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3篇
  •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29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3篇。

    栏目小编费尽心思,打造了这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希望您会喜欢。老师要在上课之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每天都按时按质完成。教案是深化课程内容的关键手段,供需要的朋友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为你们提供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通过阅读,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朗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阅读课文,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雪的洁白,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积累的词语。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朗读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六、延伸拓展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七、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八、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写出观察日记。

    2.收集一二首咏物诗、写景诗,运用物候学知识试着分析一下。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3、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课文比较长,同学预习时,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一,从这四个方面来熟悉一下课文。)

    (上课前请同学听两首熟悉的歌谣轻松一下,欣赏欣赏大自然美景。)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秋色正浓,很想和同学坐在野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不过,坐在教室里也不错,可以穿越时空。老师先带同学们一起去绍兴吼山的桃花节看一看那些又美丽又调皮的桃花。说它调皮,是因为去年3月21日桃花节开幕时,他们中的许多桃花已经谢了,而今年19号开幕,桃花园还见不到她们的踪迹,使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高兴而来,失望而归,我们说桃花的初开期一般在三月二十日左右,为什么去年这个时候初桃已谢,而今年还未开花呢?同学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天气暖和得早,桃花就开得早了,气温底,桃花就开得迟。

    ——

    桃花盛开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和气候有关?

    ——(蒜苗泛青)百花争艳,落叶翻飞这些自然现象,自古以来我们称它为物候(板书)。

    那么如何科学选定每年桃花节开幕式日期,使广大游客都能欣赏到桃花绰约的风姿,相信同学学了《大自然的语言》后,一定能给当地的农民一个好的建议。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全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看得快,又找得准)

    1、概括得很好,你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老师看到他认真在圈点勾画,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2、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可不可以先写古今差异?)

    (说明文的顺序可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文章不仅眉目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而且重点突出。)

    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这样条理就很清楚。

    ——“纬度影响最大”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3、理解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知识:

    ——古诗中也提到了这个物候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周诗人庾信的《梅花》,诗人原来居住在南方,梅花开得较早,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课后练习也有一首古诗,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包含着怎样的物候知识。——朗读(诗人是在初夏时节游览位于庐山香炉峰顶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原来古诗中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物候知识。

    4、课文除了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还介绍了哪些内容?(运用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画出重点句,概括回答。)

    物候和物候和物候学的含义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着重要性

    研究物候学有重要意义——

    5、教师总结:刚才同学通过圈点总括句的方法,熟悉了课文内容。作者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课文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那么竺可桢又是用怎样

    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大自然语言的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的语言你觉得有什么特点?(1、2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准确、生动)

    学生生成:准确、生动、简约等

    2、同学们想先体会生动呢,还是准确?

    英雄所见略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两篇说明文老师印象特别深刻《看云识天气》,让我对天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成了小小气象预报员,而〈〈大自然的语言〉〉又让老师拥有了什么呢?一双灵敏的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读读、品品这写在清山绿水间,摇曳多姿的大自然语言。告诉同学们,你听到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读懂它们了吗?

    生动(课文1节)

    1、教师朗读第一节,:我听到我知道

    ——原来大自然一年四季有如此丰富的语言,作者生动的描写带给了我们无穷的联想。

    2、轻声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会联想到哪些物候?于是,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联系《春》“东风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蜜蜂嗡嗡”拟人化的语言,使大自然有了灵性,有了语言。

    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把无声的语言转化成了几幅生动的画面,体味得好。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其他你喜欢的词语。

    “融化”河水解冻,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涌动春的希望。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草木破土而出,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傲雪的迎春,火红的'山茶,嫩黄的迎春争奇斗艳。(山顶千门次第开)让我们想象,在牧童的短笛里,一朵花睁开了眼、两朵花、三朵花,一万朵花,那是花的山,那是花的海。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歌《小燕子》,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拟人。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簌簌”摹拟风吹落

    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为什么不是一片片?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

    十分形象。“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大地沉睡了。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穿越时间和空间,春夏秋冬不断循环。正如白居易的诗“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3、朗读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喜欢,可见第一节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当然,我们说作为一篇科普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他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性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

    第一节最后一句,“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的现象,作者作了限定“”,表达非常准确。“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语言的准确。

    准确(以课文6——10节为例)

    1、教师:我先请同学说说老师和这位同学之间相隔多少距离?

    还可以怎样表达?如果老师用尺丈量出了具体的距离,应该怎么说?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语言的模糊性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

    2、巩固提升:精确与模糊是准确的两种写法,那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

    1)、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表精确性)

    2)、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表模糊性)

    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找了两句,我们来深入体会一下,为什么表精确性与表模糊性都体现着准确。第一句准确没有问题,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不是11而是10天很精确。

    ——春天,沿海都是笼统的,不能做精确的实验,用模糊的语言,留有余地,像我们平时用的一些概数词、程度副词都属于模糊词(约、左右、前后、一般、大多数、若干)。精确与模糊都体现准确,体现实事求是。

    3、——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这个星期天,老师专程去上虞参观了竺可桢故居。(那班驳的墙壁,乌黑的大门,发黄的照片如陈年的酒沉淀着一个卓越科学家的过往。)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局报”两字。

    所以,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学习物候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摹、介绍事物,更要学习竺可桢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从明天,不,从下课开始,你能像竺可桢这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写写观察日记,作作物候观测,老师相信,来年春风吹醒柳梢的时候,你也许就能告诉桃花园的主人,吼山上的第一朵桃花应该在何时绽放她的花蕾。我想,这便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丰厚的礼物。让我们有感情齐读。

    四、仿照课文,运用语言:

    下面我们请同学选择江南秋日里典型的物候现象,用你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家(讨论一下,秋天里有哪些典型的物候现象:在稻花飘香的秋色中,听蛙鸣虫啼,看鸿雁南飞,流萤点点飞舞,树叶转了颜色,湖畔、海滨芦苇荡最浪漫的季节开始了,桂花,菊花)

    “……江南的秋天来了”

    20xx年11月8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3.述: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观看.课件录像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要求:不会认的字读拼音,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次试读,要求:在课文中留出9个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重点指导“诉、粗”。

    (评: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然后读通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与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连贯、流利。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读第1节。

    l)谁喜欢读第一节指名读。

    2)述:大自然也有“语言”,小朋友们看看、听听,你留心过大自然的语言吗

    3)看.课件。(前.课件内容去掉解说)

    述:前几天同学们到郊外游玩,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词语“仔细观察”,读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板书:仔细观察)

    (评:“仔细观察”这个词语,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游玩,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忆游玩时发现了什么,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这一节怎么读呢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读、范读、齐读。

    5)过渡:大自然用语言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5.学读第2节。

    1)谁喜欢读这一节指名读。

    2)水中的小蝌蚪像什么(贴小蝌蚪图)指名读第1句。

    看.课件。(小蝌蚪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春暖花开)范读,齐读。

    3)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大自然在说些什么吗指名答,读第2句。

    (板书:春天已经来到)

    4)自由试读第2节,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5)每当季节更替的时候,大自然都会用它的语言告诉我们,小朋友留心过吗

    指名答。看.课件。(春、夏、秋、冬冬季节的特征片断)

    6.学读第3节。

    l)指名读第3节

    1)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贴大鱼图及板书“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多有趣呀!

    3)自由试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4)像这样的语言还有许多。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马齿与年龄等)

    你还知道哪些指名答。

    7.小结过渡: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现在,大家来轻松一下——{律动}

    四、识记本节课的生字,指导书写

    1.读1、2、3节中出现的生字“语、这、就、那”。

    2.识记字形。

    l)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2)指名分析“就、那”的.字形。提示“就”字右半“尤”的点不能掉;“那”字左半的笔顺及右边“左耳刀”的笔画;“这”字里面“文”字捺改点。

    3.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语”要注意左窄右宽、上平下齐。

    “这”要注意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走之”的一捺要托住上面部分。

    “就”要注意左右相当。

    “那”要注意左右相当、右上低下伸。

    2)范写“就”、“那”。注意字在格中的位置及运笔方法。

    3)学生描写、临写。师巡视辅导,检查执笔、写字姿势。

    4)评议订正。

    五、巩固要求认识的字

    开火车认读l、2、3小节中要求认识的字“察、蝌、蚪、逗、间、如”(带拼音)。拍手对答:“它读什么它读X”(去拼音)。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2、能力目标:

    A、能按要求筛选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优美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来自绵延悠长的大别山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让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看,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紫燕翩舞、落叶翻飞,那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有三项内容:感知一整篇,摘一摘内容要点;选读一大段,理一理说明顺序;赏读一小节,品一品生动语言。(课件展示)

    二、第一个学习环节:感知一篇 摘一摘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老师提两点要求:(1)、一定要注意这是一篇说明文,前面两小节描写性的语言读得美一些,后面科学性的告知语言要平铺一些,象作解说一样。(2)、第二个要求,就是大家边读边用笔给每小节标上序号并画出每小节的中心句。

    2.字词摘录: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筛选,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比如说,这篇课文老师给你筛选出了8个词语,让我们来看一下,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

    ②气象谚语6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多媒体展示画面,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研读小诗

    1、小黑板出示小诗

    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

    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第二小节(小黑板)。

    ①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

    ②男女生比一比——师评:(停顿得很好,有节奏感,这么一读让我也更明白这大自然的语言)。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出示第三小节)

    4、第四小节的画面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接下来还是你们自己先仿编——根据汇报出示第四小节。

    ①大自然已经把语言写在水面和蓝天,你们来读读吧,看看从这两个小节中的朗读中能有什么发现?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逗点”,“省略号”各指什么?)

    ②谁能把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遍?同学们想想啊,要是你有了什么新发现时,尤其是有趣的发现,心情会怎样?再读这两个小节。

    ③男女生轮读,女生读第三小节,男生读第四小节。

    5、刚才这几个小节中所说的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平常我们留心观察的同学也时有发现,下边再说的可能我们就不多见了,还是我来写大家猜———(板书第五小节)。

    ①这种大自然的语言你们明白吗?那谁能给大家说说年轮是怎么回事?画一画行吗?

    ②其实不光是年轮,我们平常吃的鱼身上也有大自然的语言。那我考考大家,请听题:大自然写在鱼身上的语言是什么?

    ③请马上根据提示把这一小节补充完整。

    ④那现在请大家想想:怎样把我们明白的这两种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给那些不知道的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⑤刚才我们所了解的这六种大自然的语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怎么说?可是它们还算不上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语言,最神奇的在第七小节中呢?(出示:第七小节)。

    a.我肯定这一小节中,你们一定有想要弄明白的问题,先读读把问题找出来。

    b.交流(视学情而定,可能有知道“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同学,就利用差异互相学习)。

    c.自然界这么神奇的语言你们都读明白了,大声地朗读给老师听一听吧。

    6、读后交流

    ①读了这七个小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想说点什么?

    ②所以今后大家千万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出现开头小节)。

    ③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些语言,为什么?

    ④所以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我们要说(出示诗句:)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齐读这一小句,说说你的理解。离开课文,用上“只有……才……”你还能说句话吗?

    7、现在这首小诗已经非常完整了,我们把它从头至尾地朗诵一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大家想一想:大自然这是在用什么跟我们说话?

    (二)配乐朗诵

    (三)拓展延伸

    1、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的大自然的语言,不信大家读读下边的这些气象谚语。(选一条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晕而风,日晕则雨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东虹日出西虹鱼。

    早雾晴,晚雾雨。

    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语文天地”《地图上的发现》: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自学生字、词语。

    (3)读后交流。

    (四)作业设计

    1、再搜集一些气象谚语。

    2、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段吧。等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也编一课《大自然的语言》。

    3、读一读,想一想,再组词。

    流()

    查()

    带()

    长()

    留()

    察()

    戴()

    常()

    4、抄一抄

    搬家

    游泳

    年轮

    思考

    妙不可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并掌握进区域的规则。

    2.熟悉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方法。

    3.增进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活动准备:

    1.阅读区域:自制图书 图书医院益智图书 我是天气播报员(各种幼儿图书若干,图书内容有关天气,可按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播报)

    2.操作区域:小车跑跑跑 纸袋的秘密 天气换新衣 (提供牙膏、纸袋等材料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

    3.智力游戏区域:巧板世界 迷宫大揭秘 天气变化棋 (提供不同的材料玩具,如迷宫、棋盘、七巧板等)

    4.数学区域:加来减去 分一分 瞧一瞧(提供各种数学操作材料,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

    5.美术区域:桃花朵朵开 我是艺术家(制作盛开的桃花,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等等)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互相问好,介绍班上的区域及区域材料。

    ——交代进入区域的要求及规则。

    ——重点介绍智力游戏区域的玩法及规则。如:天气变化棋,让孩子大胆尝试创作棋盘。

    2.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进入活动,教师作好引导、观察。

    ——重点区域观察:

    1)天气变化棋:幼儿能否掌握剪、裁、画等技能,并运用该技能进行棋的创作。

    2)天气换新衣:幼儿是否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

    数学区: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

    美术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是否能正确进行颜色的搭配。

    操作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

    3.整理活动区,适当讲评。

    ——是否都能在音乐停止前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

    ——小朋友的进区表是否都进行了打钩。

    ——各区域的操作物品是否都摆放整齐了,如果没有请幼儿摆放整齐。

    ——给遵守区域规则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7

    要点:整体感知

    程序:

    ㈠导入:诗歌导入,引起兴趣。

    ㈡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出现了三个概念: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和物候学,请通读全文,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本文介绍的重点是什么?说明理由?

    ㈢再读全文,专项训练:

    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提示:物候学的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顺序来介绍,不就让人一目了然了吗?

    ㈣层次划分:据上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该如何划分?

    ㈤作业:比一比,看谁了解或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最多?

    附: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8

    教材简介:

    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目标预设: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重点、难点:

    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设计理念:

    本主题以“小水滴旅行记”为开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小水滴结伴,与祥和温暖的太阳交谈,与神秘莫策的雾捉迷藏,与变化多端的云彩舞蹈,与来去无踪的风儿赛跑,赋予直观的自然现象以生命。在为幼儿提供体验和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为其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从而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关于水的问题,孩子们开始讨论就是:水从那里来?也许就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热点,可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于是,我就给班级里的全体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对于幼儿的回答,我并没有给予回答,于是,我们带孩子一起去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看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综合教材: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准备:

    [幼儿准备] 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教师准备]

    1.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2.大自然景象PPT、诗歌图谱PPT。

    教学过程:

    1.游戏“拍手“游戏。(听老师的指令然后完成动作,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准)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出示大自然景象PPT,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

    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

    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3.欣赏诗歌。出示诗歌图谱PPT

    (1)幼儿听诗歌录音。

    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看诗歌图谱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

    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

    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4.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5.结束部分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认真的思考,然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反思:在几次的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一起去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当孩子知道水的变化后,我请孩子绘画出了小水滴的旅行途径,在绘画中孩子了解了水的存在状态,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缓缓上升变成云朵,当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时,云朵将变成雨滴或是雪或是冰雹落下来,小水滴再次回到了大海的怀抱。

    对于种种自然现象,我们如果采用书面的形式去反馈给孩子,孩子不易于接受,但一旦改成了故事的形式,孩子在童趣盎然中自然的感触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为这一切教育都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孩子越小,就越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围绕幼儿自身的兴趣开展的,在活动中他们的问题萦绕不断,层出不穷,更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动手实验、制作、争辩谈论总结,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使他们的思维更敏锐,激发起了他们主动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切入,引起兴趣

    1、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朋友、同学或老师,靠什么呀?(语言)

    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

    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思考: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

    (2)、反馈,并板书。

    (3)、教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教师表演读。

    ②、教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诉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

    (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

    (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3、学习10~14小节。

    (1)、自由大声地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家看懂并运用了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

    (2)、反馈,并简介三位科学家。

    (3)、拓展延伸:课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

    (4)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10小节。(齐读,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四、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小组讨论:生活中,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汇报。

    3、请同学们把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写在本子上。

    (1)、教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并深情朗读。

    (2)、学生评价。

    (3)、学生写,并展示评价。

    五、课堂总结,质疑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8种大自然的语言,并懂得了如何去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希望我们能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最后,你们还能对这篇课文提出疑问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3.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本环节意在通过竞赛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这一部分我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说明:在第二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读课文,并用竞赛激励法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民,通过课发言,交流整合信息。如课文4-6段,第一个同学列出影响物候的因素,下面的同学提出了四个因素存在主次之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1

    教学理念: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用爱和激情点燃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课堂应该成为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主阵地!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2.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3.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4.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设想: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自然界,有哪些生物会说话?

    小草发芽说明……枫叶染红是大自然通知我们……今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一起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文题和作者)

    第三单元说明文学习我们都学了什么?

    引出目标:知识 语言 顺序 方法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完成以下各题。A1说给B1听,A2说给B2听。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答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①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预设:答案不一致的时候,要协调各小组达成共同意见。)

    ②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 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作出解释 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 顺序

    阐明意义 本质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⑴自由读6——10自然段。

    ⑵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3) 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

    ⑷追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再追问:

    明确: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⑸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

    (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过渡)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第五环节: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比较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1)听读1——2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⑷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第六环节:放飞想象,总结提升。

    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掌握了大自然的语言,未来社会会是什么样的?

    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抽象 ,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2、布置作业: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知识。

    材料:

    古书《隆德县志》上出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掌握“语言、以为、说话、发现、已经、古老、化石、告诉、学习、人们、永远”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3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效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造句。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1)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质疑问难。

    (4)自学检查。

    ①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

    假如请假假装弄虚作假病假

    ②组词

    雁( ) 编( ) 逗( )

    燕( ) 偏( ) 豆( )

    ③小组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④质疑释疑。

    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已在眼前

    (2-6节教学动态控制,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编排教程。)

    ①第2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准是",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②第3节: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③第4节:什么叫"逗点"?

    出示: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是什么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④第5节:结合课文理解"编队"。

    出示:大雁在编队南飞,像不像省略号?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⑤第6节:借助插图理解"年轮"。

    (1)检查词语:独立完成

    (2)反馈、订正。

    (3)齐声朗读第2~6节。

    (1)自由读第1、7节,思考:怎样才能发现和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呢?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假如、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

    (3)齐声朗读第1、7节。

    (4)背诵第1、7节。

    (5)完成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1)学习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什么知道了什么

    老鼠搬家就要地震

    蜻蜒低飞天要下雨

    迎春花开春天来临

    (3)激发兴趣: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节好吗?

    (4)体味诗句的表达方式。(重点研读第2、3、4、5节)

    (5)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学习课文写法仿写1-2节诗句。

    举例:

    ①你看那天上的乌云,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乌云挤满天空,

    大雨即将来临。

    ②河里的水结了冰,

    不就像光滑的镜子?

    大自然在河面写着:

    寒冬已在跟前。

    (6)学习交流片断,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1)背诵全文。

    (2)完成

    (3)尝试着写一首《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3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