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实用精选:动物瓶的教案4篇
  • 实用精选:动物瓶的教案4篇

    发表时间:2022-03-10

    【www.jk251.com - 《动物瓶》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了《实用精选:动物瓶的教案4篇》,供您参考。

    动物瓶的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空瓶若干,赤豆、数字卡、圆点卡、动物图卡、背景图、大瓶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ж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

    幼:嘿嘿,来了ж位小客人。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刺猬,6只小刺猬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瓶上。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找出比6少的动物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为什么?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把它贴在点卡左边。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把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请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动物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并在瓶盖上贴上数字,然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拿在手里,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新的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动物瓶的教案(篇二)

    教学经验:

    科学探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孩子们对这一系列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做动物瓶—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门牌,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操作的过程自然的融入数学的教育,让幼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参与活动中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大小不一的空瓶子,这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收集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知瓶子的大小、高矮以及数量的多少。在自然状态下感知数概念,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关注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此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6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头饰(火车头)、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6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制作动物瓶感知此6少的数量。先让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图卡片贴在瓶身上,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将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师幼总结:此 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再次操作,鼓励幼儿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每个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到数字城找一找贴在6的下边。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请小朋友帮豆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头上,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课后反思:

    1、整个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在玩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时,他们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还有的找错了,但是他们相互间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帮助解决.最后都出色地按照要求找到了自己的新朋友,从中也让孩子感知了6以内的序数。

    2、孩子们对配对游戏真是爱不释手,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在装豆豆时,碰到了瓶口小、蚕豆大、装不下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请求帮助。他们很自然地把蚕豆换成黄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材料投放恰当对孩子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当问到6可以表示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发言非常积极,他们说6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小朋友、6张桌子、6架飞机、6条小鱼等等,理解了6的意义。

    动物瓶的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感知7以内的数量是中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班幼儿对7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作动物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量,尤其是7 的数量。同时在活动中有机的结合了数数方法、复习数字、制作动物瓶、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等数学方面的练习,及量词的学习等其它领域的渗透。让幼儿获得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正确感知此7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米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7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 具:1-7的数字卡、1-7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磁带。

    活动过程: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复习

    7以内的数。)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7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7”。

    吸引幼儿注意力:“今天老师带来几张图片,你们看是什么?(蝴蝶)数数看有几只?(集体数数:6只。)师:出示第7只蝴蝶,问:又来了1只,是几只蝴蝶?(集体数数:7只)6只蝴蝶添上1只是7只蝴蝶。师:现在蝴蝶要玩游戏了。(拿去第7只蝴蝶)7只蝴蝶飞走了1只蝴蝶是几只蝴蝶?(集体数数:6只)7只蝴蝶去掉1只蝴蝶是6只蝴蝶。师:边演示边小结:6添上1是7,7去掉1是6。7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7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7只蝴蝶。7只蝴蝶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作动物瓶感知此7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在篮子里找出比7少的动物图卡放在桌上,师检查。

    ●找出与自己相对应动物圆点卡放在桌上.师幼总结:

    不错的比7少的动物是6. 5、4. 3. 2. 1.比7个圆点少的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

    ●再次操作,请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比7少动物贴在动物瓶上,小朋友要看清自己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后请小朋友到篮子里找出相对应的圆点卡贴在动物的下边。请小朋友互相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

    3、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请小朋友帮花生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花生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胸前,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火车音乐响起,小朋友三四人一起搭火车走。音乐一停请小朋友下车找比自己少1的朋友,找到好朋友站在它旁边,师检查(不对师给予纠正。)游戏开始。按7、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能够根据中班幼儿认识的特点,一开始就用火车玩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计算的兴趣。教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寓计算教学于游戏之中,使抽象的数形式,数数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乏味的计算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游戏和复习计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教学要求。

    动物瓶的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

    感知7以内的数量是中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班幼儿对7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作动物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量,尤其是7的数量。同时在活动中有机的结合了数数方法、复习数字、制作动物瓶、数字宝宝找朋友等数学方面的练习,及量词的学习等其它领域的渗透。让幼儿获得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正确感知此7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米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7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具:1-7的数字卡、1-7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开火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复习7以内的数。)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7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7”。

    吸引幼儿注意力:“今天老师带来几张图片,你们看是什么?(蝴蝶)数数看有几只?(集体数数:6只。)师:出示第7只蝴蝶,问:又来了1只,是几只蝴蝶?

    (集体数数:7只)6只蝴蝶添上1只是7只蝴蝶。师:现在蝴蝶要玩了。(拿去第7只蝴蝶)7只蝴蝶飞走了1只蝴蝶是几只蝴蝶?(集体数数:6只)7只蝴蝶去掉1只蝴蝶是6只蝴蝶。

    师:边演示边小结:6添上1是7,7去掉1是6、7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7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7只蝴蝶。7只蝴蝶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作动物瓶感知此7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在篮子里找出比7少的动物图卡放在桌上,师检查。

    找出与自己相对应动物圆点卡放在桌上.师幼总结:

    比7少的动物是6.5、4.3.2.1.比7个圆点少的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

    再次操作,请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比7少动物贴在动物瓶上,小朋友要看清自己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后请小朋友到篮子里找出相对应的圆点卡贴在动物的下边。请小朋友互相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请小朋友帮花生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花生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胸前,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火车音乐响起,小朋友三四人一起搭火车走。音乐一停请小朋友下车找比自己少1的朋友,找到好朋友站在它旁边,师检查(不对师给予纠正。)开始。按7、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能够根据中班幼儿认识的特点,一开始就用火车玩的形式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计算的兴趣。教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寓计算教学于之中,使抽象的数形式,数数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乏味的计算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和复习计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教学要求。

    jk251.coM小编推荐

    【实用】小蝌蚪的大班教案汇总4篇


    小蝌蚪的大班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

    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

    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

    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

    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

    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

    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

    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

    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

    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

    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

    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的外形特征。

    小蝌蚪的大班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1、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小蝌蚪的大班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

    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

    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

    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

    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

    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表现在: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的说先长前腿,有的说先长后腿,各抒己见,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及引导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小朋友爱护小青蛙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

    不足之处表现在:

    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有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和幼儿进行怎样保护青蛙的讨论,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小蝌蚪的大班教案【篇四】

    设计思路:

    在经历一支笔画画的成功经验以后,幼儿对色彩有了别样的体验——原来很少的颜色也能画出很美的图画。为《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尝试在一张以绿色为主的画面上,用幼儿不常用的白色作局部涂色,使画面上绿色的植物、黑色的小蝌蚪和局部涂成白色的动物妈妈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十分淡雅的色调。

    我们按照故事的线索,以讨论小蝌蚪和其他故事角色的位置为重点开展,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均衡与变化,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协商分工,每人选择一段故事情节,进行合作编画。

    活动目标:

    1、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的故事角色之间大小和位置,关注画面的合理安排。

    2、在共同为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的基础上,体会小组合作完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齐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小蝌蚪、金鱼、乌龟、白鹅、青蛙,水生植物水草、荷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引发对小蝌蚪动态特征的观察

    1.猜谜: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

    2.欣赏齐白石的画《蝌蚪》,来了一群小蝌蚪,它们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尾巴扭一扭蝌蚪就能向前游。

    二、操作尝试——感知布局的合理性

    1.小蝌蚪要去找妈妈,遇到过谁?

    2.这么多小蝌蚪是怎么围在它们身边找妈妈的?(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来摆放蝌蚪的位置)。小蝌蚪遇到的动物谁大谁小?

    3.小蝌蚪们还可以游在什么它们的什么位置?(幼儿个体操作)

    原来当许多小蝌蚪碰到动物时,有的可以远远地问,有的可以围在一起靠近问,有的可以分散有的可以集中在一起,还可以排成不同的队形。有的是比较大的动物有的是比较小的动物,不过动物们都比小蝌蚪要大很多哟。

    三、分工创作——选择不同场景创作

    1、小蝌蚪找妈妈的路上还遇到过谁?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

    要求:

    (1)一组朋友完成一个故事,每人分工完成故事中的一个画面即分别选择一个动物。

    (2)想一想小蝌蚪要站在小动物的什么位置来问话?(按自己的想象确定动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应)。

    2、按画面需要适当添加水生植物。

    1.用线描勾画水生植物,用白色炫彩棒局部涂色和涂抹水纹。

    四、共同分享——讲述故事内容

    1.展示一组自制图画书,找一找小蝌蚪问小动物时的位置排列都一样吗?

    2.找一找谁和你画的一样的,看看你们的小蝌蚪和小动物排列位置也一样吗。(幼儿分散观察比较)

    延伸:

    1.为大书做封面。

    2.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实用范文: 小动物排队的教案集锦260字


    小动物排队的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排序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排序的结果。

    3、感知5以内数量的数序关系,并能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按物体数量的正逆排序,正排序是由少到多一个比一个多,逆排序是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活动难点:在理解正逆排序的基础上能够接着排,或填空排。

    活动准备:

    动物卡四套;幼儿用作业纸人手一张、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刘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很多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排队进来了!

    二、幼儿观察范例,找规律。

    1、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正排序),请幼儿数数卡片上的动物,找出最多的和最少的。

    2、引导幼儿讨论:

    ——小动物是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少到多,一种比一种多)

    3、 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逆排序),讨论:

    ——这次小动物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三、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

    1、教师出示一队错误排列(正排序)的=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并纠正,集体检查。

    2、再次出示一队错误排列(逆排序)的动物图片,请个别幼儿纠正,并集体检查。

    四、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出示范例1,请幼儿说说规律,接着往下排。

    2、教师出示范例2,请幼儿排出空白部分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流畅、清晰,教师的语言简练,清楚,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好。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讲的过多,没有真正的放手,导致活动缺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的氛围。

    小动物排队的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并能用叙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喜欢参加操作活动,能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1、PPT

    2、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给小动物排队,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看,一共有几个动物?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从左往右数,谁排第一个?调皮的小动物又变换了排队的位置,这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2、小动物去郊游

    天亮了,小动物们要一块坐火车出去玩。老师给每个动物都发了一张火车票。火车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对号入座)教师出示火车,“呜,火车进站了,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准备上火车啦!小朋友请注意,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呢?

    “小动物们要按老师给他们发的火车票去坐第几节车厢,可火车上没有号码,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给火车编上号码,你是怎么编号码的)“请小朋友把小动物送上车厢”。送完后,不按小动物的排列顺序及车厢顺序提问:“第一节车厢坐着谁?小鸟在第几节车厢?……”(幼儿个别回答或集体回答)“小动物们都坐上火车了。呜——火车开了,小朋友跟小动物再见。”

    二、送小动物回家,学习从上到下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工人叔叔给小动物们盖了漂亮的小房子。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边说边出示一幢6层的房子,让幼儿数一数是几层,小动物依次从下到上回家。

    2、把动物放进层高楼里,谁住在第几层?

    三、延伸活动

    给小朋友发数字卡片排队。

    小动物排队的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明白排队、下楼梯要守纪律。

    2、认识汉字:大白鹅、小黑鸡、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词卡、儿歌字卡。

    2、动物头饰各式各一个、大图片一幅。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学习儿歌。

    1、出示动物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作神秘地说:“今天我请来了几个朋友,看看谁来了?”出示的小动物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大白鹅!”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大白鹅”说“哦!原来是大白鹅。”引导幼儿指读字卡。

    教师说:“看看我请的朋友还有谁?”出示“鸡、狗、猫”的图片,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引导幼儿观看图片。

    老师:“今天,看小动物们来和我们玩一个什么游戏?”观看图片,并引出词“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

    3、请幼儿先听儿歌录音,再跟老师一起指读儿歌。

    4、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念儿歌。

    二、游戏:跟着字宝宝走。

    老师和小朋友念:“字宝宝字宝宝走走走,这宝宝回头我不动。教师出示字卡(大白鹅、小黑鸡、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让幼儿认读。小朋友根据教师出示的.词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童谣的琅琅上口的节奏感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情绪。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小动物排队的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理解叙述的含义。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清楚地表述排列的顺序。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6,课件PPT。小红旗一面,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的数。

    1.快速看数字卡片报数字。

    2.看数字卡片,做相应数量的动作或小动物叫声。

    二、学习6以内的序数。

    1.故事引入活动。

    师:“动物园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啦,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了。”播放课件边出示小动物,幼儿边说出其名称(兔、狗、鹅、松鼠、小鹿、小熊)

    2.提问:看看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谁排在第六?

    小结:排队是有要求的,排队要从红旗这里排,一个一个地排在线上。

    3.运动会开始啦!它们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赛跑。演示六个小动物赛跑,重新出现排队顺序,让幼儿讲出序数词。如:谁跑了第一?第几是谁?

    4.它们有参加了跳远比赛。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演示六个小动物跳远,重新出现排队顺序,请幼儿根据小动物排列的变化说出序数。如:谁跑了第一?第几是谁?

    三、游戏:我们来排队。

    1.请一组小朋友上来每人先取一张数卡,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我们大家先看看第一是谁?第二是谁?幼儿集体表述xx排在第几?

    让排队的幼儿自己表述我排在第几?

    2.再请一组小朋友上来每人先取一张数卡,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让排队的幼儿自己用语言表述我排在第几?

    3.最后请一组小朋友来排队,在没有数字的帮助下自己排队,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排队?老师把这个问题给你们去讨论,待会告诉老师。

    小动物排队的教案(篇五)

    一、 活动目标

    1、 体验给小动物排队以及帮助他人所带来的乐趣。

    2、 运用实物图片,学习从小到大排列三个物体。理解形容词:中。

    3、 学习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二、 活动准备

    大中小鱼各两条,每人一张贴有红旗的操作纸,大中小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5套。大中小乌龟各一,图形宝宝(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胶水。

    三、 活动过程

    (一) 认识“大中小”

    1、 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了,好多小动物都想去参加,瞧:谁已经来了呀?(出示大中小鱼)

    2、 来了几条鱼呀?(集体点数)

    3、 你们看出这三条鱼有什么不一样吗?(有的大有的小)

    4、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把大鱼与小鱼拿开,问:剩下这条是什么鱼?

    5、 教师小结:大鱼小鱼,比大鱼小比小鱼大的叫中鱼。(边说边用手模仿大中小)

    (二) 给小动物排队

    1、 给鱼排队

    1) 这几条鱼这么走来一点也不整齐,我们来帮它们排排队好吗?

    2) 请你们帮鱼从大到小排好对。(讲解从有红旗的地方开始排队)

    3) 你们看又来了几条鱼,这几条鱼它们也想去参加音乐会,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它们从小到大排,你们谁愿意来帮它们的忙。

    2、 给乌龟排队

    1) 模仿哭的声音,提问:你们猜谁在哭呀?

    2) 出示三只乌龟,我们一起来问问乌龟为什么哭(集体问乌龟:乌龟你为什么哭呀?)

    3) 乌龟说:去参加音乐会要排好队去的,他们要求我们从大到小,或者从下到大排,可我们不会排,请你们帮帮我们好吗?(请幼儿帮乌龟排队)

    (三) 给图形宝宝排队

    1、 出示图形宝宝:小朋友你们好,我们看到你们帮鱼朋友和乌龟朋友排了队,我们也想请你们帮忙排排队好吗?

    2、 提出要求:每人一套大中小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帮它们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要从有红旗的地方开始排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

    4、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排的?(要求幼儿说一句完整的话)

    5、 我们也排着队到外面去玩吧。(集体排队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有趣的动物叫声教案精选篇


    设计意图:

    声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高声尖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学习分辨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同时也求使活动尽可能地游戏化、多元化,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难点: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

    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教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朋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铃铛或三角铁)我们来听听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轻敲)老师用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了?现在怎么没了声音?(老师停止了动作,它就发不出声音了)

    小结:原来物品要运动运动起来,它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1)老师准备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做好朋友?这些东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爱惜、保护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气了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想不想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一一出示响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 请幼儿敲敲、听听,引导幼儿说出清脆的、低沉的声音,高音、低音)。

    (2)老师改变敲物品的快慢,请幼儿听听有什么变化。(节奏快、慢的声音)

    (3) 请小朋友说一说,除了刚刚听到的这些有趣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这是什么?在哪里会用到它?(做操的操场上、比赛场上、户外活动时)在这些场合,它都能帮助我们。如果老师在上课,它突然冒出声音来会怎样?(让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不同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动的快慢也使声音的节奏不同,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噪音。老师经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声喊叫,上课用适量的嗓音读书,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声:这是什么声音?想一想,鸟儿会在哪里快乐的歌唱?我们也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鸟叫的声音,做出鸟飞的动作)

    (2)马蹄声

    (3)风声

    (4)笑声

    (5)掌声

    (6)打雷、下雨声

    (7)牛叫声

    (8)公鸡报晓声音

    (9)汽车: 听到汽车的声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鸡带小鸡声音:去捉虫子

    (11)警车声:警车出动,去抓坏蛋了

    (12)加油声: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13)火车汽笛声:火车在铁轨上飞驰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老师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一起来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让幼儿听听声音,说出相应的象声词。)(分组发放道具)

    小小乐队

    我的沙锤沙沙沙,我的盘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锅盖铛铛铛, 有趣的声音一起来,沙沙砰砰叮叮铛, 真呀真热闹!

    小结: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小朋友们以后仔细观察,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单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分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探索--发现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

    【实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大全4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48+20xx-2056+328-9

    24+935-20xx-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第3课时:口算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例3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55-38=17,所以550=380=170。

    (2)百十个百十个

    3805.50

    +5150-380

    930170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但是在上课时就管不住自己,说的太多,有些等不及。原本准备让学生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实际没有那么理想。

    第4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找近似数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课前三分钟)。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估算

    221+239≈400(人)221+239≈450(人)450﹥441

    2202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我在教221加239的和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许多学生都是算出准确数。我就引导学生说221和239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快地说出来。因此,我觉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2.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没有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5课时:估算联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课前三分钟

    学生主持,找出一些数的近似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二、基础训练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三、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这有待于以后多练习、多强调。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举例说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指名学生主持。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课前作业处理)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第7课时:练习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练习册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填练习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奇妙的动物世界(口语交际)(1篇)精选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实例与评析

    天津市大港区石化公司第三小学韩巍(执教)

    天津市教育局教研室王晓龙(评析)

    学习目标

    1.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能简要讲述一些动物生活习性,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能把自己与动物之间发生过的趣事说清楚。培养学生合作交际能力。

    2.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在交流中分享动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多渠道搜集的动物图片和知识信息

    教学过程

    【评析】

    天津市大港区石化公司第三小学韩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奇妙的动物世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设计集中、具体、适当,比较好地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等在第一学段提出的目标要求。不高、不低、不空。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奇妙”和“有趣”这两个关键词,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紧紧围绕这两个话题逐层展开,基本体现了教材编写意图,主题比较集中,选村注意贴近生活,对口语交际内容的剪裁比较精当。不散、不漫、不假,学生有话可说,且能够交流起来。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层层深入;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特别是对“合作、互动”的设计,看起来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如,“大家都想把自己的趣事说给别人听,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再如安排“小记者”采访的环节,搜集趣事“快乐共享”等,都体现得不错。

    4.教师在语言设计上注意了生活化的要求,简洁而生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注意了导向性和激励性,这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探究、去发现吧。”教学语言很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实用】《鲸》的教案精选


    《鲸》的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课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详细介绍了鲸的知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退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兴趣,并从文中体会作者衣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退化过程。

    2、了解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继续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鲸的知识,体会所通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鲸的退化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时候,在图片上我认识象,奶奶说,象是世界最大的动物。可是后来上学了,才知道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它就是——鲸。(板书课题。)

    到底有多大呢?(指名说。)

    师:这节课仍然由同学们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探讨鲸的其他特点,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根据汇报逐段计解

    1、第二部分:

    自由读,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鲸不是鱼类,且哺乳动物)

    出示鲸的退化图,师指着图说内容。

    问: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了鱼的样子?

    (由于环境变化和很长的年代,为了适应海洋的生活。)

    师:在自然课上或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的有关知识,在我们生活实际中,接触了哪些哺乳动物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鲸是胎生的,用肺呼吸。)

    浏笕课文,思考:鲸是否也具有哺乳动物这些特点,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同学们很聪明,很快地找出了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说明了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板书。)

    2、第三部分:

    生:这部分主要进了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

    3、第四部分:

    我们知道鲸是一种非常大非常重的动物,他们吃些什么呢 请用同学们自学4~5自然段,完成表格:

    种类 食物 呼出的水柱

    须鲸 吞吃吓和小鱼 垂直,细高

    齿鲸 吃大鱼和海兽 倾斜,粗短

    出示幻灯:判断它是属于须鲸还是齿鲸,并说明依据。

    自由读第6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节主要写了鲸是怎样睡觉的。

    投影最后一节。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鲸是胎生的,它属于哺乳动物。

    鲸的生情况,(例数字,举例子)

    鲸的寿命很长。

    这节主要写了鲸的生长情况。

    小结:这部分从鲸的食物,呼吸,睡觉,生长四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三、在学法上进一步学习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表达方法介绍鲸的特长,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指导明说,读。

    四、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兴例子,比喻等表达形象具体的介绍鲸的四个特点,让我们了解了鲸的有关知识。

    师:同学们在写作文或说话时也可以采用这些表达方法,使我们的表达具体,更形象。

    生练习用列数字,作比较,举列子,比喻写句子,说句子,段落。

    五、作业

    搜集有关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与一个片断,然后给大家讲一讲。

    【板书设计】

    形体:大

    物点 哺乳动物

    食物

    生活习性 睡觉

    呼吸

    生长

    《鲸》的教案(篇二)

    精选优秀教师教案设计: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认识鲸是哺乳动物,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鲸的图片、视频展示仪、学生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养过小动物吗?由于禽流感我们都不敢养了,因此、老师决定养一只大鱼──鲸,同学们觉得怎样?

    2、如果想劝说老师放弃这个主意就来学《鲸》这课(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想想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老师不养鲸这种鱼。

    3、小组讨论。

    4、交流反馈,劝说教师不养鲸,并相机指导朗读及展示教师、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

    ⑴从鲸是用肺呼吸及胎生的证明鲸不是鱼,是哺乳动物。

    ⑵鲸体型大。

    ⑶鲸食量大。

    ⑷鲸寿命长。

    ⑸鲸是群居动物。

    5、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展示鲸死亡的图片,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其死亡的原因。

    2、学到这儿大家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找找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鲸》的教案【篇三】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

    2、体会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息、繁衍。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的世界是神秘有趣、摇曳多姿的,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海洋里的一种动物,那就是——鲸。

    2.板书课题。

    师:如果由你们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内容?

    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相机板书:写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

    2、指名说一说。

    师生共议,明确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说明它是哺乳动物,还介绍了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的内容。

    相机让学生列出各个部分的小标题。

    三、创设情境,导读课文

    1、师:同学们,请看这样一句话:“鲸是很大的动物。”如果你们并不了解鲸,看了这句话后,会知道鲸有多大了吗?

    2、指名说一说。明确:这句话说得不具体,不能让人明确鲸到底有多大。

    3、课文里介绍清楚了吗?你从哪里体会了解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如: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又如: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体会举例子说明的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读一读,体会体会。

    4.故事表演:有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各种鱼类的运动会。鲸也兴高采烈去参加,可是却在赛场门口被虾将军拦住了,虾将军以鲸不是鱼类为由不让它参加比赛。两个人为此产生了争执。

    如果你是虾将军,你会怎样说服鲸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从鲸的进化与它的生活习性理解鲸是哺乳动物。

    明确理由

    (1)鲸的进化是由陆地到浅海再到深海。

    (2)鲸用肺呼吸。

    (3)鲸是胎生的。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鲸是哺乳动物。指名用自己的话,联系课文内容与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或收集到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四、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师:课文还从鲸的种类、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海洋巨兽——鲸的生活习性。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部分呢?或者你们对鲸的哪方面最感兴趣呢?请你们分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四人小组选代表说一说自己准备选择哪个内容进行自学,用什么方法进行。如:画表格、画图、朗读、表演等方法。

    3、集体交流。

    每个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这个小组的学习情况。

    交流时注意说明自己介绍的是鲸的哪方面生活习性,用什么方法了解到的,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明确:

    (1)鲸的种类按有无牙齿,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牙齿。

    (2)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鲸用肺呼吸,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则是倾斜的,又粗又矮。用了比喻等说明方法。

    (4)鲸睡觉时头朝里,尾巴向外。

    五、课堂练习

    1、请你们根据课文上介绍的有关鲸的知识以及所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形式给大家讲一讲。

    2、评议。

    板书设计:

    22.鲸

    写些什么:怎样说明的:

    鲸的体形——十分巨大(列数字;作比较;举例)

    鲸的进化——由陆生到海生(作比较)

    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

    鲸的捕食——用须板或用牙齿(列数字;举例子)

    鲸的呼吸——肺;形状不同的水柱(作比较;打比方)

    鲸的睡觉——头朝里,尾向外

    鲸的生殖——胎生;长得快;寿命长(列数字;举例子)

    《鲸》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习要求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习所得 。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习。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 ),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 ),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习性:

    ①吃食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 (“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小报。

    实用!数数歌教案精选6篇


    数数歌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自然有兴趣的学习绕口令。

    2.学习发清读音相近的字音:虎、鹿、猪、兔、鼠。

    3.感受绕口令的欢乐情绪,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动物的亲近感。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绘制森林背景图及插入动物角。

    2.儿歌挂图。

    3.响板一个。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出示背景图,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图里有些什么(山、树林、路、草、洞)

    (2)结合图示,理解故事内容。

    今天,美丽的森林里,一些小动物正在玩捉迷藏,你们知道它们是谁?躲在哪里吗?它们想请聪明的宝宝们找一找。

    2.整体感受绕口令。

    (1)教师示范念绕口令并提问。

    把刚才小朋友们说的串在一起,就是一首好听在绕口令,(教师示范念)提问:儿歌里面有什么动物?儿歌取的什么名字。

    (2)教师加快速度念绕口令,让幼儿体会念得快,念清楚的趣味。(边用响板打节奏边念绕口令)

    3.幼儿学习绕口令。

    (1)根据儿歌内容提问: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山上一只什么?林中……?

    (2)教师按顺序点图,幼儿练习跟念,感受比较难念的字,学习发清:虎、鹿、猜、兔、鼠。

    (3)出示儿歌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尝试用较快的速度念,并发清相似的字音。

    (4)鼓励个别幼儿表演绕口令。

    4.变一变,编一编。

    小朋友们学得高兴,小动物也玩得开心,它们还想玩呢!请小朋友帮小动物重新找个地方躲,并鼓励幼儿尝试把绕口令变一变。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以后,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绕口令,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

    附儿歌:

    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

    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

    洞里一只鼠,大家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数数歌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的学习绕口令。

    2、学习读准诗中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能有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3、锻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其想象力。

    4、教育幼儿要保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小动物图片,录音机。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接龙法

    教学过程:

    一、模仿动物,导入。

    师:请你像我这样做!(师模仿猫、象、兔、猴)。刚才老师模仿了几种小动物,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谁吗?师模仿动作,幼儿说出是哪种小动物。

    师: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谁来说说。(指导幼儿用“我喜欢......”说句完整话。)

    过渡:今天呀,可爱的五兄弟也来到了我们中一班,想不想和它们见面啊?它们都很害羞,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闪亮登场,请你闭上小眼睛,它们就会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不许偷看哦!

    (师将动物图片分别放在窗台上、柜子上、地上、黑板上、墙上)

    二、观察、说话

    师:请睁开小眼睛。你看到谁?它在什么位置?(指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动物所在位置,把话说完整。 幼儿说对后,师将图片按虎、鹿、猪、兔、鼠的顺序竖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跟五兄弟打个招呼吧!(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打招呼)

    师模仿动物说话:“中一班的小朋友真是太热情,太友好了,咱们去野外捉迷藏好不好、”

    师:想不想跟小动物玩捉迷藏?小动物要开始藏喽,你可听好哦!

    三、学习绕口令

    1、师快速背绕口令《数数歌》,后问:”谁的小耳朵最灵敏,听清楚了,这些小动物都藏哪里了呢?

    2、师带幼儿念儿歌(重点读准几个动物的名字)黑板示儿歌。

    (1)慢速清晰地 (2)学大象伯伯粗声地 (3)学小猫咪咪轻声地 (4)师幼接龙

    (5)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

    3、试编绕口令,体验成就感

    师:小朋友,想不想当小诗人,小作家,自己编儿歌啊?

    分别找5名幼儿上前,按顺序发猫、鸟、鸭、马、蛙的图片,师提问其他幼儿这些小动物生活的场所或环境,来引导启发幼儿编绕口令。

    四、思想教育:爱护小动物

    今天,我们跟小动物们玩得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和小动物相处呢? (师结合幼儿回答,点拨要爱护、不伤害小动物)

    五、播放歌曲《我爱我得小动物》,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集宁第一幼儿园 不怕风雨

    数数歌教案(篇三)

    活动名称:绕口令——数数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清楚的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数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谈话:请你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谁?它喜欢在哪里玩?

    二、观看幻灯,学习绕口令

    1、"今天有几只动物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一起找一找他们藏在哪?"

    2、点击幻灯片2,请幼儿说说这是哪?(山)

    2、"看看是谁藏在了山上?"(同时点击鼠标,出现"虎"),在幼儿的回答中反复并纠正"虎"的发音

    3、带领幼儿学说短句"山上一只虎"

    4、同样方法分别播放幻灯3、4、5、6,帮助幼儿更快的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发音

    5、"小动物都被我们找到了,咱们再来回忆一下是从那找到的",播放幻灯7,并介绍绕口令的名称"数数歌"6、和小动物一起复述绕口令

    三、巩固复习游戏:

    1、看谁说得快(全体)

    2、做动作说绕口令(全体)

    3、绕口令接龙(分组)

    教学反思:

    1.课后我发现,幼儿虽能根据图片记住绕口令的内容,但在句子的顺序上容易颠倒,常常是念了这句不知道该念哪句,也因为背景图片的制作时,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幼儿在这一点学习上产生了困扰。第二次上课,我将图片上的背景和动物另外分解出来按顺序排列,让幼儿看这个模板学习,果然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也克服了这一难题。

    2.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所以以幼儿将绕口令念熟为目标。活动开始的模仿幼儿都兴致盎然,但接下来的学念环节明显少了之前的兴趣和积极性,反复的学念让课程显得有些枯燥。之后我总结到:这主要是学念方式的过于单一,其实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小竞赛;也可以请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奖励小红花。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或许会更妙趣横生一些。

    数数歌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清楚的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数歌”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谈话:请你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谁?它喜欢在哪里玩?

    二、观看幻灯,学习绕口令

    1、“今天有几只动物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一起找一找他们藏在哪?”

    2、点击幻灯片2,请幼儿说说这是哪?(山)

    3、“看看是谁藏在了山上?”(同时点击鼠标,出现“虎”),在幼儿的回答中反复并纠正“虎”的发音

    4、带领幼儿学说短句“山上一只虎”

    5、同样方法分别播放幻灯3、4、5、6,帮助幼儿更快的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发音

    6、“小动物都被我们找到了,咱们再来回忆一下是从那找到的”,播放幻灯7,并介绍绕口令的名称“数数歌”

    7、和小动物一起复述绕口令

    三、巩固复习

    游戏:1、看谁说得快(全体)

    2、做动作说绕口令(全体)

    3、绕口令接龙(分组)

    附绕口令:

    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

    林中一只鹿,

    路边一只猪,

    草里一只兔,

    还有一只鼠,

    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

    虎、鹿、猪、兔、鼠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能力、符合幼儿的兴趣及需要。《数数歌》是一首简单的绕口令,虽然相似的字音读起来较绕口,但其朗朗上口、十分押韵的朗读感,可以为幼儿接受和喜爱。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还不太纯熟,要既准确又快速地朗读绕口令还有一定困难,于是我通过看看、找找、听听、念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绕口令带来的快乐,产生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数数歌教案【篇五】

    设计意图: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为中班幼儿所接受和喜爱。《数数歌》这首诗歌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听听、念念、玩玩中自主地学习,快乐地表达,体验学习诗歌的愉悦。

    活动内容:

    中班语言 《数数歌》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量词的准确运用。

    2、尝试运多种形式表现诗歌,并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有关诗歌内容的 图片 数字

    活动重点:尝试运多种形式表现诗歌。

    活动难点:尝试创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弹奏《郊游》,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郊游,小朋友想不想去。(想去)

    二、基本部分

    1、好,那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幼儿欣赏,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幼儿交流看到的内容?(花、树,小朋友、鱼、蜜蜂,山等)注意量词的引导。

    3、野外的景色真美呀,还会有什么呢?请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歌,仔细听,诗歌中讲到了什么?(配乐)

    幼儿:小花 小草 大树……

    4、 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卡片:一朵花;两朵花。师:花儿像什么呀?幼儿:像小喇叭。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所以我们说:一朵花,两朵花,花儿吹开小喇叭。 依次出现:三株草,四株草,草儿轻轻随风摇。

    五棵树,六棵树,树是鸟的大房屋。

    七条河,八条河,小河边走边唱歌。

    九座山,十座山,山上风景真好看。

    5、 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完整的朗读一遍。

    6、 引导幼儿试着用动作表演诗歌。

    小朋友能用动作来表现诗歌吗?(能)

    那你觉得花怎样用动作来表示——手指吹喇叭(师幼配合读) 草(挥动手臂随风摇)

    树(家)

    河(流水)

    山(门洞)

    7、 看图用动作表演诗歌。

    8、哇,我突然发现这首诗里藏着一个有趣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幼儿:有数字(数)

    师:那位小诗人能为这首诗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数字歌》

    9、 那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数字歌》吧!(师幼一起朗读诗歌。)

    三、结束部分

    野外不仅有着美丽的景象,还有许多奔跑的动物,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出示创编内容:(重点引导量词的准确运用)

    1()牛,2

    3()鸭,4

    5()马,6()马,

    还会有什么动物呢?(……)

    7()8(),——————-

    9()10(),——————

    哇,《数字歌》真有趣,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比一比哪位小诗人的创作更出色!记得明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数数歌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练习唱数1、2、3、4、5。

    2、口手一致地边念数数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5页。

    2、参考[附]自制儿歌挂图。

    活动过程:

    1、展示儿歌挂图,教师示范念一遍。

    2、请幼儿跟着教师念一遍。

    3、教师示范每一句配合的动作,请幼儿跟着教师,边念边做动作:

    1根棍子轻轻打,2双筷子里外扒,3个小孩吹喇叭,4个小兵不害怕,5个朋友力气大。

    4、和幼儿一起多练习几遍,让幼儿熟悉儿歌与动作。

    5、可请自愿的幼儿做一遍让大家欣赏。

    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5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和数字,鼓励幼儿根据数量在空格处画圈。

    活动评价:

    能跟随教师念儿歌、做动作。

    教学反思:

    (1)在第一次试教后我就发现,幼儿虽能根据图片记住绕口令的内容,但在句子的顺序上容易颠倒,常常是念了这句不知道该念哪句,也因为背景图片的制作时,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幼儿在这一点学习上产生了困扰。之后经汤老师的指导,我将图片上的背景和动物另外分解出来按顺序排列,让幼儿看这个模板学习,果然在开课时,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也克服了这一难题。

    (2)根据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汤老师给我的建议是舍去最后用节奏拍打的环节,以幼儿将绕口令念熟为目标。活动开始的游戏幼儿都兴致盎然,但接下来的学念环节明显少了之前的兴趣和积极性,反复的学念让课程显得有些枯燥。之后我总结到:这主要是学念方式的过于单一,其实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小竞赛;也可以请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奖励小红花。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或许会更妙趣横生一些。

    中班游戏好玩的饮料瓶教案


    【设计思路】在这次变废为宝收集废旧物品的活动时,家长朋友们给孩子带来了许多饮料瓶:雪碧瓶、矿泉水瓶、营养快线瓶等。我把这些瓶子放在了活动室内的百宝箱里。每到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从百宝箱里自主选出自己喜欢的宝贝玩耍。我发现好多孩子拿出饮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给瓶子排队,还有的放置瓶子当成障碍物,然后跳来跳去。看得出,孩子们对这些简单的玩具有十分高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激发他们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的兴趣。【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活动准备】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2、水果盘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3、两盆沙子【活动过程】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一)让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1、师:饮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们都想试试,你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两个,还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吧![放自由玩音乐](幼儿自由尝试)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有的孩子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旋转好几圈;有的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铅笔轻轻一敲瓶口一端,饮料瓶就蹦起来;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夹着瓶子跳;还有的拿几个瓶子摆成一行跳来跳去,)2、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把饮料瓶当成玩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空饮料瓶的多种玩法。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并帮助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完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二)让幼1、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来咱们试一下。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师:小朋友们把这些东西装进瓶子里,慢慢地装,装好后拧紧瓶盖,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洒出来。可以装一瓶,也可以装几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块玩。(幼儿把瓶盖拧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装这些物品,教师指导幼儿把瓶盖拧紧。)2、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放自由玩音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指导幼儿玩法。(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摇一摇,变成了沙锤,随着放的音乐打起了节奏;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时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还有几个孩子把装有带颜色水的瓶子,按颜色摆成几排,当成饮料买;有几个男孩子把瓶子在一边摆成一排后,用另一个瓶子滚过去,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一手拿一个练习举重)发现有的幼儿与玩空瓶子的玩法相同。师:你这个玩法很不错,再想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玩法?(引导幼儿尝试新玩法)3、交流玩法,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在瓶里装上东西尝试新玩法,给孩子们又一次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进一步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三、谈话小结师:饮料瓶好玩吗?(好玩)刚才,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吗?(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这些物品不要随便乱扔。(通过谈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旧利用。)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教学反思: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体育活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快乐因素,也是孩子心声健康的重要保证。适当的体育活动,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孩子身体,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坚韧毅力和坚强性格。虽然这节活动不是很成功,但是我还是会继续有这方面的尝试,在失败中总

    动物聚会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脑、认真计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林中之王”虎大哥快过生日了,大家想借此良机把林中的小动物召集在一起聚一聚,高高兴兴地为虎大哥祝寿。这一天终于到了,小动物们带上了生日礼物,来到虎大哥家------

    二、上课

    1、说一说

    请仔细看图,说一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演。

    2、做一做

    先独立解答上述数学问题,然后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3、想一想

    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汇报

    4、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5、说一说

    (1)看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3在每幅图中表示的意义。

    (2)指名汇报。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2、综合练习

    选择题

    4+4+4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3×4b.4×3c.4×4

    把5×4改写成加法算式是()新课标第一网

    a.4+4+4+4+4b.5+5+5

    c.5+5+55+5d.5+5+5+5

    (2)有12条鱼,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分给几个人呢?

    (3)5人吃饭需要准备几根筷子?

    ()×()=()

    (4)星期天家里来了一些客人,小红准备了14根筷子,想一想吃饭时一共有多少人?

    ()○()=()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

    【实用精选:动物瓶的教案4篇】相关推荐
    2022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410字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饮食的科学态度。2、帮忙幼儿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明白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一样的营养。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3、培养幼儿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课前准备:1、课件、蔬菜头饰。2、课前把各种菜的...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