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 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23

    【www.jk251.com - 初一生物教案】

    作为初中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希望《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教案初中教案精选》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课时:1

    课型:新知探索课

    教学目标:

    1、明确自己的交往状况,了解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

    2、掌握交往对我们成长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交往应注意的问题,多交益友,谨慎择友。

    教学重点:交往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到现在,你接触过哪些人?

    (学生回答)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往圈越来越大,从父母到同学、老师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呢?交往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请大家读一个有趣的故事:

    某铁路工人马超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他人的欺负,一直把三个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出门。时间到了1989年,人们发现了这一情况,这时大女儿已经19岁,二女儿15岁,小儿子11岁,可他们的智力却分别只相当于5岁、3岁、1岁儿童的水平。可见,剥夺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是多么残酷!

    议一议: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故事,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师归纳)

    可见,人生离不开交往。

    人生离不开交往,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交往的地位又如何呢?请看报道: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XX年4月13日,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在北京发布了《XX年中国城青少年消费形态报告》。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知心朋友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最重要。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选择财富、权力、信仰等其他项目的比例。同时,59%的中学生表示最快乐的时刻是“与朋友在一起”这项报道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读材料后齐答: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交往对我们有哪些重要性呢?

    请看漫画,并思考问题。

    (师展示漫画)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师归纳)

    !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请大家欣赏第35页“中学生雁南的故事”,谈一谈:雁南的变化利益于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师归纳:)

    !!在交往中能不断完善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

    同桌生病落下了课,我会有同学向自己请教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我会

    马路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问路,我会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我会(学生回答,师点拔、归纳)

    !!!可见,交往还能使人获得幸福和快乐。

    请大家读名言,谈启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语对我们的交往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交友要慎重,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何为益友、诤友、损友呢?请看相关链接(师展示)相关链接

    益友:是指正直、诚实、知识广博的朋友,他们能够帮助自己上进。

    诤友:是指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错误,并真诚地帮助对方改正错误的朋友。

    损友:是指品行不正、表里不一、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这种人会给自己以消极影响,阻碍自己进步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严监生疾终正寝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的:1.感受作者描写的人物形象。

    2.尝试文学形象比较。

    教学重点:1.作者对严监生形象的描写。

    2.文学形象比较。

    教学难点:文学形象比较。

    教学设想:本文篇幅较短,语言浅显易懂,人物形象也不复杂,因此课文本身的教学不宜花过多的时间。计划用1/2--1/3时间实施文学形象比较,借此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同时也开拓学生视野。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学形象比较有较大难度,所以这次只是初步尝试,要求宽松。

    教学准备:1.印发三篇小说故事梗概。2.小黑板一块。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指名学生介绍《儒林外史》及作者吴敬梓,教师补充并鼓励阅读全书3

    二、布置阅读全文,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5-8

    (根据学生的概括,完成板书)

    抱病忙碌→托孤赠银→一茎送终

    三、布置速读,思考并组织交流下列问题:10-15

    1.严监生因什么而死的?(生病)

    2.生病期间,严监生是如何保养和生活的?(带病算账到深夜;骨瘦如柴却舍不得花钱进补;卧床不起还惦记收割之事;送银托孤)这些内容,反映了他什么特点?(吝啬金钱,要钱不要命)

    3.临死前,严监生最大的心事是什么?(点燃的两根灯草)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描写是什么地方?(伸出二个指头,因为他已不能讲话)为什么印象最深?(极其夸张地写出了严监生吝啬到了极点)这里的描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讽刺、批判)

    四、人物形象比较

    1.提问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分别叫什么、出自何书、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2.布置学生阅读印发资料《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梗概、《威尼斯商人》故事梗概、《死魂灵》故事梗概,,再从中任选一个吝啬鬼与本文中的严监生进行比较7-10

    教师指导:先找出所选人物吝啬的特点,再归纳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最后比较这二人吝啬的异同点。阅读过程中(包括课文),应当作适当的圈点批注。为使思路清晰,交流时有条有理,可以简单地写一写。

    3.组织交流5-10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给课文增写旁批,不少于3处。

    2.阅读下列任意一部作品的部分章节,看看还有什么其他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儒林外史》、《欧也妮.葛朗台》、《威尼斯商人》、《死魂灵》、《吝啬鬼》(又名《悭吝人》)

    一 善于合作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的合作的感受和对合作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合作也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普遍现象,在生活当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也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合作具有巨大的意义,它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树立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之上,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合作,学会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合作,树立合作意识,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并非唯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则是合作。合作,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们相互协作,以期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竞争越是激烈越让人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人们在生活和交往中的密切联系,要求人们进行合作。合作也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要让学生认识合作,善于合作,这既是一个理念、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认识合作走向学会合作,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合作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认识合作。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

    第二站:学会合作。

    主要介绍了进行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一次函数初中教案精选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写成式子是(一定)需指出,小学因为没有学过负数,实际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对于正比例函数,k也为负数。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课堂练习:教科书13、4节练习第1题.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初中教案精选


    第七课时:《我们家的男子汉》(一)

    学习目标:1、查工具书,读准文章字音,弄清字意。

    2、能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思路,深入研究课文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4、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1、熟悉课文内容。

    2、阅读王安忆的有关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而课文写的却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让我们去看看王安忆是怎样来刻画他的男子汉的气概的。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展开讨论: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或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几岁的小男孩是一条‘男子汉’?)

    3、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三、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文章是按人物的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再加上五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第二单元的阅读提示中写到:“有人的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某些个性。”根据文章小标题结合文章内容,你能想象出“男子汉”将来的某些个性吗?你认为真正的男子汉要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可能有:耐心、独立、刚强、勇敢、专心等。

    五、课后学习:

    请亲朋好友回忆有关你的童年趣事,并整理一下,课上交流。

    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解法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难点是必须切实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础.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

    (3)同方程类似,我们把或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步骤相同,二者都是经过变形,把左边变成,右边变为一个常数.

    不同点:在进行第(1)步去分母和第(5)步将项的系数化为1的变形时,要根据同乘(或同除)的数的正负,决定是否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当然,如果不能确定同乘(或同除)的数的符号时,就要进行讨论.这正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注意:(1)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对解不等式同样适用.

    (2)解不等式时,上述的五个步骤不一定都能用到,并且也不一定按照自上而百的顺序,要根据不等式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熟练后,步骤及检验还可以合并简化.

    三、教法建议

    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应突出抓住与方程解法不同的地方,加强“去分母”和“系数化成l”这两个步骤的训练,因为这两个步骤会出现“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的情况,为此可以同一元一次方程对照着讲.

    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将不等式进行同解变形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运算.新大纲规定:“运算能力包括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要培养解不等式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即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等有关概念.

    这节课是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要突出不等式基本性质3,这是解不等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同时还要反复提醒同学注意克服解方程变形中常犯的错误,在解不等式中也要重现.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训学生运用类比方法处理相关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类化法、引导实践法、练习法.

    2.学生学法:抓住解方程的一般解题步骤,归纳出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

    (二)难点

    正确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避免变形中出现错误.

    (三)疑点

    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

    (四)解决方法

    观察比较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步骤的区别及注意点,从而更准确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并重视易出错的环节.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解题步骤,为本节课新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2.通过类比的办法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的理解.

    3.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常见含字母的不等式的求解办法.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将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办法,并能熟练地解之.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既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又快捷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从而能更好地区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提问:①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它的标准形式是什么?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④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有解吗?有几个解?

    (2)解下列方程:①.

    ②,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

    (3)指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第(3)题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三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纠正,强调解方程时的常见错误及“·”与“。”的使用区别.然后指出,解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式子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需改变方向,“等号”不改变.除此之外的对式子进行的任何其他变形都是完全相同的.

    【教法说明】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在诸多方面都有联系,因此,教学时光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应内容,通过仿同求异对比来学习,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大家知道,不等式的解集是,变形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基本性质1,相当于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实际上,解不等式就是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适当变形(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最终将不等式变形为或的形式,即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大家知道,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类似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为或

    注意问题:判断一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应先将它化成最简形式,再用定义判断.形如的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而是矛盾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类似的步骤,但一定要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例1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例2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师生活动:教师板书例1,学生板书例2.(同桌交换练习,指出对方错误井纠正)

    (1)解方程: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例1解不等式: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2)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例2解不等式

    解: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教法说明】①通过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同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不同点的理解、认识和记忆.

    ②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方程变形中常见的错误,及实心圆点与空心圆圈的区别.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解下列不等式:

    ①②③④

    ⑤(并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答案:①②③④⑤

    解⑤: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教法说明】教学时,①、②小题可作抢答题,③、④小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与投影出示的正确答案进行对比.⑤小题学生口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化了竞争意识,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解不等式的能力.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①②

    答案:①②

    师生活动:首先学习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做题情况.接着与正确解题过程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对练习中的共性错误进行纠正和强调.

    (2)单项选择题:

    ①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B.

    C.D.

    ②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③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①去分母得②移项得③合并得④解集为:

    其中错误的是()

    A.①B.②C.③D.④

    ④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不同的是()

    A.与B.与

    C.与D.与

    答案:D,C,D,D.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完成,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教师活动:纠正错误及强调注意事项.

    【教法说明】通过同桌(或前后桌)的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科学性、主动性.

    (四)归纳、扩展

    1.本节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

    2.注意问题:

    ①不等式性质3的正确使用.

    ②避免不等式变形中常见的错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移项要变号,书写不能连写不等号等).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73A组1.(1)(2)(4)(5).

    (二)选做题:P73~P74A组2.(2)(4)(6);B组1.

    参考答案

    (一)1.(1)(2)(4)(5)

    (二)2.(2)(4)(6)

    1.

    九、板书设计

    6.3(一)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

    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为1,系数不为0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注意:针对最简形式而言.

    2.标准形式或(其中)

    二、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对比)

    1.例1

    解:解:

    2.例2

    解:解:

    三、小结

    注意:1.不等式性质3.

    2.变形中常见错误.

    经典初中教案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画“连接”图形的理论依据.它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也是今后在实际制图应用中的基础.

    难点:①对“连接”图形原理的理解.因为它是应用抽象知识来描述客观问题,学生常常因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②线段与弧、弧与弧连接时圆心位置的确定.

    2、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有关“连接”的实际问题,画出比例图,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兴趣,又获得了知识;

    (2)在教学中,以“实际问题——概念引出——理解——实际应用”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与弧、弧与弧连接的概念及连接的原理;

    (2)通过对“连接”等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通过线段与弧的连接,圆弧与圆弧的连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渗透”世界上很多事物是互相联系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连接的原理,初步掌握线段与圆弧连接、圆弧与圆弧连接的实质,会进行各种连接.

    教学难点:

    连接原理的正确理解和作图时圆心、半径的确定

    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出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机器零件,它的边缘是圆滑的,我们最熟悉的操场上的跑道,它的跑道线也是很圆滑的.

    想一想:跑道线是怎样的线组成的?

    画一画:跑道的大致图形.

    指导学生发现线线的位置关系,引出连接的有关概念:

    1、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

    2、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3、外连接、内连接.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二)深刻理解概念

    “连接”是“平滑地过渡”,怎样算“平滑“?像下面图中,实线画出的线段和圆弧,圆弧和圆弧,虽然也有相切的关系,但它们不是连接.

    理解:线与线连接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②线段与圆弧应分居在圆心与切点所在直线的两侧;圆弧与圆弧分居在连心线的两侧,二者缺一不可.

    (三)圆弧与线段、圆弧与圆弧连接图形的画法

    例1:已知:线段AB和r(如图).

    求作:,使它的半径等于r,,并且在点A与线段AB连接.

    作法:1、过点A作直线PA⊥AB.

    2、在射线AP取AO=r.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使AB、在OA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线段的连接,主要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找出了圆心,圆弧也就不难画了.

    例2、已知:如图,的半径为R1,圆心为O1;线段R2.

    求作:半径为R2的,使与在点A外连接.

    作法:1、连结O1A,并且延长到点O2,使O1O2=R1+R2.

    2、以O2为圆心,O1O2为半径作,使与在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圆弧的连接,主要运用“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结论.

    练习题:P148练习,1、2.

    (三)小结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连接?什么是外连接?什么是内连接?

    2、任何一种连接,其实质就是两线相切,在切点处相连接,是切点两侧的线段和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连接.

    3、对于给出的题目,画出连接图形关键在于确定圆心.

    (四)作业

    教材P151习题A组16.

    课外题:画一个生活中的有关连接图形的比例图,下节课展示.

    第12页

    一在人群中挺立教案的教学方案


    第十一课在人群中挺立第三框教案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铸就生命信条

    学科

    思品

    总课时数

    一课时

    版本名称

    人民版

    年级

    九年级

    册次

    全一册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第11课第3节页码第130-136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框通过故事阅读、模拟通信、拟订道德信条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进行培养道德,并把道德的关涉群体扩大到国家和社会,教育学生树立“大德”这一更高的追求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坚持道德信条,追求人生的“大德”,在人群挺立。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人生道德信条:“公”“廉”“仁”。追求人生大德。

    教学难点人生有大德。教学流程第3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点燃道德明灯。2、书写道德信条。3、人生有大德1、师:生活中美德的形成会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2上一节课从反面告诉我们美德形成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从正面思考怎样培养美好的品德。3、指导学生阅读p131-132的“瑞恩的井”(1)你心目中的道德楷模是谁?(2)他们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德?(3)小瑞恩为什么成为青少年的道德?4、指导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5、指导学生阅读p133-的短文(1)、你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2)、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6、做人不仅要有基本道德准则,更应追求大德。指导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p135“联合国为他下半旗”一文(1)联合国为什么为周恩来下半旗?(2)请再举一些像周恩来一样有大德的人。(3)每人写一条反映大德的名言生答(或举例或概括阅读课文并思考和回答问题分组活动:互找道德闪光点为自己设计一组道德信条全班静听朗读,准备思考和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旧课,为引入新课以及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课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思考明白道德楷模未必是伟人、名人,平凡人中也不乏有令我们肃然起敬的道德楷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楷模。通过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道德闪光点的自信。使学生牢记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以大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

    板书设计课

    铸就生命信条

    1点燃道德明灯

    2书写道德信条

    3人生有大德

    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例1、A校和B校各有旧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送给C校10台、D校8台,已知从A校调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费用分别是40元和80元,从B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运费分别是30元和50元,试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1)几分钟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由题意可知,一种调配方案,对应一个费用。不同的调配方案对应不同的费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调配方案决定了总费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将之形式化、数学化。

    解法(一)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C校x台,则调到D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x)台。B校调到D校是[6-(10-x)]即(x-4)台,总运费为y。

    根据题意:

    y=40x+80(12-x)+30(10-x)+50(x-4)

    y=40x+960-80x+300-30x+50x-200

    =-20x+1060(4≤x≤10,且x是正整数)

    y=-20x+1060是减函数。

    ∴当x=10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为A校调到C校10台,调到D校2台,B校调到D校2台。

    解法(二)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D校有x台,则调到C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12-x)]即(x-2)台。B校调到D校是(8―x)台,总运费为y。

    y=40(12–x)+80x+30(x–2)+50(8-x)

    =480–40x+80x+30x–60+400–50x

    =20x+820(2≤x≤8,且x是正整数)

    y=20x+820是增函数

    ∴x=2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同解法(一)

    解法(三)列表分析:

    解略

    解法(四)列表分析:

    解略

    例2、公司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500元/件的新产品,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800元/件。经试销调查,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数y=kx+b的关系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

    (2)设公司获得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为s元

    试用销售单价x表示毛利润s;

    解:如图所示

    直线过点(600,400),(700,300)

    ∴400=600k+b

    300=700k+b

    k=-1,b=1000

    ∴y=-x+1000(500≤x≤800)

    s=x(1000–x)-500(1000–x)

    =1000x–x2–500000+500x

    =-x2+1500x–500000(500≤x≤800)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作业:略

    探究活动

    (1)在边防沙漠区,巡逻车每天行驶200千米,每辆巡逻车装载供行驶14天的汽油.现有5辆巡逻车同时由驻地A出发,完成任务再返回A.为让其余3辆尽可能向更远距离巡逻(然后一起返回),甲、乙两车行至途中B后,仅留足自己返回A必须的汽油,将多余的油给另3辆用,问另3辆行驶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千米.

    (2)30名劳力承包75亩地,这些地可种蔬菜、玉米和杂豆.每亩蔬菜需0.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2000元;每亩玉米需0.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800元;每亩杂豆需0.1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550元.怎样安排种植计划,才能使总产值最大?最大产值是多少元?

    答案:

    (1)设巡逻车行至B处用x天,从B到最远处用y天,则2[3(x+y)+2x]=14×5,即

    又x>0,y>0,14×5-(5+2)x≤14×3,

    所以x=4时,y取最大值5.另三辆车行驶最远距离:(4+5)×200=1800(千米).

    (2)设种蔬菜、玉米、杂豆各x、y、z亩,总产量u元.则

    所以45≤x≤55,即种蔬菜55亩,杂豆20亩,最大产值为121000元.

    (3)某果品公司急需汽车,但无力购买,公司经理想租一辆.一出租公司的出租条件为:每百千米租费110元;一个体出租车司机的条件为:每月付800元工资,另外每百千米付10元油费.问该果品公司租哪家的汽车合算?

    解设汽车每月所行里程为x百千米,于是,应付给出租公司的费用为y1=110x,应付给个体司机的费用为y2=800+10x.画出它们的图象,易得图象交点坐标为(8,8800).由图象可知,当x<8时,y1<y2;当x=8时,y1=y2,当x>8时,y1>y2.

    综合上述可知,汽车每月行驶里程少于800千米时,租国营出租汽车公司的汽车合算;每月行驶里程大于800千米时,租个体司机的汽车合算.因此,该果品公司应先估计一下每月用车的里程,然后根据估算的结果确定该租哪家的汽车.

    经典初中教案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方法:结构教学法、以学生“再创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本章结构并让学生说出前三节的内容)

    2、引入新课

    就象以前我们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时一样,我们在学习了函数这个概念以后,要学习一些具体的函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顾名思义,谁能根据这个名字,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能举出一些的例子?(学生完全具备这种类比的能力,所以要快、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叫几个同学回答就可以了.教师将学生的正确的例子写在黑板上)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引导,看能否归纳出一般结果.)不难看出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式表示的,可以写成

    ()

    的形式.

    一般地,如果

    (是常数,)(括号内用红字强调)

    那么y叫做x的.

    特别地,当b=0时,就成为

    (是常数,)

    3、例题讲解

    例1、某油管因地震破裂,导致每分钟漏出原油30公升

    (1)如果x分钟共漏出y公升,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破裂3.5小時后,共漏出原油多少公升

    分析:y与x成正比例

    解:(1)

    (2)(升)

    例2、小丸子的存折上已经有500元存款了,从现在开始她每个月可以得到150元的零用钱,小丸子计划每月将零用钱的60%存入银行,用以购买她期盼已久的CD随身听(价值1680元)

    (1)列出小丸子的银行存款(不计利息)y与月数x的函数关系式;

    (2)多长时间以后,小丸子的银行存款才能买随身听?

    分析:银行存款数由两部分构成:原有的存款500元,后存入的零用钱

    解:(1)

    (2)1680=500+90x解得x=13.…

    所以还需要14个月,小丸子才能买随身听

    例3、已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求的值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解:

    说明:第一题让学生上黑板来完成,二、三题学生分组讨论每个组讨论出一个结果,写在黑板上

    4、小结

    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教师板书即可.

    5、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1、书后习题2、自己写出一个实际中的的例子并进行讨论

    探究活动

    某居民小区按照分期付款的福利售房方式购房,政府给予一定的贴息.小明家购得一套现款价值120000元的房子,购房时首期(第一年)付款30000元,从第二年起,以后每年应付房款为5000元与上一年剩余欠款利息的和.(剩余欠款年利率为0.4%)

    (1)若第x(年小明家交付房款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第三、第十年的应付房款值.

    参考答案:

    (1);(2)5340元、5200元.

    【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教案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