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学教案必备
  • 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12

    教学教案必备。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你也许需要"教学教案必备"这样的内容,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教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附:板书设计:

    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导入新课]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一] 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1.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

    哪些好处?

    [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

    2.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3. 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

    [教师提问]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启发] 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

    [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

    [讨论] 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

    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 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 地形 ② 资源 ③ 土壤 ④ 水源 ⑤ 气候 ⑥ 植被 ⑦ 地质 ⑧ 交通

    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

    教学教案 篇3

    邱龙涛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二)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lw/Index.html>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lw/Index.html>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l.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 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和“为”是两个动词,“***”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七)诵读第l段。

    1.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学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已)

    “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

    “虽”——这个“虽”跟下面两句话中哪一个“虽”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不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相同)

    “木受绳

    教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教学教案 篇5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

    (风扇的叶片转动、升旗、、推窗等)。(课件出示)

    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3)4人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

    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2、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课件出示)边演示学生边答,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

    生观察,思考,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

    2、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看整图(板书)。

    3、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图。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头)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请生拿出▲和方格纸来移一移,说一说。

    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引导生认识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导生认识对应边。板书:对应边

    小结: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选一组对应点,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

    4、巩固深化:

    (1)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用铅笔点出来,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数一数,再把空填写完整。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注意纠错。

    5、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

    (1)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赏与拓展。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 课件展示图片)

    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表现,设(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八、帮助和总结

    随时深入课堂,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

    教学教案 篇6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船,问:小朋友你认识这个字吗?你知道有哪些船?

    小朋友说得这些船都是在海中航行,今天老师带来一艘有趣的船看看它在哪里航行?出示课件创设情景。船上有个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蓝蓝的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好像在欢迎小朋友们到天上去旅游,你们想去吗?我们出发吧!

    2、大家打开书,今天我们学习

    7、小小的船

    二、提出朗读要求,初读课文(突破:大声正确流利)

    1、出示朗读要求:大声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2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如何读正确

    3、听录音范读

    4、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正确

    5、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6、教写生字见

    三、课间休息操

    1、听音乐想象美丽的夜空(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跟着音乐唱

    3、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去演唱这一首儿歌

    四、精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地听一听:儿歌里面描写了哪些事物?(月亮 星星 小船 天空)

    2、品读字词的基础上品读课文

    弯弯的月亮──品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扩展句式:弯弯的月亮像( )

    小小的/尖尖的船──品读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空──品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扩展句式:闪闪的星星像( )

    3、男女擂台赛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外扩展

    1、有关月亮、夜空、宇宙的知识

    2、有关神州五号和扬力伟

    3、将你想象中的夜空画下来或请你当一回科学家来设计宇宙飞船。

    教学教案 篇7

    设计者:姓名,单位,职称(可选)

    学生:某某学校某年级某班

    教材: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课时:所需课时,如果是多课时或多课时中的其中一个课时,需注明

    包括:所在单元的整体分析、某一节课的具体分析,包括教材设计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等。

    先简要描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再分条目详细编写教学(学习目标),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编写,个别学科也可以按照其他维度编写教学(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说明学习者的思维水平、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习风格等,注重将学情分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为教学策略的选择、技术的使用提供依据。如:学生有怎样的特点,使得案例所设计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可行,学生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条件,使得所采用的技术支持(如需要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使用文字编辑工具处理信息等)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所设计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等。

    教具、学具及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准备。以信息化资源和工具为主,包括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和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学习环境(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多媒体课件情况、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或教具、学具等。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这一部分是该案例的关键所在,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媒体资源工具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无特殊要求的也可以不设此项。如需要评价量表、工具,可说明是如何设计并使用的。

    案例设计的基本理念或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作用与效果,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想法等。

    也就是:课前设计是怎么想的?教学过程展开过程中是怎么发生的?遇到什么困难(或未预期事件)?现场是怎样做出决策的?效果如何?

    自己评价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改进的想法等。

    教学教案 篇8

    一、评选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中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鼓励教师合理开发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发挥实验在高中理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评选范围

    按照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三个组别分别进行评选。

    三、评选内容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现行相关学科教材,参评教师自行选取一个课题(或知识点)设计实验教学方案,要求:

    (一)选题立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等),通过实验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鼓励在实验设计上的创新,不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方案,仪器和器材的选用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日常生活物品、自制仪器,也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与数字化实验仪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三)鼓励在实验教学设计上的创新,结构上突出实验教学主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活动,在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素养养成、学科兴趣培养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

    (四)参加评选的实验教学设计为包含有实验教学的一个教学片断,应包括以下项目:

    1.课题名称。

    2.实验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忌空话套话。

    3.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器材、装置(附照片或图片),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

    4.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主要教学策略,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5.实验教学过程。应详实、具体,不仅有教学和实验程序的叙述,更要有对实验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6.说明。包括所选实验和实验教学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以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积极意义。

    四、评选方式

    评选活动采取网络和现场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参加评选的教师自行在x实验教学研究网(x)上注册报名,并上传参评作品,每人限报1个作品,每个作品署名限1人。

    (二)评选分初评和复评两轮进行。

    1.初评

    (1)各市、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负责对辖区内教师的上传作品进行初评,推荐一定数量的作品参加复评,具体名额分配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量按比例确定。

    (2)各市推荐参加复评的作品上报前可进行修改,但不得改变选题。

    2.复评

    (1)x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负责对各市、区推荐的教师作品进行复评。

    (2)复评分书面评审和说课两个环节进行:书面评审环节由评委对参评作品评分,说课环节由作者对参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展示主要实验操作过程并回答评委提问,每件作品限时15分钟。

    五、奖项设立

    (一)个人奖:依据两个环节得分的总和排序,设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省文件精神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比赛。

    (二)团体奖: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和获奖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分别设立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具体评选方案另行制定。

    六、时间安排

    (一)20xx年11月1日-12月31日为注册报名和作品上传时间,12月31日18:00停止作品上传。

    (二)20xx年2月28日前各市、区完成初评。

    (三)20xx年3月31日前完成复评,具体时间另行确定。

    教学教案 篇9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

    教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掌握读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激趣。

    (播放)师:是什么节目啊?

    生:“爸爸去哪儿”!

    师:今天我就扮演村长,请你们准备接受杨村长的挑战吧!

    2、导入。

    师:下面村长就来下达第一个任务: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准备,开始。

    师:真快!继续!

    预设:

    ①全班说16。

    ②有人说28,有人说16。

    师:欸,看清题目多重要啊!正确结果是——(生:28)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村长有礼物要送给大家,你反应特别快,来帮大家挑选一个吧!(学生选)

    师:那我们就先来看看2号礼物。(播放)

    礼物过渡句:

    竖式:你们很有眼光,第一个就选择了我们国家的伟大发明——竖式。

    秘密:希望你们也能像喜羊羊那样,勇敢的接受挑战。

    手势:希望这节课,小朋友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手势,进行交流。(师出手势)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了一道乘法竖式题,那乘法竖式该怎么笔算呢?这就是村长给大家下达的第二个任务:研究笔算乘法。(课件:笔算乘法)

    活动2:讲授新课

    1、 独立思考。

    师:(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收集到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

    怎么列式呢?(板书:12×3)

    为什么用12×3?(引导: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师:12×3等于几?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请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纸上。(时间:2分钟)

    (调出时钟,放在左上角)准备,计时开始。(学生独立计算)

    师:时间到!请大家停笔坐好。到底你们做得怎么样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60页的例1,(板书P60,1)看看,你算对了吗?

    师:答案算对的请举手。

    师:哦,有一部分孩子没有举手,没关系,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弄明白。现在我们就换一种学习方式,让这个不会说话的“课本老师”来教教我们。那怎么和这位“老师”交流呢?村长给大家提供一个智慧锦囊。

    二、自学例题。

    (1)自学指导。

    (课件出现)智慧锦囊:

    1、看看书上有几种算法?①②……

    2、算法中有哪些特别的标记?△

    3、你还有什么疑问? ?

    指导:

    师:先请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锦囊给我们什么提示呀?对,先找找有几种算法,找到一种算法,我们就给它标上序号;找到一种标记,就标上△;如果有疑问,就用?标出。(老师板书符号)睁大你的小眼睛看仔细,看看你能找到几种算法和标记?

    (2)全班反馈。

    问题1:几种算法。

    师:怎么样?找到了几种算法?孩子们用手势表示表示(手势1)。我看到有一种的,两种的,还有三种的呢!请你上来指一指。师:你来指,我做你的小助手。(让学生补充)师: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种算法,你们看,(边指边说),这些算法有的在左,还写得那么小,有的在右,但是你们通过有序地看书,都能不遗漏地找到它们,太厉害了!

    师:(口算)谁来说说怎么口算?

    师:(竖式)还有这种算法,乘法竖式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手势指两个竖式)上面还有一些特别的标记呢。

    问题2:特别标记。

    师:你们找到了什么特殊的标记,谁来标一标?(退到远处)找到几个就标几个。

    生:指出自己认为特别的标记(传递话语)(预:红、蓝箭头、0、6个点)

    师:读书要读细,你们找到了红箭头、小点儿、变色的0、还有蓝箭头,太棒了!

    师:(指标记)待会儿咱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在乘法竖式中看看这些标记到底想提醒我们什么呢?开始吧。(四人小组交流)

    师:交流完了吧。咱们的数学讲究有序,那咱们的介绍也从上往下,从红箭头开始,好吗?

    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说一说。村长把讲台交给你了哦。(在学生座位上坐下)

    ①红箭头、……和0

    学生标记没有解释全

    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小老师,我也想说”、“我有问题,请关注我”……是什么意思呀?

    0为什么写得那么浅?引导“谁能帮帮我?”

    如果学生有错(学生没有说十位的1)师:刚才有位小老师说的3乘2等于6,3乘1等于3,是乘1吗?

    师小结提升:刚才我们一块交流了竖式里的标记,通过红箭头,我们明白了乘的顺序,“……”告诉我们它们是怎么来的(手指),0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谁能用“先算……再算……最后算……”这样的句式来完整的说一说!(请2个说)

    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边指边说。

    ②蓝箭头

    师:还有蓝箭头,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师:这两种竖式,如果让你写,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生:第二种简洁。)

    师:对啊,把能省略的省略了,这就是化繁为简,也是咱们数学中的简洁美。

    ③竖式的写法

    师:请一个同学上台做小老师,来写一写这个简洁的竖式,请你边说边写。(学生上台示范写竖式)

    师:(出错)谁来评一评。

    师:(正确)谢谢小老师!

    问题3:还有什么疑问。

    师: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真开心!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有学生质疑,师先评价:对啊?真棒!把掌声送给这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预设:为什么没有+号?(写也是可以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这儿是做加法,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这个任务有点难,花了我们不少的时间,但是同学们特别棒,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杨村长要送礼物咯。

    提出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杨村长要奖励刚才这个敢于提出问题的孩子,你来选一个礼物吧。(播放视频)

    竖式:不看不知道,——原来竖式居然是我们国家的伟大发明呢。看来,我们的研究还真不简单呢。你们掌握的怎么样?杨村长就要下达第三个任务罗

    秘密:希望你们也能像喜羊羊那样,勇敢的接受挑战。好,村长就要下达第三个任务罗:

    手势:这节课上,小朋友已经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手势,进行交流,太棒了。村长就要下达第三个任务罗:

    活动3【练习】笔算乘法

    三、 巩固练习

    师:练一练,看谁学得最扎实。

    1、课本60页做一做第1题。

    师:做完了吧?眼睛跟着声音走。村长随意拿一个孩子的和大家对对答案吧。做对了吗?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啊,全都对啦,真厉害!请你来说说(这道题)乘的顺序?(纠错:乘2,记得是乘十位上的……)

    师:同学们今天的笔算乘法掌握得真好!下面看大家会解决问题吗?

    2、选条件填空,再解答。请大家认真看题。

    学校舞蹈队的同学站队排练,一排12人, ,一共有多少人?

    ① 另一排有4人 ② 共有4排 ③ 有4组

    师:想一想,可以选择哪个条件?

    师:用手势表示。准备,开始!

    预设:都选②。师:你们都选②,我想选①,行吗?看来这是一道多选题呢!

    ①②都有人选。师:各请一生来说算式

    选①,但是用乘法。师:(举问号手势)同意吗?

    师:还有别的选择吗?(请学生说,课件演示。)

    师:③怎么不选?(排和组之间没有联系。)

    师:看来选择的条件不同,我们使用的方法也不同。第二个任务也难不倒咱们班的同学,村长把最后一个礼物送给大家。(播放)

    竖式:不看不知道,——原来竖式居然是我们国家的伟大发明呢。看来,我们的研究还真不简单呢。

    秘密:希望你们也能像喜羊羊那样,勇敢的接受挑战。

    手势:这节课上,小朋友已经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手势,进行交流,太棒了。

    今天,村长特别高兴咱们班的同学都和课本交上了朋友(指书),从它这儿学会了有序看书,读懂标记,笔算乘法,希望书这个好朋友能永远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下课!

    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设计方案之教学思想

    1、强调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例子”,。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技术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目的是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专题的方式组织内容,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组织原则。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创作的思路。

    3、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意义建构者。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教师主要角色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答疑者、辅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引导者等。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会本次课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5、提倡发现法,鼓励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有效的学习。

    6、从“知行合一”思想出发,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术,将书本上的、教师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7、差异教学理念。设计分层任务和不同层级的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任务和课外拓展资料。

    8、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设计性、开放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教案必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