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示例之三(小编推荐)
  •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示例之三(小编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1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演示用电流表一只,2.5V和6.3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问:什么是电流?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答:略)

    (2)演示:把2.5V小灯泡和演示用电流表串联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不同。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系。

    (3)问:什么叫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略)

    演示:分别把2.5V和6.3V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和演示用电流表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的不同。

    小结:6.3V小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灯泡电阻一般不同。实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的电阻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系。本节将学习有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知识。

    板书:<第八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进行新课

    (l)设计实验电路

    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电路,能用电流表测某个电阻的电流和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控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

    由一名学生板演,画出电路图(课本中的图8—1)。

    讲评:作图要认真规范,明确元件作用。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本节的第一个实验。

    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答: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用实验探索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时,要先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方法。

    问: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连接电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按使用规则进行连接使用。

    问:实验的步骤有哪些?

    答;按课本图8—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教师要强调使用10Ω的定值电阻,并让学生认清这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分别取1伏,2伏和3伏)。将每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侧明显标出R=10欧的字样。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暂不拆解电路。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

    此结论中,电阻一定是条件(不可缺少),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均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加大而加大;或说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的不正确说法。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本节的第二个实验。

    问:这个实验的目的,电路及步骤是什么?

    答:实验目的是研究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地变化(教师强调本次实验使用5欧、10欧和20欧的三个电阻,要求学生认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本实验要求2伏),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课本的表格里。注意在表格旁明显标出U=2伏的字样。

    学生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收拾好实验器材。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

    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及电阻跟电流成反比的不正确说法。

    3.小结

    出示小黑板(或放映投影幻灯片),要求学生根据以下两组实验数据写出结论,并用其中数值说明正反比关系。

    表格1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2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强调每个结论的条件(电阻R一定或电压U一定)。

    4.布置作业

    课本本章第二节后的练习2、3。

    (四)说明

    1.本节实验是总结欧姆定律的基础。应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为下一节学习欧姆定律作好准备。

    2.在本节的实验中,同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这对同学来说是第一次,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中还要加强指导,以保证顺利完成。

    3.讨论实验结论要注意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或电压一定)及正比、反比的物理意义。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jk251.coM小编推荐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二 精选版


    课时: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电流?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有电流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就会越大。U↑→I↑(板书,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推断: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R↑→I↓

    即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研究课题。第八章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做实验!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我们找到规律。

    电流受到两个因素电压、电阻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设计实验?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比如电阻。问:“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呢?(出示小黑板)填空:“同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这“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启发学生:“与这种作法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量的关系呢?”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物理中极为有用的方法。

    板书:第八章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U↑→IR↑→I↓

    研究途径:实验

    实验方法: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一个量与电流的关系

    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课本图8-1(把图板书在黑板上)连接实验电路。先不连电压表,引导学生看清回路:电流表与R串联。读数表示通过R的电流。然后再将电压表接入,让学生看清:电压表与R并联,读数表示R两端的电压。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R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同时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格。

    3.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填写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R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板书:

    1.实验一研究I与U的关系

    2.实验条件:R一定

    实验电路:

    记录

    R=5Ω

    三、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同课本图8-1,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定值电阻值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填入表格。

    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写出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电阻R的阻值成反比。”

    板书:

    2.实验二研究I与R的关系

    实验条件:U一定

    记录

    U=3V

    四、小结、巩固

    将实验结论填入课本空白处,并用“”符号将实验条件标示出来。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示例之四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的

    1.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决定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初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学习欧姆定律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电学仪器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实验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学仪器的综合使用。

    教具

    教师使用:投影仪,自制投影片,2.5V、6.3V小灯泡各一个,演示电流表,干电池两节,电键,导线。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学生用电源,电键,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简式电阻箱,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面几章中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你认为电流跟电压、电阻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发表意见)

    利用演示实验(电路图见图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分别用一节干电池、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给2.5V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第二次实验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较大?

    步骤2:仍用两节串联的电池组供电,更换6.3V小灯泡,观察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通过2.5V、6.3V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不同?

    在实验基础上,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定性的认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章知识教学的线索,点明本节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二)讲述新课

    (板书)第五章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问: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扩大两倍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如何变化?怎样才能确切的知道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1.在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出示实验电路图(图2)讲解各元件的作用,讲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码放的位置(如是否便于操作等)。

    (2)为便于读电表示数,电路连接完毕并检查无误后,应将两电表靠在一起。

    (3)定值电阻R用简式电阻箱提供,取R=5欧。

    (4)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选用0.6安和3伏。

    (5)其他注意事项同过去要求一样。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教师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查,如:电键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放在了阻值最大处;简式电阻箱提供的阻值是否为5欧。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一)(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问:电流随电压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换用其他导体做实验,都能得到上述正比关系。

    教师按下面格式板书,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实验结论:在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

    利用实验数据记录表(一),应用比的关系,进行口算练习。

    问:若电压加大到5伏,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安?

    简要小结,指明下面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板书)2.在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前的几点说明:

    (1)实验电路与前面实验相同。

    (2)实验中电阻的阻值依次为5欧、10欧和20欧。改变阻值前,一定要断开电键。

    (3)闭合电键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电压表的示数均为2伏,读出各次电流值,并填入下表。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二)(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问:(1)电流与电阻这两个电学物理量,是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

    (2)电流随电阻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3)怎样完整地表述这一规律?

    (板书)实验结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应用比的关系,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上面实验中,若电阻为40欧,那么,通过电阻的电流该多少安?

    (三)课堂小结

    学生应明确,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以及研究后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后面学习有何意义。

    (四)巩固知识

    1.指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自制投影片)

    (1)导体中的电流在电阻不变时,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不变时,一段导体的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3)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不仅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2.利用电路图二提问。

    (1)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均不偏转,说明此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3)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一会儿向右偏转到某一位置,一会儿又都摆回零刻度处,这是什么原因?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曹广建)

    【评析】

    本节教案从总体上来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一个好教案。教案很完整,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比较合理。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中,突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实验如何分析、概括出这种规律显得不够,分析概括出这种关系应该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种“分析概括”是物理学中经常用的,而初中学生对此又比较生疏,不太习惯。另一方面在实验结论中写有“在___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___。”这一段写的比较含糊,横线上要求填的内容不突出,也不重要。如第一横线上可填:电阻、导体、电路等;第二、三横线上也存在此问题。另外,在行文中两次用到“应用比的关系”,这句话里的“比”作者是指“比例”的意思,但这种简化的用法不合适,“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一般在正式行文中一定在语言意思上不要给读者造成含义不清的句子。

    电压表电流表(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3、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会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

    2、能使用改装过的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三)情感目标

    通过的改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与外界环境因素由关系的.

    教学建议

    1、本节要求对的改装进行原理上的教学,所以最好能利用一定的时间先引导学生进行串并联知识的复习和讨论,充分讲清楚串联的分压原理和并联的分流原理.

    2、为了把电表改装的道理讲清楚,引入了表头的内阻、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等概念.对于表头的概念,可以向学生展示未经改装的表头,即灵敏电流计,利用未经改装的灵敏电流计对弱小电压和电流先行进行测量,让学生知道,表头也可以进行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只不过是量程太小,通常满偏电压和电流只有几十毫伏和几毫安,满足不了测量的需要,因此需要将表头进行扩大量程.

    3、本节通过两个例题说明改装的原理,教学中务求使学生理解原理,而不要死记公式.要着重说明,所谓扩大量程到若干伏或若干安(注意区别于扩大了多少伏或多少安),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一点弄清楚了,可以避免学生只记住一般扩大量程的公式来套用.

    4、在讲解扩程原理时一定要强调尽管量程是扩大了,可以测量的电流的电压加大了,但是流经表头的电流和表头两端的电压却没有扩大,电流的扩大部分是通过并联电阻流过去的,电压的扩大部分是加在串联的分压电阻两端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3、会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

    4、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

    5、能使用改装过的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原理.

    难点:改装后的电流表与电压表与原来电表之间的关系(内阻,量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

    1、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关系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根据以上关系不难发现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和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电阻的分压和分流比例与电阻的大小之比有关,请分析以下实例

    1、在电动势为3V,内阻为0.4Ω的电源两端并联上两个阻值分别为6Ω和9Ω电阻,求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的大小.

    2、如图所示电路图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上移动时,的读数如何变化?

    引入新课:

    在实验中使用的,实际上是由表头和电阻串联或并联而成的,表头实际上就是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有时称之为灵敏电流计,常用的表头主要组成部分为永久磁铁和放在永久磁铁中的可以转动的线圈组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通电线圈在永久磁铁所形成的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偏转,随着电流的增大,线圈的偏转角度增大,于是指针所指示的测量值就大.

    通过表头的电流增大时,显然说明表头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增大.所以我们可以在表头上描绘出相应的刻度,从而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

    表头的内阻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当表头内通过的电流增大到一定的值时,指针会偏转到最大,此时的电流称之为满偏电流,用表示,显然此时表头两端的电压也是最大的,称为满偏电压,用来表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教师在讲解完表头的有关名称和原理之后,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块灵敏电流计,并用该表头来测量一些大小不同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学生会发现该表头的测量范围很小,根本满足不了实际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值,所以需要对表头进行改装.

    改装方法讲解:

    电压表=表头+串联的分压电阻

    电流表=表头+并联的分流电阻

    根据以上图示利用复习提问部分的串并联关系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和解释,之后用以下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表头来改装.

    探究活动

    1、欧姆表的刻度值是不均匀分布的,请你用一个电流表改装成一个欧姆表,并将刻度标志在改装后的表盘上。

    2、用欧姆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器元件。

    3、用万用电表检测电路故障。

    4、实验设计:测量的内阻

    电阻的串联教案示例之二(小编推荐)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2欧、R2=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l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R1+R2,R抇=R1+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

    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结合

    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鵢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l、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l=I1Rl,U2=I2R2。

    由于U=U1+U2,

    因此IR=I1R1十I2R2,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I2

    所以R=R1+R2。〉

    请学生叙述R=R1+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

    口头练习:

    ①把20欧的电阻R1和15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串联后的总电阻R是多大?(答:35欧)

    ②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千欧,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欧,另一只电阻是多少欧?(答:300欧。)

    (3)练习

    例题l: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R1、R2串联,所以I=I1=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R可由R1+R2

    板书:〈例题1:

    已知:U=6伏,Rl=5欧,R2=15欧。

    求:I。

    解:Rl和R2串联,

    R=R1+R2=5欧十15欧=20欧。

    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

    例题2: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R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Ul+U2。串联的电阻R2可分去一部分电压。R2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R2,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Rl和R2串联,

    由于:I1=I2,

    口头练习:串联的两个电阻之比是1∶3,串联电阻上的电压之比是多少?(答:l∶3。)

    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根据上述分压公式可求解例题2中R2的阻值。学生叙述,教师板演。

    板书:〈解:R1、R2串联,

    由于:U2=U-Ul

    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阻值约为11.6欧的电阻。〉

    想想看,本题是否还有别的解法,课后请你试试看。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四)说明

    1.本节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实验,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一般掌握较好,故实验前有关要求的叙述可从简。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指导。

    2.从实验测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运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结果一致。在此应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在推导串联电阻总电阻公式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问题时要着重在解题思路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功率教案示例之三(小编推荐)


    课题:电功率。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教具:

    “36V40W”电灯一只,标志清晰的“220V10Ow”“220V15w”白炽灯两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或画上铭牌的小黑板一块,演示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低压电源各一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复习提问: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棗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请看下面的例题,展示抄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1: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焦耳;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40000焦耳,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做功多)

    然而,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要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和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上题中电流每秒各做多少功。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每秒做功。

    结论: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做功快。

    讲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不仅需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更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上,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本节就来学习有关电功率的知识。

    二、讲解新课

    板书:二、电功率

    什么是电功率呢?与力学中的功率相类似,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电功叫做电功率。板书: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2)公式: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如果电压U的单位用伏特,电流I的单位用安培,电功率P的单位就是力学里功率的单位瓦特。

    边讲边板书:

    (3)单位:瓦特、千瓦,l千瓦=1000瓦。

    向学生指出,由电功率的单位千瓦,还可以导出一个常用的电功单位千瓦时,电功率是1千瓦,电流在1小时内所做的电功就是1千瓦时。那么1千瓦时合多少焦耳呢?板书:由公式W=Pt得

    W=Pt=1千瓦×1时=l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即1千瓦时=3.6×106焦。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还有一个什么电功的单位表示的电功也等于3.6×106焦耳?(度)告诉学生,1千瓦时就是1度电。根据国家的计量标准,在技术文献中,电功的单位不再用“度”,而统一使用“千瓦时(kwh)”这个单位。

    让学生做课文中的例题,然后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公式。特别是要正确代入各量的单位,并用W=Pt做一些口头练习:

    问:100瓦电灯正常工作10小时,做多少电功?

    20千瓦电动机工作半小时,做多少电功?

    转入额定功率的教学。(用课本上“通常我们说这个电灯的功率是40W……同一个用电器的功率总是同样大吗?”引入要讲的课题)

    指出我们可以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向学生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做法、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的现象,然后做实验。

    实验后,让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指出用电器工作时的功率和它工作时的电压有关系。

    边讲边板书: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进一步向学生交待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通常叫做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边讲边板书: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炽灯泡上的标志,说明其含义;传看或展示小黑板上电动机的铭牌,加深对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的印象。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第二节练习和习题第1、2题。

    看课本列出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算出47厘米彩色电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5小时要用多少电。对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可布置做章末小实验“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率”。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九章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

    本节课将通过分组实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实验原理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实验电路。

    问:(1)采用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方便地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学生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

    (1)为便于实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实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实验,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察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4)其它注意事项同往常一样。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请几个实验组的同学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讨论:

    (1)观察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巩固知识

    1.有的同学根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

    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课本习题。

    3.预习: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曹广建)

    【评析】

    这个实验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讲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以后的应用也比较多,因此要进一步强调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用这个方法测电阻的实用性。

    2.要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实验中要向学生说明自己联好电路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检查方可按下电键实验。

    4.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电阻值不随U,I变的物理实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强调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要犯电阻的大小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的错误。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0102.html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示例之三(小编推荐)】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