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范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
  • 教案范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2-11-08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wwW.Jk251.CoM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Jk251.coM编辑推荐

    乘法的初步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乘法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场看一看(多媒体出示第44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

    师: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

    师:好玩的还真不少,其实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一幅图中你们就能想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首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2)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3)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3.引出课题。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加数相同,每题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如果摩天轮上有20个吊厢那有多少个4相加?100个吊厢呢?有多少个4相加,学生会说100个4相加,那100个4相加写起来会怎样?学生会说太麻烦了,从而引出一种新的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教师先摆1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师:那摆4个这样的三角形共用几根小棒呢?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师板书.在找出相同加数和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时,板书出4个3。

    师:讲解4个3相加,可以写成这样:在4和3的中间写一个新的符号——乘号,告诉学生乘号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紧接着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4个3相加等于12,所以43=12,也可以写成乘法算34=12,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通过摆这组图形我们列出了一道加法和两道相应的乘法。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生摆汇报展示。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写乘法算式。老师只起引领作用。

    归纳总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请同学比较一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接着让学生把游乐园里列出的那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最后进行反馈。

    (三)应用拓展,深化新知。

    (1)基础题练习。

    (2)综合应用。

    (3)拓展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今日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写作范例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今日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写作范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一课时,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实现语言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算式摆学具、看算式讲故事等,实现符号表征与动作表征、现实情境表征的转化,进而达到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

    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孩子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索新知:

    1、创设问题,感受“几个几”相加

    通过求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项目中一共有多少孩子,让学生感受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几个几”来描述。在数“一个3、两个3、三个3……”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个几”的认识,为后面的乘法算式的引出做铺垫。

    2、观察思考,探索乘法

    通过观察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并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引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在加法转化成乘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是怎么得来的,即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在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后,让学生尝试着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并渗透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转化成乘法算式。

    3、通过摆一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它们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请你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

    我摆了几个(),每个用了()根小棒,有()个()一共用了()根小棒。

    用加法计算是:

    用乘法计算是: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哪些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乘法,哪些不能转化成乘法。预设学生会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比如摆了四个三角形,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有的孩子可能会拼出几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那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时,只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就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再一次渗透乘法的意义。

    但是由于指令不够明确,硬件条件的限制,没有投影仪无法展示孩子的作品,导致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来拼,拼好的作品又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乘法意义的渗透。因此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接着又让孩子按照要求进行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这个环节学生出现把3个4摆成4个3的情况,孩子还是不明白谁是相同数,谁是个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感觉自己讲的已经讲的很细致了,也让孩子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为什么孩子还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摆的情况呢?通过郭主任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找到了本节课的漏洞,就是在讲解乘法算式的时候,反复强调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并让孩子用“几个几”表示,再列成乘法算式,这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没有给孩子强调“几个几”里面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本别是什么。如:3个4中的3是个数,4是相同数,再通过摆一摆感受3个4该怎么摆。这样再让孩子进行拼摆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摆了。

    4、通过编故事,再一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通过讲故事环节:“你会讲故事吗?”根据一个乘法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继续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孩子都能根据算式变出合理的数学故事,进一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对孩子们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反思本节课,让我更加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研读教材、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还要结合学情,预设孩子们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大限度的把课备好、备透,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稿优秀模板


    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必须先突破“几个几”,因此我们备课组探讨出这样的探秘单:用画图方法表示4个3,再列式表示,还能怎样列式表示?学生在填写探秘单时经历了一个建构乘法模型的过程:先通过画图形成图形表征——列算式同数连加算式表征——乘法含义的表述。课堂当中谢老师利用探秘单精心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1、这幅图能表示4个3吗?简简单单地一个问题引出一组3个,有4组,也就是有4个3,让优等生带动中下学生获取4个3。

    2、两次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第一次对比4个3,3+3+3+3=12,4×3=12,问: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第二次对比3个4,4+4+4=12,3×4=12,问:为什么乘法算式中只有一个4,而加法中有这么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通过这两次对比提炼出乘法含义的本质。

    3、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有两个困惑:1、竖着看表示3个4,横着看表示4个3,而他们都可以用列算式4×3=12,这两个算式中4和3一样吗?有必要对比吗?度把握到哪里?

    2、这节是乘法的第一节课,是否还要增加一些基础题,如看图列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以及乘法算式……

    月度教案精选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之五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月度教案精选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之五”,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画面的角及实物角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初步了解角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

    在课的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通过观察实物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从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指一指、折一折、摸一摸,动手操作具体感知角的顶点和边,了解角的组成,然后通过动手做一个活动的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及大小变化,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三、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做角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自主参与。

    四、发挥想象,训练提高。

    这节课的练习是我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我让同学们在“蓝猫对话室”里和两位小朋友开开与心心一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增加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比较数学课本表面上的角和课堂练习本上的角,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把练习放在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情境中,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教材上练习八的习题穿插在整堂课中,避免了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学生利用角来创作画,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

    第一: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学生在判断两个边长不一样便角的大小一样的角时,决大多数学孩子都说这两个角是边长长的那个角大,这时我没有把两个角做成实物的形式从黑板上拿下来,重叠在一起比一比,如果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的看出角的大小与它的边长无关。

    第二:我觉得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也处理不好,学生折角后比较角的大小时,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比的过程还太短,给学生提供的素材学生还不大会用,没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①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③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四、课前准备

    1、量身高。

    2、了解食品的价格。

    3、寻找生活中不同单位的小数。

    4、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师: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平时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生答。

    师:那你知道它的价格吗?(生答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我们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个点就叫做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小数,你们谁知道小数点前边的数表示什么,后边的数表示什么呢?

    2、谁能说出几个这样的数(生举例,师写省略号),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

    3、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小数;

    大家一起再把这些小数读一遍;

    下面老师再出示几个小数,谁会读?

    生读小数。

    4、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a、电费收据单上有小数b、称水果时,电子称上出现过小数

    c、看见路标上有小数d、数学书的后面

    e、铅笔,中性笔的规格是0.5毫米

    f、一瓶饮料有1.25升

    5、小组汇报

    6、同学们查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查了资料,想不想看一看,谁愿意读一读?(生读小数)

    7、大家读的真不错,你们会写小数吗?请把这三个小数写在练习本上,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三、突出重点,理解意义

    1、我们已学过元角分,大家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角?

    2、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4、那么2角你能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吗?为什么呢?

    5、8角呢?

    6、出示1分=元=()元,组内讨论。

    7、汇报交流。

    (师板书: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1分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

    8、5分呢?

    9、19分,你还会吗?为什么呢?

    10、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四、联系巩固,课化提高

    1、课前老师已经留了一个作业,让大家量身高,谁愿意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2、生汇报。

    3、你能用小数来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吗?

    4、老师也量了身高,你们能猜出老师的身高吗?

    老师的身高是1米70厘米,你们能用小数来表示吗?(1.7米或1.70米,因为70厘米就是7分米)

    5、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谁能够写的最多(用3、0、9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的多)

    五、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的真棒,说说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呀?

    2、老师要留一个小作业给大家,刚刚我们用小数说出自己的身高,那么如果没看到人,只看到一组表示身高的小数,能否知道谁高谁矮呢?这个问题给大家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精选


    【学习内容】

    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设计特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迁移整除知识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板书设计】

    几分之一

    几分之一的分数写法:

    几分之一的意义:表示从总的份数中取了1份

    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具准备: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等实物,三角板,直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实物抽象出角,并说明角各部分的名称。

    顶点边

    (2)指名学生指出第2,3个角的顶点和边。

    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教师指出:上面的这些图形都是角,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判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角?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判别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角?

    3,学生实际操作。

    (1)拿出活动角。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更深入的来了解一下角有什么特点啊?请你拿出你课前做的活动角,来动动手,你再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

    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2)折叠角。

    师生都拿出一张纸,共同折纸,启发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然后教师演示把角的边剪短,提问:现在角变小了吗?

    师:我把边剪短了,但是角的大小不变,这说明什么啊?

    (3)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4)做练习八第3题:先让学生用三角板中小的一个角与书中的两个角比一比,让学生说这两个是不是一样大

    4,教学画角。

    (1)教师在黑板上做画角示范,边画边说明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也就是从一个点先画一条线,再从这个点再画一条,就画成一个角。如下图:

    ··

    (2)做课本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自己画一个角。

    指名两个同学上黑板画角,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画完后,对板演的学生所画的角进行讲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订正。

    三,练习

    第2题:看下面各图,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哪几个角?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案范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