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实用15篇
  •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06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实用15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而在撰写教案课件时,教师还需要花费一些心思。毕竟,只有写好了教案,才能够保证完整的课堂教学。难道大家都在为撰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吗?经过认真策划,我们今天带来了备受期待的“有理数加法的教案”。以下是我得出的结论,供你参考!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选是九年义务教育华师大版上学期第2章第6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立在算术加法运算和有理数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学好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其他有理数运算,以及后继要学到的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前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展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能力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与分类思想,2.培养学生准确运算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2.讲清楚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方法和过程。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带有符号的两个数相加,必须克服小学里长期形成的算术加法运算的思维定势,而解决异号两数相加时有关符号和绝对值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异号两数相加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突破策略:1.精选各种有趣体型,让学生通过训练,尝试成功。2.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根据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的过程是学习‘数学化’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并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发现新知,在这个环节里我设置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根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得分的观察,体会到如果加法运算仅局限在小学当中的算术加法运算是不够的,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今天的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活动二:探索交流。美国学者奥苏伯尔称: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为先行组织者,而学生已经在2.1至2.5中学了有理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探索法则架起了桥梁作用的组织者,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六个探究活动。即以原点为起点,一只小狗在数轴上左右走动来表示情况,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这样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既渗透了分类思想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最后再由学生对整个规律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从而得出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法则得出后,我设置了一个小活动,比比谁聪明,让学生观察法则中1、2用简短的两句话进行概括,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给出:同号不变值相加,异号取大值相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熟悉法则,教师继续强调符号与绝对值。

    这时只能说学生对法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我设置了第二个环节再探新知。整个法则中尤其强调的是符号与绝对值,为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我让他们解决创设情景中的动漫表格的问题,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填写,体会到整个和的组成就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从而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首先我设置了一道例题(1)(-6)+(-8) (2)(-3.4)+4.3 (3)(+1/2)+(-2/3),由于课前有让学生预习,所以例题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作完后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板演,对于板演时出现错误的题目,可由学生自行更正,最后师生共同评述。例题以这样的形式完成,可以使得全体学生尤其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

    紧接着,我设计了练习。课前我按照学习程度均衡的原则,将本班分成A、B、C、D四个小组。我设置了一道抢答题,由组间进行抢答,对于抢答成功的小组给予福娃奖励,最后以福娃个数多的小组获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为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设置了一个小游戏,玩有理数牌,请同桌间的两个同学,各自抽取一张牌,进行求和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教师在学生之间巡回参与活动。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改理论,让学生在“学在玩”在“玩中学”。

    设置练习时,除了在形式上做了充分的考虑之外,我还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除了刚才所设置的基础训练之外,我还设置了变式练习。第一题((-5)+( )=-8)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如果题目是 ,那么大部分学生马上可以得到-8,所以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就对学生的解题造成了困难。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答,可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并为紧接着要学的有理数减法作好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第2题(一只小狗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0米,又走了3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面,与原来位置相跑多少?)与之前的探究活动相呼应,须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

    为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设置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在安溪中国茶都代售茶叶,爸爸获利120元,而小明却获利-20元,问这一天他们共赚了多少钱?)通过此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此节课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总之,整个教学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观察、分析,进而归纳从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注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用于发现。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2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例一、设计思路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数轴”比赛中的加减分,使学生着先理解(+1)+(-1)=0和(-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路,讨论整理加法的几种情形,并借助数轴加深理解后由特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2.能熟练进行整理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熟练的进行整数加法运算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举出比赛中加减计分的.例子板书:有理数加法(2)师生互动,探索规律出示题目:31+76+69问题:小学的加法交换律的内容,能否利用它来解答有理数加法的题目呢?出示例2:31+(-28)+28+29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一位同学用加法法则计算,一位同学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其余学生自己动手解答,互相交流。2、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有理数运算简化,由此得出,小学的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对于有理数同样是适用的。3、  示例3、学生板演,强调使用交换律、结合律4、  课堂练习: ①(-25)+(-7)+25             ②2+[(-3)+(-8)]③43+(-77)+27+(-43)由学生完成,教师指导5、  课堂小结①这节课你学会了一种什么运算?②你有何体会?6、  作业: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为学生创造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合作交流。但计算中个别学生仍有漏符号的问题。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

    2.掌握有 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学习重点:和 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法指导:

    在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时,利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导引:

    1. 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

    2. 比较 大小:2 -3,-5 - 7,4

    3. 已知a=-5,b=+ 3, 则︱a ︳+︱ b︱=

    (二)课堂学习导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 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 们的和叫做 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

    (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

    (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

    现在让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 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

    ①先向东走了5米 ,再向东走3米 ,结果怎样?可以 表示为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

    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 的加数 的 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 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例1 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3)+( -9) (2)(-4.7)+3.9

    例2 足球循环赛中,

    红队胜黄队4: 1,黄队胜蓝队1 :0,蓝队胜红队1: 0,计算 各队的 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 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

    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 )= ;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

    蓝队共进( )球,失( )球, 净胜球数为 = 。

    (三)课堂检测导引:

    (1)(-3)+(-5)= ; (2)3+(-5)= ;

    (3)5+(-3)= ; (4)7+(-7)= ;

    (5)8+(-1)= ; (6)(-8)+1 = ;

    (7)(-6)+0 = ; (8)0+(-2) = ;

    (四)课堂学习小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有理数加法比较难掌握的是哪里?

    (五)学后拓延导引

    1.计算:

    (1)(-13)+(-18); (2)20+(-14);

    (3)1.7 + 2.8 ; (4)2.3 + (-3.1);

    (5) (- )+(- ); (6)1 +(-1.5 );

    (7)(-3.04)+ 6 ; (8) +(- ).

    2.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 )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 )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 )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 )

    3.当a = -1.6,b = 2.4时,求a+b和a+(-b)的值.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4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昨天,老师在七年级三班上课时,把他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情况以抢答赛的形式记分。你们看(出示投影)这是七年级三班七个小组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答对一题得一分,记作+1分;答错一题扣一分,记作1分。第几组最棒?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咱们班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算出最后结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我们已得出了每个小组的最后分数,那么哪个小组是优胜小组?(第一小组),回去以后,老师就把小奖品发给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也分成几个小组,看一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出色?(原意)那么老师就按座次给同学们分组,每一竖排为一组。老师把组号写在黑板上,以便记分。

    希望各组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得到老师的小奖品?(有)同学们加油!

    我们已得到了这7个小组的最后得分,那位同学能试着用算式表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算式)

    以上这些算是都是什么运算?(加法),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有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刚才老师说要给七年级三班的优胜组发奖品,老师手里有12本作业本,优胜组共6人,老师将送出的作业本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分数最低的一组共7人,他们每人交给老师一个作业本,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十二分之七)如果,老师得到的作业本记为正数,送出的作业本记为负数,则老师手里的作业本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对于这个算式,同学们还能轻易的感知出结果吗?(不能)

    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有的同学们能直接感知得到结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规律!(出示投影),观察这7个算式,每一个算式都是怎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引导学生回答)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情况的算式吗?(不能),这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

    前两个算式的加数在符号上有什么共同点?(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什么样的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同学们还能观察出那几个算式可归为一类吗?(3、4、5、异号两数相加,6、7一个数同0相加)

    同学们已把这7个算式分成了三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规律。

    (1) 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可循呢?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回答两个问题。(师引导观察,得出答案),那位同学能填好这个空?

    (2) 异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呢?大家观察这三个式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容易得到绝对值相同情况的结论。再引导学生观察绝对值不相同的情况,回答问题)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得出)

    (3) 一个数同0相加,其和有什么规律呢?(易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探索出了解决有理数加法的规律,顾一下(出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出示投影,学生大声朗读)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学们都很聪明,积极参与探索规律,每个组都有不错的成绩。个别落后的组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得分的机会,看哪一组能[出题制胜]!(出示)

    (活动过程1后评价、加分;教师以其中一题为例,讲解题格式及过程;活动过程2后:让每组第三排同学评价加分)

    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会运用它,但七年级三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一内容掌握的不是太好,以致在作业中出了毛病,他们为此很苦恼。希望咱们同学能帮帮他们,看哪位同学能像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一样药到病 除!(师生共同治病)

    看来同学们对有理数的加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难倒我们的有理数的加法题呢?那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口述 师板书)。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攻破了这个难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老师认为收获最多的是优胜组的同学,因为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小奖品,大家赶紧看看那一组获胜?欢迎优胜组上台领奖,大家掌声鼓励!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积极进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5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本P39习题2 .5第6题(1)、(3)、(5), 第7题 .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关键: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和-2; (2)│-5│和│5│; (3)-2与│-1│;(4)-(-7)和-│-7│。

    五、新授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7

    1. 教学目标

    1.1地位、作用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1.2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

    1.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1.4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

    2. 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

    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

    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 教学过程:

    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

    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

    [开放式探索] 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

    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

    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

    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

    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

    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

    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

    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

    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

    ① 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② 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

    ③ 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

    ④ 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

    ⑤ 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4.4注重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

    [反思应用1] 例1:计算 (-3)+(-9) ; (-4.7)+3.9;

    [反思应用2]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设计意图:当数学知识转化为表象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与数字化.这两例都是课本例题,教学过程中现在要减少学生的表象思维,让他们尽可能习惯用法则做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4.5拓展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练习1]计算 15+(-22); (-13)+(-8);

    [练习2]用算式表示下列结果:

    ⑴ 温度由-4C上升7 C ⑵收入7元,又支出5元

    [练习3]火眼金睛找错误:

    =-1.7

    ②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又接着向西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A.文具店 B.玩具店 C. 文具店西边40米处 D. 玩具店西边60米处

    C组: ①找规律:从表1中找规律,并按规律在表2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② 为了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

    ⑴如果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

    ⑵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和不同思维层次的同学的需要.A类题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基本技能;B类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C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一)

    2 + 3 = 5

    (-2)+(-3)=-5

    2 + (-3)=-1

    (-2) + 3 =1

    (-2) + 2 = 0

    0 + 3 = 3

    0 + (-3)= -3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

    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

    一个数同0相加

    (法则归纳)

    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教学设计的说明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一个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这时知识才真正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我觉得,这种认知规律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并且努力实现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一堂纯粹的运算技能课,如何在这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学生茫然无知的课上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知识的主人,有主动探索发现的权利是我备课时反复琢磨的一个主题,怎么才能把一堂传统的“教、记、练”的课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课堂富有生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数学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化过渡.

    弗兰德对师生语言互动进行分类时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有三种交流方式:回应、中立、自发,在这堂课上,我希望学生能自发地运用语言表述他们的需要与探索,我充分设想学生的可能困难同时又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跳起来再沉下去,让学生思维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数字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洋后学校的数学教师王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改新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逐一进行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有理

    数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以及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引入负数之后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加法运算,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确定为: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的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思考、观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种教法:

    〖情境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本节课的重要性;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在求解两个加数的和以及调换加数位置后的值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探究结合律的规律;

    〖演示法〗演示具体的简化运算过程;

    〖讨论法〗通过探究、演示、讨论得出并领会a+b=b+a,(a+b)+c=a+(b+c)所表示的含义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9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出你的笔和你的激情,探究新知:

    1.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何好处?

    2.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xx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

    3.加法的结合律:

    在进行两个异号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绝对值较大的有理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并记住;

    ②将记住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差一起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

    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④求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⑤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10.小虫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3,+10,-8,-6,+12,-10。

    (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A?

    (2)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cm奖励一粒芝麻,那么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解析(1)是.(+5)+(-3)+(+10)+(-8)+(-6)+(+12)+(-10)=[(+5)+(+10)+(+12)]+[(-3)+(-8)+(-6)+(-10)]=27-27=0,

    所以小虫最后回到出发点A。

    (2)小虫爬行的总路程为|+5|+|-3|+|+10|+|-8|+|-6|+|+12|+|-10|=5+3+10+8+6+12+10=54(cm)。

    所以小虫一共得到54粒芝麻。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初中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掌握了算术运算,而前边的学习又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立在小学运算的基础之上的,又与小学加法运算有很大的区别,如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不但要计算绝对值的大小而且还要确定结果的符号,由算术到代数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而有理数的加法又是有理数运算的主要内容是初等数学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数学及其他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共分2课时,这是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授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区别有理数的和与小学运算的和的不同,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目标:

    倡导有理数的加法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全过程。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培养能力为宗旨。从教材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学思维为出发点。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力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数轴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绝对值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体现化归的思想,以及适度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等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启发式教学原则用发现法和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不仅要确定喝的符号而且表明上的和是化归为算术减法来解决的,学生不好掌握,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有理数加法中结果符号的确定。

    二、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发现法教学形成性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共用,考虑到学生目前仍以直观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相应措施。首先,我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必要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看的清楚,听的明白逐步从图形的直观向深化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其次,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深刻性这既是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观察、归纳思维能力的过程,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认知结构的建构,培养学生活动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提出问题,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法则。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尽情创造性的学习,无论在法则的形成,还是法则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避免教师的灌输方法,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及时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1、首先我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数学运算的过程,类比联想到在学习有理数后,必然要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接着我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这些问题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喝的问题,如何求解呢?联系小学学习过的加法意义,学生很快就能打出用加法。这样引出课题

    2、然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利用动态演示带领学生进行新课探索,首先我提出问题“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用什么方法呢?接着我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暗示学生题中没有明确小明朝那个方向走,通过暗示,引导学生思考。

    3、接着我又提出问题2“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小明从O点出发,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20米,那么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利用动态演示,学生很容易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之后我又提出问题3“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小明从O点出发,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0米,那么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学生很容易得出“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0”从而利用上面的演示过程,归纳出有一个加数为0的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经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0】意义上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数、式、形的静变为动,以增强法则的直观性,加深法则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增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在归纳出法则后,我有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法则的'特点,并总结规律“两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为符号和和两部分组成,加法运算的关键是福海的确定,符号运算一旦解决,余下的就是小学算术的加减问题了”在这里,我给出两个具体的实例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得出:

    异号两数之和——表面是“和”实际上是做减法。

    通过以上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法则中难点问题的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运算步骤,然后又教师归纳出加法法则。

    5、这时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两个正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吗?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又有怎样的情形呢?”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有理数的和与小学学习的算术的和区别,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类比的数学思想是他们善于比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高联想记忆强度

    6、接下来我又设置了一道改错题:

    1、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加;

    2、正数加负数,何谓负数;

    3、负数加正数,和为正数;

    4、两个有理数和为负数时,着两个有理数都是负数它是专为学生在运用法则时易出错的问题而设计的为促使学生在引用时仔细审题,通过分析辩误,抓住关键。

    7、为了完成从掌握知识到引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与智能训练相结合,我设置了以下例、习题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计算能力,下面的这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其目的在于巩固法则,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记忆,练习2通过强化与训练,使学生熟中生巧、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15+(-22) (2)、(+0.9)+1.5 (3)、(+2.7)+(-3.5)

    8、到这时,整个教学过程也接近尾声了,为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师生共同合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小结:

    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关键问题;

    3、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小结,其目的是梳理了知识,有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同时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作业布置是为了发现弥补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强化技能训练;另外作业的布置体现了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达到了分层优化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以上是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有理数的加法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对本节课提出宝贵意见,再次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身边可以尝试、探索的场景,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3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重点难点:

    1我们早知道正有理数和零可以做加法运算,所有的有理数是否都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所有的有理数相加的时候有哪些情况呢?请你想一想

    2从前有一个文盲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的时候是这样的,用一颗红豆代表收入一文钱,用一颗黑豆代表支出一文钱,有一个月他发现记账的盒子里有10颗红豆6颗黑豆,他发现红豆比黑豆多了4颗,于是他不仅知道了这个月结余了4文钱还知道了自己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他这种记账方式。“○”,“●”分别表红豆和黑豆。

    ,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10)+(-6)=+4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一个单位代表1千米

    小亮从O点出发,先向西移动2个千米休息一会儿,再向西移动3个千米,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__走了___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从上,你发现了吗,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怎么确定?结果的绝对值怎么确定?请把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框里。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的符号,并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相加。

    (1)小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4千米,发现口袋里的钥匙丢了,急急忙忙掉头向西走了1千米,找到了掉在路边的钥匙,小明这两次走路的效果总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了1米,突然想起今天家里有事,赶紧掉头向西往家里走,走了3千米到达家中,小李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等于吃哦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

    _____千米。用式子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异号两数怎么做吗?把你的结论填在下框中。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的绝对值

    减去_______________的'绝对值。

    (1)某个人第一批货获得利润3万元,第二批货物保本,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万元?

    (2)某人第一批货物的利润是5万元,第二批货物亏损5万元,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

    从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结论写在下框中,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相加得_______,一个数和零相加,任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计算(1)(-8)+(-12)(2)(-3.75)+(-0.25)

    (1)-7+____=0(2)(+)+______=-(3)____+(-)=(4)__+=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12

    昨天,老师在七年级三班上课时,把他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情况以抢答赛的形式记分。你们看(出示投影)这是七年级三班七个小组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答对一题得一分,记作+1分;答错一题扣一分,记作―1分。第几组最棒?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咱们班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算出最后结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我们已得出了每个小组的最后分数,那么哪个小组是优胜小组?(第一小组),回去以后,老师就把小奖品发给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也分成几个小组,看一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出色?(原意)那么老师就按座次给同学们分组,每一竖排为一组。老师把组号写在黑板上,以便记分。

    希望各组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得到老师的小奖品?(有)同学们加油!

    我们已得到了这7个小组的最后得分,那位同学能试着用算式表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算式)

    以上这些算是都是什么运算?(加法),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有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刚才老师说要给七年级三班的优胜组发奖品,老师手里有12本作业 本,优胜组共6人,老师将送出的作业 本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分数最低的一组共7人,他们每人交给老师一个作业 本,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十二分之七)如果,老师得到的`作业 本记为正数,送出的作业 本记为负数,则老师手里的作业 本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对于这个算式,同学们还能轻易的感知出结果吗?(不能)

    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有的同学们能直接感知得到结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规律!(出示投影),观察这7个算式,每一个算式都是怎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引导学生回答)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情况的算式吗?(不能),这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

    前两个算式的加数在符号上有什么共同点?(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什么样的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同学们还能观察出那几个算式可归为一类吗?(3、4、5、异号两数相加,6、7一个数同0相加)

    同学们已把这7个算式分成了三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规律。

    (1)    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可循呢?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回答两个问题。(师引导观察,得出答案),那位同学能填好这个空?

    (2)    异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呢?大家观察这三个式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容易得到绝对值相同情况的结论。再引导学生观察绝对值不相同的情况,回答问题)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得出)

    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探索出了解决有理数加法的规律,顾一下(出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出示投影,学生大声朗读)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学们都很聪明,积极参与探索规律,每个组都有不错的成绩。个别落后的组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得分的机会,看哪一组能[出题制胜]!(出示)

    (活动过程 1后评价、加分;教师以其中一题为例,讲解题格式及过程;活动过程 2后:让每组第三排同学评价加分)

    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会运用它,但七年级三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一内容掌握的不是太好,以致在作业 中出了毛病,他们为此很苦恼。希望咱们同学能帮帮他们,看哪位同学能像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一样“药”到“病” 除!(师生共同治“病”)

    看来同学们对有理数的加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难倒我们的有理数的加法题呢?那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口述 师板书)。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攻破了这个难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老师认为收获最多的是优胜组的同学,因为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小奖品,大家赶紧看看那一组获胜?欢迎优胜组上台领奖,大家掌声鼓励!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积极进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13

    我说课的题目《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1至63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一、例二、例三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是学生把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加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能力。

    (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并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重点在于自我探究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猜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及验证归纳(不完全归纳)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有理数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萍乡今日的气温,了解萍乡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示温度计。提问:萍乡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3、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究解决的能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板书课题)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论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减法4(3)=7与加法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讨论得出4(3)=4+3.再给出以下算式减法52=3 加法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得出 52=5+(2),再由学生举一或两个类似的例子。

    通过以上特例由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猜想后及时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课本第62页的计算下列各式。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

    用式子表示为ab=a+(b)这里计算可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等.

    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就应给予鼓励.对具有新意的解法应表扬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再次对52= 5+(2)=3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并且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学生通过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此题目的是使得上面的初步猜想得到证实。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简明的字母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为今后学习字母表示数作准备。强调运用法则时:(1)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为其相反数。(2)再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解1、师生共同完成第62页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2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小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第 63页随堂练习.

    3、师生共同完成第62页的例2、第63页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讲解时注重让学生复述有理数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熟悉,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假如有错误,请其它同学纠正,并指出错误原因。

    例2、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在做完例一后,让学生估测本教学楼的高度,并估算8848米相当于多少座教学楼的高度,从而感受8848米这个高度。

    师生一起分析第65页联系拓广题1.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题2的思考提供参考.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小组交流.

    ab=a+(_b)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能说出自己的收获,及还存在的问题。

    课本第64页问题解决题1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外思考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14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1.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和-2; (2)│-5│和│5│; (3)-2与│-1│;(4)-(-7)和-│-7│。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 篇15

    1,本节课在开始时就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且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在小学、中学阶段,对运算律都不介绍证明方法,只结合具体例子做些脸证).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时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引导.

    3,重视数感的培养.学生数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能力的`生长点,数感也是如此。

    4,有理数的运算,既要注意减少一些繁、难的练习题,又要注意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更要强调的是算理,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5,例2解题后的反思,例3多样化解法的比较,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理数加法的教案实用1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