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细胞中的糖类脂质【荐】
  • 细胞中的糖类脂质【荐】

    发表时间:2022-03-11

    【www.jk251.com -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随着高中的教学工作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能够详细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写一份高中教案?小编为你推荐《细胞中的糖类脂质【荐】》,希望您喜欢。

    第4节一、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引入(二)细胞中的糖类(三)细胞中的脂质(四)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五)本节小结(六)练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1.作为早餐,你会选择牛奶鸡蛋还是面包开水?2.很多人对脂肪类食物敬而远之,脂肪真的如此可怕吗?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指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的概念:关于碳水化合物名称的起源,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哪些糖类是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糖类的分类。单糖:着重强调葡萄糖是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单糖的概念,常见单糖(可以适当写出它们的分子式)。二糖:着重阐述二糖的种类、几种二糖水解产物;多糖:介绍淀粉、糖原(动物淀粉分布在什么地方)、纤维。从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引入。脂质的一般特性:分布、组成元素、溶解性、种类。脂肪:完成讨论题,1,脂肪主要分布在动物的皮下组织、内脏周围。2,例如花生等。3,略。总结脂肪的作用:储存能量(为什么);保温;保护磷脂:作用——组成细胞膜、多种细胞器的重要成分。分布固醇:代表的物质(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各自的作用。以问题作为引导:1,三种有机物共有那些特点?(都有c、h、o,都是有小单位连接而成)2,这些小单位以什么相连?“本节聚焦”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自由发言回答问题。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糖。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脂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回忆前面学习的3大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回答老师的问题。

    六、板书提纲: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一)化学组成:c、h、o,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m(h2o)n,(二)糖类的分类:1.单糖:葡萄糖(理科班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可以写一下分子式和结构式)、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化学式)2.二糖(化学式):写出几种二糖的水解产物3.多糖:概念,化学通式淀粉:分解产物:葡萄糖糖原:分布、分解产物纤维素:分解产物二.细胞中的脂质化学组成:c、h、o、(p、n)通常不溶于水,脂溶性(一)脂肪1.作用:储存能量的物质、保温、保护。2.分布:动物的皮下、内脏周围(二)磷脂:1.作用: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2.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三)固醇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协助钙、磷的吸收。

    jK251.COm精选阅读

    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精】


    生物4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解决方法]⑴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书中的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⑵教师先演示实验,再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解决方法]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理解c元素对生命的重要作用。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研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六、教具准备挂图,实验用品七、学生活动1、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学习新知识。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见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问题探讨]投影教材p16《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提问:组成生命的细胞和组成地壳的元素有没有什么不同?一、组成细胞的元素投影教材p17图21和图22,提问:1、哪些元素含量较多,哪些元素含量较少?2、在鲜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教师总结:1、细胞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可归纳如下:2、c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呢?(学生看教材p17表格)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材p17相关问题。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检测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吧![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师根据教材p18内容讲清实验原理、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在配制时,都用到naoh和cuso4,但配制时浓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⑵使用时,向样液中先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内,并完成p19讨论题。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⑵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⑵无机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元素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三)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等。(四)作业布置p19练习(五)板书设计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2、基本元素:c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细胞的生命历程【荐】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分裂周期中,细胞和细胞中的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认识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各个时期遗传物质的变化。

    目的要求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

    2.在实验中,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典型特征。

    3.通过实验,理解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形成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感性认识,并为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和二倍体的概念打下基础。

    材料用具

    白色纸板一块。红、黄、紫、白色缝衣线各两条,其中红、黄色线长20cm,紫、白色线长30cm。黑色水笔一把,铅笔一支,橡皮擦一块。

    方法步骤

    用白色纸板代表分裂周期的细胞;缝衣线代表dna分子,缝衣线条数代表dna分子数;用黑色水笔在缝衣线上涂色,表示蛋白质;经过黑色水笔涂色的缝衣线,代表染色质;用黑色水笔涂色的缝衣线进行对折螺旋形成的粗线,代表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用铅笔在纸板上画出核膜、核仁、纺锤体、细胞板的出现,用铅笔擦擦掉,表示消失。实验中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

    1.分裂间期

    取白色纸板一块,两端往背面各折起大约六分之一,代表细胞;用在纸板中央画一个圆圈代表细胞核膜,在核膜中画出核仁;在圆圈内,随意放入经过水笔涂色的红、黄、紫、白四条缝衣线,表示体细胞染色体。数出其所代表的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数,及现象填入表格。

    分别在四条缝衣线旁放入同色等长的缝衣线,并和原来的线交叉,代表dna的复制,交点为着丝点;对新放入的缝衣线涂色,表示蛋白质的合成;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将折起的两端放开、展平,代表细胞质的增长。

    2.分裂期

    前期

    在纸板两端画出纺锤体,同时用铅笔擦擦去核仁和核膜。

    分别对两条红色缝衣线进行数次对折螺旋成粗线,并把它们交叉放在纸板中,代表染色体,然后再对黄、白、紫线进行同样的操作。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中期

    按住粗线交点移动,分别将四种颜色的粗线排列在纸板中间。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后期

    分别把交叉的粗线分开,移向两端。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末期

    分别把粗线解开,放在原位。用铅笔擦擦去纺锤体,画出圆圈将细线围起来,并画出核仁。

    在纸板的中央向两边,画一条直线,代表细胞板,两个子细胞形成。观察、计数并填写表格。

    把子细胞和母细胞进行对比,看看它们间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有何变化。

    实验结果

    将观察到现象和实验结果填入以下的表格: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姐妹染色单体数

    典型特点

    讨论

    1.如果该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2对,那么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各为多少?

    2.亲代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的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化学教案 电解质【荐】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3..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物质的分类中,我们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及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板书或投影,边板书边讲解):

    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

    化合物酸

    而化合物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

    [板书或投影]:

    一、电解质的电离

    [演示]: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探究]:为什么上述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探究所必需的金属导电的知识背景: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较小,容易失去而成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当金属导线接上电源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内部中带负电的电子由自由移动改为定向移动,电流便形成了,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金属能够导电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其金属自身的内部因素是有带负电的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后进行问题的情景迁移:根据金属的导电原理,请分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导电时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内部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左右

    [学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猜测: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质疑]: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

    [演示或模拟动画实验]:教师演示或模拟NaCl晶体、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以澄清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原理的模糊认识。

    [质疑]:为什么都含有Na+、Cl-的NaCl晶体和NaCl溶液一个导电,另一个不导电?

    [讲解并分析]:NaCl晶体虽含Na+、Cl-,但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导电,若将NaCl晶体溶于水,形成NaCl溶液后,原来NaCl晶体中被束缚着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结合NaCl晶体溶于水的电离过程的动画演示,强化说明NaCl晶体中有离子而不自由移动,而当其溶解于水中或受热熔化后,离解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并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

    [板书或投影]:

    1.酸、碱、盐的电离

    HCl=H++Cl-NaOH=Na++OH-NaCl=Na++Cl-

    [学生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NO3、H2SO4;KOH、Ba(OH)2;Na2CO3、CuSO4、BaCl2(三学生上黑板)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分析的具体指向——以上三组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

    [学生归纳]:给酸、碱、盐下定义

    [讲解]: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2.酸、碱、盐的溶液因电离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转折]:像酸、碱、盐这些化合物,因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从化学的另一分类角度讲又叫做电解质

    [板书或投影]:2.酸、碱、盐是电解质

    [学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并借助对比方法,在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得出非电解质概念。

    [演示]:通过酒精、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强化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

    [演示]: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电流计指针的偏转)

    [学生归纳]:其他条件一定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

    [问题解决]:电解质知识运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人体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发现它的踪迹。比如身体有汗的人为何接触使用着的电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在大量流汗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在海上遇险的人们,喝海水为何如同“饮鸠止渴”?请同学们用本节课所学的电解质知识加以解释。

    [学生阅读、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解质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电解质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酸:………H2SO4=2H++SO42-

    电解质碱:………Ba(OH)2=Ba2++2OH-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化合物盐:………Al2(SO4)3=2Al3++3SO42-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酒精、蔗糖等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2.酸、碱、盐是电解质

    [形成性检测]:

    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无水乙醇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态氯化钾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HF=H++F-C.HI=H++I-D.Na2CO3=Na++CO32-

    [结束语]: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说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那么,电解质溶于水后是否都能全部电离?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去解决,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参看P40“知识点击”部分,也可以通过在Internet网在“googl”输入关键词“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进行自主学习

    [布置作业]:上网查阅“电解质与生命”等资料,写一个800字的小论文

    推荐:高中教案 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元素,说出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①大量元素:c、h、o、n、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③基本元素:c。

    (2)尝试解释为什么说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3)说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鲜重最多的是水、干重最多的是蛋白质。

    (4)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见下表)。

    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种类

    试剂

    现象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非还原糖(淀粉)

    碘液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脂肪

    苏丹ⅲ(苏丹ⅳ)

    脂肪被染成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5)理解只有各种化学元素、化合物有机的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并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间反复循环运动。无机自然界的各种元素不能表现生命现象,只有在生物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2.学习建议

    (1)结合化学中学过的元素周期表、教科书中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从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两方面比较归纳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即生命的物质性)和差异性(即生命的特殊性)。

    (2)以人体细胞为例,从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解分析,总结出: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基本元素等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元素种类,并明确组成细胞的元素的一些基本作用。

    (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从实验原理出发,能准确辨析、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②准确把握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如斐林试剂的使用,a液b液先混合再加入,实质是应用新配制的cu(oh)2溶液与还原性糖反应,颜色反应的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先加a液再加b液,实质是创造碱性条件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并结合到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如糖尿病患者的尿检原理;同时注意实验中应以保留的原组织样液做对照。

    电场中的导体【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一、基本知识点

    1、静电感应现象。

    1、静电平衡现象: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

    2、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静电屏蔽现象: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这样,导体壳就可以保护它所包围的区域,使这个区域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屏蔽。

    二、重点难点

    1.静电场中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性,即其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等,这是本节的重点。

    2.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这是本节的难点,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要明确:我们研究静电平衡状态、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特点,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这就要求在讲解时,首先以电场的基本性质为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使得学生清楚的知道推理过程,以及结论和结论的由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目的.

    2、在教材中,讲解了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分析和推理得出的结论能够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的理论基础,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再现使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更好的掌握.

    3、关于演示实验的建议:

    实验前做好实验的准备,如:应用法拉第圆筒演示静电平衡导体,其内部应确定无净余电荷.

    在为学生讲解时注意强调实验的目的,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的结论,可以通过习题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用具

    金属网罩(一个),验电器(两个),法拉第圆筒,验电球,起电机.枕形导体(可以分开)、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一个,放映机,投影仪,幻灯片.

    二、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问题1:导体的重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它可以导电?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电场的重要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电场对放入其中的导体的作用.(展示如下图片)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同时讲解导体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关于该点可以让学生简单回答)

    2、问题2:当我们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

    二、新课内容:

    1、演示实验视频(内容参考视频资料),最好教师演示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参考教学建议.

    教师总结:

    静电感应现象:在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当外电场撤掉,导体两端电荷又中和,可见静电感应现象中导体上净电荷仍然为零.

    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将不带电的导体置于电场中时,导体那自由电荷受力,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电荷在导体内产生一个与原电场反向的电场,阻碍电荷定向移动,该电场与外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的电场减弱,只要内部场强不为零,导体两面的正负电荷便继续增加,导体的内部电场就会继续削弱,直至导体内部的合场强都等于零的时候为止,这时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教师总结:

    ①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上处处无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②特征: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在这个特征基础上进行推论,可得静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2、教师强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而且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验证这一点,可采用反证法,若导体内部有净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场,那么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将不为零,电荷将发生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2:演示多媒体课件“法拉第圆筒实验”,如图所示(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课堂现场演示).

    3、用静电平衡现象的特征解释静电屏蔽:

    (1)演示视频资料:静电屏蔽

    (2)出示法拉第笼的图片

    (3)演示静电屏蔽的课件(以上媒体资料参考“多媒体资料”)

    请学生思考,自己看书,并思考为甚么躲在笼子里的人没有被强大的电流击伤?

    4、教师总结并强调.

    共同讨论书上101页的“思考与讨论”

    5、布置课后作业

    推荐:高中教案 细胞中的无机物 自我测评


    1.研究甲状腺功能时用作示踪原子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a.14cb.131ic.15nd.90sr

    2.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约79%,呈坚韧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的解释是()。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b.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c.心肌内多是自由水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3.合成核苷酸和三磷酸腺苷分子所必需的无机盐是()。

    a.铁盐b.磷酸盐c.钙盐d.硫酸盐

    4.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外伤后,要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次为()。

    ①降温②维持水代谢的平衡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④消毒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①②④b.③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

    5.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分别是()。

    a.无机盐和糖类b.水和核酸

    c.无机盐和脂质d.水和蛋白质

    6.人体血液中缺乏哪种无机盐时肌肉会发生抽搐?()

    a.钠盐b.钙盐c.铁盐d.磷酸盐

    7.萌发的种子,细胞内代谢活动旺盛;干燥的种子,细胞内代谢缓慢,这说明()。

    a.水是细胞内代谢活动的产物

    b.自由水是细胞内代谢活动的必要物质

    c.水是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d.以上三项都正确

    8.生物体内含zn2+的酶最多,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9.刚收获的粮食要摊开晾晒一段时间以除一部分水分;粮食入库储存前,还要晾晒一下。请说明除去的水分在细胞中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

    a.蛋白质b.自由水c.重水d.蒸馏水

    10.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蛋白质b.脂肪c.核酸d.水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细胞内自由水的描述的是()。

    a.吸附或结合在蛋白质等物质上

    b.能够流动,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c.是生物体代谢活动的介质

    d.是良好的溶剂

    12.下表分别是生物体及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生物体的含水量

    生物

    水母

    鱼类

    哺乳动物

    藻类

    高等植物

    含水量/%

    97

    80~85

    78

    65

    90

    60~80

    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

    组织器官

    牙齿

    骨骼

    骨骼肌

    心脏

    血液

    含水量/%

    10

    22

    76

    79

    83

    84

    ①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②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③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较多④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相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13.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a.i、fe、mgb.cu、mg、ic.i、mg、fed.fe、mg、i

    组成细胞的分子


    表2-3-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材料用具

    见课本相关内容。

    方法步骤

    制片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用消毒的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刮取口腔碎屑,在载玻片液滴中涂几下;

    3.将上述装片烘干。

    水解

    1.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30℃水浴保温5min。

    冲洗

    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染色

    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多余的水分;

    2.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2滴染色5min;

    3.吸去多余的染色剂;

    4.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换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果

    细胞核区域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染成红色。

    实验结论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表2-3-2dna和rna的比较

    比较项目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基本单位

    名称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成分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含n

    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尿嘧啶(u)

    连接

    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细胞中的糖类脂质【荐】】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