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中学语文教案
  • 中学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6

    中学语文教案。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那些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语文教案”,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中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3.体会哀歌式的忧郁美和人与自然重构世界的瞬间之想象思维

    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从小受文学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写共写抒情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民族诗人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更适宜于被称为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的语言,反映得这样的纯洁,这样的净美,有如突出的光学玻璃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风景。”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无论在诗句的美或是在感情和思想的表现力上,从来没有人能够超过的一位诗人”,他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三、写作背景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四、分析鉴赏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一)第1、2节:“再见吧……你召唤的喧响。”

    这两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

    第1节:“自由奔放”、“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写出大海的特有的品格与美丽的形象;

    第2节:“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即将与大海离别,诗人对大海至为留恋。诗人把大海视为知己,所以,“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这里,大海这一意象无疑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大海发出的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其实正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二)第3节至第7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使我留在你的身旁……”

    这五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第3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

    由于沙皇**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

    第4节:再次写大海的美好——“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沉寂”、“激情”。

    第5节:写大海的双重性格。

    第6节: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第7节: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为此诗人长久地“苦恼心伤”,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悲愤地呼唤“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三)第8节至第13节:“有什么好吝惜呢……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这六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

    (四)第14、15节:“哦,再见吧……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这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致大海》写出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羡慕与依恋:

    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所以,诗人热爱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所以,诗人羡慕大海;是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诗人更依恋大海。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五、总结主题: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六、特点分析: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中学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

    一 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二 成功的景物描写为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指导学生了解小说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 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教学设想:

    一 以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为教学重点。

    二 采取阅读、讨论、讲解、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写作能力。

    教学要点:

    一 进一步熟悉课文,对易读错的字正音,梳理结构。

    二 体会、揣摩小说在安排材料上详略得当的问题。

    教学过程 :

    一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投影幻灯出示词语,给加点的字注意: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二 补充注释:(可先让学生查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三 结合预习分段,归纳段意。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这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为依据,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其中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我”随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简明地交代出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缘由,同时介绍了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到“各自回去了”)“我”和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这是课文主体部分,可分四层:

    第一层:(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看社戏前的波折。小伙伴们帮助“我”实现了看社戏的愿望。

    第二层:(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小伙伴们愉快地架橹摇船送“我”去赵庄看戏和途中的见闻。

    第三层:(从“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在赵庄看社戏的情况。

    第四层:(从“月还没有落”到“各自回去了”)看社戏后深夜返回平桥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到全文结束)六一公公的好客和“我”对昨夜看戏、吃豆的怀恋。

    四 作品在组织材料上做到了有详有略,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揣摩。

    (一)教师提问:小说的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是详写还是略写?不写这些内容行不行?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摘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这部分写了三个内容:1.“我”跟随着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这里不仅能免读《诗经》之类的书,还能看到社戏。2.这里有与“我”年纪相仿,不拘行辈,嬉戏玩闹的小伙伴们(正是这些小伙伴实现了“我”看社戏的愿望)。3.平桥村这块乐土上可以钓虾、放牛、无拘无束、趣味无穷。

    然而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略写,虽是略写,却又不能不写,因为这些内容跟看社戏有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为看社戏做了有力的铺垫。

    (二)教师提问:看社戏出发前遇到了一些波折,这里是详写的,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摘出遇到了哪些波折,然后回答详写的原因。教师明确:

    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小伙伴们和“我”一起去,双喜写了“包票”。叙事非常详实,这样写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三)教师提问:在看社戏的途中,作者详写了什么?各采用了怎样的笔法?

    要求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写了小伙伴们开船,侧重于写动作:

    点、磕、后退、上前、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孩子们的精明能干;还写了春末夏初的夜景,作者侧重人的感觉写;写山,以动衬静地写;写渔火,由远及近地写。这些描写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江南水乡夜景图,读后仿佛使人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四)教师提问:“在赵庄看社戏”这一节中,作者详写中又有略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摘出内容,作比较后回答。教师明确:

    详写的内容是:双喜述说铁头老生翻筋斗的本领,“我”喜欢看“蛇精”和“套了黄布衣跳老虎”的表演,“一个红衫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挨打的一折,让孩子们厌烦的老旦的踱来踱去不停的唱。总之,作者抓住了孩子们看戏的兴趣和对台上表演的反映进行详写。

    在详写中也有略写,如小旦、小生的演唱等等。

    详略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根据中心主题的需要,做到详中有略,略中有详,才能使文章多姿多彩。

    (五)教师提问:看社戏夜归途中,作者可写的东西很多,却只详写了“偷吃罗汉豆”的情节,应如何理解?

    要求同学们能够复述这一段(因为这段很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然后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作者浓墨重彩叙写了小伙伴们偷吃罗汉豆,着意刻画了小伙伴这个群体,他们天真、淳朴、热情、聪明、能干。另外,究其实,那夜的戏让小伙伴们看得失望,仅让“我”看社戏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偷吃的罗汉豆,不是珍馐美味,不过是普通的豆,却构成了“我”的极大快乐,这样写又与小说的结尾紧紧呼应起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五 布置作业 :

    (一)背诵“一出门……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二)在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体会。

    教学要点:

    一 认真学习小说对人物的刻画。

    二 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

    三 检查作业 ,复习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 检查背诵。集体背诵、个人背诵相结合,课上背诵、课下背诵相结合。

    中学语文教案(篇3)

    1、课题:这份语文教学设计的主题1、教材分析:分析了全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总体要求下的编排、结构思路。当然如果只作为一课的教材分析,只需要简要分析就可以了,其中应该包括了学情分析。

    2、(2)行文逻辑清晰、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体现新课程理念可得30-35分

    3、(1)字迹美观、行文逻辑清晰、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体现新课程理念,可得36-40分

    4、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6、板书设计:根据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板书整体。

    7、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8、教学内容及过程: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导入、新授、拓展、总结等。

    9、(5)不能体现“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中的一点或几点则酌情扣分。

    10、评分原则为:字迹、行文逻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体现新课程理念。

    1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

    12、教学目标: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13、教学设计题目分值为40分。

    14、教学准备:这里主要指的是准备教学材料。

    15、课时安排:这个教学设计大概安排几个课时。

    16、评分标准为:

    17、(3)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体现新课程理念可得25-35分

    18、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肯定是初中内容,不可能是小学内容。一岁如果是小学那种就不能称之为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是以初中课本为主,从中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从三个维度展开和拓展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19、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20、(4)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可得10-25分

    21、答(1)培养学生的听,说,谈,写能力

    中学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学会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教学过程:

    一.补充了解齐白石、李苦禅,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两位国画大师之间发生的事情。

    板书课题:齐白石与李苦禅(齐读)

    2.观看齐白石、李苦禅的国画,阅读有关文字介绍(幻灯片播放)。

    师:先来欣赏几幅画,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留意画面上的文字介绍。

    师:从刚才的欣赏和阅读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齐白石与李苦禅都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作品具有纯真的民间气息,李苦禅原名李英杰,是齐白石的徒弟,擅长画鹰)。

    二.初读文章,理清文脉

    1.根据预习要求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

    师:昨天请大家预习课文(同时出示预习的要求),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述了齐白石与李苦禅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四人一组交流。

    2、集体反馈

    指名交流师徒间发生的两件事:

    (李英杰仰慕齐白石的人品、画品诚心拜师学画;齐白石教育李英杰正确对待拉洋车,李英杰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三.抓住关键语段学习课文,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件事:收徒拜师

    1.理解“人品、画品”这两个词。

    出示句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

    引读:当时李英杰正是因为……(同时“仰慕、人品、画品”变红)

    师:对于“人品、画品”这两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李英杰仰慕齐白石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作画格调,满怀诚意特来拜师学画。

    同时出示板书:拜师

    人品画品

    2.感受李英杰拜师学艺的诚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俺俩是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叫王雪涛,俺叫李英杰。俺们都是从乡下来的穷孩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的。请您收下俺们吧……”

    师:带着仰慕的心情,来读好李英杰的这段话。

    3.理解齐白石为何“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

    出示句子:齐白石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艰难历程。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1)引读:显然齐白石被他俩的诚意所打动,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

    (2)师:其实,齐白石能成为一位国画大师是十分不容易的,他经历了种种坎坷,备受冷落。让我们了解他早年的那段艰难历程,感受一下。

    出示补充材料:简介齐白石的艰难经历.

    学生自由散读有关资料。师引读:出身贫寒的齐白石,在早年学画的历程中备受冷落。15岁开始学雕花木匠,27岁才拜师学画。由于白天要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学画。那时他生活穷困,饥饿时常常只能饮水充饥。无钱买灯油,便点松火做灯。40岁之后,齐白石才在朋友的鼓励与资助下,远游南北各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的风土人情,开阔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绘境界。

    (3)师: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热爱艺术青年,此时此刻,自己年轻时放牛、木匠的生涯、伴着松油学画的艰难历程仿佛又浮现在齐白石的脑海中。他被两位青年的真诚所打动,他不想让这两位青年失望,他打心眼里地喜欢,他要尽力培养他俩,想到这,……(读句)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师:就这样,齐白石收下了这两位出身贫寒、诚心学画的年轻人。

    板书:收徒

    (二)学习第二件事:教徒悟理

    1.板书:教徒悟理

    师:齐白石教作画更教人,风雪之夜发生的“拉洋车”的事情让李英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就来重点了解师徒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

    随即板书:教徒悟理

    2.了解课文的第二件事主要写齐白石的人品。

    师:课文讲述的这第二件事,主要是要介绍齐白石的人品还是画品?

    ———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齐白石老人高尚的人品。(板书点出)

    3.过渡

    出示句子:李英杰是山东高唐人氏,出生寒苦,考入艺专之后,不仅没钱交学费,甚至连穿衣吃饭的钱都没有,他下决心拉洋车,赚钱学画。

    师引读:当时的李英杰,生活十分窘迫,考入艺专后,不仅……,甚至……,但是对画画的热爱,让他始终不曾放弃,于是他……(“不仅、甚至”变红)

    4.指名一人读10—17节。

    师:事由凑巧,在一个风雪之夜,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个别读课文)

    5.师引读,出示三句句子

    师:就在李英杰拉着洋车往前走时,却见白石老人站在面前,李英杰……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想调头就走。

    师:尽管冬季里天黑得早,但是齐白石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弟子,他要求李英杰拉他回家,无奈之下,李英杰只得……

    出示: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

    师:白石老人执意要求李英杰收下车钱,从那以后……

    出示: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6.联系上下文,理解李英杰此时的心理感受。

    师:一个人的心里想法会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李英杰当时会怎样

    想?请你联系上下文,注意描写李英杰动作、语言的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句子,想象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同时将“急出一身冷汗、调头;低着头、跑;没敢、空荡荡、硬着头皮”点红)

    四人一组根据提示交流学习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想调头走开。

    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的心里十分矛盾: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组织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小结:就像你们刚才所写的那样,被师傅撞见自己在拉洋车,李英杰是十分得局促不安,所以他会对师傅说……(读句)

    7.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感受齐白石的人品。

    (1)师:可对于这件事,齐白石又是怎么说的呢?(个别读)

    出示:“你胡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拉洋车是为了求学,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有什么可丢人的?老夫幼时当过木匠,还特纂刻了一枚‘木人’印章揿在画幅之上!古人云‘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拉洋车有什么不好!”

    (2)轻声读齐白石说的这段话,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组织交流(适时引导到齐白石早年的苦难经历)适时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君子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这句话在文中变红)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自由读。

    引读:齐白石深知在困苦的时候,唯有自尊自爱才能走出困境,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性,使之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齐白石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李英杰觉得拉洋车很丢脸,齐白石生气地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

    (4)总结

    师: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个自尊自爱的人,这不仅是齐白石在教育李英杰,这更是齐白石人品的体现呀。板书:自尊自爱

    师:李英杰将师傅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白石也越发喜爱这志存高远,意趣不凡的年轻人。出示:志存高远,意趣不凡。志:志向存:心里怀着意趣:意味和兴趣

    师:读读注释,你理解这两个词了吗?读好词语

    8.补充拓展,理解“驰骋”在文中的意思。

    师:李英杰的志存高远,意趣不凡正是齐白石所赏识的。白石老人曾这样盛赞李英杰……(齐读)出示补充材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杰是最了解我心意的人,他的人品、画品堪称一绝,日后必将超过我的成就,驰名画坛。

    师:白石老人还曾特意画一幅《不倒翁》送给他,鼓励他要……

    师:从师傅身上学到的自尊自爱的品格让他受益匪浅。这位李英杰便是……

    出示: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驰骋画坛的大画家李苦禅。(“驰骋”两字红色)

    师:“驰骋”原来指骑马奔驰,课文中的意思是……(指名回答)

    9.了解“李苦禅”名字的含义。

    师:李英杰学作画、学做人,为了牢记师傅的教诲,在好友的提议下,他将李英杰改名为“李苦禅”,“苦”意味苦难的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写意画正是他的擅长。

    出示:李苦禅:苦——苦难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师:李苦禅继承了齐白石的人品与画品,摸索出自己的画风,同时他更悟出人品即画品的含义。于是,便有了他的这句话……

    出示: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

    指导朗读这句话。

    四.欣赏李苦禅的作品

    师:李苦禅自尊自爱的人格影响着他的画风,最后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琴声来欣赏李苦禅独具风格的国画作品。

    板书:

    齐白石与李苦禅

    收徒 拜师

    人品 画品

    (自尊自爱)

    教徒 悟理

    中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领略故事

    的旨趣。感知两个人物的性格。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赏析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资料助读:

    (一)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通过掌握运用自然规律达到长生,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漠视物质利益,不为世间的虚名微利而操劳,这就是所谓“清静无为”。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二)关于《庄子》

    1、《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其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要求:①阅读《资料助读》,摘录重点文学常识并旁批在文中。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试译课文,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力求每个文言实词都能找到相应的现代汉语。③完成预习题,小组互助交流,准备在班上展示。

    1、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是(朝代)人,名,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是

    家学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世并称二人为“”。《庄子》是所著。其中名篇有《》、《》等,庄子主张“”和“”。

    2、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

    惠子相()梁鹓鶵()()醴()泉鸱()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惠子相梁()或谓惠子()搜于国中()

    子知之乎()发于南海()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鸱()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翻译句子,注意特殊句式。

    (1)(省略句)惠子相梁{惠子相(于)梁}:

    (2)(倒装句)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一 、学习研讨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思考:

    1、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感知庄子与惠子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二、拓展阅读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tú)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探讨:庄子说话技巧给了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三、积累成语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无中生有呆若木鸡每况愈下邯郸学步大相径庭昭然若揭似是而非学富五车栉风沐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臂当车涸辙之鲋沉鱼落雁相濡以沫

    中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走近庄子,初步了解庄子及其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明确庄子所举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结合文本探究文中人物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

    教学难点:

    浅析文章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本课

    有这样样一个人总是用颠倒的眼光看待世人,比如一棵树高大挺拔,是栋梁之才,他却认为树越高大越容易遭砍伐;比如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敲盆而歌。他在我们看来十分另类,然而他是一位哲学家,他就是庄子。今天我们通过《惠子相梁》一文来初步认识一下庄子。(板书课题并解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一学生朗读,其余从字音和节奏上进行评价;

    全班齐读课文。

    三、赏读课文

    探究:围绕“宰相”写到了哪些人他们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是怎样的

    1、“或”——有的人,通过分析朗读“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得出“奉承攀附”;

    2、惠子,通过分析朗读“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得出“薄情寡义”;引入刘向《说苑》之“梁相死……”得出“视相如命”;

    3、庄子,通过分析朗读“庄子往见之”得出“坦荡”;通过阅读探讨“鹓鶵”和“鸱”各是怎样的鸟明确庄子所举故事的用意;通过对不阅读分析“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得出“视相如腐鼠”。

    四、拓读课文

    1、探究:庄子为何“视相如腐鼠”并初步解读庄子的思想——精神自由

    材料一: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

    竿不顾。——《庄子·秋水》

    中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篇4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有层次地朗读,进入角色,体会浓浓的亲情。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以及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语言之中的写法。

    3、在阅读中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懂得珍爱亲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进入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蕴涵的亲情、责任感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学生举手)

    老师请学生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老师相机点评,并引出课题:散步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二、整体感知

    1、作家莫怀戚一家三代人也去田野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却有它的特别之处。请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和睦幸福、尊老爱幼

    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融洽和睦的祖孙三代。

    教法解读: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明确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2、明确学习任务:我们将通过这样三个环节来学习(投影):

    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三、理解文意

    师出示投影:

    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学生思考,完成活动。然后师生交流。

    教师的标题预设(屏幕投影)

    如:三代同行: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如: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

    分歧大路小路

    责任背起整个世界生命,生命小事情深

    选择温馨瞬间

    师小结: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教法解读:本设计在标题上做文章,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也是揣摩标题艺术,鼓励创意,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朗读课文

    1、师:(出示投影)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注意要面带笑容)

    学生按要求进行朗读。

    2、师:(投影)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师解释一下“波澜”,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二次朗读。

    3、师:(投影)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三次朗读。

    4、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示范朗读,做一下小老师。(朗读交流)

    5、师小结: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主要要注意这样一些朗读的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

    教法解读:散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文体的语言,语句优美,意境深邃。要想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就要靠朗读。朗读是对文字的触摸,是对作品中生活气息的直接感受。本着这样一个宗旨,我设计了反复朗读这一环节。

    五、品味语言

    1、师:(出示投影)

    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自由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出来,可动笔写写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学生活动)

    2、师:把你的见解讲给你的同桌听一下。同桌交流。

    3、师:把你的讲解讲给大家听。

    可能有的句子:

    (1)内容方面:

    第一、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第二、传情的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散步》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第三、哲理性的句子

    ——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句式方面:

    第四、对称的句式

    (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____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散步》教学设计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步》教学设计,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师小结:说到这篇文章语言的欣赏,我们可重点关注“句子”。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蕴意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教法解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是理解散文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设计,让同学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并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六、结束语

    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

    七、作业

    父母和子女是亲情的最大拥有者,让我们拿起笔来,书写我们的家,书写我们的亲情。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题目《的爱》

    教法解读: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亲情故事讲出来,要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中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表达的信念和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投影仪,课件

    时间安排

    导入——了解诗歌常识——字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本诗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环节设计紧凑,内容环环相扣,学生的活动层层深入,自然流畅。

    教案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抬头可见的都是高耸入云的青山,你会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下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探究学诗的方法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2.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找准重音

    (3)正确断句

    (4)流畅自然

    (5)感情饱满三、诵读诗歌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诵读诗歌,掌握字词给红色字注音。痴想chī凝成níng喧腾xuān诱惑yòu隐秘yǐn一瞬间shùn词语解释痴想:发呆地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2.听朗读录音,注意重音、节奏、感情的把握,谈谈不同的地方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一节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读出坚决、肯定——兴奋、惊喜的语气3.朗读我最棒指明学生朗读,点评四、整体感知(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海

    (2)对于山和海,我小时候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小时候:现实中的山和海现在:山指艰难险阻海指理想境界象征手法(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读读有关理想的名言三、品读诗歌(1)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划下来一起讨论。范例: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妈妈是无心插柳,这颗梦想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荫。只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提示: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6.“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2)师生共同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六、布置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中学语文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掌握几个多音字“闷”、“簸”、“攒”。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复述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品味重要语句理解故事揭示的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生的价值,懂得应该以认真、执著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人生的价值在于认真、执著”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偶然的事件会改变一个人乃至几代人的命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就是这么一个事例。

    (二)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不能理解的字词可以提出置疑,由其他同学或教师帮助解答。

    (三)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问题

    1:列车上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父亲和神秘的博西先生)问题

    2:为什么我们兄弟姐妹相聚时,总要提及父亲以及“神秘的先学生”?

    (因为父亲以他那刻苦坚韧、认真执著的精神,从一个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受人尊敬的人,并且也为我们兄弟姐妹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有因有了那位神秘先生的帮助,因此,我们兄弟姐妹一相聚总要谈论父亲和那位神秘的先生。)

    (四)熟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复述故事。教师可提示学生抓住故事的几个起伏点:“失败——相遇——转机——成功”。

    (五)通过品味重要语句,理解父亲认真、执著的精神提问:父亲当时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博西先生为什么要帮助他?(“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执著、认真。”)

    提问:父亲的执著、认真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的执著、认真的句子。如:

    1、“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上的临时服务员。”

    2、“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在车厢里缓缓巡回。”

    3、“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

    (六)讨论交流:

    1、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会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机遇”是具有其偶然性的,但这种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真正价值的人敞开大门,而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人也必须善于捕捉机遇,否则,也难以求得发展。课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以他自己的“执著、认真”,应聘当上了列车临时服务员,以他的忠于职守、规范服务赢得了“神秘先生”的“青睐”,又以他的执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学,抓住了“偶然”,抓到了“机遇”,最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一家的发展轨迹”。

    2、课文,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学生自由畅谈。

    (七)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父亲的经历,告诉人们只有体现出真正价值的人,只有执著、认真的人,才能获得机会、抓住机会,并在最后取得成功。我们学习了课文,就要学习父亲那种认真、执著的精神,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

    (八)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中学语文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

    1.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板书标题)

    2. 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Jk251.cOm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5.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深入研读

    1.我们要理解本诗的内涵及情感,就须将本诗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那么我们对比白诗,来看看刘诗第一联为什么要这样写?

    (刘禹锡这首是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闻笛赋”西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杀后,向秀路过嵇康的家乡,听到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作出《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3.本诗的第三联是千古名句,请同学们对比两首诗品析一下这两句。

    (白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以沉舟、病树自喻,略有惆怅,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外,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今日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第四联质朴清新平实,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第三联伤感低沉的情调,第四联便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作者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四)巩固提高

    我们学过的诗中,常常蕴含一些人生的哲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者你听说过哪些类似的诗句?简述说明了哪些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结作业

    作业: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点评。

    五、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唱和

    颔联 用典

    颈联 达观

    尾联 振奋

    【中学语文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