读,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巩固单词,用“This is…”句型介绍自己的五官(同桌互相介绍)

    设计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读,将教读与动画视频恰当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单词,避免长时间跟读的疲惫。学生在句型中学习生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步:趣味操练,强化新知

    (1)游戏:扩展性活动(见):What’s issing?

    (2)听指令,作出相应动作(Let’s d) 跟着视频节奏完成动作。

    设计理念: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强化了所学的单词。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1】

    授课人:郭礼文 时间: 班级:

    一、目标再现

    1.能够运用过去时态来谈论过去的经历和运用现在完成时来谈论由过去开始,与现在相联系或有影响的经历。

    2.学习和归纳有关环境和污染方面词汇,且能够正确运用它们来描述所见所闻。

    3.进一步学习现在完成时态,特别是它的时间状语的表达法:for…或since…

    4.归纳总结哪些动词是延续性动词,哪些是非延续性动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特别是与一段时间连用时只能使用延续性动词。

    5.培养自己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能运用所学知识来报道周边的环境问题。

    二、重点难点解析

    1.have been (to) 与 have gone (to)

    have been与have gone都表示现在完成时态,表明动作已经发生了,但它们之间的含义是有不同的。

    1)“have been in + 地点名词”或者“have been + 表位置的副词”含义是“在某地呆得过多久”。例如:

    Mr Zhang has been in this school for ten years.He knows everyone here.

    张先生在这所学校呆了十年。

    I have been here since I began to work.It's just like my home.

    我工作以来一直呆在这里。

    2)“have been to +地点名词”表示“曾经到某地去过(多少次)”。例如:

    Miss Brown has been to China twice.That's why she speaks Japanese very well.

    布朗小姐来过中国两次。

    Have you ever been here before?

    你以前到过这儿吗?

    3)“have gone to +地点名词”或“have gone + 表位置的副词”其含义是“到某地去了”(人已不在此地),注意:这种结构不用于第一人称,也不用于第二人称,它仅用于第三人称。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A: Where's Tom?

    B: He's gone to the shop.

    A: Has Mary gone there with him?

    B: No, she hasn't.

    2. Businessmen are afraid of newspapers and TV stations. 生意人害怕报纸和电台。

    be afraid of… 意思是“害怕……”。afraid是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表语,后跟名词或动词的-ing形式(指自己不能决定而突然发生的事),与frightened的意思相同。be afraid后也可跟动词不定式表示“害怕做某事”即:be afraid to do sth.。另外,afraid后还可跟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意思是“担心,恐怕”。例如:

    (1)I am afraid of mice. 我害怕老鼠。

    (2)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不要怕犯错误。

    (3)I'm afraid to tell her the truth. 我不敢告诉她真相。

    (4)I am afraid you are ill. 恐怕你是病了。

    (5 )I'm afraid (that) we may not catch the train. 我担心我们可能赶不上火车。

    3. As soon as other people hear it, they go out with their rubbish and throw it in.

    当人们一听到它,他们就出来把垃圾扔进去。

    as soon as -……就……,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表示主句的动作紧跟从句的动作发生。必须注意 as soon as possible(one can),它表示“尽可能快地”。

    例: (1)He'll write to me as soon as he gets to Beijing. 他一到北京就会给我写信。

    (2)You should do your work as soon as possible. 你应尽快地做事。

    4. …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1) take care of保护,照顾,保管。如:

    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books. 请保管好你们的书。

    Can you take care of my baby while I'm away? 我出去时你能为我照顾我的孩子吗?

    (2)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在这里是动名词短语作主语。也可以说: It'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5.It's our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保持我们的环境干净整洁是我们的责任。

    (1)it在这里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o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又如:It's a pleasant way to help keep our city clean.

    (2)keen后面可跟带现在分词的复合结构。如:

    He kept me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yesterday.他昨天让我等了很长时间。

    keep后面也可跟带形容词的复合结构。如:

    You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 to keep you healthy.你应该多运动来保持健康。

    6.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如果每人都对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make a contribution to…意思是“对……做贡献,捐赠”。to是介词后跟名词或动词的-ing形式。例如:

    (l)Thom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托马斯爱迪生对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It is our duty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为环境保护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

    make是英语中非常活跃的动词之一,和不同的词搭配具有不同的含义。又如:

    make a face做鬼脸 make a living谋生

    make a mistake犯错误 make friends with交朋友

    make fun of开玩笑 make one's way挤出一条路

    make room for让座 make up one's mind下决心

    My friend Emma made fun of my job once time. She said that my job is rather making a living than career manage. I made up my mind to run my company successfully, which could make her realize she had made such a mistake. Then I made my way in mass society. I made good as a manager. I stay here and make sure that I have made a go of the business. I make of what Emma have done for me, luckily, I made friend with her.

    7. The more trees, the better的结构

    这里是“the more,the more…”句型表述结构,它的意思是“越多越好;越……,越……”。例如: Start your work, the sooner, the better. 开始工作吧,越快越好。

    The more I think of it, the happier I am. 我越想越高兴:

    The harder you work, the greater progress you will make. 你越用功,进步就越大。

    The longer we stayed there, the more we like the people there.

    我们在那里呆得越久,越喜欢那里的人民。

    注意:在“the more…,the more”这个句型中,“the”不能省略。

    8.… need to do better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需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得更好。

    do well in在某方面干得好。do better in在某方面干得更好。

    在in后面加名词或动名词。例:He does well in playing football.他足球踢得很好。

    9.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

    (1) 延续性动词: 表示动作能够持续发生一段时间的动词。如:

    be, have, know, work, live, study, teach, speak, talk, draw, wait, wear, walk, sleep等。

    Miss Gao has been here since 7:00.

    高小姐七点起就到这儿了。(此句中不能用arrived或come)

    I have had the bike for five years.这辆自行车我已经买了五年了。(不能用bought)

    (2) 非延续性动词

    表示一个动作刚刚发生即告结束。如:

    come, go, arrive, reach, see, hear, close, leave, begin, start, lose, fall, join, die, get up等。它们可以用于完成时态的第一种,说明某个动作的结果还存在。但它们不可以用于完成时态的第二种。

    Grandpa Wang has died. 王大爷已经去世了。

    The film has begun.电影已经开映。(现正放映)

    这类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要表达“王大爷已经去世两年了”应这样写:Grandpa Wang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 而不能写成:

    Grandpa Wang has died for two years.

    注:在for+时间段或 since+时间点的词组或句子上进行画线部分提问要用how long。同时用how long开始的句子中的谓语要用延续性的动词(时态不限)。

    三、典型例题解答与分析

    1. 词语练习: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 -______you have locked the door.

    -You needn’t worry about it. I _________I locked it before we left. (make sure, be sure)

    2) Don’t worry! We’ll water the flowers as soon as we ______ home. (will arrive, arrive)

    3) I’m very much ___________the teacher.

    I’m __________ they won’t come to my party. (afraid of, afraid that)

    4) Susan _______ _______ that she would have chance to come to China some day. (kept hoping, kept on hoping)

    解析:1) Make sure; am sure (此句意思是:确定一下你是否锁门了。be sure回答是:别操心了,我肯定锁了。)

    2) arrive (as soon as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所以当表示将来时时,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

    3) afraid that (第一句话空后因为是一个名词,且意思是:害怕。afraid that第二句话空后是一句话,所以用that来连接一个从句。)

    4) kept hoping (此句意思是:她一直希望有一天会有机会来中国。表示持续不断的动作或状态用keep doing…。)

    2. Jim has been at the factory _______ two years ago. A. for B. since C. before D. after

    解析: 答案为B。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状语与谓语的关系。for后跟时间段表示一段时间,since后跟时间的起点,表示一段时间,before 表示在什么时间之前,after则表示在什么时间之后。本句是完成时态,指自两年前以来如何,且两年前是个时间的(起)点,因此,此处应用since。

    3. Mr Smith has taught here ______ten years ago. A. for B. before C. since D. in to

    解析:现在完成时态除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外,还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开始,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常常和for或since所构成的时间状语连用。for后面的宾语表示的是一段时间,而since后面则是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点。since还可作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一般过去时态,主句用完成时态。所以,根据题意本题答案为C。例如:

    (1)I’ve been here for over two years.我来这儿两年多了。

    (2)I’ve known him since ten years ago.十年前我就认识他了。

    (3)He has worked in this factory since he came to China.他自从来到中国就一直在那家工厂工作。

    另外,由for和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不能与终止性动词的肯定式连用,但可和其否定式连用。又如He hasn’t come to Beijing since 1992. 从1992年以来,他就没来过北京。

    4. Our teacher ______ Linda can come to join us. A. wishes B. asks C. tells D. hopes

    解析: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wish和hope的用法的掌握。hope后面接从句,其引导的宾语从句的连词that可以省去;而wish后面也可以跟宾语从句,但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用虚拟语气,也就是could come.本句中,“老师希望琳达来”这种愿望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说不可能实现。例如:I wish I may live to see it. 我希望还能活着看见这件事。

    We wish (that) I were young again. 要是我能返老还童该多好呀!

    (以上两句均为虚拟的语气)

    We hope (that) you will start off early. 我们希望你早点动身。

    He hopes (that) they can meet in Changsha. 他希望他们能在长沙见面。

    5. She ______ go home now.

    A. had better not to B. had better not C. had not better D. had not better to

    解析: 答案为B

    这里的had better相当于一个情态动词,表示一种语气,意愿,汉语的意思是“最好”,“还是……为好”。构成这种句子的否定形式只需在后面直接加not就可以了。例如:

    You’d better not go now. 你现在还是不走为好。

    We had better not make fun of him. 我们最好不要跟他开玩笑。

    注意:not后面不能用to,更不能在had和better中间加not。

    6. 下列各勾划线部分均有一处错误,找出并将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 )1) He has come back for a month.

    A B C D

    ( )2) I haven’t heard from my wife since a long time.

    A B C D

    ( )3) Jane had on her hat and coat and went out.

    A B C D

    ( )4)He paid 50 yuan on the dictionary.

    A B C D

    ( )5) Are you sure you’ve looked for the dog?

    A B C D

    解析 1)A,come是终止性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的时间状语连用,应改为been。

    2)C,since后须跟时间的(起)点,表示一段时间,a long time是一段时间,应该将since改为for。

    3)A,have on表示状态,此句的意思是“戴上帽子、穿上大衣走了出去”,所以动词需要表示动态的词,应改为put on。

    4)C,用 pay来表示付钱时,它的搭配介词应是 for。

    5)D,look for是寻找,而此句问的是找到,所以应使用found。

    四、习题精选 初三英语总复习单元自查练习(UNIT 2)疑难解答。(本习题课前发给学生)

    I.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 river has become _______ and _______ since two years ago. (dirty)

    2. We'd better keep the fire ______(burn).

    3. _____ are afraid of newspapers and TV stations. (businessman)

    4. What ____ weather it is today! (pleased)

    5. We find English very ____in our daily life. (use)

    答案:1. dirtier, dirtier 2. burning 3. Businessmen 4. pleasant 5. useful

    Ⅱ.根据句意和首字母补全单词。

    1. All her neighbours s______ her to be an actress.

    2. Don't p______ the dirty water on the yard.

    3. Everyone should make a c ______ to improving our environment.

    4. Planting more trees can make our city g______.

    5. His gift m______ her very happy.

    答案:1. supposed 2. pour 3. contribution 4. green 5. made

    Ⅲ.句型转换

    1. Please finish it as soon as you can. Please finish it ____ _____ ____ ____.

    2. She died two years ago. She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two years.

    3. I bought the book three days ago. I _______ _______ the book _______ three days.

    4. He has done all the work. He has done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I got a letter from her last week. 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ast week.

    6. There was a lot of rain yesterday. It ________ ________ yesterday.

    7. We borrowed two books last week. We ____ ____ the books since last week.

    8. He bought this new bike a month ago. He ____ ____ this new bike since a month ago.

    9. He became a member of Greener China last year.

    He ____ ____ a member of Greener China ____a year.

    10. When did the train arrive here? How long ____ the train ____ here?

    答案:1. as soon as possible 2. has been dead for 3. have had, for 4. the whole work

    5. heard from her 6. rained heavily7. has kept 8. has had 9. has been, for 10. has, been

    Ⅳ. 选择填空

    1.How long has Jim ____ at this school? A. arrived B. come C. studied D. gone

    2. The little girl is afraid of ____ at night. A. go B. goes C. going D. went

    3. As soon as he ____, he will write to me. A. arrives at B. arrives C. reaches D. gets

    4. The teacher is ____ with what we did. A. pleased B. please C. pleasure D. pleasant

    5. ____ will he be back? In a week. A. How long B. How soon C. How often D. How many

    6.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for ______ every day.

    A. one and half hour B. one and a half hour C. one and half hours D. one and a half hours

    7. Who draw ______ Jack? A. so well as B. as well as C. so better than D. as good as

    8. The girl had a short rest and did her homework ______ she reached home.

    A. after B. before C. when D. since

    9. 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______ we were young. A. for B. since C. after D. before

    10. They ______ very busy last month. A. are B. were C. be D. have been

    11. There ___ a park near our school since two years ago.A. is B. was C. has been D. will be

    12. Lucy is very free. Look, she __ a model ship.A. makes B. made C. has made D. is making

    13.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______ glasses over their eyes in class.

    A. put on B. dress C. wear D. get dressed

    14.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__ improve our environment?A. do B. to C. do for D. do to

    15. They've found a way to ___ that waste thing.A. do B. do with C. throw D. move away

    16. We find the book very ______. A. interest B. interesting C. interests D. interested

    17. She has _____ finished her lunch, but she hasn't washed her bowls ______.

    A. already, yet B. just, already C. already, just D. just, yet

    18. Uncle Wang has been here ______ ten years ago. A. for B. since C. in D. at

    19. They went to London ______ just over five months. A. for B. since C. before D. when

    20. The weather was ______ it is today.

    A. not as wetter as B. not wetter than C. more wetter than D. wetter as

    答案:1. C 2. C 3. B 4. A 5. B 6. D 7. B 8. C 9. B 10. B

    11. C 12. D 13. C 14. D 15. B 16. B 17. A 18. B 19. A 20. B

    Ⅴ.改正下列句中的错误

    1. If it won't rain tomorrow, we'll go for a picnic.

    2. What did he do when you came in?

    3.That's a quite beautiful picture. I like it very much.

    4. Can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boys play outside?

    5. They watched the traffic at 9:00 yesterday morning.

    6. While my mother was doing the housework, I did my homework.

    7. He took off the shoes, throw it on the floor and then read a newspaper.

    8. What was Li Ping listening when you saw him?

    9. He opened the door and saw the man of downstairs.

    10. The man felt asleep half an hour later.

    答案:1 . won't rain →doesn't rain 2 .did he do → was he doing 3. a quite →quite a

    4. play → playing 5. watched → were watching 6. did → was doing 7. throw → threw

    8 . listening → listening to 9. of → from 10. felt →fell

    Ⅵ.完形填空

    通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短文后各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的一项。

    Water is the 1 important of all the things we eat and 2 . ___3__ understand this but 4 quite true. The human body can go without _5 _ for a long time, yet two ___6 three days 7 water can usually make people die.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 how 8 water the human body needs 9 work well, and many people do not drink enough, 10 in hot weather. Our body is mostly water about 11 . 12 we don't have 13 , we'll feel tired and many will get ill. So you ___14 , how important water 15 to us all.

    ( ) l. A. more B. most C. much D. many ( ) 2. A. have B. drink C. take D. cook

    ( ) 3. A. Not many people B. Though we don't C. Many people D. Some of us

    ( ) 4. A. it's B. its C. it D. is ( ) 5. A. food B. water C. drink D. meat

    ( ) 6. A. but B. nor C. and D. or ( ) 7. A. in B. through C. with D. without

    ( ) 8. A. many B. much C. widely D. a bit ( ) 9. A. and B. the C. to D./

    ( ) 10. A. even B. ever C. almost D. hardly

    ( ) 11. A. 15% to 25% B. 25% to 35% C. 65% to 75% D. 95% to 100%

    ( ) 12. A. Because B. If C. Since D. For ( ) 13. A. some B. enough water C. a little D. a few

    ( ) 14. A. hear B. look C. find D. know ( ) 15. A. be B. am C. is D. are

    答案:

    1.B (根据句意和定冠词the来判断important要用最高级。)

    2.B(eat和drink是一个搭配。)

    3.A(根据but一词可确定前面的句子应是一个否定句,所以答案C、D不能用。英语中有though就不能用but,所以答案B也不对。只有答案A是对的,意思是:不是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它的确是个事实。)

    4.A (略)

    5.A 6.D

    7.D(这三个答案要一起考虑。这句话得意思是:人们没有食物可以活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没有水两或三天通常就能使人死去。这里food和water是一对对比词。)

    8.B(在英语中water是个不可数名词,要用 how much来修饰。)

    9.C(这句中得need是个实义动词,后接一个不定式。)

    10.A (根据句意是:许多人喝水都不够,既使是在热天。)

    11.C(根据事实填。)

    12.B(这句不仅根据句意,而且还要注意到这个复合句的主句是将来时,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符合这条规则。)

    13.B(当enough修饰名词时可以放在名词前,也可以放在名词后。)

    14.D(这句意思是:所以你知道……。)

    15.C(water是个不可数名词,所以动词用单数。)

    Ⅶ.阅读理解

    A

    Basketball is still a young game. It is not a hundred years old. In the winter of 1891 , a certain college was having some trouble with its boy students. The weather was bad and the students had to stay indoors. As they could not take part in their usual outdoors sports, they were unhappy and some even got into fights from time to time.

    At last, some of the teachers at the college asked Dr. Naismith to invent a game so that the students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play. It was not easy to invent such a game because it had to play indoors, and the court was not very large.

    Dr. Naismith thought for a few days and invented a kind of ball game. It was a fast, exciting game with much moving and passing of the ball. It was played between two teams. In order to make a score the ball had to be thrown into a box. As he could not find boxes of the right size, he had to use fruit basket instead. That is how the game got its name.

    ( ) 1. Basketball is____.

    A. Not yet an old game B. an old game

    C. a game with a long history D. already two hundred years old

    ( ) 2. The students felt unhappy because ____.

    A. they often fought each other B. they couldn't play outside

    C. they couldn't find time to play D. they didn't like to play

    ( )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Some students asked the teacher to invent something for them to play.

    B. Dr. Naismith couldn't invent a new game.

    C. Some teachers asked Dr. Naismith to invent a new game.

    D. Dr. Naismith asked the teachers to invent the new game.

    ( ) 4. When the students played the game, they needed to ____.

    A. buy balls B. run and pass the ball

    C. jump and throw the ball D. both B and C

    ( ) 5. The game got its name from ____.

    A. the ball itself B. the basket itself

    C. both the basket and the ball D. not the basket but the ball

    答案:1. A 2. B 3. C 4. D 5. C

    B

    Early rising is helpful in more than one way. We all need fresh (新鲜的) air. But air is never so fresh as early in the morning. Besides, it is useful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Secondly, early rising helps us in our studies. In the morning we learn more quickly and find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what we learn.

    Thirdly, early rising can give a plan to our work for the day. We can not work well without a good plan.

    Fourthly, early rising gives us enough time to get ready for our work, such as to wash our hands and faces and eat our breakfast.

    Late risers may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form (形成) the habit of early rising. They have to make an effort (努力) to do so. As the English proverb (谚语) says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富有) and wise.”

    ( ) l. Air is fresh __________.

    A. early in the morning B. at the time when you get up

    C. when you are sleeping D. late at night

    ( ) 2.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________.

    A. help us to memorize what we learn B. is good to our health

    C. gives us enough time to study D. make us tired and sleepy

    ( ) 3. We can't work well ________.

    A. if the weather is bad B. if we get up early

    C. if we have not a good plan D. in summer, autumn, winter

    ( ) 4. Early rising gives us enough time _____.

    A. to get ready for our work B. to wash our faces

    C. to brush our teeth D. to eat breakfast

    ( ) 5. Late risers should try their best _______

    A. to form the good habit of early rising B. to remember some English proverbs

    C. to sleep as many hours as possible D. to get up earlier than everyone else

    答案:1. A 2. B 3. C 4. A 5. A

    Ⅷ. 书面表达

    根据中英文提示,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英文文段。所给的英语提示语必须都用上。

    一天,李雷和他的同学到公园去。他看到一个人随地吐痰,他怎么做的呢?后来他又看见什么了,他有何感想呢?

    spit on the path, run up to, tell, not, when, they, arrive, the centre of the park, some children, run here and there on the grass, many people, step on it, while, take, photos, get very angry, say to, angrily, should, ask them, everybody's duty, protect, environment

    答案:

    One day Li Lei went to a park with his friends. He saw a man spit on the path, he ran up to him and told him not to spit. 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centre of the park, he saw that some children were running here and there on the grass, and many people were stepping on the grass while they were taking photos. Li Lei got very angry. He said to his friends angrily, “We should ask them that it's everybody's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五、布置作业

    1、预习UNIT 4

    2、完成练习:初三英语总复习单元自查练习(UNIT 4)

    3、摘录疑难问题

    六、课后反思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2】

    【课题】Recycle 2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水果类、动物类、玩具类、颜色类的词汇以及一些常见的形容词。

    【教学难点】主动复习意识的培养和认读能力。

    【教具准备】

    1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各种颜色的蜡笔。

    2 教师和学生准备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图片。

    3 教师准备一张放大的 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图片。

    4 教师准备red, black, purple, pink,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这几种颜色的单词卡。

    5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录音带和第一册 Unit 3 的歌曲 “Colour Song”的磁带。

    6 教师准备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教师播放Unit 6 B Let’s chant 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读歌谣,复习字母。

    (3)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3 “Colour Song” 的歌曲录音,师生共同拍手演唱 。

    (4)游戏:开火车

    T: Let’s play a game, OK?

    S: Great.

    六至七人一组,做传球的游戏。从第一个学生开始 Hi/Hello/Good morning, A. I like bananas. And you? 第二个学生回答I like apples. 并提问 Hi/Hello/Good morning, B. I like apples. And you? 以此类推。(A,B代表学生姓名,内容以所学表示个人喜好食品为主)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猜猜颜色” 的游戏。

    让一个学生手中藏一种颜色的蜡笔,上前主持游戏,请其他同学猜颜色。学生们众说纷纭,复习所学的颜色单词。猜对的学生给与奖励并由他负责主持下一轮游戏。

    (2)放投影或将放大的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图片挂在黑板上。

    师生讨论这幅图片的内容。教师询问:What can you find/see in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

    (3)教师播放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用手指课本上的文字,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按照书上的要求,给找到的物品涂上颜色。

    (5)游戏:比一比,找一找,画一画。

    按照课本上 “Find and draw ”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找找小动物们爱吃的水果,并画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表扬每组的前两名。

    (6)请同学说说小动物们爱吃的水果。如:The elephant likes .… The rabbit likes .…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BINGO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图片,将图片随意选取9个,摆成每行3个图片,共摆3行的形式。

    如:

    游戏方法为: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们就将听到的那个单词的图片翻过去(如果没有就等到下一轮)。当翻过去的图片成一条线时(可以是横线,竖线,斜线),学生大声说:BINGO 。说BINGO 的同学可得到贴纸或红花。

    (2)教师将 Find and draw 中的动物竖着排成一列,贴在黑板上。另请几个学生个自拿一种水果的图片贴在喜欢它的小动物旁边。最后,教师用:(The elephant) likes (bananas).的句式练习表述。

    (3)学生俩人一组,以问答的形式练习教室内的物品或图片的样子。如:

    A: What colour is the bus?

    B: It’s orange.

    Or:

    A: Is the desk yellow?

    B: Yes, it is. / No, it isn’t.

    (4)让几组学生上讲台前指着图片或物品进行以上练习。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42页的练习。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猜单词

    教师展示动物、水果、玩具等单词的图片, 通过图片的背面让学生猜单词。目的在于进一步复习4—6单元的单词。

    【板书设计】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3】

    【课 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会说表示一年12个月份的单词,并尝试认读。

    2. 能在四线三格中规范地抄写上述单词。

    3. 能够用My birthday is in ... 表达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

    4. 能够跟随录音演唱本课的歌谣。

    二、教学建议

    A. Look, listen and chant.

    1. 创设语境,热身准备

    教师可以借助本单元主情境图,或通过创设其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如:教师可以找一位当月出生的学生(或恰巧是教师本人),假设今天是其生日,教师可以指着挂历介绍:Today is his/her birthday. Let‘s sing Happy Birthday for him/her.

    2. 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大家唱完生日歌曲后,可以指着第58?59页的主情境图说:Look, Lily’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Joy‘s birthday is in May. Whose birthday is also in November/ May in our class? Whose birthday is in January/February/March ...?

    Tip:通过上述师生交流,逐一引出12个月份的单词,使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意思、读音和使用有初步的感受。此环节不需要学生大量输出语言,学生只要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应即可。

    最新三年级英语上教案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三年级英语上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英语上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PEP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 A 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能听懂,会说Hello. Hi. Goodbye. Bye-bye. I'm...

    2. 能力目标:通过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

    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3. 学习策略

    (1)以活动为途径,渗透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让

    学生能把所学的内容主动联系实践,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2)通过小组竞争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4.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是小学英语的始开年级,所以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也就是上节课老师与学生讨论了学习英语的意义,激发了学生想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了一些最基本的英语课堂组织用语,如Stand up. Sit down. Follow me 等。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需要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Hello/Hi. I'm...

    2. 教学难点:元音字母I在单词I、Bye、White 中的发音。

    五、教具准备

    1. 将教师用书后所附的本套教材主要人物的图片复印或剪下,涂色后制成头饰。

    2. 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 本课人物的幻灯片、《迪士尼神奇英语》光碟、录音机、本课录音磁带、奖品贴画。

    六、教学过程

    1. 热身(Warm up)

    T: Hi, boys and girls. Look, what's this?

    Ss: CD/VCD/DVD.

    T: Cool. You're great!(做动作:竖大拇指表扬学生。)你们知道的英语知识真不少!Yes, it's a VCD. It's Magic English. (展示给学生看)

    T: Do you like cartoon(动画片)?

    Ss: Yes.

    T: Let's watch it, then tell us what can you see?What can you hear?

    T: What can you see, boy?(Ask one student to answer.)

    S1: 我看见有小飞侠、米老鼠、唐老鸭、阿拉丁……

    S2: 我看见有Snow White和七个小矮人……

    T: What can you hear, girl?

    S3: 我听见米老鼠说:“Hello! I'm Mickey...”

    S4: 我听见说:“Hello! Nice to meet you! ...”

    设计意图:因为是孩子的第一节英语课,所以我采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卡通片来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首先由孩子平时生活中所熟悉的VCD入手,我选用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Magic English动画片,由于迪士尼神奇英语中的人物、动物都是孩子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再加上让学生自我挖掘已知道的英语,消除了畏惧心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孩子学到了知识、也消除了对英语学习的恐惧。

    2. 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⑴ T: Today, Miss Li will make some friends.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s?

    Ss: Yes.

    (The teacher walks to a student.)

    T: Hello, I'm Cami (My English name). What's your name?(教师将手伸向该下学生,做出请他回答的手势。)

    S1: Hello! I'm Wang Jiaqi.

    T: Hello, Wang Jiaqi.(教师友好地与该学生握手)

    S1: Hello, Cami. (对该学生进行奖励,将小贴画贴在该同学身上。教师也可以和她拥抱一下表示友好。)

    T: I'm...(提醒并纠正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

    Then the teacher walks to other students and greet them in the same way.

    设计意图:老师与学生交朋友,旨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适当地评价,更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

    (2) 用介绍朋友的方式出示这节课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熟悉他们的相貌和名字。 T: Now you have many friends. Do you want to make more friends?

    Ss: Yes.

    ① 通过幻灯呈现本课人物 Sarah、Miss White、Mike和Wu Yifan的图片。

    T: Hi, kids. Look, this is Sarah. This is Miss White. This is Mike and this is Wu Yifan. They are all my friends. (将名字带读几遍)

    ②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put on the headdresses of these

    characters: Sarah, Chen Jie, Mike, Miss White to practice "Hello! I'm ..."

    ③ The teacher takes out a headdress on which is Sarah. The teacherputs it on and says, "I'mSarah." Then the teacher walks to a student.

    T: Hello! I'mSarah.

    S7: Hello, Sarah!

    T: Goodbye.

    S7: Goodbye.

    T: Hi, boys and girls. Is he cute?(师竖大拇指)

    S7: Yes.

    T: Yeah. I think so. Super!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教室内的同学过渡到书本上的新人物,层层递进。漂亮的幻灯及有趣的头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对该学生和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

    ⑶ 听录音来展示并跟读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因此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先整体感知录音,手指认读,既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加强对学生认读能力的训练。

    3. 趣味操练(Practice)

    ⑴ 击鼓传花

    教师先讲清规则:全班分为两大组,教师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教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Hi, I'm ...

    ⑵ 情景表演:表演A部分对话

    教师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安排四人小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击鼓传花这个游戏进一步巩固本课的重点句型,同时情景表演也为不同程度的孩子提供了表现的舞台。

    ⑶ 学唱歌曲:Hello!

    4. 任务实践(Task-based Teaching:Make friends.)

    教师先讲清楚要求,必须用今天学的单词、句子“Hello!” “ Hi! I'm...”“Goodbye”等和你想交的朋友交流,交流成功请互换小贴画。让学生明确这是活动也是竞赛,看谁交的朋友多。(背景音乐:播放本单元歌曲:Hello!)

    T: Well, kids. It's time to make friends. Listen carefully. It's a task and also a

    competition. Please make friends by using what we've learned today like "Hello! Hi! I'm... Goodbye! " Let's look, who can make the most friends. Try hard, everybody! Ready ---- Go!

    设计思路:在学习完本课的知识后给学生设计了“交朋友”的任务,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感知、

    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在玩中学,用中学,学中用。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 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 遇到老师、同学和家长时要用Hello/ Hi打招呼;分手时要用Goodbye/ Bye-bye

    道别。

    设计意图:“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是本课后的巩固运用,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对学生提出用英语打招呼也是为了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思想。

    6. 评价小结(Assessment and Summary)

    数一数看谁身上的小贴画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小小外交官”。

    T: Let's have a look, how many stickers have you got?

    设计意图:数贴画并评选“小小外交官司”,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呵护,同时也是对他的激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自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有所获。

    三年级英语上教案【篇2】

    一、准备导入

    1、画几幅图来表示天气情况,以次引入一些新单词。

    2、在图下面写上响应的天气单词,并把单词挂在教室的墙上。

    3、模仿动作,想向学生讲解表示天气状况的单词,或者说一句话,让学生模仿适当的动作。

    二、新授

    (一)活动1

    1、让学生看地图,告诉他们,说出不同城市的名称,他们要在地图上指出来。

    2、用汉语提问,为什么地图上会有天气图标?他们在哪儿找到这种地图?

    3、告诉学生,听录音重复句子并指向图中正确的位置。

    再放录音,每句话后停顿,让学生指向正确的图片。

    4、学生合上书,放录音,在广播员说出城市名称之前停顿,学生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的城市名称。

    (二)活动2

    1 让学生看书,让他们描述图中发生了什么。

    2、向学生说明,两人一组,学生A就天气提问,学生 B 需要做出回答,让每组学生读对话示例。

    3、把以下结构写在黑板上:

    Will it be……in ……?

    Yes,it will.No.it won’t。

    4、和学生做一些示范,指着问题,并说:sunny,启发全班学生提问:will it be sunny in hangzhou?摇头并说:No,it won’t.现在问全班:will it be cold in Yinchuan ?引导他们回答:yes,it will.

    5、和学生做更多的练习,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继续练习。

    (三)学习课堂活动用书。

    1、 练习一,看图连线并说话。

    2、 听音,并在地图上画出正确的图标。

    3、 问答。

    三年级英语上教案【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英语一学期了,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三(1)班上学期平均分89分,其中后进生较多,这些学生平时的表现也不是很好,上课不讲话,不违反纪律,也有张开嘴巴跟读,可是不大声,可能读出来的自己也听不见,学习比较被动,学习的基础较差。三(2)班学生上课活跃,发言积极,平时很乐于参与课堂上的一些活动,大部分学生上课的表现很好,有及个别学生很懒惰,也比较典型,做事慢慢吞吞的,态度也不是很好。上学期的平均分稍高一些,90分。主要的情况就是学生比较懒散,需要无时无刻的监督。

    二、教材的内容分析

    小学英语学生用书是本套教材的核心,共6个单元和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0页,复习单元为6页。英语作业本紧密配合学生用书使用,每单元的设计以学生用书中的“AB”两个部分的内容为主,共6页。此外,还有教师用书、教师卡片、学生卡片、录音磁带、课堂作业本等与之相配套。

    三、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更重要是本学期学生更应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写与演”及时跟上。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12组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73个单词(包括文具、人体部位、颜色、动物、食品、数字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演18个游戏。

    4、能学唱14首歌曲。

    5、能完成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活动。

    6、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五、教学措施

    1、会话教学(Let’s talk/Let’s play)

    学生很爱玩,好表现自己。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习、运用语言,是恰当的。在会话教学中,融会话教学与情景之中,与具体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表演中练,再交际活动中用,这一点特别重要。本年级段学生会话表演应抓扎实,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词汇教学(Let’s learn/Let’s do)

    学生用书中的单词都是围绕话题集中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记忆和展开课题的讨论。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

    (1)、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Let’s learn)

    (2)、融词汇与会话教学中,让学生感到真实性。

    (3)、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Let’s do)并可以进行改编。

    (4)、注意单词发音的示范性教学。

    3、歌词与歌谣教学

    本册书中有很多的歌曲和歌谣。如在课堂教学时间内一句,一句地教唱或领唱将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要使歌曲和歌谣真正起到活跃教学,并服务于语言学习的作用,应该注意:

    1、在每节课中渗透。

    2、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

    3、演唱结合,培养艺术素质。Let’s chant部分可以运用教过的知识点去改编,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4、趣味故事教学

    本册书每单元C部分中趣味故事的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乐趣,更重要的是起到语言的扩展和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1)对于理解好、记忆力强的学生,要求做到理解故事,会讲故事,表演故事,并鼓励会运用故事中新的语言。

    (2)对于中等学生的要求是理解故事,会跟录音指着图,讲故事。

    (3)对于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只要求理解故事,会跟录音指图即可。

    三年级英语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 err, Christas, Father Christas, a Christas tree.

    2.熟练掌握祝福语句:Merr Christas!

    3.了解新年和圣诞节的知识,掌握happ和err的用法。

    重点难点:

    1. Father Christas, tree. Merr 的四会掌握。

    2.掌握happ和err的用法。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本年的旧日历和即将到来的新年日历个一本。

    2. 学生准备自己制作新年贺卡,或者圣诞贺卡要用到的工具,如:硬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教师准备一些中国新年比较典型的实物或者图片,如:鞭炮,对联,饺子等;同时也

    教学过程:

    1. 组织课堂

    放录音,跟唱歌曲Happ New ear!师生互致问候,开始上课。

    2. 新课展示

    1)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变化让学生理解happ一词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送贺年卡的形式引出Happ New ear!通过送圣诞卡引出Merr Chritas!

    在此教师要给学生说明:“New”是个形容词,表示新的,New ear就是新年,而Happ New ear!就可以翻译为新年快乐;同时我们可以说Happ Teachers’ Da!(教师节 )Happ Children’s Da!(儿童节)Happ Mthers’ Da!(母亲节) Happ Wen’s Da!(三八妇女节 )虽然happ和err都有表示“快乐的”的意思,但是我们习惯上说Merr Christas!,教师可以结合班里孩子们的程度适当为他们介绍相关圣诞节的知识,以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人们在圣诞节要用彩灯(Christas lights)装扮房子,在客厅里装扮起圣诞树(Christas tree),树顶上总是放一颗星星(a star),家人都互相送礼物(Christas gifts).他们把礼物包装起来,挂在圣诞树上或凡在树下,全家人在圣诞节这天(n Christas Da)早上拆开礼物。孩子们则在床头挂一只丝袜(scing),他们相信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as)会从烟囱进来给他们送来礼物。其实礼物都是家里的长辈悄悄放进去的。另外在这一天,人们还要一起吃圣诞大餐呢。

    2)(激发兴趣) 这里请给出一个西方国家过圣诞节是的场景,其中T和err两个人再国外,遇到了圣诞老人)

    T:(看日历)W…It’s Deceber 25th! It’s Christas Da tda.

    err:Merr Christas!

    T:Merr Christas!

    Father Christas: Merr Christas!(圣诞节快乐) Here u are!(给你)

    err and T:Than u Father Chrisas!(圣诞老人)

    Father Christas: u’re welce!(不客气)

    3)反复领读对话

    3. 巩固活动

    1)做课堂练习笔写部分习题(用所给字母组句子,学生自己先做后对答案)

    2)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Let’s sing部分的歌曲和学生一起边唱边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Happ New ear!

    Happ New ear!

    Happ New ear!

    Happ New ear t u all !

    We are singing.

    We are dancing.

    Happ New ear t u all !

    4. 课后作业

    1)练一练。做Let’s practise部分

    2)听读课文

    三年级英语教师教案2

    教学内容:

    Part B Let’s say and let’s do

    教学目标:

    能听、说、认读字母Dd, Ee。

    复习巩固单词Duck, dog, elephant,及学习egg。

    能做TPR活动。

    教学重点:

    字母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学过的单词。

    教学难点:

    字母教学,发挥想象,记住字型。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Warm-up.

    Review the letters : Aa Bb Cc

    Review the words: ant, apple, boy, bag, coffee, coke.

    二、Presentation.

    What’s this in English? (Show their the picture of “duck” and “dog” )

    They have a same letter in these two words. Try to find out it.

    What does “D” look like?

    Read the letter and these two words.

    Teach the letter “E” as same way.

    Emphasis that the we should use “an egg” or “an elephant”, not “a”。

    三、Practice.

    What’s missing.

    Who can pat it quickly.

    四、Let’s d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atch the main idea.

    Try to imitate.

    Let’s do.

    五、Assessment.

    Activity book P6

    三年级英语教师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几个重要节日的词汇,并能用英语表达这些节日所在的月份。

    2.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个节日。

    3.欣赏并学唱关于月份的歌曲。

    二、教学建议

    A. Good to know.

    1.热身与复习

    (1)复习12个月份的英文表达

    ①教师引导学生认读月份名称的单词卡片,随即发给读词最快的学生。

    ②拿到词卡的学生一起站到教室前面,按月份的顺序排队。

    ③全班再次按顺序说出12个月份的英文表达。

    (2)教师呈现年历或第一课时歌谣课件,引导学生演唱第一课时所学的歌谣。

    (3)师生交流: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

    2.学习新知

    教师呈现母亲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如:Who are they? What is the girl doing? Why is she giving flowers to her mother? Is it her mother’s birthday?...引出Mother‘s Day之后,让学生跟读词汇。

    三年级英语教师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会认读单词pet,turtle,parrot,goldfish,its

    b 、能运用句型What pet do you have ? I have ……/ What’s its name ? Its name is……进行实际交流。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就宠物的话题用英文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小动物。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重点:

    学习有关宠物的单词和交际用语,能简单的描述自己的宠物。

    教学难点:

    1、单词:turtle,parrot,goldfish

    2、its和it’s的不同含义

    3、句型What’s its name ? Its name is ……的表达

    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法、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坚持以Free talk(围绕本单元句型交谈)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

    学习方法:

    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形成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在互动、交流的活动中建立起自信,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英语运用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评价方法:

    以表扬激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教学流程:

    一、启动热身

    T:Hello ! Boys and girls !

    T:At first let’s Chant OK ?

    Chant《Follow Me》

    二、复习激活

    T:Some animal friends come to our class .

    Who are they ?

    游戏:猜动物

    cat dog rabbit chicken monkey fish

    [设计意图:通过猜动物这个游戏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知识新授

    1、T:They come from Pet Shop.[他们来自宠物店]

    Guess “ Pet Shop”What’s meaning ?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宠物店这一词组学习宠物这个单词,并引出本课课题。]

    T:So ,“pet” what’s meaning ?

    Ss:宠物

    T: Yes . Do you know “my pet”what’s meaning ?

    Ss:我的宠物

    T:板书课题

    2、T:There are many pets there . Look they are coming .

    Oh , what’s this ?

    T:Yes , it’s a turtle .

    练习单词turtle的发音

    3、学习单词parrot

    4、学习单词goldfish

    5、游戏巩固单词

    [设计意图:猫捉老鼠的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学习的三个动物名称单词。]

    6、T:This is my pet shop .Which one do you like?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宠物店的情境让学生练习句子What pet do you have ?I have ……]

    7、T:This is my pet .It’s brown .How about your pet ?

    (学生练习描述宠物的颜色。)

    8、What’s its name ? Its name is Coco . How about your pet ?

    (学生练习描述宠物的名字。)

    四、巩固应用

    1、Listen and speak .

    2、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1、Work in pairs .(合作练习)

    2、展示你的宠物。

    六、布置作业

    P42 C Read and write .

    板书设计:

    Unit5 My Pet

    What pet do you have ?

    I have a ____________ .

    What’s its name ?

    Its name is _______ .

    三年级英语教师教案5

    一、准备导入

    1、画几幅图来表示天气情况,以次引入一些新单词。

    2、在图下面写上响应的天气单词,并把单词挂在教室的墙上。

    3、模仿动作,想向学生讲解表示天气状况的单词,或者说一句话,让学生模仿适当的动作。

    二、新授

    (一)活动1

    1、让学生看地图,告诉他们,说出不同城市的名称,他们要在地图上指出来。

    2、用汉语提问,为什么地图上会有天气图标?他们在哪儿找到这种地图?

    3、告诉学生,听录音重复句子并指向图中正确的位置。

    再放录音,每句话后停顿,让学生指向正确的图片。

    4、学生合上书,放录音,在广播员说出城市名称之前停顿,学生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的城市名称。

    (二)活动2

    1 让学生看书,让他们描述图中发生了什么。

    2、向学生说明,两人一组,学生A就天气提问,学生 B 需要做出回答,让每组学生读对话示例。

    3、把以下结构写在黑板上:

    Will it be……in ……?

    Yes,it will.No.it won’t。

    4、和学生做一些示范,指着问题,并说:sunny,启发全班学生提问:will it be sunny in hangzhou?摇头并说:No,it won’t.现在问全班:will it be cold in Yinchuan ?引导他们回答:yes,it will.

    5、和学生做更多的练习,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继续练习。

    (三)学习课堂活动用书。

    1、 练习一,看图连线并说话。

    2、 听音,并在地图上画出正确的图标。

    3、 问答。

    三年级英语上教案【篇5】

    教学重点:

    Let’s make:制作有趣脸谱;

    Let’s sing:学唱英文歌曲 《How Are You?》。

    教学难点:复习过程中的英语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提高。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课件。

    2、 教师将 Let’s make 部分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和空白脸谱复印给每个学生一份。

    3、 教师准备一个自己已制作好的可笑的脸谱。

    4、 学生准备胶水。

    5 、教师准备身体部位的名称图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

    (2)学生之间自编对话并表演。

    (3)教师播放第2 课时的两首歌谣,让学生边拍手边说歌谣。

    (4)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出示身体部位的名称图片,教师将图片很快的在学生面前晃过,问:What is it?

    (2)教师出示课件说:This is a funny face. 重复 a funny face ,学生跟读 a funny face、This is a funny face.

    (3)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并说:Let’s make a funny face.

    在制作脸谱之前,师生说:Let’s make a funny face. 当脸谱制成后,师生共同说 This is a funny face.

    (4)教师播放歌曲《How Are You?》动画 ,告诉学生“试一试”“比一比”,看看谁能通过自己试唱学会歌曲。

    (5)学生间相互练唱,再次让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让学生跟着动画一起唱歌曲How Are You? ,边唱边做相应的手势,如唱 Hello 时挥挥手,唱 I’m fine. 时指着自己。还可以男、女声队唱,或将全班分为两大组,对唱。一部分学生唱前两行歌词,另一部分学生唱后两行歌词。还可在班上进行卡拉OK大赛,评出前三名,给予适当奖励。

    (2)教师将 Let’s make 部分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和空白脸谱复印好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涂色并贴在空白的脸谱上。

    (3)展览学生的作品。评出最可笑的脸。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1)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3、4、5 部分的练习。

    练习3是检测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两人组进行看词快说的比赛,说对一个词涂一朵小花,比谁的花多。

    练习4是让学生看词涂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结合会变成什么颜色,并将第3种颜色涂在圈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此练习是机动性练习, 教师可根据时间分配情况灵活安排。

    练习5 是让学生将句子和相对应的图连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猜图上人说的话,然后再连线。此练习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能力,不需要学生认识句子中的每个单词。

    练习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简单小结。给学生适当的奖励。

    (2)让学生自我评价半学期的英语学习情况,可在第37页上做标记,看看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对于评价结果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教育学生不能灰心放弃,针对这部分学生具体的情况在课后进行进一步交流。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小组对抗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组,教师说英文,小组成员共同画出相应内容,又快又准的加一分。如教师说:Draw a blue eye. Draw an orange mouth. Draw the green ears. …

    教师还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单词,说对的加分。

    1、会听、说、读、认:blue, pink, black, white.

    2、会认读have, pet, it, rabbit, color, star, teacher…..

    3、会说I have a… What color is it? It’s….

    4、能听、说、读、写R r, S s, T t

    教学重点:

    1、会听、说、读、认:blue, pink, black, white.

    2、 能听、说、读、写R r, S s, T t

    教学难点:

    会说I have a …. What color is it?It’s….

    教学过程:

    一、 复习Lesson 13, say a chant,

    Yellow, yellow, yellow, a yellow banana

    Green, green, green, a green frog

    Orange, orange, orange, an orange fish

    Red, red, red, a red apple

    二、 由以上四种颜色,引出另外四种颜色的教学,拿出四张不同颜色的图片,教学:blue, pink , black,white

    三、出示四张图片教学并操练

    1、出示一张a black cat的图片,教学:

    T: I have a ca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black.

    2、出示一张a pink fish的图片,教学:

    T: I have a fish. What color is it?

    S: It’s pink.

    3、出示一张a white rabbit的图片,教学:

    T: I have a rabbi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white.

    4、 出示一张a blue kite的图片,教学:

    T: I have a kite. What color is it?

    S: It’s blue.

    四、听录音,跟读课文

    五、字母教学

    1、学习字母R r

    出示a rabbit的图片,问“What’s this?” 操练a rabbit,接着问:“What’s the first letter?”

    出示字母卡片,辨别大小写,教读音。

    指着卡片:“Big letter R, small letter r, R r is for rabbit, R r, R r. R r.”

    2、同法教学S s

    3、同法教学T t.

    4、范写,书写。

    六、完成Listen and circle the right picture.

    七、总结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自我评价

    八、Homework

    1、 朗读课文

    2、 完成《活动手册》Lesson 14

    三年级英语上教案【篇6】

    一、教材内容分析

    1、Justtalk

    以公园里熟人互致问候,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Howareyou?Good!Andyou?I’mfine,too。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Justlearn

    学习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head,ear

    3、Let’ssing

    学唱歌曲Hello!Howareyou?让学生们在歌唱活动中巩固所学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用Howareyou?Good!Andyou?I’mfine,too等句型来互致问候,并学习另外两个单词head,ear。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日常中常用的单词和句型,学生比较感兴趣。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操练之后,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句型和单词应该掌握比较熟练。

    三、教学目标

    1、能在情景中理解、会说Howareyou?Good!Andyou?I’mfine,too。知道相似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初步使用。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head,ear并能进行情景对话。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乐于模仿的良好习惯和主动竞争的竟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单词head,ear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Howareyou?Good!Andyou?I’mfine,too。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

    五、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

    (1)课前播放歌曲Hello!Howareyou?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2)快闪快读游戏。通过看图说单词说句子的形式巩固复习前面所学过的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学生,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当复习Lookatmynose/eye句子时老师板书此句为学习head和ear做准备。

    2、呈现

    单词教学

    出示大耳朵图图的图片用Lookatme!引起学生注意、并用句子及前两课所学单词Lookatmynose/eye/face/mouth来引出本课的`单词head,ear。

    并用chant:Touchyour…来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生词

    设计意图:nose,eye比较简单直观,通过触摸自己的这两处部位并配以chant来学习,学习乐于学习,并能很快掌握、

    句型教学

    课件呈现课文动画,向学生提出问题:Let’slearn中的两个同学与他们的同学在公园里相遇了,他们是怎样打招呼的?看一遍视频,让学生回答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怎样来回答小男孩子的问题的?学生会说:Fine,thankyou。小女孩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问题的?让学生明白对Howareyou?的回答可以有多种、第三遍看视频,要求学生跟读,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句子在情景中的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操练与巩固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Hello!Howareyou?后小组为单位边唱歌曲Hello!Howareyou?边表演,每次换一个伙伴、

    (3)Sharpeyes。课件呈现身体部位的单词,让学生说出What’smissing?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更加熟悉文本。通过学唱歌曲在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所学内容Sharpeyes的游戏,让学生巩固今天学习的新单词的同时,复习前面学习的身体部位的单词、

    4、拓展

    出示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的图片,假设暑假你跟父母到公园里玩耍,正好碰到了你的同班同学,你怎样跟同学打招呼?如何介绍你的父母与同学呢?他们又会怎样相互问候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自编对话,加深学生对本课句型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情景中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说一说学过的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

    如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互问候。

    三年级英语上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学习朋友,师生间互打招呼,问候,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做到语言准确,语调自然,说话有感情. 2,语言技能目标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交流,加深对同学的了解. 4,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任务中,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英语打招呼,告别,简单的自我介绍,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2,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刚接触英语,几乎每个人对英语都有着深厚的兴趣.而课标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至始至终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教学过程设计首先要以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先,激励和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玩中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依据课标中指出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因此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上课铃响后,我面带微笑走入课堂,并且热情地向学生们打招呼说:Hello.或I am Miss Liu,your English teacher.“hello,hi”这两个句子孩子们早已从电视,电影上接触过,再加上我的表情和动作学生们马上领悟到这是我在向他们问好并在作自我介绍,这时与靠近我的学生握手,向远处的学生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我打招呼的学生说:Very good.Well done.“I”或“Clever boy/Clever girl”随即教如何称呼教师的单词,待学生操练后,可要求学生互致问候,对刚接触英语的一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和老师握握手,打声招呼,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他们会觉得原来英语课是那么美好,那么轻松.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English. 3,教师告诉学生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问一问学生都有哪些国家说英语(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4,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学英语.并告诉学生,学好英语就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 2.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介绍自己,鼓励学生回应自己. 学习告别用语“Bye” “ Good bye”

    第二,学中做(即巩固操练)

    大纲中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注意不断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对话表演 学生四人一组练习对话并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模仿效果,这一环节巩固新知,练习所学语言.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使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合作精神,体验成功和快乐. 2,制作名片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学习与巩固有关自我介绍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Step I学生制作运用各种方式介绍自己,学生通过设计自己喜欢的名片,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通过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更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在这么有创意的活动中,不仅运用了语言,学以致用,而且促进了英语与美术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融. 3,游戏巩固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Learning by doing的描述方式.设定目标要求,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首先要以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先,激励和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乐事,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1:选出一名学生背对大家,这时教师指定一名学生说“Hi”或“Hello”前面的学生从声音辨别(如辨别是Tom)要说:Hi,Tom.Hello,Tom. 如猜对后面的学生这时要说Yes.I am... 如果没猜对要说 No,I am... 活动2:击鼓传花.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分别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住时,拿到花的同学就站起来说:“Hello/Hi,I am...”如果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在此处进行练习,如没有,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这个游戏也可以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

    第三,做中得(即实践活动)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要求在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时,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努力去创设一个学习英语环境,更好的学习英语.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学习后主动用英语向班里不认识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回到家里和父母,朋友用英语问候,告别. 实践证明: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这三个环节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孩子们在玩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亲其师,信其道”,课上我始终运用smile教学法(此教法的使用使孩子们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使他们随时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蔼,愿意主动地去亲近老师.)和TPR教学法(此教法的使用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用自己的微笑,手势赢得学生,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断总结和实践,一定会达到我们所追求的使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善学英语的境界!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71760.html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课件收藏9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