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众数中位数教案十篇
  • 众数中位数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7

    最新众数中位数教案十篇。

    栏目小编特别为您精选的“众数中位数教案”一定能够让您满意,如果本文能够帮助到您那就是我的荣幸。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思想与行动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1

    (一)以“平均数”为参照物,体会“中位数”的意义。

    “用什么数来表示7个同学身高的情况更合适呢?你能选一个数吗?”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寻找到的这个“合适”的数正是――中位数。如此的教学设计学生没有排斥、否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而是能站在更高层次分析数据,从而体会中位数的合理性。我想这也是新教材安排学习的中位数的`目的吧!

    (二)提供适度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上我继续利用这组数据,提出: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中等个),中位数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中位数,体验求中位数的方法,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数据个数分别是奇数或偶数时中位数的值。

    总之,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讨论交流中,感悟中位数的统计意义,探索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主动发展。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2

    第一步;理解体验:

    1、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定义。

    2、引入课本p146r的例子。

    思路点拨:商场统计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组成一个样本,从样本数据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得到信息估计总体的趋势,达到问题的解决。

    由例题中(2)问和(3)问的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其目的是告诉学生应该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来灵活运用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本例题也客观的反映了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统计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步:总结提升: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数据代表的异同:

    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应带上单位.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3

    1、课件出示招聘启示:

    招聘启示

    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我处面谈。

    新世界商场20xx年5月20日

    淘气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65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新世界商场工作人员工资表

    单位:元

    员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职员G

    职员H

    职员I

    月薪(元)

    3000

    2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00

    2、小组讨论并汇报

    二、探究新知

    1、中位数

    那么你认为哪个数据更接近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请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并汇报

    3、师引导学生找出中位数并起名字(板书:中位数)

    4、做三组练习(奇数、偶数、打乱顺序)师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况下找到中位数的方法,并通过打乱顺序发现要想找到中位数,数据排列必须是有序的。

    A、3648657092

    B、250310400600750810

    5、中位数: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6、众数

    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有两名应聘者来到了商场应聘,请大家看看新的工资统计表

    经理

    副经理

    员工A

    员工B

    员工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员工G

    员工H

    员工I

    月工资

    3000

    2000

    900

    800

    750

    650

    600

    500

    400

    600

    600

    7、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我们就把它称为众数(板书:众数)

    三、巩固拓展

    1、数据10,15,18,25,32,34,48,50的,中位数是()。

    2、某配件厂生产组有11名工人,4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44,44,46,48,48,48,50,51,51,56,请根据这些数据求出工人的日生产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小组合作求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

    (2)平均数、中位数在这里能说明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4

    关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一、问题提出

    1.一名警察在高速公路上随机地观察了6辆车的车速,然后他给出了这样一份报告:

    调查时间:12月1日8:00——8:15。

    调查地点:高速公路某路段。

    调查车辆数目:6辆

    调查结果如下表和下图。

    看到以上的统计图表,传递给我们的一组数据:

    66、57、71、54、69、58

    现在我们对收集来的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这一组数据的代表。小学我们已学习过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一个代表。

    通过计算这6辆车的车速的平均值为:(66+57+71+54+69+58)÷6=62.5(km/h)

    除了平均数可以作为这一组数据的代表之外,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常用的中位数和众数。

    所谓“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由低到高重新排列,用去掉两端逐

    步接近正中心的办法可以找出处在正中间位置的那个值,即中位数。

    如果正中间位置有两个数呢?那么它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中间数的平

    均数。

    上述66、57、71、54、69、58

    重新由低到高排列为:54、57、58、66、69、71。

    去掉两端逐步接近正中心有两个数是58和66。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8+66)÷2=62。

    所谓“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叫做众数。如果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并列的两个数,不是用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做它们的众数。而是说这两个值都是它们的众数。如果一组数据中没有哪一个数值出现的次数比别的.多,我们就说它们没有众数。

    上述66、57、71、54、69、58中就没有哪一个数值出现的次数比别的多,我们说这一组车速没有众数。(切记:没有众数,不能说众数为0)

    小结: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

    中位数是描述数据的第一种方法,将一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的数据平分为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含的数据个数相等)中位数就

    是这两部分数的分界线。这里要注意的是统计数据个数的时候,相等的数据不能结合起来只当一个数据。

    “众数”告诉我们,这个值出现的次数最多,一组数据中可以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提供一组数据的面貌,正因为如此,我们把这三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2.阅读课文P99表10.22

    表中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给我们31个城市208月23日8时预报的各地当日最高气温值)。

    这些数据的平均值为30.2℃。

    它们的中位数是:31℃。

    它们的众数为32qZ。

    二、练习

    P101 1、2

    三、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当数据个数很多时,用计算器来算就显得方便。只要我们按照指定的顺序按键,将各个数据输入计算器,然后按一下有关的键,就可以直接得到所要的结果。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5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认识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会求平均数,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中位数和众数》一课是《数学课程村准》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新的要求,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非常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二、说教学、学法

    本节课,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情,教学中以具体情境为背景,通过直观图示、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与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规律时适当给予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我运用跳绳比赛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播放跳绳比赛视频,随之提出问题,问学生哪组同学跳绳的中等水平好一些?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教师出示这两同学比赛的平均成绩,让学生进行比较。最后再完整地出示小组成员中每人的跳绳成绩。引导学生比较,观察,引导学生感知,平均数130不能很好地代表这组同学跳绳的中等水平,只要找到能代表这组同学跳绳中等水平的数字,才能做出比较。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会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中位数的意义,为解决本课的重点打下伏笔。

    (二)合作探讨、探究新知

    1、探究中位数。

    出示第一小组跳绳成绩表,请学生找出哪个数能够很好地代表这一小组同学跳绳的中等水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说明选哪个数。

    (设计意图: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在思考中初步感知求中位数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说明,我们应该选择中间的数117来代表第一小组同学跳绳的中等水平。像这样能代表一组数据中等水平的数字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板书:中位数

    这时教师紧跟着提问:还有补充吗?如果没有补充就加以引导:将李苹和员李扬跳绳成绩换下位置。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好,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

    板书:大小排列中间的数

    然后练说什么是中位数,解释中位数117实际意义。

    师强调找中位数的方法:先排序,再找中位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建立模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准确、完整地说出中位数的意义,从而突破重点。)

    (2)探究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师课件出示第二小组同学跳绳成绩,请学生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释实际意义。

    小结:从中位数来比较,第二组跳绳中等水平高于第一小组。所以第二小组跳绳的中等水平好一些。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及时的巩固找中位数的方法,并通过情景的选择,加深理解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3)探究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教师继续延续刚才的情境,比赛规则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七人变成了八人出示这时成绩统计表,问:现在中位数是多少?先自己试做,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中间是两个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变换情境的方法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解决重难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应用知识,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4)总结中位数的求法。

    大屏幕出示刚才的数据,比较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回答: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是中间的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之前求中位数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加深对中位数求法的掌握。)

    (5)及时练习:出示某超高员工工资表。

    师问:哪个数能代表超高员工工资的中等水平?学生独立完成

    2、探究众数。

    (1)认识众数。

    教师再次利用刚才的情境,比赛规则变成十人参加。出示这时的统计表,请学生找出现在哪个数能代表这一小组多数人的跳绳水平。得出众数的意义

    板书:众数解释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主体观察,建立众数模型,从而让学生掌握另一重点---众数。)

    (2)认识众数的不唯一性。

    教师修改数据:由于同学勤加苦练,,同学们的跳绳成绩都有所提高,出示统计表。

    请学生找出众数,得出众数的不唯一性。

    板书:不唯一解释实际意义。

    小结,师板书课题。

    师进一步强调:众数只和数据的个数和位置有关接着是通过对学生体重和鞋号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练习中位数和众数。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强化理解新知的目的。)

    之后是用三道选择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当堂检测是我校近期实施的构建高效课堂方案的策略之一,这种检测形式具有及时性,实效性,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程度,并有效提高课堂效果。这道题就是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本课知识,能否将概念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最后是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这一宗旨。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会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在情境中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学会求法;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教学理念。

    三、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6

    教学设计示例1

    1.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通过本节课对众数、中位数的比较,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讲解,不断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也渗透了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

    2.教学难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应通过对众数概念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众数的概念.

    4.解决办法:(1)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2)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

    教师提出问题:1.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趋势.3.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纠偏后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

    这样引入新课,能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和和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用幻灯片出示引入例)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在这个问题里,鞋店比较关心的是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表格反映的是多少个数据的全体.(30个),表中上面一行反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出现的数据).下面一行反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相应的数据出现的次数.)表中反映出哪一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学生回答23.5厘米的鞋销售了11双,是销售得最多的).接着教师强调,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通常不大关心所销售的鞋的平均尺码,而是关心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这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确定今后进货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学生明确了研究众数的必要性后,教师给出众数定义.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在剖析众数定义时应强调: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在这一点上,学生很容易混淆.2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只一个,如数据2、3、-1、2、1、3中,2和3都出现了2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引例中的众数是什么?是(23.5厘米),有的学生会误将23.5厘米的鞋的销售量11当作所求的众数,教师要注意纠正.

    下面我们来学习怎样根据众数的定义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看例1(幻灯出示)

    例1  在一次英语口试中,2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

    求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找出这组数据中哪些数据出现的频数较多,从而进一步找出它的众数;也可仿照引例画表格找出众数.

    例1  在上面数据中,80出现了7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所以80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答: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是80(分).

    教师应强调一下这个结论反映了得80分的学生最多.

    学生做完练习后接着讲解中位数定义.请同学看下面问题: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庆次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通过这个引例,不仅使学生对中位数的意义有了了解,又加深了对中位数概念的理解.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师剖析定义时要强调:1.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而不必计算,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2.在数据个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

    教师引导回答引例的中位数是什么?

    例2 (用幻灯出示)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售,生产的件数是: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让学生自解.

    左右最中间的两个数据都是15,它们的'平均数是15,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5(件).

    例3 (用幻灯出示)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共有多少个数据?其中哪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什么?说明什么?2.表里的17个数据可看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其中第几个数是最中间的数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说明什么?3.可选用哪个公式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所求得的平均数能说明什么?

    这样分析例题,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到这三个量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

    教师范解例3.

    解:在17个数据中,1.7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5.

    上面表里的17个数据可看成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中第9个数据1.70是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70;

    答:17名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依次是1.75(米)、1.70(米)、1.69(米).

    1.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了解了它们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和适用范围.

    2.方法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会了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及中位数的方法,求众数时不需要计算只要观察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求中位数时,先要将这组数据按顺序排列出来,再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并算出它们的平均数.

    3.知识网络: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7

    A、教材的地位与作用:①本节教材是初三代数第十四章统计初步第二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②本节内容在中考命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河南中考选择题16题.河南中考选择题19题,河南中考选择题3题,河南中考填空题9题。“一高英才杯” 选择题3题。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②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②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2.教学难点 :

    ①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求法。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

    ①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②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吗?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

    问题情景一:一家童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童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在这个问题里,如果你是鞋店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问题情景二:某面包房,在一天内销售面包100个,各类面包销售量如下表: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你是店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同时要强调众数的功能,即“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注意:①.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例如:问题一中众数是(21厘米),不要把21厘米的鞋的销售量11当作所求的众数。

    ②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只一个,如数据2、3、-1、2、1、3中,2和3都出现了2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1、在一次英语口试中,2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

    求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请用观察法找出这组数据中哪些数据出现的频数较多,从而进一步找出它的众数;也可仿照问题一画表格找出众数。强调一下这个结论反映了得80分的学生最多。

    问题情景三:在初三数学竞赛中,我班其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名次是: 55   57   61   62    98,其中哪一个数据能用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1.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而不必计算,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2.在数据个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如情景三的中位数是61。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

    例2  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例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1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观察表格,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表中共有多少个数据?其中哪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什么?说明什么?

    ②表里的17个数据可看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其中第几个数是最中间的数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说明什么?

    ③可选用哪个公式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所求得的平均数能说明什么?这样分析例题,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到这三个数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

    补充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由大到小排列)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x值及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9。

    补充练习2、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数集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

    分析:设这5个整数按从小到大排列为a1,a2,a3,a4,a5,由于中位数是4,所以a3=4,又6是唯一众数,所以a4=a5=6,此时,a2最大只能取3,a1最大取2,故a1+a2+a3+a4+a5=2+3+4+6+6=21

    1.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了解了它们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和适用范围。

    2.方法小结: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该数据出现的次数.如果有两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次数都多,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既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并算出它们的平均数)。

    3.知识网络: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布置作业 】教材P163A组1、2、3,B组。

    1.定义           例1              例2         例3

    众数:              练习1          练习2

    A、教材的地位与作用:①本节教材是初三代数第十四章统计初步第二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②本节内容在中考命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20河南中考选择题16题.20河南中考选择题19题,19河南中考选择题3题,19河南中考填空题9题。“2000一高英才杯” 选择题3题。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②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②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2.教学难点 :

    ①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求法。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

    ①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②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吗?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

    问题情景一:一家童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童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9

    A、教材的地位与作用:①本节教材是初三代数第十四章统计初步第二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②本节内容在中考命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河南中考选择题16题.河南中考选择题19题,河南中考选择题3题,河南中考填空题9题。“一高英才杯” 选择题3题。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②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②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2.教学难点:

    ①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求法。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

    ①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②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吗?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

    众数中位数教案 篇10

    教案设计 河北省定兴县天宫寺中学――赵绘苗 教学内容: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   数和众数,  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   体会题目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师生合作,探讨交流,经历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理解,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前置准备 1、数据2、3、4、1.2的平均数是  , 2、对于数据2、2、3、4、5、2、10的平均数是 , 除了平均数外,有时我们还用“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中学由6名师生组成一个排球队,他们的年龄分别为15岁、15岁、16岁、24岁、40岁、52岁。 问题:①这6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②用平均数作为他们年龄的代表值好吗? 2、学校召开运动会,班长统计了全班24名男生运动鞋号码,结果如下 鞋的号码(cm) 25 25.5 26 26.5 人数(名) 2 6 12 4 这24个号码数据,出现最多的是哪个? 以上两个铺垫,师引出: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上例1中、6名师生年龄的中位数是20,众数是15 2中、24名男生运动鞋号码数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26 3、合作交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哪些特征? 4、例:10名评委给某歌手的演唱打分如下:(单位:分) 9.6  9.5  9.3  9.0  9.1  9.1  9.3  9.2  9.0  9.0  问题:⑴平均分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⑵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应得平均分是  。 ⑶你认为用哪个分数作为这名歌手的最后成绩比较合理? 分小组完成,老师可以个别指导,学生讨论评价的合理性。 三、做一做 某公司销售部统计了14名销售人员6月份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6月份销售量/件 1500 1360 500 460 400 人数/名 1 1 5 4 3 问题:⑴分别求出6月份销售量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⑵请你帮助该公司销售人员制定一个合理的月销售定额。 要求:⑴由学生独立完成,⑵分组讨论,根据合理性,确定销售定额。 四、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又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 五、课堂练习1、某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  35  31  34  30  32  3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31  31 B、34  31 C、34  35 D、31  32  2、某校初三(1)班一组女生体重数据统计如下表: 体重(Kg) 40 42 44 46 51 人数(人) 1 0 3 2 1 该组女生体重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中位数是  六、作业 教材93页第3题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一、前置准备 1、数据2、3、4、1.2的平均数是  。 2、对于数据2、2、3、4、5、2、10的平均数是 。 二、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三、例:10名评委给某歌手的演唱打分如下:(单位:分) 9.6  9.5  9.3  9.0  9.1  9.1  9.3  9.2  9.0  9.0  问题:⑴平均分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⑵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应得平均分是  。 ⑶你认为用哪个分数作为这名歌手的最后成绩比较合理?  

    【最新众数中位数教案十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