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加减法的教案15篇
  • 加减法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28

    加减法的教案15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 教案和课件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核心。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优质的资讯“加减法的教案”,享受文章的味道让您感到惊艳!

    加减法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 6.4+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习。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13.8-4.7=

    5.2-1.9=

    加减法的教案 篇2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 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 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 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 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 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 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

    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

    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4、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加减法的教案 篇3

    5.订正板演,并提问:

    (1)第一组题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

    (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

    (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老师说出10以内加减法题共10道。学生打手势表示口算的结果。

    老师按投影的题,说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同学说得数,要求脱口而出。

    8.游戏――“评选优秀邮递员”:

    黑猫和白猫是邮递员,由两位学生扮演。每人送10封信,每封信上都有一道题。谁先算出这道题得几,就把信投进贴在黑板上的编号是几的信箱里。送信时,谁投得又对又快,谁就是优秀邮递员。

    比赛结束,检查后给获胜者发奖。

    9.视算:看算式写得数。要求看准题,写对得数。视算题是10以内加减法题,共8道。

    10.听算:听题写得数。要求听准题,写对得数。听算题是10以内加减法题,共8道。

    11.游戏――“拔萝卜比赛”:

    白兔和灰兔比赛拔萝卜,由两位学生分别当白兔和灰兔。老师说10道题,谁先算出得数,谁就到黑板前面来拔编号是几的'萝卜。拔得又对又多的获胜。

    比赛结束后,给获胜者发奖。

    12.速算比赛:

    计算课本上的式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题目见课本第46页第10题,共20道题。

    完成后订正,评出前五名并发奖。

    14.总结:

    这节课我们做了大量的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做到计算正确,得数脱口而出。我们还没有达到要求,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争取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正确、迅速地口算。

    15.板书安排:

    加减法的教案 篇4

    教材来源: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学习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任务一: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复习检查: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1、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加减法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加减法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111222÷334=

    11112222÷3334=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教学得与失:

    加减法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①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小组3: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①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生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2: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生: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2:我还提醒大家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一。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②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

    (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加减法的教案 篇8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475+34= 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说)根据图中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必要时应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例1和试一试中的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出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A、教学例1第(1)问。

    根据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吗?(指名估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问:用竖式你会算吗?

    (预设:①出现例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答案。②只出现正确的答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赞同哪种答案?说说赞同的理由。)

    我们再一起回顾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边讲边板书竖式,完成解答。)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教学例1第(2)问。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小数的加法,那么小数的'减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自完成,指名扮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并适时强调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二)比较算式“12.55+5.65=?”

    (三)总结、归纳。

    提问:比较这两组题,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请同学们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方法一样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②在小数加、减法中,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自然就对齐了。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先让学生思考,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分别改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讲评,最后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4)末尾有零要去掉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由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数学网。

    加减法的教案 篇9

    《加减法的验算》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二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第51-53页内容。

    2. 教材分析:

    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借助解决小蜜蜂提出的怎样检查这一问题,展开探索并学习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方法,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验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都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本节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2.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5.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在课前面几节我了解到:有96%的学生熟练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有98%的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非常熟悉。还有20%的学生对连续进位、退位的加减法有初步的了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 、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了(1) 书本让学生学习;(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现; (4)疑难让学生研讨;(5)评价让学生参与的特色:这既符合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特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蜜蜂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他们酿造了许多蜂蜜。有一天,国王命令小蜜蜂去检查一下蜂蜜的生产和使用记录对不对。怎样检查呢?小蜜蜂犯难了。你们能帮帮它吗?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说出一节课里想知道什么,想学会什么,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带有目的参与学习,能减低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活动一:

    1.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张记录表,知道表中分了两个内容:生产情况记录和使用情况记录。)

    2.你准备怎样帮助小蜜蜂检查生产情况记录对不对呢?有什么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师:同学们的点子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检查员,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单,好吗?

    3.该怎样验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试着写写看!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1)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

    (2)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

    (3)有的会再算一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4.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你觉得哪种验算方法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适时进行知识的深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小结: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检验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不过我们验算加法一般使用第2种方法。

    (第二层:讨论归纳、总结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时走进学生讨论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下面的交流互动活动做好准备。并且适度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交流成果,对他们的成绩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这种全班学生互动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有了刚才的经验,你们能帮小蜜蜂检查一下蜂蜜使用情况记录吗?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验算方法。

    (2)用被减数-差的方法。

    (在比较中使学生体会到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验算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同时向学生说明验算减法一般用第1、2种方法。)

    3.通过我们刚才的.检查,你发现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对吗?你觉得验算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通过验算帮助小蜜蜂解决了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计算中,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全部做对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做题及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在刚才的课堂上,你们都是很优秀的小小检查员,能再检查一下这几道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3.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知道440个学生,每人1袋够不够,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笔算、估算,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减法判断。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三层:掌握方法,学会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时走进学生讨论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下面的交流互动活动做好准备。并且适度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交流成果,对他们的成绩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这种全班学生互动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

    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

    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师:怎么样,同学们都写好了吗?老师收了几位同学做的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两位同学都提了水彩笔比跳绳贵多少元?

    8.3-6.45,谁做对了,你们同意第几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师:对,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谁来说一说第二种哪错了?

    师:好了,虽然这位同学出错,但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提示.

    师:刚才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还有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咱们来看看.

    师:仔细看看这道题的得数是10.70,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师:以后,当计算小数加减法,如果小数的末尾是0,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去掉0,在把化简结果写在横式里,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体现.

    师:大家再瞧:9.6-7.53=2.07(元)这个得数上也有0,能去掉吗?

    师:刚才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小数加减法都从哪一位算起?

    师:嗯,说得太好了,这确实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最大的不同之处。

    师:谁来说一说在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小数的得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加减法的教案 篇11

    众所周知,小数加减法不难,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问他们应该怎么计算时,说的非常好,可是实施起来那可真说得上错题不断啊!错题原因:

    一是,轻敌。认为这很简单的题,口算即可。

    二是,做题不仔细,数位对不准就进行计算。

    今天为了弥补他们的过失,我只好再想办法。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你们是想做的快一些,错题多一点呢,还是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甚至没有错题?

    生答: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请你找一找同学的错误。

    课本上练习二第一道题是应用题,同学们很快列出算式,我巡视。

    然后拿着一个同学的本子到展示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来找一找这个同学做的题有没有错误或者缺点?这么一说,那他们都喜欢找人家的不是,第一个学生说:老师,他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平方米,他写成了米。

    又有很多学生举起手,我接着说,找出别人缺点的同学,是很聪明的同学,他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一生答:我感觉他书写的不是太好看。“是啊,书写对我们来说,就是面子的事,一定把字写好看了,这样才能给你掌面子。

    我边说边展示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你看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了没有,书写的如何?”“特别漂亮”“特别工整”“是啊,虽然是练习本,陈文杰依然书写的很工整,大家没看出他有一个好习惯吗?

    同学答:“他验算了”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一下加法的验算方法。(注意:在展示出错同学的作业时,请不要说出他们的名字)

    加减法的教案 篇12

    一、说复习内容

    新编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关于《加与减》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加与减》(1)、《加与减》)(2)、《加与减》(3),可见两位数加减法在本学期的重要性。本节《两位数是加减法复习课》主要复习本册教材《加与减》(2)和《加与减》(3),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进行复习。两位数加减法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包括进位、不进位加法,退位、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包括进位、不进位加法,退位、不退位减法),孩子们不仅要掌握这些内容的口算及笔算方法,并达到熟练、正确计算的程度。

    二、说复习目标及重难点

    1、能自主回忆两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并能正确熟练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体验学习的快乐。

    复习重点:能自主回忆知识点,初步学会将所学知识串连起来。

    复习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环节设计

    本节设计有三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PPT出示,学生大声读出课题。

    (二)串连知识点,趣味练习

    1、回顾两位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1)看到两位数加减法,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忆、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

    (2)在这些算式中如果让你选择两道口算,也就是直接写得数,你会选择哪两道?为什么?

    ①根据学生选择,抽生说一说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②笔算两位数加减法各一道,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计算两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③结合平时的计算经常出错的题目,说一说计算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2、趣味练习:拔萝卜

    (1)学生分两大组当做“小白兔”和“小灰兔”。PPT出示带有竖式的萝卜,小白兔要大于50的萝卜,小灰兔要小于50的萝卜,口令“我们要”、“他们要”。

    ①43+38②76—39③6□—2□④24+2□⑤99—49在选择时要说一说思考过程。

    (2)谈话:加法和减法相比,哪个更难一点儿?我们专门来练练减法。小白兔和小灰兔的选择分别变成了“退位减”和“不退位减”,口令没变,PPT出示大萝卜上的减法竖式。

    ①66—44②53—27③75—2□

    3、解决问题

    (1)就黑板上学生的算式随机选择一道,如50-18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PPT出示数学信息: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鹅有18只。

    生读数学信息,并提出并解答(先抽生提问题,提问题者指名解答;然后再同桌你提问我解答)。

    4、游戏:比比谁的得数大。

    在黑板上贴出0~9数字卡(背面朝上)。

    □□+□□=□□+□□=

    “小白兔”和“小灰兔”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前任意拿数字卡,选择贴在合适的位置,谁的得数大谁赢。

    (三)分享收获、自我评价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与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表现做个评价吧!

    四、关于“读、说、写”习惯培养方面的设计

    本节课以培养“说”的习惯为主,因此整节设计围绕“说”展开。从开课的“坎大两位数加减法你想到了什么”到说口算及笔算方法,再到“趣味练习”中“萝卜该给谁,为什么?”以及游戏“比比谁的得数大”中“怎样摆可以让得数更大”的争论,到最后的“分享收获、自我评价”,可以说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说,而且尽可能的让所有孩子都发言。

    五、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教案 篇13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7的加减法,是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由以前的一副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小木棒和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让两个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两个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副情境图,并配合情境图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巩固用一副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教材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要求学生在练习格里写加、减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掌握6、7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减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采用动手操作,观察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给学生创造思维想象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 4+1 3+2

    5-0 2+2 4-3

    4+0 3-3 5-2 3-2 5-4 3+3

    2、复习6和7的组成。

    1和()组成6,4和()组成6,6分成()和(),6和()组成7,7分成()和(),7分成()和()。

    (教学设想:复习旧知识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授课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6、7的加减法,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教学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数小棒图。

    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们坐的位置是怎样的?桌上有几根小棒?小棒放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个同学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1根,谁能说一说这一副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②、请大家从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③、比较:看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算式。

    问:这两个算式哪个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学生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WWw.wEI890.com 唯美句子)

    2、教学4+2和2+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黄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自己摆的小花。从左往又看,先是几朵小红花?后是几朵小黄花?一共是几朵花?怎样列算式?

    算式:4+2=6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从右往左看,先是几朵小黄花?后是几朵小红花?一共是几朵花?

    算式:2+4=6

    (2)、比较4+2=6和2+4=6。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想:4和2组成6,所以4+2=6)

    怎样想:2+4得几呢?(4+2得6,因为调换4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所以2加4也等于6)(教学设想: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的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3、教学7-1和7-6。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学生动手摆7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6和1.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计算?怎样列式?

    列式:7-1=6

    (2)、提问:计算7-1时怎样想算得快?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数;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数。

    4、教学6-2和6-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摆2朵小黄花。去掉2朵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样列算式?

    列式:6-2=4

    教师:现在老师去掉左边的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样列式?

    列式:6-4=2

    (2)、比较6-2=4和6-4=2.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6-2等于几?6-4等于几?(想:6可以分成4和2所以6-2=4)(通过操作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7根小棒自由摆图形,说图意。

    ()+()=7 7-()=()

    2、再让学生拿6个三角形自由摆图形,说图意。

    ()+()=6 6-()=()

    3、指导学生写加、减法算式。

    4、完成46页的“做一做”。(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吗?

    五、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1=6 4+2=6 5+2=7

    1+5=6 2+4=6 2+5=7

    7-1=6 6-2=4 7-2=5

    7-6=1 6-4=2 7-5=2

    3+()=6 6-()=()

    加减法的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习。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习:口算

    (六)、发展练习: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加减法的教案 篇15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出示:

    (1)教师: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学生1: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2: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2)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师: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预设:

    学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学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5)教师:有的同学借助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把问题解决了。有的同学是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预设:

    学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教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学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预设:

    学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学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预设:

    学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学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设计意图】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1)教材第74页第3题。

    预设:

    学生1:要想知道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我们需要先确定0千克的位置,以及每一个小格表示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学生2:左图一个杯子重0.35千克,右图杯子和水共重0.95千克。

    我们学过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95-0.35=0.60(千克),小数的末尾有“0”,我们将“0”去掉,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

    (2)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加减法的教案1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