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汇集
  •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17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汇集。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那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汇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1

    柯 秀 珍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以及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的已有知识,进一步理解统计量的作用和特点,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新知识的领悟。

    三、设计思路: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 探索新知,整理数据,训练能力。

    (1) 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数据。

    (2) 全班交流汇报。

    (3) 比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3、 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4、 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四、  目标预设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4、通过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用眼卫生进行渗透。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五、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平均数和中位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一般水平的方法,且学生对于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研究众数,所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体会学习众数的必要性与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应用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合理的安排活动,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或一般情况的统计量有哪些?(学生回忆)

    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可能有所遗忘。】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这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十优比赛,接下去我们学校还准备举行校园集体舞比赛,各个班级就要开始积极准备了。学校规定每班选10名队员,所以班级要先进行一次选拔,大家说选什么条件的合适呢?

    学生自由交流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选舞姿比较优美的,跳得比较好的或有舞蹈天赋的。

    ○选个头比较均匀的,这样组成的舞蹈队形才会整齐、美观。

    师: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参与我们五二班的选拔,好吗?(课件出示例一主题图)

    出示20名队员的身高情况。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但也要为学生所接受。由学校正在进行的十优比赛引出集体舞比赛,从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引入,即自然又能为学生所接受,符合新课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你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讨论,每人都谈谈自己的看法。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

    身高是1.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 左右比较合适。

    师:为什么?我们选平均数或中位数不行吗?

    学生再次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做出决策(学生自由交流,得出结论):

    平均数是1.475m, 中位数是1.485m,身高接近1.475m或1.485m,虽然也可以,但与1.52m比较以后,还是发现1.52m较好。因为用这个方案选出的队员身高比较均匀。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很好。你们说出了老师的想法,上面这组数据中,1.52m 出现的次数最多,以1.52m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美观!那像1.52m这样的数叫什么呢?

    1.52是这组数的众数,因为它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板书课题:众数)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不仅是能求众数,还要理解众数的含义。为了让学生对众数的认识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在学生已找到1.52m为标准时,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发现众数是最佳方案,也为在具体问题中区分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埋下伏笔。】

    (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组合作分析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三个统计量:

    区  别:描述的角度和使用的范围不同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居中的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众  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少有关。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平均数:与所有数据都有关。能够受到较大数与较小数的影响,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却不能表示一般水平。

    师总结并指出: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但它们使用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这组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的乐趣。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出示做一做:

    1、五(1)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

    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1

    5.0  4.8  4.9  5.1  4.5  5.1  4.6  5.1  4.7  5.1

    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5.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数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4)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五(1)班同学左眼的视力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2、(出示)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五(1)班:88  87  88  87  85  96  98  90  87  91

    93 99  87  95  88  92  94  88  87  88

    五(2)班:82  86  87  89  94  95  83  96  92  84

    93  97  85  98  99  88  91  90  81  80

    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有可能没有众数。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进一步理解众数,适时引导用眼卫生,保护视力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五)巩固新知,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出示)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

    员     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 普通员工

    人     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 8000 6000 4000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你认为那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在统计分析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众     数

    平均数   --  整体情况

    中位数   --  一般情况

    众  数   --  集中情况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我们称之为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有可能没有众数。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 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 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 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 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 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 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拼合,分割,旋转,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后进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找出1~20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印象深刻】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再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

    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合数)是几?的呢?

    师: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课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共三类。

    2.制作质数表。

    投影出示例1。

    师: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呢?

    生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

    生2:先把2的倍数划去,但2除外,划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然后划掉3的倍数,但3不划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成100以内的质数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时,我们要抓住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点,从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判断。在对整数进行分类时,要明确分类标准,不能把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混淆。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4

    7

    第一课时

    西河小学    卢丰强

    教学内容:课本P111-P113例1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32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1号、12号等等)。当老师点某个同学姓名时,如果不叫姓名,又叫什么呢?(学号)

    师:因此可以看出,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邮政编码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课件出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要求生仔细观察、讨论。

    师: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相互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

    形统一结论: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师:大家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课本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师出示课件,依次展示: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什么?(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什么?(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什么?(投递局、所)

    ②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自己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车牌号、电话号码、门牌号、书号等等。)

    3、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父母亲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搜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编码。

    2、预习114 115内容

    西河小学  卢丰强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二课时

    西河小学   李玉亭

    教学内容:课本P114~P115例2、例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 学习新知:

    1、课件展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等)。

    2、师生共同讨论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中间八位是他的生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前六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倒数三、四位表示乡镇、街道;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3、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学生试着编一下)

    再与你抄写的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4、学习例3。

    师: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 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

    师生小结: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 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 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西河小学   李玉亭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三课时

    西河小学    翟淑斌

    教学内容:课本116页 例4,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在课上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的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编码各部分的组成,以及每部分分别用怎样的数字来表示,并能简单的运用其中的规律来给图书进行编号。

    2、使学生在搜索信息、编写号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资源共享,

    更好的探索数学知识。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真正激起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激

    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运用学到的知识给班级图书编号。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调查的一些数字编码的含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师:前面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编码,了解了其中各个数字所表达的含义。下面复习一下。

    2、说一说:邮政编码编码 255161 的含义;身份证号 370302198507184523 的含义。

    我们自编的你的学号的意义,如1231。

    指名口答,全班学生订正,进一步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和好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116页情境图)师:小红来到图书馆,想借一本安徒生的童话书,可是图书馆的书太多,她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正在着急,图书馆的阿姨帮了她的忙,很快找到了小红需要的书。你知道图书馆阿姨是怎样快速找到图书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适当提示,得出:为了快速、方便的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人们将图书分类放置,编上号码,贴上标签。

    师: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本图书,为了便于查询和统计,需要给图书编个号,即图书检索号,通常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进行编码,如果熟悉了图书的分类和检索方法后,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查阅自己需要的书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

    1、谈话讨论:

    师:我们班上有一个图书角,同学们捐了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找图书,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答出:给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目录,便于大家查书。

    师:给图书编码,需要反映哪些信息?

    生议论,得出:书的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同一类书的顺序号,等等。

    师:我们图书角的书相对少一些,如何编号更合理些?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编号反映 类别、作者、书名、捐书人等(教师板书)。

    2、合作设计: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课本117页表格,并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小组合作,完成“图书角”图书的目录登记。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情。

    3、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师指各个小组,派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目录登记单。

    (如:A01001(35):A表示童话类,01表示作者安徒生,001表示书名《海的女儿》,35表示本班35号同学捐的书。

    B0(27):B表示科幻类,02表示作者凡尔纳,003表示书名《海底两万里》,27表示本班27号同学捐的书。)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讨论,或进行适当的点评。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118-119页 练习二十四。

    1、长途电话区号及电话号码各数字的意义。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师课件展示全国部分大城市的区号及我省部分地市的区号,让学生简要了解。

    2、从车牌号看出哪些信息?

    讨论说明练习中车牌的信息。师课件出示本地的几个车牌,(旧式、新式各一至二个),师生讨论其中含有的信息,明确:车牌的唯一性。

    3、看课本后面的书号,了解其中的信息。也可再看其它课本后面的书号,加深印象。

    4、给楼房的每个房间编号。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写出编号,集体订正,确定统一的编号方法。(如:085302)

    5、展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可见编码的应用。师生讨论,举例说明。

    四、全课总结:

    1、课件示:谈一谈上完今天这节课后的收获。

    (先讨论一下,再指小组派代表回答。)

    2、师总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字编码。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些最常用常见的号码,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号码,如:考试号、商品编号、银行卡号等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调查研究。

    板书设计:

    数字与编码(三)

    图书馆检索号:字母   表示   书的种类

    I242-47: 数字   表示   书的序号(出版日期、作者等)

    五(1)图书角:

    类别     作者     书次号     捐书人

    A        01        001      (35)

    西河小学    翟淑斌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后进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约分》教学设计

    红寺堡东源小学

    蔺小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5页例4 学情分析:

    《约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的认识,还为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能准确的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具、学具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1、给学生送礼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出示一起回答

    1、你能快速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 6/9

    5/7

    5/10

    8/10

    2、填空(说说为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18/30=()/15= 3/()

    18/30=6/()=()/5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验证和比较,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4.,让学生观察。、猜一猜: 75/100和3/4是一回事吗?

    3、验证:让学生同桌讨论,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4、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5、引导学生比较 75/100和3/4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相同点: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75/100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5、25;3/4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都不同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活动:请学生例举最简分数的例子。

    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看是否有公因数5、25

    8、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7/13

    6/11

    9/15

    10/15

    4/18 指名回答,说明为什么。

    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

    (二)、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

    1.判断24/30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除了1外,还有公因数2、3、6)

    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提出思考问题:

    (1)化简指什么? 使分子分母的数字变小

    (2)化简后大小不能变,要运用什么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3)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简时,是乘,还是除,用什么来除。

    (4)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

    2、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大小不能变。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巡视,指导。交流探究结果。小组汇报结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除到最简分数为止

    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直接得到最简分数。

    24/30=24÷6/30÷6=4/5 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比较两种约分方法,并总结约分的意义。约分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到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投篮游戏(击鼓传花)

    10/15

    10/20

    12/18

    6/9

    7/14

    3/9

    9/18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约分)

    2、能力提升

    把一个分数约分,用3约了1次,得5/6,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课本64页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约 分

    方法一:

    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 方法二:

    24/30=24÷6/30÷6=4/5 75/100 = 3/4 不同点 : 分子和分母较大 分子和分母较小,含有公因数2、3、6

    只含有公因数1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激烈的百米游泳比赛(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动员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板书:75/100=3/4)

    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

    8、12/

    16、15/20、30/40------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

    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理解意义

    出示例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如果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师:为什么?

    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16/24=4/6 15/36=5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

    8+x =14

    x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说明: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探究活动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出现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后小组比较、大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方程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特别是列方程时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汇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