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12篇
  •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3-07-24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12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适应时代需要和教学特点的重要抓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的精选文章,知识的分享是一种美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

    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基本训练

    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出乘法算式。

    师: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把乘读做乘以。

    师:请同学们看图独立填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清楚一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

    师:自己独立完成填空。

    师:比较(1)和(2)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看图自己填空。

    师:注意单位名称是个。

    2.巩固练习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填一填。

    师:先写出算式,再自己读一读。

    师:注意几个几相加一般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特殊的像:2个2相加、3个3相加,因为两个乘数相同,这样的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师:下面这些加法算式,有的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自己先做一做,然后和同桌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自己完成下面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上面这些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点儿什么?

    小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运算。

    三、拓展延伸

    师:连一连

    师:这道题中有没有不能连线的?

    师:3+3+5和4+6,没有连线,为什么?是的,这两个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想一想一个乘法算式能写成几个加法算式?

    师:一个乘法算式一般能写成两个加法算式,特殊的像:44,55,这样的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师:可以画出2个3或者3个2,都能用32表示;可以画5个4或者4个5都可以用54表示。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得出乘法的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

    回答:(3个)

    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出示小花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5朵?

    回答:2个 ,

    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汇报学习结果。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教师和全班学生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4、学生完成

    5、全班交流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注意观察好图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画一画

    4、集体交流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

    (54 或 45 23 或 32 23 或32 )

    2、练习第一题,

    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填上。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 )个( )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 23=6 或32=6

    3个4相加 34=12 或 43=12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提前预习下一课。

    七、教后反思:

    在这节练习课中,我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再集体订正讨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3=60 20个3相加20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用乘法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3、培养学舌功能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合作交流能力

    教具课件: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时间:

    第7周 星期3

    教学程序 时限 教学内容

    基础训练 5 每天一练

    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实践应用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课堂小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没有新的发现?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通过情景图为学生提供同数连加的式题,引出对乘法运算的介绍,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乘法打下基础。

    2、编排特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游乐园主题图、例1和练习九的第1~3题。教材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由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景图为学生提供同数连加的式题,进而引出对乘法运算的介绍,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第二,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学情分析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课标》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努力实现概念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一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究体验,经历乘法——应用拓展,巩固乘法——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看,游乐园多热闹!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 小飞机有5架,每架小飞机里坐3人;小火车有4节,每节里坐6人;过山车有7排座位,每排坐2人 ……利用生动的生活情景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景和加法算式两方面,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与加法算式中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同时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来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新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求小火车的人数,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进一步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概括乘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7个2相加可以写出来,那10个2相加、20个2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体验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5个3相加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7×2,读作7乘2,还可以表示2×7,读作2乘7,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读、齐读算式,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迁移内化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游乐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画一画等活动,实现语言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本节课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

    1、基础练习。提供生活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给学生提供各种感性素材,使每一道加法算式的意义是唯一的,那么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的意义也是具体的、唯一的,学生容易理解。如做一做:第三题。练习九的第1、3题。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一说怎样想的,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图和算式的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体会。

    2、变式练习。让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巩固乘法概念。教师将练习九第3题改编成下题: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学生先仔细观察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紧扣乘法的意义来判断是否可以改写,再去写乘法算式。学生开展辨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在肯定或否定的思维训练中,进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小结时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像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会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乘法的欲望。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然后用观察 —— 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乘法和我们的加法算式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告诉学生×叫乘 号,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7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在乘号的前面写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在乘号的后面写7,7个2想加得14,然后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写成乘法算7×2=14。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3+3+3+3+3=15和6+6+6+6=24让学改写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接下来出示旋转木马图,解决“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观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你们为什么不写成乘法呢?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关看谁读得最响亮,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后面三关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七、“诱思探究教学论”在本节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的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7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理解乘法的意义。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学生分小组用小棒摆出图形。(小伞、小房子、五角星、三角形、等等。)教师拍照,捕捉信息。

    2、交流。

    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①4个☆用了40根小棒。10+10+10+10=40

    ②5个△用了15根小棒。3+3+3+3+3=15

    ③3个□用了12根小棒。4+4+4=12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3、设疑:摆5个△是5个3相加,那么7个3相加,怎样列式?10个3呢?50个3、100个3、1000个3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4、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5、介绍乘号“×”及其写法。教师指×,这个符号谁知道叫什么?(板书:乘号)教写法:先写左斜,再写右斜。生书空。

    乘号象什么?学生怎样回答都有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在发明乘号时是把“+”歪一下。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关系。

    6、以4+4+4为例

    指着板书:4+4+4,问: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4)

    师:就可以写成4×3或3×4【“个”字改成“x”】

    教读法,学生试读,可能学生会把乘号读作“乘以”,教师纠正,读作“乘”

    板书读作:4乘3。3乘4。生齐读。

    师:这个算式就表示3个4相加。

    问:谁来说说,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3表示有几个4相加?

    多找几个同学。

    请学生把另外的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并说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再出示算式6+6=12,进行读作练习,用以区别上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目的:动手操作是现在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象这样的概念性教学,抽象性比较强,只有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

    三、巩固

    1.出示香蕉图。

    (1)先出示2个.提问:你们看,这是几个香蕉?(2个)我们把2个香蕉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个,又出示2个.又出示2个.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香蕉?(生:4组.)

    求一共有多个香蕉?,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2+2+2+2=8)

    2.出示游乐园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3+3+3+3+3+3+3+3+3+3+3+3+3+3+3=45

    3×1515×3

    2.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19×450×3

    计算2×18写成加法算式

    3.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4.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5.能用上今天所学得知识吗?5+5+5+5+5+5+4=34

    6.反馈判断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8×2

    9+9+9+9+93×4

    7+7+79×5

    8+8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小棒摆一摆.

    2个4连加;4个2连加;3个5连加;5个3连加.

    板书设计:

    加数相同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乘号

    2+2+23个23×2读作:3乘2

    5+5+5+5+5

    小棒图记录

    (3例,写出结果)读作:几乘几等于几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 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 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 2+2+2+2+2+2+2=12 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1)

    一天,白兔和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这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得多少?(思考,学生回答)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题图2)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张桌子呢?8张桌子呢?

    请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写,再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下面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每小组代表相互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12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P47、48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作准备。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学情分析 :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四、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六、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 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