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说课稿高中
发表时间:2025-07-27动能定理说课稿高中(优质2篇)。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各种运动及其规律,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基本粒子,因此为其他科学领域奠定了基础。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动能定理的高中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动能定理说课稿高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动能定理是一项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动能定理适用范围广泛,但教材在推导时是通过恒力对物体做功,使其动能发生变化,从而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变化相等。接着再逐渐扩展到多个力做功、变力做功以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物体动能变化与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动能的符号、表达式及其概念,能够运用动能定义进行计算。
2. 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述和物理意义,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计算。
3. 深化对动能定理物理含义的理解,区分共点力作用下与不同物理过程中的动能定理表述。
(二)过程与方法:
1. 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及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能力。jk251.CoM
2. 理解在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异同,体会变力作用下使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之间关系,学习用数学语言进行推导的美感。
2.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讨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及适用范围,并能利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研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速度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问:动能的具体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二)动能表达式的推导
1. 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动能是物体因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故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密切相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越大。
2. 例子:假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1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受到拉力F,经过位移X后,速度变为V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列出相应的表达式。
3. 动能
1. 定义:物体因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公式表述:E_k = 1/2 mv^2;
3. 理解
⑴ 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
⑵ 标量性:动能是一个标量,无负值。
(三)动能定理
1. 表达式:
2. 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3. 理解: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W>0 ,则物体的动能增加。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W<0 ,则物体的动能减小。
四、例题解析:
例1:质量为8g的子弹以4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厚为5cm的木板,射出后的速度为100m/s,求子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以及子弹受到的平均阻力。
解:在子弹射入木板的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而水平方向受到的阻力为Ff。根据动能定理来进行计算。
五、方法归纳:
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及其物理过程。
(2)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各力所做的功,并求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
(3) 确定初始和最终状态的动能(用符号表示未知量),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4) 求解方程并分析结果。
动能定理说课稿高中 篇2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
2.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 能够解释一些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
1. 可以调整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两个不同质量的钢球(或金属滑块),一个木块,用于进行实验。
2. 玩具弹簧枪(或课本上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能量”这一概念。例如,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消耗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炭取暖时释放的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等消耗的能量。
这些现象表明能量是一个共同的概念,称之为能。
2. 新课教学
(1) “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与前面提到的功有着密切关系。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学习的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机械能。
(2) 运动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引导学生举日常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够做功。比如,风能驱动风车,水流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将桩打入地面等。当学生提到固体、液体、气体时,教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皆为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就具有动能)
接下来提问:运动物体做完功后静止,它是否还有动能?动能去了哪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不动时不再具有动能,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能够做功意味着能量的消耗,就像拥有的钱可以买商品,买完后钱便没有了)
(3) 用小钉锤和大铁锤钉木桩,显然做功是不同的,这表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不同的动能。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演示实验,强调钢球推动平面上木块的距离与做功的关系,并指出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速度,引导学生总结:钢球速度越快,动能越大;之后再实验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滚下的情况,得出不同质量的钢球同高度时速度相同,因此得出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接下来提出:比如一辆出租车与一辆卡车,出租车速度高但卡车质量大,这种情况下哪个的动能更大?(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前一种情况无法判断,后一种情况则卡车的动能大)教师总结:动能受质量和速度两者因素制约,任一因素增大,动能也会增大。因此在比较物体动能时,需注意:
①若一量相等而另量较大,动能较大;
②若两个量都较大,则动能也较大;
③若一量较大而另一量较小,则无法判断动能大小。
最后强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呈比例关系,但需注意其变化并非线性。
(4)被抬高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例子,阐明举高的物体落下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重锤打桩,提升水位的水流冲动水轮机等)教师强调:如果不将重锤抬起,就无法通过重锤做功;如果没有重力,则铁锤无法落下,因而被抬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5)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的质量越大,抬得越高,重力势能也会越大。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势能称为弹性势能。
(演示弹簧枪或课本实验并简要阐明弹性形变的含义,引入弹性势能的概念)
教师简要讲解:“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由于仅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讲解时应简洁明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7)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教师阐明两点:
①物体具有动能亦可视作具备机械能;物体具有势能则表示也具备机械能;物体同时具备动能与势能,二者相加便是物体的机械能。
②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可通过完成多少功进行衡量。故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3. 板书设计(配合讲解过程):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
能的概念——若物体能做功,则表明其具备能。
动能——运动物体的能量,动能的大小取决于质量与速度。
势能
重力势能——抬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质量与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4. 讨论问题
(1) 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飞机失事因鸟撞击飞机,鸟为什么能导致飞机失事?
(2) 在一次空战中,飞行员发觉旁边有某个物体跟随,抓住一看原来是颗子弹,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吗?子弹为什么不伤害飞行员?
(3) 楼顶的砖块对平台有重力势能吗?对地面是否有重力势能?
(预先将这三道问题写在黑板上,请学生分组讨论。最终得出:运动是相对的,鸟相对于飞机速度极高,因而动能大,能破坏玻璃与损害机内设备;子弹对于飞行员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故飞行员抓住子弹的感觉就如同我们平常拿起笔一般;高度也是相对的,砖块对平台没有高度,因此没有重力势能,砖块对地面则有高度,故有重力势能。)
5. 布置作业
阅读本节课文,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
(1)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再举例三个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
(2) 说明下列物体所具备的机械能形式:
① 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 高空中的冰粒;
③ 空中飞行的子弹;
④ 拉长的橡皮筋。
(3) 拆下废钟表或废玩具的发条,观察其工作原理。为什么发条扭得越紧,钟表或玩具运转的时间越长?
(以上题目即为课本机械能一章的习题第1、2、3题)
注:人教版中学物理第二册。
-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推荐动能定理说课稿高中专题,欢迎访问:动能定理说课稿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