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时间的测量教案十四篇
  • 时间的测量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7

    时间的测量教案十四篇。

    编写教案是老师辛苦准备课堂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研读这份“时间的测量教案”的详细信息,为课堂的生动有趣做好准备。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1)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篇

    作为一名物理八年级老师,你知道如何写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八年级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1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 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 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4. 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25px。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00m=8.33 m/s 12s

    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百米冠军: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s t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4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

    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一、机械运动

    探究: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昨天,“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

    6.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

    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仔细体会与比较上面列举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想想议议

    宇宙及自然界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许多;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来发表让大家共享:①流星划过夜空 ②小鸟在空中飞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动④稻穗在随风起伏⑤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

    二、参照物

    1.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猜想和假说:(1)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对照要研究的物体和选择的标准物体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后再做出判断.

    (2)很简单,用眼睛看看动不动就行了。

    进行实验: (1)两名同学乘坐公交车,一名同学盯着另一辆车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学盯着站牌,此时另一辆车开动,两同学乘坐的汽车未开动,请两同学说出自己乘坐的汽车的运动状态.

    (2)乘坐观光电梯时,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对自己运动状态的描述分别是怎样的?

    2.参照物该怎样选择?

    想想议议

    每个同学都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如:夜间趁着月光走路时,要描述影子的运动情况,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在动;若以人为参照物,

    影子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对于同一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标准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李明和王红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他们两位都是运动的,若以李明为参照物,王红是静止的;树木、房子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若以行驶的车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四、相对静止

    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天气预报与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有密切联系.经验丰富的气象预报员会根据卫星云图结合其运动速度准确判断冷空气在什么时候到达什么地区造成大风降温或冷暖空气,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上空交汇形成雨雪天气等等,提醒人们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5

    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 良好的实验习惯.

    3, 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

    3,实验表格设计(单位:cm)

    作业本长作业本宽课本长课本宽    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观察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

    1、关于测量工具的历史

    2、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

    3、测量工具的特点

    4、来源提供:图书馆、网络等

    【评价】

    1、自我评价

    2、根据来源的丰富性和资料的丰富性评判

    3、自我学习的过程评价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2)

    A、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 B、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平D、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选用恰当的单位分别填入横线上:(1)某人身高18.2 (2)物理课本宽18.23 (3)写字台高63.6 (4)玻璃的厚度约为5×10-3 (5)某原子的直径约为3×10-10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4)、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体育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B、分度值为25px,量程为1.5m的软尺

    C、分度值为25px,量程为10m的卷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5)、四位同学分别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645.5px B、25.82 dm C、25.81m D、645.4px(6)、单位换算:(1)0.28km= m= cm (2)83μm= nm= m

    (7)、下列物品的长度,最接近375px的是( )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 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8)、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是对鞋长的另一种记法,王强穿42号的鞋恰 好合适,则王强的脚长可能是( )A、650px B、1050px C、550px D、525px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开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学生回答。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

    1。长度的测量

    [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

    [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人体尺寸的知识,真让老师吃惊。大家也一定还记得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

    (同学们列举单位的过程中,教师投影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巩固记忆)

    [投影]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3m 1 dm=10-1 m

    1 cm=10-2m 1 mm=10-3 m

    1μm=10-6m 1 nm=10-9m

    [师]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符号是m。

    [师]大家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直尺、卷尺测长度吗?请同学们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和同学们交流测量方法及发现的问题。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讨论解决)

    [生]测书的长度的时候,要选择较长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测的长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视线和被测长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对齐(学生示范说明);读出刻度尺上的数值,记下来。这样就测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时间长了,前面零刻线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线和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读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生]我发现将刻度尺上的刻线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学生示范),读数时容易看清楚、读准确。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4)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3节长度时间测量

    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通过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长度的测量

    学习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误差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生举例说明)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单位及换算

    1Km=m

    1m=dm

    1m=cm

    1m=mm

    1m=um

    1m=nm

    3、实验探究: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4、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和长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5、特殊测量方法

    (1)如何测硬币直径。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时间单位还有、

    1h=min1min=S

    2、秒表的使用

    (三)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减小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堂检测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5、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6、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一、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还存在的疑惑:

    二、课下作业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5)

    篇一:

    作业一:思考,并尽量完成,可以商量 1.用刻度尺测量课桌高度

    2.仔细观察刻度尺,记忆1厘米与1分米,观察黑板上线段记忆1米,根据记忆画出1厘米线段,1分米线段,比比谁的最准确 3.*用刻度尺测一元硬币的直径:化曲为直法 4.*用刻度尺测量圆锥体的高度:辅助测量法 5.*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法 6.*测量用铁圈、刻度尺测量一段小路的长度 7.*测长方体对角线长

    篇五: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两课时)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课 时】1课时

    【教 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

    【教 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引入

    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不懂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

    1、观察两只铅笔。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长短比较

    2、问: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大清早凉,中午热。这是冷热比较

    3、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也是一种比较。

    在以上的这些比较中有一种基本的比较,就是长度的比较。

    三.新课讲授 1.测量的意义:

    出示红、蓝两根铅笔,用双面胶把它们固定在黑板上,让它们呈“t”形,让学生凭感觉说出哪根铅笔长?学生回答后,互换两铅笔的位置??学生惊讶的发现了,原先觉得较长的铅笔这时却“变得“较短。最后,取下两铅笔并排对比,发现它们长度相同。

    出示自制活动挂图如下:

    可以方便的把直线的实际情况与看到的结果对比的。

    出示大面挂钟,让学生看着秒针感受一下1分钟的长度,然后闭眼估计1分钟的时间(全班同一时刻开始估时,认为一分钟到的就睁眼对照一下时钟,但不能出声)。

    上述这些例子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感觉器官的判断并非总可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2.测量单位: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①长度的单位:

    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要测量长度,首先要给长度定一个标准量,而长期以来,民办各国沿用的长度单位不相同,如我们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米等。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

    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其它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下图为记忆关系图)

    学生熟悉2、3分钟。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

    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 练习1:看书上的想一想,提问学生,填空

    练习2: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练习3: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②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其它常用时间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4、长度测量工具:

    要对长度进行需要测量的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出示各种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

    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个工作: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请大家下去自己阅读。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需要单位

    3.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长度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时间的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毫秒(ms)、微秒(μs)。时间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教后札记】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钟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重点难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或停钟。

    【课 时】1课时

    【教 具】刻度尺、钟表

    【教 法】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实验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介绍长度测量的其他常见工具。

    二.新课引入

    让学生用教师特制钢卷尺(去掉0~20cm刻度)去测量课桌的的长度,并记下所测长度??(学生很难发现尺存在的问题),接着让某学生试着测量另一学生的身高?? 由此引入,正确使用刻度尺前应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此外,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先引导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让学生认真看课本图2-15~图2-17并回答相关问题。

    总结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让学生选择教师所带的适当的刻度尺进行测量验证估测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

    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测量前,应认真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6)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 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km=10m

    69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μm =10 nm

    2.教师:要想知道这本书的长度,该怎么办?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回答。

    3.展示实物图象: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观察,讨论它们和展示的四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

    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它们都有单位和刻度(板书)。它们的测量精确程度不同。那如何使用它们呢?

    刻度尺的读数:

    [1]2分钟学生开发实验:(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利用手中的各种刻度尺来测量物理书的宽度并讨论出本组的结论)。

    选五个小组中各推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提醒台下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他们操作中的不妥之处。

    [2]教师演示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

    4.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体验,得出结论。A如何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板书)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板书)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会放: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长度边缘平行,而且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应认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视线应垂直刻度尺,不要斜视。会读: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结果,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即: ③测量结果 =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板书)

    数字

    5.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测量钢笔、铅笔的长度(巩固刻度尺的使用)。并把学生测出的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读数是否正确。

    6.教师:除了用刻度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有什么方法可测量物体的大致长度?

    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

    教师:其实人体有许多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这是一种新的方法。B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板书)

    如:手指厚度约为1cm,手掌宽约为1dm ,伸长两臂长大约等于身高。利用这些已知长度,对某一些物体长度进行估测。

    7.教师:用刻度尺能不能测以下物体的长度?若不能,请大家讨论用何方法才能测出? a.地图上成都到重庆的铁路长度

    (棉线法)

    b.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辅助法、纸带重叠法)c.一张纸的厚度

    (累计法)d.学校足球场的长度

    (滚轮法)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只能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C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板书)

    (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纸带重叠法(5)累积法(板书)

    讲完后,学生上台演示利用各种方法测量的实验。时间的国际单位制: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做实验用了多少时间?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板书)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板书)

    361 h = 60 min min = 60 s 1 s = 10 ms = 10μs

    (板书)在平常生活中,你们用哪些仪器测量时间?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把所有答案列在黑板上)。b.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

    除此之外,你随身就携带了一只表——生物钟,你平静后坐下来,用停表测10次脉搏的时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你随身携带的“生物钟”。学生观察讨论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中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英钟和停表的分度值各为多少? ②停表的读数及如何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

    教师总结:①石英钟的分度值为1 min,停表的分度值为1s

    ②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调零)、二按、三停、四读

    ③读数:大圈示数+小圈示数

    教师出示停表,让一位同学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另一名同学用停表测量,其他同学用自己的手表测量,抽取几个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会发现其测量结果不相同。

    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板书)

    注意: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中的错误是不同的。错误是测量人不遵守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应该可以避免的。误差可以减小,如可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在日常生活,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板书)

    三、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在SI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2.刻度尺的使用: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棉线法②辅助法③滚轮法④纸带重叠法⑤累积法 4.停表的使用及读数 5.误差与错误

    方法: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估测法。

    四、填空与选择

    1.单位换算

    75μm = 7

    .5x10 mm

    5= 7.5x10 m, 30min = 0.5 h = 1800 s

    2.如图所示,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物体的长度为 2.60cm;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物体的长度为 26.0 mm。

    3.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甲,测得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 cm、2.62 cm、2.73 cm、2.72 cm,其中错误的测量记录是

    2.62 cm。

    4.如图所示,停表指示的时间为 s,合0.167 min。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五、作业布置

    完成第40页1—5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km=10m

    69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μm =10 nm b.如何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③测量结果 =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

    数字 c.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d.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纸带重叠法(5)累积法

    2.时间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b.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361 h = 60 min min = 60 s 1 s = 10 ms = 10μs c.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3.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7)

    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五节  时间的测量

    教材分析

    时间的概念及应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还要进一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明确事件发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会动手操作使用钟表、秒表及正确的读数。

    教材分析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⒈通过全班同学共同动手测量背一首诗歌、听一段音乐,测量一本书的长度、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所用的时间,练习使用钟表、秒表。用实验数据和具体事例来分析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具体含义,并及时适时地复习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的有关知识。⒉可采用学生实验及具体事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的启发式教学。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 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㈠认知目标⒈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⒉了解时间的单位及换算。⒊介绍测量时间的工具。㈡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㈢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的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已居领先地位”等实例介绍,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及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二、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时间的含义、时间的单位与换算⒉教学难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三、教具准备录音机、天平、铁块、作息时间表、钟、表、自制时钟示教板,学生每桌准备:刻度尺、钟表、秒表。四、教学过程()㈠时间⒈学生实验:让四位学生先后背同一首诗歌,进行竞赛,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背一首诗歌所用的时间,比较哪个学生背得最快?并记录最快同学所用的时间及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⒉教师用录音机放一段音乐,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所用的时间、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⒊每组学生合作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测量所用的时间。⒋复习使用天平称量铁块,每组学生练习一次,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测量所用的时间,将结果填在表内:实验项目 开始时间 结果时间 操作时间 比较快慢 背诗歌     听音乐     测量书的宽度     天平称铁块质量     分析:从表中大家已经看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与操 作时间指的都是时间,但它们所表述的含义不一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指的都是某一时刻,而操作时间是指某一时间间隔。时刻与时间间隔,是我们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让学生继续指出表中数据哪些属于时刻?哪些属于时间间隔?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分析本节课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时钟示教板,边讲边拨好时钟指针)分别表示上课时间、下课时间,指的都是时刻,而 8∶25—9∶10相差45分钟,即为时间间隔。小结:时刻和时间间隔统称为时间,故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有的是指时刻,有的是指时间间隔,要学会分辨。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讨论:根据表中测量书的宽度的数据,投影学生记录表,问哪组实验开始比较早?为什么?哪组实验结束比较迟?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了时刻概念,可对(同一时区)事件发生的前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可以协调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通等。例:一开往杭州的汽车从8∶00出发,开往上海的汽车从8∶40出发,可得出开往杭州的汽车比开往上海的汽车出发要早。讨论:根据表中测量铁块质量的数据,投影学生记录表,问哪组完成得快?能否将这些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了时间间隔这个概念,可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例:从百米赛跑,甲用13.6秒,乙用13.1秒,丙用12.8秒,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同学跑得最快。㈡时间的单位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举例: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就是以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测时的标准。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日影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测量时刻的仪器    日晷仪来作为测量标准。很久以前人类就以地球对太阳自转一周的平均时间作为时间单位,称一天(日),再把天分为小时(简称时、分、秒)。小结:时间的单位:天、小时、分、秒。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⑶练习单位换算:1小时=秒,150分钟=秒=小时=天㈢测量时间的工具要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具体数据,需用工具进行测量。⑴精确测量时刻的方法    天文的方法。介绍我们平时在广播、电视中收到的准确的报时,就是我国西安、上海天文台用天文方法精确测定时刻后报出的,我国的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已居领先地位。⑵日常生活中测定时间的工具有钟、表、秒表等。回忆表中数据的测定的过程,钟、表测定实验开始的时刻及结束的时刻,故钟、表、指针或读数显示的是时刻,它的准确值达到秒,并由先后的两次时刻差可求得时间间隔。而秒表只能测定时间间隔,其中机械秒表只能精确到0.1秒。⑶更精确的计时仪器。原子钟误差在300年内不超过1秒,田径比赛用的电子计时器,准确值可达到0.01秒。⑷小结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时间的测量         时刻:比较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⒈时间时间间隔: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⒉时间主单位:秒。⒊钟、表测时刻。⒋秒表测时间间隔。⒈时间六、习题与解析⒈随堂练习⑴下列各种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教师早上7∶00到校(B)中央电视一台新闻联播节目从19点开始(C)从杭州飞往北京的飞机于晚上20∶30到达目的`地(D)小王100米跑的比赛成绩是11.7秒⑵下列专门用来测定时间间隔的工具是(   )(A)钟     (B)表    (C)秒表     (D)闹钟⑶走时准确手表的秒针,一昼夜内转过的圈数是(  )(A)24圈 (B)86400圈  (C)1440圈 (D)4320圈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B)钟和表既能显示时刻,又能通过计算得到时间间隔(C)有了时刻的概念,可以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D)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发射成功,指时刻的事件⒉课后作业:⑸为测量甲同学唱一首歌的时间,乙同学共测量了3次,分别为10秒36、10秒33、10秒35,请问最接近真实值的时间是(   )    (A)10秒35  (B)10秒36 (C)10秒33  (D)10秒347⑹完成时间单位的换算24分36秒=小时14589秒= 时 分10时= 分=秒    150分= 时=秒⒊参考答案: ⑴(D)  ⑵(C)  ⑶(C)  ⑷(C)  ⑸(A)  ⑹0.41 4.05 243 600 36000 2.5 9000⒋简要分析⑶秒钟转过一圈就是1分,所以这道题的秒针一昼夜转过的圈数等同于一昼夜等于几分。一昼夜=24小时=24×60分=1440分,所以秒针转过1440圈。⑴最接近真实值的时间就是取其平均值

    t1+t2+t3t = ≈10秒34.7≈10秒35,所以选(A)3七、参考资料

    宇宙时钟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伴随自身转动按一定周期发射无线电波和X射线的中子星。通常,中子星产生的脉冲信号周期并不是绝对稳定的,它会随着中子星自转速度的逐渐变慢而更加缓慢地延长下去,除了这种平滑的变化之外,偶尔也会产生叫做“假信号”的周期波动,但是,有一种叫做“P5R1937+21”的中子星,它以1.6毫秒的周期发出脉冲信号,自1982年发现以来,不仅脉冲的周期极其稳定,而且连“假信号”也未曾观测到。人们把这种中子星叫做“毫秒脉冲发生器”。由于它的脉冲周期稳定度极高,比地球上任何时钟都精确得多,因此人们已经开始考虑将它用于计时方面,被称为“宇宙时钟”。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8)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九年级物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秒表、教学演示刻度尺、学生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量什么?

    学生大胆举例,大胆回答。

    二、新课教学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一、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二、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m=10-9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三、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9)

    第一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停表的使用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8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m;1dm=0.1m=10m;1cm=0.01m=10m;1mm=0.001m=10m 1μm=0.000001m=10m;1nm=0.000000001m=10m

    3、阅读课文第28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3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3题要求的3个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图11-2-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3-6

    -93

    1-2(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达标自查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10)

    一、国际单位制(简单了解)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二、长度单位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dcμn

    2.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或者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初中阶段不作重点)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左看零刻线、右看量程、中间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

    ②放(紧贴);厚的物体要竖放

    ③读数:要进行估读(重点)

    4.关于刻度尺的估读

    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

    比如29.12c“1”为倒数第二位代表的是1所用测量此结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2.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1.15c(4.15c是错误的,注意零刻线的位置)

    A刻度尺分度值为1读数为2.20c

    B刻度尺分度值为2(或者0.2c)读数为2.20c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基本单位为S(秒)

    h(小时)in(分钟)s(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不需要进行估读)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别,误差不可避免

    错误:由于粗心或者错误的测量方法造成,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

    ③改进测量方法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11)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3.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媒体】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工具】游标卡尺、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铅笔、硬币、书本、长方体木块、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复备

    【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由于学生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用一张纸条、一砟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也就是测量单位。

    学生阅读教材,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它们的一些常用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活动:让学生了解身上的尺,认识几个单位

    1m、1dm、1cm、1mm有多长

    估测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如:一个指甲盖的长度,手掌的长度,一拃的长度,自己的身高,一步的距离等

    (二)长度的测量

    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则要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实验室中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问题:

    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C、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刻度尺,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观察结果,然后各小组间互相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在测量之前一般都要对测量仪器仔细观察。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分别用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各小组的同学测量完以后,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测量的过程、结果,然后每个小组将结果写在黑板的表格上。

    长度a/cm、宽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准确,每个小组是怎样做的?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

    各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为了测量更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依据同学们的测量和记录,每个小组的读数都一样吗?你自己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

    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外,人们还经常需要估测长度。你有哪些估测长度的方法?怎样可以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学生交流: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或将身边的某物体作为“尺”去测量,如了解自己一砟的长度,走一步的长度等。为了提高估测的准确性,要经常用标准刻度尺测一测自己制作的“人体尺”等,看它的长度改变了没有。

    利用你的“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仅凭自身能测出真实物体的长度,体现了学以致用,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13)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二)长度的测量

    了解了国际单位制,我们知道不只是时间有国际单位,长度也有国际单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长度的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1000m= 103m;

    1dm= 0.1m=10 -1m;

    1cm= 0.01m=10 -2m;

    1mm= 0.001m=10 -3m

    1μm= 0.000001m=10 -6m;

    1nm= 0.000000001m=10 -9m

    3.阅读课文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小结

    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14)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过程:

    1.速度公式V=

    2.那么我们如何来测量其中的一些数据呢?

    32.单位的换算:1km=10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 560mm= m 165cm= m 1250km= m

    A.使用前, ;

    B.读数时视线 ;

    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 和 。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 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

    3.图20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物体的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练习:在地图上找到京广铁路线测量其长度,怎样测?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

    【时间的测量教案十四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