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合集
  •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发表时间:2023-12-15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合集。

    编辑觉得“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这篇文章很值得阅读,现在强烈推荐给您。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只要在上课前把教案和课件准备好就可以了。教案和课件的质量是评价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非常欢迎您来读这篇文章,希望它能为您带来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

    2、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引导学生从作者姓名、籍贯、身份、代表作、作品风格等五个方面介绍作者。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

    2、扫除文字障碍。学生提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讨论解决,重点识记。

    三、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1、读过文章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对文章哪个地方有疑惑。

    2、学生谈初读感受或提出疑惑。

    小结: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刻的见解,很为你们高兴。大家都很善于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这节课我们会解决这些疑惑。

    四、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由学生的感受引入主问题)刚才有同学说百草园很好玩,有同学说三味书屋后面的园也很好玩。如果你就是鲁迅,你喜欢哪个地方的生活?为什么?跳读课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喜欢的理由。

    2、学生依例自主阅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4、全班学生共同交流。

    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表意见。

    答案预设:

    喜欢百草园的生活。原因有:

    (1)百草园的景色很美。

    ①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第二段,反复诵读,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如:A、“碧绿”“紫红”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B、“光滑”“肥胖”“轻捷”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C、“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D、“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②教师引导: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覆盆子、桑葚,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从吃的零食方面,学生把自己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进行比较,总结出自己生活的富裕。

    ③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色: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鲜美好的味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百草园这有声有色、

    有趣有味的美景。(学生齐读)

    (2)百草园的事很有趣。

    引导学生对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两件事简略品味。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复述。

    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指导朗读。学生可能回答的原因有:

    ①“我”对“三味书屋”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从“我”问老师何为“怪哉”的奇思妙想,从“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人声鼎沸”的热闹读书场面,从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略带迂腐的神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味书屋的风趣和快乐。品味语言:“人都到那里去了!”(通过句末用叹号而不用问号,来揭示先生外严厉内温和的性格,并让学生模拟朗读体味。)

    ②三味书屋的学习虽然枯燥,它后面的园却可以玩。如:爬上花坛折腊梅、攀上桂树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都让人感受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仍然是充满了童趣和欢乐的,这与“百草园”的快乐自由是相连贯的。

    ③上课时老师自己读书入神,学生可以玩纸盔甲、画画。

    引导: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鲁迅都是在玩吗?虽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鲁迅还是很勤奋的,你从文中那些句子看出来的?

    (2)如果没有学生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可引导“你为什么不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引导学生把少年鲁迅的读书情况与自己的的读书情况进行比较。

    答案预设:少年鲁迅在私塾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上课就是死记硬背;还只能学语文这一门学科;画画还要偷偷摸摸的;问个问题老师不但不答,还要挨骂。现在上学比较有趣:可以问问题,不用死记硬背。老师对我们很和蔼,还有许多有趣的科目,像音乐、美术、体育。还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学校课程来上。

    5、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异同。

    (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预设:

    ①“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的某种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②“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五、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不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是鲁迅先生难忘的童年记忆。请同学们以《难忘童年那段记忆》为题,说一说自己童年的故事。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教学目的:

    1 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

    2 、记叙的感情色彩。

    3 、两相比照的结构。

    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正字音:

    确凿záo菜畦qí 蟋蟀shuaì 缠络竹筛shāi觅食m 渊博yuānbó

    鼎沸dǐngfèi绣像xi ù 锡箔bó 签赏jiànshǎng脑髓nǎosuǐ盔甲kuī jiǎ

    蝉锐chántuì .秕谷bǐ gǔ 锡箔xī bó 倜傥tì tǎng拗ǎo

    人迹罕至(稀少)人声鼎沸(水开).拗过去(ǎo用力弯曲)敛在盒里(liǎn放)

    攒成小球(cuán凑在一块)高枕而卧(wò睡).总而言之(yán说)无处觅食(mì寻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全文可分两部分。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2 找出两段生活的过渡段,划分结构。

    ——“我不知道……”承上启下,全文分为两部分。

    3 朗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关键句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4 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5 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

    ——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一、复习旧课,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特点,引入冬季。

    1 冬季百草园的特点,“比较的无味”该怎么理解?

    ——“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有雪则好玩,尤其是捕鸟,相对其它三季,乐趣少些,但还是有的。

    2 有哪些趣味?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费字不多,写出儿童爱玩心理。

    3 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对比闰土父亲的描写,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加点词不可删,否则由猜测变成肯定,不符合文章原意。

    总结: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

    1 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形成对比。

    2 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

    学习生活: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

    2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2.)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呢?

    3.)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4.)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鲁迅还是一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装,他只是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满而已。

    4 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选2)

    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 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1 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2 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幅幅画面,按照作者的思路,是有其内在联系排列在一起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内容上合乎逻辑、顺乎情理的承前启后,同时作为一篇好文章,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应的过渡文字,起到结构全文的粘合剂的作用。

    文章第一段,以回忆的口吻,简洁概括介绍百草园的位置、规模、名称、变迁、景观,特别点出“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么,“乐”在何处呢?带出下文。第二段写乐在夏季。第三段,由“长的草”不去,因为相传有“赤练蛇”,为下段写美女蛇搭了“桥”。第四、五段正好写乐在关于美女蛇的奇妙传说。这传说写完,第六段稍加议论,作为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一句起步。关键是“比较”二字,跟谁比呢?显然,是跟刚刚写完的夏天的百草园比。于是第七、八段写雪地捕鸟之乐。一直到第九段将被送进书塾而无限留恋地告别百草园一虫一鸟,一草一木,几行动人的抒情,完成转而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过渡。

    不必说  (碧绿)菜畦  (光滑)石井栏    静景 低  春季

    整体概貌(略写) {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椹      ↓     ↓

    也不必说 鸣蝉(长吟)  (肥胖)黄蜂(伏)   动景 高  夏季

    分写局部(详写) {单是……就  蜈蚣(喷烟)        ↓     ↓

    学习生活:  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状物:1抓住特点,符合儿童心理2多角度写景3融情入景4状物有序,条理分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我对课堂教学的构思:

    一、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0多岁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童年生活的恋歌。

    教材内容:作者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告诉我们什么叫童心?童心就是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含蓄的表达了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的哲理。

    教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升入初中首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丰富,部分含蓄难懂,同时从初一学生认知心理出发,决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生字、新词基础上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讨论、问题的习惯和方法;3、性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守护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纯美童心。

    教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景物、人物描写。难点: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度。

    二、说教法

    1、方法:朗读:启发

    2、依据:朗读: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渐熟悉课文内容:逐渐产生共鸣;逐渐接近教学目标。启发: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归纳解决问题;能产生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童心共鸣的教学效果。

    3、教具:录音机,配乐朗诵,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读:粗读全文,精读重点语段,细读关键词句,在读中体味作者情歌;在读中探究、享受童年成长的乐趣。

    2、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

    细细品味“百草园”、“三味书屋”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精读的词句,挖掘生活情趣,表情达意,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深层写作做准备。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预习:解决字、词、句。

    解题:解决文学常识。

    第二步读:熟悉课文,产生共鸣。

    第三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百草园”。

    (板书三个方面内容)

    醉人的自然景观:(新)

    从百草园迷人的历史传说:(奇)欢乐乐人的雪地捕鸟:(趣)有趣

    第二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1、巩固新知:听写词语。

    2、读课文,拾取感性线索。

    第二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三味书屋”

    (板书五个方面内容)

    陈设单调

    先生博学

    到三味书屋读书枯燥枯燥无味

    园中自由

    画画珍惜

    第三步迁移:让学生讨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对比:“百草园”快乐,“三味书屋”枯燥。

    关系衬托:“百草园”有趣,“三味书屋”无味。

    和谐:“百草园”热爱,“三味书屋”追求。

    “关系”的选择,“情感”表现,教者不必主观归纳。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选择,对作者的感情也有不同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草园”一部分是“三味书屋”,板书浓缩概括的表现了主题思想,即“百草园”快乐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生活,含蓄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束缚。

    板书在授课中同时进行,具有形象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表示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本课的步骤分为七个方面:教材、学情、模式、设计、板书、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的教材里,整个初中鲁迅的文章总共有九篇,它包含了散文、散文诗、小说、杂文。虽然中考时直接的考点不多,但是重要的考点基本上是以他的文章为蓝本。所以要想让学生具备中考的应考能力,鲁迅的文章是不容忽视的。

    1、课时安排:三课时

    (1)第一课时:好文初采风。在这一节课主要解决文学常识、生字词、内容结构。

    (2)第二课时:玩转百草园。在这一节课主要解剖作者在百草园的童年之乐。

    (3)第三课时:探秘三味书屋。在这一节课主要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玩转百草园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体会写景的方法。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体会少年鲁迅的童真童趣,感受他热爱自然、自由的感情。

    (二)说学情

    1、作品认识方面

    由于小学时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少年闰土》,所以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学他的文章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2、对写景方面的积累

    文章的第二段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现百草园给我带来的乐趣,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他们对于写景的角度是不陌生的。

    3、学生心理方面

    迷恋大自然,好奇神秘传说,渴望自由,也是现在学生的特点,他们与少年鲁迅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学习起来完全能体会到“乐园”的实际意义。

    (三)说模式

    1、设计教学模式有六个板块:激趣导入、确定目标、整体感知、研读品析、练习反馈、拓展延伸。

    2、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目标要关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语文与生活相联系。

    (四)说设计

    1、激趣导入:用音乐伴奏来进行听觉感染,用图片欣赏来达到视觉吸引的目的。

    2、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写景的内容、优美的语言、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教师作概括性的点拨。

    3、整体感知:快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为研读百草园做铺垫。

    4、研读品析

    (1)春夏秋的百草园:多钟感官写美景,层次井然写美景,重点句式说最爱。

    (2)神秘的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

    (3)冬天的百草园:利用设想、对照、游戏再现雪地捕鸟的过程。

    5、练习反馈:利用“成长中印象深刻之景色”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6、拓展延伸:利用《春》进行写景方法的延伸,利用《思,在百草园》进行题材延伸。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在了解学生的认识和需要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五)说板书

    根据百草园的文眼“乐园”设计板书。

    (六)说评价

    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分为三部分:自我评价,群体评价,教师评价。正确的评价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七)课程资源开发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课内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使教学目标完成的更出色。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5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    油蛉    斑蝥       缠络     攒

    珊瑚     豁       敛      脑髓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竹筛

    一、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三、 第九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一、 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二、 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有何依据?

    主备 唐福芳    授课班级    七(1)、七(3)  上课时间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3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一、 课文第一段似乎没什么精彩内容,能否不写?

    二、文章第二段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三、 阅读课文三至六段 思考: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该部分在记叙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

    四、 文章是如何写冬天的百草园的?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一、 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二、 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

    三、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四、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对寿先生的描写语句,根据自己的体验,评析这个人物。

    一、“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作者强调的是哪部分内容,并用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导入:歌曲小小少年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

    杂文集:《二心集》《坟》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题目解读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三、课文阅读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

    缠络chán觅食mì竹筛shāi

    宿儒sù渊博yuān鼎沸dǐng

    珊瑚shān锡箔bó倜傥tìtǎng

    脑髓suǐ蝉蜕tuì攒cuán

    盔甲kuī东方朔shuò敛liǎn

    四、文章总析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

    三层(3—6段):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陈设和对先生的印象。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儿。

    五、文章分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通读全文,你最喜欢那一自然段,为什么?

    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业一

    1、识记课文中词语和拼音

    2、熟读全文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深入分析

    (一)第二段分析

    问题一:“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二: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二)第七段分析

    问题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问题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捕、扫、露、支、撒、系、牵、拉、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三)第二部分分析

    问题一:你觉得寿镜吾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读书投入,不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问题二: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敬慕、热爱

    问题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学生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好问、贪玩

    中心思想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作业二

    运用课文中所学习的写作手法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自己童年的趣事。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7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课时】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

    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作者。在板书课题后,可结合注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笔名等)、时(作者生卒年代或时代)、地(作者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作者的代表作)。这是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 的字词教学目标。

    二、阅读理解新课

    1、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2、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⑴ 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⑵ 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描述的?

    ⑶ 这14种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⑷ 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⑸ 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作者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3、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内容。

    ⑵ 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⑴ 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⑵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

    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基础知识题。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散文集有( )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拗( )盔甲( )锡箔()()人声鼎沸()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合作探究;

    (一).“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二).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二)、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 ,百草园的( ) ,百草园的 ( )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 。

    2、解词:似乎: 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四)、阅读第2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这段文字的段意是什么?

    答:3.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 )来安排的。

    4.这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

    ①时间顺序(季节) ②方位顺序 ③景态顺序 ④景类顺序:

    5.作者紧紧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着力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充满情趣。

    6.这段文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7. 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

    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 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8、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 、 、 、 、 、 、 。

    文中的动物有: 、 、 、 、 、 、 。

    9、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10、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

    11、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 )B ( ) C ( )

    12、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

    a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b.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c.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d.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e.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13.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五)、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6.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7.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有人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多,要注意“所以”、“只好”两个词

    ,说说这句写了什么?

    8.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养不过夜的。”这三句写捕鸟的过程,都有哪些记叙的要素?找出来。其中第2句用了多少动词写人的动作?有什么好处?如果将第2句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吗?

    9. 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 10. 总结一下这段话写了什么?

    (六)、阅读第9自然段做题。

    1.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2.文中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B.“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C.“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七)、三味书屋部分。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八).试举出本文中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化备课:

    教学反思:

    【答案】:7.①百草园无限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衬托出前者生气勃勃,后者死气沉沉。②三味书屋里面师生不同的活动对比,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③三味书屋读书与屋后小园寻趣对比,反衬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

    2、 静态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泥墙根、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动物有: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3、a.高大、肥胖、短短、断砖、莲房一般、拥肿、小球、像人形的

    b.碧绿 紫红 黄 c.光滑 轻捷 d.长吟 低唱 弹琴 拍的一声 e.斑蝥 何首乌根

    4、略写的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呜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

    详写的: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5、排比 拟人 比喻

    6、D

    (二) 1、a d e j l h g

    2、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三) 1、方位 名称 变迁 乐园

    2、似乎:好像、仿佛 确凿: 确实

    二个词不矛盾,“确凿”说的是真实情况,“似乎”是从成人角度回忆,所以说似乎

    七、第9段是过渡段,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表现他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八、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由“严厉”到“好起来,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规则,也不常用,喜爱大声朗读。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9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

    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

    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

    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童年的时候都喜欢什么游戏,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回答)“同学们的童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想知道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谁能告诉大家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从…到…”,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后说一说百草园生活的三味书屋生活各自的特点。(让学生明确百草园生活特点: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特点: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朗读第1到8自然段,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如何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作者从句式、描写的范围、对象、不同的观察的角度,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②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文章第三自然段“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从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过渡到百草园传说中去。)

    ③百草园的传说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

    (讨论归纳:其一传说符合儿童的好奇冒险心理,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这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导儿童去了解它;其三,百草园的丰富生活和美女蛇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④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七自然段,找出冬天捕鸟所用的动词,分析这些词汇的妙处。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的动词,清晰明确地描写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2、解决以上问题后,我将对全篇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3、布置作业:学习课文写景的手法,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五、板书设计

    根据力求简洁,突出重点的板书要求,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百草园生活:自由

    快乐

    无限趣味

    三味书屋:单调枯燥

    乏味

    受束缚

    写景:抓特点

    多角度

    按顺序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合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