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四篇
  •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5-07-27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四篇。

    作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安排课堂时间。以下是为高中生物学准备的通用教案模板,供大家阅读和收藏。这些模板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组织能力。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 篇1

    一、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部分是个重点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分为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我们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一节,其中第一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剩下内容的教学同时通过练习加强巩固。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子目标来完成。

    1、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探讨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氨基酸结构比拼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设计

    生物必修1面向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学习化学才一年多的时间,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肤浅,没有看过比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键,也没有学过有机物反应的过程,因此对本节课重点内容难以把握,给课堂教学带来比较大的障碍。本节内容如果按教材的编排,直接让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然后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会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陌生的化学结构式让学生很难领悟,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客体(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要么通过同化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要么通过顺应作用,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包容进去。它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的、自动的建构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酸、氨气等化合物,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节教材的教学采用问题引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本课设计情景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化学知识,然后改组原有的知识结构,纳入新知识,最后分析、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然后介绍氨基酸种类,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蛋白质食品的正确选择上,联系到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组成,过渡到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的学习。这里并没有按照教材通过看图来引出氨基酸的缩合方式,而是通过上述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把这幅图放在下一课时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时才一起讲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基酸结构及结合方式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积极思维

    看图激趣创设情景

    变构感悟寻求思路

    温故知新探究发现

    灵活运用深入探究

    变式演练激励创新

    整理知识构建网络

    自我小结融入体系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 篇3

    一、教材分析

    学生对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普遍欠缺,这是本节教学内容面临的主要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及蛋白质的形成属于微观知识,较为抽象,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利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其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观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能够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确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能力方面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不同氨基酸的结构,在思考和讨论中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结合图文形式,让学生在获取生动形象的信息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

    (1)氨基酸如何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

    1. 教法及媒体选择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逐层推进,帮助解决教学难点。

    2. 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讨论,使他们运用观察法、分析法和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再归于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提问: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

    ⑴ 黑寡妇蜘蛛的图片,介绍其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强度异常高。

    ⑵ 荧光水母的图片。

    提问:

    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提问:

    从这些画面中,你们能看出这些神奇现象是由谁来承载的吗?

    引出今天的主题。

    展示:

    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提问:

    为什么这些食物被认为营养价值高?

    提问:

    蛋白质对人体极为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能负责哪些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去人体中探险?

    创设情境:

    三维透明人体场景。

    ⑴ 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提问:构建肌肉的主要结构物质是什么?这说明蛋白质能具备怎样的功能?

    ⑵ 接着让学生观察可以在人体中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场景,提问:在这4个场景中涉及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各自具有什么功能呢?

    ⑶ 总结: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担的功能多吗?概括为:“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过渡:

    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蛋白质能承担如此多的功能,这是否与其结构有必然联系呢?接下来我们要揭开这一秘密。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复杂,但其基本单位是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要首先认识氨基酸的结构。

    创设情境:

    通过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与“两个强大势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等基团及其书写方式,以及氨基酸是如何从“甲烷”演变为“甘氨酸”的,为后续学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构成打下基础。

    过渡:

    氨基酸是否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其余氨基酸!

    提问:

    比较这4种氨基酸,从四个“邻居”的角度看,有多少个“邻居”相同,多少个“邻居”不同?

    提问:

    其实其它氨基酸也符合这个规律,能否根据该规律用结构通式表示出这20种氨基酸?

    活动:

    邀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其余同学尝试在纸上书写。

    请学生评价两位同学的结构通式书写,并进行总结与纠正错误。

    提问:

    ⑴ 观察结构通式,不同氨基酸在构造上有何不同?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 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中有哪些共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

    ⑶ 再次观察结构通式,与之前的4种氨基酸相比,氨基和羧基的数量及连接方式上又有哪些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考虑氨基与羧基数量及连接方式)

    总结:

    对氨基酸的共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符合共同结构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过渡:

    我们已经了解了氨基酸的结构,可是氨基酸是如何相互连接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活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与我一起伸展双臂、并紧贴着站立,问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内容能联想到什么?我与这位同学相连起来的简便方式是什么?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和“握手”之处呢?

    创设情境:观看fl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

    ⑴ 描述氨基酸分子之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⑵ 这些连接是否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⑶ 尽管与手牵手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哪些不同?总结为“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⑷ 这是否是一个新型分子,指出为“二肽”。

    ⑸ 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的关系。

    总结: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过渡:

    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它们形成特定空间结构,而这些蛋白质的种类多达10^10至10^12,但构成它们的氨基酸仅有20种。

    这些氨基酸能够形成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

    将学生分为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上台扮演氨基酸,其他组同学讨论,找出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由两组代表发表看法。

    评价并总结:

    关于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思考:

    为什么蛋白质能承担如此多的功能?

    小结、结课: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蛋白质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应意识到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性:生命世界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没有蛋白质,这一切还会存在吗?然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们又能否被视为生命活动的“操纵者”?这种化合物又具有怎样的特性呢?这个问题留待下节课继续探讨!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能力方面:

    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⑵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五、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

    1、人体衰老表现出哪些特征?

    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

    3、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

    4、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从总体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⑵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⑶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产生。

    那么细胞衰老有何特征呢?

    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

    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衰老细胞的特征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两低: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隆低。

    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关系细胞衰老的原因,历来是研究人员极为关注又很难回答的课题。近几十年来,先后提出过多种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问题)

    [资料搜集和分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叫同学们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投影展示出来,结合教材P123讨论题讨论分析之。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

    1、细胞坏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

    2、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特定基础控制的主动性死亡。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细胞凋亡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例如,在胚胎发育时期清除多余的细胞,有利于器官的建成。当细胞被病毒感染或发生癌变时,机体也会通过凋亡的方式加以清除。

    六、总结: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七、作业布置:

    P124练习

    本文网址:https://www.jk251.com/jiaoan/254915.html

    【高中生物学教案模板四篇】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